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篇1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良好结局,也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否高效开展,但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意识淡薄

通俗地讲,意识就是人的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感知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对自身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对教学过程的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敏锐的感知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因此强烈的教学意识对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有意识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开展教学,但对教学反思的意识并不突出。尽管课改要求教师要具有相当的反思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不强,原因是很多老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大多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的层面上,而不会深入思考课程背后的东西,如课堂上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学生的表现说明什么问题等。老师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后续阶段,没有自觉地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或即将经历的课进行反思。即使有的教师有反思的意识,更多时候也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从更大更广的范围考虑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这样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作用并不大。由于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同一课的教学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教学何谈有效。

2.教学反思行动欠缺

教学反思从本质上而言既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学与生活方式。反思并不等于静坐冥想式地回顾教学实践,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质的思维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此,不仅仅需要思想层面的认同,还需要后续行为的跟进。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已明显提高,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教师不能把反思的过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以为教学反思只要在头脑里回顾就能带来教学的改进,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意识如果发生偏曲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哪怕教师对教学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精彩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说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在跟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由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反思中大多拘泥于思想层面,很多想法过了也就过了,并不会很自觉主动地把考虑的东西记下来,原因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实际上教学反思落实到实践还要有一个“记录”“写作”的过程,教师可以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写成日记、随笔等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可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由于过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了。

3.教学反思内容不到位

目前教师对于反思的理解多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解决显性的“方法”问题,很多教师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内容”,关注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开发。而对于教学目标、环境、评价及教学理念的反思所占比重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仍旧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看待教学实践,没有解放性、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本质,没有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背后的依据和理论。任何教育教学实践都是多种因素交汇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教师对于一定情境中的主体、对象、条件、目标、手段等多种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持续地反思“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所做的是否合乎公正与平等的原则”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否合理有效”等关键问题,从而寻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全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如教学理念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得当、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学生客观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等。教师只有从这些方面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建议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后续阶段,对教师而言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要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做出自觉的判断、推理与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调控能力、学生反应情况等做出自觉的内省,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1.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一定会有意识地反思自身经历的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意义。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使这种带有批判、探究性质的思维活动从无意识的变为有意识的,并将其付诸实践。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永远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个结构不良领域,会经常有意识地将貌似正常的情境“问题化”,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反思意识就会慢慢形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不能仅仅将反思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从更宽广、多元的社会、文化、政治的角度分析教学实践,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行、思”的统一结合。

2.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学反思是知识建构、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反思将教师实践中的知识呈现出来,不断地解读与建构教学经验中的意义,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教育实践潜在的意义。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情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要求”和“运用”是离不开教师一定的知识基础作出判断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以一定的教学知识为基础的。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知识,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学、美学、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这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教师的情景知识(通过教学智慧反映出来),以及教师的策略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教师要始终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恰当与否、学生学法的指导等进行多方面的反思,确实朝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前进。

3.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并付诸实践

教师在自我检视中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刻意的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和敏锐的判断力,是否有耐心、亲切感和幽默感等。通过自我检视,反思自我,使得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教学反思可以在头脑中运作,只要思考深刻,则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好的作用,但如果不把精彩的反思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就会很容易在以后的教学中遗忘了,消解了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因此,真正有效的反思还要学会积累自己精彩的反思,这样才会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也具有共享价值。而写作是一个深入反思并系统表达思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博客、教育叙事等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下一次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对写作载体进行思考,捕捉关键信息,在分析与推理中再思考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并把它们付诸实践。只有这样,反思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4.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当局者迷,为了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助自己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首先,教师可以寻求与专家对话和交流,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这里,教师与专家的对话,除了面对面与专家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多读一读教育专家的论著,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而文本对话,也可以从文本中领略专家的教育智慧,与专家进行精神交流,思维进行碰撞,在这种交流中提升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反思。其次,教师要自我开放。教师的自我开放意味着一方面让别人研究自己,让别人帮助自己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吸取经验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为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还需要同其他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讨论。因此,教师除了开放自己的课外,还应开阔眼界,善于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1,(03).

[3]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前段时间,妈妈不知大家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是笔者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仅107个字。此文近日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这让身为语文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笔者深深思索了很久,学生到底该写什么样的作文?

目前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脱轨,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儿童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一方面是儿童作文写作内容的缺乏和单调乏味,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不能有机结合,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只有把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有机结合,那么,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如何接轨,作文课与儿童生活世界接轨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作文评价标准有很多,诸如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布局巧妙、选材新颖,但是,作文讲评课,把作文是否写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可以加强导向,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凡是作文写自己熟悉的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幸福美妙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的,教师就表扬,给作文得高分,给作文较高的评价,这样学生自然地就会去关注自己生活的圈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了。

比如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让写一处景物,笔者就让学生写美丽的校园,小区的绿地、街道、甚至是马路边的行道树;作文题目是写一个熟悉的人,于是提醒学生可以写自己的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如果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就让学生写庆祝国庆节合唱比赛、庆祝元旦游园活动、跳绳比赛、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生活气息很浓,令人耳目一新。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作文观:作文并非艺术品,而是与他人沟通的媒介。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指向了交际――回归到真实的言语状态。

2从写作方法上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系统

新课标在写作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感情态度方面的原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方面,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有初步的写作意识, 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就是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的思想”。

