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有机化工溶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户融资供给制度变迁
我国农户融资来源主要是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和民间借贷。本文分析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户融资供给安排。
(一)农业银行农户融资供给制度变迁
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重组,收缩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据统计,从1998-2002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撤并311万个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8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1万亿元,仅占5.6%。由于工行、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本文着重分析农业银行的农户贷款。
自1979年以来,我国农业银行农户融资制度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银行的重建及与农户融资关系的建立(1979年)。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1980年初,农业银行首次提出对承包到户的农民发放贷款,开始对单个农户家庭进行融资。
第二阶段:农业银行的专业化改造及农村信贷体制的建立(1980-1993年)。1980年8月,农业银行实行专业化与企业化改造,可以根据国家宏观信贷政策,自主决策信贷数量、对象、结构与期限。在农村信贷管理体制上,形成了“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农村信贷管理办法。1986年,农业银行开始承办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性业务。
第三阶段: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及农户融资的淡出(1994-2006年)。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农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走上了商业化的改革道路。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后,农业银行逐步精简或撤销了业务量小、长期亏损的县(市)支行及营业网点,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展开城市信贷业务的竞争,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出现了明显的短缺。
第四阶段:农业银行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及农户融资的重新提出(2007年至今)。2007年以来农业银行把服务“三农”重新提上日程,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与路径,致力于开拓“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以“三农”金融事业部为组织保障,以惠农卡为载体,开始了服务农户融资的新起点。截至2010年末,农行“三农”贷款在全行占比提升到30.4%,惠农卡发卡总量6186万张,惠及2.4亿农民,农户小额贷款余额973亿元,为573万农户提供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贷款难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目前我国农户金融供给的主力军。截至2011年9月,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2.4万亿元,占银行业农户贷款余额的77.4%(新华网,2011)。2001年,国家以农村信用社为载体,专门针对农户制定了小额信用信贷政策—《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自此农户有了正式的融资供给制度,在此基础上,2012年7月,银监会制定了《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邮政储蓄银行农户融资制度变迁
2007年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前,邮政储蓄只办理储蓄业务而不发放农户贷款,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农户贷款业务是农户小额贷款,包括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户保证贷款两种形式。其中,农户联保贷款是指三到五名农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不再需要其他担保,每个农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5万元。农户保证贷款是指农户只需有两位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做其贷款担保人,每个农户的最高贷款额暂为5万元。截至2010年年底,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及主要的乡镇,拥有储蓄网点3.6万个,汇兑网点4.5万个,其中在农村地区分布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从业务开办至2010年底,邮储银行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贷款1500多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何学松,2012)。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融资制度变迁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中国银监会推出了在农村地区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金融改革。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726家,累计向37.7万户农户发放贷款889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史纪良,2012);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王培伟,2012);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主要形式为小额贷款。
农户融资供给体系优化的总体构想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背道而驰。内生于农村金融中的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农村金融组织诞生壮大的重要制度之源,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是农村金融市场融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农村融资制度缺乏效率,农户的融资利益和需求被严重忽视。不过,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中,政府逐步重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重要性,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新的改革思路能够为创新农村金融组织,构建以小额信贷为基础,进而满足广大农户融资需求的新农村金融体系框架提供政策背景,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与农户融资制度供给的现实,决定了小额贷款应当成为农户融资金融体系的基础。但小额贷款与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不相吻合,小额贷款特别时小额信用贷款运行中存在着天然的低效率,且农户与银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该金融产品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发挥小额贷款的基础作用,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小额信贷的微观运行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要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提高小额信贷量的支持作用,同时,政府的保障作用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财政税收的激励作用以及农村物权、土地流转的支持作用,构建起农村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鉴于当前存在农村信用社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垄断地位,处于竞争和效率角度考虑,适当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有利于培育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提高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优化的空间,应当建立起“以小额信贷为基础,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以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农户融资供给体系优化的对策
(一)整合小额信贷资源,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
完善的小额信贷体系应该包括: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扶贫小额信贷(赵德旺,2012)。其中,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主要服务合作社内的农户,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小额贷款公司主要服务非合作社内农户和农业大户,扶贫小额信贷主要服务贫困农户。
1.构建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资金+资金合作”的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在生产合作的同时加强资金合作,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一方面扶持真正的互助合作金融,进行资金互助,有效解决农户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服务对象直接定位为农户。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资金需求量大的个体生产经营户,而生产资金互助社服务对象就是社内农户。二是管理成本低。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生于农村经济不同,生产资金互助社内生于农村经济,借贷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低。三是机制灵活,手续简便。与农村信用社相比,生产资金互助社是建立在合作制原则之上的农民自己的农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现在的农村信用社,没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机制,没有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盈余返还的分配办法,实质上是一个官办的商业金融机构。而生产资金互助社完全符合“进退自由、一人一票、盈余返还”的原则,更受农户欢迎,更具市场生命力。
2.积极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农村金融组织,能够发挥小额信贷作用,满足农户“小额、分散”资金需求特点,解决农户融资难题。一是坚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三农”贷款的比例不低于70%。但在实际运营中,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结构大多达不到这个比例,多用于满足城市居民和非农小企业小额信贷需求,脱离了农村金融组织属性,甚至有的小额贷款公司直接设立在地级市内,如河南省信阳市万家灯火小额贷款公司。因此,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首要任务在于还原小额贷款公司是农村金融组织的本质,服务对象限定于“三农”,且“三农贷款”比例不得低于规定的70%。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时,要坚持其农村金融本质,要求其设立在县及以下区域,同时出台相关监管措施保证贷款结构达到要求(廖翔翔等,2012)。二是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对于扶持“三农”效果好的公司给予奖励,用市场引导的方式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明确市场定位,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三是开辟后续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吸收社会捐赠资金和扶贫资金,鼓励股东扩大投资,以进一步增强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实力,提高其服务三农的能力。
3.在农村的国有大银行设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小额信贷专营机构或建立农村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在农村设有分支机构的国有大银行设立小额信贷专营机构,明确其支农服务方向,可以进一步弥补现有小额信贷支持力度弱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农户融资需求。为防止资金脱离三农,要规定专营机构涉农小额贷款余额不得低于总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
4.完善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制度,满足贫困农户资金需求。小额信贷扶贫是面向贫困农户的政府扶贫贷款项目,是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手段。一是要改革信贷扶贫机制。发展壮大小额信贷机构,以小额信贷扶贫。二是引导小额扶贫贷款坚持商业化、可持续性经营的方向,减少行政干预。坚持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模式,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三是将贷款贴息转为贷款担保。以财政贴息资金为基础,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支持为辅助,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用于贫困农户贷款担保和贷款风险损失补偿。
(二)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
1.拓宽政策性金融内涵。我国农业发展银行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与改革,但其政策性的作用还主要体现在粮、棉、油流通企业的支持和补贴方面,对于政策性银行应从事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业务尚未开展,难以体现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地位。农业发展银行应着力发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经营条件,为农户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2.拓宽政策性金融服务范围。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只有一个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不仅要从事粮棉油收购贷款,还要从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目前,农村土地承包已经从30年不变进一步明确为长久不变,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逐步体现,农业发展银行可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长期贷款,为农户生产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三)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撑作用
1.加快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的改革。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发轫于农村的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农”和县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量的金融需求。积极抢占“三农” 和县域金融市场是农业银行建立独特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等任务,制定专门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确保“三农”和县域的新增贷款占其新增存款的比例持续保持在50%以上。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在农业银行县级机构设立“三农事业部”,保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资源,专注于服务“三农”,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完整的、单独的“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2.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方向—社区银行。目前,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有很多争论。有些官员和学者指出,农村信用社应该组建省级银行模式,建立起“大型区域银行+分支行”的经营模式,有些主张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然后做大做强。本文认为,目前大型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市场相对饱和,农村信用社如果组建大型银行,现有的经营管理能力无法与成熟的大型银行竞争,必将面临较为突出的市场竞争压力。目前,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问题较为突出,急需小银行的支持。基于此,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应该是立足小型银行,专职于服务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既不要重组为大型区域银行,也不要立足于做大做强,要借鉴美国社区银行模式,鼓励农信社成为服务所属农村地区的社区银行。
