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空气污染的防控措施

篇1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pointed out that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decoration has becom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 the harm of indoor pollutants, in view of this, put forwar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ndoor decoration pollution, resulting in the removal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Keywords: air pollution; indoor decoration; pollution source;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住宅的装修水平开始有了很大提高,室装修不再停留在满足人们日常的使用,更多人开始追求室内环境的舒适化和科技化。近年来,由于不当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 IAQ)下降的形势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有关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国际环保专家已将 内空气污染列为继煤烟型污染、 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空气污染问题。封跃鹏等人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家庭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建筑材料、 装饰装修和家具。其中,混凝土防冻剂造成的氨气污染占19%,装饰装修造成的甲醛和苯污染占51%,家具造成的甲醛和苯污染占29%,其他污染占1%[ 2]。事实表明:装修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1、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影响IAQ的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仅化学污染物就达 500 多种,其中有挥发性的有机物达300 多种,它们大多由室内装修材料所致。本文仅对室内装修常见的放射性(主要是氡)、VOC(挥发性有机物)气态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甲醛、HCHO)等几个突出问题展开分析。

(1)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下:1)放射性污染源。室内装修产生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地壳中的 Ra(镭) 、Th(钍) 、K(钾) 。Ra在衰变中释放 Rn( 氡)及其离子,对人体造成危害。Rn 是室内放射性污染的主因。天然石材、水泥、砖、砂石、石灰等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元素, 不少品种的花岗岩严重超标。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源。此类化合物有烷烃、烯烃、卤烃、醛类、酮类、酯类等。室内环境中, 主要来源于油漆、含水涂料、粘合剂、胶合板、细工板、纤维板、人造木质板材、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壁纸、化纤织物等建筑装饰材料。

(3)气态有机化合物污染源。气态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甲醛, 它的熔点为- 91,沸点- 21,与室内其他有机污染物相比,它对人们健康影响最为突出。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胶粘剂,如聚乙烯醇缩甲醛、酚醛树脂、脲醛树脂;隔热保温材料, 如脲醛泡沫隔热材料;人造木质板材,如胶合板、纤维板、细木工板、刨花板、木丝板;涂料,主要是含醛类消毒防腐剂的水溶性涂料。

2室内污染物的危害

(1)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室内放射性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其辐射的能量使人体组织细胞的蛋白质、酶等有机化合物分子发生电离、激发及化学键断裂,引起分子的变化和结构的破坏,当人体接受达到一定照射剂量时,便产生不良效应。氡是一种常见放射性元素,如果长期呼吸高浓度氡气,将会造成上呼吸道和肺伤害,甚至引发肺癌。联合国原子能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调查表明,15%肺癌病例是室内氡污染所致。当人们吸入体内后,氡衰变产生的阿尔法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专家研究表明,氡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VOC,对人体安全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 呕吐、乏力等, 若不及时离开现场,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并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后果。但国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中,对VOC这种危害极大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过于宽泛,并且没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指标。

(3)甲醛的危害。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甲醛对人的皮肤、眼睛、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会产生搔痒、流泪、咳嗽、头痛、水肿、炎症,直至肿瘤和癌症。它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组织坏死,浓度高时会诱发支气管哮喘。长期吸入甲醛可引发鼻咽癌、喉头癌等严重疾病。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

3、室内装修污染的预防

(1)树立正确装修意识。装修切忌盲目追求豪华, 越是豪华装修, 存在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消费者应该改变观念,装修应以舒适、安全、方便为标准,不能因过度追求豪华而造成自己身心伤害。

(2)选择好的装潢公司。室内装饰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装潢公司。采用无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 在装修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

(3)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根本是正确选择装修材料、涂饰材料,采用符合国家有关甲醛等的规定要求的材料,使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建筑装饰材料,切不可贪图便宜使用劣质有害的材料。

(4)提高居室装修的成品化。尽量选购成品门、成品窗、成品柜,可以减少油漆涂刷过程中的溶剂挥发污染,同时还可缩短装修时间,提高居室装修的成品化。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

