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41: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药行业法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联网+旅游”产业是集“互联网+”、旅游业、第一二三产业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是当前国家密切关注和重点突破的焦点产业,也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在国家高度重视 “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桂林应抓好机遇,凭借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大力加快“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其必要性和意义体现在:
1.推动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打造智慧旅游服务。目前,桂林已启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工作,按《“智慧桂林”总体规划》要求,将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信息产业增长点,带动智慧交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一系列智慧产业发展。而这些建设内容有助于桂林“互联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能从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旅游物联网设施、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为桂林“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服务、硬件与软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推动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并协助整合“互联网+旅游”产业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形成“互联网+旅游”产业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
“互联网+旅游”产业有助于培育桂林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促进产业融合。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桂林智慧旅游建设必然需要通过“互联网+旅游”产业来推动旅游消费、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和服务等促进桂林旅游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进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以“互联网+n(养老、养生、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模式,激活桂林旅游自然生态的要素、旅游气候环境的要素、旅游历史文化的要素、旅游产业生产的要素、旅游消费的要素和旅游创新创意的要素,从何帮助桂林各类传统上不相关的旅游产业与旅游产品要素融通,形成以桂林“互联网+旅游”资源为基础、“互联网+旅游”产品为支撑、“互联网+旅游”服务为亮点,三大“互联网+旅游”产业要素协同发展的复合产业关系。
2.促进桂林旅游信息整合开发的有效方式
解决旅游信息在线化程度低、整合力度弱、信息壁垒现象严重等问题,不仅关系到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到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可有效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大旅游公共管理、服务信息的采集和运用,推动桂林旅游信息整合与信息交互,进而实现桂林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机构和企业的协调管理和协同创新,帮助桂林建设好“互联网+旅游”智慧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
实现旅游信息共享、共建与共同开发,有助于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出现之前,桂林的很多优势旅游资源(高品质团队、精品酒店优先入住权)都掌握在少数发展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手中。很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往往只能通过“低价团”、“零团费”等形式来吸引游客,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一味追求价格的低廉势必会导致旅游体验的品质下降,而中小型企业之间持续的价格战也将导致行业健康发展的失衡。而桂林加快“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借助于“互联网+旅游”产业技术、平台和理念,所有旅游企业都可对游客样本喜好的分析、到旅游产品的科学设计与营销、再到旅游市场的管理与服务都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发展规划,从而避免了过去信息闭塞、几家独大的状况出现,真正实现桂林旅游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与共同开发。
3.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
桂林加快“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是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的客观需要。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桂林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要把桂林打造为广西首个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 “互联网+旅游”公共服务,而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离不开“互联网+旅游”产业,因为,无论是转变旅游消费方式和转变旅游管理方式,还是转变旅游营销模式和转变旅游企业发展模式,都离不开“互联网+旅游”消费、管理、营销与服务体系。“互联网+旅游”既是“互联网+”社会环境条件下个性化旅游催生的必然产物,也是旅游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二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主管医药行业标准化的管理工作,负责在全行业组织制定标准、贯彻执行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归口管理医药行业标准的范围:
医疗器械类:
(一)医疗器械通用性标准和综合性标准;
(二)普通外科与专科手术器械;
(三)普通诊察与注射穿刺器具;
(四)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五)医用光学仪器设备与内窥镜;
(六)医用超声、激光、高频仪器设备;
(七)理疗与中医仪器设备;
(八)医用射线、高能和核设备;
(九)医用生化仪器及化验设备;
(十)体外循环设备、人工脏器及其功能辅助装置;
(十一)医用卫生材料及用品;
(十二)医用高分子制品(如:输血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用高分子器具);
(十三)手术室设备;
(十四)公共医疗设备。
制药机械类:
(一)制药机械与设备;
(二)药品包装机械;
(三)制药用监测及药品检验仪器。
医药包装类:
(一)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及相关的生产设备(包括玻璃、塑料、橡胶、金属、胶囊等制品的生产设备)及药品包装检测、试验仪器;
(二)药品包装标准。
制药用原料、辅料类:
(一)制药用原料(中间体);
(二)制药用辅料;
(三)食品添加剂;
(四)饲料添加剂。
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类:
(一)产品生产过程中废弃污染物限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新工艺技术的污染物控制及治理标准。
医药能源管理类:
(一)医药行业能源管理标准;
(二)产品用能标准;
(三)节能技术标准。
医药工业、商业质量管理标准类。
第四条 医药行业制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质量技术指标;
(二)产品规格,生产工艺,检验规则,仓储保管,产品养护;
(三)安全要求,通用试验方法,生产、销售、使用规范;
(四)术语、符号、代号、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第五条 医药技术标准是从事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共同技术依据,凡作为商品出售的医药产品,其安全要求,生产中应当统一的技术指标、方法都必须制定标准。
第六条 医药标准化的规划、计划、科学研究、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要纳入各级医药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七条 制定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医药包装材料及容器、制药用原料(中间体)、辅料等医药标准要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国际标准,以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或先进样机。
第二章 标准分类
第八条 医药国家、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性能、制造质量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人身安全的产品标准及指导正确生产、使用以保护生命的通用要求,重要的技术管理规范,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下列产品或标准应当制定强制性标准:
(一)代替和修复人体脏器、肢体的产品;直接参与人体生理功能的人工脏器;急救设备;用于治疗、诊断的医疗设备及器具;直接用于手术的设备和器具;计划生育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医疗器具和材料;重要的医用检验和辅助设备;
