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0:02: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康复护理方向就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当前就业远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潜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主要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康复护理、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护理见习、社区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主要来源于两组:一组是具有专业护理水平的专职护士担任;一组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专职护工,这些护工文化层次不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3].有人对江苏省养老机构中2909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专职护士有335名,仅为11.5%,而护工则为2574名,占88.5%[4].另外还对这335名专职护士的专业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学习培训的护士仅占极少数,大部分护理人员为普通病房的护士或即将退休的护士,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养老护理岗位培训[5],由此可见养老护理员缺口之大,基本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基本状况下:
1.1文化素质低下.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隶属于家政服务,因此养老护理员文化素质低是最为突出的特点[6,7],这些人员多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为城市下岗人员,北京市2003年对23所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其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474名养老护理员中,文盲者占5.1%,小学文化占8.0%,初中占51.9%,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35.0%[8].北京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对于其他城市情况将更为恶劣,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1.2专业技能水平欠缺.养老护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了规范其职业标准,我国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试行)》.但是,自标准颁布实施至今七年以来,效果却没有明显改善,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养老护理员必须持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上岗,然而大部分地区基本未实施推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即使有部分城市实施推广了持证上岗制度,但是持证率并不高[9],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57.4%,其中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以及一些民营老人院的持证率仅为43.5%,甚至更低,而广州,仅为12%.即使一些地方推行了岗前培训制度,但其培训却很不规范,仅仅是走走过场,远远不能达到培训的要求,据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取得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书的仅为2万人,持证率只有10%[10].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程度,同时可以看出其专业技能的欠缺.
1.3年龄偏大.我国养老护理员存在着年龄普遍偏大现象,40岁以下的仅为14.3%,而40岁到49岁的护理员达到47.66%[11],养老护理工作既细致,劳动又繁重,年龄偏大将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面对繁重劳动时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因此年龄偏大不宜胜任,容易给养老护理工作带来极大隐患.
1.4流动性强、缺乏系统培训.根据调查显示,北京每年养老护理员流失最高达到1/3以上,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从业年龄普遍偏低,因为养老护理工作即繁琐又劳累,收入不高,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大部分养老护理员一旦找到其他工作,就会离开养老护理行业.同时,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系统的培训,不能为老年人实施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养老护理员不仅仅是对老人简单的生活照料,还需要专业和技能,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及社区中的养老护理员,大部分缺乏养老护理方面的系统培训,甚至上岗前没有参加过正式培训.另外我国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单一,缺乏市场有效竞争,培训内容少,多集中于基本护理操作,缺乏职业道德和老年人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专业化程度不够.
2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我国老年福利机构现有职工约为22万名,其中通过国家劳动保障部门颁发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约占1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2012年,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比上年增加3436个,累计达到44304个,总床位数为416.5万张,比前一年增加了12.8%(其中每一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比上一年增加7.5%),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对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4.5万人,占总人口的14.5%;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2.4万人,占总人口的8.59%.2013年底,承德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71所,总床位12344张.其中五保供养中心47所,床位10041张;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220张;独立运行的光荣院2个,床位96张;荣军医院1所,床位120张;社会办老年公寓20所,床位1867张,平均每45位老人,拥有一张床位,可见中国的养老机构,还需要不
断完善,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更在不断增加. 我国民政部门在2011年印发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预计我国养老护理员总数量将达到600万人,目前全国范围内,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人数仅为5万余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失能老人到2020年将达到599~674万,半失能老人达到6852~7590万,由此推算,我国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该达到657~731万人,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仅为200万左右,缺口将近300~500万人[12],社会对养老护理员需求的缺口在不断增大.