4、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的治理

(1)如果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发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可以考虑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进行治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参考:

自然通风法。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新居装修后应该每天通风1 h~ 2 h,经过至少两个月之后再住人;购买的新家具尽可能放空房间中通风一段时间后再使用;避免在夏季入住, 避开家具建材中甲醛释放的最高期。采用自然通风法既经济又有效。

(2)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本身对污染物有吸附能力,放一些在室内,能起到吸收有机污染物的效果。但活性炭主要吸附有机性污染物,其表面积大。吸附效果不明显。需要在较长时间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旦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吸附效果就会有所下降,另外采用吸附法费用较高。

(3)光催化净化法。光催化净化法的原理是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光催化采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在紫外线的催化下,产生活性氧即负氧离子及氢离子。它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将有害物质转化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但此方法效果受到光线因素的影响较大,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4)涂料隔离法。隔离法是使用化学试剂让污染物与人们相隔离。比如:在家具表面涂上负离子涂料,可以阻止家具里面的放射性物质。但外用涂料失效后,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措施。

(5)生物分解法。生物分解法主要是在室内种植一些植物以及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国内外研究者发现了50余种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物的观赏植物,如虎皮兰、龙舌兰、黄毛掌、景天等,以观叶植物为主。虎吊兰和吊兰可以吸收室内 8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气体,米兰、 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等有害物,常青藤、铁树能有效地吸收室内的苯,仙人掌类植物,可以吸收居室中的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同时使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增加。而微生物则主要是利用有机物中的碳作为能源,从而分解有机物。

篇2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54-02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饲养密度大、猪舍密闭空气不流通。冬季生火保温,使猪舍内的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致使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超标,氧气含量严重不足。猪舍空气污染威协着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猪的安全,严重时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生产中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猪舍中的有害气体除少量由舍外空气带来外,绝大部分由猪的呼吸、排泄物和生产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猪舍空气污染物可分为三类,一是尘埃;二是有害气体;三为有害微生物。

1 粉尘的影响

猪舍中的尘埃除来自大气外,大部分来自饲养管理过程,如猪的采食、活动、排泄、清扫地面、换垫草、分发饲料、清粪、猪只咳嗽、呜叫等。

尘埃对猪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尘埃进入眼睛中可引起灰尘性结膜炎或其他眼病;灰尘落在皮肤上可与皮肤上的灰尘与皮脂腺分泌物、皮屑和微生物等结合,引起皮肤发炎,甚至可能发生炎症,灰尘可堵塞皮脂腺,不利于猪的体热调节,同时使皮肤变得干燥,易破损,使其抵抗力下降;尘埃进入呼吸道后,直径大于10 um的灰尘一般停留在鼻腔中,5~10 um的灰尘进入支气管,小于5 um的灰尘可到达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停留在呼吸道使支气管中的灰尘过多时,对鼻腔黏膜、气管和支气管产生作用,导致猪患呼吸道炎症,进入肺部的灰尘过多时可引起肺病或肺炎。育肥猪的肺炎有87%发生在灰尘最多的猪舍。猪舍中因含尘量高,紫外线弱,微生物来源多,微生物含量远比大气多,有资料证明可高50~100倍,这也取决于猪舍的卫生状况、饲养密度、生产工艺、猪的健康状况等。这些微生物常附着尘埃、飞沫而生存,并借此媒介来传播疾病。

尘埃数量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尘埃的重量或数量来表示,一般情况下,舍内含尘量为103~106粒 /m3,垫草可使灰尘量增大十倍,不同类型、不同卫生状况的猪舍其含尘量差异也较大。猪舍尘埃含量,带仔母猪和哺乳仔猪舍昼夜平均不得大于1.0 mg/m3,育肥猪舍不得大于3.0 mg/m3,其他猪舍不得高于1.5 mg/m3。

