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股市投资策略

股市投资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41: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股市投资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股市投资策略

篇1

上调印花税,调控的重点是抑制短线交易和过度炒作,因为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说,上调那么一点税收,在交易成本中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由于买卖基金、国债等不缴印花税,这项措施也将鼓励投资人购买基金,以改变目前股票投资散户比重过高、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的现状,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5月30日登报宣布上调税率、5月30日当天立即实行,这样的调控时速既说明这是一项紧急措施,政府高层觉得泡沫已无法容忍,也预示着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因为如果5月30日宣布,从6月1日起实施,市场就会在实施前两天(趁印花税尚未上调)急抛股票,那时就不是下跌二三百点了。既然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我们才有继续讨论投资策略的必要,否则清仓离场就是!

高度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到目前为止,除了市场最关心的印花税上调之外,再次重申银行信贷资金不得违规入市,以及对由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违规引发的券商持股概念、交叉持股概念深跌等调控和监管举措,在笔者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将长期起作用的,乃是5月30日由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四大看点:

首先,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个命题,无疑是明年下半年起(国有股一般锁定5年,最早一批股改于2005年8月完成)一大批国有股将进入流通。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到,所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国有资本收益。要取得收益,当然得卖出所持股票,问题是到时国有股怎么抛、抛多少?需要有科学的、详尽而周密的预算。

其次,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以央企为例,国资委已一再提到,将从目前的160多家,3年后集中到50多家。这就是说,有100多家央企以及其麾下的上市公司将被并购重组、卖出持股,然后将它们中的优质资产注入到需要加强做大的那50多家央企。哪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会减持,哪些会增持,投资人需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对中长期投资尤为重要。

第三,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二个用途是补偿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100多家央企要退出央企身份(地方国企同样要做精做强),肯定需要支付一大笔社会成本,由谁买单?说穿了就是由股市买单。这一点决定股市不可能(国家也不希望)急速拉升,因为如果再像前一阵那样动辄翻番,有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抛售国有股予以调控。

第四,国有资本收益的第三个用途是补充社会保障。这一点不言自明,实际上在当年国有股市价减持时就想这么做了。

重点投资三大板块

在这种情况下,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选好股票、作较长时间的投资(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短炒),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以下三类股票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回归概念股。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深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半年会有一批重量级的蓝筹、红筹股要回归A股市场。“回归概念”就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

如中国石化,其利润约为中国石油的三分之一(中石化约500亿元、中石油约1500亿元)。随着中石油的回归,中石化肯定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急起直追,做大做强。近期两家公司竞相宣布发现大油气田,就已初露端倪。我们已经看到,在大盘大调整之际,中石化股价不跌反升,周四甚至直奔涨停。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中国联通,随着中国移动的回归,联通也有了竞争对手,加上3G牌照发放在望,以及6元左右的低股价,应该会有所表现。

二是低估值板块,主要集中在大盘蓝筹股群体。如上海汽车,按其一季报每股收益0.177元、每股净资产5.07元,目前15元左右股价,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才20倍和3倍上下,该公司于去年底整体上市后,业绩和股价都还没有很好表现。而据媒体报道,汽车是今年头四个月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相信会跑在前面。

又如兰花科创,一季报每股收益0.35元,每股净资产6.54元,目前股价30元出头,今年以来又属滞涨板块,同样会有潜力。

需要说明的是,钢铁股尽管估值很低,由于铁矿石涨价、出口政策不明等诸多因素,股价要上涨有相当困难;大银行其A股相比H股已有较多溢价,且估值已经不低,往往也是涨上数天、盘整数月。所以不属于最佳投资品种。

三是以二线蓝筹为主的成长股群体和整体上市概念股。

篇2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98年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

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1998)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 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篇3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文选定研究期间为1997年至2006年。本文选取上证30指数的30只成分股为样本,剔除其中发生被并购、主营业务变更、ST等不具有连续性和可考察性的5只股票,余下25只样本股票: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青岛海尔、华北制药、耀皮玻璃、四川长虹、上柴股份、春兰股份、通化东宝、仪征化纤、中国嘉陵、伊利股份、新疆众和、广钢股份、杭州解百、兰生股份、王府井、陆家嘴、珠江实业、大众交通、申能股份、原水股份、爱建股份、东方集团、梅雁股份。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

首先假定可选择的投资对象固定在上述25只股票,这样我们把这25只股票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在其内部进行组合投资。同时对于各股的分红配股,假定全部行权除息,以行权后的收益率计算。

投资方法是:在每个投资期初始时根据期初BM值将25只样本股票进行升序排列,然后按序将这25只样本股票等量分成5个组合(Z1,Z2,Z3,Z4,Z5),依次代表BM值由最低(组合Z1)向最高(组合Z5)渐进发展。组合采用随机简单等权的方法进行构建,组合内5只股票按照各占20%的比重进行组合投资。

分别采用两种持有期间策略:季度持有和半年持有。对短期和长期投资持有策略分别进行模拟。当一个持有期结束,出售持有的组合,然后再根据各只股票期末的BM值重复上述投资方法进行选股组合,进行下一轮投资。本文研究结果

(一)初步研究结果

季度持有策略。如表1所示,随着BM值的上升,收益率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在季度持有策略下,BM效应还是存在的。但是Z4相对Z3有一个显著的收益率的下降,并且Z3的收益率在所有组合中是最高的,而且比较显著,说明BM效应虽然有效,但是并不显著,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显现。

半年持有策略。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BM值的上升,收益率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在季度持有策略下,BM效应还是存在的。但是由于Z5相对Z4有一个收益率显著的下降,说明BM效应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结合上述两种策略的收益结果可看出:BM效应在上海股票市场是存在的,但是BM效应很不显著。在季度、半年持有策略中,收益率最高的组合都不是BM值最高的Z5组合,而是Z3和Z4,尤其是Z3组合,在季度、半年持有策略中都有不错的表现,似乎表示BM值居中偏大的组合往往是中短期投资中最受市场欢迎的组合。(二)深入研究结果

1.风险量值的引入。本文引入风险指标,以每个组合在持有期间的各收益率的均方差作为衡量风险的数量指标。

在表3中,收益/风险是收益率除以均方差所得值,这里将“收益/风险”命名为风险效益,表示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投资组合所能取得的收益率。该指标越高,效益越高,以之来判断Z1至Z5组合的投资效率。

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持有期间策略下,组合Z3的风险效益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合,然后以Z3组合为中心,随着BM的上升或下降,风险效益指标逐渐下滑。从总体上看,BM值增加,风险收益的趋势是上升的。据以我们认为,BM效应在上海股票市场是存在的,但并不显著。

2.组合Z3的优异表现分析。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组合Z3拥有最高的风险效益,这个现象目前学术界对此也暂时未有阐述。

正常情况下,高BM值表示市场认为该股票未来盈利能力有限,低BM值则表示市场认为该股票未来盈利能力很强。高BM值的股票一般是经营业绩不佳的,低BM值的股票则是经营业绩良好的。如果根据当前经营业绩和未来成长性两个纬度来对各个组合进行划分,可以得到组合Z1至Z5的纬度分布,如表4所示。

Z1经营业绩好、成长性高,往往是具有光明的成长前景的公司,一般具有行业垄断地位,不确定因素小,市场对其的估价很高,因此BM值最小;Z5经营业绩差、成长性低,往往是技术落后、负债过多的公司,情况难以改善,市场对其估价最低,BM值最大。

Z2是当前经营业绩不好、但是成长性不错的公司,一般是处于萌芽和拓展期的新兴行业公司,或者是受到暂时性的因素影响而造成业绩暂时不良的公司,市场对其估价较低,这类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Z4是当前经营业绩不错、但是成长性欠缺的股票,一般是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传统行业以及公用事业公司,市场前景比较平稳,业绩稳定输出。

Z3介于Z2、Z4之间,是业绩一般但未来成长性尚可的可持续经营类公司。

之所以Z3能够比其他组合表现更优异,可以用绩效改进的边际收益来解释。所谓绩效改进的边际收益,指每一单位绩效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率增长。绩效改进越是与市场预期有差距,这个边际收益就越大,绩效改进边际收益与BM指基本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市场的业绩预期越差的公司,绩效改进边际收益越高,这样Z1至Z5,边际收益递增。

