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8:16: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益性心理咨询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33-03
1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必要性
1.1公共图书馆具有教育职能
笔者通过万方搜索关键字“图书馆心理咨询”,2003~2013年共有94篇相关论文,关于高校图书馆心理咨询方面的探讨占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论文屈指可数。笔者也通过搜索各大省市公共图书馆网站,试图找到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范例,但大多数图书馆网站设立的都是参考咨询服务,仅有几个图书馆开设了网上心理辅导实时QQ对话。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员,笔者认为虽然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和任务有所不同,但公共图书馆也具有教育职能,也有积极正确引导人们保持健康心理的任务。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很有必要,是对社会和公众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图书馆不仅担负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而且应该对读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2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有2亿~3亿。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有焦虑、紧张、敏感、悲观、自卑、懦弱、孤独、抑郁、冲动、厌学、适应困难等。心理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影响。公共图书馆应该设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将心理问题变大为小,化小为无。
2公共图书馆具备的优势条件
2.1开放时间
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全年开放,读者在开放时间都可以前往,时间限制较少,从这方面来讲有利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2.2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公共图书馆宽敞、明亮、安静,形成了良好的硬环境。特有的文化氛围则是良好的软环境。读者来到图书馆,就会感到比较放松、自由,这就为心理辅导服务的进行提供较好的环境保证[1]。
2.3丰富的馆藏资源
知识丰富阅历,知识带来快乐,知识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蕴含了海量的知识和文化,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查找文献信息。图书馆员可以帮助读者答疑解惑,解除心理症结。
2.4易被读者接受
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是具有针对性的。由于中国的心理学比起国外起步晚、发展慢,加上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室是排斥的。而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它能被大家所接收和喜欢。图书馆的开放性环境,正好为读者心理辅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5馆员因素
图书馆员中有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的专业人员。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与读者长时间接触,不断积累经验、技巧,同时学习了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图书馆员在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工作中具备自身的优势,易于被读者接受。
3心理咨询与图书馆心理辅导
3.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障碍,发展个人潜能。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2]。心理咨询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习、就业、婚姻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压力、成长问题等,心理咨询大多数是收费服务。心理咨询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和矫治性心理问题两种,矫治性心理问题应该积极推荐至专业心理咨询医疗机构。
3.2图书馆心理辅导服务
图书馆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而仅有一些困惑的读者。这种心理辅导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馆员应从这个方面出发,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咨询相比,图书馆心理辅导更温和、更具亲切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质是公共图书馆对读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细化。图书馆心理辅导服务是公益性的免费服务。
4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4.1选择心理辅导馆员
选择专职心理辅导馆员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图书馆心理辅导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仍然要求辅导人员拥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心理辅导馆员要有成熟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要有责任心和事业感,还要非常熟悉图书馆业务。除此之外,心理辅导馆员还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丰富的阅历,广泛涉猎各学科、各门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读者的心里困惑[3]。
陆春红1,李英1,李迎春2: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思考陆春红1,李英1,李迎春2: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思考4.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书库
4.2.1阅览室利用阅读疗法为读者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阅览室可购置心理学专业书籍以及供读者认识和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的心理自助类书籍。内容可以包括:学习、就业、婚姻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压力、成长问题、适应能力、生涯规划以及各类心理学方面的期刊、杂志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丰富阅览室资源。还可以编制关于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沟通、情绪情感、求职就业等的专题书目,使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他们通过独立阅读,可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4.2.2设立心理辅导室。读者如果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帮助,可以进入内部的心理辅导室进行交谈。辅导室要保持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可悬挂名人肖像,张贴哲理名言,给来访读者积极心理暗示。还可以用花木盆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幽雅的环境[4]。辅导人员应该是专业的心理辅导馆员,他们应尊重来访者、认真倾听、遵循保密原则,并能运用心理辅导的技巧帮助来访者排除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4.3进行网上心理辅导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查询所需信息知识或解决某类问题,因此,利用互联网络对读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5]。同时,由于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方便等特点,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辅导、指导教育等工作或利用网站普及各种心理知识,进行各种宣传和在线互动。
4.4举办讲座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周末开展各类报告、讲座,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文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这类活动举办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读者的实际需要开展讲座,利用这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5开展活动
公共图书馆每逢“读书月”“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等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使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读者可以利用活动的机会发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6展览宣传
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宣传的作用,把心理辅导相关知识及其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咨询电话等有关内容展示在显眼的位置。让心理辅导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人们的心里。逐渐让读者接受“心理辅导是生活中常见的事”,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心理辅导发挥作用。更要定期展板宣传和更换心理健康知识和防御知识等。引起大家对心理问题的关心,学会自我心理保健[6]。
4.7采取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模式
心理咨询机构是由具有国家颁发资质证书的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社会、单位、个人提供公益和有偿咨询服务的企业[7]。
图书馆应该寻求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获得专家指导和机构技术支持。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馆员可以向专业咨询机构求助并获得指导。在遇到需要心理矫正的读者时,可以在征得读者同意的情况下转到专业机构。
4.8争取领导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
图书馆领导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态度非常重要,他们是否支持,决定着此项工作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因此,领导一定要了解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认真部署心理辅导服务工作,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并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
5结语
虽然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工作的初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图书馆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促进此项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公共图书馆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并接受心理辅导服务,并在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和广泛宣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长虹.心理咨询――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职能的拓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177-178.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张焰.浅论在学校图书馆构建心理咨询平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1):156-157.