2 有害气体

猪舍中存在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猪舍内的氨气来源于猪粪尿等有机物的分解,氨气通过猪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变为正铁血红素,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血液碱储和血红素的氧化性能,从而出现贫血和组织缺氧,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舍内猪的呼吸。1头体重100 kg的肥猪,每小时可呼出二氧化碳43 L,因此猪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往往比大气中高出无数倍。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缺氧,引起慢性毒害。猪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导致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生产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猪舍中一般含有极少量一氧化碳。 当冬季在密闭的猪舍内生火取暖时,若燃料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对血液、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它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碳氧基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不仅减少了血细胞的携氧功能,还抑制和减缓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与氧的释放,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发生血管和神经细胞的机能障碍,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猪舍中的硫化氢主要由含硫物分解而来。硫化氢产生自猪舍地面,比重较大,硫化氢主要刺激黏膜,引起眼结膜炎、鼻炎、气管炎,甚至肺水肿。经常吸入低浓度硫化氢可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游离在血液中的硫化氢能和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活性,以致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的环境中,猪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和死亡。

猪舍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最高浓度为:带仔母猪舍氨气浓度要求不超过15 mg/m3,其余猪舍要求不超过20 mg/m3。猪舍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 mg/m3。猪舍内CO2含量要求不超过0.15%~0.20%。一氧化碳含量要求:妊娠后期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5 mg/m3,公猪及妊娠前期舍、生长舍≤15mg/m3,育肥舍≤20 mg/m3; 有害气体在浓度较低时,虽不会对猪只引起明显的外观不良症状,但会降低生产性能,影响利润。有实验证明,当猪长期处于高浓度NH3、H2S环境中,容易造成体质变弱,对疾病敏感,使采食量和日增重有不同程度下降[1,2],这样增加了料肉比,从而降低了猪场利润。

3 有害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有猪的呼气、饲料、垫料、粪尿排泄和体表携带,有时外来的空气和生物(昆虫和鼠)也会带入,其中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的增加势必引发疾病。

4 控制措施

在控制猪舍空气质量中,猪场选址则甚为重要,新建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向南开阔、南北风向、森林或植被茂盛、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建猪场应树立朝向第一、通风第二、光照第三、保温第四的设计理念。猪舍透光开放,屋顶滴水2 m以上,利于透风隔热,利于喷水降温,舍内上层利于保温透风,中层利于通风换气,下层利于跑气除湿,公猪舍、配种舍、产房、保育舍利于通风加氧;场内绿化面积40%以上,种植常绿树木植被,遮阴降温增加空气质量。生产区排污实行雨污分离、粪尿分离、干湿分离,减少污染。

篇3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28-01

衡水市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城市,衡水市空气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用联防联控的方法解决衡水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对衡水市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衡水市空气污染及联防联控实施现状

1.衡水市空气污染现状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带,是一个小型的发展中城市,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污染物,其次是燃煤(油)产生的煤烟型污染,也有各类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还有少数的沙尘和浮尘天气造成的污染。近年来,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衡水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如禁止焚烧垃圾、关停小火力发电厂、小窑厂等等,这些措施在控制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方面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衡水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的流动性特征随着气流将其他地区的污染物带到衡水,加之衡水市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导致了空气污染没有有效的改善。

2.联防联控实施现状

联防联控是西方国家治理空气污染最常用的一项措施,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空气质量改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各自为战的局面,我国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开始尝试联防联控方法来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达到申报时的承诺,环境保护部首次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以及各协办城市建立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联防联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监管,这一措施可以说成效十分显著,北京市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其中12天达到一级标准),创造了近10年来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期间的空气治理任务。奥运会之后,在治理珠三角地区、上海世博会期间的空气污染时,这一方法得到再次检验.2010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联防联控防治序幕。

二、联防联控在空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1.能够有效的控制区域污染源

联防联控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改变了以往在空气污染中单兵作战的态势,而是将周围区域内的省市协同起来,对区域内部的污染源联合进行治理和控制。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因为空气治理动作不一致产生的污染空隙,实现了对区域内污染源的全时、全方位的监测与控制。这样原来的污染源通过技术升级、环境改造能够实现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的排放量,新上项目的严格审核也避免了新污染源的产生。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区域内部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达到改善大气质量的目的。

