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

篇1

一、增值税税务筹划理论综述

1.1增值税负的特征

增值税负的特征与其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1)增值税税源广泛。增值税伴随涉税业务经营而产生,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2)增值税负具有比较大的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判断企业的增值税负只能用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

(3)增值税负呈现波动变化。企业的增值税负会受到产品价格、销售量等经营状况和库存、暂估应付款、进项留抵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变化。

1.2增值税负的重要性

增值税负作为企业经营的净现金流出,与企业经营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合理的增值税负可以企业经营利润的持续增长。因此,其控制对于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合理的增值税负可以减少企业的涉税风险。

(2)合理的增值税负可以向社会树立企业依法纳税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3)合理的增值税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地方经济与税收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其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增值税税务筹划对策研究

2.1 加强采购管理,合理控制库存

为了保证合理的增值税负水平,公司就必须保持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变化相适应,要加强采购管理,合理控制库存,保持物资采购和生产销售相适应。

2.2 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业务收入

(1)加大汽车技术研发和技术改进力度。汲取经验,自主创新,不断地进行汽车技术研发和技术改进,全面提升汽车研发水平和装配水平。

(2)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公司要通过提高汽车研发水平和装配水平,保证产品品质,以取得社会的认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3)建立全覆盖的营销网络和能力强的营销团队。依托公司现有的营销网络,加大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区别应对,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全面提升销售水平。

(4)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政策。

2.3在遵守税法的基础上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公司税务管理人员应适时学习增值税法律法规,及时了解国家增值税制度改革动态,掌握新出台的一系列的增值税减免政策和增值税优惠政策,合理应对增值税负,做到依法纳税的同时努力为公司节税。

(1)选择性增值税负要进行税务筹划。选择性增值税负,即选择的购进方式或生产方式不同,应交纳的增值税负也是不同的。公司要建立在熟悉增值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税务筹划,选择合适的购进方式或生产方式,力求增值税负最低化;

(2)弹性增值税负要靠业务操作力求节税。弹性增值税负,即购进或生产的环节不同,应交纳的增值税负也是不同的。公司要在不违反增值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凭借改变业务操作和一些日常节税技巧来规避以达到减轻增值税负的目的;

(3)额外增值税负要靠规范管理尽量避免。额外增值税负,即由于管理不善或税务工作人员疏忽而导致交纳不必要的增值税负。公司要强化管理,严格要求税务工作人员,减少管理的漏洞和工作的失误,避免额外交纳。

三、加强税务筹划,实施合理避税

税务筹划,指纳税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的战略方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安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纳税风险为目的的谋划活动。

(1)对于选择性增值税,公司可以进行税务筹划,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购进方式或生产方式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2)当预见本期增值税负可能较重时,公司可以事先进行税务筹划,通过改变业务操作以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

合理避税,即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组织及交易事项,做出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达到规避和减轻税负的目的。公司可以综合利用国家相关政策、行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地方政策,根据业务性质区别核算,掌握各种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合理确认收入记账时间,以达到避税的效果。

3.1健全税务管理体系,强化税务风险意识

与会计的区别在于,税收源于社会分工,对社会财富起着分配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税收和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税收分离会计越来越被国家和企业所认可。企业加强税务管理和强化税务风险,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前的税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将来的税务工作独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要坚持全过程管理原则,从税务信息管理、税务计划管理、涉税业务管理、纳税实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全面着手,使税务工作更加细化,形成一套健全的系统化的税务管理体系。同时,公司要加强对涉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减少工作过程中的疏忽。

公司强化税务风险,可以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现状和现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性进行评估。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中小型汽车企业增值税负水平的研究,对中小型汽车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水平发展和税务管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发展合理的增值税负水平进行了规划建议,为中小型汽车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案。(作者单位: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明舰.税务筹划与规避税收风险.中国会计,2010.02

[2]盖地.税收筹划几个基本问题探讨.天津财经大学,2005

篇2

(一)中小型企业缺乏对纳税筹划的认识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而言,纳税筹划是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由于税收筹划的概念引入我国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并不是十分清楚纳税筹划的概念。纳税筹划作为一种合法的减免税收的方式,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型企业。同时很多企业却将合法的纳税筹划和非法的偷税漏税等同,这就导致纳税筹划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纳税的过程中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使用。

(二)我国中小型的会计人才素质不高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内,很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账目不清,很多的会计账目和原始凭证不相符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随意更改账本。种种恶劣的现象导致了混沌的后果,更使得很多企业的纳税筹划难以进行。此外,我国对于会计人员工作的监察机制不够完善,会计部门工作的人员往往跟钱打交道,所以意志不坚定时很容易误入歧途,这样不仅会为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影响着我国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的进展。

(三)企业部门管理体制不完善,会计人员权责不清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这往往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工作相互推诿、权利和责任不明确。例如,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其分内的职责只是进行会计账目核算、提供财务报表,而税务成本比较等工作是由有关部门的领导负责,因此会计人员不对其负责。而相关部门的领导认为该项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没有具体的工作人员去负责。

(四)我国税法尚未完善,其宣传力度也不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税法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很多地方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和补充,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税法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企业在面对税法中存在的问题和纠纷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退一步则自身利益受损,进一步怕触犯法律底线,因此我国税法不完善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税法宣传力度不强,一直以来,我国税法只是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进行宣传,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这也影响着我国企业对纳税筹划的了解。

二、对于税收筹划提出的几项合理化建议

(一)国家应该大力宣传纳税筹划,企业积极自主进行了解

国家应该将税收筹划的有关信息向各个中小型企业进行传达,可以通过开听证会,发放政府机关报纸等方式来对企业进行宣传,让企业明确纳税筹划是一种合法的减免税收的方式。此外,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关于纳税筹划的有关信息,只有在充分的对其进行了解之后,才能够通过纳税筹划进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以增加自身的营业利润。

(二)企业雇佣具有高水平专业的会计人才

企业应该雇佣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高水平专业素质的会计人才,只有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会计账本和财务报表的正确性。税务部门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再培训。同时建立健全会计人员沟通平台,积极鼓励会计人员在这个载体上相互之间进行知识技能交流,以促进企业内部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监察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职责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避免有关部门之间责任的相互推诿,更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进而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营业的利润。此外,应该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四)国家不断完善税法,大力普及和宣传税法知识

篇3

一、我国中西部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纳税主体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所涉及的现行法规,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以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所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财务目标实现的非违法的谋划与对策。因此,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的本质是企业纳税主体合理利用税法规定,通过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安排实现税负的最小化。

