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7 09:32: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为其高发人群。老年患者由于运动及神经活动能力较低,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迟钝,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营养状况差,甚至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脑梗赛、老年痴呆等原因躯体移动障碍需要长期卧床,这些都使老年患者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康惠尔水胶体敷料主要的成分是羟甲基纤维素钠,该成分是一种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吸收后形成凝胶保护伤口湿润,湿润的创面能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势梯度,促进更多的生长因子结合,促进创面愈合[1]。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的上层表面为聚氨基甲酸乙酯半透膜,仅允许氧气和水蒸气的通透,水分和各种微生物不能通过,能阻碍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收集了我科近1年来40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压疮治疗与常规压疮治疗对照,康惠尔治疗压疮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老年患者均为脑梗赛后遗症需长期卧床患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其中康惠尔治疗组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78岁,Ⅰ期压疮16处,Ⅱ期压疮21处,Ⅲ期压疮8处,Ⅳ期压疮2处,共47处;常规治疗组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7.2岁,Ⅰ期压疮18处,Ⅱ期压疮20处,Ⅲ期压疮7处,Ⅳ期压疮3处,共48处;两组在年龄、性别、压疮分期方面差异无显著(P
1.2方法
1.2.1对照组
1.2.1.1对于创面,予以碘伏消毒周围皮肤,予以洗必泰溶液消毒创面,创面有分泌物的清除分泌物,然后予涂有抗生素的无菌纱布覆盖,换药1次/d。
1.2.1.2同时,做好相应的压疮护理,气垫床减压皮肤,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压疮的部位予以保护,翻身时用抬举的方式,同时增加饮食营养。
1.2.2观察组
1.2.2.1同样的对于创面,予以碘伏消毒周围皮肤,予以洗必泰溶液消毒创面,创面有分泌物的清除分泌物,然后予康惠尔敷料覆盖。
1.2.2.2其中Ⅰ期压疮予以泡沫贴保护,泡沫贴较软,可减缓皮肤受压;Ⅱ期压疮有水泡的消毒后抽出液体,再次消毒后予以溃疡贴覆盖;Ⅲ期及Ⅳ期压疮予以泡沫贴覆盖,泡沫贴具有很强的吸收渗出液的功能。Ⅰ期Ⅱ期压疮大概5d左右更换1次,三度四度视创面分泌物情况及敷料使用情况更换,若敷料外部观察到乳白色,说明渗出液较多,及时更换,若敷料边缘卷曲、掉落,及时予以更换。
1.2.2.3一些容易受压但没有发生压疮的的部位,如脚后跟、脚踝、骶尾部等,予康惠尔透明贴予以保护。
1.2.2.4同时,做好相应的压疮护理,气垫床减压皮肤,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压疮的部位予以保护,翻身时用抬举的方式,防止敷料边缘卷曲,同时增加饮食营养。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创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比治疗前缩小80%以上,无渗出物;有效:创面缩小30%以上,渗出物少许;创面缩小小于30%或者创面色泽灰暗,周围无肉芽组织生长[2]。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组21例,痊愈10例,好转6例,显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21例,痊愈5例,好转3例,显效3例,无效10例。
2.2治疗时间观察 观察组:痊愈:5d,好转:4d,显效:5d,无效:9d;对照组:痊愈:8d,好转:8d,显效:9d,无效:9d。
3 讨论
3.1临床上压疮的预防措施主要有缓解压迫、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防止潮湿、增加营养等[3]。护理人员应重视卧床患者的压疮护理。积极做好各项生活护理,按时翻身,及时更换,勤于观察,发现皮肤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做好陪客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共同配合,积极预防及治疗卧床老年患者的压疮。
3.2目前,临床已普遍重视患者的变换,1~2h翻身1次是预防压疮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每2h更换1次,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通过气垫床的充分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4]。
3.3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减退,再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甚至进食障碍,应增加饮食内白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素,对于一些进食障碍的老年人,可留置胃管,保证患者身体能量的摄入。对Ⅳ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5]。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6]。
3.4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是在新的湿性愈合原理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伤口敷料。同时具有高吸收性和抗菌性等特点。水胶体的吸收性、粘性等特点,使其达到理想敷料的基本要求,及保护伤口,提供伤口愈合的适应环境和易于移除且不损伤新生组织。
4 结论
老年患者为临床上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长期卧床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压疮,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可有效治疗压疮,同时早期、及时预防性使用,还可减少压疮的发生,将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减少护理工作难度及工作量,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洁,蔡文智,王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05.
