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篇1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学科,我们所学的物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建立完善起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情况做好以下工作,例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认真对待课堂的实验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探索物理的奥秘

掌握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基本的仪器包括: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等。物理大纲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的操作。

教师应该鼓励初中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做实验的习惯。在实验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当然,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独立于课堂之外的,也需要教师精心的备课、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计好实验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

物理实验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和失误,这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是否是仪器本身的缺陷、装置不完善还是个人的原因导致的,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从误差中累积经验,找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教师应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例如爱护实验仪器和遵守实验操作的原则、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养成根据实验的过程和体会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新教材的一些创新性的探索,让学生去假设问题,积极主动的提问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去实验,去思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时期是创新的时代,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万事万物的创造都需要想象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有利于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时候,可以问学生物体在柔滑丝绸上的滑动的摩擦力大还是在毛巾上滑动的摩擦力大?学生通过想象和平常生活的积累,很快说出物体在毛巾滑动时摩擦力大。在讲解压强时,可以问学生人躺在地面上和站在地面上,哪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较小。学生很快地说出,人躺在地面上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最小。可见,通过对初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应该以最新的教学理念为契机,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创新型的人才。

三、结合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最长使用的方式之一,学生对实验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教师演示实验的时候,多数学生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观察实验,往往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这就导致了实验效果达不到教师的预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每一步实验中,都应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之上,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最后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观察更多的来自于神奇而瑰丽的大自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课堂后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问题,让物理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例如,冬天人们在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会看到呼出的白气,而在夏天却看不到?冬天为什么窗户上会有窗花?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示南北方向而不是东西方向?为什么会出现海市蜃楼?轮胎表面为什么会有花纹?沙发、床垫下面为什么会装有弹簧?这些问题都是与物理相关的生活问题,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物理问题,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四、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出现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况,逻辑较为混乱,这些学生并非不明白如何解题,只是言语表达能力欠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两种情况,一方面,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的知识点不够扎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较为薄弱。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榜样,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讲解物理的知识时,需要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也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表达来思考新旧知识,时刻保持全身心的兴奋,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认识物理,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物理学习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时,教师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引导。首先,教育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只有扎实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才能灵活的运用和表达。第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物理教材,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说理的技巧。第三,在课堂习题的讲解中,让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化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和指引作用尤其重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对于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点,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对于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完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自信心和解题能力。教师在引导作用的时候,需要做到收放自如,切不可凡事都为学生指点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新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明确学习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来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千方百计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物理教学并不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主动的参与完成。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仔细读书,多问为什么,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应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2.多做习题,化技能为技巧

要想巩固已学知识,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发挥思维的变通能力,就需要多做些习题。其好处有四:①能见识不同的命题类型,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式,增强迅速改变思考角度与方向的能力。②能培养仔细审题,排除不利因素干扰,寻找隐蔽条件的好习惯。③能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层次性及深刻性。④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切记:做题“多”与效果“好”不成正比例关系。多做习题是指做各种不同类型的题,多方位地开辟解题思路,多练解题技巧。不是要搞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是害死人的。

3.学会精炼,把书读薄

章节后的复习,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浓缩过程。要锻炼自己会把知识归纳汇总,把章节内容概括为有层次的几条。

①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WTBX]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米花的时间是12.5秒,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v=100/12.5=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②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做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很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③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4.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

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这些都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原则。

5.要学会心静,静心找问题

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内容大致分四部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其中力学大约占40%,电学占30%,光热部分约占15%,中考的分值分配基本如此,而且中考难题比较集中,一般讲,光学、热学部分不出难题,难题出在力学和电学部分,那么我们的复习就不应平均分配时间,应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学和力学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成绩也就不同,所以在复习前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习物理方面,知识缺陷主要在哪里,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篇3

电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电路知识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重视,结合当代电路教学的基本定律和知识重点,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找到物理电路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寻找解决方法和解答技巧,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要学会合理运用和分析。本文主要依据初中物理常见电路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内容,对初中物理课堂电路故障分析和教学策略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 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

