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5:26: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在临床上较多见,与患者外伤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有较大关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特别是高血糖致使血液黏度高,容易长成血栓因子堵塞血管和侵蚀血管,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加之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黏膜。致使细菌移位从而增加伤口感染机率,使骨折延迟伤口愈合。特别是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做好临床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51.5±12.5)岁。上肢骨折15例(其中肱骨8例、尺桡骨4例、指骨3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颈6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10例、髌骨4例、骨盆3例);骨折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3例,骨折后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
1.2 治疗方法:48例患者中,有40例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8例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监测到的血糖、尿糖进行血糖控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尽早使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满意。
2 结果
4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4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状,1例8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和家属一对一的个性化随机教育,讲解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和意义。患者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及时鼓励患者。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发放印制《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制作温馨提示卡、播放光盘等便于患者理解掌握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3.2 饮食指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的患者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25%~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少量多餐、口味清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要特别注意进食高钙、富含Vit D、适量磷的均衡饮食,辅助骨质疏松药物,以增加骨密度及强度,促进骨折愈合[2]。
3.3 功能锻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很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式翻身方法,3~4周后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练习;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骨折临床愈合后,在他人保护下离床由不负重活动逐渐过渡至半负重、全负重状态,以确保安全。正规功能锻炼极为重要,积极有效功能锻炼可能让患者恢复如初,反之,可能让患者报憾终生[3]。
3.4 预防并发症及低血糖:骨折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其发生可能与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熟练程度等有关。鼓励患者经常进行深呼吸、有效咯痰,定期为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由于限制、活动减少、手术致使静脉壁损伤,加之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高血糖患者极易因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出现低血糖,如出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手足发麻、烦躁、性格改变、昏迷等。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应急救处理方法[4]。
3.5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患者回家康复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身防护,控制血糖、体重、规范饮食、坚持适当运动,防止皮肤破损。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开朗,控制饮食,加强股四头肌、踝关节、腰背肌等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体操等,控制血糖,使骨折处早日完全康复。
总之,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在临床上是一种疑难病,骨折急症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创伤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骨折的愈合。临床上除针对骨折采取治疗措施外,还积极控制血糖,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严重皮肤感染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方法,科学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愈合,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6(1):44.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94-02
很多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hypertension),二者相互影响。高血压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血糖控制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笔者对本院2006年1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6例患者均为初次脑出血患者,48 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为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按血糖控制水平分为DM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和DM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DM组血糖控制良好组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0~72(64.3±7.2)岁,糖尿病发病时间8~14(11.4±3.2)年;DM血糖控制不良组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58~73(62.1±8.6)岁,糖尿病发病时间7~13(10.9±2.9)年。
1.2 治疗学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采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保护脑细胞、给予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预防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康复治疗等。
1.3 观测指标
全部患者,反复检测其血糖,定期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生化;观测其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与DM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DM血糖控制不良组其死亡率明显高于DM血糖控制良好组(P
3 讨论
DM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时,部分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好,这主要与胰岛素用量不够,胰岛素抵抗,机体的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增多等有关。高血糖可以进一步加重脑出血的一些症状。本研究表明,DM脑出血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其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护理时更应注意患者血糖的控制,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泵,加强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表明,脑出血本身易出现肺部感染,而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概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糖尿病患者肺部易发感染。