只有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是学生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活印象深刻,最感动的内容”;学生在积极地放胆地表达生活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写作技能的水平,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放胆文”的指导和评价,要以表扬为主,通过作文朗诵会、作文走廊、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全体学生,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所以我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圈子出发精心选材,写出最有价值的生活,从写作方法上加强指导,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系统。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能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牛一样。写叙事时,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作文让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让学生从生活的圈子出发精心选材,如校园的花草、宝轮寺塔、双龙湾、虢国博物馆等,学生兴致勃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写作素材,作文写得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多彩,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令人欣喜。

3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高效的作文训练系统

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圈子出发写生活日记,参加作文比赛或投稿,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有效的作文训练系统。笔者经常让学生写“随笔”,通过“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段落和简单的篇章做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应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随笔为了强调不拘于形式,段落和简单的篇章适合于中年级,而简单的篇章和较为复杂的篇章则适合于高年级。表现手法也不限于“描写”和“叙述”。随笔可以写自己的观察,也可以写自己对身边事的看法,对一个现象的思考,也可以写生活中细小的感动或是某种触动心灵的情绪。不拘泥于形式和字数,只是记录,学生在这样的记录中自然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了。

参考文献

篇4

一 、简介

1.相关概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形式,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知道,我国的语文可以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是一直贯穿各个阶段的教学基本准则,但不同的阶段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却有不同。小学语文的侧重点是听和读。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小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进入课本的重要手段。

所谓阅读,就是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读,阅读也有阅读的技巧。所谓阅读的技巧,正是指阅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得到思想的熏陶,还能帮助情感的传递。《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一直很主张阅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气韵、节奏上进行阅读,是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会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阅读指导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进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1.以通篇理解为基础

阅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就是需要理解课文。先默读就是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阅读,才能读出课文的精髓,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

2.以勤加练习为手段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而练习就是锻炼阅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需要有感情地去阅读。但声情并茂的阅读不是随便就可以读出来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读出感情。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刻提醒学生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不是很成熟,不同地方、不同教师有属于自身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都没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核心――重视阅读这一环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出:

1.重视教师能力的考核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而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检测。学校纷纷出台推门听课制度、周课评优制度,争相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虽然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是过度重视可能就会进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地。

2.以应试教育为主

从我国现在的语文教学来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言发展的其他活动开展,比如:阅读。小学二年级便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便指导学生看《西游记》、《红楼梦》,便帮助学生到《未来作家》《少年文艺》等去投稿,这些强加的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烦的念头。教师忽略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提升阅读写作等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教师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进行指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境出发,理解句子意思,带动学生融入角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先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导的预习。小学生由于处在对事物外观的理解上,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激发他们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一文的教授中,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带一些春天的美丽花朵,将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并留足阅读时间

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为了讲解课文内容,而将学生阅读时间“挤掉”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很多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课文,但课后很快忘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另外,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到两堂课,以游戏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练习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人物喜好的电视节目,再谈谈自己家庭成员中相同身份的人喜好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自主阅读,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3.加强榜样作用,用范读、领读和引读等多种方法

课文也有难易之分,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生词较多的段落,教师应该视情况适当的做范读。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尤其是在阅读优美的课文时,声情并茂地阅读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境地,师生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领读、引读等方法。在明白了怎么阅读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接触阅读,这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是受益终生的。

4.加强对字音字词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华名族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且一字多音。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对于多音字和词不能光看外形,而要结合字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力求读准每一个字词,这也是为正确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从小培养很重要。例如,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起来朗读,检查学生的对字音的自我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让学生明白字音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讲究阅读指导技巧,在点评中促进学生阅读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需要知识来累积的;而对于课文的表达,则是需要靠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投入感情,运用阅读技巧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更深层次的表达出课文内在的含义。将阅读形式和课文内容完美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最喜欢兰兰的这张画着小手的图画,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只有做到理解文本,才能情动于中。

参考文献:

[1]汤质良;小语讲读课文教学概说[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2]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土桥铺学校 张淑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N];科学导报;2005年

[4]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陈延军;如何教学生朗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篇5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使用语文”的习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学科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并且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1.做到课前提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样,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要让学生养成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的习惯,对所要学的内容有思想准备,这样他们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2.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都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只有学生乐于观察,才会发现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感情也会随之更丰富,这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在出去旅游的时候注意观察记录美丽的风景、在去动物园的时候观察每一种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提醒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观察力。同样,在课堂学习中也需要学生仔细观察。

3.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常看到一些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好像似懂非懂,但是由于害羞或是胆怯而不敢发问。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质疑,不懂的问题要敢于问出来,如果有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了,教师就应当给予鼓励,在得到答案后,相信学生会更愿意提问。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4.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也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5.背诵的习惯。背诵是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过。学生如果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呆呆板板地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6.广泛阅读的习惯。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阅读大有裨益。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复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增强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采用以下途径:(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应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纪占辉.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3(08).

[2]苏玉芝.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2).

[3]鲁书敏.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2(24).

篇6

打字室内,打字员正忙得不可开交。一打听,方知是因受一语文老师委托,正在赶着打印一本教案集。

镜头二:

走廊上,一青年教师兴奋地将手中的"U盘"递给一同事,郑重其事地说: "这可是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下载的,千万别弄丢了。记得把字体变一下哦!"