结合表4来说,随着BM值的递增,风险效益呈现先增后降的表现。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边际收益随BM值增加而递增的影响;另一方面,绩效改进的可能性也决定了风险效益的大小。虽然Z4、Z5的绩效改进边际效益比Z3大,但是它们的改进可能性比Z3小,因此,综合作用下居中的Z3组合的风险效益最高。

篇4

一、问题提出

股市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为企业融资;另一个是为投资者提供股票。股市的这两个主要功能决定股市的参与者企业和投资者应该是双赢,即企业获得发展的资金,投资者获得收益。但是,中国股市的事实是一成盈利股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股民亏损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股民的投资策略错误使投资者自己亏钱了。

股市的普通股民要怎样参与投资才能不亏钱呢?普通股民只要用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就能够在股市中获得收益。股市的股票是有价值的,投资者正是看到其价值,才敢于去股市投资。投资者要分析出自己选中的股票的价值,价值走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区间做出投资策略,决定自己是长期投资或者是波段投资。长期投资即可以获得分红,又可以得到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增值。波段投资可以获得股票价格回归价值带来的利润。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股市中的普通股民。问卷调查,随机选取股市的普通股民。访谈部分普通股民。

2.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一为“股市普通股民投资状况调查问卷”,了解普通股民盈亏,投资观念,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法,投资收益,盈利或亏损原因。 测量工具二为访谈,对多名股民,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测量工具三为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分析。运用股票价值规律对股票的价值和价格走势图表分析、记录、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后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

3.研究方法

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股民的进入股市的角色,投资理论,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式,投资收益,盈亏原因等情况。调查股民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份。第二,对多名股民,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认同度。第三,采用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对部分股票的价值和价格的走势规律进行总结,得出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

三、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普通股民的投资理论,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法,投资收益,没有获得收益或者亏损的原因,获得收益的原因等情况。访谈投资者主要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以及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的认同度。

1.普通股民的投资收益调查情况: 200名投资者中,11人盈利,占5.5%,289人亏损,占94.5%。2. 普通股民的投资理论,投资观念,投资计划,收益目标的情况:盈利者,明确是投资者,愿意长期持股,有投资计划,确定了合理收益目标。亏损者,投机者,频繁交易,追涨或割肉,没有计划和收益目标,往往贪过头。3.普通股民的投资依据:盈利者,股票价值;亏损者,追逐热点,各种消息。投资方法:盈利者,长期持有或不断操作;亏损者,频繁交易。4.普通股民盈利的原因:买入股票有较高价值,较长时间持有,或者波段操作。5.普通股民亏损的原因:不知道股票的价值,更不知道股票的价格是否过高或过低。不能长期持有股票,每天忙着追涨跌,交易频繁,到了关键时刻仍刹不住车。 6.普通股民对价值规律认同度:不管盈利者或者亏损者都愿意持有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这类价值成长股。

通过以上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普通股民在股市中盈利的比例低于一成,九成人以上亏损,说明只有极少数股民盈利。股民中的绝大多数人的投资观念是为了赚取股票的差价,即投机者占绝对多数,真正的投资者极少。真正的投资者多数在股市中盈利,投机者多数亏损。第二,在亏损者中,多数人不在乎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追逐热点,听取各种小道消息,或者只依据股票走势技术,短线频繁操作,在盈利的股民中,多数人注重股票的价值,结合了股票走势的技术面和政策基本面,中长线持有和波段操作结合。

四、股票价值规律投资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在股市中要成为能盈利的股民,必须作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以股票的价值为基础,探究一种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下面从股票价值规律的投资观念,投资依据,投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树立正确投资观念:遵循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

股市的功能就是提供融资和投资,股民为公司提供发展的资金,获取利润,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股票(资产),提供利润。通过调查结果,超过90%的股民在股市中都是作为投机者参与股市交易,只是希望通过赚取股票差r获取利润,甚至短时间获取暴利。这是一种错误的投资观念,也与股市的功能是不相符的,这也是股民亏损的原因。所以,股民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股民作为为公司提供发展的资金,购买的股票,应该从公司获取分红,是投资者。因此,股民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投资者,不是投机者。

股票在股市是以特殊商品来进行交易,是一种有价值的证券,其代表的价值多少是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资产决定。因此,投资者投资股票就要遵循股票价值规律。股票价值规律,股票的价值是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资产总体价值决定的,股票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股票的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在股市,当某种股票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股票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股票价格不断围绕着其价值上下波动。某种股票的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上升(如格力电器);股票的价值平稳,股票的价格也会平稳(如中国银行);股票的价值减少,股票的价格下降(如中国石油)。投资者遵循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长期投资,其盈利的来源一是股票的分红;二是股票的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增长带来的增值;短期投资,波段操作,获取股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带来的利润。

2.投资依据

(1)股票基本面

股票基本面是指把对股票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上。股票基本面包括股市概括,财务分析,资本运作,行业分析,公司大事,经营分析,股本结构等方面。从中分析现在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发展潜力――新的产品、拓展计划、利润增长点。无形资产――知识版权、专利、知名品牌。实物资产――有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和设备。生产能力――能否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股票基本面分析出股票的价值,确定其价值中轴,确定股票的价格;确定股票是否有高增长,高分红的能力。

获得资料的途径:股票分析软件,公司网站,财经网站和股票经纪提供的公司年度报告,新闻报道――有关技术革新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

(2)股票技术面

技术分析是用股票分析软件,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通过分析历史图表对市场价格的运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股票技术面主要决定股票的价格是否与股票的价值一致,当股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就可以买入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远离股票价格,就可以卖出股票。

(3)股票政策面

政策面是指对股市可能产生影响的有关政策方面的因素。①宏观导向;②经济政策; ③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求而出台的一些新的政策法规,有利于股市或者公司发展的政策,就会提升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反之,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就会下降。

3.投资方法

(1)长期持有价值成长股

股民选到一只价值成长股,就可以长期持有,一方面可以获得股票分红; 另一方面股票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也会上升。如图贵州茅台,上市以来派现15次,送转股7次,股本扩张5.79倍,后复权价2075元,是发行价的66倍,平均每年获利4.4倍。股民是长期投资者应该持有价值成长股,其特征是行业龙头,稀缺,不可复制,高增长,高分红。

篇5

经济低迷,零利率或是长期趋势

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既定:外需尚平稳,4季度仍有隐忧;地产销售依然低迷,放开限购效果已淡;通胀保持低位稳定。我们预测2015年GDP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1%。货币政策宽松格局望延续,正回购利率有望随时下调,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海外欧央行再度降息并启动QE,国内为应对地产泡沫破灭及其带来的信用收缩风险,中国央行降息和QE的空间巨大。

A股市场一季度投资策略

流动性宽松格局延续。预计整体利率水平在1季度整体维持较低水平,11月22日央行宣布降息,11月经济数据显示,通缩才是头号风险,货币政策偏松不会变。12年-14年中经济不温不火,盈利没有趋势变化,股市陷于存量资金博弈行情,甚至于14年上半年担心经济最终先破后立。14年7月后这种格局有所改变,投资者更关注改革、创新带来的盈利改善预期,GDP短期波动已经不是关注焦点,利率下行背景下增量资金入市。

盈利:趋稳,局部改善的状态仍将延续。2015年利率继续下行背景下,预计盈利趋稳,局部改善的状态仍将延续。营收增速仍伴随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向下,毛利率和费用率改善,毛利率受益于成本端的疲弱,费用率则受益于利率下行趋势下财务费用下降,预计全年全部A股、金融净利润同比为9%、6%。结构方面,改革和创新相关的局部细分亮点可能在15年继续发酵或初现端倪。从节奏上来看,A股过去历史上每次行情的启动通常是利率、风险偏好、盈利依次触底变化,目前来看,明年利率向下、风险偏好向上的趋势相对较为明朗,整体盈利我们则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有望回升。

历史规律显示,市场3-5月易生波折。历史表现看,2010年以来,上证综指在每年的3-5月都面临一定波折。这一方面是由于一季度春季攻势涨幅过多,市场获利盘有抛售诉求。另一方面,3月是入春的季节,通常3-5月开工旺季数据成为基本面走势验证的关键。诸多因素叠加,决定了3-5月市场易生波折。

改革预期深化,把握工业4.0浪潮,走双轮驱动之路。当前我国制造业同样面临山寨化严重而自主性不足、传统产业放缓而新兴产业亟待崛起的困境。面对工业4.0浪潮,我国需要实现双轮驱动:一方面继续升级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3.0时代,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自动化;另一方面,也加快物联网基础建设的发展,紧跟物联网+制造业新模式的步伐。根据工信部相关领导透露,“中国制造业2025”十年规划将在15年,未来装备制造升级将在顶层设计层面迎来巨大红利。