但是,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如果企业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进行盲目的税务筹划,最终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可能使企业遭受到更大的危害与损失。从具体来说,税务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税务筹划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中西部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新形势下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而税收法规制度也在逐日健全,中西部企业却没有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经营环境,再加上财务水平低从而使企业的税务筹划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导致中小型企业税务筹划出现问题的因素分析

1、主观因素

(1)企业领导阶层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纳税意识,缺乏风险意识。或是没有树立合法的税收策划观念,仍简单的认为搞税收筹划即是进行巧妙的偷税、漏税或骗税。且企业由于纳税意识淡薄,纳税人为减轻税负、获得尽可能多的税后利益,往往并不可以区分种种形式上的差异,这种状况极大的制约了税务筹划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中西部中小型企业有很多不管效益如何,普遍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研发管理,却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具体表现在只知道被动等待税收优惠,而不知道积极争取税收负担的减少。因此较少开展税务筹划,更不可能保证企业的税务筹划在严密细致的规划和自上而下的紧密配合下进行。这将大大影响税务筹划的成效。

(2)我国中西部进行专业税务筹划的专业人员相对于其他地区严重不足。税务筹划是一项涉及企业全方位的复杂的专项活动,而我国目前中西部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由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兼任,在经济活动中大都无税务筹划意识,对筹划原理没有一个系统、透彻和全面的掌握,或对这种全新的理财方法一知半解,使筹划活动过于简单,这种工作能力离进行税务筹划的要求相去甚远。

2、客观因素

(1)我国在税务筹划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为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约束。目前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不具体,税法条款弹性过大,这使得企业纳税人在进行纳税和税务筹划时没有很好的法律依据。

(2)税务业没有能给企业税务筹划必要的支持。一些企业基于税务筹划人才缺乏,引进困难,以及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并不自行进行税务筹划,而是将筹划活动交给社会上的机构,即由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筹划。但目前我国税务业存在着业务开展普及率低,业务本身存在较大局限性等问题,机构和人员在业务中有失公平、公正。

三、增值税税务筹划的几种方法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进行征税,是我国中小型企业接触最多的税种之一,因此对会计来说筹划点也比较多。现阶段我国中西部中小型企业对增值税的税收筹划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有效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税收筹划

目前在我国税法上,对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尽管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有税款抵扣,但是企业交纳的税款支出,可以记入企业产品成本,使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降低,而一般纳税人可以享有税款抵扣。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并与分立的手段来进行增值税税收筹划。

(二)合理的选择企业的销售方式

在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不一定单一从事增值税规定的项目,也不一定单一从事营业税规定的项目,总要按照经营活动的需要兼营或者混合经营不同的税种和不同税率的应税项目,这样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筹划。

(三)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

政府为了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促进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国家对中西部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废旧物资的优惠政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只要企业运用得当就会降低税负。

(四)利用合理的费用抵扣政策

现行税法中对销售额中的价外费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以防止企业以各种名目的收费减少销售额逃避纳税,但是有些费用是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的,因此企业应在这些方面加以运用。例如在利用运费进行筹划时可以根据情况把自营运费转成外购运费,把运费补贴收入转成代垫运费等。

还必须应强调的是,企业在进行上述纳税筹划时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纳税筹划所取得的收益必须大于纳税筹划的成本,否则是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李大明.税收筹划[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引言

外贸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到38667.6亿美元,整整翻了7倍多。此外,随着出口金额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贸易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最基本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外,很多外贸企业开始涉足来料加工、转口贸易等等其他新的模式。国际贸易由最初的新兴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完善。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口业务受到严峻的考验,如中国光伏产业受欧盟反倾销、中国出口鞋子货柜在西班牙被烧毁等等事件频频出现。尤其是2011年,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形势发生巨大改变,导致我国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出现很多中小出口企业倒闭。与2008年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出口企业遇到的困境不是订单减少,而是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众所周知,退税是出口企业的利润重要来源。出口退税是指货物在出口报关后,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缴纳的税费,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

出口退税纳税筹划的研究不仅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有些学者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不同企业的出口退税纳税筹划。如易丹(2010)通过研究国家当前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剖析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试图找出适合不同企业的经营方式,以期享受更多的出口退税优惠。而有些学者则专注于对国家退税政策的研究。如彭水军、张文城(2012)针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研究,并阐述了相关的政策演变。

在这种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出口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中小型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节约费用,很多中小型生产企业主盲目地认为自营出口要比委托外贸公司出口获得更多的退税优惠,从而纷纷申请出口退税权进行自营出口。这些中小型企业主为追求退税收益,盲目采用自营出口方式以期获得利润最大化。那么,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自营出口模式真的能获得比委托出口模式更多的利润吗?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不同出口模式下中小企业出口退税的纳税筹划

1.不同出口模式的退税核算依据

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依据不同,因此,生产企业在采用自营出口方式和委托外贸公司出口方式进行出口退税时,核算的方法有所不同。

从2002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的通知》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全部实行“免抵退”税的核算方法,这对生产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具体核算标准如下:

(1)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核算依据

①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②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③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ⅰ)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ⅱ)若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此外,如果当期存在免抵税额,按照国家税务局的规定,该金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规定的计税范围,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

(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核算依据

不同于生产企业,根据规定,外贸企业实行的是“先征后退”的政策,即出口货物环节的增值部分免税,出口后根据购进货物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退税率确定退税金额。 具体核算如下:

应退税额 = 出口商品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退税筹划

由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采用的是“免抵退”税政策,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采用的是“先征后退”税政策,即两类企业的出口退税依据和退税核算均不同,因此,通过比较生产企业选用自营出口和出口两种不同方式的退税核算,进行纳税筹划,以期找出适合中小型企业出口模式。

例:某具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4月出口塑料制衣服200,000件,出口FOB售价50美元/件,折合人民币310元/件(汇率按每美元6.2元人民币计算),总计6200万元。该批货物的退税率为13%,生产成本为 5000万,进项税额为850万。该公司当月无内销销售收入,上期无留抵税额。

(1)方案一:该生产企业自营出口。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6200×(17%-l3%) = 248(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 0-(850-248)-0 = -602(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6200×13%=806(万元)

按规定,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60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 806 - 602 = 204(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 = 204×(7%+3%)= 20.4(万元)

生产企业利润 = 出口货物售价-购进原材料价格-当期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 6200-5000-248-20.4 = 931.6(万元)

(2)方案二:该生产企业将商品全部销售给外贸公司,由外贸公司出口。

①生产企业:

当期应纳税额 = 6200÷1.17×17% - 850 = 50.85(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 = 50.85×(7%+3%)= 5.85(万元)

生产企业利润 = 出口货物售价-购进原材料价格-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 6200 - 5000 - 5.09 = 1194.91(万元)

