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0:0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现代通信技术概述
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2.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2.1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GSM手机只能在GSM网覆盖区使用,两大系统互不兼容,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所以无论是数字网,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2.2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由光运载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方式。光纤通信将是21世纪初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将以异步传输模式作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传输技术采用同步数字系统,传输主干为光纤,并辅以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终端设备采用多媒体技术。全球将进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全面应用阶段。21世纪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新的电子与光子技术,重点开发全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密集波分复用、宽带副载波光通信、光量子通信等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相干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已取得重大进展;传输复用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使各国复用系列得到了统一,上下电路则更为灵活;同时采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使传输网上具有电路换功能,大大便利了组网,并提高了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這些系统技术将采用1.55Lm的色散移位单模光纤,用光放大代替光(电)中继器,利用密集小波分复用和光集成收发端机取代常规的光电收发端机。21世纪所需的各种通信业务有可能由B-ISDN和光
用户环路网,通过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大楼、光纤到家庭或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来实现。到那时,光纤通信技术的整体水平将产生一个重大飞跃。
2.3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EO、中轨道MEO)和同步(同步轨道GEO)两大类。
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使用卫星少,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VSAT卫星通信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着技术的提高,卫星通信会越来越便捷。
2.4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换正从话音为主走向视听为主,以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以点到点走向多点间的通信。原有的各种通信技术和手段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一种能满足未来通信需求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被美国人开发出来了。它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体,能实现网络业务可视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高级通信网络。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在网络内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如图象、数据、语音等,宽带业务本质上是多媒体的。它将在商业和科学领域首先得到应用,支持局域网远程连接、远程病理诊断、超级计算机接入、高速多媒体数据库查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电子交易、电子推销和家庭娱乐等业务。
从整体看,各国在开发B-ISDN上都经由三个阶段:综合数字网(IND),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B-ISDN可向用户提供宽带可视电话、宽带会议电视、视频音频信息传输业务、高速数字信息、传输业务、高速传真等会话型业务;可提供宽带可视图文、图象检索、数据检索等电子信函和检索业务;还可提供高清晰度电视、付费电视、文件分配和图象信息分配等分配型业务。所以,展望21世纪,B-ISDN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结语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晶,卫星光通信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4,28(10).
[2]吕洪涛.光纤通信技术进展[J].光纤通信技术,1992(5).
【关键词】
高铁;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1引言
高铁因其具有高速性而被广大出行乘客所欢迎,然而速度快是需要多个强大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撑的。高铁通信技术就是其中一个有力支撑点。高铁通信技术的建立不但是为了满足顾客的移动通信需求,还为高铁在行车过程中提供安全可靠数据信息分析,减小出行风险。可以说,高铁的通信技术是整个高铁的灵魂所在,决定着高铁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为旅客的车程提供便利,因此,高铁成为越来越多人们选择的出行工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通信技术的优越性。
2高铁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高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速度快,明显缩短了出行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然而因其自身高速性的特点,也就必然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铁通信技术GSM在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完成数据间的传输以及实现移动话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力愈发强烈,人们出行的地方也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其中有不少特殊地形。鉴于我国国土的特殊情形,高铁在运行过程中会经过很多山区、山洞,这些地方的通信信号很弱,对高铁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就越来越高。我国高铁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基于铁路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运用到了许多通信技术,这其中就包括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虽然只发展了短短20年,但是以其传导速度快的特点,被成功运用到了高铁通信技术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展的需求,对于提升高铁通信能力、完善通信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光纤通信技术,高铁通信技术还包括主干通信网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监控系统技术、收费系统技术等多个组成部分,共同维持着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数据化的今天,高铁运行中除了解决现有的通信问题外,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这都需要继续完善高铁通信技术,提高高铁带给人的满意度。
3高铁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传统的2G通信网络时代已经转变为4G通信时代,并且近日新闻报道随着华为公司新产品手机的推出,5G时代即将到临。在如此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我国高铁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加快创新步伐,致力于在实现高铁不断刷新速度记录的同时提高对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是由于高铁运行的独特性,任何一项通信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是建立在高铁安全工作的前提基础上,因此并不是所有公共高科技通信技术都可以直接应用到高铁中,必须结合高铁运行实际情况,对相应技术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并在做好充分的实验后才可以投入到高铁通信技术中。在2009年我国成功将3G技术运用到高铁建设中,相比以往的2G技术,有了更稳定的通信质量以及服务保障,但是也面临着频谱资源以及频率干扰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正在逐渐将3G通信技术转向LTE技术,后者技术成熟后再向4G通信技术演进,可以肯定地说,高铁通信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协调,将会把高铁的高速性与通信技术的全面性进行有机整合,来实现高铁通信的飞跃发展。
4高铁通信技术存在的常见问题
(1)多普勒效应。高铁通信相比其他普通列车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所以更容易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发生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中,而对低速度移动的环境影响极小,甚至可以忽略。如果对多普勒效应处理不当,将会间接影响无线列调以及频率容差,对高铁通信运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通信质量问题。由于地区与地区间地理位置不同,通信信号强弱也就不同,这很容易造成高铁通信质量问题,例如切换转换问题、话务接通信号弱及接通率低、掉线率高、网速慢等一系列通信问题。其中高速切换难题是主要问题,因为当高铁在快速经过某一个位置时需要进行信号切换,这就造成了移动网络信号薄弱,而出现频繁的通信失败。
(3)通信技术的难度性高。由于高铁速度过快,对通信技术的难度要求也越来越大,致使某些尖端高科技通信技术还不能与高铁相适应,以致不能被利用到高铁运行中,例如我国现如今已全面覆盖4G网络,而高铁还只是处于3G状态,通信速度过慢,使得人们在乘坐高铁时不能满足其相应需求,降低了对高铁的满意度。
5结语
高铁作为我国人民现代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是人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但是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在加大高铁建设投入的同时,必须要提高对通信技术的重视程度,投入新的技术理论与研究成果,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追求,提高我国各方面现代化进程。
作者:曲沛然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无线通信的发展特点
在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小。尤其是在最近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无线通信技术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特征:①公众移动通信用户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而言,我国的移动用户数量增加幅度是非常惊人的,移动通信越来越普及,从而使与之相关的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也得到了发展,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利润。②无线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鉴于无线通信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加上用户量激增,引发了大量的问题。此外,对于无线通信技术,人们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无线通信领域,新技术得到了研发,有效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无线通信发展历程中,无线通信技术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和技术都在持续发展中,其更新换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通过阅读跟无线通信技术相关的参考文献,可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2.14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4G技术是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应用与发展。4G技术的出现,使市场竞争形成了多足鼎立的局面,它不但让用户的数据传输速度加快,且能够提供更加快捷和质量更好的语音和视频服务,用户的体验也更佳。
2.2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目前,带宽高、宽带接入的方式也变得灵活多变。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毫无疑问已经在无线通信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易受到天气影响,且配套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应用时,应充分利用好其优势,避开其短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该技术很好地应用于无线通信实践中。
2.3蓝牙技术的不断发展
蓝牙技术在短距离内无线通信优势较大。通过借助蓝牙技术,我们能够通过通信设备进行连接,设备之间的信息不仅能够实现交换,还能实现共享,其能够较好地解决短距离无线通信问题。
2.4Wimax技术的发展
这种技术的出现成为了无线通信技术中的新宠。它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即覆盖范围大、带宽比较宽。这种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处理无线局域网问题,该技术已经在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3G技术造成了一些竞争。
3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陈旧的技术不断地被新技术替代,形成了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这种发展态势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非常好的。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3.1无线通信技术互补性越来越明显
综上分析可知,对于某一种技术而言,也许其在一些领域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但很难适合所有的领域。因此,无线通信技术不是一家独大。所以,对于技术研发人员而言,充分认识到各个技术的优劣势,通过技术之间取长补短,就能够使无线通信技术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2蓝牙技术将成为通信业的亮点
