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民道德培训

公民道德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民道德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民道德培训

篇1

指导意见要求:“把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依赖物资资源投入向依赖高素质人力资源转变,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指导意见站在调整经济结构、减少结构性失业的高度,突出了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二是农民工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就是力图解决这个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调整培训目标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2003〕79号]中曾经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培训目标:第一阶段,即2003-2005年,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100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500万人,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第二阶段,即2006-2010年,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500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2010年国办的指导意见,承续2003年的培训目标,提出了“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的培训目标,虽然没有具体量化,但强调了“相适应”、“有培训需求”、“就业需要”等关乎培训质量和效果的目标,显得更加务实。

三、强调统筹整合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分工合作、统筹安排,并合理集中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以更好地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各自职责,根据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

四、提倡产学结合

指导意见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加强农民工培训,特别提倡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的作用。鼓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选送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大型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在岗农民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等。

五、促进就业衔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是此次指导意见的又一亮点。农民工培训必须强调“需求导向”,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意见指出,要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要做好水库移民中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意见要求,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强化监督机制

篇2

一、加强领导,精心___,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__月__日是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喜迎___成立__周年,我校党委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精心___,周密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及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协助抓,教师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道德建设氛围。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___开展道德宣传与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一)召开座谈会,___学习提高认识。

__月__日上午,我校主要领导___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援引吴大观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校教师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主题开展道德建设体会交流,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校长车立新强调,全校教师要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师生,借以大力弘扬好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___、邻里互助的精神。会上,校长车立新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全体教师注意收看__月__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电视节目。

(二)制作道德标语牌匾,引导学校文明礼貌风尚

__月__日,校领导为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专门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相关标语,分别悬挂于校内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___收看专题节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__月__日___时,根据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全校师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道德的力量》晚会。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___类道德模范板块,晚会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同时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道德教育示范课。回到学校后,大家还在沉浸回味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纷纷撰写心得体会借以表达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赞誉,全校师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严于律己,争做有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讨论

__月__日下午,全校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各班教室带领学生学习了全国楷模、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明礼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校师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引导师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树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进全面发展,争取更好成绩为建国__周年献礼!

2021年公民道德宣传日的活动总结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提升参与性、把握操作性”为原则,引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主动走进道德讲堂,不断修身律己,争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推进了道德讲堂阵地建设

1、不断增强道德建设宣传度。发挥水文网站作用。在___水文网、___水文网信息___篇,增强媒体宣传影响。在《___日报、《潇湘晨报》、《___晚报》、人民网、红网、新华网等报刊发表新闻报道___余篇次。在新浪、腾讯上发贴,发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断建立道德建设激励制。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竞赛奖励活动,对在___德、树新风方面获得争取荣誉奖、创新成果奖、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奖均给予奖励。

二、推进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设

___学习___大报告,___届___中、__中全会精神,学习___的一系列重要讲话,___干部职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统作风建设视频会议、全省水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入党___为党干什么”大讨论,举办业务管理培训班等。紧紧围绕水文现代化建设目标,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推进了道德实践工程建设

1、典型感召实践。___开展“党员先锋榜”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已高高树起。在这支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队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迹被传诵,“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个人”xx、___省直工会劳动奖章获得者——xx、“___市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第三名——xx等等都已成为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

2、献爱送暖实践。开展发善心,送吉祥活动,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尊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好人好事倍出广大党员干部涌跃慈善捐款分别达___元。

篇3

引 言

在社会政治文化中强调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与公民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完善社会。大学生是民族未来的需要,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与祖国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公民教育的效果与社会建设的成败相联系。而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各方面的特殊性,对边疆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工作更加复杂。

一、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但是经济处于转轨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合格公民的内涵也发生了变[1]。同时,开放的社会,外来意识的渗入对大学生的冲击比较大,多元化的价值观在碰撞与融合,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仰。所以,加强对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正确举措。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比较落后,所以进行民族政治建设具有紧迫性,要对民主社会进行维护首先是要构建公民文化,构建公民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公民教育[2]。对大学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并推动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边疆高校对公民道德教育重视程度比较低。公民教育开展过程中,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师生交流时公民教育层次比较低

师生间的交流具有随意性,并且生活色彩浓厚。在对边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时,发现师生间的交流主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开展的。对于一些拥有很强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学生主体并坚持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但是,公民教育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3]。而有些责任心不够强的工作人员将师生间的谈心视为一种被勉强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抵触心理,所以,与学生间的交流缺少真诚性,取不到实际的效果。

2.专题教育活动只重视表面形式

高校通常会定期地举行专题教育活动将学生组织起来并对其进行集中的宣传与教育。专题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包括:主题班会、班干部会、院系或以年级为划分标准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但是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校规与纪律、大学生手册、相关的消防知识等。并且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一般都是临时决定的,只重视于形式忽视了实际的教育内容。在内容上又比较抽象,具有拔高的倾向,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因此,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地积极性,存在着抵触的心理。