②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高血糖可引起NK细胞活性和CD4+/CD8+下降,延缓淋巴细胞分裂,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使肺部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③糖尿病可引起肺部微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也使粒细胞趋化和黏附功能减低,减弱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杀灭作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翻身、叩背,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病房要定时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控制室内适当温度和相对湿度,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限制人员探视,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医疗器械等定期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痰液黏稠时行超声雾化吸入,定时做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本研究显示高血糖可以增加脑出血患者压疮概率。其原因与高血糖引发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也与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有关。护理注意点:①详细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②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重点部位采取减压措施,如挪、垫海绵圈,必要时给予气垫床;重症脑出血伴Ⅱ级以上昏迷患者可考虑在入院12 h后翻身以预防发生压疮,极危重脑出血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决定翻身时间[2]。③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受压部皮肤,待干后及时外涂滑石粉。④移动患者时防止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单衣物的平整、干燥,防止损伤局部。⑤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昏迷患者应留置胃管,给予营养支持。⑥压疮一旦形成,可根据压疮分期进行适当的治疗护理。⑦教会家属压疮的识别及预防措施[3-4]。
4小结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和糖尿病往往相互影响,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如血糖控制不良会增加死亡率及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率,因此,更应该注重血糖的控制,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其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徐国英,郭新节.重症脑出血患者首次翻身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志,1999,14(3):131-13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6-0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及时掌握老年人血糖、血脂及尿酸等生化指标水平,有利于对老年人易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情况的掌握,也有利于尽早防治,预防并减少这些基本的发生[1]。现对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及尿酸等指标的简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7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986例,女性889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1.2岁。
1.2方法选用迈瑞牌BS390型号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由迈瑞公司生产提供。用酶法测定GLU(血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肌酐,利用血清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TC(总胆固醇,用直接法测定HL(高密度脂蛋白,用尿酸酶-过氧化物耦联法测定UA(尿酸,用酶联法测定AFP(甲胎蛋白。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血糖判断标准判断高血糖情况: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血脂异常情况:TC小于5.18mmolL,HL大于1.04mmolL,TG小于1.76mmol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的一致性通过Kappa分析,差异在P
2结果
2.1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875例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血脂及尿酸测定结果见表1,其中ALT、AFP、AST、Cr异常比例较低,分别为2.99%、0.96%、2.83%、5.92%,而GLU、TG、UA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9.47%、26.77%、22.03%。
2.2高血糖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365例高血糖患者中,合并TG异常251例(68.77%,合并TC异常75例(20.55%,合并HL异常56例(15.34%,合并血脂异常330例(90.41%,合并UA异常98例(26.85%。高血糖组合并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与其他指标的一致性分析,见表2。
3讨论
临床大量实验表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高血糖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2]。英国糖尿病研究机构研究发现控制血压能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Remero等研究发现TCHL水平升高时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多种代谢异常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痛风或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4]。Baker等研究发现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周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因此说,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5]。本组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中血脂及尿酸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患者,且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最高。综上所述,老年人机体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需警惕其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变化,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作用和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对老年人定期进行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身体异常并给予控制和干预,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江丽,刘积平,黄芳,等.巴马县老年人与百色市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及纯音听阈的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2:131-133.
[2]李传河.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9:1368-1369.
随访Ⅰ糖尿病和Ⅱ糖尿病患者421例,发现162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糖,其发生率较高,约占38.4%,高血糖的发生率与年龄、分型、依从性、所患的并发症的多少有关,高血糖的后果不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且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现对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出院后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21例中,对发生的162例高血糖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Ⅰ型糖尿病38例,Ⅱ糖尿病患者124例,年龄6~86岁,病程6个月~28年。合并症:糖尿病足14例,视网膜病变31例,高血压29例,肾脏病变34例,脑血管病变19例,神经病变37例,感染性疾病8例。其中胰岛素治疗73例,单用磺脲类11例,磺脲类+双胍类46例,磺脲类=a-糖苷酶抑制剂32例。
1.2 监测毛细血管血糖值:11.2~24.3mmolL,平均比正常值高4.2~17.3 mmolL,出现高血糖症状,加降糖药或胰岛素微量泵降糖后症状缓解。
1.3 临床表现
5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04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自觉口渴、多饮、多尿较前明显、乏力、头晕、视物模糊、食欲下降、皮肤瘙痒等。
1.4 治疗与结果
162例患者均在随访时随机监测毛细血管血糖或出现症状时监测血糖时发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静脉滴注短效普通胰岛素6~12u+0.9%NS100ML或胰岛素微量泵注射0.9%NS50ML+短效普通胰岛素20~50u,以10~25 ML小时静注,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值。经调整或用药后血糖均下降,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当糖尿病患者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后,口服降糖药一般在附近的药店买,不清楚其生产厂家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再有的情况就是厂家、剂量相同但价格便宜与正规医院不同的冒牌产品,部分患者以为血糖平稳或正常一段时间后,没有经过咨询医生而自己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本组162例患者中占 78例。