[2]镇艳,刁冬梅,吴琛,等.多爱肤防治压疮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7,6(1):29-30,43.
[3]申校燕,刘惠方,李漓.多种方法在压疮防治中的作用原理及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132.
中图分类号:R5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38-01
脑梗死多由循环系统形成的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循环系统,形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缺血、坏死,最终可导致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致残率高、恢复时间长。脑梗死康复期时程长、见效慢,对医护工作者的护理要求较高,通过对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综合有效的护理,随着病情康复,患者的诸多功能障碍可减轻或消除。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年1 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 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 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7岁,发病后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 学检查(MRI 及CT)诊断为脑梗死,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入院后即给予积极治疗,早期介入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1.2 方法
1.2.1 制定详尽的患者康复期护理计划:视患者病情不同制定全面、可行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干预患者不良心理的产生。康复期护理开始时间原则上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应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开始时间越早,患肢功能恢复越好,所以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多于治疗后3~7d开始。康复训练期间应培养患者家属观 察病情及进行心理分析,这样可更好地开 展工作。
1.2.2康复期间对患者加强安全防护: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病房内不放置锐器、刀具等危险物品,室内采光应柔和自然。平时注意防止外伤,地面要保持干燥,给患者穿轻便软底鞋,患者如厕、洗浴应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
1.2.3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脑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应做到严格限制胆固醇、脂肪及盐的摄入,糖类的摄入要适量,嘱患者多食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鱼虾,同时注重饮食的规律性,定量性。
1.2.4制定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多由正常人突然转为生活不能自理,以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烦躁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用百倍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安慰,关心、了解患者。在患者接受病情现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后可以对患者进行书写、对话、回忆等训练。
1.2.5康复期间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脑梗死患者多需长期卧床,期间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开展康复期护理时应注意预防。预防肺部的感染,应严格戒烟,对早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后期病情好转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促使其尽量多活动;对一些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及骨突部皮肤和软组织易形成压疮,康复期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多改变患者卧床姿势,多给患者翻身。床褥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尽量使用电动气垫床,大小便后注意及时处理局部皮肤,保持干燥、卫生。若已形成压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压疮进行处理 。
1.2.6康复护理中的肢体训练计划及注意事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最为重要,肢体训练应尽早开始,虽然脑梗死患者早期活 动不便,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 下进行早期锻炼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的方法应遵循“先轻后重、由小到大、先下后上、由近及远、循序渐进”进行。早期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同时配合理疗、按摩等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减轻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同时应注意多改变患者。中后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练做到锻炼量适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初期可先锻炼坐起,初练时应给患者准备靠枕,患者能够在床上坐稳并无其他不适后可进一步让患者下地,可辅助应用助行器、拐杖等。当患者能较稳行走后,可开始进行日常生活锻炼,逐步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计划要注意因人而宜。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住院治疗护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6例有显著疗效,占25%,46例好转,占71.875%,无效2例,占3.125%。,结果表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其病情恢复有较大帮助 。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达20%~40%,实施积极、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许多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并不是由诸多功能障碍所致,而是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正确的的康复护理,致使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后遗症。通过早期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复,从而可以积极的预防长期卧床造成的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通过积极的心理康复及语言、认知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从患病后的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早日实现生活自理,重新回到家庭、社会。
参考文献:
[1]聂乔斌,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J].中国疗养医学,1998,7(2):20。
[2]史长青,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探析[ 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6,27(1):27。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病后,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本研究对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2.83±8.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2.35±8.5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骨骨折68例,粗隆间骨折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80例。患者均通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为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①与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有所下降,这使患者骨骼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正常冲击下出现骨折情况。②老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跌倒率增加,并且该几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升高,使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情况增加,进而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增加。