3.规范和扶持村镇银行发展。一是废除对民间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限制。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应放宽村镇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允许非银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控股村镇银行。二是村镇银行设立区域限定在乡镇及以下地区。现有的村镇银行大多设立在县及县以上城市,脱离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轨道。因此,设立村镇银行时,监管当局要限定其在乡镇及以下地区。三是村镇银行应办成单一制银行。如果村镇银行建立总分制银行体系,随着资本和地域的扩大,就不会热衷于支农,也不会热衷于小额贷款。四是政府扶持。首先是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是政府积极推动服务村镇银行的设立。政府在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直接参与,能起到示范引导和鼓舞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当前,政府在村镇银行的设立上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服务,仅是提供一些原则性与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设立与发展。五是明确支农义务。本文建议,单笔流出农村的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同一非农贷款人贷款达到一定比例、非农贷款总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需要报告监管部门备案,监管部门以此作为评价村镇银行的依据。监管部门应制定出详细的评估标准和相应的奖惩机制,资金流出农村过多的机构要受到处罚,甚至勒令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六是完善融资机制。当前,村镇银行资金实力不足,制约着其支农能力。应建立起大型商业银行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融资机制,一方面可以解决村镇银行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型银行参与农村金融服务与开辟新的信贷业务提供平台。
(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发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作用
1.完善和发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征信和使用范围,改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二是发展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组建和发展政策性、商业性和互等多元化的贷款担保机构和担保组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股、做大做强政府主导组建的政策性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大力推动农户联保、互保、保证等担保方式,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三是加强农村诚信宣传和诚信建设。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建设。各级政府应在保护银行债权方面营造有利环境,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提高失信成本,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增强服务功能,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改革。依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流转行为。搭建流转平台,在县域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培育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建立土地流转价值评估机构,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丰富流转方式,鼓励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深化林权及流转制度改革。政府部门要做好森林资源的勘察、确权、登记工作,保证林权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建立林权流转交易中心,推进林业专业评估机构建设,为林权抵押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林权证登记管理部门要简化林权证办理手续,降低相关费用。三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宅基地、房屋有偿流转制度。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宅基地产权,但要注意杜绝把耕地转为宅基地进行抵押的行为。建立规范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在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能够依法规范流转的前提下,作为贷款担保物进行抵押贷款。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2011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EB/OL].http://.cn/china/20120619/181512354323.shtml
2.新华网.农信社涉农贷款达4.6万亿元[EB/OL].http:/// fortune/2011-11/23/c_122324337.htm
3.何学松.农户融资供给制度变迁及评价[J].中国市场,2012(35)
4.史纪良.总结探索 进一步推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EB/OL].http:///show.asp?id=2012829153112&l=b
关键词:
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1概述
化工、农药、制药、皮革、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母液、浓缩液、清理液、槽液以及乳化液等,含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降解处理,不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给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有机物浓度低于1%的废液,可经过稀释或简单预处理后即可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若有机物浓度超过20%的,则可通过焚烧法处理;而处于1-20%范围内的有机化工废液处理难度较大,不仅要考虑处理效果,还应考虑成本问题。本文主要以1-20%范围内的有机化工废液为例,对其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2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分析
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处理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处理体系。
2.1物理处理法
2.1.1吸附法
吸附法原理是利用疏松多孔结构的吸附剂吸附废液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活性炭、树脂等物质是常用的吸附剂,如印染废水通过活性炭后,可除去大部分的有机成分,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树脂在处理头孢G酸医药废水时,可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李丽娟等人利用多种树脂,多级串联的方法对医药废液进行了试验处理,结果发现该法对头孢G酸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CODCr的去除率也达到了90%;而树脂经过5%的NaOH处理后,还可恢复吸附功能。吸附法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吸附剂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影响后期的处理效果;吸附剂再生工艺难度大,且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法的推广。
2.1.2萃取法
萃取法原理是利用一种溶剂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具有明显差异的性质而达到分离物质组分的目的。处理时,向有机废水中投入萃取剂,萃取剂不溶于水,且对有机物的溶解性较高,因而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溶解到萃取剂中,实现与水相的分离。王晓兵等人将叔胺N235、乙苯和煤油按比例混合成萃取剂,对含羧酸的有机化工废液进行处理,经过三次萃取后,去除率达到96%以上;处理含苯酚的有机化工废液时,可选用脂肪酸甲酯为萃取剂,萃取率可高达99.97%,基本实现了苯酚的循环再利用。
2.1.3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借助外力作用使废水中的物质选择通过薄膜,进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超滤法的使用能去除水中95%以上的浊度;纳膜处理染料废水时,可将废水中96%以上的染料成分截留,不受溶液pH的影响。膜分离技术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容易发生结构现象,影响处理效果,限制了膜分离技术的使用。
2.2化学氧化法
2.2.1湿法氧化法
高温、高压条件下,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与氧化剂反应,生产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称为湿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可应用在印染废液处理工艺中,提高水的可生化性。湿法氧化法反应时间短、处理效果好,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该法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无法在大规模废水处理中进行推广。
2.2.2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作用原理与湿法氧化法运行条件相似,但是通过催化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小分子物质,Cu、Fe、Ni、Mn等是常用的催化剂。例如,利用该法处理有机废水,当温度控制在240℃,压强控制在6.5MPa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96.9%;催化氧化法适应性较好,但反应条件苛刻,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处理少量有机废水。
2.2.3超临界水氧化法
超临界氧化法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与氧气反应,导致有机物结构发生重组,进而达到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目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造纸黑液时,废液内的CODCr和色度去除效果十分理想,控制实验条件时,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99.8%。超临界水氧化法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但由于反应条件仍为高温高压,因此限制了该法的大范围应用。
2.2.4其他氧化法
除以上几种氧化法外,还有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其中,臭氧氧化法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杀菌和脱色效果好,但对废液pH、反应时间要求较高;光催化氧化法氧化能力强,处理速度快,效果好,可用于ABS有机废水的处理,但应用也受到了限制,对废液颜色、成本均有一定要求。
2.3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好氧或厌氧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在对味精工业废水进行试验时,SBR法对CODCr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生物处理技术能耗低,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但占地面积大,管理过程相对复杂,对CODCr以及色度的去除率相对较低,且受温度、pH影响较大,因此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2.4微电解法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构建原电池从而达到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的目的。处理时,在废水中填充的微电解材料可在自身电位差的作用下自行电解,消耗废水中的发色基团、助色基团、甚至断链,降低CODCr的含量。在利用微电解法对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39%,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28上升至0.36。微电解法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便于维护,成本较低,因此可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但该法存在的不足是铁耗量与碳耗量不均衡、容易生锈结垢,影响处理效果。
3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有机化工废水中组分含量复杂,使用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多种处理方法的联合使用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另一方面,在我国提倡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环保、低成本的处理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作者:王亚伟 单位:石家庄昊普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胜东.微电解法处理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废水实验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08:51-54.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意识、信仰,渗透到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覆盖企业内外的一切角落。企业文化能指引员工的价值观,摒弃消极因素,促使员工紧密围绕企业目标而奋斗。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员工也能升华自我、提升自我。企业培训员工,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企业文化为指导思想,让企业、员工之间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从而焕发出员工培训的动力。
一、过渡性培训阶段
过渡性培训阶段,是对企业员工的开始性培训,其目的是让员工快速了解企业,转变为企业“局内人”。新员工有两大来源途径,一是毕业学生,一是转业人员。对于毕业学生而言,他们来到工作岗位,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新鲜、不同的环境。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环境、氛围的改变,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企业需要以一种“润物无声”式的文化氛围,消除其不安情绪,让其尽快融入到企业内部之中。而对于专业而来的员工,他们大多具备明显的“文化烙印”。这些员工在之前的工作岗位,接受并沉淀下的“文化因素”,会与企业文化产生碰撞。因此,企业不能简单的根据他们具备工作经验,从而忽略了过渡性阶段的培训。如何开展过渡性培训?首先,制度范。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制度上积累、升华而来,缺乏完善制度规范,难以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培训的第一步,即是要宣传教育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制度为准绳,标出员工的薪资待遇。其次,企业历史。员工要真正进入企业,与企业有机的融合,必然需要了解企业的历史脉络。只有知道过去,才能抓住现在,才能放眼未来。为此,企业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接触工作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历史,并从中感知企业的文化内涵。