增量资金入市,行情有望持续。7月以来,在利率下行、改革提速、沪港通、央行定向宽松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增量资金加速流入股市:证券交易结算余额、QFII&RQFII规模、股票融资余额均增长。未来资金流入股市趋势仍将持续:国内股票占家庭资产比例仅为2%,是美国的十分之一。目前居民储蓄47万亿,理财和信托总规模大25万亿,A股自由流通市值只有12.3万亿,在利率下行、楼市萎缩的背景下,居民财富有望持续流入股市。

篇6

一、引言

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它不仅能反映整体经济的波动,还能通过细分企业反映各个类型公司的特点与发展,通过研究不同行业的共性特征更好地为资本市场服务。因此,对公司进行分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多数的学者普遍采用彼得林奇的分类方法,依据收益增长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将可行的标的划分为六种类型: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隐蔽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已有不少学者对其他类型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还很少有人研究缓慢增长型的企业,它往往指规模通常巨大且历史悠久、收益增长速度要比国民生产总值稍快一些,并且会定期慷慨地支付股息的企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力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上述特点比较契合,其近三年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5%,且近三年的股息收益率为4.36%,属于典型的缓慢增长型企业。因此,本文选取长江电力为标的,基于股票估值的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投资价值分析,以阐述价值投资策略在股票市场中的适用性。

二、长江电力简介及行业分析

(一)公司简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于2002年,2003年11月在上交所IPO挂牌上市。长江电力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现拥有三峡坝、葛洲坝、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水电站,是国内外大型的水电上市公司。

(二)行业分析水电站企业属于典型的固定资产集中投入、逐年回收成本的重资产企业。该类企业的优势在于基本无需考虑市场需求情况,产品的流通环节完全由电网企业负责,无需对流通环节的资本投入。其次也无需面对终端客户,更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故水电企业的销售费用较低,主要支出是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而财务费用又主要集中于建设期。因此,其费用支出往往呈现先逐步增加到峰值后再逐步降低的特征。水电站企业的原材料是水,成本无限接近于0。只要上游来水比较平稳,在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稳定的上游来水等同于稳定的发电量,也就意味着稳定的现金流。

三、财务指标分析

2016年,长江电力的控股股东中国三峡集团最终完成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因此本文以长江电力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直观、形象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一定期限内企业偿还所欠债务的能力,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最好体现。如表1所示,长江电力近三年的资产负债率每年呈下降趋势并逐渐接近50%,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有效提升。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每年都比较稳定,表明企业存货的库存量基本接近于0。这也证实了水电站企业产销比基本相同,无需考虑市场需求情况,产品的流通环节完全由电网企业负责这一行业属性。

(二)营运能力分析本文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对长江电力的营运能力作出评价。如表2所示,企业的回款速度较快,坏账损失较少。在营业成本稳定的前提下,存货周转率逐年提高表明企业的年平均存货逐年下降。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有待提高,建议管理层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加强对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增强其营运能力。

(三)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衡量该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指标,如表3所示,长江电力近三年的净利润稳步上升,销售净利率基本维持在44%左右,表明其盈利能力十分稳定。总资产净利率相对较低,管理层需在营业收入稳步增加的同时考虑节约资金使用。

四、长江电力的股票估值

股票的价格总是围绕着它的内在价值波动,在股票价值被低估时即股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反之卖出,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对于股票估值,常见的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和市盈增长比率等。本文选用市盈率指标来考量长江电力估值的合理性与业绩的真实性,从而估算出长江电力股价的合理区间。

(一)估值的合理性由于长江电力在2015年发生了重大的资产重组,必然会导致企业内在价值的重估。价值重估通常分为周期性重估和交易性重估。周期性重估指的是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企业整体估值会下降。当行业进入复苏阶段,产品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时,企业整体价值又会获得重估。交易性重估主要是指企业以市场价格收购或卖出某一资产后,使得企业的原有价值获得重新定价。长江电力的资产重组就类似于交易性重估,在2015年通过定增方式以797.04亿元(以12.08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35亿股及支付现金374.24亿元)的交易对价购买川云水电公司100%股权,进而全资持有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巨型水电站。本文对此次重组估值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表4可以看到长江电力在重组前市盈率接近20倍,作为一家缓慢增长型公司,20倍的市盈率是非常有泡沫的。但是长江电力收购的标的川云水电的市盈率为8倍,说明其重组标的的估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彼得林奇认为对于一家缓慢增长型公司市盈率合理的区间在8-12倍左右,故重组之后13倍左右的市盈率相对比较合理,重组的价格12.08元也具有一定的业绩支撑。由此可以认为,重组后的长江电力获得了明显的价值重估,且估值也相对比较合理。

(二)业绩的真实性长江电力销售的产品是电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电价是由发展改革委来确定,故产品单价非常稳定且几乎不存在造假的可能性。投资者只需要关注长江电力自身发电量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如表5所示,近三年的电价都维持在0.238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收入都维持在90%左右,表明长江电力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且近三年的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都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根据公式:税前利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财务费用-折旧,可以推算出长江电力各年的税前利润。可以看到的是推算的税前利润与实际的税前利润相差不大,说明长江电力披露的业绩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三)业绩预测长江电力价值重估的合理性和自身业绩的真实性得到验证后,本文对其2019年的净利润做出预测。首先估算长江电力2019年的发电量,如表6所示,根据其披露前三季度的发电量以及近三年第四季度的平均发电量,可估算出全年发电量大约在2154.80亿千瓦时。如表7所示,估算出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512.84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461.56亿元,根据2019年半年报估算全年的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21亿元、53.13亿元。最终估算出2019年的净利润为240.14亿元。

篇7

1 量化投资择时选股的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量化投资被西方投资界称为颠覆传统投资哲学的投资革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60年里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以概率取胜的高收益投资模式。相较技术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量化投资者凭借其高频交易和不断适应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获得了远超其他策略的收益。詹姆斯·西蒙斯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从成立开始,年均回报率高达38.5%,运用量化的方法而获得交易的套利。量化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收集和总结后得到的交易策略,主要是通过高频交易对市场存在不合理估值进行纠错,来寻求α收益。

1.2研究意义

从国内现有的采用量化投资方法并且运作一段时间的基金来看,在A股这样的市场应用更加具有前景,通过量化择时策略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测价格的目的。一般来讲,量化择时选股策略可以分为基本面与市场行为两类。其中,基本面选股策略中常用多因子模型,重点运用选定的某些因子指标作为股票遴选的标准,通过结果满足标准作为买进股票的对象,反之不满足的则作为卖出对象。根据投资者的操作理念、投资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价值型、投机型等类别。无论何种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依据一些因子判断股票涨跌。然而,当多数交易者同时采用某一因子指标时,促使该因子具有显著有效性。这些因子和收益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2 量化择时选股理论的研究

2.1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分析模型

基金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一般都基于CAPM模型进行拓展衍生,将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分离和量化,进而做出评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特雷诺和玛泽(Treynor & Mazuy,1966)的T-M模型、Jensen模型(Jensen 1968)、亨里克森和莫顿的H-M模型(Henriksson & Merton,1981)等。

2.2模型设计及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以单因素T-M 模型为理论基础因子,分析三个时间段(2006年1月1日—2007年9月3日,2007年10月8日—2008年10月8日,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各种类型基金的选股以及择时能力的情况,并分析每个时间段基金经理的能力表现。

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ri-rf=α+β1(rm-rf)+β2(rm-rf)2+εi

其中:α表示选股能力指标,β1表示基金当时面对的市场系统性风险,β2表示择时能力指标,εi为残差项,其他变量表示的含义与Jenson模型相同。

假如β2大于零,那么表明基金经理凭借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能够把握市场的机会,做出准确的研判,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否则就表明基金经理在能力、经验,以及把握机会方面还相对欠缺,择时能力方面较差。参数α表示投资组合收益率差异,在α大于零的情况下,表明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在选股方面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个股选择的能力较高,那么α值越大。需要指出的是,α分离了择时和选股能力。

为比较不同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本文采用Wind资讯数据库中的晨星基金分类标准予以数据筛选,共取得了1443只基金的数据(剔除货币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同时,为了分析各种类型的基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选股择时能力,本文将研究区间分成三个时间段,根据模型相关变量及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最终筛选出384 个样本,如表1所示。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以下2表是综合运用T-M 模型对样本基金予以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样本基金的F值均处于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说明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良好,同时拟合优度R2处于0.30~0.79,说明拟合较好。

