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10:13: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传媒和广告传媒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安徽省文化传媒业融资现状
(一)政府给予文化传媒业投融资政策上的支持
财政逐年增加文化支出。2011年,安徽省财政支出3305.7亿元,较上年增支718.1亿元,增长27.8%,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2亿元,较上年增支10.3亿元,增长19.9%。
(二)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传媒业投融资
(1)坚持把文化传媒业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中国银行安徽分行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和不足,积极进行信贷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文化传媒业的要求。截至2011年8月末,中国银行安徽分行的文化传媒业贷款余额共计250亿元,较2009年初增加55%,不良贷款率1.71%。2011年末,工商银行安徽分行的文化传媒业贷款余额达到630多亿元,同比新增超过120亿元,为安徽3300多户文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未来五年,文化传媒业依然是工商银行安徽分行信贷投放的重点。
(2)文化传媒业的保险资金发挥出一定的保障作用。安徽保险机构遵循市场原则和风险可控原则,发挥保险资金的融通功能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投资文化企业发行的债券和符合一定条件的文化传媒业投资基金。为了弥补现行的信用担保体制在融资方面的不足,安徽保险经营机构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
(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在文化产业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同时,以各类社会资本组成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投资基金也已成为安徽文化产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据统计,2009-2010年,中国国内一共组建起10只产业文化投资基金,已募集及已设立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超过300亿元。截至2011年末,全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达到111只,资金总规模超1330亿元。
(四)文化企业积极上市,加快投融资速度
目前,安徽省已有两家文化业上市公司,分别是时代出版(600551)和皖新传媒(601801)。2008年9月18日,安徽出版集团根据自身持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定向认购科大创新的发行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举在全国率先以出版业务整体上市。自此,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二、安徽省文化传媒业融资渠道的比较及选择
(一)信贷融资
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型国有传媒机构往往产权不明晰、财务不透明,而以影视制作、互联网、广告等为主的民营传媒机构,则普遍存在缺乏抵押物、信用等级低、没有稳定应收账款等问题,要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难度比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传媒行业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政策性银行也加大了对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资力度。相比较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传媒机构更容易获得政策性贷款。
(二)投资基金
民营传媒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影视、户外、广告、公关等领域,它们普遍存在轻资产、高风险的问题,获得银行信贷难度较大,但成长性良好,运作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因此受到了PE、VC的亲睐。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推出以后,为PE、VC提供了更加通畅的退出机制,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
(三)积极上市发行股票
与所有企业一样,传媒行业要想上市融资,也是通过IPO和借壳两种方式上市。具体到传媒各细分市场,选择不同方式则会受到企业自身属性的影响。国有媒体机构大多具有事业单位、宣传喉舌的属性,这就给其直接上市造成了诸多困境。与此同时,国有媒体机构中有大量不可经营的国有资产,产权不清,并非所有资产都可以拿来上市,一般采取的是剥离部分可经营性资产,如广告、有线网、发行、新媒体等,然后把这部分资产进行改制,使之成为股份制公司,进而上市。
三、对安徽省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的建议
(一)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安徽文化传媒业投融资
(1)对安徽文化传媒业实行差别税率政策。从安徽文化传媒业结构上看,应该对高雅的文化实行低税率,对低俗的文化实行高税率;而在安徽文化消费对象上,对于音乐茶座、夜总会、营业性歌舞厅等高消费行业,开征高消费娱乐税;在安徽文化传媒业布局上,服务于偏远地区或者少儿、老人、以及农民的文化,应考虑实施零税率;对于文化服务基础设施适当调低税率。
(2)财安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取决于文化传媒业中重点行业政增加设立文化传媒业专项基金。的发展速度。通过财政增加设立文化传媒业专项基金,特别是针对重点行业和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疏通安徽文化传媒业的投融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7-0071-03
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及各地区都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2011年,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实现增加值已达14163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传媒产业发展较快的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2011年实现的增加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上海市文化传媒产业实现增加值192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深圳市近五年文化传媒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迅速发展成为深圳市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9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2011年,杭州市文化传媒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高达12.0%。另外,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文化传媒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如,云南省借助旅游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色产业,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总之,从全国来看,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也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文化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产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传媒产业整体规模小
目前,我国在文化传媒产业消费方面拥有强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都已经是全球第一。但从其产业占GDP总量看,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文化传媒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达到GDP的10%以上,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在美国,文化传媒产业早已成为支柱产业。韩国文化产业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迅速。截止到2010年,韩国文化传媒产业规模为72.6万亿韩元(约合65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2%。韩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对韩国的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从消费量上来看,我国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也很低。以广告为例,我国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新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规模也都比较小。从国内发展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虽在总体上快速增长,但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只在少数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品牌。这些事实表明,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市场化成熟度低
由于文化传媒产业长期受多部门管理,形成了电信、新闻、广电等多部门管理职能相互封闭及权力重叠,导致文化传媒产业内部相关具体业务之间以及跨地区经营过程中形成组织管理的壁垒,使产业资源无法在更大的空间上得到充分利用。就目前情况看,相关产业还分属于多个管理部门,有些行业(如广播、电视行业)的定位还不清晰,细分行业的内部还存在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并存的局面,影响市场化运行效果。如,现代网络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如何建立起跨越广电与电信的网络资源,实现真正的三网融合,也一直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按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体系来看,各省市各自管理所属区的文化传媒市场,在现有的市场管理体制下,外部企业很难进入其他地区进行竞争。这就形成了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受多种行政垄断影响、竞争不充分、分工不合理的经营环境。因此,从整体看,我国的文化传媒市场还处于一种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开放的初期阶段。
当前这种政府行业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性,但这种管理方式是以地方利益及行业内部利益为基础的。因此,垄断虽然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国家与产业管理部门也在努力支持与鼓励组建大型产业集团,来提升产业竞争力。但从整体上看,在传统产业管理模式下,无论是新组建的广电传媒集团、出版集团,还是从市场中发展起来的影视制作集团、广告公司等都还只能成为区域内或行业内的小巨人,不能形成在全国处于引领地位的强势龙头企业。这说明,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就不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能力。正是由于长期缺少科学的市场管理体系,造成了市场壁垒与市场垄断,从而形成了产业分工不合理、产业组织不健全、产业集中度过低、地区及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开放性不强、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等问题。
(三)资源投入不足,低水平同质化产品过剩
市场管理方式决定了资源配置的能力与水平。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还没有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中,资金、人才及管理者能力的欠缺都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文化传媒产业是典型的创新、创意性产业,既是资金与人才密集型产业,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没有资金及有效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就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国家及地方管理部门的投资并不能按市场化的发展与要求进行配置,导致文化传媒产业缺少足够的发展资金。
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创新、创造与创意的过程。人才(包括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与合作是其发展的关键,也是产品的灵魂。这种高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对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制度对他们的工作及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与保护,还需要各种法律制度及强大的市场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来支撑,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条件很差。这导致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不强,很多企业创新、创意能力不足,生产的产品也没有竞争力。企业只能靠模仿他人产品来应对消费者与投资人。这种产品也只能靠地方保护来推向市场,其效果显然不会很好。我国每年生产大量低水平的电视片、出版物,造成巨大浪费。企业靠政府支持可能会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看,难于形成真正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市场体系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必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成长才能走向成熟与强大。为此,必须依照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建立市场体系及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它对于今后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能否做大做强,能否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能否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市场体系首先要有明确管理机制,近年来在文化传媒领域的政府监管改革及市场机制的引入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但长期政府多部门和各地区分权管理、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属性不清、行业垄断与行政垄断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有效的文化传媒市场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文化传媒产业市场机制。打破各细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行政垄断,确定产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不同企业在互联网等环境下的互联互通机制、平等合作机制及公平竞争机制。通过这种高效市场合作机制,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第二,制定一系列保护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文化传媒这类知识型创意产业,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网络运行法、电信法的立法与推进工作,使企业在一个具有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的市场体系中开展有效竞争。第三,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政府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公共后勤服务、公共咨询服务。依据产业及产业群发展的要求,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是完全免费的,也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收取部门或全部成本的,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由企业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采用什么方法,其原则都是服务于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并给予化解。
(二)企业经营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是由少数大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共同构成。每个企业都应当按其自身能力与地区特点,进行专业化经营。这种专业化分工主要是通过市场把大量的产业群企业组织起来,进行业务链上的分工与合作。这种产业分工与合作可以在一个集中的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也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从产业合作角度出发,企业依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核心能力,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逐步形成各自的核心能力与经营特色,最终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
文化传媒产业是一种知识与创意型的产业,它的核心能力的形成更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与成长周期。从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经验看,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由于地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信息交流方便、专业人才数量多、投融资容易、市场需求大,从而形成了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及实力较强的企业。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文化传承的长期影响也形成了一大批市场认可的特色产业基地。如,东北地区的小品艺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艺术、湖南省电视台的综合节目等等,都是从自身的环境出发,找到了市场需求的突破口,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还只是处于成长期的初级阶段,产业竞争能力还不强,也没有形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与企业。为此,企业经营者与政府管理者应当依据产业发展规律找到自己的定位。产业最终走向世界,产品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需要长期的经营与培育。相信几十年后,中国的文化传媒产业一定会在市场竞争中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海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演化机制与发展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5-88.
