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学专业特色

中医学专业特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学专业特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学专业特色

篇1

关键词 职业中专 体育特色 教学研究 探讨

一、序言

体育教学是一所学校学生的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是学校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从职业中专的立场上出发,由于本身的特殊性,需不断创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适应学生体育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铸就学生健康的体魄

我们都知道,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健康的身体就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由此可见,健康的身体对人们的重要。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学习工作的保证,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体育教学为中学生提供了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正确指导下进行锻炼。

(二)体育精神的培养和传承

紧张的学习之后,为短暂的身体和心里的放松,中学生们多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参与体育中他们获得的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改变孩子自私、狭隘的思想,懂得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以大局为重,更是让他们学会了团结,无形中形成了自觉性和强大的纪律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坚强意志的锻炼和养成

体育精神包罗万象,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形式各不相同,但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最终会凝成一股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四)维护学习的兴趣

体育的丰富性、竞争性、刺激性不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放松,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参与其中。体育除了正规的竞争性竞技之外,本身带有一定游戏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采用游戏,那更会锦上添花。游戏法教学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乐意学习,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职业中专生的特点

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而言,职业中专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接受的是就业前的教育,专业知识技术型强,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高。

四、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拘泥于“大纲”“计划”授课,按部就班,枯燥乏味,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适应于青春期好动的青少年。此外,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体育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科目占据,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

五、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的研究和建议

(一)体育特色教学的理念

1.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注重体育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适宜的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中学生来自于城市,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不愿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却迷恋游戏、上网或者其他的娱乐场所。如何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参加体育活动?这就要靠教师对体育课的精心策划。

3.严密的教学组织

职业中专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行为比较随意。因此,必须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组织,提高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来达到“有序”和“高效”,获得更多的成功感和乐趣。

4.科学的教学方法

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会是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枯燥乏味,也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5.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教师作为学生的教练兼朋友,友好相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特色教学的措施

1.加强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学习与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学习所开设专业的专业体育知识、教学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很多职业中专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被其他科目占据,压根没起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老师应该给于足够的重视,为学生提供足够体育教学时间。

3.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

除具有满足体育课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外,还需要设有与专业有关的体育设施,进行兴趣和拓展体育训练教学。

4.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专业多样性的关系

针对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多样性的特点,在开展统一的体育基础教学之余,还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课时数的专业体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就业面试和就业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施趣味性、游戏性教学。

针对学生的青春期好动的特点,在课间穿插游戏教学、组织趣味活动或比赛,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六、总结

针对职业中专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进行体育特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变方向

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关于就业方面的针对性的教育。所学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这些学生与普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其所接受到的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特殊性。而针对体育方面的教学工作,中专的学生主要进行最后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而由于中专生的年龄通常在18岁左右,其兴趣和爱好都相对稳定,更容易主动地参与体育的锻炼。为了能够使得中专的体育教学工作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逐渐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向职业特色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特色化的体育教学富有新的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心理和身体以及社会适应等均实现健康。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得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实现体育特色化教学,就必须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是:没有可以参考的、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学生往往还在中考失利的阴影下,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设备方面也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沿袭老一套来进行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的研究活动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专的学生,共有400人,其中男女各半,利用的方法主要就是调研、观察以及文献查阅等。其次,在实验的结果方面,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到使得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出现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1.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没有创新的意识,使得这种传统的教学习惯得以沿袭,日子越久与教改发展的差距越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单一的组织和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忽略学生自身的感受。对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2. 学生方面

职业中专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综合素质是比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体育的意识也相对比较淡薄。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受到运动项目的限制,使其无法完成体育的教学课程,从而对体育课丧失兴趣。   3.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方面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造成职业中专发展成当下的现状,如果要改变当下的现状,就必须彻底的改革思想的禁锢,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式,尽量使教学的方法向着多元化、教学内容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中职体育特色教学的改革建议

1. 体育教学设施设备需不断完善

除具有满足体育课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外,还需要设有与专业有关的体育设施。如航海专业需要浪桥、滚轮、软梯等航海体育设施和器材;建筑专业需要的高架等。

2.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与培训

除了正常的进修和培训外,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必须学习所开设专业的专业体育知识、教学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处理好专业多样性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根据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多样性的特点,除开展统一的体育基础教学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课时数的专业体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就业面试和就业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引言: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速,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实习,就业中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教学质量,使中职学生在浩瀚的就业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毕业就能就业,这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1.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薄弱,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新入学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思维习惯,所具备的计算机素养差异性较大。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入学前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往往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如:QQ聊天,电子游戏,收发邮件等。与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需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的系统学习。

1.2教师任务繁重,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计算机类专业已成为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开设。然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一位教师常常教几个班或几门课程。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很少有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

