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术后恢复护理

术后恢复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8: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术后恢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术后恢复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 d。

1.2  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2  护理体会

2.1  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   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2]。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3]。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  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  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   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4]。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 锻炼愈好 效果愈佳。

3  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19-01

1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1]。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2],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3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篇3

以往的临床实践和报道结果认为,针对妇科肿瘤患者所采取的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1-4]。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本院所采用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实际影响,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4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妇科肿瘤患者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平均(48.13±27.11)岁。卵巢癌33例,占31.73%;宫颈癌42例,占40.38%;子宫内膜内癌29例,占27.88%。根据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和措施[5-6]。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上[2],采用了以下的心理护理措施[3]。实施手术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在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提供有关手术的详细信息、示范指导配合要点、术后患者现身指导、家庭支持、矫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意象法、指导患者放松、交待术前注意事项等,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7-8]。比较分析两组实施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在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在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科肿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按照类型来分析,妇科肿瘤可以分为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等多种。而相关的临床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在这众多类型的妇科肿瘤之中,最为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子宫及卵巢肿瘤,而外阴及输卵管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生比例相对较低[9]。

无论患者患上了哪种肿瘤,在实施相关手术治疗后,相关的康复过程都会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对于改善和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从目前研究和报道的临床实践结果上看:针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对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10-12]。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在疼痛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实验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临床实际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Bodurka D C,Deavers M T,Tian C,et al.Reclassification of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 by a 2-tier system: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Cancer,2012,118(12):3087-3094.

[2] 徐玉云,陶红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26-27.

[3] 叶惠贞,谢丽芳,张涛.1例心理护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90-192.

[4] 王欲晓,朱颍.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342-343.

[5] 江萍,丁佐鼎,徐庆红,等.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规范化程序的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52-354.

[6] 沈艳,黄仁寅.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47-48.

[7] 孙文涛, 张利玲.人性化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性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52-53.

[8] 王春香.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44-45.

[9] 李立新.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9):3028-3029.

[10] 邵芳欣,王静.妇科肿瘤患者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3):6147.

篇4

关键词: 骨折术后; 恢复期; 中医护理; 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 d。

1.2  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2  护理体会

2.1  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   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2]。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3]。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  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  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   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4]。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 锻炼愈好 效果愈佳。

篇5

急性腹膜炎是各种炎症引起的以腹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1]。严重的急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中胃肠道暴露、手术牵拉刺激患者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而患者由于术后长时间卧床进一步抑制胃肠蠕动,因此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容易继发感染,导致肠梗阻、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92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病因:胃肠穿孔21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肠挫裂伤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6±17.3)岁。对照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7.1±1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以下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教育,营养支持,术后引流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膜炎的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心态;②护理与引流:患者术后采用半卧位,密切监测引流物的性质,有异常时及时报告主管医生;③生命体征监测:认真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异常时及时报告;④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胃肠道功能,尽量采用肠道内营养,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需要胃肠减压或腹部创伤的患者可以给予肠道外营养;⑤抗生素的使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激发感染,如果有药敏结果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⑥术后早期活动,在术后不同阶段要求患者完成被动活动、关节活动、翻身、抬臀等床上活动;⑦腹部热敷,术后6h护士以患者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min,2次/日;⑧其他护理措施,包括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3]。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优,24h内肠鸣音恢复;良,24-48h肠鸣音恢复;差,48h肠鸣音未恢复。计算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急性腹膜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是指无明确腹部病灶,病原菌经血道感染腹膜引起,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的病人,如肝硬化[4]或腹膜透析患者[5]。继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脏器破裂、穿孔、感染累及腹膜引起的炎症。目前,临床治疗腹膜炎的措施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6]。

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较差,由于胃肠道原发疾病的影响,腹膜炎对肠道的刺激,手术本身牵拉胃肠道等作用抑制肠道功能。李风真[7]报道,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达(47.5±12.9)h,显著高于其他手术肠道恢复时间。本组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7±5.1)h、(28.3±5.7)h、(57.5±6.0)h、(15.4±5.2)d,与其报道一致。本组研究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治疗;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术后早期活动、腹部按摩可以被动运动肠道,防止菌群异位,并促进胃肠道自主运动功能恢复;腹部热敷、温水足浴、耳穴贴压、中药外敷等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李茂娟[8]报道采用与本组研究相似的早期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回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降低。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干预组患者胃肠道恢复的优良率达8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6%。

由于腹膜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较长,肠道菌群繁殖增加而发生菌群异位或原发病灶病原菌感染,且容易发生腹膜粘连,造成粘连性肠梗阻[9]。马卫萍[10]报道122例腹膜炎患者中,合并有切口感染7例,腹腔残余脓肿5例,肠粘连不全梗阻3例,腹泻5例,并发症发生率达16.4%,与本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致。本组研究采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减少了菌群异位、肠道感染的发生机会;术后引流物及生命体征监测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从而及时处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对于抑制细菌繁殖,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胃肠早期蠕动减少了肠粘连的发生机会。本组干预组患者仅发生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报道。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干预护理能够减少腹膜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军.急性腹膜炎118例临床诊治体会[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8):72-72.