3.在日常工作中忽视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学生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本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最有效。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具有针对性的公民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个别违规学生的教育以及入党前的培训工作,这样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但是在日常工作的其他环节,忽视了对学生的公民教育[4]。另一方面,学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而教师精力与时间有限,所以,公民教育问题也很容易被忽视。

(二)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未取得显著成效

由于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具有零散性,缺乏系统性,所以公民教育工作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公民教育工作尚未形式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学模式,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责任高与思想品德,因此,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最主要的是依赖学生的自觉性,高校与工作人员只起到辅助与指导的作用。但学生的自觉程度有效,只依靠学生自觉,高校指导的公民教育模式,学生是公民意识与素养只会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提升,所以,边疆高校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三)未营造一个公民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当前社会,就业的竞争力大,大多数高校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工作的核心目标。并且有关的主管部门也以就业率来衡量高校工作的开展实效性。所以,各大高校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方面,确保学生走向社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处于被冷落的地位[5]。近年来,招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依旧没有提到日常工作中来。而从学生主体来看,学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加剧了他们的浮躁心理,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公民道德素养。

(四)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内容抽象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将大学生公民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相等同,将公民素质过度地神圣化,使得公民素质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缺乏具体的实践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与生活实际情况。过度被神圣化的公民教育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与心理上认同,认为这些标准是很难达到与实现的,从而导致公民教育的成果低下。

三、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的对策

(一)对边疆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规划进行完善

公民教育工作的开展首要的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公民教育工作。依靠行政的力量确定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高校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公民教育规划以及相关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工作中的考核标准,并由主管部门监督[6]。其次,通过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活动,发挥其积极性。高校根据学校公民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完善,使得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朝着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在年龄。性别。信仰上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公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分模块、分阶段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从而提高大学生公民工作的实效性。

(二)对边疆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机制进行完善

在制定与完善大学生公民教育时要重视或显现公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公民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责任心,所以,教育缺少稳定性,教育效果不高。因此,对高校的大学生公民教育机制进行完善可以使得大学生共鸣教育更加规范化与制度化,从而保证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地落实公民教育规划,最终提升了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公民素养的提高。

(三)尊重各民族的特性与民族信仰

在边疆高校,学生的民族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边疆高校进行大学生公民教育具有特殊性。对于更多的少数民族来说,民族的习惯与信仰是不可抛弃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对矛盾的看待角度也会存在差异,少数民族与边疆人民的思维方式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边疆高校公民教育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公民教育的规划,在师生交流与行使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会导致校园不和谐稳定,触发师生间,矛盾。因此,边疆高校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地了解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民族文化与信仰。

(四)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学校在进行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创设一个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习惯,为消极的校园文化会极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对学校的和谐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开展公民教育时,学校要努力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学校要创设民主的文化气氛,重视学生的需求,给学生的利益表达提供一个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能力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利益。在对边疆高校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学校为了稳定学校的工作会牺牲学生的利益表达权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因此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为学生利益的表达开通一个有效的渠道,满足学生的合法权利。最后,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奖项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制定校规校纪,维护学校教学正常的秩序,对于违反校园的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惩罚的主要目的是不是为了教训学生。所以,在工作时,工作人员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减少粗暴式的惩罚措施,因为这样的方式只会使得学生与学校关系更加对立,会阻碍学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对学生的工作队伍进行优化,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专业素养

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其它地区更加复杂,包括对学生的管理、民族问题以及宗教问题等。所以,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时对边疆地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公民教育方式与途径要符合学生的并予以充分地尊重[7]。首先,边疆地区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严重不协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目前高校人数的增长迅速,但高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另者,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动向的把握,不断地制定优惠政策并落实,使得边疆高校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工作内容更为复杂。针对这样的现状,边疆高校需要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对于一些民办的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班主任岗位制度来节约学校的投入成本,学生的工作事务由辅导员负责,从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活动。其次,工作人员的素养与公民道德教育的质量有密切关系,边疆高校学情的复杂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很高,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了避免不了解边疆地区的民族习惯或信仰等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前,工作人员要充分地了解所在地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等。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地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进修,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结 语

总而言之,边疆地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为复杂,所以,在岁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时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要实现公民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地重视,对学校的教育规划与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学生的利益表达提供有效的渠道,对学生的与民族风俗表示尊重。再次,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地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加强大学生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要积极地探索方法,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大学生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樊娅苹(1983,9-),女;籍贯:云南宣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参考文献:

[1]丁克.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4):96.

