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经济的优劣

市场经济的优劣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5 10:0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市场经济的优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市场经济的优劣

篇1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三峡地区以及沿江产业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长江沿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共建长江经济带,必将有利于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振兴,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加快形成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中央相继做出开发浦东、开发开放沿江城市、兴建三峡工程、重庆升为直辖市、建设沪蓉高速公路等重大举措。三峡地区包括三峡175m 水位库区流域范围、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神农架地区、宜昌市、恩施州、张家界市、湘西州、铜仁地区相关地区。本文主要从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环境营销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入手,探讨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的目标定位,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营销创新以及营销战略,为把中国三峡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提出了具体的营销发展战略,为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和发展建议。

一、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研究

(一)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优势分析

1.宏观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长江产业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又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通道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具有中枢作用。长江产业经济带资金技术东靠、原料燃料东运、管理观念东学、重大项目布局西移,形成东靠西移、南北展开、双向交流、开边出海的外向型经济新格局。长江产业经济带构成我国连通大江南北、沟通海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我国接南济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交通大通道。〔1〕

三峡是长江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区域,长江产业经济带沿江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还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其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它横贯我国腹心,将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区域连成一体,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其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三,工业发达,基础雄厚。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我国钢铁、电力、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聚于此。其四,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其五,人文繁荣,科技先进。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社会开化,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长江产业经济带是我国的资源带,是能源带,是产业带,是城市带,约聚集了全国1/ 2 的财富,亦是中国的财富聚集带,其开发条件与发展潜能国内任何经济地带无法比拟,在国外也不多见。〔2〕

2. 微观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1) 三峡地区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与经济落后的西部之间的中心地带。由于三峡地处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东靠西移”的过渡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对于节约运费、方便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空间优势。

(2) 三峡地区地处武汉与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为华中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的“联系纽带”,是我国东部技术、资金与西部资源、物产的交汇地和不同消费层次市场的交叉区,在经济地理和生产布局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3) 三峡地区地处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实施的长江经济带中心,使之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带的有力支撑和依托,以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明显的经济梯度和经济结构差为三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便利。

3.资源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1) 三峡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多样性。

其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现代化雄伟工程,又有古老城堡,寺院、建筑群; 既有险滩峻岭,又有柔水平湖; 既有飞瀑,又有涌泉; 既有大川巨轮,又有石林暗洞;既有宗教名地,又有科研瑰宝;既有浩瀚林海,又有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中,三峡、大宁河、香溪河、龙船河等如自然长幅山水画卷。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悠久的文化古迹,如亭阁、古寨、塔坊、石雕、碑刻、古道等。

(2) 三峡地区空间分布突出的点轴特征。三峡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以长江为轴线,两岸或小流湍急或风景佳丽,或雄奇凶险的峡谷呈串珠状,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反映古老巴楚文化的人文景点点缀其间,熠熠生辉,呈点状紧凑地分布于沿江两岸,并连接小三峡、微巫农、神农溪、神农架原始林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热点,构成了本区旅游资源的骨架。

(3) 三峡地区旅游环境突出的开发优势。从宏观上看,三峡区域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而这正好是三峡区域经济精华所在,特别是长江两岸,人口集中,有宜昌、万县、涪陵、重庆四市和大批县城、集镇作依托,是区内水陆交通和旅游设施较好的地带,特别是长江贯穿全境,是我国东西向交通动脉,极有利于吸引东西两侧我国人口密集区的游客到三峡旅游。〔3〕

4.文化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从内涵来看,三峡地区以及长江地域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壮丽文明画卷是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它多个亚系组成,其中历史文化亚系包括良渚文化、两汉文化、六朝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等;地域文化亚系包括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 特色文化亚系包括民俗文化,周边文化等。〔4〕

从美学来看,三峡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民俗,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赋予三峡民俗文化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既有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又有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还有粗拙之气的古朴纯厚美,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显示出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5〕

从民俗来看,在历史长河中,三峡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民间版画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活,为民俗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民俗研究资料,为中国民俗文化艺术画廊流下大量传世佳作,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6〕

(二)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劣势分析

(1) 三峡地区,也包括长江流域经济普遍效益不高,其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所处地位不相称,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区域分工尚缺乏统一部署。(2) 三峡地区交通建设普遍滞后、运输能力不足、东西向交通薄弱,长江经济带沿江东西向陆路交通断断续续、不连贯,长江航运能力发挥不足,长江经济带内交通设施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3) 长江之所以未能发挥其巨潜力,长江经济带迟迟未能成形,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沿江交通不畅,沿江物资交流量太小而造成地区经济发展“断链”是关键性原因之一。〔7〕

(三)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机遇与威胁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环境的营销机遇可从以下方面看出: (1) 从宏观市场机遇来讲,21 世纪世界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看好中国,中国则看好上海、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 (2) 从中观市场机遇来讲,可抓住两个契机,即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上马,推动长江产业带的合作与发展;〔8〕(3) 从微观市场机遇来讲,以三峡地区为重点,将其培育全国乃至世界的区域经济生长点和发展轴;第四,从国家政策机遇来讲,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一条经济轴带比得上长江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作用,正因如此,中央相继做出开发浦东、开发开放沿江城市、兴建三峡工程、重庆升为直辖市等重大举措。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巨大的工程量、物资设备需求量和资金投入量,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三峡大市场”,从而对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市场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牢牢把握住三峡工程建设这一历史契机,加紧建设、完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国三峡旅游大市场”,充分利用三峡工程这一巨大电能优势,推进长江产业经济旅游带建设,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动力,推进三峡库区以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威胁而言,由于世界著名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的田纳西、巴西的伊泰普、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法国罗纳河、欧洲莱茵河等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但有其先进旅游开发理念和管理体制,而且已成为全球建设的典范与楷模,中国的三峡要想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区,不但需要学习这些案例的成功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闻名世界的水利枢纽旅游区。〔9〕

