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培养德育的方法

培养德育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培养德育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培养德育的方法

篇1

一、以灌输宪法权威为引领,教育学生树立崇尚法治、 有法必依的意识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懂规矩才知怎么做,守规矩才能得幸福。法律就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而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必须通过对宪法的学习,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基本的观念。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我们更应让青少年懂得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安邦治国的总章程,这比较好理解,但这一结论主要是就国家管理的角度而言,与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统一。事实上,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位伟人曾说过: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与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教学,使学生们理解并树立这样的意识: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地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敢于同违法宪法、法律和破坏我国法制建设的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二、以学习常用法律为契机,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律己、公平正义的意识

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律、法规准许乃至鼓励的。通过学习《民法》,使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必须遵守”的平等、守约思想,促进平等和契约观念(诚实信用)的形成。通过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教育青少年把为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诉讼视作一种权利,明确捍卫这种权利是一种正当行为,鼓励青少年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实际生活中大胆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充分地利用诉讼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平台,教育学生树立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意识

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个别学生起到触动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

2.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竞赛。通过这类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法律内容,提高学法兴趣。

3. 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通过去校外旁听法庭审理,开拓视野,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旁听审判,比在课堂上听老师泛泛讲解更有吸引力、说服力,也更深刻。庭审过程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案情辩论、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及对法律的适用,都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

4.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进行法律普及,还可以引导学生收看诸如《今日说法》等法律电视节目,阅读法律刊物和书籍,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5. 利用互联网补充教学。网络的发展为法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喜欢上网,快速接受网络观念的优势,推动法制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模式转变。

6. 在课堂上也可以采取“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按顺序依次提供一个电视法制节目中的典型案例或自己身边真实的法律案例供大家讨论、分析,案例不要涉及太晦涩、艰深的法律术语和富有争议性的案件,只要是能初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即可。此活动每半个月或三周开展一次。有很多案例非常符合学生实际,富有教育和警戒意义。如两高中学生在教学楼三楼走廊打闹,一人失手将另一名同学推出窗外,造成重伤,根据《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没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是不具备这种法律意识的,以为赔点钱就没事了。

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调动了学生探究法律世界奥秘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更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篇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29-01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就可能一事无成,没有什么动力可言,它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对于中职生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这可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对于他们来说责任感不仅仅是认真学习,自主独立,还包括自觉意识和担当意识,树立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中职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尤为重要。

就目前的德育教学来说,由于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实际效能没有达到。在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没有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很多的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为此,在新形势下,作为德育课教师,一定要认清楚形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不是简单的知识背诵和记忆,而是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职生天生好模仿,他们把老师视为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如果每位老师都谦谦君子,言行都符合社会规范,那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会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了。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拥有一颗爱心,要拥有高尚的品格,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要行为世范,以身作则,以信立人,让学生尊崇自己。常言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一个德育课老师本身就具备浓厚的责任感,这让中职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自然也就会让老师学习,老师的言行举止自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对一件新的事情,他们一般都是被动行事,对于班级卫生糟糕的班级,学生的卫生维持意识较差,对班级的建设没有责任感,这时候,德育课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的魅力,主动在教室中捡起学生乱丢弃的垃圾,然后告诉学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持环境,人人用心,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要树立集体意识,有责任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这样通过言传身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这比理论学习来的更快更有效。

二、改善教法,突出情感

针对德育课上中职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来说,牵扯的东西的很多,有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归属感的教育、奉献精神教育及担当意识的教育等等。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必须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再依靠常规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品德了。面对着新形势的变化,中职德育老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德育课的教学。责任感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老师要引导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也有责任做好相关的家务活动。进行情感的教育,可以设定一定的情形,让学生通过小品等形式,让他们表演如何做好小主人,感悟父母的付出和家庭的爱,让他们自觉爱上家务劳动,因为这是他们归属感和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中职生来说,责任感还体现在学习上,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老师要强化日常教育,用身边事、用小事作为案例开展责任感的培养教学对策。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上好每一天的课,完成好每一天的作业,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正是学生责任心的集中体现。

