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康复医学专科护理

康复医学专科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8: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康复医学专科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康复医学专科护理

篇1

医护不分家,临床工作中医生的工作常和护士的工作同时进行,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以最佳的技术满足于患者。对每一名专科护士而言,了解本专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十分必要。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残疾的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管理。康复医疗是通过医学的手段,预防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减轻残疾的影响,它“治疗”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医疗手段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注射手段、康复工程手段、其他康复辅助技术、康复营养、文娱体育治疗、代偿和替代医学技术、心理和神经心理学治疗、传统的中医药学治疗等。

了解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

很多病人有多方面功能障碍,护理工作中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很重要。协助和指导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的康复,比如适当的、良好肢体的位置、呼吸功能、排泄功能、关节活动能力及肌力等技术,以防发生褥疮、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学起来枯燥,但通过护士们精心护理可以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护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临床经验,不知道护理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临床学习中常忽视一些护理细节问题。适当给护生例举护理失败病例,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败血症,可让护生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篇2

2结果

2.1新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20家机构均完成了《新疆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其中216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216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215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201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149家,中医医院61家(中医院23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民族医院37家),专科医院6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34家(综合医院26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二级医院182家(综合医院123家、中医医院56家、专科医院3家)(注:182家二级医院中,其中有4家为未定级医疗机构,按现行政策归入到二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220家机构中含有康复医学内涵的机构有68家,其中64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设有康复相关专业的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64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63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49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54家,中医医院7家(中医院5家、民族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21家(综合医院19家、中医院2家),二级医院43家(综合医院35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⑤4家医学高等院校中:3所为三年制大专康复专业,其中1所目前已取消;1所为四年制本科中医康复专业。调研中64家医疗机构科室注册名称分析:①单独以“康复医学科”注册35家,占总数54.69%(35/64)。其中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9家(包括专科医院2家);②以其他名称注册29家,占总数45.31%(29/64)。其中:中医康复科7家,康复理疗科6家,理疗科3家(内设运动、作业疗法室),儿科康复室3家(其中2个为挂靠儿科),疼痛康复科2家,针推/针灸康复科2家,中医康复理疗科1家,中医理疗科1家,针灸理疗科2家,精神康复治疗中心1家,挂靠神经科1家(康复治疗室)。

2.2新疆医疗机构康复病区床位设置及康复专业人员情况

216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共77089张,其中三级医院30830张、二级医院44532张、专科医院1727张。设有康复内涵的64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数共40370张,其中46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编制床位共计1287张,其中三级医院19家,康复床位数700张,占三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7%;二级医院25家,康复床位数477张,占二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8%;专科医院2家,康复床位数110张,占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的13.46%。见表1。64家医疗机构中:共计康复医师436人,其中三级医院214人,占49.08%;二级医院198人,占45.41%,专科医院24人,占5.51%。康复治疗师352人,其中三级医院188人,占53.41%;二级医院147人,占41.76%,专科医院17人,占4.83%。康复护士412人,其中三级医院208人,占50.49%,二级医院184人,占44.66%,专科医院20人,占4.85%。床位/医师/治疗师/护士比:三级医院1∶0.31∶0.27∶0.30;二级医院1∶0.42∶0.31∶0.39。见表2。

2.3新疆康复医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医师共436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职称结构中无明显差异(Z=-0.294,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6.545,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37.962,P<0.01)。见表3。

2.4新疆康复治疗师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治疗师共35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654,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3.621,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8.380,P<0.01)。见表4。

2.5新疆康复护士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护士共41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003,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5.953,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执业资质结构中显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535,P<0.01)。

3讨论

3.1康复医疗现状不能满足刚性需求

3.1.1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011年4月卫生部制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3]。本次对新疆地、州、县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有康复内涵的医疗机构64家中独立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医疗机构只有35家,占54.69%,其中符合卫生部规范的仅有23家。余各医疗机构的科室名称多不统一,以“中医康复科”、“康复理疗科”居多,也有些其实就是中医针灸推拿科。在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35家医疗机构中首府乌鲁木齐就占14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占40%。新疆优势康复资源集中在首府,与区域经济、卫生情况相匹配。2011年5月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1〕31号)(下简称标准)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病区,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但不得少于10张床”[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46家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病区的医院中,康复编制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合适(3.19%),但相对于新疆二级以上的医院的77089万张床位,它的比例就跌至1.7%,实际数字还远低于此。

3.1.2新疆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基本情况:部颁标准要求康复科“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0.5名康复治疗师”。本研究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康复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均明显优于二级医院。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康复医师职称整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新疆整体康复医疗起步较晚有关。三级医院康复医师晋升较为规范,而二级医院康复医师多由中医医师转岗而来,既往已获得相关职称,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康复人才储备情况。调查显示从事康复医学的医师持有康复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占13.07%,其余主要以中医、内科等执业医师资格证为主,也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疆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较短,康复人才的专业性不强。新疆目前的床位/治疗师比明显不能满足要求。具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有199人,多为中医资质,1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康复治疗师走技师职称的仅3人。康复治疗师群体从人员数量到质量都很薄弱。康复护理是患者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早期介入,改善病情,减少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尤为重要。康复护士中同样存在数量及质量的问题。多数护士工作仅限于基础护理,接受过康复专业护理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何提高护士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的康复专业护理内涵是一个切入点。参照欧美标准,康复医师/治疗师比例为1/5—1/10,康复护士/治疗师比例为3/5,治疗师占人口比例为5/1万人口[3]。考虑到我国2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有研究表明[4],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余万人,其中PT18万人,OT9万人,ST115万人,PO31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新疆常住人口为2181万,本研究调查显示新疆康复医师共436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99/100万;康复治疗师共35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4/100万;康复护士共41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89/100万;因本调查未涉及全疆内社区医院数量,故无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测算新疆康复人才的缺口,但结合以上数据可初步预测新疆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不仅与欧美存在差距,与国内发达城市,譬如上海,也存在差距[3]。

3.1.3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高:新疆的康复机构和人员远达不到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具体要求。调查显示能够全面发展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认知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务人员不具备早期康复的意识,康复医师多由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缺乏系统训练。或很多医院康复的实质是理疗、中医按摩等,或康复基础设备简陋,不具备康复医疗的基础条件及服务能力,诊治的多为颈肩腰退行性病变或后遗症者,致使许多患者恢复期转入后功能状态不再进步,甚至退步。同时医疗机构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医院康复医学科不能有效处理早期重症患者,患者滞留在临床科室,无法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有效对接,早期介入受到制约;或者二级医院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伴随的临床问题,包括癫痫、感染、心血管问题等。