下面,运用T-M 模型对所有样本基金进行回归计算,分别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的能力对各种类型基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统计表现进行分析。

3.1选股能力分析

(1)回归分析

表2中27 只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基金T-M 模型的检验结果。通过t检验结果表明,其中仅有三只基金没有通过α> 0的显著性检验,而其他的24只基金均通过了α>0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22只基金的α>0,占样本总数的81%。结果表明样本内基金经理都具有选股能力,但α的数值都相对偏小,这说明我国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尚需提高。

(2)统计分析

通过表3的统计汇总,可以看出,只有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选股能力系数为负值,而其他基金在每个时间段均具有正向的选股能力,这表明样本内基金经理都符合考察目的。不过,能力数值普遍偏低。

通过表4、表5和表6分析,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选股能力都高于债券型基金,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指标也差别不大。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具有一定选股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突出。

3.2择时能力分析

(1)回归分析

表 2 给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27 只基金在不同时段内T-M 模型的检验结果。从 t 检验来看,只有两只基金能够通过α的显著性检验。通过T-M模型的回归分析,其中9只基金α>0,多数基金表现为负向的择时能力。

(2)统计分析

从表7 可以看出,只有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10月8日到2008年10月8日和2007年12月3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段内的择时能力系数大于零,其他的基金在每个时段的择时能力系数均小于零。

综合分析,在择时能力方面,只有债券型基金的表现较好,样本内基金总体呈现负向状态。说明我国基金经理的对于未来经济及股市整体趋势的研判和分析不够透彻。

4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1)选股能力方面,除债券型基金外,所有类型的基金在三个时间段都表现出一定的选股能力,不过能力表现并不显著。而且,所有表示基金选股能力的标准差相对较小,表明基金经理之间对投资配置、组合的能力差异很小。

(2)择时能力方面,样本内基金经理择时能力不太理想,当市场出现多头行情,基金经理难以把握机会,以寻求稳定超额收益率;当市场出现空头行情,基金经理也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及时空仓止损。此外,所有类型基金择时能力标准差都较大,不同基金经理的表现水平波动较大。

(3)综合分析,我国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尚需加强,具体表现在择时能力方面,只有少数的基金经理能够具备一定的选股能力。这种结果受到国内证券市场特点、基金公司绩效考核等客观原因的影响。相信随着我国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以及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等措施,基金经理的择时选股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作为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如今活跃在证券市场上的价值投资者,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其中,沃伦巴・菲特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最杰出的学生,他继承和发扬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经过几十年的投资,在世界首富的行列中占有一席子地,成为投资界的一代传奇。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伟大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的第11章“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Security Analysis for the Lay Investor: General Approach)”中,提出了成长股内在价值投资模型。该模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估算企业价值,蕴含了其投资思想的精华。本文介绍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本杰明・格雷厄姆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进行了回测,提出了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优化应用原则。

一、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理念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开始步入华尔街。1914年,当格雷厄姆开始从事证券行业时,,还没有人提出基本分析方法,投资者使用技术分析发放来分析证券市场的运行,其中道氏理论是主流的分析理论,人们认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是有趋势的,价格沿趋势线运动,趋势线由“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构成,长期趋势中包含中期和短期趋势,由此变化不止。道氏理论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技术分析理论,完全不考虑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和公司财务状况。

上世纪年代,虽然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公布年度报告,但那时的年度财务报告和今天的公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规范的格式,和严格的标准,隐瞒利润、逃避税务成为一种常态,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财务报告无法体现复杂的控股关系,也无法对公司的投资进行准确的估价。很少有投资者真正按照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

在投资生涯中,格雷厄姆重视财务报告分析,不断发现被低估的资产或被隐瞒的利润,取得了靓丽的投资回报,其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这家投资公司运营了30年,历经金融危机和牛熊转换,贯穿了格雷厄姆的大半个职业生涯,并取得了17%的平均年度收益率。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终于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有价证券分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这本著作中,格雷厄姆首次提出了日后被称为“价值投资”的投资思想:首先,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有很强的投机色彩(格雷厄姆把股票市场形容为一个喜怒无常的“市场先生”),但是长期看来必将回归“基本价值”(即公司资产和营利能力的实际价值),谨慎的投资者不应该追随短期价格波动,而应该集中精力寻找价格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其次,为了保证投资安全,最值得青睐的股票是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即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所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解决了投资者的迫切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价值,以便决定对一支股票的投资取舍。在《有价证券分析》出版之前,尚无任何计量选股模式,格雷厄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数量分析法来选股的第一人。

1936年,格雷厄姆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著作《财务报表解读》。这本著作不像《有价证券分析》那么出名,但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基础。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分析》中提出要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人,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而要想准确地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就必须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人手,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周转金、收入、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净利销售比、销售增加率等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报表解读》有助于普通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有价证券分析的基础。继《财务报表解读》之后,格雷厄姆又于1942年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引起很大反响的力作《聪明的投资者》。在书中没有具体的定价分析和数学模型,而是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是建立在敏锐与数量分析的基础上,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是臆测之上。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这本书是为普通投资者而写,但全书闪耀着哲学和智慧的光芒,历经半个多世纪,仍然是投资界的入门经典教材。迄今本杰明・格雷厄姆仍然被价值投资者奉为“一代宗师”。

二、格雷厄姆成长股投资策略解析

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第11章“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Security Analysis for the Lay Investor:General Approach)”中,格雷厄姆指出“理想的股票分析使人们能够对股票进行估价,并将估价与当期市价进行比较,以确定购买该股票是否具有吸引力”。他使用的方法是首先估算出未来几年的平均利润,然后再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格雷厄姆认为影响资本化因子的因素包括,总体的长期前景、管理、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股息记录、当期股息收益率。具体地说,总体的长期前景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偏好,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拥有一个好的管理层,但是我们要设计出一个好的方法来对管理层的能力进行客观的、量化的、可靠的检验。对于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而言、在相同价格条件下,与每股利润相同、但拥有大量银行贷款和优先证券的公司相比,只有普通股和大量盈余现金的公司的股票,更值得持有。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标准就是股息记录,就是多年来连续的,多年来连续的股息纪录,格雷厄姆认为二十年以上的股息连续支付记录是反映公司股票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因素。当期股息收益率是最难以把握的,在20年代,公司通常利润的2/3用于派发股息。格雷厄姆经过对各种方法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十分简便的成长股估价公式。他认为该公式计算出的数据,十分接近于一些更加复杂的数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下图为格雷厄姆成长股内在价值公式的原始描述:

关于增长率的估算,格雷厄姆原文摘录“我们要给出如下忠告:如果我们希望高成长股的增长率实际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预期增长率的估价必须相对保守。事实上,根据算术,如果假设一个企业将来可以按8%或更高的速度无限期增长的话,那么其价值将趋于无穷大,且其股价无论多高都不过分”。

但是,格雷厄姆在书中并指出这个公司计算的理论依据和数量来源,这个公式科学可信吗?能够经受市场考验,能否在A股市场直接套用呢?

(一)公式数据理论分析

为什么公式中的数据是8.5而不是别的呢,格雷厄姆在书中并没有说明。我们可以具体来分析。

在第四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提到这个公式的时间大约在1972年。在1972之前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为2.5%左右,债券收益大约为4%~5%,而股票收益率为7.5%左右,其中3.5%左右为股息,4%左右为指数的涨幅(对应所有企业的利润增幅)。?在1972年之间的几十年间,美国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16~17倍左右,以16.5倍市盈率,平均4%的预期收益率增长率计算,得出的数值,正好是8.5。这和当时美国股市历史上的平均水平是相匹配的。

因此,8.5这个数据是和高等级债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相关的,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简单、生硬套用。特别是对于中国A股市场普遍的高市盈率来说,8.5倍的市盈率可能偏低。

(二)公式的修正

事实上,在后期使用上,格雷厄姆对这个共式进行了修正,下图是维基百科上对这个公式的英文解释和修正之后的公式说明。而国内只翻译出版了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分析》,大部分投资者只知道书中没有修正的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生搬硬套公式,得出的估值和投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

下面是维基百科对本杰明・格雷厄姆公式的词条解释:

Benjamin Graham formula

He revised his formula in 1974 as follows:

Value=EPS*(8.5+2*G)*4.4/Y

V:Intrinsic Value

EPS:the company’s last 12-month earnings per share

8.5:the constant represents the appropriate P-E ratio for a no-growth company as proposed by Graham

g:the company’s long-term (five years) earnings growth estimate

4.4:the average yield of high-grade?corporate bonds in 1962, when this model was introduced?