(二)直接与药物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三)直接与药物接触的机械设备、药检仪器、医药用压力容器;
(四)医药工业环境保护标准;
(五)节约能源、资源标准;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七)法律、行政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下列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一)技术指标高于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标准;
(二)产品质量分等细则;
(三)一般技术管理规范;
第九条 进口或出口转为国内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我国标准的要求。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商定。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十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医药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医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医药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审批、医药行业标准,审核医药国家标准(报批稿)并办理报批手续;
(四)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协调和处理行业有关标准化工作问题;
(五)组织实施标准;
(六)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管理医药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八)组织重大医药新产品和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九)组织管理与医药行业对口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十)组织标准化科技成果奖评选,负责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表彰奖励;
(十一)管理医药标准化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分工管理地方的医药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制定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制定地方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三)承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草拟地方标准的任务;
(四)组织本行业行政区域内的医药企业、事业单位实施标准;
(五)对医药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受理医药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七)审查、监督地方科研产品执行强制性标准。
第十二条 国家设立上海、辽宁、武汉、天津、广东、山东、北京、浙江、北医口腔医学院九个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天津制药用原料(中间体)、辅料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上海药用包装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天津制药机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专业分工设立在各技术归口单位。
第十三条 各归口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
(二)负责提出本归口范围内的标准制定、修订及科研课题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承担医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进行医药标准化科学研究工作;
(四)承担医药标准化业务的技术性指导,协助起草单位贯彻有关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
(五)承担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六)承担医药标准(报批稿)的整理校核、编辑修改工作,负责向国家医药管理局办理标准报批手续;
(七)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标准执行中的技术问题;
(八)负责收集、研究和交流国内外医药标准情报资料工作,建立医药标准化技术档案;
(九)组织医药标准化的宣传、普及、学术交流活动,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标准化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 标准化工作人员属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成果视同其他科技成果。标准化专业人员享受与其他科技人员同等的经济及技术职称待遇,工作成绩显著或做出重要贡献者,应予以奖励。
第四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条 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地编制医药行业标准化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医药标准化工作按年度计划实施。
第十六条 制定标准项目由年度计划正式下达,负责起草单位应对所定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按《标准化工作导则》(GB1)的要求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其内容应包括: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参加单位、起草人及所做主要工作;
(二)标准编制的原则,确定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经济效果、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水平对比,国外样机测试数据对比;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依据和经过;
(七)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有关附件,经起草单位负责人审查后,印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两个月,逾期不复函者,按无异议处理。
第十八条 负责起草单位应对征集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填写《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与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所列一致),同时附修改后的标准预审稿,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技术归口单位审阅确定后,可以组织正式审查。
第十九条 国家、行业标准要经过预审和正式审查。审查会由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没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由医药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技术归口单位组织。送审稿及有关资料应在审查会前1个月(函审须提前2个月)发送给参加审查单位。
第二十条 会议审查标准,原则上应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代表人数3/4同意为通过。会议出席率和函审回函率应大于2/3审查才有效。
第二十一条 审定后的国家、行业标准由标准起草单位按GB1的要求修改、整理。报送相应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进行校核、修改、编辑整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标准报送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行业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批。
第二十三条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部门根据医药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查,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标准复查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二十四条 地方、企业医药标准的制定,应执行相应的有关规定。地方医药标准由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企业医药标准送地方医药主管部门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强制性标准一经批准,就是技术法规。各级医药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和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致重大事故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四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国家、行业级医药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承担贯彻标准的检测工作。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
第二十七条 贯彻强制性标准时,除涉及产品主要性能和会造成人身危害的技术要求以外,对执行其他技术要求确有困难的,要说明理由,提出暂缓执行期限,贯彻措施报告,经医药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同意。国家标准报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行业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复。
