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收筹划的最基本特征

税收筹划的最基本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税收筹划的最基本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税收筹划的最基本特征

篇1

从整体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商业类房地产是所有房地产类型中最复杂、最具风险、盈利性最高的不动产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多种类型地产项目的综合物业,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业街、购物大厦、地下商场、电影院、写字楼大型超市等属于商业类房地产的范畴。房地产企业,对商业类房地产进行的税收筹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先设计安排的经营活动,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巧妙、合法的会计技巧,优化财务管理组合、提升效益,减少或延期缴纳相关税款,以此降低企业付税额。在企业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商业类房地产的税收筹划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具备合法性,这也是税收筹划可以实现的法律保障。第二,事前预测性,企业在确定基本纳税方案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投资计划,进行事前准备,调整相关活动项目,以设计最合理的纳税方案。第三,税收筹划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政策、税法环境等还处于快速发展变革之中,对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适应了新的环境需要,及时与新的政策法规接轨,具备一定的时效性。第四,税收筹划体现出的整体综合全局性特征较强。

1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业近年来多次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税务专项检点行业,以下是几类比较常见的重点问题:

1.1 目前,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仍然存在较高的风险 从房地产业的基本属性来看,商业类房地产企业所涉及到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大,其资金规模也相对庞大,需要缴纳的税款种类比较多。一般来说,商业类房地产企的税负在25%-30%之间,相对来讲,这是一个很高的税负比例。基于这种基本情况,对于税收筹划的进行,商业类房地产企业是十分迫切的。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税收筹划的政策法规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常常会发生超越法律、法规的界限,潜在隐藏着许多风险。而过高的税收筹划风险,意味着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的增加。这不仅使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还会使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甚至可能还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1.2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制约税收筹划实际效果的发挥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收繁琐复杂,对财务管理的水平要求很高,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内部,大多缺少与之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商业类房地产,比较常见的会计核算跨期摊派,收入的确认,成本的计算冲销会计期内的损益等,不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影响企业真实税收筹划效果。

1.3 企业配备的税收筹划人员水平不高 税收筹划是一种很专业的税务工作,涉及到财务、税务、税法、公司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对负责人员和具体执行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企业人员对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在综合性的税收筹划过程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整体性和相关税收政策的宏观性把握不恰当,会造成税收筹划执行效果的不理想。同时,具体执行负责人员的经验不足,也不利于税收筹划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操作环节,有的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负,可能使用一些特别技巧,容易导致企业的故意偷税、漏税,过于急功近利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偏离了税收筹划的本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4 现阶段的税务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影响了税收筹划的实施 国家税收法律在制定过程中,主要是从收税的角度考虑的,在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一些细则不够明确,而相关约束性条款又卡得过严、过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税收的形式和征税的政策,跟不上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日益多元,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灵活,而现阶段的税务行政法的诸多条款依然比较滞后,参照标准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阻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正常开展,不利于企业降低税务负担。

2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对策分析

2.1 提高对税收风险因素的防范力度 首先加强对营业税纳税风险的防范,根据房地产企业纳税的一般条件,可以得知,营业税纳税风险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以上这三个因素是决定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税负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税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税负测算和方案选择以降低税收负担及纳税风险。其次加强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防范,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四是开发产品的成本。五是共同成本的分摊方法。因此,要从这五个方面,加大对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的防范。第三,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的防范。企业所得税是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无论是销售还是持有,无论是有偿转让还是受托代建或投资入股,均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所得征收的,因此,影响经营所得的收入以及成本水平就是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大对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的防范。

2.2 及时关注税法变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只有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了如指掌,才能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收筹划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应该深刻领会立法精神,全面掌握税收规定,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严格按照税法来进行筹划,严守税收筹划合法的底线,正确处理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漏税的关系。

2.3 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素养 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素养包括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第一,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要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自身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因为企业的纳税行为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任何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要以现行国家税收政策、税收法规为底线,在法律框架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运作,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提升企业的税负结构质量。第二,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负责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实践经验。税收筹划需要综合很多学科的知识,其中税务,法律、金融等学科为主,这就需要税收筹划相关负责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企业内部税收筹划设计时,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学习业内先进的税收筹划设计方案,提升税收筹划设计的科学性。

篇2

建筑行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转时间长等特点,所涉及的税目有营业税、城建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多个税目,税收负担比较重。因此,建筑企业应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降低,结合建筑企业行业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最大限度的做到节税增收,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一、税务筹划的概述