②外贸企业: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6200÷1.17×(17%-l3%) = 211.97(万元)

当期应退税 = 6200÷1.17×13% = 688.89 (万元)

(3)方案三:该生产企业将一半的商品自营出口;将另一半的商品销售给外贸公司,由外贸公司出口。

①生产企业: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0.5×6200×(17%-l3%) = 124(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 0.5×6200÷1.17×17%-(850-124)-0 = -275.57(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0.5×6200×13%=403(万元)

按规定,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275.57 (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 403-275.57 = 127.43(万元)

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 = 127.43×(7%+3%)= 12.74(万元)

生产企业利润 = 出口货物售价-购进原材料价格-当期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 6200-5000-124-12.74 = 1063.26(万元)

②外贸企业: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0.5×6200÷1.17×(17%-l3%) = 105.98(万元)

当期应退税 = 0.5×6200÷1.17×13% = 344.44 (万元)

表:生产企业不同出口方式退税额的比较 单位:万元

通过上表分析,可以发现中小生产企业通过外贸企业出口的方式,可以享受最多的退税补贴。虽然在出口方式下,生产企业需要交纳增值税50.85万元,但是由外贸企业转嫁的退税补贴却有688.89万元,相当于企业享有638.03万元的退税补贴。与自营出口方式相比,委托出口能多享受36.03万元的退税优惠;与自营出口和出口相结合的方式相比,它能多享受36.03万元的退税额。此外,通过三个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小型生产企业通过委托出口模式可以获得最多的利润1194.91万元。较采用自营出口模式(利润931.6万元)相比,通过委托外贸公司出口可以多获得利润263.31万元;较采用自营出口和出口相结合的模式(利润1063.26万元)相比,它可以多获得利润131.65万元。

因此,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中小生产企业而言,如果在退税申报前不能对当期的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核算进行纳税筹划,则采用出口的方式可以享受更多的退税优惠,对企业更有利。

三、不同出口模式的负税原因分析

导致中小生产企业采用不同出口模式出现享受的退税补贴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退税依据和退税核算不同所造成的。生产企业根据当期的期末留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确定当期应退的税额,而外贸企业则直接根据不含增值税商品的购进金额进行确认。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生产企业出口商品,应进行纳税筹划,而不应盲目地采用自营出口方式,认为自营出口所带来的退税优惠要比通过外贸公司出口的多。事实上,中小企业采用出口要比自营出口的模式获得更多的退税额,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崔胜威.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税收筹划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 (30):45-46.

[2]易丹.关于企业出口退税策划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2010(12):221.

篇5

关键词:纳税会计 纳税筹划 操作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以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很少有人注意二者的内在关联性研究,以致企业不清楚到底是否应设立纳税会计以及如何分配其职责任务,也不知道纳税筹划究竟应由哪个机构或岗位来设计与实施。着力研究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性,并构筑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实际需要的关联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和十分迫切。

一、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性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性体现在纳税会计具备并应该履行纳税筹划的职能和任务,纳税筹划应以独立纳税会计为主体依托这样两个层面。

(一)纳税会计具有纳税筹划的基本职能

纳税会计是由纳税企业设立的专门机构及人员,依照税收法规政策和会计学原理及会计制度规定,对内部发生的涉税经济活动或事项分税种进行筹划、计量、记录、核算、反映,以维护企业纳税利益和及时、准确地传达纳税信息的一门专业会计。从定义可以看出,纳税会计的职能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纳税人应对经营活动预先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2 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依照税收法律规定对纳税义务进行确认、核算和反映。

该定义不仅全面界定了纳税会计主体、客体、依据、要求、职能等内在的本质属性,还专门指明了纳税会计的职能是“纳税筹划”,而且作为第一职能或基本职能。纳税筹划是在会计行为发生之前预先开展的,即在实施纳税筹划职能之后,纳税会计才继续履行对依照筹划轨迹运行的涉税经济活动或事项的计量、记录、核算、反映。

(二)纳税会计是纳税筹划的主体依托

既然纳税会计具有纳税筹划职能,就意味着纳税筹划将依托纳税会计而存在,或者说纳税会计就是企业开展纳税筹划的主体。这样,也就解决了长期以来企业纳税筹划主体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的问题:同时,也否认了一些人片面强调纳税会计只是因为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任务繁重才迫使企业将涉税业务核算单独划分出来形成纳税会计的“量化分离”的错误说法,从实践的层面和理论本质的角度验证了纳税会计是企业出于纳税筹划和涉税业务核算双重需要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没有纳税会计,企业纳税筹划就是纸上谈兵,只有纳税会计才是纳税筹划的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

(三)纳税筹划可以丰富纳税会计工作内容和促进纳税会计发展

通常情况下,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把纳税会计第一方面的内容理解为整个纳税会计的内容,缩小了纳税会计的内涵,将纳税会计视为只是关于纳税活动核算的会计,使纳税会计难以形成一门能够独立发展的学科。纳税会计既有会计的一般属性,又有其特殊的属性。相应地其职能也应包括基本职能和特殊职能两个层面。纳税会计的基本职能实质上就是它作为会计属性所具有的一般功能,包括对涉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核算、反映和预测决策的功能:纳税会计的特殊职能就是纳税筹划,通过纳税筹划活动,可以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尽量沿着节约纳税成本甚至少纳税、晚纳税的方向运行,从而不仅使纳税会计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还必将提升其决策地位。

二、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一)国外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税制结构模式等宏观环境的差异,纳税会计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三类: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相分离模式、纳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统一模式、财务会计与纳税会计混合模式。由于纳税筹划是纳税会计的职能,纳税会计是纳税筹划的主体依托,所以不同模式下,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其具体关系如表1所示。

在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国家,也不是所有企业的纳税筹划都完全由纳税会计完成。有些国家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将纳税筹划工作置于有税收研究专长的企业策划机构或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设计和主持落实,纳税会计则协作其具体执行筹划方案。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借鉴的经验。

(二)我国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实践操作模式

1 从“质”的层面深刻认识纳税会计设立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需求。中国的财政收入有95%以上是工商税收,表明企业的税收经济负担和税金支出负担都着实不轻,“税金流量”信息已经成为投资商和经营管理者日常关注的头等大事。同时,商品和非商品流转环节重叠交叉的税种分布,复杂的税制结构要素和“日新月异”的税收政策变化,对一些工商企业在税金核算的量与质方面都提出了客观要求。因此,设立纳税会计,不是单纯为财务会计的工作量“减压”,而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增效”。