初中物理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入手,不断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教师要明白,物理的教学注重观察与实验过程,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核心内容,也是物理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在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兴趣,锻炼学生对“电路故障”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实质的实验训练,才能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充分动用思维能力,扩展想象空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真正从实验中走进物理,学好物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课堂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教学。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教师要合理地规划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严密的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如下的电路图中涉及到多个支路的工作流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条电路的工作运行机制,加深理解和忆。在该电路中,当S3闭合时,两个小灯泡由于被一条导线链接,故成断路状态。

二、 优化实质性的电路故障教学方案――训练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学习技巧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存在复杂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教师要优化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路”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把物理实验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综合发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积累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能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紧跟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传统的物理课堂呆板而缺乏新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对课堂的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在新时代的教学体制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努力让课堂物理“电路”故障问题变得更实际化,让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是物理课堂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催化剂”,如果课堂上没有实验,再强大的知识理论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就像鱼儿没有水,缺乏动力和活力。例如有一盏小灯,正常工作时流过的电流为2A,而电源电压为220V,求电路中的电阻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公式 进行计算,得到电路中电阻值为110欧姆的结果。

三、 完善科技性的电路故障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分析能力

篇4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物理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及心理特点上。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学生如何克服面对的台阶和怎样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观点。

一、台阶分析

台阶1:思维方法上,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等的形式介绍而己。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去,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台阶2:能力要求上,从单一能力上升为综合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高中,物理规律则要通过较多的推理和判断得出,如牛顿运动定律。因此,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高中物理学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此种思维能力培养的欠缺。

台阶3: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及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人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又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且重视纵横推理、判断、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死记和套公式的初中学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

二、帮助学生克服台阶

1.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都有“更要努力”的积极心态。所以教师要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以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却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己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3.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4.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6.加强课外辅导。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选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比起初中,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所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有更高的标准,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也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高初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5

1.选择合适的例题

首先选择的物理例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所学的知识点并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现状.要明确通过习题教学来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例题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扩展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能够理解例题中的思想方法,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技巧的目标.如果在习题课的教学中缺少相关清晰的目标,仅仅成为例题的训练和见解过程,使教学内容缺少的完整的体系,不能够有效的加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就难以达到习题课教学的目的.再次要掌握好例题的难度,例题的选择上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容易,要把握好相关的度.习题教学要注意对题型的划分,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习题有基础型、方法型、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有低、中、高三类题型.习题的教学中尽量避免把难题放在教学内容的前面,或者把习题教学内容安排的过于复杂,如果习题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安排一些综合题型和创新题型,有利于整体学生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的提高.对习题的安排要体现出方法和技巧,也要体现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加强对习题的分析

在习题课教学时要重视对习题的分析,通过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针对具体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老师要注意对习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入手点和方法,以及其中包含了哪些知识.在习题分析讲解完后,要注意进行巩固和总结.总结采用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在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能够独自解决.分析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思维方法,例如对于逆向思维,类比的思想、反向推测等,要注意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防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二、做好物理习题的选择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题的解法,而是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让学生可以以一推百,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因此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应该依据以下四点,以提高习题教学的水平.

1.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习题的选择应该针对物理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还有学生学习现状.习题的编排上应该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对物理原理进行理解和应用.初中物理的习题选择上,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设计习题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忌习题太多,要学会优化习题教学的条件,使之符合学生对物理认识的特点.通过习题教学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选择具有可行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物理公式以及概念定理有进一步的应用和理解,因此在习题选择时应该具有可行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要掌握好所选习题的难易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在课堂的习题教学中,应该安排好习题教学的进度,给学生预留出练习的时间,以便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选择典型的习题讲解

初中物理课堂上要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讲解,习题教学中选择的习题一定要注意质量,选择典型具有丰富内涵的习题,并对课本中的习题进行挖掘,提高学生对物理习题解法的灵活运用.因此,物理习题教学中可以选择专家多次筛选的典型习题,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以求学生可以将习题的知识精髓掌握,发挥学生的解题思维.这些典型习题一般具有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用的特点,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对物理解题规律的总结.