3养老护理员行业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类进入老龄化时代,我国也提高了对养老护理员的重视程度,民政部于2001年了《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范明确规定:从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更应该熟练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在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护理学专业型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以及社会对于养老护理问题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开始设置"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相关课程,从而加快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些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如何能够培养一些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的养老护理员队伍,现提出以下对策:
3.1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独立养老护理员专业.各级高中等医学护理院校面对我国养老护理员缺乏的现状,应该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调整培养方向,向社会输送紧缺型专业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该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面向社会招生,突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养老护理人才为目标.使养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老年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突发疾病的急救,注重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及慢性病的保健护理,熟悉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
3.2提倡高中等医学院校"双证"教育模式.在一些高中等职业职院校,对护理专业的护生,调整课程设置,加入老年病护理、康复护理等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对护生进行养老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后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同时,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这种"双证"教育模式,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为以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1康复步骤
1.1康复评定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来界定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卒中病人一定要尽快进入康复期。康复治疗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只要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发展,即可行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24-48小时,出血性脑卒中2-4天即可。精神性病人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及时发现病人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伤残病人康复训练主要在家庭,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而尽早展开,以便使患者尽快学会康复锻炼的技巧,尽早回归社会。
1.2康复器材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伤残来选定康复器材。康复器材可以代偿失去的功能,补偿减弱的功能,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借助康复器材可以使残疾人缺乏和减弱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根据社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康复对象的训练需求购置或制作康复器材。比如扶手的安装,轮椅的选择,配备简易的坐厕凳,辅助防滑橡胶等都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
1.3制定康复训练表制定一个完整的流程表,按步骤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评价和再评价,分析研究后进行更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4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机构式康复的资源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后遗症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康复是为社区中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的理想途径。所以现在对社区康复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专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和记录,训练要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主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还应力求使训练项目活泼、新颖,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通常可以把一个繁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分阶段完成。
1.4.1保持良好的患肢位卧位时,上肢轻度外展,手微屈,掌心向上,前臂保持旋后,以防治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形成,下肢的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背伸,预防下肢形成伸肌痉挛的异常模式以及垂足畸形。
1.4.2早期以被动肢体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同时鼓励患者多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训练,坚持从近端到远端,由卧位到坐位再到立位的全身训练。
1.4.3在恢复过程中易产生的废用综合征加重了患者功能障碍及肢体畸形,如肩痛,肩手综合征等。我们通过正确的肢体摆放,关节肌肉的本位刺激,来抑制异常的屈曲模式,使肢体肌张力趋于正常,以促进关节运动和功能的恢复。
2进行心理指导和安抚工作
充分尊重患者,与他们建立平等、和睦、协作的关系,对患者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在社区康复和定期随访中,提供和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找出代偿的办法,发挥残存的功能,通过反复、艰苦的训练逐步达到完全独立;对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实用的康复手段及方法,并能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治疗残疾或防止残疾的发展。
3保证社区康复病人档案的齐全
建立社区康复病人的档案,有利于掌握病人的病情,保证病人定期复查,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已都纳入危机管理系统。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康复病人的疾病档案管理。除了交待病人自已保存好一份病案外,社区康复机构应给所有的社区康复病人建立健全疾病档案,及时补充疾病检查资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条件的单位可对疾病档案采用微机管理。
4语言治疗与护理原则
要有针对性,治疗前要通过语言功能评定,弄清患者语言障碍所在、类型及程度,以便明确治疗方向。综合训练,注重口语。在口语训练时,应配合相同,内容的朗读和书写,以强化训练。因人施治,循序渐进。可以从患者残存的功能入手,逐渐扩大其语言能力。治疗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兴趣,先易后难,有浅入深,由少到多。要逐步增加刺激量。配合心理治疗,方式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进展时,要及时鼓励患者,使坚定信心;患者情绪饱满时,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难度。适宜的语言环境可激发患者言语交流的积极性。其中,家庭训练十分重要。对有多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区别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处理。
5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初发的精神病患者要及时登记上报,评估病情以后及时送专科医院治疗。出院后及时家访,了解恢复情况,交待注意事项。用药一定要单一、长期及时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尽量每日一次服用、家属做好监督。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问题的种类、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让他有充分的信任感,消除诱发病情发作的不良因素,对症下药方可凑效。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广泛支持,做好康复期的生活帮助,就业、婚姻、安全防范等工作,使精神病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具体工作】
宠物健康护理员的工作一般分为宠物医疗和宠物保健两类。宠物医疗主要是对宠物的疾病进行治疗,而宠物保健的内容则主要是给宠物美容。总的说来,他们的工作内容有:
