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治理理论

城市治理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09:53: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治理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治理理论

篇1

二、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再思考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清楚的,即一个好的运行环境是有利的,而一个坏的运行环境则是有害的。但是,针对组织问题和目标,人们喜欢聚焦于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的影响,而尽量简化利益相关者所处的混乱和复杂的背景环境。许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并且Vidgen等(1996)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一个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的政策,或者受到一个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的政策影响的所有人类或非人类组织单元。虽然此定义可能有失公允,但是其目的是想引起人们对利益相关者所处环境因素的重视。尽管Rowley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切入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关注了网络密度和中心性,实现了对于二元关系视角的超越(Rowley,1997)。但是,他过分关注网络的整体属性而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所坚持的主体属性分析,使得网络中节点间互动关系中的结构和行为要素无法进入分析范围。林曦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融合关系行为和网络结构维度,得出了一些整体结构分析无法得出的结论和启发(林曦,2013),但是她并无法清晰阐释利益相关者互动行为的发生机理及其过程。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缺乏对利益相关者主体行为的影响、承受和表现载体的考察,即利益相关者行为运行环境。基于此,本文试图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重新构建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弥补传统社会网络模型的缺陷,拓宽对于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过程的理解。ANT有利于帮助匹配影响组织成功的利益相关者(人类主体)和其运行环境(非人类主体),其贡献在于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因为它强调谈判和协商的作用,并承认非人类主体作为组织、群体和个体环境的重要性,将人类主体和非人类主体共同纳入网络结构形态模型当中。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城市环境治理转译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法国学者MichelCallon、JohnLaw和BrunoLatour为代表(巴黎学派)的社会科学家共同提出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ANT认为应该平等地看待“人”与“非人”的网络要素,通过“异质性”网络模型刻画社会实体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网络结构环境对单一行动者提供了机会和限制,以及个人、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了其他网络行动者关系的影响。此外,ANT强调联合整个行动网络的价值,重视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整合,主张通过社会行动者之间的沟通、谈判、协作等社会互动行为来将社会冲突转化为秩序,为研究利益联盟网络的形成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王爱民等,2010)。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以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础,分别为行动者、广义对称性和转译。ANT将有主观目的和意图的人类主体和非人的观念、资本、科技等主体认为是行动者,即任何可以改变事物状态的东西。这些“异质性”行动者构成了网络的基本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广义对称性认为应该克服传统社会学中的二元划分,整合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以完全平等的方式对待网络中的“异质性”行动者,打破以人类行动者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转译概念是ANT的中心,是事实建构者给出关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他们所吸收人的兴趣的解释,反映了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以及其网络形成的过程,并且刻画出在构建网络过程中利益嵌入的特征。转译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行动者都获得满意的角色,将处在各个领域的异质性行动者联结起来,构建起一个处于动态稳定的网络。行动者网络理论,又称为转译社会学,认为只有过转译才能构建起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并不是原有预定的行动者简单组合,而是每一个行动者的利益、角色、功能和地位都在新的行动者网络中重新加以界定、安排和赋予。1986年,Callon通过对圣柏鲁克湾的海扇贝养殖案例的分析,描述了一个由海洋学家、渔民、海扇贝、海湾以及多样的技术等元素所构成的网络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并辨出五个转译的关键环节,分别为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在此转译过程中,还应设立一个强制通行点(ObligatoryPas-sagePoints,OPP),OPP是指核心行动者的问题成为实现其他行动者目标或利益的必经之点,是所有行动者进入网络的唯一选择。在此研究基础上,许多学者通过结合特定的研究问题和情景进行了对应的行动者网络转译分析,那么针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和构建过程可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城市环境治理异质行动者网络的人类行动者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分别代表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而非人类行动者则包括生态、政策、资金和资源等,并且一般由政府部门承担着核心行动者的角色,因此OPP可设定为治理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环境。尽管这些转译环节看似分开的,但是它们并不总是可分的,有些环节可能会重叠。此外,成功转译后所构建的网络也有可能遭到某些因素的破坏,并且一旦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新的转译将重新开始,更多利益需要再次协商。总之,转译是一个实体引导其他实体朝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而必须经过的路径,并最终说服其他行动者被征召和动员进网络。

四、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分析

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基于“满足-理解-管理(Meet-Understand-Manage)”的过程,其中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知识将被关注和采纳,而不仅仅只是规则制度(Parr等,2003)。城市环境治理的概念内涵表明其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多元利益主体的作用范围和正当角色;多元利益主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城市环境治理的目标。同时,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过程还应充分考虑某些条件影响因素,如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技术、时空和生态等。也就是说,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应该符合地方背景和实际环境情况。那么,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平等地看待人和非人行动者,将所有影响核心组织目标实现的要素纳入到网络中,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也可认为是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网络组构过程,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其运行环境背景和条件下透过转译建构起一个动态稳定的异质行动者网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分析框架,并说明了其具体步骤和详细内容,请见表1。根据表1可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管理过程试图将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融合在一起,通过良好的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和水平,以期创建一个推进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治理对象并界定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最为紧迫和重要,并以大气污染治理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考虑到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如污染来源、途径和方式等,明确具体的治理对象是有必要的。ANT表明应该将问题呈现作为转译的第一阶段,而问题呈现是围绕核心行动者进行的。尽管政府不再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唯一主体,但是以政府主导的国家力量依然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主体,是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以政府环保部门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应认定为核心行动者,即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急需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城市环境清洁的目标。然后,根据核心行动者的目标,设置一个强制通行点(OPP),将核心行动者的问题成为其他行动者目标实现的必经途径。

2.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利益以及各自差异。

城市环境治理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即除了政府外还需要其他行动者参与到治理过程中。Carole提出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将更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义务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组织,如企业、NGO和公众,强调开发和管理不同类型的组织间网络的必要性(Carole,2001)。同时,国家、市场和社会三元理论也表明了城市环境治理不仅只是政府干预,还应该发挥市场和社会的调节作用。基于这一宏观选择范围,并结合核心行动者的问题,辨识出城市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并明确各自的关键利益。其次,界别利益相关者在资源、权利、意识和知识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此外,还应明确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为了达到其所期望的目标所需排除的主体障碍。

3.勾画人和非人异质行动者的网络关系图谱。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协调稳定发展,并且这种平衡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取向和选择。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三者应该确定为异质行动者网路的系统属性,即系统行动者。一般而言,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实际行为、合作意愿和冲突威胁。那么,这就有必要首先界定和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范围和行为期望,并且辨识出能够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其他非人类行动者,包括政策、资金、资源和其他等。最后,在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基础上,初步勾画出行动者之间的网络关系图谱。

4.赋予利益并进行网络行动者的征召和动员。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依赖体现了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并且这种利益交换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进行的。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资源依赖,有利于理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以进一步识别利益相关者行为支持/反对态度和认知相似度,为转译过程中的赋予利益环节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然后,根据核心行动者的目标,赋予其他网络行动者利益或角色,以激起其加入网络的兴趣,并召集所有异质行动者,进行初步的讨论和协商,以达成行动共识。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逻辑出发,设计人类和非人类异质行动者的互动机制,并动员所有行动者进入到治理网络当中,实现城市环境治理行动者网络的初步建构。最后,辨析和评估核心利益相关者目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内在契合度,并重新识别和定位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核心价值,以巩固和稳定异质行动者网络。