第二十八条 医药科研新产品试制、鉴定前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并进行标准化审查。未经标准化审查的新产品不准组织技术鉴定,不准组织批量生产。
第二十九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药行业标准实施的监督。
(一)配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二)编制全国医药行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在组织医药行业评优、认证、发放生产许可证和企业升级中,负责产品符合标准情况的审查;
(四)根据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公告,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对实施标准情况好的予以表扬,对实施标准情况不好的予以批评和限期改进;
第三十条 医药行业首先在医疗器械产品中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工作,各种安全标准是进行安全认证的技术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许嘉齐在论坛上要求我国医药企业应该把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思、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理念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贯穿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他指出,作为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医药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合法经营,诚信自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地药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药品需求,担负起关爱生命健康的光荣使命。
“社会责任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互动,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就是需要各界负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 本刊首席顾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孙继荣教授在论坛上做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并从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包装行业持续增长
在过去五年中,英国包装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2010年产值达到200亿美元。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速会略有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6%。总的来看,尽管未来几年英国仍会面临国内需求疲软及经济复苏缓慢的问题,但英国包装行业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应用领域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占到英国包装行业总消耗量的70%,医药行业占到10%,个人护理用品约占6%。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等终端市场。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即使在整个经济危机中仍保持一定活力,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此外,医药行业也将成为英国包装行业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医药行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处方药和OTC药、维他命和矿物质等的需求,将会推动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泡罩、软管、瓶子和纸盒等医药包装的需求的增长。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猛
过去几年,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1%,2010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将继续下去,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如海湾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增长的驱动下,对食品和医药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更倾向于进口包装机械,这将给英国包装机械行业提供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未来几年,英国国内对包装机械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增长。
此外,消费者更倾向于精致、环境友好的包装,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包装机械来实现,这种需求将进一步带动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五年中,英国包装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2010年产值达到200亿美元。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速会略有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6%。总的来看,尽管未来几年英国仍会面临国内需求疲软及经济复苏缓慢的问题,但英国包装行业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从应用领域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占到英国包装行业总消耗量的70%,医药行业占到10%,个人护理用品约占6%。预计未来五年,英国包装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等终端市场。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即使在整个经济危机中仍保持一定活力,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5%。此外,医药行业也将成为英国包装行业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医药行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处方药和OTC药、维他命和矿物质等的需求,将会推动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泡罩、软管、瓶子和纸盒等医药包装的需求的增长。
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猛
过去几年,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1%,2010年出口额超过4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这种强劲的势头还将继续下去,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如海湾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出口增长的驱动下,对食品和医药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更倾向于进口包装机械,这将给英国包装机械行业提供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未来几年,英国国内对包装机械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增长。
此外,消费者更倾向于精致、环境友好的包装,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包装机械来实现,这种需求将进一步带动英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一)概念表述难见本质之别
有关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表述不在少数。国家药监局于2000年6月26日《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已废止),其中曾提出“药品电子商务”概念,明确它“是指药品生产者、经营者或使用者,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以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并完成各种商务活动和相关的服务活动。”[3]2005年9月29日,再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指出“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药品(包括医疗器械、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交易服务的电子商务活动。”[4]学术界中,较早有沈阳药科大学陈玉文教授提出“医药电子商务是指以医药商品生产者、医药商品经营者、医疗机构、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保险公司、银行等医药商品交易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互联网络系统以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的方式进行并完成的各类医药商品的交易和服务活动。”[5],也有“狭义上讲,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是指医药企业、消费者、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等在互联网和其他网络的基础上,以实现医药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为目标,满足医药企业生产、药品销售、税务等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支持企业的对外业务协作,从动作、管理和决策等层次上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为企业提供商业智能的计算机系统。”[6]等。上述各家从不同角度较好地对之进行了阐述,对于学界具有很强的指导、启发与借鉴意义。然而,通读更多学界其他的观点,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多在既有大类“电子商务”概念基础上冠以“医药”为前缀,而少有对“医药电子商务”固有本质性内容的理解与准确阐述,有的甚至游离医药自身固有元素。一个原始而不乏实用的鉴别方法,即是去掉“医药”二字,原本只针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界定,依然可以用之于对“电子商务”的描述。
