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

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9 10:08: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

篇1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实践、多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开放性的题。可以让学教学方法生背一些精彩片断,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语文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或电影、电视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辩论,以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这样,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课堂上的事,应该是学生终身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高中信息技术课学好的方法

杨赞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学科,而且这门课程知识更新很快,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在信息技术课中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必须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自学

对学生来说,老师引进门很重要,但以后就要靠自学。自学能力对学习任何课程都是重要的,对于计算机尤其如此。因为,计算机发展快,只有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许多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一些操作的知识,你完全可以自己通过看书和动手操作就能学会。而且。计算机越来越“平易近人”,让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人可用。计算机作为要学习的对象,理论知识和实践环境是统一的,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己可以掌握,自学当中有弄不懂的东西,大多可以通过上机来加以解决。因此,我说它易于自学,便于自学。

二、动手

篇2

应试教育模式的不足

在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要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及教育模式却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系统高深的知识体系,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科课程长期拥有主导地位,致使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从而导致课程模式结构的失衡;长期以来,知识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过分强调知识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失衡;在课程设置中,由于所谓的主要课程和次要课程之间的鸿沟长期难以填平,从而引起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失衡;在课程的评估方面,长期以来是以既定课程为评估依据的,因此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围绕着某些既定的课程而显得被动化,这一切,都明显地显示出应试教育的格局。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等级考试,就是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烙印。等级考试大纲更新慢,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为了考试,学生不得不去考那些学完可能用不着的内容,甚至有的考试,要求学生熟记操作步骤,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也要求应聘者有实际工作经验,这也显示了社会对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我国的高考模式,也明显存在应试的弊端,但目前还比较难改变。前几年,在社会上曾引发关于“高分低能”问题的讨论,实际上,这体现了人们对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今天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问题,显然这些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单一的课程模式和失衡的课程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理论是相背离的,无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

立足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自始至终强调着培养创造性以适应生存需要的主题,该报告认为:“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他自己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有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天才能力和个人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个人的积极性和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这里提出了多种素质潜能应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其别强调了创造性的重要作用。

美国在1989年发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提出教育改革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日本政府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迈向21世纪的保证。

1996年,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任务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尤其是技术先进的国家,早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把素质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

国际社会意识到人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只有进行素质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的挑战,决不是原有教育方式的改良和修改,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重新确立教育目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更新建立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大力调整教育结构。

高等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一流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的基础,更需要他们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工具,这是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但创造性人才并不意味着要开发出什么产品或是发明创造。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认为是一种能力和素质,它表现在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就人才培养来说,就要处理好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系。

考察计算机技术应用成果发展的历程,大量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创新来自于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工作,单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某些工作,相反,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在学习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打下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后,就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相关的领域,从而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和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学习方面的引导上,就必须根据计算机发展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不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以推进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属于共性要求的基本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处理本专业的任务的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因此,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针对人才的不同培养方向,并结合个人兴趣,学校在计算机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方面必须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时作动态调整。

下面讨论部分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模式的不足。

1.大学入门信息基础教育

由于近几年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开始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于是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大学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考试分类,开展分类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入门信息基础教育(这门课程名称不统一,有的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有的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际上就是一个入门信息基础课程),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入门教育,对这一层次课程的定位在于让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图形编辑与处理、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页制作及其应用等。通过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从教学情况来看,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普及情况不完全同步,在入学之前,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有的还缺少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这就对教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对于已经对计算机有所了解,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如何在现有规划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层次的授课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论何专业的学生,这些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因此,对不同的系和专业,借鉴国外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把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制作成基于Web的网上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或在教师/助教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实践。考试以实践制作成果进行考核。但在这一门课程的考试上,部分地方存在着让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这种纸介质考试,这是严重背离素质教育理念的。在这个方面,英国剑桥大学的经验值得 借鉴。

2.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将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编程开发和应用能力,计算机编码能力、程序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学科问题或创新性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

如何进行这门课程的建设,大家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思考。这门课程对理工科学生有较高要求,而对文史哲农医类学生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要求。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兴趣及社会的需求有机地集合起来,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驱动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驱动,另一种是应用案例驱动。语法驱动,实际上是定位在产品培训上。而不是定为在程序设计的体系与方法上。实践表明,实施语法驱动教学法后,学生仍然掌握不好语法,对于较大的应用,设计不出较好的软件构架。但由于存在的某些考试方式,又使得语法教学能满足考试的需求,虽然考试成绩与实际能力相差甚远,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使得部分地方的程序设计课程带上了应试教育的色彩。

深入分析培养目标,我们认为,这门课程应该用案例驱动进行教学,语法内容知识作为入门阶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在案例教学中去体会语法结构的应用,这样更能深入掌握程序设计与实现的内涵。而考试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训练来完成,不一定要用纸介质的试卷,或者可以用30%的纸介质试卷成绩+70%的项目训练作为总成绩,这样更能体现能力的培养。

此外,应用环境的落后,也是这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院校由于受等级考试的影响,教学使用的编译环境不得不使用10年前16位的TC编译环境,这与时代的发展极不相衬。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课外的辅导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开发能力、系统化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3.公共选修课的建设

为了体现个性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建立公共选修课课程群。比如开设数据库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原理、V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等课程。

我们调查了部分学校,认为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在这个方面可作为很好的示范。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修课也应注重提炼基础性的内容,使学生对基础性的内容学得比较扎实。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课堂用例及作业大都以综合应用型的题目为主,这类的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构建选修课构架,目标定位于培养多种模式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开设不同的选修课,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同一模式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造性。

结语

篇3

现代社会上岗靠竞争,就业靠技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就业、有饭碗。但仅仅站在“有业可就”的高度是不够的,如何能让学生“择优而就”?一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实习课的教学质量。为此,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加强实习课的演练,以开发学生技能。笔者在几年来的实习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制定周密合理的实习计划