三、家校联合,强化责任教育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而是家校合力,两者相互推动和促进。对于学校来说,要有效的联系学生家长,只要学校的条件允许就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可以以身说法,用现实案例来开导和教育学生。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中职德育教师可以者不定期的邀请法律专家、德育大家来学校宣讲,开展德育活动。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可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参与活动,让责任感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德育合力。如学校组织的植树节、春游、扫墓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了解文化知识,并培养他们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职生最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小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中职德育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些独特的优势,为此,中职德育教学必须挑起这个大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培养中职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让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归属感和人格健全的人,这样才能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黄海涛.探讨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读写算,2012(21)

篇3

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把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在课堂上的“技能+德育”的完美结合。当然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想搞好,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些都需要靠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来实现。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使其成为德育工作的阵地,以德育促教育,让德育之光洒满校园,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校园,留恋我们的校园,倾力打造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一、树立德育教育的新理念

(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很长一段时间中,很多老师总是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或者是某个人的工作,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比如说,有些同学在打水的时候对师傅连招呼都不打,我们烧水的师傅或者值班老师完全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改变这种没有礼貌的习惯;很多学生有网瘾,晚上很晚才回宿舍,甚至玩通宵,那么宿舍的管理员就不仅仅是查查宿舍,学生回来给其关门开门,而是要想办法怎么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有的时候干工作并不在于岗位的高低,而在于你是否能成为一个有心人。

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需要全校的教职员工,不管是看大门的还是烧锅炉的,都应该承担起德育工作的责任,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新理念,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尤其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意识到,要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自己必须首先要“做好人”,要努力把自己的德育水平提升上去,做德育工作的有心人和表率。

(二)处处都是德育工作阵地

目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只是利用德育课、班会课或者政教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堂课、一个环节或者一个部门来开展德育工作,必须把每个点连成一个面,要树立“校园无空地,处处可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引导,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型、立体化德育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班会为重要阵地,以时事教育为重要内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以健全的考核制度为保障,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把德育工作制度化、课程化、网络化(职业学校学生的QQ群)、全面化,与技能教育融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逐步帮助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以德育促教育,打造职业教育新模式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思维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教育工作光靠教师一张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有新路子,要想新对策,与时俱进,以德育促教育,打造职业教育新模式。

(一)创建德育载体,以德育促教育

德育本身就是一个塑造人心灵的工程,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够空对空,必须赋予行之有效的载体。树立“载体”理念,有效的德育载体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看好的电影,让他们感动,电影就是一个载体),它能使德育工作充满再创造的活力,形成再发展的动力。

但职业学校的教职工还存在着不能发现问题或者说漠视德育载体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德育工作。就好比很多老师往往在差生身上下的功夫非常大,反而会忽视了那些上进心很强的优秀学生。教师可从树立优秀学生开始,比如开展“学技能、比技能、展技能”的技能大赛,让那些好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展现出来,以这些优秀的学生为榜样,“以先进带动后进”;建立起业余活动团队,如篮球队、排球队、舞蹈队等,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获得归属感等等。这样,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学生来教育学生。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德育的载体还有很多,重要的是看我们能不能利用好这些载体,用德育来促进教育。

(二)抓住德育契机,开展德育特色实践活动

节假日、纪念日、特殊事件都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德育工作建设的良好契机。利用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各种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

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空洞的无味的活动,而是尽量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进去(拓展训练中的风雨人生路效果就非常好)。也就是说搞活动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反思教育,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德育活动之中。

(三)提高德育素养,建设“技能+德育”的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在人格导向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只看重技能教授,更重要的是要在技能教授的过程中,把德育教育贯穿进去。

在“以德育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德育建设,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而是要真正做到会“教书育人”。努力用我们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用真实的爱去引导学生感受爱、体验爱、付出爱。

篇4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开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一些词语比较生辟,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可用直观演示的形式来释义。《五彩池》中有“折射”一词,教师直接打开投影仪,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天花板上,再把一枚三棱镜放到投影仪上,光线发生了变化,告诉学生这就叫“折射”。一些词语拟人化程度很强,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理解。一些词语的运用精当、准确、具体,但学生体会起来也会有难度,可用删换、比较或填空的形式进行理解。如讲《锡林郭勒大草原》中描写湖水的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与“草滩上,有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加以比较,为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读出美感打下基础。