1.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针对一些资金实力并不是很雄厚的建筑企业来说,开展税务筹划是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基本手段。

2.税务筹划应该遵循的原则

税收筹划虽然对征纳双方都有好处,但若使用失当,却有可能引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问题严重时还可能给征纳双方带来经济负效应。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开展税收筹划时,不能盲目跟从,因此,税收筹划在实践中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合法性原则,进行税收筹划,应该以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国际惯例等为法律依据,要在熟知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中的税负弹性进行税收筹划,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税收筹划的最基本原则或基本特征是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这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与偷、欠、抗、骗税的关键。

第二,合理性原则,所谓合理性原则,主要表现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所构建的事实要合理,构建合理的事实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符合行为特点,不能构建的事实无法做到,也不能把其他行业的做法照搬到本行业。行业不同,对构建事实的要求就不同;二是不能有异常现象,要符合常理;三是要符合其他经济法规要求,不能仅从税收筹划角度考虑问题。

第三,事前筹划原则,要开展税收筹划,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把握从事的这项业务都有哪些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涉及我国现行的哪些税种?有哪些税收优惠?所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哪些可以利用的立法空间?掌握以上情况后,纳税人便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目的,也可以利用税收立法空间达到节税目的。

第四,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的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可见,税收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大于支出时,该项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第五,风险防范原则,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性的边缘上进行操作,这就意味着其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盲目地进行税收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性。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分析

1.经济合同与税务筹划

在进行营业税的税务筹划时,我们一定要严格把握好合同的签订关,对于签订不同的合同对企业的税负水平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举例进行说明一下:假如一施工企业利用自己的架空顶进设备为另一施工企业负责箱涵顶进作业,负责顶进方要完成箱涵内的出土、架空、顶进作业,另一方负责箱涵预制作业。假设合同金额为1000万元,签订合同时没有经过财务部门的会审,签订了一项设备租赁合同,按照营业税法的规定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为10000000*0.55=550000元,实际上述合同性质属于劳务分包工程合同,应采用建筑安装企业3%的营业税率,如果将合同变更为分包工程合同,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为10000000*0.33=330000元,可以少缴营业税及附加220000元。印花税:签订设备租赁合同使用千分之一税率计10000000*0.001 =10000元;签订劳务分包合同适用万分之三税率计10000000*0.0003=3000元,可以节省7000元。通过上面例子我们就可以得知,签订与工程相关的合同时,应避免单独签订服务性合同,同时,在签定总包与分包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完整性,这样,利用不同税目的税率差异,可为纳税筹划提供操作的空间。

2.融资方式与税务筹划

建筑企业的融资管理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即对建筑企业相应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职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建筑企业各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企业承担的税负水平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黄河建筑施工集团拥有控股企业近10个,基本上都属于建筑、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过去都是由集团公司统一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转贷给各控股企业,向各控股企业收取利息(在金融机构利率基础上加收1O%)。该集团2003年向银行融资6亿元,支付利息3600万元,应向各控股企业收取利息3960万元(3600×11%),这里就有两种涉税处理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由黄河集团向控股公司收取利息3960万元,因为黄河集团总部收取的利息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故应按金融业对其收取的利息部分征收营业税,应纳营业税=3960×5%=198(万元),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98×(7%+3%)=19.8(万元)。黄河集团向各控股公司收取的利息超过金融机构法定利息,故应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纳企业所得税=(360-198-19.8)×25%=37.55%(万元),黄河集团纳税总额=198+19.8+37.55=255.35(万元)

方案二:由黄河集团与各控股企业签订转贷款合同,该集团收取与金融机构一致的利息3600万元;黄河集团再向控股公司收取管理费360万元(假定主管黄河集团的税务机关已同意各控股公司在税前扣除)。由于黄河集团总部按金融机构利率向所属企业收取利息,集团总部不缴纳营业税。控股公司向黄河集团总部缴纳的管理费可在税前扣除,向黄河集团总部支付的利息不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息,因此其涉税金额为零。

综合比较以上两个方案可以得知,如果黄河集团选择第二个方案可节税250多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体现了税务筹划的重要性所在。

三、总结

建筑企业在运用税务筹划时,要先熟悉税务筹划的内涵、特征,避免走进纳税务筹划的“误区”,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注重税务筹划方案的综合性与现实性,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的筹划方案。