一个好的实习计划不仅要包括理论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要前后连贯、练习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同时,还应结合以往实习教学中发现的学生经常出错的操作,在实习计划中重点强调。以指导WindowsXP实习为例,教材重心应在Windows常规操作、鼠标操作、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在资源管理器中又应以文件操作为重点,特别是文件复制、移动是这一部分为难点等。结合实际实习中使用鼠标拖动实现文件的复制、移动操作时,有很多同学在复制文件时先松开Ctrl键,再松开鼠标左键(应该先松开左键,再松开Ctrl键),造成复制操作变成移动操作。有了这些清楚的认识后,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时间的分配上,就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实行分组教学

在上理论课时,全班同学一同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是一样的。在实习教学中,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三组学生分别相对集中地在机房进行上机实习。上实习课时,在入门指导和基本实习内容与要求讲完后,充分利用巡回指导和个别辅导的机会和时间,对每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实习目标,并在知识的的深度、广度、难度上严格加以区别对待。这样,成绩好的学生觉得知识学不完,成绩中等的学生觉得学习有压力,成绩差的学生觉得学习有信心。同时定期测试,重新分组。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分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得更清楚,哪些同学成绩比较好,哪些同学暂时落后,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放羊式”的实习教学效果好得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学生成绩差异大的班级实施,有利于因材施教,消除后进,促进进步。

三、因势利导,引入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一个不可低估、前途无量的创举。是通往计算机世界的捷径,面对目前职高学生普遍英语不好和对基础教学枯燥厌烦的情况,如果以游戏做引导,将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实习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如用练习指法时,我们使用了图文并茂的学习软件CAI,学生很感兴趣。用WINDOWS中的扫雷、纸牌游戏让学生练习鼠标的使用等等。这样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骤然提高,同时还可消除学生对游戏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有人担心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是“引狼入室”,耽误学生的学习,我认为关键是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安排是否合理、引入是否正确。教学中引入游戏,却不以游戏为目的,而是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游戏于其中,得益于其中。有计划、有安排的使学生想学知识。

四、加强上机指导

加强上机指导,重视课堂练习,解决操作难点。实习课教学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理论课教学差别较大,具体体现在课堂辅导及辅导方法上。在实习教学环节上,依据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三个环节。针对计算机实习教学的特点,细分为集体辅导、分组辅导、个别辅导、相互讨论等手段进行。

开始进行入门指导,提出实习课题任务,指出操作重点,并进行示范操作,然后进行分组练习。考虑机房布局和小组协作学习的特点,每小组以4-6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传达、检查、帮助老师执行教学任务,协调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关系,能够就每次分配的任务组织讨论,确定制作作品的主题。小组成员根据学科特点按性别差异、个人特长等因素进行组合。

然后进入巡回指导环节,教师巡回观察,挑选操作熟练、思维敏捷,且掌握较高的学生。然后,将这些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担当“小老师”的角色。整个小组以他为核心,由他负责整个小组的实习操作和辅导,必要时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如遇困难可向组内成员寻求帮助。学习过程中允许下位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管理,防止课堂纪律混乱或个别学生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问题实在不能解决时,由老师出面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又加快了整个实习进程。同时教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特差生进行辅导,使整个班级的实习教学能同步进行。有条件时,组织组内进行操作比赛,各组派出强手,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操作比赛。久而久之,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厌倦情绪。

最后,进入结束指导环节,在本次实习结束前,针对本次实习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一是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二是对本次实习中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克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五、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分支较多、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它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普遍应用工具存在。要求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学到较多的计算机知识,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是不太现实的。而且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更新如此之快,今天学习的内容,明天可能就不再去应用,所以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掌握计算机知识,谈不上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谈不上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有能力继续获取新知识,跟踪新技术,不至于落伍,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这种想法,在计算机实习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对于教材上没讲到或简单介绍,而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多摸索,多试试。二是让学生自己查找软件提供的帮助,从中得到答案。三是学生之间多探讨、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总之,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向实习教学倾斜,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较多,实习内容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习教学中,应灵活机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计划,进行实习,从而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职业中学的计算机实习教学是一种亟等完善的事物,以上是本人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同仁的商榷和指正。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编程;高级汇编

【Keywords】computer; programming; advanced compil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35-02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涉及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当中,同时为了掌握这门技术也同样涉及多样化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发展更新速度也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于是需要在提升和保证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质量的同时,还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那就是编程。软件的开发应用都不可避免地运用到计算机编程语言。

2 计算机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计算机成为了一项新兴的技术产业,计算机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计算机处理信息及基本过程就是将使用者待处理的问题用机器语言编入计算机内,用储蓄程序控制计算机从而达到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目的,在信息的处理过程当中,在操作进行前要理解计算机急需搞定的难题,然后根据确定的解决方式将特定编程代码输入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去,接着,通过计算机的存储程序指挥能力对计算机内部信息开始自动处理,直至完成最后的操作。

3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这两大部分构成的,在硬件方面,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都属于硬件。而硬件只是基本的外壳,如果计算机需要运行就必须有相应的软件支持,软件又分为系统软件,也就是经常用的操作系统,WINXP、Win2000等,再者就是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常见的应用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计算机组成如图1所示。

4 计算机编程语言

4.1 编程语言的发展

计算机语言最开始的计算机语言,也就是011010111,那个时候编程要会用0和1表示一切,后来逐步发展,把一些常用的指令用英语单词表示出来,形成了汇编语言,这时候需要记住那些单词的含义,还必须告诉计算机每一步要怎么做,而计算机的计算程序相当谨慎,掉一个步骤就无法运行,而且汇编语言的可移植性差,也就是说在这台计算机上写的程序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可能就不能用了。在此之后,程序员为了方便对软件进行改写,高级语言就此诞生了,高级语言不要求程序员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运行,程序员只要将上层编码改写完工之后,编译软件就可以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汇编语言,然后再将汇编语言转化成计算机语言,从而在计算机中执行。