二、知识性培训阶段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培训模式自然也不例外。现行企业的知识培训,一言以蔽之,即是知识培训周期不断缩短。员工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掌握并适应企业的经营节奏,了解企业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员工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作为企业领导,要注重观察,明确员工的个人所长,继而将其准确安置到合理的工作岗位。当然,在这一培训阶段中,并非所有员工都能实现“各得其所”,部分员工难免不适合自身所处的岗位。对于这种状况,企业不应当简单或者是粗暴的辞退员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全面、细致、深入了解员工状况之后,再适当调整(更换)员工的工作岗位,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些更换岗位的员工,没有必要在完全重新开始培训,因为其在前一阶段已经接触到基础的企业文化,此时只需要学习其他技能即可。成熟的企业,在技能、知识培训结束之后,还要通过企业文化(学习型文化),渗透到所有员工心中。久而久之,让员工自觉形成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学习意识。如此,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自我的知识结构,发现缺陷并随时改进。企业与员工都在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也只有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市场经济体制所淘汰。
三、专业性培训阶段
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离开了专业人才,即使具备了科学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设备,合理的生产结构,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功效。因此,无论是满足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都必然也应当开展持久性、计划性的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的专业人才培训,大致可以分为技术型专业人才、管理型专业人才两大类型。培训实践发现,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业务素养、工作能力确实取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正是员工深度培训之后,往往会伴随出现离职小高峰现象。从企业角度出发,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结果却“人财两空”。究其原因,主要是员工缺乏“企业主人翁”意识,而之所以没有主人翁意识,正是企业文化建设不佳的直接体现。因此,企业要格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团结、和谐、互助、信任的文化氛围,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切员工的切身利益。从物质及精神两个方面,提高员工的个人归属感、自豪感。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实践必须彰显人文精神。也只有形成一种积极、融洽、愉悦的文化氛围,才能切实的吸引、凝聚员工,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向前进步。
四、结语
总之,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过程应当充分结合企业文化。通过有机融入企业文化,能快速的消除新员工的不安定心理;高效有序的开展岗位培训;稳定顺利的进行技能提升。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培训效果,员工培训也会重塑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培训为平台,让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16Z-01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从法律角度而言,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有很大的约束。
这些约束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门槛很高,就把很多有发放债券募集资金需求的好公司拒之门外。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
(2)从股权制度的角度而言,我国特殊的股权制度是造成上市公司过度依赖股权资本的根源。主要又分为两点: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置。②不同类型股票同股,同权但不同价,导致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东权衡失调。
从市场角度而言,缺乏发达的债券市场,影响企业负债融资的积极性。导致国内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①企业债券实行额度控制,发行审批程序过于繁琐。②对企业债券实施利率限制,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缺乏弹性。
(3)从资金成本角度而言,股权融资的成本低。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融资成本的制约。
(4)从资金使用风险角度而言,股权资本使用风险小。
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一旦提高负债比例,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出于对风险的厌恶,很多上市公司放弃债权融资。
(5)从上市公司管理层角度而言。债券融资为硬约束,股权融资为软约束。
(7)从公司内部控制角度而言,市场低效与内部人控制公司。
资本结构是公司各利益关系人相互博弈的结果,尤其是公司经理与股东的博弈。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市场的分割,因此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极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现象极为严重。
2 融资效率的分析
徐沛根据西方通行的企业财务计划模型的基本原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论,不论是对年度经营增长与募集资金关系的分析,还是对IPO或再融资后3年公司经营增长与募集资金关系的分析,均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募集使用效率并不高。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不管是从获利能力,运营能力还是发展能力来看,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所融资金的使用效率都是很低的,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后的几年内,经常状况不是锦上添花,反而呈恶化趋势,甚至还没有筹集资金前的发展状况好。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不良后果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忽视债权融资,这种不正常的融资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融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与融资成本的高低。但上市公司的配股说明中却表示配股项目有相当高的内部收益率,根据可配股公司原有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的规定,很显然预期净资产收益率要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说明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在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下降。
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大的影响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由于配股的资格要求,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获得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6%以上。这是获得配股的潜在资金成本;若达不到,配股对公司未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负面影响,从而损伤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近几年参与配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表现出这种趋势,说明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资金投资的项目并没有给其带来预期的高回报率,反而降低了资产的整体收益率水平,进而对其持续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3)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上市公司可以在股市上筹到低成本资金,且股权融资对企业不具有还本付息的“硬约束”,因此上市公司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制约,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一些企业在筹集到巨额资金后没有明确的投资去向,或者违规投资,或者盲目扩张等等,企业利用直接融资筹集到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4)造成负债的各种优势无从发挥。
负债融资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①有税盾的作用。
由于所得税的存在,而且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可将利息作为一种费用从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额。
②降低了经营的成本。
由于债权人比股东有着对公司剩余资产的优选求偿权,因此,债权人有时比股东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情况,债权人会通过各种条款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例如投资的资金流向等等,通过对企业的约束,使得经营者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公司的经营,提高业绩,这一方面节约了股东的成本,又使得债权人成为了股东背后的监督者。
③杠杆的作用。
由于负债的存在,公司需要定期定额的支付利息,因而一定规模的负债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务利益。当企业息税前收益高于债务利息时,增加债务资本的比例可以提高普通股税后每股收益。而股权融资不具备这一作用。
(5)对投资者的利益与长期投资积极性的影响。
在股票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满足了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在短期内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较快投资收益的可能。但由于这种偏好并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再加上滥用资本的行为及因此造成的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必然影响公司的盈利,从而影响国有股本的保值增值,影响公众投资的回报,从而打击其投资的积极性。
(6)对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的不利影响。
强烈股权融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成长不利。首先,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非常随意,募集资本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其次,投资方向的混乱,对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不利。最后,股权融资偏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好处的比例下降,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不利影响。
4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对策
(1)解决股权结构分裂问题,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原则上,除了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部门必须保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外,对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性质上市公司可实行国有股权向民营,外资以及公众股东以合理价格转让,使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化,加大公众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并适时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2)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建设。
首先能够利用税盾作用,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其次债务融资还能够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因此,要从政策,法规,制度上为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负债经营。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011-01
1.概述
永煤集团城郊选煤厂主厂房三楼配电室变压器低压侧主回路所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为自愈式低电压并联电容器,型号为BKMJ0.4-30-3,30kvar,品牌有桂林电力容器、威斯康电容器。变压器低压主回路并联4组电容器,每组6个,容量合计为720kvar。目前经过长期的运行,系统补偿柜电容器出现老化现象,容值衰减,电容器投入后,系统电流下降不明显,电容无功补偿量不足,使得功率因数处于较低数值区域,针对T31变压器来说,目前功率因数降低到0.88左右。同时电容器时常出现过热、噪音大、鼓包、崩裂等故障,更换新电容器后,经过一段时间,还是故障易发,使用寿命较短,接触器及开关也常出现烧坏现象。当前,电容无功补偿情况影响到整个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增大了系统的无功消耗,影响了供电质量,增大设备故障率。
2.系统现状及分析
2.1 测试数据
联系有关厂家对城郊选煤厂的供电质量进行测试,由测试数据看出系统谐波含量较大,电流畸变率很高,有变频器非线性负荷,主要谐波阶次为5次及以上阶次的谐波。
2.2 原因分析
1.随着变频器、电焊机、开关电源等非线性负载的增多,供配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量较大。
2.城郊选煤厂电容补偿柜内,电容器前端无串联电抗器造成谐波放大,开关元件电容器耐流不足造成故障易发。谐波对补偿电容器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1)造成电容器过电流。电容器额定电流(I1)及流入电容器的谐波电流(Ih),电容器运行时满载电流I1=100%,加上外来谐波电流时,若运行电流大于1.3倍额定电流时,电容器将迅速故障。
(2)与系统产生并联谐振。输电及配电系统设计运行在频率恒定的正弦波电压和电流下,当大量的非线性负荷挂网运行时,将在电网产生严重的电压畸变和电流畸变。此时的谐波源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流源,其产生的谐波电流加在系统感抗和电容器的容抗之间,形成并联回路。当电网系统感抗等于电容器容抗时,将形成并联谐振。此时并联回路总阻抗等于无穷大,谐波电流流经阻抗无限大的回路时,将产生无限大的谐波电压,无限大的谐波电压将于电网与电容器间产生大电流,造成电容器迅速故障。
(3)与系统产生串联谐振。如果在上一级电网系统存在严重谐波源,电压产生的谐波畸变相当严重时。此时谐波源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压源,背景谐波电压将在变压器的短路电感和电容器的容抗形成串联回路。当串联回路总阻抗等于零时,将形成串联谐振。此时谐波电压将在串联回路上形成强大的电流直接流经补偿电容器组,使电容器因过电流而迅速故障,同时增大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3.电容器温度级别为B级,温度等级低,加之无轴流风机等散热装置,温度高时电容器容值衰减较快,容值衰减后谐振点偏移,易产生谐振,这样补偿回路成为低阻抗,谐波电流的流入,造成补偿回路元件的损坏。
3.改造方案及实施
3.1 方案概述
对T31变压器无功补偿柜进行改造,撤除原补偿柜元件,改造为调谐滤波器即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组的方式,可完全满足系统功率因数需求,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方案影响供电系统和生产的时间有限,在停机条件允许情况可以适时进行改造。
3.2 补偿电容器串接电抗器选择
在无功补偿系统中,由于电网系统以感抗为主,电容器回路以容抗为主。在工频条件下,并联电容器的容抗比系统的感抗大的多,补偿电容器对电网发出无功功率,对电网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系统功率因数。但在有谐波背景的系统中,大量的非线性负荷会产生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引起电压及电流的波形畸变。对谐波频率而言,电网系统感抗大大增加而补偿系统容抗大大减小,其调谐频率可能与电网中存在的谐波频率接近,如果电网中存在该特定频率的谐波电流源,则该频率的谐波电流可以被放大到正常的许多倍。导致电压畸变率和电流畸变更为严重。由以上分析可见,如在补偿系统中单独使用电容器进行补偿,系统谐波或背景谐波将对补偿电容器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满足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条件,并联电容器组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滤波器,谐波电流将几乎全部流入电容器组中使其过负荷。