(二)内容选取停留在“医药”与“电子商务”层面
概念表述浅层面的结果直接导致其后之具体内容构成表现为简单的“医药+电子商务”,两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机揉合与生成。只是生硬地把两块内容切割与粘合,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常见的表现是,前半部讲述电子商务,后半部阐述医药知识;或者是“电子商务”中置换原商品为“药品”,但又缺乏对“药品”固有特性的明确区别。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缺乏“医药”元素
电子商务教学固然有其共性,但反映在不同行业则自有其个性表现。医药行业引入电子商务技术,其在教学上显然也存在此一情况。然而,在今天却体现并不充分,甚至被弱化。因此,对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及其在教学上诸方面表现的探讨与研究,无论对于该课程建设与教学开展,还是对于整体医药教学的思考,都具有鲜明的启发与现实意义。
二、课程基本内涵特色:“专”“适”兼顾、“仿”“真”合一、“多元”并进、立体考评
医药电子商务教学旨在服务于医药行业、为医药行业培养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但基于行业需求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制定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对行业外岗位的适应性。因此,基于行业而不拘泥于行业的教学设计势成必然。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具体表现:
(一)内容选取“专”“适”兼顾
教学内容的取舍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水平。目前环境下,医药行业引入电子商务技术已然成趋,且日益深入。从医药企业间的药品招投标到药品在线零售,从医药信息服务到医疗器械在线交易,乃至医药行政电子化,无不涉及电子商务领域。因此,从理论上讲,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必然达到能熟练且专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同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此其一。其二,学校教育与专业培养理论上可以预期学生的职业走向,也应该有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规划与设计。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必然会随时偏离既定教学目标,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与制约学生的就业领域。因此,作为教学,兼顾行业内外职业需求,关注其变化与发展,显得必要而且必须,也是学校教育的固有规律。鉴此,医药电子商务课程内容的选取,应该是“专”“适”兼顾。“专”者,充分体现医药行业元素,紧扣行业内职业岗位与能力要求,教学直接致力于行业之需;“适”者,则同时需要拓展行业外领域,对于非医药行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与能力要求,同样需要引入课堂教学,以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职业适应面。唯其如此,课程建设方显无限生机。本课程在建设中,通过多方调研与访谈,针对高职高专总体培养目标,以一线岗位为主线梳理并形成以下内容:1.电子商务岗前理论知识准备。包括两个任务:一是电子商务认知与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及其流程;二是医药电子商务认知与基本模式。前者侧重就业“适”应面,后者突出“专”业面。该部分主要阐述相关理论知识,以可以达到着力支持后期岗能训练为上限,结合真实案例适当拓展。2.医药电子商务上岗技能实务。根据企业调研,基本梳理出医药产品网络业务专员、医药产品网络营销员、医药信息管理业务助理、网上药店建设工程师助理四个岗位,并分别依据岗位能力要求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形成16个任务。如业务专员的教学任务包括:消费者网上购药、医药产品政府采购与招投标(制药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政府采购等)、医药物流在线申请、网上药店经营与管理、药企产品信息与维护、医药物流构建与维护等。3.医药电子商务岗位能力应用。该部分主要与医药企业在线业务合作,校企双方共同规划与设计顶岗实训项目,并严格按企业要求完成业务流程。最终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成绩,侧重实际业务能力与业务执行过程的科学性。4.法律法规融入整个商务流程的能力养成。上述内容在施教过程中,处处体现法律法规要求。如业务专员的网购药品,只允许是非处方药(OTC);药品信息的企业必须具备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和信息服务资格证等法定要求。因此,互联网上的涉药交易与服务,无不需要从业者具备熟练且准确适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仿”“真”合一
在方法的采用上,充分体现网络技术与当代学生特点,具体、直观、简洁、实用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因此,在具备足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理解、深化并熟练掌握。为此,课程建设与医药企业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积极引入医药类企业的文化内涵,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来开讲座。企业方与校方(教师和学生)不断交流,同思教学内容与方法,共建教材与教学平台,共享企业与学校资源。学生则具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在岗则是员工。这样,学生在校以“学”与“仿”为主,在第一时间接触并了解医药企业文化与环境;在岗则进入真实岗位,以完成业务为主,在第一线接受技能检测。由“仿”而“真”,由“真”再“仿”,达到“仿”“真”合一。学生学得生动、直观、实用,企业则从中直接获益,实现“双赢”。
(三)学习途径“多元”并进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通过课堂教学,且融入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完成课程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以各级不同等次的学科专业竞赛为载体,积极组织与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创业与电子商务大赛;然后再指导学生逐步走向电子商务创业之路。这里,更多的是跨行业的训练,但需要在每一“元”中具体到医药特征,使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刻地理解同样的方法应用在医药行业却会有更多的特殊要求。
(四)学业成绩立体考评
在教学评估方法上,本课程尝试构建“纵横交叉”机制:纵即评估主体从学生自测、团队考核、企业教师到校内教师总评———考核主体多元化;横即平面化,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定量考核到在企业中完成医药电子商务项目的定性考核,多途径、多侧面测评———考核手段多样化。纵与横结合,形成“学生自测、团队考核、教师总评;书面考试、上机作业”立体式评估体系,旨在改进考评的全面性与公正性。医药电子商务做得是否成功,其实很难以理论分数示之,也不能以消费者是否获得药品或服务为终结。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的医药产品销售与服务,是否真的使消费者的健康受益,如获得安全用药的正确知识,买到对症的药品,或是得到在线专家的专业指导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是成功的,考评无疑应该得到通过。显然,这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
三、课程特色教学的构建与实施:“多多”益善
笔者自2007年开始主持构建医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经过近4年的不断学习与探索,先后于校级精品课程走到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步形成了“考核方式多级、模拟平台多种、学习方法多途”(即:三级考核、四种模拟、六重学习)的“多”性课程特色:
1.三级考核由学生、专家、教师分别主持,大大提高公正、公平与公开,最大限度保证考核的客观性。改变传统考核重形式、轻实效;重管理、轻过程,导致主观有余、客观不足的现象。
2.四大平台从模仿到独创、由单一到综合层级递进,大大增强学生对机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以及对技能的养成与应用能力。通过“劳动部电子商务师培训鉴定系统(即认证平台)”完成通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教学,利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医药电子政务系统”完成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医药电子政务教学,利用“电子商务开发平台”完成对商务网站开发理念、主要商务功能及技术等教学,以此夯实操作技能。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72-0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只要掌握了知识产权的主动权,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其中,知识产权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工作也很复杂,它主要是针对专利、商标及商业秘密展开保护,进而使无形资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和影响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其中,医药行业是一项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并且,具有创新性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由此,我们必须结合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并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促进医药行业的经济增长。