5.制定具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和计划。

如何制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是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类型匹配不同的管理策略。因此,结合异质行动者网络建构过程,分别从个体(合作意愿和冲突威胁)、关系(兼容性和必要性)和网络(网络密度和核心组织的网络中心性)角度,制定具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然后,分别针对整体和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制定详细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计划,以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通过采用听证会、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等,评估城市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和计划可行性。

篇2

引 言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规划管理模式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对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进行彻底的结构性调整和创新。

1 城市化进程现状

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城市化迅速发展,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化结果。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这些案例和论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期待。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市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中国城市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

2 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

2.1 在科技创新上突破

科技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引领一切创新活动的龙头。在科技创新上要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工程:首先,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促进高端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运用。其次,攻克一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第三,培育一批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共性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四,应用一批新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五,推广一批服务农村发展的适用技术,促进新农村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通过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2.2 在产业创新上突破

要紧紧围绕现代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面向未来的战略产业。要围绕“三大目标”,发展“四大经济”,着力打造“五大经济园区”,做强以能源化工为龙头的第二产业。要紧紧抓住畜牧业、林果业、杂豆业、蔬菜业、花卉业等优势产业,做优第一产业。要加速推进金融、物流、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做大第三产业。要围绕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以及新型能源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要建立产业基地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产业品牌,使经济园区成为全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前沿阵地。

2.3 在建设规划创新上突破

要围绕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精品城市的要求,大气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百万人城市规划,按照跨越式发展,建设能够完全支撑起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能化产业、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的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以建设沙漠森林公园城市为标志,展现城在林中、湖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诗情画意的时念,建成山川秀美的生态人居城市;建设既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又表现时代气息、现代文明特征的,达到二者高度融合的新型一流、文化文明、绿色宜居城市。推行法定图则制度,对指定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控制和引导规定。

2.4 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上突破

在交通管理体制上,将公路、铁路、城市公交、邮政等方面的管理协调职能,纳入一个整体,赋予物流产业方面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以及制定整体运输政策,实行大交通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在制定公共交通产业发展政策时,重点实施中小巴减量淘汰政策,逐步将中小巴迁出中心区,同时提高公交大巴标准,所有新投运力或更新车,必须具备大容量、绿色环保型,建立与现代经济活动相协调、相适应的公交系统。在区划和街道管理体制上,将现行城区发展规模划分为若干管理区,实行管理区首长负责制。进行街道区划调整,建立市、区、街三级管理执法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环卫体制上,以管干分开,环卫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为目标,推动市容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整治市容市貌为重点,对清除乱贴乱画和捡拾“白色污染”委托保洁公司清理,推进市场化运作;推进“门前五包”(包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责任制,制定《门前五包管理办法》、《建筑物立面保洁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环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在公用事业体制上,成立市公用事业局,统筹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项公共服务,制定紧急抢修和重大事故防治处置预案,并提供优质、高效、及时的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天然气入户和集中供热等公用事业项目建设。

在土地制度上,着力调控土地资源,建立起土地收购、整理、储备、拍卖等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经营城市土地。对原属村组及企业、单位等拥有城区范围内的土地通过产权置换、项目置换及赎买等政策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对城郊村组土地分别按照中长期发展整体规划要求从严控制,严厉打击借开发之名囤积、炒卖土地行为。对近年来城郊及公路沿线土地进行清理整治。

2.5 在思想观念的创新上突破

思想观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才能摒弃落后的思维方式,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建起新机制、树立新形象。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把思想观念的创新渗透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事务中,使创新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要有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的危机感,大力倡导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敢于竞争,勇攀高峰。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培训和确立市民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意识成为市民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倡导创新的精神,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创新行动之中,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把提高全体市民素质工作放在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全体市民中普及创新知识和理念,提高市民的创新能力。要不断将创新实践和成果进行宣传、传播,使建设创新型城市活动变成每一个市民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城市不断进行新的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构建与其他创新互动的创新文化体系。

3 建管并重,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

城市管理是维护城市建设成果、促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水平,是推进城市建设有序化的有效保证。如今的城市管理,已不仅仅是对城市设施和社会秩序的简单维护,而是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渡口在城市管理上狠下工夫,传统工矿贸易区“脏、乱、差”的城市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

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各类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理顺管理体系和职权职责,注重源头管理,建立各项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由制约型向服务型、经验型向制度型、突击型向经常型转变。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实行“数字化”管理,率先开展控规三维仿真系统应用工作,城市管理精确度更高,效率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探讨,大胆的实践创新,综合分析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理念,并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建设、规划出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J].规划师.2004(03):77~79.

篇3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也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和建设规模越来越高,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细致。从公路工程承包商的角度来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

一、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公路工程工作面广,作业战线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投资高、工程量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公路工程施工的协调难度大,影响因素较多,技术含量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第二,公路工程施工资金需要量大,难以有效地控制好投资成本。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使用维护、施工、项目招投标、项目选址、征地拆迁、项目设计、项目策划等,需要巨大的资金量。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每公里造价约三、四千万,即便是一般的二级公路,每公里造价也要达到两百多万,而那些特大型公路工程更是耗资惊人。第三,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涉及的单位众多,工程建设过程涉及施工、设计、批准、立项等,建设主体涉及到养护维修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投资方。第四,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受施工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有时甚至需要施工几年时间。

二、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1路基工程沉陷方面的质量通病

(1)水的危害。水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路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路基的防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否则就会被浸泡,而且其强度就会下降同时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路基的沉陷现象。(2)对原地表地基处理不当。填筑的路基如果没有坚固的基底或是有软弱层,那么一旦受到较大的荷载或是遇到水时就会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3)填料中的粗细骨料不均匀,尤其是粗骨料不足,骨架结构的密实度就会不好,强度未达到标准,这样当受到较大强度的荷载时,就会出现坑槽、松散以及推移的现象。(4)在原坡形的地基结合处,没有挖好填方路基的台阶,那么其在自重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发生推移,从而导致路基的开裂和沉陷。

1.2桥涵工程方面的质量通病

影响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桥头的位置处后期填料时出现了沉陷的现象;同时也有一部分桥涵工程的外观质量太差,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过多、有残边残角以及水泡气孔多等问题;在桥梁施工时,桥梁的伸缩缝或是桥头搭板做的不好,导致桥台的顺适度和平整度都很差,严重的影响汽车在桥梁上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在夏天进行施工时,还经常会出现干缩裂缝以及早期破损等质量问题。

