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的公益活动

企业的公益活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14: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的公益活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的公益活动

篇1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ctivity analysis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经济活动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深深地体会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全体领导干部也深刻的体会到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效益,有效帮助企业目标实现,全体职工得到切实的利益。从事多次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深入的探索,思考,关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到得到更高层次结论—经济活动分析不仅是延伸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而是一个涵盖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税务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分析。

1.在财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是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竞争发展的结果。激烈的竞争中,工程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满足于横向对比同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纵向洞悉企业发展趋势,而深入提取财务精髓,深究项目可行性,增强项目测算预算控制成为经济活动分析中财务分析的必要重点。在进行考核指标的分析时,一般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不仅局限于利润指标的考核分析,而逐步发展到经济附加值(EVA)这一指标的考核分析,充分体现了财务分析研究投入和产出的精髓之处。一般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而近几年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不仅包涵项目施工活动的事后分析,更注重项目的预测与策划,和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预算的控制。 工程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企业严格分析市场行情和自己的施工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测算施工收入。中标之后,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项目策划,做出各道施工工序的材料、人工、机械、直接费的各项明细预算和各个具体详细的施工进度控制时间点,为施工过程中根据严格控制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工程结束时到达工程施工的目标,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分析不可能达到的。

2.在信息管理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中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及时性和实时性。经济活动分析不再是定期的分次的非连续分析,而是连续性实时性的动态控制与分析。如同各类工程绘图工具不仅给施工设计技术人员带来了准确无误的制图,还能从各个方位,不同角度的清楚设计图。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信息使用者不用在规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清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而是能够实时明了企业的经济状况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分析与过程控制。如信息网络的与各种资金管理软件结合应用,企业的各层管理者不用等到财务报表报出后方可清楚企业的资金情况,而是随时明了企业资金的执行情况。

3.在工程技术方面

经济活动分析发展为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越来越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中要求将工程施工技术和成本控制完美的结合,只有将专业工程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真正变为生产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利器,实现专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预测与分析每一项专业专业工程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的开发激励与促进推广应用,增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砝码。这就要求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不仅有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经济分析的意识,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在于保证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服务,关键的在于各项专业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非常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同样重视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有经济活动分析意识的技术人员 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是在施工计划中合理安排资源,最大限度的压缩工期。工期的缩短立即会带来周转材料与机械设备租赁费的降低、管理费及管理人员工资开支的减少、财务费用的节约、其他社会成本支出的降低;施工技术人员有经济分析的意识,才能在施工方案、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中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编制施工方案时综合考虑对比各种可行方案的成本而不仅仅是考虑施工方便。

4.在税务分析方面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一个工程项目如何降低税负成为工程施工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这要求财务人员努力拓展知识面,既要掌握扎实的税务知识,又要提高实际业务能力,研究税务技巧,合理避税,降低税负。在相同的工程项目上如果合理的应用税务技巧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税金费用节约。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的施工产值如果是8000万,而工程采购采购材料就占6000万,施工费2000万,同时假设采购成本5800万,即采购成本利润率3.45%,那如果按照营业税税收的规定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符合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资格,如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 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这很明显是一项增值税的混合销售业务,那很明确2000万需要缴纳营业税60万元,6000万工程采购收入需要单独签订材料采购协议,6000万元的销项税额为1020万元,5800万元的进项税额为986万,于是应缴纳增值税34万元,这样虽然整个8000万的工程项目需要签订两个合同,也就是2000万施工费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6000万的材料采购合同,但两个合同的税负为60万元与34万元的合计为94万元。如果对8000万的整体签订一个工程施工合同,那就需要缴纳240万的营业税。当然具体什么时候签订整体合同什么情况分块签订合同,这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析平衡分界点,过于平衡分界点的分块签订合同可以工程项目降低税负,低于平衡分界点的签订整体合同才能降低税负。可见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成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发展,经历了量的飞跃,质的升华。发展为深层次的财务分析,连续的实时动态的经济活动分析,是各项专业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在税务分析方面为研究降低税负工具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ISBN: 978730220678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1《财务成本管理》编委会.

篇2

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5536家。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29949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191家,外商投资企业8395家,内资企业中属国有企业的有3131家。分地区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企业数列前四位。

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研究与开发)活动的12889家,占28.3%。,共有R&D人员175.9万人,R&D经费支出4015.4亿元,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93%,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420.7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72863.9亿元。

2.有专利活动企业基本情况

(1)有22.5%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

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当年申请了专利的企业有10228家,比上年增加1971家;有专利申请企业所占比重为22.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共有5326家,占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52.1%,而5行业本身企业数只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2.2%。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超过40%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分地区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5省市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数最多,共有6049家,占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的59.1%。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地区是北京、上海、浙江和安徽,分别为404%、35.9%、31.1%和31.1%;比重最低的地区是0%、青海59%、内蒙古7.3%和山西8%。

(2)有21.9%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获得专利授权

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当年获得了专利授权的有9967家,比上年增加3125家;有专利授权企业所占比重为21.9%,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共有5407家,占有专利授权大中型工业企业的54.2%,集中度比有专利申请企业还略高。有专利授权的企业所占比重高于40%的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分地区看,有专利授权企业最多的仍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5省市,共有6035家,占全国比重达60.5%。有专利授权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北京、上海和浙江,分别为38.3%、354%和31.5%;比重最低的是青海4.9%、内蒙古62%、7.1%和山西9.2%。

(3)有29.3%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有效专利

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拥有有效专利的有13353家,比上年增加3447家;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为29.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共有5752家,占拥有有效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43.1%。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超过50%的行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分地区看,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最多的地区仍然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5省市共计7957家,占全国的59.6%。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北京、上海、浙江,分别为50.1%、46.8%和40.2%;比重最低的是内蒙10.6%、青海11.8%和山西13.1%。

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情况

1.专利申请情况

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16121l件,比上年增长31.6%,占当年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1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50918件,占31.6%,比上年降低2.6个百分点,比当年国内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高5.2个百分点。按单个企业计算,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专利申请量为3.54件,平均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12件,分别比上年增加0.54件和OD9件;在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平均专利申请量15.76件,平均发明专利申请量4.98件,分别比上年增加0.92件和减少0.1件。

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中高技术行业的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数均名列前茅。在专利数较多的行业中,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较高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分地区看,当年专利申请最多的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发明专利申请最多的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其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3.1%和684%。从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来看,广东、海南、北京、内蒙和甘肃分列前五位,青海、浙江和湖南则名列最后。在几个专利大省中,与前两年情况类似,广东和北京专利申请的质量较高,而江苏、山东和浙江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2.专利授权情况

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121973件,比上年增长54.1%,占当年国内专利授权总量的16.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17955件,占14.7%,比上年降低3.3个百分点,比当年国内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高3.9个百分点。按单个企业计算,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

专利授权量为2.68件,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为0.39件,分别比上年增加0.74件和0.04件;在获得专利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平均专利授权量12.24件,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1.80件,分别比上年增加0.67件和减少0.29件。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情况与专利申请情况类似。

