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肺的康复训练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13: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肺的康复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肺的康复训练

篇1

COPD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渐进性的,且伴有肺部慢性异常炎症。COPD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最终容易导致呼吸功能丧失而致残,病死率高,近年来提出“综合性的肺康复治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我科对40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采用肺康复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标准》的诊断标准。吸入支气扩张药后FEV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

1.3.1 氧疗 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 L/min~2 L/min,每天吸氧15 h以上,根据情况在家或医院均可。

1.3.2 呼吸训练 由呼吸科医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进行以下练习,骨骼肌放松练习;腹式呼吸:重建生理性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1.3.3 胸部体疗 进行有效的引流,胸部叩击、练习有效的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液等。

1.3.4 体育锻炼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强度由低到较高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时间由5 min/次~10 min/次,4次/d~5次/d,逐渐延长至每次20 min~30 min,4次/d。

1.3.5 心理治疗 COPD患者由于活动耐力下降,在锻炼过程中可有呼吸困难加重、头晕、心悸等不适,而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给予其正确的心理指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co2、Sao2水平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完成疗程,无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合理的肺康复训练指导对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减轻COPD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李玲.运动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47.

篇2

脊髓损伤是多由外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打击伤,砸伤,高处跌落,车祸等,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疾病。脊髓损伤患者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又危险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无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或是稳定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细菌性感染经常是困扰患者及医生的突出问题。

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由于肋间肌肉失去活动而靠仅存的膈肌运动来完成呼吸动作。因而呼吸和咳嗽力量减弱,痰不易咳出,久而久之,痰堵塞支气管、气管造成肺不张、肺炎、而产生呼吸困难,甚至病情恶化。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肺康复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状况,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2月~2012年02月收入康复科病区所有脊髓损伤患者12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16~80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12~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合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康复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每日行物理治疗,给予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组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腹式呼吸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念将气体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

1.2.2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双手置于患者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嘱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弹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1.2.3呼吸肌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增强腹肌力量,开始为1.5~2.5 Kg,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至5~10 Kg,腹肌练习5 min/次。同时用一抗阻呼吸器(为一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开始练习3~5 min,3~5次/d,练习时间可逐渐增加至20~30 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1.2.4叩击、震颤 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置于患者胸背部,运用腕关节摆动轮流轻叩30~45 s,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用手按在患者胸背部,嘱患者作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胸壁震动,连续3~5次,再作叩击,如此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随访两年,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例数,见表1,数据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胸间肌来完成。而腹式呼吸由膈神经支配的膈肌收缩来完成。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胸式呼吸消失,呼吸非常费力,呼吸表浅,无力咳痰,易发展为坠积性肺炎,其结果导致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或浓痰堵塞窒息而死。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呼吸肌神经传导障碍,引起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3],排痰能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因素,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加强肺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可预防呼吸道塌陷,促使更多的肺泡参与交换,促使肺内血液循环。同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动作训练,有利于膨胀肺部,改善通气和供氧,使患者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膈肌受累,使膈肌运动发生障碍,加强膈肌力量训练,可增强膈肌收缩力,增加膈肌活动幅度,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叩击、震颤可促使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在患者深呼吸时,将痰液等分泌物移向大气道,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该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易掌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在住院期间及家庭生活中推广和实行。

参考文献:

篇3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0例,均为我院内科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将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康复组(50例)、单一康复A组(50例)、单一康复B组(50例)、对照组(50例)。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对象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40-69岁。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相关标准符合,并经肺功能检查、病史询问、胸部X线片及体格检查确诊。本研究将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康复组(50例)、单一康复A组(50例)、单一康复B组(50例)、对照组(50例)。各组在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

1.2.1联合康复组①呼吸物质学治疗:实施腹式呼吸,为10-15min/次,2次/d;缩唇呼吸:为1:2-1:3呼吸比,2次/d,8-10min/次,10-15min/d。②全身呼吸体操:缩唇呼气和扩胸、腹式呼吸、下蹲等动作结合进行。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步骤实施,A:平静呼吸;B:立位吸气,前倾呼气;C: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D: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E: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F:抱头吸气,转体呼气;G:立体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H:腹式缩唇呼吸;I:平静呼吸。1次/d,15-30min/次。肌力训练:③四肢肌力训练:上肢锻炼为两上肢绕圈,30圈/min,每天1次,锻炼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20min。下肢锻炼从每日步行10min,每周增加5min,直至每天行走20min。