篇3

近年来,煤炭企业依托独特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战略扩张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了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运行。霍州煤电集团规划到“十二五”末建成5 000万吨级的现代化煤电联合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然不断向外扩张,通过整合、重组、并购,资产和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效益、内控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解决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打好资源整合攻坚战,确保收益,防范风险,促使集团公司迅速做强做大,必将成为财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煤炭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规模过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控制效率降低

具体地讲,一是企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而与之相配套的投资管理体制建立滞后,导致企业投资链条过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投资效率下降;二是单位成本上升,由于生产经营所必须耗费的经营管理费用会随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而不成正比例的增加,从而造成单位成本的上升;三是控制效率降低,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信息的传导速度和质量是保证内控效率的关键,然而,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信息的传导速度和质量会大打折扣,造成企业内控成本迅速上升。

(二)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加大,投资金额巨大,但融资渠道单一,只注重投资规模的扩张数量,忽视投资效率的提高

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出让金和保证金,复工复产复建的建设资金,单纯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为继,目前企业的融资大部分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国家收紧银根,贷款利率上升,企业的举债成本增大,高额的融资成本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三)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的具有多元股权结构、产业多元化经营特色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运而生

企业文化背景不同,整合后文化间的互相融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资产安全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闲置资产,大型设备的使用过程缺乏竞争机制,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无法体现设备的资本效益,造成对投资回报的忽略,集团公司对内部各单位资产的相互调剂能力较弱,各单位之间设备闲置与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会计管理工作在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作用与不足

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与会计管理工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法》各项规定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为本单位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及投资人、质权人等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在此过程中表现为:

(一)财务人员定位不准确,没有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工作仍然局限凭证―账簿―报表的传统内容,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健全、不准确、不完整,导致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差。

(二)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在经济知识不全面,对国家财经政策不熟悉,无法驾驭扩张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整合形式多种多样,有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企业股权整体划转。面对这样的状况,财务人员表现出来的知识盲区,不得不借助于中介机构,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财务的管理效益

就现代企业而言,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对信息的正确分析运用。决策的过程凭借领导的感性认识,没有很好地运用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源。

三、如何通过会计管理解决或缓解上面的突出问题,增加企业管理效益

管理效益突出一个“效”字,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入手,从公司成立之初的公司设立筹划,发展期、成长期的资金筹措、成本控制、税收管理,到衰退期的国家政策的运用,处处充满效益。

(一)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突出管理效益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指挥、调节、控制和监督作用,把现代管理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运用于会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挖掘会计管理这个潜在的生产力,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二)抓住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现相对管理效益

1.掌握经济法,参与经营决策,从公司设立进行筹划,节约成本

在企业设立之初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合同签订、可行性方案研究,利用财务人员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利用会计工作具有信息灵、接触面广、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大量经济数据,结合其它有关资料,如统计资料、业务资料、生产记录本等,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比较正确的估价,从而使企业决策不会出现大的失误,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与经营决策,使各种经营决策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效益上显著,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2.加强税收宣传,合理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突出税收管理效益

以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为依据,在熟知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的税负弹性进行合理避税,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合理避税的最基本原则或最基本特征是符合税法或者不违反税法,这是区别于偷、逃、欠、抗、骗税的关键。如根据煤种的不同标准提取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可以在煤种上争取最低标准。

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如运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环保节能设备、安置残疾人可以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尽量推迟纳税的时间,对企业现金流量、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纳税最少,推迟纳税时间的筹划的益处。

3.开展财务分析研究,实现企业最佳成本,利用有效资源,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分析研究的过程即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过程,亦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人们常说:记账、算账、报账,也就是记经济效益之账,算经济效益之账,报经济效益之账。运用会计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作为会计方法之一的会计分析主要是从分析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成本的降低,收益的增加即从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入手,抓矛盾,挖潜力,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合理规划财务资源,建立财务监控体系,有效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财务计划、财经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通过会计监督这种手段,堵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检查各项综合性指标的执行情况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结果。例如,利用成本和费用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情况,利用流动资金指标去考核和监督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或商品的储备情况,利用利润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生产经营成果等等。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及时检查财经制度执行情况,不乱摊乱挤成本,合理运用资金,合理储备物资,提高生产效益,缩短生产周期,加强市场预测,克服盲目生产,减少库存成品积压,疏通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益

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随着国家有关各类法规政策的更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财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提供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保民,王治现.资源整合小煤矿重组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2007(4).

[2] 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人民出版社,2006.

[3] 刘洪彪,李江.强化内部管理,降低企业费用[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6):15-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