2 正确规划和选择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我国对纳税会计及纳税筹划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纳税会计的职能、任务、地位以及纳税筹划的主体等问题在理论界仍争论不休,企业实践也只能依靠自我摸索着开展。从近些年的研究情况看,比较多的观点是“片面”而又“保守型”的,强调纳税会计只是对纳税活动或事项的确认、计量、核算与反映,相对企业的全面经济核算来说,涉税业务毕竟是少数,从会计核算的“量”上看根本没必要单独设立纳税会计。

篇6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据统计,我国企业中有99.8%是中小企业。可是,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却背负着沉重的税费负担。2008年元旦起实施的新所得税税法大大地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负,给予了它们更大的生存空间。本文将就新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方面加以探讨。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1.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鼓励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有利于引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规范了经济秩序,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日益公平。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际步骤,也是建立符合世贸组织涉税规则和公平非歧视的“国民待遇”原则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3.充分的调动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新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适当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同时,对于享受优惠税率的外资企业来说,税负略有增加,但在国际上仍属于适中偏低水平。统一税率意味着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差异将被弥合,外资企业因其投资来源的特殊性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将被取消。

4.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纳税行为,使国家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新税法特设“特别纳税调整”一章,对防止关联方转让定价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增加了一般反避税、防止资本弱化、核定程序和对补征税款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等条款,强化了反避税手段,规范了企业行为,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带给中小企业的影响

1.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会不断提高,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也进行了统一,在以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和国内资金充足为基础的条件下,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所得税制度,对各类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整合,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和政策待遇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增强了我国税法的稳定性、透明度与灵活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有利于在同一税收制度平台上中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公平的竞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并走向成熟的机会,使中小企业在现在经济环境下能够顺利发展,并可以迎接来自国内与国际的更为激烈的竞争。

2.企业的税负有了明显的降低。新企业所得税法适当降低了税率,费用扣除标准也大大放宽,在总体上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我国新税法定的25%的税率,在目前国际上处于中下水平,提高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由于减少了对外资企业征收的税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我国进行投资,也提高了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3.营造了和谐的征纳关系,更好的保护了企业的权益。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我国的税务机关对办事程序开始注重起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在以前,一些地区为了吸纳税源,特别注重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其放松了执法政策,并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对这些大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强;但并不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曾一度造成大企业作弊违规没人管,小企业作弊违规被查处的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与其他大型企业开展竞争,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新法施行后,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意识到税法发生了变化,了解了自己所应该享受的权益,并利用新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税出台之后,税务局对中小企业的罚款也比以前慎重多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三、中小企业要积极的进行税收筹划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1.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政策导向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说照顾中小企业、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研究创新等等。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船小好调头”的特点,选择一些国家扶持的产业进行经营,如农林牧渔、公共基础设施、环保节能节水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

2.中小企业可以留意自己企业是否符合税法所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特别是原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左右的企业,估计测算一下自己企业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从而享受20%低税率的优惠。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等。

3.中小企业还可以尽量选择符合其他税收优惠条件的项目,比如在购置设备时,可考虑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因该类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从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在实行税收筹划的时候,企业应充分研究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深入挖掘纳税筹划空间,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好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由于历史的缘故,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财务管理能力不强,负担过重等现象。为扶持中小企业,国家对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上的减免优惠,但这种扶持范围比较窄,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应得的优惠。

1. 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税收筹划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了对税收筹划的研究,这一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关注和应用,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收筹划仍然是个新事物。由于中小企业相关决策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够,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初级的层面上。

1.1税收筹划是就是“少缴税”。很多单位都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想法设法少缴税,将税收筹划和逃税、避税联系起来,或者划等号。这样的想法使得税收筹划的风险被放大,税收筹划的直观效益是少缴税,但是缴税最少的方案不见得就是最优方案,企业需要在税收效益和其他经济利益之间权衡。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结合起来。

1.2税收筹划是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很多中小企业单位领导认为,税收筹划是会计核算的任务,税收只是在会计核算出来的利润的基础上计算纳税义务。税务员和会计核算员掌握着税收方面最全面、最及时的资料,然而仅仅依靠他们也无法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税务筹划应发展到事中筹划、事前筹划,由企业高层领导结合企业的业务特性组织实施,这样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2.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内部环境)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逾4千万余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经营变化大,税源分散等特点。现根据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特点从四个方面谈税收筹划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2.1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目的而对纳税人实行的鼓励,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限制条件,中小企业应多关注以下几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

2.1.1税率优惠

为更好地发挥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新税法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低税率优惠。新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根据2011年下发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实际企业所得税率为10%。此外,为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税法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凡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济业务的特点,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理解,结合优惠税率的条件,合理合法地创造更多的收益。

2.1.2减免税优惠

国家为了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几乎在所有的税制中都规定有减免税政策,尤其是主要税种,减免税政策更多,这就给了税收筹划很多的空间。比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从事农、林、牧、渔的企业的相关项目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从事花卉、茶等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及时了解到相关税收的减免税优惠,合理筹划,取得效益。

2.1.3区域性税收优惠

出于各地方政府繁荣地方经济的需要,各个地方政府会对在区内落户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税收优惠。特别是一些不太发达的县或乡镇的经济开发区,给出的财政、税收优惠还是值得考虑的。中小企业可以预先了解注册当地招商部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吃透”税收优惠条款,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掘纳税筹划的政策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税收筹划。

2.2延缓纳税期限,筹划时间价值

现今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流动资金的余缺对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对政策的熟悉和掌握,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尽可能的延缓所得的入账时间,使纳税期限延缓,最大可能地占据税金的时间价值,享受无息贷款的利息。如企业收到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根据财税(2011)年70号文,符合相关条件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般来说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收收入处理还是作为应税收入处理,对当期的企业所得税影响效果都是一样的。但在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用于以后几个年度的支出后或购置资产在以后年度摊销时,不征税收入实际给企业提供的是一个延期纳税的税收优惠,优惠体现在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条文。

2.3从企业组织形式入手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不一样的企业组织形式,享受不一样的税收优惠。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合伙制和公司制,税法规定,合伙企业交纳个人所得税,而公司制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选择组织形式时,上述两种税制形成的税收待遇是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居民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个人取得股息分红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税收负担的组织形式。

2.4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收筹划

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可以在许可的范围内,选择实现“低税负最优方案”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允许对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选择费用的分摊方法等。拿材料的计价来说,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及纳税影响不同。

3.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方面。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税制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认识的片面性和肤浅性,税收筹划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广泛应用尚待时日。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现行税制的日益完善,税收执法的日益规范,税收筹划也会随之得到发展。征对现阶段的外部环境,我们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掌握具体的税收征管规定