[4]徐志红.南宁市少儿图书馆与广西庭艺外国语培训学校联合打造少儿心理咨询中心的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140-143.
[5]马红.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辅导之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3(2):47-48.
其一,心病还需心药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通达心灵。
其二,心理品质是最基础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学生学业进步的基础,也是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其三,“三全”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努力达成的模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全面优化”,并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和推进。
有了这样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才能深入。
中国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行政推动,行政推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策支持与引导。南京市教育局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吴晓茅:这些年来,我们在政策层面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和基本工作规范。2000年至今,我们先后出台了12份政策文件,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制度层面得到有力保障,并形成了明确的工作规范。
二是加大投入,提升软硬件水平。“十一五”期间,我们共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全市96.3%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665个)已达到合格标准。
三是实行以奖促训。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凡是通过心理咨询员资格考试的,一律返还培训费用;凡是在职攻读心理健康专业研究生的,取得学位后按照学费的三分之二额度给予奖励。近三年来我们累计发放相关奖励100余万元。
中国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事关孩子未来、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所以这项工作务求实效,也就是要保证质量。如何来保证质量?
吴晓茅:我们重点把好三道质量关:
一是保证教师质量。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序列,大力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优秀教师。
二是保证咨询室质量。我们制定了“合格心理咨询室”和“示范心理咨询室”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都进行评估和验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估标准。
三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质量。20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通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组织教师沙龙、现场观摩交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升工作质量,并鼓励各学校开设多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了一批示范基地,使许多学校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工作特色,产生了积极的示范辐射效应。
中国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铺开,需要品牌的引领。说起南京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都知道“陶老师工作站”这个品牌。南京市是怎样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
吴晓茅:我们在工作中以品牌运作方式,塑造了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形象。“陶老师”工作站是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公益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心理咨询队伍。在南京以“陶老师”为符号的公益性心理服务形象已是家喻户晓。此外,中学生性教育电话热线“智慧果”、“宁教授”工作室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品牌的引领促使“校园心理剧”“心育游戏”“心育体操”“音乐育心”等系列活动在全市普遍推开。
中国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下一步您有何打算?