2.有效的避免区域内部空气的再次污染

在传统的空气污染治理当中,一个城市经过治理之后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一旦治理过去了,各类污染源又回来了,可以说治理很不彻底,再次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样一来二去的治理费用花去了不少,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联防联控的措施可以有效的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因为联防联控可以有效的解决一个城市的外部污染源,避免了污染外源性输入,减少区域内空气再次污染的机会。

三、衡水在空气污染联防联控应采取的措施

1.继续做好本地污染源的排放控制工作

要想做好衡水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就应该先从控制污染源排放开始,最大努力减少衡水污染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当前衡水市重点需要做好的就是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控制、冬季燃煤控制、燃煤炉窑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扬尘污染控制等于空气污染有密切关系的污染源控制。

2.联合周边城市进行重点污染源控制工作

衡水市周围各市也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空气污染区,在衡水市周围省市存在多家钢铁、化工、建材等高污染行业企业,这些企业也是衡水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这就需要衡水市应该与周围的德州市、沧州市等建立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对这周围几个市的钢铁、化工、建材等高污染行业企业进行重点污染监控。共同落实国务院规定的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控制措施,共同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治理。

3.实行空气质量监管联动机制

衡水市应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对空气质量的24小时动态监测,针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生空气质量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除此之外,应该与德州市、沧州市等周围的城市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联动机制,通过共享检测数据实现空气质量的区域性监控目标。同时根据衡水市的实际情况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类管理,加强衡水市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空气污染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衡水市主要排污企业进行点对面、点对点的检查,堵塞空气污染的漏洞。针对路北工业区氯气、氨气等工业废气和烟尘、粉尘污染热点问题,继续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4.加强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建设

衡水市应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推荐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作,加强衡水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以及主要污染源的研究工作,深化对衡水市空气污染的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以政策作为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环保核查工作,积极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工作,对衡水市在空气污染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篇4

【关键词】术后感染;应用材料;修补;疝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Lei Zehua,Yu Shenli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Shicuan 61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troduce the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apers of Mechanism and preventative management for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free-tension repair of 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Results:It can find out the internal dependability at many factors,especially the pollu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for free-tension repair of hernia.Conclusion: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for free-tension repair of hernia was correlated wi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pollution,condition of patient,local surrounding of operation and technique of operation.

【Key Words】Postoperative infection;Free-tension;Repair;Hernia

腹外疝修补是普外科最常见术式之一。随着材料学的进步,采刚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目前美国、加拿大、欧州、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首选术式[17]。我国从1997年开始,经过10余年的应用和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迅速地被广泛用于全国各级医院临床。随着此技术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的产生也不断增加。而作为并发症之一的感染,因其带来的危害大、后果严重,而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下就感染产生的机制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1 伤口感染的发病机制

1.1 感染产生的原因:疝修补术后切口的感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继发于手术时伤口的细菌污染。临床上伤口污染来源最多见的是直接污染:如术野的皮肤、手术器械、外科医生的手套及通过手术室空气的污染,这种外源性污染是造成腹股沟疝感染的最重要的途径;而术中分离疝囊壁与肠管间粘连时分破肠管后的细菌污染,则是造成腹壁切口疝术后感染的重要内源性污染途径。除此之外,还有间接污染的内源性途径,如急性腹股沟疝嵌顿致肠道细菌移位的污染以及术后网塞与肠管接触所致肠道细菌移位的肠源性污染[16];另外,极少证据支持缝合后可能继发于血源性和淋巴源性的伤口感染[12]。

1.2 感染产生的条件:伤口细菌培养的结果证明任何所谓无菌的疝修补术都存在着细菌的污染[2]。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临床的伤口感染。在伤口内由于机体免疫成分的调动导致巨噬细胞在常规手术伤口中清除污染;只有当炎症反应超过了清除污染的能力或者因内源性或外源性原因致使这种反应受损时才能出现临床感染。