蓝牙技术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智能手机就具有蓝牙耳机功能。目前,很多的生产厂家都在研制蓝牙技术方面的产品。蓝牙耳机可以使我们的双手得到解放,打电话和接电话时,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其他事情,这一点是以前无法实现的。另外,很多的硬件设备厂商能够提供一些集成电路,这些也更好地促进了蓝牙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很多软件公司能够研发蓝牙技术相关的软硬件,促进了无线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蓝牙技术的用户量很有可能会激增。
3.3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
未来,无线通信技术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无线技术与蜂窝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技术是非常普遍的。蓝牙技术打开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市场,它与蜂窝技术融合,能够取长补短。②宽带技术的出现使宽带接入技术变得更加多种多样。移动通信技术与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之间的融合,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合作,也有一些竞争。③无线通信技术会与视频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在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发展之后,网页下载的速度得到提升,人们浏览文字和图片、图像更加便捷,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3.4政府对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
在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了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无线通信技术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同时,强强联合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政府已经对这种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协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①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大力支持无线通信技术。事实上,无线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②政府制订了一些标志和规范来使无线通信市场发展。政府对不同技术之间的优势进行了协调,也出台了一些标志,可以成功引导无线通信技术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在无线通信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多恶性竞争的情况随时会出现,影响了无线通信市场的发展。
4结束语
对于无线通信技术而言,其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找到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酷哥尔.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新手入门,老手温故[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拉帕波特.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08).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通信技术以及通信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而在相关的研究学者不断的努力下,一种新型的光纤通信技术出现,这种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通信变得更加的方便,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提供了便利,这种通信技术在目前的各个阶层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相信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吗,其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 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
从过去20多年的电信发展史看,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的提高一直是一对主要矛盾。传统光纤通信的发展始终按照电的时分复用(TDM)方式进行,每当传输速率提高4倍,传输每比特的成本大约下降30%~40%;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经济效益大致按指数规律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目前商用系统已从45Mbps增加到10Gbps,其速率在20年时间里增加了20O0倍,比同期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增加速度还快得多。高速系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业务传输容量,而且也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特别是宽带业务和多媒体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2 向超大容量WDM系统的演进
如前所述,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了不到1%,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极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WDM)的基本思路。采用波分复用系统的主要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容量可以迅速扩大几倍至上百倍;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和再生器,从而大大降低了传输成本;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是引入宽带新业务的方便手段。
鉴于上述应用的巨大好处及近几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波分复用系统发展十分迅速。预计不久实用化系统的容量即可达到1Tbps的水平。不仅彻底开发了无穷无尽的光传输键路的容量,而且也成为IP业务爆炸式发展的催化剂和下一代光传送网灵活光节点的基础。
3 实现光联网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其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光纤通信技术就由此而产生,光纤通信技术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如果在这时候光纤通信技术可以与网络进行有效的联合,就可以实现光联网,则光联网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对光纤通信技术的性能进行提升,使得光网络的容量不断的扩大,这样可以使得网络的覆盖量得到更为广阔的拓展,使得网络的节点数以及业务数量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另外,光纤通信技术与光联网的融合,也会使得网络可以实现重构,从而使得网络之间可以更好的进行融合,网络的使用灵活性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除此之外,加强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光联网,从而可以使得网络的公开度得到提升,使得网络更加的透明,实现了对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可以使得各种信号以及系统之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连接,网络可以利用这种信号与系统之间的连接性,使得网络可以快速的实现复原。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联合所产生的光联网,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光纤通信技术中的潜力,使得光纤通信技术的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满足国家对信息的需求,使得国家的信息建设可以更上一层楼,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很多国家都已经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开发,以尽快实现光联网。
4 新一代的光纤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IP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量在近年来一直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这就促使了电信网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而要实现电信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当具备超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目前,较为常见的两种光纤是非零色散光纤与全波光纤。
所谓非零色散光纤,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1550窗口工作波长区具有合理的较低色散,足以支持10Gbps的长距离传输而无需色散补偿;同时,其色散值又保持非零特性,具有一起码的最小数值,足以压制四波混合和交叉相位调制等非线性影响,适宜开通具有足够多波长的DWDM系统。
而所谓全波光纤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且其与原有的光纤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主要体现在全波光纤能够有效避免水峰引起的衰减现象,其受到衰减的影响几乎为零,并且全波光纤不但可以实现普通光纤所有的性能,而且因为不受水峰的影响,其还可以再开放第5个低损窗口,极大的提高了光纤的性能。
5 IP over SDH与IP over Optical
IP over SDH在本质上保留了因特网作为IP网的无连接特征,形成统一的平面网,简化了网络体系结构,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成本,易于IP组插和兼容的不同技术体系实现网间互联。最主要优点是可以省掉ATM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信头开销和IP over ATM封装和分段组装功能,使通透量增加25%~30%,这对于成本很高的广域网而言是十分珍贵的。缺点是网络容量和拥塞控制能力差,大规模网络路由表太复杂,只有业务分级,尚无优先级业务质量,对高质量业务难以确保质量,尚不适于多业务平台。
当IP业务量逐渐增加,需要高于2.4Gbps的链路容量时,则有可能最终会省掉中间的SDH层,IP直接在光路上跑,形成十分简单统一的IP网结构(IP over Optical)。显然,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体系结构,省掉了中间ATM层与SDH层,减化了层次,减少了网络设备;减少了功能重叠,简化了设备,减轻了网管复杂性,特别是网络配置的复杂性;额外的开销最低,传输效率最高。从面向未来的视角看,IP over Optical将是最具长远生命力的技术。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信息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光纤通信技术则又根据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向着超高速系统、大容量WDM系统、光联网、新光纤以及IP over Optical等几个方向发展。当然,这也同时代表着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向着新的发展前进,且涉及范围更加广泛,技术更新能力也更强,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更大。甚至是决定未来电信网发展格局的关键。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榆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內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文章概述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前言
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用于通信,敲开了光纤通信的大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的光纤,光纤通信时代由此开始。光纤通信是以很高频率(1014Hz数量级)的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从1980年到2000年增加了近1万倍,传输速度在过去的10年中大约提高了100倍。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传输流量提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供应商都在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1.3μm零色散光纤上进行了55x20Gbit/s传输的研究,实现了1.1Tbit/s的传输。NEC公司进行了132x20Gbit/s、120km传输的研究,实现了2.64Thit/s的传输。NTT公司实现了3Thit/s的传输。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叠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复用技术
光传输系统中,要提高光纤带宽的利用率,必须依靠多信道系统。常用的复用方式有: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频分复用(FDM)、空分复用(SDM)和码分复用(CDM)。目前的光通信领域中,WDM技术比较成熟,它能几十倍上百倍地提高传输容量。
(二)宽带放大器技术
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是WDM技术实用化的关键,它具有对偏振不敏感、无串扰、噪声接近量子噪声极限等优点。但是普通的EDFA放大带宽较窄,约有35nm(1530~1565nm),这就限制了能容纳的波长信道数。进一步提高传输容量、增大光放大器带宽的方法有:(1)掺饵氟化物光纤放大器(EDFFA),它可实现75nm的放大带宽;(2)碲化物光纤放大器,它可实现76nm的放大带宽;(3)控制掺饵光纤放大器与普通的EDFA组合起来,可放大带宽约80nm;(4)拉曼光纤放大器(RFA),它可在任何波长处提供增益,将拉曼放大器与EDFA结合起来,可放大带宽大于100nm。
(三)色散补偿技术
对高速信道来说,在1550nm波段约18ps(mmokm)的色散将导致脉冲展宽而引起误码,限制高速信号长距离传输。对采用常规光纤的10Gbit/s系统来说,色散限制仅仅为50km。因此,长距离传输中必须采用色散补偿技术。
(四)孤子WDM传输技术
超大容量传输系统中,色散是限制传输距离和容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孤子传输技术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光纤本身的非线性来平衡光纤的色散,因而可以显著增加无中继传输距离。孤子还有抗干扰能力强、能抑制极化模色散等优点。色散管理和孤子技术的结合,凸出了以往孤子只在长距离传输上具有的优势,继而向高速、宽带、长距离方向发展。
(五)光纤接入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加,业务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不仅需要语音业务,而且高速数据、高保真音乐、互动视频等多媒体业务也已得到用户青睐。这些业务不仅要有宽带的主干传输网络,用户接人部分更是关键。传统的接入方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只有带宽能力强的光纤接人才能将瓶颈打开,核心网和城域网的容量潜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光纤接入中极有优势的PON技术早就出现了,它可与多种技术相结合,例如ATM、SDH、以太网等,分别产生APON、GPON和EPON。由于ATM技术受到IP技术的挑战等问题,APON发展基本上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但有报道指出由于ATM交换在美国广泛应用,APON将用于实现FITH方案。GPON对电路交换性的业务支持最有优势,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SDH,但是技术比较复杂,成本偏高。EPON继承了以太网的优势,成本相对较低,但对TDM类业务的支持难度相对较大。所谓EPON就是把全部数据装在以太网帧内传送的网络技术。现今95%的局域网都使用以太网,所以选择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对IP数据最佳的接入网是很合乎逻辑的,并且原有的以太网只限于局域网,而且MAC技术是点对点的连接,在和光传输技术相结合后的EPON不再只限于局域网,还可扩展到城域网,甚至广域网,EPON众多的MAC技术是点对多点的连接。另外光纤到户也采用EPON技术。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光纤到户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追求的梦想。