2.2 饮食因素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强调控制总量,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3或4餐的热量。但本组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增加餐的总热量或吃甜食等,本组高血糖患者占46例。
2.3 运动因素
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错误是本组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主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减少运动或难以运动引起的。本组发生高血糖患者占38例。
2.4 年龄因素和自我效能差
Ⅰ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6~14岁,Ⅱ糖尿病患者58~86例,可见,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4]。
2.5 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部分患者未能根据出院后的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当监测的血糖正常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必要经常监测血糖,加上自觉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故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的患者占了本组39例。糖尿病治疗过程复杂难以坚持 糖尿病治疗是系统的连续过程,多数患者认为难以坚持,但由于病程漫长,治疗复杂,还有长期的药费费用,让部分患者心理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
3 护理干预
3.1 使用药物指导
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买药,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时必须咨询医生。怕麻烦和便宜药导致血糖升高在我们基层面向农村病人比较多见。
3.2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的重要性和要求,熟悉食品交换法,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重新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每餐的时间、食量相对固定,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在进餐多或进甜食时,对进餐的总量要适当减少或增加药量。
3.3 运动指导
本组部分年老的糖尿病患者多数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减少运动,指导其合适运动强度的运动,并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其中步行及做轻体力的家务是容易坚持的最好方法。以简单易行、容易重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3.4 加强自我管理效能和家庭成员支持
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需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认识糖尿病虽然是终生性疾病,但自我管理加强了,它可以平稳的控制血糖,从而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优化生活方式。进行家庭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支持[2]。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使患者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力的支持系统
3.5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的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经常按每日6次或3次或隔日一次的空腹学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这样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如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可以尽早调整用药、饮食和运动等,让患者知道血糖监测的必要行。
3.6 心理干预及加强宣传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3]。通过心理干预,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健康教育[1],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向患者如出现高血糖时的主要表现和如何处理。以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玉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183-185.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疾病。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我院体检中心于2010年1月至12月对盐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集团、社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特进行如下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盐城市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集团、社会人员。
1.2 调查方法 由我院医务人员给予记录一般情况、既往史并进行体检。血糖测定:糖尿病的标准为空腹血糖(FBG)>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PBG)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一直服药治疗,确诊为糖尿病。高血糖的标准为空腹血糖为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为7.8―11.1 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应检24790例,男18498例,女6292例;资料完整20655例,男15272例,女5383例,人员性质为企事业机关干部、教师、私营企业老板、社会人员等。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男性8466例。
2.2 年龄构成 20655例中,年龄22~ 91岁。20,岁~,3041人例,30岁,~4404例,40岁~,5695例,50岁~,3427例,60岁~,2159例,70岁~,1929例。参检年龄组人数40岁~>30岁~>50岁~>20岁~>60岁~>70岁组。
2.3 高血糖患病情况 20655例中,高血糖1000例,男902例,女98例.性别差异非常显著。(x2=144.21,P<0.001),不同性别、年龄高血糖患病率见表1。
2.4 糖尿病患病情况 20655例中,糖尿病85例,男81例,女4例。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x2=20.20,P<0.001)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见表2.
2.5 机关事业单位男性高血糖、糖尿病患病情况:参检8466例中,高血糖656例,糖尿病54例。机关事业单位和非机关事业单位男性高血糖差异非常显著(x2=116.03,P<0.001)。机关事业单位和非机关事业单位男性糖尿病差异不显著(x2=2.53,P=0.112,>0.05)。不同性质单位、年龄组高血糖患病率见表3,不同性质单位、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见表4.
2.5 不同人群年龄组高血糖患病趋势见图1,不同人群年龄组糖尿病患病趋势见图2.
3 讨论
3.1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可达3.8亿。糖尿病患病率从1994年的2.5%,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9240万),实现了“华丽三级跳”,已成当今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大量无症状的糖尿病病人未被发现,已确诊的患者估计约60%血糖控制很差。通过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集团、社会人员体检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血糖、糖尿病是我市的一种常见病、高发病,患病率分别为4.84%、0.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5%、9.7%)[1],但我市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91/1.82%、0.53/0.07%),性别差异非常显著。(x2=144.21,P<0.001;x2=20.20,P<0.001);机关事业单位高血糖男性患病率明显增高,达到7.75%。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普通人群。分析原因:我市位于江苏苏中偏北,属于长江中下游的沿海地区。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冷暖适宜,饮食中不缺海产品(如海鱼),口味偏咸。男性,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男性吸烟饮酒饭局应酬明显多于女性,油脂、食盐、食物及含糖食品相对摄入过多,进食低糖水果蔬菜、睡眠运动明显少于女性。
3.2 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年龄是高血糖、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因素。发病随年龄增长,40岁开始增高,50岁以上人群高发。上升势头在70岁后趋缓,但机关事业单位男性70岁后明显增高。与全国糖尿病年龄分布特征基本相符合。
3.3 体力活动减少,生活紧张,精神压力大,及过度优越的生活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高血糖和糖尿病一样,都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且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切不可轻视。