吴晓茅:今后,我们在巩固成果、提升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专业引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在发挥好现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引领作用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化与全员化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二是援助干预与正向引导相结合。坚持预防在先、引导在先,坚持关注重点、面向全体,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坚持立足课程、全面提升,力求在更大范围取得更大成效。
【中图分类号】G441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不少未成年人出现了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各种不健康心理与行为,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危害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因此,应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鉴于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使更多未成年人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我们与团市委联合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目的在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施两年来,取得较好效果,现阐述如下:
1实施方法
1.1组建领导机构建立由市教育局、团市委领导组成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宣传部,其属下的市义工联负责日常管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业务指导。
1.2制定实施意见包括建立辅导站运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专家督导机制,建全档案管理,明确辅导内容及值班接访安排等。
1.3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一个多功能的辅导站,以心理辅导热线为主,面谈为辅。在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辅导内容,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热线咨询,同时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面谈辅导,搭建起维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服务平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密切相关,辅导站还将服务定位于家庭及社区。
1.3.1硬件建设建立起集热线电话咨询室、个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和团体辅导室为一体的多功能辅导站,配置了专用电脑、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相关心理健康杂志,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3.2软件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心理辅导员人才库,主要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医生、国家心理咨询师等构成,确保了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总结辅导站运作和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向其他县市推广,并与其他县市共建辅导分站,形成辅导网络。
1.4保障机制
1.4.1业务培训派出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举办心理热线电话咨询培训班,提升辅导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咨询要求;举办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辅导员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亲身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精髓,学习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操作技巧;组织同类个案的专题"沙龙"活动,辅导员们深入交流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法。
1.4.2热线宣传制作12355热线的公益广告,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反复播放,宣传12355热线;通过LED屏幕或户外广告等在人流密集,特别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进行宣传;制作12355热线宣传单张、书签等,在学校、社区派发;联合本地主流报刊杂志,加大咨询案例的报道力度,引起社会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向全市各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以短信或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在师生、家长中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使用热线,学会寻求帮助。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12355心理热线进行推广,使"热线"真正地"热"起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并使用热线。
1.4.3辅导活动向家庭、学校、社区延伸通过深入社区、学校举办各种咨询活动,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比如在某中学举办"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深入学校举办高考、中考前心理辅导讲座;在六・一儿童节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与团市委义工联合总队合作,举办为期一年的单亲家庭孩子"护苗行动",每周由受过心理辅导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上门义教和心理辅导;并举办单亲家庭儿童的户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家长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等。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2效果
2.1成功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经过两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逐步完善了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硬件设施,除了原有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外,还设有个体辅导室和沙盘游戏室,并购置了专业的心理测试系统和沙盘设备,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队伍,拥有49位专业心理辅导员,建立了一个实用性强、影响面广的心理辅导站。
2.2成功树立青少年和家长的求助意识。未成年人辅导站建立两年以来,拨打12355热线的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已成功为3373个个案提供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个性问题、行为问题、性心理问题等困惑,其中学习问题占45%,人际关系问题占30%,个性问题、行为问题及性心理问题占25%。在来电者中,青少年占52%,父母占30%,其他约占18%,说明青少年及家长的求助意识日渐增强。
2.3成功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目前辅导站的服务功能包括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热线咨询、面谈辅导、心理测试、沙盘游戏辅导、特殊人群(残疾人、单亲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同时送课到学校、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社区大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现场心理咨询服务等。比如2011年10月,在某学校举办主题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的"青春路上,你我同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家长与青少年间的真情互动,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如何把好早恋关,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惑,保持健康的心态。250多名学生及部分家长参加了活动,学校领导、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同年10月在市青少年宫举办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及现场心理咨询活动,有20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与了本次咨询活动;2012年举办学生与残疾人联谊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残疾人代表感人的成长事例鼓励残疾人好好珍惜生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自己的价值,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效果良好。此外,还举办"万名义工献爱心进社区"系列活动,为1300多人次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紧密结合起来,成功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4成功推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运作模式。通过对我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运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发挥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在全市的辐射作用,将研究积累和总结的经验推广到各个县区,四个地区相继建立了县区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部分地区还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点、阳光天使爱心协会等,从而建立起全市的心理辅导站网络。