3.1.4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优势资源集中于首府,各地州的康复医疗资源较为薄弱且康复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差,甚至大部分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为零基础,致使患者大量滞留于有能力的三级医院找不到出口;不同层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在自身提供服务有限的情况下,层级之间缺乏患者流动、上下转诊的机制与渠道。医疗资源的集中必然引起患者的集中,这种双重集中的现象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及医院的管理成本。由此导致建立和完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困难。

3.2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2010年元月五部委已联合出台将9项基本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但在新疆虽经多方努力,政策至今仍未落实。乌鲁木齐市医保出文要求患者的康复医疗限定在医疗费用的15%以内。显然没有考虑到残障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医学治病-保命-提高生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及重大灾害发生,国家对康复医疗的重视日益提高,康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但现有康复医疗收费项目却停留在十年前,不能与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匹配及满足患者需求。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康复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总之、康复医疗涉及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残联及教育等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3.3思考和建议

我国的康复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在机构建设上还是在医学技术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为此,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12年卫生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经两年的试点,新疆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康复医疗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知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初步构建了局域性层级流动模式。康复医疗和临床的有效衔接初步得以展开。康复内涵和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康复机构增多、人员增长,经不完全统计,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前后,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增长18.5%;人员增长17.8%。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各级各类的康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更多的病残、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6]。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康复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科室建制、设施配置、人员配备、机制建设、专业人员培训、技术规范与普及等方面均亟需规范与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患者在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不畅通等[7]。这些问题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都广泛存在,且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康复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3.1加强对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管理:整合康复医疗资源,全面落实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统一标准,提升医院管理执行力,加强对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乡基层医疗机构层次明确的体系。医疗机构依据不同的社会责任充当不同的角色: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医疗服务,实施与相关临床科室的无缝对接;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7]。依托区域性质量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力度,针对相关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效能低下、康复医学内涵缺乏、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等现状进行持续性监管及促进整改;规范康复医疗服务,加强对二级以上康复医学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康复医学的前移及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新疆首府与各地州县级之间交通不便,如何实现康复医疗各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体系试点以来,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形式,同时结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依据标准,通过对疆内部分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学科定位、业务布局、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进行严格评审,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范围及行为,提高了服务能力,促使了康复医学科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3.3.2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进行康复专业规范化岗位培训:应找到切入点,从“数量、质量、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人才的培养,向康复医学的整体发展不断注入源动力。①应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兼顾区域性情况,制订培训计划,进行重点培训及针对性培训。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资格的认证。②三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对各自的培养人才目标明确,三级负责二级、二级负责社区/乡镇,形成链式结构,定期对所负责的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③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平台,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加强远程会诊及在线培训指导等,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注重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卫计委多点执业的政策,开放医疗市场,引进人才,启动竞争机制,使人员流动起来。倾斜政策,鼓励在岗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一步深造,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学历、职称提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相结合:住院医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处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除掌握一般住院医师的技能外,更应注重康复专业相关能力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美国的康复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电诊断技术(肌电图)、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注射方法(如关节腔内注射、神经阻滞注射)、超声对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技术、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技术、肉毒毒素注射、巴氯芬泵的管理和硬膜外注射技术等[8]。国内目前也已着手启动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大力推动康复治疗师上岗培训:康复治疗师是康复医疗得以实施的关键人物,提高康复治疗师人员的数量、专业技能及服务质量是我国目前的紧迫任务。我国较欧美国家存在差距,许多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师未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卫生部已在2012年底启动了全国康复治疗师培训计划,通过制度和行政干预,提高及规范康复治疗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进行治疗师认证已势在必行。随着康复医疗的进步和亚专业的分化,细化到PT师、OT师、ST师等的培训和培养将是21世纪康复专业技术进步的保障。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康复人才是康复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疆调研的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康复医疗起步晚,康复师资严重不足,教学力量薄弱、水平低下,项目不全,远不能满足局域康复医疗需求,这种情况在所有欠发达地区非常普遍。建议对外加强全国康复教育研讨及对口扶持,邀请高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对内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及联合,改善康复教育局面,为康复医学发展储备生力军。

3.3.3开展康复医学科教研:科研是驱动学术发展的杠杆,结合国内外康复发展动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实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高科技康复治疗的开发对推动我国康复医疗向更一个台阶迈进有着实际的意义。

3.3.4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一个层面探索了患者分层级分阶段医疗的转诊模式,促使患者在层级中流动起来,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没有患者的现状;从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早期从源头上防治功能障碍,为医疗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目前还是只是一个宏观的政策型框架,各层级医疗机构间患者转诊尚需探索配套的经济支持政策确保其可持续性。另外,如何提高公众对康复医疗重要性的认知;如何解决医疗机构对康复的定位及认知;如何完成对康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康复资源不均,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如何有效进行机构间转诊的管理及随访信息统计等都需深入解决。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支持、需增大财政投入。

篇3

康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整体护理,是康复护理和整体护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病伤残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躯体、安全、卫生、预防、舒适、运动、学习等方面的需要。现将开展的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的相关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护理意识,明确康复护理目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复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为了适应全院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院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加强康复医学理论的学习及康复护理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续、完整的康复护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复护士角色的转换。康复护师(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执行医嘱,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士)的工作,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护理观念,将一切为患者所做的“替代护理”变为指导患者利用残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护理”。

为完成此项任务,明确康复护理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巩固和保持患者现有的功能;②预防进一步的损伤;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④促使患者发挥潜能,鼓励和教育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帮助;⑥帮助患者家庭正确对待目前的处境,并进行必要的帮助,自始自终注意基础护理。

为了达到以上康复护理目标,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康复护士进行康复医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

以康复实践为主,采用讲座、技能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进展,提高本院康复护理技术和科研水平。以专业培训为重点,以功能康复为目的,以基础护理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方向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护士必读》基础护理部分、《急救程序》、《人体解剖学》中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部分)、18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护士的各班职责、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等。平时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教育护士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加上好的康复护理技术以顺应医院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