1.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现在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忽视了实用性和前瞻性,又缺少相关行业规则了解,学生毕业后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差,不能立即进入职业岗位,即使就业也需要再次培训。显然,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脱节,学生毕业后就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1.4职业教育缺乏统筹管理,教学培养目标缺少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缺乏统筹管理,致使培养目标,专业设立,教学以及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同学校,甚至一间学校内部都没有统一的教学规范,出现职业教育因地,因师而不同,差异较大。课程是教学的核心,而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常看到,许多学校的专业虽然课程名称一致,但是课程内容五花八门,课程对教材依赖度过大,往往根据教材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授课计划,而没有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情况。考核方式千出百态,考核标准因人而异;普遍存在自己教,自己出试卷,试卷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谈不上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了。由于考试肤浅,学生容易过关,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因而放松学习。整个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

2.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技能考证

2.1教学培养目标明确,突现专业特色

当今社会计算机论证考试多种多样,主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三,四级;该证主要衡量一个人的计算机素养,缺少专业特色与社会行业有脱节 。本文所谓的技能考证证书是指:国家人力资源部门颁布的各种职业资格认证书,有初级、中级、高级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有:办公软件,程序设计,图形图像,网页制作,电脑维修,网络维护,动画制作类。笔者曾多年参与计算机考证工作,对这类考试要求,考题情况比较熟悉。这类考试教学培养目标明确,试题质量高,考核实操性强,能比较真实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特色突出,与社会行业联系紧密。

2.2技能证书的权威性,实用性

在发达国家,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和各行业资深专家、企业家、共同组成的行业理事会的组织和领导下,设计完成了不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并逐步在全国施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是一个比较灵活,连贯并广泛被行业所接受,具有完备的评估体系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近年来,该体系正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确定了明确目标,使得职业教育和鉴定考核不再以传统的学术性,知识性内容为目标,而是以完全结合产业界需要,完全结合生产和技术实际的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为确保该体系的持久适用,与时俱进,反映技术的新发展和最新的市场需求,行业咨询委员会定期对能力标准说明进行更新,以配合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对课程标准进行更新,以保证开发的课程具有前瞻性,适合行业各种教育培训的需要。这个分布各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俗称技能证书。从它的发展由来,可见它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3.技能考证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和现实意义

3.1深化计算机专业教材改革,突出专业技能特色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由技能证书的产生,可见与之相配套的教材正好满足上述要求。

3.2 规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入学后,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重点向学生介绍技能考证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二个技能证书作为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证科目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技能考证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大纲要求,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精心设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采用“任务驱动”,以探索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终生受益。学习中,及时利用先进的评价手段,及时反馈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并将期末考试改为技能考证等。教学实践表明:在专业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考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3获得技能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用人单位需要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如何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 ?权威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是最好的证明。由证书的权威性,实用性可知该证书含金量高,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专业学习,就业指导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中,一边进行技能考证的学习,一边进行职业体验,最终获得证书,进入顶岗实习、就业阶段,开始个人职业生涯,实现毕业即就业,这样的证书必不可少。在以往的毕业生就业经历中,都有很好的证明。可见,获得技能证书,学生社会地位与就业竞争力都会大大增强。

3.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计算机专业老师不得不及时更新知识,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是使计算机教学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关键。

考证既是考学生,更是考老师。一个学校要申请认证考试,一定要先培训教师;教师要带领学生考证,教师必定会自觉地了解各种考试信息,调整教学方案,通过教学、辅导、带领学生考试,积累丰富考证经验,定会使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同时,教师本人也应参与到技能证书的考试行列中,获得高级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对教师执教水平的信任。

笔者多年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工作,并参加了深圳市人力资源部门指定培训机构的“广告设计师”高级班的学习,通过了职业资格考核,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个工种级别的认证,主要用到Photoshop和AI这两种平面设计软件,设计的产品主要有:平面广告产品、包装,商标,书籍装帧,插图等。理论考核涉及面较广泛,主要有:广告学,广告法,美学,本行业相关规则等。主讲老师不仅是教授、高级技师、通过美国Adobe公司认证,更是本行业的资深专家,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评员。丰富的理论知识,新颖的教学方式,娴熟地软件使用技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人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完成了培训任务,真有一种要到广告公司小试牛刀的冲动。

培训结束后,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到的过程与方法,灵活地渗透到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主动向学生介绍关于图形图象处理的计算机工种认证,带领学生们设计出各种标志图形、艺术像、班集宣传海报等,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学生们上交的作业,色彩斑斓,生动活泼,不仅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望着学生们一幅幅充满稚气,富有创意的作品,心中倍感欣慰,增强了专业教师上好数字艺术课程的信心。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将不断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挑战,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应采取对策,积极尝试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全方位为学生服务,让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这条人生之路上,阔步前进。在多彩的人才大市场中,发出她们特有的光芒,彰显优势。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为培养出身心特别健康,品德特别高尚,技能特别过硬的中职学生而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篇4

中职院校将培养数字媒体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目标。中职院校希望可以培养出能够从事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以及社会地位。

一、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况

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兴起,并且该专业是以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其先进的理念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让中职院校认识到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的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二、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虽然电脑艺术专业与动漫艺术专业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与电脑艺术专业相比较,动漫艺术专业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其特色具体表现如下:(1)动漫艺术专业更加重视动漫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活动。(2)动漫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集动画造型设计、角色设计以及场景设计等技术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三、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当前,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以及发展动漫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动漫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