镜头三:

某教师办公室内,几位老师正在伏案疾书。突然,一老师高声说道:"啊,万岁!我的反思终于搞定了。"办公室里一阵唏嘘......

细观上述一幕幕,不禁叫人感慨万千,老师备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开展备课检查的目的又是什么?

细细分析上述数据及现象,不难发现:

1、教师对开展针对性的课前备课是认同的,但他们渴求的是一种实用价值高、而又不耗时的备课;

2、学校在备课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指向性,从而使得"机械抄袭"、"网络下载备课内容"成为一种时尚。

3、过去那种传统的以"检查教案"为核心的备课管理模式及思维方式过于死板,它不仅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那么如何通过人性化的 "备课管理",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管理引领教师备课走向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作具体阐述。

一、以"引"导行,促备课形式多样化。

引领教师采取多样化的备课形式,从根本上排除"抄袭风""下载风"。具体来说,可以引领教师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展开备课:

1、引领参与集体互动备课,汲取集体智慧。

对于集体备课,很多学校步入了操作误区,将集体备课视为教师个体教案之和或是网上下载资料的"拼盘"。那么该如何引领教师参加集体互动备课、引领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积极引领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2)积极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讨。

当然,对于集体备课,比较便捷的管理方式除进行现场勘察外,需于备课结束后,由备课组组长向管理人员提交最初的个人预案稿、中心发言人稿件、最终定稿、会议记录、学习笔记等。教学研讨活动则需提交原来的备课稿、听课记录本和商讨后的修改意见。笔者认为,长期开展类似的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有很大的启发性,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以便于更快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2、引领进行个体自主备课,体现个性创新。

如果学校一概地只采用集体备课,那么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独立思考的惰性。

(1)让灵感在"书角" 闪烁。

传统的教学备课检查,总是强调教师提供纸质的教案,如果教师因某种原因忘带备课本而经认真思考,将上课内容备在书上、甚至备到脑海里,最终往往因检查时拿不出纸质教案而遭受指责。

(2)让创新在"旧教案" 中体现。

循环使用旧教案,可使过去的教学经验得以延续,特别是能坚持写教学反思的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上课所得总结出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创新型的教学设计也会因此大量涌现出来,这些教学设计同时又成了新的教学资源。

(3)让超越在"精品"中实现。

若教师的备课只是一味地盲目抄写,那就毫无进步可言。若采用下载精品教案的方式则可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

二、以"导"促行,使备课内容多元化。

一提起备课,很多老师认为备课即为教师对教材处理上的准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准备。1、引导就课前准备内容进行备课。这里所讲的课前准备,不仅包括理论学习,同时囊括课前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的准备等。

2、引导就教材处理上的准备进行备课。在笔者看来,课前对于教材处理方面的准备,形成文字亦为教案。

3、引导就教学能力方面的准备进行备课。备课既然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其教材把握是一个方面,教师清晰的思路、敏捷的思维辨析能力、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等也应是其中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说,再好的教案,如果教师不善表达,即便是才华横溢,那也只是茶壶里煮饺子--心中有货倒不出。可见,教师在提高自身能力方面的准备是多么的重要。

4、引导就学生课前学情的分析进行备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审视我们传统的备课模式,项目齐全,格式统一规范,把备课仅仅局限于写教案,而忽视了儿童发展的要求。因而,强调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了解则可通过随笔的形式进行记录,随笔本上可记录学生学习心理、基础知识、语文素养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实施分层教学。

三、以"启"促思,求备课反思个性化。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未必能成为一个名师,但是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反思是多么重要。

但,如若你认真去读读老师们所写的这些反思,便能发现它们的共性所在。即流于形式的居多,针对性不强,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安排复现生字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等一类的反思真是枚不胜举。试想,这样的反思写与不写又有什么区别?在此,笔者提出三种类型的反思。

1、 启迪寻求专题写反思。针对老师们反思的内容,笔者觉得,从管理者角度引领老师展开专题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启迪从闪光处亮反思。最"闪"的地方总是最吸引人的。从评课中寻找闪光、从自己感觉最灵动的生成部分去寻找闪光。

篇7

很清晰的记得,2014年韩瑞雪校长刚走进群力小学,跟我们提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思考一下,群力小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同一个答案:语文教学。那么如何传承提升这个群力的品牌,最大化发挥其品牌价值,就值得我们深思了。群力小学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总结了如下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多彩课程”体系,根植沃土绽芳华

群力小学自2015年初,酝酿“多彩星梦”学校文化建设。而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使群力小学的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改变以往的一枝独秀,孤军奋战的局面。让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依托三级课程文化建设的庞大体系,在大环境,大背景,健康有活力的生长,两年来的建设,其成效初见端倪。

(二)牢记“传承、创新”策略,厚积薄发续辉煌

众所周知,历年来群力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批语文教学能手,也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使新一代的群力人绝对不能丢弃的宝贵财富。总结提升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需兼顾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延续群力小学的辉煌!