[2]王英杰.藏宏.论现实维度的大学生公民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3(7):15.

[3]袁媛.大学生公民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9(8):89.

[4]朱娴.伍家旺.吴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路径探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7):99.

篇4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中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提高中小学道德教育成效无疑是推进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举措。教师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其所持有的道德教育信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态度与做法,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成效。因而,分析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教育信念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道德教育信念及其构成

教师在能够高度认同或确信学校道德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价值的情况下,才会从内心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并将德育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自己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教师道德教育信念发展的基础。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发展,教师需要明确不同阶段学生道德的发展特点与发展目标,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群体或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并据此制定具体的道德引导措施,这是教师能够进行有效教育决策的前提;道德教育活动是否能够取得理想效果,还取决于教师所选择教育方式和策略的适恰程度。因而教师对于学校道德教育活动方式与策略的认识、选择和判断,也是教师道德教育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以上对教师道德教育信念内涵的分析可知,具备完善道德教育信念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科学认识:教师对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认识与判断;教师对儿童道德发展规律、所教学生道德发展阶段及其成长目标的认识;教师对学校道德教育活动方法与策略的认识、选择和判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其中一个方面存在不足都会影响教师道德教育行为的针对性、力度与效果。理论上讲,所有对中小学生负有道德教育责任的教师,都应当具备包含以上三方面内容的完善而科学的道德教育信念。

二、当前教师道德教育信念存在的问题

1.教师道德教育信念状况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教育信念具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其信念水平距离当前道德教育实践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普遍认可道德教育的方向与重要性,但对于道德教育之个体功能的认同度明显低于对其社会功能的认同度;

(2)部分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对于学校及自身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与重要责任认识不足,道德教育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相对偏低;

(3)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及其发展目标的关注与清晰认识;

(4)很多教师对新型公民道德教育之意义与内涵、目标与任务缺乏充分的了解与理解,公民道德教育敏感性与教育意识不足;

(5)教师具备关于学校德育途径的基本知识,但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与促进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道德水平发展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缺乏足够知识;

(6)教师对提高自身德育水平有一定需求,但缺乏便捷而实用的学习资源。

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具备一定的直觉信念,高度认同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并表示愿意承担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责任。但因其道德教育实践缺乏科学完善的理性信念作指导,道德教育成效不高、自我效能感偏低。在面临复杂的道德教育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便不自觉地将道德教育不力的原因完全归于家庭与社会,产生逃避心理。

2.教师道德教育信念问题成因

一般来讲,教师道德教育信念的形成会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是所处国家和社会道德教育传统与个体职业经验影响,二是自身所受职前教育影响,三是其所接受的职后培训影响。教师所处国家和社会道德教育传统与个体从业经验会影响到教师相关直觉信念的形成,教师所接受的职前与职后教育会作用于其相关理性信念的形成。

(1)我国道德教育传统的影响。社会文化传统是影响道德教育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重要因素。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来看,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注重以个体德性修养为中心的“修身”教育,对一般公民只要求其能够“独善其身”的传统教育内容,弱化了以公民权责为核心的公民道德内容在包括学校教育者在内的民众心目中的普及与内化。尤其是五四之后,我国儒家文化传统经历了多种文化冲击,多元价值观交汇但并未形成能够对全体社会成员起到道德约束作用的公共良知。这种状况一方面影响了学校道德教育具体内容与评价标准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道德教育之个体功能的实现。家庭、社会中成人所奉行的道德与学校道德教育中所倡导的道德不完全一致,使得学校道德教育难以看到明显效果,对教师道德教育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的获得造成不利影响。

(2)教师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影响。职前教育是塑造教师教育教学理性信念的起始阶段,对于教师专业信念发展有着奠基性意义。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建立科学完善的道德教育信念,是教师教育不能推脱的责任。目前来看,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在此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

①职前教师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未给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能够胜任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责任。为学生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据研究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很多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学校,未将专门的德育原理及其实践方法开设为必修课。一般只是在《教育学》课程中包含一小部分德育基本知识,除此之外也未开设任何旨在提升学生道德教育能力的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研究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教师对道德教育工作表现出相对明显的消极态度。这些教师将学生道德问题的成因完全归于家庭教育不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无力感与逃避心理。观察这些教师的教育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与科学规划,随机管理中的教育行为缺乏理性思考与科学策略,最终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类问题的根源,正是在于教师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欠缺。

②职前教师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未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与反思指导。在目前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指导教师大都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忽视对其道德教育技能的指导,使得职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实践学习无法落实。与此同时,在引导中小学生道德发展方面,很多指导教师的教育示范作用不容乐观。研究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经历过实习之后,开始怀疑 “教育是爱的艺术”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理念,因为他们看到一些学生“只认能够对其产生威吓的老师,自己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起作用”。他们不懂得“讲道理”只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是在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之后对方法进行慎重选择的结果。这些学生也没有对教师运用“恐吓”手段产生的教育后果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信念不足自然难以避免。