篇4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劳动能力[1]。有研究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呼吸衰竭之前,夜间血氧水平己达呼吸衰竭标准[2],同时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同时有调查显示,有研究表明,大约有6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3]。若早期给予及时有效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提高生存质量。本科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65.6±6.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确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平喘、祛痰、抗感染、使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碟式剂(舒利迭),每次2吸,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①定时变换呼吸频率:凡不能自行调节呼吸频率,可通过呼吸机协助呼吸训练。②按摩康复:顺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15 min。③肢体功能训练: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的肌群。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采用ADL指分级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FMA与ADL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运动与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最突出的后遗症,也是国内外医生感到很棘手的难题。在急性发作期常规药物及合理的机械通气多能使病情缓解[4-5]。

沙美特罗即为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其与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协同作用。丙酸氟替卡松能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和嗜碱细胞组织胺的释放,减少黏附分子表达,刺激炎症细胞凋亡和诱导细胞抗蛋白酶的释放[6]。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渗出,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基底膜的增厚,减轻气道炎症[7];而与沙美特罗的结合可形成有活性的受体-类固醇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移行至细胞核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不同的前炎症基医的转录,提高抗炎活性。

同时在治疗中,呼吸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呼吸水平在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呼吸系统的重新组合。同时有研究表明其在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有康复评定贯穿始终,避免了患者常有的异常模式和误用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运动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药物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秀杰,王甲宁,林志国.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药,2004,5(9):77-78.

[2]Gorecka D,Sliwinski P,Palasiewicz G,et al.Effects of almitrine bismesyla-

te on arteriaI blood ga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moderate hypoxaemia:a multicentr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Respiration,2003,70:275-283.

[3]Saaresranta T,Irjala K,Polo 0.Efrect of medroxyprogesterone on arterial blood gases,leptin and neuropeptide Y in postmenopausal famales[J].Eur Respir J,2002,20:1413-1418.

[4]Wagenaar M,Vos PJ,Heijdra YR,et bined treatment with acetazolamide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Respir J,2002,20:1130-113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6]刘延嫒.心肺复苏后患儿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0.

篇5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b)-0104-04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HU Liangbin1 YANG Jianquan2

1.Department of Sports, Shanglu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Province, Shangluo 72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ports,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vention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1, experimental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rug 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was given aerobic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as given the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drug intervention. After intervention for 8 weeks, the changes of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vital capacity, forced vital capacity, 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ontents of secretary immunoglobulin A, noradrenalin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6 min walking te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1,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 of comprehensive aerobic exercise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halation of Seretide and Tiotropium Bromide for patients with moderate-severe COPD can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rehensive aerobic exerci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eretide; Tiotropium Bromide;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1]。此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3]。本研究对比分析单纯的有氧运动与有氧运动结合肺康复训练对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护理干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共计14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1男29例,女20例;年龄54~88岁,平均(66.5±10.9)岁;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23例。试验组2男27例,女22例;年龄55~88岁,平均(67.5±12.9)岁;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2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3~87岁,平均(65.7±12.2)岁;中度患者25例,重度患者24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合并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的骨关节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药物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生产厂家:英国葛兰素威康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批饰暮牛H20090563,规格:50 μg/100 μg×60吸),每次1吸,每天2次,患者需要连续服药3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1周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噻托溴铵粉雾剂(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454;规格:18 μg×10粒/盒),成人每次1粒,每日1次,每服用5盒作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1.2.2 试验组1 采用瑞典MONARK功率自行车(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有氧运动,根据运动强度和患者的情况调整功率自行车阻力大小,阻力范围0~150 W,踏车节律大于30 r/min[2]。每天运动30 min。

1.2.3 试验组2 进行药物结合有氧运动及肺康复训练干预。肺康复训练如下:①进行缩唇呼吸操对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患者将手置于腹部和胸部,进行慢而深呼吸,经鼻吸气,一般2 s,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适当压腹帮助收腹,延长呼气时间,4~6 s。②进行腹式呼吸法对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患者平卧或站立,然后将双手分别置于上胸部和脐周,保持腹肌放松,平静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运动。每天2~3次,10~15 min/次[3]。

