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09:52: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德育的任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总务部门应把育人放在人文环境硬件建设的首位,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此影响师生、感染师生、教育师生。
1.1 建设主题标志。学校的主题标志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基本内容,看到这一标志,就能了解学校的大致办学思路,要下功夫建设。
1.2 建设文化宣传橱窗。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设由24块宣传展示板组成的永久性橱窗。每块版面都展示着育人的内容。
1.3 建设校史馆。校史馆首先是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体现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陈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
1.4 建设具有育人功能的地面墙面。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学校操场围墙上,布满体育、健身的大幅画作和标语,将校园文化体现在环境中,努力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墙一面皆可育人”的充满和谐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少学习生活中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1.5 建设校园德育新媒体硬件。主要是校园网德育互动园地硬件软件建设、学校显示屏建设、学校广播室建设、学校电视台建设、学校录播室建设等。
1.6 建设德育专用馆室。如心理咨询室、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少年模拟法庭等校内的育人馆室。
1.7 建设班级文化设施。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其班级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好评。走进巴州石油一中的各班教室,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有全校共性的文化宣传,如巴州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生本课堂学生须知、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体现学校的共性要求。更多的是个性化的布置,有的班级布置有我国56个民族小朋友肖像的贴图,意在加强民族团结;有的班级布置有全班同学的肖像和他写的座右铭,意在励志。个性化的布置做到了一班一品。他们实行分类开展、立体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把图片、文字、公约、制度渗透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面墙能够说话,让学生的课桌能够说话,形成丰富细致的班级文化环境,获得北师大专家赞誉。
2 构建生态环境育人,把生态友好理念播于师生心中。
生态文明是文明校园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小学总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态文明建设中既要落实好植树种绿,也要保护好一草一木,更要通过一系列生态友好活动向学校师生普及绿化祖国、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亲近大自然、环境友好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2.1 建设净化美化绿化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自然环境优良,物质、能力、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学校总务在校园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体在校学生参与国土绿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通过活动改善校园育人环境,绿化、美化校园,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绿色环境。以校园绿化和在广大学生中弘扬生态文明为切入点,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坚持因校制宜,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重在参与、教育为主,不搞形式主义,垂直挂绿、屋顶增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园绿化覆盖面。
2.3 组织开展“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好校园”活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师生增强低碳办公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厉行勤俭节约,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行为,崇尚绿色消费概念。实行垃圾分类,抵制商品的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合理使用办公资源。
2.4 组织学生开展生态友好活动。教育在校学生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持学校清洁卫生,让环境起到正向影响人同化人的作用。
2.5 组织学生开展植树种绿活动。植树是全民义务,要从青少年学生抓起。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是加强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绿化、教育、林业部门发出了每一名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种一棵树的倡议,其目的是强化青少年学生植树护绿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6 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2.7 组织开展爱护母亲河活动活动。例如,巴州石油一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倡议 “保护母亲河・爱我家园”,全体师生在“保护母亲河”、“爱护环境”、“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等横幅上进行了集体签名仪式,观看了“保护母亲河”、“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家园靠你我他”等内容的小学生创意展板。组织学生擦洗母亲河―孔雀河栏杆、清理居民住宅楼外墙涂鸦、参观基地安全防监控室并捡拾社区公园垃圾杂物,居委会管家在途中给学生讲解了小区各项管理规定。
3 学校资产育人,让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各类资产是总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给学校的资产是全民资产,学校总务部门有责任保持资产的完整。但是仅靠总务要实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尤其是低值易耗品管理难度很大。为此,总务必须有计划的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3.1 新学年开学组织告知性教育。利用行政例会、主题班会、橱窗等形式对公物管理制度、维修制度及赔偿制度等告知师生。
3.2 新学期开学组织强化性教育。积极配合班主任,教育学生懂得学校的财产是开展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财富,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德。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勤俭办学、勤俭治校、爱护公物、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教育。
3.3 坚持开展爱护公物随机教育。每发现一次浪费和破坏现象就现场对师生进行教育,而不是以罚代教。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任务作为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英语情况进行设计,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能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突出任务的主体性,同时要把握任务设计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在任务的引导下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构建实质性的课堂。
1.学习任务要富有趣味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想要更深的进行分析和接触。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加快学习进度。
2.学习任务要具有实效性。设计任务型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英语基础,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设计,使课堂教学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高效进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保持高涨的热情,激活英语思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任务型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英语任务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课前预习任务、课中学习任务、评价任务情况。在各个阶段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深入探究过程中掌握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不断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1.预习环节设计学习任务。预习环节是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他们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在预习阶段只是是阅读教材内容,缺乏思考和探究,使预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缺乏实效性。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创设学习任务,以任务作为指导,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2.课堂学习环节设计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深入分析英语教材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项挑战,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逐步解决学习任务中的问题,使他们的学习高效进行。在探究学习任务时,针对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促使教学高效进行。
3.评价任务阶段。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对于完成的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他们共同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设计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要是课堂教学获得实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探究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英语知识的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这既让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增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围绕着教师设计好的“任务”,积极参与,通过语言信息的大量输入,从而营造另一个语言的环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要求采用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玩、演、视、听、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活动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设计任务型教学的任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