在我国,税收的执法部门有较大自由的裁判权利,这就要求税收筹划的策划者应该密切关注当地企业税务机关具体的管理政策和方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有关税收筹划,使企业执行的税收政策不仅符合税法的要求,而且适应机构所在地或实际经营地实际的税收征管办法,使企业制定的筹划方案能够真正起到合理避税的目的,若不能符合以上两个方面,那么税收筹划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3.2精通税收法律法规或聘请专业顾问

税收筹划可以说是比较高层次的理财活动,这就要求了筹划人员,必须要精通税务、会计 、金融 、贸易 、投资等有关专业的知识 ,其中主要是纳税筹划人员都要具备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中小型企业里如果没有这样高素质的筹划人员, 那么最为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就是聘请纳税筹划专家进行咨询, 凭借他们较强专业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办税经验,对企业纳税筹划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中小型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意识。

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税收筹划愈加关键。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是企业不断成熟、理性的标志,尤其对于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剂。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应当积累税收筹划的经验,积极探索税收筹划的新思路、新方法,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的开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真正做到“节税增收”。如何依法纳税并能动地利用税收杠杆,赢取最大限度地经济利益,将成为中小企业理财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戴继森.现代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J].江苏财会,2003(12).

[2] 刘力.财务管理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篇8

所得税纳税筹划目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从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同时所得税具有税负重、弹性大、筹划空间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当代经济形势的选择,企业应当关注新税法的变化以进行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

1.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

2.有助于纳税人实现利润最大化

3.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纳税筹划有助于依法治税和完善税制的实现

5.从长远来看,纳税筹划还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二、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概念不清

我国中小企业家很自然地把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逃税联想到了一起,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概念理解存在误区。其实,所得税纳税筹划和避税都是合法行为,避税时利用税法的漏洞,所得税纳税筹划利用所得税法设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而逃税和偷税都是违法行为。在概念上都理解错了又何谈正确利用呢?

(二)对所得税纳税筹划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纳税筹划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公司,在规章制度和会计决策等方面都还不成熟,纳税筹划这个问题还没有上升到重视的工作层面。公司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老一辈的想法,认为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是“关系税”或者“人情税”只要税务机关或地方政府部门认可,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没有风险。其实纳税筹划是我们企业的一项权利,而我们纳税人连最起码的权利都不知道如何维护,对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也是轻易放弃。这种筹划意识的缺失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把纳税筹划上升到会计工作层面上。

(三)会计人员片面看重税负,缺乏整体设计

中小型企业一般业务量少,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一。他们往往强调纳税筹划就是减低税负。其实降低税负虽然是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直接目的,但不能一味强调降低税负而不考虑整体效果。纳税筹划是有成本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筹划成本。所得税纳税筹划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如果纳税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所带来的收益小于纳税筹划支出,则该项纳税筹划就是失败的。因此,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负的降低而忽略了所得税纳税筹划所引起的相关成本。

三、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纳税筹划的内部环境建设

1.树立正确的筹划意识,端正筹划态度。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要想通过税收筹划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对税收筹划的定义、特征、目的等有非常详尽的认识。同时,企业决策者还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自身乃至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认识到纳税筹划不仅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更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企业在实际筹划中要有全局性的规划,不能仅仅盯住个别税负的降低,而是要努力降低整体税负。

2.注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一般并不是很高,而且人员有限,想要做个完善的纳税筹划有一定的困难。企业应提高其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多组织财务部门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学习,以提高本企业财务人员实施税收筹划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充分享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认真研究新税法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在资本结构、人员数量方面都符合“小微”的基础上,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的界定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按照25%还是按照20%来缴纳。

2.充分利用扣除规定,聘用部分特殊人员参与生产经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由于新税法取消了原税法对安置人员比例的限制,这样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适合岗位上尽可能地安置下岗失业或残疾人员,从而可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减轻税负。

3.针对部分免税收入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国债利息收入、权益性投资收益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作为“免税收入”给予所得税优惠。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国债或进行权益性投资,这样收益也可享受免税优惠。

4.利用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企业所得税法》也对技术革新设定了优惠条款,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款进行纳税筹划,从而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意识把相关的研发成本费用列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对于发明专利的所有费用往往直接计入了管理费用,这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损失。

(三)利用节税技巧在账务处理中进行纳税筹划

1.对所得税前限额列支的费用尽量足额列支。限额列支的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捐赠支出等。其中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列支规定是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部分允许列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规定是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列支;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相关规定是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标准和扣除限额,争取在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2.在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缩短相关资产的摊销期限。一些企业往往利用待摊费用账户,调节企业的产品成本,不按规定的待摊期限推销数额,转入“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特别是在年终月份,将应分期摊销的费用,集中摊入产品成本,加大摊销额,截留利润。这能明显取得节税效应,尤其是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是相当宝贵的可利用资源。

篇9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84—02

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它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乐观的困境,始终存在着融资难、财务管理制度薄弱、税负等问题。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两个方面来看,税收筹划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盘活企业资金运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中,税收被当作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企业往往忽略了税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税后股东权益最大化。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步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在于企业在合法的情况下,通过对自身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调整,找到企业收益和税收负担的最佳配比,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盈利,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于是,就出现了税收筹划。企业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才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决策的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有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这些决择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不考虑税收的抉择,亏损的往往是自己。在投资决策中,税法对投资方式、投资地区、投资行业都有不同的税收规定,这些规定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企业也必须研究税务筹划,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生产规模决策、购销决策、存货管理决策、成本费用决策等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纳税因素,都存在着如何进行税收策划的问题;在企业的利润分配决策中,利润分配方式的选择、企业分得利润的处理方式、亏损弥补时间的安排等都受到税收法律的影响,同样需要进行税收筹划。由此可见,税收因素对财务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税收筹划已经贯彻于企业财务决择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不可缺的内容。

(三)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务决策,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系统的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最优的财务方案,促使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税务筹划活动有利于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向纵深方向探究,深挖成本控制、节约支出,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再次,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税收法规又具有强制性和频变性。因此,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资金,还是在人员素质、融资渠道等方面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有很大差距,而且由于税收筹划开展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在在税收筹划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普遍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中小型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化,私有化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主或实际控制人在企业中拥有决对的控制权。由于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主或实际控制人不理解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所以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合不合理且相关专业技术性不强等问题。所以在中小型企业的税收筹划中经常会发生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偷逃税款,违反税法等现象,造成了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

(三)我国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税收环境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国家多次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一些较早出台的税收法规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三、中小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方法及措施

从原则上说,税收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收筹划的途径也不同,在现实生活中,要选择对自身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选择税收优惠多的税种,那样的话,税负就越轻。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着经营模式,利润低等缺点,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模式时应该谨慎,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

