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运营管理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可以为企业提供战略的组织保障,所以,进行运营管理体系优化的战略设计一定要明确。对企业优热和劣势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外部威胁:企业外部环境受到政策、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威胁。政治上,房地产企业受到国家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格的影响,导致土地成本不断升高,地房开发资金不断增加;经济上,受到银行贷款政策日益严格,甚至可能改变政策的影响,使地产开发融资十分困难,造成资金的紧张,竞争激烈;在社会上,消费者的消费日趋理性化,要求企业专业性要不断提高。企业外部机会:外部有威胁就有机会。在政治上,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持;在经济上,城市圈的建设为地产行业带来发展机遇,而且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也影响了地产行业发展。内部劣势:地产行业内部也要进行优劣势的分析。劣势为,地产行业众多,如果地产开发企业的知名度不够,品牌不强是很难获得竞争的机会;如果地产企业规模不大,也很难获得土地资源的开发权,企业的发展就受到很大的约束;地产企业如果规模不大,管理上就会不科学,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地产企业的资金和实力不够强,很难实现融资。内部优势:地产企业即便有一些劣势,还有很多优势存在。地产企业如果是本土企业就会了解本地文化与消费习惯,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出真正适合本地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地产企业如果规模小,就可以进行灵活的组织,可以通过不断的创新,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地产运营管理体系优化体系的组织设计
地产企业的运营管理要实现战略目标,就要具备相应组织体系的保障,而地产企业现行组织架构基本上是可以满足工程项目开发的实际需求的,不过,要将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更利于地产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组织静态结构上看,各部门的职责都定位在利于公司的发展和要求上,而静态的结构优化是对某些缺失职能的优化,例如:成本的管理和定位、策划等方面职能。在组织动态结构上看,地产企业的组织体系责权并不清晰,使各部门的动态职责和各方面的配合、接口都不清晰,这种责任不明确和组织效率低的行为都会影响地产企业的正常发展。对组织动态结构的优化是建立起清晰权、责的组织体系,使各部门间更好的实现沟通和协调,使领导可以更好的以事务性管理来解决问题。
四、地产运营管理体系优化体系的业务流程设计
地产企业业务流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未按照系统方法实现流程的规划,而业务流程可以分级和分类,通过规划管理明确流程的管控体系,使地产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十分繁琐和复杂。地产企业结合自身组织的结构,以价值链完成业务流程的分级分类,然后进行规划,建立起业务流程体系。以价值链的理论,地产企业的价值链以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组成的。基本活动从开发的顺序可以分成:环境调研、土地资源的开发、工程项目定位、营销策划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内容。
五、地产运营管理体系优化体系的绩效评价设计
地产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是以主要构成要素来展开的,而绩效评价系统有评价主体、客体、目标、指标、标准、方法及报告等内容组成。通过对地产行业及施工企业经营的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发现,结合了地产企业战略和组织架构、运营体系后,可以总结出影响地产行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借鉴了平衡积分卡,可以优化地产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0世纪8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开始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首次变革,借鉴了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后,建立了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促进了商业银行运营体系的转变。当时,主要通过前后台的彼此独立以相互牵制,并且进行业务的后台集中管理,促进了商业银行高效作业,同时运营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信息科技的变革,商业银行不断依赖于信息技术,快速对自身的运营体系进行变革,以国外大型银行为例,他们纷纷引入了工业化作业方式的概念,实行了依赖于后台集中作业的运营管理体系,慢慢形成工业化运营的集约模式。而就我国当前的银行业运营管理模式来看,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为了不断满足广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后,对自身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比如后台集中授权、后台集中作业平台。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目前运营管理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银行的总体战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目标是期望在未来能够跻身国际前列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在运营管理中有效消除一切不增值或负价值的活动,改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比如业务流程不合理,虽然之前基于手工方式而形成的业务流程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但是复杂的业务流程使得商业银行的效率大大降低,影响了客户优质的服务体验。这些复杂的业务流程显然是银行运营中不增值的活动,既浪费了银行大量人力,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再比如业务分离不彻底,虽然部份银行已经实施前后台业务分离,成立后台集中作业平台处理一些业务。但由于系统不完善、人员能力有限、设备更新缓慢等因素影响,后台可以集中作业的业务较少,后台集中作业平台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处理能力也有所被限制,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这与国外商业银行的集中业务处理程度较高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集中作业处理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所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前后台分离的程度低下也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第二,目前的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广大客户得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而且目前的运营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金融市场,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的运营体系存在着复杂的内部流程和不健全的内部管理指标,显然影响了银行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发展要求存在矛盾。虽然现在的金融产品日益增长,但是其交易规模、交易渠道和营销方式都增加了银行日常运营的难度。这些都需要银行对其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广大客户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要,使其能够快速有效地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基础理论。对于运营管理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本文将运营管理定义为:企业通过对所要生产或服务进行系统性设计、运作以及改进,来达成将生产要素向特定产物转变的目的。因此,运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生产,不断改善其运营模式,实现规模经济。对于银行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创新业务等等。故而,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些业务的顺畅运行以及不断的业务变革,从而实现银行的盈利。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这些业务的管理,必须要依赖于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而一旦业务有所拓展,商业银行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运营体系。所以说,运营管理就是对银行各项业务能够稳健经营的后台支持,充分体现“大运营”的特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实行总分行体制,主要业务的正常运营依赖于营业网点。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就是对营业网点柜面工作的管理,包括对柜面业务流程以及柜面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的管理。为了实现营业网点的高效作业,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目标就是:以业务向后台集中为主体,对前、后台业务的运营模式进行设计,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地对运营体系进行改进,以保证各项业务安全、高效、符合监管标准的运作。其中,运营体系主要由柜面、后台的核心作业系统、组织结构、业务操作流程、制度规定、人员专业素质五部份组成。而银行运营管理就是对该运营体系进行管理,最大程度满足顾客基本金融需求,即安全、高效、合规的支付结算服务需求。(二)流程再造理论。业务流程再造属于流程管理的范畴,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实现业务运营的进一步安全、高效。对于银行业,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一是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着眼于业务实施的最终结果,一切以最终结果为导向,必要时为了实现产出的质的提升,一些复杂不利于业务顺畅推进的流程必须得到彻底更换;二是要求管理者时常分析本营业机构处理业务时的流程,时常思考怎样的业务流程才是最适合高效作业、高效产出的最终目标;三是要求实施者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守住银行业合规的底线,一切以不触犯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为守则才是银行业实施流程再造的基本,否则将会造成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建设
房地产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也已形成广泛共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二是行业利润率普遍下滑,利润空间持续收窄;三是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标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趋于平稳。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的趋势
1.管理突出“三高”———高周转、高激励、高效能
2013 年房地产企业规模再上台阶,千亿企业突破7家(其中万科达到1741 亿元),体现了“高”、“大”、“上”的特点。标杆企业的销售额虽靓丽,但毛利率下降,销售净利率也普遍下滑,净资产收益率却趋于平稳。如万科2009-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3%、16.5%、18.2%、19.7%、19.7%。在净利下滑和杠杆天花板的情况下,标杆企业均通过高周转、高激励、高效能来维持回报水平。如碧桂园深耕三、四线城市,秉承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大做强、项目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坚持快开、快售、快平的高周转模式。2013 年提出关于现金流的567—拿地后5 个月开盘、6 个月现金回笼、7 个月达到现金平衡;关于销售的789—一周去化70%、首期推出80%货量、一个月去化90%。2013 年销售突破千亿,同比130%的增长,实现了规模与管理同步提升。海亮地产近三年从26亿到153 亿,超过100%的增长。同样是走了高周转的路子。
2.管理适配企业发展阶段
优秀企业运营管理从快而有序到快而持续,从关注项目利润到关注现金流及净资产收益率。在起步阶段,抓住 1 个目标———回款;2 个计划———项目节点计划、部门工作计划;3 个会议———项目周例会、部门月度工作会、项目月度计划会。规范阶段,抓住 1 个目标———利润;2 类计划———项目开发计划、职能计划;3 个驱动———关键运营会议驱动、项目月报预警驱动、项目考核激励驱动。精细阶段,抓住 1 套目标———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2 类计划———开发经营计划、管理计划;4 个体系———运营会议体系、成果管理体系、信息跟踪体系、激励评估体系。
3.管理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关注点
房地产企业战略关注点集中在有质量增长、区域布局、应对去杠杆趋势、业务模式创新。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管理围绕核心成功要素展开,包括城市布局与深耕能力- 解决在哪儿做的问题;支持规模化发展的稳定资金渠道—解决能不能做的问题;项目运作能力(总成本领先、高周转、高溢价)———解决能否做好的问题;符合发展要求的专业化团队———解决能否做成的问题;战略及匹配体系(战略 - 组织 - 运营 -HR- 企业文化)———解决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卓越运营模式及选择
1.集团管控模式及选择