运动康复的控制:患者运动量应从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直至最大化。对于因呼吸困难而不能完成预定训练计划的,可行间歇运动。初期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肌电刺激等被动运动和握手、翻身、变换坐卧位、扶床站立、步行、无创通气和/或吸氧下主动活动等[4-5],后期运动锻炼可采用骑功率自行车、健身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时间30~50 min/次,每周3~5次为宜。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6]。

1.3 COP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患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肺部功能情况、合并症情况来确定COPD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作为一种能够反映体内气流受限程度的数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7]。将COPD的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轻度COPD,气流受限[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观察指标

篇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高达8.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呼吸道气流受阻,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以及生活质量。六字诀呼吸操是一种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重视局部和全身功能调整的康复训练方法。我院呼吸内科将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六字诀呼吸操训练,通过运动干预,改善了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缓解期COPD患者200例,通过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2]。并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病情稳定,自愿配合治疗住院2w以上者。排除标准:①既往进行过呼吸康复相关锻炼的患者;②合并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③有胸膜疾病或胸廓畸形,骨关节疾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④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⑤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者;⑥拒绝接受康复锻炼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把符合条件的20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50~75岁(65±4.5)岁,病程

1.2方法

1.2.1运动干预前 全部患者入院前进行肺功能检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化咳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全身呼吸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常规呼吸操及六字诀呼吸操锻炼的重要性、目的、锻炼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组织大家观看光盘,同时两组专职护士给予示范,使患者掌握正确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六字诀呼吸操锻炼方法。

1.2.2运动干预中 ①对照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包括-缩唇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控制性深呼吸锻炼等[3],全身呼吸操是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我们按照“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组推荐的一套呼吸体操的步骤[4]包括:第1节,双手握拳并举起,举起时深吸气,放下时缓慢呼气,10~20次;第2节,双手放于身体两侧,交替沿体侧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外斜前方击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4节,双手自然放松,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站立时缓慢呼气10~20次。1次/d,30min/次。②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再进行六字诀训练,六字诀呼吸操应用中医养生的调息法,用鼻吸气,口吐气,吐气读字出声,采用匀细柔长的吐气法,患者要注意正确调整气息,总步骤:预备式-嘘字功-调息-预备式-呵字功-调息-预备式-呼字功-调息-预备式-咽字功-调息-预备式-吹字功-调息-预备式-嘻字功-调息-预备式[5],1次/d,30min/次。

1.2.3运动干预后:两组专职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及自身感觉等情况,如果感到疲劳、胸闷、头晕等症状则说明锻炼过度,应及时休息和调整锻炼强度,并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5] 患者于运动前和运动15d后分别行6min步行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显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增加>50m,有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增加>15~50m,无效:治疗后步行距离减少或增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效果分析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后6min步行实验效果显示(见表1),干预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后血氧饱和度结果显示(见表2),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1

2.3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后呼吸频率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3 讨论

copd患者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这种代偿多数是依赖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即胸式呼吸而非腹式呼吸,然而胸式呼吸的有效性低于腹式呼吸,患者容易疲劳,致使活动能力受限;传统六字诀呼吸操是通过嘘、呵、呼、、吹、嘻这特定六字的吐纳训练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改善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功能,六字诀采用深慢逆腹式呼吸训练法,在不增加运动功耗的情况下锻炼呼吸肌的功能,协调胸腹呼吸运动,达到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目的。采用缩唇“嘘”气法产生类似缩唇呼吸的作用,增大气道内压力而防止小气道塌陷,从而减轻气流受限[6]。本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活动能力(P

六字诀呼吸操要求上下肢节律性屈伸旋转等动作,既锻炼上肢的柔韧性,功能的协调性,也强健了下肢的功能,协调肌肉神经的活动,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显著减轻活动受限情况(P

copd病程长,缠绵难愈,呈进行性发展,控制其稳定期症状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3-4]。本研究表明将传统六字诀呼吸操应用于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活动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且训练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行,是一种简便、易学、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的COPD康复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秋萍.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吴日凤,翟翠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5):680-681.