[2] 张彩荚.护理干预促进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51-552.

[3] 麦慧英,黄春晖,蓝柳红,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9-40.

[4] 敬云芳.11例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31-331.

[5] 王桂英.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221-222.

[6] 周文英.老年急性腹膜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60-761.

[7] 李风真.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67-268.

篇6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镇痛;手术后护理

【Key words】General anensthesia;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ostoperative care

术后疼痛处理不仅是一种人道行为,更是一种减少机体过度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尽早康复、防止疼痛后综合征的有效手段1。2007年3月至8月,观察了在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的全麻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治疗的211例病人,通过加强对术后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211例ASAⅠ~Ⅱ级病人,年龄45~70岁,均为全麻气管插管的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PCEA参数为:负荷量4.0ml(0.2%罗哌卡因),持续输注5ml/h(0.1-0.15%罗派卡因+芬太尼1-2ug/ml),每次PCA为1ml/bolub,锁定时间15min。病人均无全身其他疾患,无过敏史,无镇痛药、镇静药成瘾史。

2 监测方法:全麻术毕,所有病人均进入PACU常规心电监护,吸氧,镇痛期间监测BP、HR、RR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疼痛评分VAS>3分,低血压者收缩压

3 镇痛效果观察:(1)采用自我评估与行为评估相结合的临床评估方法2,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测定。自我评估即视觉模拟评分(VAS)法,(0分)为完全无痛,安静,病人满意;良(3~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 (8~10分)为重度疼痛。行为评估法是由麻醉恢复室护士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言反应、姿势等临床疼痛表现和行为,对疼痛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插管病人或其他不能自我报告和语言描述,用肢体语言(握手,点头表示痛 ;眨眼一下表示痛 ;眨眼二下为无痛等)。(2)评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4 结果 :本组PCEA镇痛完全无痛,安静,病人满意179例(84.8%),发生轻度疼痛17例、中度9例、重度6例。其中发生恶心呕吐7例、低血压8例、皮肤瘙痒3例,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没有发生硬膜外导管脱出和导管PCA泵连接脱落,穿刺点无渗血、导管无堵塞、穿刺点无皮下肿胀和血肿,无一例过度镇静和肢体麻木。

观察与护理

1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进入PACU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时要结合病史和手术史,211例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病人,需要全面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引起疼痛原因。评估时间即入科时、测量生命体征时、疼痛治疗干预前与后 ,一项操作前与后,出科。所有病人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脸部表情,有无发声、、、肢体运动等。疼痛不敢作深呼吸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注意胸廓的起伏,适当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和防止窒息。疼痛不敢作有效咳嗽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咳嗽,放松情绪。但是清醒的病人要询问有无疼痛(因术前宣教过疼痛程度),相信病人对疼痛的描述及对治疗的反应,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及时给予减轻疼痛。硬膜外术后镇痛病人,VAS评分3~4分先进行心理安慰;VAS评分>5分首选按压一次PCA泵,观察5-10分钟效果不理想,再选择静脉注射哌替啶;VAS>8分采用多模式镇痛,即静脉注射哌替啶加芬太尼或者加消炎痛栓塞。

1.1 轻度疼痛病人17例,平静时伤口无痛,改变或深呼吸时微痛,休息欠佳,此时先进行心理安慰,并耐心向患者讲解PCEA的作用范围,所能解决疼痛的程度,使病人情绪放松。通过解释14例病人满意,3例病人还认为疼痛治疗不理想,及时告知麻醉师,遵医嘱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按压一次(每按压一次可注入药物1ml),经过处理所有病人疼痛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