集团管控涉及管控模式、管控方式及管控方法。其中管控模式体现母子公司定位及管控要点,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投资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投资管控型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适用于不相关产业的投资运作;战略管控型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总部无具体业务管理部门或配置综合运营管理部门,适用于多种不相关产业运作或相关产业均衡发展运作;运营管控型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过程管理,适用于相关型或单一产业领域内的运作。按照价值链管控的思想,运营管控型又分为关键点操作型、专业决策型、监控与平台服务型。关键点操作型适用于集团起步阶段或复杂业态中的操作项目前端;专业决策型适用于成熟发展阶段的决策项目;监控与平台服务型适用于规模发展阶段的服务项目。管控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主导操作型、评审审批型、监控型、支持服务型。主导操作型是直接组织完成;评审审批型不直接操作,采用上报审批方式(包括审批、评审会、备案等);监控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事前提出指导意见、预设目标,事中过程预警、过程检查,事后评估、检验和审计;支持服务型控制方式为业务支持、建立规范标准、指导意见等。
2.优秀企业管控模式
万科的组织设计充分体现了战略导向、平台支持、渐进有序和风险制衡的特点。根据城市聚焦与深耕,做实一线城市公司的战略导向,总部定位为裁判员,区域公司是教练员,而城市公司相当于运动员;平台支持包括三方面,资源平台、专业支持平台、规范化的营运管理平台;渐进有序是指基于发展阶段,总体按照倒三角到正三角,逐步授权;通过过程考核排名驱动各城市公司发展,组织设置强调风险控制的原则,达到风险制衡的目的。
3.优秀企业管控特点
优秀企业的管控特点包括基于业绩、结果为先的结果导向;基于战略、自上而下的目标先行;基于价值、关注成果的管控关键;基于能力、嵌入流程的风险制衡。
4.绩效激励匹配
运营管理还要有激励措施匹配,标杆企业绩效管理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导向清晰、根植管理、简单易行、激励有力。考核内容基于公司发展目标自上而下地系统分解,基于企业管理思想、管控模式的落地实施需求,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高绩效分享。
三、关于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1.集团管控模式要适配自身发展阶段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借鉴行业成功做法时,一定要适配自身发展阶段。与标杆企业相比,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房企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还显不足,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面临着规模扩张和风险防范的矛盾。因此,企业运营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循序渐进,过于强调自身特点或者完全照搬标杆企业做法都会成为企业成长的障碍。
2.加强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修课
加强成本管理成了房地产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修课。成本管理的流程与制度体系包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动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后评估体系以及责任成本体系,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反馈以及责任与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目标成本按开发进度的不同阶段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原则上,每一个版本的制订都是在上一版本的指导下进行的。在科研阶段要进行成本的估算,这个时候主要是对投资的可行性进行估算,然后随着方案的不断深化,目标成本开始逐渐的准确和细化,到主体工程施工图预算确定后形成最后定稿的版本,施工图版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目标成本制订以后一定要将成本逐项分解到部门,并建立控制的标准,分解后的成本责任必须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
参考文献
目前国内的银行市场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交易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使得整个金融市场也日渐趋于成熟化与一体化,而各商业银行的缺点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例如在整个运营方面存在的弊端,而银行为了实现快速与稳定发展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改革,使得整个整个银行的发展能跟得上整个社会的需求。而整个商业银行,因为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多,客户不断增加,管理层的组织混乱,数据复杂数量难以正确统计等各问题的层出不穷等原因,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问题更是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整个运营不能跟的上商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是以国际上的大银行为目标,力求与其并肩,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使整个银行除了摆脱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现状外,还要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为整个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快速发展的需求。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现我国内的商业银行完全不能实现整个运营体系,以至于导致现在银行落后其他国家的局面。
(2)国内的客户身份不同,导致了客户的差异化,自然对银行的需求也就不同。而我国现阶段的运营形势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在各个产品趋于金融化的同时,把各个客户间的差异性更加重视起来。而银行也更希望与各个客户维护好关系,希望客户不用了解复杂的银行工作流程,使得客户对银行服务更加满意,但现在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却与此相反,仍然是采取柜点的方式导致客户的不满与流失。
(3)目前的运营方式不能适应多元化金融市场的需求,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其交易的速度与产品的不同导致了运营方式的不同,而这些,都增加了商业银行在运营方面的难度。与此同时,整个市场上已致每位公民都向银行提出信息更加安全,更加便利,办理速度更加快捷等等要求。这些需求都使得整个银行不得不向各个方面都对自己的运营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等。
(4)现在来看,在商业银行的整个运营中,尚不能使得网点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网点作为与人们接触最频繁的渠道,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能接受的方式,应该能成为商业银行主打的销售方式,已能够使得获取公民的信任,增加自己的销售业绩,提高自己银行的经济效益等。而我国现阶段的网点运营方式仍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低价值业务及耗时间较长的各种业务上。因此,要想使得整个网点发挥自己最大价值,使得银行的经济效益有所增长的话,就要提高网点的运用率,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大力宣传,使得更多公民所接受,以使银行的运营方式得到提升。
二、改变运营方式的关键因素
要想解决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就要改变传统的银行运营体系,并根据我国的较大的且发展情况良好的商业银行的现在情况,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银行的转型目标为,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可以从国内的柜点销售方式转为分阶且和谐的运营模式,愈加趋于国际化,就此一来,代表着与现在运营方式的完全不同,而人们观念的改变,企业内部构造的变化,以及人才的快速培养等,都是一项比较复杂且耗时较长的任务等。而在此期间,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构架的重新调整
分级设立管理层,如先设立总部,再往下分设一级二级不等,负责整个银行的管理等。在二级以后可以设立负责支持管理层的后台部等。负责监控整个市场、清算各种数据以及对人们做出整个详细调查等。而后台也不断的随着整个运营方式的不断深入与改进等,由先前的被动式管理改为主动性管理等。借助网络化,信息的不断涌进等,由二级分行以后的后台管理向一级后台管理再转为省内的、跨省得逐步向全球化发展。逐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从银行的负增长转为快速增长等。
(二)业务流程再管理
以增加价值为基础,我们可以重新统计业务从进入到产出的整个流程,我们可以精简整个业务流程,使价值低的甚至带来负增长的业务环节消失,节约成本,提高整个银行的运营效率。最大限度的提升业务的集成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尤其是在金钱与人才的运用阶段,我们可以把效率提升的最快切效果最显著的列为首要实施活动。为确保资源运用的最优化,我们可以把整个运营实施过程更加透明化。我们提出了三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种种数据与困难,都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与改正。
第一步,成立项目组。为确保整个运营更加科学化,了解整个市场与人们的各种需求,熟悉各种数据并能对此分析具有一定分析为下一步的活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等,需要成立一个项目组来完成相关事宜。
第二步,业务流程的不断扩大。以提高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理念,在全行范围内征集业务扩大的良好建议。按照专家提出的建议,提出业务扩大的初步意见。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在再根据完成后的整个效果及评价,完成整个过程。
第三步,确定业务拓展的顺序。从业务拓展人们适应的需求来确定该网点的支付与结算业务是否是拓展项目的首选。实现支付、结算类活动的标准化与效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使得整个交易流程更加安全与快速,大大节约了双方的时间,促进了我国的网点转型的整体速度。
随着运营改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后台的管理会不断的扩大,使银行更加整体化,使所有的运营步骤也更加的透明,令客户最后看到的是值得信任的银行产品与优质的服务。
(三)运营更加信息化
要研究出运营良好且能获得良好效益的产品,研制出效率高,安全性较强的平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而集中作业平台就能满足这些要求。而这一平台也要打破以往传统运营模式,将有关客户的信息从原账户中提取出来,使得整个管理更加条理,信息得到高效率处理等。与此同时,集中作业系统必须能储存大量的数据,而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强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与银行数据的核算等,且在不同的地区都能实现这一功能,这一平台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运营效率,使得业务能力得到可持续增长等。
三、运营效果展望
我国现以国际运营为目标而这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以及持久性的改变等,从国际化的银行发展过程来看,要想成为领先其他国家的银行就必须要抛弃以往传统的经营理念。而这一过程,需经过,分散式运营、集中运营和优化运营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运营已提前把优化运营纳入考虑实施阶段,尽快使银行效率得到提升,转型尽早成功等。
四、结论
提前使我国的银行进入国际化运营水平,就能取得赶超同行在运营方面的优势,且经过后期的不断完善,已能使运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促进业务在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如能在国际化运营取得良好成效,商业银行将在后台管理,网点的有效利用,以及运营方向的改进取得卓越成就。
参考文献:
[1]龚志坚. 商业银行组织与流程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4.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ISO9001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standardiz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mprove enterpris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establish duty, orderly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lower operating costs, to create greater enterprise benefit, be helpful for g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Keywords: gas enterprise; Quality system; Quality securi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加入了ISO认证的队伍。燃气经营企业作为一支特殊行业,在获得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如何做好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2011年10月12日我公司一次性通过BSI英标管理体系认证(北京)有限公司的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并如期取得了证书。在体系导入之前,我公司存在管理架构不完善,部门职责和权限不明确,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现象。于是,我们导入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形成完整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优化或重新设计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制定公司的各项作业指导书,对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自2011年10月12日通过认证审核至今,历经近半年的实践,公司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和贴近实际操作性有显著提高,调整并优化了公司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约了公司运营成本。
