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0:0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非遗公益广告配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国际广告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和意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中日两国广告具有一定相似之处,但由于经济实力、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一、广告与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广告的文化属性
广告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反映,能够展示出社会经济、文化成果。广告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传播力,将其内容及形象表达中所蕴含着的各种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传达给受众,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受众的取向和行为方式。所以,从一定角度来看,广告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形态。
(二)广告的功能
广告具有丰富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广告具有经济功能。广告由于其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优势,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告能够为消费者及时提品、服务的信息,刺激消费需求,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强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二,广告具有文化功能。广告通过其传播的广泛度影响到公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最终使社会公众的观念意识有所更改和转变,进而改变我们原有的社会文化氛围。现代广告的发展生动地展示出社会文化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如此,还能够进一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第三,广告具有社会功能。广告在为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了相应的社会教育功能,向大众传播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文明和新创造,不仅有利于开拓社会大众的视野、丰富物质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三)广告与文化的关系
广告宣传需要尊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即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个民族以其自己的文化个性表现出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情感倾向、共同的审美情趣等。广告作品符合民族文化个性时,就容易受到认可和接受;如果广告作品与民族文化背道而驰,则可能会引起广告受众的反感甚至是拒绝。因此,民族个性会对广告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且民族情感、接受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广告宣传还需要尊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即一个区域的人们在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下创造出来并适宜这种生态环境特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地域文化主要包括语言习惯、生活习俗、思维模式、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等一系列因素。地域文化具有生态型、习俗性、稳定性的特征。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理念,消费理念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只有当广告策划、宣传因地制宜,符合地域文化特点,才会产生相应的效果,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二、中日两国广告发展现状
(一)中国广告发展现状
中国广告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理论研究、广告教育、广告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绩。但是,我国广告业作为新兴产业,在理论知识、人才、技术等方面仍有缺失,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中国广告的主流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广告宣传手法则过于简单直接等。因此,中国的广告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日本广告发展现状
与中国不同,日本由于战后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而广告业更是蓬勃发展,成为支撑日本经济的巨大产业之一。如今,日本作为世界广告大国之一,广告不仅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更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在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保留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不仅如此,日本广告业与时俱进,强烈地体现着现代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在长期的广告实践中,日本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先进的广告理论,并且善于将别国的经验与本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了特点鲜明、风格独特的日本广告经济和文化,并且在广告理论、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以及广告材料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广告大国。
(三)中日两国广告交流的意义
通过广告,日本企业和日本的产品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顺利地进入中国。随着广告对于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的增加,日本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改革开放以后,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了广告业务,在中国广告行业发展初期,对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中国广告业通过对日本广告作品表现形式、广告活动的运作模式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另外,日本企业的广告也让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民最早见识到了现代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中国人民的消费与物质需求,帮助中国人民了解时代的发展。
(四)中日两国广告差异的比较
中日两国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广告的表现形式与表现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国广告目的性较强,主要是围绕着销售产品来进行广告宣传,突出广告创意的主体,逻辑性较强;日本广告目的性较强,甚至有时较为隐晦,主要是强调对广告创意的表现,注重广告形式与风格。其次,中国的广告与所宣传商品的关联较为密切,而日本广告通常与商品的关系较为薄弱。再次,中国的广告多与传统、家庭相关联,而日本的广告通常是与“新”、“美”等抽象要素联系在一起。最后,中国广告注重画面对称,讲究对称美和结构均衡,而日本广告则讲究非对称美。
三、中日广告差异的文化分析