[4]胡向东.有氧训练和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J].现代康复,2001,5(6):34-35.

篇7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胸廓的活动,协调各种呼吸肌的功能,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并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改善全身状况;同时由于呼吸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无需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呼吸训练作为多种疾病恢复阶段早期主要的锻炼方法,并可作为其他康复方法的辅助措施〔1〕。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更为重要。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呼吸训练的方法和适应证缺乏统一认识〔2〕。为此,将呼吸训练的方法、原理,以及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原理

1.1 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也称为调息训练,即有意识地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慢的、深的、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以实现自我调节〔3〕。1938年美国的Soley等就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

1.1.1 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舒适,全身放松,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吸时可让患者两手置于肋弓下,要求呼气时须明显感觉肋弓下沉变小,吸气时则要感觉肋弓向外扩展。有时需要用双手按压肋下和腹部,促进腹肌收缩,使气呼尽〔2〕。

1.1.2 腹式呼吸的原理

腹式呼吸训练又称膈式呼吸训练。膈肌是主要呼吸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患者,膈肌受过度膨胀肺的挤压而下降,膈面变平坦,活动度减弱,膈肌收缩的效率降低,严重者膈肌无力,出现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这些患者的呼吸运动被迫由肋间肌和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来负担,变成胸式呼吸。因为胸廓的扩张度小,辅助肌又容易疲劳,故胸式呼吸的效果比腹式呼吸差。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效率,变患者的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因此,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4〕。另有张力军等〔5〕认为腹式呼吸会影响自主神经及心血管系统。

1.2 缩唇呼吸训练

1.2.1 缩唇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6 s,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6〕。缩唇呼吸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1.2.2 缩唇呼吸训练的原理

缩唇缓慢呼气,可产生2~5 cm H2O的阻力。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4〕。

1.3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

1.3.1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

主要用于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促进气体从肺泡内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患者呼气时自己收拢嘴唇,或采用吹瓶呼吸、吹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方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的压力〔1〕。

1.3.2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的原理

对抗阻力呼吸训练可以延缓呼气,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6~8〕。有效地排除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稀释,增加肺泡二氧化碳分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9〕。

1.4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

1.4.1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保持安静,缓慢吸气,在吸气末作一停顿,此时会厌和声带仍为开放状态,停顿时间约占呼吸周期1/4,再徐徐呼气。要求吸、停、呼比例在1∶1∶2左右。采用这种训练法能较快使患者的呼吸形态由浅促转为深慢〔10〕。

1.4.2 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的原理

吸气后屏气2~3 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提高气体交换的效能,并可使部分萎缩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11〕。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中采用的吸气末正压呼吸相类似,呼吸机在吸气末保持正压,并维持一定时间,以促进肺内气体均匀分布。此训练法在吸气末停顿时亦可使气道阻力和顺应性不同的肺泡区域的气体重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10〕。

1.5 全身性呼吸体操

1.5.1 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呼吸气功等也属于此列。其步骤如下:①平静呼吸;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⑧腹式缩唇呼吸;⑨平静呼吸。在进行锻炼时,不一定要将9个步骤贯穿始终,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也可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如病情较重可不用蹲位等姿势〔6〕。

1.5.2 全身性呼吸体操的原理

锻炼还可使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用力呼气后肺泡内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减轻;锻炼可以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可以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增强锻炼信心,因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12〕。

1.6 各种呼吸训练器的应用

随着呼吸训练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呼吸训练器,如膈肌起搏器,经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使潮气量明显增加,X线下可见膈肌移动明显增加,同时使耐力低的膈肌纤维转变为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纤维〔13〕。此种方式适合病情较重,不能或不愿意参加前几种锻炼方式的患者〔12〕。FG1型肺功能锻炼器是一种便携式主动吸气肌训练装置,吸气量测量桶可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看到自己吸气量的进步,并可用游标标记,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吸气量。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可协助患者深慢呼吸形式的形成〔14〕。