1.建设实验实训

(1)建设实验实训室。中职院校在调整学科之后,以教育部下发的设计方案为依据,制订了构建产学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这一方案,从而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动漫技术人才。中职院校相继建立了描绘工作室;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实验实训室;采集素材、处理素材实验实训室等不同的实训室。这些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场所来进行实践操作。(2)建设实习基地。中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职院校通过构建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2.建设师资队伍

中职院校的动漫技术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他们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因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中职院校的动漫教研室要承接一些拍摄与制作影视节目、设计与制作动画等,通过实践可以提高教研室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的中职动漫课程模式

中职院校在改革动漫课程模式,通过安排不同的课程,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由于公共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公共课、专业课与学生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中职院校还要重视教学项目这项工作,在教学项目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然后让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围绕项目来进行学习,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大量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通过改革中职动漫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并且也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及缺点,便于学生更快地提高自身的技术。

4.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

(1)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创建不同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让学生运用自身在学校到所学习到的知识,如此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实践技能与技术得以提高。(2)加强国际交流。中职院校要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联系,便于我国中职院校从别的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也便于学生借鉴其他国家的设计经验。另外,中职院校还要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交换学生,让我国学生进入到其他国家,以便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动漫艺术专业更加注重软件技术的应用,该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能够推动中职技术教育的顺利展开,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动漫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注重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时展对动漫人才的需求。

篇5

经过近30年的办学探索,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临河一职”办学特色,即一个核心、三种模式、六大亮点。

一、一个核心――要成才,先成人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临河一职所招学生90%来自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他们深受中考失利的打击,自信心严重受挫,自卑、逆反心理强。学校坚信:“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培养造就一个孩子,可能挽救他的一生,也能拯救一个家庭,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帮助孩子找回自信、自我,是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根基。树人先立本,立本先立德,立德再立业。因此,学校自建校伊始就确立了“要成才、先成人”的办学思想,始终坚持这一核心理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三种模式――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创业就业模式

1.“三技六能育人模式” 办学实践中,学校认识到仅仅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的毕业生到南方就业时,有的因不会讲普通话而遭拒绝,有的因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含泪回乡,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和办事能力而拿不到营业执照,有的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一件件追踪调查的个案促使学校反思,学校逐渐认识到,找份工作、考上大学、拥有财富可能很容易,而拥有良好的习惯、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与适应能力等,才能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及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学校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掌握“三项技能”,即熟练的专业技能+普通话与社交能力+基本写作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六种能力”,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校开设了“三技六能”课程,自编教材并进行考核,三年学习不合格者不准毕业,必须补课,并作为硬性规定实施。

“三技六能”实施以来,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校的毕业生普通话流利、做事认真、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高。海尔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内蒙古新中基公司、北京丰田4S店连续五年向学校“订购”毕业生。学校毕业生的合格率达到100%,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对口就业率在96%以上,就业学生稳定率在95%以上,创业率高达30%,涌现出一大批创业的经理、厂长、老板。实践证明:“三技六能”是能让每个学生受益一辈子的“真经”。

2.校中校的管理模式 学校将每个专业设立为专业学校,实行专家治学、专家治校的专业学校管理模式。选聘专业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担任专业学校校长,凝聚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聘任制、骨干教师年薪制、工作室制、工作日制”四制一体化改革。专家治学、专家治校,凝聚了一大批投入职教事业的专家型、双师型队伍,确立了一批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骨干示范专业。学校的各个专业得到高质量的迅速发展,汽修、建筑路桥专业连续两年在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中荣膺冠军,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也小有名气。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专业的学生二年级时就被用人单位预订。

3.跟踪服务的创业、就业模式 学校向社会作出郑重承诺:“凡就读临河一职的学生,只要遵纪好学、完成规定学业,选择继续深造的,保证考上大学;选择就业的,实习期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实习期满正式上岗月收入不低于2500元,高于当地本科生工资。否则,三年学费全部退还。”学校深知,一个农村家庭把家里收入的大部分拿出来供孩子上学不容易,把这些普高线下的孩子教育成才,就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对孩子、家长和社会负责。学校通过严格考核,层层把关确保学生质量;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有岗可就;通过认真考察就业企业,确保就业质量;对已就业学生,凡是对就业岗位不满意的,学校免费召回培训,第二次、第三次推荐就业,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为止;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优秀企业家开设创业讲座、优秀毕业生介绍创业历程,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对所有就业学生全程跟踪服务至少三年,领飞助跑,帮助学生度过独立生存的关键期。30多年来,学校有近万名毕业生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业发展,上万名学生自立门户、独立创业,60余人远赴海外创业,涌现出亿万富翁17位,获国家发明专利的2位,资产千万元以上、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几百位。