因此,在有谐波背景的系统中时,不可能采用常规的电容器组来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必须采用串联调谐电抗器的补偿方案。在谐波比较严重的系统中,可以选择谐波滤波器。
3.3 补偿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
带调谐电抗器的电容器组设计时应为:在基波频率下显容性,即电容器起主导,这样可以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在谐波频率下显感性,调谐电抗器起主导,不存在谐波放大。带调谐电抗器的电容器组可以起到谐波滤波器的作用,从电网中吸收部分谐波含量。其电抗率的选择可以根据系统背景谐波含量进行选择。这样调谐电抗器和电容器回路的谐振点计算可以避开系统的特定谐波频率,使补偿电容器组在该次谐波频率及以上不会产生谐振。
由测试数据可知,系统背景谐波以五次及以上为主,因此,选择在电容器前串联6%调谐电抗器,谐振点为204HZ,可避免大于第五次谐波250HZ的谐振,因为谐振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回路中必须同时有电感和电容,在五次谐波(250HZ)频率下,电抗电容器组显感性,不会与电网发生谐振,而在基波频率下,电抗电容器组显容性,可进行无功补偿。电抗电容器组可吸收15-50%的谐波,避免大于第五次谐波250HZ的谐振,同时可抑制系统的开关涌流,保证补偿装置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3.4 电容器和电抗器选型及配置
1.选用诺基亚品牌电容器和电抗器。NokianCapacitors低压电容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制造,全金属化聚丙烯膜的电容器元件为干式自愈性。每一电容器元件都配备有各自的专利型内附熔丝保护(内含过电流、过压力、过温度的保护)。内附电子式放电装置,以节省放电电阻损耗及降低周围温度。NOKIAN低压电容器具有耗损低、重量轻之特点,并符合世界各国及国际标准认证。根据计算和柜体容量情况,选用诺基亚SL2D480V80Kvar型电容器。
2.诺基亚所生产的铁芯或空气芯电抗器严格按照VDE0532及IEC-6076及欧洲标准制造,其制造工艺及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其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噪音低、振动小、运行平稳,因电抗器原因而造成的串联电容器故障率明显降低。诺基亚的调谐电抗器为铁心电抗器,其绕组为铜线(或方行线)或铝片,接线端子由铝制成。调谐电抗器至少为F等级,本身温升加环境温度可以承受155℃。选用电抗器型号为XKIB59/400/6。
4.效果评价
4.1 节约能源
提高功率因数,节省由于无功消耗多造成的电能浪费;减少变压器及线路损耗;增加变压器使用裕度;减少视在电流;提高端电压,减少谐波电流引起的损失。改造前T31变压器低压侧功率因数为0.88,改造后达到0.95,年可节约电能40多万度。
4.2 改善电力品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66-03
引 言
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业的成立、运营直至清算整个生命周期中,都离不开资金的有效管理。融资即资金融通,是一个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与过程。融资战略是指企业在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进而对企业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等进行长期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总体战略实施和提高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一般具备总部主导性和管理协同性的特征。从我国企业集团融资现状来看,社会上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也有金融机构的原因,但是作为融资主体的企业,也有很多需要总结和反思的地方。本文以绿水集团的融资管理为案例,研究企业集团如何建立和完善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为其他企业集团的融资行为提供借鉴,以高效做好融资管理工作。
一、绿水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绿水集团公司成立于1990年,从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1 4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注册资本2.6亿元,拥有员工3 000余人,截至2014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33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四大主业,包括磁性材料、汽车内饰、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有控股子公司和孙公司22家,参股公司13家。公司是国家级“八五”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及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可以看出公司在经营和投资方面有独到之处,融资战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绿水集团实行母子公司制,以资本为纽带,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依法独立享有法人财产权。绿水集团实行“战略控制,经营放开”的管理模式与战略控制,就是集团公司依据战略规划和整个集团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优质子公司做强做大,关、停、并、转运转不良或给集团带来重大风险的子公司,把握集团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节奏,确保集团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营放开,各子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自主经营,用好被赋予的资源,带好自己的队伍,锻炼出善打能拼的团队,在回报股东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各经营班子和全体职工的正常需要。
二、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管理体系现状
绿水集团公司成立之初,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没有正式提出市场经济,更没有规范的资本市场,资金严重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财政拨款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经常出现多个地方向国家争取项目的情况,而银行当时并不完全按照商业规则运作,贷款的发放更多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甚至是政府官员的意志。随着十四大的召开,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这种重大转变下,企业构建自己的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以满足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在融资决策方面与单一企业不同,为了提高融资效率,避免集团内部竞争,企业集团必须要集中融资权,对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进行统一管理。绿水集团融资管理实行“集中决策、分散实施”的策略,集团董事会拥有融资业务的最终决策权,各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决策实施融资行为,未经集团公司审批,各子公司不得私自开展融资业务。融资决策权集中到总部之后,绿水集团总部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进行资源整合,本着“集团整体”、“货比三家”的原则,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优化融资结构,保持集团在各家银行的良好信誉。从单一企业发展成集团企业后,势必带来资金内部调度的问题,在集团内部资金的管理方面,集团总部制定了《绿水集团内部资金调度管理制度》,对内部资金的调度、优化配置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使得资金可以在集团范围内流动,部分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内部解决,减少了外部融资,大大提高了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节省了资金成本。
(二)资本结构决策和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规模是决定公司资产总额和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融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成本和融资风险,超额融资和融资不足都会对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融资规模的管理上,绿水集团把融资战略和投资战略、资金营运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战略规划和全面预算,合理预测资金需求,同时在考虑集团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公司内源融资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决策是融资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资本结构决策是选择融资方式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资本结构也是选择融资方式的结果。因此,资本结构的决策既要考虑公司融资战略的要求,同时又不能脱离现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在中国目前的资金市场,融资方式比较有限,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更多地体现为融资组合策略。在资本结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上,绿水集团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财务风险为总体目标,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内源融资、政府投资和商业信用。公司经营产生的净利润首先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没有新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利润分配问题。公司加强政府投资的研究,每次申报投资项目时都向政府部门申请投资补助。在商业信用的运用上,公司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收付款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产生的稳定余额筹集资金。在内源融资和商业信用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公司才考虑外部融资,绿水集团使用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借款、信托借款、企业债券、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融资。
(三)资本成本和融资风险管理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是有成本的,债务融资的成本由利息和手续费构成,权益融资的成本可以理解为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考虑到现实问题,本文重点介绍绿水集团债务资本成本的管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管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比例上浮或者下浮,因此,通过降低利率控制融资成本空间有限。在债务资本成本的管理上,绿水集团重点从控制融资规模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和融资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闲置;对具体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详细的策划,根据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结合资金投向,合理确定借款期限,从而控制资本成本;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银行的经营特点,合理分配融资业务,利用银行间的竞争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财务风险,债务融资的财务风险大于权益融资的财务风险,提高权益融资的比重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企业的财务弹性才是控制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在财务上评价融资风险主要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杠杆系数等指标。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50%、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是安全的。从绿水集团的实际情况来看,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70%左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是相差很远。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绿水集团面临非常大的财务风险,是“不健康”的。但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融资渠道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美国直接融资的比例占到1/3,而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非常低,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多的是银行等间接融资,这也在客观上造成我国的企业必然面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在控制融资风险方面,除了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加权益融资的比重,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之外,为了提高财务弹性,绿水集团主要采取了增加授信额度的措施,按照实际资金需求量的两倍左右申请授信额度,降低资金短缺的风险。总体来看,尽管绿水集团的偿债能力指标本身距离合理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通过扩大授信额度实现了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存在的问题
绿水集团公司的融资战略是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公司的战略指导思想是“非相关有限多元化”。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集团基本完成了产业布局,产业范围包括电子信息、磁性材料、汽车内饰和生物制药,这四个行业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在这四个行业范畴内,每个细分领域力争做到行业前三,然后在该细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逐步做强做大。2010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集团公司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达到50亿元,2030年集团掌控资产总额100亿元,成为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风险抵抗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在融资战略方面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够丰富,难以满足集团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集团目前的总资产33亿元,债务融资总额4亿元,自有资金总额18亿元,距离公司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二)公司的总体资产负债率偏低,财务杠杆系数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绿水集团在初期充分利用银行借款一步一步把公司做强做大,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自有资金比较充足,债务融资规模逐年下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原来的70%左右下降到不足50%,最近三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也基本维持在1.1~1.2之间。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系数的降低尽管减少了财务风险,但是企业也失去了财务杠杆效应。
(三)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运作不够规范
绿水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制度,虽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存在不规范之处,最突出的表现是子公司将闲散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或者子公司向集团总部申请融通资金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在反映财务状况、业绩评价和股东关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
四、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措施