二、持之以恒的“提升宝典”

群力的语文之所以响誉山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十几年不变的语文能力“提升宝典”:

(一)课外练笔。学生除了平时大作文写作训练之外,还完成课外练笔写作,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更在于打开写真性、说真话、抒真情的大门。课外练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由随意,让学生的写作不收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题材也不受到硬性的规定制约。让学生在家庭,在学校,或是在街头,无论是大事情或是心灵的细微感触都可以随笔记下。凡是有张驰,联系也是需要随意与定向相结合的,老师在教导学生练笔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流程,配合着单元联系,给学生提出训练要求并且多方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课外练笔和课堂作文相辅相成。

(二)诵读古代经典。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精选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诵读。让背诵古诗文经典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通过课前三分钟古代经典诵读让孩子沉浸在美诗美文之中,陶冶孩子们的性情,涵养孩子们的气质,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德育智力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都会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益处。

(三)表演课本剧。利用课本的文本资源,开展课本剧和自编剧的表演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有了自主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像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也可以锤炼他们心理素质。(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课本剧表演,老师对课本剧表演从不评价,不指导,让孩子们获得绝对的自信。这就是我们低年级培养的重点。)

(四)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组材、编辑、书写等能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各自所选的资料和书籍,有助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对报纸进行设计排版,绘制插图,抄写有关内容,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书写能力。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同、赞赏,这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每月一次的手抄报,学校确定主题,人人参与,人人展示,走进群力狭小的空间,走廊里展示的手抄报是一道风景。

(五)三分钟的课前讲说。三分钟的课前讲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和分析评价能力的有效尝试,目的是吧写作与听、说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篇8

初一新生的特点是充满好奇,做好小学至初中的过渡衔接,让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孩子们顺利走过“新生期”,把好奇因素转化为学习动力,是初一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激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对新环境、新老师都有新鲜感(哪怕较差的学生也会这样),教师可利用其新鲜感大做文章。面对新生,要抓住开学第一课的关键环节①。如果在第一节课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后面的教学就轻松得多。

(一)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1.自我介绍

第一节课,首先介绍自己的名字。说到名字,里面挺有学问,包含许多语文知识。好的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正是汉语词语的特点。如:圆圆/冰冰/由重叠的两个字组成叠音词,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又有一股亲密亲切的味道。如:毕梦成,梦是梦想的梦,成是成功的成,毕有“全、都”的含义,这个名字表达了所有梦想都能成真的意思,寄托了父母对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期待。再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

2.明确语文的四大天王――听、说、读、写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母语。对汉族同学来说,汉语就是母语。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来说,汉语是民族通用语,也可以算作母语。目前,同学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但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人有“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有一对耳朵,却只有一条舌头,而且常常被嘴皮关在嘴巴里。这是什么道理?――听比说更重要,但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可以安排学生讲)。“鸡肋”两个字,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习得语文知识,注意训练“听”的能力,我们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第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阅读。但是长期阅读学习的人,读书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家,或者亲戚朋友的家。凡是家里有读书人的,特别是有喜爱语文的人,就会有不少书籍。相反,如果没有读书人,没有喜欢语文的人,那么家里顶多只有几张报纸、几本杂志。

第四,写。不少同学把“写作”当成是一道题目,一道作文题,其实这是一种不太正确的理解。“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前通讯不发达,离得远的人要相互写信,有急事要发电报,这都需要我们写作。现在通信工具很多,但还是离不开写――发短信,需要写。我们编短信给家人朋友,作用跟写信或者写留言条是差不多的。社会上有人把编短信当做主要工作,节假日的时候,那些很有文采、很有趣味的短信,都出于专门的“短信”(可以进行短信的举例欣赏)。据统计,春节期间,一个好的“短信”至少赚钱10万元。有的人上网聊天、上网开博客,不管写得好坏、不管字数多少,都以写作为基本方式。现实生活中,读书时、写检查、写保证、写申请;以后大学毕业找工作,写自我推荐、写求职报告;工作以后,要写计划、写总结、写发言稿、写汇报材料;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事,要写申诉材料、写举报材料;自己在生活中,要写日记、写书信(用纸笔或网络);如果当了作家、记者、编辑,更是必须依靠“写”生活。

所以,“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二)必备的学习用具及要求

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任务有了变化,因此应对他们提出相应的学习辅助要求:(1)一个笔记本、一个读书笔记本、一个软抄本、一个练字本、一个听写本。笔记本用来记录课堂学习内容;读书笔记本用来摘抄美文佳句写出感悟;软抄本用来写随笔和周记;练字本用来练正楷字,听写本用来听写字词等。(2)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3)课外书籍:《汤姆・索亚历险记》、《伊索寓言》。(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整理。(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读书笔记、随笔各两篇。

这节课让他们悟到学习语文和学习数学、英语一样重要,一样充满情趣;让他们消除了因诸多原因而产生的厌学语文、怕学语文的心理。使他们明白了:要使自己聪明起来,不学语文是不行的。这样,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为进入中学主动地学语文迈出理想的第一步。

二、а

在激趣的基础上,老师要精心准备好不同课型的授课技术,以强化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一)课文的学习

1.现代文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一般浅显易懂,老师对学生强调基础要求,重视字词的掌握和积累。而初中则对文本的研读提高了一层,在加强基础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学生要深入文本,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有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指导,做好示范引导,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2.文言文

小学语文课本里难得见到文言文,就算有,也只是几首古诗罢了。初中每个单元都有文言文,或长或短。刚接触文言文,学生会认为它既难读又难背,更别说理解和运用了。所以我们在学习《童趣》和《论语》时要放慢速度,耐心指导学生文言文的朗读,并注意节奏和停顿,对如何翻译文言文,做好细节的辅导,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写作的指导