(3)教师职后从业经验与所受教育影响。

①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目标的系统化与具体化程度欠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与教育目标的具体可测性,是完善成熟的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演变,不是通过建立德育目标系统,经由德育总体目标到课程目标,而是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1] 。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一直都开设有思想道德类的课程,但却长期缺乏可以用来测量其教育成效的系统化的具体目标。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活动并非自觉自发开展,而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临时性任务。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份内之事,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当其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并要不时地顺应外界要求的话,势必会使学校和教师形成一种观念:道德教育活动不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政治形势下的额外任务。此种从业经验会消弱教师道德教育的责任意识,进而影响到其道德教育信念的正向发展。

②教师职后培训缺乏以提高教师道德教育知识技能为目标的专门课程。在职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建立在专业培训机构对教师实践需求进行全面准确评估的基础之上。很多教师反映,他们参加过的教师培训很少有旨在提高教师道德教育技能的专门课程。虽然在有关班级管理或班主任工作的培训中,有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推广与介绍,但一线教师的工作经验很难具备可以从根本上完善与提升教师道德教育理性信念所需的系统性与普遍适用性。上述状况一方面会造成教师“道德教育不重要”或者“道德教育不需要科学知识与方法”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教师道德教育理性信念缺乏的事实。中小学教师一方面在学校德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却难以获得此方面的专业培训,此一矛盾的存在不容再被忽视。

三、对策与建议

1.重视教师道德素养提升

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其道德教育信念可以到达的高度。因此,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重新审视道德素养在教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与加强学生与在职教师的道德素养。

2.开设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

教师完善的理性信念建立在其对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其职后相关理性信念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建议承担教师职前教育的学校增加专门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将其放在与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人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制定科学可行的系统化道德教育目标

相关研究机构依据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特点,制定与儿童生活相契合的具体、可测、系统化的道德教育目标,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教育目标的系统化程度决定了其对教育实践之连贯性与有效性的支持力度。教育目标越是具体、可测,其对于教育实践方向的指导就会越有力。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目标呈笼统与抽象,尤其是缺少可以直接衡量教育效果的可观测目标,它对于在职教师道德教育的理性信念发展极为不利。依据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制定与其日常生活相契合的具体、可测、系统化的道德教育阶段目标,应当成为相关教育研究机构的重要课题。

4.增设教师职后培训课程

目前,我国大多中小学教师在其接受职前教育期间,都缺乏足够的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因而必须在职后培训中为其补充相关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学习教育理论,是教师职后学习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应当成为教师职后培训机构重视开发的重要课程。

5. 增强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估的能力

篇5

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一般指国家或社会根据有关的法律和要求,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其他教育途径,促使公民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人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使人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和人的觉悟的公民,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能主动追求自己幸福的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公民[1]。

一、公民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也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探索加强民主政治方面的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等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公民法制教育的作用

公民法制教育,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够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两翼,缺一不可。“两翼”成长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其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法制教育是以培养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法律信仰为目的的,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内在需要,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保障和核心内容,是减少公民违法违纪现象的强有力保障[2]。

加强公民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一项主体工程、基础工程,有利于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首先,公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在法律上就是公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公民的公民意识愈强烈成熟,其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就愈发挥得充分到位。其次,公民是现代国家的要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每一个公民民主政治素质的好坏、自由平等意识的多少、法治正义理念的强弱、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的进程,决定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宪法教育,在公民法制意识教育中,正在进行的法治宣传教育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应该创新法制教育的形式,弥补法治宣传教育所欠缺的内容[3]。

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内在驱动力。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培植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中原经济区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现代法治意识的确立,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气氛就不能形成,中原经济区建设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2.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

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是最低道德标准,道德属于法定义务以上行为规范。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通过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公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中原经济区素质的体现,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方式。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为构建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前提。同时公民道德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和教化作用,能够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继续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要注意创新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新鲜经验,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坚持求真务实,从最基本、最基础的事情做起,狠抓落实,抓出成效。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弘扬,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应注意的是现代德育不再是培养顺从听话、缺乏主体性的公民,而是要培养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既有义务感又有权利意识的现代公民[4]。

3.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中价值观念体系是多样的,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整个社会的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并引领和主导同一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无论何种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目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越来越呈现多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战略任务:“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扎实推进作为战略部署[5]。对于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对世界文明和进步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中原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中原经济区的软实力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公民性塑造和公民品格的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塑造提供根本性支撑。它能够成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在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文化断裂的背景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相辅相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价值真空、道德滑坡和社会失范等现象,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塑造与推行提供多维支撑机制和互动融通桥梁,从而促进文化更新的社会资源累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积极宣传和维护“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河南人形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二、公民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大力发展中原经济区的进程中,进行公民教育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公民教育的公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教师队伍问题及其公民教育的保障问题等。