(一)光纤到户
现在移动通信发展速度惊人,因其带宽有限,终端体积不可能太大,显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们依然追求陸能相对占优的固定终端,希望实现光纤到户。光纤到户的魅力在于它有极大的带宽,它是解决从互联网主干网到用户桌面的“最后一公里”瓶颈现象的最佳方案。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光纤到户的成本大大降低,不久可降到与DSL和HFC网相当,这使FITH的实用化成为可能。据报道,1997年日本NTT公司就开始发展FTTH,2000年后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用户数量大增。美国在2002年前后的12个月中,FTTH的安装数量增加了200%以上。在我国,光纤到户也是势在必行,光纤到户的实验网已在武汉、成都等市开展,预计2012年前后,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将兴起光纤到户建设。可以说光纤到户是光纤通信的一个亮点,伴随着相应技术的成熟与实用化,成本降低到能承受的水平时,FTTH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二)全光网络
15G通信技术概述
5G通信技术的覆盖性能高和传播速度快,得以被广大用户所重视和期待,但目前而言,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未达到真正的符合5G开通的条件。此外,5G通信技术较传统的通信技术有较大的区别,5G通信设备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通信性能大幅度提升,为人们提供很好的体验。室内通信是通信技术中通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5G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在传统的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创新的过程中,既不失传统中的优秀部分,也结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对网络的要求。5G作为新一代的通信设备,无论是在信号方面还是在网速方面,都与4G网络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除此之外,根据最新的消息,5G技术还会在其范围内与其他无线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以便于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加高效的网速。只要一直沿着这个目标和发展速度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5G通信技术也能够得到大家长期的支持和应用[1]。
2移动5G通信技术下的传输技术
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帮助和支持。
2.1信道建模技术
所谓的信道建模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全面评估的新型技术。并且对于5G通信技术而言,信道建模技术也是十分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自从5G通信技术的概念产生以来信道建模技术为了满足需求也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4G通信技术为5G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在5G通信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后,信道建模技术都会持续处在移动性能最佳状态。很明显,传统的4G通信技术下的建模已经无法满足5G通信技术应用的要求。并且另外的D2D信号与5G通信技术之间也有着较强的联系。但在4G通信技术中,信道建模的支链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之间的信号辐射范围是相互独立的,支链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换句话说,在传统的信道建模技术中,D2D与其是真实存在一定对立面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5G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5G技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最终使得信道建模技术拥有空间连续性和双新移动性[2]。
2.2大规模多天线技术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在5G通信发展的同时,一大研发重点就是大规模多天线技术。所谓的大规模多天线技术是5G通信里包含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由于4G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并形成完整的天线系统。这种类型的天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当今现阶段的需求。大规模多天线技术还能让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化,使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加快,降低了数据延迟率。
2.3全双工技术
在5G通信技术的背景下,相关技术的功能较以往更加的分明,如信号的传输由基站负责,信号接收由接收站负责等,这便是较为典型的半双工模式。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大幅度增加,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工作量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原有的双半工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相较于双半工模式更加先进的双全工技术应运而生,全双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半双工技术在数据信号传输和接收方面的缺点。这也就是说,在全双工技术背景下,接收方和基站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传输,对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增强。在天线信号传输过程中,波束等极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与半双工技术相比较,全双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对质量标准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在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双全工背景下消除干扰最好用的方法是物理方法,随着双全工技术优点的逐渐显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双全工技术将会得到更好的普及[3]。
35G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资料显示,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低调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率在17%以上,总计达到13.54亿户。在市场值方面,全球移动业务市场在2003年已达到468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以上。
尽管全球移动市场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用户数来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新增用户数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从用户创造的价值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ARPU值远远超过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96亿,用户普及率达到20.9%。考虑闲置的充值卡和一人双机的情况,我国移动通信由于用户普及率相对还比较低,仍有相当巨大和持久的增长空间。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已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GSM、CDMA乃至小灵通等网络激烈争夺用户,这已导致了资费下降,用户ARPU值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GPRS、CDMA1X等2.5G数据业务发展态势不错,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户群。而3G还处在技术试验阶段,政府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除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外,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近期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给无线通信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热点解析:五大技术引领应用模式各展所长
前文对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要性介绍,以下将重点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技术展开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3G、3.5GHzMMDS、WLAN、WiMax、UWB等五大热点。
1.举世瞩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TD-SCDMA技术要相对滞后一些。
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其次,目前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铺展开来。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经发放了120份牌照,签署了91份商业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网络投入商用,预计到2004年年底总数将超过40家。目前两家韩国运营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1xEV-DO,日本KDDI也开始了EV-DO网络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将参与该制式下3G网络的部署。
应该说,2004年已经进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业务的NTTDoCoMo近期宣布,在距离突破200万用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3G用户总数就增长至300万大关。5月中下旬,和记黄埔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3G用户数出现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73万。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1X)系列和WCDMA标准制式的3G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300万。
从全球来看,3G商用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国3G处在黎明的前夕。我国对3G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或称外场测试。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测试工作,由6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的重点包括:3G网络覆盖、容量等性能试验;不同3G技术之间、3G和2G技术之间的干扰、共存;各种3G业务及业务兼容性试验;3G终端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试验;3G和2G之间的互操作试验。
预计此阶段试验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试验将对我国对3G的决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此次试验由运营商参与,且属于网络试验。因此,预计若此次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话,我国的3G牌照发放工作有可能顺势展开。
趋势分析3G一波三折,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阴影。对3G问题,我国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目前,3G已处在商用的爆发阶段,由于3G技术和产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欧美等国运营商加紧部署3G网络以及日韩等国3G用户的快速增长,表明3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成长点,我国需要当机立断,尽快开展3G牌照的发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坐失机遇,在本来领先的移动网络建设中落后。同时,3G也为国内的电信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应该说,目前3G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杀手级的业务还没有呈现,终端还不够多。在我国,政府将考虑对市场竞争度的把握,涉及3G网络发放几张牌照的问题,同时,还将考虑设备国产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属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时机尽快推动3G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环节和引导环节。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话音用户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发展初期新应用新业务不足无法支撑网络生存的状况。同时,我国有迫切需要进入移动市场的“新”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被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建设必然会选择3G,这从中远期的网络成本上要远远低于2G技术。此外,尽快发放3G牌照,对解决现有的小灵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日本都已经弃PHS而转攻3G,其目的十分明显,即要纠正自己早期大上带有强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导致失去移动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失误,重新用全球性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在该领域的战略性崛起。如果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将是不明智的,这关键还是政府的决策引导问题,而不能抱怨运营商。总之,3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迟迟不进行网络的建设,其他的矛盾将继续积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频率评选(招标)工作在我国进行,使MMD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这也使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成为今年业界的热点之一。