一、实施猜测性的任务设计
猜测性的任务设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任务设计。这种任务需要的时间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得到充分锻炼,并适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学习第三册中的第五课My bedroom中的There be句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猜猜Anne的房间里有什么?让学生尽量用英语说出来。然后,出示Anne的房间图画,检查学生刚才猜得对不对,猜对的给予奖励。这种任务设计能在短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猜测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但设计猜测性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目的的针对性,不要单纯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行猜谜游戏。同时,教师要细化猜测的规则,注意任务的进程、时间以及纪律。
二、实施听、说、玩、演的游戏活动
英语教学要求听说领先, 在教学中贯穿这个教学理念,通过听、说、玩、演等多种游戏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练,以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设计听、说的游戏活动。如教学了There be 句型后,可以用这个游戏来进行巩固训练。教师可先用There be …句型发出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把身边的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放对的小组得胜;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There be …句型说出。
2、设计玩、演的游戏活动。如教学了stand ,run ,swim ,climb ,ride a bike等词后,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来进行巩固训练:击鼓传花,鼓停,花在谁手上,谁就站起来说出所学过的动词,说对的就得分。这种活动简单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施调查性任务设计
用英语调查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小学阶段所学内容不多,但可以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调查。如学习了《新交际英语》第三册第十一课中的六个单词(American stamp, English stamp, Australian stamp ,Japanese stamp ,Chinese stamp ,Canadian stamp )后,可以设计一个调查表,让学生去调查同学们有什么邮票,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各国邮票。如:让学生拿着调查表在班内用如下的例子展开调查,有的打√,没有的打╳。
Model: A: Do you have any English stamps , Katy?
B: No. I have got only Australian stamps.
A: May I look at your stamps ?
B: Sure.
这样的一个调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借助学生的问一问、看一看来增广学生的见识。通过邮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拓展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集邮的兴趣。
四、实施竞赛性任务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根据这一点,通过英语竞赛不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习单词或句子时,一开始就布置任务,让全班开展小组竞赛。有了任务以后,学生积极练习,组内成员互相帮助。这样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活动。如:我在教学Zoo Animal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竞赛游戏:首先,出示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然后说明比赛规则,看哪组答得又快又对,不会答的就被淘汰。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强,都想自己的小组胜利,所以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学习积极性高。通过这一比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复习了学过的动物,完成了教学任务。竞赛结束后,给获胜的小组插上红旗,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任务型教学输入,通过对英语知识的感知、实践、教学参与、生活体验、合作教学等学习方法,将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以此实现任务教学目标,强化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1]。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理念及方法上做到与教学的新标准相适应,积极将任务教学应用到教学课堂中。
1.任务教学理论
1.1任务教学的定义及特征
任务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为教学目标,追求学生在情感认知及技能目标等多方面能够均衡达到一定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2]。任务教学注重学生的需求,尤其在影响力和归属感方面,具有很强的情感性。除此之外,任务教学还注重条件的创设,通过条件的创设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要我学”的不良学习心态。新英语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小学英语的教学应该借助任务教学将英语的精髓通过用语言做事加以巩固。 “任务”在任务教学当中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因为在英语教学当中要做到和其他任务有所不同,所以任务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都偏向于目的语;其二,教学中为了避免机械式语言的出现,所以任务在教学中还具有演练等特征,以此体现语言的互融性及真实性。其三,任务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获得和应用,有利于改变教学中过于重视对语言“学得”的现象。
1.2任务教学的作用
通过对任务教学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任务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其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及执行任务策略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注重学生任务过程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另外,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可以间接地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强化英语实际运用。
2.任务教学进行的基本原则
2.1真实实用性原则
此原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主学习。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借用生活中的经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习得能力和运用能力。
2.2英语应用原则
任务教学是通过目的语的运用完成的。因此,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英语应用原则,通过这样的原则设计任务,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应用中将自身的英语水平逐渐提高。另外,小学生善于模仿、记忆力好、可塑性很强等,这可以使他们在不断的模仿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英语习得。
2.3激励性原则
任务教学是通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知、实践、教学参与、生活体验、合作教学等学习方法完成任务的。因此,在对任务进行设计时应该注重激励性设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习得[3]。另外,通过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还可以将其内化为后续英语学习的动力,推进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比如教学三年上册第5模块classroom时,就可以采用配合音乐来进行,当唱到point to the window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指着窗户。通过这样的教学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英语任务教学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课堂启动;第二步:任务启动;第三步:课文呈现;第四步:操作指导;第五步:课后作业。
根据上述的这些步骤,笔者以EP教材第五册的第四单元“Let’s learn. Let’s play”进行具体的分析。
Step1:课堂启动。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在生活当中干家务的动画片,然后复习“I’m helpful.I can ...”等句型,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flowers,clean the bedroom,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 等词组。
Step2:任务呈现。
(1)听懂会说“I’m helpful. I can ...”两个句型。
(2)掌握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flowers,clean the bedroom,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等词组。
Step3:课文呈现。
播放课文配套动画,让学生边看边猜测课文的意思。
Step4:操练指导。
出示课题:What can you do? 告诉学生怎么将这句话应用到实际活动过程中,并带领学生练习“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等日常用语,最后通过小组读、个人读等方法进行巩固。
Step5:课后练习。
做一次教务,教会爸爸或者妈妈说出一到两个词组。
4.结语
真实性任务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开展的依据进行的,因此在教学当中,要注重生活和知识的结合,只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领略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强调学习过程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等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时间、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在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倡导以语言运用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语言知识的教学要为语言任务的教学服务。
二、任务的定义
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A task is 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 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 It meant what people do in everyday life, at work, at play, and in between.这个定义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任务。如:dressing a child, filling out a form, buying a pair of shoes, borrowing a library book, making an airline reservation, writing a check, finding a street destination等。
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之后说开展的活动。A task is an activity or action which is carried out as the result of processing or undertaking language.