三、三十年智慧汗水打造六大亮点

1.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生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缺乏道德底线已成为年青一代的最大危险。学校大力推行树德、铸魂、固本、育人的德育工作,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孝敬父母、尊重老师、说话文明、礼仪规范。校园里懂孝道、知礼仪、讲文明已蔚然成风。201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创造情境,育人先育魂 学校环境处处育人。校园内随处可见富有育人思想的雕塑和景观,如烈日下耕种的老农,时刻提醒师生:一丝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极富动感、驰骋草原的逮马雕塑,告诉学生:职校的孩子个个是有个性的“烈马”,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功;提示教师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教育得法,他们都会成为“千里马”。走廊、教室布满励志向上的标语、图像,就连卫生间都有班级主动认养的鲜花、乔木和鱼缸。

同时,为挖掘河套人文历史内涵,传承河套文明,教育子孙后代,学校在自治区成立首家“内蒙古河套人文教育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河套文明、日新月异的巴彦淖尔、蓬勃发展的河套教育、多姿多彩的河套民俗,还有专柜展示从巴彦淖尔成长的杰出人物,以励后代。博物馆全天开放,供所有人免费参观,每年接待参观人员上万人。学校博物馆被授予临河区、巴彦淖尔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人文教育基地。

3.工厂进学校,课堂进车间 学校贴近市场办学,制定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原则。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为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与当地的巴彦淖尔市汽车大修厂、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新中基公司、香港联邦制药集团、热电集团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的弗拉蒂尼制衣公司、蒙牛集团、清华大成装饰公司、奇瑞集团、海尔集团等37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培养;将内蒙古宏兴机械制造公司的全套设备和师傅引入校园,实现了工厂进校园、课堂进车间,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实训教师,学校的学生就是工厂的学徒;内蒙古鹏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学校,实现了环艺、建筑路桥专业学生“教、学、做、设计、施工、生产”的一体化运作,教出来的学生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黑板上设计、书本上施工的学生,而是一毕业就能实战的能手。

4.百杰校长领航向,多元体制聚能人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临河一职校长孟保和,是全国特级教师、教授、全国百名杰出校长、全国教育杰出人物、十佳校长、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学校涌现出20余位专业领军人物,专业由过去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38个,学生由最初的22人发展到如今的10318人,固定资产由初创时的34万元到如今的近10亿元,实现了非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元体制并存,聚集了一批能人,齐头并进促进事业发展。

5.对无业者负责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巴彦淖尔市每年新进城务工人员有3万多人,再加上城镇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每年约有10万多人闲散在社会上,给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学校急政府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主动承担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任务。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培训人数在3400人以上,让2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青年学会了技能,并找到了工作,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劳动力转移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6.跟着市场办教育,配合岗位搞教学 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走出了一条有临河一职特色的教改之路。学校采用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彻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格局,每节课45分钟,把35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师生民主平等,相互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变化,如果总抱着一本教材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大纲,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学校围绕市场办职教,配合岗位搞教学,根据市场导向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岗位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随着岗位能力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主修课、必修课、选修课与岗位能力要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毕业就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与内蒙古美术学院开展联合办学,采取了“3+2”的形式,三年中专教育、两年大专教育,为学生构建起了中高职贯通的成长通途。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大中专一起发展、互为支撑、共同进步、为国育人的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模式。

扎实的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2月,学校舞蹈专业排练的“顶碗舞”代表自治区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008年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临河一职6名学生获优秀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2010年学校承办了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自治区残疾人技能大赛,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优秀服务单位”,学生获得了8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占全部一等奖的一半以上,名列全区第一;8名获一等奖的学生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优秀奖。2010年,在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临河一职有8名学生和7名教师获奖。2011年4月,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学校荣获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再创辉煌。

篇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0-02

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中具有吸引力的珍贵遗产之一,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责任之一。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民族文化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民族地区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相结合;借民族文化之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强调了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与此同时,国家也首次把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到“国家战略”这样的高层次地位上来,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保护传承传统技艺,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融入现当代生活”等目标,这些都必将对当前及以后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在多民族聚居的广西,主要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世居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绚丽、特色鲜明、技艺精湛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是广西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结晶,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凝结。

(一)结合民族特色工艺是设计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学院都十分重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如在英国著名的伍尔弗汉普顿学院艺术系,开设的玻璃艺术、陶艺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就围绕本民族传统特色工艺之一的玻璃工艺拓展并延伸,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而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中也出现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院校就把本区域的国家级“非遗”民族特色工艺“湘绣”、“湘瓷”引入设计教学中,开设了“艺术设计―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订单班”。将旧有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采用了“企业订单式”的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即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做到了短短三年就能达到十年传统模式难以达到的水平。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公布了联合遴选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名单,首次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遴选百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旨在通过加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符合民族文化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可见,职业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更应该依托当地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调整,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应用于设计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传统的民族特色工艺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模式,因此,要实现把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校职业教育教学,首先就要选择适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特点,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民族特色工艺的基本技能要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实施以项目为引导、任务驱动的职业技能教学,实现拓展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特点,从而在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托高等学府科研平台,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播和利用。

(二)拓展教学内容,充实完善教材体系与加强实践教学。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有着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特征。尤其在工艺手法、造型元素、色彩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特色鲜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拓宽知识面、拓展教学内容,把这些民族特色工艺中的视觉元素引进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在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综合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价值,并贯穿在自己综合性的设计创意思维中。