在此次评选(招标)工作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分别获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的3.5GHz频段2×30MHz频率使用权,并将获准经营相应电信业务。加上此前的两次3.5GHz频率使用权分配,我国3.5GHz频段已在绝大部分地区分配完毕。这表明,我国的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进入了规模商用。
前一段时间,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岩率领由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第二批3.5GHz中标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二批中标的9家企业中有7家建设开通了网络,这7家企业在一半以上的中标城市建设了自己的网络。目前运营商倾向于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接入业务(本地和IP电话),数据专线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调研中还发现,如果将3.5GHz网络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盈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调研中,运营企业对进一步获得3.5GHz频率资源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趋势分析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我们应该回归理性的认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应用中要实事求是。
就目前重点推广的3.5GHz技术来看,运营商的经营经验表明,若单独把MMDS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网络来运作,由于其技术、用户规模和频率带宽的限制,较难实现盈利。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眼光,把它推广至更大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考虑像现在某些运营商所采用的,将之作为移动基站的回路。
对于3.5GHzMMDS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综合业务的应用,比如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使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3.5GHz频段的效率。未来,随着3G技术的商用,3.5GHz将有望成为移动网络重要的接入补充手段,并对3G网络的搭建起到支撑作用。
3.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而自去年开始的WAPI标准之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即WAPI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2003年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13号公告,宣布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所有产品都要加载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协议WAPI,从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已经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强制实施WAPI标准。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了2004年第44号公告。公告强调:WAPI标准实施时间只是推迟,并没有取消,也没有取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WAPI标准之争,除了国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外,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希望成长壮大,占领新兴技术市场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该标准的无限期推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无线技术的核心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撼动国际主流的技术集团。同时,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策略,还存在封闭性的问题,这也是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攻击的重要原因。当然,WAPI标准的推迟执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国家利益的考虑。
趋势分析WAPI标准之争,表明WLAN技术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网络的部署、用户的发展、业务的经营范畴,更在于其对IT通信产品领域的巨大拉动力量,特别是对计算机芯片的突出贡献。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推进WLAN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涉及通信产业,而且涉及IT领域的巨大利益。
抛开WAPI标准之争,我们如何把握WLAN技术的发展趋势呢?应该说,WLAN在我国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阶段。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计费等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高端商业用户的不足,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3G网络商用后,WLAN将成为弥补3G固定区域高速覆盖的不足。总体来看,WLAN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其在运营领域的发展速度估计会低于过去的预期。
4.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有资料显示,“WiMAX”已经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关键词,该项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
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其技术标准为IEEE802.16。WiMAX也组织了自己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会员,该联盟由Intel牵头,我国中兴通讯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标是促进IEEE802.16的应用。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有专家认为,WiMAX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将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得业内人士将WiMAX技术看作是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近期,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电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论坛,目前WiMAX论坛已经拥有98个成员,运营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开始将会在其生产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标准。
趋势分析对于今天异常火热的WiMAX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会成为3G技术的终结者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尽正确。首先,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WiMAX还不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广域漫游、安全特性、终端便携等移动特性。其次,WiMAX标准还不成熟,因此预计商用还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规模普及还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三,WiMAX的特点是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其还没有对实时话音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力,这将限制其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应用。其四,WiMAX的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还远远难以和3G相抗衡,其推广期也将滞后于已经开始启动的3G技术。其五,WiMAX技术有可能受到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制造商的抵制,从而限制其发展。
对于WiMAX技术,笔者认为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尚处在襁褓阶段,目前还难以对当前的全球无线通信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3G的实施,WiMAX将可能成为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杀死3G。
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活跃除表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外,还表现在其传输能力的不断拓展。近两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它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而不使用载波,这与此前的无线通信截然不同。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谱密度极低,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UWB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显著特性。
UWB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XtremeSpectrum公司预测,他们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在10米内传输约100Mbps的能力,Intel则把目标定在了500Mbps。
趋势分析对于UWB技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它以其独特的速率锋芒以及特殊的应用范围,也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它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能力补充。
三、走势把握:接入多元网络一体综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中期未来无线领域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应该是怎样的呢?专家认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而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云通信(即Cloud Communication):是云计算与统一通信的融合,是ICT产业在未来五年中可预见的一个发展新方向,CC将主导下一代ICT的发展,CC由三部分组成:前面是端、后面是云、中间是网络。CC三个组成部分紧密相连,每一个部分既可以独立发展,又可以带动其他两个方面成为一枝独秀。具体来说:“端”是CC的最前方,它既需要“云”在内容上为其提供服务,也需要“网络”的传输支持;“网络”在“端”和“云”之间起桥梁作用,没有完善的网络,“端”与“云”之间无法实现对接;“云”在CC中起基础性作用,没有“云”,“端”就成了无源之水,“网络”也毫无用武之地。因此,CC是端、网络、云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模式,同时CC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讯,而是一个服务体系。(CC概念由该文提出,有别于云计算之类的技术概念。)
2 CC产业结构分析
2.1 端
这里指云终端(Cloud Terminal),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胖云终端,以移动终端为主,就是以JAVA浏览器等为主的移动终端,目前PC上处理的业务用移动终端也可以完成,如PC、智能手机、ebook、嵌入式芯片等;另外一类是瘦云终端,它本身没有太多的计算能力,主要就是显示和控制的功能,如智能电表、交通卡等。
(1)胖终端(Fat terminal)主要有移动互联网设备(MID)、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等多种形式,其中ipad被认为是未来胖终端的终极产品。这里重点可以按照有没有“电话”功能分成MID和smartphone。MID将成为人们访问互联网的重要方式,智能手机(smartphone)则成为通信的主流。但是这两者的融合也是显然的,因为语音服务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极限。
①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它是在2008年IDF大会上英特尔推出的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在英特尔的定义中,这是一种体积小于笔记电脑,但大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装置。MID与UMPC类似,同样为便于携带的移动PC产品。通过MID,用户可进入互联网,随时享受娱乐、进行信息查询、邮件收发等操作。
②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2)瘦云终端(Thin terminal)本身没有太多的计算能力,主要功能就是显示和控制,常见的瘦终端有智能卡、智能电表、无线化的信息家电。
①智能卡(Smart Card):最早是在法国问世的,70年代中期,法国Roland Moreno公司采取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塑料卡片上安装嵌入式存储器芯片的方法,率先开发成功IC存储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即在塑料卡上安装嵌入式微型控制器芯片的IC卡,已由摩托罗拉和BuII HN公司共同于1997年研制成功。在中国IC卡还未真正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但前景和优势却十分明显。
②智能电表:由用户交费对智能IC卡充值并输入电表中,电表才能供电,表中电量用完后自动拉闸断电,从而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和收电费难的问题。同时,用户的购电信息实行微机管理,方便进行查询、统计、收费及打印票据等。
2.2 网络
指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1)有线网络:传输介质采用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有线网络,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2)无线网络: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目前主流应用的无线网络分为GPRS手机无线网络上网和无线局域网两种方式, GPRS手机上网方式是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无线网络,它是一种借助移动电话网络接入Internet的无线上网方式。
①4G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②近联网(NFC)是指针对特定用户传播特定信息,以提升信息利用率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新模式。细分用户、窄众传播、提升内容的商业价值,是下一代网络传播的特征,RSS、Web2.0等新网络应用的兴起就是证明。