3.有效专利情况

2010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拥有有效专利330238件,比上年增长53.5%,占当年国内有效专利总量的18.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54425件,占16.5%,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比当年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高2.4个百分点。按单个企业计算,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有效专利数为7.25件,平均有效发明专利数为1.20件,分别比上年增加1.97件和0.26件;在拥有有效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平均拥有有效专利24.73件,有效发明专利4.08件,分别比上年增加3.01件和0.23件。

分行业看,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情况相似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仍是拥有有效专利最多的3个行业;有所不同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最高,超过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分地区看,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最高的依次是、广东、甘肃、天津和北京,最低的则依次为重庆、福建、安徽、新疆和吉林。

就专利数而言,总体来说,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数增幅都超过50%,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也与专利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密切相关。同时,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在申请、授权、有效专利上都有体现,可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分行业和分地区看,情况大体与往年相似,中高技术行业依然优势明显,广东的专利强省地位仍难以撼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继续扮演专利大省角色,北京、甘肃、天津、内蒙各有亮点,而上年较有特色的湖南、贵州当年表现则较为平淡。

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1.概况

2010年,全国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638.9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8.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8406.2亿元,占66.4%,提高2.2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出口额10387.8亿元,占70.3%,提高达1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901.9亿元,占40.7%,提高3.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158363.7亿元,占38%,提高2.3个百分点。可见,有专利申请的企业以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到1/4的单位数和不到2/5的产值,贡献了2/3左右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和超过7成的新产品出口额。

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879.7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47327.2万元、新产品出口额10156.2万元、利润总额13592万元、工业总产值154833.5万元,分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值的1.7倍、3倍、3.1倍、1.8倍和1.7倍,5个指标的绝对量分别比上年增加11.2%、4.9%、32%、36.4%和7.5%。可见,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退后,有专利申请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新产品出口指标和代表实际利益追求的利润指标回升反弹趋势明显。

2.有专利申请和无专利申请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2010年35308家无专利申请的企业,其单位数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77.5%,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4552.1亿元,占61.1%;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4457.7亿元,占33.6%;新产品出口额4385.8亿元,占29.7%;利润总额20280.3亿元,占59.3%;工业总产值258059.3亿元,占62%。

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无专利申请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927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6927万元、新产品出口额1242万元、利润总额5744万元、工业总产值73088万元。与有专利申请企业比,平均每个有专利申请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是无专利申请企业的2.2倍、6.8倍、8.2倍、2.4倍和2.1倍。可见,进行了专利申请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比较上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新产品指标上优势十分明显。

产值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表明的是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是反映企业是否增产增收的主要指标。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8.8%,无专利申请企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为7.9%,也表明开展专利申请对企业增产增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3.不同控股类型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2010年,从国有、集体、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其他6类控股类型的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来看,仍是国有控股企业效益最高,平均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21575.5万元、109997.2万元、32724万元和375749.9万元,都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综合分析另几种控股类型企业,集体控股、其他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上述4指标也超过或接均水平,新产品出口额更是都远高出平均水平,而港澳台商控股和私人控股企业则效益较低,特别是私人控股企业效益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从产值利润率进一步分析,集体控股企业产值利润率达11.6%,港澳台商控股企业9_3%,私人控股企业8.9%,国有控股企业8.7%,其他控股企业8.3%,外商控股企业最低,为7.9%。与上年相比,除其他控股企业降低0.5个百分点外,国有、集体、私人、港澳台商、外商控股企业分别提高了2.4、1.4、1.7、1.8和1.7个百分点,可见整体增收效果有明显好转。从排名上看,集体控股企业最高不变,国有控股企业排位上升,其他控股企业排位下降。

4.部分行业申请专利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我们还是观察从工业行业中选取的10个重点行业大类。这10个行业的企业数之和占到全部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66.8%,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合计分别占64.3%、84.8%、89.9%、57.3%和65.4%。

按单个企业平均计算,情况和往年相比无甚变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均是一枝独秀,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较为突出,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

新产品出口额排在第一。

5.各地区有专利申请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对于2010年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的地区排序是:广东、山东、江苏;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广东、上海、山东;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江苏、浙江;利润总额的排序是:广东、江苏、山东;工业总产值的排序是:广东、江苏、山东。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经济大省仍优势明显。

从平均每个企业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的地区排序是:黑龙江、吉林、山西;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吉林、天津、上海;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天津、上海;利润总额的排序是:黑龙江、新疆、天津;工业总产值的排序是:吉林、黑龙江、山西。与前两年相比,由于小型企业较多拉下平均水平导致东部地区排名不佳的状况依然;略有不同的是,除黑龙江、吉林、山西等中部地区和天津、上海等直辖市继续排名前列外,甘肃、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省份表现不如往年抢眼,而广东不仅在总量上5个指标均列首位,平均水平上新产品出口额也排到第一。

有专利授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1.概况

2010年,全国有专利授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890.9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7.8%;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6591.4亿元,占63.9%;实现新产品出口额8606.9亿元,占58.3%;实现利润总额13193.3亿元,占38.6%;实现工业总产值154825.1亿元,占37.2%。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433.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46745.6万元、新产品出口额8635.4万元、利润总额1 3236.9万元、工业总产值155337.7万元。与有专利申请企业相比,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均较为相近,新产品出口额则要少一些。这表明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的主要是争取获得专利的行为,至于最终能否实际获得专利,并没有额外的更突出的作用,尤其对于新产品出口而言,单纯的获得专利权反而不如进行专利申请得到的收入多。

2.有专利授权和无专利授权企业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2010年35569家无专利授权的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300.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6272.5亿元、新产品出口额6166.8亿元、利润总额20989亿元、工业总产值261597.9亿元。按单个企业计算,平均每个无专利授权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12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7386万元、新产品出口额1734万元、利润总额5901万元、工业总产值73547万元。两相比较,平均每个有专利授权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企业的2.2倍、6.3倍、5倍、2.2倍和2.1倍。从产值利润率看,有专利授权企业为8.5%,也高于无专利授权企业的8%。

可见,从专利授权看,获得了专利权的企业同样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从程度上看,有专利授权企业的优势不如有专利申请企业的大,特别是代表市场创新的新产品指标、代表效益追求的利润指标和代表增产增收的产值利润率,有、无专利授权企业的差距均不如有、无专利申请企业的差距大,这也许进一步印证了更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是创造专利的过程而不是收获专利的结果。

3.各地区有专利授权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对于2010年有专利授权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的地区排序是:广东、江苏、山东;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广东、江苏、山东;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广东、江苏、上海;利润总额的排序是:江苏、广东、山东;工业总产值的排序是:广东、江苏、山东。主要经济大省仍优势明显。