例如,在进行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教学时,传统的这类基础教学目前面临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图案文化的陌生以及“重艺轻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原有的教学内容教条理论过多,临摹比重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状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入以本地区民族特色工艺(如壮锦、苗绣)为线索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以自己所生长的民族区域环境为背景,搜集自身感兴趣的传统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中的图案运用及其视觉元素,选择与图案文化内涵定位相同的材料、载体制作完成图案运用的成品设计。比如壮锦中的服饰图案,这些图案纹样内容丰富,涵盖了花鸟虫鱼、人间百态等各个方面。将这些具有广度和深度等特色意蕴的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完全脱离实际的“纸上设计“,走入到真正的实践动手应用环节,使学生对民族民间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并重,为后续的设计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性建立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和“双向进入”机制。组建“高校教师+民间大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教学团队,创建、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民艺传承人分工合作、共同教学的方式,采取学院提供场所,引入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等建立特色工艺手工艺作坊、设计工作室等,并担任课程主讲人、兼职教师、设计导师等。为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专门筹备并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⒗成世、谭湘光三位为客座教授,建立坭兴陶技艺(李人#、贝雕(利成世)、壮锦技艺(谭湘光)“大师工作室”,安排青年教师、学生进入工作室,从事民族特色工艺创作和制作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设计作品和工艺美术产品,并以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比赛(如文交会、创博会、旅游纪念品大赛)为课程设置的驱动引导,开展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典型“实例”(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融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等项目于一体,生产出合格产品(如坭兴陶),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依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提高,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再生产实验基地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族艺术实训中心,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等,总面积400平方米。现与钦州市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嘉华等当地七家最为著名的坭兴陶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聘请十位企业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大师为实训基地带头人,与这些本区域、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用一条龙合作。同时,加强工艺美术产品(主要为坭兴陶)陈列室建设和精品课程的相关数据库建设 ,已经基本建成体系,例如坭兴陶制作技艺,这几年学院都安排师生利用假期和专项调研机会,通过访问的形式,运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对坭兴陶手工艺进行工艺流程的记录、整理,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他相关民族特色工艺的建设工作也逐步有计划的展开实施,以推动广西民间工艺再生产保护的进程。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符号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理念的重要表现载体。将具备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而且也使得少数民族区域内的地方院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开发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职业素质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实现民族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区域经济文化、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珊珊,闭炳岸.广西传统手工艺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启发[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2]程浩.浅谈中国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1(6)

[3]张静淼.当代艺术设计中广西少数民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0)

[4]陶雄军.民族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篇7

学生在调试时的注意事项:一是电动机由正转变反转。应先使电动机停转,然后再把手柄扳到倒向的位置,使其反转。若直接由顺变倒,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会因为电源突然反接而产生很大的反向电流,易使电动机定子绕组因过热而损坏。二是调试时电动机不启动或电动机缺相可能使熔断器的熔体熔断、倒顺开关操作失控、倒顺开关动静触头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更换熔体、修复或更换倒顺开关,对触头进行修整。这些应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二、电动机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模块的教学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但电路相对复杂。学生在实习安装时有以下常见问题。

1.接线常见故障

接触器连锁触头接线没有正确连接两个接触器,即正转的接触器和反转的接触器没有分别用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控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接触器的主触头所接的电源相序不同,其相应的控制电路有两个接触器连锁触头,如果连接错误会造成主电路中两相电源短路。一般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分别串接对方接触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在调试时,我们应先合上QF,再按下SB1及SB3,看控制是否正常,并在按下SB1后,再按下SB2,观察有无连锁作用。

2.学生实习排除故障常见原因

(1)铁芯吸不上或吸力不足。原因:电流电压过低、线圈技术参数不符合使用要求、线圈烧断或断线、卡住、生锈、弹力过大。

(2)铁芯不放开或释放过慢。原因:触头熔焊或压力过小、卡住、生锈、磁面有油污或尘埃、剩磁过大(铁芯材料或加工问题)。

(3)线圈过热或烧毁:铁芯不能完全吸合。原因:使用条件不符、操作频率过高(交流)、空气潮湿或含有腐蚀性气体。

(4)电磁铁噪声过大。原因:电压过低、压力过大、磁面不平、有油污、尘埃、断路环断裂。

(5)触头熔焊。原因:操作频率过高或过负荷、触头表面有金属颗粒突起或异物、有卡住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

