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41: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物理课程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v=s/t定义式中,v与s、t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
二、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1.趣味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留下一些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高的兴奋点,寻找悬念的奥妙。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出示一台可调台灯,先把灯泡发光最强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强烈的灯光让学生觉得很刺眼,这时教师旋转台灯旋钮,强烈的灯光渐渐变得柔和,学生的眼睛变得很舒服了。教师趁机提问:“灯光为什么会变化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教师再问:“此时是什么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变化的呢?”学生无法回答。
这样教师顺利地制造了悬念,学生在悬念的引领下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3.意料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三、参与讨论,开阔思维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就要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讨论,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体验成功,感受乐趣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三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不出偏题、怪题。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他们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初中物理教学不可忽视初中物理的计算题是结合特定物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对现象和过程的分析,再在利用对应的物理规律进行处理,最终在计算中得到答案的问题计算题要求学生解答过程中,写出必要的推导和运算过程,因此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水平此类题目大多出现在试卷的最后,所占分值很大,大型考试还会在这类题型中安排压轴题而且此类题型还有与科学探究、科技发展以及生活应用相结合的趋势,检查在STS教育背景下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直接公式法”的应用
“直接公式法”就是学生将题目中的有关条件代入相应的物理公式或变形式,再通过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的方法此类方法一般用于处理中低难度的问题,比如课堂练习中检查学生对规律和公式的理解程度时所提供的计算题,其考查的知识点较为浅显,适用于此种方法
例1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16年8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如图1所示为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维拉修斯和汤姆现有一尊该吉祥物的雕塑,质量为3×13 kg/m3,其密度为15×103 kg/m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 m2,求:(1)该雕塑的体积V;(2)雕塑的重力G;(3)雕塑对地面的压强p(g=10 N/k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密度和压强的直接理解和运用,学生只要能认清相应公式的字母含义,准确地代入即可解决问题
习题讲评建议这个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直接公式法进行处理,然后再交流运用公式法解题的注意点即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意,选对公式,并能将相应的数据合理地代入,在计算中得出相应的数值;二是在问题情境涉及多个对象和过程时,必须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同一性、同时性,即具体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和同一状态
三、“逆推法”的应用
所谓“逆推法”就是学生从结论入手,结合自身的物理知识基础,运用逻辑推理,逐步探索发生结论的原因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能对规律有着较为深刻地理解能力以及较强地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被广泛运用于计算题的解决,也适用于计算型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例2炎炎夏日,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所提供的饮料都会在其中放些冰块,让人一解暑气如图2所示的某类型果汁饮料密度是950 kg/m3,饮料的质量为06 kg,再往其中放入20 g的冰块,杯底面积为50 cm2,饮料的深度为10 cm,求杯底所受的压力?(g取10 N/kg)
解析逆推法强调学生从结果出发,明确解题的目的,最终求解杯底所承受的压力学生应该思考“谁在压迫杯底”,可以明确,是饮料液体提供了压力,学生可以从深度为10 cm液体的压强求解入手,再结合底面积即可求解压力
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习题讲评建议这个问题,学生如果方法选取不当,容易出现问题思维复杂化例如,如果学生从冰块和饮料思考对底部的压力,就需要考虑杯子侧壁与饮料之间的力,问题的处理将更加复杂,因此本题运用逆推法有明显优势当然,很多物理问题的分析需要顺推与逆推同时进行,当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四、“等效法”的应用例析
“等效法”是学生处理问题时,从效果相同出发,将复杂的现象或过程转化为简明的物理模型所谓“等效”一般指的是过程等效、效果等效、作用等效和图形等效等等初中物理在电路问题处理中,要求学生画出等效电路图,以实现复杂电路结构的简化,这是一种典型的图形等效
例3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6 V,且保持不变
(1)将开关S闭合,且断开开关S1,电流表读数为02 A,试求R2的阻值
(2)若同时将两个开关均闭合,电流表读数为03 A,试求R1所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1)上述问题中开关S1断开而S闭合,相当于电阻R2直接接在电路中,其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6 V,简化电路如图3乙所示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搞好复习对中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增强复习效果,复习方法乃是决定性因素,复习时应避免盲目性,增强目的性,巩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下面就物理复习策略、方法和技巧谈谈我的体会以供学生参考。
一、以教材为本,既抓基础知识复习又突出重点
物理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是只重视解题而忽视读书。应当懂得,如果对基本概念、规律没有真正理解,就谈不上应用,做题只能是死记硬背,缺乏变通能力,甚至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因此复习中一定要重视课本,对学过的基本概念、规律,一要会背内容,二要理解其含义,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问题的目的,对易混的概念要特别注意。比如:惯性和惯性定律,可从定义加以区分,明确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保持什么运动状态;而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与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对一部分原理、公式,一般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加以理解:①记住并领会它们的内容(即如何表述的);②明确表达式(或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③懂得公式的应用范围或使用条件;④能对公式进行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在以教材为本复习时,既要注意知识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又要突出复习的重点。重点知识的复习,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知识复习。如力学中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热学中的物态变化、内能的改变、热量计算;光学中的平面镜、透镜成像规律;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电流的磁场等,复习过程中只有在头脑中建立起以重点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模式,那么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准确无误。
