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8: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企业在财务管理的途中,在资金的应用过程、资金回收、分配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若不及时加以识别和应对,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危害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加以论述,并就怎样识别财务风险提出可行性的思路。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办法
1.财务报表识别法。这种方法是以财务报表作为识别风险的载体,拿企业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根据,经由垂直鉴定法、水平分析法、趋向走势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识别。本办法较为适合预测未来的财务管理趋势。
2.整合建议法。经由与企业每一个部门的指定工作员工开展深入沟通和交流,并努力征求各方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由风险管理者将这些观点集中起来,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和决策,以便于全面、系统的了解财务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形。
3.现场察看法。本方法是在仔细观察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管理活动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控企业自身的每一种财务风险。
4.实例分析法。在识别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的同时,需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相对比,从成因、特征再到类型和影响等全方位总结归纳出识别的有益经验,汲取相应的教训,为以后精确、完整地识别风险夯实基础。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策略
1.依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地风险防范策略。通常意义上,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同时,会采取转移法和多样化经营等策略来转嫁风险。这里提到的“风险转移法”是由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组合而成。前者主要是把企业的某些风险转移到保险企业;后者是针对于企业某一特殊的风险向专业的部门、单位或机构直接转移。而多样化的生产经营则是企业将财务风险分散化的首要办法。
2.拓宽融资来源渠道。一方面,企业需努力开拓境外融资的新渠道,尤其是对于在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更要大胆尝试以股权、知识产权或者债券加入股东的行列,并且与境外企业联合设立上市的企业,也可经由国内的贷款担保机构向财团或者设立在海外的银行获取信用贷款;另一方面,企业要始终保持与银行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样会让银行对企业的信誉、形象和资质更加认同,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更加了解,当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时,银行会尽快贷款给企业,这样企业会取得足够的资金使自身摆脱财务问题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股权变更、租赁融资等方式为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已成为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从这个视角来看,企业尚且能依照自身的发展需求,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来源途径。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经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会有效地辨别出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企业正常生存、发展的影响程度。假若企业内部已经存在明显的财务安全隐患,那么建构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财务风险经常发生在财务管理环节的纰漏之处,若未及时发现并识别,久而久之,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安全与经营效益产生深远地负面效应。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正是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财务运作的好坏直接关乎企业的整体效益,对财务风险的快速识别与预警,能把一切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朝着健康、平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一般角度来看,设立子公司的企业,可由总公司向子公司委派总监专职负责财务管理,选拔具有业务素养好、财务学术背景深厚、实践能力强、工作态度扎实的人才全程担负监督企业的财务问题的任务,还可经由监事会和董事会对子公司的日常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严密监控,按时向总公司汇报情况。在这里主要考核相应的指标,比如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流失比率等。企业需切实采用实时的财务信息系统紧密监督、管理和限制资金流,以此克服无效能的资金占用情况,提高企业资金的综合应用效率。
另外一方面,构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在财务风险还没有实际出现之前,就能经由该系统及时捕捉到,通过其展现出来的迹象、轨迹和特征,及时予以监控,以便于抓住最好的预防时间,采取最及时、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企业而言,只有建构起较为实用、可靠的电子计算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做到精准地识别财务风险,并按时上报给技术员工,各部门密切协调、有条不紊地处置风险,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强化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企业内部可适当推行较为保守的财务策略,以便于维持企业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减少负债的成本、降低负债的风险。比如采用最前沿的账款管理模式,预先收取企业不需偿还利息的流动性负债。其次,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资金的管理,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把企业财务管理与预防财务风险的最新经验及时有效地传授给技术员工,提高职员财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忧患意识,提高财务风险应对工作的技术含量,依靠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创新,自觉与国际领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相接轨,发挥人才优势,下大力气控制好应收、应付账款周期和存货的期限,使企业经营环节资金周转与流通正常化。第三,企业应不断使资金的使用得以优化,努力减缩债务期限,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结语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企业需立足于自身的资金状况,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本文介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77-03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贺婕(1987-),女,山西省太原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田野(1986-),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金融。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所包括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及现阶段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项目投资中的风险、筹资中的风险以及资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等等。希望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内部资金和企业内部可运用资本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帮助企业成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才得以降低和减少,帮助企业财务实现了盈利发展,也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景象。现代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1.1筹资风险
所谓筹资风险,就是能够造成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稳,以至于企业所筹资的资本较高,无法走上可循环道路,从而出现债务危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如何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挑战。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如果投资投入很大,但是却没有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就会造成获利机会的流失,如果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轻则不能获取预期的收益,重则会让企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或者是负债;可是,如果企业的投资规模不大,但是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就会出现大量负债,企业要是不对这些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使资金闲置,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还会增加企业债务负担,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危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利用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操作的,企业资金借入的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连锁风险就越大,造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
1.2投资风险
所谓投资风险,就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市场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根据需求以及环境变化,所以企业在投入资金到市场中后,就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面临相应的风险。一旦市场变化与企业之前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影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造成企业投资失误或因为盲目扩张,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率上升,最终资金链断裂,失去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
1.3资金运营风险
所谓资金运营风险,就是指企业在与相关对象进行资金往来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企业间商业往来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资信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如果在没有对相关对象进行全面资信评估的情况下,就采用信用期限比较长的收款政策,而且企业又没有科学、有效的催款方法,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也就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债务到期了也无法按时归还,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本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筹资顺序上,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企业中财务风险的表现
现阶段,多数企业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识别,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通过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风险意识较差,对风险责任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风险意识较差,监督能力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各大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盲目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并没有认识到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如果盲目引进国外财务管理方法必然会给企业正常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且,有些企业虽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却没能真正的落到实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培训制度,这就造成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即使有相应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会计信息质量较差,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各项决策,是进行企业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可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主要因为以下两点:第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信息,使企业决策者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第二、会计核算水平不高,现阶段仍然有不少企业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影响核算的准确性。所以,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导致企业决策者判断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3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
企业在加强企业财务识别的基础上,也要提高监控的质量与效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有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统计与管理,并没有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或人员对财务管理进行监控,即使有一些职业素质较差的财务人员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也很难被发现,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2.4企业没能有效平衡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效平衡,有些企业虽然有大量资金,但是却不能进行合理利用,资金周转较慢,无论是在盈利性还是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当现金流量大时,资产负债率却很低,当现金流量不足时,资产负债率却很高,企业在制定其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发展速度的时候并没有对行业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这就导致其资产的增长速度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不一致,而这种不良现象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2.5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抵御财务风险能力较差