2.在ISO9001体系建设和通过认证后,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2.1强化领导作用,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所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人、财、物为载体,因而合理配置这些资源,是一种领导行为。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从上而下,带动改革的决心,积极参与核心议题,不断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克服遇到的障碍,协调组织结构、人员到位及资源投入,强化领导的核心作用,各种资源才能合理配置,认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由于我公司最高领导层对体系建设工作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开始就成立了以副总经理为核心的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策划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全局工作。同时,还建立了以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骨干为组员的认证工作小组,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各部门行政人员负责落实本部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从公司管理层到生产第一线,自上而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为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2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是体系建设的前提。
为了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有效进行,公司在转变全体员工思想观念上采用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坚持“思想观念”先行的原则,作为认证审核的工作前提。因而,我们将宣传教育贯穿于体系导入到认证审核整个过程,按照标准对不同层次人员的要求,因人施教,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2.2.1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
为强化领导的作用,对高层管理者重点进行八项质量安全管理原则、管理职责条款培训,理解质量体系标准的精髓。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追求业绩的持续改进的思想观念,做好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策划,制定质量方针,提出质量目标,落实职责,提供资源,并协调措施,检查绩效,组织改进。对中层干部重点进行新版标准知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培训。
2.2.2内审员培训。
我们从工程、客服、技术、行政、管网、营销、生产、安全、设计等各部门抽调了若干名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班(我们的培训方—深圳康达信咨询管理公司),帮助他们熟悉质量体系标准条款的内涵和要求,理解标准在管理模式、内容、要求、方法和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掌握评价方法和控制要求,以及审核的技能和技巧,为公司开展认证工作培养了骨干力量。
2.2.3全员培训。
针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不同岗位的要求,采取由上而下、层层渗透的办法,对公司全员进行了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程序文件和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作业指导书中相关内容的培训。对标准的基础知识,我们用一问一答的方法,编写了学习宣传资料,发到班组学习讨论,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使他们在转换标准中起到生力军作用。
另外,利用班组学习会、生产业务会议等形式在全公司进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公司上下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贯标氛围,使全体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倡导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创新意识,使员工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要求的思想,以及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效率的思想,为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建立完善的体系文件,是体系建设的基础。
建立文件化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是认证审核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公司开展质量安全管理活动的依据。因此,我们公司在编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从人力上大力支持,抽调了一批精通业务、生产工艺、质量监测、教育培训、设备工程等专业骨干,统一组织、分头编写、落实到人;
2.3.2从物力上大力支持,凡是编写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公司领导均给于提供;
2.3.3公司最高管理者依据ISO900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企业宗旨,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精心策划,制订出可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运营管理的内涵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OM) ,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企业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演变而来,近现代以来企业更多的向服务业、公共事业等领域发展,而不仅指过去的制造业,运营管理也就趋于主流。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项职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和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上述五大职能缺一不可。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企业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的企业运营模式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使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运营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运营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善。
二、现代企业竞争中运营管理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现代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出现了新特点,并向新的方向快开始发展。运营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并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中的重要课题。
1、现代运营管理涉及范围扩大化。随着现代企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那么于此相适应的运营管理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物料需求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方式。所以,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不断的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3、市场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要降低价格和质量,还要对售后服务和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且,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已使生产和贸易打破国界限制,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运营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而高效可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将雄厚的资金保障、领先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等竞争力要素组织起来,使企业在成本、时间、质量、收益等指标上获得竞争优势,有效地促使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组织结构上分析,企业主要有三个基本职能:生产运营、财务和营销。这三个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将这些职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计划的实施。企业为了获得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以最优的方式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的产品与服务,这就需要一个企业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而运营管理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也是建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加剧新形势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知识储备不足。
现阶段,在新时期新的战略体系下,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知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善于育人,善于用人,善于留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与保证。但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发展,企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感到匮乏,知识储备和积累能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成了制约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瓶颈。
(三)投资盲目多元化。
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行业内外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其结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太长,核心产业虚弱,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大企业集团盲目的多元化,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不重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源,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对企业发展的推动是不可忽视的。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观念有较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社会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不足,许多企业缺乏企业战略的指导、组织管理僵化、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落后的营销手段、落后的管理方式等。
五、运营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企业竞争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环节链条逐步延长,企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另外,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断被挤压也使得企业无时无刻不存在危机感,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企业应积极依靠运营转型逐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运营转型,必须要促成思维、理念的转型。