因此,术后伤口感染是否产生,一般是由4种变量因素的变化来决定:

1.2.1 细菌被接种的数量:很明显细菌污染手术伤口越多则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伤口缝合时定量的活组织检查证明每克组织细菌数目越大,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研究表明:细菌污染存在一个每克组织中含有105的细菌数的临界阈值,当超过这一阈值时就可能发生感染[3]。术前对手术部位充分的准备及一系列控制手术感染的措施实施后,很少出现超过临界阈值的情况,即便如此,临床上仍存在伤口感染的问题。所以,伤口感染也不能单纯由污染细菌数大小所决定。

1.2.2 接种细菌的毒力大小:临床上,所有的细菌种类并不具有相同的导致伤口感染的能力。有些细菌的毒力很小,要很大的细菌数才会致病。而有些细菌的毒力很大,只要很小的量就能引起感染。因此,细菌毒力在感染上是一个应考虑的因素。

1.2.3 伤口的局部环境:手术形成的局部环境,在伤口的感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些局部环境因素可以促使污染伤口的某些细菌达到致病能力。

1.2.3.1 死腔的形成:在腹外疝病人中,伤口死腔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死腔的形成给血浆的聚积创造了条件,这一条件限制了巨噬细胞对细菌进行清除的移动;另外,血浆的聚积通常使调理素释放,因此,伤口的感染必然会增高[1]。

1.2.3.2 坏死组织:伤口内坏死组织的增加使伤口感染的几率增加。组织的大块结扎和过度分离,将使失活的组织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电刀的不恰当使用也可产生坏死组织出现相同的情况。坏死组织,由于它不会引起水肿,也就不会为巨噬细胞提供通道(水管道),水管道是巨噬细胞到达细菌污染的坏死组织内所必需的[5]。

1.2.3.3 异物存留:很明显伤口内异物会增加手术的感染率。伤口内的异物一是缝合材料,它常常是伤口感染的另一原因。有资料已证实编织的缝合材质如材线可以因较少的细菌数就可致伤口感染[6,12]。单丝的材质一般被认为具有较少的协同效果,但单丝线打过多的结也能够产生编织效果,在大部分补片感染中可发现多结的缝线。但不可吸收缝合材料的辅助作用表现为在合成材料表面能够导致人类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效果的降低。因此,提倡伤口缝合时,缝线要尽量减少,线结不宜过多。二是疝修补使用的合成材料,其中做工精细的纺织补片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较粗糙的补片(如聚丙烯)引起感染的机会大。这些感染与补片因卷曲而产生的袋状死腔有关。

1.2.3.4 出血后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富含三价铁和蛋白质,它是微生物繁殖所需的理想培养基[7]。术中若没有严格的止血,伤口形成的血肿在少量细菌的作用下就可引起伤口脓肿形成。另外,有报道确认微生物血红蛋白代谢的有毒终产物,对机体吞噬细胞有毒性作用,也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8]。

1.2.4 机体的免疫状态:病人免疫力的完整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完整性是不能被量化的。不同个体间,内在和外在的可变因素是不同的:对标准的炎性前刺激物的反应研究,也显示了志愿者之间人类单核细胞具有多变性[9]。其他研究表明一些选择性因素的内在反应具有潜在的循环变化规律。这提示某一特定病人选择的手术时机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大[10]。

2 感染的预防

2.1 感染的术前预防

2.1.1 术前皮肤准备:病人皮肤的清洁,最好用抗菌皂在术前夜间或当天早上洗澡或清净手术部位皮肤;注意尽可能的不用刀刮手术部位,表皮毛发应采用剪的方法而避免局部微型损伤。对于有活动性远处皮肤感染灶,因会使手术区域的感染率升高,对此应避免手术。