3体会
3.1有效的心理辅导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对咨询个案进行分析,深入探索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评价,提出应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逐步建立家、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3.2政府层面的支持有利于工作开展。借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教育部门和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各项硬件设施,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心理辅导站,辅导人员基本由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及国家咨询师组成,有着扎实专业知识以及丰富辅导经验,有利于辅导站良性发展。
一、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中学图书馆拥有教学教师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也难以取代图书馆员的工作。专业馆员为了履行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职能,必须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随着课程改革日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代中学图书馆需要精通专业,了解各科课堂教学,熟悉教育学、心理咨询学、统计学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学校管理层也应当优化学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图书馆员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选派人员参加校外图书馆业务交流,学习兄弟馆指导阅读的经验,并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与一线教学教师平等对待,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员应自觉地坚持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图书馆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自己终身事业的理念。
二、选购高质量图书充实馆藏
中学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和图书馆知识讲座等活动,必须首先配备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藏书,并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针对本校学生阅读现状,选购书刊推荐给读者。例如,为适应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需求,有必要选购《中学生要知道的 10 种学习方法》等一类图书,使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 同时,学生历经考试多次,应明白考试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考试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分数高低,而是体现在参加考试的过程。馆员可以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精选优质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若学校购书资金存在困难,中学图书馆可以向社会公益性大型图书馆外借部分供学生阅读,以弥补本馆自身馆藏之不足。
三、成立读者俱乐部,发挥阅读辐射作用
成立读者俱乐部,营造良好读书环境。一所学校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非一日之功,近年所谓书香校园也不过是“揭牌”之功。而真正形成书香校园,使学生在校园感受浓厚的读书氛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教育资源不足、生源不好的非名校,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某些起步晚、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社会知名度不高,学校可以采取“以点带面,以面促学风”的策略措施。目前,学生学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不利于功名的书不读,不利于提高学习考试分数的书不读,这本来就有悖于读书的目的。读书并不一定能使自己功成名逐,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中学图书馆可以成立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或书友会作为指导课外阅读的切入点,高一级新生中段测试后,招募一批(20 人左右为宜)基础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成绩在班排名20 名至35 名之间)、既渴望学习又不知道如何学好的学生加入读书俱乐部,作为指导课外阅读的典型群体。只要把这批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们就会感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阅读习惯良好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个道理不容置疑。
四、建立会员心理档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指导读书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首先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大多数学生相对偏爱文学类图书,可以向读者俱乐部会员推荐若干字数适中的文学类书籍,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两周为宜)阅读完,并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以便组织者初步了解会员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组织者应采取面谈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会员的个性心理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状况等因素,指导和帮助每个会员制订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以适应会员成长的需要。制订会员个体阅读计划时,必须特别注意指导会员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组织者在会员个体阅读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进程,制订可行性的具体指导计划。以提高会员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出发点,定期(两周为宜)在会员内部举行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会。读者俱乐部还应建立会员档案,详细记录会员的阅读计划内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变化、思想行为方式改变情况等,为进一步指导阅读提供事实依据。图书馆员定期将俱乐部的成果在学校以图书馆板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并对优秀和进步会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这样既可以鼓励会员们的进步和努力,又可以激发全校学生的读书动机。
五、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书香中健康成长
读者俱乐部在校园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历时一年多的俱乐部,再经过努力培养,将是学校的学习榜样。图书馆可以在适当时候,定期(半学期为宜)举办读书会、研究会、欣赏会、放映会以及图书期刊资料展览会等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到阅读带来的良好效果,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正确动机。中学图书馆可以与社会公益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图书资料馆际互借。这样,既推动中学图书馆建设发展,也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中学图书馆还可以进行校际交流,让校外的读书爱好者或成功人士给学生介绍先进的读书经验,同级别之间可以联合开展校际学生读书比赛活动,在多种形式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身临校园书香氛围中健康成长。
六、结束语