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也是财务管理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技术性的防范方法,但是却忽视了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没有将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并综合运用,就无法对资金的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价值,使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无法达成,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2.6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当今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可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用人唯亲,觉得钱就要放在自己人手里比较放心,所以那些比较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得不到重用;第二、招聘困难,虽然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专业水平较高,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却很少。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难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方法
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投资判断,一旦风险识别出现状况,必然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的基本识别方法,及时的采取相应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具体内容为:
3.1财务报表识别法
这是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识别方法,因为在进行财务统计及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各种财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识别法就是通过对这些报表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能够清晰、准确的掌握现阶段企业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状况,从而及时发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2指标识别法
所谓指标识别法,就是指根据各类与财务数据相关的指标来辨别财务风险的一种技术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与财务有关的各项核算数据,还包括企业外部利用各种渠道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获取的相关数据及信息,然后对这些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分析和总结,最后从各项指标中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
3.3德尔菲法
所谓德尔菲法,就是专家意见法,主要是指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各位专家的意见,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判断的一种方法。
3.4幕景识别法
幕景识别法(ScenariosAnalysis)这是欧美国家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只能够大致对风险进行识别,不定量分析。它是指通过有关的数据、曲线、图表等对某项事业或组织未来的状况进行描述,找出引起有关风险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试验,即变换这些因素,看将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每次变换即产生一个幕景。
四、如何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通过财务识别方法找到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之后,就要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4.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区分风险责任
企业要从法律上、经济上明确风险承担者的职责,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和分配权,使风险承担者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培养风险意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全体人员参与到风险控制的活动中来。
4.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一旦会计信息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甚至给企业财务带来重大损失。所以,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避免出现由于个人利益关系而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其次,就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会计核算水平,使企业会计业务走向更加快速、准确的发展道路。强化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职能是利用会计信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务之急。
4.3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4.4动态平衡企业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
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无论是现金流量还是资产负债率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二者之间进行有效平衡,在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能够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就是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要在结合企业实际状况以及银行融资规模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流动速度、收支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就是优化企业现金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动态平衡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同时,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地平衡,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裕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4.5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方法的运用,还要注重合作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只有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够对收付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6积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管理能力,还应该了解最新的金融以及市场信息,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因为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社会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资本进行合理运用,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川《探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管控新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月12-14.
1.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做到全面性的财务管理
在时代的发展当中,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有效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由于其面对的主体是整个市场经济,因而并不能最为直接有效的控制。即使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不同风险出现的状况是不一定的,有的迅速,有的缓慢,有的潜在,每一个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2.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切实的危机感
对于企业而言,其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必然需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不断的管理强化和战略决策,其中的每项战略决策都应该是一个企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一些企业的战略内容完全忽略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盲目地认为财务管理部门不需要加以太多的关注,仅仅需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就好。在这样的状况下,财务管理体系就难以获得切实有效地改善,使得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渐降低了自身的危机意识,导致财务管理危机愈发严重。
3.市场经济的直接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中,每个企业都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于是产生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但是合作往往只是一时的,而竞争却是长期存在的。每一天,企业都需要面对多个其他企业的挑战,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加以完善,还需要正确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风险的控制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过于防范,导致在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遭受到了诸多的财务危机。现如今,我国已然逐步加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国外的很多企业,其具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都相当优越,因而在面对财务风险上的挑战,国内的许多企业都因为风险控制不到位,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害。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所有者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当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想要对财务风险实现科学有效的控制,必然要从企业主体出发。企业主体指的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而对于他们而言,所重视的内容更多的是企业能够为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因而在企业管理上,他们并不会加以太大的关注。而在所投入资本的营运状况上,他们却十分关注。而在实际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部分营运资金也属于最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可控点,同时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合理的控制,很快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经济损害。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的控制,企业可以选择对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整体性地关注这些资金的营运状况,将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财务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财务风险控制。
2.债权人风险的控制措施
除了企业的所有者之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另一方面应当来自于债权人风险。而对于这部分财务风险而言,要想实现合理的控制,必然要从债务人对财务控制和监督入手。在实际的状况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债权人对整个企业需要有良好的?O督体系,通过这一层监督体系,能够深层次地规范企业的信息内容,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完整度。其次,企业还应当采取将债券管理和股权管理实现相互结合的效果,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的经营者出现诸多不良的经济损害行为。最后,企业需要设置一定的制度,对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加以合理的监管,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
3.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控制
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过程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而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事前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前,需要对该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完善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该体系的设计符合企业的要求。(2)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从两方面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要严格监督该风险预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在有效的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和控制识别出的财务风险是否都及时做出了防范措施,以避免企业的损失。(3)事后的监督和控制。每次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后,严格监督是否对财务风险的预估进行及时的反馈,发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合理有效。
4.对财务管理部门加以切实的完善
任何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害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
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就是融资风险或筹资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一观点主要立足于风险缘于企业筹资过多或举债不当而引起,是一种较狭义的定义。
二、 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及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也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客观存在的。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意识极为淡薄。不少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3.应收账款存货缺乏控制,周转缓慢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有些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之上,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力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1.财务杠杆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普通股股东投入的资金外,还有从债权人借入和优先股股东投入的资金。由于债权人的利息和优先股股利都是按约定的利率和股息率计算的固定费用,于是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和优先股股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使普通股每股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反之,当利润减少时,普通股每股收益有更大幅度的下降。这便是财务杠杆效应。
2.自有资金利润率的标准离差率分析
期望自有资金利润率=【期望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期望资金利润率-借入资金利息率)】*(1-所得税税率)。
该方法揭示出举债能为股东带来额外收益,同时说明财务杠杆有正负效应。当期望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大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公司提高举债规模将增大自有资金利润率。反之,则应降低负债规模,以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将报表分为三个方面: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与同业其它公司之间的比较。这里我们将财务比率分析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现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润构成分析。