三、电动机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的教学分析

教学中对于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是安全可靠的,缺点是操作不便。用接触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电路要相对复杂;用按钮连锁正反做控制线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不需按动停止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正反转切换,但缺点是容易产生相间短路。如:当接触器主触头熔焊或者被异物卡住时,即使接触器线圈失电,其主触头也没有分断,这时按下开关,得电动作,主触头闭合,就会造成相间短路。所以,这一电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克服了接触器控制电路中间歇性的缺点,但电路中元件较多。控制电路至少含有5个控制电器,正反停3个按钮,正反转2个接触器。这样线路相对复杂,电路中有两个按钮不带自锁,具有两对触点,一组常开,一组常闭。利用按钮与接触器的触点组成的电路,在按下正转按钮后再按反转按钮就没有反应,这就是连锁;相反,在反转时按正转按钮也没有反应,这样正反转切换必须要在停机后才能起作用。在实际应用当中,设计的电路既要工作安全也要操作方便,这就是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特点。优点:接触器连锁控制线路与按钮连锁控制线路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电路,具备了以上两种电路的优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还不会造成相间短路。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学生应该同时完成作业记录表格,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位置控制线路的控制电路模块的教学特点分析

篇8

关键词:

中医学;学科构建;培育措施

学科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也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与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中医学专业是我校2016年新开的专业之一,属国控专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疾病的无毒、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为中医学拓宽了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进行中医学学科建设,是目前摆在我校特别是中医中药系面前的重要问题。

1建设目标

1.1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由于中医学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并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充分发挥中医学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学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学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2贵州省及毕节市的卫生资源现状

我国中医药人才资源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基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医学发展不平衡。以贵州省为例,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共有卫生机构2918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6.42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数19448张,每万人口床位数5.54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528人,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15人。以毕节市为例,201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365个,床位31629张,卫生技术人员22407人,其中开设中医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1073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645人。全市乡镇卫生院共240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04个,基本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45个。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23个。全市村卫生室3994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199个。2015年9月,在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深化医改,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贵州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3.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人。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中医学服务能力,到2020年,80%的县级中医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诊疗区,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学服务能力。

1.3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黔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医学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综合考虑毕节市的区域特点,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突出中医学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把中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有特色、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特色专业;为城镇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医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完成毕节市每个乡镇以上医院建设中医馆、开设中医门诊、设置中药房的战略任务。

2建设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5人,兼职教师17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8人。拥有专业课教师5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8人;专业教师中医学专业背景47人,专业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业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有30人。近三年来,中医学专职教师在省内外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14部,现有师资能够满足中医学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专业开办后,学校将根据专业发展规模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师资结构。计划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引进高层次中医学专业人才,建设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2.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按照中医学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加强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的教育教学研究,以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技能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构建“课证融合”双证书课程体系,将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以岗位任务为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中医诊断实训室、中药标本实训室和针灸推拿实训室等,能满足中医基础、中医诊断、针灸推拿以及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教学需求,具备学生教学实训、教师培训、社会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并有与之配套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学校始终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实训实习课时占总学时数的58%,校内专业课程实训课开课率100%,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奠定了基础。校外实训主要有毕节市中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8所教学医院。教学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较好地保证教学和实习工作的开展。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加强实习管理、检查及指导,实习管理日趋完善。

3人才培养模式

3.1建立“校院合作,共建专业”机制

为使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相对接,成立由医院、行业专家和学校领导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由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团队,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保障校院共建专业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共育人才的机制。

3.2传承中医文化,以德为先,文化育人

积极创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所学、所得、所见、所闻和所悟中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医文化。把人文精神与中医学专业教学紧密对接。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精神以及“治未病”理念贯穿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3.3以实践育人为主线

在院校合作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附属医院,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实现医院教学化、教学医院化。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教、学、做高度一致的校外实训基地。

3.4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中医学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和中医执业准入为依据,以就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丰富教学资源

在中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中医学专业两门以上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建设突出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就业课程,包括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切入口,训练中医辨证思维和诊断治疗能力。

3.6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篇9

(1)在招生取向上,中医专业应招理科考生,还是文科考生?现在主要是招理科考生。中医学特点是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辨能力。目前中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文史哲和“四大经典”著作教学并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中医学习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大多数学生中医基础文化严重缺乏,文化底蕴不足,往往难以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医学的精髓和真谛。

(2)在课程设置上,应多设中医课程还是多设西医课程,两者各应占多大的比例?现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医特色不够突出,西医课程比重偏大,中医课程课时不足,两者约为1:1,且中医课程仅总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约1200学时。中医教育西医化,甚至有的以西代中,中医院校实际上已成为中西医结合院校。中西医各有其宏大的理论体系,本科5年学好中医已经很难,何况两者都要学,结果是顾此失彼,严重影响学生对中医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中医不精,西医不通”,成为中医院校毕业生的特征。

(3)在教学流程上,入学后应先开中医基础课,还是中医基础课与西医基础课同时开?现在中医基础课与西医基础课同时开课,违背了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思维方式相互抵触,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甚至有些西医授课老师对初学者灌输中医不科学的思想,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信心和效率。如此,加之就业压力的增大,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有很多不相信中医,甚至出现了学历层次越高,越不相信中医的反常现象。