Y:the current yield on 20 year AAA corporate bonds.

翻译成中文就是

在1974年,他修正的公式如下:

Value=EPS*(8.5+2*G)*4.4/Y

EPS:公司的最后12个月的每股收益

8.5:格雷厄姆提出的零增长公司的合理市盈率

g:公司的长期(5年)预估收益增长率

4.4:1962年当这个模型推出时,高等级公司债券的平均收益率

Y:20年AAA级公司债券的年收益率

可,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在1962公式推出时,根据左右市场环境设定的公式数据。在后期的使用中,必须根据市场环境进行修正。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市场的估值水平,当市场利率高时,股票的合理估值适当提高,而当市场利率低时,股票的合理估值会适当提高,而这个市场的利率,格雷厄姆是用AAA级公司债券的年收益率来表示的。

三、格雷厄姆公式检验

(一)公式修正

格雷厄姆指出,“安全边际就是价格针对价值大打折扣”。最值得青睐的股票是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即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这些股票能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们要在股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在股票被高估的时候卖出。考虑到安全边际,公式中还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因子折价,安全因子(S)为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折价。因此检验使用的公式为:

Value=E*(8.5+2*G)*4.4/Y*S

(二)指标选取

在量化选股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边际。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安全边际就是以40美分的价格买价值1美元的东西。为了足够的安全边际,我们将股票的安全因子选择为0.4。在基准日,将股票的价格与股票的估值进行对比,当公司的股价大于计算出的价值时,股票入选投资组合。出于对公式有效性的考虑,剔除Value/Price超过1.3的股票,因为当股票内在价值与股价偏离非常大时,必然存在公式以外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此时单纯用公式选股无意义。G采用未来7年净利润增长率的估计值。一是净利润增长综合反映了公司规模与收益率等方面的增长。二是为了消除股份变动(如送股等)引起的每股收益变动而导致估值不准确。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短,考虑数据的有效性,Y选择为5年AAA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日为每年的1~4月,检验周期为2006年5月1日到2015年4月30日,共计十年时间。调仓换股日为每年的5月1日。

(三)中国的验证效果

经过回测修正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十年的总投资回报率是:

收益:修正格雷厄姆股票内在价值交易策略在此十年间的总收益率1322.38%,平均年化收益率29.46%。策略相对上证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为21.22%。

风险:策略总体年化sharp率为0.77。策略组合与上证指数的beta值为0.96。策略期间最大回撤69.39%,最大回撤时间201天。

格雷厄姆以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注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并以市场债券利率来衡量市场资金供求,强调在合理估值之下买入股票。杰明・格雷厄姆公式以简洁的数学语言,描述了股票合理市盈率水平和成长股的预期收益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从中国A股2006年以来的回测结来看,年化收益率达到29%,年化超额收益21.22%。虽然,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该模型出现了200多天,超过50%的回撤。但从总收益和风险指标来说,格雷厄姆的成长股投资策略远远跑赢上证指数,在中国市场具有有很强的适用性。这证明,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散户众多,投机色彩浓厚,但是价值投资仍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四、格雷厄姆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应用原则

虽然改进的格雷厄姆公式在股票选择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使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G值的估算。G值的估算是公式的核心部分。G值的期限为未来7~10年。为什么格雷厄姆把“长期”限定为7~10年呢?因为一般来说短经济周期为3~5年,特定企业经历两个短经济周期后,呈现的平均年增长率,才可能准确反映其利润创造能力,而短短1到2年的利润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股票价值是由公司长期盈利能力而不是一两年的盈亏状况决定的。并且,G值预估的是未来的增长性,而不是过去的增长性,G值的准确性,就决定了股票估值的准确性。G的估计要参照GDP增长率、行业增长率及公司过去增长率综合计算,没有哪个企业可以脱离国民经济、行业状况而长期独立增长。

第二,在对具体公司估值时,要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注重安全边际。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现金流增长中,剔除偶发因素,选择一个保守持续的数据。在公司的选择上,要避免对周期性或多元化的企业进行估值,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公司。巴菲特指出,“经验显示,经营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如果一家公司常发生重大变化,就有可能导致重大失误”。能力圈和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第三,关于合理市盈率的计算。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应用中,能够吸收大师的价值投资思维,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股票,依据不同的因子,给出合理的市盈率水平,进一步改善成长股投资模型,一定能更好地适应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四,在投资时,安全边际折扣只是划定了可以买入的价格上限而已,但并不意味着,股票就会在此构筑底部。市场总是贪婪和恐怖的,在恐慌时,价格总会跌破安全边际。估值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参考值,在这个参考价值之下,可以分批买入,即使短期亏损,但最终盈利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著.王大勇译.聪明的投资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

篇9

一、引言

对于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想从A股市场掘金,常常是一件不太轻松甚至痛苦的事情。我国股市虽然近些年来,随着股改不断深入而完善许多,但总体上说,仍然很不成熟,投机性的浮躁气氛浓厚,看题材、看资金流向、听消息仍是众多投资者的信条。经过不断的“煎熬”,一些理念越来越牢固的植入了普通中小股民的投资理念中,比如,选股时,尽量选高成长性的个股去操作。

二、成长性选股策略分析

就成长性选股策略,笔者对于此观念有不同的想法。一般情况下,专家或专业人士都会推荐中小股民选那些高成长性的股票。从证券投资学原理上讲,这些并没有错,而且道出了实质,因为只有那些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才更大可能在未来创造不断增长的业绩,从而支撑不断创新高的股价。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去识别和判断公司的高成长性,当前股价是否已透支了未来的乐观预期;另一面是其他所谓偏门冷门的公司,是否就没有投资价值。

在分析上述问题前,笔者觉得有必要先重申一点:无论市场如何浮躁,题材、消息如何“漫天飞舞”,股价支撑都必须回到其基本价值的分析,股价必须回归其本质:投资者在未来能获得的现金流的折现。虽然市场情绪往往在短期甚至相当一段时期对股价有较大影响,但股价最终会回到其基本价值附近。股价就像只小鸟,基本价值就如同大地,鸟飞的再高再远,终还是要栖落于大地之上。

(一)公司的高成长性及股票价格的合理性的识别

先分析问题的第一方面:对于广大普通中小股民来说,如何去判断公司的高成长性,如何判断当前的股价是否合理。前文说过,成长性是好东西,但是中小股民去分析成长性时,往往主要依靠公开媒体的政府的规划纲要和产业政策等,然后依赖于众多券商或其他机构的分析建议,也就是说,对于大多中小股民来说,介入这种股票的时机往往是慢机构半拍甚至几拍的。因为有信息、资金、技术等众多优势的投资者往往会先知先觉介入到这些公司股票,当相关政策已经,舆论热度已经点燃,机构投资者再来“烧上一把火”,往往这个时候,大多中小投资者才认识到某公司有高成长性,而此时,股价很难在低位,常常是已创新高或者在高位盘整。如果该公司后期经营的确如预期甚至超预期,那么股价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反之,则可能会站在山岗上,如果介入的话。而且,即使一些幸运的中小股民及时跟进了一些大牛的成长性股,也往往是捂不了多久就抛了,因为主力在想将股价不断推往新高时,往往会一番急拉后就回档整理,若碰上了大盘不理想,甚至会来个较大幅度整理,这时很多中小股民就已经抛票了而并未获得较大收益,因为在中小股民内心深处,对于公司的成长性到底如何,反映到业绩上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实际上是极其模糊的,随着股价的不断上爬,心里会越来越没底,因此碰到调整就想着落袋为安了。