2、公路工程施工中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2.1施工中技术工作的误区

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做的不全面,技术交底不够清楚,甚至技术交底存在错误。大部分的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测量工序与施工没能有效的衔接,而且施工中的技术把关工作经常出现错误,导致经常出现重复施工的现象。施工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实验的标准,检查试验十分随意并且没有代表性,导致质检的数据存在错误,同时质检信息反馈速度慢,施工工期经常被延误。不重视施工前期的放样工作,放样前没有对图纸文件进行会审,放样后又没有对放样精度进行校核,种种的问题都会为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2.2施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没有质量保证措施,也没严格的执行岗位责任制。(2)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当,没有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对于分包商的一些劣质的行为也没有严格的制约方法。(3)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差,现场调度混乱,对进度、质量、测量、试验、安全等重要内容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已经发生了的劣质行为没有治理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4)施工时,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盲目的进行施工,任意决策,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针对质量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1、设计

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一定要做好图纸审核工作。图纸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并符合标准要求;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替代;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便于施工,能否保证质量要求;施工图及说明书中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施工单位是否具备。

2、施工

2.1原材料

原材料是会直接影响质量,采购应仔细识别和测试各类原材料;坚决不采取半成品的材料。这些都是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到的。

2.2方案、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其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作业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范围、施工依据、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和要领、质量目标以及其他与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有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3培训教育

由于人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着力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特殊岗位必须实行岗前培训制,并在管理过程中融入先进管理理念,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应及时查找并解决,从人员方面着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2.4现场过程控制

(1)做好现场跟踪检查

现场跟踪检查可以帮助工程施工及早发现工程质量问题,以便于把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做好现场跟踪检查的工作十分重要。

(2)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在抢进度的同时认真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杜绝因抢、赶工期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对施工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工程,坚决不准施工。

(3)成立工地质检机构

质检机构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对本单位总工程师及项目法人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否决权。协助技术负责人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审查各施工队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主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收集和检查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质量动态分析,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联系,组织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自查自验,对项目部的质检结果、报告进行复核、检查,对试验、测量、施工质量及原材料进行检查、鉴定。

(4)搞好工地试验室

工地实验室是一个施工单位自检的的重要部门,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建设必须按照标砖要求来建设,试验仪器必须齐全,以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试验工作人员做到工作严谨,实事求是,一切试验成果必须以数据为依据,如实上报,不得擅自修改。至于材料是否合格,试验室必须第一个拿出材料参数,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如果不合格,必须进行返工,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合格的试验人员和施工员,就没有合格的工程。

3、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中的材料、设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规范检查、材料送检等做好严格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质保体系不能只是几个简单的组织机构框图和工序质量控制图表,还要有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技术方案、质量管理办法和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责任人等作为保障。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公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也会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法制化。所以,每一个公路建设者都必须了解我国的形式走向,做好本分,搞好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趋白日化,城市市政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的载体,市政工程建设已从单纯的政府投资发展为政府投资、企业等其它社会投资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除了具备领先的技术以及雄厚的资本之外,优质的管理是市政工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永恒的主题。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得关键所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市政工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技术、质量和安全方面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格局,降低浪费,节约开支;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高度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尽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杜绝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把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2.合同方面

以施工设计图以及承包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依据。对合同中存在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及时申报。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用合同赋予的权利,达到合理的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的目的。

3. 财务方面

财务部门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平衡调度资金以及建立各项辅助记录,配合领导对各部门成本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等手段,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并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来及时纠正项目成本的偏差。

三、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政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一些表面的和深层次的问题在管理中暴露出来,根据多年的项目管理和施工经验,市政工程在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我国市政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只需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到施工项目成本的节超等问题。目前,施工企业员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表现体现在多方面:其一,有的施工企业员工错误地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其二,有的员工认为成本控制问题是纯粹的核算方式的问题,不是管理水平能不能控制的问题;还有的员工忽视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注意搜集整理原始资料,不能做到严格计量、盘点控制等。最为严重的是,有些施工企业为了急于承接项目、盲目迎合业主意愿,忽视工程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分析、缺乏项目成本控制的自我保护意识。

2. 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其表现在三个方面

(1)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异化”、“固化”或“分公司化”的现象.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未能充分发挥其他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参与配合作用,对于工程项目分散、外埠工程较多的企业,公司对项目管理有时会处于失控的状态,使成本控制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2)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匹配.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只把工程项目的直接产生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而所构成工程项目相关的经营管理费用,一般都由企业直接掌管.按照规定,管理费用不直接计入工程成本,而冲减工程结算利润,不利于企业在宏观上对工程项目进行摊销和考核;

(3)现行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动态跟踪能力差.没有将责、权、利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出现成本亏损之后无人负责,成本降低不敢重奖的现象.

3.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在成本控制上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特别是在成本管理的绩效考核方面,缺少明确的激励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管理落不到实处。

4. 市政工程成本全过程控制力弱

很多施工企业的业务部门对于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普遍存在着简单地按照以往的工程经验,沿用经验工程的成本降低率来制定成本计划和设定目标成本,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结果给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工程索赔等事后控制造成极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施工阶段技术和措施制定得再完美,其控制能力也起不到多大的成效。

四、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1. 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成本控制决不单纯局限于是工程核算人员和财务人员,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意识。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体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2. 完善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体制

(1)完善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度是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它引入了招投标机制,并提出了“最低合理报价”的概念,这样既可以避免“幕后”交易,减少经济犯罪,也能使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择最佳施工企业,实现双向选择。同时还能促进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

(2)实施工程监理制,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市政工程合同外产生的费用较高,这就要求驻地监理及甲方代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施工现场记录,经常到工地,做到“随做随签”,避免“一揽子”及日后签证;

(3)实行合理的奖励制度.在市政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引入风险机制,对那些设计方案优秀、节省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进行表扬奖励;

3. 完善激励机制

工程中标后,成本考核小组应对工程各项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价格进行现场调研,并根据符合现实条件的施工技术方案,结合本企业施工定额,准确地计算其标后预算价,制定下达给项目部的目标成本额。施工企业内部不仅要采用一系列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各种策略得以及时有效地实施。

4. 加强对市政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控制 ,提高执行力。

(1) 确定目标成本、制定成本计划.