初一新生怕写作文的大有人在,一到写作文,有的抓耳挠腮,找不到“下锅之米”;有的绞尽脑汁却只能写出干巴巴的文章;有的干脆套用小学写过的老掉牙材料。在初一第一次作文课上,笔者组织了《找朋友》的作文游戏活动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学生对作文课充满了期待。

在《找朋友》的快乐歌声中导入作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讲解要求:(1)每个学生用100―150字左右写一幅“自画像”:只许写脸部,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如果觉得脸部刻画不好,就可以描写自己的头发。描写要逼真详细,独特处更不能忽略:如一颗痣、一块斑,鼻子特别大,眉毛特别细等。不写衣服,不要署名,不注性别。时间10分钟。(2)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自画像”完成后,甲乙两组交换“自画像”,每个同学都可拿到另一组某个同学的“自画像”。(3)甲组端坐不动,由乙组按图索人――通过这份描写有自己面貌特征的短文,找到自己的朋友,并进行4分钟的采访。完成后,各自坐回座位。接着,乙组端坐不动,甲组根据“自画像”认领自己的新朋友,同样进行4分钟的采访。(4)拟定采访提纲:(可由学生自定)你的名字是什么,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你有什么爱好?对于新学校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理想?(5)采访完成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写采访记。

采访记要求:(1)自己拟大标题,如: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孩――XX同学采访记。(2)不少于500字。(3)书写工整、美观。

在这节找朋友的作文游戏课上,学生表现得都很活跃。在他们的印象中,老师直接进行作文指导,接下来学生进行写作,课堂显得很安静。这节课,让学生感受了不一样的课堂,每位同学都是参与者。(如果班上的学生人数是奇数,就需要老师加入)。写作内容直接与活动内容结合,材料来得直接,来得新鲜,来得及时,学生既找到了好朋友,又完成了写作,可谓一举多得。学生的作文都能按照要求来做,同时对这样的作文课很期待。

只要是每一单元结束,就要重视单元综合性活动,通过富有趣味的课件,老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培养习惯

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习惯则是语文学习的有力保障。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预习习惯

现在的教学都安排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但要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并不仅仅是老师的一句“好好预习”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怎样读课文,怎样对待字词,怎样理解预习提纲,阅读课文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课堂上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知道了怎样预习,就为语文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样体现的。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引导学生课堂上专注听讲,并积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发言,并注意表达清楚流畅,懂得讲礼貌。

(二)培养质疑习惯

培养学生质疑文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阅读的时间,给他们交流的时间。

(三)培养自评习惯

要从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选出那些责任心强、习惯好、威信高的学生,赋予他们组长的权力,开展组内竞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四)培养复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完后及时复习,再做作业。

(五)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初一新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有限,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模仿力强。初一功课少,可利用这黄金时期恰到好处地引导他们好读书、读好书。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鲁滨孙漂流记》,读背更多的古诗词……在不断地阅读中,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在有意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品位。

引导阅读时,可适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写读书心得比赛等。通过阅读,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文章精彩之处的描写,努力使文章生动起来。

(六)培养查工具书习惯

开学第一课应强调学生准备好必备的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注意及时查阅解决阅读方面的障碍。对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要求学生整理出意思,做到会拼、会读、会写、会用,养成重视工具书的习惯。

(七)培养善观察、多练笔的习惯

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引导学生多积累素材,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如果你是一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就可以把随笔、日记作为了解班级工作的一个平台。在工作中,笔者经常安排学生记录下班级活动的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活动感悟,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和学生的交流就不是谈话这唯一的方式了。

(八)培养书写习惯

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让学生多练字。先让学生准备好与课文同步的正楷字帖本,学生握笔的姿势、坐姿都要严格到位,并随时注意纠正学生的姿势。鼓励学生每天15分钟描红,及时上交,批阅后及时反馈,指导学生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到第二学期,鼓励学生对照字帖,在练字纸上进行仿写,每天规定练习内容,强化练字效果。同时,把优秀作品张贴上墙,进行加分鼓励,让学生在这种期待成功、享受成功的心态中进行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初一新生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你希望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为了让他们的初中生活画卷更美,更多彩,我们要教给他们“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初一新生的语文衔接教学是多样化的,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

篇9

(一)用迁移手法进行练笔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比较优质的,有许多值得探究借鉴的写作手法,所以,老师引导学生用迁移写法进行练笔。例如《秦兵马俑》的第10段先描述了兵马俑的各种形态,后面以散文化的写法细致刻画了不同形态的兵马俑。教师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可做如下的引导:

师:认真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这个段落前后半部分都描写了什么吗?