(一)从税收优惠方面来实施税收筹划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众多企业普遍的切入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规模都具有相对优势。从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而言,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比较多的,而且相对完善的。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2000]59号)规定,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凡符合国家规定免税条件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国税发[2001]37号)规定,免税范围是指经国家经贸委审核批准,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按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收取担保业务收入的单位。免税时间从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1、小型微利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等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的优势,充分利用税率差异、减免税以及税收抵免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自身企业经营范围以及经营方式等进行税务筹划,缓解由于税收成本所带来的财务管理压力。

(二)从财务决策方面来进行税收筹划

1、从筹资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一定数额的运营资金,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展,对此除通过自身资金外,还可以通过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来解决。一般来说,企业筹资渠道有:(1)财政资金;(2)金融机构信贷资金;(3)企业自我积累;(4)企业间拆借;(5)企业内部集资;(6)发行债券和股票;(7)商业信用、租赁等等形式。从纳税角度看,这些筹资渠道产生的税收后果有很大的差异,对某些筹资渠道的利用可有效地帮助企业减轻税负,获得税收上的好处。由于税法对不同渠道获取的资金的成本列支方法规定不同。使得企业可能面临多个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案,企业必须认真研究,才能选出最优筹资方案,使筹资成本最小。与其他企业一样,中小企业筹资时在不违反国家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可通过税收筹划实现资金的筹措却又节税增资的目的。

2、从投资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在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主要从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化选择。

就投资方向而言,国家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在立法时对鼓励类和限制类行业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选择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达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的目的。

从投资地点来看,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区域的发展,一定时期内对其实行政策倾斜,例如对经济特区及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投资地点,也能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从投资方式来看,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如购置设备、兴建工厂、开办商店等。间接投资是指对股票或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税法规定,购买国库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可免交企业所得税,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入需缴纳所得税,购买股票取得的股利为税后收入不交税,但风险较大。

由于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其经营目的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谨慎选择投资方向、投资地点、投资方式,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3、从利润分配方面进行税收筹划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受其他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及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税收是选择股利支付方式、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水平,也客观地影响着股利政策的制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由于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水平,也间接地影响企业股利分配的方式与支付水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需要,考虑税收对中小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科学开展利润分配的税务筹划。

四、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建议

(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照搬照套。否则,照葫芦画瓢,由于筹划方案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与现行税收政策不兼容、不匹配,仅凭单纯的学习和模仿,或简单地复制其他现成的操作方案,结果画虎不成反成犬,注定其结果是失败的。

(二)正确认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与避税都是以减轻税负为目的,其中税收筹划必须与法律保持一致,而避税是本着“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的原则,利用税法的缺陷与漏洞规避国家税收,与税收立法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照法律规定章程,防止发生以税收筹划之名的避税活动。

(三)准确掌握税收法规,领会其精神实质

目前我国税收法律层次较多,除相对稳定的法律外,很多税收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变化频繁,稍不注意所运用的税收法规就有可能过时,所以税收筹划不能遵循规定的模式,要随时掌握税收法规的变化,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不断的更新税收筹划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规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8.

[2]袁雪梅.浅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M].2008.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中小型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税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具有普遍性、无偿性、强制性这三个特性。它的普遍性决定了所有只要发生纳税行为的人,就要依法纳税,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它的无偿性的又决定了纳税人税款的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都是经济利益的一种丧失;它的强制性则决定了如果我们想要逃税、抗税、骗税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现代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财务目标,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减少负税,降低税务成本。因此,树立正确税务筹划的观念对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将税务筹划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中,更要依赖于企业较强的经营管理水平、扎实的财务核算工作和高质量的财务管理能力。它的存在和发展使纳税人远离税收欺诈行为成为可能的可能性,也避免了因不了解税法而触犯的法律的后果,逐步提高其依法纳税的自觉性,有利于促进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对国家来说,纳税人自觉依法及时纳税,保证了国家税收的收缴,有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税收环境。而对于税务征管工作来说,税务筹划将降低了依法征税的工作难度,并有利于提高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执业水平,加强税收征管,及时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税收法规的完善。

二、税务筹划的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税务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它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表现。如果对偷税、逃税、抗税等违法行为没有严厉的惩处手段,无疑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不用进行税务筹划就能取得较大税收利益。企业的纳税意识也与税务筹划具有相同的要求,大多数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减少税收或者缓缴税收,但是企业的这种安排采取必须的是合法的。同时,企业对经营、投资等活动进行税务筹划也是国家在税收调控上取得成果的一种体现。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水平

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税务筹划通俗的来说就是为了使资金、成本、利润达到的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也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也同样要熟悉现行税法。企业设账、记账要考虑税法的要求,正确的进行纳税调整、计税、编制财务报告,并进行纳税申报,从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发挥会计的多重功能。

(三)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合理配置

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做出投资、筹资等决策。尽管它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的调整作用下,逐步在向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靠拢。

(四)增加国家税收收入总量

从长远和整体角度看,税务筹划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虽然减少了税收的缴纳,但是随着产业布局的合理发展,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企业规模得到提高,收入和利润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将增加。

由此可见,税务筹划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利润往往会成为税务筹划从合理合法走向边缘化的诱导因素,所以在涉及税务筹划处理时必须审慎视之。

三、中小型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

(一)风险产生的原因

1、税收政策的变化

税收政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税收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制定的。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任务,选择和确立税收分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每一项纳税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的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纳税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或者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导致纳税筹划的风险。

2、筹划收益低于筹划成本

通俗的来讲,企业要想收益必须要有成本的投入。然而,企业的收益小于成本企业还会做吗?但是你不做又不能得到收益是否大于成本的结果。所以有一定的风险。

3、纳税筹划人员的主观、片面性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对政策的理解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可能对政策的理解错误或片面。或对有关的优惠政策运用不到位。又或者筹划人员已经丧失了信用。所以这也成为了一大风险。

(二)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税务筹划的积极作用我们不能小看,但他所带来的风险也绝不能忽视。所以我认为在充分发挥税务筹划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使税务筹划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规避风险的方法

1、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

税收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总是处于不同的变化之中,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难度,甚至使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失败。从某个角度上讲,税务筹划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并使利益最大化。因此,税务机构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就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时刻关注学习税收政策,全面准确掌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动,从而避免和减少因税收政策把握不准而造成的筹划风险。

2、加强税务筹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如今税务筹划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面临的难题也就越来越多。税务筹划在我国还只是一个开始,没有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今后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和会计师等事务所涌入中国,它们不仅会直接扩大税务筹划的需求,而且还会带来全新的税务筹划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对税务筹划的深入研究和从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加强税务筹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尽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的税务筹划理论体系。