(2) 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3) 提高施工组织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建档案管理涉及土地、房产、交通、人防、园林、环保、水利、气象、地质、地震等各专业档案的形成、管理、归属流向和开发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应考虑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转换、机构精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探索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完善法治、创新机制和理顺体制的新路。

一、现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体制的特征

1、机会和优势

(1)城建档案的力量源泉来自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更好的开展城建档案工作提供各种力量保障;

(2)城市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为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扩展、改建提供物质保证;

(3)城建档案馆的效益型道路由市场经济体制来确立,为城建档案工作提供效益平台;

(4)信息化的快速更新为城建档案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5)城建档案馆通过图、情、档一体化的发展,在担负城建信息中心任务上有了新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基础;

(6)城建档案体系的逐渐完善,其档案工作经验的积累,能进一步发展城建档案馆,起到互利作用。

2、威胁和问题

(1)档案意识薄弱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者积极性;

(2)城建档案馆由于很少普及群众公共意识,使其自身社会形象淡薄;

(3)档案管理资金渠道狭窄及档案保证金的取消,使城建档案经费来源减少,加大了档案馆接档困难;

(4)城建档案法律规范还未完善,又为城建档案馆增加了依法治档的难度;

(5)档案馆藏结构不齐全、不合理、少特色和馆藏质量的弊端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6)档案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使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缺乏应有活力。

二、改进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1、观念先行,增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三种意识”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更要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增强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和现代化意识。这三种意识相互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意识涉及城建档案馆的服务范围,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突破只为城建部门、档案形成单位服务的局限,转向为社会公众服务;服务意识关系到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要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看成是服务者而非公务人员,真心诚意地为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而现代化意识则关乎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为公众服务的手段和效率问题,只有借助现代化手段,才能不断满足公众利用档案信息的求快、求准、求新心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牢记自己的宗旨,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使城建档案工作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

2、夯实基础,抓好馆藏资源建设

城建档案馆是以城市为单位,按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建立起来的,集中统一管理本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城市建设专业档案馆,不同于主要按全宗接收同级党政机关单位档案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综合档案馆。其馆藏建设的关键点为树立国家档案资源观念,明确馆藏范围、抓住馆藏重点、突出馆藏特色。具体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城市勘测、规划资料,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普查及详查成果,各种测量及地下管线图,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材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程资料,包括道路、桥涵、供(排)水、燃气、供热、照明、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等;城市交通、电力、邮电,包括铁路站点、厂房,民用机场建设材料,公共交通设施工程及线网布置,电源、电网建设,邮政、通讯网络及网点建设等;城市民用、工业建筑工程,包括居住工程及行政办公、旅游、文娱、教育、商业服务、大中型工厂、粮食副食加工工业建筑等各种社会单位的建设、位置材料;城市建设系统科研、设计材料。在明确了自己的接收范围后,城建档案馆还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馆藏重点,这一重点一般包括:重点工程档案、地下工程档案、声像档案、环保档案、村镇建设档案、历史档案等。

3、确保安全,实施全面系统的防护策略

档案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着重于体系建设,通过对所有相关因素的分析梳理,建立起系统、高效的档案安全防护体系。其一,在防护对象上,既要着力保护档案实体的安全,又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档案文件生存环境的安全;既要维护传统载体档案的安全,又要维护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其二,在防护主体上,要全面发动,全员防御。无论档案文件的形成者、管理者还是利用者,都必须提升安全意识,赋予安全责任,明确保密义务,所有相关主体通过“各司其责、各守其则”的联防互守来确保档案文件的安全。其三,在防护环节上,要对档案文件的生命全程实现“不间断”防护。通过各种措施来严密监控档案文件形成、存储、处理、传输与利用过程,实现自文件至档案的一体化防护。其四,在防护手段上,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法规等手段,建立起综合性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应用只是档案安全防护的手段之一,而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策略的确立、安全措施的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及安全制度的制订等,同样是档案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网络安全案件通过加强管理即可避免。因此,档案信息安全必须技术、管理和法规并重,从系统设计、人员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护。其五,在防护策略上,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治理,在积极实施主动性防御的基础上,对由于历史原因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受损档案、濒危档案开展抢救性的保护与修复。

总之: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源自建设事业发展,服务于建设事业发展,离不开建设事业管理体制;建设事业得益于城建档案工作发展,交融于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工作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城建档案工作机构,稳定城建档案工作队伍,充实城建档案工作专业技术力量,努力提高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对我国建设事业的极大贡献,也是对我国档案事业的极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华东,窦晓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实践成就[J]. 档案学通讯. 2003(01)

[2] 孟晓华.档案管理体制研究[J]. 档案学通讯. 2003(01)

篇6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水利工程是现行预防洪涝灾害并改善水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在近年来建设中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无论在水资源保护或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可与发达国家水利项目建设相媲美。但存在的不足之处多表现在质量控制方面,建设施工中极易忽视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且未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规划等,导致项目质量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质量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利工程的相关概述

对水利工程的概念,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主要将其界定在以除害兴利为目标,通过相应调配与控制手段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工程。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保证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洪涝灾害问题得以解决。从水利工程的类型看,多集中在水利发电、环境与农田工程、防洪水利以及供排水项目等方面,大多水利项目建设中除考虑发电功能实现外,还将灌溉以及供水等融入其中。相比一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以及影响范围光等特征,其在兴建过程中要求将对周边环境影响等综合考虑其中,以此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造福社会[1]。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与质量控制现状

(一)水利工程建设特征分析

由于水利项目建设涉及较多内容,整个项目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包括大坝施工、水电枢纽以及提防建设等都为建设重要内容。从现行大多水利项目施工看,其所处地质条件一般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的施工强度,同时也存在其他许多施工特征,具体包括:第一,因项目大多将偏远山区作为选址,不具备交通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于河道沿海区域的项目建设应做好水下作业工作如节流的疏导等,为项目建设带来极大难题。第二,水利项目建设中应保证技术应用满足施工要求。由于项目建设需保证蓄水与挡水功能的实现,同时考虑泄水环节,要求引入先进施工技术以保证项目质量的提高。第三,水利项目建设对地基施工要求较多,由于施工本身处于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将在后期施工或投入使用后难以弥补,需要保证地基质量[2]。

(二)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水利项目建设近年来取得较多成就,但在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角度。很多施工单位进行水利项目建设中,为解决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便盲目赶工,忽视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导致质量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其次,从水利项目设计方案质量角度,许多施工设计多考虑技术应用问题,其他关于施工复杂问题的处理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并未融入其中,导致设计方案无法为施工过程提供有效指导。最后,监理工作不到位。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理在国内仍表现出缺失的状态,许多监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水利项目建设知识与较高的道德素养,监督各环节施工时未起到实际的作用,导致项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部分水利项目施工中对施工单位并未采取质量终身制措施,使施工单位忽视质量控制工作,造成项目整体质量下降[3]。

三、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质量控制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体系的构建旨在保证质量控制措施得以落到实处。实际建设中首先应在法律规范方面进行完善,明确施工人员相关法律责任,保证其以法律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在水利项目建设前应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除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外还需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使施工操作更为规范。另外,水利项目建设中应注重监理制度的落实,并鼓励将群众监督方式引入其中,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可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的思路,有利于良好施工环境的营造。

(二)现场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

水利项目建设各工序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制约性特征,要求施工中对各工序采取现场质量控制措施。但需注意,建设前期应注重对相关合同规定进行分析,避免为达到中标目标而出现恶意竞争行为,确保各施工流程质量都得以控制。而在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过程中除保证对各工序采取基本措施外,还需从隐蔽工程角度出发,如地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对未达到质量要求的应及时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另外,为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水利项目建设中也要求定期将质量检验内容进行汇报,确保施工计划变更以及后期施工工作具有可供参考的依据。