针对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需要企业全员参与,通过开展培训、讨论等手段,转变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的运营思维及理念,更好地促成企业的运营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领导阶层持续重视,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作为公司的领导,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企业内部克服阻力,推进运营转型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使之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建立企业特色文化,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发展,用文化经营。文化经营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以人为中心来全面系统地分析、运作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独有文化基础上适时地再促进运营转型,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三)运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不断优化流程。
企业在实施运营转型时采取“五步法”,包括诊断、设计、计划实施和固化完善五个步骤。第一,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建项目改善团队、组织管理沟通、收集数据信息、编制项目计划;第二,诊断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对运营系统、管理系统、理念行为系统的各个要素分别进行诊断,形成诊断报告;第三,设计阶段主要是设计运营系统的未来状况(可衡量,便于验证)、支持新运营系统的管理架构,确定相应理念行为以强化新的工作方式;第四,计划实施阶段是按照工作流程制定策略性实施计划,确定所需资源,认清实施风险,强调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并积极跟踪进程,同时协调相关联的各项措施;第五,固化完善阶段主要是完善新流程,实现流程标准化并持续改善。企业要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内外部坏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切实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四)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绩效考核管理是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前提,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否则运营转型就不能落到实处。另外,运营转型的绩效考核必须与所在区域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一些地方可以与所在区域的绩效考核管理重合,参照所在区域的绩效管理制度,纳入所在区域的月度绩效考核。只有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融入到运营转型的全过程,才能确保运营转型目标的实现。
领导重视是关键,广泛参与是基础,科学方法是根本,深化改革是动力,专业团队是保障。通过在企业内全面推进运营转型,构建适合企业战略转型和主导产业特点的业务管理系统(CBS),不断追求卓越运营,将运营转型持久扎实地深入开展下去。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促进运营转型,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作者:广西大学商学院12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新思考(第一版)[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二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季建华.MBA系列教材:运营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斯莱克,约翰斯顿.运营管理(第五版)[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5]. 中铝以运营转型强化基础管理[J]. 国企,2012( 05) .
[6]白培中.在转型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前进》第八期,2011.
[7]王文鉴.加速企业管理转型―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宁波经济》第三期.2008.
0 前言
数据统计2016年北京首都机场吞吐量为9439.3万人次,2016年上海浦东机场吞吐量为6600.2万人次,2016年成都双流机场吞吐量为4603.9万人次,各主要机场的该项指标均呈逐年上升的势。面对市场的庞大需求,各航空公司不断扩充自身机队规模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机场也在不断进行扩建以求顺应市场发展。蓬勃的市场形势对飞机的派遣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飞机投入运营后自身设计制造安全性、可靠性方面,也体现在故障后解决问题的及时性。
1 民机保障的必要性
民机的生命周期包括概念开发阶段、立项论证阶段、可行性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全面试制阶段、试飞取证阶段、产品与服务验收、持续运营型号退役。持续运营寿命在飞机整个生命周期中占据较大比例,例如波音737-800项目于1994年9月正式启动,并于1998年交付运营,2014年中国内地退役13架,平均运营时间为10.8年;空客公司A340-600飞机于1997年项目研制,并于2002年7月交付使用,2014年中国内地退役13架,平均运营时间为11.4年。飞机运营寿命的量化界定,理论上应该是把飞机交付投入商业运营的时间点作为起点,把飞机退出机队的时间作为终点的时间间隔,并且这个退出时间,是飞机运营商认为继续安全有效地使用这架飞机所需的维修和运营成本要超出运营所带来的收益时所做出的时间点选择。
民机从立项到取证历经多年,但这仅仅是阶段性成果,市场的认可度决定该型号机型是否成功。而我国民机研制尚在起步阶段,在飞机设计、制造、客户服务、交付运营初期总会出现较多困难,包括飞机设计不足、制造工艺不先进、系统的不稳定、飞行员操纵不适应、手册的不完善、管理体制的欠缺、不和谐的外部声音等等,均会给主制造商带来较大压力。作为生产技术能力、保障管理体系较为成熟的波音公司,在飞机交付初期也会遇到问题,影响较大的当属2013年1月发生的波音787客机两起锂电池自燃事件,造成了全球该型号飞机停飞,直到2013年4月才得以恢复飞行,给主制造商、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能力过硬的运营保障快速响应团队,以“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服务客户、一切围绕客户”为宗旨,靠工作体系支撑,保航班顺畅运营。
2 运营保障团队的建立
在飞机服役初期,尤其是新研制型号交付客户后,运营保障团队要以“快”为目标。国际上流行的团队组织形式主要有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组织,基于民机运营保障独有的特点分析,考虑到项目对进度、经费、组织管理等因素而采用强矩阵组织。运营保障团队组织结构见图1。
图1 运营保障团队组织结构
3 问题分类管理
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工作的安排应按照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顺序开展。民机的运营管理也不例外,结合自身特点,从问题紧急程度(AOG、Critical、Routine)以及影响(影响安全类、影响运行类、其他)双维度考虑,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问题的轻重缓急的分类,并为后续飞机自身功能、性能、质量等优化顺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1 问题紧急程度分级
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将问题划分为三级,即AOG(停场)、CRITICAL(紧急)和ROUTINE(一般),表明快速响应体系中处理问题的优先级。
3.2 问题影响分类
根据问题影响类别,将问题划分为三类,即影响安全、影响运行以及影响其他。
3.3 问题等级划分
结合问题紧急程度以及影响类别建立矩阵表格,问题级别共分为五级,表明了质量调查体系的优先级,分级标准见表1。
4 运转体系
作为航线运营的飞机保证安全必须是第一要务,安全的运转不能离开体系的支撑。运营保障工作主要在快速响应体系、质量调查体系以及持续适航三大体系相互作用下开展。
4.1 快速响应体系
针对已交付飞机,客户在使用、维护等方面提出的支持需求,经快响中心确认,并在快响系统中创建具体技术内容,相关专业根据问题紧急程度进行解释说明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开展的相关服务。
快速响应体系主要为客户解释相关问题或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提供飞行运行支援工作所需的飞机相关数据、疑难问题的排故方案、临时或最终修理方案、解决手册相关技术问题、相关执行标准、航材备件、地面支持设备、一般性咨询及其他技术问题等。
4.2 质量调查体系
围绕快响体系获知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飞机安全的信息,包括:事故、事故征候和一般事件,根据问题级别(见表1)开展举一反三的原因分析、措施制定等质量调查工作,从而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质量调查体系主要从解决单机或共性问题本质出发而开展的举一反三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是否存在问题,产品是否满足图样/文件、工艺规范、质量的相关要求,产品是否满足设计预期的功能、性能,是否由多余物、工作违规、人员失职方面引发等,以便彻底查明问题具体原因,定位故障,制定更改措施。
4.3 持续适航体系
持续适航体系是根据相关适航规章并结合自身情况的管理体系,通过对不利于机队持续适航信息的全面收集,分析和评估来判定实际的适航风险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对机型乃至整个机队实施全面的持续安全管理,保证飞机的持续运营的安全。
持续适航体系主要从保证飞机安全运营角度出发而开展的举一反三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对问题进行评估分析,结合质量调查结果,判断对机型或机队的影响并确定风险水平,对问题根原因和促使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机型或机队的改正/改进措施、建议,从而保证适航安全,其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5 三者相互关系
快速响应体系、质量调查体系、持续适航体系如三驾马车驱动着各类问题的最终解决。三者间相互协作工作关系见图2。
6 结束语
目前国内民用航空器,已逐渐投放市场,经受市场的检验,也标志着民机由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但我国民机保障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保障经验,建立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运营保障体系,在实践中结合我国自身特点用好快响、质量、适航三大工具,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运营安全,使市场认可中国智造的产品。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其安全管理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日渐增大。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池州管理处管辖G50沪渝高速池州段、S27安东高速和G35济广高速池州段,总里程162公里。路段内高边坡、特大桥、长大隧道众多,管养难度大,安全管理的任务也因此更重。管理处自2006年11月份组建运行以来,始络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安全态势持续健康平稳;自2007年始,连续5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成为安徽省首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单位。回顾多年来取得的安全绩效,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很多,笔者深有感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1.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本质水平
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营运安全管理实际,将企业发展愿景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取向渗透到营运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员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重,通过培育理念文化、完善制度文化、打造视听文化、创新管理文化、丰富载体文化,使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安全教育。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员工、面向司乘、面向沿线群众,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深植、固化,强夯本质安全。
2.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为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加强对高速公路护栏、桥梁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照明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确保完好率;在长大隧道、长大纵坡、转弯路段、事故多发点增设减速震荡标线、安全行车标志牌、太阳能爆闪灯,隧道入口反光标牌,以警示驾驶人员安全行车。此外,还修建方便冬季司乘防滑自救的储料池,改造桥头跳车和桥面伸缩缝,完善隧道照明系统、扩建隧道消防蓄水池,新增隧道区上下行互通线,不断完善道路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冰雪等恶劣天气发生时,不计成本,利用科技力量、机械力量,快速进行道路抗雪除冰工作,全力改善不利路况,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率。