二、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

(一)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目标定位

从产品定位而言,旅游精品应定位在自然观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旅游特品应定位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和农业旅游;旅游极品应定位在三峡大坝、三峡工程、三峡建设、三峡移民、三峡环保、三峡生态、三峡游船、三峡文化、三峡农业和三峡修学(包括三峡工程科技展、水利枢纽工程博物馆、世界著名水利枢纽缩微模型馆) 。

从口号定位来说“, 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应成为中国三峡的整体形象口号,并针对海内外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每年推出不同的旅游促销口号,开发出塑造三峡不同凡响的文化生态旅游画卷,树立鲜明生动的三峡旅游总体形象,以吸引海外游客。

从宏观定位上看,中国三峡应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区、世界最著名的三峡风景区、中国最宏大的综合旅游区,从区域布局而言,应纳入中国的生产力布局,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纳入中国和世界的旅游市场网络。

(二)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

综合性原则。三峡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具备建设世界旅游区的综合条件,三峡旅游区的开发必然是多种资源相互匹配、多种目标反复权衡的综合开发过程。

整体性原则。三峡地区是干支流、水域与陆地、环境与经济、港口与城市等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而组成的整体。

系统性原则。从全国看,三峡是构成我国国民经济巨系统的子系统,是由多要素、多地区相互关联构成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峡地区是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10〕

科学性原则。必须制定三峡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遵循自然、社会、经济规律,使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科学性。

可操作性原则。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化控与建设是一项具体工作,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确定的战略措施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真正做到规划科学、措施落实。

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实践表明,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要立足长远,具有可持续性,任何短期行为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

公众性原则。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进行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优化与建设时,公众性原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三峡地区营销创新战略不但包括营销观念的创新,而且还包括营销区域的创新、营销产品的创新,其中营销产品的创新,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产品的营销创新。

形象创新。联合提升“中国三峡”这一整体旅游形象,联合打造“中国三峡”这一著名旅游品牌,联合举办“中国长江国际旅游节”这一国际型旅游节庆典,联合形成“中国三峡”这一世界级旅游精品。

模式创新。从营销消费模式而言,应由低消费多游客的数量型模式向高消费低人数的收益型模式转变;从营销特点而言,应突出极品,弘扬特品,创造精品;从营销模式而言,用旅游极品打市场,用旅游特品占市场,用旅游精品保市场;从促销模式而言,应该极品旅游、特品旅游、精品旅游“三品”共进。

(四)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

形象营销战略。应该包括对三峡旅游整体形象重新塑造,大江截流后中国的三峡魅力依旧,将仍保持三峡旅游产品的永久魅力,待到高峡出平湖时,还要出现更多雄奇俊秀的名胜风景区,三峡地区必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旅游区。

品牌营销战略。建设三峡地区世界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三峡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深化三峡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和人文景区的文化开发,对三峡精品和极品旅游产品项目的精心开发。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游轮专用码头,构建世界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豪华型超级游船( 五星级或超五星级) 。

网络营销战略。三峡地区必须做到信息共享、客源互流,加强同国际和国内著名旅游区以及周边旅游区的融合与流通,与世界以及全国旅游热点和景区之间形成旅游客源的双向和旅游市场的多向流通网络。整合营销战略。打破三峡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条块分割,充分发挥三峡地区的区域旅游协作组织作用,建立权威性的统一旅游管理机构,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三峡地区的旅游城市群大市场体系。连锁营销战略。应依托上海建设浦东,依托重庆建设三峡,依托“二次西进”强化三峡,带动长江经济产业带,构建中国和世界一流的三峡旅游产品及旅游区。

环境营销战略。把发展三峡地区的旅游业同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和扶贫攻坚相结合,加大对区域内国际性旅游码头、旅游专线道路、旅游景点区的建设投入,改善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

效应营销战略。通过三峡地区企业集团的联合兼并和优化重组, 推动长江产业经济带以及三峡地区经济发展, 形成三峡地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名牌效应、扩张效应、集聚效应、调节效应、带动效应、形象效应和管理效应。

规范营销战略。一是建立三峡地区国内游船按照旅游运行规律航行的机制和规范,避免价格、航行线路、停靠点上存在着许多与旅游业的运行规律不相符的问题;二是建立游船价格的规范体系,制定游船保护价,防止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三是制定旅行社报价与接待游船标准相统一的规范,防止旅行社“吃差价”的现象,维护游客的利益;四是制定国内游船航行时间、线路、停靠点的运行规范,克服游船在上述问题上的随意性;五是加强国内游船的安全营运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私营国内游船的监管力度。

生态营销战略。采取一系列保护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如教育与法制结合,提高三峡地区全民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改善环保设施,建立起高效世界级的三峡生态农业旅游区。

参考文献

〔1〕 马淑燕,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跨世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战略〔J〕. 科技导报,1999 , (2) :45 - 48.

〔2〕 姚士谋,张立生.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思路〔J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 , (1) :9 -16.

〔3〕 刘学锋.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J〕. 生态经济.1999 , (4) :29 - 31.

〔4〕 杨晓秋. 探索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之路———对“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陈列的思考〔J 〕. 东南文化,2000 , (7) :115 - 118.

〔5〕 崔 毅. 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特征〔J〕.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 , (1) :47 - 51.

〔6〕 何红一. 长江流域的民间版画〔J 〕. 民间文化,1999 , (3) :72 - 75.

〔7〕 雷亨顺.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J〕. 重庆大学学报,1998 , (1) :1 - 4.