1.公民教育的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里的表现。瑞典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坚持公民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公民、特殊群体孩子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人,他们的适龄子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应运而生。其主要问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体制的缺陷:从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来看,户籍管理体制不合理,户籍制度限制了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来看,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等,主要体现在公立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从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来看,缺乏良好的正规教育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致成为“两会”的重点问题之一。诚然,就现实条件而言,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受到诸多限制,但是我们必须通过以下途径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公立学校要承担起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重要任务;加强培养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水平[7]。

2.公民教育的创新体制机制

公民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民教育体制机制。

如果说公民意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灵魂,公民素质的提高是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那么制度创新就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保证。公民的主体意识塑造、政治角色认同与政治能力培养都依赖于各项制度的创新与保障。

例如郑州市坚持以实现“外来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同城待遇”为目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主要做法包括四个方面:纳入政务范畴,保证农民工子女正轨入学;拓宽入学渠道,保证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实行“入学绿卡”制度,保证农民工子女方便入学;落实同城待遇,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入学。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保障。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灵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核心,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是有力保障。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适应“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进程,关系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成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第一,做好师范院校教育工作,确保中小学任教教师多为师范专业学生。第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尤其是保证农村老师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第三,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第四,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将中原经济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青年教师住房纳入各级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解决范围。制定教师流动公寓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一批教师流动公寓,鼓励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各地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8]。

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元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共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农村教师110万人,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6%。郑州师范学院在中原经济区的“国培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成功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

4.公民教育的保障问题

公民教育离不开资金、资源、人力等的投入,公民教育投入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公民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之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保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日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三、小结

公民教育是强省富民的根基和先导。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进行公民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围绕建成教育强省和中部人才高地的目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突出着力重点,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一定要突出公民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蒋笃君.浅谈公民教育的意义[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54-55.

[2]徐刚,韩卓丽.浅析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经济,2011(2):73-77.

[3]张莉初.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宪法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76.

[4]翟 楠.德育政策中的公民教育:文本分析与政策建构[J].教育科学,2011,27(5):20-24.

[5]范广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5):65-68.

篇6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

为夯实创建组织基础,我乡成立了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并出台了《阳城乡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明确职责及办事机构,强化考评,努力提高文明办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创建文明单位目标责任书要求,进一步完善"明星单位"创评和管理机制,继续抓好"标兵文明单位"的创评、管理工作。

要求乡直机关各部门、站所、村委会、各中小学继续开展创建星级部门、站所、村委会、学校活动。把经济、党建管理、安全、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等各项内容用星级来考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乡实际,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开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热线电话。重点对中学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到五抓。即:新生入学集体抓,每年新生报到后组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为后进生提前打好预防针,帮助他们"与旧我告别,树全新形象";节假日超前抓,每逢放假前,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做"守法公民,护法模范"活动。假期给学生布置"五个一"特殊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中"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做一件好事、进行一周实习、完成一件小制作",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健康守法活动;针对问题专题抓,针对农村学生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开学期间组织开展仪容仪表专项治理,把学生的教育溶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去;重点对象重点抓,特别是抓好"双差生"和有前科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推行问题学生导师制。经常举办"帮助你进步学习班",组织有经验的领导、教师开展"礼仪教育",聘请专职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释教"的法制教育,以多种手段促其知法、懂法、为守法打好思想基础;纳入常规经常抓,一堂法制课不能一劳永逸。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五认识、五学会"的德育教育内容,即认识社会、学会生存,认识竞争、学会合作,认识他人、学会关心,认识交往、学会文明,认识自我、学会发展。长期开展"四化三自一健全"(服装校服化、发型学生化、用语文明化、行为规范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健全人格),做文明学生。同时,大力宣传"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乡妇联、乡中心校切实担负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召开家长会、下村组入户,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四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黄金周、传统节庆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乡文化阵地建设,扶持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农村"文化大院"、"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文化阵地。

五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乡内劳动力进行建卡登记,及时提供多方的就业信息今年组织培训劳动力373人(次),输出转移301人。

总的来说,我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见到了成绩,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长抓不懈,不断努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建设,推动全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乡形成弘扬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外,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经常性面对面谈心,及时掌握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乡党委、政府还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确保未成年人有必要的活动场所。通过乡团委多方努力,完善乡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个一"文明村乡创建活动