3.重视特殊天气、特别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大雨、大雾、大风、大雪、雷电、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影响巨大,极易发生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一要信息互通、报告及时。相邻经营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防范;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科学安排警力提供第一手资料。二要强化管控、多措并举。通过就近分流以及路况实时信息等方式及时疏散因雾雪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大量车辆滞留;对恶劣天气下重点路段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三要根据天气对道路影响程度,适时采取间断放行、控制车速、分流车辆和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严管大型客车、“三超”车、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车辆。四要强化协作、配合到位。通过各负其职,层层联动,做到调度有序、快速救援、及时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有相关的专家参与,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以演带练,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救援、快速处置;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并视需要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应急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后,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对雾、冰、雪等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一体化的优越性,共同应对、共同防范。
5.做好事前防范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预防是管理上的最大效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意识,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由被动整改向主动抓管理、抓基层、抓基础转变,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首先,抓源头防范,从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入手,严把源头关,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其次,抓过程管控,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营运管理工作当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进度,针对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开展全面的评估,并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和能控”;最后,抓重大危险源控制,加强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等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6.积极探索实践,构建安全共管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不断探索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路警、路地、路养安全共管和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交警、路政、消防、医疗、养护、施救、地方政府等各方合力,促进安全共管体系不断在探索中完善;聘请沿线乡镇分管负责人为路段长,建立“路地共管”安全网络,延伸高速公路安全监管网络,及时化解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拓展跨区域性管理协作渠道,与相邻高速经营单位签订了涉及运营管理、安全管控等合作协议,全面提高道路运营管控能力,确保相邻路段的安全有序;深化与高速交警、高速路政、路段养护、清障施救的“五方联动”应急工作机制,坚持信息资源共享,长期开展勤务联动,增强预警演练和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打造“平安高速”。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12月28日如期开通了,且基本实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一次性全面开通”。在运营初期,经受了人员新、设备新、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安装调试时间短的考验,实现了安全运营100天,这是深圳地铁人几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运营分公司构筑运营安全体系、实施有效安全管理的成果之一。
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所涉及的专业多,自动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度要求高,要想实现安全可靠运营,提供快捷、舒适、正点、大客运量服务,安全是基础、是保证。
作为一个新建的提供客运服务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安全管理起点的高低,是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最直接体现。由于与公众、员工的人身安全悠关,又是一个资产密集型企业,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是运营筹备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深圳地铁运营筹备期内,分公司领导始终把安全当作重中之重,未雨绸缪,加快构建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使运营一开始就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运作,确保了地铁运营安全。
1 构建管理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根据运营分公司整体运作的模式,结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设立了专门的以预防、监督、检查、落实为责任主体的安全归口管理部门,成立了以分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管理主体的分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以各部门专(兼)职安全员、各专业技术骨干为核心力量的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部门安全工作小组,为运营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 确定安全理念,制定安全管理总目标
运营分公司成立以来,安全管理筹备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同时,运营分公司领导极力倡导“安全是运营的生命线”、“运营安全无小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地铁你我他,安全靠大家”等理念,让“安全第一”的思想植根于每一个运营人的心中,并提炼出“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运营分公司安全工作理念,制订了“以高水平的管理、合理的成本投入,实现安全、正点、可靠运行,完成各项服务指标”的安全总目标,确立了全员、全过程参与安全的文化基调。
3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运营筹备期内,运营分公司就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要求和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OHSAS18000)要求,制定了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共28个,其中包括安全责任的划分、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及要求、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承办商安全管理、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安全事故管理等内容,使公司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运营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4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能力
为规范安全培训工作,安全主管部门,首先制定了《运营分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作为一个新建企业的各级、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的安全教育种类、内容、方式、方法及应达到的水平和效果等,特别突出了安全专兼职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确立了以分公司、车间、班组为主的三级安全教育模式;同时,按岗位分工不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送香港地铁、广州地铁、上海地铁的学习,参加有关设备厂商举办的培训;开展分公司内部培训及班组内师带徒培训。多种培训使员工提高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对特殊工种人员还进行专门的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这种舍得花费巨资用于培训员工的运营筹备教育模式,是实现安全运营的基础和条件,是安全运营的成功经验之一。
5 健全责任体系,确立安全考核指标
通过制定运营安全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安全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责任落实机制。每年分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领导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把安全指标作为否决性指标,并与部门绩效直接挂钩,形成管理上的约束机制,使员工始终注意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6 引进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运营筹备期内,提前引进OHSAS18000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真正实现事后管理变事前预防。通过培训,让安全骨干人员和安全专兼职人员了解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安全控制模式;通过制定分公司危险源分析与控制程序,确定了运营分公司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方式。开通前组织对运营活动的场所、设备及各个管理环节上潜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识别出2000多个危险源,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价,并制订了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
7 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减少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是地铁安全防范的重点,为此,运营分公司特别设立了消防安全工程师岗位,主管分公司消防管理,并编写了《运营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了管理;按消防管理要求,成立了多个分公司义务消防队,并对其队员进行了多次手提式灭火器的消防实操培训,全部取得安全上岗合格证。
8 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响应能力
在运营筹备阶段,安全技术部组织分公司生产部门编写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供电、机电、通信、信号、车辆、轨道、隧道及特种设备的应急抢修预案,并根据预案进行了近80次的演练,以此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通过演练对预案进行了多次的完善、修改,形成了地铁运营的系统预案。通过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大大提高了分公司各级员工参与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为降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做好了准备。
9 坚持例会制度,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运营分公司在开通前一年,已经实行安全检查和安全例会制度。采用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制度,坚持每月、每季进行安全自查和地毯式排查的检查制度,并适时召开月度、季度安全例会,分享安全管理成果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及时落实,并不断完善制度。
10 通过“6S”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地铁开通前5个月,在运营分公司管理范围内,及时开展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6S”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排查,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深入查找不安全的活动场所、设备和不安全环节,对于与安全悠关的操作、作业场所、作业过程进行必要的目视化提示与警示,对重要的操作进行现场目视化指引,通过划分管理区域和确定管理责任人等措施,让员工一开始就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减少了因现场混乱或误操作造成的不安全故障或事故。
11 从技术上下功夫,以技术保安全
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营分公司按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编写了20多个设备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规章和维护作业指导书共180多份,通过编写,不仅提高了编写人员对设备系统的认识和对设备的驾驭能力,同时作为其他员工的岗位培训教材,让其他员工学习掌握,并从一开始,就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为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证。
12 开展安全推广活动,培育安全文化
分公司定期组织安全文化活动,如进行“安全月”和“安全百日”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金点子”征集、举办安全专刊和板报、安全案例分析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全员参与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员工认同运营安全文化,让安全深入人心,让员工自觉主动地去发现身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不合理,并主动去改善,进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促安全的安全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卢齐忠,等.现代安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李泰国.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一、连锁经营企业的分类