开展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每一种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制订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制定了康复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体康复护理表格:包含入院评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三)、康复护理计划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条不紊地围绕患者的康复内容开展整体护理并贯穿于对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效应,充分体现我院专科护理的特色,为康复护理向整体性、科学性、创造性发展的迈进打好基础。

加强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的协作精神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康复医学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发扬与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机构,开展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加强对康复医疗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完善统一量化的康复评价标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工作在各部门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还可以促进残疾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因此,护理工作在发扬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运动、作业、理疗、心理、言语、职业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不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都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沟通的技巧是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患者交谈,应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如:“哦,头痛,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交谈中,不随意插话或打断患者的谈话,集中注意力,及时反馈等。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5]。

讨 论

现代护理工作领域的扩大,内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复护理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应用,护理人员与社会、伤、残患者间关系中的新变化,护理模式的新发展给康复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科康复医院,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人才的素质,抓好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发展,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并将康复知识的考核与护理职务评定、考核结合起来;此外,呼吁专科学校应尽早将康复护理教学搬上讲台,规范康复护理的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对病伤残患者进行残余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并站在专业的前沿及时吸纳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知识,为伤残患者的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复作出贡献。康复医学有美好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对每个康复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责任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甚至是全社会,共同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康复环境,让躯体功能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对残疾,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使得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6]。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发展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立足现实、团结奋斗,迎接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朱红,孙冰,主编.全科护士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蔡文智,刘玉梅.康复护士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1-542.

篇4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康复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吞咽障碍的发生增加了病人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再次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2]。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影响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工具之一,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导向作用,可决定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进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3],建立科学敏感并且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4]。我院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均为通用标准,对专科疾病护理质量的评价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建立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效果尤为重要,我科从2018年3月开始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旨在探索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吞咽障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碍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过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5]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80(62.29±8.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脑外伤4例;住院时间22~67(42.29±13.00)d。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81(63.08±8.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2例;住院时间19~65(42.52±12.72)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督导临床护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每2个月1次)、片区护士长(每个月1次)、病区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每周2次)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汇总,提取吞咽障碍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

1.2.2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1.2.2.1确立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碍管理专科护理组[6],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2名全国康复专科护士、2名市级康复专科护士、1名通过3个月专项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护士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小组参考《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文献,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7]在内的4项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咨询市内1名康复医疗专家、2名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调研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形成最终评价指标。1.2.2.2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二级指标15项(一般状态评估、吞咽障碍筛查[8]与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口腔清洁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管理、饮食管理、进食护理、有效咳嗽、糊餐饮食配制、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方法、误吸的预防、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动态性)。其中,管理设立三级指标3项:鼻饲病人进食、经口进食病人、喂食者站位;饮食管理设立三级指标5项:营养摄入方式选择、食物性状、食物温度、经口进食工具的选择、一次进食量;进食护理设立三级指标7项:一口量的确立、食团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偿技巧、进食速度、进食时间、进食后、进食中病情观察及处理[9-10]。1.2.2.3培训与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形成后,专科护理组规范了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关护理指导工作,根据指标要求设计了系列相关培训课程,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和培训,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讲解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意义和目的、评价标准细则、落实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时间为2学时;邀请言语治疗组长培训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专科护理组成员分3次分别培训吞咽障碍间接训练、直接摄食训练与操作示范,共3学时,并组织1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纳入季度考核成绩。在全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再次进行强化训练,每日晨会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进行提问抽查,强化培训效果。2018年3月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正式实施,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的层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钩,以此进行激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日护理组长对照评价指标,随机抽查责任护士管理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质量,客观真实记录抽查结果,抽查过程中若发现责任护士实施欠缺或错误,及时提醒责任护士纠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每个评价指标每月至少评估15次,评价结果符合标准用“√”表示,评价结果不符合标准用“×”表示,并以“√”次数/总次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1.2.2.4数据统计与反馈每日由护理组长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终末数据收集,每周由护士长、助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督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专科护理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由专科护理组成员专人录入数据,科室质量控制组和专科护理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月专科护理质量下降的指标作为下月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1.3评价标准

将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一级指标分类汇总,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其中,吞咽障碍评估:按时评估且判断与实际相符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专科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选择恰当并实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顾者能大部分回答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护理文书记录:能准确、连续、动态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次(%)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规范专业护理行为,体现专科疾病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篇5

今年8月,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香港职业治疗学院、日本理学疗法科学学会、日本康复专门学校、《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协办的国际康复医学界的盛会――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宗旨是:交流与合作,迎接新挑战。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融通,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同仁搭建一座观摩、学习、交流和合作的专业化平台,展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在开设总论坛的同时,还开设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神经康复、泌尿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康复工程、骨关节康复、综合康复、康复管理等10个分论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挪威、新西兰、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全国各地750多位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治疗师汇聚一堂,交流和探讨,并对目前康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共同合作的途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论坛共收到论文249篇,128位专家作了精彩的发言。

本届论坛有三个亮点:

第一,专业化。十个分论坛涉及康复领域的范围、深度、广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几乎涵盖了整个康复医学领域。

第二,独创性。首次举办了康复管理分论坛,并且在此分论坛上提出了成立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的设想,得到了参会人员,尤其是地方康复中心的支持和赞成。

第三,形式多样化。论坛不仅仅局限于专家的主题演讲,还采用了临床病例讨论、现场观摩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使与会代表们获益匪浅。

专家分析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指出,

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李建军主任认为,中国社会人群中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各种慢性病患者对康复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

――由于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还达不到20%。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另据资料显示,在这8000多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4亿,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人;我国还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10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需要康复服务。

中国残联系统建有省级残联康复中心30家、地市级残联康复中心92家、县级残联康复机构4000多家,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多年前,国家卫生部就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有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是由于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为上述人群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还达不到20%,康复效果难尽人意,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这些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都令人担忧。

――中国大陆物理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比值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

以物理治疗师为例,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大约70人/10万人口,挪威是145.63人/10万人口,荷兰是67.97人/10万人口,澳大利亚是48.37人/10万人口,加拿大是25.12人/10万人口,美国是17.34人/10万人口,日本是11.92人/10万人口,马来西亚是1.46人/10万人口,中国大陆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目前,中国的康复人才主要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工作,这部分医务人员成为中国的康复师资队伍。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成为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缺乏资格认证。只有少部分人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康复医学系学习,取得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少数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还没有形成制度。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5年,相继有14所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也就700多人,因此,科班毕业的康复治疗师还是凤毛麟角。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几十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虽然,卫生部已决定开设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中国医师协会也成立了康复医师协会,还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分会等组织,但中国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另外,有关专业设置、职称系列、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对康复人才队伍的发展很不利。