2.3 云
所谓“云”,其实指的是后端(服务器端),平时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的那一端,正因为平时难得看到,所以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与“云”相关的概念有云计算、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云存储等。
(1)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2)公共云(public cloud):对于云的提供者而言,如果自己建的云是为第三方所用,自己公司内部不使用,则称为公共云。
(3)私有云(private cloud):对于云的提供者而言,如果自己建的云只是为自己公司内部所用,不提供给第三方用,即为私有云。
(4)混合云:如果自己建的云既可以为自己公司内部使用,还可以为第三方所用,则称为混合云。
3 CC产业实证分析
上文对CC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与分析,本节将从产业角度对CC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Facebook的案例说明Facebook正在引领CC这一新兴产业,从“端”、“网络”、“云”三个方面布局其CC产业。
Facebook最初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很快成为了继亚马逊、谷歌之后受欢迎的互联网巨头。《商业周刊》2010年4月28日撰文称,Facebook已经跻身手机网络的行列里,并且有机会革新移动通信行业。随着Facebook规模在日益扩大,许多手机业分析师认为Facebook有可能涉足手机设备领域,生产以Facebook功能为主的手机,具备社交功能的手机毫无疑问将会使移动运营商难以应对,Facebook将会进一步整合网络及手机移动设备。2014年10月,扎克伯格访韩后暗示将与三星合推Facebook手机,业内人士认为,双方讨论了Facebook专用手机的具体式样和上市时间等。
从Facebook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Facebook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社交网站(SNS),其业务正集中于社交通讯,并不断向其他方面拓展。Facebook有可能生产具备社交功能的Facebook手机即前文提到的“胖云终端”,终端越胖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2007年5月24日,Facebook推出Facebook开放平台,把自己的API(应用编程接口)向公司外的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开发的产品在Facebook平台上推广,根据Facebook官方统计资料,短短三年内,目前Facebook平台已经累积超过五十五万个活跃的应用程序 (Application)。Facebook平台下的有很多优秀的Apps实用工具,大量的第三方工具极大扩展了Facebook的功能和应用,这就是云服务中的SaaS和PaaS;Facebook智能手机毫无疑问将会使移动运营商难以应对,无线通讯网络流量将会从声音以及文字短信转变为大量原始数据的传输,可以预计Facebook将会进一步整合网络及手机移动设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资料显示,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低调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率在17%以上,总计达到13.54亿户。在市场值方面,全球移动业务市场在2003年已达到468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以上。
尽管全球移动市场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用户数来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新增用户数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从用户创造的价值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ARPU值远远超过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96亿,用户普及率达到20.9%。考虑闲置的充值卡和一人双机的情况,我国移动通信由于用户普及率相对还比较低,仍有相当巨大和持久的增长空间。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已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GSM、CDMA乃至小灵通等网络激烈争夺用户,这已导致了资费下降,用户ARPU值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GPRS、CDMA1X等2.5G数据业务发展态势不错,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户群。而3G还处在技术试验阶段,政府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除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外,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近期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给无线通信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二、热点解析:五大技术引领应用模式各展所长
前文对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情况作了概要性介绍,以下将重点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技术展开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3G、3.5GHzMMDS、WLAN、WiMax、UWB等五大热点。
1.举世瞩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TD-SCDMA技术要相对滞后一些。
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其次,目前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铺展开来。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经发放了120份牌照,签署了91份商业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网络投入商用,预计到2004年年底总数将超过40家。目前两家韩国运营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1xEV-DO,日本KDDI也开始了EV-DO网络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将参与该制式下3G网络的部署。
应该说,2004年已经进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业务的NTTDoCoMo近期宣布,在距离突破200万用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3G用户总数就增长至300万大关。5月中下旬,和记黄埔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3G用户数出现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73万。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1X)系列和WCDMA标准制式的3G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300万。从全球来看,3G商用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国3G处在黎明的前夕。我国对3G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或称外场测试。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测试工作,由6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的重点包括:3G网络覆盖、容量等性能试验;不同3G技术之间、3G和2G技术之间的干扰、共存;各种3G业务及业务兼容性试验;3G终端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试验;3G和2G之间的互操作试验。
预计此阶段试验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试验将对我国对3G的决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此次试验由运营商参与,且属于网络试验。因此,预计若此次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话,我国的3G牌照发放工作有可能顺势展开。
趋势分析3G一波三折,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阴影。对3G问题,我国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目前,3G已处在商用的爆发阶段,由于3G技术和产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欧美等国运营商加紧部署3G网络以及日韩等国3G用户的快速增长,表明3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成长点,我国需要当机立断,尽快开展3G牌照的发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坐失机遇,在本来领先的移动网络建设中落后。同时,3G也为国内的电信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应该说,目前3G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杀手级的业务还没有呈现,终端还不够多。在我国,政府将考虑对市场竞争度的把握,涉及3G网络发放几张牌照的问题,同时,还将考虑设备国产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属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时机尽快推动3G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环节和引导环节。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话音用户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发展初期新应用新业务不足无法支撑网络生存的状况。同时,我国有迫切需要进入移动市场的“新”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被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建设必然会选择3G,这从中远期的网络成本上要远远低于2G技术。此外,尽快发放3G牌照,对解决现有的小灵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日本都已经弃PHS而转攻3G,其目的十分明显,即要纠正自己早期大上带有强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导致失去移动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失误,重新用全球性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在该领域的战略性崛起。如果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将是不明智的,这关键还是政府的决策引导问题,而不能抱怨运营商。总之,3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迟迟不进行网络的建设,其他的矛盾将继续积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频率评选(招标)工作在我国进行,使MMD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这也使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成为今年业界的热点之一。
在此次评选(招标)工作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分别获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的3.5GHz频段2×30MHz频率使用权,并将获准经营相应电信业务。加上此前的两次3.5GHz频率使用权分配,我国3.5GHz频段已在绝大部分地区分配完毕。这表明,我国的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进入了规模商用。前一段时间,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岩率领由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第二批3.5GHz中标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二批中标的9家企业中有7家建设开通了网络,这7家企业在一半以上的中标城市建设了自己的网络。目前运营商倾向于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接入业务(本地和IP电话),数据专线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调研中还发现,如果将3.5GHz网络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盈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调研中,运营企业对进一步获得3.5GHz频率资源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趋势分析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我们应该回归理性的认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应用中要实事求是。
就目前重点推广的3.5GHz技术来看,运营商的经营经验表明,若单独把MMDS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网络来运作,由于其技术、用户规模和频率带宽的限制,较难实现盈利。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眼光,把它推广至更大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考虑像现在某些运营商所采用的,将之作为移动基站的回路。
对于3.5GHzMMDS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综合业务的应用,比如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使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3.5GHz频段的效率。未来,随着3G技术的商用,3.5GHz将有望成为移动网络重要的接入补充手段,并对3G网络的搭建起到支撑作用。
3.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而自去年开始的WAPI标准之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即WAPI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2003年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13号公告,宣布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所有产品都要加载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协议WAPI,从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已经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强制实施WAPI标准。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了2004年第44号公告。公告强调:WAPI标准实施时间只是推迟,并没有取消,也没有取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WAPI标准之争,除了国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外,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希望成长壮大,占领新兴技术市场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该标准的无限期推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无线技术的核心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撼动国际主流的技术集团。同时,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策略,还存在封闭性的问题,这也是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攻击的重要原因。当然,WAPI标准的推迟执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国家利益的考虑。