A、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是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数额和存货周转速度。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由于种种原因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差,因此把存货从流动资产种减去后得到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令人信服。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速动比率是1。但是,行业对速动比率的影响较大。比如,商店几乎没有应收帐款,比率会大大低于1。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
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流动负债
进一步去掉通常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反应了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表达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如果周转率太低则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
表达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天数。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B、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股东权益比率 = 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比率高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比率低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得来的。
资本负债比率 = 负债合计/股东权益期末数×1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置身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理财环境当中,当企业理财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更加复杂,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程度也更大。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一些量化分析指标来识别和预测企业将要发生的风险,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防范风险。而现金流指标在识别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现金流在识别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而现金流为发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现金流能够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性状况的变化,现金被称为企业的“生命之血”。企业间在日常结算中通常只接受现金,因此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流动性资源用以支付到期债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不能维持一个适当的流动性水平,则企业可能面临灾难性后果。
2.利用现金流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现金流识别企业财务风险时,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相关指标的有效分析,将现金流量表上的数据转换成为有用的信息。在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整个报表体系进行完整分析,通过结构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结合,从整体上识别企业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以及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2.1结构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
在利用现金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时,应注意结构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的具体方向,从而通过现金流结构合理与否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风险。比率分析法是财报分析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在利用现金流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并将定性法与比率法、结构分析法等相结合,才能更为准确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程度。
2.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相结合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报表,表明企业从成立之日到该时点为止的累计财富有多少。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段时期的利润或亏损的报表,表明在这一段时期内企业创造出了多少财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某一段时期现金收取情况与现金支付情况的一个总结性报表,表明企业的现金是如何来又如何花出去的。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纽带,利用现金流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时,只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并不全面。因此,应把现金流量表内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结合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到更重要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从而准确识别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3.现金流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量化分析
要通过现金流来判断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不仅要从现金流入流出结构分析,还要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结合起来,通过相关指标体系的比率分析,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支付能力风险以及未来现金流量能力风险等,从而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下面以一个上市公司的比较现金流量表为主,并结合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利润表,通过总体分析、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方法,预测和评价该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程度。
3.1总体分析
通常在比率之前,对财务报表进行概览以发现其明显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通常会看到财务比率不易识别的一些问题。
3.1.1现金流总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应占的较大比重。因为企业的购、产、销活动是引起其现金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经营活动应当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正负相间的。通过对表1的概览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度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80,184,474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第二、销售商品收到现金的减少。
销售商品、劳务收到的现金从2009年的722,264,650元下降到 2010年的313,680,967元,下降了56%;与此对应的是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也由2009年的528,118,091元下降到2010年的233,302,069元,下降了56%;从而使得该企业经营现金流净流入下降61%。这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在萎缩或者正在进行产品调整。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善的话,偿债风险随之加大。
第三、用于购置固定资产资金的减少。
用于购置固定资产资金从2009年的271,931,479元下降到 2010年的12,449,735元,下降幅度高达95%。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主营业务调整失败,也可能是由于不能及时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而导致其于扩充生产能力的步伐放缓。如果企业的举债能力下降,又不能产生更多的经营现金流,将面临财务困难。
第四、举债能力的下降。
企业借款收到的现金从2009年的231,537,650元下降到 2010年的81,600,000元,下降幅度高达6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还利息支付现金从2009年的15,405,031元上升到19,743,979元,上升了26%。表明企业有大量的到期债务要偿还,但借款能力却又大幅下降。而经营现金流净流入也在下降,不足以用来偿还巨大的债务额,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3.1.2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分析
经营活动:该企业2009年和201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分别为911,347,250元、415,708,209元,现金流出量为706,450,423元、335,523,735元,流入流出比为1.29和1.24,该比值大于1,说明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换回1.29元和1.24元的现金流入,可以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可以偿还债务。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都同比率大幅下降,分别降了54%和53%,表明企业经营状况令人担忧,这势必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投资活动:该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从2009年为231,537,650元下降到2010年为12,449,735元,降幅达95%。表明该企业正在扩充生产能力,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筹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为81,600,000元,现金流出量为118,748,299元,流入流出比为0.69,表明企业还款明显大于借款,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全部为举债所得,这也说明企业在借新债还旧债。但企业的举债能力在下降,降幅为65%。因此,该企业面临的偿债压力非常大,潜在的财务风险也非常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该企业经营活动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但相对于该企业短期借款213,820,983元、应付票据20,000,000元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额157,000,000元来讲,经营活动能够产生正的现金流不足以用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需借新债还旧债,如果举债后企业能及时提高创造现金的能力以及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话,可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正常经营轨道。否则,企将承受非常大的财务风险。
3.1.3利润分析
企业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 781,501,136元下降到2008年的230,749,331元,从而导致营业利润下降6.33倍,即从2009年的 20,428,296元下降到2010年的-108,968,520元。利润的大幅下滑,也说明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如不积极措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经营前景将令人忧虑。因此,2010年度经营者不仅没有为企业创造财富,由于经营不善还侵蚀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导致所有者权益从2009年的401,854,250元骤降到2010年的144,944,843元,降幅高达64%,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降低。
3.2根据比率分析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3.2.1短期偿债能力风险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付下一年到的流动负债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1)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 =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这个比率越大,则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
2009年现金流动负债比 =204,896,827÷1,014,835,656= 0.20
2010年现金流动负债比 = 80,184,474÷1,384,152,406 = 0.06
该比值两年都小于1,而2010年这一指标进一步下滑,而且远远低于行业平均值1.182,说明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不足以偿付企业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只能借新债还旧债,长期如此的话将导致企业现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剧。
(2)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因这几种债务通常是不能延期的,必须如期、如数偿还。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
2009年现金到期债务比=204,896,827÷231,225,303 = 0.89
2010年现金到期债务比=80,184,474
÷(157,000,000 +213,820,983+157,000,000)
=0.15
该比值两年同样都小于1,而2010年这一指标也进一步下滑,由0.89降为0.15,说明企业为了偿还到期债务必须举借新债,如果企业不进一步提高获取经营现金能力,长期借旧还新,企业将负债经营,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再筹资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期末现金余额÷流动负债
由于流动负债期限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2009年现金比率=1,547,941÷1,014,835,656 = 0.002
2010年现金比率=32,134,381÷1,384,152,406 = 0.023
可以看出,该企业此比率2008年也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仅为0.023,也低于行业平均值0.311。企业每100元的即期偿还债务只有2.30元的现金储备,企业的偿债风险非常大。
3.2.2长期偿债能力风险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主要从保持合理的负债权益结构角度出发,来分析企业偿付长期负债到期本息的能力。
(1)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款筹集的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
2009年负债率=1,348,543,763÷1,750,398,013=77%
2010年负债率=1,587,982,084÷1,732,926,927=91.6%
与2009年相比债权人收回本息的风险巨大,由于2010年企业的负债率高达91.6%,而且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好,表明企业资金实力不能保证偿债的安全,财务杠杆发挥负面作用,导致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从上面的总体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负债比率的上升,企业的再筹资能力已经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2)股东权益比率:是指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所有者投入了多少。比值越大,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股东权益比率 = 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2009年股东权益比率
=401,854,250÷1,750,398,013=22.96%
2010年股东权益比率
=144,944,843÷1,732,926,927=8.36%