[2]龚彦方.中国传媒业市场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8):73-75.
一、传媒业的市场状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达11361.8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5.80%,增长率较2013年上涨近0.30个百分点。预计伴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延的扩张,2015年传媒产业产值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电视电影、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有望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2014年全国报纸印刷用纸量约为270万吨,比2013年减少了近四分之一。这说明尽管各家报社对发行量讳莫如深,但报纸发行量事实上下降了25%左右。同时,报业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连续四年负增长,2014年的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两位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文化媒体正快速成长为传媒产业的支柱板块,并成为媒介融合的关键连结点。2014年12月,百度的移动广告收入第一次超过了PC互联网收入,微博和陌陌相继上市,以及小米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2015年第一季度报业广告下滑更为严重,普遍下降20%以上,个别报纸下降幅度高达30%,发行量也普遍下降,其中汽车、房地产等传统广告大户的流失情况最为严重。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加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不断挤压,预计2015年报业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
二、传媒业的发展前景
传媒业的发展整体态势积极向上,且不断地呈现出多元的状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媒业的发展将与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成为电视台内容分销渠道,电视成为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推手。广播广告、电影将成为带动传媒业发展的三架马车,人们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对这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影行业则由于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直接带动市场繁荣,相信未来还会继续增长。未来广播广告市场的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步放缓;而电影行业随着院线规模化增长和人们电影消费水平提高,今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平稳增长,大众文化水平同样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几年传媒业伴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望持续增长。由此可见中国未来的十年将迎来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传媒业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状态,在庞大的传媒市场激烈的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的传媒业要想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须根据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战略,积极的鼓励传媒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论述传媒业的发展战略:
1、坚持不断革新技术
传媒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媒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地为传媒业注入新的科技力量,坚持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提高技术才能使传媒业的服务和作品进一步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加大资金投入
传媒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它是一个以资金为源泉和动力的产业,资金的投入是传媒业的春风,能够增加传媒业的业务内容和业务量,进而增加传媒业的销售收入,利于传媒业的资源整合使一些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得到成分的利用,从而进一步减少文化资源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传媒业虽然在近些年内有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人才昂面还是很欠缺,缺少高端人才的培养,一些真正有技术的,懂知识的人群并不多,都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员工,这并不利于传媒业的持久性发展。人才是发展的第一位,实施人才战略也是在传媒业立足的重要关键。
4、政府要大力支持
传媒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少不了政府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有利于传媒业朝着新的,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传媒业的一些不良竞争,同时也给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有利于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传媒业的发展风险分析
当今传媒业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广告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与服务的提供,传媒产业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业务量和投资的宽度和广度来增加传媒产业的收入。在不断扩大服务的同时会增加传媒业的投资风险。
1、多元化的风险
在传媒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增多的同时,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广告行业的所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形成企业之间的联盟,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弥补和减少损失,双方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已获得更高的利润。
2、行业竞争者相对较多
文化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在近些年又是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产业,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的入住,这些创业中不乏一些十分有能力的青年人,在传媒产业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也会造成传媒业的一些市场的混乱。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迅速增加,但发展质量良莠不齐。
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提出建设“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发展构想,经过5年的发展,入驻传媒走廊的知名传媒企业不断增加,走廊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快速发展壮大,走廊的年产值收入已经超过1400亿元。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以“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例,针对走廊内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五个战略优化方案。
一、 提供优厚的入驻优惠
据朝阳区文化发展中心某负责人透露,他们现在每天忙得最多的事不是招商,而是央视的上下游企业都让他们帮着找一个合适的办公地点,都想离央视近一些。
其实,在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与北京几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合力推动下,集合了中央电视台等重量级传媒企业的传媒走廊仅在规划之初就已经吸引了许多商户,一些本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借助传媒走廊的良好背景加速了发展,甚至连被综艺界称为“选秀教母”的龙丹妮也早在2010年3月就带着注资6亿元的华影盛视公司落户传媒走廊。
但是,那些拥有独特的创意和满腔的创业梦想的文化产业创业者们也是传媒走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小组实地走访各个园区,与园区内入驻的一些小型工作室的创业者和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文化传媒类的创业者和小型工作室的创办者们一致认为,传媒走廊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并且能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品牌保证和带动作用。但是,目前只有在孵化器中的师生才能享受到优惠政策,而由于创业者和小型工作室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他们也同样需要传媒走廊对他们的帮助。
在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各个园区应该最大力度地提供优惠政策,例如在前两年中房租减半或者给予一定的折扣,在工作室步入发展期可以盈利之后,再恢复正常的费用。而针对目前只提供第一年的房租优惠的师生工作室,则可以采取增加优惠年限,或者是在第一年房租全免的措施。
另外,处于创业阶段的工作室非常需要激发创造力的酵母,园区可以固定安排,也可以根据入驻企业的申请,安排时间和场地让园区内部的公司能够有机会聚在一起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这样的安排,更加有利于促进园区内部公司的快速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也能够使园区更快地收回成本,也有利于园区整理的健康、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
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而传媒走廊中不仅会包含以这些传统的传媒为主要业务的知名公司,还将新增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用于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发展,将重点吸引广告会展、影视、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进驻。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努力地拓展新媒体业务,往新媒体方向转型。据了解,我们小组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实地走访时所注意到的第一批入驻的旅游卫视,正是因有意于向新媒体与电子商务方向转型,又看中了传媒产业园的发展潜力和助推动力,才会选择成为第一批入驻企业之一。
而新媒体这一概念,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虽然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新媒体产品,但是这些都只是在摸索过程中的一部分成功案例,而这样的摸索,最需要的还是新媒体方面的人才。
