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8 10:1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肺的康复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COPD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渐进性的,且伴有肺部慢性异常炎症。COPD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最终容易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致残,病死率高,近年来提出“综合性的肺康复治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我科对40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采用肺康复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标准》的诊断标准。吸入支气扩张药后FEV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
1.3.1 氧疗 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 L/min~2 L/min,每天吸氧15 h以上,根据情况在家或医院均可。
1.3.2 呼吸训练 由呼吸科医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以下练习,骨骼肌放松练习;腹式呼吸:重建生理性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1.3.3 胸部体疗 进行有效的引流,胸部叩击、练习有效的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液等。
1.3.4 体育锻炼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强度由低到较高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时间由5 min/次~10 min/次,4次/d~5次/d,逐渐延长至每次20 min~30 min,4次/d。
1.3.5 心理治疗 COPD患者由于活动耐力下降,在锻炼过程中可有呼吸困难加重、头晕、心悸等不适,而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给予其正确的心理指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co2、Sao2水平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完成疗程,无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合理的肺康复训练指导对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减轻COPD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李玲.运动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47.
脊髓损伤是多由外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打击伤,砸伤,高处跌落,车祸等,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疾病。脊髓损伤患者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又危险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无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或是稳定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细菌性感染经常是困扰患者及医生的突出问题。
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由于肋间肌肉失去活动而靠仅存的膈肌运动来完成呼吸动作。因而呼吸和咳嗽力量减弱,痰不易咳出,久而久之,痰堵塞支气管、气管造成肺不张、肺炎、而产生呼吸困难,甚至病情恶化。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肺康复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状况,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2月~2012年02月收入康复科病区所有脊髓损伤患者12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16~80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12~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合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康复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每日行物理治疗,给予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组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腹式呼吸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念将气体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
1.2.2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双手置于患者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嘱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弹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1.2.3呼吸肌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增强腹肌力量,开始为1.5~2.5 Kg,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至5~10 Kg,腹肌练习5 min/次。同时用一抗阻呼吸器(为一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开始练习3~5 min,3~5次/d,练习时间可逐渐增加至20~30 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1.2.4叩击、震颤 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置于患者胸背部,运用腕关节摆动轮流轻叩30~45 s,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用手按在患者胸背部,嘱患者作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胸壁震动,连续3~5次,再作叩击,如此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随访两年,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例数,见表1,数据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胸间肌来完成。而腹式呼吸由膈神经支配的膈肌收缩来完成。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胸式呼吸消失,呼吸非常费力,呼吸表浅,无力咳痰,易发展为坠积性肺炎,其结果导致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或浓痰堵塞窒息而死。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呼吸肌神经传导障碍,引起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3],排痰能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因素,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加强肺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可预防呼吸道塌陷,促使更多的肺泡参与交换,促使肺内血液循环。同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动作训练,有利于膨胀肺部,改善通气和供氧,使患者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膈肌受累,使膈肌运动发生障碍,加强膈肌力量训练,可增强膈肌收缩力,增加膈肌活动幅度,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叩击、震颤可促使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在患者深呼吸时,将痰液等分泌物移向大气道,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该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易掌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在住院期间及家庭生活中推广和实行。
参考文献: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0例,均为我院内科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将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康复组(50例)、单一康复A组(50例)、单一康复B组(50例)、对照组(50例)。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对象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40-69岁。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相关标准符合,并经肺功能检查、病史询问、胸部X线片及体格检查确诊。本研究将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康复组(50例)、单一康复A组(50例)、单一康复B组(50例)、对照组(50例)。各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
1.2.1联合康复组①呼吸物质学治疗:实施腹式呼吸,为10-15min/次,2次/d;缩唇呼吸:为1:2-1:3呼吸比,2次/d,8-10min/次,10-15min/d。②全身呼吸体操:缩唇呼气和扩胸、腹式呼吸、下蹲等动作结合进行。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步骤实施,A:平静呼吸;B:立位吸气,前倾呼气;C: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D: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E: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F:抱头吸气,转体呼气;G:立体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H:腹式缩唇呼吸;I:平静呼吸。1次/d,15-30min/次。肌力训练:③四肢肌力训练:上肢锻炼为两上肢绕圈,30圈/min,每天1次,锻炼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20min。下肢锻炼从每日步行10min,每周增加5min,直至每天行走20min。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劳动能力[1]。有研究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呼吸衰竭之前,夜间血氧水平己达呼吸衰竭标准[2],同时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同时有调查显示,有研究表明,大约有6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3]。若早期给予及时有效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提高生存质量。本科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65.6±6.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确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平喘、祛痰、抗感染、使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碟式剂(舒利迭),每次2吸,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①定时变换呼吸频率:凡不能自行调节呼吸频率,可通过呼吸机协助呼吸训练。②按摩康复:顺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15 min。③肢体功能训练: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的肌群。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采用ADL指分级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FMA与ADL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运动与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最突出的后遗症,也是国内外医生感到很棘手的难题。在急性发作期常规药物及合理的机械通气多能使病情缓解[4-5]。
沙美特罗即为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其与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协同作用。丙酸氟替卡松能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和嗜碱细胞组织胺的释放,减少黏附分子表达,刺激炎症细胞凋亡和诱导细胞抗蛋白酶的释放[6]。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渗出,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基底膜的增厚,减轻气道炎症[7];而与沙美特罗的结合可形成有活性的受体-类固醇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移行至细胞核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不同的前炎症基医的转录,提高抗炎活性。
同时在治疗中,呼吸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呼吸水平在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呼吸系统的重新组合。同时有研究表明其在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有康复评定贯穿始终,避免了患者常有的异常模式和误用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运动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药物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秀杰,王甲宁,林志国.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药,2004,5(9):77-78.