4.巧加提示

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如:《马背上的小》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所以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也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句式练习

篇5

1、选择种球:水培的时候种球要选质量好的,大小均匀的且还要经过低温处理的,这样的经过养护后期才可正常开花,开的花色也会更艳,更美。

2、准备盆水:选好种球要根据种球的大小来选择大小适宜的盆,水培管理最好是用浅盆,利于种球生长。水质要保证清洁,要是用自来水要先晾晒几天,种球可更好的生根,生长。

3、进行水培:水培的时候直接将种球放在花盆内,加入适量的水分就行。注意水的深度,能浸到种球根部才行。之后将其放在通风温暖的环境中,大概一周就可生根,发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 职业素养 途径和方法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理论专家San Francisco 在《职业素养》一书中指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二、职业素养内容

职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通过文献检索,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职业素养应该涵盖以下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情感、职业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涵盖学习创新、沟通交往、团队协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应急处理等多种能力。笔者在实践中一直坚持这种观点,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以上职业能力去构建职业素养是不全面、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

三、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形式和途径

1.以军训和入学教育为起点,在规范和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行为习惯

新生入学时,存在着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自信心严重缺失等问题。为此,各个学校都对新生开展了阶段性的军训和入学教育。军训是职业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关键环节,军训和入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管理。在军训阶段,能够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锻炼他们吃苦耐劳、不怕苦难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以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职业素养必备的品质,随着养成规范教育的基础不断牢靠,部分技工院校确定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自主化管理目标。通过自主化管理,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养成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从而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成功起航,走向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变。

3.以企业“7S”管理为载体,培养全方位的职业素养

全国多数技工院校引入了企业“7S”管理标准和规范,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生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下厂实习工作岗位上,严格遵守职业标准和规范,在学生中倡导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7S”实施以后,学生的职业意识明显提高,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实施“7S”管理后,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了遵规守纪的观念,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养成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4.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培养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已经是众多技工院校学生的必修内容。为了尽早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许多学校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专门课程,部分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回请优秀毕业生和企业高技能型人才作报告,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在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制定人生职业规划、树立了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就业工作的高稳定性。

5.在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组织交流等职业关键能力

经过调研,相当一批技工院校学校高度关注文化育人,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开展三大节(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校园主题活动。“三大节”参与面广,包装性强,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做到了届届精彩,常办常新,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打造出学校品牌文化。

6.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主体班会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思想、道德、人格、心理、素养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承德技师学院,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全新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针对中职学生在校四个学期的实际,围绕学生职业成长和身心发展的主线,编写并出版了《中职生主题班会40课》,为技工院校广大班主任提升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减轻工作压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设置礼仪常识、管理能力、口才与交际、励志名篇赏析等通用素质课程。

(3)搭建了德育大讲堂、专家大讲堂、成功论坛等讲座交流平台,邀请各级各类人才到校讲学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打牢职业素养的根基

人文素养是形成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构建技工院校学生精神世界重要的因素。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将人文素养培养纳入学生活动之中。比如有些学校组织了提升学生基本素养的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毕业典礼、读书沙龙等。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特别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可以加深他们对文学、科学、历史、哲学、经济等知识的了解,深厚综合素质。有些学校开展了“晨读晨唱”“一歌一颂”“影视欣赏”“青春风采”“经典导读”等系列活动,部分院校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8.注重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塑造职业形象

(1)注重学生日常仪容仪表。在服装、发饰、体态、待人接物上严格标准,统一着装要求,与人交流要表情和蔼可亲,手势动作优雅大方。

(2)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校升旗、集会、大型活动等场合的礼仪。

(3)开展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操比赛、最美技校生评选活动,让学生感知美、感悟美。部分技工院校还开设了礼仪讲座,组建了礼仪社团,开展了礼仪培训,参加了校外礼仪服务,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有效地表达内在思想和气质。

9.通过心理疏导和关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态奠定基础

在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同时还应该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目前就业形势,对就业班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调整学生就业心态,树立“高标准立业、低姿态就业、全身心创业”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

10.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遵守职业规则意识

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评价机制,是对学生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各个技工院校都形成了较系统而全面的学生评价制度和标准。从多所技工院校调研来看,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分值累计,对学生进行德育积分评价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的学校采用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分、德育积分按照权重,给出星级评定等级,作为就业部门推荐的重要依据。这些评价体系,保证了学生正常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晶.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J].新西部,2012(02-03).