连锁经营方式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企业共有三种类型,本文按日本式分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一是直营连锁,指狭义的连锁店也就是由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如肯德基。
二是自愿加盟,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这种商店由于是原已存在而非在加盟店的开店伊始就有连锁总公司指导创立,其在经营方面有很大的自,只是以加盟联合的形式在进货等方面降低运营成本。
三是特许加盟,加盟连锁是连锁中公司与加盟店之间的一种合同行为,总公司将自己的商标、商品名等足以代表自己公司营业形象的标识供给加盟店使用同时提供经营上的指导,统一的整体设计和商品供应,而对方即加盟店在取得上述权利的同时需要支付一笔加盟费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加盟连锁更多的是一种合同关系而非统一经营关系。因此,在以上连锁经营企业的分类中自愿加盟与特许加盟形式其加盟店与总公司之间并没有统一的经营和资金调配关系,因而论文中的连锁经营企业特指直营连锁形式。
二、资金运行管理的特点以及在连锁企业中的现状
连锁经营企业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的同时,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企业模式。但是,由于我国连锁企业起步相对较晚,各方面发展不成熟,经营者们都是感性的选择,盲目的扩张。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利润效果,反而因此负债累累,这主要归结于连锁企业的资金运行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资金运行管理的特点
一是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由连锁总部进行统一核算是连锁经营众多统一中的核心内容。区域性的连锁企业,由总部实行统一核算;跨区域且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可建立区域性的分总部,负责对本区域内的店铺进行核算,再由总部对分总部进行核算。下属连锁经营企业一般不设专职财务人员,店铺与总部在同一区域内的,由总部统一办理纳税登记,就地缴纳各种税款;店铺与总部分跨不同区域的,则由该区域的分总部或店铺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就地缴纳各种税款。区域分总部应定期向总部汇报该区域各店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原则上连锁企业在建立时就应实行统一核算,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在实行连锁初期,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进行核算上的统一。
二是票流、物流分开。由于连锁企业实行总部统一核算,由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对门店配送。从流程上看,票流和物流是分开的,这同单店式经营中资金与商品同步运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连锁企业中财务部门与进货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财务部门在支付货款以前,要对进货部门转来的税票和签字凭证进行认真核对,同时,在企业财务制度中要规定与付款金额数量相对应的签字生效权限。
三是资产统一运作,资金统一使用,发挥规模效益。连锁经营的关键是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主要体现为:第一、连锁企业表面上看是多店铺的结合,但由于实行了统一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统一进货、统一配送,使资产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二、由总部统一核算,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增加利润。第三、实行资产和资金的统筹调配,统一调剂和融通。总部有权在企业内部对各店铺的商品、资金和固定资产等进行调动,以达到盘活资产、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第四、地位平等,利益均衡 连锁企业利润的取得是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创造的,不存在谁地位比谁低、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各方都遵循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地位平等、协商共事的原则,不能靠牺牲对方利益获取自身利益。
四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流动资金需要量大。连锁经营企业多被运用于零售和服务行业,对于这类行业来讲应收账款比重偏低,对外投资也比较少,因此流动资产和流动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
(二)资金运行管理的现状
目前,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运行管理仍然停留在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单一控制层面,其管理重点仍为总店对分店的资金划拨以及分店的资金上缴,没有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同时,由于各分店在月末才对自身实现的销售、购进的商品成本进行核算并结算内部利润上交总部,总部对各分店的资金运行管理存在滞后性。
三、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内连锁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水平,内控制度,以及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连锁经营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是现阶段资金运行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分支机构银行账户过多,资金分散;资金的占用管理不到位。分店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资金运行管理失控。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流动资金占用增加、周转缓慢。
二是重视利润指标考核,忽视现金流控制。现金流净额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者总和,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如果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说明企业经营资金周转不灵,可能存在存货积压、赊账过多等不利因素。但总的净流量仍为正,说明企业是通过投资收益、出售资产、大量举债、吸收股东投资(可能有欺骗因素)等因素来维持周转的。公司要生存下去,充足的现金流量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三是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连锁经营企业内部机构中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资金的流向与控制层面,没有建立有效的决策约束的机制。总部对分部、总部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监控不力,甚至存在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四是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由于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资金运行联系十分紧密,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行甚至小部分的资金运行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对连锁企业及时发现危机,降低损失意义重大。
四、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加强连锁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对有效摆脱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和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1.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做到预算指导经营。连锁企业全面预算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作全面地分析,并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进行修正补充。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管理的重点在于落实过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及时修正预算指标,并且针对大额偏差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加强结算资金管理,是资金运行管理的中心环节。连锁经营企业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使分散的资金快速回拢,一方面保证了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加大了沉淀规模,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筹措、使用、调度和管理的职能,门店实施收支两条线,专款专户,专款专用,收款账户只能收款,不能取款,防止门店“坐支”销货款。总部管理人员通过审核往来账单进行监管,并通过远程查询、网上银行随时督察。
4.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分店地域的分散性给总部资金集中管理造成的不便,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进行审批,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管理。
(二)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
1.在连锁企业内部积极推行内部审计制度。一是建立内部预算审计机构,任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对于企业内部重大的经营决策项目要重点审计,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要审计其合法性。
2.实行联网管理,强化财务监督。要在加强资金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全面加强企业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各项先进的收付,应收未收,预算收入等要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和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
(三)应用电子结算系统平台,方便信息互通
建立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IS系统,既便于总部的远程监控,又便于信息互通。资金集中管理电子结算系统风险管理机构由信息中心、财务部门组成:财务部是电子结算系统运行的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电子结算系统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电子结算系统的日常收支结算业务的安全运行;信息中心是电子结算系统维护和监控的主管部门,负责电子结算系统硬件设备、网络及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监控,提供日常运行服务和运行技术支持,确保电子结算系统外部环境的安全及稳定运行。
(四)建立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系统
基于现金流资金运行预警系统,能较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者,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资金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在对分店日常资金运行进行管理的同时,连锁经营企业还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其分部及总部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体系,形成信息收集、评价、触及报警系统、启动应急系统等一系列完善的体系,从而保障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即建立一种机制,在企业资金运行在发生异常时,预先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发出预警信号,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资金运行异常的根源,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连锁经营企业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值是测算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企业的资金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临界值的设定应当会同有关专家,或根据经验和理论值来确定。在企业日常的资金运行危机管理中,连锁经营企业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预警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总之,连锁经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资金运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更有利于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作者:彭家钧;出自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2010:132-153.