作为一家有着远大理想的企业,绿水集团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恰当的融资战略来支撑。通过对绿水集团融资战略的研究,结合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一)保持扩张型财务战略,以投资为目的,以融资为手段,增强融资战略与投资战略的互动,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企业过去选择的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正确的,绿水集团目前面临的外部财务机会还是比较好的。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国家通过调整产业政策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简政放权改革也给经济增长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和银行信贷监管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从企业的内部条件看,公司目前大部分业务板块是盈利的,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公司有效的银企关系管理在银行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具备较强的银行融资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市场融资经验。因此,建议公司继续保持扩张型财务战略,在融资战略方面,维持剩余股利政策,充分利用内源融资,加强集团资源优化配置,总结并巩固优势资源,以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为方向,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为指导,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
(二)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积极扩大直接融资
2011年旗下子公司的上市标志着绿水集团正式踏入资本市场,尽管是一名新兵,但是拥有两次IPO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绿水集团应该加强资本市场的研究,把握资本市场发展动态,尤其是新的变化,例如增发、优先股、新三板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一方面把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内部的优势产业,进行资本运作,推向资本市场,扩大权益融资规模,提高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三)巩固债务融资优势,进一步拓宽债务融资,尤其扩大企业债券融资
在绿水集团的发展历程中,以银行借款为代表的债务融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绿水集团的发展壮大是在银行的支持下完成的。随着公司上市,债务融资的比重明显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债务融资仍然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完全依赖资本市场和自身积累显然不能实现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绿水集团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巩固银行融资资源,同时关注新的债务融资工具,例如企业债券。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债券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绿水集团应该加大企业债券的研究力度,把企业债券作为一项战略性的融资方式,丰富债务融资渠道。从具体的资本结构目标来看,建议绿水集团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70%之间,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适度调整,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控制财务风险。
(四)调整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做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运作并举
绿水集团要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本着规范管理的要求,对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修订。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在保持集团整体资金高效运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公司的法人地位,加强财务预测和融资方案的策划,尽可能保持融资主体和资金使用主体一致;(2)研究财务公司相关政策规定,具备条件后,考虑设立财务公司,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3)集团总部和各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按照市场原则计算并支付利息,充分运用统借统还的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五、结束语
融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组成部分,融资战略目标首先要服从总体目标,具体到融资战略自身的目标,要以降低资本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为指导。企业集团在融资战略的选择上,要考虑管理权限的划分和内部资源的配置。集团范围内融资方案的最终决策由总部来完成,成员企业按照总部的决策开展融资工作。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减少集团整体外部融资。集团总部要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融资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控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在融资规模的确定、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成本因素。融资风险是资金的来源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债务逾期、支付危机或者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财务风险,提高权益融资的比重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企业的财务弹性才是控制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正确的融资战略和高效的融资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强力的推进作用。绿水集团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四大主业,从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1 400万元,发展到现在资产总额33亿元、年销售收入20亿元,固然公司在经营和投资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融资战略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圣沂.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3-28.
[2] 邵军,刘志远.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融资约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9):45-50.
[3] 王昱人.长春L集团融资的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童梦柯.E企业集团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七成来自内地
无论在香港科技大学还是港交所,今天的香港处处能看到担当要职的内地人身影,他们多数由“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引进。
特区政府推出这一计划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借移民吸纳人才,引入未具有逗留权的高技术优才来港定居,为香港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整体竞争力。
该计划采用两组评估方法,一是“综合计分制”,这部分来港人士以金融界及资讯界居多,分别占该组27%和20%;另一是“成就计分制”,以吸纳体育及艺术人才为主,成功个案各占该组40%,如国家花样滑冰队前选手齐佳,有望成为香港队教练。
香港入境处助理处长陈孟麟表示,自2006年推出有关计划以来,申请人数持续上升,截至2012年11月,已累计收到8553宗申请个案。政府至上月已挑选出2392名符合资格人士并准予定居。近74%获配额人士介乎25岁至39岁,逾66%属男性,77%来自内地。
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外来人才会跟本地人形成竞争,但这正是移民城市香港必须面对的挑战。权威人士指出,本地人士也无需忧虑外地优才“抢饭碗”,因为甄选申请人时,不但会评估其是否适格,更会考虑香港发展的需要,再给出配额。
输入优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主席杨敏德表示,入境处成立了一个由官员与专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就评核、评分及分配名额提供意见。
计划旨在输入多方面人才,但实际引进的仍以金融界人士为主。杨敏德解释说,因香港近年积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所以,特区政府才会倾向吸引与金融及资讯科技界有关的人才。同时,港府正在大力打造西九龙文化区,艺术人才也越来越受欢迎。
评分严谨防漏洞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国对外贸易连续48个月出现顺差,与各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不断,这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有密切关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贸易壁垒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我国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怎样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摆脱困境,顺利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辐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环节,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升级脚步。
(五)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产业链条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浙江省平湖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光机电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日资光机电企业只是把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建在平湖,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六)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增加,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缺乏,难以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加工制造环节,而针对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相对不足。其次,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已滞后于加工贸易发展要求,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引发大量的国货复进口,也制约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第一,要根据我国经济及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现有的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稳步推出各项政策,给企业调整的空间。第二,积极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涉及加工贸易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改变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对实行国内采购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制约;简化手续支持加工贸易内销。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稳定汇率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
2、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加工贸易要不断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装配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过渡,而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促使我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完善鼓励高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要素向产业流入,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加工贸易。
3、大力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外资化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为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这一现象的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让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逐渐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过渡到以本国企业为主。
4、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如,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联保协会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直接贷款计划、贷款担保支持计划、贷款贴息计划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二)微观层面
四氢呋喃(THF)分子式为C4H8O,别名一氧五环、1,4-环氧丁烷、四甲撑氧,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作为一种优良溶剂,THF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被形象的成为“万能溶剂”。目前我国有机化工、经济化工产业发展迅速,THF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国外THF生产技术不断发展,产能逐渐增加,而就我国情况而言,目前的THF产能水平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因而研究发展THF的生产技术,增加THF产能不仅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精细化工和有机化工发展需要,也是调整精细化工企业产品结构和提升化工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四氢呋喃的市场价值分析
THF本身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同时也是聚亚甲基乙二醇醚和四氢噻吩的重要生产原料。聚亚甲基乙二醇醚是热塑性聚氨酯、氨纶的生产原料,是THF在未来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THF本身毒性低、沸点低、流动性良好,且溶剂性能优良,在天然树脂以及合成树脂的生产和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THF可以溶解多种化合物,尤其是对丁苯橡胶和聚乙烯有着很好的溶解效果。在聚氯乙烯管材加工、磁带涂层、聚氯乙烯屋顶涂料、聚氯乙烯薄膜涂料等生产中广泛用作反应性溶剂,一些芳香烃和脂肪烃卤化物很容易在THF中生成。THF已相当普遍地用于制造防腐涂料、油墨、萃取剂、人造革的表面处理剂等。THF被用于电镀铝溶液,对于控制铝层厚度及表面光泽度有着良好的效果。THF可以衍生许多重要的中间体,因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包括2,3-二氯四氢呋喃、四氢硫酚、1,4-二氯乙烷、戊内酯等。在医药领域,THF被用于黄体酮、咳必清、等激素类药物的合成。
我国THF的生产自1998年来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THF产能不断增加,大型THF生产装置逐渐投产运行,2002年以后我国开始生产聚亚甲基乙二醇醚,THF的市场需求量因此大增,THF的大规模生产在我国逐渐得到发展。
THF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溶剂、农药等各个生产领域,THF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我国目前的THF产能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且尚难满足THF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THF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四氢呋喃的生产技术分析