传媒走廊始于中央电视台,向东延伸至通州区辖区内,并且还在不断地延伸中。我们注意到,在这广阔的覆盖范围之中,分布着诸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与传媒业相关的院校,而这些院校中,都已经开设了新媒体的相关课程,在持续输出高端传统媒体领域人才的同时,也在为新媒体产业不断注入新鲜力量。
而处于这样的优越环境中的传媒走廊自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例如,投入资金以帮助各周边高校优化教学设施,为周边高校的传媒相关专业以及有意愿从事传媒相关行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成立实践基地,并为在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提供在传媒走廊的工作机会以及出国留学接受更加先进的国际化传媒教育的机会等。
对于传媒走廊而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相当于一项投资,而且是一项回报期短,盈利能力强的投资;而对于中国传媒大学等相关高校而言,这也是一个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传媒领域的地位的绝佳机会,最后的结果对双方而言,一定会是双赢。
三、 实现商业性质与艺术性质分离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目前,传媒走廊区域内文化传媒类企业已超过了15000家,预计未来将达到30000家。据统计,2012年传媒走廊区域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年收入总和突破1400亿元,预计到2015年,“传媒走廊”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将会吸引更多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入驻传媒走廊。但是,随着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商业元素不断发展,这虽然给园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但却使得一部分想要专心研究艺术的艺术家不得已而把工作室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著名的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在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废旧工厂的798逐渐萧条。而当年正值中央美术学院旧校址拆迁之际,一大批艺术家们开始自发地聚集于此,从而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园区。但是,随着园区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涌入,这使得原有的部分艺术家们无法忍受从而选择了离开。
商业元素和艺术元素的共存虽然不是没有可行性,但是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的。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状况,我们建议传媒走廊在今后的发展和规划中,可以规划出不同风格的园区,例如,主要吸引一些想要发展传媒业务的公司入驻的商业型园区和主要吸收专心于艺术的艺术家工作室的园区。当然,离开艺术而完全发展商业的传媒公司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同理,只发展艺术而不借用商业元素的工作室也是无法在市场中生存的。这就需要传媒走廊进行牵线搭桥,为双方提供沟通与合作的机会,这样一来,必定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也就必定能为他们创造最高的商业价值。
四、 加强与各媒体的合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的发展目标是以信息的传播、交易、创意制作为核心,同时兼顾音乐、动漫、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等多元发展的模式,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信息传播枢纽。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政府的助推和入驻企业的努力下,传媒走廊已经在传媒业界收到了认可并打响了名声。但是,要想真正发展成为中国国际信息传媒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信息传播枢纽,传媒走廊还有两步要走。
第一步,在国内扩大影响力。目前,“传媒走廊”不仅集聚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还云集新闻出版、影视、广告、动漫、新媒体等文化传媒类企业超过1.6万家,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中国传媒巨头,阿里巴巴、亚马逊等1000余家互联网新兴媒体企业以及BBC、美联社等近200家国际知名新闻传媒的分支机构。但是,知道这些的人还仅限于传媒圈范围内。
拿横店影视城做类比,被成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与传媒走廊一样有着走向国际化的野心,而现在,它的这一目标可以说是已经初步实现,很多国外的剧组也会主动寻来进行拍摄。回溯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历程,虽然它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各剧组提供拍摄基地和相关的服务,似乎只需要在影视圈内进行宣传就已经足够,但事实上,横店影视城不仅在各大网站进行宣传,在一些外省的公交车上甚至也能看到它的宣传广告,同时,横店影视城还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同名影院,为自身进行宣传的同时利用知名度吸引客源。所以,传媒走廊的当务之急就是在传媒圈外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高质量的文化传媒产业集聚区之后,自然也就使人们认同在这个集聚区中生产出来的传媒产品,从而也能促进传媒走廊自身的发展。
第二步,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化方面,最重要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高质量的作品和积极有效的合作。首先,要想与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外文化传媒产业竞争,自然要用作品说话,只要在传媒走廊中生产的传媒作品足够优秀,相信兼具国家与政府的助力和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媒体的传媒走廊得到世界的认可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国际化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传媒走廊的名字与国外的知名公司同时出现时,影响力可想而知。
五、 以文化传媒产业为核心,发展衍生产品
仍然以横店影视城为参考,以提供仿古建筑为影视拍摄基地的横店影视城近年来不仅新建了梦幻谷等游乐设施,还以影视资源为核心发展了影视旅游,从而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衍生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
采用DEA方法对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对整体绩效缺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对引起结构的动因缺乏分析,难以提出改进业绩的途径),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函数关系和预先计算投入产出综合比率的前提下,能更客观、有效地对同类企业的效率作出评价。采用DEA模型,无需事先人为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权重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结果的影响。刘玉丽利用2003年10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当规模收益减少时,压缩资本规模不符合传媒行业长远发展,为此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益[5]。闵素芹、李群选取能够从各个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输入、输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对我国11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和规模效益分析,从模型出发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葛妍对我国沪深两市13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综合评价排名,进行分类并评价了其综合业绩和特征[7]。戴新民、徐艳斌利用我国沪深两市2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效率较低,绝大多数公司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规模无效率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8]。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年报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基本原理和数据说明
(一)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能够客观地对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比较,作出综合评比。DEA是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有很多种模型,如CCR模型、BCC模型、CCGSS模型、CCW模型、FG模型、ST模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cale,CRS)的CCR模型和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变动(Varia-bleReturnScale,VRS)的BCC模型。本文主要选取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利用CCR模型得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利用BCC模型得到纯技术效率,根据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本文的决策单元为34个,而投入产出指标为5个,适合应用DEA方法。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员工数量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做DEA分析以表1中的3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根据这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这34家公司主要分为出版业(书、报、杂志、资料和影像制品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广播、电影和电视业)以及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3类。
三、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一)效率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表2显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表示这3家公司是最有效率的单位,即其在整体运作上处于最佳状况。根据本文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划分,3家公司综合效率为1的公司分别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广播电影电视业。没达到1但综合效率在0.9以上的3家公司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文化都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结合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可见,广播电影电视业的整体运作状况良好,特别是电影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目前的发展处于一个有效经营的水平,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较高。低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0.724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共有18家。其中,属于出版业的9家公司是皖新传媒、中南传媒、时代出版、出版传媒、中文传媒、粤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和天舟文化,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只有中视传媒1家,属于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的8家公司是上海钢联、电广传媒、华谊嘉信、广电网络、华闻传媒、北巴传媒、歌华有线和华数传媒。
