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篇1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普遍缺乏,为走出这一教学困境,激励教育成为重要举措。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保证激励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

小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语文知识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对他们的激励,才能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升激励教育的有效性,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特别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对于正确无误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扬。而对于有纰漏或不足的回答,教师也不能批评或斥责,而是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其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纠正,完善答案。

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简述故事内容,从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着手,引出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表情的词语,并表演出来;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等。如果有的学生对课文中“板着脸、笑嘻嘻、愤怒、龇牙咧嘴、可怜巴巴”等表情表演的比较到位,教师可采用语言:你表演的真棒,真是太好了!以此激励他们。有的学生则会片面的认为在生活中应该经常笑,体验生活的快乐,没有认识到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此时,教师可运用语言:你的想法虽然很不错,但是生活中是有喜怒哀乐的,应该再深入研究,以此激励他们补充答案。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教育形式

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激励和责任激励最为有效。无论何时何地,榜样的功能都能够体现出示范性与先进性,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榜样,促使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参照物与进步目标。小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好胜心较强,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传达一些伟人的高尚品质,激励他们。同时,由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教育模式,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人的责任不同,又需互帮互助,通过集体荣誉的激励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榜样激励,先让学生搜集关于科学家伽利略的资料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初步认识这位科学家和体会伽利略的时代背景。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需引领学生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激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和追求真理。如在学习《七颗钻石》时,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教师引导学习鉴赏课文,感受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品质,体会文章内涵,运用个人情感思考和体验,总结出感受与启发。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从合作学习与生活责任双方面进行责任激励。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上进心往往较强,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举办竞赛活动,将这种激励性的良性竞争运用到知识教学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通过激励作用的引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突出的小组,应给予他们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意识,还能够促使他们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训练其灵活应用能力。

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一定的汉字量,而且识字量和词汇量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可举办一个写字组词比赛,对比哪位同学写出的汉字和组词最多,质量最高,让成绩优秀的带动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进而调动整个班级的竞赛氛围,激励他们充分表现出个人语文知识水平。另外,语文知识内容具有特殊的美感,语言魅力更是与众不同,教师可使用欣赏的方式,把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语言描述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励学生学习。又如,在《望洞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湖面平静和君山的景象,进而激励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热情。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对激励教育的合理应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不断丰富激励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一、营造良好语言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培养的和谐文化氛围,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小学生,尽快熟悉语言教学环境,让他们在温馨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汲取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否则小学生会逃避接受新知识,给语言教学增添麻烦,他们将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孩子们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孩子们自由大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提高民族文化语言教学的影响力,培养小学生面对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能够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的语言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教师必须抓好这个时期,构建适宜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以创新探索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奠定良好语言基础,使其具备扎实而顺畅的语言表述能力。加强语言交流与实践运用是构建和谐语文教学环境的心理基础,是促进小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确保学生语言基础扎实,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进一步强化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良好语言学习习惯

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良好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坦途,一些良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与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快速适应语言教学新环境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习惯中渐渐培养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还要正确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和语言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培养语言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能够为小学生开拓展开形象思维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此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孩子们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一定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依据孩子们的合理需要和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潜能,力求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粉笔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辅助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彩色粉笔,能起到突出重点,难点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彩色粉笔呢?

我将从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认知差异入手,以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做为理论依据,简述彩色粉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认知差异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生记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简述儿童对颜色认知的个体差异。

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然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重现出来,这就是记忆。研究发现,小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优势,一般来说,“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彩色粉笔是最容易创造“富有色彩事物”的教学辅助工具。

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但不同年龄段对颜色的选择是不同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朱瑞称,在颜色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红色可以提高一些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此项研究结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红、绿、青、黄、白五种颜色的粉笔。

二、彩色粉笔在小学识字与写字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用彩色粉笔标出汉语拼音易混点。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分清因形状相似而易混淆的字母,教师可以用彩色粉笔标出易混点,如将“b、d、p、q”的相同的一竖都用白粉笔写出,每个字母的半圆用不同的彩色粉笔写出,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色彩中感知半圆的位置不同,字母的形体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2、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如果用彩色粉笔标出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把字的形象信息牢固地刻印在脑海中,更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中高段进行形近字练习时,也可以使用彩色粉笔进行形近部分的区分。