2.中医药学科的特点与教育的特殊性

中医药学植根并孕育于丰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取古代哲学、天文、地理、气象、植物等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人文与科学相统一并体现东方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知识体系。其学科内涵是以医学知识为主体,以调整生命状态为目的,具有多学科交叉,复杂性的学科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素有重人文轻自然的显著特色,面对人体生理和疾病规律等生命现象,中国历代医学家采用中国特有的人文形式进行描述和阐释。如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范畴成为构建中医学说体系的核心范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则成为贯穿中医学说体系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正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和思想理论的指导和渗透,才形成了中医学以‘气’为核心概括和描述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阴阳五行作为构建人体生理病理、诊疗治疗体系的基本模型,以“天人合一”思想指导,确立了宏观整体和功能态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传统医学结束非系统的自发发展阶段,完成了医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篇10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27.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63.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科技论文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与思考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篇11

1传统文化的积淀不够

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是以《周易》《河图洛书》等形成的哲学观、宇宙观、整体观、变异观为哲学基础,并汲取了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理念,有机地结合了对人的整体把握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渐形成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因此,中华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入大学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较少,对传统文化也没有很深的感情积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知。

2职业前景的认识不清

    2.1诊疗的科学性问题

借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西医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被人们广泛接受;中医学由于未能融合近、现代科技,致使发展较为缓慢。近、现代史上出现了中医是伪科学,废除中医的言论和做法,这直接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尚未接触临床实践,看到临床疗效的大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

    2.2就业压力的问题

    在全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中医学专业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另外,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中医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类别工作,在国内中医医疗机构数量明显低于西医医疗机构的前提下,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医疗机构中的就业数量颇为有限,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

3教育内容的部分缺位

    3.1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问题

    现代教育的内容使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与学习中医学所需的相去甚远。各种量化指标和现代科学的逻辑,都容易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医理论时出现思维逻辑上的困扰。而在当前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所采用的中、西医学基础及专业课程几乎对半的设置比例,不仅无助于大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更加重了这种困扰的存在。

3.2环境文化的表面化问题

良好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影响是专业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当前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大多流于简单化、表面化,以被动接受的宣传为主,能启发主动探求和互动交流的专业文化影响较少见;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个人基本文明行为和才艺发展等的引导为主,能承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独特文化的引导较少见。

建立中医学专业本科生良好的专业认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能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较清晰的整体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将来长远的发展。所以,如何提升学生对中医学的专业认知,是中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上述影响,提出几点对策和思考。

4专业认知教育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除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外,还应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贯穿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同时,鉴于经过临床实习的学生对中医学临床疗效和社会价值认识的明显提高,可以组织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与低年级学生的互动交流,以起到提髙学生专业认知,巩固专业思想,增强专业信心的作用。

5认清当前接受中医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基本特点

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是:具备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及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中医学的文化形态完全不同干现代科学文化,主要是通过以不脱离客观事物形象的思维模式实现对事物本质、规律和联系的把握,所以决不能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的认知规律去学习中医学。只有我们认清了大学生的这个基本特点,才能把握好中医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侧重点。

6营造良好的中医学文化氛围

应当广泛开设中国古代哲学等有利干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医思维的讲座及课程。通过邀请名老中医做特色报告,加强课外辅导及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成立各类专业研讨组并由资深教师做好指导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7课程设置应符合专业认知规律

应当首先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建立中医思维后,开设对比中、西文化的相关课程,循序渐进地开设西医基础和专业课程,使中医专业学生在了解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正确运用中西医不同的诊疗思维模式。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专业认知,因此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好资深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强化青年教师的中医思维,提升青年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选聘临床的名中医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要做好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学习及提髙,定期研讨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开展好集体备课,保证每次授课的质量。

篇12

记者: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各个媒体的关注和大量养生书籍的出版,在国内形成了新的一波“中医湖”,可能许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鼓动下报考了中医药大学?

谷晓红:健康是每个人的根本,从事健康事业是永远不会失业的。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想法。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强调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我们的确希望有兴趣的考生报考中医药大学。这样他们能学得轻松、有乐趣,也更容易学有所成。

记者:擘医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看到中学同学都已经在工作挣钱了,自己还在采窗苦读,应谊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谷晓红: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与生命相关的职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非常扎实,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医学专业学制长是国际惯例。但中药学、制药工程、卫生管理、法学(医药卫生)、护理学都是四年制。

记者:我知道您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的,现在已经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学习中医带给您了什么影响?同时也请与我们分享专业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谷晓红:学中医首先是有助于自身的修养提高,看待社会、对待他人、自我内心的感悟都会有优势。做医生时,当患者经过你的帮助,他的病痊愈了,心中会充满欣慰。

记者:据了解,学校在2011年将推出新的高端特色人才的培养方式?

答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培养杰出的中医药人才为己任,为了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做着进一步的继承与创新。2011年。中医学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首次开办“岐黄国医实验班”和“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记者:请详细在这里给我们的考生介绍一下学校新增的专业方向情况?