从平均每个企业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前三位的地区排序是:吉林、甘肃、黑龙江;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排序是:吉林、广西、上海;新产品出口额的排序是:天津、广东、上海;利润总额的排序是:黑龙江、吉林、新疆;工业总产值的排序是:吉林、黑龙江、甘肃。同样,中西部地区排名靠前,东部地区排名不佳。与专利申请情况略有不同,甘肃、广西的名次更靠前一些,山西、天津则相对靠后,不过天津的新产品出口额排在了第一。

几点结论

1.专利行为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明显

由上文可见,有专利申请或授权企业的平均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企业平均水平,更好于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充分表明专利对于企业效益提升的积极影响。不论是对前两年分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是2010年范围较小、作用更突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一基本结论都没有发生变化。这表明作为创新行为的重要体现方式和研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专利不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战略上的长远意义,也对当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2.企业专利意识提升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逐渐深入,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重视运用专利制度来保护自身利益,这从不断攀升的专利数目即可见一斑。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企业代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不但有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的企业数目大幅增加,在所有企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的数量也大幅提高,且增速高于全国专利增长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看,代表了较高层次水平的发明专利相对而言略显不足。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无论专利申请、专利授权还是有效专利,2010年发明专利所占比重都比上年降低了,而且发明专利的增长幅度比上年有所回落。如果说发明专利授权25.8%的增幅低于上年53.5%的大幅增长存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因素外,发明专利申请21.4%的增幅也比上年的22.3%略有减少,在专利数量普遍有30%以上增幅的大背景下就有其他原因了,也许是企业对于较高层次的研发行为重视不足,这可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不过从横向来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还是比全国专利平均水平要高,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均如此,这也表明发明专利的比重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

3.有专利申请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向好趋势明显

在上年的分析中我们曾提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新产品出口指标明显下滑,另外单个企业的平均经济效益状况也比前年有所下降。在今年的数据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在有专利申请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中,5个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无论是总量、按单个企业的平均量还是产值利润率都比上年显著提高,特别是新产品指标增长尤为明显。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轮金融危机对企业经济效益和专利产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逐渐消退,企业发展形势回升向好并将逐步走上正轨。

4.专利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特点基本维持原有格局

原有格局即:在行业分布上向中高技术行业集中度高,尤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为代表;在地区分布上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省份专利大省地位稳固,但除广东既大且强外,其他几地在质量上均有不足,北京、甘肃、天津、内蒙则在专利水平上较为突出。略有不同的是,上年较有特色的湖南、贵州当年表现较为平淡。

对于有专利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地区分布中的原有状况即从平均水平看东部发达地区排名不佳的状况依然,略有不同的是,一些西部地区省份排名不如往年,而广东在新产品出口额平均量上有突破。

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专利事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专利活动达到了一定规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积极动力,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专利活动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我们仍然缺少核心技术与叫得响的国际知名品牌,缺乏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装配工厂角色仍没有本质改变。在运用专利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面向专利成果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以发明专利为创新目标。第一,完善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在财政支持、融资手段、人才引进、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开展发明专利创新活动;第二,对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坚持以专利成果的获取和保护为重点,促进专利质量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篇3

原来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职员,可以分别不同情况仿照对工人的办法办理。

篇4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A

1合同管理的内容

所谓的合同管理,不仅包括对每个合同的签定、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还包括对所有合同进行筹划的过程。因此,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任务、承包模式(合同结构)、选择合同文本、确定合同计价方法和支付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合同索赔等。

2合同管理过程中必经的几个阶段以及其的重要性

2.1合同分析

合同分析主要由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或项目中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重点从合同执行的角度去分析、补充和解释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合同目标和合同规定落实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时间上,用以指导具体工作,使合同能符合日常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合同分析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

1)分析合同中的漏洞,对有争议的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合同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风险对策;

3)分析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合理的完成方案。

2.2合同交底

合同交底即由合同管理人员在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和各个工程小组学习合同条文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以了解合同双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使大家各项工作协调一致,避免执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

2.3合同跟踪

合同跟踪主要是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与控制,并加强变更管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主要依据是合同以及依据合同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同时要依据各种实际工作文件,最后还得依据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的直观了解。

3合同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分析与应用

3.1合同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而没有签订,使企业存在风险。

2)合同文字不严谨,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能靠明晰的合同文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洞的往往是违约条款。详尽的违约责任条款可以一一把合同对方将来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交易信誉和对合同未来结果的预期,设计对自己有利但又能为对方所接受的“双赢”合同。

4)应变更合同的没有书面变更或没有及时书面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实际中存在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重新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5)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监督力度弱,考核不严格。

有的企业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制度落实上做的不够;在企业里,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没有做到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考核没有和薪金报酬挂钩,缺乏必要的威慑力。

6)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合同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

在企业中,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级别层次的管理者都参与合同管理时,很容易出现合同审批环节多致使审批效率低的问题,一份合同的签订前的审查,常常要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是纸质合同,还存在人工送审跑腿费力的问题,甚至丢失合同文本等合同资料,给工作带来被动。合同管理效率低有时会使企业错过某项业务的良机;信息传递不及时则会使各部门之间沟通变得困难。

3.2 解决合同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全过程把关、动态跟踪管理是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合同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在一些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合同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2.1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企业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充分估计、对对方行为做出准确判断和制约,需要经过技术、经济等职能部门和法律部门做详细的论证,然后将论证结果传递给企业决策机构,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决定,并对做出决定的合同行为进行跟踪管理。

(1)一是明确职能分工。企业里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了解、判断一切问题,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只有分工明确、方向专一才能做得更好。因此需要把合同管理的各项职责分解到企业相应部门或机构。如:技术部门负责论证和审查合同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合同项目的可行性;财务部门负责论证和审查合同资金资产的可支配性、价款或报酬结算的合理性;法律部门负责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二是设计合理管理程序。这一程序既要整体表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又要具体的体现授权权限、部门分工、流转顺序等内容,一般要重点突出法律部门的把关职能,因为合同的合法性和严密性是合同得以生效的基础。在大部分企业里,管理程序通过会签审批来体现,从而实现对合同的立项、签订、履行、结算全过程管理。

3.2.2推进合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企业的合同数量与合同管理信息传递效果和效率成反比关系。合同管理比其它管理更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合同管理信息的畅通是各个管理机构及时沟通协调必不可少的条件;合同管理效率的高低与否,决定着企业能否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同时,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合同登记、合同台帐、合同检索等,这些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低,但工作量很大,出错率高,若借助电脑和网络来处理,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因此在合同数量较多的企业中,应当开辟合同管理的网络化途径,开发合同管理系统软件。网络化管理能极大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相关人查阅监督,能够实现合同事务管理自动化,避免重复劳动,同时能有效避免合同补签、倒签现象,同时实现合同起草、合同会签审批、合同履行、合同检索、合同统计分析、合同自动归档和导出台帐等多种功能。

篇5

(一)凡已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期在三年以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都要推行“两包一挂”,即包上缴利润、包技术改造任务(或固定资产增值),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承包期在三年以下或尚未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要为推行“两包一挂”创造条件。