1.四氢呋喃生产技术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外四氢呋喃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糠醛法、丁二烯法、顺酐加氢法、Reppe法,由于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不同,这四种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其中Reppe法缺陷较少,优势突出,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四氢呋喃的主要方法。上述四种生产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见下表:
2.Reppe法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在四氢呋喃的四种主要生产工艺中,Reppe法工艺相对先进和成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Reppe法又称为1,4-丁二醇催化脱水环合法,该方法是以甲醛溶液在乙炔酮催化下(SiO2或MgSiO3为载体,Bi2O3。为助催化剂)在90~110℃、0.5~2MPa条件下,乙炔化为1,4-丁炔二醇;再将1,4-丁炔二醇加氢,在Ni-Cu-Mn/SiO2催化,在100~130℃、20MPa~30MPa条件下转化成1,4-丁二醇;再将1,4-丁二醇在H2SO4或H3PO4以及酸离子的交换数树酯存在下,脱水环化而得到THF。
Reppe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可行的四氢呋喃生产方法,也是目前世界各国生产四氢呋喃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工艺相对先进成熟,副产品少,所使用的催化剂活性良好、寿命较长,且产品收率较高,投资较低,经济性良好,适用于规模化的四氢呋喃生产。与此同时,该方法的操作条件相对苛刻,生产原料乙炔在远程贮藏和运输中危险性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四氢呋喃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四氢呋喃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因而其生产和销售前景良好。对此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及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化工企业也应积极地研究市场动向、研究产品的市场价值,积极改进四氢呋喃的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1]丁家万、张明明.四氢呋喃生产工艺技术比较.[J].河北化工.2011,34(10):31-33.
[2]王晓志.四氢呋喃产能和市场需求.[J].化工管理.2005(12):55-56
[3]李巍.国内外四氢呋喃生产消费及需求预测.[J].化工技术经济.2006,24(5):27-41.
目的研究五味子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及参数的评价方法。方法用水提取醇沉法提取五味子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多糖得率的质量评价和含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同时进行了多糖的纯化研究。结果提取温度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大,固液比、提取时间对五味子多糖得率影响较小。通过测定提取的多糖含量计算五味子多糖得率与单纯用多糖质量(所得沉淀)计算的五味子多糖得率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采用含量测定的方法比单纯的质量比所确立的条件更准确。结论五味子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 h,提取3次。用活性炭与Sevage法联合使用纯化多糖,使提取的多糖纯度由43.48%提高到66.43%。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提取 纯化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因其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得名五味子。五味子是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五味子益气主治,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养五脏,除热,止呕逆,补虚劳,明目,壮筋骨,除烦热,解酒毒,生津止渴,补元气不足等[1]。临床多用于久咳虚喘、津亏口渴、遗精、自汗、久泻、神经衰弱、肝炎等症[2]。近年来通过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发现,五味子还具有保肝、抗衰老、耐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活性[2,3]。
近年来研究发现活性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抗辐射等功效[4~8],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的水提取的方法,研究了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了粗多糖的纯化及多糖含量的测定。在人们常采用的通过依据提取多糖质量的多少(所得的多糖沉淀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来判断提取工艺条件[9~11]的同时,本文又通过测定提取的多糖中的多糖含量(测得的多糖含量乘以提取多糖质量除以五味子的质量)来选择多糖的提取条件,并将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量测定的方法比单纯的质量比所确立的最佳条件更可靠。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WFJ2100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UV-9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天津市泰新特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上海奥豪斯公司),恒温水浴锅(金北得工贸有限公司),TDL80-28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精密仪器厂),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材料五味子:市购。
2 方法
2.1 材料的预处理
将五味子在65℃烘箱中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于棕色磨口瓶中存放备用。
2.2 五味子粗多糖提取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五味子粉于具塞三角瓶中,按实验的设计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放入水浴中按一定的温度浸提。冷却后,以4 000 r/min离心20 min,所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约1/5,然后加入5倍体积的乙醇,摇匀后,在4℃冰箱中放置24 h,以4 200 r/min离心18 min。所得沉淀蒸干乙醇后,在70℃烘箱中烘至干燥,所得固体即为五味子多糖。
2.3 粗多糖的纯化方法
五味子预处理蒸馏水浸提离心浓缩Sevage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醇沉离心干燥研磨干燥检测。
质量比多糖得率(%)=提取的多糖质量五味子试样质量×100%
为了便于区分这个得率以下称为质量比多糖得率。
2.4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用葡萄糖作为标准测定多糖含量。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准确称取0.10 000 g已干燥的标准葡萄糖,溶解后至100 ml容量瓶,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用移液管分别取上述配制的葡萄糖标准溶液1.0,2.0,3.0,4.0,5.0 ml,转移至100 ml容量瓶,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μ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从上述已配制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中分别取出0.6 ml于10 ml具塞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苯酚(W/V)溶液1.2 ml,迅速加入浓硫酸4.0 ml,摇匀,室温静置15 min,30℃水浴中放置15 min,在486 nm下测其吸光度。
样品溶液的配制及测定:准确称取0.01g粗多糖,用蒸馏水溶解后,分别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与标样测定相同的方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
通过标准曲线测得样品浓度后带入以下公式可得到0.01 g粗多糖中多糖含量,再乘以粗多糖干燥后产量可得到2 g五味子中粗多糖量,最终可算出五味子多糖得率。
多糖含量(%)=样品浓度×稀释倍数×样品体积多糖试样质量×100%
五味子多糖得率(%)=粗多糖多糖含量×粗多糖质量五味子试样质量(2 g)×100%
2.5 单因素实验固液比(m/v)选用1∶10,1∶20,1∶30,1∶40,1∶50五个条件,提取温度采用75,80,85,90,95℃ 5个条件,提取时间为1,2,3,4,5 h 5个条件,提取次数为5次。
2.6 正交实验选L9(33)正交实验,以确定五味子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水平因素见表1。表1 水平因素(略)
3 结果与讨论
3.1 多糖含量的测定
经紫外光谱扫描确立多糖测定的最大吸收为486 nm,测得的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6,线性方程为Y=0.006 9X。
3.2 五味子多糖提取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提取多糖的量,本文除了采用人们普遍使用的直接利用提取的多糖质量与试样质量之比的多糖得率计算方法来考察因素外,还利用定量分析提取的多糖中的多糖含量,继而换算出五味子试样中多糖得率的方法来指示各因素提取多糖的多寡,进而指示各因素的优劣。这样可以避免提取的多糖质量高,即提取的多糖质量与样品质量之比的多糖得率高但多糖含量不一定高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明有的文献中出现的异常数据,使各因素考查的结果更具可信性。
3.2.1 固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在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h条件下,进行固液比实验。结果见图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固液比的增加,多糖得率逐渐增加,但当固液比达到1∶40后,质量比多糖得率却有所下降,但经过多糖含量测定计算的五味子多糖得率逐渐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单凭由质量比多糖得率来确立提取条件的不准确。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些研究中随着固液比的增大,多糖得率反而减小的现象。由图1可以看出,当固液比达到30%以后,五味子多糖得率增加缓慢。
3.2.2 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在固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3 h条件下,进行提取温度实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在所选的5个提取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的提取率随之升高,到达90℃时最大,而当温度95℃时提取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提取使大分子多糖的糖苷键断裂造成了多糖的部分损失。提取温度考虑为90℃。质量比多糖得率与五味子多糖得率随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2.3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在固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条件下,进行提取时间实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看出随提取时间的增加多糖得率增加,到3 h后增加幅度缓慢。五味子多糖得率随时间增加缓慢增加,而质量比多糖得率当提取时间为5 h略有降低。
3.2.4 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在固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条件下,提取时间为3h条件下,进行5次提取次数实验。结果见图4。
由图4可见,第1次提取多糖的得率最高,第2次次之,第3次以后多糖得率较小,实验提取次数3次为宜。质量比多糖得率与五味子多糖得率随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3 五味子多糖提取的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3。表2 正交实验L9 (33)结果,表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略)。
比较3个因素的极差R值,RB>RA>RC,可看出温度对提取多糖得率影响最大,其次为固液比,最后为浸提时间。最佳工艺组合为A2B2C3,即固液比为1∶30,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4 h。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得每2 g五味子多糖高达到69.39 mg,五味子多糖得率为3.470%。
3.4 多糖的纯化采用活性炭与Sevage法联合纯化多糖。首先用活性炭处理。将提取液在水浴中加热至90℃,活性炭与提取液按1∶5(W/V)量加入,搅拌30 min,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活性炭层4次,合并滤液后,浓缩。然后用Sevage法脱蛋白,氯仿∶正丁醇比例为4∶1(V/V),与提取液的比例为1∶5(V/V),用力振摇30min,4 200 r/min离心15 min。醇沉后,得到精制多糖。
3.4.1 活性炭处理实验结果
用紫外光谱在280 nm下测定多糖提取液的紫外吸收,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吸光度见图5。
由图5可见,活性炭处理除掉了大部分的杂质。
3.4.2 Sevage法脱蛋白用Sevage法除蛋白,共做了5次,每次去除蛋白情况见图6。
由图6中可看出蛋白质含量在经过1次Sevage处理后的吸光度有所减少,但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差异不明显。说明多糖中的大部分游离蛋白已去除,多糖中可能存在结合蛋白而不能单独去除。
3.4.3 纯化后多糖含量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下提取的多糖用硫酸-苯酚法测得其糖中多糖含量为43.48%,纯化后的多糖含量为66.43%。
4 结论
在提取水溶性多糖过程中,因素水平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30,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4 h,提取3次。
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加硫酸后立即摇匀,室温静置15 min,30℃放置水浴15 min。在486 nm下测其吸光度。显色稳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6。
通过测定提取多糖中的多糖含量换算出五味子试样中多糖得率的方法来指示各因素提取多糖的多寡,比用单纯的质量比考察各因素的结果更具可信性。
通过活性炭与Sevage法联合使用纯化多糖,使提取的多糖纯度由43.48%提高到66.43%。
参考文献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版)(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8.
[2]刘晓瑞.北五味子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62.
[3]李晓光,高勤,翁文,等.五味子有效部位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28(2):156.
[4]韩果萍, 段玉峰. 我国天然活性多糖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03,26(2):138.
[5]韦巍, 李雪华. 多糖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32(3):179.
[6]常改, 杨溢, 霍飞, 等.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及保健功能[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19(11):1394.
[7]吴梧桐, 高美凤, 吴文俊. 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天然药物, 2003,1(3):182.