3、用彩色粉笔区分声母、韵母。较多的一年级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声母和韵母,此项知识点的训练须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为使学生更有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教师不妨在开始教生字时,有意把生字拼音(音节)的声母用红色粉笔写、韵母用白色粉笔写。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将声母和韵母区分开。

4、用彩色粉笔区分生字部首及部件。小学低段多以识字为主,彩色粉笔则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生字的偏旁部首和部件。例如认识生字“把”时,将字左边的提手旁用红粉笔写、生字右边的“巴”字用白色粉笔写,另外,田字格用蓝色粉笔画,然后,进行认读生字,辨清字形结构、书写顺序,指导识记字形、左形右声。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易加强字形的记忆。

三、彩色粉笔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题目本身即蕴含有丰富的色彩因素。巧妙地应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能因其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联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文章主旨,便于学生较快地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切入文章主题。如《“红领巾”真好》一课,可先根据课文主题,用彩色粉笔板书课题:“好”用红色粉笔书写,不仅暗示了“好”的深刻含义,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受到较为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2、用彩色粉笔画出课题。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简笔画式的课题比起汉字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的课题板书:“小白兔”、“小灰兔”分别用白色粉笔、蓝灰色粉笔粗线条简笔画代替,迅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新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用彩色粉笔指导划分自然段。

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接触“自然段”概念,并应让学生养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的习惯,鉴于一些学校条件欠缺,电教化普及度不高,可采取教师在书上用彩色粉笔勾画师范的方法,由于粉笔较粗,又是彩色的,所以学生能看见位置。

4、用彩色粉笔进行板书。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可适当采用彩色粉笔将课文中心词或事情发展过程进行板书,以突出板书内容的层次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记忆。

四、应注意的问题

若教师不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1、颜色不宜多而杂。彩色粉笔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滥用,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使用的时机应恰当。教师不择时机使用彩色粉笔太多,在板书中就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3、选择搭配不宜使用相近色系。板书搭配时应注意尽量不要使用相近色系,如果一个生字用2种相近色系的彩色粉笔进行区分,不利于学生识记。

4、使用面不宜太宽泛。如果在同一幅板书中用一种彩色粉笔多处进行勾、画、圈、连,就会缩小“背景与对象的差别”,扰乱学生的视线,不容易从中抓住关键。

5、不宜只使用一种彩色。整幅板书,只用一种彩色,与使用白色粉笔无异,起不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6-59

[2] 杨九俊,姚娘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73

[3] 方文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艺术语言的运用

篇4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与和谐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培养的和谐文化氛围,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小学生,尽快熟悉语言教学环境,让他们在温馨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正确处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与语言运用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关系。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良好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坦途,一些良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与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快速适应语言教学新环境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谐教学环境与学习习惯中渐渐培养起来。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对小学生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给出的评价,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以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就可以随便批评,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语言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能够为小学生开拓形象思维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他们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强调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转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词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多渠道的反复锻炼,小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在辅导语言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在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并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小学生勤于学习民族文化语言的精华,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内外都要抓住和学生说话的机会,进行有意无意的语言训练,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好机会,能否坚持做下去。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向老师和同学们现场讲述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简述每天所做的主要事情,以此锻炼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写话训练,对那些比较有特色的新鲜事和趣闻,让同学们一起讲,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表述得最清楚,看谁讲得最生动。教师可以一边听,一边给孩子们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对那些讲得生动形象的孩子,给予进一步的鼓励。同时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演示技术,让学生集中观看教学课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复述内容、讲评主题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训练活动,并且鼓励同学们围绕某一兴趣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有利于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每一位孩子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语言练习作业,一方面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能使孩子在加强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获得老师或家长的启发和辅导。