1.2 中度疼痛病人9例(清醒4例+神志未完全清醒5例)。本组中度疼痛清醒病人4例,在咳嗽、活动时感伤口胀痛,影响休息,病人不满意,遵医嘱按压一次PCA泵效果不理想,再及时予静脉注射哌替啶25mg并观察疗效,并评估病人的疼痛水平,判断止痛药是否有效,疼痛是否缓解或增强,其中2例止痛效果不理想每5~10min重复一次,1例达75mg,病人疼痛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本组术后神志未完全清醒病人5例,在排除高血压、低氧血症、导管刺激等因素,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血压超过术前基础血压20%、心率超过术前基础心率20%、眉头紧锁、分泌物增多、呼吸浅促等症状表示病人疼痛程度加重,遵医嘱及时给予负荷剂量为静脉注射哌替啶25mg-50mg加自控镇痛泵按压一次5分钟后病人转安静,血压、心率恢复平稳。镇痛药用过需加强呼吸系统监测,注意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1.3 重度疼痛病人6例,术后伤口持续疼痛,病人痛苦貌、烦躁不安、甚至有2例病人大声尖叫、哭泣、猛敲床栏,血压超过术前基础血压20%-50%、心率超过术前基础心率20%-50%,此时按压镇痛泵无效,遵医嘱哌替啶25mg静脉推注加哌替啶75mg肌注,因静脉起效快加上肌注起效慢两者结合双重效应达到止痛的目的,其中4例病人有效;2例大声尖叫病人用过哌替啶后效果不佳,遵医嘱芬太尼20ug静脉推注,5分钟后1例病人起效转安静;另1例VAS评分仍>5分,遵医嘱消炎痛栓1颗塞,5分钟后VAS评分1分以下。哌替啶用后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因此尤其要注意呼吸变化,加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备好抢救物品和止痛药的拮抗剂,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重度疼痛引起6例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双上肢,以免拔除各种引流管,注意松紧适宜,防止过紧致血液循环障碍。经上述处理后疼痛基本缓解,VAS评分2分以下,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硬膜外镇痛易引起低血压3,无力,麻木等,局部感觉明显,止痛效果显著,病人安静入睡,不易察觉。此时需要严密的监护呼吸、血压、心律和心率,评估病人感觉、运动、阻滞平面等,护士定期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意识水平,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疗效。本组有8例病人出现低血压查明原因,排除手术因素及性低血压,遵医嘱及时停止PCA泵,并加快补液,予麻黄碱6mg静脉推注后好转,将病人送返病房时再继续PCA泵并与病房护士交班,同时教会病人及家属如何使用止痛泵以及注意事项,有不理解的应亲自示范。有7例恶心、呕吐3病人先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同时安慰病人,遵医嘱予氟派利多2.5mg静脉推注后好转,同时保持病人头侧向一边,防窒息并及时擦尽嘴角分泌物,其中有留置胃管的2例呕吐病人立即行胃肠减压效果显著。有3例皮肤瘙痒病人做好解释同时遵医嘱予纳络酮4mg静脉推注,5分钟后皮肤瘙痒有所缓解,15分钟后症状解除,病人感觉良好。

3PCEA导管的护理:PCEA的局麻药是以术后止痛泵中的医用硅胶为动力,通过一细导管到达硬膜外腔对感觉神经阻滞以达到镇痛的效果,所以病人在使用术后止痛泵时一定注意不要使背上的导管脱落。病人在活动时一定不要贴着床面搓,还要注意肩头的连接处,以免导管脱出造成镇痛失败。因此要观察硬膜外穿刺点有无渗血、导管有无脱出、扭曲、折断等,本组无一例发生意外。

讨论

PCEA: 罗派卡因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可减少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局麻药浓度降低,可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减轻感觉和运动阻滞;阿片类剂量减少,可降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本组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早期的病人还未完全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所以无法自己控制给药,此时需要严密的监护及护士控制给药,全组病人虽然无呼吸抑制,但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呼吸功能监测,特别是用在危重及老年病人。通过加强对术后疼痛治疗患者的观察,及时了解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疼痛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83例自愿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2.9±3.75岁;孕周35-42w,平均孕周38.7±1.9w;初产妇167例(59.01%),经产妇116例(40.99%);剖宫产原因:巨大儿39例,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17例,过期妊娠18例,无特殊情况但孕妇自愿要求行剖宫产179例。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逐层地打开腹壁的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胎盘,然后层层缝合。

1.3 术后护理干预方式

1.3.1 术后监测:术后应嘱产妇去枕平卧6h,并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及口鼻腔分泌物误吸,6h后改为半卧位,使身体与床保持20-30°角,尽量侧卧以减轻身体移动的时候对切口带来的震动和牵拉痛,同时配合多翻身,并为产妇捆上腹带,同时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多翻身,促进恶露排出,以防恶露在宫腔内淤积而引起感染,影响子宫复旧。定时巡视观察并记录产妇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等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应密切观察产后恶露,如果发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卫生垫2h内就湿透,阴道流血的量大大超过月经量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注意观察和预后术后晚期大出血,出院回家后如果恶露明显增多,超过月经量,应及时就医[2]。