谷晓红:中医学专业的“岐黄国医实验班”,是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培养,第四年来进行分流考核,对合格者采取直接攻渎博士学位方式,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将分本科与研究生两个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培养。通过九年的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精通中医经典理论,掌握必要的西医学知识,能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与技能,成为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2011年中医学专业“歧黄国医实验班”在全国计划招收30人。

中医学专业“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在原有中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基础上推出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制七年,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该专业旨在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厅、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其培养特点强诵将中医基础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学位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2011年招收的专业方向包括理科基地班、中医临床班、中西医结合A班、中西医结合B班、中西医结合骨伤班和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班。2011年在全国计划招收220人。

记者:按部就班的学制是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感觉上了这两个专业的任何一个班,缩短了学制,能够保证培养的质量吗?

篇13

    根据国际专业认证的认可,中国医学专业认证工 作推进源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2002年教 育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并组建“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与 实践”课题组。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委托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设立专门项目组建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 组,正式批准研究和制定《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2004年该课题组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基本完成 和制定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 教育认证办法》(讨论稿);2005年6月向教育部提交 研究成果并正式出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08 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 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志着由两部委共同的首 个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产生。中医学、药学、口腔医 学、护理学、中药学等在其专业教指委组织下相继制定 (详见表1)。至此,中国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初步 构建。

2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制度化

    建设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效推进是以认证工作的规 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持续化为主要标志的。我国医 学专业认证的制度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制 度化的认证标准和办法。除了专业性的专业认证标准 以外,各医学专业还制定了配套的专业认证办法。如 《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办法》、《全国药学类本科专业 认证实施办法》、《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办法》和《中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章程》等。②制度化的原则和 程序。一般而言,医学专业认证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认证程序主要分为申请认证(或认证申请)、学校自评 (或专业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察(或入校考 察,包涵实地考察、各类座谈会等)、专家审议和做出结 论、认证状态保持(或认证回访)等阶段。我国医学认 证原则、程序与国际通行的医学专业认证基本一致。 ③制度化的组织机构。一般而言,各专业认证机构都 由教育部委托各医学专业行业学会(或协会)和教学指 导委员会,成立专门的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和认证工 作委员会,并配备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专家组成 员一般来自各行业学会(或协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专家、部分上级主管部门代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 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经验的专家。专家队伍组成保证 并凸显了专业认证评估的专业性,而非行政干预性或 指令性。体现了多元主体或多利益方共同参与医学教 育管理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模式。④制度化的认证结 果认定与方式。目前各专业认证结论基本分为完 全认证、有条件认证和不予认证(不通过认证)三种。 考虑到专业办学标准的差异,三种认证结论的有效期 略有差异。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通过有效期一般为8 年,年,5年不等;药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一般为6年,3 208 年或不通过。论证结果公布主要通过专业认证网站面 向全国。⑤制度化的监督反馈运行机制。部分专 业认证的监督反馈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

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逐步实施

    我国第一个接受全球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 育认证试点的医学院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此后,国 内医学院校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和口腔医学 等专业认证陆续实施。除了一批正在筹备2012年医 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院校外,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口腔 医学专业已经通过认证的院校分别有7,5,9,1,6,3 所,共31所(详见表1)。

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效应

    促进现代医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无论是国 际医学教育标准,还是我国国内的医学教育标准都促 进了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 培养理念。学生不仅是教与学的双边主体,也是教学 管理的重要主体。医学院校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加 强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医 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二是形 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医学教育评价理念。三 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的 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理念。

促进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由教育部委托相关行业 学会(或协会)和各专业教指委具体组织实施的外部医 学专业认证必然带动学校内部各专业认证工作的开 展,促进院校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 体系与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医学专业认证能充 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或学会)、用人单 位、家长、学生、医学院校等多利益方参与医学院校医 学教育管理及其人才培养工作,将院校发展主要由上 级主管部门行政干预的管理和发展模式转变到多利益 主体共同参与学校医学教育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工作的 管理轨道上来。

促进医学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发展。 医学专业认证是医学院校促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快 学校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契机,必将为院校发展迈向 新的发展阶段提供新动力、注入新活力。医学专业认 证中行业专家的参与,能够充分发挥专家对院校发展 的诊断与指导作用,为院校发展注入新的思路,确保学 校投入有的放矢,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专业 认证可以规范院校及其专业办学行为,确保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医学专业人才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 奠定基础。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会、学校,还是专家等多利益方都必须对专业认证定位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和实质、专业认证结果都有明确的认识与把握。逐步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让医学专业认证成为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积极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落实,不懈怠也不夸大。随着院校多个专业认证的逐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步推进及各专业认证有效期之后还面临重新认证的问(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题,各医学院校可根据本校品牌和特色专业等实情制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掌握专业认证投入力度的均衡性,5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切勿让专业认证成为压力源,而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考与建议新契机和新动力。

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专业质量保障的通用做法。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认证采用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聘用国际医学教育专家的做法便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尝试。我国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则为《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的制定及其认证工作的推定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促进了中医学教育的国际化。

5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相比,我国的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认证工作的实际效应,但其发展完善和良性机制的形成还面临许多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资质的认定及其特色的保持和发展。医学专业认证的结果能否完全作为专业资质认定的依据?目前来看,专业认证结论表述不是很多,单一的认证有效期的认定难以概括医学院校专业办学的资质,尤其是院校专业办学特色的保持以及专业办学的未来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