4.2 语言分类

4.2.1 C语言

大概在1980年的时候,C语言就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领域当中去了,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史中,可以很容易看出C语言由B语言不断进化而成,B语言是C语言的前提基础,所以由此得出C语言在运用的时候会比B语言的优势更加明显,它把计算机当中的所有运算符以及控制语句运用到了编程当中,逐步优化了程序语言的运行状态。在C 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图形功能、逻辑判断功能、计算功能等这样的功能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把抽象的数据进行信息直观化。

4.2.2 Vinsual Basic语言

Vinsual Basic 语言就是可视化语言,它在20世纪90年代时被计算机研究员开发而来的。当Vinsual Basic 语言在计算机运用时,工作原理就是计算机通过对象机制的改造,把可视化的各种复杂的程序问题不断简单化,此时可以把这些问题随机整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实现用户对自己所设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控制。

4.2.3 Java

Java同邮窃20世纪90年代被开发出来,Java作为程序设计语言的一类,可以实现信息领域跨平台浏览、动态Web以及Internet 的相关计算,Java的原理就是当计算机程序在编辑并试图运行一个Java程序时,需要运用到不同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当文本正在编辑时,可以通过使用调用类的方法来访问需要的资源,然后把源文件用计算机的编程翻译成一种代码,存储在计算机的class文件中,接着可以通过运行计算机编程当中的Java虚拟机来对class文件进行必要的操作。在Java的整数当中,数据在Java程序中有3种表示形式,分别为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 Web设计区域当中去,可以支撑当前浏览器的运用。

4.2.4 PHP

PHP计算机编程语言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PHP是一种主流的动态网站编程语言需要配合html css+div +js等才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执行HTML的全部文档信息,通过随机融合C、Java、Perl等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去满足用户对计算机控制以及操作的需求,同时可以支撑动态的网页。

4.2.5 Python

在计算机当中,Python语言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操作过程中,它可以代替 VBA对Excel进行操控,python是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不属于c++/java那样的高级语言,需要编译成字节码之后才能运行,python可以边运行边解释并且有自动检测的功能,这样的优势可以使用户能通过 Python语言来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搜集。

5 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

5.1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特点

首先,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应用对程序员来说是必修的一门功课技巧。在实际操作中,C语言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使用,而C语言相比其他语言的难度处于比较适中的位置。不过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选用过程当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运行的程序和语言相对应,不可逾界。其次,Visual Basic 语言很容易入门,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自学这门语言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很多人都喜欢自学该语言,但是这个语言的效率不高,尽管 Visual Basic语言可以简化编程过程,从而减少失误,但是Visual Basic 语言效率较差,对一些程序效率要求高的应该减少使用,要用混合编程的方法来达到语言选用目的。[1]

5.2 针对不同程序合理选择编程语言

在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好计算机程序的正常运行,所以就需要程序员对运行程序进行调查,完成调查之后对数据信息进行随机抽样整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挑选最合适的编程语言类型,尽量去避免编程错误问题。在计算机编程语言选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程序员对编程语言熟悉度以及语言开发成本的重要性。

6 结论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只要人们提到学习C语言,都会不由自主地和谭浩强三个字联系在一起,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学生,都是在谭老师的《BASIC程序设计》、《FORTRAN语言》、《C程序设计》的指引下走过来的。特别是20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将C语言纳入到考试的范畴,C语言便进入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讲堂,谭老师的《C程序设计》因为系统性强、通俗易懂、例题丰富,并且实用性强,很适合初学者,瞬时风靡各大高校,成为许多理工科专业学生书包中的必备书籍。多年的一线教学体会,我始终推荐该书为使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2适用各类学习对象

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讲授C语言,至今已有15年,授课对象有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大专生和社会上成人教育的函授学员,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谭老师的《C程序设计》,从第一版到第二版、第三版,同学们都觉得这本书好,从没有学生对选用这本教材提出异议。事实上,国内许多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用谭老师的书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材,而且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同样也用谭教授的书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材,自学C语言程序设计的读者更是不约而同地选择谭教授的书作为叩开C语言大门的入门书。

最初学习C语言的主要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而且大都是作为第二语言开设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作为第一语言,而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历程。当C语言作为第一语言开设后,《C程序设计》的第二版便增加了“算法”,并安排在第二章(C语言概述之后),使学生首先掌握常用算法(如求一批数的累加和、累乘积,判断某年是否为闰年,判断一个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是否为素数等算法)的编程思想,而后再讲解具体的语法定义、规则,以及算法的具体实现,将程序语言的讲解与算法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讲解有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非常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受到各种学习对象的欢迎。记得有一年上成教的课,当时成教教材管理部门选用了其他教材并发给了学生,笔者在第一次上课时便将谭老师的《C程序设计》作为主要的参考书推荐给了学生。上了两次课后,许多同学反映:“老师,我们这本教材没有谭浩强那本讲得清楚”,笔者后来向成教学院的有关人员提出下一届更换教材的建议,以后使用的教材都是谭老师的《C程序设计》这本教材。

3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C程序设计》一书涵盖了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C语言程序设计的全部内容,并介绍了大量常用算法。在C语言中,数据类型丰富,运算符也比较多,程序设计自由度大,这些都给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难度。本书从C语言的结构开始,从最简单的输出“This is a C program.”、“求两数之和”、“求两个数中最大者”实例出发,将基本的程序结构中应至少有一个输出、最简单的变量定义和使用、C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知识点讲解得非常清晰,只要懂点英文,就能读懂程序。进而介绍具体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基本的输入输出函数,使初学者很快就能编写出比较简单的程序,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很有成就感。而后开始介绍稍复杂的程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和数据类型(数组),并结合图例讲解和实现常用的算法。在函数一章通过利用前面的讲过的实例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同时也降低了学习函数的难度。在读者会编写基本的C程序后,才开始介绍C语言的特色部分,如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共同体、位运算文件等,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点全部展开,难度逐渐地增加,而没有采取在讲解函数之前先讲解指针的做法。这种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教学内容安排非常符合认知规律。