二、知识运用中要注重思路和方法,防止题海战术
总复习中,以课本为主是对的,但不能只盯着书本看。找一些高质量的复习资料,适当做些习题是很有必要的,做题在精不在多,如果方法不正确,即使做了很多题,以后遇到没见过的题,也不会做。所以,复习练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方法上花大力气。我们应该在做适量的题后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如解计算题,初中阶段最常用的就是分析法和比例法。分析法解题的思路可概括为:①从未知入手;②追踪分析;③与已知挂钩;④列式求解;比例法解题的思路可概括为:①判断题型(若题目的已知和未知量是两组对应的量,则一般可用比例法求解);②找关系式(找出包含有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式);③列出比例式求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创造性,提高应变能力。
三、重视实验,强化实验复习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实验的复习。对一般实验,可以通过抓住实验原理、器材和装置、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等环节加以掌握。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复习效果。如重做法,即把一些重难点实验重做一遍,以达到对实验的熟悉、巩固、理解。另外,还有如分类法,即按实验的功能类型加以分类,集中复习,如“测量工具的使用”类、“探究性实验”类和“物理量的测量”类等。分类复习有助于对实验的共同特点和不同差异进行对比掌握,提高复习效率。
四、采用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复习资料
资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资料多了,统一不起来,有的内容重复,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复习时,不能盲目贪多,而应牢牢依据课本选择合适的资料及练习。资料中既要有训练题、检测题,题又要有“梯度”;既有基本能力训练,又有知识迁移能力训练。这样的资料系统性强、知识全面且重难点突出,复习时可以以此为纲进行横向、纵向复习,线索清晰,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复习电学部分时,基本题型主要是在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电功率、电流、电压、电阻这几个物理量。可以采取一个类型做几道题,主要是在解题方法上进行探索求得一题多解,如果无选择地盲目瞎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消耗精力又做无用功。因此,要把练习题的类型搞全,提高解题技能和技巧,拓宽解题思路和方法,熟练掌握知识,力避简单重复,考试时就不会“百回千转”路难寻。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使复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复习中,每天早晨进行一些记忆性复习比较好,因为早晨人的头脑经过充分消息特别清醒,适宜记忆。而做一些思维性训练则应放在下午自习时间,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记忆方法上,采取分类记忆、对比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以增强记忆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大家复习,同时有些学生在课下也复习,如果进度不一致,最好调整个人的复习计划,使二者步调一致,否则老师复习第二章,而你却复习第五章,等你再复习第二章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虽然老师讲过,由于你的复习没跟上,仍然弄不明白,这样复习起来必然事倍功半。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物理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年物理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物理复习的策略及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一)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
二、强化物理实验的复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征。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直接或间接对物理实验考查的分值愈来愈高,这些题目大多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总复习要尤其强化对实验的复习。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其次要让学生搞清楚各重要物理实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复习中,可以将相关的一些仪器或测量工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此外,还要注重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以及变换角度对同一实验进行考查的应变能力,从而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实验内容。物理实验总复习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基本规律和理论去解释物理现象,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
三、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精讲精练”
“讲”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课标要求精选习题,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一、阅读法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要有的放矢,即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光的传播》这一节,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光是从哪里来的?发光的物体叫什么?②光源可分哪几类?③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④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也就是说光传播有速度吗?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浮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向上"。阅读"光的折射规律"的课文时,抓住"斜射"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还是从水、玻璃等斜射入空气中"来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因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但实际上有一些实验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逐渐尝试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上台演示,然后教师再指导或者再示范一次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和展示机会。例如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一章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气体间扩散现象的实验、用两个铅块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研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实验等,让学生上台来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在演示中被台下的学生看清楚了,教师再有针对地进行指导,重点难点就一目了然了。研究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实验,上台的学生在使用压燃仪时往往用力大小、速度掌握不到位,实验不成功的时候,台下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帮助台上同学找问题,或者干脆毛遂自荐,自己上台来演示,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就可以很顺利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还有一个物体内能的实验,在用橡皮塞塞好的带导管接打气筒的广口瓶里装一点水,然后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可以看到容器里有水雾出现,还会看到瓶塞跳起。该实验非常生动,但没有准备的学生一般不敢贸然进行实验,因此,教师可以提前鼓励一两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下,然后在课上,当其他学生不能主动上前时,这一两名学生大摇大摆地上台,并顺利完成了实验。台下的学生既羡慕又不解,总之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学到了东西。
三、质疑法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小灯泡亮度是由谁决定的"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其正常发光吗?