[2]Gorecka D,Sliwinski P,Palasiewicz G,et al.Effects of almitrine bismesyla-
te on arteriaI blood ga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moderate hypoxaemia:a multicentr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Respiration,2003,70:275-283.
[3]Saaresranta T,Irjala K,Polo 0.Efrect of medroxyprogesterone on arterial blood gases,leptin and neuropeptide Y in postmenopausal famales[J].Eur Respir J,2002,20:1413-1418.
[4]Wagenaar M,Vos PJ,Heijdra YR,et bined treatment with acetazolamide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Respir J,2002,20:1130-113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6]刘延嫒.心肺复苏后患儿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0.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b)-0104-04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HU Liangbin1 YANG Jianquan2
1.Department of Sports, Shanglu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Shangluo 72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ports,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1, experimental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rug 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was given aerobic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as given the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drug intervention. After intervention for 8 weeks, the changes of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vital capacity, forced vital capacity, 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ntents of secretary immunoglobulin A, noradrenali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6 min walking te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 of comprehensive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can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rehensive aerobic exerci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eretide; Tiotropium Bromid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1]。此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3]。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的有氧运动与有氧运动结合肺康复训练对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护理干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共计14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1男29例,女20例;年龄54~88岁,平均(66.5±10.9)岁;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23例。试验组2男27例,女22例;年龄55~88岁,平均(67.5±12.9)岁;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2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3~87岁,平均(65.7±12.2)岁;中度患者25例,重度患者2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合并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药物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生产厂家:英国葛兰素威康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批饰暮牛H20090563,规格:50 μg/100 μg×60吸),每次1吸,每天2次,患者需要连续服药3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1周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噻托溴铵粉雾剂(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454;规格:18 μg×10粒/盒),成人每次1粒,每日1次,每服用5盒作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1.2.2 试验组1 采用瑞典MONARK功率自行车(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有氧运动,根据运动强度和患者的情况调整功率自行车阻力大小,阻力范围0~150 W,踏车节律大于30 r/min[2]。每天运动30 min。
1.2.3 试验组2 进行药物结合有氧运动及肺康复训练干预。肺康复训练如下:①进行缩唇呼吸操对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患者将手置于腹部和胸部,进行慢而深呼吸,经鼻吸气,一般2 s,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压腹帮助收腹,延长呼气时间,4~6 s。②进行腹式呼吸法对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患者平卧或站立,然后将双手分别置于上胸部和脐周,保持腹肌放松,平静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运动。每天2~3次,10~15 min/次[3]。
运动康复的控制:患者运动量应从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直至最大化。对于因呼吸困难而不能完成预定训练计划的,可行间歇运动。初期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肌电刺激等被动运动和握手、翻身、变换坐卧位、扶床站立、步行、无创通气和/或吸氧下主动活动等[4-5],后期运动锻炼可采用骑功率自行车、健身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时间30~50 min/次,每周3~5次为宜。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6]。
1.3 COP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患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肺部功能情况、合并症情况来确定COPD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作为一种能够反映体内气流受限程度的数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7]。将COPD的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轻度COPD,气流受限[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观察指标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