(二)与企业工资总额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来确定。具体形式允许多种多样。已确定上交利润基数或上交递增比例和实现利税承包目标的企业,可与实现利税挂钩;上缴利税能够基本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与上缴利税挂钩;对生产市场紧缺产品或产品能够大量出口,以及品种单一(或可按标准产品折算产量),并有严格、系统的质量检验和消耗定额管理制度的企业,可与实物量挂钩;对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工作量指标上的企业,可与实际工作量挂钩;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企业,可与创汇额和利税指标双挂钩;建筑企业可继续推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商业服务业可与销售额(或营业额)和利税指标双挂钩。其他挂钩形式,各地可继续在少数企业进行试点,摸索经验。但不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确保承包基数和技术改造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对企业实行复合指标考核,如在质量、消耗、安全、劳动生产率、换汇成本等方面,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其中的质量指标具有否决权,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不能提取工资增长基金;质量下降的,必须按比例扣减工资增长基金。对商业企业和物资企业,还要考核服务质量和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准以任何方式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三)挂钩的工资总额基数,原则上以企业上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为基础,减去不合理的因素,加上合理增资因素进行核定。在国家未作新的规定前,核人工资总额基数的奖励基金和新增效益工资进入成本,企业留利部分,不再提取奖励基金。

企业工资总额核定后,除新建扩建项目和国家政策规定必须安排的复员退伍军人、转业干部所需增加的工资外,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定员以内减人不减或少减工资总额的办法。

(四)核定挂钩企业工资浮动比例,要以人均利税、工资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考察,使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一般来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增长百分之一时,其工资总额增长的浮动比例,应核定在百分之零点三至百分之零点七之间;对被批准授予“省先进企业”称号的企业,其浮动比例可适当升高,但不得突破百分之一。

企业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总额也要相应下浮。为了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下浮的幅度,不能超过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五)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和新增工资,可按环比计算,也可按定比计算。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后确定。

(六)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后,企业对新增工资的使用要统筹安排,并注意留有余地,以丰补欠。年度结余部分可结转到下年使用。

(七)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实行分级管理以后,各地挂钩企业的工资总额基数和新增工资,不得突破省下达的指标。

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工资分级管理的办法,报同级劳动部门会同财政、经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省直属企业由省劳动局会同省财政厅、省经委审批,实行行业总挂以后由省主管部门自行审批。

二、关于经营者收入

(八)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全面负责,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经营者的收入应高于生产者的收入,并与其任期目标责任制相结合。企业经营者凡完成或超额完成承包任务(含固定资产增值任务,下同),在职工工资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其收入可以逐年达到相当于全厂职工平均标准工资和奖金的二至四倍。完不成承包任务时,应扣减经营者的收入,直至保留基本工资的一半。对严重失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由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处罚。

(九)为了确保经营者收入的资金来源,可以建立经营者收入分配基金。实行“两包一挂”的企业,在核定企业工资总额挂钩基数时,可将经营者年工资收入从工资总额基数中划出单列,作为基数,然后随承包合同的完成情况和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情况,按一定的比例上下浮动。在核发经营者收入时,要扣留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基金,专户存储,由银行计息。

(十)企业经营者如选择合作者共同负责经营,对合作者也应有奖有罚。在核定经营者收入分配基金时,可将合作者的原工资收入从工资总额基数中划出,并入经营者收入分配基金。合作者收入的分配,由经营者根据其合作情况和贡献大小,在不超过经营者所增加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内安排确定。兑现时,应扣除已经发给合作者的全年收入;完不成承包任务时,合作者也应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三、关于企业内部工资分配

(十一)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后,允许企业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和新增工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资分配形式。可以在层层落实承包指标时,采用同车间、部门职工工资总额挂钩的办法;有条件的企业、岗位或工种都可以实行计件工资制;不适于实行计件的,可以实行定额工资制。

实行计件工资制或定额工资制之后,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要拉开差距,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其超额工资可以在新增工资中列支。

(十二)仍在实行等级工资制和统一的工资标准的企业,在保证工资总额中活的部分占一定比重的情况下,有权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1、实行工资标准浮动。凡经济效益较好而原工资标准又确实偏低的,可以上浮,经济效益不好的可以下浮。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自建工资制度,将原有的等级工资作为档案工资。

篇6

一、一年来的工作简要回顾

年初以来,按照县委、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乡企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行风专项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有关文件精神,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领导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并下设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紧紧围绕"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题,结合中心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基层重点企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本着公开承诺、自查自纠的原则指导实际工作,充分发挥了乡企局综合、指导、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实行"六项制度",增加办事透明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专题研究、专项落实,与各部门通力协作的整体工作机制,解决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问题,为优化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预计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33,000方元、收入520,000万元、税金8,500万元,同比增长10.2·9.3、7.4。乡镇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4,800万元、收入75,200万元、税金1,270万元,同比增长8.2、8.2、8.5。

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__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项目经济年,乡企局立足于本职工作,着眼于长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项目经济做为第一要务,并落到实处。截止三季度末,全县非公有制企业新建、扩建、技改项目7项,总投资8200多万元,其中:七星亚麻加工项目投资2600万元;冰花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玉米蛋自饲料项目投资2200万元;辰鹰乳业技木改造项目投资1500万元;科洛火山灰新型建筑材料等项目正在筹建中。同时,我局对全县20__年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问效,局领导安排专人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抓好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年初以来,我局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县域内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比较详尽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木情况,根据企业的基木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归档。同时乡企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根据__实

际情况组织制定了《__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经县领导同意、批准,现已下发。注重安全生产工作,时刻牢记"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向生产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宣传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增强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与国强集团、圣

泉水泥厂、巨祥油脂公司等8户重点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企业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乡企局虽然没有执法执纪的权力,但是我们牢记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职责,积极协调备有关部门,全力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4月末,乡企局组织召开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工作推进会,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主管领导和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的代表,会上分析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下步的发展,并达成了共识,大家认为,结合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县项目

经济年这一有利时机,研究政策、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积极组织广大企业家参加哈洽会,长春"农博会",推介企业,推介产品,达到了宣传企业的目的。局领导班子对招商引资工作亦非常重视,年初就制定了《__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工作方

案》,一年中经常外出,开展招商工作。今年在局领导的多方努力下,为辰鹰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扶术改造项目和__县清真肉类加工项目分别申请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无偿资助资金,现正在有序运作中。随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了__巨祥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多宝山煤炭产业集群、__辰鹰乳业有限公司、__冰花实业有限公司、__春有限公司、绿芳马肉干、绿芳农药厂等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此外,通过向上争 取,省中小企业局在我县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黑龙江信息网__分网,无偿给予我局匹配设备,现已投入使用,该网站的建成使用,可以全方位了解全国市场,掌握市场行情,对产品,招商引资,人才、技术交流,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科学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作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企局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为统领,切实为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在乡企局的努力协调下,省中小企业局为__县科洛乡科洛村赠送了电脑设备一套及150套桌椅,随后又为科洛村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35万元,这些资金用于建设供水设施,彻底解决全村吃不上清净、放心水的问题,这将是一项为民爱心的民心工程。同时,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贡现了一份力量。

