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8: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脊柱骨折康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脊柱骨折康复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5-01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节段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与运动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括约肌麻痹,大小便失禁等。临床上加强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37.2岁。患者的受伤原因主要包括车祸致伤、重物压伤、高处坠伤等,其中腰椎损伤36例,胸椎损伤18例,颈椎损伤16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康复护理。

1.2康复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脊柱损伤的患者多为意外致伤,伤病来的突然,因此易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波动,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悲观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并充满了极大的思想包袱,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深入细致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观察患者的言行,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安慰、劝导、鼓励等方法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并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并使患者了解到通过合理的医疗和技术措施,患者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增加他们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的信心,同时对其家属也应进行相应的康复知识指导,配合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并且家属的支持也是患者巨大的心理动力,共促患者康复。

1.2.2护理 恰当、正确的护理是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的重要方面,若或姿势不当会加重患者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应平卧硬床板4~6h,压迫切口进行止血;加强对患者平常翻身的护理,对上肢功能损伤严重,且完全依靠护理人员进行被动更换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确保脊柱纵轴保持水平一致,避免造成扭曲、旋转和脱位;床上的姿势也必须保持适当的即良肢位,避免造成关节痉挛;颈脊髓损伤的患者移位时,需要先固定头部,并使头部随着躯干一同滚动,防止造成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停止。

1.2.3并发症的护理

1.2.3.1呼吸系统的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压疮以及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疾病。对于压疮的护理,首先应减轻患者身体部位的压力,及时变换,需每隔2h对患者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柔;对于骨突出部位的患者,为减轻突出部位受到的压力,可将按摩气垫放置在骨突出的部位以减轻压力,并对患者的骨突出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对于肺部感染的护理要对患者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免着凉诱发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锻炼,有效咳嗽的方法是指导患者深吸气,并在呼气2/3时咳嗽,反复练习,并且每2h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1次,以协助患者排痰。

1.2.3.2泌尿系统的护理 为防止泌尿系统的并发症,术后应尽早的留置尿流管1~2周,并保证每4~6h排尿一次,若尿液较多可缩短排尿的间隔时间。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训练,以达到自行排尿的目的,特别是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应及早的进行膀胱功能的恢复训练;在拔出尿管之前应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并嘱患者每天的饮水总量应该达到2000ml左右;护士还应加强对患者膀胱的观察,膀胱充盈时,可采用挤压的方法训练患者的反射性排尿。

1.2.3.3消化系统的护理 保证患者饮食方面营养的供给,要有足量的维生素的摄入,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合理控制饮食结构,忌暴饮暴食。若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便秘、肠梗阻、肠胀气等情况,可应用干扰电疗法进行缓解。

1.2.3.4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围术期期间注意抬高患者的下肢,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以利血液的回流,对出现肿胀的患者,可应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消除肿胀。

1.2.4功能恢复训练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的恢复训练,护士可根据患者脊髓的损伤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预防关节痉挛、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采取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方法。每天进行下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对于踝关节的锻炼可行背屈、内收、外展等活动,膝关节可行伸屈活动,髋关节可行抬腿和内收外展的活动;主动锻炼可指导患者利用哑铃等简单器械在床上进行上肢的锻炼;座位练习可进行脱、穿裤子、袜子、鞋子的活动。在患者不进行活动锻炼是可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下肢进行肌肉按摩,按摩的手法要适度并循序渐进。

2结果

通过对本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70例患者的积极康复护理,67例患者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占95.7%;36例患者建立了自主膀胱,占51.4%;18例患者可拄拐行走,占25.7%;15例患者可自坐、翻身病完成轮椅的转换,占21.4%,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创伤,并且多于意外创伤所致,而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严重者会造成肢体瘫痪并丧失生活能力,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护理一般包括心理护理、护理、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以及进行早期功能的恢复锻炼,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患者术后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在本组的资料中,经过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95%以上的患者提高了自理生活的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脊椎骨折又称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伤情较重且复杂,脊柱骨折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较短,预后较好,而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重建移动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自2008年12月以来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骨折患者7714例,其中脊柱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中男83例,女21例,年龄18~62岁,颈椎骨折12例,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54例,对照组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17~61岁,颈椎骨折10例,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51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调整舒适安全的卧位,制定高效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应激心理反应:骨折,瞬间造成了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运动系统损伤,使其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正常的躯体功能,导致躯体移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理、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了负性心理应激,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1]。(2)自我形象紊乱: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进食、入厕、卫生、洗浴等都需要家属来协助完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3)对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配偶,渴望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不愿意成为家庭的负担,同时又因自身的疾病而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1.2.2 护理