2 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郑俊兰等〔15〕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为2~4级)48例(男31例,女17例),个别或集体给予为期6个月的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观察训练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36例完成试验,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均比训练前明显改善。而吴学敏等〔16〕研究了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选择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呼吸训练组。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呼吸训练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采用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3个月,结果训练后呼吸训练组肺功能和ADL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呼吸训练组呼吸频率与训练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呼吸短促症状明显减轻,生存质量部分提高。有报道COPD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的最低值及夜间平均SaO2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相关,夜间SaO2越低,则患者预后越差,且生存时间越短〔17〕。焦丽等〔11〕研究呼吸训练对COPD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3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方法,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后患者FEV1、FEV1/FVC、LSaO2、MSaO2各指标均明显改善,表明缩唇腹式呼吸配合人工阻力呼吸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夜间SaO2。

3 小 结

本文介绍了几种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原理,总结了呼吸训练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呼吸训练可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等相关科室作为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研究很难评价其效果。把呼吸训练纳入到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实践中,已是学者们的共识。同时由于其机制研究有限,在疗效评价和生理学指标检测上也有待补充,所以在适应证、训练量和强度上还不明确,尚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区丽明.膈肌深呼吸:哮喘病人的康复锻炼〔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14(1):167.

2 汪丽芳,庹 焱,孟广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3):601.

3 王长虹,丛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56.

4 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06.

5 张力军,杨雪琴.腹式呼吸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5.

6 刘洪君,姚翠玲,许占英,等.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634.

7 Ries AL.Position paper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ion,scientific basis of pulmary rehabilition〔J〕.J Cardiopulm Rehabil,1990;10:41841.

8 Berra K.Cardiac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needs〔J〕.J Cardiopulm Rehabil,1991;11:815.

9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

10 梁永杰,蔡映云,汪钟贤.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法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形态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002.

11 焦丽,崔朝勃,高秀玲.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910.

12 周玲君,赵继军.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2005;19(3):4789.

13 刘玉容,张 伦,白书闻.复方氨基酸和膈肌起搏对老年慢阻肺病人膈肌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3(1):27.

14 赵文汝,冯 柏,霍 速,等.FG01型肺功能锻炼器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46.

篇8

中图分类号:R687.4/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47-03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cementless total hip replacement

ZHENG Ying1, YU Bo2, QU Qiang2, Qi Qi2, YuYan-yan2, Zhu Jin-jie3, Chen Wen-hua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Baos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Shangha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0, China;

3. Shangahai Yangguang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Disabled Association, Shanghai 201600, China)

篇9

摘 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20例COPD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及肺功能康复方面的差异性。结果:COPD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肺功能康复呈负相关,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等特点.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9):531.

篇10

【摘 要】目的:研究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COPD 患者呼吸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COPD 患者共6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及呼吸有了更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COPD 患者呼吸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呼吸训练;COPD;呼吸频率;心率

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其常因呼吸肌疲劳、通气功能不良、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等原因造成,表现为呼吸系统受损出现衰竭症状。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能够对其呼吸状态予以改善,起到改善病情的效果。本院以此为背景做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 年1 月-2014 年8 月期间收治的COPD 患者共64 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2 例。对照组中男性14 人,女性18 人;年龄平均49.5±6.2 岁; 病程平均16±2.3 年。观察组中男性15 人,女性17 人;年龄平均51.3±7.4 岁;病程平均17±3.1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将腹式呼吸改为呼吸操,分为坐、卧、立这三种姿势交替,做完一种可以休息片刻,再换另一种。可以平静呼吸1 到2 分钟,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来调整休息时间,每天进行2 到三次。①坐式呼吸操; ②卧室呼吸操;③立式呼吸操 。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钟呼吸频率及心率状态,详情见表1。

由表1 可见,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除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几种呼吸训练方式外,也可对患者肌肉力量予以练习。运动训练中会伴随产生通气负担,可以通过训练小肌群来减轻这一现象。因为小肌群不会因人体心肺功能而产生影响,所以能完成高负荷的运动。而训练小肌群的一种方式是举重,这种方式已经成功的应用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研究中。通过举重可以增强患者的全身耐力,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并增加骨骼肌的氧供和毛细血管数量。通过研究表明如果单独对患者使用抗阻训练来进行肺康复治疗,需要至少8 周的训练,才能提高患者的骨骼肌力量。而这一方式对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是否会提高运动的耐力还没得到论断,但在一系列的试验中,都表明肌无力患者的肌肉力量确实在增加。可以通过将抗阻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两种方式互补,使耐力和肌肉力量同时增加。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建议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但是抗阻训练并不能直接的减轻患者症状,或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这种方式仍需进行研究考察。

总之,对COPD 患者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可达到较好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倩, 闫贵明. 稳定期COPD 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知行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13,02(09):7-10.