篇2

由于电信垄断局面的打破,电信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全体电信职工都能在挑战面前不退缩、不逃避、勇往直前,以一种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企业将不惧怕任何竞争和挑战,而要做到这一点则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实质就应该是通过这项工作促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提升人的觉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能和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众所周知,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作为个体,有多样的需求,有生理的需求,价值认同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等诸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积极性创造性就会更高。就电信企业而言,员工也存在着各种各样要求。如何将学有所长人员安排到最能发挥其特长并能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的岗位工作,这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应十分重视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的基础性工作。

此外,企业对员工的亲情式的关怀也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要工作。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的一些细微的工作,如对职工的尊重、关心、爱护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围绕经济中心,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必须坚定不移

的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促进这一中心紧张、有序、高效的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合则俱兴,离则双废”,切不可偏废一方。因此必须把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是按照经济工作需要设立政工组织。做到哪里有经济组织,哪里就有政工组织,哪里有企业职工,哪里就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

二是围绕经济工作重点,安排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当企业进行较大决策时,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企业发展,围绕长远利益,对干部职工进行团结奋斗,再展宏图的教育,引导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为实现企业新的飞跃发展而统一思想,共同奋斗;当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市场困难”、“生存困难”等重重困难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干部职工进行艰苦奋斗、共度难关的教育上,鼓励大家齐心协力,闯出一条生产经营的新路子;当企业遇到突击性任务时,思想政治工作则要把握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主人翁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以保证生产和其他任务的完成。“”版权所有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扩大思想政治覆盖面。

篇3

一、财会管理在知识经时代济之下面临的问题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电子领域的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人类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当下的经济形势需要探索新的财会管理的模式,旧的财会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了。

(1)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技术逐渐占领主导地位。只有对于高新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对于产品进行不断地研发和创新,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新鲜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渐提高的消费要求。只有对于高新科技进行投入和研究才能够对于产品进行快速的更新换代,能够很有效地扩大产品的利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尤其是对于研究开发技术的大规模企业,产品一旦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就会使市场上的顾客逐渐流失,同时不能及时推出相应的替代品还会给竞争对手留下发展的机会,所以企业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发而不是产品的销售,同时,在财会管理当中,对于成本的管理应该具有相应的资金企划而不是一味的压缩成本,对于成本的估计和产品的运营策划更加重要。除此之外,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企业的单一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层简单化,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能够和基层管理者进行联系和沟通,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在听取了基层的员工和经理的一些意见之后再综合考虑进行相关决策,这不仅能够使得信息的传递渠道不再单一化,还能够使得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当中,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营和调整,达到更好的运作效果。

(2)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旧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物质水平要求比较高,主要将财会工作重点放在物质的管理之上,对于企业最大的资源―人力的管理十分忽略,基本上没有意识到人力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当下的财会管理的相关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误区当中逐渐走了出来,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当中的应用比较少,企业当中的管理对象主要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对三者进行有效的运用就是很大的成功。对于企业来讲,这三者里最重要的还是人力,企业只有有了高新技术人员和出色的管理以及决策人员才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或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忽视对人力的管理时很大的浪费。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财会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改革开放之后最近的几十年里,电子领域的高新的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吃惊,高新技术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和运作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信息的爆炸式传递使得人们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的社会环境之下,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也随之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当下的经济形势是需要进行探索新的企业财会管理的模式,旧的财会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了。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我国的通信技术和信息科技的进展是十分巨大的,对于经济时代对于高新科技的巨大诉求,企业的管理战略决策也在进行不断地改进,尤其是对于财会管理而言。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对于成本过于看重,这和当今市场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对于财会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势在必行。为了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不断地寻找可以对企业产生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一些方法,对于企业的相关财会方面,企业都在追求能够有效分析出来企业的存在优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和发展、企业优势的培养像对于产品的价格拟定、成本评估、市场占有率、业务量和现金的流动水平等的变化规律和有效利用策略进行研究。这些所有有关财会管理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脱离了原本的传统模式的财会的管理范畴,能够进行联系实际对于企业在市场当前的竞争力和地位,分析自身企业与对手企业的优劣所在,对于企业能够避免自己的劣势,发扬自身优势,有效利用资源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财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篇4

关键词:

经济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一直以来,在国际上最受市场营销研究人员认可的就是美国学者研究出的4Ps理论营销策略,这个理论体系逐步发展为一种实际应用的营销策略,并且在经济市场逐渐复杂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更先进的营销体系,4Ps的主要核心理念是注重市场的导向作用,不同于之后出现的4Cs理论,他更加的人性化,把影响重点放在了消费者的需求上面,之后还有以竞争为中心的4Rs营销策略,它更注重社会整体,具有宏观上的营销意义,注重的是发展合作等而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活动;到现在的4Vs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量变和质变,下面进行集中营销策略的研究。

1.几种营销策略的特点及优劣

4Ps营销策略的率先提出使得营销界有了颇成体系的理论作支持,很好地将经济市场中的复杂现象进行总结并研究出简单的理论结论,在营销学中建造了初步框架,但是其的适用性不够全面而且强调的是市场制造行业的营销活动。4Cs市场营销策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较为人性化,可以很好地整合市场资源,创建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但是企业经营会因此受到限制,被动地去迎合消费者需求,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4Rs是以市场竞争为中心,逐渐实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共赢;但是对于它的施行颇有难度,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等条件做后盾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营销。4Vs的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逐渐健全营销策略的体制,它也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的支持。