通过股东权益比率也可以看出,每100元资产中投资人提供的资金从22.96元降为8.36元。因此,2010年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进一步降低。
(3)负债权益比率:又称产权比率,该指标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负债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2009年负债权益比率
=1,348,543,763÷401,854,250=3.35
2010年负债权益比率
=1,587,982,084÷144,944,843=10.95
通过该比率可以看出,与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两个指标得出同样的结论,2008年投资人权益对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进一步降低。
总之,通过以上比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管采用那个指标分析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弱,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存在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较大风险。
3.2.3支付能力风险指标
(1)每股现金流量:该指标反映企业利用权益资本获得经营活动净流量的能力。
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一优先股股利)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2009年每股现金流量
=204,896,827÷287,399,500 = 0.713
2010年每股现金流量
=80,184,474÷287,399,500 = 0.279
可以看出该企业股利支付能力较弱,财务风险增强。
(2)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由企业内部产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满足资本性支出需求的程度。
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额
2009年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204,896,827÷271,931,479=0.75
2010年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
=80,184,474÷12,449,735=6.44
2010年度此指标值大于1,说明增加的长期资产可以由企业自身的资金解决。但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却由204,896,827元降至80,184,474元,说明企业现金能力消弱。而且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知,该企业即期要偿还的债务额高达1,384,152,406元,因此,对该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了经营所需时,余下的部分应首先用于偿还债务。
3.2.4未来现金流量能力风险
对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趋势分析法,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企业在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方面是得到了改善还是继续恶化,另外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的走向,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本文采用的是现金流环比分析
现金流环比增长率=(本期实际数-上期实际数)÷上期实际数
环比式比率趋势分析是指以环比增长率为依据观察指标变动趋势,直观地分析未来现金流量的发展趋势。
① 经营活动现金流环比增长率=(80,184,474 -204,896,827)÷204,896,827 = -0.60
② 投资活动现金流环比增长率=[-12,449,735-(-271,731,478)]÷(-271,731,478)= -0.95
③ 筹资活动现金流环比增长率=[-37,148,299-(67,532,585)]÷(67,532,585)= -1.55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比2009年下降了60%,说明企业经营环节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环节的现金生产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将不能保证日常经营和偿还债务的需要,将面临非常大的财务风险;由于经营环节创造的现金流不足,导致企业投资放缓;由于经营状况的不佳,企业的举债能力较2009年下降了155%。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之,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上市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不尽如人意,现金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下滑,使企业陷入借新债换旧债的困境,而企业的举债能力在下降,存在不能及时筹集到新的债务资金的极大可能性。也存在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巨大风险。因此,该企业应尽快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和现金流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对现金流要实施良好的控制措施,以降低财务风险,减轻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赢得时间和机遇来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经营方向,使企业走出低谷。
参考文献:
[1]史永翔. 搞通财务出利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63-80
[2]刘顺仁.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M].山西: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3):126-145
[3]彼得.阿特里尔.会计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154-179
[4] 王化成.企业财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16-124
[5]肖游.试论财务风险的控制[J].商业研究,2006(13):32-34
[6]谢爽.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上海会计,2005(2):12-14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和风险联系在一起,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主要表现是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五)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净利润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这种情况出现。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六)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七)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其中,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不清、行业风险不明就盲目做出投资决策,造成巨大风险,是对外投资损失的重要方面。
(八)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金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和具体财务活动的观察,来了解和把握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二)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法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为依据,通过采取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来识别当前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发现未来集团财务风险。
(三)案例分析法
在识别集团财务风险时,比照过去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从中总结经验和方法,吸取有关教训。
(四)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指在识别财务风险时,采用信函的形式向有关专家提出问题,得到答复后,将回答的各种意见整理、归纳,并匿名反馈给有关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次综合反馈,这样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为止。
(五)集合意见法
通过与企业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征求有关财务风险存在和来源的意见,然后由风险管理人员汇总意见,进行综合地分析和研究,以全面了解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和情况。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内部控制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世界潮流,我国的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各个方面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运作中会有各种无法预料或不确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会导致企业自身预期的经营成果与实际结果有偏差,加大了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常见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1.筹资环节的风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集,企业通过直接吸引投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偿还贷款、支付股利、利息和其他筹集资金的费用,在理想的情况下,只要企业有正确的决策及有效的管理,那么就可以达成企业经营的目标。但实际上,市场情况复杂多变,随时会造成企业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效益,出现筹资的风险。
2.投资环节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投资,既包括加强企业基础的经营资产、建造厂房、购买设备、购买材料、燃料等对内投资;又包括企业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股票或债券等对外投资。不管是企业的内部投资还是企业对外投资,两者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在投资过程中,投资的时间跨度大,企业以现有的有限资金来获取未来的不确定的收益,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3.经营环节的风险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组织,只有企业产品成功销售出去才能取得收入,收回前期投资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受企业决策、技术水平、管理操作以及具体经营方式和市场变化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企业账目失控,部分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按期收回,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及安全,导致经营过程中出现巨大的风险。
4.分配环节的风险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获取的利润在按国家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款后可以自主分配,即安排所得盈利中有多少比例发放给股东股利,有多少用于弥补上期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以便扩大基本设施和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又有多大的比例用作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企业收益分配环节和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了不平衡,就导致了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大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宏观环境。无论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还是实现企业的阶段性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市场经济变化、物价水平等客观的经济因素变化而变化。另外,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着利率水平、消费信贷、税收率利等,这些政策的变动导致了企业持有资本的变动,带来了企业财务收支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
随着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有一个科学的、相互制约的内部组织机构才能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转。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结构较为单一,信息传递较为闭塞,企业主要由少数人做出决策,缺乏合理的组织结构,投资人的决策直接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一旦投资决策发生失误,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
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合理安排各岗位人员调配,不能清楚地限定各部门的权责,不能有效地配合各部门工作,那么在中间的某一操作环节很容易产生财务漏洞,导致资金调动不合理,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
(四)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没有风险管理机制,即使有也只是阶段性的、被动的。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不足,忽视了在企业运营活动中对风险的预估和预警,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在事故已经发生了却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来解决财务风险带来的困境。
三、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关注经济发展态势,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实时动态对企业的计划和策略加以调整,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市场信息的考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使各岗位权责明确,避免分工不明及员工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减少外界对企业的影响,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顺利运行。
(二)明确内部权责,加强组织管理
首先要让企业决策科学化和透明化,尽量避免因决策人的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要建立畅达的信息渠道,以便更好地协调企业运营管理;最后,要拟定员工管理政策,并落实到位,做到人岗合一、权责明确,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新型管理组织。
(三)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企业资本管理
首先企业要根据具体的市场环境来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精确资金的预算控制,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本结构合理化,避免因计划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或闲置,保障资金的安全,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要合理安排项目投资,优化资金调度,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投资和筹资所带来的风险。
(四)构建风险文化,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因此企业要打造风险文化来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企业员工共同努力抵御风险的氛围。特别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能居安思危,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市场变化,同时要能够根据这些变化作出财务调整,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测,并能够帮助企业将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或者是化解。
四、结论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革新,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尹恺.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2,11(26):251-252.