毫无质疑,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外康复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第一代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专科医师转行而来的,第二代康复医师大多是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而到了第三代就已经走上正规的专科医师培养轨道。

康复医师的培养大多采用专科医师培养的模式:

学生从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然后报考医学院校,取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再进入4~5年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最后参加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在一些医科大学里,还设有康复医学的硕士、博士学位。

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或职业(OT)治疗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二是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治疗师学校,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日本、荷兰等国。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定一般由相应的学会或协会负责。

其他如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特殊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则分散到各个相关的专业中,建立专门专业的不多。

――中国康复人才培养的战略设想

1.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从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层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2.采用多种培养形式:既要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康复医学系、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或职业治疗专业,也要考虑更多地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3.康复医师的培养要逐步走向专科化:康复医师的培养一定要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即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后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在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建立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尽快建立康复医师资格认证体系。另外,还要考虑康复医师的分化问题。即在康复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康复医师的专业化方向,如以脊髓损伤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以小儿脑瘫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等,保证康复医师的水平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一专多能,学有专长,业有专攻。在专业化方向问题上,也可以采用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研究方向来体现。

4.采用多层次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该鼓励达到硕士或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5.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WFOT),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6.利用大学或医学院校的护理系、工程系、教育系、心理学系、管理系等培养各类康复人才。也可以在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中,开设相应的专业。

7.在康复人才培养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的理念:在实习阶段,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团队合作式教学,让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康复人员及康复工程人员以及各类实习生组成工作小组,开展会诊式教学,让各类实习生在教学中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8.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的大学联合培养康复人才是一条捷径,可以适当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缺乏、教材不够系统、实习基地太少等问题,也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康复领域的交流。

9.要把康复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国的康复事业必须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康复事业带有公益性、福利性,肯定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及时在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中科学地设置康复人才的类别,根据社会需求规划培养数量,加强资格认证和行业管理,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让更多的综合大学或医科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治疗专业,更应该想办法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

调 查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康复科博士研究生卫波,在导师李建军、科主任周红俊等专家指导下发表的科研课题《2006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交通事故是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愈发多样,私人汽车更加普及,导致终生残疾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课题组随机选择北京市10家具备脊髓损伤抢救治疗能力的专科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15家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中的共27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上分析,青年人是脊髓损伤的高发人群,其中21岁~30岁的发病人数最高,占23.6%。男性致伤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4:1,这是因为青年人和男性多从事危险性活动有关。

此外,与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抽样调查男女致伤比例为3.11:1的结果相比,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女性参加了高风险室外活动以及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等综合因素所作用的结果所致。

从致伤原因上分析,目前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到46.9%(交通事故导致的脊髓损伤中,司机和乘后座人员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到25.2%和24.4%,副驾驶位置的乘坐人,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者,分别占21.0%、18.5%和10.9%)。其次是坠落、砸伤、挤压等劳动灾害导致的,占33.1%;脊椎退行性改变、脊柱或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血管性疾患、先天性疾病非外伤性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居第三位,占9.8%;由于从事体育娱乐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一些体育娱乐安全设施还不够完善,故因从事跳水、跳伞、悬吊式滑翔、冲浪、绳滑、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等体育娱乐活动导致的脊髓损伤有增加趋势。这些原因以及自杀、火器伤害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各占5.1%。

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脊髓损伤会伴发颈椎、胸椎、胸腰、腰椎、骶椎骨折。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而且在某些程度上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

篇6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1]。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篇7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1]。康复护理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对康复护理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患者康复的工作中。

1 基本情况

我院康复医学科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聘请的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35岁1人,平均年龄26.8岁;工龄5年及5年以下9人,6~10年3人,11~20年2人,>20年1人,平均工龄6年;学历: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8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8人。所有人员均无接受正规的康复护理课程教育,无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其中仅3名护理人员曾外出进修学习。

2 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康复护士基础医疗水平偏低 15名护理人员中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居多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

2.2 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 15名护理人员均未接受系统的康复知识培训,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护理知识少,技能缺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康复护理工作十分困难。

2.3 临床其他科室的护士对康复护理理解认识不深 康复护士面对外界的不解及自身信心不足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3 康复护理与一般护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康复医疗是一个新的医学领域,康复对象是各种功能残障者,因此,对从事康复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基础医学水平,还要学会康复护理的技术与技巧。

3.1 共同点

3.1.1 基础护理 康复护理首先应完成生活护理和有关基础医疗措施,即完成基础护理的内容。

3.1.2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康复医嘱,这是完成康复医疗计划的保证。

3.1.3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和残疾的动态变化以及康复医疗的效果,并及时向康复医生反映真实情况。

3.2 区别点

3.2.1 护理对象 康复医疗主要对象是残疾者和慢性患者,他们存在着各种动能障碍,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并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多方面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论其残疾程度如何,均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歧视或厌恶。

3.2.2 护理目的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的进展,减轻残疾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走向社会。

3.2.3 护理内容:除一般护理内容之外,尚有:

3.2.3.1 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或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

3.2.3.2 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2]。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亦可利用力学辅助器等。

3.2.3.3 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性质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3]。使训练在病房中不断地继续进行,让患者随时随地恢复功能,受到更大的裨益。

3.2.3.4 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患者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更完善、更理想地达到护理目标。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4]。

3.2.3.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会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讥笑和讽刺的言行[5]。

4 建议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康复护理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对康复护士必须通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怎样培训优秀的康复护士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课题。首先看看康复护士培训四要素[6]:

4.1 专业培训是重点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康复护理源于一般护理但无论从护理对象、内容、方式都具有它的专业特点,如康复护理对象是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者,护理的内容多为患者的功能恢复,护理方式主要是“自护方式”。加强专业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康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请康复专家来讲学授课;组织康复护士去外院参观学习及交流;鼓励和组织康复护士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及技术学习;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康复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得到提高,以适应康复护理专业的需要和满足患者需求。