篇1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274万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COPD稳定期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减轻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COP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 遗传因素 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欧美研究提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1.2环境因素

1.2.1 吸烟 吸烟是COPD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受损是不吸烟者的4~5倍,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1.2.2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暴露于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大麻和亚麻粉尘等的工作者慢性呼吸道症状和疾病的发病率高,肺通气功能降低明显。铸造工人肺功能损害和慢支患病率比未暴露于钢铁工业特殊危险因素的对照组高[2]。

1.2.3 空气污染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发病率增高,尤其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气等的慢性刺激是COPD的发病原因之一。

1.2.3 感染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COPD的发病和发展,与感染有密切关系,COPD患者轻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即可加重小气道的阻塞,增加其死亡率。

1.2.4 社会经济状况 COPD的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严重,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有关。

2. COPD稳定期的教育与管理

目前我院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有“一对一”医患、护患指导,派发小手册,科室内定期举行多媒体知识讲座,有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通过医生及护士的详细讲解,提高了病人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疾病的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应教育和督促吸烟的COPD患者尽早戒烟,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戒烟已被明确证明可有效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吸烟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推广使用戒烟新技术及产品,目前已有催眠术、行为改变术、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透皮贴剂等戒烟方法和产品,联合使用可望增加效果[2]。同时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吸入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充分认识职业因素对COPD 的作用,以增强工场和个人的防护意识, 改善工作环境。

3.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和控制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3.1 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

3.1.1 传统气功训练 八段锦运动是中医养生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八段锦能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并且符合现代运动康复提倡的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的特点[3]。在我院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讲解示范八段锦的动作,并手把手教患者练习,以确保患者熟悉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在病人出院后,每15天,我们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其有无坚持锻炼及出院后患者的情况,同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长期的随访资料发现,经过12周较为规范的八段锦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多项指标,显著提高PaO2和显著降低PaCO2,有效提高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3]。

3.1.2 腹式呼吸训练[4] 体质较好的患者可立位,其他坐或仰卧位,上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手分别置于腹部和胸前,尽力挺腹吸气。吸气时腹部内陷,尽量2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在鼻吸气,口呼气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缓呼深吸,不可过度用力。

3.1.3 缩唇呼吸训练[5] 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紧缩双唇并向前突出如吹口哨状,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适度,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l:2,并逐渐延长呼气时间。缩唇呼吸可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以及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3.1.4 运动锻炼 为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6]。呼吸体操包括扩胸、弯腰和四肢活动;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及慢跑。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逐渐增加。训练肺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娱乐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还可进行放松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

3.2 呼吸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4,5]

3.2.1 呼吸康复训练开始时护士要示范指导,保证呼吸训练的有效性。

3.2.2 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训练的病人,应暂停训练,待病情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3.2.3 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应先从病人可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荷,防止呼吸机疲劳的出现,训练时要放松以降低耗氧量。

3.2.4 由于停止训练2~5个月左右,呼吸肌就会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护士应督促指导病人坚持长期训练。

4. COPD稳定期病人的长期氧疗护理

氧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SaO2)上升至90%以上或PaO2≥60mmHg而不使PaCO2上升超过10mmHg,长期氧疗是指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min,吸氧时间﹥15h/d[7]。在给氧时,坚持低浓度、低流量和持续的方法,时间1-2周为宜。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每天持续吸氧15~17 h,数周后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使心脏氧供增加,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状态[5],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但在长期氧疗的过程中,护士应给予相关知识教育及用氧安全问题,让病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培训病人及家属正确装卸氧气表,并告知氧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COPD稳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COPD患者在收入不足,生活状态差,社会活动少,疾病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均会使患者心理受到损害。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8],增加机体的耗氧量,病情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应针对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及氧疗,同时鼓励同情患者,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使患者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告诉家属多鼓励患者,耐心的陪伴患者、照顾患者,给其安全感,消除在治疗中不利的其他因素,以达到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转贴于 6.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临床观察、记录COPD患者咳嗽、咳痰及排痰的难易程度等状况。帮助患者翻身或拍背来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多不易排出的患者,正确指导采用雾化吸入。患者在咳痰后及时漱口,维持口腔清洁,咳嗽无力痰液积聚者时用吸引管将痰液吸出[8]。加强对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的记录。