趋势分析WAPI标准之争,表明WLAN技术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网络的部署、用户的发展、业务的经营范畴,更在于其对IT通信产品领域的巨大拉动力量,特别是对计算机芯片的突出贡献。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推进WLAN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涉及通信产业,而且涉及IT领域的巨大利益。抛开WAPI标准之争,我们如何把握WLAN技术的发展趋势呢?应该说,WLAN在我国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阶段。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计费等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高端商业用户的不足,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3G网络商用后,WLAN将成为弥补3G固定区域高速覆盖的不足。总体来看,WLAN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其在运营领域的发展速度估计会低于过去的预期。
4.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有资料显示,“WiMAX”已经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关键词,该项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
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其技术标准为IEEE802.16。WiMAX也组织了自己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会员,该联盟由Intel牵头,我国中兴通讯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标是促进IEEE802.16的应用。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有专家认为,WiMAX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将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得业内人士将WiMAX技术看作是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近期,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电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论坛,目前WiMAX论坛已经拥有98个成员,运营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开始将会在其生产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标准。
趋势分析对于今天异常火热的WiMAX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会成为3G技术的终结者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尽正确。首先,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WiMAX还不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广域漫游、安全特性、终端便携等移动特性。其次,WiMAX标准还不成熟,因此预计商用还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规模普及还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三,WiMAX的特点是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其还没有对实时话音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力,这将限制其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应用。其四,WiMAX的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还远远难以和3G相抗衡,其推广期也将滞后于已经开始启动的3G技术。其五,WiMAX技术有可能受到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制造商的抵制,从而限制其发展。
对于WiMAX技术,笔者认为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尚处在襁褓阶段,目前还难以对当前的全球无线通信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3G的实施,WiMAX将可能成为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杀死3G。
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活跃除表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外,还表现在其传输能力的不断拓展。近两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它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而不使用载波,这与此前的无线通信截然不同。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谱密度极低,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UWB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显著特性。UWB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XtremeSpectrum公司预测,他们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在10米内传输约100Mbps的能力,Intel则把目标定在了500Mbps。
趋势分析对于UWB技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它以其独特的速率锋芒以及特殊的应用范围,也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它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能力补充。
三、走势把握:接入多元网络一体综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中期未来无线领域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应该是怎样的呢?专家认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而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
二 CC产业结构分析
二.一 端
这里指云终端(Cloud Terminal),可以分为两类,1类是胖云终端,以挪动终端为主,就是以JAVA阅读器等为主的挪动终端,目前PC上处理的业务用挪动终端也能够完成,如PC、智能手机、ebook、嵌入式芯片等;此外1类是瘦云终端,它自身没有太多的计算能力,主要就是显示以及节制的功能,如智能电表、交通卡等。
(一)胖终端(Fat terminal)主要有挪动互联网装备(MID)、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等多种情势,其中ipad被认为是未来胖终真个终极产品。这里重点可以依照有无“电话”功能分成MID以及smartphone。MID将成为人们走访互联网的首要方式,智能手机(smartphone)则成为通讯的主流。然而这二者的融会也是显然的,由于语音服务的增长已经经到达了极限。
①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挪动互联网装备,它是在二00八年IDF大会上英特尔推出的1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在英特尔的定义中,这是1种体积小于笔记电脑,但大于手机的挪动互联网装置。MID与UMPC相似,一样为便于携带的挪动PC产品。通过MID,用户可进入互联网,随时享受文娱、进行信息查询、邮件收发等操作。
②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1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3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于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挪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1类手机的总称”。
(二)瘦云终端(Thin terminal)自身没有太多的计算能力,主要功能就是显示以及节制,常见的瘦终端有智能卡、智能电表、无线化的信息家电。
①智能卡(Smart Card):最先是在法国问世的,七0年代中期,法国Roland Moreno公司采用在1张信誉卡大小的塑料卡片上安装嵌入式存储器芯片的法子,率先开发胜利IC存储卡,经由二0多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即在塑料卡上安装嵌入式微型节制器芯片的IC卡,已经由摩托罗拉以及BuII HN公司共同于一九九七年研制胜利。在中国IC卡还未真正利用于电子商务流动,但前景以及优势却10分显明。
②智能电表:由用户交费对于智能IC卡充值并输入电表中,电表才能供电,表中电量用完后自动拉闸断电,从而有效地解决上门抄表以及收电费难的问题。同时,用户的购电信息履行微机管理,利便进行查询、统计、收费及打印票据等。
二.二 网络
指用通讯路线以及通讯装备将散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依照共同的网络协定,同享硬件、软件以及数据资源的系统。网络包含有线网络以及无线网络。
(一)有线网络:传输介质采取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有线网络,经常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导纤维。
(二)无线网络:就是应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形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与有线网络的用处10分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应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以及有线网络互为备份。目前主流利用的无线网络分为GPRS手机无线网络上网以及无线局域网两种方式, GPRS手机上网方式是目前真正意义上的1种无线网络,它是1种借助挪动电话网络接入Internet的无线上网方式。
①四G网络:第4代挪动通讯网络,四G集三G与WLAN于1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以及图象等。
②近联网(NFC)是指针对于特定用户传布特定信息,以晋升信息应用率的1种互联网利用新模式。细分用户、窄众传布、晋升内容的商业价值,是下1代网络传布的特征,RSS、Web二.0等新网络利用的兴起就是证明。
二.三 云
所谓“云”,其实指的是后端(服务器端),平时咱们很少能够看到的那1端,正由于平时难患上看到,所以有1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或许就是由于这个缘由才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穷扩大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大,按使用付费。与“云”相干的概念有云计算、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云存储等。 (一)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1个标致的网络利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以及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大的方式取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以及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大的方式取得所需的服务。这类服务可以是IT以及软件、互联网相干的,也能够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拥有超大范围、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效用。
(二)公共云(public cloud):对于于云的提供者而言,如果自己建的云是为第3方所用,自己公司内部不使用,则称为公共云。
(三)私有云(private cloud):对于于云的提供者而言,如果自己建的云只是为自己公司内部所用,不提供给第3方用,即为私有云。
(四)混合云:如果自己建的云既可以为自己公司内部使用,还可以为第3方所用,则称为混合云。
三 CC产业实证分析
上文对于CC进行了理论方面的论述与分析,本节将从产业角度对于CC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Facebook的案例说明Facebook正在引领CC这1新兴产业,从“端”、“网络”、“云”3个方面布局其CC产业。
Facebook最初是1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二00四年二月四日上线,很快成了继亚马逊、谷歌以后受欢迎的互联网巨头。《商业周刊》二0一0年四月二八日撰文称,Facebook已经经跻身手机网络的行列里,并且有机会革新挪动通讯行业。跟着Facebook范围在日趋扩展,许多手机业分析师认为Facebook有可能涉足手机装备领域,出产以Facebook功能为主的手机,具备社交功能的手机毫无疑难将会使挪动运营商难以应答,Facebook将会进1步整合网络及手机挪动装备。二0一四年一0月,扎克伯格访韩后暗示将与3星合推Facebook手机,业内人士认为,双方讨论了Facebook专用手机的具体式样以及上市时间等。
从Facebook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Facebook已经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社交网站(SNS),其业务正集中于社交通信,其实不断向其他方面拓展。Facebook有可能出产具备社交功能的Facebook手机即前文提到的“胖云终端”,终端越胖就需要愈来愈多的利用软件。二00七年五月二四日,Facebook推出Facebook开放平台,把自己的API(利用编程接口)向公司外的第3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第3方开发者将开发的产品在Facebook平台上推行,依据Facebook官方统计资料,短短3年内,目前Facebook平台已经经积累超过5105万个活跃的利用程序 (Application)。Facebook平台下的有良多优秀的Apps实用工具,大量的第3方工具极大扩大了Facebook的功能以及利用,这就是云服务中的SaaS以及PaaS;Facebook智能手机毫无疑难将会使挪动运营商难以应答,无线通信网络流量将会从声音和文字短信转变成大量原始数据的传输,可以预计Facebook将会进1步整合网络及手机挪动装备。