4.2 功能康复是目的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恢复某些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康复。心理康复非常重要,不少残病者因伤残缺陷而产生悲观失望和轻生念头,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士在工作中要关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发生原因,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家庭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康复教育计划。要反复认真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以及措施和预期效果等,使患者逐步打消顾虑振奋精神,树立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康复护士更重要的是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从日常生活的简单训练做起如:梳头、洗脸、穿衣。这些看似简单但十分重要的训练必须由康复护士手把手一遍遍反复多次进行。训练中要准确把握尺度,不包办替代,不放任自流。

4.3 基础护理是依托

需要接受康复护理的人多数是伤残者,大多需卧床或活动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中许多人在院期间需要依靠护士的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照料部分,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康复患者要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发生坠床、烫伤,这些均需要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如果我们不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就谈不上患者康复,所以基础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依托和保障。

4.4 健康教育是方向

把康复护理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把康复护理的技能传授给患者及家属,这是我们做好康复护理的方向和宗旨。康复护士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康复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宣教能力,有较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娴熟。要着重培训康复护士的交流技巧,要通过交流让患者信任护士,使护士较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要定期进行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尤其要讲述和教会其自护知识和技术,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训练,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从而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士面对的都是功能障碍者,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较为脆弱。作为健康的守护者,除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得技术,还应有健康的体魄、整洁的仪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言语修养。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患者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美好语言不但能使患者听了心情愉快,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的亲切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护理的前景是光明的,前进的道路还有待我们所有护理工作者共同努力铺设。

参 考 文 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2]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3]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资料来源于活动开展前3月(2014年1月~3月)150例住院患者及活动开展后(2014年4月~8月)150例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由10名康复医学科护士自愿组成QCC小组,经全体圈员头脑风暴讨论活动,设定圈名与圈徽,并选出圈长1名,由病区组长担任,领导整个活动,拟定并执行活动计划,分派阶段负责人,成员由病区护理骨干担任,负责各项目的实施;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对品管圈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圈内问题。

1.2.2选题及理由 应用5M选题法[1-2](即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采用5、3、1评分方法,选定"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为活动主题。选题理由:①对患者而言: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要,提供整体护理,和谐护患关系;②对院方而言: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指标,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2.3拟定活动计划 整个品管圈活动计划8个月完成,活动1次/w,每一阶段有相关具体负责人,在相应时间内讨论并解决问题。

1.2.3.4现状调查及目标设定 圈员于2014年1~3月选择我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发出150份,收回150份,满意率为75.3%,不满意率为24.6%。通过收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出鱼骨图进行意见归纳,发现问题集中在住院环境、与患者沟通、健康教育等3方面,根据医院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值为:总满意度达到为90%。

2拟定对策与措施

小组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法,针对住院环境、与患者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1改变住院环境 研究表明,对医院基础设施的不满是导致患者不满意、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3-4]。良好的医疗环境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心境,增强抗病能 力[5],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方法:①与医院取得沟通对病房环境和设施进行装修改造;②科室人性化布置病房,挂上花篮、艺术画,床单、被套改变单调的白色,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安静;③对保洁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同时增加夜间保洁,保持住院环境的清洁干净;建立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提供警示标志,提供便民措施:微波炉、雨伞、吹风机、平车、轮椅、针线等;④对所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需求。

2.2加强护患沟通 80%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如何提高有效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起到决定作用。

2.2.1充分认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前提是信任,而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获得信任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以赢得患者的信任,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条件。

2.2.2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对患者恰当的称呼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称呼要因人而异,要使每一例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和关爱,感到亲切和温暖,措词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其焦虑、悲观和抑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确认并满足其需要,对护士要求做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情绪;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和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护理水平。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做好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入院时感到陌生、孤独、恐惧,此时,患者住院期间,有的放矢地做好健康宣教包括检查、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饮食、用药、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当患者出院时,要做好出院指导,交代注意事项、随访时间,让患者能感受到护理工作的连贯性。

2.4加强业务基础培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教育 全体护士认识到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高的今天,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理论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加强护理理论新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逐步提高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3结果

3.1有形成果 开展QCC活动获得全院第三名;实行品管圈活动前,调查150 例患者,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5.3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调查住院患者150 例,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0%,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2无形成果 QCC 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调查结果表明,提高工作效率最多,解决问题能力与团队精神次之,沟通协调第三。

4体会

4.1通过QCC活动,把温馨病房的理念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切切实实地运用到临床一线科室;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如专科操作流程、专科教育处方、专科疾病的常规、满意度调查制度等,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开展前的75.3%提高到90%。

4.2此次品管圈为全院各病区评比的活动,本科护士集体荣誉感强,经常自发组织开会,开展头脑风暴,由此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使个体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6]。

4.3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距离,增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还减少了医护患之间的纠纷,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工作满意度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春运.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2]张建林.品质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0):49-50.

[3]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4):36-39.

篇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开放床位56张,护理人员18人,其中男1人,女17人;年龄22~51岁,平均28.7岁;护士8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2人。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分类

我科临床护理分类配置为6类,分为甲、乙、丙组,实行“专病专护”制度。甲组配备护士6名、乙组配备护士6名、丙组配备护士4名,总务护士1名,护士长1名。每组的工作内容如下:甲组主要负责偏瘫和老年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乙组主要负责骨折、烧伤和心肺康复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丙组主要负责脊髓损伤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

1.2.2护理管理及工作配置

护士按照1~12级岗位级别进行管理。护理岗位主要由工作年限、学历及学位、职称及任职年限、学会任职、科研及教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并进行定岗定级。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级定岗文件,按照职称、工龄、学历、临床能力等进行分级定岗。护士工作量的配置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对所管的患者实行责任制包干。即:每位患者由固定的责任护士管理,对患者实行全程、全面、连续的护理,护士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在临床护理方面,我科通过初步研究探讨,收集一年中不同季节、每月不同星期、每天不同时间段等康复患者的护理需求特点,进行护理排班,以最大限度优化和利用护理资源。如考虑到部分患者在工作时间到治疗室进行康复治疗,护士长根据护士工作量的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分别在11:00和16:00增加人力,同时在晚间18:00-22:00增派1个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夜间的康复护理和健康宣教。

1.2.3康复护理教学分类

根据职称,对护士的带教职责进行分类和规范,具体如下:高级职称(2人),主要教学职责为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课堂授课;中级职称(3人),主要教学职责为课堂授课、技能培训和考核;初级职称(5人),主要教学职责为临床带习。同时,康复护理教学实行“专病专教”制度,根据每组护理病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2.4康复护理科研分类