我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把"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来抓,号召广大村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全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沼气池、道路改建、渠道建设、移民新村住宅建设等关系农户生活的重点工程,使昔日村里"柴草畜粪门前堆,院内墙外臭气熏"的面貌大为改观,农家小院无不透出卫生、干净、文明的新气象。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60多万元,新建牛王村、田营村和后营村文化活动中心。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乡滨河大道进行整治和美化。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动员动员农户疏通后路,整治前院、居民点美化等,促进了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深化思想教育,提倡文明城市新风尚

年初,乡党委在研究二OO九年精神文明工作要点时,认真地分析当前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四化"问题,即公民行为规范意识淡化,思想整治手段弱化,失范监督措施软化,思想教育运行机制僵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实施四条措施,加强对市民的思想教育。

一是利用政治优势抓宣传,教育市民。运用乡成人学校、村级文化大院、中小学校、宣传队等载体,组织村民原原本本地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还聘请有关人员对党员、干部、居民代表进行骨干培训,培训一百多名带头遵守"三德"规范,并且敢说会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员,深入中小学校、居村民小组作学习辅导60多场次。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讲服务,说服村民。在思想教育中,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国家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单位组建一支"学雷锋、送温暖*"巡诊法制医疗队,十多年如一日,定期上门为弱智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献爱心,扶持社会弱势群体30多人,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各村委村、乡直各单位都以阳城乡财政所、林业管理中心为榜样,开展优质服务,争当"文明单位"标兵。

三是开展创评活动树典型,引导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参与文明卫生院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的评选,增强村民对公民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出现许多农民主动到自我比照标准,要求给予评上"五好文明家庭",他们说,评上"五好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感,给人一种信任感。通过开展创评活动,评选出群众信任、带头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五好文明家庭174户、文明卫生院落49家、十星文明户171户。

篇7

努力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做好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工作,以“以德制校”为指导思想,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活动主题。加强班队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校风、队风的进一步好转。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增长率,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改进作风,开拓创新,通过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创造出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培养他们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情感,努力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工作

1、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主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展“小公民在行动”活动。争劝人人都是道德教育小天使,个个争做未来社会好公民”。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努力提高国旗下讲话的质量。

4、在一年级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

5、加强队章、队史的教育。选拔队干部,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督促落实每月一次的中队活动和两次小队活动。

6、充分发挥少先队宣传作用,如:办墙报、协作办好广播站、电视台,联系实际丰富内容,提高新闻稿的质量。

7、加强班队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内容新颖充实、有实效、记录。

8、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9、积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为校争光。

三、具体安排

二月

1、期初队组织强化

2、开始各项评比活动

3、黑板报评比

三月

1、组织队干部培训

2、法制安全教育

3、黑板报评比

4、清明节活动的组织准备

四月

1、清明节活动

2、黑板报评比

3、“新世纪我能行”活动

4、校园文艺活动

五月

1、五一放假

2、“手拉手,争第一”活动

3、黑板报评比

4、评优活动、文明中队的评比

六月

1、“六一”活动

2、协作开展校园体育节

3、黑板报评比

篇8

二、主要工作

1、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主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展“小公民在行动”活动。争取“人人都是道德教育小天使,个个争做未来社会好公民”。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努力提高国旗下讲话的质量。

4、在一年级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

5、加强队章、队史的教育。选拔队干部,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督促落实每月一次的中队活动和两次小队活动。

6、充分发挥少先队宣传作用,如:办墙报、协作办好广播站、电视台,联系实际丰富内容,提高新闻稿的质量。

7、加强班队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内容新颖充实、有实效、记录。

8、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9、积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为校争光。

三、具体安排

二月

1、期初队组织强化

2、开始各项评比活动

3、黑板报评比

三月

1、组织队干部培训

2、法制安全教育

3、黑板报评比

4、清明节活动的组织准备

四月

1、清明节活动

2、黑板报评比

3、“新世纪我能行”活动

4、校园文艺活动

五月

1、五一放假

2、“手拉手,争第一”活动

3、黑板报评比

4、评优活动、文明中队的评比

六月

1、“六一”活动

2、协作开展校园体育节

3、黑板报评比

篇9

二、主要工作

1、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活动,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为主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展“小公民在行动”活动。争取“人人都是道德教育小天使,个个争做未来社会好公民”。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努力提高国旗下讲话的质量。

4、在一年级发展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

5、加强队章、队史的教育。选拔队干部,加强对队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督促落实每月一次的中队活动和两次小队活动。

6、充分发挥少先队宣传作用,如:办墙报、协作办好广播站、电视台,联系实际丰富内容,提高新闻稿的质量。

7、加强班队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内容新颖充实、有实效、记录。

8、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9、积极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为校争光。