2.纯技术效率。表2显示,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达到0.883。其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ST传媒、中南传媒、吉视传媒、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人民网、百视通、蓝色光标、华策影视、省广股份。数据表明,从行业整体来看,传媒类公司能够较好地利用各项技术要素来更大可能地创造产值。拉低整个行业纯技术效率均值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一个为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垄断者,另一个则为央视控股的影视广告公司,这两家在行业内享有优势资源和各种便利条件的公司,在投入的要素和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无效率。
3.规模效率。规模效率表示该部门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是否达到最佳状态。与纯技术效率方面相比,规模效率值达到1的公司仅有3家,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其中两家属于影视剧制作公司,1家属于新媒体中的互联网公司。但与纯技术效率不同的是,在规模效率方面,文化传媒行业内多数公司的水平比较集中,在0.82左右。只有中文传媒一家公司规模效率值仅为0.541。表2显示,在纯技术效率中取得了1的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因为规模效率分别仅有0.686和0.541,导致整个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的降低。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比存在着较大问题。
4.效率整体情况分析。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行业内最高。首先,2012年我国境内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72.4%,这个结果意味着文化传媒产业的效率还有17.6%即超过1/4的提升空间,而且该数据是由国内34家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得到,这也代表着1/4的差距仅仅只能代表着平均水平与国内最好水平的差距。而与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只会更大。其次,平均纯技术效率为88.3%,规模效率为82.1%,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大于平均规模效率水平,这代表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规模效率较低,从而拉低了技术效率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不改进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单单考虑各企业规模效率水平,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效率也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规模报酬分析
1.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2显示,只有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ST传媒、天舟文化、新文化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这6家规模报酬处于较高水平的公司中,占1/2的是广播电影电视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显示了影视剧制作公司在2012年全年的业务安排较为合理且未来发展潜力大。其余28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模式下生产。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难以有效地协调经营管理关系,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这28家规模效率递减的文化传媒类公司都是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它们过分追求市场的主导权和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公司高投入低产出。
2.规模报酬整体情况分析。表2显示,在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3家规模报酬递增,3家规模报酬不变,剩下28家规模报酬递减。影视剧制作公司、网络和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而成立时间较早、上市期较长的出版业、有线电视技术文化传媒企业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经营较稳定。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不高。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3家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在0.9以上,居较优水平,而其余28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都较低。纯技术效率方面,有1/3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方面,仅有3家上市公司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可以说,即使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条件下,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2.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内部各子行业效率存在差异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文化传媒行业中最高,出版行业整体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拥有垄断特权和政府背景的公司因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其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3.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型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已经经历过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下过度规模扩张。
(二)政策建议
1.深化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同时,努力提高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员工素质。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8-0026-04
从产业属性上看,文化传媒企业是内容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它们提供包括新闻、资讯、娱乐、文学、艺术、游戏、音乐、影视等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产品。文化传媒企业除了需要将自己的产品开发成便于传播的形式产品之外,还必然地要综合地运用印刷媒介、电磁媒介和数字媒介这三大类媒介来传播其产品。和其它类型的企业一样,文化传媒业一头联着产品市场,一头联着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市场。但是,文化传媒业的基本属性却使其投融资的潜力和空间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内容产品生产的基本属性使文化传媒业投融资区别于其它产业
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传媒产品需求的日益高涨,文化传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上升,文化传媒业越来越面临着需求增长、国际竞争和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压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文化传媒业的自身属性使得投融资面临着特有的困境,这是文化传媒业投融资区别于其它产业的基本因素。文化传媒业的投资需求所发生的环节有所不同,融资渠道也各有不同,在此背景下,把握文化传媒业提供内容产品的基本属性,明晰内容产品属性给文化产业投融资带来的特有风险,对于有效地化解这一产业面临的投融资困境会有所裨益。
文化传媒产业为市场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内容,内容的生产本身是一个以创意为基础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创意由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提出是不确定的,创意的提出有什么规律,是不明确的;一种创意能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会为哪些消费者接受是难以预见的;创意出现后,以何种形式、经过何种媒体呈现给消费者其结果是非常不同的。在文化传媒业的内容形成(即创意提出)、表现形式的确定(即后期制作)、形式产品生产(以何种形式展现给消费者)和传播媒介选择过程中往往需要资金支持,需要进行投融资决策。从投融资的切入点看,注资于文化传媒业的切入点主要有内容运营、媒介和渠道的网络运营、广告运营、为媒介产业链中其他环节所提供的配套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受众研究和管理咨询等)、以及文化传媒企业的资本运作。这五个主要的切入点是文化传媒业最有活力的发展极,也是投融资需求最大的环节。但是,文化传媒业所提供的内容产品从其创意开始直到消费的全过程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使得在对文化传媒业投资的各个关键节点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容产品作为经验品的价值模糊性、个体差异性和价值判断的滞后性和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给文化传媒业投资带来风险。文化传媒业向市场提供的内容产品的价值核心在于其精神价值或者信息价值,如果是精神价值,则天然地难以确定其价值,如果是信息价值,则取决于使用者对该信息的使用方式,所以内容产品本身的价值很难确定,受众反应难以把握,这里出现了当前文化传媒业线性的盈利模式和非线性的受众反应之间的不一致,使文化传媒业的投资收益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因为投资是由未来收益引导的。产品收益不确定,投资收益也自然难以确定。当内容产品被文化传媒企业加工成形式产品,并进入到传播环节呈现给它的受众之后,又会遇到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如盗版等非法复制难以禁绝,尤其是在数字传播条件下,这个困难更为典型。内容产品的这些特性使得文化传媒企业在内容形成、形式产品的生产、传播媒介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独特的收益风险,正是因为难以形成确定的收益预期,使得文化传媒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时难以说服投资主体。