一、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包括宠物寄生虫防治、疾病预防咨询服务等;
二、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与管理,包括宠物健身按摩服务、日常护理咨询、训练、宠物科学喂养讲座等;
三、对宠物进行科学美容(非手术类);
四、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
【薪酬状况】
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新人,刚进入宠物医院工作时,工资普遍在1,000元左右;在一些规模较大、较有名气的宠物医院,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月工资有两三千元;一些经验丰富的,能拿到4,000元以上。
【行业现状】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而研究表明,饲养宠物有助于降低紧张带来的冲击力,能缓解或治疗心理、情绪等各方面的问题。面对庞大的市场,“宠物健康护理员”这一职业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第二批新职业中。职业研究专家预测,宠物行业将成为九大朝阳产业之一,宠物人才将成为紧俏人才和高收入人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居民所养宠物的数量至少有1亿只(条),包括猫、狗、鸽、龟、鱼类等。随着城市居住水平的提高,宠物数量还会递增。但目前全国宠物健康护理员只有9万人,很明显,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宠物业的稳步发展,宠物医院、宠物美容护理院、养狗场、宠物俱乐部、宠物托养所会越来越多,它们是宠物护理员的需求大户。同时,需求量的大增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宠物健康护理员极其受欢迎。
目前,国内共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相关的专业,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然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大都是兽医工作而非宠物护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高等院校很少有宠物护理的对口专业,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与宠物护理相关的正规培训。在国外,宠物护理已发展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职业,宠物医生及宠物护理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分工明确,且各项证照齐备、专用设备齐全。毫无疑问,照这种趋势,我国的宠物美容、宠物饲养和疾病防御、病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宠物训练等领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一名宠物健康护理员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入门点通】
从专业上来说,这个职业对应的专业很明了,那就是动物医学,俗称“兽医”专业。这个专业原本就设有小动物医学学习内容,这几年,又拓展出了宠物护理方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这个职业是有专业基础的。
宠物健康护理从业门槛较低,特别是宠物美容、宠物饲养等,对学历要求不高,即便专业不对口的人,经过培训和实践,也能熟练地掌握护理的技巧。根据调查,首期学习宠物健康护理的学员有的有动物医学专业的背景,但还有的是在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个方面的家庭主妇,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喜欢小动物。当然,要做好宠物护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很多细节上,宠物护理员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应付这些挑战,从业者得了解这个职业的一些特点。
【职业特点】
曾经有这样的传闻:香港某明星养宠物一个月要花掉几万块钱。我们听起来有点难以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人们在宠物身上花掉的钱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宠物护理员这个职业的出现,让宠物护理服务得到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护养宠物的多面手
在国外,宠物护理是一项较为成熟的职业,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在宠物美容、宠物饲养和疾病预防、病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宠物训练等领域各司其职。但在我国,由于该行业尚未发展成熟,无论是宠物医院、宠物公司,还是养狗场,都没有像国外那样细分岗位,宠物健康护理员事实上是一个“多面手”。
二、市场需求大
就如我们前面介绍的,随着宠物业的稳步发展,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出现了明显缺口,其中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际操作技能的宠物健康护理员更是稀缺。在北京、天津、深圳、福州、上海、广州等城市,与“宠物健康护理员”相关的招聘信息很多,宠物美容师、宠物护士、宠物护理员等职位也频频出现,这预示了这个职业具有巨大潜力。
三、既拼技术也拼心理
当宠物护理员不是和宠物玩玩闹闹。比如,给宠物做繁殖或配种,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比如,给宠物狗做完一套毛发染色、毛发梳理,往往得花上一整天时间,这需要护理员有足够的耐性。还有,前来做护理的宠物一般都很名贵,主人与宠物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浓厚的感情。宠物护理员在工作时需要十分专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有时候,护理员还要面对宠物的死亡,这对护理员也是个极大的考验。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14-01
一、养老服务业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官方定义。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了一些定义。主要如下:
陈谊(2013)在《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一文中认为,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较广,既包括生活业(如老年护理服务),也包括生产业(如老年科技产品研发服务);既涉及传统服务业(如老年旅游服务),也涉及现代服务业(如养老信息咨询服务)。
于戈和刘晓梅在《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则认为,养老服务业是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各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包括传统意义的老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专项用品开发等外,养老服务还包括老年食品、用品、保健、保险、旅游、文化、教育等诸多产业。
学者赵晓征在《养老设施以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中则提到,“所谓养老服务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职业培训
张彦、陈晓强在《劳动就业概论》中认为,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以把新生劳动力培养训练成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把具备一定职业经历的人员训练成适应新的职业岗位需要的劳动者,以适应就业和转换职业的需要为目标。本文所涉及的职业培训是指对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劳动能力的培训,使之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和实际技能。
三、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研究现状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所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于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培训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检索,以篇名“养老服务业”进行查询,显示近十年(2005―2014年)的相关文献共有484篇。相同的检索条件下,查找“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相关内容,却仅有8篇。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关于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还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
四、开展养老服务业职业培训研究的意义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使广大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伴随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加,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缺失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流动性较大,整体技术能力较低,学历水平不高,职业培训不足,也是制约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有利于推动养老服务职业培训。
乙方:,男,族,年龄岁,身份证号码:
因乙方在甲方工地发生工伤事故,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综合考虑乙方的家庭状况和甲方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合法、互让互谅、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本协议是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达成,甲乙双方完全知悉、理解这两个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内容,清楚乙方工伤的赔偿项目及数额。
第二条乙方系甲方工地雇员,在年月日在工地受伤,经扬州洪泉医院治疗。甲方因乙方受伤事宜,已经支付医疗费、生活费等费用元。
第三条双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协商赔偿款总额为人民币壹拾肆万元,乙方清楚并同意上述赔偿款已包括但不仅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并已包含支付乙方及其家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一切赔偿款。
第四条各方的身份情况及保证情况:
1、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2、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行为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2)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已充分了解本协议处理事项,并在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本协议,乙方保证在收到上述赔偿款之后,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或其他任何人主张其他任何补偿;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五条违约责任
如果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则该协议无效。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讼,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其他各方遭受损失,则其他各方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第六条保密条款
一方对因本次工伤赔偿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七条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
2008年12月,卫生部行文要求:“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目前,我国医护比例只有1∶1.1,离卫生部的要求差距也不小,全国护理人员总量仅128万名。据行业人士分析预测,护士薪酬将呈上涨趋势。
二、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护理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将为护理专业拓展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专家称,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另外,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能满足更多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医院、保健部门、卫生所、养老院、防疫站、学校等从事护理工作、医学研究部门、高校等从事高级医护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医院药房、药厂、医院公司、药店、药检所等从事相关工作;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所、农村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等。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三、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护理专业的拓展方向探讨。
1.从事药品销售
权威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社会对药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医药人才比较青睐。还有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好。各医药公司、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护理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加入这类毕业生之列从事药品销售,且前景很广阔。
2.国际护士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职业咨询专家郭策介绍说,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人才之一,北美、欧洲和澳洲许多国家需求护士数量相当大,且有高薪、休假、移民等多种优惠政策。如美国缺护士30万人,外籍护士赴美后可继续深造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学费是外籍其他学生的十至二十分之一,美国大多数医院为了增进护理服务的品质,并留住优秀人才,都会提供护士进修,学费完全由医院来支付,澳洲缺护士20万人,在澳洲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后平均年薪达7万澳元(35万人民币),在澳洲护士永远不会失业,最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高层次和更好的工作待遇,澳洲注册护士资格是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除了澳大利亚,持有澳大利亚职业护士资格证书,也可以在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获得工作机会,作为紧缺职业,澳大利亚职业护士将获得移民部额外5分加分,并且在6个月内可获得移民身份,法、英、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有与此相同的政策。因此,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护士局联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海外引进上万名护理人员。护士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了NCLEX-RN(美国注册护士考试)就可以取得护士的资格,护士不仅找工作容易,且工作稳定,收入也相当可观,每年可达6~8万美元。此外,相比较其它行业,护士能更易获得合法居留身份。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达到75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超过7000万。在如此地广人稀的国家,居民就医的距离非常遥远,因此必须拥有非常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才能解决居民就医的问题。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组织医生、护士对社区个体、家庭和团体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据统计,澳大利亚目前拥有1100所医院,其中65%以上是公立医院,这样的数字决定了澳洲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澳洲技术移民职业列表SOL如何修改,护理专业仍稳居列表之中。
据官方报道,近年来,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各科注册类护士和登记类护士,特别是急诊、手术室、老年看护、心胸科、社区护理、特护、土著人医护、新生儿特别护理、儿科、神经科,肿瘤科、舒缓治疗、肾脏透析、助产士、精神病护理等科;政府还公布了从海外招聘护士的计划,为海外护士们提供签证审理优先权,护士正受到移民澳洲的鼓励,以协助护理该国人数众多的老年人群。
对于留学生来说,无论从移民角度还是就业角度考虑,护理专业都是一个热门的选择。为了能够积极吸纳海外留学生来满足国内的护理人员从业需求,澳大利亚对护理专业也开辟了许多留学通道,设置了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就读的课程。
加拿大前景最好的5大钻石专业工作领域,15种最热门职业中与护理相关的有:①服务领域的心理护理:私人、学校、罪犯、大学、经济领域、医疗健康系统都需要心理护理,你工作的选择范围很广。②健康医疗领域:“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逐步迈入60岁,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这一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是供不应求的。③医疗保健管理人员:做这项工作,领导才能与交际能力很重要,不但要管理员工,还要协助董事会作出各项计划、预算。这种人才需求量很大,不论是小诊所还是大医院。④注册护士:加拿大护士协会称,全国正面临“护士需求危机”,到2016年将缺少31%的注册护士。要求护校毕业,受过专门护理培训。⑤病理学助手:协助医生尸检,检查外科标本,或在病理医生的监督下亲自进行尸体解剖。要求本科学历,理学专业,或者有过护士经验,曾在医学实验室做过助手。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3.老年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医疗、社会保障、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上述方面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其中老年医疗和保健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事老年医学方面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社会将急需医学、老年医学、健康保健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也将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所以老年医学、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4.康复与理疗护理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加,需要社会化的康复医疗体系。中国现在的发展很迅速,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越来越悠闲,在别无其他渴求的情况下,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奔劳,随着民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康复护理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毕业生可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从事医疗、科研、护理工作,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老人院、康复机构、工厂等健康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或康复护理工作。