1.3.2 加强休息 休息是最好的恢复体力的方式,产妇结束手术回到病房后,除了接触婴儿和哺乳的时间外,在术后的前半个月时间内应尽量多休息。

1.3.3 疼痛护理 剖宫产术后,由于物作用的逐渐消退,产妇下腹部伤口痛觉开始恢复,一般术后数小时伤口剧烈疼痛。在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疼药,保证产妇充分休息的条件下,尽量少用或不用止疼药,鼓励产妇尽量克服,并指导家属多与产妇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因为止痛药物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引起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所以需要产妇对疼痛做些忍耐。

1.3.4 切口及会护理 为了防止腹部伤口的裂开,咳嗽、恶性呕吐的时候,应以左右手压一下两侧下腹部或压住伤口两侧,以防伤口裂开。要确保外阴和腹部切口的清洁,发痒的时候避免搔抓,更不能用不洁物品来擦洗伤口和外。护理人员每天为伤口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的时候应注意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局部皮肤红肿或皮下形成结节的情况,如果伤口发生感染时,还应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伤口及红外线照射帮助伤口的愈合。

1.3.5 及早下床活动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产妇进行沟通,耐心细致地向产妇及家属讲解长期卧床易形成肠粘连、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及早运动有利于术后极早康复。产后24h应多在床上做翻身运动。只要体力允许,在产后第2天拔除尿管后,应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早期活动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以避免术后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应教会产妇一些术后健身康复操,有利于子宫复旧。

1.3.6 排尿的护理 如果无特殊情况,一般在术后第二天静脉输液结束后就会拔除置留导尿管。拔管后应鼓励产妇下床排尿,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和缓解膀胱膨胀的目的。但由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使得产妇不敢用力增加负压,大小便不能顺利排出,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涨大的的膀胱妨碍子宫的复旧,同时还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如果拔除尿管后6-8h仍未排尿,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诱导排尿,常用的方法是在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流水声刺激等。

1.3.7 加强营养 术后第二天可让产妇进食一些清单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蛋汤等,但切忌牛奶、豆浆、土豆、萝卜、大量蔗糖等胀气食物、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待产妇肠蠕动恢复、排气后,则可以正常进食,进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清单易消化的汤汁食物为主,加强产妇营养,才有利于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的开展。

1.3.8 哺乳及护理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术后要及早的让婴儿吸允,熟悉母亲气味,鼓励产妇早开奶,促使产妇乳汁产生。护理人员应教会产妇正确喂养的方法,保护好,防止皲裂和乳汁积聚。同时,产后应指导产妇多按摩、热敷,防止硬结、胀痛的出现。

2 结果

本组283例观察对象,首次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1.27d;首次进食平均时间为8.06h,伤口均愈合情况良好,甲级愈合率达100%;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形成;平均住院时间为8.52d。

3 结论

剖宫产完全不同于阴道分娩,剖宫产要在下腹部做一条长10cm左右的切口,手术伤口很大、创面也比较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连通,所以,剖宫术是产科最大的手术,有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产科医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施这项手术。但是,在中国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完善趋于成熟,麻醉和手术一般都很顺利,减少了分娩过程的产科意外,但其产后的并发症则较多,不利于产妇的康复,而科学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的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术后加强护理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3]。

因此,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实行的护理干预,鼓励其尽早下床运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强营养,预防尿潴留、切开及会感染,指导合理地母乳喂养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剖宫产;舒适护理;术后恢复;效果

随着围生医学模式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剖宫产率目前在我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剖宫产产妇因手术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感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产妇泌乳及身体康复效果[1]。我院近年来通过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有效的舒适护理,促进了产妇术后的恢复,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2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8.2±2.5)岁,孕37~41周,平均(39.2±1.1)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6±2.1)岁,孕38~41周,平均(38.8±0.7)周,初产妇50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如下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1.2.1护理

产妇术后返回病房后,应先平卧2~3h,然后护理人员每间隔2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并指导患者如何摆放正确的[2]。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翻身前使用腹带包好切口,以免在翻身时牵扯皮肤引起切口疼痛,同时在翻身时应防止将导尿管脱落。

1.2.2疼痛护理

产后疼痛是剖宫产产妇术后常见症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到了子宫收缩及乳汁分泌。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估,通过疼痛评估使医务人员了解疼痛的病因、程度与部位,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如保持合适的、系腹带以减轻伤口张力,护理操作应轻柔等[3]。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1.2.3心理护理

患者产后宜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产后的恢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各种剖宫产手术后恢复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哺乳,消除患者对产后哺乳和恢复的恐惧心理。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安慰患者的不良情绪,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增强对术后恢复的信心。