六、全力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在我县今年防火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局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在全局只有8名男职工的情况下,局长和副局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历亲为,带头下乡住村防火,起到了表率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防火任务,得到了所包乡村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最近我局义与县工商局个体劳协举办了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为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法律支持。近年来,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一直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县辰鹰乳业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__县国强食品集团等3户企业荣获"非公有制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称号,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国强同志被授予"黑龙江省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

篇7

    法定代表人:曾而昌,经理。

    被告:福建省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

    法定代表人:王象贷,局长。

    1996年9月27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建阳市支行签订了营业厅装修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合同规定施工项目为营业厅、门厅、一、二、三层吊顶等装饰工程,预算总造价为30万元,实行包工包料,同时规定工程期限等。1996年10月5日,原告向建阳市建设委员会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后,即对座落在建阳市城区人民路2号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进行装饰装修施工,为使建筑物内部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原告使用了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内部六面墙进行了修饰处理,并用混凝土浇注附贴花岗岩做了该营业厅的营业柜台。开工伊始,被告发现后即进行制止,并两次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原告办理有关手续。原告未予理睬,继续施工。同年12月3日,被告以原告未取得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进行室内装饰活动,违反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和中国轻工总会轻总室(1996)4号文的有关规定,依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南政(1995)244号《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作出潭饰管罚字(1996)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第二建筑公司罚款5000元。第二建筑公司不服,向建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认定原告第二建筑公司未取得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超越职权,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因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具体理由是:1.被告不具有对原告进行处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因为法律没有赋予、人民政府也没有授予被告行使此项行政处罚的权利。2.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缺乏事实根据。原告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而不属于室内装饰工程。被告认定原告进行室内装饰行为,显然是错误的。3.被告的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被告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适用的三个规范性文件,均不能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国务院(1992)31号文没有设定对装饰业的处罚;中国轻工总会(1996)4号文无权设定处罚;南平市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更无权设定行政处罚。因此,被告的处罚决定明显地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是违法的。

    被告辩称: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存在违法的事实,被告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并符合法定程序,请求人民法院维持其行政处罚决定。具体理由是:1.被告具备行使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享有依法行政的权利。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明确规定,室内装饰行业由轻工系统管理;中国轻工总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以及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的规范性文件,也都作了这样的明确规定。2.原告存在室内装修装饰违法行为的事实。原告未取得室内装饰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而进行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的内部顶面、地面、墙面等装饰装修活动。3.被告对原告的行政处罚具有法律依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对法律法规尚未设定处罚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和许可证而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施工等行为的,由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更是作了具体规定。因此,被告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是正确的。

    「审判

    建阳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认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照其与建阳市建设银行支行于1996年9月27日订立的营业厅装修工程合同,在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装饰施工中,除进行墙壁六面的建筑装饰外,还对营业厅空间使用砖混附贴花岗岩及铝材玻璃构筑营业服务柜台等,已超出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所界定建筑装饰范围。根据国务院上述文件的规定,被告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对室内装饰活动有权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被告以原告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进行室内装饰经营活动为由,依据《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原告科以5000元罚款,适用法律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二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4月3日作出判决:

    撤销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潭饰管罚字(1996)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上诉。

    「评析

    本案的案情并不很复杂,但争议的问题颇多,影响面较广。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被告是否具有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问题。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指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获得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利能力以及行政诉讼的权利能力。根据行政法的基本规则,特定的行政主体只能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特定的行政主体如果行使了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职权或其他行政主体的职权,即是越权。也就是说,特定的行政主体在自己的特定职权范围之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领域即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联系本案而言,被告是否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争议,主要涉及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亦即涉及两者范围的界定问题。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建设部制定的《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建筑装饰装修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外表和内部进行装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因此,原告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数二层营业厅的装饰装修,属于建筑装饰,被告无权管理监督。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中国轻工总会是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轻工管理部门或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辖区的室内装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第一条规定:建筑装饰工程止于墙壁六面的处理,不再向室内空间延伸;室内装饰行业侧重于室内装饰用品的成套供应,环境设计和空间处理(其中包括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室内用品的陈设布置,仍由轻工业部门管理。因此,根据国务院31号文件的上述界定,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确认被告第二轻工业局对室内装饰活动有权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亦即被告具有此项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正确的。

    (二)关于原告的装饰工程是建筑装饰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认定问题。

    查清违法事实,取得充分确凿的事实证据,是行政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重要基础。本案争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原告的装饰工程是建筑装饰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亦即是原告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范的事实。一种意见认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具有建设行政部门颁发的建筑装饰《资质等级证书》和《施工许可证》,进行的装饰装修工程是建筑装饰,不存在违法的行为,被告认定原告无证进行室内装饰活动,没有事实根据,被告以此为由对原告实施处罚,显然是错误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经过查证,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据其与市建设银行支行订立的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装修工程合同,在进行装饰施工中,除进行墙壁六面的建筑装饰外,还对营业厅空间,使用砖混附贴花岗岩及铝材玻璃构筑营业服务柜台等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第二建筑公司装饰装修工程已超出了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所界定的建筑装饰范围,违反了有关规定,也是正确的。

    (三)关于被告行政处罚决定适用的三个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的确认问题。

篇8

对于公益活动,不少批评者认为这是企业的做秀之举,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是企业获得公众认同的一条有效管道。该不该做公益已不是讨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将公益活动与企业经营完美地契合起来。黄德荫的阐述也许能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

“如果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公益项目要单一”

《新营销》:国内很少有企业能把公益提升到战略层面,而且做得如此细致、出色。安利是如何做到的?

黄德荫:安利的慈善理念源于这两个创办人家族的传统:作为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企业也都应该回馈社会。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为它所服务的社区解决问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安利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从投资的角度看,它能提升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企业的被接受程度。当人们更加接受并认同企业,自然就会相信企业的产品,这对经营也是有好处的。公益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大部分跨国企业做公益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如此。

《新营销》:安利现在确定的公益营销的主题是儿童、环保和健康,为何集中在这三个领域?

黄德荫:其实,可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多,但如果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选择的项目单一一点会更好,所以我们只选了三个主题:“关爱儿童”“致力环保”和“倡导健康”。

首先是关爱儿童,我们认为儿童代表未来,有无限潜力,对他们的点滴帮助,都可能改变其人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将全球的主题确定为“爱心手牵手”;保护环境则是由于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对环保的关注和重视不仅体现在产品和生产环节上,还体现在爱护环境、倡导环保的公益行动中;至于健康,这和安利企业本身的产品有关,也和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有健康才有将来”的理念下,安利进入中国11年来,一直扮演着全民健康和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安利已经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和实际行动。”

《新营销》:有人认为,公益活动是安利的一项投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黄德荫: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希望不断地产生效益,但如果单纯地将公益活动看成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投资的话,那是非常片面的。

从个人角度来说,那些有爱心、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往往更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在销售上也容易出成绩;从公司角度来说,如果公司的业务发展得好,就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做公益事业。安利已经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和实际行动。做社会公益事业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心态不正,把企业的商业利益放在首位,那么从一开始这条路就走歪了。

《新营销》:虽然很多跨国公司也在做公益活动,但相对而言,安利的力度似乎更大,这是为什么?