3.4 防治对策。健康教育是一种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方式[2]。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须联合政府采取多种途径推进普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全民健康教育,让人们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以连续性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糖尿病的防范意识。对糖尿病患者针对性地健康指导,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里辅导。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于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显著和处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应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代谢异常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经生活方式干预一定时期后无效的患者应该接受降压药物治疗[3]。实践证明饮食和(或)运动治疗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有力措施。建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全程管理、终身服务的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以达到控制、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为最终目的。糖尿病目前尚不能得以根治,因此解决办法还是要立足于防,着眼于治,做到综合治疗。加强糖尿病的四级预防工作,做到未病先防(一级预防),防止过早出现并发病(二级预防),延长早期并发症病人发展到中期的时间(三级预防),延缓中期病人进入晚期的时间(四级预防),使糖尿病人做到(1)多懂一点,(2)少吃一点,(3)多动一点,(4)放松一点。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到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Yang W,hl J,Weng J,et a1.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Ilgl J Med,2010,362:1090―1 10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53例,女36例,年龄7个月}3岁,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指南匀010版)所制定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EV71感染78例。所有患儿在采血前1d未使用大剂量激素,既往无糖尿病史。
1. 2监测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时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监
测血糖水平,在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问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
1. 3治疗方法在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血糖增高程度进行血糖调节,血糖控制标准6.7 m m ol/I。本组36例血糖水平7一8.5 m m ol/I,遵医嘱减少葡萄糖液的输入,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1次/2 h,6~8 h后血糖恢复正常。48例血糖范围在8.6} 14.3 m m n功,使用普通胰岛素0.1一0.2 u /kgh)静脉泵入,0.5~ 1 h监测血糖1次,血糖水平在8.5 m m。功卜后,改为2h测1次,血糖J恢复正常停比胰岛素使用,每4小时监测血糖1次。5例血糖16.1一20.3 m mol/L,普通胰岛素0.5一0.2 u/kgh)静脉泵入,血糖监测方法同前。
1.4护理1. 4. 1饮食护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应兼顾血糖水平及生长发育所需。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高热能量消耗增加,又因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导致能量摄入小足。营养师与主管护师应共同制定并合理分配每日所需能量、进餐次数,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饮食为主,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儿应注意检查进食情况,昏迷患者应静脉和鼻饲补充营养,防比出现低血糖反应。
1.4.2正确测定血糖 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快速血糖仪测定因其快速有效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在临床操作中很多因素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每次测量前核对试纸编码,试纸应注意避光防潮防尘保存,开启后尽快使用,避免失效川;皮肤消毒应使用75%乙醇,待干后采血笔刺入2~3 m m,让血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避免在输液肢体侧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患者疗效观察中,小能过分依赖血糖仪,应定期监测静脉血糖进行对比。本组测量末梢血糖部位均为无名指,采血进针深度2~3 mm,血珠成黄豆粒大小即可,血量小足可导致血糖值偏低,血量过多导致血糖值偏差叫。快速血糖仪测定范围33 m m of注超出范围时无法测出时血糖仪显示H igh,应立即抽取静脉血化验。
1.4.3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护理有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a。近年来成人在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但儿童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可导致血糖大范围波动,严重者将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使用期问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每1~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在病情稳定剂血糖平稳后4~6 h检测1次,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4.4预防低血糖手足口病重症高血糖患儿在使用胰岛素降糖期问主要风险为低血糖。所以在治疗高血糖过程中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小能准确表述自己感受,加上镇静剂的使用,使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小典型而小被及时发现导致严重后果。当血糖低于2.2 m m ol/l或长时问低血糖昏迷可导致神经系统小可逆损害。因此在胰岛素治疗期问应按医嘱监测血糖,注意补充营养液,同时注意低血糖的非特异性表现,如心率加快、多汗等,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纠正。本组病例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1.4.5重视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大剂量使用会使血糖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使肺炎的发生率提高26%并延长PiCL监护时间。用药期问应密切观察药物小良反应,遵医嘱测量血糖及电解质情况,追踪检验结果,发现糖代谢紊乱及时纠正,同时应用胃薪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1.4.6预防感染明显的高血糖(1 1.1 m m ol/L)可引起白细胞抗感染能力卜降,还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神经细胞功能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患儿极易出现感染。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患儿前后做好手卫生,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比交叉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高于39℃时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注意足部保暖。
1.4.7病情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意识情况及四肢末梢温度变化,对具有高热小退、高血糖、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肢体抽搐、呕叶、四肢末梢湿冷等手足口病危重症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加强护理观察,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
2结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73
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疾病[1]。喀什市自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启动,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逐渐展开。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现况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基线调查,从而获取笔者所在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的详实数据,为喀什市居民今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宝贵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喀什市乡镇街办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根据喀什市的实际情况,在经费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样本含量,预计调查居民3000人。