(三)监管机制的完善

监管机制的完善除前文中提及的群众监督方式外,还需注重监理队伍的建设。相关监理人员在到岗履职前应进行培训,确保监理人员素质可满足水利工程监理工作需求。需注意监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求对其资格进行审查,杜绝无证上岗情况的出现。从监理在大多水利项目建设应用的作用看,可发现监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能够将施工中存在的偷工减料行为得以有效控制。因此为使水利项目建设中监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注意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保证施工人员施工操作满足施工质量要求,而且对于质量检查内容应形成书面报告并由总监理师进行确认签字,对施工质量问题的存在可有效避免[4]。

结论

质量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并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应正确认识水利项目建设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水利项目施工的主要特征以及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质量控制信用体系的构建、现场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及监管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实现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显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4:153-154.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也获得长远的进步,电网建设速度明显提高,规模也随之扩大。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负责电压等级的变压站和输电线路工程,而且也要负责用户电力工程和技术革新改造工程,因此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效。如果电力企业希望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就必须重视电力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发实践中去,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提高竞争力,促使企业更加强大。

    一、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工程成本指的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总和,是贯穿在项目管理活动的前前后后每一个方面。然而实际上,电力施工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实际效果非常不理想,主要的管理现状

    (一)有关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传统误区。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不良影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力施工项目从来不需要开展招投标过程,所以造成了施工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观念,也就不用谈进行成本预测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电力体制也发生了深刻改革,电力行业已经广泛引入工程招投标制度,因此这就向施工企业提出了成本预测的要求,通过竞争报价,也要防止报价过高造成揽不到工程,报价过低造成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等情况的发生。

    (二)全员成本意识差,表现在综合管理理念较差。一方面领导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经常随意性很强地进行成本决策,甚至出现以提供成本为代价换取争创名优工程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员工因为责任成本分配不到位,造成奖罚不明的情况,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精打细算,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浪费。

    (三)缺乏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有效的管理活动都需要建立在责、权、利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而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从工程目标的制定、分解,到目标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都需要严格落实有关的技术经济责任制。但实际上,很多电力企业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权、利关系模糊缺乏统一,造成工作相互推脱,无法有效实现绩效考核。

    二、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建立工程成本管理责任制,强化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指的是把生产成本责任和有关管理人员绩效有机联系起来,制定责任成本目标,继而成为严格管理的一种管理体系。借助这种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证责任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电力企业实践中必须妥善制定基于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项目负责人或经理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负责,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管理计划,也需要对各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的关系进行协调,努力避免因不负责任而出现的返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负责整个工程成本指标。第二,对于工程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对工程质量保持跟踪监督,不定期或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抽查质量情况,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对各个部门出现的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予以处理,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二)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与控制需要涉及整个施工项目的始终,从投标开始,包括施工生产和工程竣工,企业成本的变化贯彻整个运行工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实现了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整个环节而形成的管理新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实现了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和事后分析考核的管理新格局。而成本管理对象也实现了众多突破,不仅包括原先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扩大到预测决策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人才培养成本和工期成本等等形式。作为一个综合体,成本控制过程包括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也包括事后的成本管理,既包括核算已发生的实际成本,又要预测即将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包括以财政收支数据为主要依据的成本报告,也包括以工期、质量、方案、技术等数据为主要依据的成本报告。随着这些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的产生,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必然发生巨大变革,必将由原先的生产领域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工作领域。所以,跟上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十分重要。

    (三)强化全员的经济观念,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来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经济意识,实现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的经济教育,努力促使每一个职工形成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识,时刻重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由以往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总结出只有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工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能最终得以贯彻和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借助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更新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还需要努力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以及法律意识,努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从每个人自身出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对身边发生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努力为电力企业工程的成本控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媛.电力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当代经济, 2009,(18).

篇8

一、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用于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多产生的各项支出费用总和。管理费用项目种类多,包括工资福利费用、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绿化费、租赁费、物料消耗和技术类费用等等,是企业的主要费用支出。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则是指城市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争取、建设、保养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总和,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进行合理列支规划,对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的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形势的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逐步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与全球各国的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增强,依赖程度也逐日增加,国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影响程度偏大,从国外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爆发依赖,我国通货膨胀的危害越发明显,物价快速上涨,带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支出增加幅度进一步提高,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下滑,生存受到威胁。

其次,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强势企业逐步进驻中国,给我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争取城市建设工程项目虽然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管理,节省开支,获取利润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长远的竞争道路上,势必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最后,企业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企业不尽可能规范管理费用合理列支,增加收入,必然会导致破产,走向死亡。为了获得生存,就会出现工程建设不合理节省,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影响社会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

(二)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的合理列支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进行合理列支管理,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节省企业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增加企业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利润收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盈利资金,用以支持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展和自身实力增强,以便在未来的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能力,参与到与各类强势企业的竞争当中去,并能够发展核心优势,获得广泛的市场空间,争取更多的市场消费者,获得竞争优势,寻求生存和发展。

三、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的原则

(一)依法办事的原则

法律是依据公民的公共意愿,为了保障社会安全的标准准则,依法办事是中国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遵守的义务,所以,就算是要进行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合理列支,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款,只有这样,才能够存在于中国社会当中,才能够在社会中进行经营管理。

(二)工程第一的原则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社会基层设施质量的好坏,由于基础设施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必要设施,也关系着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化进程,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费合理列支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工程项目第一的原则,将工程项目列为首要任务,做好工程的建设、规划和管理,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认识

首先,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认识。领导者要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多参与集体转业培训班,增加与各类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的交流和沟通,在集体中探索,在交流中突破,在沟通中寻求创新,要通过这些途径,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转变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的认识和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出发,做出战略性的符合管理费合理列支原则的决策。

其次,要促使企业员工转变思想认识。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所以,必须要做好企业员工的管理,增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促使它们转变思想认识,增加自身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企业员工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费用列支,从而做好管理费用的合理列支。

(二)做好管理费列支规划

做好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用列支规划,需要管理者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费用项目拟定,做好费用列支范围管理标准,确定管理费用列支执行团队建设规则。在进行管理费列支规划的时候,重在财务团队的建设,要为财务管理提供高素质财务人员,规定财务人员做好管理费用账簿管理和规划表的制定和下发,让管理费列支的各大项目能够进行量化,明确考核标准。

五、总结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是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原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依法办事、工程第一、效益最大化和全员参与四大原则,重点做好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好管理费列支规划和控制,从而促使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费合理列支的有效进行,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军.如何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 今日科苑 2008(08)