2.比较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第一点中几种营销策略的特点及优劣的分析,我联想到它们在市场经济营销的实际应用情况;首先,4Ps是早期社会较为成型的营销理论体系,适合在竞争较为平和的市场中施行,是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市场营销的活动。接着4Cs提出了挑战,在经济营销过程中意识到了消费者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营销改革,以人为本,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很好地实施。之后产生的4Rs营销策略和4Vs营销策略都是新时期下的市场经济的产物,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市场,它们具有新型的营销核心,优化了之前的企业营销策略,例如,4Rs注重企业市场上的竞争,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被广泛采用;4Vs更加注重经济系统整体性,不仅追求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力求企业的创新发展与品牌形象的创立,实现共赢的营销目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后两者无一例外的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支持。这几种市场营销策略在营销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改进创新,这四种市场营销策略没有代替的关系,有的只是健全完善的联系,4Ps和4Cs营销策略虽然逐渐不被企业所实行,但是现代的许多市场营销策略都有着它们的影子,他们仍然具有借鉴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创新出更加适合当今经济市场的营销策略。在企业竞争中也有着许多营销策略的成功典例,这些企业将能够灵活地将多种营销策略融合在一起,研究出适合自身企业使用的营销方式,并取得了成功。例如,耐克运动企业,它们利用NBA等许多大型体育盛事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且拥有着时尚和品质,合理控制商品价格,分高中低档,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消费者,最终占领了足够的市场,赢得了成功。

3.引起对我国市场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水平严重落后于国际上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营销策略仍然还比较单一,比较传统落后,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企业很大一部分还在沿用4Ps和4Cs这些传统的经济策略组合,渐渐地许多企业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在市场竞争中重要性,开始探究新型的市场营销策略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市场营销更加注重大局,不仅仅是盲目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是盲目追求企业经济利润,而是企业和消费者的辩证统一,市场营销策略具有多样性和组合性,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选择组合营销策略,将多种营销策略的进行整合,创造出新型的营销策略。经济市场的拓展性非常之大,创新研究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另外企业在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中要学会适用经济市场,创建完整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体系,以满足市场国际化,竞争多极化、产业链创新化、营销方式现代化等。本文论述的四种市场营销模式可以进行有机组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将这几种营销方式进行有机结合,用实践寻找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4Ps、4Cs、4Rs、4Vs等的创新探索,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着稳定的市场份额。

4.结语

市场营销是一门值得研究探索的学科,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四种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只有进行多种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机组合,创新出适合当代市场的营销策略才是最值得推崇的。让我们在新时代新时期为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张党珠.MBA培训中心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篇5

1.市场经济呼唤多种证书存在

1.1市场经济是“不稳定性”的经济

现在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逐渐转换到市场经济上来,市场经济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但市场经济并不会对每个企业都是一帆风顺的,市场经济会不定期的发生商业周期,会出现经济萧条期,即市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一点已从许多企业的发展过程得到了证实。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人才,必须对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在人才市场中,具有各种文凭和走俏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克服这种不稳定性的影响和冲击,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位置,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在经济萧条期,各个企业为了能继续得到发展,克服危机的影响,老板们会千方百计挖空心思的留住和招揽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掌握理论和技能的人才就会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高的竞争能力。

1.2市场经济是“人才流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人不可能长期固定地工作在一个企业和一个岗位上,必然存在“人才流动”,市场经济是“人才流动”的经济,“人才流动”是人们追求发挥自己最大才能的流动,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流动,是人们追求最大的自由度的流动,是人们追求实现心中理想的流动,是人们追求事业成功的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有利于改变人才的分布结构,有利于实现人才的最佳配置,有利于发挥人才的能力,使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了人才的浪费。市场经济的人才流动取决于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素质和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流动的成功与否,想流动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能承担各项工作需要,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1.3市场经济是“胜优劣汰”的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它是“优胜劣汰”的经济,各个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中站住脚并能长久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改进技术和吸引人才,吸引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吸引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质量和信誉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没有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任何花俏的产品都不能长久,这就要从事生产和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过硬的本事,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知识经济要求多证书存在

2.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它要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学科交叉融合,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日益增强,各专业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许多科技的成果也不再是一个学科的结果,而是多个学科综合的结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拥有多种知识和技能。知识经济时代是谁拥有大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高端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谁就会拥有主动权,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正加速发展,要想达到或超过世界上发达国家,就必须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有了复合型人才,必将激励经济的发展。

2.2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时代,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学习便能一劳永逸,终生享用,而是需要终生的不断地学习,因而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便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多种证书的存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2.3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要想创新,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经济时代是高水平人才竞争,高水平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比其他任何时候更要求人才的创造性,要具备创造性,必须掌握多种技能,必须有灵活的头脑,具有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懂多个专业,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4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在从事科学研究到产品开发的能力的过程中,要具有吸收和消化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技术技能,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参与经济国际化的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能做好团队合作工作,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做到适应经济知识时代的能力,就必须掌握好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一专多能型和多专多能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篇6

产权分为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种形式。由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阐述可以知道,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是区分产权属性的重要指标,因此也就意味着,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在竞争性和排他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作为产权的两种形式,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也存在着许多的相同之处。

一、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相同之处

(一)两者都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形式

当前的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进行的市场经济,公有产权必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产权形式;此外,政府在当期前的的市场经济中也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公有经济作为重要工具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公有产权这一产权形式的存在,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公有产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产权形式,但并非是唯一的形式。市场经济的运行也需要私有产权形式带来活力。私有产权形式的存在可以完善市场经济,更好的满足社会成员的消费需求。

以我国非公企业为例,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曾在全国政协记者会上表示:2012年我国非公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元,且在过去的五年里年均增长速度为21.6%,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非公有制经济它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可以证明私有产权对于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综上,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都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形式,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两者相互依托、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两者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都可以分离的产权

对于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来说,其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是可以分离的产权,是一种多种具体权利的组合。