以病种和研究方向为核心组建护理科研队伍,鼓励护理科研。目前我科设立的主要护理科研有4个方向,分别为:神经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和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骨科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骨折和骨关节病的康复护理研究;脊髓损伤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研究;心肺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术前术后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和老年患者康复护理研究。

2结果

我科的床护比为1︰0.32,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床护比(1︰0.46)[4],但能有效完成康复科的日常患者护理,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我科护士在2012年某月的护理项目工作统计见表1。由表可见,康复科的特殊性在于护理的治疗项目和时间较少,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耗时最多。2012年我科康复护理组课堂教学总学时为132学时,临床带习30学时;总共指导康复研究生3人,本科生148人。2007年6月-2012年6月5年来,我科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护理科研论文40余篇。

3讨论

篇10

1.1调查对象

天津市130家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包括35家三级医院、52家二级医院和15家一级医院以及28家残联民政机构。

1.2调查内容

参照昆明医学院敖丽娟教授在《云南省康复医学人才需求预测》项目中使用的“云南省康复人才需求预测调查表”,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后,形成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为各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以及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状况。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由调查人员携带调查问卷,到各机构进行访问调查,调查人员全面详细地向被调查部门的负责人员介绍问卷的内容及填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图表绘制。

2结果

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5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2.3%;其中,三级医院35份,二级医院50份,一级医院10份,残联民政机构25份。

2.1康复医疗服务现状

2.1.1服务开展现状

在问卷有效的120家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有59家单位开展了正规的康复医疗服务,占被调查单位的49.2%。其中,85家二、三级医院中有41家单位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占被调查的二、三级医院的48.2%。见表1。

2.1.2服务项目现状

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所开展的康复医疗服务主要包括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精神康复等项目。其中,34.5%的机构开展骨科康复,62.2%的机构开展神经康复,6.7%的机构开展精神康复,0.7%的机构开展心肺康复。

2.1.3计划开展康复医疗服务情况

没有开设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的医院中,有15.3%的医院计划开设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没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残联民政机构,暂没有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计划。

2.2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现状

2.2.1从业人员数量现状

被调查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共计842人。其中三级医院326人(38.7%),二级医院234人(27.8%),一级医院34人(4.0%),残联民政机构248人(29.5%)。

2.2.2从业人员构成现状

被调查的医院和残联民政机构中,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包括:康复医师237人,占总人数29%;康复护士213人,占总人数25%;康复治疗师392人,包括:物理治疗师184人(22%)、作业治疗师76人(9%)、言语治疗师34人(4%)、假肢矫形技师3人(0%)、针灸推拿师75人(9%)、心理治疗师20人(2%)。

2.2.3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中、低层次学历较多,高层次学较少。见表2。

3讨论

3.1康复医疗服务开展不足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二级以上(含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科[7],而天津市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二、三级医院中,仅有48.2%的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病房。其原因是,本次所调查的二、三级医院,包括一些专科医院,如胸科医院、代谢病医院等,他们没有设置康复医学科;一些综合医院当初设置了康复医学科,但因为经济效益等问题使得康复医学科没有发展起来。计划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②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③贫富差距大;④患者及患者家属欠缺认识。

3.2康复医学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天津市常住人口已达1293万人[5]。如果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为30/10万人[8])来计算,天津市康复治疗师应为3880人;而天津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仅为842人(这其中还包括康复医师及康复护士),约为7/10万人,缺口将近3000人。挪威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为145.6/10万人,荷兰为67.9/10万人,美国为17.3/10万人口,日本为11.9/10万人[9]。据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天津市“十二五”末期常住人口将达1440万[10],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计算,届时天津市将需要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约4300人。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严重缺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学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培养的康复医学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康复医学发展的需要;国外早在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康复医学教育;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引进现代康复医学,四年制本科生的规范化培养从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始,至今也仅有约10年的历史。其次,我国有关康复医学的政策法规不到位,康复医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康复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大量流失:很多学生认为康复医学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放弃本专业。

3.3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3.3.1学历失衡被调查的康复医学从业人员中,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仅占6.6%。这说明天津市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天津市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滞后。目前,国际上对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9],且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国外对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视,硕士、博士学历教育正成为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显示,我国只有65所院校开展了康复医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天津市4所开设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只有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开展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且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他两校则没有开展康复医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教育。

3.3.2分类结构失衡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表明,在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中,从功能的诊断与评估、康复处方的制定,康复治疗与训练、康复护理到康复治疗的结束,需要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护士形成康复治疗团队,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为此,我国卫生部要求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值为1∶2[9],而天津市康复医师为237人,康复治疗师为392人,比值约为1∶1.6,康复医学从业人员分类结构失衡。其原因是天津市大多数康复医师是从其他科室,如骨科、神经科等转科而来,从而造成康复医师多、康复治疗师少的局面。国外康复治疗师种类齐全,分工明确。康复治疗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技师等。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依据疾病及损伤的康复需要,各司其职。在天津市的康复治疗师中,物理治疗师及针灸推拿师相对较多,而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与天津市没有进行康复医学的分类培养,以及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教育以物理治疗为主有关。国际上康复医学教育分为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言语治疗3个独立的方向[9];但在国内,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按照国际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开展康复医学相关教育较好的学校,如首都医科大学[11]、昆明医学院[12]等也只是设立了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这两个专业,没有开设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专业。而天津市4所开设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均没有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言语治疗的分类培养。

3.4康复医疗服务对象失衡

目前,天津市康复医疗的服务对象以骨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其他类型的疾病则很少涉及。其原因是我国康复医学刚刚起步,人们对康复医疗服务对象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骨科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另外,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缺乏,治疗设备的匮乏,治疗技术的落后,治疗效果的隐蔽性以及一些康复服务的风险性等也是这些康复医学服务项目开展不足的原因。

4建议

4.1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

在对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们的后顾之忧,也可以减少康复医学从业人员的流失。

4.2开展康复医学在职培训

在培训结束之后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测评,如测评合格,颁给其证明证书,以达到提高康复医学从业人员质量的目的。

4.3加大力度开展康复医学的研究生教育

可以参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进行研究生培养,聘请来自首都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康复医学教育开展较好院校的康复名师,以提高康复医学的教育水平。

4.4进行康复医学专业分类培养

篇11

全科医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的有关内容进行综合,提供社区为范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医学服务的一门高层次的医学专科。