篇9

作者:陈建荣 陈源君 单位:广西八桂工程监

由于模板设计不合理,收紧螺杆立柱占据了伸出钢筋的位置,工人为图方便,就随意将被阻挡的伸出钢筋割断,甚至没有立柱阻挡的地方,也因翼缘板端挡板(俗称梳齿板)用久失修,发生翘曲变形而影响翼缘板钢筋的伸出而随意割断。某工地预制场曾发现一片30mT梁,被割断的翼缘板钢筋达87根之多。翼缘板伸出钢筋被割断后,翼缘的承载能力大受损失。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辆重车行驶在桥上时,发生了车轮陷进翼缘板缝中,引起了严重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随意割断翼缘板钢筋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解决办法其实不难,只是将收紧螺杆立柱每边加宽10cm即可。安装翼缘板钢筋时穿过“梳齿板”后向上弯起90°角即可。对“梳齿板”则应加厚钢板至10mm以上,并焊成L形角钢,避免产生变形翘曲。预应力空心板企口缝预埋钢筋的连接问题。空心板桥的横向整体性主要是依靠侧面上下缘的预埋“∏”形钢筋相互扣连在一起,再用同标号混凝土相连成整体结构,参与整体受力的。但我们常常看到,不少预制场并未将空心板底部的预埋钢筋凿出或未完全凿出。有些是预埋钢筋安装不当,伸出部分太长,企口缝太窄而无法扳平,无法互相搭接“咬马”。这样的空心板安装上桥后,因缝口狭小,更不可能凿出,甚至对已凿出的企口缝连接钢筋不扳平、不搭接咬马,失去横向连接作用,导致将来投入使用时呈单板受力状态,有可能因梁板抗弯能力不足而发生弯折的危险。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安装预埋筋时,预留的钢筋长度要合适,并尽可能竖直一些,让预埋筋紧贴模板,拆模后及时凿出即可。凿出时要完全凿出,不能凿一半,留一半。安装时,必须将企口缝连接钢筋扳平,互相搭接咬马。浇筑企口缝混凝土时必须认真振捣密实,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横向连接作用。

防撞护栏预埋钢筋安装的质量通病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无论是空心板、箱梁、T梁的防撞护栏预埋筋总是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且疏密不均。在焊接防撞护栏钢筋骨架时,预埋钢筋有可能超出防撞护栏底部范围,无法与钢筋骨架焊接。也可能预埋钢筋露出梁板顶面的长度不足,导致焊缝长度不符合要求。也可能预埋钢筋间距过大,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钻孔植筋。防撞护栏是桥梁重要的防护设施,如果它的防撞功能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发生汽车撞断护栏跌到桥下的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此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预制梁板时将预埋钢筋按设计尺寸、形状制作合格,预埋时按设计位置、间距准确布置,并在预埋钢筋顶部用一根20mm的纵向钢筋临时固定(注意每一根预埋钢筋都要绑扎固定),就能保证预埋钢筋位置准确,排列整齐,焊接长度合适,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支座垫石施工质量通病支座垫石虽然体积小,但它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桥梁上部结构的全部重力及车辆载荷的全部重力都是通过支座及支座垫石传递给下部结构及基础的。所以,规范对支座垫石的要求非常高:1)顶面标高必须符合设计;2)支座垫石四个角的平整度不能超过±1mm。如果支座垫石的标高、平整度、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将导致支座受力不均,甚至有支座脱空危险。因此,支座垫石的施工必须严格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是,民工一般不懂得这个道理,认为支座垫石体积小,得钱少,不肯认真细致施工,往往使支座垫石的标高、平整度都达不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成为桥梁施工的常见通病。保证支座质量的措施很简单,即是对支座垫石钢筋骨架的安装要认真细致,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要准确,模板要用钢模,位置固定要牢靠,测量要准确,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振捣密实,表面要平整,必要时要打磨光滑。伸缩缝异形钢板预埋连接钢筋安装质量通病目前高等级公路桥梁的伸缩缝采用比较先进的毛勒型钢伸缩缝。此种伸缩缝由于其结构型式和锚固型式大大改进,其合理性大大增强,较其他型式的伸缩缝先进可靠,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病害损坏也不小。主要原因是对异形钢板预埋钢筋的安装很不重视,模板设计也不合理。预埋钢筋位置不对(特别是斜桥伸缩缝),间距不对,缝口预留高度不对,根本无法与异形钢板的钢筋牢固焊接。在安装伸缩缝时只好把预埋钢筋全部割掉,采取重新钻孔植筋的方法固定异形钢板,其牢固程度比预埋连接钢筋焊接较差。在重车冲击力作用下,毛勒型钢伸缩缝与预埋钢筋产生松动,伸缩缝就逐渐被破坏了。处理方法主要是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伸缩缝的作用,模板制作、钢筋预埋应准确、混凝土浇筑质量等必须严格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使车辆行驶至伸缩缝时平稳、顺适,尽量避免跳车现象。桥面铺装质量通病在桥面铺装前不经过认真的整修,除去梁板顶面以上的泥污、油污、浮浆及粘结在梁板顶上的混凝土块、砂浆团等,会导致桥面铺装混凝土不能与梁、板顶面很好的结合。当桥面铺装混凝土很差时,在车辆荷载及桥面振动力作用下,甚至会出现局部空鼓“起壳”。

当桥面铺装钢筋网的位置控制不好,过厚、过薄时都会影响桥面铺装的质量。当钢筋网保护层过厚时,不能起到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作用;当钢筋网保护层过薄时,不易保证桥面铺装的平整度,甚至造成局部钢筋外露锈蚀。当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平整度很差时,有可能导致水泥混凝土铺装面上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纵向推移,特别是桥头搭板和伸缩缝两侧的纵向推移,甚至会产生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从水泥混凝土面局部脱落。防治措施:在铺装钢筋网前必须认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新旧混凝土结合牢靠,保证水泥混凝土铺装平整度。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要真正提高工程质量,必须认真落实好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方针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政府的监督职责,对工程质量重奖重罚。对业务技术水平低的技术人员加强培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交底,监理人员要尽心尽责,从严把关,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治理好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创优质工程。

篇10

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量激增,水利水电工工程方兴未艾。水利水电的工程质量成为我国目前水利工程面临的一大重点问题。个别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为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水利施工的质量,由此造成了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了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如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做好质量管理是重要途径。

一、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是一个事物的固有属性,它是指一个事物最大化满足某种需求的程度。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是指水利水电工程满足水利发电需求的程度。而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则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控制施工的质量,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及《水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定制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它对水利工程建设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一)事前的质量管理

事前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是对设计图的质量管理。设计图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把控好设计图的质量,有助于把控好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合同的质量管理。工程合同一是保障了施工企业和业主方的合法权益,二是严格了工程施工的内容和方式。做好对工程合同的质量管理,对以后实际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做好工程施工相关人员、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保证施工人员具有相关的施工技术资质,施工设备符合施工要求,以及工程原材料符合工程使用的标准。

(二)事中的质量管理

事中的质量管理,即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环。它包含:对是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的质量管理,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以及对施工阶段成果的质量管理。对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要保证施工机械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序按照最初的设计流程走,避免工序出现颠倒、紊乱的情况。对施工阶段成果的质量管理,就要对该阶段施工结束后的成果进行质量管理,保证该阶段施工成果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三)事后的质量管理

事后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工程结束后在实际使用阶段的质量管理。这一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已经交付于业主方使用。事后质量管理,主要是靠业主方来实施。但是,在工程交付的事后,水利水电建筑企业应该同业主进行交底,将工程使用注意事项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对方。