7 COPD稳定期病人的饮食调养

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有25%~6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可导致肺功能损伤加重。反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所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饮食的摄入不能满足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营养失衡[9]。COPD患者呼吸困难,负荷重,能量易消耗,缺氧及药物副作用影响了患者进食情况,能量和养分减少。COPD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补充适量无机盐。患者每日饮食摄入的热能应在10 000 千焦以上,可一日多餐。另外,应禁忌烟、酒及辛辣等剌激性食物[10],以防病情加重。患者护理应当少量多餐的计划,防止饱胀和便秘的出现。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50ml,10-20min饮水一次,补充体内水分和促进大小便通畅。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改善缺氧,使病人气促症状减轻。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8. COPD稳定期病人的药物治疗

COPD稳定期病人仍需要多种药物维持治疗,所以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让其了解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1],注重提高病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PD稳定期常用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及抗生素等。

小节

COP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死亡率也高,加之该病得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严重,增加了护理难度。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采取一些积极地行为来应对如戒烟酒、增加营养、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利于病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全方位、系统、综合的护理对COPD稳定期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核心是呼吸康复训练,长期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饮食调养是保障。做好COPD稳定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病人发病的次数,节省医疗费用,并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对COPD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赛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57.

[2] 廖盆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1,7(8):51.

[3] 冯毅翀,潘华山,汶希,陈创荣等. 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09,41(8)36:37.

[4] 王中洁,曾红,陈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康复治疗[J].护理研究,2004,18(9B):1608—1609.

[5] 魏道琳. 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9)1861:1862.

[6] 李绍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护理.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6)171:172.

[7] 曹俊霞. COPD 缓解期家庭氧疗的健康教育.哈尔滨医药.2011,31(6)479.

[8] 朱绚丽.浅谈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心里护理.2009,13(12)1089:1090.

篇12

除了在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蹬自行车做心肺功能训练,邱怀德还加入了健身房的“举铁大军”。“还记得我第一次进健身房的时候,是拄着拐杖缓缓走进去的。我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我只知道我要努力变强。”邱怀德称自己“一不小心”坚持了10个月,“从一开始不能加重量,到现在能够卧推60公斤,引体向上也能一口气做十几个。”

如今,邱怀德的状态已大不一样,“去年刚开始做康复训练时体重只有52公斤,属于消瘦型,现在已经涨到59公斤,长了点肌肉,尤其上肢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连续走1公里的路,生活能够自理。”他笑着说,“我已经快一年没用过拐杖了。”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邱怀德说,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一早就应该做的基因诊断因为费用问题,一直没能去做,因此也一直没有真正确诊自己的病情。直到励建安教授的出现,“他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让我有针对性地做了基因诊断,从而确诊,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改善肌力和心肺功能。”更让邱怀德没想到的是,“励教授得知我的情况后,鼓励我投身康复医学事业。”

如今,邱怀德从临床医学2011级300多人中脱颖而出,保研成功并被南医大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录取。亲身经历了康复训练的邱怀德,对自己即将帮助的康复病人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这群患者都需要康复治疗,这样才能重返社会。”