1.2 方法 抽样方法:喀什市辖区内有6乡2镇4个街办,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首先随机抽取1个乡/镇和1个街办,在随机抽取的乡/镇、街办的每个社区和村里,按年龄段分组,35~45岁、45~55岁、55~65岁、6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适当人数。血压检测:患者检测血压前30 min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 min。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伸开并外展45°;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测得血压数值。血糖检测严格按照血糖检测仪器的相关要求,测量所抽样居民的血糖值。
2 结果
此次调查居民3388名,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388份,剔除无效问卷137份,有效问卷为3251份,有效率为95.9%,其血压和血糖相关情况如下。
2.1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收缩压情况分析,收缩压≤139 mm Hg为2494人,占76.7%;收缩压140~159 mm Hg之间524人,占16.1%;收缩压160~179 mm Hg之间153人,占4.7%;收缩压≥180 mm Hg者65人,占2.0%;有15人血压值缺失,占0.5%。
2.2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舒张压情况分析,2391人舒张压值≤89 mm Hg,占73.5%;400人舒张压值90~99 mm Hg,占12.3%;324人舒张压值100~109 mm Hg,占10.0%;舒张压值≥110 mm Hg者118人,占3.6%;有18人舒张压值缺失。喀什市居民收缩压有76.7%为正常值,有22.8%居民收缩压值≥140 mm Hg;居民的舒张压值73.5%小于89 mm Hg,属于正常范围,但有25.9%的居民舒张压值超过90 mm Hg,属于高血压患者。
2.3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血糖值情况分析,血糖值≤6.1 mmol/L者2377人,占73.1%;有308人血糖值6.1~6.9 mmol/L之间,占9.5%;有377人血糖值≥7.0 mmol/L,占11.6%;有189人血糖值缺失,占5.8%。由此可知,喀什市居民的血糖值有73.1%趋于正常,有11.6%的居民血糖值超过7.0 mmol/L,为高血糖患者。
3 讨论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当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超过正常值,就属于高血压的范畴[2]。高血压若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常见高血压合并症[3]。而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长期的高血糖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当然高血糖的危害远不止这些,高血糖后果严重,危及生命[4]。控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实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就可以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健康的基本情况,发现居民高血压和高血糖比率都超过20%以上,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广大居民和相关部门广泛重视。在调查中,居民产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危险因素:(1)居民饮食中对咸食的喜好。本次调查中有1329人对咸食的喜好,所占比例为40.9%。(2)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本次调查中有2058人表现生活规律、充足睡眠,所占比例为63.3%。(3)对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的喜好。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838人喜好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所占比例为56.5%。(4)蔬菜、水果等食用情况,本次调查中蔬菜、水果平均一天内能吃上半斤左右的人数为1716人,所占比例为52.8%。(5)吸烟史。本次调查中,不吸烟的人数为2760人,所占比例为84.9%。(6)饮酒情况,本次调查中,不饮酒的人数为2958人,所占比例为91.0%。(7)工作或生活压力的情况。本次调查中,很少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1545人,所占比例为47.5%,其次为从未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694人,所占比例为21.3%。(8)身体锻炼情况,本次调查中,偶尔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202人,所占比例为37.0%,其次为不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153人,所占比例为35.5%。由此可以分析出喀什市居民潜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还比较多,必须引起疾控部门关注,持久性地做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宣传,普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并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确保绝大多数居民的身心健康,这是神圣责任和使命。通过本次对喀什市辖区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客观地掌握居民的健康数据指标,为笔者所在市下一步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取得可喜的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与防治对策[J].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2] 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38.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冠心病、肿瘤并称为人类的三大杀手。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了。下面阐述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临床意义以飧读者。
1 尿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血糖的检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简便易学的血糖仪的普及,在许多城市家庭,病友自己就可以在家里进行血糖检测,了解一天当中血糖的变化,已经变得不象以前那么困难了,所以尿糖的检测逐渐被忽视了。那么,是不是尿糖检测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了呢?实际上,尿糖作为衡量血糖的间接手段,尤其是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多次血糖检测的糖尿病病友来说,自我进行尿糖检测也不失为一个方便而经济的病情监测手段。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没有痛苦,花费低廉。
关于尿糖检测的方法,以前多采用“烧尿糖”的班氏试剂法,烦琐而且准确性差,现在已渐被淘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试纸条”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此方法方便而且可靠。虽然尿糖试纸的品种很多,但测定方法则基本相同。操作方法,首先应将试纸条有试剂的一端浸入到新鲜尿液中;然后取出试纸条;一分钟后,将试纸试剂一端改变后的颜色与尿糖试纸标准比色板比较,这样就可根据试纸颜色,大概判断出尿糖的含量。尿糖检测结果以“+”表示。病友应充分注意尿糖试纸的有效期,应用过期的试纸测定的结果,则是不可靠的。
总之,尿糖检测,最终还是为了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所以要检测尿糖,还是应该不怕麻烦,通过收集四次、四段尿,进行规律检测。
2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53-02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往往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伴有高血糖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康复进程延缓,预后差,高血糖会加重病情,加重脑损伤,不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但有关微量泵持续滴注控制血糖水平后对脑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脑出血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①早期意识水平下降和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呕吐,伴或不伴有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入院;②入院后头颅CT检查提示为脑出血,出血量幕上血肿量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脑出血的一般常规治疗方案予以治疗,给予降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血及降温、预防感染、神经营养等治疗,但不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血糖水平,具体方法:0.9%氯化钠溶液50ml+胰岛素50U,使用微量泵泵入,泵入速率1ml/h。入院时同时抽血送检实验室检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指导治疗。测血糖1次/h,据此调整泵入速率,使血糖值逐渐缓慢下降为宜,一般要求每小时下降2~3mmol/L。达到血糖水平4~6.1mmol/L,继续给予维持泵入,以后每天检测晨间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7d后每天的空腹血糖值并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糖经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12小时内达到控制标准(空腹血糖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主要出现在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头颅CT检查可提供脑出血的直接证据。