产权由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以及处置权四部分构成。其中,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基本产权,所有者和使用者是基本产权主体;占有权和处置权属于派生产权,同理,其权利主体则为派生权主体。 对于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来说,两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是可以分离的。

二、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的不同之处

(一)两种产权经济的行为目标不同

对于私有经济来说,各企业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私有经济体来说,唯一关键的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润,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相较而言,对于公有经济来说,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并非是追求个人利益,而是企业甚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会将追逐利益获取剩余价值作为最重要或唯一的目标,而会重视和考虑相应的社会影响。公有经济的行为目标不仅仅考虑经济相关的目标,还需考虑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等。

由于私有产权经济与公有产权经济的行为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意味着在对两种经济进行评价时,仅考虑经济指标来比较两种经济的优劣是不合理的。应当综合两种经济的特点和行为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估和比较。

(二)两种产权企业在短期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付出的道德风险程度存在差异,从理论上来讲,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约束产权主体的行为,能够付出较低的道德风险。

企业短期行为,是指企业的经营者未达到短期的目的而采取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很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企业行为来考虑,通常情况下,私有产权企业出现短期行为的概率较小,而公有产权企业很难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

私有企业的所有权归个人或家族所有,因此,私有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个人经营得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个人为了使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会尽己所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由此短期行为发生的概率将会很小,因为经营者不会为了获取近期的利益而损害自身长远的利益。

因此,与私有产权企业相比,公有产权企业更有可能导致短期行为,私有产权企业更多的是长期行为。但其长期行为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只有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长期行为才是合理科学的长期行为。相反,如果违背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那么这种长期行为应当被立即制止。当前,我国的私有企业就存在着许多恶性的长期行为,如为节约成本而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等。因此,对于私有企业的长期行为也应当加强规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两者面付出的道德风险存在差异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付出的道德风险程度存在差异,从理论上来讲,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约束产权主体的行为,能够付出较低的道德风险。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在经济交往中,人们总会体现出义等行为特征,甚至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而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也考虑到了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问题。加之资源的稀缺性特点,必然会引发对稀缺资源的争夺。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公有产权较私有产权需付出的道德风险更少些。公有产权分为国有产权和集体产权。对于集体产权来说,财产在法律上为集体所有,集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平等地享有这种权利,但个体不拥有对财产的所有权,集体产权具有财产的不可转让性。而国有产权归国家所有,我国家是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主体。因此,不同于私有产权,公有产权可以较好的解决由于利己主义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企业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人的能动作用,是职工爱岗敬业精神所产生的凝聚力,可以说,它是构成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所谓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事业,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热爱自己的岗位和敬重自己的职业,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爱岗敬业;员工;教育

优胜劣汰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实质,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只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在企业的整体素质上,而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全心全意地领依靠企业的主体----职工。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竞争的涵义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人的表现的竞争,即取决于职工顺应市场发展的行为。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市场的竞争必然调控职工的行为。比如,市场供应规律造成企业的外部环境时紧时松,这就需要职工具备风险意识和效率意识;而市场价格规律的变化,要求职工具备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对企业职工行为的客观要求。然而上述风险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等"意识群"的根基在于职工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敬业精神,才能深化出具体的"新意识群",只有企业的广大职工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新意识群",企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使企业决策者的应变决策顺利实施,使企业形成稳固的凝聚力,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职工思想深处重新寻找实现自我价值位置的过程中,职工的敬业意识被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显而易见,职工在企业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总是表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纵观当前企业职工对待本职岗位的态度有四种表现:一是爱厂(矿)不爱岗。部分职工因企业经济效益好,同相邻亏损企业相比有优越感,但因自身所处的工作岗位条件差,嫌脏、苦、险、累而产生爱厂(矿)不爱岗的思想;二是爱岗不敬业。这部分职工由于岗位客观条件好,虽比上不足,却比下有余,但因滋生了享乐主义思想,虽安于现状,思想深处终究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表现为爱岗不敬业;三是不爱岗不敬业。这部分职工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因岗位客观条件差,难免"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想方设法觅求第二职业,工作表现自然是做个撞钟和尚,甚至当个"钟"也"撞"不响的和尚;四是爱岗敬业。这部分人多为老职工和部分青年骨干。他们在长期的教育和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在企业逐步进入市场后,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企业发展所依赖的骨干力量。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职工思想行为的变化,研究职工思想行为的变化规律,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分析职工的岗位行为不难看出,造成岗位落差的症结在于职工对本职工作岗位缺乏强烈的"爱"。特别是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些职工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从而又拉大了这种落差。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职工判断岗位优劣的标准常常落在能否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上。而大部分企业现有的能力往往又不能尽快满足这个条件,致使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的现实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如果无视职工的物质需求,脱离现实地忙于"说教",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因此,提倡爱岗敬业教育,目的是培养职工强烈的敬业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化解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矛盾,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才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出发点。

篇8

区域市场发育的过程表明,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市场发育水平越高,越是地区经济同质性高、市场流通范围小的地区,越容易形成统一市场。随着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流通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扩及毗邻地区,从而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进而波及远方市场。同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满足商品生产规模扩大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正是区域市场结构变迁的动力。各地区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方面的禀赋条件、稀缺程度和分布组合特征一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优劣并存、长短互见,彼此都有所求的特征。这种资源需求与资源分布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是推动区域间相互依赖、互相补充的内在动力和制定区域协作和联合政策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起步阶段,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相对差距扩大。

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分工的结果。地域分工、专业分工为区域市场形成的必备条件,通常来说,区域市场是以专业分工为原则向专业化市场方向发展。关于这一点,建立在市场发育基础上的“斯密动力”理论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摘要:如果区域农业条件优越、粮食产品丰富,那么当地就可能形成粮食区域市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区域,则可能形成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等。