篇5

语文这门学科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是为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无法将语文课堂应有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课程价值,需要教师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将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基本素养的提升。这样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既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保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更多自主学习意识强、性格积极向上的学生,满足时展的需要。在核心素养教育下,学生个人素质修养能够得到提升,如思想道德品质、个人言行举止、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同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吸收并牢固掌握更多知识。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而言,其范围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以外,还注重利用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修养。由于核心素养教育具备高效性与可实践性特点,还需要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来,提升吸收与消化知识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改进以下几点:一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各种新的教学方式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生字、生词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与创新。或者是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基础知识巩固不到位,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带来影响。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下,要求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过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多,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理解不到位。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提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将课堂教学组织好。三是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对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较少,这些教师认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读与写,听说练习仅仅是蜻蜓点水。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尽快做出改变,以满足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

1.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体现出核心素养教育下语文教学价值,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此,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确保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渗透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呢?(2)“晶莹的珍珠”指什么?(岛屿)“一串串”又说明了什么?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发言,谈谈自己对南沙群岛的印象。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最好用自己的表述,不应直接照搬课文内的原话。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并在无形中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逐步内化成个人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教养的养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还要与学生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相结合,引导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角色转换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改编课本剧、再现生活情境、即兴演讲、思维对碰等各种形式,将学生带出课堂,组织各种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梦圆飞天》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学习任务:在家与父母聊天,了解他们对我国飞天事业的看法。并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的变化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问学生如下问题:“你们觉得梦圆飞天主要展现了什么?”学生由于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因此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展现了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也有学生说中国人从此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如此一来,很轻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加强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认识发展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若是与这个规律出现违背,那么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对核心素养教育而言,也需要与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加强联系,引导强调探索、实践与活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改变课程功能、重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和落实课程实施,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境中进行探索。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神奇的克隆》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并不成熟,认识水平不高,所以很难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桑树压条、柳树扦插、马铃薯切块等实践活动,将学生已有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从低级复制到高级生物克隆的顺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克隆这个高科技技术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对克隆技术前景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展开丰富联想,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

4.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

阅读能力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从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来看,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基本上除了课本以外,其他的阅读书籍狠少,这样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能得到提升,知识面较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与创造力无法获得提升。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语言材料,实现厚积薄发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积累以外,还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5.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学生传输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之间能够加强沟通与交流,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是认知过程以外,还是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撰写出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主动发现社会现象与问题,在调查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已经非常落后,无法与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碧良.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9-80.

2.陈海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1):255.

篇6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大部分源于课本,所以阅读成为树立小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等。但就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现状来看,合作学习实施的成效并不理想,所以探析合作学习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生的能力,很难开发学生智力、发散性思维。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读文识字的重要阶段,老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潜能,通过分组表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合作精神,从而带来思维、思想上的迸发,释放其个性。最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个性的发展。

2.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互相汲取学习方法及思路,对迅速提高整体学习水平有重要作用。首先,学生通过小组阅读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并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老师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扩散思维、深入课题。与传统教学不同,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力的习得,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本身。

比如,文言文教学于小学生而言苦涩难懂,若不逐字逐句对译、串联,很难理解其中要义。而板书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单一的心理,这时老师可以划分小组、分工合作,既疏通文义又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兴趣,划分小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趣的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开展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课程需要划分小组,尽可能让每一小组都各具特色。同时设计一些趣味性活动,让小学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深化文章要义。最后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奖励,用以激励其他参与小组下次做得更好,培养学生的荣辱感。比如,学习《王二小》的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配、选择饰演的角色,通过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翁的真实情感及心理变化。而且最好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各自扮演的角色进行感受描述,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建立友谊;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亩在合作学习中挖掘学生潜能。

2.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明确教学任务、进度目标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进行课堂教学前,要先确立课堂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小学生清楚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学习重点在哪。其次,基于小学生好动、纪律性差的特点,老师可以在合作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或阅读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通过阅读、完成课堂任务来激发学生热情,有助于构建一个属于自身的阅读体系。比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老师可以先让各小组通读一遍课文,了解大义,然后再设计问题:小村庄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当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分析时,老师可以参与到讨论当中,遇到问题障碍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深入教学,通过学习过程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3.评价、拓展