2.1.2 术前抗生素的药物准备:疝外科手术最有争议的地方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著名的研究者Platt[11,12],对这方面进行了随机抽样、多医疗机构、前瞻性的研究,得出结论是:术前应用抗生素总的感染率有所下降,甚至泌尿系统及肺部感染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尽管如此,其结论仍被作为在腹股沟疝手术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主要依据。另外,针对一些研究尽管没有确认补片疝修补可以增加感染率[13,14],但考虑到补片是一种异物,感染的几率会增大的情况,大多数医生还是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对于腹壁疝,预防性的抗生素应用则不同于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使用。因为在腹壁疝囊内小肠,有多次腹部手术史,手术中常有肠管损伤的可能潜在危险。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腹壁切口疝术后肠道污染引起的伤口感染几率。

2.2 感染的术中防控:手术操作对预防术后感染非常重要。①术中的组织分离、切割、结扎、止血,要求轻柔、细致,尽可能防止电刀的大片不规则切割和电凝止血,防止大块的集束结扎,这样有利于防止因伤口组织表面的坏死而增加的潜在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大的静脉应当采用合成可吸收缝线结扎。②修补材料的正确应用。一种成功的补片修补既要舒展又要无张力,多余的补片会皱褶形成间隙,导致血浆积聚而继发细菌感染。因此,补片应剪裁适当避免过多的置入补片材料,同时材料的放置也应避免四周起皱或成卷状,这些均可引起感染几率增加。③缝线的正确使用。由于丝线系多股编织物易导致感染[6],在无张力疝修补中,应尽可能的放弃丝线而采用合成线。但合成线中的不可吸收缝线表面能够导致人类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效果的降低[12],线结过多也会产生纺织效应,使用中要尽量减少线结的个数。④引流。腹外疝修补术中腹壁两边游离后皮下组织自然形成的间隙在临床上是个大问题,同时术中使用的补片自身也容易形成积液,有报告称在置入补片手术后第1天,几乎经超声都可发现液体在补片周围聚集[1]。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在腹壁疝手术后的局部就非常容易形成间隙和大量积液而产生感染,为了避免间隙腔积液感染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引流,临床上最为合理的方法是采用闭合式持续主动吸引解决间隙的局部积液[15],如硅胶封闭式负压球引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引流方式。但引流管不要经切口引出,而另戳口引出引流。特别要指出的是,开放式被动乳胶引流管容易使细菌逆行进入伤口,感染后易形成窦道,传统的被动式开放引流应禁止使用。在网塞充填式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同样存在因网塞自身结构上存在间隙的缺陷,但这种间隙腔是不需要引流的。为了更好的防止网塞内积液及其感染的发生,雷泽华报道[16]在网塞充填固定好后,应将其表面组织缝合关闭来尽可能地避免因浅层组织渗液向深部网塞积聚或感染而波及深层的网塞,从而解决网塞积液造成的感染问题。

3 术后感染的局部处理

3.1 腹壁切口疝感染的处理

3.1.1 早期感染:对于术后几周的感染要即时发现,即时分开伤口,对伤口内补片周围所有的感染间隙要充分冲洗和引流,术中若发现补片四周过多形成的折叠或卷曲要进行剪裁,以消除造成伤口不愈的这一重要原因。另外,对固定补片的过多缝线结,因常常不与增生的肉芽组织融合,术后容易引起经久不愈的窦道,也要进行必要的清除。

3.1.2 迟发感染:腹壁疝修补术后数月或数年出现感染,常以切口窦道经久不愈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严重程度可能不同。这些窦道通常源于补片边缘及缝线处,处理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去除感染缝线,剪去过多的与组织不融的补片,局部充分敞开冲洗后,采用填塞引流,术后换药等措施。

3.2 充填式腹股沟疝术后感染的处理:充填式腹股沟疝术后感染,可分为浅层感染和深层感染,其两种感染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16]。

3.3 浅层感染:对于单纯切口或修补平片部位的浅层感染,只要感染未波及到深部的网塞,修补材料可不必取出,经过局部冲洗、换药可愈合。

3.4 深层感染:深层的网塞一旦出现感染,整个网塞势必成为一个能容纳大量细菌和污秽物的空间,加之网塞表面覆盖的网片限制,使得局部冲洗、换药均困难,网塞内的积聚物不易被清除。这种情况必须取出网塞和网片,通过换药才能使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 Schumpelick V,Kingsnorth G.Incisional hernia of the abdominal wall[J].Berlin:Springer-Verlag,1999,70(8):876~887.