1.2.2.1 心理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舒适是指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感觉,如自尊、自信、信仰和生命价值的满足感,首先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周围环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动作轻柔,操作娴熟,真诚对待患者,争取患者的信任,多倾听患者主诉,多接近患者,多和患者交谈,尽量给予鼓励和安慰,根据患者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使用不同的称呼和敬语,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在治疗和护理中以关心、体贴的语言与其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做到身残志坚,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项康复工作,其次是争取支持系统,建立乐观情绪,观察患者的情绪,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及人际关系,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积极乐观地面对自理能力的缺陷,克服悲观心理,正确看待人生,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室友关系,并鼓励其学习坚强的室友,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再次是尊重患者隐私,注重人文关怀,保护患者的隐私既是患者的权利,也是护士的义务,护士应该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保守患者的秘密,减少人员的探视,在检查身体等操作时要进行必要的遮挡减少暴露,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尊重患者人格。语气表达与表情举止等非语言表达保持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以免让患者产生误会[2]。

1.2.2.2 生理舒适护理干预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面细心的体格检查,以防邻近脏器或组织合并伤,动态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各种反射、括约肌功能,随时掌握脊髓损伤发展情况,保持切口局部整洁干燥,防止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1)的舒适护理。置患者于功能位置,骨突部位垫软枕,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轴线翻身,不能扭曲,以防止加重病情,进行四肢的被动及OM练习,以防止肢体肌肉萎缩。(2)饮食的舒适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减慢降低了食欲,因此,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加强营养摄入。(3)排便的舒适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做少量活动,还应增加腹部的环形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同时在患者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对床上排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4)环境的舒适护理。保持室温在22~24 ℃,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房间的安静和舒适;病房内严禁吸烟,否则将会影响手术效果。(5)疼痛的舒适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泵或止痛针止痛,分散患者注意力,为患者进行按摩等,减少患者的疼痛。(6)治疗性舒适护理。在输液治疗时,尽量选择肢体远端弹性好的血管,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手背部和腕部的血管,一方面不影响加药,一方面避免了患者因卷衣袖而引起的不适[3]。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4]。

1.2.2.3 康复过程护理干预 1953年发表的《护士伦理学国际法》上指出:“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4-5]。护士护理患者,担负着建立有助于康复环境(包括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的使命,病房护理常规中应包含必要的康复护理内容,其目的是防止患者因机体疾病因素和制动引起的功能障碍或促进功能的恢复;防止因疾病或病室环境造成的运动缺乏引起的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保持各系统器官及代谢的功能水平,维持躯体健康等内容,康复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病室生活制度,创造环境条件,使患者尽可能保持适当的运动,根据医嘱督促早期起床活动。(2)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视病情许可,鼓励及指导患者练习自理生活,以促进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内容包括穿脱衣服、维持个人卫生、进餐、使用厕所和浴室等。(3)为患者实施卧床保健操,内容为健康肢体的主动运动,适度的腹肌和背肌运动及呼吸运动。(4)移乘练习,指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掌握在卧床、椅子或轮椅之间的转移。(5)配合康复治疗,如维持正确姿位,需要一日多次进行的被动运动或肌内收缩练习等,可利用弹性腹带改善四肢瘫痪患者的呼吸功能。(6)重视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建立恢复功能的信心,鼓励积极从事各项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采用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表(HA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从卧位、便秘、疼痛、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患者进行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的调查。

2 结果

3 讨论

由于脊柱骨折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做好围手术期的疾病护理的同时,更要注意心理方面的分析和干预,根据认知心理应激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护士是作为患者健康的干预者,也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让其表达内心的感受,释放压力,从愉快的交流中获取健康保健知识心理支持。注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学会随时自我情绪调节,正确面对人生,自尊自爱自强,争取早日康复,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65.