1.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换药护理、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性锻炼护理、卧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1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绝望心理。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引导患者正面配合治疗。
1.2.2.2卧床护理 主要内容是对卧床休息患者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此时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卧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房内温度湿度的监控,做好室内清洁,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擦身、翻身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便,并将患者排便量进行记录。
1.2.2.3功能性训练指导 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护理人员应从旁监督和协助,确保患者功能性训练的正确性与强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使患者家属能够更为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从家属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
1.3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①痊愈:患者得到康复且未出现后遗症或残疾;②显效:患者骨折得到康复,但出现后遗症;③无效:患者骨折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严重残疾后遗症。对两组患者骨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20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7例,两组患者跌倒原因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跌倒有直接关系[1]。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治疗缓慢、效果不佳且致残与致死率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效的避免了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1-01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脊髓损伤的机率越来越高了;主要由外伤引起,比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落、被重物挤压等,也可由疾病引起,包括癌症、脊髓感染和结核等。现阶段,临床上脊髓损伤不能被完全治愈,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但是学习新技能和指导患者怎样来获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已被当前的研究中认为是可供使用的最好方法。而脊髓损伤之后需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使患者可以更早离开病床,恢复到正常生活规律中;从而体现早期康复护理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的意义。我科对57例近期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2010年09月——2012年0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②住院后进行了手术治疗。③术后自愿接受康复护理治疗。④脊髓损伤在T2-L1之间患者。排除标准:①不是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②不配合的患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④术后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本研究共入选完全性脊髓损伤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5-58岁,平均(34.24±10.27)岁。全部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随机进入分组。早期干预组38例,对照组19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组:①实行一对一护理,术后保持正确的摆放,并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②每天教患者呼吸与排痰训练,防止肺部感染,3-5次/d。③术后3-5d开始作双下肢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特别是踝关节,为以后带支具做准备,每次30min,2次/d。④损伤平面以上主动运动,以后酌情增加到抗阻力训练,每次20min,3次/d。⑤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做到班班交接。⑥饮食调整,要有营养及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或水果。⑦大、小便护理:大便每天一次,一般在早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便秘可用开塞露、缓泻剂、灌肠等方法。脊髓损伤早期多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指导并教会患者或家属学会定期开管,一般3-4小时开放一次。并要保证饮水量,每天一般在2500-3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之后过度到清洁导尿或自己能解。⑧心理疏导:一般这种病人都有心理障碍,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讲述一些典型的案例,配合治疗后达到的目标,好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⑨坐位平衡训练:前、后与左、右活动躯干保持平衡,每次20min,3次/d。⑩转移训练:床与轮椅及凳子的转移,每次10min,3次/d;可以让患者早点离开病床,去参加集体活动。⑾ADL训练:自己洗漱、穿衣、吃饭等等。对照组仅进行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常规护理。
1.2.2 各种疗效评估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疗效评估指标包括ADL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学采用SPSSl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用(χ±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
2 结果
早期干预组的术后卧床时间(15.06±2.25)d、ADL基本自理时间(31.17±1.24)d、住院时间(31.92±6.74)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DL评分(73.12士15.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3 讨论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脊髓损伤的机率越来越高了;主要由外伤引起,比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落、被重物挤压等,也可由疾病引起,包括癌症、脊髓感染和结核等。现阶段,临床上脊髓损伤不能被完全治愈,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但是学习康复护理新技能并指导患者怎样来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生活,已被当前的研究中认为是可供使用的最好方法。