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合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高血糖的高发病率亦是临床上突出、常见的问题,如脑卒中(1/3患者)、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可能成为继发性颅脑损害的因素之一,其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变的部位、大小相关,与昏迷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亦相关。目前普遍认为脑出血后血糖升高机制有:①脑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糖原分解血糖升高;②脑出血后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将引起脑移位甚至脑疝,压迫血管,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的障碍,使血糖顽固性升高;③潜在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血糖值与GCS评分之间的差异,患者的血糖值与GCS评分成反比,故血糖值可间接的反映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
关键词 ]儿童;肥胖;血压;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003-02
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ldrenandtheresearchofabnormalbloodpressure,dyslipidemiasandbloodglucose
CHENWeiliFENGJieLuRuopian
DapengPreventiveHealthCareStation,DapengnewDistrict,Shenzhen518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verweightobesityinchildrenandthecorrelationbetweenbloodlipids,bloodglucoseabnormalities.MethodsMeasuring320casesofchildren´sheight,bodymass,bloodpressure,fastingvenousbloodcollecteddeterminationofGlu、TC.AccordingtoBMIlevel,320casesofchildrencanbedividedintonormalcontrolgroupandtheoverweightobesitygroup,comparing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ofchildren´sbloodpressure,dyslipidemias,bloodglucose.ResultsTheresearchobject,165casesoftheboys,girls155cases,beingoverweightobesitychildrenatotalof56cases,beingoverweightobesityratewas17.50%ofoverweightobesityratewas17.50%.Obesechildrenintermsofgenderdistribution,overweightandnormalcontrolgroup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Overweightobesitygroupofchildrenintheincidenceof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hyperlipidemiawere25.0%,19.6%,25.0%,andthenormal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01).ConclusionToearlypreventionofchronicdiseasessuchas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shouldgrab,childrenwillbeoverweightchildreninthisgroupinterventionasthekeyobject,andstrengthenthehealtheducation.
[Keywords]Children;Obesity;Bloodpressure;Bloodglucose;Dyslipidemias
[作者简介]陈维力(1962-),男,籍贯:广东梅州,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预防保健所所长,主要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肥胖不仅给儿童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是引起成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为探讨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于2013年9月—2013年12月,对320例6~12周岁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大鹏新区6~12周岁儿童320例,其中男生165例,女生155例,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心、肺、肝、肾等可能严重影响血压、血糖、血脂的疾病。
1.2测量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实施细则》[1]的要求,在受试者休息10min后测坐位的右臂血压。用电子体重计测量体质量,用标准身高坐高计测量身高,以上两项分别精确到0.1kg和0.1cm。要求空腹12h以上,然后抽取静脉血,按规范检测血清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血糖(Glu)含量。
1.3诊断标准
以舒张压(SBP)和(或)收缩压(DBP)的测量值在同性别同年龄所在组别的第95百分位以上者,判定为高血压;以体质量指数(BMI)19.85~24.00kg/m2判定为超重,BMI>24.00kg/m2判定为肥胖,(BMI)<19.85视为正常对照。以空腹Glu≥6.10mmol/L判定为高血糖;以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作为脂类代谢的指标,以TC>5.2mmol/L判定为高血脂。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320例儿童,其中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本组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见表2。
表1两组儿童的性别分布比较分析
注:超重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分布χ2=0.846,P>0.05。
表2两组儿童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分布比较分析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大鹏新区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检出率为17.50%,与国内有关调查结果相比偏高,甚至高于美国2009年—2010年的报告的儿童肥胖率16.9%[2],由此可见,深圳市大鹏新区儿童肥胖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组研究表明,男生与女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与有关报导一致[3-5]。儿童超重和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症是无明显病因所导致,主要原因是机体摄入热量相对过多而形成[6]。因深圳地区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营养过剩且运动不足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引导家长调整膳食结构,限制高脂肪、高糖等高热量食品的摄入量,同时形成爱好运动的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肥胖组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均是P﹤0.001)。在高血压方面,因肥胖可导致血液总容量增高,心脏的每分钟相应的输出量也增加,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起病可追溯到儿童期,而高血压是心肌梗塞、脑血栓、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7-9],早期预防高血压,可以降低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高血糖方面,早期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仅表现为糖耐量异常,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高,随后将出现糖代谢紊乱[10]。
在儿童及青少年慢性病防治方面,不仅要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还应对超重儿童的潜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危害性给予足够重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儿童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个别重度肥胖儿童已存在胰岛素代谢异常的情况,具有糖代谢紊乱的潜在危险。在高血脂方面,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儿童可能伴有高脂血症,说明导致成人期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在儿童阶段就可能已经存在[11-12]。
综上所述,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因营养过剩且运动不足,导致肥胖的问题已十分突出。超重肥胖儿童不仅可以造成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而且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因此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血脂异常问题,并促进肥胖超重儿童形成健康行为。
[
参考文献]
[1]陈友鹏,李健,梁旭竞,等.体质量指数对青少年学生血压升高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00-102.