[2] 郭常安.护理沟通艺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

[3] 卓丽春.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J].家庭护士,2008,6(6):814-815.

篇3

【摘 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方法: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 两组,每组36 例。A 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B 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 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要低于相应B 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康复护理;实效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一般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故该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类骨折最常见的方法,但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常需长久卧床,增加了其发生便秘、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为尽量促进骨质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中医康复护理从中医的角度,运用康复护理方式,训练患者自我康复意识,以达到康复为目的[1]。本文为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 例。其中A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64~88 岁,平均(68.9±4.8)岁,住院时间9~22 天,平均(14.2±4.0) 天;B 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3~89 岁,平均(69.3±5.6)岁。住院时间10~23 天, 平均(13.9±3.2) 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1.2 护理方法

B 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骨折患者早期多有瘀血,易伴随有腹胀、便秘等症状,故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其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后期多吃钙质类食物,注意健脾胃、补肝肾、强筋壮骨,多吃骨头汤、鱼汤等食物促进骨折愈合。③疼痛护理:为消除瘀肿早期可用四黄散外敷,中后期为促进血液循环,可外贴狗皮膏等。④护理:卧床期间最好保持脊柱平直,躺于硬板床上,最好处于平躺仰卧姿势。⑤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的胃肠功能常出现紊乱,此时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外,还可对患者腹部实施热敷或按摩,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指导其按揉下腹部促进排尿。⑥功能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上肢体运动,中后期可指导患者用仰卧姿势进行功能锻炼。定时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或按摩。⑦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服用汤药进行调理,对体寒患者给予热性汤药,体热患者则给予寒性汤药。还可在骨折处用适宜温度的中药包进行外敷。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2]。其中,若护理后患者大便正常,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则可评为显效;若大便、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可评为有效;若缓解或加重则评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对所选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X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指患者身心的康复护理。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包含形体功能的康复,还包含心理情感的康复。本文探究了中医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的75.00%,且前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也明显降低。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心情难免会低落,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该类骨折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恢复,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躁、忧愁等情绪。且脊柱骨折患者一般都存在血虚气滞,胃肠功能紊乱,失去自主排泄大小便能力等多种问题。故本文中医康复护理组从心理、饮食、、并发症、药物以及功能训练等多方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了细微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来我院就诊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 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每组20 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检查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提高了骨折愈合的概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脊柱创伤中有多种损伤,其中一种就是胸腰椎骨折,多以其他系统并发症和脊髓损伤合并发作,如肺部感染,尿潴留,尿路感染,便秘等。本次研究使用两种护理方法,传统的常规护理和在次基础上的中医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干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来我院就诊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 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每组20 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21 例,女19 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资料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1]: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急性损伤,患者在意外情况下发生胸腰椎骨折后,腰背部疼痛剧烈,不能行走或生活无法自理,活动受限。由于筋骨和经脉损伤,经络和气血会发生阻滞症状,造成肿胀和功能障碍。患者对病情及病况不了解,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会担心自己的预后情况,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过度优思对患者的脾肾造成损伤。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讲解病情病况,并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对待患者要采取支持,启发,同情,劝导,鼓励等方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

护理[2]:让患者平躺仰卧位于硬板床,保持患者脊柱平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草药,加工制成合适的药枕,准确的垫于患者的伤椎下,注意药枕高度保持在以能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为宜。护理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以保持正确。

饮食护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膀胱经受到损伤,导致患者肠道阻塞,脏腑传导功能失调,骨折早期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在饮食方面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让患者少食多餐,伤后早期应多吃清淡,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瘦肉,新鲜蔬菜,香蕉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二便畅通。少吃甜食,牛奶等排气较多的食物。禁食辛辣,肥甘厚腻食物。

药物护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造成气滞血瘀使患者的筋骨受损,中医中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汤药,因为汤药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吸收,并且用药灵活。根据患者的身体类型使用不同药效的中药汤剂。配合中药包外敷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的筋络疏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胀,便秘的护理[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会造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机体腹腔内容物潴留,造成腹胀,腹痛。因为患者必须长期卧床不动,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极易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让患者服用复原活血汤,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饮食,进行腹肌收缩练习使大便通畅。便秘情况较为严重者,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因为患者必须长期卧床不动,医护人员要经常给患者翻身,勤擦身,勤换衣,保持床整,干燥,防止压疮。