3、加强税务机构的管理和自律

规范税务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税务机构要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税务机构要独立面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提高水平,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整或清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且要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抵制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业信誉。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施同业复核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力量。

4、树立规划风险意识,立足事先防范

我们应该把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使有关人员在他们的头脑中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使其在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不但发挥税务筹划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注意对风险的控制。

除了以上方法外,借助“外力”,提高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 。这些都是来规避风险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褚作红,龚秀芳.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11(16)

[2]徐明华.关于财务管理中对税务筹划的应用分析探讨[J].财经界,2011(05)

[3]张h.对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探讨[J].财会研究,2011(14)

篇11

一、引言

纳税筹划既是企业的一项合法的权利,也是企业实现增收必须要进行的工作。就企业职工薪酬的合理避税筹划来说,职工薪酬作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支出,一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小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比更大,因此是企业成本管控中的重要部分。但职工薪酬作为对企业员工付出的回报,对企业员工的劳动行为具有重大的激励作用,企业单方面的减控职工薪酬势必影响职工的生产热情,因而又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这就使企业职工薪酬的纳税筹划具有了相对较大的难度。如何保证职工薪酬对企业员工激励作用最大的同时使企业所得税不至于太多,是企业职工薪酬避税筹划的关键问题。

二、基于总体利益最大的企业职工薪酬避税策略分析

当前很多企业都为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那么可以把其余企业所得税之和看做是企业的一项支出成本,我们纳税筹划的目标就变成其和最小。企业必须以依法纳税为原则的坚持,采取合理的薪酬规划最大限度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税法规定中寻求税负最低的方案并根据企业实际择优取舍。纵观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式,采用比较多而且可行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职工月薪及年度奖金的纳税筹划

1、职工月薪的纳税筹划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岗位工资制是最普遍的薪酬方式。由于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企业职工在普通月份的收入有波动或波动较大,那么就会出现各月个人所得税负高低不一的情况,可能导致整体税负较大的问题。因此,保持职工各月收入的基本稳定,合理预估职工的年收入并均衡的分配到年度月份内,可以避免月收入波动带来的税负增加。

而对采取销售提成工资制的公司来讲,员工每月的销售回款存在较大的波动和不确定也将导致员工当年整体税负的增加,也有些公司采取费用包干式的销售提成奖,每年年终根据销售人员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一次性发放销售奖金,但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由销售人员自付,也增加了员工年终纳税负担。企业要降低提成制工资的税负,也需要设计均衡的月度薪酬,一是根据历年销售人员年度薪酬及奖金总额情况设定一个年度薪酬预期,然后均衡分到月度薪酬内,保持日常的月度纳税的稳定;二是以备用金借款形式发放月度底薪,分期适用低税负缴纳个税,年终则实报实销,既为员工节税,也为公司增加税前扣除。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也是月度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20%的固定税率,显然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税收负担是不同的。这样一定条件下企业就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合并分开来实现节税的目的。一般来说,应税所得额在2万元以下时,工资、薪金适用税率比劳务报酬的要低,此时将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资、薪金纳税,有利于税负的降低。若应纳税所得额高于2万元,那么将工资、薪金转换为劳务报酬则是有力的。而如果两项都较大的情况下,两者独立分开计算,则更会取得节税好处。因此,企业要事先对转换的综合效益进行考量。而由此,我们也联想到公司董事的纳税问题,董事只是董事,则按照劳务报酬纳税,若兼任行政管理职务,则要按照工资、薪金纳税,如前所述,在董事报酬较高的情况下,要将其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合理分开计算纳税更为有利。

2、年度奖金的纳税筹划

篇12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同时企业也有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自20世纪70年代纳税筹划进入我国以来,国内学者和实务界就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税负这一点得到共识。但是总体来说,理论研究还是滞后于实务操作,而且对于纳税筹划本身也有很多的误解。纳税筹划误区存在已久,国内学者和实务界也曾意识到,但是没有足够重视。如果不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及实务的推进都将受阻。

一、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吗?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纳税筹划”等同于“避税”。其实不然,“纳税筹划”的范围要大于“避税”,即纳税筹划不仅仅只为了避税。“避税”一词从概念上说,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减除税负的目的(尹晓蓉,2010;王庆奎,2012)。而“税务筹划”的概念,根据我国知名税务专家盖地教授的定义,是“指企业(自然人、法人)根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在遵循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企业的权力对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魏旭、王瑞,2012)。上述定义表明,“纳税筹划”和“避税”都有减轻税负这一目的。但是两者的定义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纳税筹划是一种法律范围内的事前理财活动,它不仅仅为了减轻税负,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正确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选择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让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

“纳税筹划”和“避税”在主体上也有所不同。毫无疑问,避税的主体一定是纳税人。纳税人通过税法的漏洞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达到少纳税款或递延纳税的目的。已有文献对纳税筹划主体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持单主体论的观点,认为纳税筹划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纳税人,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活动。但是也有学者开始意识到,纳税筹划的主体不止一个。笔者也持双主体论的观点。根据辩证法的观点,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征纳双方都应该是纳税筹划的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一方,除了要足额缴纳应缴税额外,还要想尽办法尽量减轻税负,所以才要进行纳税筹划,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征税方也应该进行纳税筹划,因为开展纳税筹划可以确保国家税收足额及时入库;可以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新环境;也可以监督纳税人正确实施节税筹划。

二、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有意义吗?

毋庸置疑,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是因为在实务中仍然还有很多人开展税务筹划的时候唯“税务筹划”独尊,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发展的战略,甚至最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纳税筹划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一点正效应,反之是负效应或者无效益。究其原因,这样的纳税筹划在得到税负减轻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非税成本。如盖地(2012)在《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非税成本是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非税成本包涵的内容很多,具有复杂性,其中有可以量化的内容,也有不可量化的内容。通常认为,非税成本包括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形税收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等。总之,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的纳税筹划是没有意义的。

凡事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企业”之本,逐“税收”之末。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主体是逐利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典型代表,也是以盈利为目标,盈利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企业在这一主旨下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经营目标,而经营目标就决定了纳税筹划的范围。无论如何,纳税筹划不能凌驾于经营目标或者发展战略之上;否则,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很可能与企业的终极目标南辕北辙。

因此,企业不能短视纳税筹划所带来的短期收益,而应该高瞻远瞩,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三、防范涉税风险的纳税筹划就能成功吗?