4深入浅出、讲解透彻

大学教材是供人们使用的,它既用于老师教,又供学生自学,也可作为有关人员的参考用书。它不但要强调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完整性,而且也能使人通过自学就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这就要求一本好的教材既要内容完整,同时又必须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讲解透彻。《C程序设计》一书各个章节的编写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复杂难懂的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实例结合,与形象的比喻科学地结合,使其变得容易理解,并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相结合。如在讲解递归算法时先用求人的年龄问题来讲解递推和回归的过程,而后才讲解经典的汉诺塔问题,同时给出了详尽的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并配以图例说明。又如在介绍指针概念中“间接访问”一词时,使用了生动的比喻:“为安全起见,将A钥匙放到另一抽屉B中锁起来,若果需要打开A抽屉,就需要先找出B钥匙,打开B抽屉,取出A钥匙,再打开A抽屉,取出A抽屉中之物,这就是‘间接访问’。”这使读者不仅理解了“间接访问”概念,也加深了对指针概念的理解。再如在介绍变量的存储类型时、介绍指针时都对计算机的存储管理作了清楚的论述。

该书的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对C语言中最基本和常用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凡是涉及的内容,都讲得非常透彻、详尽。

5例题难易适度、习题丰富、教学资料齐全

多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总能体会到本书中例题和习题选择的难度非常适宜,如讲解循环结构时选用计算“1+2+…+100”作为入门的例题,习题中便有计算“1!+2!+…+ 20!”之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新旧知识(循环结构的使用和前面介绍的数据类型及其表示范围)的结合。另外本书通过丰富的习题来丰富常用的实用算法。如在循环一章的习题中将迭代法和二分法引入,通过求方程的根来理解其算法含义和实现过程,在数组一章的习题中引入了“筛选法”、“选择排序法”、“杨辉三角形”等。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时不仅仅需要选择合适的例题,还需要编写足够代码量的程序,仅靠阅读教教材或听课是不可能掌握编程技能的。总有人抱怨说:“课堂上听得很明白,就是课下编程困难”,而学习程序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C程序设计》一书中每章都附有大量的各种类型习题,并且有配套的习题解答,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且有益于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和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也便于教师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近年来谭老师讲授《C程序设计》的教学录像也已成为很多教师讲课前的观摩学习课程。

6强调应用意识和应用技能

教材要起一种引导作用,要强调应用意识和应用技巧,应特别注意学科间的联系。《C程序设计》一书将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算法、工程应用的常用数值分析方法均作为本书的实例和习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正因如此,初学程序设计的学生可以达到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开发的能力,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士通过自学这本教材,打下了程序设计的基础,后来便使用C语言开发出本专业的应用软件。

7结论

大学教材非常重要。谭老师为人们写下了诸如《BASIC语言》、《FORTRAN语言》、《C程序设计》等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欢迎的经典之作。谭老师的《C程序设计》一书对我国普及C语言程序设计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为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不懈地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功不可没,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篇6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至分为三类: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应用性计算机课程。对于不同类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方式,那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能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教学需要。

1.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类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题,具有普及性。对于现在的信息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说计算机基础教程、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入门教程、Internet上网入门教程等等这些入门的课程都可以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

2.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

这类课程具有课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他们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比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3.应用性计算机课程

应用性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课程,主要是指那些行业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比如:3DMAX、PHOTOSHOP、CAD绘画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应用性软件课程。它具有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娴熟。

二、现代教学方法研究

在信息技术的今天,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培养方式,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

1.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强化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规范实践内容,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

4.课件多媒体教学法,加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中的多种媒体信息集成控制性,是教学应用中最普遍的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5.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形成开放式教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问题自主研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7

在职业高中参加计算机专业对口升学考试的科目中,VB、VF、微机原理、网络基础四门课程各具自身的特点。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80X86-Pentium》(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学科,既有对硬件的介绍又有汇编语言部分,由于其兼备软硬知识特点,所以学生学起来倍感抽象费解。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先后承担过几遍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其它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实用的,因此总结出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教”进去的,是学生“学”进的,因此,要为学生创设一民主、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而《微机原理与应用》学科本身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我便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了一些趣味性的例题、制作了生动的课件,还制作了模拟教具,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很大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他们虽然看不到计算机内部的工作过程,但从这些演示中能够感受到形象化的动感过程,产生了感性认识,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始自觉地去探索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任何一位教师都得肯定这一点:那就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通过细致观察以及和班主任、其它科任老师的交流,我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达到该目标。如有些学生的理论水平较低,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却较强,我就鼓励他们向这一方向发展,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其实也促进了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计算机课程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入门”与否是个关键,可这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清楚这一点,同时也清楚地告诉学生:“老师对你们能否‘入门’是很有信心的!”以激励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去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不断启发,使其禀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微机原理与应用》教科书较厚,内容深而广。以前教学时,总感到这儿是重点,那儿也是重点,力求全面,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结果学生随着教师走,对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现在,我重在抓重点,我的体会是:抓住重点则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譬如在BCD数调整指令的教学中,我紧抓BCD数就是十进制数这一实质:因为它是十进制数,而加减运算指令的对象是二进制数,所以必须用DAA或DAS进行调整,调整为一个合法的十进制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从而轻松掌握了BCD数调整指令DAA和DAS的用法。又如在串处理指令的教学中,紧扣该命令所涉及的串的属性:源串还是目标串,如果只有源串,则需设置DS:[SI];如果只有目标串,则需设置ES:[DI];如果都有,则同时都设置。如果需处理多个单元内容,则需设置移动方向及次数,整体这样一归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此外还把REP与循环控制指令LOOP作比较,进行了综合举例,还引入学习高级语言中相关知识,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差异,从而掌握了所有这些指令的使用方法。