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已经成为了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医药工业方面,制造和购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国家在医药行业的投资也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加强了对外贸易。虽然我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国际竞争力。再者,我国医药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小而分散,大部分品种可靠性差,在市场缺乏良好信誉,并且出口量小。对于药品来说,一方面,我国的新药创新能力非常弱,并且大部分化学药品是仿制品;另一方面,制剂技术和开发水平落后,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差。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需多下功夫,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2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的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与发展经营战略没有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割裂的,进而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我国的医药企业往往忽略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规划,仅仅做到了为了保护而保护,最终导致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被困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几乎没有企业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其二,我国的医药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且企业的管理制度仅仅涉及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和简单的流程,缺乏知识产权的挖掘和运营相关的管理制度。
2.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医药企业的新药很少自主研发,主要是依靠国外的新药进行仿制。尤其是在化学制药领域,我国的仿造品多达90%以上。此外,我国对传统的中药保护也仅仅局限在行政保护,只做到了剂型的保护而忽略了处方,进而则促使各企业只通过剂型的改变进行申报,如出现了多家企业生产各种剂型的“板蓝根现象”。
2.3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家修订了专利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了专利的保护力度,找到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新途径,同时也规范了著作权的保护规则,进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然而,与欧洲、美国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保护力度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严格;并且,我国的药品仍是以仿制为主,如加大保护力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还缺少行政执法及司法队伍,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我国出现的一些侵权现象。
2.4 缺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知识产权建设和战略管理的重要难题。并且,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及运营的各个流程来说,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进行指导和监督。另外,就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后续配套的政策的建设而言,都需要具备药学、法学、管理学和知识产权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则不重视对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又加上我国许多的大专院校未开设相关知识产权的课程,所以,造成了我国花费多数资金向外国的管理机构进行咨询。
3 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问题的策略
知识产权的管理具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从财产属性上讲,它是一种企业行为;可是若以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来考虑的话,它又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我们应把企业与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国家政府应逐渐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国家的整体调控下,制定与本企业经营策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的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的医药行业稳定和谐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我国的医药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再只是看其拥有多少资产与资源了,而是以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为标杆。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建设是何等的重要。因此,面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上存在的管理意识不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限和法律建设不健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和分析,进而找出一条便于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而此次国家来势汹汹明文规定的要严管的行业价格垄断名单中,医药赫然在列。
发改委已进行药品价格摸底
医药行业价格垄断今年初始已经得到官方和大众的注意。现在国家发改委将要重点关注医药行业,看来医药行业确实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既然要管,又该怎么管?
方正证券(601901,股吧)分析师刘亚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发改委已经做了一个价格的摸底工作,包括药品的成本、构成,以及利润环节,对价格的形成机制已经有一个前期的了解。国家严管的主要是一些涉及到医保支出,政府过分买单的品种。而药品价格垄断的产生,最主要的还是之前的一些不合理的定价机制造成,因此首先要解决一个药品定价机制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垄断,垄断与竞争是并存的,比方说技术垄断就必然会带来价格垄断,而怎样去鉴定这个垄断,还是要看政府的界定。目前市场上不合理的定价肯定是存在的,政府很难做到特别公平合理的定价,因为我们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三中全会也说要形成市场化的机制,通俗的说就是政府要管好他该管的那块,比如像外资药和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品的价格要比国产药品贵出很多,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垄断,是政府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导致造成的,而这都是要在将来取消的。过去出现一些价格偏高的情况,很多都是涉及到腐败问题,包括通过药厂对地方官员定价部门的游说,达到一个不合理的定价价格。“我们不能盲目指责药厂。药品其实出厂价和终端价相差很大,终端价百分之五十利润是被医院拿走了,好比十块钱的药品,有五块被医院拿走,而药厂只赚一块钱”。
外资高价药或首批“中枪”
在今年8月,国内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这个也成为了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从对奶粉企业实施的处罚看,国家此次监管医药行业的力度我们也可以略见一斑。
那么会有哪些医药企业可能“中枪”呢?“首先会是外资药,原研药。还有就是出厂价和终端价格差距过大的一些品种。最主要的是会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和过剩产能,因为医药行业也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出现洗牌在所难免。”刘亚明说道。
负面新闻难掩业绩增长。根据一季报,在两市175家医药企业中,共有23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而亏损的只有16家,行业状况看上去依然很美。
业绩向好是不争的事实,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据统计,医药板块虽然已从公募的前十大重仓板块中消失,却连续两个月位列私募的前五大重仓板块。
为何公募私募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态度出现如此分歧?医药产业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不确定性?哪些医药类上市公司会“结构性”的跑赢市场?