【素材解读】

篇13

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3%~4%,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股骨颈骨折伤情多较重,约80%为移位性骨折,治疗难度大,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后者恢复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恢复困难、预后多不佳,骨折不愈合率可达5%~10%、股骨头坏死率约30%,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生命质量严重受损,股骨颈骨折已成为致老年人残障的重要病因之一[2]。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疗效肯定,安全性基本能够得到保证,成功率较高。康复训练是股骨颈骨折术后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尚无规范的康复路径,一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是一种适应骨折愈合生理阶段、患者恢复情况、患者康复训练耐受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研究较少,此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5月,医院骨外科与康复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均手术治疗,且手术均获得成功;③未合并其它类型严重骨折;④无原发性认知、运动障碍,如痴呆、卒中后偏瘫;⑤可耐受康复训练,未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⑥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56~84岁、平均(74.8±4.0)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11例、Ⅲ型64例、Ⅳ型6例。手术类型: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8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20例,髋关节置换术36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1例。家庭支持情况:全力支持52例、一般31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23例、糖尿病8例、肥胖19例、营养不良20例。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纳入常规组与阶段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情况、营养状况、家庭支持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治疗护理,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口服补血理气方剂,同时加强术后早期病情监护,落实基本的常规宣教、并发症防治护理、伤口引流护理、敷料更换等。

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特别关注院内康复训练,有完整的院内康复训练表,但对于出院患者,仅进行出院前指导,不进行跟踪式的院外治疗。

院内康复训练主要路径:①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持续24h以上,开展安排康复训练,先进行下肢、上肢小关节训练,如活动踝部、足趾活动,伸展上肢进行股四头肌伸缩训练,10min/次,或至有劳累感,每次至少间隔5min,上举训练8次/组,早中晚各1组,同时对膝盖进行按摩以舒经活络;②术后次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主要训练下肢小腿、上肢,3次/d,早中晚各一次,10~20次/组,若条件合适,开始直腿抬高训练;③术后第2~3d,待患者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持续训练,膝关节训练早期活动度不大于15°,以患者耐受为准,逐渐增加至90°,一般每日增加10°左右,10组每次,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④术后4~8日,若伤口愈合较好,可在扶持下进行下床活动;⑤术后2周可进行协调性、步态训练,适度负重训练。

阶段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落实院内康复训练,还强化院外康复训练,进行跟踪指导。所有训练,均有专业的康复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制定,据患者实际情况,讨论通过,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合理适度、安全可靠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踝部锻炼、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深呼吸锻炼、直腿抬高训练、下床锻炼、负重训练、特殊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肺功能训练。一般路径为:①术后1周:肌力训练、4次/d,髋部屈曲训练、4次/d;②术后第2周,增加髋外展、内收训练,10~20组/次,2-4次/d,注意控制关节活动范围,若条件合适进行负重行走训练,行走时应先迈患肢、避免内外八字步;③术后3-12周,增加耐力与肌力训练,扩大髋关节训练角度范围,强化负重步行训练,每天至少30min行走锻炼,一般在术后6周独立行走。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训练开展情况、患者感受,每隔1个月返院复查1次,评估骨愈合情况、肌力与耐力恢复情况。肺部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早期缩唇呼吸、后期歌咏训练、床上腹式呼吸训练、晚期上肢有氧训练,若患者不耐受,也可不进行有氧训练。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出院时、6个月,以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下肢活动功能评分,以髋关节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以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2]。统计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例,如骨不连、股骨头坏死、下肢静脉血栓、骨折后遗症、褥疮、积坠性肺炎、内固定松动、髓内感染等。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功能评价

6个月后,阶段住FMA、髋关节功能、ADL评分高于出院时、同期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出院时与6个月后常规组与阶段组FMA、髋关节功能、ADL评分对比(X±s)

注:与出院时相比,*P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阶段组骨折延期愈合率、骨折后遗症发生率、并发症合计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常规组与阶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已能得到基本保障,术后院内康复训练也逐渐得到医院重视,部分医院开始落实院内康复训练路径管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需注意的是,骨折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术后康复期间长,院内康复训练落实不易,出院后仍长期卧床者并不鲜见,患者因此出现肺功能下降、下肢微循环障碍等病理表现,甚至可并发积坠性肺炎、褥疮,加重营养不良症状表现,影响骨愈合、肌力恢复[3-5]。阶段性康复训练,在院内康复训练基础上,还提供系统的院外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显示,阶段组下肢功能、髋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更显著,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率显著下降。持续的阶段性康复训练优势主要为:①提高了术后康复训练安全性,避免继发性损伤[4];②提高康复训练科学性,可在据患者耐受、恢复情况,尽可能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升康复训练水平,增进康复训练效果;③适应了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弥补了院内康复不易开展之不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保障康复训练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月驹.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22-31.

[2]朱燕宾.京津唐地区13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22-25.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