1.2.4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产后恢复环境,病房应有必要的遮挡设施,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监护期间拒绝过度访视,防止产妇疲劳与新生儿感染,中午和夜晚休息时间护理人员的各项诊疗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为产妇和新生儿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4]。同时,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病室内的干净整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预防交叉感染,并使用紫外线对病室进行消毒。在走廊和病室的墙上张贴温馨标语和壁画,在病室和护士工作站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1.2.5 哺乳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哺乳姿势、挤奶方法、卫生保健等知识进行宣教,对不同产妇进行个别指导,指导早开奶、勤吸吮、按时哺乳, 讲述各种哺乳姿势的利弊,怎样使乳汁多且婴儿有效吸吮,坚定产妇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篇9

舒适护理是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的整体化行为[1, 2],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医疗系体制的不断完善, 以病患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医护的心中, 舒适护理是个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3], 能够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获得愉快的享受,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第一人民医院将舒适护理理念贯穿与普外科护理中, 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年龄介于50~70岁的80名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2岁,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名患者。两组均进行了普外科手术, 在性别比、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试验组在标准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对照组则实施标准的整体护理。

1. 2. 1 手术前舒适护理

1. 2. 1. 1 生理舒适 术前观察阶段, 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检查和部分治疗, 比如术前插管应和患者沟通清楚, 配合进行,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1. 2. 1. 2 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应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 减少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匮乏而产生的对疾病的忧虑与恐惧, 增加患者与病魔作斗争的自信心, 让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

1. 2. 2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后患者一般都会比较脆弱, 特别是当刀口疼痛的时候, 这时患者会不愿改变, 因为怕影响刀口的愈合, 这时应该适时的给予病患宣教, 术后应该尽早的活动, 即使有尿管或者胃管的不便, 还是要经常活动, 长时间的卧床, 不改变, 得褥疮的几率要明显高于经常活动的患者, 另外夏天天气比较热, 应当开空调调节到一个适宜的温度, 还要经常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换床单, 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还要严密监视病患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好监护纪录, 在患者禁食期间,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 应给与如何避免口唇脱皮的技巧;护士要做好主动与病患沟通的准备, 给予病患康复的信心以勇敢面对病魔勇气。

1. 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具有六个评分级别,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公式是满意度(%)=1-(一般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人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均数间的差异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比较显著的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舒适是没有疼痛, 心情愉快, 精神放松的一种很好的体验。舒适护理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术后患者,在接受了人性化的舒适的护理服务后,患者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84-02

腰椎疾病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破裂或后凸压迫马尾神经根而引起患者下肢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的综合症状,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而患者术后多需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易导致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3]。本研究对我院行腰椎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疗效,可明显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腰椎手术患者共11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为29-65岁,平均为(56.43±4.33)岁,术前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腰椎管狭窄症47例和腰椎滑脱7例。排除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者;具有泌尿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手术或麻醉禁忌症者等。本研究经患者或家属同意,且签订手术协议。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较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2)护理:患者术后要卧硬板床,采取平卧位,对切口达到压迫止血的作用,且利于减轻其切口张力而促进愈合,4h后取左、右侧卧位,每2h翻动一次,且保持患者颈部、胸部和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以增加其舒适感;(3)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要以“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的原则进行,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逐渐增加康复训练内容,且锻炼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0.31)d、(2.30±0.49)d和(6.43±2.54)d,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椎间盘自然老化或退行性改变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4]。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且效果显著,但因手术创伤大,患者体质弱或不良情绪影响,多数患者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存在顾虑而影响其功能恢复,而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保证手术疗效[5]。早期、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消除患者恐惧和顾虑,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并减少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肌肉萎缩等)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6]。

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疾病患者采取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疗效,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护理组显著减少,且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较手术前和对照组显著提高,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其心理压力,使其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给予护理,以保证患者舒适,对减少其并发症和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最大限度的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解除患者痛苦,尽早恢复其活动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7-8]。因此,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茜,韩冰.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51-52.

[2] 孟玮玮.循证护理干预对腰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2,33(12):1076-1077.

[3] 秦霞,巩尊科.康复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6):2774-2776.

[4] 李志芳,胡晓云.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成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9):147.