[2]《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张月玲; 洪慧林; 邢小培; 陈莉; 陈露;出自《会计之友》2012年11期.
[3]《连锁经营企业资金管理之我见》,作者:袁文玲;出自《才智》,2012,21:14.
[4]《浅析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段术祥;出自《经营管理者》,2011,09:102.
[5]《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应对》,作者:李慧,王元章;出自《现代商业》2010年第5期.
[6]《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旭明;出自《会计师》,2011,08:57-58.
[7]《企业资金管理的要点分析及强化对策探讨》,作者:杨秀芬;出自《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58-259.
[8]《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邹广宇;出自《现代商业》,2013,02:228-229.
一、话务预测:
1、季节话务规律:了解话务发展的季节规律和影响话务量的重要因素取决于季节、天气的原因。人们夏天和冬天的生活习惯不同,冬天的高峰比较短,夏天人们可能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号码百事通业务均为便民服务,于是合乎相应的规律,冬天话务量下降,夏天话务量升高,特别是夏天中、高考集中的时候和旅游旺季、暑假期间,7、8、9月的话务量为全年话务量较高的月份,因此排班师需根据季节特点做好预测,即使在同一年度中排班的重点也不一样,排班需要与业务发展量相匹配、与季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2010年泉州号百话务呼入情况如图1所示:
2、业务的固有特征(遵循月规律、周规律):在排班之前需要了解话务发展的规律,在历史话务数据中需要对年呼入量、月呼入量、日呼入量、周呼入量和时呼入量进行相关的列表分类统计,列出相应的曲线或柱状图进行分析和比对,在对整体呼入量有全局了解之后根据话务量趋势和特征进行班次的安排。从以往数据来看,号百话务量月初月末的峰值并不明显,但周一至周日的变化较大,因此号百话务量受工作日、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较多,话务量分布较有规律。九月话务量如图2所示,四个最低的峰值均为周末,因此根据话务量情况,在工作日的时候应该排出充分的人员,周末合理地安排人员休息。
3、节日预测。由于号百提供便民类服务,随着“衣、食、住、行、乐”业务的不断发展和预订类业务的逐渐扩展,每逢节日前后,号百的话务量迅速增加,因此需要做好各个节日的话务量预测,提前做好节日话务应对预案,以充分的人力配合节日期间的话务量。按照近年的话务规则进行分析,每个节日的前一天以及节日当天的话务量均增长5000~10000次不等,因此采用安排话务高峰的认购以及当班人员适当延长时间等方式进行合理的调配。同时排班由于呼叫中心的服务特性——24小时轮班,因此逢年过节时座席员要坚守岗位,提前做好排班预案,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更换,既保证了话务的接通率,同时也让员工提前换班回家,过好节日。
二、人员预测:
1、引入精准计算公式:综合分析各项影响排班人数的因素,常规标准测算公式如下:时段所需人数=呼叫量*及时接通率*平均处理需时/3600*工作效率。呼叫中心排班的误区为仅按标准测算出各时段的需求人员,但如果要达到精准,考虑的因素还需要包括带薪假、病事假、迟到、早退、人员流失等因素。由于综合原因,员工的出勤率经常不能达到100%,因此确定的精准公式应该是:时段所需人数=呼叫量*目标及时率*平均处理需时/(3600*工作效率系数*出勤率*流失率),引入出勤率、流失率的概念,允许一定因素的客观差异,使测算达到精准。
2、排班达成率:人员预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为新员工的人数,由于新员工上岗后3~6个月无法达到标准员工的全效能,一个新员工只能等同于半个老员工,因此如果人员预测时没有考虑新员工的技能问题,则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服务水平差异的问题,因此排班达成率的测算公式=1—(实际全职等效人数—要求的全职人数)/要求的全职人数[例如排班人数需要40人,老员工30人,新员工8人(等效系数为0.8),则排班达成率=1—1(30+8*0.8)—40[/40=91%]。在人员测算中若能考虑新旧人员的合理搭配,将新员工的学习期考虑在内,便可使人员的预测达到理想值。
三、班次认购:
号百信息中心通过长年的实践,针对不同的员工群体、不同的话务需求以及特定的服务时间段设置了相对个性化的班次,根据班次的难易级别设置不同的奖励方式,按劳取酬,通过各种班次的配合实施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稳定员工队伍,并且提高了员工感知。通过新颖的管理方式,我们不断寻求人员管理效能与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平衡。
1、大夜班次:号百信息中心自2009年起开始推广夜班认购制度,大夜班由专门的团队统一承担,制定不同时间段的工作难度系数,建立员工收益与工作难度系数相匹配的薪酬分配机制,同时通过大夜班认购奖励作用激发员工主动认购大夜班的工作热情,不仅解决了员工长期对夜班较为困惑的问题,而且提升了夜班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稳定了员工队伍,员工感知较好,此举有效缓解了员工流失。
2、小夜班次:通过大夜班认购方案的顺利实施延伸出小夜班认购制,为了使班次更加灵活和可供选择,号百信息中心于2010年推出小夜班认购制。部份人员由于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夜间较为敏锐和清醒,因此中心参照大夜班次的轮班规律以及薪酬计算方式同时结合夜间话务的需求推出了小夜班认购制。该制度的执行受到了大部份员工的喜爱,认购的员工较多,因此经常排队轮换认购。
3、日夜轮班:大夜班、小夜班由专业团队统一承担以后,根据轮换的情况,中心再次推出日夜轮流的班次,以日班为主、夜班为辅,作息时间较为规律的员工喜欢选择该班次。
4、关爱班次:中心是以女员工居多,因此存在部份的孕妇、哺乳期人员,该部份员工在孕产期间可以选择“关爱班次”,即办公班次。为了让老员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中心同时推出工龄10年以上的同志也可以优先选择该班次。这个制度有效地鼓励和稳定了一部份工龄比较长的员工,同时其它有相应需求的员工也可认购该班次,但需要提前报备给中心,根据名额的情况进行轮换。该班次的认购提升了员工感知,打破了人们对呼叫中心班次的认知误区,实现了排班的创新管理。
四、高峰加班认购:
114提供7*24小时服务,每天都会出现短时间的高呼叫量,由于高峰时间短,无法按峰值量安排上班人数,但上班人数不足将造成接通率无法达标,因此特制定了《话务量高峰认购管理办法》,由座席员自愿报名,通过提前上班、延长下班或加班的方式认购话务峰值时段的工作量,解决了高峰时段排班难题,提高了高峰期的及时接通率,同时也减少了座席员的班次,提高了座席员的感知。
五、应急调度: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4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不断举行,进而也加快了体育场馆建设。锡林郭勒体育中心是2013年8月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主场,总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由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管理使用。体育中心现已成为当地的体育活动中心,为促进当地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设情况
锡林郭勒体育中心于2013年落成交付使用,建有七馆二场,即体育场、足球场、篮球馆(滑冰馆)、摔跤馆、乒乓球馆、网球馆、游泳馆、门球馆、射箭馆(羽毛球馆)。体育馆采取了一馆多用的设计安装,除了滑冰项目,还可以进行乒乓球、篮球、摔跤等体育运动项目。在综合体育馆的活动冰场,冰也可以融化、排水后,恢复成室内运动平整场地。冰面下方的制冷设备使冰面温度达到零下17℃。这填补了锡林浩特市夏季无法进行冰面运动的空白。
体育馆共包括5个建筑单体,这些建筑有机组合,恰似草原上奔腾的马群,自然融入到周边城市环境中,构成了整个区域的中心。体育中心不仅是当地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举办场所,还与附近的市政广场、大学广场等有机结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处参与体育活动、舒缓紧张生活的场所。
二、开放情况
锡林郭勒体育中心体育馆从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始终把最大范围地服务全民健身、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参与体育活动作为服务宗旨,确保全年开放,是全市乃至全盟最大、最活跃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也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进行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训练基地。此外,虽然体育中心体育馆建成使用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但已经举办了多次体育赛事,为促进体育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运营情况