增速放缓不减机会
实际上,除了通化金马直接受到了冲击,青海明胶(000606.SZ)和东宝生物(300239.SZ)两家“涉胶”企业的股价,却借“毒胶囊”上演了一涨。
“毒胶囊’只是个插曲,不会影响医药行业的大趋势。”广发证券一位分析师如此评论。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也对《英才》记者表示,“整体上讲,‘毒胶囊’事件对医药板块的影响不大。”
“现今的医药行业处于调整过渡阶段。”郭凡礼认为,随着日后包括《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基本医药目录》、《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医药产业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不过,另一位行业分析师则对《英才》记者称,与其它板块相比,医药行业可谓增速较快,但与前几年相比其增速有所放缓。“2008—2010年大致在30%,2011年就已经降到了20%,或许是因医改覆盖面提高带来的产业黄金期已经过去了。”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2年一季度医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3840.3亿元,同比增长22.7%,较去年全年增幅下降约6个百分点,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7%,高出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
上述行业分析师认为,医药板块仍然富含投资机会。“医药行业正趋于整合,国家也在推动药企整合的步伐,未来会形成几个比较大的医药企业。”
政策趋紧
虽然增速依旧高于工业增速的平均水平,但“政策”却造就了医药板块最大的不确定性。政策环境“趋紧”是几位分析师的一致判断。
工信部于年初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4月发改委又公布了《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而科技部的重点专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也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安信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2012年负面政策将延续,但政策环境好于2011年。超预期的负面政策可能会是药品价格流通环节差价率管理办法,在各地的强力推进和国家药品定价方法中对区别定价的大幅度调整。
“相关政策确实比较严格,不过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还不好说,其具体的执行情况尚有待于观察。”另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除了政策方面,郭凡礼认为医药板块还存在着其他的不确定性:“比如铬含量超标、药品出现抢购荒等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整体降价及降价幅度过高,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上升幅度不确定以及药品生产与流通环节中的风险也有所放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
看好几类医药股
自2010年末开始,医药板块已经持续调整了一年多时间,在估值得到修复之后,医药上市公司是否能够重归升势?
“现在医药板块的估值只能说是比较合理,算不上低。”广发证券分析师表示,如果从行业增速来判断,合理的估值应该在20倍市盈率以内。
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13.6%;化学药品制剂同比增长21.8%;中药饮片同比增长32.7%;中成药同比增长30.2%;生物生化药品同比增长18.1%;医疗器械同比增长24.8%。
中图分类号:TQ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89-01
所谓的GMP全称是Good Manufac turing 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是适用于制药、食品行业的强制标准要求。详细来讲,在制药行业企业必须具备优质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完善质量监控管控和严格质量检测系统,最终使得或确保其生产产品质量满足我国卫生质量要求和相应法规。作为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医药工程建设关系到企业生产药品质量,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制药行业而言,其净化建设和工程管理尤为重要。例如:按照GMP要求,其制药厂区就必须要按照防污染和功能来规划分类和布局,不同厂区之间要避免(交叉)污染,其制药设备必须要科学先进,所有设备环境都要达到其卫生和洁净要求等等。然而当前我国医药工程建设中,一方面虽然各项法规制度和规范体系都处于初步建立状态,然而还是有许多规范标准处于不确定或空白状态,对其工程管理极为不利,使得部分管理内容无据可依,造成其工程管理窘境;另一方面,医药工程建设涉及领域和专业知识多,不少企业都缺乏优秀管理人才,大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是边工作、边积累、边实践、边改进,这种摸索中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阻碍了其医药工程建设管理水准的高层次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其工作经验,简要探讨医药工程管理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实施内容。
1 医药工程专业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自从我国经济实力稳步上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市场对医疗行业要求也日渐提高,此外我国当前大力推行的医保政策更是加剧了医疗市场需求,也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呈现长期高速增长趋势,而医药行业稳步增长的前提就是医药工程建设满足市场要求,简而言之医药工程建设管理是确保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而且当前我国医药行业还远远比不上国外先进国家,我国医药出口基本都是原料药品,制剂产品质量达到美国FDA标准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我国经济市场日益与国际接轨的新环境,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制药行业药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努力学习国外先进医药工程管理模式和经验,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稳步发展,才能够提升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追赶国际先进管理水平。
2 强化医药工程净化管理的对策
第一,完善我国医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强化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我国医药工程建设管理标准还有部分处于不完善状态,对此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我国中医医药协会、制药协会以及通过美国FDA资质的先进制药公司,医药净化工程安装公司、专业医药工程管理公司等等诸多相关机构部门都参与进来,进行专业、细化制定完善相应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与此同时,制药企业也要加快吸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平时也要定期开展各类医药工程管理和建设培训考核,大力引进优秀医药工程管理人才,加强内部交流沟通,不断提升其医药工程建设管理团队人才水准和能力。