任务活动与语言练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A task has a nonlinguistic outcome.而练习则有一个语言的结果。An exercises has a linguistic outcome.比如同样是听一段录音,是关于从哈尔滨到北京的火车时刻表的录音,如果我们让学生 决定乘哪一班火车可以在某个时间到达北京,这就是一个任务,如果听完之后问学生,某趟火车是几点钟到北京,再让学生回答,这就是一个练习。
三、任务的分类
任务有学习任务和运用任务之分。
学习任务主要由以下几种:1、知识学习任务和技能学习任务。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养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然后在设置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2、认知学习任务和智力学习任务。这类任务包括比较、辨别、分析、归纳性质、特征、因果关系、逻辑关联等。3、文化学习任务和情感学习任务。包括跨文化交际知识、合作学习等。
运用任务有以下几种:1、交往型任务:包括日常社会交往任务及学校交往。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社会交往活动和学校交往活动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模拟这些活动。2.信息差任务:包括提供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查询信息、分析信息等。这类任务要求两人结对完成,或者是双方各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3、创造型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如:手工制作,创造性绘画等。4、选择决定型任务:这类任务是给学生一系列可以选择的决定,由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选择一个决定。5、解决问题型任务:解决语言难题、解决知识难题、解决生活问题等。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以及一些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6、愉悦型任务:这类任务包括游戏、表演、欣赏、兴趣等活动,如表演歌谣、猜谜等等。
四、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要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是要设计教学任务,要使学生有事做、有话说。在设计任务活动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1、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和语言情境。2、形式-功能性原则,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3、阶梯型任务原则,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4.做中学原则,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
按照上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论,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可以分为任务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完成三个阶段。
1.导入与运用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环节,任务教学要求在语言学习之前呈现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人物的真实性。
2.知识技能教学及运用训练
这个阶段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这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的程序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也就是说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相当于我们平时我们教学的呈现(presentation)和操练(drill)步骤。第二步,就是运用训练的过程,即指学生学习新语言内容之后,完成运用任务之前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下、为了新的语用目的运用刚刚学习的语言,是为完成运用任务做准备的,相当于我们平时教学的练习(practice)步骤。
3.运用完成任务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面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为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熟悉完成任务的规则和程序,教师应组织任务完成的演示。在演示之后,应组织全班学生完成运用任务。
六、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实例
以下是一节典型的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实例,课题是“What’s the weather like?”主要有四个环节:
1.任务呈现
本节课教师结合周末要去野餐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天气并决定是否去进行此项活动。
T: This weekend, let’s go and have a picnic. Today our task is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o go or not.
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任务。
2.知识技能教学
1)通过课件把生动、形象、富于美感的天气的图片展示出来,学习单词。
2)师生共同完成了“根据单词卡表演动作”和“选衣服、说天气”两个游戏。
3)学生看图片,听录音,回答问题,将枯燥的听力练习设计的生动有趣。
4)学生跟着课件的节奏,边打拍子边朗读表演已学过的一首有关天气的chant,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四个活动就是在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为后面的任务活动做好知识技能上的准备。
3.运用训练
1)同学们周末想去爬山,让学生拨打121了解天气情况,并让一个学生当接线员播报天气预报。
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纸来获取天气信息并与同学。
3)让学生看课件上的天气预报,了解其他城市的天气,并给即将出差老师提出些建议。
这三个子任务为最后完成总任务做了铺垫和准备。
4.完成任务
教师再次提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部分小组的汇报演示。
T: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have a picnic on this weekend? First, we should know the weather . Try your best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weather by any ways you like.
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in groups and then decide whether to go or not .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dialogues. Ask some groups to act them 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