5.运动医学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育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竞技运动提高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病伤残者对体育医疗康复的需求,运动医学的内涵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并日臻完善。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新世纪席卷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也为运动医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与护理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可见,运动医学与护理的研究、教学、临床专业,都需要中高级的人才,非常看好运动医学护理学生的就业前景。
纵观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如今,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肇事者”,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检查与预防,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各种疾病的预防,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无疑需要更多的护理方面的人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乃至整个人类。
参考文献
1 张玉环、郭景丽.试论护理教育、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2)
2 杨蔚利、王志凡.我国护理工作发展趋势的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07(2)
前言
作为单科院校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与其他综合性大学比起来,学生走进社会的就业面相对狭隘,虽然其专业性强[1]。且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越来越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是学校为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依据职业资格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通过能力素质培养、就业形势以及社会职业说明等教育内容设置的课程,对指导高等中医药护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属于起步较晚的,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所以现在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这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工作普遍都是开展动员大会,或者是采取讲座等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本没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有效指导以及咨询,就使得就业指导完全表于形式,成为一句空口号。其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队伍不专业。当前,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有设立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部门,但是,因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够,且从事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够,一些工作人员很难有充裕的时间、精力来开展专业的指导工作。而且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专业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目的的。再次,院校职业规划课程不能系统化。由于职业规划是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活动。要从个人以及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确定个人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岗位,并编制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安排。
二、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层次,随着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毕业生的就业变得很艰难,因此,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中的开设,是加强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2]。以往,在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课程较多,课程紧,临床实践也多,且任务很重,总以为就业指导技巧、知识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模拟应聘等方式得到学习,没有必要牺牲专业课程时间来开设这门就业指导课程。可是,学校忽略了在当前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就业指导课程会随着课程的发展,师资标准会越来越专业,知识体系会日趋完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会越来越重要。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很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并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给予重视。
三、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遵循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特点,在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策略,教材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技能中心建设等专业建设系统工程植入学院建设规划[3],并坚持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全面考量专业、学科建设的各种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阶段分布,达到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并以中医药特色护理的社会职能为导向,来提炼护理研究方向。以此来使中医药特色护理就业指导课程在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进入可持续循环。
(二)以现代护理特色为基础,对中医药护理的优势进行发展,并探求中医药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特色教育形式,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在临床护理方面,将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中医特色专科护理研究作为重点。护理管理方面,应在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医院感染控制、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等方面着力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效果的研究作为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重点工作,慢病管理和养生康复护理方面,应该从预防、防变以及防复这几个阶段来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研究[4]。另外,循证医学理念以及医学方法是循证护理的护理实践依据。
结论
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专业学科。而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高效就业是很重要的,这门课程的设置对每一位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是,现在很大部分的中医药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仅是一些简单的学过的课程和专业简介,内容枯乏与社会不能很好的衔接,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5]。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就应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遵循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做好发展规划的优良设计,并遵循特色科学方向,来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医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树锦,郝玉芳,韩丽沙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的现状分析[J].中医教育,2014,29(2):66-67,77.