黄德荫:其实有很多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地推动公益活动,只是公众很少看到,例如可口可乐。安利的公益活动看起来好像遍地开花,是因为安利在全国有很多分公司,每一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预算。另外,安利在中国有庞大的营销团队,公司可以调动员工一起投入到公益活动中,所以我们的活动一般都做得比较有声有色,但总的投入比例跟许多跨国企业比起来,差不了太多。

“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倡导志愿者文化”

《新营销》:公益已成为安利的一项传统和理念,如何让一般的员工认同这种理念并积极执行?

黄德荫:其实每个人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关键是有没有能力而已。安利的公益活动是没有报酬的,也没有其他激励,之所以每次公益活动都有很多人参与,是因为他们完全发自内心地想去帮助人。另外,慈善是安利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一直是两个创办人多年来的心愿,几十年来,它从一个传统已经变成了公司的文化。在耳濡目染下,我们的员工和营销人员自然会接受并认同这个理念。在我们组织的大多数公益活动中,实际参加的人数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

《新营销》:在未来几年,你对公益活动的期望是什么?

黄德荫: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倡导志愿者文化,现在我们安利的志愿者已超过1.8万人,在各地都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我们希望安利的每一位营销人员、每一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安利(中国)的公益理念根植于心;也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提升每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最终开创出全新的人生和社区形象。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志愿者活动这个平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与社区的融合度,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客观上,公益活动与美誉度与知名度的提升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新营销》:在直销企业中,安利的经营是比较低调的,但在公益活动中却是较高调的,这是为什么?

黄德荫:在中国,我觉得经营的时候低调一点是比较合适的,公益活动看起来高调那是因为我们的创意是很多媒体所乐意报道的。我们并不否认一些公益活动会成为一个新闻点被报道出来,能造成一些正面的舆论。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希望尽量选一些在创意上更有新闻价值的公益活动。

《新营销》:公益项目大多和公司业务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你如何看待公益活动的这种非盈利特性?

黄德荫:一家成功的企业首先要能够在诚信经营中取得成功,它在持续投资、创造就业、促进财富增值、投身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等方面做出的成绩是综合评价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指标。因此,企业作为企业公民,所需要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经济资产,美誉和社会责任等无形资产也应该是它们努力争取获得的重要部分。

《新营销》: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都超过了90%,公益活动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何因果关系?

篇9

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新营销》:与跨国公司深入人心的公益营销相比,本土企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

张敏:我觉得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决策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决策过程是一种点性的决策过程,个人偏好的色彩很强烈,这种状况不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都存在,即使是在规模非常大的国有企业里,其决策也与决策者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其次,在执行上,本土企业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这是本土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现状。所谓缺乏科学性,就是无法与企业的品牌、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相结合;所谓缺乏系统性,就是绝大部分公益营销都是一锤子买卖,不仅没有后期的持续运作,而且在决策过程中就没有考虑战略性和长期性;最后是在意识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一种经营的意识,对公益营销缺乏全面的认识。公益营销的主语是营销,定语是公益,它是用一种公益的方法和公益的内容去做营销。

《新营销》:很多本土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家,会以个人身份从事一些公益活动,而外界对此的理解是这些企业家个人在积德行善,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敏:我认为这就是企业家个人在积德行善,因为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财产。在这种前提下,他从事什么样的公益活动,都是他的自主行为。像这种捐赠,它不是公益营销,而是一种公益行为。如果说我们把企业家通过一个捐赠行为参与一个公益活动理解为公益营销的话,我觉得从营销的角度说,是不合格的。

因为公益营销不等同于公益活动。营销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即挣得钱越多越好;第二个是企业利润率的最大化,即越是轻松地挣钱越好,也就是所谓的品牌的力量。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盲目的或者没有计划的捐赠行为,是达不到营销效果的,甚至还会产生反面效果。

公益营销的误区

《新营销》:很多本土企业往往是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才大搞公益慈善捐款,对公益营销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你认为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误区还有哪些?

张敏:从根本上说,大部分本土企业主要是混淆了公益活动和公益营销的概念。公益营销和公益活动不是一个概念。国内的很多文章都把公益营销理解为公益活动。有些人对公益营销的理解,就是我拿10万元做公益活动,拿100万元宣传公益活动,然后得到1000万元的收益。当然,这是人们理解的一种良性的比较优秀的公益营销。但是,这种模式仅仅是公益营销中的一种,它采用我们狭义理解上的公益活动来进行营销,它的内核是通过公益活动形成新闻效应,通过新闻效应扩大公关和广告效果。实际上这是狭义的公益营销。

狭义的公益营销,也就是通过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件形成新闻爆发点,然后进行放大。如果把公益抽掉的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营销。

《新营销》:从很多企业实际操作的公益营销案例来看,并非所有的公益营销都是灵丹妙药,有些企业的公益营销做得不到位,反而会引起反感。你认为本土企业在公益营销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张敏:最薄弱的地方在于缺乏一种价值观的指导。我觉得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企业的一种价值观。也就是说,企业从一开始定位自己的企业时,就是一种公益的定位。比如说万科,它的定位就是让所有的人都住上房子,它对企业的理解本身就是公益的,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在营销的过程中才能始终不渝地贯彻公益的内容。但很多本土企业对自己企业的定位就是一个口号,没有具体内容。有很多企业做得很大,但是对自己企业的认识,对员工的认识,对自己服务对象的认识,对自己产品的认识,对自己公关广告活动的认识,却很不够。而蒙牛的公益营销,我觉得就很纯粹,做得也很优秀,因为蒙牛一开始的企业定位,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在这种公益营销价值观的指引下,决策层、执行层以及企业的各种营销活动就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理念,

“公益”与“利益”的矛盾

《新营销》:公益营销投入的周期比较长,短期内并不能产生明显效果。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希望自己的营销投入能很快地产生良好的回报,这与公益营销的持续性和长期性矛盾吗?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这一对矛盾?