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应组织开展评价活动。通常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整体评价。指的是针对班级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第二,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侧重评价带有一定倾向性问题的小组;第三,个人评价。主要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对表现踊跃的学生给予夸奖,为同学树立榜样。当然,良性的评价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评语的积极性,尽量把消极成分降至最低,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引导学生个体向群体创造力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它顺应了改革教学的发展需要。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对创新学生思维、协作能力也有重要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但现阶段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堂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主体地位没被重视,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有待改善,但如何给阅读教学一个有效的支点,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效果、有无效益、有无效率,这里所指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了目标的实现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效率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阅读教学的工作量与目标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全班同学收益。由于农村教学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划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总体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标。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教学的方向,只有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促使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2.1.1 根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引老师寻求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标准。因此,在新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定。

2.1.2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服务的主体,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能力状况与条件状况,将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实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跟着调整。

2.1.3 目标设定要科学、准确。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化、具体化,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须有具体的目标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2 正确解读文本,选准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要精准、分析要透彻,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内在魅力,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动。这个要具体做到: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课堂教学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意义比较大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学内容对重点句子、段落、词汇进行推敲和领悟。第二,设定语文阅读情景。语文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增进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构筑和谐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2.3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其选择要综合考虑和权衡语文阅读的性质、教育理念及阅读目标,而且还要突显语文的教学特点。第一,依据阅读要求确定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阅读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第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构架起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小学语文之美的情境,用语文语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之美来促使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感知美、追求美、领悟美、评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情景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变动、新问题的发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第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第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一些概念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第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是仅限于教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基础性作用,即使农村教育资源再怎么落后,作为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篇8

G623.2

中段语文作文指导教学对教师而言,首先要从“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中解脱出来,着力解决学生的作文题材的问题,让学生们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主动作文的意识,提高作文指导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下就加强中段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写作能力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直接体现,写作水平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基础考验,包括对学生的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如何才能更快更高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信心,开拓学生思维,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中段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教学的策略

小学中段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往往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素材缺乏。对此,教师除了技巧的讲述外,更多的还应关注学生写作题材的来源。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在课文品读中仿写借鉴,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记录,有效拓展,广开取材之道,给予学生思想的引领,让学生的文笔因自主表达而变得灵动起来。

1.加强文本诵读,积累语言。(1)加强在文本学习中的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言语表达的范式;在摘抄中积累语言材料。学生掌握好词佳句,就是在为写作做铺垫。在学生作文的时候,他们才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上完《三月桃花水》这篇课后,就多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不但可以学到写水的好词佳句,更可以学到在景物描写中移步易景的描写方法。可以说,学生在这样的背诵积累中绝对是获益多多,终身受用。(2)加强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兴趣爱好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当然,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还要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同学生家长们取得共识,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参观、游览甚至是玩耍中获取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网罗自然景观,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2.强化阅读,仿写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课本中大量优秀范文的品读感悟,学习规范的言语表达形式,从而把语文知识最终形成为自身的语文能力。作文就是把这一语文能力内化之后,进而外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必充分利用课本,使课本起到“阅读示范”和“写作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挖掘出教材里可示范性的地方,从而将课堂的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真正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内化为能力。