生:前半段描写了作者亲眼看到的情景,后面半段写的是作者的联想。

师:大家再细读一遍,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妙语言。

生:后半段的想象内容补充了前半段的真实描写,显得兵马俑的形态更加生动了。

师:很好,老师有一些兵马俑的图片,我们依照这样的句型,自己描绘一下这下兵马俑吧(展示图片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

(二)进行效仿性累积练笔

课文中有很多经遣词造句而极富艺术性的句子,因而值得学生背诵效仿、累积运用。在课堂上,老师应引导结合自身的思考和领悟,进行效仿练习写作,通过练习不断累积,慢慢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莫高窟》这篇课文中,描述壁画和彩塑的语言就很经典,其用词精彩、句式整齐、比喻形象生动。如果学生能将这些记入脑海,以后遇到合适的语境时能加以灵活运用,即实现学以致用,那么也算是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不应忽视教材本位,要关注言语形式

(一)通过练笔突破重点难点

实际上,有许多教师对随文练笔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即以为随文练笔是建立在课文意蕴和课堂氛围以外的,因而只是生硬的落实课文语言训练点,不重视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随文练笔训练的是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需要教师合理选择练笔方式和价值点,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双丰收。

例如《钱学森》这篇的语用重点和难点是以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要在练笔中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可在教学临近结束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相应的想象,比如:最后,钱学森踏上了日思夜想的回国路,想着前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和亲人,他都想了些什么?会在心里说什么?这样的随笔练习设计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起点,将语言和内心有效地联系起来,切中了此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通过练笔紧扣语言生长点

语文教材中的精选而来的课文,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是经过作者匠心笔耕的,因而意蕴丰富。身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掘、提炼出课文言语中运用的生花妙笔,以便在教学中教于学生,使其帮助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比如在《云房子》中就有这样的一段:“有的像大冬瓜一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这段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然而其精妙的之处不在于手法中应用的事物,而是它使用的描写状态的“傻傻”“美美”等词,这种表达方式富含童趣童味,恰好符合小学生低年级的语言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教师对这段进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词语特点,并从中为学生言语句式,让学生按照“云房子有的像 那样 ”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并且给予适当点评和鼓励。

实行这样的练笔需要教师对课文的语言内容和形式有准确和良好的把握,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不应忽视学生本位,需重视内在需求

进行语言学习的体悟感受与实践,不应该和实践情境分离。随文练笔既是展现课文情境,也可以是放大课文情境,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朗读和音乐等元素创造实践表达的情境,让学生倾吐体悟到的感受,从中实践自己自己的表达能力。

篇10

幼儿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而这里的基础并不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而是未来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一部分原因是在幼儿园期间,只是学习了基本的语文和数学知识,但思想上并没有认可学习,因此到了小学,很多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生改变,就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滋长。因此,现代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还应涉及幼儿心理学,对幼儿的情绪掌控和学习态度的多元化引导等思想、心理教育上的专业能力。

一、完善自身的专业化知识

在教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正不断出现和更新,而作为现代幼儿园教师则需要不断摄取新知识来补充自己,做到积极、全面地了解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很多幼儿园教师,因为自身具备了一定资历和经验,对于幼儿教学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特别是关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启蒙和基础方面的教学比较熟悉,所以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只要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就足够了,但这样往往就会造成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是完成了知识的增长,但心智没有得到科学系统地培养。

针对这方面,幼儿园教学的专业能力,应加入对心理学的掌握。现代的孩子,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这也意味着更加复杂,对幼儿思想和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变得更多。因此,在幼儿心理学方面,老师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性,并与教学相结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出现的问题和幼儿成长的需求,通过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教育方式,以系统和科学的教学过程,去引导幼儿的心理有一个健全的成长。

二、教学研究和工作相结合

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中专业的研究人员或教育专业应该做的事,也是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事。但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认为教学研究高不可攀,一谈起“研究”就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从而产生恐惧做幼儿园教学研究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

幼儿园教师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将会拥有足够多的教学经验,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把这些问题集中整理起来,然后研究解决的方案,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自会提高自身专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幼儿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人师表”,这是当老师最基本的要素,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对自己在本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出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做到每一次反思都会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教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语文知识。

经常写“教育随笔”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可以完整地记录下每堂课的教学经验,以供日后的反思和总结。比如,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经过,课堂上幼儿对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映,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幼儿的情绪变化,自己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对话,自己对每堂课的感悟等。然后再把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和总结,以求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

篇11

说说《小溪没说话》,说说黄兰棋。

《小溪没说话》,是五年级毕业班黄兰棋同学的个人作品集,所有作品内容遴选自她十几万字的随笔。黄兰棋,一个在生活中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女孩,一个对阅读近乎痴迷的女孩。

兰棋爸爸黄宾介绍:“五岁半,刚刚上一年级,兰棋的语文老师金宁老师每天都带着小朋友们读儿童诗,背儿童诗。小家伙一下子爱上了这些充满了童趣的诗歌,上学放学的路上,耳边都是兰棋童稚的声音。这些诗,就像花儿一样,盛开在兰棋宝贝的心里。有一天,兰棋躺在被窝里竟诗兴大发,随口朗诵:在我们的家园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泥土里长出了嫩嫩的绿芽/凤仙花是彩色的/蔷薇花是淡淡的粉色/远处有一大片树林/树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叶子/一只小蜜蜂钻到花丛中采蜜/就像一个会飞的小姑娘/它钻到了花蕊里/这里真舒服啊/像家一样/当它钻出来时/碰到了一只小蝴蝶/蜜蜂说/我们一起玩吧/它们一起在花丛中飞舞/成了好朋友/它们一起来到大森林里/看到一条小溪/小溪的水像天空那样的蓝/小溪的水很干净/春天就这样地来了/春天又这样地走了。”