[2]郝玉芳,王伟,牛慧君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3):73-75,80.
[3]单亚维,岳树锦,晏利姣等.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1):122-125.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2.1建立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与鹤童养老集团、天津市养老院、天同医养院以及学府社区医院、天津大学社区等坚持互利互惠、多向互动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10月13日在鹤童延安医院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精选3个单位,建立了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对带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具有校企共建特色的“双师型”临床带教型模式。
1.2.2“双师型”老年护理导师队伍建设我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体现校企共建的专业特色。聘请养老机构行业及知名护理专家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行业护理专家讲授操作技能,校内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入本科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补。在养老机构临床见习及实习中,构建了“双师型”导师制,即每位实习护生都有校内、外的两位教师同时带教。各基地均有通过严格选聘的校外导师,经过进阶培训,校内教师到养老机构进修,不断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解决了本专业方向自身“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同时也弥补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双师型”导师制可以取长补短,通过校内外教师的密切沟通合作,获得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老年护理实训教学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项目”的完成,使教学更接近真实环境,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知识、能力与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2创新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新课程
2.1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特色:构筑“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色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包括: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社科及中医特色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系。“四加强”体现在:加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与整合;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加强中医护理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干或主要学科基础包括:护理学基础、老年医学基础、老年人文社会学科及康复保健等。主要课程分为:护理学基础、老年临床护理学、老年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康复保健4个课程板块。
2.2以生态学为视角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符合其发展规律。对于教育系统中的课程设置而言,有人指出它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行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2.1“整体性”与“共生性”原则的应用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具有其自身的内涵,既有严谨的理学属性又有广博的人文属性,重点是要把目光放在“人”上,注重人的塑造与培养,进行“全人”教育。除了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课程还能够锻炼和加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融汇中外人文视野的思辨能力;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开展,特别是隐形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无论是增加新课程还是缩减旧课程,抑或优化组合原有课程,均需要在整体上注意知识的广度,对个体注意研究的深度,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课程纵横衔接,所有课程都有铺垫与承接的关联。基于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在课程设置上以点带面,以核心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形成良性教学链。
2.2.2“互不干扰”与“互助互利”原则的应用“互不干扰”是指个体在实施利己行为时不应对其他个体和整体施加有意的干扰,这样才有利于群体竞争,才能使彼此都得到发展。将《老年临床护理学》进行重新整合,把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与之进行协调,将原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中已有的老年常见病填充到《老年临床护理学》当中,使老年临床护理学课程板块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这一原则看似与“互不干扰”相对,实则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即每个个体在独立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个体互惠往来,共同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2.2.3“动态平衡”原则的应用生态学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一定总量的课时下,其学时分配、内容选择、课程分布和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要保持动态平衡。增加老年人文社科类及实训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重等,均体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医学课程与人文类课程之间在课程建设中的动态发展轨迹。我校开展嵌入式实践模式,搭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还突出老年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开设《老年临床护理学》、《社区与老年护理学》、《中医老年养生》、《老年院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课程,彰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特色。
3“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机制。在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中,实行的是“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连续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年均有2~4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养老机构见习、实习,使老年护理社会实践坚持4年不断线,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养老机构需求的无缝对接。
3.1“嵌入式”课间见习在理论课程中嵌入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途径。每学期安排2周的“基础护理学见习”,内容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进行《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和课程中,以志愿者和课程见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机构见习。内容包括社区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围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以及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等。这是建立在“感性导入思维”前提之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学生带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接触临床,并带着更多的问题回归课堂。嵌入老年护理技能实训,在第4学期开设时的《老年护理实训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清洁卫生、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的护理等,与中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相对接,体现其职业教育的范畴。
3.2“嵌入式”老年护理技能大赛围绕老年护理综合训练,融孝道教育为一体,以情景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13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内容涉及基本护理、老年常见疾病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技能,于每年“5•12”护士节前在三年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中展开,从初赛到决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并担任评委。此赛事已成为我校“5•12”护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渗透、触合性学习与训练。组织“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以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组织协调等综合性能力。3.3“集中式”临床实习“集中式”临床实习有两种:1)每学期18个教学周中,理论课为14周,实践课为4周,安排到各医院、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实习;2)最后一年共9个月的临床实习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综合医院实习7个月,目的是达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二阶段为安排老年护理专业定向或顶岗实习2个月,目的是达到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为专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方便。
1.1居民需求