[8]王红英. 中药多糖研究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3(6):1021.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辨清了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关键词:学生管理;制度化;人性化;融合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学生暴力、状告母校等事件不时发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往主要运用制度化管理的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现代高校管理理论的研究,人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必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变为学校管理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1]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僵化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训斥,平等交流的机会少;空洞的说教多,心理交流、辅导少;管理的色彩浓,服务的色彩淡;学生管理的权限和主体不明;当学生的权利遭到损害时也得不到有效帮助等。这些特点就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反感,从而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导致我行我素等不良结果。这些矛盾产生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进行反思,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问题可能多出在学生的管理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具体目标,但这些具体目标都必须围绕一个根本目标,朝向一个价值中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人本理念,强调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当作管理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当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坚持以管为本,还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这两种不同的理念直接导致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效果。事实证明,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很多矛盾,降低学校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构建民主健康的师生关系。
2.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单一,趋于表面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比较僵化,强制性的管理理念处于主导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必然会碰到新问题,发现新情况。高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这既是时代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又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反思以前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充斥的是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和奖惩细则,这类制度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的环境之下,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表面化,导致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被深深压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受挫折,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一纸空话,尤其在心理问题的开导、人生目标的确立、专业方向的选择等涉及学生发展的大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具有创新思维、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兴趣与潜能等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发掘和尊重。因此,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必然被提上日程。
3.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更广泛的管理学知识和懂得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目前,由于许多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较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重点关注科研和自身业务教学,致使他们花在学生管理的时间较少,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大部分兼职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管理工作者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2]
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意义 1.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克服了单纯制度化带来的弊端
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性管理,只关注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学生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和规定化。这种模式可使各级学生管理工作者职责分明,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其不足之处在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械化,学生本人的潜能、兴趣和个性等得不到有效的发掘和培养。学生管理一定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未来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上,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制度化管理还是人性化管理,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大多数人、约束少部分人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制定规章制度应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并形成共识,使作为执行者的学生能积极感受到自己的义务与职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消极地服从与执行。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对学生中的具体问题要因人而异,灵活处理,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现在9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自尊心和个性比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尊重别人、关爱别人,更不懂得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上述情况表明,传统的“一刀切”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人性化管理正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所采取的“量身定做”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由过去的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现在的服务性管理,这是管理理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实施的人性化管理。
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制度化与人性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互为对立的关系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是强调依法治理,严格依循规章制度,不因个人因素而改变,强调“规范化”的一种管理。纯粹的制度化管理较少考虑个人因素,是一种刚性管理。而人性化管理,从字面意义上说,即是以人为本,在管理中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性化管理在于实现个体的发展与价值,是一种柔性管理。因此,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若强调制度化管理就无法实施人性化管理,若重视人性化管理就兼顾不了制度化管理,两者不可兼得,否则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制度化管理或人性化管理。但是,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相比较而言,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人性化。所以,人性化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制度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艺术性,而制度化管理强调的是管理的科学性。没有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标准和依据,而没有人性化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将失去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性化管理必须以制度的完善为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3]
误区之二: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人性化管理会因人性的弱点在管理中暴露出来,从而使管理混乱,以至于毫无章法。在这里需要分清一个概念,这就是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而人情化管理则是没有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单凭管理者个人好恶,没有科学根据,非常主观的一种管理状态。所以,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抛开制度而只讲人情的,它是一种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人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因此,“人性化”是在管理制度前提下的“人性化”,它强调的是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冷冰冰”。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信任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关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优秀人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人性化制度是基础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之上的,离开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将没有依托,各项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充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和要求。[4]问题的关键是制度要合理科学,符合时展要求,既要体现对学生的要求,又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并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空间。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听取他们的合理需求,甚至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定,使制度的产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制定出公正合理、严格平等的学生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管理,更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制度作为管理依据,是科学规范而具有原则性的,它不是降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而是更注重提高管理学生的艺术,改变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要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
2.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关键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各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展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上来,始终以学生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工作的把手,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尺度,让个性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得到充分自由发挥。要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管理服务体系,从以强制性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引导和沟通的新格局上来,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新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3.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重点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他们乐于对自身的生活、学习进行决策和控制,因此,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和实行学生工作以管理者为指导、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要善于多角度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尊重他们的民利,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做到把外部的制度管理与学生内部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成立自律会,检查、督导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树立自律、自强意识,帮助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让学生参与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或担任班主任助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文明评比活动,学生有权对关系根本利益的大事向学校提出建议;放手让学生会、团委以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4.建立一支稳定、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保障
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学生管理中,每个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建设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来。榜样的作用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教师作为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及知识素养,处处树立榜样作用,在管理中融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中还应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能力;重视学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个别提醒的方式指出不足之处,少当众批评,多用鼓励、启发、商量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命令语气;用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学生,做到对学习好的学生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出现差错或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处理并帮助其寻找原因;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谦虚的作风,善于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修正工作上的不足和偏差。[5]另外,还可采取听报告或讲座,出去调研或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之真正成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秀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管理手段。在制度化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而不忘制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更新观念是前提,建立制度是重要保证,研究学生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是基本原则,激励是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2).