[5] 谢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975-976.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42-01

肝胆疾病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病,由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能够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的排气[2]。为了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特殊护理,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32--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2.9)岁,其中肝叶切除16例,胆肠吻台20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在31- 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3.0)岁,其中肝叶切除17例,胆肠吻合19例,胰体尾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术前1天向患者进行告知手术知识,术前12 h禁食,禁水6h,行常规肠道清洁灌肠,术前1天行皮肤准备;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3~5d拔出,术后必要时采取止痛针止痛,术后早期自愿在护士协助下被动活动,并且在排气后进流食。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术前2d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告知,采取聊天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术前6h禁食,于术前2~4h采取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注射,肝胆外科手术主要为整理腹部手术,术前行肠道准备能够有效减少术腹腔内的污染以及发生吻合口漏等不良情况。常采用口服泻剂以及肠道清洁灌肠等措施,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无法严格把控致使患者肠内菌群改变,故于术前不进行严格机械性肠道准备,并在当天进行皮肤准备,术中不预防性留置引流管,在需要引流时放置,采用保温毯进行加温,体温保证37℃,术后采用硬膜外持续止痛方式,在患者术后24h拔除胃管、尿管,鼓励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早期在术后6h进行床上活动,术后24h开始下床活动,手术后6h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再到普食。

1.2.1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对胃肠道的影响,引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尽快恢复正常饮食,或者咀嚼口香糖,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向患者讲述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如肠粘连、肺部感染等,指导患者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向患者耐心讲解,不要夸大其词使患者产生恐惧增加,必要时采用麻醉止痛药,以促进切口的愈合,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

1.2.2 术前处理 对患者进行常规榆查,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手术;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不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昧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并通过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进行灌注[3],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或者根据患者病情口服多潘立酮,通过大承气汤(枳实、芒硝、大黄和厚朴各15g)进行灌肠,每天1次:对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采取补液、扩容、输血等进行诊疗,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

1.2.3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命体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使用不同级别的抗生素,以口服为主,从而对局部肠道进行抗菌,主要预防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链球菌、大肠杆菌。

1.2.4 下床活动指导 相关研究表明,下床活动时间与胃肠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活动时间越早排气时间越早[4];要指导患者在术后24h下床活动,如果超过5d容易出现并发症。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翻身训练,然后无出血发生可进行下珠,先坐床沿、双腿下垂,再坐床边,最后缓步慢行或者绕床活动,如果整个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等要立即停止。在进行下床训练的同时也要做好腹部按摩[5],促进的排气。

1.3 观察项目 手术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检测,并进行血、尿、大便检查;术后观察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

2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会对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因而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其中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了解外科手术对胃肠道影响的机理,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树立康复的信心[6],术前处理能够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备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下床活动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身体器官的代谢,改善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胃肠运动,减轻腹胀:腹部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血运,促进气体的排出。通过本研究发现,特殊护理在肠呜音恢复时问、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上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采用外科手术的肝胆患者进行特殊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海义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1(4): 150―151.

[2]徐世霞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 333―334.

[3]胡凯燕红外线照射后渗透药物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硬其护理[J]中国药业,2013,22(5): 121―122

篇12

1.1 口服药物(1)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这些新型的胃肠动力药,通过增加肠肌层神经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文献报道[1]腹部手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西沙必利,每日三次、每次5mg,能使排气时间早11小时,我们采纳了上述治疗方法,术后12小时开始服用莫利,每次2片,每日3次,结果显示:服药组较自然恢复组,排气提前12-24小时,无其他不良反应。

1.2 静脉滴注红霉素,能直接作用胃肠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红霉素3-5mg/kg/日,可加快胃肠蠕动,价格低廉。我们对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取石术后38例病人进行上述药物治疗,结果术后36小时-48小时肠功能恢复开始进少量流食。

1.3 联合用药 在腹部手术后静脉注射普鲁卡因1g加入5%葡萄糖内,同时口服西利10mg,每日3次,或加用新斯的明及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排气提前24-36小时。但应作普鲁卡因药敏实验。应用新斯的明1mg肌注后,可出现短暂的恶心、出冷汗,约持续1-2小时,上述不良反应消失。

1.4 应用中药口服或灌肠,常见的中药有复方小承气汤(主要含黄芪、小茴香、木香、青陈皮、大黄等)或复方大承气汤(加用芒硝等),煎汤约250ml口服,对于有粘连性肠梗阻可能的病人,使排气的时间提前24-36小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服用小承气汤能使排气明显提前12-24小时,也可将中药保留灌肠。

2 针灸、穴位注射及按摩

针灸足三里及内关[2]可调理胃肠气机,调和气血。不但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还可防治术后胃肠痉挛性痛疼,而将新斯的明、维生素B1或加参脉足三里封闭,效果及佳。能将针刺、营养、代谢融为一体,既能增加脏腑的血流量,提高神经的敏感性,又能使脏腑代谢加强,促进肠蠕动,术后2小时开始按摩足三里,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显著提前。

3 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

对于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日活动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加强术后护理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了解上述的治疗方法,而且要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切实做好术前教育

3.1.1 早期活动目的教育 首先给病人讲解整个手术过程对胃肠道影响的机理,从而引导出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尽快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还可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集体的早日康复。并且说明感染及手术创伤可能发生肠粘连,对远期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