(二)冷门公司的投资价值

再来分析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是否那些非热点的冷门偏门行业和公司就没有长线投资价值?笔者已在前文中说过,无论市场如何浮躁,最终还是要回归公司股价的本质:投资者获得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从经济学原理上看,只要这个冷门公司在未来能够获得的现金流的价值在当前股价之上,该公司股票就有投资价值。从市场实际来看,一些冷门公司,因为可能处于景气度下降的行业,市场给予的估值很低,价格可能会在其基本价值以下,再加上市场情绪的影响(乐观时更乐观,悲观时过于悲观是人的本能),股价可能会长期偏离其应有价值而躺在地板上。但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从这样的冷门行业板块中选择基本面稳健(以相应规避在持有期间公司被ST甚至退市的风险),股本规模较小,股价已较长期处于历史低位或相对低位的股票,长线持有,获得较大收益的可能性反而大增。这样去做,表面上看,违背了“成长性”选股原则,但实际是更加富有智慧和体现价值投资理念的表现。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市场上能赚钱的是少数,能赚大钱的更是少数,那么根据相反理论,一个人想获取超过大多数人的较大收益,就必须反向思维。同时,从哲学高度上讲,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众人都一致看好的“高成长性”好股,价格可能已经到了阶段性顶部,而遭市场冷落的一些个股由于各种悲观的预期已充分甚至过度反映,反而后期向上的概率是较大的,同时也是更安全的。如果后期碰上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或者公司的转型,而对行业和公司带来了利好,获得大额收益的概率就更要增加。这样的操作方式,往往更加适用于普通中小股民。

三、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从普通中小股民角度,结合实际,来看高成长性的选股理念,是有一定操作难度的。还是那句话,成长性是副好药,但中小股民容易喝多从而“中毒”。普通中小股民在分析成长性的同时,更应坚守的理念或许还是回归股价分析的根本:价值与价格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永生.投资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一、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和投资清算风险。具体来说: 

(一)投资决策风险 

1.项目选择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单位所处行业和环境的风险,以及其本身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2.项目论证的风险。主要是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论证风险。 

3.决策程序的风险。主要是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二)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1.股权结构风险。包括: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投资协议风险等。 

2.委托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必然会产生委托关系。委托制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3.被投资方转移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内部管理风险等会通过股权关系传递到投资方。 

4.项目责任小组和外派管理人员风险。一方面,投资方选派项目责任小组或个人,对投资项目实行责任管理;另一方面,也向被投资方派驻董事、监事、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小组与外派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所限或是责任心不强,使管理的过程存在风险。 

5.信息披露风险。被投资方管理层不严格遵照投资协议中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故意拖延、不及时报告财务和重大经营方面的信息,暗箱操作,对外部投资者提供已过滤的、不重要的甚至虚假的信息,令投资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使投资方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之中,将严重影响投资方的管理。 

(三)投资清理风险 

1.来自被投资企业外部的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利率风险主要是利率变动导致投资收益率变动,从而对投资人收益产生影响。通货膨胀风险是物价上涨时,货币购买力下降,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主要是政府指导经济工作时所作的突然性政策转变,或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企业经营产生致命影响。 

2.来自被投资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内部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的转移,给投资方带来退出风险。 

3.投资退出时机与方式选择的风险。 

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存在的问题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在业务流程的各阶段都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植于投资风险之中,最终导致投资损失。具体来说,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在投资决策阶段 

1.长期股权投资盲目性较大,缺少战略规划。没有把长期股权投资提升至企业的战略层级,投资的过程充满盲目性。 

2.股权尽职调查不充分,流于形式。不少企业委托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一些中介机构也作为投资双方的媒介,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尽量促成投资,使信息被粉饰。还有的企业自主进行尽职调查,惯常做法是组织几个部门到目标公司进行考察,但人员往往只是企业内部指派的职员,而缺少外部的专家顾问,过程流于形式,走马观花,缺少针对性,有时甚至把目标公司单方提供的资料作为考察成果,这样必然使调查成果失实。 

3.可行性报告与投资方案制作不完善,内容过多注重出资环节。由于前期的调查不充分,后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的制定也会不完善,风险是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另外,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使用大量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一些部门或人员图省事,草草应付。 

4.高层决策者决策失误。企业的一些高层领导的个人意志和风险偏好会对投资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一些决策者头脑发热,或决策层由少数人操纵,缺乏集体科学决策,亦或上级主管部门干预都会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导致投资损失。 

(二)在投资营运管理阶段 

1.项目的实施缺乏风险控制,随便找个范本就和对方签订协议,或者按照对方起草的协议和章程签订,没有根据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 

2.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全面的投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后,未能组建明确的项目责任小组,导致项目管理真空。 

3.外派人员管理混乱。一些企在投资后没有或不重视向目标公司外派管理人员,任其“自主经营”、自由发展,待出现问题时,方知投资成为泡影。另一方面,派去的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不作为,没能起到维护投资人权益,沟通投资双方的作用。更恶劣的是一些外派人员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与被投资公司的内部人员合谋掏空被投资公司的资产,最终祸及投资方。 

4.项目跟踪评价和统计分析环节缺失。企业缺乏投资项目后的评价环节,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绩效的统计分析,导致投资方不能及时推广有益的经验,也不能及时终止不良的项目。 

(三)在投资清理阶段 

1.未预先设置投资清算的触发点,没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一旦发生促使投资退出的重大事件,往往被动开启退出机制,疲于应对。 

2.没有成立专门的投资清理小组,没有设定退出目标,往往是“被动接招”,一路丧失主动权。不仅使退出的风险大增,还使事后无法进行奖惩,也不利于经验的总结。 

3.投资退出时机和方式选择失误,使退出成本和投资损失大大增加。 

三、建立全面的长期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全面贯彻到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在整个企业层面构建制度大框架,并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框架都涵盖其中。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在投资前和投资决策阶段,重点是把制度框架建立起来并使其正常运转,以将投资决策纳入框架的规范。 

(2)在投资营运管理阶段和投资清理阶段,重点是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动态管理,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管理,并保证退出渠道畅通。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我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大多为塔型的职能式结构。从董事会到总经理,然后下设职能部门。对企业来说,长期股权投资绝不只是企业高层拿决策、项目部门跑执行这么简单,他往往需要各部门各层级的协调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打破僵化的组织机构,进行结构再设计,可以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流程把现有的职能部门整合成几大系统,灵活调用。比如将企业的决策与计划部门整合成股权投资决策系统;将财务部、审计部等整合成股权投资核算监督系统。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形成内部控制网络,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投资问责制度等。 

2.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这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是贯穿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流程始终的关键控制手段。 

(四)按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防范 

1.投资决策风险的防范 

包括进行有效的项目选择,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严格的项目评审,领导层科学、透明的决策。 

2.投资运营管理风险的防范 

包括谨慎的谈判和签订协议,制定外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责任小组对被投资公司实施全过程管理,及时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 

3.投资清算风险的防范 

篇11

【关键词】

跨式期权 投资策略 可转换债券 股指期货 CAPM模型

使用期权构建投资策略在国际主流的证券市场上并不少见。由于期权的杠杆性,适当使用期权构建投资组合,能较好的实现投资者投资目的。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投资者往往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大盘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幅波动后,可能会迎来大波动,但却难以判断是向上波动还是向下波动。于是,部分投资者会选取买入跨式期权的策略进行套利。跨式期权策略是指投资者同时买进条款相同的一手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即两种期权有相同标的、订约价和到期日。通过买入跨式期权,无论标的物价格朝哪个方向运动,只要运动得足够远,买家都有大量的潜在盈利。而最大的亏损时已经锁定的,那就是期权买入成本和资金成本。由于期权的杠杆型,如果市场波动足够大的话,该策略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大利润。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多年,由于股改的原因,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曾经出现一段时间的权证市场,但由于品种不多造成资源稀缺,当时市场上的权证定价普遍溢价,并且交投十分活跃。随着股改完成,我国交易所的期权市场的发展有所放缓,目前已经没有上市交易的品种。然而,尽管期权市场暂时缺失,但是股指期货以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构建投资策略的品种。本文主要展示的就是使用股指期货和可转债构建一种类似跨式期权套利的策略。

1、可转债市场现状

我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推出了可转债品种,但是由于之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可转债品种对行业的覆盖较少,基本集中在制造业。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我国当前的可转债市场品种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交易所共有21只可转债,发行总额1316.55亿元,分别从属于11个行业。

表1 我国交易所可转债品种按行业分类表

目前,保险行业的中国平安和银行业的民生银行也拿到了发行可转债的批文,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直接融资的战略来看,可转债市场今后的品种更为丰富,将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提供更多的选择。

从交易所的可转债来看,往往是一个集债券和期权为一身的综合体,可转债的期权一般由持有者的美式买权,持有者美式卖权,发行者的美式买权构成。以工行转债为例:条款约定:当正股价格连续20日内至少有15日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时,发行方可以以合约定价提前赎回。(发行方的美式买权);与其他转债不同的是,工行转债没有回售条款,因此比起普通可转债,少一个期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该策略。由于可转债本身具备债券的性质,其债券价值在短期内锁定了下跌空间。另一方面,在牛市时,股价接近转股价的可转债往往具有较大的活性,可转债内置的美式买权往往具有较大的溢价。