篇7

一、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笑”的故事:从前,有个老木匠凿了一个小木偶,他有鼻子有眼睛,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于是老木匠拿起它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填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猜一猜。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这样,学生们就对《小木偶的故事》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另外,我还善于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到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有了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穿凿学生乐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语文的条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某科学习成绩与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与否有关,当他喜欢那位老师时,他对这门功课也会更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想办法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感觉和我一起讨论问题、探究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了在每堂课上让学生对我这个“老朋友”都有“新感觉”,在课前,我一般都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如:我大拇指向上,同学们就坐下,我大拇指向下同学们就起立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出现了错误,而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使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创造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既有表现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的内容,又有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这为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教师用具有的感染力语言描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悲惨的遭遇,使学生在对小女孩表示深切同情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四、利用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游园活动,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对于《花木兰》的学习,我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在学生的活动中,我也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榕树,听悦耳的鸟鸣,音、像融为一体,这样,在后边的教学过程就顺利多了。

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要敢于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举办课外故事会等,不断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多做贡献!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六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篇8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有了好的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自然就能表达流畅得体,就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保障,英语语感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一个孩子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口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在他学习口语并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流中不断掌握母语。这样,当学龄儿童开始学习母语文字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学习外语则不同,学生学习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对外语的感知、认知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听”、“说”应该从培养语感入手,以听说为主,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使他们大胆开口,能听、会说,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既然语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呢?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使用以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猜测、理解,所给的语境应尽量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加语言实践的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其次,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感的生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所以培养语感成了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朗读是增强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朗读是不便用试卷考查的一项技能,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仅仅为了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而进行朗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而且在朗读过程中,我通常都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张大嘴巴读。“Read loudly and fast,then you will read better and better!”我通常以这句话激励学生朗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对他们平时的英语学习也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背诵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背诵成篇或成段的文章好处很多:有利于语音和语调的正确;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记忆力的锻炼和增强。理解是背诵的基础,背诵是理解的高级阶段。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凭借储存在记忆力的大量语言范例。先朗读,由诵而背,经过多次重复,语言材料深深植入脑海,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写作和口头表达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已经熟记在心的大量短语、句型等。在语言的频繁使用中,语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适当给学生压力,要求学生背诵规定段落对话或者课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方法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扎实基础。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养成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实现学生自身终生教育的有效且重要的手段之一。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阳光的心理品质,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本文将围绕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进行详细的论述。

1养成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养成教育是指:“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配合下,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施以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和素养。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养成教育的效果如何将对其未来成人、成才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关系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能否提升,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属性,学者陶菊良在《关于高职院校养成教育的科学内涵的研究》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主要具有如下属性:高职养成教育仍是一种长期、细致的习惯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严格制度下“亚学成式”的行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一种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生活的生活化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为落脚点的职业教育;高职养成教育最终是一种活动中的自我养成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开展养成教育的重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

2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2.1建立健全养成教育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健全养成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应的教育制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高校还应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基础,联系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各级学生会对学生宿舍的卫生情况、上课出勤情况、自习出勤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综合能力测评制度等都是高校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些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育特点、思想成熟程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发扬民主,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制度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开展多样化的养成教育活动,拓展养成教育的新渠道: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习惯以及所学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活动内容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侧重点,将养成教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养成教育活动体系。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一是,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例,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应该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讲,则应该更加侧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守法意识,使其逐渐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而职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对象则是三年级学生,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但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以一系列的活动为基础。二是,定期开展讲座、演讲、社会活动等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各类教育讲座、行为养成活动班会以及思想道德专题演讲活动等等。三是,各大高校应该实施包括文明行为养成、人文素质养成、职业精神养成在内的养成教育内容,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侧重的对各个年级进行行为教育。