3.不断记录生活。(1)关注天气时令的转变,记录美的生活。对小学生而言,生活的每一天似乎都是那么一成不变,上学放学,永远的三点一线。他们单纯的思维里,看不到四季的变换;每一天的日出与日落,于他们也不过是贯穿平淡生活的一条白线。但这样是不行的,眼睛里看不到生活的变化,作文时就难免欲说忘言,捉襟见肘。因此,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不同季节的时令特征,风雨雷电的天气变换,花开花谢的生命轮回。对此,教师可结合课本中单元作文练习的内容(如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花》,第四单元《手》),提前交给学生观察的任务,并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不时了解学生的观察内容、进度以及收获,那么学生在正式作文时就会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周记的时候,有预设性地交给他们一些观察的任务,如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雨,冬天的雾。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的小练笔了。下雨了写雨,打雷了写雷;花开了写花,叶落了写叶,只要哪天有了一些新奇的变化,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时间不用太多,几分钟足也;内容不要太多,一段话,几句话够了。关键是学生锻炼了,笔头流畅了,作文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2)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记录爱的美好。在中段小学生笔下出现得最多的,不是父母就是同学,要不然就是老师。可是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写父母时,往往都是“我生病了,爸爸(或是妈妈)不顾劳累,气喘吁吁送我去医院”,写同学时也总是“借给我钢笔铅笔”,写老师则离不开“给我讲题、送我学习用具”,这些都是只因学生们对生活缺乏观察,缺少体验,那些或是精彩或是普通的日子,于他们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我们就要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衣食住行入手,留心观察生活的细节。教师更要敏于发现,善于捕捉适当的训练时机。

结束语

中年级的作文与低年级比较是一个比较大的阶梯,因为低段都是看图说话、写话。以图为依据进行作文训练。小学中段语文作文写作在学生眼里,没有摸得着、看得见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因而提起笔就感到言之无物,望而生畏。而新课标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只有从内容入手,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写法训练的单一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经》是古代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A.《中庸》、《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B.《诗经》、《大学》、《礼经》、《易经》、《孟子》

C.《论语》、《诗经》、《礼经》、《易经》、《书经》

D.《易经》、《春秋》、《诗经》、《书经》、《礼经》

2.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例如

A.孟子强调学必有师,虚心涵泳

B.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C.韩愈主张专心有恒,文以载道

D.王夫子赞成熟读精思,由博而约

3.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A.评价的价值取向 B.语文评价的目的

C.课程评价手段 D.课程评价主体

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时代的

A.《凡将篇》 B.《仓颉篇》

C.《史籀篇》 D.《急就篇》

5.先打好识字基础,即抓好汉语拼音和汉字结构的教学,然后边识字边阅读。特别注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字词练习,把阅读与学习、巩固汉字联系起来。这种识字教学方法是

A.注音识字 B.集中识字

C.韵语识字 D.分散识字

6.古人要求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提倡“精思”。“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说这句话是

A.朱熹 B.韩愈

C.苏轼 D.陶渊明

7.作文训练的主线应该是培养独立的写作能力。持这种观点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

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D.“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8.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主线序列中,低段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

A.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B.表现功能和启发功能

C.表达功能和调节功能 D.表达功能和启发功能

9.学生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习评价分为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类,所依据的标准是

A.分数解释参照标准 B.评价内容

C.评价用途 D.评价结果呈现形式

10.调查研究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如调研会等。划分的依据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的功能

C.资料收集的方法 D.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我国长期使用的是方块汉字,而且古代文化典籍又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是封建教育中长期重视语言文字传习的基本原因。

12.语文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13.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是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的变化。

1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15.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16.教材即教科书,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17.传统阅读教学的经验包括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等。

18.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五、六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19.制订语文教学研究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明确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内容、制订工作规划等方面。

20.调查研究虽然有着不同的分类,在研究程序上各有侧重,但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调查类型和方法。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语文教育最初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和使用______。

22.唐宋以后,出现了《三字经》、《______》、《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1000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3.积极倡导______、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24.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______。

25.我国第一部正规化的国文教科书是《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时间是______。

26.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两个方面:第一,______的工具;第二,通过拼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27.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主要是______,以及在此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

28.在______的教学中,“学徒制”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方法。

29.语文教学研究,按照研究使用的手段划分,可分为定量研究和______两种。

30.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理念问题、______、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和师生的发展问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教材

32.口语交际能力

33.个性化教学策略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

36.阅读教学的“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阶段应该注意什么?

37.如何实施作文教学策略?