第二,提升医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可以根据医药工程特点来规划其建设进度,再三检查合同条款和施工计划的可行性,重点关注医药工程中不同种类、项目施工,确保相互制约的项目能够穿插施工,比如:净化厂房给排水、暖通工程就要交叉施工,尤其是工艺设备管道项目施工计划和管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建设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切实结合医药行业特点来周密制定计划,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定期完工。
第三,加强医药工程质量管理。医药工程通用专项项目常规质量管理以外,还要重点关注GMP要求的专业性、关键性的质量管理项目,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工程满足GMP验收标准。同时要从净化装修材料质量到施工过程细节都要进行全面监控把关,对所有设备进场、物流废弃、通道设置等等都要确保其不会出现交叉污染,施工过程中各种功能管道更是要切实防漏,尤其是净化区更是要注意其空气质量和洁净度。
第四,严格医药工程现场管理。做好医药工程现场管理,首先要科学制定其工作流程,比如洁净净化车间时,人和物体走动都会影响其空气洁净度,因此就必须要明确划分洁、污流线,设置好相应物流、人流通道,借助静压差压力表和独立压差计来控制空气流通,定时进行监控记录,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空气质量都达标。新建的净化车间要先检查其温湿度、照度、换气次数、尘埃粒子、微生物等等HVAC系统的诸多验证项目,确保合格才能投入使用。车间建设完毕后也要定期进行风量检查和高效过滤。其次,GMP对医药净化车间环境和温度都有相应要求,对此管理人员也要再三注意确保空调能24小时持续不断运行,如果晚上车间停工,也要开启值班风机使得净化区有静压差避免外部气流倒入。当然如果室内有酒精或者粉末,就要设置带过滤器的直排系统。然后,对于净化区域地面洁净工程也有相应处理方法,例如水泥材质地面使用过久就会出现裂缝,这会影响其空气水汽,地面也会凸起,因此GMP净化车间底层地面最好做好防水处理,或者在其自流平下面加三层左右无纺布来避免其地面裂缝。最后,当前为确保其净化区空气洁净度基本都会采用三级过滤式空调,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过滤装置都有其相应材质布料,对此空调及相应过滤装置就要定期进行清洗、更换和检修,一旦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处理。
3 结语
总体来看,虽然当前我国医药净化工程管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但是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剧,我国政府对医药工程建设的扶持和关注,相信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也会不断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和优质建设管理人才,充分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应对市场新挑战,不断提升其制药水平和管理质量,从而促进企业自身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龙.论医药净化工程管理[J].青春岁月,2012(22):425.
[2] 王书堂.探究医药工程项目中工程咨询服务性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医药工程设计,2009(5):60-62.
并购范围和领域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活动不仅表现在对派系外的公司进行并购上,同时也将表现在对派系内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上。医药并购派系内外都面临着剧烈调整。这也是中国各医药并购派系在众多医药并购运作之后的发展必由之路。例如华源集团成立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对旗下的医药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这也是医药并购派系梳理自身战略的过程。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往往并不满足于在某一个狭小的医药领域进行并购,而是医药产业内的诸多领域。例如东盛集团对盖天力制药以及青海制药等的并购,既涵盖了化学药行业,又囊括了中药行业。而太极集团对桐君阁和:西南药业的并购,更是将原有的产业格局由中药领域扩张到化学药领域同时还对医药商业进行扩张。
并购手段和方式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在并购的同时,也将注意其他扩张手段的变通或结合运用。最为典型莫过于太极系与上药集团以及广州医药的销售战略联盟,派系之间互相借助资源延伸对终端的触角。既竞争又有合作。这也将表现在逐渐增多的医药并购派系的连横合纵上。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规模层次正在逐渐升高。由近年来的对公司层次的并购逐渐演变为对集团层次的并购。典型例如国药集团对云药集团的并购;而华源集团更是将北药集团和上药集团加以收编。下一步可能会演变为派系群之间的并购。
中国医药并购派系的并购将表现出更多的多层次性。即医药并购派系之间不仅出现并购,例如华源系对北药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并购,同时还出现了派系内部的支派系或分派系对外部进行并购,例如华源系中的上药集团对山东鲁抗进行并购。与此同时,医药并购派系内部的支派系或分派系之间的抢夺并购对象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并购派系的组成和类型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既有“国军”,又有“民团”。“国”字头的医药并购派系例如华源系、华润系以及国药集团等,它们皆是国资背景;“民”字头的医药并购派系例如复兴系和东盛系,它们皆是民营企业。“国军”和“民团”共存,目前这两派势力的活动活跃。下一步将会出现第三种活跃的派系力量。
中国的医药并购派系既有多元化跨行业式的并购派系,又有专注于医药行业的并购派系。例如华润系和复兴系,它们皆是多元化型的医药并购派系,本派系横跨的行业范围较多,且与医药相关性较小;而华源系和东盛系则可归纳为专注型的医药并购派系,它们的行业领域并非就是单一医药行业,但是它们把极大的资源和实力投放到医药行业上。随着医药行业的持续看好,多元化跨行业式的并购派系将不断涌现。
派系的竞争和视野
【关键词】:越南医药市场,中药产品,中国制药企业。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market
Chen De Ying, Qiu Jia Xu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market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Key words】: the Vietnamese medicine market, Traditional medicine product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1 。 越南医药市场
虽然医药行业在两年内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越南的制药工业还可以增长12%- 15%,在2009至2011年期间.