【关键词】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前言: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对于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卓著的力量,面对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快节奏的发展现况,促进蜂窝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在我国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发展,实现通信技术与国际接轨。因此,笔者针对“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作用的现代化技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产生与发展并不是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经历了岁月悠悠,凝结了人类无数的智慧与汗水。谈及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源,应该追溯到19世纪中叶,19世纪六十年代麦克斯韦在理论角度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经过十年的发展赫兹通过实验法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奠定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20世纪中期,历经战争的洗礼,移动蜂窝通信技术日渐成熟[1]。移动蜂窝通信技术,在英文中的解释为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其是指以蜂窝无线网络作为基础,讲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实现不同的用户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与联络的技术体系。现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快捷、便利、移动等特征。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2]。
二、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在中国的发展
纵观我国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发展历程:第一,在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也就是1G时代,最为突出的而贡献就是讲移动通信的理念及基础技术进行引进,使得频率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保证了设备的容量,在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中语音通话是关键所在,也是唯一的移动通信业务形式。第二,在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紧随时展的步伐,2G时代向我们走来,在原有语音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数字业务,数字业务的起步,开启了我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赞新阶段,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三,经历2G时代之后,在无数专家学者的努力之下,3G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在原有技术上增加了多项功能,在业务范围和传输能力上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如今,我过正沐浴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阳光,实现新3G技术和4该技术的普及,相信在勤劳智慧的浇灌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华大地上定将走向发展、走向繁荣。
三、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引入移动通信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蜂窝移动技术应用国家,截止到2015年10月,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终端用户已经突破了7亿,未来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发展速度上会更加迅猛;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用户对获取的信息,移动网络快捷化的发展需求越来越重视。因此,移动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
四、结语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于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我国未来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对以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正确的认知,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促进我国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相关部门与工作者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认知和掌握。
作者:张小军 单位:山西晋通邮电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举世瞩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TD-SCDMA技术要相对滞后一些。
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其次,目前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铺展开来。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经发放了120份牌照,签署了91份商业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网络投入商用,预计到2004年年底总数将超过40家。目前两家韩国运营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1xEV-DO,日本KDDI也开始了EV-DO网络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将参与该制式下3G网络的部署。
应该说,2004年已经进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运营商的3G用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业务的NTTDoCoMo近期宣布,在距离突破200万用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的3G用户总数就增长至300万大关。5月中下旬,和记黄埔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3G用户数出现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73万。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1X)系列和WCDMA标准制式的3G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300万。
从全球来看,3G商用在部分地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国3G处在黎明的前夕。我国对3G一直采取积极稳健的态度,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或称外场测试。自今年3月起,开始启动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测试工作,由6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的重点包括:3G网络覆盖、容量等性能试验;不同3G技术之间、3G和2G技术之间的干扰、共存;各种3G业务及业务兼容性试验;3G终端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试验;3G和2G之间的互操作试验。
预计此阶段试验将在今年10月份完成,试验将对我国对3G的决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此次试验由运营商参与,且属于网络试验。因此,预计若此次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的话,我国的3G牌照发放工作有可能顺势展开。
趋势分析3G一波三折,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阴影。对3G问题,我国应如何把握呢?笔者认为,目前,3G已处在商用的爆发阶段,由于3G技术和产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欧美等国运营商加紧部署3G网络以及日韩等国3G用户的快速增长,表明3G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成长点,我国需要当机立断,尽快开展3G牌照的发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坐失机遇,在本来领先的移动网络建设中落后。同时,3G也为国内的电信制造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也是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一次发展良机。
应该说,目前3G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还处在启蒙阶段,杀手级的业务还没有呈现,终端还不够多。在我国,政府将考虑对市场竞争度的把握,涉及3G网络发放几张牌照的问题,同时,还将考虑设备国产化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属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恰当时机尽快推动3G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环节和引导环节。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3G网络建设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移动话音用户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发展初期新应用新业务不足无法支撑网络生存的状况。同时,我国有迫切需要进入移动市场的“新”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被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建设必然会选择3G,这从中远期的网络成本上要远远低于2G技术。此外,尽快发放3G牌照,对解决现有的小灵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日本都已经弃PHS而转攻3G,其目的十分明显,即要纠正自己早期大上带有强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导致失去移动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失误,重新用全球性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实现在该领域的战略性崛起。如果我国反其道而行之,将是不明智的,这关键还是政府的决策引导问题,而不能抱怨运营商。总之,3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迟迟不进行网络的建设,其他的矛盾将继续积聚,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的推广应用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频率评选(招标)工作在我国进行,使MMD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这也使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成为今年业界的热点之一。
在此次评选(招标)工作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五大运营商分别获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7个省(区)的3.5GHz频段2×30MHz频率使用权,并将获准经营相应电信业务。加上此前的两次3.5GHz频率使用权分配,我国3.5GHz频段已在绝大部分地区分配完毕。这表明,我国的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进入了规模商用。
前一段时间,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刘岩率领由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对第二批3.5GHz中标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二批中标的9家企业中有7家建设开通了网络,这7家企业在一半以上的中标城市建设了自己的网络。目前运营商倾向于提供的业务包括:语音接入业务(本地和IP电话),数据专线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调研中还发现,如果将3.5GHz网络作为单一网络来经营,盈利困难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调研中,运营企业对进一步获得3.5GHz频率资源表现出了很大热情。
趋势分析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对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我们应该回归理性的认识。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应用中要实事求是。
就目前重点推广的3.5GHz技术来看,运营商的经营经验表明,若单独把MMDS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网络来运作,由于其技术、用户规模和频率带宽的限制,较难实现盈利。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放宽眼光,把它推广至更大的应用领域。比如可以考虑像现在某些运营商所采用的,将之作为移动基站的回路。
对于3.5GHzMMDS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综合业务的应用,比如数据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经营。同时也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使之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补充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3.5GHz频段的效率。未来,随着3G技术的商用,3.5GHz将有望成为移动网络重要的接入补充手段,并对3G网络的搭建起到支撑作用。
3.沸沸扬扬的WLAN标准之争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WLAN在欧美等国快速发展,在我国近两年也得到了几大运营商的追捧。而自去年开始的WAPI标准之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无线局域网两项国家标准(即WAPI标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2003年12月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113号公告,宣布对无线局域网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所有产品都要加载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保密协议WAPI,从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示中国已经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来之时强制实施WAPI标准。2004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国标委联合了2004年第44号公告。公告强调:WAPI标准实施时间只是推迟,并没有取消,也没有取消标准的强制性属性。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WAPI标准之争,除了国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虑外,我国无线通信设备厂商希望成长壮大,占领新兴技术市场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该标准的无限期推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无线技术的核心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撼动国际主流的技术集团。同时,我国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策略,还存在封闭性的问题,这也是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攻击的重要原因。当然,WAPI标准的推迟执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国家利益的考虑。