[2]鞠红,刘启贵,宋桂荣.大连市1745例6~17岁儿童血压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51-653.
[3]华琦,刘朝晖,刘荣坤,等.青少年营养转型期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655-658.
[4]李晓惠,杜军保.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刊,2004,39(6):17-19.
[5]陈曼娜,黄培信,苏乃其.儿童肥胖与血压研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1):31-33.
[6]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1-314.
[7]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69-670.
[8]O’SullivanJJ,DerrickG,FoxallRJ.Trackingof24-hourandcasualbloodpressure:a1-yearfollow-upstudyinadolescents[J].JHypertens,2000,18(9):1193-1196.
[9]杜松明,李艳平,崔朝辉,等.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13-215.
[10]常素英,季成叶.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52-653.
Ⅱ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多病因的非传染性慢性流行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高血糖和伴有微血管及心脑大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特征。老年Ⅱ型糖尿病占Ⅱ型糖尿病总人数的50%[1]其死亡者3/4为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2]。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不仅携带多个危险因子,且其本身作为危险因子,在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中致病危害性可能最大[3]。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初步探讨老年人Ⅱ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旨在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选自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A组)76例与同期收治的Ⅱ型糖尿病不合并脑卒中(B组)78例。脑卒中在发病1周内,经CT扫描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Ⅱ型糖尿病诊断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和60岁以前发病进入该年龄组的患者,76例糖尿病并脑卒中,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5±7.95)岁。A组病程≥10年58例,B组病程≥10年1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隔夜禁食12 h,于次晨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B(ApoA、ApoB)、早餐后抽血查餐后2 h血糖(2 hPBG)、测血压2次/d及头颅CT检查,询问既往吸烟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记数资料采用 Leven 方差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 .1 A组合并高血压(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者53例,占69.8%、B组合并高血压者11例,占14.1%,既往有吸烟史者A组33例,B组1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A组)与老年糖尿病不合并脑卒中(B组)CHO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G 、HDL、ApoA、Apo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高血压是Ⅱ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文献报道[4]
T2DM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以老年患者突出,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众所周知,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综合征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大动脉及微血管病变。吸烟患者因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升高,造成组织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蛋白异化作用障碍,而加重动脉硬化。本文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吸烟史,糖尿病病程A/B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10年以上的病程,合并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能是DM合并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戒烟是降低脑卒中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
3.2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老年糖尿病尤甚。本文A组与B组血胆固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中非决定因素,而血TG、ApoB升高、HDL 、ApoA降低,A组与B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硬化的形成,而ApoB是乳微粒和LDL的主要载脂蛋白,正常情况下,LDL难以进入血管内皮间隙,但在高血糖、高血压及吸烟等危险因子的作用下,血管内皮间隙扩大,LDL则可进入动脉壁并停留于内膜下,最终参与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升高。血HDL是胆固醇逆转的主要载体,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运向肝脏加以利用和排泄。文献报道[5] Apo A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和发展进程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甚至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A组与B组的TG、ApoB、HDL 、ApoA改变提示TG、ApoB升高与HDL 、ApoA降低是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尤其是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调控患者血中TG、ApoB、HDL 、ApoA的水平在综合治疗中极为重要。
3. 3 长期高血糖状态是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期研究表明[6]: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增多,超过正常对照5倍。T2DM患脑卒中发生率比对照组高3倍,卒中危险增加150%~400%,血糖控制不好与卒中危险直接相关。高血糖状态及蛋白机化作用使动脉壁弹性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致组织缺氧,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包括血管收缩性增强,转移生长因子α和β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增加并引起基质合成增多,血管新生伴血管壁增厚,导致微血管、小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脑灌注减少,高血脂、脂代谢紊乱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和抗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利血栓形成。本文FBG、2 hPBG、HbA1c指标A、B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可见在除年龄、病程、吸烟、血压等因素后,高血糖是脑卒中高发病例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控制高血糖为前提,同时控制血压、血脂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预防脑卒中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
2 Peter AL,DavidsonMB.Use of sulfonglurea agents in older diabetic patients.Clin in Geriate Med,1998,6(4):903-920.
3 金文胜,潘长玉.糖尿病治疗新观念: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综合控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1-2.