38.简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篇10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分享。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前提。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按每一个同学不同的语文成绩、不同的能力倾向与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例如,由谁“牵头”,由谁作记录,由谁代表小组发言等,并鼓励小组成员间适当轮换“角色”,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不同的尝试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提升自我,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下“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从课本、网络、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查询和搜集变色龙的有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和汇总,让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与生活习性等,从而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是否优质高效,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中的 “认真写好钢笔字”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的钢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钢笔书法的同时,对于学写钢笔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进入三年级,也可以学写钢笔字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当教师得到同学们“能写好”的积极回应后,向学生出示一支钢笔。让几个学生走上台来,各自选一个不同的钢笔,站在讲台前举起笔,让同学们一起认识各种钢笔:“同学们,这是粗头钢笔,这是细头钢笔而我们现在要使用的,则是中等的普通钢笔。现在,老师把这支钢笔拆卸开来,让同学们认识一下钢笔的结构……”教师介绍钢笔的结构后,再出示几瓶墨水:“同学们,墨水有多种色彩,但我们一般使用的纯蓝墨水(向学生出示样品),就是这一瓶。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用钢笔吸墨水的,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在吸完墨水后,要把钢笔擦干净,拧上钢笔笔套和墨水瓶盖。哪位同学大胆走上台来,为同学们示范一下?”教师让讲台上的学生各就各位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进行讲解:“同学们,钢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现在,请同学们摆一下姿势,让老师看一看谁的姿势最标准!”教师通过巡视纠正部分同学的错误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模仿字帖认真写字。让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临摹得像不像,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一要专心,二要恒心,确保写好钢笔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

实践证明,质疑导学,可以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雾凇》这一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雾凇,雾凇是什么样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继续发问:“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雾淞有什么特点?雾淞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词汇是描写雾淞之美的?……这么美的雾淞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雾淞的形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雾凇的呢?假如你们看了雾凇的奇景,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通过质疑导学,引导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进行学习,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思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教学策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

教法,2006(26).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91-01

学生从小学阶段迈进初中阶段,由于科目的骤然增多,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明显差异,给他们造成了诸多的学习上的困惑。因此,如何让学生由小学阶段的学习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成了初中各科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教龄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一领域,我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就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简述如下。

一、缓步慢行,逐渐加速

在初一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学生之所以跟不上教师的节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讲课的进度太快。这也不能全怪教师,因为初一语文的教学任务远比小学的重,需要完成六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所以很多教师不得不开快车。从这个角度讲,七年级语文的内容就显得过多了。要求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下子掌握这么多内容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进度上要放缓速度,缓步慢行,采取逐渐加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一个逐渐适应初中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

首先,教师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不要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人物而开快车。要先教给学生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的方法,让学生逐渐了解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其次,在进度上要采取逐渐加速的方法。也就是在讲上册的头一两个单元时,尽量要将细一些,尽量降低难度,尽量多讲一些学习方法。等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有了足够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后,再加快进度。这样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再次,还可以采取重点课文详细讲,自读课文指导学的方式来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初中语文。不管哪种版本的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文都分为必读和自读两种,教师可以重点讲必读课文,通过讲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学自读课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慢后快,逐渐加快进度,这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其实,在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存在着缝隙,比如,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相关的文言知识成了两边教学的真空地带。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课本上仍然没有这些知识,一些教师只是按课本上课,认为课本上没有的就没有必要给学生补这些知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教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孔子说:“因材施教”,学生缺少哪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教师不是课本内容的传话筒,而是教材的利用者和整合者,照本宣科是要不得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计划的给学生补充必要的语文知识。这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或者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以集中补,也可以分散补。总之,查漏补缺是小升初衔接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授之以渔,点石成金

我们都知道点金术的故事,这个故事中阐述的道理在教育中同样适用。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很多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会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读和背,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而升入初中后对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侧重点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困扰着众多的学生。这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去领略初中语文的无限风光;而不是自己摘取一朵花戴在学生头上。学生只要掌握了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就等于学会了学习这门学科“点金术”,教师还用发愁学生学不好这门学科吗?