(一)中日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追求天人合一。其更关注理性与实用,以儒道互补,对中国人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虽然经历了各种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是以血缘和宗法为纽带的社会生活和结构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动。历史经验表明,中国人更加注重血缘关系,重视人际关系,尊重历史经验。中国人思维方式具有和谐、折中、矛盾的特点,将智慧表现在思维方式上,更加重视整体性的把握和领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倾向于从整体的角度对问题加以分析,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与此不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偏于感性。而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不仅受到儒学的影响,还受到自然、社会以及历史方面的原因。
中日两国的文化具有共通点,均深受儒家哲学的影响。儒学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强于综合、弱于分析的特点,且重视颇具模糊性的直觉体悟,疏于清晰的逻辑论证等倾向。儒学的整体性思维,要在经验综合的基础上达到对整体的抽象把握,需要经过思维的飞跃和超越,依靠直觉体悟。中国儒学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多指本体的直觉,而日本人则将其扩展至日常生活几乎所有的领域,将就通过直觉达到“心、技、体”的统一,“身心一如”和对各种技艺之“道”的体悟与把握。儒家的思维方式对日本人的影响从古代一直延续至当代,在文化的积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日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中体西用”的社会意识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而日本的近代化重视“和魂洋才”。这两者之间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处。“中体”和“和魂”都是指本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而“西用”和“洋才”则均指西方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富强之术。两者都是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时,作为本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挑战的回应方式而出现的,都体现了取长补短的思想,主张不仅要吸收西方文化,也要保留自身文化的主体性。但是,“和魂洋才”思想不仅仅局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还包括西方的某些制度和思想,即在吸收西方文化时掌握的尺度较宽。与此相反,“中体西用”思想在吸收西方文化时掌握的尺度较严,局限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而西方的制度和思想则被视为异端而加以排斥。日本人兼收并蓄,注重实用,以有用性为原则不断摄取与利用多元的外来文化,试图认识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各自价值,从而形成其民族文化。而对于中国文化受到西方影响相对较小,在广告创作中往往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三)中日不同的民族性格特点
由于日本其地域特点,是一个岛国且远离大陆,没有遭受过其他民族的侵略与统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民族成分单一,形成了共享统一文化、具有同质民族心理的大和民族。长期以往,日本人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具有同一性,对周围的人与事以及外部世界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性,并在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进行简单便捷的情感交流。而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着近乎完整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规范,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幅员辽阔。中国的广告往往直接介绍产品的特点来宣传广告和促进销售,而日本广告较为含蓄,不直接介绍产品的特点以及优势,反而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四)中日不同的审美观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备完备的哲理思想体系,形成传统的审美意识。儒家思想系统的审美意识与社会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密切关联,也可称为是理性的审美意识。中国的广告经常与传统、家庭等非流动性的因素结合到一起,不大受流行趋势的影响。汉民族对美的追求中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对称、均衡与和谐。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中的对应意识也尤为突出,构成人们的对应意识。而人们由对应意识,衍生出对万事万物对应形式的崇尚与偏爱。
日本民族在上古时期对现实事物有着纯朴的亲近感,形成了“诚”的审美意识。但佛教传入后,受到佛教悲世人生观的影响,日本乐观面对现世的“诚”的美学观,被充满悲哀的“物哀”美意识所取代。另外,由于日本自然灾害频发,佛教的“无常观”在日本人脑海中逐渐根深蒂固,所以,日本人喜欢“新”、“美”的东西,尤其钟情于自然风景,在其广告中表露无遗。日本是一个岛国,形状狭长,整个国家多山多丘陵,对称、均衡的布局难以实现,逐渐形成了非对称的审美意识。
四、对中国广告业的启示
(一)对中国国际广告的启示
第一,中国广告国际化需要批判和摒弃封闭、单向的传统思维方式。封闭性的传统思维方式如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广告发展,在一些中国广告的创意和创作中,工作者一味地强调本土化和民族化。中国广告业不仅应当保持传统文化特质和民族品牌个性,还应当突破广告创意的限制,加强广告的传播与交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广告创作理念。
第二,中国广告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理念相结合。一些跨国公司的出口商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广告策略,来适应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促进产品在特定目标市场的销售;指用相同的策略、构想、信息来制作和传播标准化现代广告,形成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产品迅速进入不同市场。
第三,中国广告需要把握机遇,加强核心竞争力。我国广告行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外资广告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影响巨大,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做内销,而做内销就要重新建立品牌。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这都是我国广告行业必须钻研的课题。我国广告行业应该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积分制管理、多项目经营模式和业绩量化考核等,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创设我国广告行业的新局面。
(二)中国对日广告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走向世界。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国家经济实力与国民消费能力在世界上均位居前列。中国企业可以将日本作为市场目标,实现国际营销的开路先锋。在针对日本的广告宣传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日本人重视现实、注重实用,在广告中应该把握日本人的喜好,注重渲染产品的实用性,满足日本人对产品的需求;第二,日本人集团主义的观念非常强,尽量避免用过于直白的表现手法;第三,重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喜爱,在广告渲染中需要强调自然意识,表现出自然之美。
五、总结
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广告宣传时,应当注意民族文化的制约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对日跨文化广告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日本的文化因素以及日本的实际情况,深入理解日本文化,使中国的广告符合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或审美原则,以确保文化活动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徐婧.中英文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之我见[J].海外英语,2011,04:249+253.