1.2全科医学的原则

1.2.1医疗体系门户的责任原则:一般认为,在1000名健康人中,约750人有健康问题,其中仅一人需住大医院,5人需专科医疗,9人住一般医院,约250人可由全科医学培养的全科医生(GPs)治疗。因此,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即是守好医疗体系的门户。

1.2.2明显特征的全科服务原则:包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格化,即新型的医患互动关系服务(希波克拉底语“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什么病更重要”);考虑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层面、服务范围及服务项目的综合;对个体从生前到临终关怀的持续;多方合作的协调;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可靠的可及。

1.3专科医学与全科医学、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区别。

2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准则

2.1全科医生培养的基本原则

2.1.1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管理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策划和维护患者的健康事务,并能负责医务所的运作和管理。

2.1.2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诊疗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提供连续性、全方位、全过程(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康复和临终服务)的家庭卫生、医疗、保健服务,在社区内解除疾病的困扰。

2.1.3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协调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在病人需要时,负责为其提供协调,包括动用家庭、社区卫生资源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与专科医生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关系。

2.1.4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咨询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提供健康和疾病的咨询服务,认真听取和体会病人的感受,通过有技巧的沟通与病人建立信任,对各种有关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解释,并指导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

2.1.5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支持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通过各种方式,协助服务对象适应疾病和健康需要,全力以赴支持患者克服困难。

2.1.6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教育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形式,对服务对象随时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保证教育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

2.2全科医生应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2.1全科医生应有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一个人患病的整个过程包括:觉察到一些不连续的机体功能障碍觉察到一些连续的机体功能障碍尝试某种程度的自我保健以家庭服务为第一线的外部资源利用其他非专业的外部资源求助于职业性的非医疗资源医生诊视诊断性评估处理计划结果(治愈、慢性病、死亡)。

2.2.2全科医生应有了解各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在个人层面,全科医生应有医—患关系动力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熟悉个体正常发育及人类行为的知识,了解人类易感的健康危险因素,了解用筛检方法早期诊断疾病;在家庭层面,全科医生应有病人—家庭相互关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掌握与病人、病人家属和其他人交谈以获得有效信息的技能;在社区层面,全科医生应有了解心理、社会、环境、职业、经济因素的知识,了解卫生资源对疾病影响的知识,了解疾病对社区和人类生态学影响的知识,了解家庭及成员对社区影响的知识。

2.2.3全科医生应有处理短期健康问题和持续性保健措施的知识:包括能迅速机敏进行急救处理,能熟练提供慢性病长期连续性照顾,能向病人解释各种合并症并及时预防和处理,有康复方案设计和康复技术的知识。

2.2.4全科医生应有对待健康问题的整体观点,并有预防保健的态度和技能:即对个人问题的预防态度,理解三级预防思想,具备疾病预防知识和设计个人保健计划;对家庭问题的预防态度,制定家庭预防时机,预测家庭健康问题;对社区问题的预防态度:了解社区流行病学和预防时机,关心支持社区干预措施。

2.2.5全科医生应具有家庭医生的责任感。

2.2.6全科医生应有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需要。

2.3全科医生职责范围

2.3.1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的内科、儿科、妇产科疾病,不需住院的外科疾病,慢性病和心理问题。主要内容:(1)门诊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诊疗、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门诊登记和统计、随访观察;(2)会诊和转诊:对病人有效的会诊和转诊是社区卫服务的重要内容,既要及时的实施会诊和向上级业务部门转诊,又要有制约措施促使在上级医院的康复病人返回到社区治疗;(3)建立家庭病床。

2.3.2护理服务:主要内容:(1)门诊护理:接诊分诊和预约,建档和统计,实施门诊检验和治疗操作,慢性病人随访。(2)家庭护理:实施各项家庭治疗,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教育动员病人家属理解病情并参与病人管理;(3)社区护理:参与特定人群健康目标管理,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社区资源服务于全科医学的发展。

2.3.3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特殊人群保健,疾病筛检,慢性病管理(内容:种类、内容、传单、教育活动、建卡、整体干预评价、计算机管理)、家庭保健合同(完善—制度化—与保险系统接轨)。

2.3.4康复服务和善终服务:(1)康复服务是针对慢性病患者、伤残老人和老年患者进行的治疗和训练,使病人最终在身体、心理、社交和职业上获得最大的潜能;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评价(理化因子疗法、中医疗法、辅助用品、心理干预)和组织工作(家庭、社会支持,自助小组)。善终服务是指对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的危垂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服务,使其获得平静舒适尊严的死亡;主要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权利、反应、解释、安慰)、止痛与支持疗法、多方协作关怀(随访、护理、目标设计、价值与社交能力提高)、家属居丧期支持。

2.3.5健康教育:要适时宣传一般生活健康常识,常见病防治和合理用药知识,进行营养饮食卫生教育和帮助患者合理选择膳食,进行卫生运动教育,制定合理锻炼计划,进行心理教育和适时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及心理咨询。

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3.1全科医学培养模式

3.1.1基础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全科医学管理者,包括医院院长、防保科科长、家床科科长;目的是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明确全科医学的意义,掌握全科医疗服务的特点;从而为其决策全科医学服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3.1.2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和部分专科医生;由于这些学员都已接受过医学院校的正规培养,故全科医学的培养目的是按全科医学的要求,进行补缺和充实,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

3.1.3学历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较年轻的在职医生,经过成人高考后入学,通过3年正规全科医学学习,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并授予一定学历。

3.1.4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培养对象是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后入学,经过3年(专科)和5年(本科)的全科医学正规学习,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

3.2全科医学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3.2.1对基础、技术培养模式,一般采用短期(3—6个月)的培养,用半脱产的形式,集中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最后经过结业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3.2.2学历培养要系统的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康复医学,采用全脱产的形式,最后经过学历考试,各格后发给学历证书。

3.2.3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是一新生事物,基本培养原则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明确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明确专业培养方法。

(1)明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可利用专业知识对社区人群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服务。

(2)明确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主要课程包括:病原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流行病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社区医学和康复医学。

(3)明确专业培养方法:全科医学专业培养方法要借鉴哈佛大学的“新途径”教改方案,即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手段,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专门学习传统医学教育课程未曾教授,但在全科医学临床实践中必然要遇到且需运用的各种技能。