2、选择工行转债的原因。

从转债的期权上看,共有10只可转债价格位于100元之上。其中,新钢转债、博汇转债以及唐钢转债由于存续期小于2年,由于即将到期赎回,因此债性较强,而期权处于虚值状态; 重工转债由于触发转股下调条款,当前存在一定的套利预期,因此尽管还处于预案阶段,但是转债价格对此信息有较好的反应。从下表的转股溢价率可以看出,可转债期权具备实值时,往往大幅溢价。

数据来源:和讯网 2012年11月1日

从中可以看出,工行转债中的美式买权已经处于实值状态,但是却没有大幅溢价,可以选取其作为策略标的。如果市场在未来走出大幅上升的状态,可以判断,工行转债至少能到达工商银行股票相似的涨幅;如果市场未来大幅下降,可转债的债券价值将使得工行转债下跌幅度要小于工商银行股票,如果市场在当前点位窄幅震荡,随着期权的时间价值流失,工行转债可能难以超越市场。

因此,投资者在预期市场会大幅波动情况建立这样一种套利头寸,效果类似不完美的跨式期权策略,在市场大幅上涨或者下跌时,会具有明显的赚钱效应。就市场时机而言,当投资者面临一个可能大幅震荡的市场但无法判断方向时,可以运用此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买进的可转债品种,其正股价格应比较接近转股价格,这样会具备较为有利的操作空间。以交易所标的品种看来,向下远离转股价的可转债,一般活跃度不够,只在市场下跌时具备正的阿尔法。市场上涨时,往往无法超越正股,这是我们选择工行转债的原因。

3、投资组合的构建与模拟

投资者选择买入转股价与市场价相近的品种,并且期权处于略微溢价或者平价状态的可转债,同时,根据可转债正股的贝塔值,卖出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因此我们实施这个策略是有以下三个假设的:

1、能买入处于略微溢价或折价的可转换债券。以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1月1日的工行转债和工商银行价格序列为例。工行转债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幅负溢价,因此,这段时间是可以构建工行转债头寸的。

2、可转债的内置期权处于实值状态时,可转债价格的涨幅应该基本与正股一致。根据无套利原则,如果可转债出现大幅落后正股的情况,投资者可以转股实现套利。

由于在2012年10月8日至11月1日期间,工行转债内置期权达满足期权处于实值状态且溢价不大,而工商银行作为沪深两市的大盘权重股票,其走势较为稳定,可视为有稳定的贝塔值。我们可以构建该套利策略。总体而言,构建该头寸的最大成本是锁定的,即为借入资金的成本与交易费用(这里我们不考虑)。

3、投资获利情况模拟

假设投资者于10月8日至11月1日期间买入了实值但未有大幅溢价的工行转债(假设以年利率3.5%融资买入100万成本为102.63元的工行转债)。同时利用工行转债进行回购操作,融入资金卖空沪深300相应的合约,根据CAPM模型计算出来的贝塔值约为0.495,因此做空股指期货头寸为49.5万。假设投资期为1年,由于我们无法推知未来市场的走势,我们假设大幅上涨、大幅下跌以及窄幅围绕当前点位震荡的概率各位三分之一。以沪深300未来点位三种可能性为上涨20%,下跌20%,以及维持现有点位。

考虑三种情况下获利情况:

A、大幅上涨时,可转债获利“9.9万元+期权溢价”,沪深300亏损9.9万元,因此期权溢价能否覆盖资金成本是该操作能否获利的关键,如果可转债溢价超过3.5%,那么就能获得套利利润,而这在一个上涨市场中,是很有可能的。

B、市场大幅下跌,沪深300合约获利9.9万元,工行转债头寸亏损5.46万元,资金成本为3.5万元,套利操作获利0.94万元。

C、市场维持现有水平时,头寸将亏损3.5万元的资金成本。

因此,该策略在市场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时,具有较大获利的可能性。在上涨的情况下,尽管能确定正溢价,但溢价程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时可以用传统的B-S-M期权定价方法进行预估计。而下跌的情况,债券波动较股票市场而言波动较小,获取丰厚回报可能性更大。另外,该策略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一年后了结头寸,如果大盘在短时间内波动的年化收益超过20%,则可以提前将头寸了结,完成一次跨式期权套利。事实上,若投资者在2012年11月1日建立了上述组合,如果在2012年11月13日了结头寸,则股指期货头寸盈利17886.37元,可转债亏损1948.93元,资金成本为1246.58元,头寸盈利14690.86元,年化收益为41.24%。

4、结论

使用可转换债券和股指期货进行投资组合,能使得投资者能利用跨式期权策略对市场波动率进行套利,当投资者无法确定未来市场方向,但是能确定市场会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只要可转债市场中存在合适的操作品种,就能实施跨式期权套利策略。

参考文献:

[1]博迪 《投资学(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潇 郑怡(2012) 阿尔法收益的来源与阿尔法套利机制的研究 《文化经济》

篇12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区别

即在没有期中的一方或被多方控制的情行下,一个企业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进行购买。这些参与购买的各方,在合并交易的前后都不受同一个企业控制。这些企业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有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他们彼此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他们都是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第二,双方是在公平是市场环境下,进行双方的讨价还价,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交易的价值一般可以达成协议。即按公允价值进行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购买法即合并成本的确定以公允价值(包含所付出的资产、发生的或者承担的债务和发行的权益工具)为基础进行计量。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又分为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实现和多次实现,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合并成本就是购买方为了获得控制权在购买日付出的公允价值(包含所付出的资产、发生的或者承担的负债或者发行的权益性的证券)。控制通过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其合并所产生的成本为由于为了对被购买方实施控制权,购买股权的一方在股权的购买日所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或者购买方因为要进行企业合并所发行的相关证券的公允价值;企业合并通过多次的交易形成的,它所产生的合并成本等于在以前合并时候已经持有的被购买方的在购买日或交易日股本的公允价值加上购买日当天所支付的其他的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包含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估计得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得一些事项和约定。

二、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对比分析

(一)初始计量方面的对比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企业合并,均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没有企业合并的理论,对于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不区分该投资是否形成企业合并。而我国却在取得投资时候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合并会计处理的对比 在我国,对企业合并的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会计实务上最早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这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而且往往差异很显著。长期来,实务界和理论界有关企业合并的争议焦点再有是否应取消权益结合法。采取权益结合法可以使合并企业的财务报表比较好看,但这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美国已经取消了权益结合法,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IFRS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3号)也取消了权益结合法。但是IFRS3不适用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没有对企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说明。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我国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似乎也有客观存在的必要。

三、同一控制下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同一控制下一次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存在问题 在同一控制下,若形成企业合并,那么就应按照准则去处理。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但是若在同一控制下,没有形成企业合并,其处理方法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却没有进行明确说明。在一般情下,只对没有形成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给实务操作带来了不便。也容易导致操作利润的行为产生。

例如:甲公司持有丙公司70%的股权,并且持有丙公司50%的股权,按照相关协议,甲公司可以控制乙公司和丙公司。在甲公司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在2012年12月甲公司持有丙公司70%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2013年1月,甲公司将持有的丙公司70%的股权的35%转让给了乙公司。乙公司以现金按照公允价值支付了300万元给甲公司。2013年12月底,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为400万元。具体关系,如图1、2所示:

经过相关分析,问题就出现了,依据准则的规定,在同一控制下的相关交易。无论是否可以形成合并,其相关会计处理方法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可能公司会规定一些协议,这些交易可能被认定为企业合并也可能不是。那么,这就产生了会计差异,可能对会计利润造成影响。具体说明如下:

若根据协议的规定,乙公司不对丙公司形成控制,那么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投资的金额应为丙公司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即确认35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

若根据协议的规定,乙公司可以丙公司形成控制,那么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投资的金额应为丙公司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即确认140(400×35%)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

经过上述两种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资在两种不用情况下的差异,前后两种情况可能使得会计上资产金额达到很大的差距,甚至成倍。另外,这样做又缺少客观性,有违背经济实质的可能,因为在交易的前后,乙公司和丙公司都受甲公司的控制,那么,甲公司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协议章程,来确定乙公司和丙公司是否形成合并。并选取不同 的方法对会计进行计量,这样处理得结果就有些违背乙公司和丙公司的经济实质。由此可见。若准则不再此处作修订和说明,那可能会带来实务中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企业内部的交易,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