四、普遍联系,类比说明

《微机原理与应用》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甚至有学生说是“天书”,如果单纯讲理论,结果可能使学生感觉到是一头雾水。对于那些抽象的知识,我总是首先引用生活中的具体经验予以解释,如堆栈这一内容,我将其形容为一种有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容器,比方说是“桶”或“杯子”(如下图所示)。开口端对应堆栈段的起始位置,封闭端对应堆栈段的结束位置,即栈底,起始端到封闭端的字节数即堆栈段的容量,而里面的存放的东西则是随着多少可增可减,即栈顶的位置不是固定,所以引入一个SP指针来始终指向栈顶的位置,理解了堆栈的结构,堆栈的操作方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精选内容,训练思维

对于教学内容的挑选,我通常都选择那些能对学生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基本题型、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讲深讲透。如在程序设计中就有很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型,通过它们可训练学生具有各种思维能力,在字符串操作指令这部分内容中,数据串传送指令是核心,是基础,我便以下题为例,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型训练。

题目:将存储单元DA1串的100个字节传送到DA2单元

法一 LEA SI ,DA1

LEA DI ,DA2

MOV CX ,100

CLD

REP MOVSB

(一般来说,学生们都会用上述方法)

法二 LEA SI ,DA1

LEA DI ,DA2

MOV CX ,100

AGAIN:MOV AL,[SI]

MOV [DI] ,AL

INC SI

INC DI

DEC CX

JNZ AGAIN

(运用这一方法,主要是希望学生学会用条件转移指令处理这类题型)

法三 采用程序填空,括号内为答案

MOV SI ,0

MOV CX ,100

AGAIN:MOV AL, ; (DA1[SI] )

MOV ,AL ;(DAD[SI] )

; (INC SI)

AGAIN; (LOOP)

(运用这一方法,主要是希望学生学会在SI初值不同的情况下,能正确使用不同的寻址方式,以及LOOP循环控制指令,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填空)这一题还可引出许多变形,如何用MOV指令传送地址,如何对字串、双字串进行操作等。一题多变,将一个问题进行变化和改造,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这一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深入地思考问题,进而掌握整个一类题型。

六、加强指导,引导自学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训练和指导,因为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内容繁多,教师是不可能把将来需用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的,而学法具有灵活性,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源源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是好的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的,教会学生自学要有一个过程,我便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查找资料、议论探讨、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到汲取知识的快乐,并使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还有很丰富的内容,有待今后大家在教学中继续努力提高。

篇8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利用多种现代化设备,多方式、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缩短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把MCAI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环节。MCAI(Multimedia Computer_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重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自测等优势[2]。Authorware是目前最好的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组合性。能把文本、图像、影视、动画、解说等教学素材以及运用flash和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因此,本课题组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以Authorware为主。

一、《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软件开发的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主干和入门课程,在中医教学中占重要地位[3]。但是它的知识纷繁杂乱,思维抽象,且好多内容都是直接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学生在高中以前接受的是数理思维,则入大学接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往往对传统中医思维及表达方式不习惯,并对其科学性与使用有效性存有疑虑。而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主观体验,也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削弱学生学习的动力[4],使教和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以Authorware7.0软件为主,结合其它图片、声频、视频、动画等制作软件把相关内容制成MCAI软件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保证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标准化。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或反复利用MCAI软件自学。从而达到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和效率,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收集素材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设计制作,也需要具备整体设计创意的素质,因而《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的开发可以为其它中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借鉴,为新教师提供多媒教学课件范例。尤其是西医各专业的《中医学》,因大部份内容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同,如“阴阳五行”、“脏象”、“经络”、“体质”、“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按《中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作适当修改就可以用于《中医学》的教学。

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制作出来的软件才能更适应《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建设。在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之前,我们认真研究教学法,多次组织教育教学思想讨论,发表有关教学论文数篇,并已建设《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试题库等。

2、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通过参加多媒体教学学习班和自学等形式。尤其是Authorwere和Flash等软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我们还通过参加省多媒体教材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资料收集。包括各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中基教学参考书、MCAI软件研发相关资料等),更重要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动画等。

4、源程序的制作。在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之前,先用Authorwere7.0或FlashMX制作各章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测试题(有时间限制,测试完毕自动显示成绩并保存),运用于教学中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合理修改。

三、开发思路

我们的思路有四个方面:

1、如何把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知识融合在MCAI软件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科学性,以更适宜学生自学。我们对近三年来中医基础理论新的教学改革观点和MCAI软件制作新动向和趋势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归纳、提炼,为软件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现有多种测试题课件源程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开发综合测试、考核系统。可以吸取执业医师考试和职称考试的经验,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性质和大一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

3、探讨MCAI软件如何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恰当地结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来创设良好的氛围,处理好“主导”、“主体”、“工具”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依据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灵活有效地选择使用MCAI软件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医信息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4、剖析MCAI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使用MCAI软件应注息和遵循的原则、使用策略等,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但并非尽善尽美。下一步我们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和MCAI软件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开发出更科学的教学软件。

参考文献

[1] 刘甘娜.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9

为拓展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C语言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功,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入门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下面我就谈一下几年来C语言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习兴趣很重要。由于多数中职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中职学生基础不扎实及本课程枯燥深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并演示实用性的程序,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如给学生讲解“水仙花数、猴子吃桃、翻译密码、判断素数”等问题,并让学生用编程软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运行C程序,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乐趣;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影片向学生介绍一些lT人士的经历和成功经验,增强学生学习C语言的信心和动力。

二、选择适合中职教育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教材内容要强调基础性,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浅显易懂,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出知识重点,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穿插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使教学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选择的教材尽量符合初学者的要求。