诗歌的结尾:“春天就这样地来了,春天又这样地走了。”轻描淡写,却把兰棋小朋友甜甜的轻轻的喜和浅浅的淡淡的忧,不经意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不能不为她点赞。“完美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一中心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许还不完美,但金宁老师这样的引领,已经点燃了兰棋和许多像兰棋一样的小朋友,他们诗意地栖居在诗歌的王国,成为这个美丽殿堂的主人。

作为校长,我主张:一中心,这座百年老校,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一个学子。不大的学校,却拥有大量的藏书。不大的校园,却用整整一个楼层作为学生的阅览室。每一个楼层,每一间教室,所到之处,所见之处,都是书。一中心就是个图书馆。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学校是启智明理之场所,阅读、思考、写作应该伴随孩子生命的成长,我希望有更多的黄兰棋们不是被老师要求着写作文,而是喜欢上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播思想。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黄兰棋们,我愿意,就这样,看着你们长大!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语言积累。教学中,往往碰到学生发言时词不达意或抓不住重点。写出的作文要么拖沓冗长,干巴乏味,像记流水账,要么满纸白话,让人看了不知所云。这些表达上的障碍多数是源于语言积累的匮乏。说到语言积累,老师们更乐于倡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而往往忽略或淡化了对文本语言积累的引导。新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语言典范。引导学生将这些典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捷径。因此,重视文本语言的积累,既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也寻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文本――发掘文本语言的美

语文教材是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宝库,该引导学生积累些什么?这需要师生具备发现美的慧眼,细细品味,仔细揣摩。

1.搜集优美字词

比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像“夜幕降临”、“金碧辉煌”这样优美的四字词语课文中比比皆是、课后练习“我会读”中出现的词语、“语文园地”中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语、形容词短语等的归类整理,都是值得学生用心积累的语言素材。

2.记诵精彩语句

比如: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典诗句等。像珍惜时间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团结友爱的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气象谚语“春天孩儿脸,一日有三变”。还有像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拟人句以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积累的。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的句子很有特色,有描写秋雨的;有描写秋叶的;有描写秋花的;有描写秋风的;还有描写小动物的。这也是文本语言积累的极佳素材。

3.积累精妙语段

意境优美、含义深刻的段落:如写人的文章,可分类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段落;写景的文章,可积累文中描绘景物的优美语段。比如《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桂林山水》中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段落。

4.积淀名篇佳作、古典诗文

比如《匆匆》、《伯牙绝弦》等。这些蕴含在文本中的优美语言,正如一块块璞玉,静静地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去采撷。

二、感悟语言――引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的深径

1.品精妙字词

汉字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是表情达意的媒介,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雨点儿》一课中“数不清”一词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理解词义:课件演示“一滴雨点八九滴雨点无数雨点”。

(2)拓展: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像雨点儿一样多得数不清呢?

(3)用上“数不清”说一句话。

“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2.品精彩句段

品读文章要抓重点句段、疑难句段,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这样才是遵循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的规律。例《金色的草地》一课,第三自然段无论从描写的内容,还是构段方式,或是遣词用语,亦或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表达得很细致。这样文质兼美的段落就是教学中应该浓墨重彩,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并积累的重点段。设计如下:

找“发现”梳脉络,感悟文本构段上的精妙。

品有趣,感悟文本表达上的匠心独具:

(1)句式引读:这是一片多么_______的草地!

(2)用“因为……所以……”变换句式练习说话。

提升主体,感悟作者对草地的喜爱:

中午,太阳公公高高挂在空中;

傍晚,太阳公公落下西山。

再读感悟,熟读成诵。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更要有这样浮出文本,引领学生进行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品读文本、积累语言的能力,唯如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一次次的品读和积累中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

3.品名篇佳作,感悟名著的美

例如《丑小鸭》一课,原著对丑小鸭出壳后的样子只有“他是又大又丑”六个字,没有像课文那样进行具体描写(过了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安徒生因爱怜丑小鸭而不忍心将它的“丑”样描写细致。从中领略了名著背后浓浓的人性美,更增添了阅读积累名著的热情。

三、方法恰当――在学习语文中轻松积累文本语言

1.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重视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

(1)巧妙导读。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将无形的情感转换为有形的表情,这就是导读的艺术。如在指导朗读《丑小鸭》一课时,我是这么做的: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书上的内容读到脸上来,这样呀,老师只要看你这张可爱的小脸,就能知道你读得好不好。”(学生读课文,老师关注他们表情的变化。)

师:“你越读越难过,眉头都皱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我发现你读到后面,笑容满面,很高兴的样子,为什么?”、“你刚刚有一会儿读着读着,眼睛瞪得大大的,又是为什么?”……

这样的导读,比起生硬的朗读指导,显得妙趣横生,更有实效性。

(2)注重朗读的语气和朗读形式的变化。文字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读是一门艺术,是一把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指导朗读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本,不同人物、不同情景,选择相应的语气进行朗读。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小树和懒狮子前后两次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

小树:奇怪担心、着急、生气的语气。

懒狮子:慢吞吞、不屑的语气神气十足、得意洋洋的语气。

为了帮助学生读好这些不同语气,教师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悟形象,再用生动的导语配上恰到好处的语调、表情、动作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3)引导个性化朗读。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各有不同,读出来的感情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上文中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不同学生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各不相同。