一、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活动的起点是资金的垫支,终点是得到价值增加的货币,财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增量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在本金垫支时就存在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或是无法获得本金增值的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与此相对应的是,现金流量为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风险、企业发展中潜在的投资风险和企业的筹资风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都可以通过现金流动的质量如现金流量的金额、流度及其稳定性等全面及时地反映出来。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为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资料,企业决策者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资金余缺信息,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另一方面,现金流量的确认以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其反映的信息是企业真实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这避免了由于权责发生制下存在多种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方法而使对同一会计事项产生出多种不同会计信息的可能,便于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为企业合理组织现金调度,控制财务风险,进行相关预测、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现金流动作为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供、产、销)和主要方面(筹资、融资、投资;成本、费用发生、利润分配等)的全貌。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
(一)通过现金流量的4个基本组成要素识别财务风险
1.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与流入的差额――净流量。现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水平,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企业财务风险归根到底受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状况制约,流入大于流出,并高于非付现成本,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小。反之,说明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
2.现金流程。现金流程涉及现金流量的组织、岗位设置、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程序等,集中反映了企业实现现金流的路径。如果现金流量的组织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如企业在资金使用、授权安排、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就可以肯定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反之,如果企业在现金流程的设置上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就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
3.现金流向。现金流向分为流入与流出两个方面,表示企业现金流量的趋势。对于特定的企业而言,现金流向会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企业现金流入一般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占现金总流入的比例长期较低,说明企业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说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通过企业现金流向的分析能识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4.现金流速。对于某一具体的经营业务而言,流速指从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时间的长短。对整个企业而言,流速指资本投入到回收的速度。流速制约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及占用资金的水平。一项支出流出后若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意味着这笔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可多次参与企业的资金循环,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反之,若从流出到回收的时间较长,企业必然需要用更多的资金参与资金循环,以保证资金的顺利周转,由此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占用量就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等会受到影响。
(二)通过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较分析识别财务风险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时,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不足,要靠不断地筹集资金维持经营;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主要是依靠收回投资或处置长期投资,而不是因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支出所得,则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表明企业三项活动均能产生现金净流入,现金流充足,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持有较多现金虽能防止因现金流缺乏导致财务危机,但现金的收益性最差,且会增加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企业要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时,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都能产生现金净流入,财务状况较稳定。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扩大中长期投资,短期内出现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是较正常的状况,但要注意投资规模和长短期投资的合理搭配。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当“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三)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1.盈利质量分析。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包含以下指标:
(1)盈利现金比率。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 / 净利润。一般来讲,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存在未实现的现金收入,即使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亦可导致亏损。分析时可参考应收账款,若本期增幅较大,需及时改进相关政策,确保应收款按时回收,消除潜在风险。
(2)再投资比率。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 /资本性支出,反映企业当期经营净现金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投资)所需现金。一般来讲,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包含融资以弥补支出的不足。
2.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经常通过举债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但最终用于偿债的最直接的资产是现金,因此,用现金流量和债务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1)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 /流动负债总额,若此指标偏低,反映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此指标偏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2)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净流量 /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当年现金净流量负荷总债务的能力,可衡量当年现金净流量对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分析时应与债务平均偿还期相结合,若平均偿还期越短,则比率越高越好,反之则此比率要求越低。企业债权人可凭此指标衡量债务偿还的安全程度。
(3)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 / 本期到期债务。这里,本期到期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对这个指标进行考察,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现金流量预算就是通过事先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二)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
只有将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和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才能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从而更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三)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组织结构
在我国建设市场化经济的进程中,企业在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健康的企业可推动经济的进步。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有序运行及收益,故企业需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摆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以推动企业的有序、高效运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位。
一、关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行财务目标偏离了预期目标,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企业的有序运行受到影响,造成管理与经济收益的损失。通常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利率变动风险、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再筹资风险。
二、识别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法就是以财务报表为参照,对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资产变现能力比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就可科学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中存在的风险,以此识别企业财务的管理风险。
目前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以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方面要分析财务指标的比率、比例等(静态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进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动态分析)。同时,还可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来辨识财务风险。 总之,企业应综合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做到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债务分析法
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过分依赖举债时,表明企业的资金已不足以维持其的正常经营运作或是无法进行扩大生产规模。此时,资金链就容易因企业出现的经营问题而断裂,最终导致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所以过分依赖举债经营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一种预示。为避免出现债务风险,需综合分析企业的债务情况:①对比企业负债的资本收益与债务资本的成本,若资本成本率大于资本收益率,则需对举债经营模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防止财务风险因此而产生。②对企业变现能力与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若企业可拿出的资金无法支付债务,债务风险则有可能发生。③对当前企业债务结构的合理性与债务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若出现资金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是债务没到期但现金溢余的问题,此时企业的债务结构是不合理的,存在潜在风险。若现有的企业债务流动不畅,不能随时偿还债务,也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总结经验法
评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时,可对比以往出现的风险,提高识别能力。 此外,可通过定期开展员工交流活动柜,广纳防范与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建议,并整理分析收集到的建议,从中总结归纳出识别风险与防范风险的有用经验与教训,以供借鉴与参考。
三、控制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1.增强防控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
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提高其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增强其分析、核算、评估的财务技能。同时积极引进高级财务人员,整体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帮助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此外,可建立并落实财务管理风险责任制,明确个人的财务管理职责,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中,通过实践增强员工防控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