(2)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小灯泡能不能正常发光?
(3)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小灯泡又会怎样?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正常发光;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小灯泡发光较暗;当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时发光很强,很容易将小灯泡烧毁。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讨论法
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五、研究法
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优点在于通过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独立地获取信息、获得概念,并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短路,分为电源短路还有用电器短路两种。电源短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到了电源的两极上。这样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从而烧坏电源。因此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而用电器短路指的是串联的多个用电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在电路中不起作用,这种情况是由于接线的原因或者电路发生故障引起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多做实验
学生在连接电流表的时候,教师讲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这时候学生肯定会思考这个问题,电流表为什么不能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于是这个问题便引出了电路短路的问题:在电路中,如果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这时,我们就说电源短路了。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因为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因此便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严重的是,因为电流过大,会使得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在并联电路中,电路发生短路时,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流都直接经过导线流回到电源的负极,几乎没有电流经过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所以对电路中的用电器不会造成损坏,但会损坏电源。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那么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了。学生可能在课本上学习了物理短路的问题,这是了解了这个概念而已,并没有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印象,因此,多做一些物理实验便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短路知识的了解。在实验中我们用常用的小灯泡等实验器材,组成并联电路来做短路的实验。结果两只小灯泡并联时,电源短路,两只小灯泡仍能发光,只是亮度较暗。其实在实际电路中,由于用电器的电阻比导线的电阻要大得多,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中的电流跟各支路中的电阻是成反比的,电路发生短路时,几乎没有电流经过用电器。而在这次试验中,由于电灯泡的电阻约为几欧姆到十几欧姆,和做短路用的导线的电阻差距不是很大,所以仍有很小一部分电流流经小灯泡,小灯泡仍能发出较暗的灯光。
在串联电路中,整个电路全部被短路,也就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用电器不工作,也不会损坏,但会损坏电源;如果某一用电器被短路,另一用电器没有短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局部短路,被短路的用电器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停止工作,不会被损坏,另一用电器电压升高,在实际电压不是超过其额定电压很多的情况下,他能继续工作,但功率变大,若电压过大,该用电器有可能会被烧毁。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实验来对前面的结论进行证实。实验表明,被短路的小灯泡,因为前面所讲的电阻的原因,并没有熄灭,而是亮度较暗,另一只没有被短路的小灯泡仍能继续发光,并且比原来更亮了。
利用串联电路某一用电器或电阻发生局部短路,另一用电器在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工作,并且实际功率比原来要大。在实际生活中,电热毯的保温和加热,就是把内部的加热器和另一电阻串联,通过定值电阻局部短路,达到调节电饭煲,电热毯功率的目的,使他们同时具有保温和加热等多种功能,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日常生活服务。
三、总结短路症状
在电路中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电路中的症状来判断电路是否短路。具体的症状为:
1.用电器不工作。诊断:若题干中电路是串联电路,并且其他的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
2.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诊断: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究其原因有可能就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被短路。
3.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诊断: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有可能是电流表被短路。
4.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诊断: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没有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说明两表同时被短路。
四、典型习题,加强巩固
下面用一个例题来感受一下短路:
例:现在的小轿车都装有指示灯,以此来提醒司机或者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在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没有关好(再此题中就相当于有一个开关断开),指示灯就会亮。在下列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
答案:C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32-01
所谓电路故障是指因电路元件、测量电表连接错误或损坏,使电路出现的非正常现象。电路故障分析是近年物理中考常考的题目之一,属于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故障分析中考题主要是考核三种电路,即通路、短路、断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简单电路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题目涉及到的电学内容多,主要有:1、通路、断路、短路;2、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及使用规则;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4、欧姆定律。所以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分析技巧,正确解答此类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故障判断的理论基础――几种主要元件的特点及现象产生的原因