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智慧的启发和身心的成长。学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使学生和名人对话,在书香中健康成长。阅读名人传记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远胜过教师空洞的课堂说教。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学生缺乏自由阅读的时间,大量时间在上课或者做练习,从而被动地接受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配合一定的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快乐地学习。即使对学习兴趣不强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也有助于改善他们课堂学习的状况。
中职学生大多经历过学业和交往的失败,他们具有敏感多疑、焦虑忧郁、放纵自我的特点,但是他们同样有努力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更重视美育,遵循学生尚美的天性,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美育树德、启智、求真,创造美的学校文化,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用独特文化引领学生的创意生活
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这所学校的师生共同感知、共同体验和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和行为准则。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发现师生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创建一种美好的氛围,以陶冶师生情操,构筑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蜀风雅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浓郁厚重的蜀文化资源来浸润学生,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有蜀文化底蕴的既优雅又时尚的君子,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其次,要通于艺、游于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学习能力,使他们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最终形成“君子不器”的品格和价值追求。
“创意生活”的办学目标要求学校创设各种尚美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这些情感就是美好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校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从而过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意境的、有艺术的生活,创造自己幸福的人生。
优秀的蜀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的文化基石,我们更期望师生们能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艺术表达来继承和发扬蜀文化,成为有修养君子,成为乐享生活、创新生活的时代新人。
为提升师生的蜀文化修养,我们开设了蜀风书院,邀请了川剧大师教给师生们川剧文化和川剧唱腔,开设蜀绣文化专题讲座。此外还有藏羌的锅庄,川北的大木偶、茶马古道的茶艺等,让师生共同感受蜀文化的艺术魅力。学校目前正在启动“茶马古道”文化心理剧等心理辅导与艺术融合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创作、排演,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挫折耐受力等积极心理素质。博大精深的蜀文化中蕴含着无数的美育素材,震撼着师生的心灵,磨练着他们的人格品性。
通过生活教育以美塑行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蜀兴职业中学致力于建设“雅行、雅言、雅心”的学生文化,无论是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还是“蜀雅学堂”的社团活动,教师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尚美的生活教育,塑造学生成为儒雅少年、淑雅少女。
通识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选课程,也是学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最重要的课程。教师分专题上课,内容涵盖传统文化、英语口语、心理导肮、时事热点、礼仪培训等;教育素材多来自生产一线、社会热点和时尚潮流等,具有社会性、生活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征。教师采用论坛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旨在通过润物无声的人文情愫渗透,逐步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品质,培养学生在具有规范、得体之行的同时还拥有善良、美好之心。
为实现“全人”教育,学校创设多姿多彩的社团文化。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蜀雅学堂”成立了跆拳道、茶艺、咖啡、舞蹈、剪纸、户外拓展、合唱、花式调酒、打击乐、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化妆色彩等多样化的学生社团,聘请专业老师指导,并把学生参加社团的表现记录在学分制档案中,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同时,几十个门类的社团活动打破了专业课程的界限,加强了知识与实践的融通,又以其活动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在,各种社团活动全景式展现出当代“90后”中职学子的青春正能量,他们阳光、健康、端庄、儒雅,美好的学校生活塑造了学生美好的行为。
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心理辅导
“生命绿岛”是成都市成华区创建的国内首个公益性人口计生服务品牌。2013年,蜀兴职业中学入选“生命绿岛”建设单位。学校配备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文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拓展“生命绿岛”的艺术心理健康辅导功能,设立“蜀韵艺术心理辅导中心”(以下简称“辅导中心”)。
针对中职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年龄特点,“辅导中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为重点,以艺术心理辅导为特色开展艺术审美活动,进行艺术审美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心理辅导。
艺术心理辅导就是运用文学阅读、音乐欣赏、书法绘画、沙盘游戏、电影赏析、校园心理剧等艺术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在艺术体验、欣赏、表达、创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宣泄自己的内心困扰,促进学生的自我觉察和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沙盘游戏。学校组织心理教师参与沙盘游戏咨询师培训,配置相应的沙盘游戏器具,并通过自愿报名组建学生沙盘游戏兴趣组,广泛开展个体沙盘游戏和团体沙盘游戏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力量。
舞动心灵。学校“舞动心灵”工作室开展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是组织编排有主题、情节、角色扮演、言语沟通的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重现生活情节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与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认知领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二是由单个或多名学生以肢体动作或舞动道具的形式来宣泄和表达内心思想和压抑的情绪,这种活动自由、无主题、无角色扮演,极少或无言语沟通,使参与者达到放松身心、愉悦和净化心灵的目的。
1.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心理学不同于心理学的其他学科,其要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变革,经历社区的发展历程,具备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在其心理学体系中,社区心理学主要重视的是强化自身对于现实中人的行为的理解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去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简单来说就是以自身掌握的社区心理学知识去帮助人们走出困境。从这个视角来看,社区心理学不仅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且是社会性公益性于一身的职业价值观。社区心理学界定的基本环境是社会系统,即人们生活的真实背景,在这样的系统中和背景下去理解人们的举动,去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困境。由此,我们可以说其学科关注的对象是人与社会,人处于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由人的集合构成,这是西方国家社区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2.社区心理学的主要目标综上所述,社区心理学关注的对象是人与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必定要以特定的人群为其研究的终极目标,以达到其研究的目的,即帮助人。