张敏:公益营销要求回报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公益营销也的确可以产生短期的回报。既然公益营销可以理解为一种事件营销,那么要求短期效果也是正常的。只是,公益营销只是所有营销方式中的一种,在营销这个大领域里,公益营销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企业营销的全部,也不是必然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不应该寄予公益营销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回报。事实上,不论公益营销做得多好,它在企业的营销手段当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因为消费者首先看到的往往是一个企业的广告。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觉悟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要求的提升,公益营销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在一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品牌的力量主要来自客户关系,消费者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认可来认识产品。我们中国的企业之所以品牌力不强、议价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企业的认识不够。

篇10

作者简介:文雯,长江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在公益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研究,一方面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性研究,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针对性,进而促进个体全面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公益活动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选择途径。

一、公益活动的概述

公益活动的具体涵义是指某些结构或组织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出人、出钱、出物赞助、支持某些具有公共关系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实务性活动。目前,社会各界的公益活动都具有宣传性,可以说,公益活动的宣传是当前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用来扩大企业影响,提升美誉度的关键手段。公益活动的内容涉及多方面,包括环境保护、社区服务、青年服务、慈善活动、高校的社团活动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单位或学校组织员工、学生开展义务植树、义务大扫除、献爱心、献血、关注孤寡老人等活动,这类型的公益活动都是帮助别人、给予他人爱心的行为,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提倡。

公益活动的对象与内容十分广泛,公益活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福利慈善活动是公益活动中的一种,一些企业或机构为了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往往会赞助一些慈善事业,他们通过出资参加福利、慈善事业的建设,为社会各界需要照顾的人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形式有赞助福利院、赞助养老院,赞助康复中心、少年宫等等,另外当一些地区遭受灾难时,这些机构也会出资修建相应的公共设施。对文化活动的赞助也是公益活动的类型之一,企业对文化公益活动的赞助,一方面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突出的文化活动赞助形式有大型的文艺联欢晚会、文艺汇演、电视与电影的制作等,另外,对科学事业、文学事业的赞助也是文化公益活动的范畴。

二、公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公益活动是公益精神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实践形式,是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公益活动,充分挖掘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公益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公益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此种载体性体现在它能够承载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公益活动必须在继承传统载体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的顺应时代的潮流。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公益活动适应了当代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公益活动在高校中的开展,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不仅为大学生的公益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而且也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公益活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由理论转化为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取得一定的功效,就必须将理论付诸于实际行动,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高校开展的公益活动符合大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广泛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对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性。高校的大学生在进行公益活动时,高校的领导者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倡导帮助他人也在帮助自己的服务型理念,在此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能动性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大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活动过程中,应学会主动的将在校所学的理论性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实际性行动,以便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优秀的理念。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大学生的思维得到的扩展,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自身的素质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三)公益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公益活动中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可以说,公益活动为广大的社会群体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进入新时期,和谐社会倡导“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在和谐社会理念的倡导下,公益活动强调和谐、奉献、法治等精神,似乎公益活动与和谐社会在大部分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与共同的要求。公益活动的开展与进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义务植树、爱心献血、关注留守儿童以及环保活动等,都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推动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广大的社会群体积极、主动的参与。

三、公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公益活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我们能够看到对大学生公益活动的重视度不够的现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会随着降低。大部分的高校领导者认为公益活动应由校共青团或者是学生会干部负责,而未将公益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关键载体去开发。高校的公益活动基本上得不到校党委部门与学校教务处的重视,唯一受到关注的是公益活动在举办之前会受到这些部门形式上的批准,活动后形式上听取一下工作汇报,此类型机构很少参与、组织公益活动的过程。另外,高校的公益性活动大都由高校的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参加,其他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公益性活动,对公益活动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认识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前,高校的一些公益性活动要求比较高,对参加者提出了相应的素质要求,因此在选拨学生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一些有经验的学生,因此一些想加入的新成员,便缺少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公益活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当前的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国很多的公益活动缺乏法律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未得到完善的建立。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开展定位、公益项目的内容确立以及公益活动经费等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保障机制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公益活动是一项公益性比较强的活动,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受到伤害以及财产上的损失,而此类情况出现时,我国的管理保障机制未能得到相应的配套。公益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社会活动,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保障机制做支撑,公益活动才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在公益活动的激励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动力机制上表现的不是足够好,整个的公益活动也缺乏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性的内容,社会影响力也比较低。随着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很多人对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存在有一定的误区,他们大都认为既然是公益性的活动,那么就应该不求回报,发扬雷锋精神,为社会提供充足的服务,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不足,公益活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完善所致。

四、公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措施

(一)倡导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相挂钩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将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相挂钩,公益活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上一层台阶。当前,国内外的许多高校都在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像尼日利亚就倡导大学生去边缘地区做志愿服务工作,服务一定的期限后,会为大学生颁发国家服务证书,这个证书便成为大学生之后就业的保障。再如泰国,也是提倡当地的大学生去边远地区工作,支教,服务期满后,将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一定程度上讲,公益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通过参与广泛的公益活动,大学生不仅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还未他们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针对此种状况,高校应将公益活动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将公益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结合起来,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实习以及学习成绩综合起来,将公益活动所获得的经验用于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从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公益活动中。

(二)加强组织与协调,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公益服务体系

无组织、无纪律的公益活动将只能是一种分散的,效率低下的行动,收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如若无组织、无纪律的公益活动长期存在下去,那么公益活动的普遍价值与意义将不可能得到实现,公益服务的理念将得不到进一步的传播。进入新时期,国外的一些高校积极与社区联合起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下,共同行动,建立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这些体系包括公益服务介绍机构、公益服务资源管理机构以及公益服务评价体系。鉴于国外,大学生公益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我国的大学应加强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性,构建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为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公益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篇11

作为广播媒体,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广播的亲和力、建立一个健康有影响力的媒体品牌,让受众形成对该媒体持久关注,除了策划好百姓关注的报道、做好听众喜爱的节目外,适当组织些社会公益活动十分必要。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广播媒体管理和策划人员,就广播媒体如何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形象作点浅显的思考。

一、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紧跟时代脉搏,唱响时代主旋律

由媒体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必然代表了它向受众传播的价值观,那么,正确与否的舆论导向,是否始终围绕着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贴近群众的生活脉搏,就成为决定这项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2008年11月,由六安市民生办、市政府纠风办、市人民广播电合举办的“关注民生工程,构建和谐六安”,《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广播直播特别节目在皋城广场举行,16家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到现场,接受市民和听众的咨询与投诉,短短2个小时的活动,就收到咨询投诉200多例,现场解答3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正确的把握了这次公益活动主题与媒体主要受众群需求的结合点,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并进一步引发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持之以恒

媒体要让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活动本身必须具备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六安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率自2002年开办以来,每年都会开展以“爱心送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其目的在于以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号召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尽己所能地帮助一些家庭贫困或家住山区的高考考生安全、快捷、准时抵达考场,从最初的出租车送考,到后来的企业用车、甚至是私家车送考、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几年来成功接送近5000名高考考生往返考场,为帮助考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提供了有力服务,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目前,“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已成功开办8年,而且一般都在高考前夕拉开活动帷幕,因此每年在同样的时期都能唤起公众对于这项慈善活动的关注,而这种由媒体培养起来的、持久而稳固的受众关注,正是牢固建立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