2.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的内控制度通常有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采购制度、与内审制度等,企业规模、性质等因素都会对制度的制定产生影响。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度可以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更加科学,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就能有效防控。同时利用内控制度还可以明确企业内部各项支出费用的去向,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股东权益与企业负债的比例,以此也能对财务风险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此外,企业实行的财务政策可相对保守,以使企业的长短期负债保持一定的比例。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法规
有不少的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由于财务人员行为离轨而导致的,究其愿意是企业的管理机制与法规缺乏,所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法规尤为重要。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营运资金管理仍是主要的管理内容,而比较少有资本结构管理、筹(投)资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这些内容,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受阻、不够科学,从侧面可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是较低的,急需改变。因此,企业需完善财务管理内容与法规,让财务管理体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准确处理好财务与财务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财务人员管理财务的水平,积极服务于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有效防控财务管理风险。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不断地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及时做好控制与防范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如果经营管理不慎,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问题,特别是企业在融资、投资、资金收支、利润管理等方面,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问题控制管理不力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是导致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在,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确保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及成因分析
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方式不合理、财务结构控制不当、资本资产管理不科学或者是投资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收益下降或者是失去偿债能力的问题。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市场波动、企业管理调整、产业发展替代等,都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企业只有通过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规避风险或者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规律。
2.财务风险具有损益性。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损益性,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阶段,收益大对应着风险也就越大,风险小也表示收益少,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项目投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损益性,确保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
3.财务风险具有突发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这决定了财务风险问题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
4.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造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这也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
系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容易受到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行业政策、银行利率、外汇汇率等影响,这些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融资规模、渠道、方式、成本以及时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也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诸如在财务管理中,企业对于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善,应收账款回收不力、存货加压过多、资产债务率过高等等,特别是影响到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各方面因素,都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只有及早识别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才能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控制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财务识别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清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财务亏损与现金流短缺。财务亏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偿债能力的下降与盈利的恶化上,在财务识别的指标上主要是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指标以及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净利率等指标的评价分析,进行财务亏损状况的识别。在现金流的短缺上,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现金流入低于现金流出,企业内部资产流动性减弱,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等,就会造成潜在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方面,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各种表现也可能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迹象。在生产经营环节,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为:产品或者服务与市场脱节,企业的销量下降;存货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运转资金;业务急剧扩张,短时间内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销售额激增,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业务与财务结构不匹配问题,存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在财务风险分析阶段,应该综合采用两种分析方法,准确的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1)财务风险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法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外各种因素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非财务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简单以及方便实施的特点。在定性分析的具体运用上,主要采用调查研究分析法、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及管理评分法等几种方法。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各种财务指标实际情况来分析财务风险,特别是现金流等,表征企业的不同财务风险,主要有剖面分析法、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判定模型、Logistic方法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神经网络方法、逻辑回归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单因素分析法主要有财务比率法、“利息及票据贴现费用”判别分析法、企业股市跟踪法等分析方法。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1.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规模、组织结构、行业领域等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各类财务以及非财务指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及时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以及评估控制,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各种财务风险隐患问题,应该及时制定各类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特别是在企业开展筹资等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债务偿还期限等,综合考虑损益性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金额,合理的控制企业的负债规模。在具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进行银行借贷时重点控制好借贷规模、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在发行债券时,关键是确保到期偿付的本金和利息,发行股票融资时,则应该重点关注市场风险、发行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3.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是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治理策略。完善内部控制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治理结构中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重点;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明确财务风险偏好、财务风险管理职责、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和财务控制的准则等;合理的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提高财务风险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财务风险监控,确保财务信息可靠可信以及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此外,应重点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免由于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中必须完善信用销售管理,并重点加强购销合同管理力度,以有效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避免呆账、坏账等造成企业的损失。
4.综合运用多种财务风险控制技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较为常用的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多元化风险控制法、财务风险转移法、财务风险预防法、财务风险回避法、财务风险降低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多元化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实现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多元化、丰富长期和股权、共同投资项目,在业务结算方面,用好各项货币政策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主要有保险转移、工程分包、联营投资、闲置资产出租、防范坏账等非保险转移措施;财务风险预防主要是通过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设立财务风险准备金、签订保护性契约、期权方式交易等措施来实现;财务风险回避就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中,综合评估损益情况,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
四、结语
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阶段必须防范控制的问题,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全面认识到财务风险识别防范的重要性,重点依靠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内部控制等制度机制,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是在并购中产生的,分别有估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并购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并购财务风险存在于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企业并购涉及到的各项活动可能会引起并购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使得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出现了严重的负偏离。即便如此,并购的财务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提高信息处理质量,运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手段都可以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管控。
二、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识别