(二)通过进一步购买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会计处理问题 在企业合并后,被合并的一方可能会购买和它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的股份。关于这个情况的会计处理,我国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有对通过多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进行了解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准则还不是很完善,这也给实际业务带来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只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的要求,去处理相关业务,该解释规定在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少数权益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处理。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再进行相关的权益交易的抵消。如果这样操作,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就会产生差异,而且这在初始时候也没有考虑同一控制这一条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该按照账面价值。而此处就可能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以上述例子,假如2013年6月,乙公司又从甲公司处购买了丙公司剩下的35%的股份,支付320万元。这就符合笔者所要陈述的情况。按照准则的规定,乙公司应该按照公允价值320万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报表中,应该进行相应的抵消处理。相关关系如图3所示:

如果这样一来,那么这种交易就可被看成权益交易。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账面价值计量在个别报表中就会就存在这差异。这样处理产生不同的结果,会导致相似的交易的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虽然在进一步购买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在合并报表中做了调整。使得最后结果和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结果一致,但是这也增加了会计的复杂性,不利于会计工作者理解和操作,也没有很好的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我国准则在同一控制的问题上还存在问题,其处理方法没有真实的体现交易的实质性质,所以不同企业可能会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差异产生,这不仅仅违背了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的可比性,而且也和国际准则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决策。所以,笔者建议应该简化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不再区分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在初始计量时候,都应按照支付对价或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按照此处的思路,在例题中无论公司间有没有章程和协议,都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成本的确认,因为公司章程往往符合控制方的意愿,容易导致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出现。所以不能简单看章程协议,就确定企业合并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上述例题中第一种情况,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投资的金额应以丙公司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即确认35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而在通过进一步购买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这种情况下,乙公司应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140万元(400×35%)这与在个别报表中确认的320万元形成的差额180万元。应先冲减资本公积,如果不足冲减,应冲减留存收益账户。

通过上述会计方法的改进能够消除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这不仅能够反映交易的实质性。提高了可比性,简化会计处理得可比性,也减少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所产生的差异,最终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本文系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项目编号:BJ09-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13

股权激励在中国起步较晚,2000年才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行试点,2006年初,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它主要规范了企业对职工股份支付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等问题,为中国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股权激励虽然对管理层有激励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会计问题也不断地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舆论界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股权激励会计准则的不足以及其事件驱动的动因,旨在推动股权激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操作建议。

一、股权激励的信息操纵空间

《股份支付》会计准则是目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方式的主要依据,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但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准则仍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由于准则本身存在一定的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及可调整性,这样管理层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来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以获得更大的自身利益。以下主要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为例分析其会计操纵的具体影响:

(一)费用摊销期的操纵空间

根据准则规定,股权激励费用应当在等待期内摊销。对等待起的确认,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大的可操纵性。延长等待期,就意味着每个等待期内摊销的费用减少,反之亦然,上市公司可以根据摊销期的调整操纵利润。比如,双汇国际就在2013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将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期限变成三年,从而使13、14年每年的费用将少1700万,进而减少了亏损,达到了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行权方式的操纵空间

依据《管理办法》规定,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应根据董事会授予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天的收盘价和前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之高者确定。行权价格一旦确定,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不再进行调整。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多次行权或一次性行权。如果预计上市公司业绩受市场及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企业往往会选择多次行权,来对冲这种风险;如果预期公司业绩持续上涨,则会选择一次性行权。

(三)公允价值模型选择的操纵空间

目前我国股票期权主要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来计量,而B-S模型中估算费用时参数的选择也没有详细规定。以无风险利率为例,可以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也可以选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还可以用债券回购利率的。参数的自由选择导致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披露不完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管理层利用信息的选择来操纵利益。

(四)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操纵空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支付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在可行权日之前是不能准确确认的,是预计的,并且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均需重新预计,重新确认当年的费用。准则在这里以最佳估计为基础,估计势必带来当期利润调整的空间。

(五)股权激励终止会计计提的操纵空间

准则规定对未达到行权条件的股权激励利分为未达到非市场条件和未达到市场条件两种情况处理。前者需冲回的费用也仅限于截至目前累计已经确认的与该期取消解锁的股权相关的费用,其他各期不受影响;后者采用加速行权处理。加速行权会加速计提期权费用,而不是冲回已经预先计提的期权费用。这就会增加企业的费用,降低利润。为了避免利润的缩水,管理层会不及时宣布股权激励的终止,借此来对已即提的费用进行回冲,这样做会导致费用降低,利润虚高,公司可以满足内部的某些考核标准。

二、股权激励的投资策略

(一)短期投资策略

短期的投资收益主要通过股价的短期波动来获利。以股票期权的股权激励方式为例,事件驱动点主要包括:公告前、授予日、等待期、行权日、销售期、解锁期。首先,在股权激励方案公告前,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主要利润操纵动机是获得较优惠的授予日公允价格和业绩考核条件。因此,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会尽量避免释放利好消息,有时甚至会利用负面信息的披露来打压股价,压力考核指标。在股权激励开始实施后,当年公司的年报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业绩反转,股价开始回升。在第一年的考核期内,由于受期权费用摊销的影响,业绩反弹空间不大,以满足行权提条件为基础。激励对象的应纳税所得额取决于股票的解锁日股价与授予价的差额。因此,在股权激励的考核期间,管理层一方面为了达到考核业绩的满足条件,另一方面要控制利润的结余,隐藏部分利润,待行权后释放利好消息抬高股价。为了打压行权日股价,管理层会有向下操纵股价的动机。在股权激励对象出售股票前,根据《管理办法》规定:行权后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高与行权日股价市值的差额,属于“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使用的征免税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额税(目前免税)。免税的获利条件,使管理层尽可能地释放利好消息,采取选择性信息披露来抬高股价,使其获得更大的利益空间。在禁售期满后,投资者应关注高管的持股情况。

(二)长期投资策略

股权激励的目的是解决管理层和股东利益一致的问题,并能持续有效地促进业绩的提高、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长期投资受益于股权激励所带来的预期业绩的持续增长及股票价值的提升。在股票的选择上应该关注于成长性企业,避免选择受资源和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及垄断性行业。资源及垄断行业,只要提高价格或减少供给量就可轻易地实现业绩的增长,经营者缺少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业绩增长的动力。成长性企业由于市场尚未饱和,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主要经理层不断地付出努力,就会使业绩有很大的提升。

三、成功的股权激励的案例研究

2013年案例中昆明制药是滚动式股权激励,即在上一轮股权激励方案(2010~2012年)今年进入考核的最后一年,2013~2015年新一轮股权激励方案的提出,使公司对核心管理团队的激励得以延续。昆明制药的滚动式股权激励方案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案,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别的上市公司借鉴:

(一)业绩解锁条件的合理性

昆明制药从2010年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主要经营管理团队利益更趋于一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逐年的净利润、工业毛利率和应收账款作为考核条件,从而促使公司管理层在关注公司业绩成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业绩的质量。2011年度,公司合并营业总收入达24.34亿元,同比增长33.94%,利润总额1.75亿元,同比增长49.24%,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2.05%,经营性净现金流1.4亿元,同比增长54.41%。同时,应收账款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了盲目追求净利润而损失长期利益。

(二)行权价格的客观性

证监会规定行权价格应为公告日前的30日的股票的平均价格,这就使管理层存在为作低行权价格而打压股价的行为。昆明制药行权价格的制定相比其他公司要科学的多,具体来说就是公司统计了最近7年医药股静态,动态平均市盈率的区间,从而制定了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最近七年医药股静态市盈率区间为22.4~89.1倍,平均为40.28,动态区间为17.7~55.9倍,平均为30.39倍。

(三)激励计划的连续性

股权激励计划的时间一般为3~5年,为了授予日后其业绩的提升,管理层往往会倾向于在公司业绩低迷市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有时会作低基准年的业绩。在股权激励计划期内业绩持续上升,而激励计划技术后企业便失去持续增长的动力。昆明制药的滚动性股权激励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短期行为,使管理层更关注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我国股权激励尚在摸索阶段,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不够合理,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操控公司未来业绩,来获取个人利益。因此,只有规范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提出严格的行权条件、完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使股权激励真正成为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激励体制。

参考文献

[1]吕长江.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研究,2009.

[2]高静静.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问题研究.会计学毕业论文,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