趋势分析WAPI标准之争,表明WLAN技术在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其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网络的部署、用户的发展、业务的经营范畴,更在于其对IT通信产品领域的巨大拉动力量,特别是对计算机芯片的突出贡献。因此,我国应该积极推进WLAN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不仅涉及通信产业,而且涉及IT领域的巨大利益。
抛开WAPI标准之争,我们如何把握WLAN技术的发展趋势呢?应该说,WLAN在我国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阶段。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术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计费等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另外,高端商业用户的不足,使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因此也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3G网络商用后,WLAN将成为弥补3G固定区域高速覆盖的不足。总体来看,WLAN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其在运营领域的发展速度估计会低于过去的预期。
4.宽带无线技术新宠WiMAX
有资料显示,“WiMAX”已经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关键词,该项技术以其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
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其技术标准为IEEE802.16。WiMAX也组织了自己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已经发展了数十家会员,该联盟由Intel牵头,我国中兴通讯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标是促进IEEE802.16的应用。
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有专家认为,WiMAX的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将对3G构成威胁。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使得业内人士将WiMAX技术看作是一项打破产业格局的技术。
近期,英国电信(BT)、法国电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电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论坛,目前WiMAX论坛已经拥有98个成员,运营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开始将会在其生产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标准。
趋势分析对于今天异常火热的WiMAX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会成为3G技术的终结者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尽正确。首先,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WiMAX还不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广域漫游、安全特性、终端便携等移动特性。其次,WiMAX标准还不成熟,因此预计商用还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规模普及还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其三,WiMAX的特点是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其还没有对实时话音业务的高效支持能力,这将限制其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应用。其四,WiMAX的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和设备成熟性还远远难以和3G相抗衡,其推广期也将滞后于已经开始启动的3G技术。其五,WiMAX技术有可能受到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制造商的抵制,从而限制其发展。
对于WiMAX技术,笔者认为它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尚处在襁褓阶段,目前还难以对当前的全球无线通信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3G的实施,WiMAX将可能成为未来3G网络的补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杀死3G。
5.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无线技术领域的活跃除表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外,还表现在其传输能力的不断拓展。近两年,一项超高速的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它采用超短周期脉冲进行调制,把信号直接按照0或1发送出去,而不使用载波,这与此前的无线通信截然不同。脉冲调制产生的信号为超宽带信号,谱密度极低,信号的中心频率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为亚毫瓦量级,抗干扰和多径的能力强,具有多个可利用信道。与CDMA系统相比,时域通信系统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UWB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显著特性。
UWB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XtremeSpectrum公司预测,他们即将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在10米内传输约100Mbps的能力,Intel则把目标定在了500Mbps。
趋势分析对于UWB技术,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它以其独特的速率锋芒以及特殊的应用范围,也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它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具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能力补充。
二、走势把握:接入多元网络一体综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中期未来无线领域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应该是怎样的呢?专家认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在这个一体化的网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从大范围公众移动通信来看,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而WLAN、WiMAX、UWB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三、结束语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已从模拟通信转变到数字通信时代,在功能上也由模拟功能完全实现了数字话音、数据、传真、图像等业务的传输。现代通信技术越来越向高速化、网络化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在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无线通信领域主要包括3G、TD-LTE-Advanced、UWB、Wi-Fi、RFID等几大技术热点。
1.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几大领域
1.1 3G时代
现今,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格外引人瞩目,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的最大热点。3G(3rd Ge ne ration)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是一种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3G网络最大的优势是可向电信用户提供全网络覆盖的移动通信,支持提供移动环境下的数据服务。在信号上,3G技术可以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信号。我国已经发放3G网络牌照,各大移动运营商已经建立起了大规模的3G网络,3G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2 TD-LTE-Advanced技术
TD-LTE-Advanced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4G标准之一,是由TD-SCDMA技术经过长期演进而来。它吸纳了3G标准TD-SCDMA的主要技术元素,体现了我国通信产业界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自主创新成果。相比于3G技术,一是TD-LTE-Advanced通信速率有了更大的提高,同时提高的还有频谱效率;二是移动性能的提升;三是质量得到了优化;四运营维护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与此同时,该技术不仅支持已有的3G系统,同样也支持非3GPP规范系统。并且同时支持3G系统与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起到了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降低了无线网络的时延的作用。
1.3 UWB技术
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此技术具有的特点是:首先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其次带宽极宽(UWB使用的带宽在1GHz以上,高达几个GHz);第三保密性好,并且消耗电能小等。关于此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一开始使用的是脉冲无线电技术。之后由于提出的应用了UWB的MB-OFDM技术方案,而产生了分歧。而且两种方案都具有强大的阵营支持,为了决出最终的标准方案,于是交由市场解决。至今UWB还在争论之中。
1.4关于WiFi
Wi-Fi 的英文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的优点包括:其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Wi-Fi的半径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10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其二它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54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其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也就是说,厂商不用耗费资金来进行网络布线接入,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但是该技术存在的唯一缺点就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也要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还有待改进。
1.5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即射频卡)、阅读器 、天线三部分组成,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并且RFID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目前,RFID在中国的很多领域都得到实际应用,包括物流、烟草、医药、身份证、奥运门票、宠物管理等等,RFID还是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方便识别和管理)的核心技术,未来的发展应用不可限量。
2.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
2.1无线通信的特点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公众对移动通信的服务要求的提高,各个地区都有发展强劲的势头,但国家和地区间又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及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创新,在此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也在不断扩展等,是目前已经有的无线通信的两大突出特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速率更快,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以及更好的传输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特点。
2.2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而WLAN、WiMAX等宽带接入技术,将因其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与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未来,宽带化将变成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
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等。根据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特点,在不同覆盖范围或应用区域内,各种宽带无线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从而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
移动正是实现未来信息个人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各种应用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信息个人化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次,移动与固定网络融合,通信网、计算机网与广播电视网融合(三网融合),信息通信网络与基于传感器和RFID的现实物质网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大趋势,说明网络联合是无线通信发展的主义目标之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3G或超3G技术将是主导,由于3G技术的成熟,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而形成对全球的广泛无缝覆盖。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新技术的崛起,将会深刻的改变着无线通信未来技术发展走向。由目前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趋势估计,LTE技术将会变成主导,形成对全世界移动网络的无缝覆盖。
2.3面对无线通讯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为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的目的,应该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方式,同时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就我国而言,需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第四,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
3.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无线通信的各种技术将会相互共存,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的作用,来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才能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