目前有关纳税筹划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主要讨论纳税筹划的定义、目标、特征等理论体系;第二类重点在纳税筹划的方式上,试图找出有效的纳税筹划方式;第三类剖析纳税筹划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举措;第四类主要是实例文章,谈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但是,读者常误认为企业如果能把这些已经意识到的涉税风险都规避掉或化解掉,那么纳税筹划就能成功。殊不知,纳税筹划是个系统性强、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不只是防范涉税风险那么简单。纳税筹划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根据纳税人的发展战略进行,并且要根据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提高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纳税筹划本身是个事前的策划行为,但是它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反馈。

且不提纳税筹划本身属于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成功,单就防范涉税风险来看,也不可能穷尽所有涉税风险,更谈不上一一规避或化解这些风险。无论是外部的涉税风险还是内部的涉税风险,除了已经被人们意识到的,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会影响纳税筹划的整个过程。我们要把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全部找出来让人们意识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纳税筹划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有可能成功。

纳税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时务必要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仔细研究纳税筹划方案并根据环境变化与时俱进,真正发挥纳税筹划应有的作用,给征纳双方都带来利益。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2] 刘金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意义[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3] 曹中立,张晓军.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兰州:财会研究,2012(21).

[4] 邢桂云.论企业纳税筹划[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5] 杜秀鹃.企业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冶金财会,2012(10).

[6] 支蕾.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分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1).

[7] 刘海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12).

[8] 付峰岩.浅析纳税筹划[J].北京:中国外资,2012(22).

[9] 陶志君.浅析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J].石家庄:科技风,2012(19).

[10] 曾嵘.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武汉: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11] 魏旭,王瑞.税收筹划新论[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2(11).

[12] 李文斌.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分析与探讨[J].北京:商场现代化,2012(29).

[13] 彭飞.税务筹划的动因分析[J].天津:现代会计,2011(2).

[14] 卢贝.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北京:中国外资,2012(12).

[15] 陈飞.企业纳税筹划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长春:企业研究,2012(14).

[16] 孙爱玲,滕淑珍.纳税筹划中的常见误区[J].武汉:财会月刊,2012(22).

篇13

税务风险成因的分析要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着手,外部因素如税收政策以及税收法规尚未完善、执法力度不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内部因素如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差、员工管理素质不高、计算机核算能力低等。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不善的背后,应当有更深的原因,若执意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税务管理意识薄弱归结为税务风险的主因,或未关注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集合,或研究对象没有包含中小企业,或以简单的“一对一”改善如“提高税务风险意识”等空谈来分析,只会使自己闭门造车,找不到深层因素不说,甚至从头到尾都是治标而不治本。

二、企业税务风险操作层面因素

税务风险操作层面因素即税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其层面因素有以下四点。

(一)税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某些中小企业甚至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造成账目混乱,甚至设多套账。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多账比率高达78.36%,这国内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核算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没有按照规定摊提,暗地操纵利润,利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

2. 成本计算以及费用计提缺少依据和手续。如材料入库及领用不完整致使真实性低,给核算工作带来麻烦;报损记录信息不完整;薪资制度不完善与个人所得税逾期缴纳。

3.开设原始凭证不规范、内容不完整以及内容与类型不匹配。

(二)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混淆

因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目标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差异,税法和会计准则也有所不同。中小企业中的税务、财会的人才队伍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可能并不高,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上也不完整,再加上这批人通常身兼数职,故时常造成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的混淆,出现纳税申报错误,导致财务风险。

(三)费用扣除不准确

1. 主要体现在对股东大会和社区协调会、招商会等属会议费及业务宣传方面的支出,被错误地按支出内容分为业务招待费及差旅费等各个项目,而会议费却因缺会议通知文件及证明等支撑材料。

2. 把固定资产大修费资本化并逐期摊销,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没有依据规定计提与税前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按照以前年度数据计算当前税。

3. 在各项、各会计期间的成本及费用花费不清,或是收入确认不符合成本列支。

(四)适用税收法规、政策存在缺陷

1. 企业税负较高的原因之一是未做纳税筹划。多数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欠缺,使得纳税政策可能不符合自身发展,采用了不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加大了税务风险。

2. 纳税筹划过度,走“小道”。通过虚设机构或采用“挂靠”等形式为企业谋税收优惠政策之利,或以此避税,或将业务招待及餐饮费用用于职工福利待遇。而筹划失败则是本身或是存在漏洞,或是筹划方案存在缺漏,或是不符合环境发展变化等。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层面成因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不强

一是中小企业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过于低估自身税务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几乎都没有安排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也未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活动,以至于没有考虑清楚税务风险并及时纠正,只是出了问题再进行解决。

(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人力资源跟不上

一是会计人员的结构方面不科学合理,初级会计人员居多,水平素质高的人员少;二是缺乏相应的会计培训以及经验交流,培训交流方面不受企业重视受限于中小企业的资金,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三是为了保密,又因成本负担能力低,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只能通过企业自身解决,而缺乏咨询的环节。

(三)企业治理工作及管理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使税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企业决策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效果,“一言堂”的情况凸显;二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部门以及岗位没有专门设置,相关人员聘用的多半是非专业的;三是内部审计及其他监督机制的合理与否,决策人员并不了解,在不知道运行收益及内部控制的情况下,“特事特批”的情形较多,加大了税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可靠的运行基准

首先是财务和会计的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的随意度大,会计资料不够真实完整,财务报表失真,财务信息价值变低;其次是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税务风险管理条文都不存在,税务风险管理没有依据;最后是税收风险日常管理在分工流程上不够严谨。

四、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税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工作不认真。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认真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要求、管理风格。决定了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五、处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税务风险奖惩制度

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那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激励体系、考核体系,不过可通过微调工薪结构、构建起一套税务风险奖惩制度。该制度能够在税务风险工作之后对于员工未能有效履行相应职责进行外部性内部化,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避免企业税务管理的执行者进行有限性的决策,避免机会主义的发生,制度应先标明企业遭受税务风险的受损情况下如何进行追查,明确其追查范围、追查条件,合理地加大财务风险损失惩罚力度,即损失愈大,惩罚愈严重,而零风险则有相应福利奖励等。

(二)提升涉税人员的工作水平,并定期排查税务风险

税务人员要及时了解有关税收政策及理论的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对税务人员培训要分岗位进行。如:企业税收管理员,因经常与会计人员及财务会计资料打交道,需要具备更高的财会知识,了解更多的税务政策,培训时要把该怎样提高财务辨析能力、怎样分析纳税申报资料、会计制度及税法差异等当作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对税务人员进行道德方面的培训,督促员工认真学习《税务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企业结合了制度与人员素质的培训后,企业自身要做好定期的税务风险排查,尽早排除涉税风险,如若出现未按期缴纳税款或解缴税款的情况,要及时预缴涉及税款,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三)组建企业联合体,共同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