三、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思想予以足够重视

很多水利工程建筑企业缺乏对质量管理工作认识,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是工程监理的事情,应该交由工程监理公司来做。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工程质量管理既是工程监理公司的工作,更是建筑企业自身的工作。工程监理公司只是第三方服务性的中介机构,它无法具体深入到工程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质量管理工作上存在着薄弱环节。而对工程建设各个方面最为熟悉和深入的是水利工程建筑企业自身。工程监理公司的介入,只是水利工程建筑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全部内容。水利工程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深化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定人定岗,通过同监理公司的通力合作,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就要做好事前的质量管理

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也就是说是一种事中的质量管理。而事前的质量管理,却被忽视或无视了。事实上,做好事前的质量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一个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存在诸多的问题,后期施工阶段无论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再好再到位,也无法回避质量问题的产生。例如,工程的设计中的漏洞和错误、参建人员在技术资质上的缺乏、不合理的工程合同等等,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就对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工程质量的管理大都交由工程监理公司负责。虽然工程监理公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其不可能完全深入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很多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交由水利工程建设企业自己来做。这就对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相关的质量工作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水利建设工程企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必要之举。而如何提高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水利建设工程企业要加强对在职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使得在职人员不断的接触吸收了解掌握新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满足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水利建设工程企业也要公开招聘,从社会上以及高校中吸收一批高素质高文化的质量管理人才,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将会越来越多。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水电事业以及水利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做好质量管理,水利建筑工程企业就要从思想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刑忠义.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39.

[2] 谭祥佑.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104-105.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随着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新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农业人口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突降暴雨时,由于排水管网系统的不完善、直径小、管道堵塞等原因,城市内涝已成为许多新老城市的通病。例如2012年北京的“7.21”特大暴雨事件,城市内涝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提出在城市建设中治理内涝的相关措施。

2.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

2.1城市内涝形成的历史原因

城市内涝形成的历史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城市快速化的进程造成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乡结构出现了量化的转移,在扩大了城市格局的时候,忽视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固态管理,在一般性雨季,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更不用说在雨季甚至是汛期了。

2.2城市内涝形成的规划原因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的注重速度建设,忽视了基础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对排污管网建设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新建城区只能靠民用排污渠甚至是明渠进行雨水排放,这样势必导致城市在雨季造成严重的内涝。城市排污管网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是将生活用水和其它来水分网排污的,但是有的地区把两个体系融为一体进行管理,造成了生活用水管网长时间、大量的有其它生产、工业垃圾充斥其中,而一旦到了主汛期,瞬间来水增大的话,容易出现管网阻塞,让原本顺畅的排污管网崩溃,根本满足不了正常的雨水排污需求。

2.3城市内涝形成的管理原因

管理不善,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排污管网必须定期进行疏通,这样既有利于正常的排污,也有利于对一些老旧管网的更新和改造,使其最大化的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发挥作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管网的使用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管控,间接的造成了不必要的城市内涝情况出现。

另外,城市的排污管网是属于基础市政工程,任何人和任何单位在管网敷设面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报请相关的市政单位备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环节几乎不存在,电信、供暖、餐饮甚至是一些个人肆意在排污管网敷设面违规进行取土、架空等操作,这样给排污管网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来水激增,轻则出现测漏、塌陷等事故,重则出现局部性塌方和地陷等严重影响人们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而这一阶段的排污管网中断,更将城市内涝情况变得更复杂、更难以处理。

3.城市内涝的影响

城市一旦发生内涝,无论是给市政基础设施还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造成的损失也是严重的。首先,城市内涝将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正常出行,一旦出现内涝,原有的桥梁涵洞基本上就完全不能通行了,因此,常规的公共交通出行工具严重受阻,而个人交通工具里,基本上小型机动车也没办法通行,能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只有自行车,更多的路段只能靠步行,所以,一旦出现城市内涝,城市的交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另外,城市内涝一旦形成,给城区低洼地区的居民群众带来的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处于低洼地区的居民建筑,多以老旧建筑为主,一旦内涝严重,势必有大量来水冲击这些地区,而这些老旧建筑在积水的浸泡下,极易出现坍塌等状况,进而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另外,城市内涝由于是突然来水增大,对一些例如火车站、地铁站、等基础公共设施带来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处理不当的话,容易造成群体伤害。

4.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

4.1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整改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对于市政排污管网而言,很多老旧城区在规划初期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即便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了,也因为对城市快速化建设的估计不足,对排污管网的规划远达不到正常的需求。所以,必须把这些设计老旧的市政排污管网进行重新梳理,该整改的整改,该重新敷设的重新敷设。

另外,要加大对城市低洼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改造资金投入力度,从地上到地下,两个层面同时下手,这样也能改变一旦出现城市内涝后给这些地区带来的积水压力。

4.2 对于新建城市管网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新建城区的管网建设工作,要合理的布局、统筹化施工,无论是城区内规划的是住宅建筑还是工业用建筑,必须把排污管网等基础性市政工程的建设放在首位,任何情况下不得忽视市政基础建设的施工。对于擅自变更或者改变城市排污管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相关的行政或刑事责任。

另外,在新建城市管网中,要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力争把管网中的污水做到“污”、“水”分离排放,这样既能环节正常的排污管网的排水压力,也便于市政管理部门对管网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也能对来水进行科学化处理,力争能达到第二水源的作用,经过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可以投入饮用水渠道,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可以投入工业用水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用水压力,使其“变废为宝”。

4.3 增加城市绿化以增加城市对雨水的自我吸收能力

在建筑工程设计初期或市政工程建设期间,要强制性的要求有一定的绿化工程作为主要配套工程参与整个施工,因为这些绿植,在雨季的一般雨量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达到自我吸收能力最大化,即便是瞬间大量来水的时候,也能对雨水的冲击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减缓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对于这种绿化工程,不要仅以突出美观度的角度来考虑,首选的要素就是植被的吸水效果,一旦选择不当,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往往是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4.4 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

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市政工程监管部门,要下大力度加强对整个排水系统的日常定期维护工作,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段,要加大巡检密度。要树立“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确保整个城市排水系统“平日正常运转,雨季无险情、汛期无内涝”。另外,也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瞬间来水增大,出现了城市内涝情况,必须按照处置预案上的相关措施及时处理,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雨季特别是汛期的防汛知识宣传工作,敦促一些人员密集区、地址低洼地区在雨季来临之前增加一些防汛、防涝的沙袋、沙包等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5.结束语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关乎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其中近几年以来,随着城市扩张的不断加速导致的基础市政工程缺失占据了主要的原因,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市政基础工程,尤其是排污管网工程的改造力度,进而让城市建设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段丽瑶、解以扬、陈靖、赵玉洁、任雨. 基于城市内涝仿真模型的天津风暴潮灾害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 第3期:354-359;

篇12

一、正确处理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关系

1、工程投资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1)不宜采取低价中标。低价中标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反而给投机承包商造成可乘之机。如承包商以低于成本价方式获取工程中标,以后再转包、分包,从中牟利,抽去有关费用,从而给现场项目部施工造成很大压力,迫使其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我国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水利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工程,应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以