1.1.1身体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各种疾病发展比例也随之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去医院的就医模式以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卫生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就近就医,有专业的指导更好的预防疾病。
1.1.2心理需要
据调查,现社区居民里大部分为独居老人及儿童,由于工作需要,子女不在身边照顾,其子女更希望社区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代替他们照顾老人及儿童,并不仅是身体上,同样心理上也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在社区进行。
1.2医疗系统需求
1.2.1医院需求
现在医院就医紧张的问题尤为严重,同时医院患者和家属都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年龄阶段,所患疾病总类繁多,易造成交叉感染,而社区护理是针对一个社区的居民,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社区护理是把医疗卫生与护理保健结合到一起,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如果社区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宣传健康知识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医院将减少许多患者,改善就医难的问题。
1.2.2护理人员的就业需求
根据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导向探究结果显示,不同护生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不相同,对社区前景的认知也不明确,个人发展和工资待遇已成为护生就业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对社区护理认知的局限性已影响护生的就业意向。社区应加强其对护理工作的宣传,建设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即可满足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可为护理人员提供就业平台,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2.1以社区居民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
2.1.1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居民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病的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医疗模式中,强调要以健康教育的方式,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发生,更有效地维护人们的健康。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有一定的作用。健康教育的宣传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定期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健康教育的宣传书籍。为了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应得到重视,社区可设有心理咨询处,定期上门辅导,空闲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特色社区。
2.1.2定期健康体检的实行
随着生活及工作快节奏的发展,很多居民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社区实施定期的健康体检是保障居民健康的最佳途径,即能提早发现,及时预防并且治疗疾病,也能定期了解社区居民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总体变化。根据定期健康体检的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通过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等方式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受益的不仅是居民个人,还有整个社区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优质护理服务。
2.1.3做好健康随访
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随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的新型护理服务,不仅局限于居民治疗疾病期间,而且对居民的日常护理及遵医行为都能进行督促作用。社区应对全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应记录居民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联系电活、家庭情况、有无既往史、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定期健康检查结果。应由社区护理人员专门承担随访工作,定期进行电话访问和上门指导。
2.2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2.2.1人员岗位认知
随着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人员数量的增多,社区应进行人员岗位的认知,使护理人员了解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面临的问题,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人文关怀理念,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使社区护理工作人员与居民建立良好稳定的服务关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2.2.2护理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培训
社区护理理论知识是综合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结合,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特别要加强护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老年和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知识的培养,并且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社区可定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考核,以提高社区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20世纪“四大医学”,其治疗对象为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康复五大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2]
在康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长株潭康复市场调研,明确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际PT、OT执业标准、国内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康复治疗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基于“四模块五方向”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图1):“四模块”即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
二、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3]
将职业人文素质与知识、能力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规范要求,与医院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临床实践紧密衔接,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开设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职业指导》[3]。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设立职业道德阶段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化教育活动,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有效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医院不能紧密结合的难题。
三、参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4]
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位资格标准,与康复临床专家、康复职教专家一道,制订《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言语治疗》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4]。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每门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5]。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作业疗法》、《运动疗法》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将《人体发育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言语治疗》、《理疗》5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教材[6]
结合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具有现代康复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等9本,同时配套开发校本辅导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构建全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7]
从现场认知、仿真操作、岗位协助到岗位实践,在学生学习、见习到实习阶段引入全程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习中培养职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采用理论考试、课程考核、见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结
基于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治疗学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康复行业发展规律,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实践合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康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种重要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夏青,张健,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Z1):98-99.