一般意义上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如果将社区心理学的援助体系分解成为三个步骤的话,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应该是第一个环节,也就是预防阶段,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而且相关心理学家认为,预防大于治疗。其二,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在社区心理学家眼里,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个人也会因为自身适应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对于环境的不同态度,但是最佳的状态就是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其三,关注生态,希望以调整的方式达到生态上的平衡;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生态上的平衡,人要积极的调整自我,环境也要做出改善,争取都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其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和集体之间的个性化;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一面,其在表现上很可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在社区心理学中要求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化表现。这些人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弱势群体,是我们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五,提高个人能力;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与环境的融合,人要不断的改善自己,以充分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社区心理学的学科功能
由于社会心理学科要求能够进入社会真实环境,以社会化的心理学理论去审视处于社会系统下的人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认识,以此展开各项活动。其实践性和公益性很强。由此可以将社区心理学科的功能概括如下。
1.能够有效的预防社区环境中的心理问题倾向由于社区心理学科强调预防重于治疗,也就是说其需要在心理问题出现的前期就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措施,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开展心理援助的过程中,将最好的心理资源、时间精力集中在第一个环节,的确可以有效的规避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知道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在前期我们以健康、积极、正面的思想去引导人们的生活,使得社区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将有利于规避心理问题的产生,将其抹杀在萌芽状态。
2.能够保证人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发展的趋势在社区心理学体系下,人要求实现更大的发展,这需要健康的外在环境,也就是需要社会给予其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社会要想形成健康发展的局面,这就需要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去创造。两者之间形成合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此社区心理学倡导生态学观点,充分尊重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积极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社会积极创造条件,以满足个人。由此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有利于实现共赢的局面。
3.能够合理的处理好社会环境中弱势群体问题由于社区心理学关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认为其具备权利去表现出个性化。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社区心理学势必会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视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展开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的时候,这样的弱势群体将会得以关注,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之后,其必然使得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由此活动带来一些积极的效果,也就是引起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进而从制度、资金上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4.能够提高社会环境中个人的综合能力社区心理学认为,在社区心理学的体系中,个人的能力会得以更好的提高,因为社会环境的转变,给予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个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机遇,发展自我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会在社会环境中找到自我的定位,充分的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中国社区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对于中国来讲,社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主要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对于我国的社区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审视。
1.从社区青少年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健全社区青少年心理理论体系在社区环境中,青少年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来说,社区环境是其认知形成、感情寄托、行为发展的地方。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中国在此环节还处于初阶阶段。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在青少年特点的基础上,以社区心理学的视角去研究其心理健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在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上。对于社区青少年来说,其年纪都集中在14-25之间,其活动的区域限制在学校、社区、家里,普遍缺乏家长的监管,因此常常处于游离于学校和家庭,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在社区环境方面,学校教育难以管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区环境危机四伏,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其一,在社会方面,徐静平等人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对于一定年纪的社区青少年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结果显示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尤其在敌意因子中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情况严重于现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情况下,提出要以社会支持的观点去审视其问题的产生,希望社会对于其展开系列的救助措施,以避免心理问题不算恶化。其二,在家庭因素方面,郭云霞同样以调查的方式对于社区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家庭关系和家教方式严重影响到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家庭软环境作用的结果。希望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社区青少年,避免其问题的恶化。在于社区青少年犯罪方面,主张展开社区预防和矫正措施。我们知道,社区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往往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种环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渐渐成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保护青少年避免其走入歧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我们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去审视青少年的犯罪现象,其中心理问题往往成为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依据吉朝珑等人(2005)的文章,其提出社区应该积极发挥其在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上的作用,要在尊重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以各类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问题少年及时纠正行为误区,合理调整其情形,形成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也有相关学者关注于国家权威部门的作用,如徐素娣等人在对于上海某社区服役青少年进行调查来看,一般有着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其犯罪的几率比较大;其在服役过程中,不仅仅要面对外在环境的质疑和唾弃,还要处理自身心理问题。由此,其呼吁社会对于这类群体要予以重视,倡导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去化解其内心的困惑,促进其社会矫正的进程。