4 沈雅舟,吴松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2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收治肺部疾病手术患者7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占同期肺部疾病手术患者的4.4%。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7.6岁。3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构成:肺癌26例,肺结核球3例,炎性假瘤2例,自发性气胸1例。32例患者全部为Ⅱ型糖尿病,有明确糖尿病病史,其中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者25例,用胰岛素治疗者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病情控制在血糖5.60~9.00 mmol/L,尿糖(-),尿酮(-)。血糖控制方法:①控制饮食:本组4例轻度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既能达到良好效果;②降糖药的应用:3例患者术前应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美比达)控制血糖;③胰岛素应用:其余患者均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既往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入院后停服,改为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既往应用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者,术前改为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一般为24~32 U/d。术前禁食6~8 h,停用一切降糖药物。术前1~3 d给予广谱抗生素药物。
1.2.2 术中处理 术中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心电、血压、血氧,术中输液以林格液、生理盐水为主,不含糖液体。7例患者当中加用葡萄糖静脉滴注,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4。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80 min,每0.5~1 h监测血糖1次。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常规进入监护室,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监测血糖、pH值、酮体、电解质等,预防并发症,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禁食1 d,补充葡萄糖150~200 g,补液3 000 ml左右,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4~6。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进食后,改为正规胰岛素,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术后7~10 d逐渐过度到入院前糖尿病治疗方案。抗生素应用5~7 d。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转归 术后有1例出现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低血糖反应2例。全组均临床治愈,无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发生。
2.2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①术前血糖控制与术后并发症:术前血糖控制在5.60~9.00 mmol/L,尿糖(-),尿酮(-),其中11例术前血糖控制在≤6.7 mmol/L,无并发症。21例血糖控制在6.7~9.00 mmol/L,2例出现并发症。②术后血糖控制:本组手术前后平均血糖为术前血糖7.8 mmol/L,手术当时血糖12.71 mmol/L;术后第1天血糖10.25 mmol/L;术后第2天9.23 mmol/L;术后第3天血糖9.01 mmol/L;术后第4天为8.78 mmol/L;术后第5天为8.02 mmol/L。可见术后当日及手术第1、2天平均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血糖较为平衡。
3 讨论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有陈旧性心绞痛病史者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
1.2结果 本组痊愈16例,出现精神症状5例,搬出ICU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低氧血症1例,术后症状缓解。全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无感染。
2 术后监护
2.1神经系统 冠心病患者易发生脑部缺血缺氧所致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术中术后脑血管灌注压不足,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升主动脉严重粥样硬化,术中此处操作所致斑块脱落,易造成脑动脉栓塞。术后高血糖可引起酮症昏迷,血糖过低可引起脑细胞代谢障碍出现昏迷。所以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精神状态、肢体活动、肌张力等情况,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循环系统 术毕入ICU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保持心率60~100次/分,血压100~130/60~80mmHg,中心静脉压6~12cmH2O,术后在维持血容量稳定的情况下,早期应用血管扩张药。有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葡萄糖明显增高,同时心肌糖原分解明显增强,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严重障碍。心肌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重、持续更久且终止体外循环后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及左室每搏工作指数均显著降低,应给予胰岛素降糖等治疗。
2.3肺部检测 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继续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研究显示[1]高血糖时肺存在着限制性、阻塞性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亦存在换气功能障碍。
控制血糖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本组病人均在12h内拔管,无肺部并发症。
2.4血糖的监测 由于手术本身可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高血糖可诱发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血糖过低可致脑细胞死亡和昏迷。因此,监测血糖并维持血糖稳定对患者术后病情控制及机体恢复极为重要。当血糖>13mmol/L时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0.07~0.1U/kg-1·h-1以降低血糖水平,强化胰岛素治瓶刂蒲撬皆?.4~6.1mmol/L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2]。2h后再次测血糖酌情增减用药,此后监测血糖每4~6h/次,尿糖每日2次。脱离呼吸机前1~2h监测血糖1次,拔出气管插管后4~6h进食,如血糖仍高于正常,按常规控制血糖方法,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减停胰岛素泵入。
2.5预防切口感染 各种管道的护理,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更换所有输液器及三通接头,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高血糖病人易发生感染,切口部位应保持干燥,无菌,渗血过多或有污染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更换敷料。在换药时观察切口的皮肤,有感染征象时及时处理,并加强抗感染措施。本组未发生切口不愈。
3 健康指导
3.1饮食的护理 拔出气管插管4—6h后,病人无恶心呕吐,即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一般术后第2天根据血糖水平给予糖尿病半流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同时配合医生给予白蛋白、血浆静脉滴注等营养支持。随着胃肠功能恢复及食欲好转,3~4天血糖检测正常后可给予普食。在严密监测血糖下,适当增加总热量的供给,增加蛋白质的量,以利于切口愈合,促进术后恢复。
3.2运动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鼓励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或床旁功能活动以促进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改善循环,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利咳痰,防止肺部感染。
3.3冠心病危险因素宣教 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告诉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平时注意预防感冒,自觉控制血糖的稳定,预防和延缓冠状动脉再出现病变,提高和保持手术效果,并保障心肌血运重建术的远期疗效。
4 小结
控制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患者血糖对于患者的术后心肌糖的利用,改善肺功能及脑组织糖的利用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