1.并购的定价风险。首先,信息的不对称。由于在交易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很难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合理的预估。如果目标企业是非上市公司的话,那么其公司价值估计变得更加的困难。纵使目标企业为上市公司,也有可能对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可利用价值、员工组成结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信息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目标企业价值估计有所偏差。若高估了目标企业价值,则并购成本变高,显然不能达到并购的目的。若低估了对方的价值,那么其他的潜在收购者则有可能提前对目标公司并购,从而丧失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信息不对称不仅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也体现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如:企业员工的素质,文化水平,技术能力等智力资本在现行会计里很难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信息不对称表现在:(1)对目标企业盈利情况缺乏客观的认识,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盈利情况一般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而财务报表是可以通过人为粉饰,隐藏真正的盈利状况。(2)对目标公司资产质量不清楚,比如目标公司资产的抵押情况。(3)目标企业对有的事项隐瞒,目标企业是否受到诉讼也会对价值估计的影响。其次,目标公司价值估计的方法不完善。目前,国内缺乏成熟的一套企业并购体系,立法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如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就没有考虑企业资产的时间价值。这就使得并购没有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进行,而是按照人的主导因素来并购,这样的企业价值估计是不合理、不客观的。企业价值评估不是简单的各项资产的总和,还要考虑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并购后的整合能力。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往往是因为中国企业价值估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其次,中介机构不大成熟。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部门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评估中起到非常重要角色。然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成熟,相对缺乏具有独立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中介机构。甚至有的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出具虚假价值评估报告,这就会严重的干扰并购方的决策。
2.并购中的融资风险。融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的流动性风险、资本结构恶化风险、财务杠杆效应引发的破产清算风险、再融资风险、每股收益的稀释及控制权分散或丧失的风险等,负债融资还要承担利率变动、负债结构、经营成败等所构成的风险。
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其中外部融资渠道包括像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可以将外部融资形式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内部融资渠道风险最低,但是必须依赖企业前期资金的积累。对于负债融资很显然一个优点就是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借款,不仅在额度上有所限制,而且在借款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权益融资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额度会比较大,但能够使公司股权被稀释,甚至出现反并购情况。而且当目标公司盈利比较差时,公司的并购行为会使每股收益也会降低。由于企业选择了股权融资,从而可能会失去其他融资方式可能带来的机会。权益性融资,在股票首发,增发,配股中会受到证券相关法的规定限制。另外,原有股东经常在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与新股东产生重大分歧,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困难。该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董事会为治理核心的法人治理机构中,且新股东要求公司保证投资方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有一定席位。
3.并购中的支付风险。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举债支付,混合支付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带来财务风险。并购需要大额资金,而通过现金支付无疑会加重企业的财务压力。一方面,如果并购规模大,并购方也很难拥有巨额的现金,现金支付使得并购大型企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现金支付很难享受税收延迟优惠,因为目标企业在收到现金时候要确认收益,从而要负担相应的税负。现金支付意味着大量现金用于并购,后期企业运营资金投入就变少,从而影响企业收益。股权支付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现金支付的缺陷,股票并购交易规模不受现金限制,但是很有可能稀释原有股东的权利,同时发放股利时也不能像债券利息那样在税前抵扣。还会出现反向购买情况。如果并购方为上市公司,股价被低估时,互换股权是不合理的。举债支付,期限错配会带来偿债风险,并购是一种长期投资,如果借入短期贷款或发行短期债券,未来现金流量与应付利息无法匹配,则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混合支付,混合支付的好处就是可以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在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优缺点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达到最优结构。但是,如果这个平衡点出现了偏差,则企业资本结构的不佳会给企业带来财务的风险。
4.并购后企业整合的风险。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会出现变化,资本的综合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并购后企业的预期收益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资本成本,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必须对企业各方面整合。企业战略方面的整合,有赖于企业高管的不断切磋。经营方面,由于各自技术,组织架构,产品等方面的差异,能否成功的整合,直接会影响当期的财务经营成果。其次,企业文化制度,人事的变动都会对企业合并后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企业并购后主要体现在资本运营风险,财务收益风险,发展前景风险。企业并购的整合中财务风险又主要集中于财务组织结构、财务人员、财务制度的整合等各财务相关方面。财务的组织,人员,制度的整合失败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
三、并购风险的有效措施。
1.在并购各环节中充分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收集。对于目标企业股价,首先要收集必要的信息,互联网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并购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市场上获得有用信息。并购前必须对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必须对其产业环境,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既要考察目标公司的财务信息,还要关注其非财务状况。其次,评估方法的正确选择,评估方法的选择则要视情况来选择。企业评估应该注重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不是对企业资产的评估。科学的评估,以收集的有效信息进行评估,尽量减少人为主导因素掺杂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评估体系与方法,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的合理与客观。再其次,中介机构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从而对并购企业进行监督和指导。中介机构应该为并购公司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让估值更加的客观、合理。
2.融资风险的控制。 融资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内部融资成本最小,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于外部融资,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及与此相关的激励问题,节约交易费用,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剩余控制权。但是,内部融资能力及其增长,要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制约。对于那些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强,现金充裕的公司可以考虑这种方式,但也要留适当的资金到后期运营使用。对于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比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差的公司尽量减少借款或发行债券融资,以防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而对于负债低的公司可以适当用债权式融资以减少资本成本。融资的数量依照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对未来现金流的情况来确定,尽量避免短期融资用于长期投资。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既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好处,同时也可以防止偿债风险,从而使企业做大做强。股权融资最大的风险是股权稀释。因此,在管理者的持股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增加负债的利用额,使管理者的持股比率相对上升,就能有效地防止股权被稀释。另外,适当的扩大融资渠道,提高商业银行对企业并购融资额度。同时,合理地利用融资工具,也能有效地控制融资风险。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8
1概念
1.1企业重组的定义
企业重组就是将原有企业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资产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重组是将原有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产权及资产、负债等进行升级,完善,使其更能适应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具竞争力。其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债权重组、产权重组等形式与企业并购、合并等有较大区别,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1.2财务风险的判定
要判定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或者有出现财务风险的苗头,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两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能更加明显地进行判定。
就偿债能力而言,当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数值远低于市场平均数值时,并且近段时间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那么企业可能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应为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较弱,对于长期来说较大的负债使得企业将有大量流动资金流出,最终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促使财务状况恶化,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
就营运能力而言,企业营运能力就是企业以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在企业处于正常的经营状态下,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重要财务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销售利润出现下滑,说明此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较大问题,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重组中财务风险的识别
2.1企业重组中资金价值风险
企业重组需将重组另一方的资产、产权等进行估价,双方达成协议后进行重新组合,因此重组方要正确合理的评估被重组方的资产价值。在其资产价值的评估中,重组方自身便存在潜在的风险,主要从以下三点论述:第一、重组方对被重组方的资产价值估价过高,那么重组方将承担较大的重组成本费用。该成本费用重组方将需要很长时间的营业利润来填充,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仅损耗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而且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第二、过高的评价了被重组方的获利能力,对被重组方的自身获利能力充满信心,并且十分肯定其将在未来带来效益,将误导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对其定价过高,以至于超出了重组方的实际承受能力。第三、被重组方在未来经营中可能存在经营不善等问题,使得重组企业前期的资金支出不能收回,出现净亏损,势必影响重组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2企业重组中经营决策风险
企业重组中财务管理对财务风险的发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财务风险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的管控风险和支付风险的控制。就资金管控而言,流动资金的合理利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重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本费用投入,如原材料采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予以支撑。许多企业重组中的财务管理者没有资金危机意识,不合理利用流动资金,使得流动资金无效占用率较高,不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就资金支付而言,企业在重组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重组支付,在短时期内大量流动资金外流,并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使得企业出现较大的经济缺口,无法维持正常的资金支付。
2.3企业重组中融资风险