2.从社区老年人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健全社区老年人心理理论体系对于社区老年人心理发展来说,我国学者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涉及到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支持的力度,集体效能,以及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等。以下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去审视社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其一,社区老年的生活质量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这方面,张卫东(2002)基于Lawton理论框架,以上海地区某社区的老年人为例,对于其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在结构建模的研究方式下,关注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发现,生活质量、生活环境都会对于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社区生活环境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对于生活质量方面,戴静以三组试验为基础,对于老年人的抑郁情况进行了评定试验,得出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其认定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王芳、廖晓春、王庆华等人认为由于抑郁情况的恶化,会使得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其二,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影响着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社会支持方面来讲,王永丽等人主要从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中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老年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积极方面的作用,有利于缓解老人的抑郁症状。对此张明园在调查的基础上,以社会理论看待老人的心理问题,认为社会支持不足,会使得老人的心理问题不断恶化。贾晓清等人对于干部门诊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调查,倡导以提高退休干部的社会支持水平,以缓解其抑郁状况。王兴华等人以测量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证明了社会支持与老人抑郁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将有利于缓解不健康情绪,使得易感抑郁人群处于健康的状态。其三,社区老年人的集体效能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国内来说,在集体效能与心理健康上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完善。但是依据相关方面的研究发现,集体效能可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对此艾娟等人在2005年就以集体效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出了其预测的结果。可惜的是,对于老年人这样的群体来说,其集体效能与心理健康之间还处于待开发阶段,但是从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来看,以提高老年人集体效能的方式去探索心理问题,想必可能成为全新的解决老年心理问题的方式。其四,心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开展的各项心理干预措施,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其一,家庭探访;其二,康复锻炼;其三,心理知识讲座;其四,心理影视观看;其五,心理咨询,其六,心理护理。对于干预效果来说,钟深秀、于琪等人都以效果的发挥为研究目的,对于其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心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老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其一方面有利于社区老年人心理障碍的调整,另外一方面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总而言之,心理干预在社区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五,老人幸福感影响着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幸福感的视角去审视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我国来说,始于上世纪初,起步比较晚,但是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成绩的。对于幸福感来说,我国的老年人主要考虑的有文化水平、职业、人际交往、经济来源、健康状态等等。关维俊等人以唐山市的社区老年人为数据源,调查发现幸福感与健康与否有着很大的联系。对于文化高的老年人,其知道以何种方式去调节身心,使得其处于健康的水平;对于经济收入好的老年人,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人际关系良好的老年人,其感觉到外界的关怀;李志雄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娱乐活动、生活能力、身体感知对于幸福感有着一定的影响。3.从社区特殊女性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健全社区特殊女性心理理论体系这里的特殊女性,主要指的是更年期女性和离婚女性。首先,更年期女性,对于此类社区人群的关注比较晚。李英坤等人以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更年期阶段的女性,其在心理水平上呈现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对于疾病的恐惧,遇到事情焦躁,容易冲动,敌对情绪明显等等。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关的学者赵卫青等倡导以社会干预的措施去化解其心理障碍,争取有效的解决其心理问题。其二,对于离婚女性来说,其经历了离异,家庭破碎,其对于旧的生活有着愤恨的心理,对于新的生活有着怀疑的心理,再加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很容易使得其心理出现问题。对此,俞文敏对于离异女性展开了系列的调查,发现离异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常常出现负面的心理状态。其也倡导以社会干预的手段去加以引导,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中国社区心理学专业教育与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心理学专业教育与培养要在尊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自身发展的模式,争取做到科学、有效、精准、健康。详细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注重引进,主要是指对于西方国家先进的社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要不断的学习、总结、归纳,不断夯实我们的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社区心理学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其二,重视本土化,无论是引进经验,还是开展实践,其首要做好的是对于本社区实际情况的了解,由此制定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案,才是最符合实际的。其三,关注弱势群体,因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体系中,其地位决定了其话语权不多,需要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采取合理的措施去解决社区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其四,强化预防,在社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预防一直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做好社区的心理预防工作,将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下。其五,注重制度化,对于社区心理问题的出现,要以适度化的体系建设来审视,对于谁来管理,谁来维护,谁来负责的问题,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制度管理环境,使得社区心理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其六,讲究合力,我们知道社区心理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各方面教育工作的缺失,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心理问题,群里群策,以形成合力,为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其七,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全社区动员,积极学习社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心理问题的形成、预防、治疗都要有清晰的认识,以便指导自我舒缓情绪,缓解心理问题的时候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