其次,文化传媒产业核心人力资源资本化程度较高,这给该产业的投融资带来困境。内容产品的生产依赖于核心的创意团队和经营团队的人力资源,内容生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促使生产内容产品的团队的核心成员提出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要求,由于文化传媒产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天然地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且技术进步并不会使人力等生产成本降低,反而会使企业不断地提高文化传媒业人力资源投资。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其供给弹性小,因此容易获得很大的经济租金;如果需求方具有垄断地位的话,其边际工资又将获得更大的提高,因为有垄断地位的买家必然会引起人力资源价格的上升。-所以只有及时地、合理地将不断增长的人力成本中的核心人力资源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本,使核心人力资源的收益要求与最终产品在市场上的收益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成本刚性增长给文化传媒企业带来的压力。但是,内容产品生产经营的核心团队(创意、制作等)的人力资源,对于融资来说。是不可担保、不可抵押的,文化传媒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越强,其融资的自我担保能力越弱。
再次,文化传媒产业的纵向分工深化使得这个产业的投融资潜力发挥得不充分。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到今天,其产业内分工已经相当发达,内容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的生产和它们的传播往往分别由不同的企业承担。内容生产企业存在人力资本的自我担保困难,而形式产品生产企业的资产又往往并不直接生产内容产品。文化传媒业风险与收益出现在不同的环节上,风险主要在内容产品生产环节,而收益却要通过形式产品的销售和传播来实现。这种风险与收益分布在不同环节上的状况,使融资变得相对困难。设想,要以印刷厂的资产为小说家的创作提供投融资担保,困难不少,即使在同时提供内容产品和形式产品的企业中,要以形式产品的资产来为内容产品担保,也不容易。
文化传媒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整体,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明显地呈现出相对更高的增长速度和收益率,但是每一项投融资决策都是投向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企业的,将文化传媒企业作为个体而不是产业整体考虑时,它们那种以内容为核心产品的产业属性使得其在收益的风险性和资产的可抵押性两个方面都更弱一些,这是文化传媒产业投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
二、当前文化传媒业投融资的几种基本模式及其风险特征
政府财政投资、传媒企业进行的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等都是文化传媒业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们在文化传媒业投融资中的定位不同,资金的可获得性不同、与收益相权衡时的成本不同、资金投入之后对于文化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不同,在文化传媒业投融资中形成不同组合、发挥不同作用。
政府或政党对文化传媒业进行投入有悠久的历
史,在中国,对文化传媒业的财政投入至今仍然在文化传媒业投资中占相当比重,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投入达到898.64亿元。政府财政对文化传媒业的投入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便于政府以股东(或债权人)的身份对文化传媒企业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调控,在经营管理层面上便于对内容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思想方向输入公共目标;二是在产业结构上,便于政府有意识地对文化传媒业中的非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强、私人资金投入意愿不强的产业环节进行扶持,促进文化传媒业整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投入模式对于收益和资产的可抵押性的要求不太高,政府投入方式曾经为我国文化传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各种精神、文化、资讯等类型的内容产品需求的增长,整个产业发展完全依赖政府投入也不利于文化传媒业务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发育成熟。我国政府对文化传媒业的投入当前正经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由对文化传媒业各个投资环节全面投入转向向媒介和渠道环节投入集中,二是投入方式由股权投入向以产业引导基金和债权投入转换。
文化传媒企业为满足经营过程中资金需求时使用得最频繁的融资方式是向商业银行、合作伙伴等融入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手续相对简便、融资成本较低。通常要求文化传媒企业有较好的声誉、稳健的经营、较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而且通常还需要抵押或担保。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以内容产品生产为主的文化传媒业来说面临着比其它产业更大的困难,因为内容产品难以抵押,也难以以产品本身获得担保。而且收益风险也相对要大许多。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文化传媒企业也在积极地运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证券市场上文化传媒企业以债权和股权方式融资的好处在于可以满足文化传媒企业大规模的投融资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种融资模式已经相当成熟,目前,广播电视、文化传播、出版、信息传播服务等文化传媒业的17家上市公司,如果扩大一些文化传媒业的范围,加上旅游和科研服务业的22家上市公司,共有30多家相关公司通过以上市这种股权融资方式,获得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类企业也相当多。但是这种方式对文化传媒企业本身的基本条件要求严格,程序复杂,一般的文化传媒企业难以达到这些要求。而且,以股权为基础的融资方式对于文化传媒企业来说还要面临股东及其人的利益诉求,对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影响,这与文化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所依托的内容产品的“社会公器”性质难免会发生冲突,所以,文化传媒业上市融资从而成为公众公司,在许多方面受到政策限制。
风险投资也是文化传媒业的一种重要投融资模式,特别适合于处于发展初期、业务前景良好、风险典型、股权结构不太复杂的文化传媒企业。文化传媒产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其核心价值创造――内容产品的生产――依托人的精神创造力为基础,创新性是这个产业的内在属性,面临的风险也要高于其他行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发展文化传媒业体现了文化与资本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双赢价值诉求。随着中国文化传媒产业二、三十年市场化发展历程,中国政府对内容产品的监管日益成熟和规范,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政策风险在减少;同时,随着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内容产品的消费将迎来一个迅速增长期,市场的高成长使市场风险在系统地减弱,这些因素使得文化传媒业成了风险投资迅速增长的一个领域。以吸纳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融资对于文化传媒企业的风险主要在于风投为了有效的管理投资风险,对于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要求较强,接受投资以后,文化传媒企业从战略发展方向到经营管理权都将受到风投的直接影响。
三、文化传媒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基本逻辑
风险化解一般来说涉及到风险识别、风险测量和风险防范,而基于文化传媒业基本属性的投融资风险在这几方面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是文化传媒业投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文化传媒业无论采取何种投融资方式,都无法避免要面对投融资的一般风险和文化传媒业投融资所面临的特有风险。文化传媒业的投融资困境需要进行投融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基本逻辑在于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改变与投融资相关的利益格局。
(一)改变文化传媒业内部利益结构,克服收益环节与融资环节不一致的情形,缓解资产相互担保难的问题。改变利益格局必须借助于文化传媒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因势而为,走集团化和跨媒介经营的道路。文化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有全球化、社区化、娱乐化、集团化、综合化、集群化、跨媒介融合等。最为典型的文化传媒业发展趋势是集团化和跨媒介经营这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强烈地影响了传媒业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对投融资的需求,同时也为投融资风险的化解开辟了途径。通常文化传媒企业会综合地运用印刷媒介、电磁媒介和数字媒介这三大类媒介,跨媒介经营成为趋势,一方面跨媒体经营可以将传播风险减少到最小,另一方面可以使范围经济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文化传媒业走集团化和跨媒介经营的道路既可以整合内容产品生产、传播各环节的风险,使一些风险内部化;也可以形成收入的相互补偿,以有效地降低投融资风险。同时,集团化还可以运用形成形式产品的巨大资产来为内容产品生产环节的投融资进行担保,可以形成巨大的受众群体,以消化受众对内容产品的非线性反应风险,还可以以巨大的内容产品生产团队的人力资本,为内容产品提供集体声誉担保。集团化和跨媒介经营还可以使文化传媒业各个不同环节相互担保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使得企业间融资、商业银行贷款等投融资模式的效率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产业整合之后,政府对这个产业的支持与投入的环节选择和支持方式也更容易确定。
(二)开发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克服内容生产的资产难以担保的问题。引入新的利益相关者的逻辑是使受众――投资者直接分享内容产品的收益,也直接承担内容产品的风险。首先,要开发分别指向文化传媒业的产品(内容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项目和文化传媒企业三个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文化传媒业信托投资是文化传媒业投融资模式创新中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文化传媒业发展至今,市场主体的丰富化、竞争日益充分、已经有相当大的产值规模,这为在文化传媒业中引入投资基金奠定了基础。信托投资基金向分散的资金提供者募集信托投资基金,再提供给文化传媒企业。随着传媒业的发展,文化传媒业中和其它较多使用信托投资基金这种投融资方式的产业领域一样,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大宗同质产品,例如2008年中国出版的图书就有近25万种、电视剧有14,500集之多,其它的如电影、教育培训产品、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产品的产量也已经成了规模,文化传媒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也使其内容产品的系统风险较小。而由于内容产品的内在属性,它的个别风险相对来说是较大的,这些内容产品的单件生产成本和市场价值都很大,所以文化传媒业是信托投资基金这种融资模式大有市场的产业领域。
7月7日,文化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参与转制院团的股份制改造。
据魏鹏举介绍,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为主,比例大概为92%,而以股票、债权和PE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但由于文化产业多是无形资产,属于投资的高风险领域,银行天然又是规避风险的融资平台,所以过多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新部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很难得到资本的支持。