企业在重组后其各项资源都进行了重新组合与配置,并且规模也相对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大量的资金需求需要加大企业融资,在其融资过程中将存在大量风险。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融资渠道风险。为了加大融资金额满足企业经营,许多企业选择民间融资和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等形式,由于我国民间融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其融资过程缺乏合法的协议和法律保障,正规金融渠道对许多企业实施限制,对企业资信及财务状况的考核较严格,一般很难得到支持。另一方面,资金需求保障风险。企业重组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融资困难,使得大量资金无法及时供给。经过民间融资渠道的融资款利息高,企业的偿债压力加大,如果一旦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重组中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3.1资金价值评估不合理
企业重组中存在资金价值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重组企业对被重组企业的资金价值评估不合理和对被重组方的具体经营成果及财?兆纯鋈狈Φ餮杏肟疾臁R皇侵刈槠笠翟诙员恢刈槠笠到?行重组之前没有成立评估小组,缺乏专业的评估团队以及重组方案,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等对企业资产价值的隐形影响,无法发现其在未来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以及是否存在可重组利用的价值。二是被重组方在重组之前有可能有充足准备,经过表象的效益修饰,夸大其未来的经济效益,将重组方引向误区,使得重组方无法准确判断被重组企业的实际资金价值。重组方要求重组的行动过于急切,缺乏实际的深入了解被重组方的财务状况,将自身陷入重组的被动状态,致使未来的资金价值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加大。
3.2企业自身和国家政策
导致企业出现融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自身和国家政策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诚信问题,在银行有大量不良记录,使得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加大。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没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保障,其融资利息过高,严重增加了企业在重组发展中的偿债压力,长此以往,企业在重组经营中出现负债大于资产,甚至破产状态。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对重组企业融资政策的支持,使得重组企业在融资道路上举步维艰。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贷款管控较严,加之政府对重组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使得企业在重组中的正规融资渠道受困,民间融资压力加大,导致企业发生融资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3.3企业高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在企业重组中企业出现经营决策风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对其决策对财务风险的严重影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在重组中只是关注企业的财务成果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忽视了其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其经营决策只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部门,对其财务部门无影响或者影响小等错误观念,使得放松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没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许多企业的领导层的管理水平和只是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企业管理学习过程,其管理方式和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远见性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性,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只考虑到眼前的发展利益。加之,对财务管理的水平低,不能及时洞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了财务风险也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得企业在重组中的财务漏洞越来越大,导致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
4防范企业重组中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4.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正确评估资金价值
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是现在企业重组的关键所在,企业的实际价值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重组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程度。所以在企业在进行重组前,首先,应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被重组企业的资产、资金、技术、产权等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及时作出评估方案,并切合目前重组方实际财务状况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估方案;再次,重组方企业应开股东大会对该方案进行协商调整,深入分析该重组活动中企业近期及未来的发展利弊,确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案,防止盲目夸大企业价值的不良现象出现;最后,将做好的评估方案用于重组活动中,本着公正、公平、不损害各方利益的原则进行重组活动,为企业重组后能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2充分运用国家政策,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发展
我国近几年来也加强了对重组企业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企业重组、并购、合并等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已从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两方面扶持重组企业,对此,重组企业应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将其优惠政策运用到企业重组活动中去。重组企业领导层要结合国家政策作出符合国家发展形势和发展水平的经营决策,在重组活动中遵循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财务风险。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也要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学习,多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决策。
4.3企业高层应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一、税收风险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概述
在税收风险上,对公司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承担的税收法律风险,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理解的偏差,或是在对税收管理、财务税务计算和执行上,没有按照未付税的执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以至遭到补税甚至被税务机关查处而增加滞纳金、罚款等,甚至面临刑法处罚的严重情况。二是企业应承担的税收财务风险,企业相关涉税行为因未能准确使用相应税法或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了解缴纳完全不必要的所得税费用,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即利用分析财务报表,尽早识别和控制税收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防范便可减少因发生税收风险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部分,它们能够进反映一定时期之内企业的财物状况、资金流动、经济活动效果等。税务机关也会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数据整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现状进行了解,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识别税收风险中的运用
税务风险评估是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据有关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在对税收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申报评估之前对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预测、量化、分析、排序、判断以及再确定风险等级的管理活动。在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当中,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是最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等数据,都能够从财务报表当中进行了解和计算。而财务报表中的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比率指标,在税收风险评估当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样,税务机关基于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全面掌握,也会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同时根据征管信息系统的税款数据,对企业纳税申报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判断和辨别。
三、案例分析――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
(一)公司背景资料
A是一家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和酒店物业,近年来大力推进多领域跨越式发展战略,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其税收风险不仅受企业重视,而且是中国证监会、投资者及行业竞争者所关注的焦点。
关注2014-2015A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并计算其增减变动率,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6.3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1.46%、“销售税金变动率”44.66%、“管理费用变动率”11.6%、“财务费用变动率”36.38%、“资本公积变动率”8.82%、“营业外支出变动率”-80.11%、“营业利润变动率”22.28%、“利润总额变动率”23.83%。另外,2014-2015年A公司入库地方税数据增减变动率为:“营业税变动率”-0.53%、“城市维护建设税变动率”-0.54%、“教育费附加变动率”-0.51%、“企业所得税变动率”0.29%、“个人所得税变动率”1.45%、“房产税变动率”1.9%“土地增值税变动率”-0.3%、“土地使用税变动率”0.86%、“其他”0.78%。
(二)识别和评估公司税收风险
A公司l生的业务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多项税费。在此通过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并借助税收风险评估,以便从具体方面发现税收风险。涉及企业所得税的指标变动率预警值分别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0%、“财务费用变动率”>10%、“管理费用变动率”>5%、“营业外支出变动率”>20%、“其他应付款变动率”>10%、“资本公积变动率”>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比”≈100%、“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100%。
将2014~2015年A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变动率与预警值比较后可发现风险并将其描述为:财务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公司可能出现税前列支资本化利息、超金融机构借款利率支付利息等问题;管理费用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管理费用;资本公积变动率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受到返还税费、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收益未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销售利润变动率配超过预警值可能存在不配比结转成本或销售税金及附加的问题;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远远超过预警值,表明公司存在虚增收入、少转成本,或当年建材价格下降、商品房售价却大幅上涨等现象。
(三)对税收风险结果分析
通过对A公司税收风险的识别及简单的评估,分析得出其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一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的国家宏观调控,在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利息、税收调控政策下,可能会加大公司在税收上的不确定性。二是因为公司50岁及以上的涉税人员没有及时更新其原有的税务知识体系导致错误。三是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防范税收风险的能力不足。四是公司有利用借款利息避缴税款的行为,关联交易和不公平的条件等行为的存在。五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对公司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考虑和判断导致公司在投融资及重组过程税务筹划失误,而给公司造成风险和损失。六是公司未采取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的优势。
四、总结
本文以识别财务风险为目的,探索和强调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着重分析表内数据之间、表与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及时识别风险,关注财务信息与涉税信息的异常波动。二是自觉增强企业良好纳税观,强化税收通过风险意识实现合理优化纳税,可以地有效避免及降低企业地纳税风险,使其持专业素质,续健康地发展。三是分配专业素质高的涉税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规避税收风险的能力。四是建立一个能够合理表达企业需要的与税务机关良好的税企关系,积极向税务机关进行政策咨询,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积极的政策分析、应用,在化解企业税收风险的同时,为公司谋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