1、灯泡:(1)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2)不发光的原因:①断路,灯丝断或电路某处断开;②灯泡被短路;③电流太弱,不足于达到发光的程度。如灯泡与电压表串联后接在某段电路中,……。
2、电流表:(1)电阻很小,可视为零,若并联使用,将构成短路;(2)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所在电路为通路;(3)无示数:①电流表所在电路为断路;②电流表被短路;③电流表损坏;(4)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⑸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3、电压表:(1)电阻很大,可视为绝缘体,若串联使用,将构成断路;(2)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有所测电压为不包含电源在内的那部分的电压;(3)在断路中,用电压表测某导体两端的电压:①示数为零,则该两点间连通;②示数近似于电源电压,则该两点间断开。(4)电压表有示数:①串联使用,形成断路,但可测出电源电压,②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到正负极间处处连通。(5)电压表无示数:①电压表被短路;②在通路电路中,电压表所测部分电阻为零;③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与电源正负极间某处断开;④电压表损坏;⑤指针反偏,正负接线柱接反;指针超过最大刻度,量程选小。
4、滑动变阻器:(1)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正确,即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2)不能改变电阻,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法不正确:①若连接的都是上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导线;②若连接是下面两个接线柱,则滑动变阻器此时相当于定值电阻。
二、常见故障种类及判断方法
1、短路故障的判断
(1)短路的分类
严格的讲,电学中的短路,根据短路的位置不同可为局部短路和整体短路。整体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电器直接和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课本上的定义)。局部短路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和电路中某一部分用电器两端相连接的电路。
(2)短路故障的特征
①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有电流表时电流有示数),
②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③并联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3)短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相当于测导线的电流),则此用电器被短路。
②正负法(“+”、“-”法)
在电路中,把每个用电器的两端都找两个点,然后给每个点标上适当的符号(“+”或“-”号)即与电源正极或负极直接相连(中间不经过任何用电器,但电流表除外)的那个点为“+”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相连的那个点为“-”点,根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某个用电器两端是异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有电压,电路闭合后就会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那么这个用电器注没有被短路,而用电器两端是同号(全部是“+”或“-”号)说明该用电器两端无电压,也就是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从而判断该用电器是否被短路。
2、开(断)路故障的判断
(1)造成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导线与接线柱之间接触不良;②由于电流过大电路被烧断;③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内阻过大,造成电压表所在电路开路。
(2)开路故障的特点:
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源,则电路是开路;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根据开路位置不同电压表可能有示数也可能无示数。
(3)开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
②把电流表(或导线)分别与各部分并联;
③筛选验证法
从这方法是从各选项出发,分析判断出电路中应出现的现象,对照题意,逐个验证,从而筛选出要选的。
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但是目前初中的生物教学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更是让人堪忧,试验方法不合理,实验材料不完备,实验设施不齐全,实验教学不重视等等问题,都是造成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很差的主要原因①。
一、改进实验材料
1.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的实验
实验存在问题:该实验主要材料为两对豆类幼苗,将其分别放置在清水和浓度为10%的盐水中,然后观察幼苗吸水挺直、缺水萎缩的现象,观察时间为20分钟左右,培养幼苗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天,不利于及时观察到实验现象,制约教学的有效开展。
实验改进方法:材料选用黄豆芽或者绿豆芽代替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将材料放在清水和浓度为10%的盐水中,等待2分钟,放在清水中的豆芽就会保持挺直状态,而盐水中的豆芽就会出现萎缩。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另外黄豆芽和绿豆芽随处可以买到,实验非常方便。
2.观察茎输导功能实验
实验存在问题:在该实验中,选用的是杨树的枝条进行实验,但是教材规划的实验实践基本上是在秋天,这时的杨树树皮非常难剥,树的韧皮和木质部分难以分离,不利于实验。
改进方法:用大叶黄杨代替杨树。大叶黄杨是一种常绿型植物,一年四季其树枝都在生长,树皮和木质很容易分离②,可以将它作为实验材料。把大叶黄杨带叶子的枝条浸泡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一昼夜,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红墨水已经上升到叶脉位置,剥掉树皮,观察出木质部分已经变红但是韧皮位置不变红。通过此现象可以说明红墨水是从木质部向上渗透的。
3.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存在问题:该实验主要选用菠菜叶片叶横切,然后观察叶片的结构。但是菠菜叶比较容易缺水萎缩,不方便作叶横切,而且用水泡过的菠菜叶子会变得很脆,切出来的叶片非常不完整,不是缺少上表皮就是缺失下表皮。
实验改进方法:用绿萝的叶片代替菠菜,绿萝的叶片很容易切且完整,绿萝叶不容易萎缩发蔫,存放时间长,易于实验;另外绿萝作为花卉植物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为实验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改进实验方法
1.不同物体表面对于蚯蚓移动速度的影响
实验存在问题:将一只粗壮的蚯蚓分别放置在玻璃和纸板上,观察其移动速度,分析哪种物体表面更适合蚯蚓移动?通过实验得知,蚯蚓在玻璃的表面上移动速度快于在纸板上的移动速度,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纸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增加了蚯蚓移动时的阻力,影响了蚯蚓的移动速度,也有可能是当蚯蚓身上黏液减少之后,呼吸变弱,活动力降低。