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在中 - 低之间,刚刚超过52%企业有资格生产药品。国内生产药物大多是通用的,没有价值,只能满足50%国内医药需求。原料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使得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汇率困境。技术水平不高而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阻碍提高国内制药业生产的规模。
近些年来,经济 - 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费用高,消费逐年增加。随着人口和儿童的优势,越南对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潜在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因此,这些公司面临从国外的激烈竞争对手,尤其当国内医药企业的保护期后加盟世贸组织已经不多(在入世后5年)。
1.1 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宏观因素
1. 经济:制药行业遭受最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越南的经济在多年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有强大影响力,尤其是进出口加工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高通胀,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者持谨慎态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最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这是其中之一为人民的必要品。
2. 文化 - 社会: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对药物的开发。
在越南大多数人民都集中在农村,生活水平往往低下,高需求的便宜药品,这条件是越南制药企业开放市场有利的条件。此外,越南的消费者生活越来越改善,健康状况越来越有关注,因为药品具有高度的需要,以确保健康。
3. 国家政策:医药行业须受严格政府控制
医药行业受到强烈的管理状态。政府已颁布许多法律文献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包括有关的文献,无论国家对药品的广告政策,国家药品价格的管理层,药品经营状况,药物管理名单上有特殊的控制,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检测设备... ...
商业生产不符合GMP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GMP)的建议,出口业务药品与存储系统不符合GSP将不得不停止生产和进口。还有,如GLP法规“好练习室实验疫苗和生物制品,“GDP”良好的分配药物,“GPP”良好的管理做法药店。只符合新标准的企业才能经营与发展。这些规则将助于越南零售药店合并或收购,促进当地企业所提高,重点在深度开发,对跨国公司竞争。
1.2 制药行业在越南的位置
越南的制药业在新的发展中 - 低。支出的医疗标准占GDP的1.6%(2010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越南制药业在发展中世界。越南已经取得国内医药行业,但进口原料居多,所以可以说,客观地来看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以中- 低。像周边国家,越南医药行业属贫困状态。健康保险是不够的,所以患者应支付的药物比他们的需求量多,这已经阻碍了市场的增长。因此,直到2010年,越南卫生支出仅占1.6%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医药产品,说明药品行业的投资大幅上升。大部分制药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销售产量增加和部分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使国内企业有能力继续投资与改善生产能力。
1.3 企业标准数量
根据WTO的承诺,在2010年结束越南的制药业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质量标准(GMP - WHO),期限到后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强制停止生产。截至2009年年底期间,有52%的制药公司(包括西药和传统医药)来实现GMP- WHO标准,包括实现GLP和GSP标准的企业,分别为51%和63%。事实上,近三年来越南企业才刚开始关注这些标准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正在加强竞争力为生存与发展。
传统医药是越南的优势之一。由越南国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药品材料获得人们的欢迎。卫生部已发出2000种药品制剂的注册号码在市场上流通。
但现在传统医药不受监督,与安全食品问题密切有差距。种植药材容易滥用农药。因此,应有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药材种植和加工期间。
2 。 越南中药市场
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2010年期间,中国中药企业出口越南市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1 越南民众具有厚重的中药需求,市场基础厚实
经过中越两国医生的长期不断努力,中医药在传入越南的同时,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结合越南当地的病情特点和环境条件,吸取当地民间的用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越南传统医药――中医药体系(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称为北药,有别于西医、西药及传统中医药, 越南地产药材)。越南传统中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越两国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伴随越南民族的兴旺发展走过数千年。时至今日,用中药治病,仍然是不少越南民众的首选。
2.2 越南政府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法,越南传统中药被排斥于官方组织之外,传统医药学校被迫关闭,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越南独立后,政府结合越南的具体实际,提出“医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民族、大众3个原则的基础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先后建立了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协会,比较著名的有河内民族医药研究院。越南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全国6所医学院校中进行,还有部分国立和省立机构开设长期的中医药课程,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培养并取得国家卫生部承认的各级传统医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生、医师、医助、药剂师)2万余名,加上经过短期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及医士,超过3万人。在越南的医院中, 大都设有中医部,使用中药治病,特别是近些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开放越南医疗市场,在城乡出现了大量中医诊所和药店,推动了中药市场快速向前发展。
3.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越南医药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此特别关注越南中药市场。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强,中国制药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双边贸易关系也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言实:中医药开拓越南市场,医药导报,中药报, 2009(08期):25-26
[2] 严冰:越南医药市场值得关注,医药经济报,2008-07-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