C语言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除了教师上课就是让学生上机实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感觉“能看懂”“能听懂”。却不动手实践,仍然掌握不了知识,更谈不上运用。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讲知识,许多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作业,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其真正当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总之。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动手编写程序和上机运行程序。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而定。就中职学生而言,教学目标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程序设计过程,形成程序设计过程理念。能够读程序。编写一些简单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C语言的学习只是程序设计的开端,所以我们教师不要设置好高鹜远的教学目标。 转贴于

三、分组教学,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没有大学生强,所以中职学生很容易失去上机兴趣,也就达不到上机实践的目的。为此,教师可适当转变上机实践的形式:以小组形式上机实践。上机前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组长负责分工.让本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查询收集资料,上机时各组分别完成相应任务。然后相互演示成果,分析优劣利弊,再互换任务,最后讨论编程体会,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主要过程可由学生自行解决,让学生在切磋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并且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激励式教学。适当引入考核机制,启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用考核这个手段来激励、鼓舞学生,考核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可采用“问题式”“阶段式的办法。“问题式”就是根据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在上机实践课时,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题、完成一个小游戏等。“阶段式”就是把一个阶段所学知识进行一次考核,但知识点不宜过多。有了考核机制.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10-02

VBA程序设计与其他程序设计方法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VBA程序的开发环境非常普及,学生个人使用的电脑、学校机房、实习时的办公电脑基本上都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第二,VBA程序设计方法比较简单,在语法上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录制宏的特殊方式来实现程序设计。

笔者在高校担任《VBA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验的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策略。

选取由浅入深的理论教学

笔者所教授的《VBA程序设计》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对选课学生要求的是先学习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上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较好的办公软件使用基础,但是没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经验。基于以上的学生基础知识分析,笔者在理论教学中选择了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以VBA语法为主,少量篇幅介绍课程中涉及的办公软件使用方法。

本门课程中讲授VBA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懂录制宏形成的代码,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一步地修改代码。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把理论教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数据类型与运算、选择语句和判断语句、Excel常用对象与事件、界面设计、代码调试等。每部分都选取和实验相关的内容详细讲解,学生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相关课程内容,则可以通过自学教材完成。例如,在“Excel常用对象与事件”这一章中,笔者只介绍了application对象、workbook对象、worksheet对象和range对象。学生熟悉掌握了这几个常用对象的使用方法后,对其他对象就能够快速的进行自学了。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教授学生如何灵活自如地使用VBA程序自带的“帮助”工具。在教材主要使用的Excel软件中,VBA“帮助”工具就提供了几百个Excel对象模型参考,这些对象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完毕,因此,只有学会看懂“帮助”工具才能明白随时查找对象的使用方法。例如,在VBA程序设计中要使用到图表对象,但是课程介绍的Excel常用对象中没有包括图表,学生可以通过“帮助”工具搜索到Charts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也可以在“Excel对象模型参考”中查找到Charts对象。学生在“charts对象成员”中可以学习到Charts对象的使用方法,点击每个方法都有参数说明和示例,如Charts对象的Add方法的示例为:

ActiveWorkbook.Charts.Add Before:=Worksheets(Worksheets.Count)

从这个示例中可以分析出新建图表工作表的语句是ActiveWorkbook.Charts.Add,参数Before是指定新建的图表工作表插入到最后一张工作表之前。学生如果不明白Worksheets.Count的含义,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去“帮助”工具中查找Worksheets对象的说明,其Count属性的含义是“返回一个Long 值,它代表集合中对象的数量”。学生在上机实验中通过多次使用VBA“帮助”工具,可以快速提高应用能力。

从录制宏的上机实验入门

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学习过程序设计类课程,笔者在学生前两次的上机实验中安排了录制宏的实验题目。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程序设计语法的畏惧心理,又增加了学生对VBA编程的自信心,学生可以通过这两次实验体会到VBA中宏的妙用。

第一个宏实验是在Excel中自动生成工资条,实验要求是在Excel工资表中,给每一条记录插入一个工资表的表头,如果有100条工资记录就要复制粘贴100次表头记录行,通过录制一次复制粘贴表头的宏,并把宏指定给新插入的按钮,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个按钮完成重复工作了。

在Excel中录制宏是一个重要的VBA编程技巧,学生在熟练掌握语法后,也可能遇到生疏的对象和事件,通过录制宏后查看代码,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对象和事件的对应代码,相对于查找“帮助”工具更为快捷。例如,在VBA中进行单变量求解是使用Range.GoalSeek方法,在Range对象中属于不常用的方法,通过录制一次单变量求解的过程,再查看以下代码:

Range("A1").GoalSeek Goal:=10, ChangingCell:=Range("A4")

就可以清楚地知道Range.GoalSeek方法是单变量求解,目标值用Goal参数设置,可变单元格用 ChangingCell参数设置。

第二个宏实验是在Word中设置按钮或快捷键来转换字符的大小写状态。该实验通过录制宏新建按钮或快捷键,使用方法和在Excel中相似。通过先后在Excel和Word中录制宏并查看宏代码,学生可以了解到VBA程序设计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同软件中的VBA有不同的对象和事件,Excel和Word都有各自的对象模型。

训练学生完成实用性实验

笔者在安排学生的上机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学以致用,专门挑选了一些实用性的实验题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Excel VBA、Word VBA和PPT VBA的程序设计。下面举例说明这三部分实用性实验的内容。

1.在Excel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人员信息管理界面,该实验可以扩展为通讯录人员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相关的程序设计。实验内容是通过新建的界面完成信息录入、增删改和查询,把Excel工作表作为保存数据的数据库。这个实验涉及ExcelVBA的界面设计、工作表对象、单元格对象、find方法等内容。

2.在Word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合同模板。该实验可以扩展到要求固定格式的报告模板、简历模板等。实验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日期选取器、格式文本、组合框等控件来固定合同的样式,让学生熟悉Word特有控件的使用方法。