4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4.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医学专科,它既不是通常认为的“赤脚医生”,更不是“万金油”。发展全科医学一定要加强领导,提高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全科医学教育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乃至卫生事业发展。同时,还应广泛宣传全科医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全科医学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4.2加强师资、教材和基地建设

合适的师资、适宜的教材是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对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均应给予人才物的重点投入。同时采用边培养、边总结、边建设的方法,加速培养一批专、兼职教师,总结编写各种模式的全科医学教育教材,抓好全科医学服务试点和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4.3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地位

篇1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以弥补和重建机体功能缺失,消除和减轻机体功能障碍,并设法提高机体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1]。目前各类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康复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主要揭示了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各器官与结构间的毗邻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奠定基础。调查发现,康复治疗过程中,许多给患者造成的不应有的痛苦乃至延误治疗时间,都与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高低,解剖知识熟练程度的高低有直接联系。通过近3年在康复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结合独立院校的情况及本专业和学科的特征,分享以下教学体会。

1教学体会

①由于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是人体各组织器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法进行实体操作演练,加之机体组织结构的精细,一些理论和机制不易理解,对学生而言也略显枯燥,因此实验对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图片讲解-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学生仅通过图片学习,与实际操作相比,学生很难建立准确、系统的形态概念;同时适量延长实验的课时,以常见的兔子、蟾蜍作为实验对象,有条件的可以用狗,虽与人类有较大差异,但基本组织的生理构造类似,因此实验教学可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对机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②由于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内容,教学过程宜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尝试PBL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文、图、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学道具的不足,增强内容的生动直观性,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并让学生将学习当成一种身心享受。例如,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播放些与之相关的解剖操作和临床康复操作等教学录像,可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或制作各组织的模型,让学生对照组织模型学习该组织的特征,更易理解,也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③随着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渐增长,广大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亦日益增加。康复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康复服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康复护理人才,因此教学过程应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插管等技术涉及的局部结构的掌握[2]。笔者认为:①本学科使用的教材应区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而适用于护理专业,教材应缩减与康复护理专业无关的内容,并适当增加部分局解内容及与护理相关的例证和介绍,不仅减轻学生的负担,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将该学科与局部解剖学设置在同一学期,使学生能够将两门学科联系起来,增加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易于理解和掌握。

2教学建议

笔者调查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和教学的看法和意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有了上述看法,同时针对以上几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如下。

2.1教学资源 ①由于该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教材方面要选择既适用于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将解剖学知识贯通,易于理解的教材;②独立院校应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共享教学资源,有条件还可以分享母校的资源;③以动物模拟实验训练,并适当扩大规模,实验对象数量太少可能导致很多学生因资源稀缺无法得到实际演练。总之,充分利用资源,尽量满足求知欲强烈的学生的学习环境要求[3]。

2.2教学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弱化他们的主体地位, 更不可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程传授时应注意变换多种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提问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找答案互相交流,教师总结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或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备课、讲课,老师再做耐心点评;亦可实验理论相结合,理论课结束后尽量安排相应的实验,展示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尸体标本图片,并在实验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做一定的疏导和贯通,让学生印象深刻;以及通过文、图、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弥补教学道具的不足,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与之适应的教学过程, 使用得当的教学方法, 达到最佳的培养目标[4-5]。

2.3突出专业特色 针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最好应与康复治疗学的内容互相渗透教学。根据学生反映,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讲授第一堂课时, 可以邀请临床康复医学专家授课,贯穿临床实际病例讲解人体解剖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开课时可设置康复治疗学的选修课,在下一学期开设康复治疗学的专业课,①让有兴趣的学生及时学习专业知识,②两门课程承前启后,便于学生打好基础。

2.4师生互动及奖励措施 从学生的角度,要想学好这门课,有问题必须及时跟老师交流。若讲课太快、太抽象,或其他问题,学生都应及时反馈,同时教师也应常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不定期开展人体解剖学知识考核,以趣味问答或竞赛形式开展,并配以一定奖励,鼓励学生参与。另一方面院部每年应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能力进行考核,奖惩分明,对教学效果优秀、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形成一种师生一起努力力争上游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良好风气。

人体解剖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内容繁杂、名词术语多、抽象、乏味、难记、易忘的特点。且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不断改革,该学科教学也面临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从事解剖学教学的老师应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宜注重方法多样化、并多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内容,同时学校课程安排合理化、教师能力和教学效果定期考核,则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尚,刘晓梅,林乃祥,等.高职康复解剖学教材建设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6):661-664.

[2]潘学兵,林小珊,涂腊根,等.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药前沿,2012,(32):16.

篇13

康复医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学科。它的任务包括对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和处理,以便使伤病员和残疾人能尽量恢复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或能力,促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把康复与保健、预防、治疗并列,作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康复医学引入我国20多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讫今,全国已有20多所院校成立了康复医学系,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但与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为此我校在2004年率先开设康复治疗技术赚业,特别重视康复实践教学,切实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康复人才奇缺的需求。

1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长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学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1】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是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在各级康复机构,保健康复机构和老年看护机构的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保健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康复治疗专门人才。【2】

1.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康复治疗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人力基础还十分薄弱,康复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模式、知识结构、综合职业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3】

1.2以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人才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PT治疗师、OT治疗师),而不是康复医师,所以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应紧紧围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及康复训练方法制定教学计划,重点加强实践教学。

2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进

2.1把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康复知识,还需要有系统、扎实、熟练的康复操作技能与技巧。因此我们教研室特别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外,特别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基础课程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的项目。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研室运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潜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3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堂的应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已经作为当前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以及录像教学配合适当的板书等手段进行授课,其中有关康复治疗过程的动态图画能够特别提高同学们的听课积极性。

2.4模拟患者教学的应用

学生之间彼此扮演治疗师与患者的不同角色,可以相互之间反复手法训练操作,直到熟练为止。此教学方法应用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出错,但却不会构成危害。手法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发现错误可以迅速纠正错误;有利于增强记忆,避免下次再犯同类错误,对于到临床见习、实习起到非常有益的帮助作用。

2.5康复科室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医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到治疗师角色转变的第一步。学生在带教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接触病人、病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毕业实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阶段。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在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我们尤其注重加强康复各个学科病历的书写能力培养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综上所述是我们康复教研室五年来关于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五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但我们也深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任然任重而道远,我们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相关医学系康复教研室全体同志将继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3):184-18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