[2] Howe CW.Bacterial flora of clean wounds and its subsequent sepsis.Am J Surg,1964:696~700.

[3] Robson MC,Krizek TJ,Heggers JP.Biology of surgical infection.Curr Probl Surg,1973:1~62.

[4] Alexander JW,Korelitz J,Alexander NS.Prevention of wound infection:a case for closed suction drainage to remove wound fluids deficient in opsonic proteins.AM J Surg,1976,132:59~63.

[5] Cruse PJ,Foord R.A fiv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23,649 surgical wounds.Arch Surg,1973,107:206~210.

[6] Elek SD,Cohen PE.The virulence of Staphylococcus pyogenes for man:a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the wound.Br J Exp Pathol,1957,38:573.

[7] Polk HC Jr,Miles AA.Enhance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 by ferric iron:kinetics,mechanisms,and surgical significance.Surgery,1971,70:71~77.

[8] Pruett TL,Rotstein OA,Fiegel VD,et al.Mechanisms of the adjuvant effect of hemoglobin in experimental peritonitis:VII.A leukotoxin is pro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metabolism in hemoglobin.Surgery,1984,96:375~383.

[9] Molvig J,Baek L,Christensen P,et al.Endotoxin-stimulated human monocyte secretion of interleukin 1,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and prostaglandin E2 shows stable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Scand J Immunol,1988,27:705~716.

[10] Alexander J,Dionigi R,Meakins JL.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of human neutrophil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psis.Ann Surg,1971,173:206~213.

[11] Platt R,Zaleznik DF,Hopkins CC,et al.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herniorrhaphy and breast surgery.N Engl Med,1990,322:153~160.

[12] 公布章.疝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9~269.

[13] Gilbert AI,Felton LL.Infection i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considering biomaterial and antibiotics.Surg Gynecol Obstet,1993,177:126~130.

[14] Janu PG,Sellers KD,Mangiante EC.Mesh inguinal herniorrhaphy:a ten-year review.Am Surg,1997,63:1065~1069.

[15] 雷泽华,王志刚,俞慎林等.聚丙烯平片鞘后修补皮下悬吊固定法治疗腹壁切口疝25例报告.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81~3582.

篇5

1.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与特征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从我国实施工业化发展以来,城市空气污染便一直长期存在。七十年代,兰州石化基地的淡蓝色烟雾现象、八十年代二氧化硫总体排放量的迅猛增长、酸雨现象的形成、九十年代氮氧化物污染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无不说明,城市空气污染现象已越发严峻,并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

2010年我国颁布的机动车污染预防治理年报,公布了机动车形成污染、排放毒害气体的状况。目前该类污染现象越发严重,机动车尾气逐步变成我国较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体来源。同时呈现出较多区域高浓度颗粒物污染以及臭氧污染的双高污染特征,还显现为污染的区域性以及复杂性特点。

2.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包含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首先在质量标准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标准对于治理污染发挥了基础作用。该过程中需要明确大气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具体浓度,对大众生活形成的影响等,方能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环境质量标准为在一定时期阶段中,对空气污染物质最大准许的质量浓度限定。

对人类健康形成影响作用的空气污染物质均应囊括到该标准范畴之中。而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该标准却没能全面显现出确保大众健康的工作原则,同时无法及时全面的映射大气环境的具体状态以及发展变化。尤其是PM2.5变成污染物区域能见度降低的显著空气污染特征,却没能在我国全部各城市囊括到评价因子之中,同时还存在监测技术应用的困难问题。