合理的工程造价,择优选择中标靴。

(2)对基础处理等一些重要隐蔽工程超招标文件约定工程量的应予以确认。基础处理等一些重要隐蔽工程,直接影响工程安全。由于受到设计深度的制约,事前不确定因素很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经过设计变更或监理T程师签证,事后经过联合验收签证的预算外工程量应予承认,以保证工程严格按技术标准要求施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

(3)按规定预拨和按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特别是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足够的工程资金是保证正规的进货渠道和优质原材料采购的必要条件;此外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材料复试。因此。按规定预拨付工程款有利于把好材料质量关。

2、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特强,特别是有渡汛要求的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科学地安排工程进度,以确保进度、质量两不误。要避免因行政干预而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要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丁.程进度。事实上,抢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关键是要科学决策,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在工程关键部位要按质量管理程序运作,从简但不草率,大胆而不马虎。做到工程进度、质量双达标。

3、各参建单位之间要建立密切协作的关系

各参建单位尽管职责不同,但在工程质量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应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项目法人要统揽全局,综合协调,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施工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施工单位要及早谋划,研究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监理单位要密切配合施工单位,制定并执行各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设计单位要现场解决有关技术问题。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政府监督职能,本着监督、帮助、指导、提高的原则,既把关,又配合,既严格依法办事,又要实事求是,把好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关。

二、认真抓好生产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转

1、审查指挥协调人员综合管理能力的适应性

承包人的生产指挥系统,尤其是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质量意识,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承包人要尽可能地按照承包合同的要求

指导现场,不断对生产指挥系统予以评价,强化其能力。

2、健全并有效运转质保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体系应当随着工程进度、人员变动等情况而不断地要求承包人变更质保体系,使之与工程实际开展相吻合。质保体系的建立要深入到施工工序,使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要强调现场质保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是项曰经理:施_工队长与质检负责人必须分设专人独立担任:要严格监督承包人的试验室工作,试验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或不定期地旁站监理,确保自检项目齐全、规范、达标。

3、施工机械必须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水利工程的施工正朝着综合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施工机械已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要审查承包人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功率、配套性能等,并督促其落实到位。凡达不到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

4、加强对分包人的管理

在当前水利建设市场条件下,完全杜绝分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去管理。要严格对分包人进行资信考核,不允许其施工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由承包人进行最终白检;对有关分包人,尤其是质检人员,要进行专业考试,持证上岗。

三、加强现场监理力度

1、保证现场技术力量和管理力度

驻地工程师要经常巡查一工地,坚持重要工程、关键部位“第一工序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解决。要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切实做到“六不准”:即材料未批准不得使用;开工报告未批准不开工;上道工序未经过自检不予验收、不准进入下道工序;验收不合格自动返工,不准计量;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准施工,出了问题未得到批准不准擅自处理。

2、严格控制质量问题

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监理工程师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要严格对待,该推倒、该炸掉的要毫不犹豫,绝不能有“差不多、估计没问题”的想法。

四、发挥监理抽检的作用

监理抽检是指在承包人H检结束并认为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批准(开0工、进入下道工序)或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申报内容按一定频率进行工序质量抽查.鉴定自检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进而决定是否批准或验收,它包括对原材料、混合料、施工指挥、施工工艺和成品验收等的抽检。抽检运用得当,将会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监理抽检取样应是随机的,使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时为了消除可能的质量隐患,应专找薄弱点。抽检频率的掌握分为3种情况:一是平时检测,为获取控制和指导施工的基础、标准数据,要做100%的全频检测,如基础填土的击实试验、标准配合比试验、原始基础点、基准的复测、试验段的验收等;二是按一定频率(20 010左右)进行抽检,用于需对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品质进行符合性检查,如土方压实度、混凝土强度、原材料品质等;三是通过巡查,随时发现并可随时纠正错误,如机械操作方法、施工工艺等情况的检查。

五、严格进度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的施工,就工期而言,应提倡“前紧后松”,避免 “前松后紧”,到最后为赶工期用抢进度去牺牲质量。此外,当工程施_T质量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时,应抓住各阶段气候特点来适时安排各项工程的进度,否则会导致工程在不利的环境中施工。只有进度(工期)有保证,施工安排才会游刃有余,更多地体现科学性,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篇13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放在首要位置,有了质量为前提,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侵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发展速度较快,其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比如工业、水利水电以及环保等领域,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问题。为了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效的发挥工程的作用,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施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并且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2)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3)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过所选择使用的施工材料不符合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或是采用变质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都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4)采用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方案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将会严重受到影响。(5)不完善的投招标管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投招标不规范,在工程的招投标中,经常出现有规格不够的施工单位来承担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水利工程常常出现质量问题。(6)普遍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由于有的地区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相关机构,使得政府的质量检验机构不明确、检验人员不足、控制手段减少、管理责任不明等不良情况出现,容易造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缺失,偷工减料的情况。(7)水利工程的资金问题。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中很多地方的自筹资金没有落实,下拨资金也层层裁留,使得工程建筑中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

2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项目设计。一个先进生产流程的设计,是提高工程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关键。(2)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工种工人的来源、数量,业务技术类别和水平,以及政治素养。(3)施工设备。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4)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因素,在选择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所购材料必须通过科学检验。(5)施工技术。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管理、组织、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6)施工环境。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3 控制水利工程质量主要方法

3.1 施工方案部署。要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合理地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单元、分部、单位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批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对工程各部分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考虑季节和天气等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确保工程项目按照合同工期完成建设任务。对工程项目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工程建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单元、分部工程和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要拟定施工方案。

3.2 施工材料管理。水利水电的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到相应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使用期限。由此,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施工的合同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的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的采购应选择高信誉、大规模、强抗风险的企业作为材料供应商,并在采购过程中签订采购的合同,进一步确定施工材料的规格数量和价格等,并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了材料供应方和施工方的权责和处罚等款项。而在施工材料采购完成后,施工企业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格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对重要的施工材料建立跟踪的调查制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3.3 选好监理单位,充分利用监理单位的职能,适当放权给监理,有效开展质量、进度的监督工作。监理单位是现场质量、进度控制、安全文明管理和施工单位间协调的主要责任单位,因此,需要从单位资质、技术力量、人员配备、业绩经验等多方面综合来选好监理单位。选择良好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会让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4 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减少工期紧缩造成的质量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事前规划不合理或对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常会造成工期紧张的情况。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减少企业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其在工程施工中会相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致使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这样的情况,水利工程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即考虑工期对施工的影响,科学规划工程施工工期,将可能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工期的合理.科学,为有效避免工期问题造成的质量隐患奠定基础。

3.5 严格技术管理。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3.6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确保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确保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有足够的稳定性。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3.7 重视环境管理。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不仅包括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作业环境,而且还涉及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条件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应当重视环境管理,避免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和自检制度,为质量管理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施工作业效果。 同时,施工企业还应针对施工现场不利的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其对施工安全、 进度和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与水利工程快速、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要我们强化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科学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