3.在PPT中,要求学生制作一份销售数据月报的幻灯片模板。该实验可以扩展到展示Excel数据源的其他类型的幻灯片模板,如产品成本数据月报模板、员工工资数据月报模板。实验内容是通过VBA把PPT的文本、图表等对象的数据源指定到Excel工作表中,通过修改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源就可以及时更新PPT中的内容。

结束语

国内各大高校越来越多地开设了VBA程序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普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都离不开Office办公软件,学习VBA程序设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笔者在两年的授课过程中也体会到了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用能力的作用,但作为教师还应清楚,该课程还需要在结合学生需求的案例设计上更下功夫,如结合Excel的规划求解、数据透视表等功能,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发挥VBA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梁辉,李花.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Excel VBA教学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

篇11

关键词:Lego Mindstorms;程序设计;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的所有学生在入学后都要求学习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概念,讲授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方法。在武器装备中,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作为未来的军队指挥员,学生必须理解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的长处和弱点,只有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才能在战场上最大性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计算机基础教育强调应培养学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能力,利用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终身的计算学习者。大部分学生在学完公共基础课程这两门课后可能不再学习计算机类的课程,这两门课要为学生继续学习(主要是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便在指挥员岗位上尽快适应部队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战场环境的需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机器人作为教学工具可以帮助理解计算机类课程的基本抽象概念。特别地,Kumar和Meeden指出在本科课程中使用HandyBoard 和LEGO积木作为实验教学基础是可行的。从1990年起,一些本科的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项目开始启动,用来建立机器人实验室辅助教学,或基于HandyBoard/LEGO或基于Mobile Robot平台。

1996年LEGO公司了Mindstorms机器人开发和编程工具包。由于与HandyBoard设计相关,Mindstorms平台最初并不适用于高等教育。那时的SIGCSE(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科学教育专业组)和ITiCSE文献中同样缺乏对Mindstorm是否支持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LEGO机器人缺乏与高等教育相当的程序设计环境,缺乏对大学水平的程序设计语言C或Java的支持。然而,在过去十几年来,Mindstorms使用者群体日益壮大和活跃,他们完成了相当多的工作,如为C和Java开发程序设计环境,使上面提到的缺点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校选用低价的LEGO机器人作为教学平台:

(1) 西点军校在“信息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CS105中利用LEGO Mindstorm 机器人作为学员主动学习环境中的重要组成;

(2) 加州州立大学在课程CECS174中使用物理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问题求解概念和程序设计结构的理解,使用LEGO机器人作为教学实验平台;

(3) 麻省理工学院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系特别开设了6.270自主机器人设计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通过搭建物理模型并编程控制它,最终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实验;

(4) 卡耐基梅隆大学作为第三方开发了Robot C程序设计环境,Robot C已成为LEGO机器人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到2006年LEGO公司Mindstorms NXT机器人套装时,机器人在计算机教育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LEGO机器人的教学经验。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组织

“大学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两个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年度我们选择两个教学班实施双语教学,教材选用《New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Concepts》第十版,课程安排如下:

实践教学环节是这门课程成败的关键,学生编程能力培养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正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本学期实施的大多数实验由外版教材提供,外版教材自带的光盘同时提供了软件,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和作业情况进行跟踪,使教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提供工具对所有实验和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基于LEGO 机器人的程序设计教与学

依据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修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程序设计部分的教学要求如下:

(1) 计算机程序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功能,理解程序控制概念;

(2) 计算机程序表示: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编译的基本概念;

(3)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4) 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理解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生存周期的概念及软件的开发方法。

虽然程序设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所占学时并不多,我们依然决定依托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购置的60套Lego Mindstorms NXT和RobotC程序设计语言来设计整个程序设计入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搭建实实在在的物理模型并编程控制它的运动,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3.1LEGO Mindstorms NXT

通过机器人的运动来理解程序和程序设计是感性记忆与理性理解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达到教学目的。LEGO Mindstorms NXT 9797机器人套装售价不超过250美元,已被欧美一流高校普遍使用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中。

LEGO NXT机器人硬件是由NXT 32位控制器、马达、传感器等组成。套装中包括两个碰触传感器、一个超声波传感器、一个光电传感器和一个声音传感器,马达中内置了角度传感器,如图1所示。

图1 LEGO Mindstorms NXT、传感器及学生搭建的部分模型

LEGO机器人由于平台的开放性拥有庞大用户群,软件开发环境丰富,几乎支持所有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常用的语言编译环境包括Robolab、微软的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leJOS NXJ (Java)、NXC、Robot C,比较之后我们选择了由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Robot C,理由如下:

(1)Robot C是一种基于C语言的机器人开发环境,而国防科技大学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基于C的,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这一点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讲相当重要;

(2)Robot C拥有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所有功能,有成熟

的机器人程序设计调试工具;

(3) 同其他几种流行的机器人语言相比,Robot C是效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并且具备功能齐全、界面简洁实用等优点。

3.2课堂教学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使用LEGO机器人始于2006年,由于数量有限,只用于课堂演示。

依据课程标准,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如下:

(1) 程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程序,程序设计和程序设计语言,以最简单的机器人程序讲述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篇12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以往的各种习惯都在改变。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例外,现代远程教育(或称之为网络教育)以其广泛的开放性、有效的交互性、切实的实用性和方便快捷的即时性,正在全球的教育系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1998年,我国开始启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99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近年来又陆续扩大了试点范围,由启动初期的4所院校发展到今天的几十所,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也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到近百万人,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程教育中的教学系统是远程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是实施远程知识传递、导学和远程管理的基础。系统设计必须满足远程教学、远程管理的基本需求,同时应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模拟真实的网络教学和学习的环境。要努力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媒体环境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对学习、教学、服务和管理提供全面的支持,真正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完美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需求