中图分类号:C9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7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69-02
一、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现状
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城镇家庭养老护理服务明显缺失。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我国“空巢老人”的现象主要源自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老年人多数选择安全感强的居家养老,但大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已经离开家庭、没有晚辈与其同居、只和配偶一起或独自一人生活。因此,大多数老人成为“空巢老人”。
我国服务于“空巢老人”以护理照料为主要功能的慢性病医院、护理照料机构、康复机构、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机构还很少,城镇尚未建立起“空巢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政府在这些方面为“空巢老人”提供的福利覆盖面还比较窄,社区“空巢老人”的福利服务设施以及家政服务组织也比较匮乏。“空巢老人”长期生活无人照料,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如买菜、洗衣、洗浴等这些日常事务都有诸多不便。随着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常常患有各类慢性疾病,发病往往很突然,家中无人照顾或抢救不及时,老人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在家中死亡也无人知晓。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福利项目短缺,“空巢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更大。基于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现状,建立起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度是居家养老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向护理保险制度过渡的必经之路。
二、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职能缺失,政策资金不到位。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我国慈善组织发展有限,因此各种福利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混乱,职能责任分配不清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素质较低,服务质量差,责任心差,服务态度恶劣。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硬件设施抵挡,管理模式落后。“空巢老人”的养老护理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老人被打、致残、被欺诈、受虐等事件,而面对类似事件,政府对其监督、管控与问责的能力弱,行政能力遭到各方质疑,同时也对伦理道德建设及社会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方面的法律还未建立起来,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殴打、虐待、欺诈老人等侵犯老年人人身及财产等的违法行为,还未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或规定,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省市各级政府对各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发展尚未提供细化的、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法规及条例。发展管理模式不统一,出现问题没有较统一和权威性的解释及其处理办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三,社区护理服务发展水平差异大。有些省市针对空巢老人不断探索护理服务的形式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根据独居空巢老人自我料理能力较差的事实,2011年以来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等地除了推出“红按钮”、爱心门铃、电子保姆等经济呼救设备之外,还实行了“政府补贴服务”的居家养老新形式。但由于社区的护理服务多是自发的,有些地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1)社区护理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2)社区未设立专业机构,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老人则无所是从,其权益不能得到保障。(3)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社区的专职人员及志愿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缺乏连续性,“空巢老人”长期护理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服务项目较少,多以上门的家政服务为主,“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询以及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的服务处于缺失状态。
第四,从事“空巢老人”护理服务的慈善组织欠发达。我国非营利性的护理服务组织发展缓慢,缺乏资金以及政策支持,“空巢老人”的护理是长期连续的,部分慈善组织由于资金问题无法长期有效的对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慈善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都是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就业,有些慈善组织未按法律程序进行登记注册,因此也就不能得到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及管理。
三、国外通行做法
在发达国家中, 根据实施主体不同, 长期护理保险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 采用自愿保险方式, 属于商业保险范畴, 以美国为代表,体现了灵活、自由、多样化的优势。 二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 采用强制保险方式, 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德国为代表,有效直接的保证了护理保险的覆盖率,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此后日本及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建设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首要的是做好护理服务的责任制建设,以责任制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过渡到较为发达的护理保险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健全更完善的服务。针对责任制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发挥政府在护理服务中主导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福利性护理服务工作机制。(1)政府要转变在“空巢老人”护理服务中的角色。政府应逐渐转变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与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护理服务的事业中来。政府鼓励慈善组织与非营利机构兴办护理服务事业,给予政策优惠,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服务。鼓励护理服务事业的民营化,可以聘用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事业多元化发展。(2)政府要明确各部门职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快把护理服务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组织或促进制定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护理服务的标准,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服务行为监督。鼓励建立护理服务中介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是保证各项护理服务及各项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的关键,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及慈善机构对护理事业的支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这样才能加快建设与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息息相关的服务设施,才能丰富“空巢老人”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加强“空巢老人”的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的部门,向老年人宣传法律知识,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社会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工作,将其作为社会维权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监督,维护“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人的丑陋现象。(3)做好“空巢老人”的法律服务工作、拓展“空巢老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要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构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1)要按照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和“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协调各个部门,整合资源,在城镇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专业化的老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开展,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多种服务。依托城市社区信息平台,在社区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热线、紧急救援系统等多种救助形式。(2)吸引生活能够自理的“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参加各项社区组织的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则采取派专人上门包护,满足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多种需求。(3)加强社区护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护理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政府要积极开发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到护理服务机构就业、再就业。要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加强护理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与护理服务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采取必要的奖评政策,鼓励从业人员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第四,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美德,创新劝募和捐赠方式,开通多种慈善捐赠渠道以扩大“空巢老人”福利性护理服务的资金来源。鼓励一切有条件的个人和群体发扬服务和仁爱精神,积极投入各种性质的老年人福利志愿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