“虽然直接融资比例较小,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如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数量也不断增加,上市比例从不到千分之五,到现在的将近千分之九。而且多家文化传媒企业在上市后受到投资人追捧,如凤凰传媒、人民网等。”魏鹏举说。
记者统计,截至上半年(2012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有710家在审待发的拟IPO企业,其中文化企业最为密集,有30多家,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等多个领域。
大财团涉足文化产业
不仅文化企业在排队IPO,期待大发展。嗅觉灵敏的非主营文化传媒的大财团也纷纷涉足文化产业,分享大蛋糕。这种现象以传统的地产商为最。
在地产界成功问鼎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发商后,恒大地产就开始玩起“跨界游戏”,从买足球队、排球队,再到拍电视剧、拍电影、搞动漫公司、搞唱片公司。前段时间,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由李幼斌和夏雨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师傅》,就是恒大集团旗下电影公司的力作。“未来,恒大一年拍十几部电视剧、十几部电影也很正常。”其董事长许家印如此豪言壮语。
另外一大地产商华侨城,在涉足文化方面也不甘示弱,其下欢乐谷早已经是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品牌。去年9月,华侨城又与日本环球影城(USJ)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日本环球增资上海华侨城,以此提升主题公园项目运营管理能力。
此外,保利旗下的保利文化集团和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影院都在谋求单独上市。目前,万达影院已经在排队IPO,而且今年又投入31个亿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AMC,这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魏鹏举看来,这些传统地产企业涉足文化传媒领域,必然能带动文化产业投资的活跃性。但文化传媒是高风险投资领域,尤其是电视剧的投资,能否成功,渠道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电视剧的渠道都在电视台手里。买不买,多少钱买,电视台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我觉得,投资人如果不熟悉影视行业,切不可盲目出手。如果资金小,可以先做一些跟投,找那些运作团队精良而且是比较成熟的项目,这样会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一定要找与国家大产业政策方向一致、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魏鹏举说。
经济转型文化传媒最受益
6月的GDP降到8%以下,经济何时探底再次成为焦点。宏观经济不景气,强周期行业发展乏力已成为共识。“此时,平稳增长的文化企业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且有蓬勃发展的电影票房、移动互联网应用、视频网站等为例证。”宏源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张泽京说。
机构统计显示,《画皮2》上线后,4天票房收入近3亿元人民币,带动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第26周票房总收入达4.55亿元,环比增长69%,观影人次为1206万,环比增长53%。
张泽京表示,虽然受大盘系统风险和上半年政策真空期的影响,文化传媒板块表现不佳,估值整体下移,但A股市场文化传媒公司今年仍会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速,并会成为投资配置中少数能穿越经济周期、对抗滞胀的逆周期产业。随着文化传媒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地位逐渐上升,传媒行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半年传媒行业可以找到确定性的亮点。因为下半年党的十、三网融合等事件性因素有望驱动政策预期再度升温。在众多投研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影视、新媒体和公关广告的相关上市企业都被看好。
关注中报超预期公司
虽然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有融资的大手笔,但在选择传媒行业个股时,还是要选优质的公司。因为在传媒行业,同一领域的个股已经出现加剧分化的趋势。
虽然不知道重大资产重组将具体涉及哪些方面,但坊间传闻,公司重组方案可能分两步走:首先注入广东省内较小的报刊,然后注入《广州日报》资产。
湘财证券认为,随着广州日报社改制的逐步完成,对其唯一的资本平台――粤传媒的支持力度也有望逐步增加,未来粤传媒存在较大的资产注入预期,也不排除借助粤传媒这一资本运作平台实现报社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
另外,2009年末,粤传媒账面资金超过5亿元,且从2008年以来,其账面上的资金变动不大,始终存在充足的货币资金,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业务盈利能力无法明显改善、增量业务也未明朗的情况下,粤传媒将积极寻求盈利能力强、前景好、具备协同效应的项目进行深入合作,尤其是新媒体相关领域的项目。
而事实上,关于粤传媒整体上市的预期,市场一直传得沸沸扬扬。金元证券分析师邱虹天也曾表示,目前公司的广告业务增长有限,印刷业务的增长主要看终端报纸的销售情况。其认为,公司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于广州日报集团的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
七年磨一剑,上市即亏损
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传媒”)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广州大洋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001年8月,粤传媒在原 NET 系统上市流通的法人股10,093.32万股开始在“三板”进行股份转让。2007年7月30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的《发审委2007年第92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粤传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通过。
首家从三板转板而来的粤传媒于2007年11月16日上市,发行价7.49元。此前一季报披露由于不务正业“投机”,粤传媒一季度亏损800万元至900万元。
根据公开资料,在2004年至2007年四年间,粤传媒主营利润一直不断下降。而且,从母公司报表看来,投资收益对公司的业绩影响更为惊人,公司2007年度母公司实现的营业利润为1.39亿元,而其中投资收益高达1.11亿元。 但是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的锐减,公司的风险提示却并不到位。粤传媒在招股说明中称公司主营业务之一的广告和制作业务有下降趋势,却没有提及公司主营利润下滑的整体风险,而在上市公告书中,公司明确表示,2007年1月至9月,公司主营业务销售态势良好,收入稳中有升。
有消息称,广州日报社拟将旗下广告资产注入粤传媒,打造广东传媒行业的上市龙头企业。2009年,粤传媒出现业务收入下滑以及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8779.78万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5.88万元。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公司主业的印刷业务、书报刊销售以及广告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去年,粤传媒主营业务收入中印刷收入为2.58亿元,占比超过80%,但印刷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了3.61个百分点。随着新媒体对纸媒的冲击,报业广告总体规模增速趋缓,虽然粤传媒所招聘版广告业务的毛利率超过90%,但2009年公司广告收入同比减少16.27%。另外,招聘版面的广告收入在广州日报总版面的份额也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优睿文化传媒挂牌新三版
8月8日,上海优睿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优睿传媒,代码:430282)在北京举行新三板挂牌仪式——该公司获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优睿传媒由此也成为中国植入营销行业第一家股票挂牌的传媒企业。
对于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作品即产品。在谈到产品的品牌建立方面的尝试,王宏涛强调:“我们的企业特性是文化类企业,我们的产品定位为文化产品。它与物质产品的形态不一样,它可以是晚会、活动、节目、广告……它可以是大众传媒中的任意一种形态。由于公司业务集广告招商以及节目制作管理为一体,所以我们服务的不仅仅是广告客户、央视以及地方卫视等播出平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观众。电视广告的目标是要将产品信息有效传递到观众,播出平台对收视率的追求也来自观众,而观众最需要的,是优质的节目。所以我们的产品——也就是我们的节目,质量和口碑是第一位的。只有节目品质被观众认可,才能保证客户投放广告的到达率。使广告客户满意;也只有节目品质得“民心”了,才能够通过口碑的建立,完成品牌的培育。”
2011年2月14号起,由中视直觉制作,在云南卫视强档推出的时尚健康节目《养生汇》开播。健康无小事,容不得半点瑕疵。因此,《养生汇》始终倡导“绿色、人文、健康”的主题,从节目的社会效益上,不仅仅要承载给大众做健康科普的职能,更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由于节目集专业性、权威性、指导性于一体,在节目开办之初,就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广告商的追捧。
“对于一档节目而言,广告是最直接有效的回报和收益。而广告主一定是希望能够在节目中,增加产品曝光频次,从而达到较好宣传推广效果。但这与中视直觉办“得民心”的节目理念有相左之处。”王宏涛直言道:“为了确定产品定位,在节目开始初期,我们基本拒绝了广告客户投放软性广告的要求。也就是说,基本放弃产品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专注于打造产品品质、口碑,以赢得“民心”。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养生汇》只经过短短半年的品牌培育,就达到了同时段收视排名平均前十,最高名次排35卫视同时段第4名的成绩。
“如今,《养生汇》已经播出近两年了。我们总结发现,在实际效果上,“填鸭式”的广告宣传往往适得其反。节目变成了广告的宣传阵地,观众的抵触情绪也会增加,社会效益及口碑降低。这是广告主、商和观众三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王宏涛强调:“所以我们要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因此我们无论在选择客户,还是在洽谈客户方面,都费尽心思。首先,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价值观一致的广告投放客户。其次,广告投放客户必须在节目划定的品质范围内,进行与节目品质相对等的广告宣传。本着这样的原则,原本广告投放企业会认为自己的宣传时间和空间少了,但经过了两年的累积,伴随我们一同成长的广告投放企业也慢慢发现,观众的信任度增加了,节目的收视人群扩大了、广告的到达率增加了。最终,节目的口碑和收视没有因为广告而下滑,这确实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品牌高度决定市场宽度
营销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独立环节,而要与企业的战略定位、产品设计等结合起来思考。谈到公司的营销理念,王宏涛再次强调:“由于我们的产品属于‘大众’传媒,因此,在营销过程中,我们有几个坚持。第一,不能忽视文化产品在文化层面的社会效益,即首先符合文化价值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不能符合这种要求,那么即使有经济价值也是不值得追求的。第二,在开发文化产品时,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将经济效益作为社会效益的附加值,使两者尽可能1+1大于2。”