[2]魏伟华,吕慧华.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正所谓“水火无情”,为了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保全,必须要持续推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施工现场混乱、施工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施工人员素质相对低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顺利开展,损害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安全开展,必须要掌握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才能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不留死角,实现水利工程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原材料的管理。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多种多样的原材料,无论是钢筋混凝土还是建筑设备和水电等基本资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对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工作比较繁重,而且涉及到诸多的精细问题。
其次,对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人员进行管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长、周期长,工程量大,所以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得多,比如说施工建筑工人、后勤人员、监理人员,所以说人员比较混杂,知识层面不同,管起来工作量比较大。
再次,对水利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把关管理。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如果水利工程技术不过关,那么就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所以说,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是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最后,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突发事件的管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到一些人员的搬迁或者是占地等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就需要进行及时的公关处理,不然就会发生更大的事件,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从而损害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举措
鉴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人员也非常庞杂,必须要努力地寻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举措,才能够使得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特提出以下几点优化举措:
(1)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水利工程施工必须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面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环节多、费时长、人员多的问题,水利工程施工必须要对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各自按照规定管好自己应该管的环节或者人员,尤其是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从而保证工作的进度,缩减不必要的开支,维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2)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现代企业要想获取经利益。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配备现代化管理所需的软硬件设备,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另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才需要有水利施工的相关专业知识,没有水利知识作为基础,很难开展统一协调的工作,所以,鉴于水利工程施工的专业性,管理人员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要有一定的了解。
(3)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质量就是企业的信誉,所以,必须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才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加强对水利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不能允许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这就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将水利施工的产业链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技术过硬,确保施工的正确性。
(4)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人的生命大于一切,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观念,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忽略工人的人身安全,所以,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经济较快发展但后劲略显不足
纵向比较,株洲市经济稳健较快发展。一是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10亿元,增长13.5%;人均GDP达到23950元,在我国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居前。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88亿元,增长34.4%,为近6年来的次高增幅,投资额是2002年的近4倍。三是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2.1亿元,增长21.5%,从2002年24.4亿元,年均增长22.4%。但横向比较,后劲略显不足。2007年我市完成GDP为748.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GDP年增长率为14.9%,与全省3+5城市群中的常德、益阳相当,低于长沙且不说,且低于岳阳、衡阳、湘潭和娄底。2008年我市虽然完成GDP 910亿元,增长13.4%,但增速下滑,全省排名第4,也不十分理想。具体显示于工业、出口和投资三块上面: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增长速度放慢;出口份额相对滞后;固定资产投资趋降。
(二)金融健康发展但优势较之不大
近年来,株洲市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并存,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全市现有市级银行金融机构15家,分支机构665家;23家保险公司在株洲市设立了分支机构;5家证券公司在辖内设立了营业部。二是存贷款规模持续增长,从2002年到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由278亿元增加到755亿元,增长3.09倍;各项贷款余额由180亿元增加到364亿元,增长2倍。三是金融运行质效提高,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资产质量得到优化,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实现全面盈利共9.78亿元。四是金融服务经济作用有所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虽有发展,然而优势不明显。一是金融总量不大并占比逐年下降。株洲市存款规模全省第三,列长沙、衡阳之后,且有较大差距,2008年末,存款余额占长株潭存款总量的比重为14.5%,比2002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全省第三,与常德、湘潭的优势极小,2008年贷款余额占长株潭贷款总量的比重为8.66%,比2002年末下降1.8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持经济力度不大。存贷比较低,正常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较低,近6年来,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02年末的62.9%下降到2008年末的48.2%。
二、成因与影响
(一)经济拉动作用问题制约了信贷投入力度
一是优势工程项目不足。近年来,株洲市国家重点项目落户较少,没有形成相应配套的信贷资金需求,信贷投放缺乏规模大、质量优的项目拉动和支撑。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在项目招商、项目建设、项目开发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储备了大批项目,但项目启动仍处于劣势,如去年全市60个重点项目中的攸县煤电一体化、清水塘循环经济试点、株冶锌浸出渣直接炼铅、北汽控股、城市轨道交通、经仕锌品和硅橡胶等项目,有的待定,有的刚刚启动,有的进展缓慢,均限制了银行贷款的跟进投入。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不强。株洲市中小企业较快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融资比重偏小,融资效率偏低,融资成本偏高。全市近年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全市企业贷款的56%、全市各项贷款的46%左右,与沿海发达地区比明显偏低。银行贷款的前提是能获得企业的资信证明,而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现象突出,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又无规范化的符合银行审查要求的财务报表和资信证明材料,导致信用评级难;中小企业缺乏抵贷资产。抵押资产是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是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抵押资产匮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以逾越的门槛;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整体相对较大。另外,有不少企业对金融政策以及银行信贷程序缺乏基本了解,导致银行信贷操作层面难度较大。
(二)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发展经济速度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整体欠佳。调查表明,株洲经过多年的治理,社会信用环境有所好转,但整体上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现象较为严重,清收率较低,企业历年借改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金额和户数占比较高。前些年株洲市部分企业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担保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并借企业改制、破产之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损失和沉淀了银行部分信贷资产,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商业银行上级行则对信贷进行限制甚至压缩规模,大大提高了信贷投放门槛,无疑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二是金融案件执结率较低。调查反映,株洲市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总体相对较低,“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存在。此外,案件执行费用较高,金融机构通过法律诉讼主张债权,除了立案、诉讼保全、执行等环节需要先行垫付费用外,在案件审判或执行阶段,往往还需要支付鉴定、评估、过户等费用,收费环节多且费率较高,且抵债资产回收效果差。这些都对金融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三)金融机构自身问题增加了支持经济难度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对信贷投入总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金融支持经济的难度。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约式经营和垂直式管理,限制了地方分支机构信贷审批的权力、程序和效率。
在株洲市,除农村信用社、市商业银行和工商银行以外其他各行纷纷上收了全部或部分贷款审批权限。目前银行普遍要求企业信用级别在A或AA级以上,企业只有获得这个级别才有可能受信。同时,信贷办理“手续不简”。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繁杂而严格,耗时长,基层行反映,对新增贷款企业的贷款申请需开三次审贷会(信用等级评定、额度受信、实际贷款审批),一笔贷款从上报申报材料到审批发放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
二是机构实力问题。株洲市金融运行质量不平衡,个别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较差,部分金融机构运行质量不高,金融资产质量不优,资产收益率较低,赢利能力不强,这些都制约了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与经济支持效应。部分地方性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尽管存差较大,实际上其贷款质量较差,资金流动性低。他们在资金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只能保持较低的存贷比和较强的资金流动性,留足充裕的备付资金和现金,以满足正常的业务需要,防范支付风险,这样的机构要想贷款支持经济实在是勉为其难。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夯实金融发展基础
一是全面落实工业主导地位的各项措施。株洲作为工业城市,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中率先发展和实现“保二争一”目标,明确加快工业发展尤其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是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加快工业发展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抓工业、促工业、兴工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要改善株洲市长期形成的以有色冶金、基础化工、建材等上游产品为主的“三重一低”、“两高一资”的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大力提升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帮助鼓励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积极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要建立促进项目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市重点企业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主动开拓新项目,发展产业集群,跨越式地壮大全市支柱产业。重点抓好项目引进。培育地区优势建设项目,国家投入一部分,带动地方金融机构项目信贷支持,做大经济基础这一蛋糕。当前要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产业转移趋势,及时抓住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性和资本密集性产业正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机遇,充分运用好优惠政策和株洲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地争取一些好的项目能落户株洲。同时要抓好现有计划项目的银企对接。有关项目建设方和职能部门应努力创造条件促成项目尽快上马、见效。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发展和信贷投入
一是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一要完善创建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明确金融生态建设创建部门的职责,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加强部门协调沟通,理顺工作关系,多方联动,形成创建合力。二要完善创建工作监测评价机制。优化金融生态指标监测评价体系,综合、动态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强化考核动态管理。三要建立创建工作示范机制。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市,形成示范效应,整体推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四要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有关部门加强交流沟通,及时采集、整合相关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信贷、中小企业和农户三大信用平台。二要规范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三要加大征信产品推介应用力度。加快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制度建设,促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信用报告,提高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有效约束失信行为,实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目标。
三是大力优化金融运行和发展环境。首先要优化政策环境,支持金融改革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尊重和保障金融机构的经营自,积极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抵贷资产处置等问题,制定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二要整治信用环境,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维护金融债权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等手段,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的清收力度,有效维护金融债权。三要强化金融监管,有效防化金融风险。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银监部门要严格依法监管,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促进银行业的有序竞争;人民银行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分析,重点关注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状况,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系统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建设,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金融案件发生。
(三)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支持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