三、具体安排

二月

1、期初队组织强化

2、开始各项评比活动

3、黑板报评比

三月

1、组织队干部培训

2、法制安全教育

3、黑板报评比

4、清明节活动的组织准备

四月

1、清明节活动

2、黑板报评比

3、“新世纪我能行”活动

4、校园文艺活动

五月

1、五一放假

2、“手拉手,争第一”活动

3、黑板报评比

4、评优活动、文明中队的评比

六月

1、“六一”活动

2、协作开展校园体育节

3、黑板报评比

篇10

二、强化管理,夯实班组基础工作。

该项目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争创文明工地。通过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有意识的对职工进行现场管理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文明施工意识。按照公司“外树形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创建文明工地的宣传教育和现场管理力度,从而促进了职工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对树立公司形象和承揽工程项目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篇11

群众文化活动基于群众文化设立,是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的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需求转变。为了满足公民的精神需求,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便是组织群体文化活动,将活动内容与公民生活相联系,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满足其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创新其管理模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满足不同时期公民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丰富其知识含量,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此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及其管理工作,亦有利于传承民族、社会的文明与文化。其具体体现如下:

1.丰富知识含量,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普及性、平民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公民接受度较高。此外,因其活动的丰富性,公民能够接受更多文化知识的教育,例如开展端午节赛龙舟活动,能够使公民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开展消防体验活动,使公民感受消防战士的生活,学习有关消防的知识。潜移默化间影响公民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2.满足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公民的精神需求体现在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娱乐的需求。首先,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向公民传达文化知识,公民的知识含量得以有效提升。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的灵活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公民在积极参与时能够满足其对于娱乐的需求,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频率逐步变高,有效释放了其在生活中的压力。因此,公民在具备优秀知识含量时,还会具备充分的工作热情,工作成效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得以有效促进。 3.陶冶情操,传承文明与文化 公民在参与群体文化活动时,能够充分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来陶冶情操,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文明的传承,其中,团结向上体现最为明显。团结向上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民族中悠久的文明。通过分组参加活动,公民会对团结更加重视,并根据同组人员的互相监督与鼓励,加强公民团结向上的意识,进而能够有效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文明。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部分群众文化活动体系较为滞后,没有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十分必要,具体策略体现如下:

1.创新活动组织机制

群体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其组织形式,因此,创新其组织机制十分必要。首先,相关管理人员组织文化活动,调查公民自身文化层次与知识含量,将参与者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组。其次,将公民作为组织者,因为不同人员之间会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条件,公民轮流作为组织人员,能够使得活动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且更显公平性。最后,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组织指导,引导公民设计出具有特色并与生活接近的活动,调动公民的热情,促进其积极参与,使得群体活动得以有效发展,并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

2.创新活动内容

群体活动的内容关系着其教育是否有重要的意义,对其内容进行创新,并不是举办与生活毫无关系的活动,而是将文化知识与内涵同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插入不同的内容,使得公民在参与活动时能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真正意识到当前的社会形态,有助于公民将其应用到学习与工作中,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及思想道德素养。此外,要有创新意识,组织者要结合当前热门话题进行活动,并发表正确的言论,有效地引导公民对时事的辨别能力,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3.创新管理模式

一个健全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文化活动的完美开展,并能将其中所要传播的文化知识全面地向公民展示。为此,首先创新管理原则。应该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将公民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一切以公民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此外,有关管理人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管理经验,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积极运用进活动之中。其次,建立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时能够体现出秩序化、规则化及完善化的特点。为此,需要建立相关管理队伍,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升其专业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并对活动中违反规则的现象进行明令禁止,对严重者进行有效教育。第三,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对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记录,并对其研究探讨。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评价队伍,结合多名管理人员的经验及评价,查找活动举办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共同探讨其解决方案,促使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设计集中化,较为分散化的活动会使参与者较少,教育成果不够明显,将其集中化能够使得活动具备有效性,以此来更好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通过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民文化涵养及思想道德素养。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丰富公民知识含量,促进其道德建设;其次,满足公民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陶冶公民情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文明。其管理模式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创新活动组织机制,使得活动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其次,创新其活动内容,加强对公民的教育性。最后,创新管理模式,使得活动举办更具规范化。总之,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广大学者与管理工作者加强对其的重视,意识到其真正作用,并积极对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其水平,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陈凌燕.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大众文艺,2015(08):12.

[2]杜成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艺术科技,2014(12):206.