三、广播媒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不断推陈出新

社会公益活动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时,对于选择的项目加以创新,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让内容更加翔实。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省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之际,六安市都会开展一些评选劳模、宣传劳模等系列活动,掀起“劳模光荣、劳模伟大”的学习热潮,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争当先进,为这个市的发展多做贡献。六安人民广播电台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组织劳模自驾游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劳模,还有向劳模学习的普通群众,这样既可以强化名人效应,增强活动的号召力,又可以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参与到其中,贴近群众,增强活动的广泛性,让广大干群在游山玩水中受到教育。

四、广播媒体开展公益活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以其传播速度迅速而独占一方优势。这突出表现在广播新闻传播上,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更具有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的“即时性”,即采编播同步,是典型的现在进行时。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或对重大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时,现场记者或主持人只需一部手机或话筒就可同步将信息及时传播出去。2008年5月12号,汶川地震发生后,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举办了一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爱在天地间”广播电视大型赈灾活动,副市长亲自出席活动并带头向灾区捐款,短短4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共鸣,他们纷纷到广电中心捐款、献血,其中来自梅山的残疾小伙子步行几十公里,赶到现场,将仅有的500元捐助灾区,全国先进工作者周世友带头捐款8000元,并怀抱捐款箱街头募捐,六安一监狱10名服刑人员在听到广播后自发献血等等事迹,在现场掀起了阵阵,谱写了一曲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篇章。同时,在节目中,我台记者还通过手机将抗震救灾第一线最新的灾情、民情及政府的各项抗震措施和安排以最快的速度发回,让群众通过收音机就了解了现场灾情及相关情况,发挥了广播的巨大作用。据统计,仅当天上午献血的市民就多达300多人,募集单位和个人捐款30多万元。六安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即时性”的优势,在“快”字上做文章,始终坚持向听众提供最新资讯,满足了听众求新求快的心理需求,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在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五、广播媒体开展杜会公益活动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其他部门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

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与相应的社会行政部门携手合作,开展各种公关宣传,既尽了社会责任又融恰了与合作单位的关系,提高了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六安人民广播电台每年举办的服务“三农”大型公益活动,主办者有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等上十个党政主要部门,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公安、司法、文化、卫生等十多个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的参与不仅能提高活动的档次,更能真正为农民办实事,提高了公益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和电视、网络或是报社联合起来举办公益活动,加强沟通,相互学习各自的经验,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地对这项活动进行立体的宣传。仅以2009年10月18日,“知民情、解民忧、促和谐”――《政风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走进霍邱活动与新闻网合作为例,利用互联网,让所有关注民生工程的热心的网友可以快速、直接的参与到活动中,只需在网上提交自己需要咨询的问题,即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在90分钟的直播活动中,共接到热线电话和网民提问120个,场内、网上参与市民达近万人。广泛宣传了实施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广播媒体在这一实例中充分体现出,借力其他媒体共同宣传,可以使媒体举办的公益活动吸引更为广泛的关注,形成更加强势的宣传效果,并且使活动的参与方式更为多样。

六、广播媒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要走市场操作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公益事业,从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它与媒体举办公益活动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由媒体发起并提供活动的宣传平台,由企业以赞助等方式参与,有利于共同将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扩大。

篇12

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极其不可行的,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通过公益活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偏好。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产品。

然而面对着政府的号召或者忽而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场面感人,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好像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 对公共关系理解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对向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作用与运用,企业要么毫无认识要么就是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也造成企业很少会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三、 对公益赞助运用不够娴熟

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其实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公益营销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那么公益营销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公益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客观上来说:提高品牌形象

公益营销的基础是从事公益活动,公益活动的定义是指活动的目的旨在提供人类福利和增进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财物或无形的劳务,对他人表达善意,对社会做有意义的贡献等等。企业资助公益活动是指以企业名义,用提供金钱,实物或实务等方式,主办、参与或协办上述的公益活动。

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主管上来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应该从利人与利己两方面考虑。企业不仅要对社会作出回馈,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企业获取利润对社会是有贡献的,有了利润企业才能回馈投资人、员工,缴纳税金给政府,供应商才能从你那里获取他们的利益,诸多利益相关部门能从你企业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获取利润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所以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一个良好的企业需要有出色的利润与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不顾自身利益用企业的钱去盲目回馈社会。总之,社会公益活动、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微观上来说: 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司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帮助维持老顾客的支持,以及加强与老顾客的联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的产品也可能脱颖而出,公司与整个社区的联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报。

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广大的消费者都会用得着的类别,公司就需要用有广泛影响的公益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获取一显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赠的项目是顾客心目中认为重要的公益事业,那么得到他们的注意和认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国公司从事的公益活动作为大范畴公关中的一部分,出发点并不是单一的。与本地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鸿沟。从事公益活动,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在当地生根开花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对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者是大众,公益活动都能极大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宏观上来说: 提高社会效益

在早期,各跨国公司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步入到现今经济过剩的社会阶段,跨国公司开始采取比较“文明”的活动方式,强调社会和生态效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希图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传输给社会,以此来积极影响社会,同时也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益营销:企业还应该学习什么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在集团业务和旗下核心品牌如芝华士等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支持并开展避免酒后驾车、保障道路安全的公益教育活动。除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0省、市电视台推出酒后不开车的公益广告外,还在北京地区,联合北京市交管局向餐饮渠道发放公益宣传桌卡。提醒公众在节假日等宴请、聚会的高峰时期,酒后驾车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一大症结。一扫去年,芝华士曾遭受“信任危机”。

而保乐力加最新的2006/2007上半年度(2006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财务数据显示,其销售已走出阴影。报告显示,集团全球销售增长9.7%,而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的亚洲及其其地区销售增长更达11.3%。

剑南春走出会场走进校园,出资冠名电子科大男子篮球队。在该签字仪式上,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杨冬云代表剑南春集团表达了对电子科大体育事业的良好祝愿,希望此次冠名科大男篮能架起一座校、企之间科技与产业合作的双赢桥梁。而电子科大方面也表示,剑南春作为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它的关注与参与必将为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白酒厂商忙于布展招商、炒作做秀等招惹商家眼球的活动越演越烈之时,避开纷杂,走进了平静的大学校园,这种独辟蹊径的公关活动,将使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在这些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参照巨头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一、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是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最一时间主动表态,必须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春满大地,情满人间,善莫大焉,益莫大焉,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心连心、现代情”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我代表西昌同城公益理事会及全体志愿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凉山州妇联、西昌现代妇产医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弘扬慈善文化,助推善事业,“心连心、现代情”大型公益活动的启动,主要是向凉山穷困妇女实施医疗援助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各界有责任感的企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关注与支持,并慷慨解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扶贫济困,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激励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将公益活动引向深入,尽已所能,共同来关心凉山社会救助,凉山穷困妇女医疗援助,

用慈善心、公益心、博爱心、爱心感染爱心,传递温暖,帮扶弱势群体是民生的有效鄣显,民风的有力感染,和谐的强力推进,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持之以恒的开展慈善活动,为弘扬慈善文化尽绵薄之力,公益活动发言稿。

最后祝“心连心、现代情大型公益活动”成果丰硕,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