事实上,营销需要直面市场。而品牌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市场的宽度,也直接决定营销的难易程度。
“我们通过赢得“民心”、树立了“养生汇”这个品牌。当这个品牌面对市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的附加价值非常高。”王宏涛分析道:“我们在尽量提升品牌高度的同时,减少广告品牌的硬性表达。我们在节目中也经常介绍一些保健品和药材,但我们都本着客观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介绍,观众在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后,激起的购买意愿是非常明显的。这与某些电商与节目绑定的成功范例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而软性推介的广告到达率也出乎意料的高。这让我们开辟一条品牌与节目有机融合的新思路,通过节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使节目内容中的精华产品,直达市场,并且这个市场可以是无限宽,可以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而不断扩大,从而实现营销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营销离不开品牌塑造。有了好的产品和品牌,营销就是顺水推舟;相反,则是逆水行舟,需要付出很多营销成本。因此,服务观众,打造具有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营销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
未来地迈向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微营销”,中视直觉传媒也与时俱进地开辟了自己的官方微博——“CTV传媒”和“养生汇”微博,坚持做到信息第一时间公开,与粉丝分享,目前已有不少粉丝量。“这一点让我很激动,微博作为一个及时有效的传播工具,现在的白领,不论何时何地都喜欢发微博,去参与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反馈效果极好,第一手信息放出后,之后的多级传播效果不可小视。公司现在已经成立专门的微博部门,专人专理,体现了咱们做事专一细化的风格。”王宏涛如是说,“后续我们会邀请养生专家不定期发起微博话题,粉丝可以向专家求解自己好奇的或不懂的健康养生问题,专家会及时做出分析,并给出合理解答。用心聆听粉丝声音的同时,把那些大众关注最多的问题。作为节目制作的参考。”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下发的有关通知,人民网从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税收优惠。2010年和2011年1~6月,公司享受上述税收政策优惠金额合计分别为2024.88万元和905.68万元,分别占当期税前利润总额的25.68%和29.93%。此外,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中,分别有29.53%、22.07%、21.71%和13.02%来自政府购买服务。
人民网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为人民日报社。在此发行前,人民日报社及其全资子企业持有人民网16490万股国有股,占发行前股份总数的79.54%。预计募集的5.27亿元投资总额中,有2.89亿元用于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1.46亿元用于技术平台改造升级项目,0.92亿元用于采编平台扩充升级项目。
据公开资料,人民日报社从1996年开始筹建人民网。2005年2月,人民网成立,负责具体运营。2010年6月更新的工商资料显示,人民网注册资本金为1.12亿元,七家股东中,人民日报及其子报环球时报两家出资约9045万元和1629万元,分别持股约80%和15%;其他五家股东各出资112.3万元,各占约1%的股份。
盘点一:文化产业集团化、全媒体化趋势凸显,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显著
近年来,文化传媒集团的成立成为文化产业的整体趋势。集团化实际上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使传媒的各种资源优化组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集团化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虽然目前国内有些文化企业发展得很好,无奈规模太小,资金和人才都不够,没有能力和国外媒体竞争,所以有必要组织形成一个大集团,最好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媒体集团,这样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
在规模化的同时,媒体的融合也在加强。如成都传媒集团将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合并运作,成为内容和平台提供商;上海文广集团通过和《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强势媒体广泛联合,投资创办《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报道》以及《第一财经网》,并进入平面媒体和宽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电视等新媒体领域,初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雏形,文化产业集团正在朝着综合化、全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媒集团跨地域、跨媒体经营符合世界传媒业发展趋势,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迎接未来严峻挑战的战略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传媒产业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此外,传媒集团跨地域、跨媒体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成都传媒集团为例,在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上,可将新闻信息产品发送到一个共有平台上,供各个报纸或频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再制作,那么同一个新闻信息资源就可以得到多次利用和深度开发。在产业资源整合上,按照产业的关联度,对生产、广告、发行、技术和网络等资源进行新的整合、配置,这样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来开发新的文化产品。
趋势预测
1.文化传媒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表现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国家在加大力度推行组建一些具有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传媒集团。未来的行业竞争将是集团和集团之间的竞争,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使得那些在目前竞争状态下长期落后的媒体慢慢被淘汰出局,而行业中剩下的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和资源整合等方式,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市值过亿的龙头企业集团。
2.大型的传媒集团必将向国际化发展
要使集团实力达到国际主流媒体的先进水平,首先要开阔视野,其次,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国内市场提高传媒的综合竞争力,并加强对外宣传,把自己的“文化品牌”打出去。此外,人才方面也不容忽视,媒体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盘点二:文化传媒产业出现资本运作大潮,行业市场化、资本化趋势明显,上市和文化产业基金成为业内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传媒行业出现一系列资本运作动向,一批文化传媒企业接连上市:皖新传媒和乐视网成功登陆A股市场、粤传媒重组公告、酷6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华策影视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基金市场也是风起云涌。先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批,再有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省内第一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此外,北京、山东、广东、湖南等地也传出消息正筹备设立文化产业基金。
对于整个文化产业而言,如此密集的资本运作充分显示出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的扩张本能,以及企业通过资本整合资源的追求。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努力摆脱初级发展阶段,用资本运作代替单纯的规模增长,文化产业正在逐步通过资本化迈向市场化。而上市和文化产业基金正是业内资本操作的重要手段。
上市是文化传媒企业做大做强的首选途径。目前传媒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0年3月29日,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为2143.08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仅为0.7%,这即意味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空间极大。除此以外,上市也会为企业带来好处。首先,上市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根据上交所的调研,许多文化企业不能达到与公司治理标准;而上市则要求公司符合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这将有助于各公司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其次,文化企业以上市的方式介入资本市场,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行业影响力。最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和保留大批专业人才,最终提升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文化传媒企业资本运作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成立10多只文化产业基金,已经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文化产业基金不仅拓宽了文化传媒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文化产业基金能够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基金的组成来自于不同的企业和个人,文化传媒企业以发起人身份,可以用较少的资本投入撬动基金运作;借助资本杠杆,盘活资本存量,加快自身发展。其次,文化产业基金能够对文化传媒企业起到市场化的激励作用。基金的运作完全市场化,有利于建立激励机制,从而摆脱现有经营体制的约束,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次,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促进业务创新并规避经营风险。中小企业有大量的业务创新,以基金的方式对其进行投资可以直接获得创新的业务,节约创新成本;同时可通过成立独立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而设立基金的形式,形成企业自身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防火墙,减小直接投资失败的风险。最后,文化产业基金有利于实现文化产业跨区域、跨媒体整合。通过基金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无需直
接投资整合所必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加快了产业整合进程。
趋势预测:
1.未来,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将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域