另外,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还存在区域治理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例如就烟尘污染明确相应控制区域,并配置消烟除尘系统装置。对于二氧化硫污染,制定控制区域预防规划,限定高硫煤应用开采,注重管控火电厂生产污染、化工、冶金行业发展,并降低排放总量。而当氮氧化物变成主要污染物质之时,则进行机动车污染治理,并分阶段履行管理标准。该类单一模式下虽然在治理专项污染物层面呈现出一定效果,然而当前以臭氧以及雾霾为主体的空气污染现象,仍旧沿用单一方式则无法契合新时期复合性空气污染治理的工作需要。

另外,对于触犯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法规的行为惩处的力度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威慑作用。通常处理形式为罚款,并制定上限,不会超出限定金额。对于谎报、拒绝检查、弄虚作假、不当处置、应用污染物、擅自、超标排放等行为,处罚的金额往往低于企业违规所得。进而导致企业甘愿缴纳罚款也不会遵循规定要求做好防污治理工作。同时处罚管理通常针对企业,而责任人却没能实施相应处罚。

3.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有效机制

3.1实施区域联合防控机制

区域联合防控管理机制,是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良好手段。我们应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工作的成功经验,遵循联防联控管理、优化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有关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思想、基础原则,把握具体目标、掌握重点防控区域。应创新工作机制,基于科学研究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应将区域视为核心整体,利用科学分析明确区域空气环境污染的总体排放量以及物质分布状况,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相互影响作用的强度以及传输的具体规律,而后制定有效的防范治理策略。可引入数值模拟手段技术,掌控污染特征,通过联合制定,确保空气治理合乎标准。应把握属地管理以及不同区域联动的工作原则,通过横向合作、签署协议履行预防治理工作规划。倘若区域中各个主体经济实力相当,而大气污染为急需应对处理的问题,则可进行合作治理。相反区域经济主体水平包含明显差别,治理问题等级不一致,便可履行非合作策略。

3.2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

针对单一污染物治理实效性不强的状况,应基于当前大气污染复合性特征,采用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由传统单一物质治理发展形成多污染物质全面治理的局面。应树立战略目标,开始时期可进行一类主要污染物质的管理治理,而后可基于一类物质的治理逐步发展为防控复杂性二次污染的治理。接下来通过多类主体污染物质治理防控二次污染物质。最终形成同步治理多类二次有毒污染物质的模式。

应树立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将污染环境治理、能源管理政策以及管控温室气体总体排放的整合管理策略,通过互相关联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创建合理的共同利益。该类更丰富意义的多类污染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可使空气质量符合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同时可达到减排的工作效果。

另外,可引入低碳环保策略控制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降低额外投入成本,营造健康环保的空间环境。

3.3加大惩处力度,优化法治管理机制

纵观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发展,不难看出,目前逐步严峻的城市空气污染形势,同惩处违规行为力度较轻有紧密联系。为此,应优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修订相关环境空气防治污染法规。正视提升环境执法力度不仅不会对经济建设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还可良好的管控污染物总体排放。

为此,应有效的降低行政命令,杜绝责令行为导致的较多争议现象。应强化强制执行效果,通过行政处罚,达到良好效果。另外,应丰富行政处罚类别,不应对明显的盈利工作进行惩处,没收违规所得。

还应对其他类非直接性,但却包含间接盈利特征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例如,违法进行排污的行为,虽然企业没有通过排污的过程取得直接的利润,却节约了用于污染物治理的经费投入,进而实现了间接获利的目标。因此针对以上情况,也应惩罚并剥夺其相应的经济利益。针对情节过于严重或屡次违规的行为应责令停产。另外应对有关负责人进行违规惩处,进行刑事指控,或者判处行政拘留。还应确保处罚金额高出违规所得,进而提升管理防控威慑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针对城市空气污染特点、环保治理工作特征、存在的问题等,合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弥补漏洞与不足,提升工作实效性,开创洁净环保型城市,优化提升城市行驶,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刘永红,余志,黄艳玲,蔡铭,徐伟嘉,李璐.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