篇9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新的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新的个性化的消费时代的到来,我们的企业都逐渐解决由过去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走出来,都逐步进入到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中,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新是形势下、新的环境下,我们的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规模日益增大、企业管理的难度逐渐复杂。对于现代企业在这样复杂激烈的环境中能否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我们企业的管理问题,笔者分析了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管理,提出一些管理的运行原则及完善企业管理的具体举措,进而促进我们企业的完善发展。

一、现代企业市场管理及面对的形式

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不仅要面临外部的激烈的竞争,而且在企业的内部同样出现各种复杂的经济体,使得企业的管理日益复杂及难度逐渐增加。现在结合外部的市场经济环境来分析现代企业的内部市场的经济管理

内部市场经济,就是在企业内部存在市场条件和市场要求,经济体根据自身的利益及整个企业的发展,不同经济体之间就存在交易、契约、合作及竞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同企业对外部的社会市场的关系一样,彼此存在交易矛盾,进而可定义企业的内部市场经济。企业根据外部的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内部市场经济体的组织来进行规模的生产,在通过外部的市场交易来完成企业的利益和发展目标。企业集团进行企业内部有效组织达到良好的生产经营的环境和条件,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强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最大盈利目标。那么企业就必须充分重视内外部市场经济的有效科学管理,在企业的外部市场及企业内部市场并存的基础上,把市场机制完全引入到内部管理中,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内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实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增加,使得企业的市场的管理尤为重要。

二、企业市场经济管理运行原则

在企业的内部经济体中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体按着市场的原则来进行经济活动,进行市场机制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结合,进而约束经济体的不良经济行为和规范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的秩序。这些原则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 设立管理中心

通过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使得内部小企业、部门变成经济主体。在各个经济主体中设立管理中心,计算分析部分小企业的成本与收入,依据部门的经营特点及生产形势来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法,把工作对企业的绩效考察进来,使得部门的经济管理具有了核算性及可衡量性。

2 转变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对于企业集团要有效的对小企业、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就必须完全引入市场经济管理的理念,加大计算机管理平台的建设,更新管理技术,使得企业相互协调、信息流转方便快捷,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3 把握整体、协调全局

企业的管理层要在高度上抓住企业的前进方向及调控下面的经济主体,使得内部明确方向及形成整体,与此同时,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塑造先进的企业工作生活,进而规范引导了经济主体和工作人员的经济行为和工作方式,保证部门经济体得到有效科学的管理,协调全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生产力。

三、促进完善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管理的举措

面对激烈复杂的经济环境,要让企业拥有抵对外部冲击增强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经济体的管理问题,使得经济体团结、合作形成整体,进而增强了企业的生存盈利能力。完善内部市场管理的体系,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以下的体系。

1 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中心

部门经济体的管理中心的工作要保证企业内部的绩效可核算性和可衡量性,按着一定的工作模式进行自制管理,实现企业行政与经济活动分离,增强部门经济体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使得内部市场经济活动有序、稳定、科学的运行。与此同时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合理的标准、有效的方法和灵活的手段的制定,使得经济体具有自己的自和企业任务,保证企业内外经济活动都合理有序的进行。

2 建立检查考核的保证体系

企业要迫寻政企分开、废人治立法治的工作体系,用市场经济的形式来运行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管理的制度、运行规则并在实践中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各自部门要充分发挥人力、财务、管理中心、企业管理层等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使得内部市场的经济关系受市场供需的支配,在共同的原则制度的指导下,可以进行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外企业间的经济活动,禁止破坏内部市场经济的秩序,保证各自部门经济体的利益,与此同时让部门经济体顺应企业的核心利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及内部结算体系

制定完善科学的内部价格及劳务结算标准,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以及人的劳动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价格结算体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的产品的研发、制作、生产、宣传、销售以及设备等生产要素都有了内部价格体系,进而保证各部分资源有效流动,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公平公正的结算体系,保证企业部门的资金信贷、支出收入、资金流动等方便快捷,安全科学,保证部门经济体及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4 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部门经济体的管理中心进行部门信息采集、处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协调和控制,就必须有先进的企业内部计算机工作网络,用过学习、借鉴等手段,建立适合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应用现代的通信技术、企业数据分析技术、协调控制管理技术、检测考察技术等,提升企业的先进生产力,保证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益。

5 建立内部市场经济的竞争及风险机制

竞争和风险是任何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必然要面对的,既然竞争风险不可避免,那就应该调整管理竞争风险的管理形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内部竞争机制,禁止不正当非法的竞争手段,促进内部经济体的竞争有序、健康的进行。同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各部门的经济运行风险评估,对新产品的开发、竞争优劣、部门间竞争等进行风险分析,保证各部门的利益及履行责任义务,降低经营生产风险,保证企业整体的最小风险和健康的竞争机制,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完善。

6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篇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真正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对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自觉推动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原则的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的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这些要素不是无偿的,对每一种要素都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所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在分配上也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党的十四大提出收入分配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强调,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把各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确立原则上升为健全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是经济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类生产要素逐步开始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分配。这些都从分配制度、分配方式上为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持有者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作用提供了体制条件,客观上也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的部署中,提出了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制度,使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成熟做法进一步规范化,增强稳定性,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就会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焕发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第三,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是我们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必须从体制上特别是分配体制上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利激励机制,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第四,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客观要求。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关键是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劳动付出的多少、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技术的先进程度、管理的优劣,能够根据统一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这样,那些劳动付出更多特别是掌握复杂劳动能力的人,掌握一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人,就会逐步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也会大量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增强。

篇1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感恩意识、感恩品质与感恩行为已成为当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将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情谊、社会的救助等都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如何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感恩教育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毫不例外地渗透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中,冲击着大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品质的形成,所以,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就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几方面来入手。