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参与中国文化产业竞争、介入中国文化产业变革,特别是广电体制和传媒业的变革,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传媒业未来走向的重要力量。其中社会资本,尤其是一些已上市的业绩成长性较好的集团公司,将更加深入地参与文化产业的资本扩张,引发文化金融资本市场的空前竞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资本进入方式将转变为暴风骤雨式的直接交锋和碰撞,文化产业的产权结构与产权关系的深层次变革势在必行。
2.符合产业政策的文化企业主业资产完整改制上市有望迎来
从细分行业的上市趋势来看,一些大型国有新闻出版企业或成为文化板块主流,借壳上市将是其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式;政府新闻网站受政策及其自身属性所限,能否被资本市场接受还有待验证;“三网融合”趋势下广电系统企业也在加快股份制改造争取尽快上市;新媒体及创意文化产业的企业,因为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传统媒体的渗入,将很难主导文化产业的资本化趋势。
盘点三:新媒体突飞猛进,“三网融合”的大传媒时代来临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和统一的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相互独立的传媒、电信和互联网三大产业不断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以宽带网络应用为核心、数字应用为基础,整合各种传播传媒的大传媒平台,一个崭新的大传媒时代正在来临。在大传媒时代,由于产业边界的逐渐模糊、消失,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因此为提升产业的长期竞争力,渗透、重组、转型成为产业融合的趋势,以此催生出一个新的兼具三方特征的产业混合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它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极大地改写着现有传媒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使旧有的运作架构和盈利模式日渐式微,催生着与这一时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模式。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机制不同: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传统媒体提供什么,受众就只能看什么;而新媒体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即所有的人都发出信息,并且所有人都接受信息。从去年开始逐渐兴起的新浪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信息和原创内容,甚至中央电视台好几次关于突发新闻的报道的图片和原素材都是截自微博。微博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形态,从原来媒体掌控权,到现在每个人只要手上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作为任何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者。这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全民记者”时代日渐清晰。
此外,在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有所区别。传统媒体大多是“内容提供商+渠道经销商”,如频道的运作。而新媒体主要是平台提供商,通过打造平台提供服务获利。譬如Google新闻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新闻,而只是搭建一个平台;iPhone的大量组件和功能用户可能只会用到其中一小部分,很多的组件只是便于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信息,也便于其他人在这个平台上选择信息。
不难发现,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新媒体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正在向媒体价值网络中心迈进,全新的传媒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趋势预测:
1.预计到2011年新媒体的市场规模会超过3000亿元
懋隆:国有老仓库华丽转身
2012年12月19日,随着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6家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体签约入驻,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一期)正式开园,园区整体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过百亿元。
据了解,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一号,地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东段的核心位置。园区规划总建筑规模17万平方米,由建于1964年的外贸三间房仓库改建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是在保持原有老仓库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改造装修后建成的。整洁的园区路面,错落有致的绿植小景,换了容装的老库房,形成了区域联系、相互贯通、新旧融合的风格。
据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园区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懋隆在引进企业入驻过程中重点选择了高端工艺、文化传媒、广告策划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佳美丽家陶瓷公司、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博观公司等16家文创企业签约入驻。与很多项目四处招商不同,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在改造之初就定下了三不要的标准:不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不要,不是业内的领军企业不要,不属于总部结算或者展示交易高端环节的不要。“一期已经全部招满了,真没有想到这个市场这么大”,园区负责人单维新乐呵呵地说:“很多知名的企业来找地,我只能推到二期了。”
据悉,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是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上的重点项目,已分别列入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中国高端工艺品设计创新、展示传播、交易销售以及文化传媒、创意设计、总部结算等的集聚发展平台。
该负责人介绍,园区将通过充分挖掘展示功能,把中国高端传统工艺品的展览展示作为亮点,8000平方米的“懋隆艺术馆”精品荟萃,形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殿堂。同时,突出创意研发功能,把中国轻工工艺品创意研发作为动力,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创意研发孵化平台。此外,园区还将兼顾销售功能,促进中国轻工工艺品的民族品牌和中外品牌文化休闲龙头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的销售。
另据了解,园区一期开园的同时,二期改建工程也已启动,并在第十六届京港洽谈会上与香港有关方面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是今年京港洽谈会重点签约项目。二期将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总投资额约8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集聚辐射效应。
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整体建成运营后,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外高端工艺品及品牌文化休闲产品展示、销售、创意中心和传媒企业总部聚集中心。预计园区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成为“传媒走廊”重要的东区门户。
西京国际传媒产业基地落户
记者从第七届文博会朝阳展团现场了解到,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该项目位于传媒走廊最东端,将打造成为传媒走廊作为国际信息传媒枢纽的桥头堡,目前一期已经启动改造建设,将成为传媒走廊上的又一亮点精品工程。
“为什么该项目会选择落户传媒走廊?”记者问到,“这是传媒企业的成本需要和产业链条的集聚需要催生出来的必然选择。”该项目负责人西京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茂西表示,目前,传媒走廊集聚了多家国际传媒机构和国内知名传媒机构,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传媒服务业,已成为传媒走廊产业链条的必须环节。
朝阳区立足传媒走廊集聚全国最优质的国内外媒体资源的优势,着力发展国际传媒产业,仅仅用了两年便迅速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传媒产业发展功能区。随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传媒走廊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由西京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应时而生。该公司于2009年全资收购了英国主流媒体普罗派乐卫视,三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媒体资源。“充分借助西京这几年文化‘走出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在国际上的媒体资源,帮助有条件、基础、致力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更多传媒企业‘走出去’,是我们建设这个项目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叶茂西介绍说。
据介绍,西京国际文化传媒产业基地(一期),目前已经启动建设。“主要通过对自有厂房进行工程改造建设,包括办公区、演播室、专业采编室、数字传输机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软硬件的投入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公司丰富的国内外媒体资源及优势,力争在明年建成走廊上第一个以传媒服务为核心,以国内外传媒产业文化交流为己任,打造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传媒产业基地。”到2015年,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将成为传媒走廊上的重要园区,吸引国内外媒体到此进行节目制作、文化交流以及节目编译等。
“大师工场”首次亮相
未来两年之内,朝阳区青年路东侧、朝阳北路大悦城北侧将新添一处由北京供销社库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师工场”(Master Works),这是国内首家旗舰型设计创意产业园。“大师工场”将有力推动北京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发展进程,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大师工场”占地面积约3.7公顷,一期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二期将达到8万平方米,是以设计及相关产业为主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预计将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每年将创造100亿元人民币的设计产值(GDP)。据悉,一期改造工程计划于2013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会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和设计师入驻和集聚,开展设计创意作品展示交流和各种学术活动。
按照规划,园区将重点发展以时尚建筑设计产业为主,并兼有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室内设计、环境艺术、效果图与模型制作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