篇12

2、4—7月举办安全知识培训班,开展“三德”教育活动,学习庆“五一”文体活动,学习《工会法》。

3、8—12月征收技能培训。举办迎“三观”、“三德”学习讨论,行风廉政学习培训班。

4、全年雷打不动的周五学习日系统的学习了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民主评议行风、业务知识培训、电脑技能培训等相关知识。

二、 职工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1、 成立组织、健全制度、制定规划、编制计划,

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实施钢要,努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时政教育。

为把职工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站成立职工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站领导班子成员中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常年坚持。我站印发了《职工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和《职工教育规划》,编制《职工教育学习计划》。认真开展“三个代表”和公民道德教育和时政教育,并组织相关知识考试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思想教育,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没有一个干部职工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 加强职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

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职工业务培训工作安排都是以选送青年职工为重点,

以获得高一级职历学位为目标,针对于此我站成立了专项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一名站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于今年11月4日专门组织本站九名干部职工参于省、市组织的行政执法培训和岗前培训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3、 精心组织“四五”普法规划,落实年度普法计

划,进一步提高职工法制观念。

针对全年“四五”普法教育工作,站专门成立“四五”

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编制了年度普法教育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认真学同志以法治国方略,认真学习航道法律法规及其相关业务知识,加强业务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二五”、“三五”普法教育,全站干部法律知识普遍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 职工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我站重视职教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措施得力、落实到位,使职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完成今年“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提供了保证。

1、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 行风廉政工作成效明显,没有出现一个干部职

工违纪违法“三乱”现象;

3、 职工增强了民主法制意识,没有出现违法犯罪

现象;

篇13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和灵魂,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旦渗入文化活动,将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一旦缺少群众文化作为基础,那么和谐社会就没有根基。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是当下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群众文化,是指群众在工作时间之外以自身为活动主题和对象,采用社会活动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性艺术活动和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加强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源的必经之路,是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的最终归宿。扎实有效地提高和加强群众文化培训,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富民”和“惠民”,对于催生群众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新的时期下,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培训也越发显得重要。

1 群众文化培训是提高群众艺术修养的重要过程

群众文化的培训过程,是一个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群众文化培训的过程中,基层文化干部的工作实践经验与群众文化工作,可以称之为文化艺术管理,这是开展艺术研究的基本资料,通过群众文化的培训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经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唱歌技巧、器乐知识、舞蹈等,文化培训与传授的过程中,群众能够感受到充满在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能够迅速提升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声乐用特殊的符号承载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培养人们高雅的情调,提高智力。幼儿欣赏音乐,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成年人参与到声乐活动中,能够丰富人生体验,修养身心。这些艺术活动承载着同时,这些文化活动对于个人修养有着严格地要求,能够在培训中激发出群众的独特气质,从而提高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总之,群众通过群众文化培训,能够清晰、理性地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地参加到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构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2 群众文化培训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讲求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群众文化培训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目标,也体现着社会进步、群众文明。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群众文化培训工作承载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群众文化是否有成效,关系着社会的特征体现,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总之,群众文化培训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群众文化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群众文化是由道德与文化修养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对于群众道德养成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文化活动当中涉及到的面很广泛,包括文学创作、肢体表演、健身、阅读等等,这些群众活动能够将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和内容融合进去,有着寓教于乐的重要功能。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模范的引领与带动,需要宣传先进典范人物,这就是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过程,是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过程。如任长霞、杨业功等一些典型人物,都是来自于群众的长期实践,他们代表着群众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方向,具备着时代精神,受到广大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以群众文化作为载体对这些人物进行宣传,可以深入人心,更具感染力。从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突出实践与教育的有力结合,在参与这类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会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群众文化能够产生社会功能,而且这种社会功能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建设和群众活动同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加大群众文化的培训,无疑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建设步伐,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群众文化培训能够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爱国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更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培训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群众文化是参与对象较为广泛、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能够影响群众的行为和习惯,能够唤起人们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热情,对于维护当前社会稳定是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在全面推进,群众的民族凝聚力格外重要。在群众文化的实践与培训中,能够实现人与之人之间良好的沟通,群众可以聚集在一起,提升感情上的交流,这对于民族团结是有着促进作用的。例如,一些爱国汇演活动,能够有力地提升群众的民族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群众积极向上、勇于奋斗,从而推动整个民族的成长,实现国富民强。

5 群众文化培训促进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群众文化反映的是一种文化活动形态,在这种活动方式的培训中,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比如在书画培训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能参与进来,切身体验这种艺术形式,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与学习中得到提到,同样,其他学科类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科学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群众通过文化培训活动提高科学的认知,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一些农民在果树种植方面欠缺很多专业文化知识,没办法掌握一些科技种植的知识,但是通过在当地一些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培训中,懂得了种植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实现了科学种植,科学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培训工作做的到位,能够有效促进了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

6 结论

群众文化活动本身蕴含中丰富、重要的文化内容,是一切文化的根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工作力度,提升群众文化的普及性,使得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不断地延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慧珍,试论群众文化辅导的意义和作用[J];大众文艺;2013年08期.

[3]孔红云,休闲时代的群众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康灵燕,探究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24期.

[5]郦娃娜,略论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