1.家庭教育中感恩氛围的缺失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知识与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孩子择校、上补习班,孩子被剥夺了天真的童年,似乎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全部家庭活动都围绕着孩子的学习而展开,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在孩子眼中,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似乎都是为了实现自身梦想或为父母争面子,这就使得原本令人感动的父母之爱披上了“功利化”的外衣,使孩子失去了感恩父母的情感体验,将父母的所有付出都理解为理所当然,完全漠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远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个别家长由于缺乏感恩意识,不能善待自己的父母,有时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对父母拳脚相加,甚至不惜与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父母的这些不知感恩的行为给孩子树立的不是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他人、感恩父母的良好榜样,而是对亲情的忽视、友情的冷漠、社会的仇视。

2.学校教育的“脱节”与偏差

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对“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感恩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又尚未完全确立。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大学的感恩教育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感恩有一个新的解读与感悟。但大学感恩教育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偏重于感恩知识的体系结构,严重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人与事,脱离了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未真正彻底地放弃儒家伦理道德,但又深感儒家伦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希望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伦理道德的矛盾”[1],学生陷于迷茫与困惑之中。同时,感恩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来实现感恩知识的认知,将感恩教育视为单纯的学习,而没有成为一个内心激荡,产生感恩冲动的过程,使学生失去了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情感体验的过程,导致感恩教育的纸上谈兵。

如今,公众选择、评判大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生的考研率与就业率,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考研率与就业率,学校往往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教师身上压力过大,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率,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要求,如没签约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使得部分学生为了如期参加论文答辩或毕业不得不弄虚作假。这一举措一方面冲淡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激,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对自己原有感恩情感的质疑,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功利意识。

3.社会环境的物质化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经济活动起着规范与约束作用,但有人却错误地将其作为衡量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如2009年11月发生在湖北省荆州市的长江“天价捞尸案”。在大学生救人落水身亡后,打捞公司不是积极打捞而是因打捞费问题数度停止。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思想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2]

在物质化的社会环境中,“功利”、“实用”成为衡量人际交往的标准,人际关系呈现出功利化和陌生化趋势,充斥着裸的经济利益关系,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日益减少。人际关系的功利化无时不在冲击着传统的感恩文化,使大学生的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加强,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聚集于自身的发展和现实利益,表现为注重现实和功利多于理想,注重索取多于注重奉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感恩教育的路径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也给感恩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其感恩品质。

1.创设感恩的家庭教育氛围

感恩首先得从感激父母开始,一个人“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因此,感恩教育也得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家庭教育中,首先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智”与“德”的关系。人才不仅是“才”,更应该包括“德”,在某种程度上“德”比“才”更重要。改变“读好书就是对父母的最好报答”这一传统观念,重视对孩子健全人格与品格的培养。对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到家务劳动的琐碎与繁重,为父母的长期辛勤付出而感动,从而形成感恩父母的良好品德,同时又培养其生存技能与责任意识。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方面,父母要告诉孩子现有的生活不仅是父母的劳动创造,也是他人的劳动成果,应该把父母、他人、社会的恩惠永记心上,并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与社会。另一方面,父母要从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以自身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经受着感恩氛围的熏陶,学会识恩、感恩与报恩。

2.面对新群体,更新教育理念

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优越于多子女家庭的成长环境;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他们对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自觉与敏感,同时,多元文化的熏陶,互联网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使“90后”大学生形成了自主、独立、接受能力强,但同时又奉行享乐主义,追求自我的个性特点。面对新型群体,高校的感恩教育迫切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感恩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感恩教育的立足点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置于“90后”大学生这一新群体中。

感恩教学的内容能否为学生认可、理解与接受是决定感恩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也是内化为感恩品质、外化为感恩行动的关键。感恩教育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感恩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联系、相适应,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对中国传统感恩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思想的精华,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又要超越传统,对这些优秀的感恩思想作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阐释与发展。如:孝敬父母,在传统感恩教育中强调的是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孝敬父母首先要尊重、关心父母,其次才是赡养,而且赡养不仅是物质赡养而应该是物质赡养、精神赡养与情感关怀共存。传统的感恩强调的是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感恩不仅仅是报答施恩于己的人,更应该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

感恩教育的形式也应该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适应。感恩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教育,感恩认知和感恩情感都需要通过感恩实践来体验。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能够为大学生的感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这样感恩意识才能进他们的耳,入他们的心,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他们的内在品质[3]。为此,感恩教育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父母、老师之恩,在社会中体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人与社会除了物质关系外更有知恩、感恩之心与报恩的之举,只有真正做到我为人人,才能构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

3.倡导主旋律,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宣扬感恩文化,净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第一,面对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整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中的感恩文化,赋予感恩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感恩自觉,营造一个知恩、感恩、报恩与施恩光荣,忘恩负义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90后”大学生处于思想道德观念未成熟,价值观也还未定型的阶段。因此,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除了对社会上的真、善、美等感恩事迹大力宣扬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社会的知恩不报、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等现象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剖析这些丑恶现象的严重危害,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明确的是非界限,从而形成识恩、知恩、报恩与施恩的良好品质。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标准;同时,感恩还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让他们理解父母、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参考文献:

篇12

(一)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运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对交通运输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实现科学化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可以推动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农耕经济的发展到工业经济的发展再到现在的信息经济时代,可以明显地发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程度,对资源的整合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加大运输经济的投入力度,发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力,完善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性意义。

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哲学上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在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交通运输的发展,要在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进行创新,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方式也要随着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无论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都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开展经济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部门来说,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要对交通运输管理进行创新性的市场化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运输企业转换经济发展机制的需要