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清醒认识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巩固“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交通部门主抓,安监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健全事故预防综合机制,进一步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系统、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努力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现根据《全省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暨省政府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纪要》(〔〕89号)要求,今年下半年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要突出六个重点:一要突出道路交通重点区域的整治。二要突出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落实交通运输企业主体责任。三要突出重点车辆(工程运输车辆<土方车>校车、私家车、摩托车)的整治,强化路面交通秩序管控。四要突出隐患路段排查整治,确保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已确定的事故隐患路段的排查整治工作。五要突出驾校的清理整治,力争在2015年底前打造出7家管理规范、制度严密、教学认真、师资队伍雄厚、培训质量良好的精品驾校。六要严把高速公路路口关。通过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分兵把关,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并比去年明显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重有所下降,严防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交通事故,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恶通事故,确保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到10月31日):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及工作职责,深入研判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剖析当前影响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突出问题,主动查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明确整治目标,细化实施方案,落实措施要求,确保整治工作落实。
(二)组织实施(11月1日至12月25日):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分类函告、限时申报阶段和自查整改、自评申报阶段工作,严格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进一步健全交通安全管理综合机制,确保综合整治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三)考核验收(12月26日至12月31日):市安委会组织市直有关单位对我县开展综合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全面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分工
各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健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应急救援装备、事故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要定期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及隐患排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整改道路交通重大事故隐患,必要时实行政府挂牌督办;有效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和乡镇交通安全委员会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并对各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办给予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
安监部门要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督促相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公安交警部门要针对省道、县乡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特点,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路面管控,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积极联合司法、教育、新闻主管等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车管、驾管、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等窗口开展阵地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交通参与者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消除交通事故隐患。严把车辆报牌关、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关和发证关,加强车、驾管业务工作的管理,监督机动车检测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组织事故多发路段的隐患排查,提出整改建议上报政府并配合开展隐患整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营运车辆违法违规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客运企业公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严重违法的运输企业和客运车辆名单。
交通运输、公路部门要加大对有关道路交通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严格审查运输经营者安全生产条件、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加大对公路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公路建设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将安全设施费用纳入公路建设项目概算,落实公路建设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按照职责开展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组织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和公路危险路段的隐患整治工作,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组织有关部门查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无牌、无证、报废等车辆从事非法营运的违法行为;加强汽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汽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按规定实施培训,负责汽车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工作,严把营运驾驶员准入关。
住建部门要加强工程运输车辆(土方车)管理,确保施工运输生产安全。要督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项目业主将安全设施费用纳入城区道路建设项目概算,按照“三同时”要求有效落实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城区道路建设、养护工作,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组织职责范围内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隐患整治。
住建部门要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落实公交汽车安全设施配备。督促公共交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鼓励、引导公共交通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
教育部门要监督指导各类学校落实校区道路、校车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和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指导督促各类学校校区内的道路交通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师生员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安全出行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校车档案信息管理,配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监督管理,打击各类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非法、违法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计量认证和检验资格许可,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对执行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
财政部门要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必需的工作经费。
司法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纳入公民普法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宣传普及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新闻主管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畴,督促指导有关新闻单位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取得实效,县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对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整治工作结束后将对整治期间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县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安监局、公安局、交运局、住建局、教育局、财政局、司法局、广电局、旅游局、卫生局、行政执法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公路分局、农机站、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为成员,专项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日常事务。综合整治工作由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组负责牵头组织,各乡镇政府各有关单位具体实施。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整治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细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区域的整治,明确整治方向。县政府决定对今年来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比例较大的乡镇及路段进行重点整治;对问题较多、监管较为薄弱的工程运输车辆(土方车)、校车、私家车、摩托车实行重点整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超常规的办法、创新的管理模式,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死亡率降下来。
(三)突出主体责任,落实整治任务。客运、货运、公交等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我县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要求,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必须全面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行业安全生产标准》、《考评细则》、函告单、达标时限等文件送达每一家道路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务必做到一家不漏;要严格督促客运、货运、公交等道路交通运输企业认真做好“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自查整改、自评申报阶段工作。交通运输、交警、安监部门要全面排查道路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以及驾驶人从业资格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跟踪督促落实整改。要对2010年以来发生1起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道路运输企业,实行挂牌督办,要坚决采取限期整顿直至依法限制、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范围等处罚措施;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内部安全管理混乱的,责令限期整改。