(4)重视范读。范读是语文老师不可或缺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为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5)保证朗读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为积累语言打下基础。读是语文学习中最有效最根本的一种方法。紧抓文本中的精彩处,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语言就在这样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

2.进行有效背诵,积累文本语言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通过背诵,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经典美文,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还能从背诵中体悟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独具和表达上的精妙,一举多得。在教学中,要鼓励孩子多背诵,除了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鼓励学生熟背。除此,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像写“下水文”一样,教师和学生一起“下水背”,即能激起学生背诵积累的热情,还能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3.摘抄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摘抄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写得优美的段落、在课本的空白处补充自己的摘抄笔记等。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摘抄的内容定期进行归类、交流,使积累的语言不至于陈腐浪费。

四、学以致用――在运用语言中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反之,在运用语言中也能促进语言的积累。

1.以写促积

(1)扩词:这个方法有助于言语积累比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词汇量。

(2)造句:对于新学到的词语或较难理解和掌握的词语,用这个方法有利于巩固。

(3)仿写或续写句段:运用这个方法能迅速实现知识的迁移。比如学完了《小摄影师》,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第二天,男孩又来找高尔基照相,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接着编故事。”

(4)写作文。作文训练就是将大脑中存储的语言积累进行回忆、交流、筛选、重组。当学生能将自己的所得所悟所感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也会变得更丰富而且有条理。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作文的形式可以是续编故事、读书笔记、日记(周记)、读后感、材料作文、命题作文、随笔等。比如学了《花钟》以后,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2.以说促积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语言;并努力对语言进行重组,使表达更流畅,进一步积累语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多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尽情表达。比如低年级可开展“看图说话”、“故事会”等,中高年级还可以开展“辩论赛”或引导学生在复述中积累。比如学了《赵州桥》,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或提纲进行复述。既巩固了课文,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积淀厚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3

本栏目点评教师:樊闵闵,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语文老师,从事语文教学14年,20多篇论文、随笔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曾获省“优秀指导老师”、市“书香教师”等称号,指导学生发表习作多篇。樊老师以一份古典而恬静的情怀去坚守一个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以一种时尚而火热的心情去耕耘这片属于教书匠的乐土。

“哈哈,我不要,你吃吧!”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原来我们五(1)班在分糖果呢!想吃?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们!我们来分糖果啦!”俞老师拿来一包糖果,这可是姜校长犒赏我们乐于助人的奖励。借给别人校服的同学一个一个上去领了糖果,我暗想:乐于助人可真好,还可以吃到糖果呢!可是,发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眼看轮到我们了,糖果却分完了。

这时,大家都意识到,有的人拿到了糖果,有的人却没有得到。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的目光都看着俞老师。有些没拿到的人可就急了:“怎么没从我们这一组开始发呢?糖果分完了,我却没吃上!”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小小的糖果而已嘛,吃不到也没关系。

俞老师似乎觉察到同学们的失落,笑眯眯地把难题抛给我们:“孩子们,糖果不够分了,该怎么办呢?”陆菲菲马上把自己手上的糖向我这边 “发射”,拿到糖的我并不是很高兴:如果我吃了糖,陆菲菲就吃不到了,这吃下去的糖果就变味了,就不甜了。我正准备还给她,可她一副“誓死不收”的模样。她眨了眨眼睛,好像在说:“我不喜欢吃糖,这糖你就收下吧!”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我只好收下了糖果。

这时,又有一颗糖送上门来了,我这个受“福”者只好四处搜寻下一位。我将目标放在了同桌身上,可他很警觉,纵然我再努力,他都拒绝接受我的糖果,让我无从下手。我推也推不掉,笑也笑不出。幸好刚参加航模的李哲翔回来了,没参加糖果分发仪式的他也没有领到糖果,我立即喜上眉梢。“For you!”我将一颗糖塞给了他,他剥开糖纸,说了一声“Thank you”便一口吃了进去,我可真高兴。

还有一颗糖该怎么办呢?我无意中看到了俞老师,俞老师也没有糖。对了!我怎么能忘了谆谆教诲我们的俞老师呢?我迫不及待地捧起这颗糖,连蹦带跳地来到俞老师面前,高兴地说:“俞老师,您带了我们五年了,这五年您帮助我成长,这颗糖送给您!”俞老师很高兴,一声“谢谢”让我心里无比的甜,“耶!我的糖果送出去了!”只见俞老师又趁机把糖送给了经过教室的门卫。

糖果越传越远,一会儿换一个新主人。我虽然没有吃到糖,但我心里比吃了糖还要甜上几倍。这爱的传递更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与快乐不在于索取和接受,而在于付出和给予。

指导老师 俞丽美

还未知事,先闻其声,欢乐的笑声、诱人的糖果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没有分到糖,有的同学有牢骚有埋怨,而我却是“无所谓有或者没有”,这样的态度为后文师生间相互传递糖果、传递关爱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多么生动的心理描写,将“我”此刻拿到糖有些尴尬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得来的糖果真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小作者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吃了?那不是太自私了!每个人几乎都是这样的心情。送掉?当然求之不得。但是,有谁会领情呢?此刻的李哲翔就充当了“救命菩萨”,我怎能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我”赠送的不仅仅是一份“糖果”,大家是否发现“爱”的种子在糖果两次传递的过程中已慢慢地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