4.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学习必将枯燥,因此可以在在习题教学中穿插用于缓冲的习题,让学生树立遇题必解的信心,调动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或者选择一些轻松可以与生活中的现象接轨的习题,让学生对解题产生兴趣,从而解除对课堂的反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04-01

高中物理"难学",因为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一听就会,课后作业题却不会做,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像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而且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教学中经常是为了追求应用,牺牲了有趣。当我们把学习生动而丰富的内在过程简化为对学习结果的追求,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结果的标准时,学习就被简单地等同于对考分的追逐。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过多地强调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却削弱了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动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追求高成绩,过多地注重灌输和管制,以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快乐的体验和对学习内在的热爱。快乐、有趣和学习物理就像鱼和熊掌一样,是不可兼得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得是如此密切,如此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源泉。物理学科的记忆是物理学科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仓库。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信息储藏库,物理学习活动这座工厂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自己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记忆之前,首先要把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归类记忆。常听人说:"代数容易几何难,物理、化学学不完。"物理学科的内容相当丰富,但只要稍加总结,就会脉络清晰。把知识系统化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记忆方法。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指出概念或规律的几个关键字或词,组成一句简单话来用缩略记忆法记忆;为防止枯燥记忆,可采用编顺口溜、口诀等形式帮助记忆。具体有联想法、比较法、规律记忆法、谐音法、歌诀法、观察法、图示法、目标法、因果法、表象法、公式法、类比法、归纳法、复现法等,这些巧妙的记忆方法,都能缩短记忆周期。如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4.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课程标准倡导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学习材料,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有所区别,有选择地组织实施探究活动,不盲目照搬别人的方法。

篇7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物理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尤其是对那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快便感觉力不从心,丧失了最初的学习热情,严重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许多高中生因为物理成绩提不上去而被迫选择学习文科,造成了许多人终生遗憾。因此,探讨提高初高中物理衔接性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无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要想让学生顺利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做实验,调动他们的实验操作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下单独或小组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中的“小实验”任务,水平低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改装和实验优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并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惯性”讲解时,笔者用生鸡蛋进行惯性演示实验,当笔者将水杯上的硬纸片快速弹出时,学生们都揪着一颗心害怕鸡蛋随纸片一起飞出去,但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那就是鸡蛋完好无损地落在了水杯中。这样一来,新现象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便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物理学习效率。此时,笔者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进而产生持续性的认知兴趣,并最终将这种兴趣内化为志趣,为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二、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特点,把握好两者的知识衔接点。初中物理内容主要涉及了热、 力、光、电和原五大科学知识点,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也涉及了这五大知识点。可以说,高中物理作为初中物理的延续与拓展,两者之间的知识衔接点是非常多的。

例如,初中的“力和运动”就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衔接点,高中物理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弹力、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知识。还有,初中物理“功与能”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大知识衔接点。高中物理也对该知识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出现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动量学知识。

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使得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更加精准地解释和分析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的全面把握,初中教师要明确许多初中物理概念是不严谨的,有些是错误的,所以要避免出现照本宣科,在不加以研究的基础上便认为教材上的都是对的,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讲得全面,归纳得系统,学生学起来自然容易得多。但在高中学习中,知识点多,但学时短,典型题开放性强,教师因课时原因而无法进行全面讲解。这就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相关物理解题与学习方法,并强化问题意识,培养物理思维。据调查显示,感觉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不适用,想要改进但又无从下手的学生大约有六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效率。

可以说,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各种物理学习方法,为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创造良好条件。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非常关键,由于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仅仅靠课堂渗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设物理学习方法指导课,让学生充分掌握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极限法、对称法和图像法等,适合于不同类型题的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心得,如此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与经验,为初高中物理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教师要从直观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兴趣、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和加强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三方面入手,探寻出一条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绿色通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01)

[2]高亚飞.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策略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张宏齐.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脱节”原因与“衔接”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篇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42—02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象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很难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如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高中教材中通过对各种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说明力不能传递,物体运动是有新的力产生了,这都说明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学生重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初高中知识的分析与对比,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的模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形象化。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观看视频等将物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不断拓宽知识面,进而建构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如刚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些直观的生活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并运用计算机辅助媒介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篇9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14-01