实验改进方法:准备两块玻璃板,一块打磨,一块光滑,将两根玻璃棒引导蚯蚓移动的轨迹,观察蚯蚓的移动速度。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实验存在问题:将相同数量的新鲜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置在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将它们放在阴暗的环境中一昼夜;一昼夜之后将燃烧的火柴棒放入装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火柴棒会马上熄灭;而放置在烫过的锥形瓶中的火柴棒依旧在燃烧。
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鲜的植物在密封的锥形瓶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气,而火柴棒在无氧的环境下不能燃烧,但是新鲜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时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燃烧的火柴棒就会熄灭,所以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应该排除掉二氧化碳的实验干扰。
实验改进方法:在两个小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2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把两个小试管分别放在两个锥形瓶中,在阴暗的环境下防止一昼夜,然后用燃烧的火柴观察其实验结果。该实验中很好的用氢氧化钠溶液稀释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了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③。
3.观察草履虫的身体结构
实验存在问题:草履虫天生好动,全身透明,观察起来非常不方便,不利于实验。
实验改进方法:(1)在载玻片中的草履虫培养液中铺上几条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增加草履虫活动的难度;(2)在载玻片上滴几滴蛋清液,增加培养液的粘稠度,降低草履虫的移动速度;然后在载玻片一侧滴上少许的红墨水,将草履虫的食物泡上色,再用2%的冰醋酸将草履虫的细胞核上色,观察草履虫的身体结构。
结束语
对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利于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水平。
【注释】
① 刘薇. 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esen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attention vision to our survival environment. Eliminate pollutio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people. The article to one industrial zone in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methods and monitoring of sulfide are analyzed. For wastewater sulfide, mainly USES the acidification, take, absorption of hydrogen blow pre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n determine the content.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choose the PAM, alum, ammonium persulfate match into the compound water treatment agent,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
Keywords: industrial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sulfide monitor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1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硫化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某些工矿企业如:造纸、 印刷、制革、选矿等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都含有硫化物,而硫化物很不稳定,容易从水中释放出硫化氢并逸散于空气中,产生臭味,毒性很大。但是,有某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置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于不顾,将未处理或者虽然经过处理但仍未达标的废水废气排入自然界,严重污染环境,人民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各排污单位排出的废气及废水中污染物的监测及处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某工业区废水中的硫化物进行分析监测,并对其废水处理进行了改进,使其达标排放。
1 工业区农药厂废水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工业区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1)污染物浓度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可达每升数mg;(2)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3)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4)水质、水量不稳定。因此,农药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农药废水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力求达到无害化。农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湿式氧化法、溶剂萃取法、蒸馏法和活性污泥法等。但是,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这是农药发展方向。一些国家已禁止生产六六六等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积极研究和使用微生物农药,这是一条从根本上防止农药废水污染环境的新途径。
2 工业区农药厂废水中硫化物的监测
用氯化氢将废水水样酸化,使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转变成硫化氢,再用氢气将其吹出,用吸收液完全吸收后,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水样中的氧化性物质与硫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在水样中加入盐酸羟胺,同时加入ED-TA,可以络合大部分金属离子(Cu2+、Hg2+、Ag2+、Fe2+等),避免这些金属离子与S2-反应引起的干扰。
2.1 仪器
酸化―吹出―吸收装置,721分光光度计。
2.2 试剂
盐酸羟胺-丙三醇溶液,EDTA与NaOH混合试剂,碘溶液C(1/2I2)=0.01mo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9752mol/l;硫化氢标准溶液(用标准 ZnS 胶体溶液标定)C(H2S)=0.12204mg/ml。
2.3 测定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50ml的容量瓶,按下表1配制标准系列。
表1 H2S 标准系列浓度
以上7支容量瓶均用吸收液定容至50ml,立即加盖,缓慢倒转均匀,放置30分钟。在721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皿,在66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2.