近年来,随着骨科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日渐深入、操作技能改进以及各种内固定器材用于临床,使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有了较大提高。一般认为,患者脊柱骨折伤情多较严重,常伴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之后一般会存在运动及感觉障碍,大部分也有大小便障碍,术后容易引起受损部位肌肉、组织挛缩和疼痛,从而造成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所以,要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除手术治疗以外,术后尽早介入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5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制定了以康复护理内容训练为重点,并围绕恢复患者ADL能力进行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及康复治疗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ADL基本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及改善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的许多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减少痛苦,并让患者可以早点离开病床训练,做一些日常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锻炼后,靠自己也可以完成一些事情;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也会加强自己的康复护理及加强锻炼,并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雅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4):24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虽然医疗水平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如何促进患者肌力的提高,需要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运用5W1H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助于其理解和领会要领,掌握最佳康复时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代主诉:突发右侧肢休无力,言语不能2 h。经头颅CT证实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4 mL,首次发病。入院时呈嗜睡状态,运动性失语,无法对答。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 第2 d神志转清楚,言语含糊不清,右上肢肌力1级。第3 d晨烦躁不安,欲回家,无法接受偏瘫的事实,当日上午仍稍烦躁,经心理安抚后好转,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第6 d言语含糊,能听清。第9 d行头颅CT示出血较前吸收,周围水肿带较前明显。第14 d行头颅CT示出血明显吸收。下床活动,行走拖步。第17 d言语尚清晰,右上肢肌力2级,抬起费力,右下肢肌力4级,活动欠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办理出院。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情,将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分为卧床期及离床期。卧床期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离床期进行床下活动。护士应充分掌握脑出血的相关知识,熟悉各阶段的康复护理知识,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掌握康复护理的6个问题:①何时(when)?②何地(where)?③何人(who)?④做什么事情(what)?⑤为什么要这样做(why)?⑥该怎样做(how)?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将以上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讲解。
2早期康复护理
2.1卧床期
2.1.1 When 入院当天以良肢位摆放为主[1]。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格拉斯哥评分>8分,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2.1.2 Where 卧床期间只能在床上进行康复护理。
2.1.3 Who 良肢位的摆放由护士执行。病情基本稳定后,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此时,护士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患者及家属要共同参与。
2.1.4 What 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2.1.5 Why and how
2.1.5.1良肢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良肢位对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发展和出现,促进肌张力恢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意义极其重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及变换,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
2.1.5.2被动运动 早期被动的关节活动可保持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和功能自如;保持软组织的弹性韧带和降低肌肉挛缩、回缩及畸形发生的危险,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防止患肢水肿。意识清楚者,24 h内即可开始被动活动。白新燕[2]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健侧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自理,效果明显。包括上肢被动运动:肩,肘,腕,手指各关节功能位的活动:下肢被动运动:髋,膝,足踝。2次/d,每个关节活动5~10遍,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湍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关节肌张力高时,应先予热敷,按摩,手法揉捏,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或关节肌腱损伤等。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进行自主按摩,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2.1.5.3主动活动 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患者肌力达到Ⅱ级后,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此时应指导患者健手带动患手运动。以健手带动患肢做前屈,内收,外展,不同方向反复活动。练习左右移动身躯和左右翻身。进行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对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3]。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指导患者下肢抬离床面,由开始数秒钟逐渐增加至10 min,以锻炼下肢肌力。通过以上训练,患者学会翻身,使用便器,床旁坐起等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性。
2.2离床期 2 w后,随着脑水肿的下降,先在床边站立。站立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由一人,或让患者自己扶着床或壁独立站立。肌力达Ⅳ级,能徒手站立30 min后,则指导患者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先扶持患者在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4]。再进行室外长距离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由于疾病的损害致残,加之不正确的训练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使患者固定在低级原始的行走水平[5]。康复过程都需要护士或家属看护,以防跌倒,特别是变换时。
3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瘫痪,失语,难以接受瘫痪的现实,情绪抑郁。护士应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及必要的康复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
4体会
4.1护士在对患者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参加到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让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过程中,不断予以口令,一是加强其言语功能,另外可让其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的辅助部位,尽可能让患者早日独立,主动完成。
4.2注意不要对患者出现超保护现象,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决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时不用或尽量少用健手,不断巩固已恢复的功能,并锻炼其灵活性[6]。如此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护士首先要认识到家属对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给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家属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的失望、消极情绪,让家属认识到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
4.4通过应用5W1H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娟,郭秀君.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
[2]白新燕,刘二梅,杨玉叶,等.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健侧肢体康复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7:3040.
[3]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