3.2 痛疼教育 准确评估病人对痛疼的认知情况,评估不同的个体对痛疼的耐受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一般女性对痛疼的耐受较男性强,而年轻女性、儿童对痛疼较敏感。所以要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但不要夸大其词,使病人增加新的恐惧或不安。告诉病人术后痛疼是必然存在的,但也是能克服的,增加病人对痛疼的控制力,帮助病人解除对痛疼的恐惧心理。也可应用镇痛药物,临床观察证明。麻醉止痛药不会延缓切口的愈合,且短时间应用不会成瘾,同时,及时止痛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3.3 教会病人正确的活动方法 无禁忌症的病人,活动时间与肠功能恢复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3]。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最佳,48小时、72小时分别次之。若超过5天以上,则易出现并发症。具体的说,病人麻醉状态过去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每2小时翻身变化1次,血压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术后第一天如生命体征稳定,切口无出血可下床,下床时先坐在床沿上,双腿下垂,如无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再站在床边,缓慢步行,腹部不要用力,用手捂住切口,绕床边活动。对于老年病人,可由护士帮助其逐渐活动,但应缓慢。如活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率加快、出冷汗、面黄、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止活动继续卧床。

通过上述的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使病人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口服营养,对于防止肠粘连、切口裂开、切口疝及肺部并发症,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3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83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CHEN Qiu-yu.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Guangzhou 5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3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40 cases)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43 cases).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atelectasis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time in bed, indwelling thoracic duct time, 6 min walking distanc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telectasis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2.33% and 4.65%)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15.00% and 25.00%),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had time in bed as (45.60±2.59) h, indwelling thoracic duct time as (2.40±0.89) d,

6 min walking distance as (258.10±5.35) m,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s (5.02±0.25) ten-thousand-yua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s (9.50±1.30) d, 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55.89±3.45) h, (3.97±1.30) d, (215.10±6.30) m,

(5.55±0.20) ten-thousand-yuan, and (12.30±1.25) d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Lung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Lung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肺癌是呼吸系y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 肺癌根治术是切除肿瘤, 防止肿瘤扩散、转移的有效方法[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肺癌患者不仅重视手术的质量, 更关心的是术后康复的问题。因此,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肺癌患者中,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肺功能,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肺癌根治术患者, 效果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3例肺癌且施行根治术的患者纳入研究, 男63例, 女20例;中央型9例, 周围型74例;腺癌48例, 鳞癌35例。按照收治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0例, 2014年6月~ 2015年3月收治)和综合护理组(43例, 2015年4月~2016年1月收治)。常规护理组中男30例, 女10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7.5±17.5)岁;中央型4例, 周围型36例;腺癌23例, 鳞癌17例。综合护理组中男33例, 女10例;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57.5±18.5)岁;中央型5例, 周围型38例;腺癌25例, 鳞癌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 常规护理组按常规完成围手术期的护理, 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呼吸道的管理、管道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专科化的入院评估 入院时, 与患者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平台,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 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除了评估一般情况, 还增加以下的专科评估项目:是否高龄患者(≥70岁)、是否肥胖(体质量指数≥28 kg/m2)、心肺相关病史、吸烟指数(>400)、戒烟时间、外周血氧饱和度、咳嗽效力、疼痛的敏感度、并发症、对肺功能康复护理的认知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等。

1. 2. 2 联合多学科的肺功能康复指导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胸外科, 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医疗费用[1]。本科联合康复科治疗师共同对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肺功能康复。具体如下:①管床医生、管床护士与治疗师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编制的《围手术期肺康复评估及训练方案》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心肺运动试验、肺功能, 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 制定康复方案。②在康复方案中, 管床医生制定药物康复方案, 管床护士遵医嘱规范执行抗生素用药和氧气雾化吸入等治疗措施。③管床护士与治疗师共同参与物理康复。物理康复措施有腹式呼吸训练、人工阻力呼吸法、吸气训练器、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爬楼梯训练。a.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坐位, 集中精神, 全身放松, 经鼻缓慢深吸气到最大肺容量后稍屏气, 停顿时间约占呼吸周期的1/4, 然后用口缓慢呼气。要求吸、停、呼比例在1:1:2左右[2]。吸气时膈肌下降, 腹部外凸;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内凹。连续进行20~30次(总时间约15~30 min),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b.人工阻力呼吸法(吹气球法):选择容量为800~

1000 ml的气球, 患者先深吸气, 而后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 注意不要漏气, 直至吹不出气为止, 如此训练3~5 min,