篇12

新教学理念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教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及时总结,有了一些教学心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分享。

一、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每一个成年人的童年都曾经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都不会忘记游戏中所得到的快乐与愉悦,即使是成年之后,也往往喜欢游戏这种娱乐方式。小学生对于游戏活动,自然是满心欢喜并乐于参与。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成游戏过程,那么势必使得学生兴致盎然,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于游戏有着强烈兴趣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快乐学习。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同义词、汉语加拼音等学习内容时,带领学生制作多张小卡片,写上相应的词语和拼音,一人发一张卡片。然后,笔者让学生“找朋友”,即拿着手中的卡片找“另一半”。又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字生词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笔者则结合学习内容制作相应的卡片,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成员按照领到的卡片到讲台上取相应的实物,并评出优胜小组。再如,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抽出学生做动作或者做口型,另一个组的成员通过看动作或者口型,猜词语或者字母,并选出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板书。此外,笔者还通过说字谜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说出谜底。实践证明,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游戏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疑解惑,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样灌输式的教学,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设疑解惑,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精心备课,为学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疑问产生探究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响应,积极参与。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时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图画上的小朋友们是如何朗读的呢?”“哪位同学站起来总结一下,良好的看书习惯的要领是什么?”“不良习惯的危害有哪些?”“哪几位同学来做一下,让其他同学们观察观察,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左右两臂自由平放,眼睛离课本距离一尺,同学们,哪位同学做得最标准?”“现在,请各位同桌互相观察一下,同学们各自的动作做得标不标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设疑,带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教学内容上,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教师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教学态度可以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和神态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跟随教师学习知识,还不可避免地对教师“察其容”、“观其态”,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喜怒哀乐”,无不牵动学生的心,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当教师亲和自然而慈祥时,学生的心中则平和快乐宁静;当教师怒形于色或神色凝重时,学生的心情随之惊恐而压抑;当教师面带微笑,并对学生热情鼓励时,学生的内心则轻松快乐,积极参与;当教师求全责备故作威严时,学生则会心情紧张,课堂气氛显得生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开展教学活动,并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的目光,多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以轻松而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不断进取,积极进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积极的教学态度投入教学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巧妙设疑解惑、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13

阅读板块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写作板块同属“一体两面”,都是语文教程中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终极性反应。如果把习作教学比作“知识产品呈现”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则是语文知识的“原料进口和储存”工序。没有“厚积”就根本谈不上能够“薄发”,因此,从这种知识生产流程线来看,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话虽如此,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的常规化训练,或者说不太重视有效阅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致使这块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积重加难,形成了恶性循环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是坚持兴趣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逐步确立阅读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地位是不容置辩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错误性养成,加之缺乏责任自控意识,小学生往往习惯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和“喂送”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对此,执教者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注重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努力把学生吸纳到趣味性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如在教学《狐狸和葡萄》寓言故事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进入阅读教学程序,而是直接发问:“如果眼前出现‘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赤手空拳的你能否吃到这些葡萄?”提到这个话题,小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望梅生津”的兴致。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能,我可以爬到葡萄架上去摘!”“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聪明的狐狸为什么想不到这个好办法呢?”有人顺水推舟:“这说明狐狸是不会爬树的。”另有人反对了:“不是这样的,我读过一本书里面说狐狸会爬树的。”于是全班就围绕“狐狸是否会爬树”展开了话题。课堂氛围再次高涨起来了。眼看时机成熟,笔者作出了结论:“狐狸有多种,除了灰狐是爬树高手之外,其他的红狐、金狐、白狐和黑狐等都不会爬树的。”这种“兜圈”之法,使得小学生在兴之所至加深了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学习生词、讲解内容、记忆寓意”的方法进行,可以肯定,这种教法难以激活阅读学习状态。实践表明:情境决定心境,心境决定质效。我们要努力实施“以趣促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因为只有真正激活了主体意识,小学生才会乐于走向并逐步回归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坚持双边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