体育中心体育馆按照“以体为本、多元经营”的经营原则,坚持公益属性和体育服务功能,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突出体育功能,强化公共服务,全民提升运营效能,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真正体现了体育馆服务全民健身的重要功能。为了避免体育场馆在大型赛事后荒废严重、利用率极低的情况发生,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加大了对体育中心体育馆运营管理。
(一)本体产业,多元经营
体育产业与健身产业是体育馆的主体产业,也是提高体育馆利用率的主体保障。
在体育产业方面,体育中心陆续开展了体育赛事场馆提供、体育技术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广告等配套服务项目。锡林郭勒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的几年来,承接了多次各级体育赛事。其中,仅2015年,就有“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职业技能竞赛”(本次大赛是锡盟首届职业技能类的大型竞赛)“锡林浩特市首届‘天津鑫茂杯’游泳比赛”“四国女篮对抗赛”“2015机关‘公仆杯’足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和单项赛事、行业赛事在锡林郭勒体育中心举行。2015年7月,内蒙古“电力杯”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在体育中心举行,这一活动的开展也是体育中心体育服务功能拓展的标志之一。
在健身产业方面,随着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健身意识不断提升,体育馆的健身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中心体育馆由于拥有专业的场所和设施,能够在同一时间开放多个健身项目,加之合理利用和科学调配,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结构。几年来,参与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多,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运营收入。
(二)服务社会,资源共享
锡林郭勒体育中心体育馆也十分重视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方面,体育馆在配合盟委、行署、市委、市政府及文化体育局接待体育赛事、公益活动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降低了活动举办的成本;另一方面,体育馆依托现有的场地、设施优势,在强化运动员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体育中心体育馆的开放,为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展摔跤、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培训提供了良好场地和设施,全面提高了多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提高当地竞技体育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四、管理情况
本文首先从应急管理的概念出发,在分析应急管理的内涵之后,对应急管理的体系和运行过程作个初步阐述。
二、企业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综合了运筹学、战略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门知识的交叉学科,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决策优化的研究。目前对于应急管理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我们认为应急管理是与突发事件紧密联系的概念。
因此,本文将应急管理定义为: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或者危机)的解决与解决后的恢复等动态过程。
应急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事故分析、预测和预警、资源计划、组织、调配、事织、调配、事件的后期处理,应急体系的建设等。
三、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方面的应急需求急剧增加,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需要组织各方力量和资源,相互协作、快速联动。因此,应急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概念,应急管理体系就是指应急管理主体(政府,企业等各种组织)通过组织整合、资源整合、行动整合等应急要素整合而形成的一体化工作体系。一个现代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当具备如下特征:
1.全面性
优秀的应急管理体系应该涵盖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使得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考虑更加全面和系统,不会遗漏某方面的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的遗漏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2.层次性
应急管理体系不仅要内容全面,还要有清晰的层次。机构设置,职责分工都应该清晰明确,层次分明。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级别不同,采取不同层次的应对措施,每个层次都有一套相应的处置措施子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使系统目标更为明确而且可以节省资源。
3.集成性
一个高效的应急体系不应该是单纯的横向或纵向的层次结构,而应该是高集成性的功能综合体。这个体系应该要整个社会中(或企业内外)运行的各种组织、机构、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协调各种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的处置。
4.可操作性
该系统必须具备可作的特点,这个可操作性不仅表现在应急状态下该系统可以被有效运用达到其应急保障的目的,还表现在平时状态下该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可操作的模拟系统,用来演练应急运作流程,培训应急人员,普及应急知识。
5.信息化
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是科学决策和早期预警的前提。因此,信息技术贯穿在整个应急体系之中。现代国家都把利用最新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反应灵敏的应急信息系统作为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
(二)应急管理体系运作流程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高集成性的综合系统,需要集成各种组织、机构、部门的力量协同作战,才能使系统高效运转,这就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应急管理系统主要的工作流程包括实时监测、预警识别、预案启动以及方案处置和后处理。每个流程的主要任务是:
1.监测
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活动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整个系统的全过程。监测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对应急管理的各个阶段的至关重要,信息准确获取可以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分析,有利于后期活动的正确展开。
2.预警识别
此阶段包括预警和识别两个层次。预警是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不良趋势进行分析并及时报警的活动。识别是指对演变为不良影响的突发事件进行前期分析判断,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发出前期警告。
3.预案启动
预警信号一旦发出,保障体系就进入启动阶段:此时应迅速将应急管理系统切换到战时状态,系统内部相关人员开始联动,指挥机构根据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从预案库中快速搜索匹配响应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出实施方案并通知相关机构开展工作。
4.方案处置
应急处置子系统根据指令,执行处置预案,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动用各类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同时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预案处置效果,并根据应对的效果,动态调整预案。
5.后处理
事件处理完毕后,应急体系切换到平时状态;根据行动中的具体问题和主要事件做出总结报告并提交决策支持和信息部门,进入企业的管理数据库,为企业日后管理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