高中伊始,高一新生就普遍反映物理难学,甚至部分学生过早地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失去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第一要务急。

1 高一新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理想模型。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共点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代数运算(加减法)——矢量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1.2 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小,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公式多,叙述多,讲授内容的多,方法灵活,题型变化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

1.3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和几何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简单的极值运算;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1.4 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高一学生课外阅读较少,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影响他们对物理的学习。

2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可以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2.2 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2.3 妥善过渡,降低门槛高度

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特别注意循序渐近的原则,强调要打好基础,不要求所谓的“一步到位”,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和补充。其次,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文字、公式、图像等)。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好的动机就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爱好。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会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将学生周围应用物理知识的事物作为例子,比如介绍他们穿的鞋子的压强,电磁波的物理知识,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物理学习。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

合理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客观评判,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建议,不要轻易批评指正,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为创新的基础往往就是在错误与正确之间产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提问,不要怕犯错误,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胆创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踊跃发言,互相交流和借鉴。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大脑充分运转,展现学生的自我个性。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的准备,确保学生能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清醒地进行自我探究。

三、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习物理事半功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做题的时候慢慢总结规律,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这是学生应试的必备条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性讲课

物理教学中的综合性课,如复习课,评讲课,内容多,容量大,要让学生良好的复习,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完整概括,又要进行细节梳理以及一些知识框架的建立,这样的课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就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物理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并驱,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58-01

1 高中生物理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的原因

1.1缺乏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各届的学生中较大一部分都认为物理难学,老师也反映物理难教,而这些思维都会以不同的途径输入到高一新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导致他们上物理课时心情紧张,思维受到压抑,而大大影响了听课效果,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带来的不理想的成绩又会不断加剧这种恐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导致物理学习的最终失败。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一物理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增强。在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习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物理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初中物理而言,高一物理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如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等知识点的认知度常常影响后面的能量、动量等知识的学习,而摩擦力教学安排在新教材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表现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整体法、隔离法、全过程法等技能,贯穿于整个高一物理甚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这些方法也是第二章中就开始涉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物理学习要求

高一阶段是物理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物理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分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提供套用“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学生自己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升入高一年级后,面临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的辅导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指望留下笔记课后再做钻研,但不知高中物理十分注重过程分析,思维方法的掌握,有许多东西无法写在黑板上的,真正到了要写式子时到是十分简单了,况且高中课程内容量比初中大了很多,有很多同学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后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哪有时间和能力在没有帮助的条件下钻研笔记,最后日积月累,问题成灾,进而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的同学若不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将会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出现分化。

2 消除学习分化的对策

2.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物理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2.2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物理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效果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还有些较聪明的同学可能在初中平时学习并不太刻苦认真,只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稍作努力,结果也能考出较好的成绩。这样使他们认为物理很容易学习而产生轻视心理,并把这种学习习惯带入高中,结果可想而知。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找出症结所在。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杜绝初中那种“临时抱佛脚,照样考得好”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和培养

篇12

关键词:

初中物理;提问;应用方式

初中时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时段,是学生以后物理学习的铺垫。所以,学好初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决定了学生以后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有目的的,是那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那么这个课堂就是成功的。提问是一门学问,好的提问对初中物理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提问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有效适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问,而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性。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从简单到难的,在思维上一步一步向今天所学知识靠齐,并且更加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物理不再是让学生头疼的一项科目。教师提问时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太过浅显,又不会让学生觉得云里雾里,脑子绕不过来,才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应用方式

教师可以在物理课上应用比较式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物理教材,设置一些比较巧妙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一下课程中一些内容的不同和相同点,找出相似或者自身独有的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此章节的记忆。举个列子,在初中物理力学这一章的学习中,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一对力,但是二力平衡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却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的同一种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有很多学生开始学的时候就没有搞清楚,以至于这一章学完了都没搞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比较类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分。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让这一节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在讲到重点内容时,抛出一个颇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许多有想法的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自己不赞同的说法进行反驳,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强烈的记忆,强化了知识点,又提高了课堂的听课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的思想在争辩的过程中高速运转,同样也快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基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确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活学活用。