3~4次/d。c.吸气训练器的使用:应用三球式肺活量呼吸训练器, 将训练器垂直平放于眼同高的位置, 指导患者含住咬嘴缓慢吐气后慢慢地吸气使训练器的球体升起, 尽最大的努力持续吸气, 尝试让球体升到最高点并屏气持续2~3 s, 然后移开咬嘴, 缩唇慢呼气, 调整呼吸, 重复练习, 20 min/次, 4次/d。

呼吸训练器小巧、直观、具有量化指标、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掌握等优点, 它可以训练患者缓慢而均匀地用力深吸气, 根据刻度指示和容量设置, 便于控制吸气速度和容量[3]。d.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在康复治疗中心进行, 患者自行调控速度, 在承受范围内逐步加快不行速度及自行车功率。运动量控制在呼吸困难Borg评分5~7分之间, 若在运动过程中有明显气促、腿疲倦、血氧饱和度下降(

1. 2. 3 系统化的心理干预 依据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近1周的心理状况, 标准分≥50分的纳入干预对象, 分数越高, 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越高。具体的干预措施有:①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前评估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从入院-手术-出院, 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实施多样化、阶段化的健康教育。与本院开展的康复助手APP相结合, 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治护理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坚定患者信念,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案例教育, 将以往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生活质量提高的个案向患者讲述, 坚定信心。③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平台, 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恐惧心情, 并教会患者调节抑郁焦虑情绪的方法:可以在本科的放松治疗室进行, 指导患者体验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依次自如控制脚趾-脚尖-脚跟小腿肌肉-大腿肌肉-腰-臀-双肩-下巴-牙齿-舌头-紧闭双眼-额头紧张和放松的感觉, 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④优化患者的疼痛管理, 入院时教会患者疼痛的自我评估技能, 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进行评估, 评分≥3分时, 报告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 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每天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主动了解患者疼痛评分的情况, 告知患者可通过视觉分散法(看电视、读书等)和听力分散法(听音乐、听故事等)减低疼痛的程度。同时详细讲解阿片类药物应用的必要性和“成瘾”发生与阿片类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等相关知识, 减少患者的担心和恐惧。⑤家属心理疏导, 主要针对经常陪侍的家属, 在治疗护理患者的同时, 也要关注家属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多与家属沟通, 了解心理动态, 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疾病给家属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肺不张及肺感染的发生率、卧床时间、留置胸管时间、6 min步行距离、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综合护理组肺不张和肺感染发生率(2.33%、4.6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5.00%、2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5.55±0.20)万元、(12.30±1.25)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资料显示[4], 肺部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

40%。早期采取翻身、拍背等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 但效果并不理想, 呼吸功能训练近几年陪受关注, 国外有专业的肺部治疗师专门负责患者术后的肺部治疗和指导患者的肺功能康复。肺部感染、肺不张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胸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与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能否有效地排痰有关, 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增加呼吸肌力, 促进肺膨胀,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9]。因此, 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对肺癌患者进行护理, 有利于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 改善术后呼吸困难, 提高肺泡换气能力[10-13]。腹式呼吸锻炼有利于提高肺部、胸廓的顺应性, 减慢呼气的速度, 从而降低呼吸的阻力, 促使呼吸更加顺畅;吹气球法有助于患者提高肺活量, 改善肺功能;利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辅助肺康复, 有利于转变患者的呼吸方式为深而慢的呼吸, 提高肺功能和运动耐力[14-16]。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效果显著, 具体措施包括专科化的入院评估、联合多学科的肺功能康复指导、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其中, 医护一体化与康复科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在患者快速康复中发挥了专业的优势, 强化了专业发展与临床的实践统一。本次通过多学科的合作, 综合护理组肺不张和肺感染发生率(2.33%、4.6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5.00%、2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肺癌患者术后恢复,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 3(7):641-645.

[2] 徐凤茹.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方法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441-442.

[3] 夏广梅, 周莹, 李春红, 等. 呼吸训练器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4(4):272-273.

[4] 刘钦刚, , 贾晓红, 等. 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 中国康复, 1999(1):22-23.

[5] 黎沾良, 崔德建. 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90(1):52-56.

[6] 王惠, 刘欢欢, 陈建辉, 等. 全程综合护理对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5, 36(21):3418-3420.

[7] 冯涛. 综合护理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四川医学, 2015(11):1608-1610.

[8] 徐F. 社区综合护理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2):43-44.

[9] 欧阳军力.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围术期呼吸困难作用观察. 中国农村卫生, 2015(2):68.

[10] 丽娜, 俞亚萍. 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北方药学, 2012, 9(1):116-117.

[11] 李红霞.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像分析. 医学信息, 2015(14):120.

[12] 张丽萍.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12):3360-3362.

[13] 刘颖.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226-227.

[14] 张瑶, 冯士云, 赵勇. 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吉林医学, 2015(16):3616-36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