表 2H2S 标准系列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H2S含量( g/ml)作图,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
图1
(2)采样
分别于2002年3月28日、29日两天在该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进出口及其废水的主要排出点所在的水渠进行采样。
(3)水样预处理
废水处理池出水口水样的预处理:取50ml吸收液于吸收管,取50ml盐酸(1:1)于盐酸管,在反应管中加5ml混合试剂、2ml盐酸羟胺-丙三醇溶液和25ml水样,塞紧各管塞子,混合均匀。给氢气发生器中加入40ml盐酸(1:5),塞紧塞子。将反应管置于35℃~55℃的水浴中,在搅拌下吹取20分钟后,用少量水洗进吸收液的进气管。将吸收液转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5ml混合显色剂与5滴磷酸氢二铵后迅速加盖,轻轻倒转使其混合均匀。用吸收液定容后,静置30分钟。
水渠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同上。
废水处理池进水口水样的处理,方法同上,只是由于水样中硫离子深度太高,显色太浓, 为了能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值,需将水样稀释5倍。
(4)测定
在721分光光度计上,用1cm的比色皿,在665nm波长下,以 0#液为参比,测定水样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H2S含量,再换算成水样中硫离子的含量。
表 3
3 工业区农药厂污水中硫化物的治理
3.1 复合水处理剂的选择
(1)净水剂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净水剂有明矾、三氯化铝、多聚磷酸钠等。可以通过实验对其净化性能加以比较。取出3个相同的烧杯,各加入200ml污水,在其中分别加入2克明矾、三氯化铝和多聚磷酸钠,结果如表4:
表 4
试剂 变澄清时间/min 沉淀物的量
明矾 1.0 最多
多聚磷酸钠 2.0 居中
三氯化铝 2.5 最少
所以选择明矾作为净水剂。
(2)硫化物处理剂的选择
污水中的硫离子主要采用氧化法将其除去,可用的氧化剂有高铁酸钾、过硫酸铵和高锰酸钾等。高铁酸钾具有良好的水处理功能,对高浓度的含硫离子污水的处理效果很好,但其制备过程比较复杂,产率很低,而且我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无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用高锰酸钾效果也很好,但会带入另一种杂质锰。因此,我们选择氧化能力很强的过硫酸铵来氧化除去硫化物。
(3)絮凝剂的选择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效能最高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极好的絮凝性能。与传统的无机絮凝剂相比,其优点是剂量小、效率高、适应多种条件,生成的泥渣少,后处理比较容易。因此,我们选用 PAM作为絮凝剂。
3.2 水处理剂的配制
通过反复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水处理剂的最佳配制方法是:取2g聚丙烯酰胺(PAM),溶解后转移至100ml溶液瓶中,定容。取上述PAM 溶液10ml,加入5g明矾与10g过硫酸铵,待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待用。此处理剂可以处理10L污水。
3.3水处理工艺流程
清液硫化物检测 达标排放
加入复合水处理
污水水处理
污泥 焚烧 堆肥化草地使用
3.4处理后水样S2-的检测
用上述测定水样中硫化物方法检测处理后水样,A= 0.025,S2-= 0.0336,符合国家标准。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工厂废气废水中硫化物的监测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的结论:
(1)采用酸化―吹取―吸收的预处理方法测定水中的硫化物,具有吹取完全、 吸收完全、 操作简单与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水中和废水微量硫化物的测定。
(2)选用聚丙烯酰胺、明矾与过硫酸铵配制成复合水处理剂,具有原料易得、配制过程简单且处理效果明显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姜洪泉.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的制备与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过程耗费了师生太多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物理现象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能形象、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能够弥补学生比较贫乏的生活积累,使一些抽象现象真实地出现在眼前。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归纳而建立起来的,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而一般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验积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和推理提供帮助。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做“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传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验性,教师既要教学生如何做实验,又要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由于实验和板演不能同时进行,这就使很多学生云里雾里,对实验结果和理论认识都比较模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的整个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看滑动变阻器对电流是如何影响的,学生看得比较清楚,实验又非常形象,对滑动变阻器对电流影响的知识理解也比较深刻。
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试验和知识的相互融合
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探究、讨论、猜测为主的探索性试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动手的地方太多,这就使试验和理论严重脱节,常常感到时间非常紧迫。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顾此失彼,要想做到边示范边讲解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实验的频繁中断,学生在听课时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能在这样的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物理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1.使用新教学模式来减负增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科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辩解,更能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先进,课堂时间比较充裕,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反馈练习”,这样不仅能及时地考查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实现物理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效果,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就有更多课余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初中生贪玩,自控能力比较差,一味地放纵也是不可行的,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布置少许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思考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的情趣和热情。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式来减负增效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在物理课堂上要多放一些与本堂物理知识相关的动画、电影、图片等课件材料,通过广泛的网络环境,可以将不同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加深了本堂课的知识重点,这要比学生在课堂之下进行题海战术好得多。