功能锻炼: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需要患者卧床,卧床时间长且没有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的话会造成胸腰背肌萎缩。伤后要分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能够正常大便;

有效: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腹胀,腹痛等症状减轻,患者有大便;

无效: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腹胀,腹痛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患者仍然便秘。

1.4 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肺癌患者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若P < 0.05,则表示该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飞快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明显,老年人成为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发病群体,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保守治疗是胸腰椎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因为患者必须长期卧床不动,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极易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必须合理有效,正确合理的临床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胸腰椎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预后致残率,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功能恢复程度。

本次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痊愈率,减少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本文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患,提高了骨折愈合的概率,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淳悦.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J]. 天津护理,2010,18(4):227-228.

[2] 李琴, 决培兰.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康复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3):142-143.

[3] 金霞. 老年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8 例中医护理[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8):69-70.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该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19±19.45分),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MA、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髓损伤;护理干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3-0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致残性非常高的疾病,常造成四肢瘫,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在早期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该科收治8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截瘫病人80例,经CT或MRI及ASIA评定,确诊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康复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2±2.5)岁,颈椎损伤17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14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6.2±2.8)岁,颈椎损伤19例,胸椎损伤11例,腰椎损伤1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复位,同时给予脊髓损伤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的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肩、髋、躯干成一轴线,防止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患者一般有腹胀,可进行腹部按揉来减轻腹胀,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③排尿的护理:早期给予留置尿管,每2~4 h定时开管,以训练膀胱充盈与舒张功能,后期根据患者的膀胱情况进行功能电刺激及间歇导尿,通过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3-4]。④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困难,通过有针对性制订的肠道功能康复计划,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5]。⑤皮肤护理:患者由于行动困难,长时间卧床,受压的皮肤和软组织在受到潮湿、摩擦力作用下导致压疮的发生。通过进行压疮评分后建立翻身卡,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每2 h进行轴线翻身,身时动作尽量轻柔。受压部位可采用压疮贴给予保护,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床单位保持平整,污染时及时更换[6]。⑥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扣背,定时翻身,引流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同时早期采取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预防性的给予药物治疗[7-8]。

1.2.2 特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颈髓损伤后处于非常消极负面情绪中。这时应针对病人的病情与心情状态予以关心、同情他们的同时,解觉患着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建立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需调动和鼓励家属的积极性,有利于支持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的康复治疗[9]。②康复训练指导。入院后由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各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脊髓损伤水平、类型,根据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定有针对性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10]。良肢位摆放 保持肢体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软枕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微屈,踝关节处于90度中立位,在足下与床架间放一软垫,防止足下垂。为预防关节僵直、挛缩、畸形,要根据各关节功能做动能性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4~6次,2~3次/d,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为预防肌萎缩,可对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弛缓性瘫痪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瘫痪手法宜轻,3~5次/d,约20 min/次。③健康教育。在早期应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能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以后回归家庭与社会打下基础。

1.3 疗效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运用FMA评定运动功能,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加以评价。在康复治疗之初对两组患者先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定,2次评定均由同一护士完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见康复组Barthel和FMA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发病急骤、致残率高的特点,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又会引起患者压疮、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重大影响[1,11]。所以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发现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8.19±19.45)分,康复组患者的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以及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结果与张黎、颜霜娟、夏艳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12-14]。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科学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残疾障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这说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卫洪,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2] 方青,何清义,吴新军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1):26-27.

[3] 岳晓香.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94-96.

[4] 石玉昕.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141.

[5] 刘翠青,陈伟菊,刘静,等.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6-1087.

[6] 孟玲,许江.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7]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256-257.

[8] 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2.

[9] 赖桂兰.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3): 306-307.

[10] 白中琼.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77.

[11] 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15-117.

[12] 张黎,王顺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各种疗效指标的影响[J].中国保健与营养,2013,12(2):811.

[13] 颜霜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4-76.

[14] 魏丽巍,夏艳萍,方玉美.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77-779.

(收稿日期:2014-10-05)

编读往来·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