通常来说,所谓的交通运输经济主要指的是进行道路商品交换的场所与双方经济交换关系的总和。而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作为交通运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对进一步落实交通企业实际经营权的落实与经营机制的改革都是重要的支持。因此,只有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进行改革,对实现交通企业转换经济发展机制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增强运输企业的活力,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益。

三、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效益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观念,完善内部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市场经济愈加激烈,对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在新时期下,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适时的调整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才能够提升交通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交通经济管理的效益。第一,可以从交通企业职能部门划分入手,在部门经理带领下,成立生产经济决策中心,负责把握市场的需求,对市场交通运输做调研工作,从而做出市场预测,规划企业的生产目标。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职能间的界限划分明确,有一整套的企业业务流程,按照规范要求办事,提高办事效率。第二,提升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管理人员素质的最优化,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益。所以说,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人员要时刻把握观念的革新,明确市场需求的变化,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会大大提升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经济效益。

(二)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法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的预算管理方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经过实践的检验后,被许多大型公司经营者所采用。对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还要懂得与自身企业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现金流的问题,在市场的环境下,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向,围绕企业收支两方面过程实行企业的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交通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发挥预算监管的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编制,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的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效益。

(三)实行合同运输管理方法

法律规定,双方依法签订的合同是具有法律的效应,是受法律保护的。交通运输实现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运输经济中,对运输企业来说,要严格按照《合同法》办事,依据约定签订运输合同。对运输市场来说,要维护市场的依法管理,在实现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运输业主与货主的合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合同的履行,积极构建市场秩序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实现合同运输管理方法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能够建立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效的降低管理的成本,进一步促进运输经济的发展。

(四)强化稽查的力度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因此,要强化对企业收入的稽查力度,通过企业内部审核、会计核算与实地稽查等手段,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收入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更好的发挥稽查的作用,避免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犯下大错,出现违法犯纪的错误与贪污舞弊的行为,确保运输收入的完整性,提高经济管理效益。因此,在新形势的发展下,要求稽查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更专业的稽查素质和更高的政治素养,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稽查工作中,能够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做好工作,严格对待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进最大可能为国家挽回在运输收入上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现代先进技术

篇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作用也越来越大。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的兴建数量就在逐年倍增,也促进了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了资金密度程度较高的产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是实现公路经济优化配置的需要,对市场经济下的公路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意义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项繁杂且庞大的工程项目。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要用到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如地理、物理、电子等,同时还涉及多项技术,对公路经济管理必须要做到全面有效、分工明确,才能保障公路交通的顺利运行,才能促进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

公路建设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及各行业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更需要加大国家财政力度的投入。对公路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有利于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缩短工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主要针对公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工程成本投入。例如,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破损,国家或地方政府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从公路发展的角度看,公路事业得到了发展;从公路经济管理的角度看,缺乏专业的施工团队。在公路工程质量的检测中,施工企业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施工单位缺乏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低都会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

公路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是规范我国经济发展体系、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公路工程经济的有效管理可以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作为交通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是提升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必备手段,对我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进行研究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不管企业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都是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体制。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都要求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以此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在公路经济管理中国家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保障人们出行的利益及安全。这是由公路交通自身的公益性、外部性、网络性所决定的。我国公路采用的是准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不具有竞争性。公路作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其质量的优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只有做好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才能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三)保障公路建设国有化

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都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具有国有性。无论属于哪种管理体制,公路交通都具有国有性质。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对公路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使公路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安全。

三、市场经济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的技术管理

公路工程的经济管理必须在科学有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和专业的技术知识进行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工程预期的目标。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公路施工的测量技术管理、工程施工的试验技术管理、工程施工的常规技术及工程变更管理等。同时,还要从施工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对施工图纸的规范化、合理性进行审查,对工程的进度工期进行合理规划,对施工材料的用度进行审查监督、对施工现场进行审核等。对公路工程经济技术进行管理主要是因为以下四点。

1. 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人力、物力的有效供给,减少工程成本投入,避免资源材料的浪费,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公路经济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实现施工材料的最大经济效益。

2. 加大对公路工程经济技术的管理,可以全面地对经济技术进行分析,建立经济节约型施工环境,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公路工程的产业经济效益。

3.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法规及经济政策,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经济技术管理体系。

4. 在公路工程管理中,投资方与施工方要严格按照公路规划及施工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事故时,施工双方责任不明确,出现推诿现象。

(二)强化公路工程经济的内部管理

管理应从内部抓起,在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中,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确保国家公路相关机构及施工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公路工程经济内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及时对公路交通市场进行分析、调研,了解公路建设市场的行情,对市场运行方向进行科学评估,对市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国家及施工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 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作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决策者,必须挣脱传统思想的管理模式,敢于创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公路工程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将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分配,实行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划分,落实到个人,最终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发展需求。

3. 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完善公路工程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实行激励制度,对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奖罚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的主要目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对公路工程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增强公路工程经济的资金管理

增强公路经济的资金管理是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资金管理主要是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在公路资金管理中,要将工程施工中的权利、利益、责任进行有效结合,采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和监督手段,对项目工程进行质量把关,完善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在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中,要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投入。

四、结语

市场经济下,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公路建设便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也加快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步伐,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加强公路工程经济管理的力度,通过对公路经济管理技术管理、内部管理、资金管理的不断强化,实现公路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伟,淳静.公路计重收费与超限检测结合的新思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2).

[2]林勋亮.我国公路运输计重收费制度治超的成效分析[J].消费导刊,2009(03).

[3]邵院生.对提高我国公路运输效益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4(03).

[4]王建伟,颜飞.公路运输经济管制研究的回顾和进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陈志华.对道路运输管理的若干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5(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