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就算是做实验也是老师动手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来源,网络信息和图书才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宝库。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当学生有问题时,而不是一味地寻找老师,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和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随后再和老师一起研讨。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用再沉浸在题海中,彻底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物理的学习比较复杂,物理概念的抽象化、物理现象的瞬间发生、物体内部结构复杂、物理过程变化无穷等等,有时候这些仅靠传统的挂图、模型、试验或教师讲述是讲解不清楚的,而现代教育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作用于人的感官,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各种媒体的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再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实现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4.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与钻研,形成初步的感知,先做一个简单的认识、了解、消化,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预习的特点
学生通常所采用的预习方法是在课堂学习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大概地自我阅读一遍,初步了解课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能很容易找出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自我学习,虽然学得不深、理解得不透,但是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略知一二。
2.探究活动的特点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更主动有效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初中物理的探究活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寻宝”活动,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就是所要寻找的宝物。探究活动刚开始前,就像学生不知道宝物在哪里一样,学生也不知道探究活动的结论,这样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二、对问题的思考
1.探究活动是否需要预习
由于学生的预习习惯以及预习和初中物理探究活动本身的特点,当对初中物理探究活动采用传统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时,预习不但没有促进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于是有部分教师提出探究活动不能预习的观点。
2.探究活动要有有效的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需要学生的预习,但同时应避免传统预习方法对探究活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学生得到了“宝物”而忘记了重要的寻宝过程,避免学生获得了结论而又仅仅局限于结论本身。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本身的特点,对学生的传统预习方法进行改进,对初中物理探究活动按探究目的分成不同的类型,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并且适时检查,既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又促进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探究等能力的提高。
1.采用多变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直接决定预习的效果,对于探究活动的预习来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活动的预习不能一味采用同样的方法,而应多种预习方法相结合使用,采用多变的预习方法。
自主预习,就是学生自我安排预习,这也是学生传统预习中常用的预习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对于一般的测量性的探究活动或者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小实验活动,学生可以采用自主预习的方法进行预习。
任务预习,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适用于需要学生做出猜想与验证猜想或者找规律等一类的探究活动。
问题预习,就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探究活动中的一些实验步骤与实验方法等先做一个自我思考,思考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实验通过什么现象说明等。
2.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不同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及能力的发展是不同的,有的探究活动需要学生探究之前知道怎么做,而有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之前却不能让学生知道结论,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果学生预习知道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过程中测力的大小时会不自觉地想力的大小应该是多少。对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既可以发挥预习的功效,又能避免不当预习对探究活动的学习以及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影响。
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预习要求,有助于发挥预习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也有助于保持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愿望。
3.加强适当的预习指导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已由传统单纯的知识传授演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这致使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变得尤为重要。预习所需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二.发现自己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关键在于预习环节的设置。首先,我们谈论一下预习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一、预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设置预习提纲
物理属于初中教学的基本科目,它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物理是学生在初中新接触到的,对于新事物,学生对它的了解和把握都是十分浅显的,同时,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特别强,这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从下手。所以,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预习提纲,包括新课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等。例如在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连通器和液压技术》一章中液体压强的预习,老师可以设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提示,如什么是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学习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预习。
(二)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际的课时安排并不多,倘若在这有限的课时里再加上预习环节,那么正常的教学必定会减少,课堂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利用课堂时间来预习是行不通的。那么,将预习全部安排在课下怎么样呢?之前我们分析初中生特点时讲到,初中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在没有老师引导的课下,是很难完成预习活动的。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时间安排是将预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放在课内和课外。在讲解新课的前一天,通过设置预习提纲的方式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第二天讲课之前再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回顾预习过程。这样,将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保证预习效果。
二、预习过程中的问题设置
(一)预习问题设置覆盖大部分新知识点