2.3建立全面的辅导系统,相互协作致力学生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应建立全面辅导系统,组织思政部、学生处、就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相互协作,使之贯穿于高校养成教育的整个过程。全面辅导系统包括:首先,在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知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其次,通过开设心理辅导部门、心理辅导课程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再次,在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在就业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职业生涯规范、职业能力测试和求职训练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增加就业率。

2.4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看成一个主动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举个例子来说,要想让学生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好习惯,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吸烟喝酒的危害。对于纪律的维持,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才能转化为自觉行为。自我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表扬,以树立典范。第二,做好宣传工作,开展“自我教育”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经验。第三,为宣传工作提供空间和场地,如板报、广播站、主题班会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某些行为的好与坏。

2.5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合力促进学生养成教育: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做到“以身作则”。孩子喜欢模仿,而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第二,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慎用责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多表扬,避免不必要的责骂和惩罚。过于严格或过于宽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对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教育者应该更加有耐心,不断对其进行语言教育。第三,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保持一致。家长不能过分地偏袒溺爱孩子,爱要保持一定的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最大效果。

总之,养成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养成教育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将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引入到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深化养成教育,为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98―01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 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在下午设立半小时的阅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我认为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分阶梯走。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个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

至于读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儿》可分为3 个下午来读,有时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情节转折处或即将故事结局, 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形成了学生渴求知识的,也是教师推荐读物的好时机。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还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审美观各不相同,评论中,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强烈、黑白分明,充满着真善美的思索与探求,反映出的是“个性”的阅读理解,不完全为文本所囿。

二、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给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广阔的背景,写作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在农村学校,身边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田野、翩翩的黄蝶、星夜的夏日,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生活的仓库,平常更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

篇11

一、横平竖直写好字

写好字,实质是社会从素质发展角度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进而达到书写美观。在信息时代,许多文字书写工作被电脑文字输入所代替。但是,由于中国汉字书写除了满流需要外,还包含浓厚的艺术观赏因素,不宜以输入全部代替书写。美国学校近几年来作业实现微机输入,造成学生多项能力综合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也从另一方面促使我们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意义。写美观的字,包含着审美的因素,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声情并茂诵好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语文课堂教学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在教学中,认真践行“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阅读教学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能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还要在指导朗读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巧妙地渗透方法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理解感受,披情入境

没有理解就没有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析、背景的介绍、故事的插入、媒体的运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字背后表达的情感。调动学生朗读前的情绪,激发朗读的欲望。朗读才能进入情景,这才是真正有感情朗读的到来。

(二)学习技巧,行之于声

朗读是一门艺术,有着专门的技巧,其中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在平时的教学指导中,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朗读的外部技巧,并适时地点拨、渗透,朗读指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巧妙渗透,潜移默化

方法技巧不能生硬地概念化地教给学生,因为,达到一定水平的朗读是看不出技巧的,是自然而不露痕迹的。情到深处无技巧,只有把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妙语连珠说好话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是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传统意义上的“说”,是教师的事,如果学生说,也只是课堂上回答问题。素质教育意义上的“说”,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技巧训练。因此,这种“说”的能力的培养,要讲科学、有计划,要划出说的时间,定出说的任务,给出说的环境,定出说的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开展课堂内“说”的训练,主要要求教师以“说”明理,引导学生懂得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途径。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说的机会。如果进行课堂内叙述、说明等实践,可介绍课文、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等;若进行各种朗读和表演实践,可以结合课文中诗、散文、剧本、小说的不同语言特色,使课堂教学适当地小品化、朗诵化、故事化,从说的内容、胆量、声音、感觉、姿态等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训练。

四、情真意切作好文

篇1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发展的社会中获得生存,就必须掌握自谋生路的本领。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经验,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途径――建立三种指导模式

(一)通过就业指导,加强创业意识,激励学习动机。

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仅要在就业策略、就业准备、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方法辅导,而且要可以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和专业实际,通过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政策法规、保险、税务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企业家素质及个性特征等,加强对他们创业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的机会。