《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FoxPro》是现代高校中大多数专业都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为其以后学习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开发乃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而对其它专业学生而言,不仅是数据库技术的入门课,也是首次受到可视化程序设计训练的一门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同时也利用高校教育网的高速,特别设计了网上教学系统。

(二)系统组成

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开发实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系统安全体系:目前主要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专业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实现。同时,为了减少危险,对访问者的身份做了限制,即必须是在校生并使用该校合法IP才可以访问。

1.网络基础平台。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远程教学支持系统。包括支持教学的基本数据库系统,各种管理系统和各种评测系统。

3.远程学习支持系统。包括各种教学资源的浏览,网上测试作业的提交,网上信息交流、网上论坛等。

4.远程管理系统。包括课程内容的管理,课件资源的定位,认证系统的管理,测试系统的管理等。

5.远程教学资源平台。包括远程教学资源的。目前仅限于课件和各种网页形式。

6.网络课件层。主要包括由学习部分、远程答疑、交互式讨论和习题及测试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涵盖了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应用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测试内容。

三、系统主要功能和所使用的实现技术

(一)系统的主要功能

Visual FoxPro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它将多媒体数据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及Web数据库技术融为一体,是当前数据库技术的主流之一。社会的需求使得数据库技术成为大学的热门课,Visual FoxPro相继成为多个专业的必修课。《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FoxPro》课件的实际设计和开发中,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紧扣教材,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的多媒体Visual FoxPro 教学系统。它既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强调交互性,体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该系统是一个具备较好开放性、移植性、交互性的网络教学系统。

(二)系统所使用的主要技术

利用目前最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比如Dreamweaver和Flash等制作Web页。插入文字、图形和图片,使用超级链接功能插入动画和图像而形成的开放型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

四、系统的特色

1、系统提供用户认证,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访问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一周内学生访问情况,管理者可以基本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侧重点,便于修改网上学习资源和习题测试资源的内容。同时,也是为了系统的安全性考虑。

2、系统通过开放型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引入了动态演示的实验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感,简化的实验教学的难度。网上论坛上实现交互讨论和远程答疑为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增强了互动性。而且教学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的教学大纲所有必修和选修内容,使用对象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Visual FoxPro》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供学生自学。并对每一章节提供网上作业的测试功能,实时批改,学生可立刻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3、利用《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FoxPro》网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了学生在数据库应用开发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促进学生不仅学习课件本身所展现的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去进行更深入的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和研究。

五、结束语

本系统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对Visual FoxPro语言学习的需要。不仅讲解知识,而且对问题加以检查,并能及时答疑。现代高校的教育已经不仅局限于大教室内,高校的教学也不仅面对大学生。我们正积极探索,希望利用目前较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形式,把这种教学形式实现到更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米丽萍.远程教学平台设计实现和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12.

篇13

【中图分类号】R776【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01-02

众所周知医院产科护理工作有着其特殊性,由于各个部门的多头管理,需要记录的资料很多,各医院的产科护士们都会抱怨:本来每天的工作量就很繁重,还要花大量宝贵的时间来记录产妇和新生儿的各种资料,另外随着社会对信息化和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手工信息统计和检索等方式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怎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把宝贵的时间还给病人呢?能不能用数字化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各家医院的产科都有计算机,护理工作记录经常会使用Word、Excel等软件来制作一些表格,用来填写各种护理工作信息,我院产科护理每天需要填写的表格有十几种,工作量非常大,使用Word、Excel等软件制作的表格和手工填写相比较,没有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那么能不能填写一组数据产生多种表格呢,我们发现Access数据库软件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笔者通过自学的计算机知识,基于微软公司的Access数据库软件自行设计开发了产科护理数据库用来代替以前使用的Word、Excel表格,每个产妇的信息录入一次即可自动生成十几种各种表格,可以满足多个部门的要求。且具有快速病例检索、数据自动汇总等多种功能。经过一年多的逐步完善,目前已经拥有2000多例病人有关资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病人的目的。

如何去开发这样一个数据库呢,首先是选择一款好的软件。通过对各种数据库软件的比较对照,我们选择了Office Access,Access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学习简单,便于推广

无需花大量的时间,不需要学习计算机编程即可开发出高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得有这样想法的产科工作者可以轻松实现自己动手制作产科数据库的梦想,成功率非常高。Access是一个可视化工具,其风格与Windows完全一样,用户想要生成对象并应用,只要使用鼠标进行拖放即可,非常直观方便。系统提供了设计向导等工具,使得操作简便,容易使用和掌握。

2 运行成本极低

Office是我们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 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大家都忽视了Office办公软件中最强大的数据库组件--Access,不需要额外的软件费用。

3 开发的过程

开发Access数据库的两个必备条件:①喜欢钻研并熟悉计算机的操作,②熟练掌握本科室的工作流程。首先是学习Accesss数据库软件。开始可以购买1、2本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对照软件边学边练,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即可入门。在此期间对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要开发的数据库功能结构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Accesss数据库中所使用的对象分为表、查阅、窗体、报表、页、宏及模块。其中表是最基本的对象,表设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数据库以后的使用和进一步开发。首先设计一个产科病人的数据表,字段内容至少要包含病人和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属、住址等户籍信息,护理项目和数量、收费信息等等基本的项目。具体说这些项目就是各种表格所要求的信息总和,这是数据库的基本表,有了基本表以后,就可以设计窗体了,窗体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后的数据库录入信息的工作界面。设计窗体可以用软件的设计向导引导一步一步即可实现,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修改即可。最后根据我们日常需要的各种表格内容和格式开发表格即可。

设计好Access产科数据库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1、强大的数据录入和保存功能:能方便录入、保存和检索十万例各种工作信息。

2、极高的工作效率,患者信息录入后即可自动生成各种表格,信息检索可以在瞬间完成。

3、强大的汇总功能,所有的数据汇总再不需要人工分类和计算。

4 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