初中物理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为实际生活中常识性的物理问题,对于中等以上的初中生而言,学习起来并不吃力,所以,在设置预习问题时尽量覆盖大部分的新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任务的完成,基本上可以掌握三分之二的新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略微提及,然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和难点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预习实验的设置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在设置预习任务时,尽量多的设置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类型的问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课中,有一个弯折铁丝的实验,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布置预习任务“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抚摸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说明出现该现象的原理”。这样的实验首先实验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次操作步骤简单,并且方便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一举三得。
(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预习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在设置预习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既要使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能够通过课本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成就感,也要为能力强的学生设置一些开发思维的思考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综合全部学生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有层次有目的的设置预习问题。如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讲到能量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预习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前两个问题是针对全班学生设定的,相对简单,课本上已给出了答案,只需仔细预习课本即可。后一个问题则相对较难,需要将原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之上深思熟虑,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习过后的注意问题
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预习环节的结束,预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预习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惰性,对于教师不检查不批改的作业,学生是不会去认真完成的。但预习题的批改不同于习题作业的批改,它的重点不在于正确或错误,在于学生是否认真,只要学生认真做了,哪怕他做错了,教师也要给予较高的评价。预习效果的检查也可以放在课堂之上,采取分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归根结底,对预习效果的检查是保证预习质量的重要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对加强学生知识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明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环节的设置,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以上就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减负运动已经初见成效,但作为初中生,作业多,课业重的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初中物理课作为初中阶段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一直困扰着初中生的学习。他们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实现初中物理课的高效学习,就必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一、做好初中物理课的预习工作
据调查发现,初中生遇到生僻的问题经常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是遇到熟知的问题或者遇到过的事情,即使不能及时解决也不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如果学生熟知学习的新课内容就会感觉轻松,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见,预习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后,要结合一定的例题,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还要学会总结,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做题方法的联系。老师对预习工作也要加以重视,进行一定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并进行一定的奖惩,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时,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预习。学生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 照相机。(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的像。(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二、发挥课堂有效功能,实现高效学习
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学习效果,必须做好课堂学习。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学生要专心听讲,一是,仔细看物理老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是,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是,要积极思考、联想;四是,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在课堂学习中,不要一味的去听老师讲解,要主动参与,与物理教师形成互动和双向交流。对于课堂知识,要尽量随堂消化,不懂就问,针对比较难的题目,一定要迎难而上,不可自暴自弃,故意避开不懂的知识。
三、结合实际,多加练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相关练习则是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为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做好一定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知识能否有效利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是检验题目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做好相关的练习可以检验题目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物理学习的知识能联系实际,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题目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如在讲解完《熔化与凝固》时,可以让学生做这道题目,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
四、掌握初中物理课的记忆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课来说,牵涉的物理知识比较繁杂,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并且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同学会感到比较难记忆难,并且容易忘记。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做到理解记忆,只有理解了知识,领会到了它的真正内涵,我们才会记忆深刻。其次,做到趣味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趣味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谐音记忆、分组记忆和相同点记忆等等。对于个别应用不多、暂时不好理解的知识,可以采取机械记忆。如顺口溜记忆法,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衡,左盘放物左砝码,砝码要用镊子夹。连接电路怎么办:串联很简单,各个元件依次连,并联有点难,连干路,标节点,支路可要条条连,连好再检验。还有电表怎样连:A表串其中;V表并两端。
五、充分的物理学课外阅读和实践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适当的课外学习和课外阅读时十分必要的。在部分课外阅读刊物中,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生物、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另外,翻看一些科学杂志刊物,看些有关于物理知识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都有助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一个知识面宽泛的人,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对于初中物理课的学习也是一样,掌握一些物理课外常识也会促进初中物理的学习。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