(二)通过心理指导,咨询服务,增强创业心理品质。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自主意识强,自控能力差,考虑事情不全面,怕吃苦,缺乏磨练。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学生有时会产生心理困惑,主要表现有:过于依赖、自卑、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势必影响创业的成功。因此,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咨询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学习方法咨询、职业走向咨询和项目科技咨询。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评价自我,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发展、学习方法和职业走向等方面的心理冲突,加强创业心理品质,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创业项目,实现自主立业。

(三)通过知识与技能指导,提高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水平。

在创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创业知识与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可以通过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具备市场的调查、产品的销售、财务的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企业形象的树立等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

就业指导、心理指导、知识与技能指导是职业指导中三个重要内容,三种指导有机结合,相辅相承,通过职业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方法――实现五个有机结合

(一)创业素质的培养与德育相结合。

将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以德育课、德育网站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教育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创业的“胆”和“识”,帮助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立异,不解放思想,就会墨守成规,不敢创业。同时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实事求是,就会盲目乱干,不能实现创业。

(二)创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引导所有教师挖掘学科中的创业教育内容,把创业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课题。形成各个板块的学科教学中,都进行创业意识的渗透,创业心理的疏导,创业知识网络的创建,创业能力的培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等文科类课程的教学中可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在高等数学、物理及其他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可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教育。

(三)创业素质的培养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营造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使学生在内化的基础上把自己置身于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地位,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意志品质。可利用学院的社团活动进行创业素质的培养,如举办以“立创业之志,练创业之功,走创业之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报告讲座、辩论赛、技能竞赛;邀请创业名人或成功毕业生来校做报告或结对联谊,使学生将创业的知识融会贯通。

(四)创业素质的培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创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只停留于“在讲台上开机器,黑板上种庄稼”的教育,必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创业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访问某下岗再就业、创业成功的私企老板,请他介绍奋斗历程,调查某乡镇企业绝处逢生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了解,使学生产生积极良好的心理体验,强化其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的深化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形成稳固的创业心理品质。也可以在专业的实习活动中,模拟创业行动,有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生产、经营、销售三个方面,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进行经济核算、进行社会交往,得到创业实践的锻炼。

篇13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方法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方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在物理教学中,特别应当重视挂图、课本插图的应用。挂图和课本插图中有原理示意图,如力的合成图示、绳波的形成等;有情景示意图,如水波的干涉图样、运载火箭升空、布朗运动现象、失重等。这些挂图和插图集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于一体,它们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原理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学生认真看后,结合他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会产生联想和遐想,从而形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物理图景或物理模型,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景生情,诱发解题思路,顺利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2.运用典型习题

物理教学离不开习题的讲练,物理习题不仅可以检测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曲线运动”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

【案例1】小船过河问题解析

一条宽度为l的河水流速度为v■,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那么当v■

解析:因为船速小于水速,所以不管船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船漂下距离最短呢?如图1所示,■表示水流速度,以■矢尖为圆心,船速■为半径画圆,当合成速度■与所画的圆相切时,船下漂的距离最短。

物理习题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其结论往往更具有生活实践和德育教育意义,解题不仅是为了得到结论,还应对其进行二次分析,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功能,同时把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增强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义。

3.利用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例如,让学生观察“真空管中羽毛与铁片下落快慢比较”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科情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并由此升华为对科学的热爱。实验探索中往往需要经历繁杂琐碎的操作和准备随时咀嚼失败的苦果,这是对学生毅力的极好考验。

4.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也称第二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课外活动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而且在很多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在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勇气,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物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5.引入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内容的特点其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发挥出独特的功能,并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质点,并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节中,介绍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史料,并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伽利略一生的传记,学习伽利略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架设沟通桥梁

架设起学校与家庭、社会相沟通的桥梁,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是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所不可缺少的。

许许多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人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积累,这种体验是在个人参与实践的直接体验和外界对个人作出评价的间接体验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涵义,认识其对教学和学生成长的意义,探寻属于情意领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及评价方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对提高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罗良.情景教学的心理学诠释[J].教育研究,2007:72-7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