3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问的长足发展

要想让提问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得到更加深远的发展,教师需要将设置的问题多贴近实际生活。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物理,是因为他们觉得物理离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或者说根本用不到,所以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应与生活相关联,应与时代想接近,与时俱进,将问题与生活像融合,让学生觉得原来物理也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许许多多的方面都离不开物理,这样也方便学生的记忆,更是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密度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冬天的时候有的人家里水管会爆裂或者有人会在自家的水管外部裹上棉布,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理?这个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体积计算。计算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某一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会膨大,从而明白了这其中的物理知识,巩固了今天所学的内容,并且增加了自己的常识。初中物理中的提问指的不光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指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课堂里学生的问题也很重要,教师的问题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大致了解对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但是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内容,教师自然不如学生清楚。这时,学生的主动提问,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也可以让教师看出学生的疑惑点并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有了一个更深入更精确的了解,从而对今后课堂的内容准备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在教师解答完学生的问题后,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点的印象会颇为深刻,在以后的考试中也会注意不犯错。教师应该提倡鼓励这种提问的行为,对其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和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问多想,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提问教学应该更注意层次性。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由简到难的梯度设置。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很强,有些很难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回答到点子上或者有些知识点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把问题简单化,一步一步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上爬,最后意识到原来今天学习的是这个知识或者这类问题是这么解答的。物理需要的是大量的理性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应符合逻辑性思维的规律,按着先容易后难的阶梯向上,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可以遵循着教师提问的规律,掌握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时也这样一步步慢慢解答,从而起到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些简单的问题就是为更加深入的问题作铺垫的作用,层层叠加,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从而更好地理解。

总的说来,提问教学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应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水准将问题设置的更为合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问题的回答,做到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而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提问教学的高效性,锻炼自己对学生的提问技巧,在提问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想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问题,促进我国初中物理中提问教学的发展的完善。

作者:王立冬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篇13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是学生内在品质的升华,是和“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相对应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总体调控下,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而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并通过自我调节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人们的知识越来越需要加快更新,而要想更快更多地获得新知识,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就想利用现有的知识用一辈子,那么他很快就会成为社会的落伍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教育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启发学生、点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自我学习,发展自我的个性,使学生将来能成为新型的创新型人才。

1.自主学习是提高物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途径

就物理学科的特点来说,如果学生不能自主地做实验,不能自己观察实验,不能自主地参与学习,要想建立对物理的理性认识是很难的;从心理和生理特点看,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主要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存在着。在物理的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的教学中去,自主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和物理教学的效率。

2.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好物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物理的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物理的教学中来。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一种学习形式,并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而获得的提高自己学习物理能力的一种学习过程。具体到初中物理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及初中物理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会创新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学会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教学为引导教学,多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认识到要想学好物理必须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

2.以实验教学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验,而学生对实验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现象更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初中的物理老师,在教学中要掌握住“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力争做好实验,以新奇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学习,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物理的奥秘,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自主探究物理的创新思维。

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增加探索性的实验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从“要我会”过渡到“我要学”,从而真正地落实由“学会”到“会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中,减少教师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能把课堂的自动权教给学生,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不断的提高。对于某些习题,可以让学生来到讲台上,让他们向其他的学生讲出他是怎样解答的,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力求学会多种解题的方法和讲解的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大量的心理学案例表明,学生只有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形下,才能促使自我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从而激活神经细胞,让学生的注意、记忆、感知、想像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以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从而让他们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着亢奋的自主学习状态。

(3)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列出一些课外关于物理方面的读物,让学生自己阅读和学习,养成学生自己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把课外接触到的物理实验写成实验报告,或对感兴趣的某个物理专题进行探讨,从而增强他们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后,学生都能自觉地学习物理,而且课堂上的表现也让教师满意。这说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