(四)突出重点车辆整治,强化路面交通秩序管控。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全面抓好整治道路交通秩序行动的谋划和组织实施,集中整治重点车辆(私家车、摩托车、校车、土方车)安全隐患和各类严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继续抓好道路客运隐患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客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严厉打击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区域性统一行动。坚持依法严管,集中力量加强客运班线集中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危险路段的巡逻管控,严查超员超速、酒驾醉驾、无牌无证、疲劳驾驶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教育等部门强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适时组织开展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校园周边机动车辆乱停放、乱调头、超速行驶、逆行、闯红灯、乱鸣喇叭、人行过街横道不让行人、“黑校车”接送学生、摊点占道经营以及校车驾驶人酒后驾驶、校车超员等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教育部门要严查“黑校车”,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防止校车交通事故。特别是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及山区接送学生的非法校车、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非法拼装车和“摩的”等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
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有针对性地从严整治二轮摩托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超载、超速行驶、闯红灯、酒后驾车、不按道行驶、不戴安全头盔或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二轮摩托车(电动车)擅自加装遮阳蓬上路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扭转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态势。
公安交警、行政执法、住建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筑废土管理规定的通知》(政文〔〕131号),由住建局牵头,各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切实加强对运载沙、土、石及建设渣土、垃圾的车辆和搅拌工程车辆的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依法从严查处报废车辆等不合格车辆上路、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行为,依法查处遗洒、飘散载运物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严查、严管、严惩、严治的方针,着力打击整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整治期间,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要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即依法应当拘留的一律拘留,应当吊销的一律吊销,应当暂扣证照的一律按最高限暂扣,应当扣留车辆的一律扣留。
(五)突出隐患路段排查整治,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对省、市两级确定的8处事故隐患路段及其他排查的道路安全隐患,各有关单位务必从关心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财政上要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在整改上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职,务必在年底前保质保量全部整改完毕。对今后排查确定的事故隐患路段,都要分级挂牌督办,并形成机制。要制定并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严格落实道路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费用纳入道路建设项目概算,并作为道路工程验收的必备条件,未经验收不得交付使用;对已通车但尚未配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监控设施的道路,要健全该路段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并尽快明确和实施安全及监控设施的建设计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安委〔〕37号)和公路隐患路段排查有关督办标准要求,对本辖区内的隐患路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路段,要按部门分类制定整治方案和整治计划,落实资金来源,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实施单位和验收单位责任,并逐一建立档案,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路段要纳入地方政府挂牌督办。交通运输部门要强化对道路的安全防护,将“安保工程”延伸至农村的县、乡、村公路,加快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及长下坡等路段安防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普通公路防撞墙等相关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建设。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和道路施工路段现场的交通秩序维护和安全监控,发现危及交通安全、尚未设置警示标志的,应当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疏导交通,并通知道路交通设施养护或管理部门设置标志;要进一步对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进行排查与完善,清理整治不规范的标志标线,推动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六)突出驾校的清理整治。交运局要把整治驾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严格按照我县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要求,制定一套严密可行的考核方案,每年严格组织考评,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制,逐年减少驾校数量,力争在2015年底前打造出7家管理规范、制度严密、教学认真、师资队伍雄厚、培训质量良好的精品驾校。
(七)严把高速公路路口关。对不符合高速公路行驶要求的车辆要坚决卡在关口外,从本月起,每个路口由高速交警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分别派人进行联防联动,24小时值守,严把车辆上路关。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要强化路面勤务管理,严查高速公路超速驾驶等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实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即时纠正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震慑超速等违法行为。
(八)突出宣传造势,营造整治氛围。一要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及时报道综合整治动态,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典范,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氛围。二要在主要道路、主要路口及车站、学校、景区景点、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各单位醒目位置悬挂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利用LED显示屏、公交车车内广播,播放交通信息和法规知识。三要建立健全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与“文明单位”评选挂钩机制以及公务用车、公职人员严重道路交通违法抄告制度,震慑违法行为。四要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教育部门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纳入教育计划;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刊播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开辟专题专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运输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农机部门要认真开展“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把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九)进一步强化客运车辆驾驶人的日常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所监管行业从事道路交通运输客运驾驶人的管理和监督,督促相关企业进一步完善对客运车辆驾驶人的聘用、体检、学习、培训、离岗、奖惩、解聘等管理办法。公安交警部门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尤其是申请增驾大、中型客车驾驶证的,要严把考试关、落实责任倒查制度,严肃查处考试把关不严、违规办理驾驶证等行为。要建立数据平台、提供便捷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对辖区客货运输企业及机动车、驾驶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健全管理档案,利用手机信息平台,为客货运驾驶人提供临时交通管制、道路通行情况告知、重特大交通事故概况通报等相关信息服务,增强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自觉遵章守法意识。交通运输、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含农机驾驶人)、教练员、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机构资质和培训质量的监管,严把机动车教练员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关,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无培训许可证件经营、租赁经营、挂靠经营等非法经营行为,促进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从严处理严重违法的客运驾驶人,对存在超员20%以上、超速5O%以上、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客运驾驶人,公安部门要依法从严处理直至吊销其驾驶证,并抄告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要依法及时注销其从业资格,通报并责令相关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予以解聘或调整岗位等处理。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市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人员“不适岗名单”公布制度》、《市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管理制度》、《市道路运输汽车驾驶适宜性检测和技术考核办法》要求,从源头上把好运输安全生产关,从机制上建立营运驾驶员进入和退出机制,健全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凡新招聘的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都应进行驾驶适宜性检测和技术(含应急操作技能)考核,经检测考核合格后企业要再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客运、公交企业要根据汽车驾驶适宜性检测报告提示驾驶人员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考核的综合评定意见,对驾驶人员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差异进行分类,根据驾驶人员的差异分门别类建立档案,按照驾驶人的安全、技术、应变能力差异,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驾驶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