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即时通信应用

即时通信应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09:53: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即时通信应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即时通信应用

篇1

关键词: 即时通信;企业级即时通信;体系结构

Key words: instant messaging;enterprise level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system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70-01

1即时通信系统概述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波及范围的快速膨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元素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人际交往也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最新、最时尚、最便捷、最多元化的方式,QQ、MSN、Yahoo Messenger、RTX等即时通信软件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因而针对企业用户的即时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凭借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的特性,为企业架起了实时沟通的桥梁。同时有力的推动了企业迈入实时信息化的进程,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说,即时消息、语音、视频通信和即时文件传输的利用率非常高。企业中应用的即时通信系统作为未来的主流办公工具,集成了多种先进的信息沟通方式。特别是它能与电子邮件、手机(电话)以及其它企业应用办公程序结合使用,成功打造现代办公的新平台。

2即时通信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特点

①即时性。与企业内部其他通信手段相比,EIM的即时性是相当突出的。它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接收方的计算机在做什么事情,一旦发送消息都能在接受方的终端即时弹出,并可以把接收方是否已阅读的信息反馈回来,从而实现消息的跟踪功能。②高效性。EIM的消息发送不仅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还能应用于企业客户,瞬间就能把消息传给成百上千的用户,让交易者、中介商和客户之间实现无障碍通信,从而使消息的发送更加灵活和高效。③多样性。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EIM的功能正在逐渐增强,如声音、视频的传输等;各项性能也在不断提升,特别在安全性、健壮性等方面,这就使即时通信产品具备了为企业提供多种高质量、高可靠的能力。④延伸性。例如,EIM可以通过无线接入设备实现无线即时通信,它允许使用者通过无线上网的方式直接访问公司的数据库甚至召集网上会议;甚至具有翻译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语言的互译等。

3应用于企业的即时通信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

对于企业中应用的即时通信系统的技术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易用性和可管理性,这就要求企业即时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平台化、组件化的可扩展平台。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内部存在多组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多组文件服务器,多组会话服务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组服务器:组群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群组服务器通过TCP连接与用户的客户端相连,主要实现文件传输等功能;数据库服务器通过UDP连接,用于实现保存各项数据,从数据上支持和服务于EIM的各项功能。其次,从企业即时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的要求来分析。企业既是通讯系统要求企业内部必须有自己的EIM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企业内部用户可以在企业内部局域网来使用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最后,看一下企业即时通信系统数据库及支撑平台。EIM的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分系统主要是为其余各分系统提供一个性能良好、使用可靠、开放的和易于扩充的支撑环境;通过提高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满足企业即时通信分布式处理的要求,实现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即时消息交流、文件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会议等功能;为企业的决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为了保证服务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EIM的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技术,扩展功能采用插件体系进行扩充。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及同步性。同时还要保护企业内部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功能易用与统一,维护简单。根据企业级即时通信的这些特性,采用C/S和B/S并用的混合应用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篇2

一工具的选择:VB .NET 是一个多语言的应用程序开发执行环境,也是Visual 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主要负责处理Web应用程序在开发过程中关键繁杂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自动进行管理应用程序的环境,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它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并且易于开发、运行和维护,支持Web各种版本标准。具备面向对象的新特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程序员的需求。同样也具有类和名字空间、继承、重载,它的类也具有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此外还有多线程的实现方法。在之前,使用者想实现多线程功能必须要采用Win32 API进行调用,但是这种方法不是很方便,容易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错误。在中,.包含了System. Threading名字空间,它们专门负责实现多线程的功能,而且操作起来相当简单;

二协议的选择与应用:在实现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有采用TCP协议和采用UDP协议两大种方式。

当客户和服务器使用UDP协议的时候,因为UDP协议的下一个端口能对应多个连接,因此只要知道另一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且对发的Winsock控件处在UDP协议的工作状态,就可以直接将数据发送过去。

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缺点:无连接过程。也就没有办法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也没有统一对应的服务器,因此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功能上也会收到许多限制。UDP协议自身没有办法克服的这些弱点。它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第二种方法是两端都使用TCP协议,服务器端采用一个长期处在侦听状态的Winsock控件和一组负责用来连接客户的Winsock控件数组。负责侦听的Winsock的端口号必须是固定的,而连接客户的Winsock的端口号需要设为0。这样操作系统就会自动去分配空闲的端口号给要进行连接客户的Winsock。但也存在缺陷,就是端口的分配不能人为控制,是由系统来指定。为了解决掉这个问题,实现人工指定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范围。就采用服务器端按顺序分配端口给连接客户的Winsock。这些端口采用按顺序分配的,从1024数字开始分配。当用户状态是离线时,程序回收掉这些端口号,以转给另一个连接的客户的Winsock。通过对比选择使用TCP协议来进行通信。

三功能要求:

服务器端可以接收无数个客户申请的连接。客户发出连接请求后,对客户信息进行相应的验证,通过验证的客户信息加入服务器的列表。服务器端就记录了客户端的IP、上站的时间、下站的时间以及聊天记录的信息;另外服务器还可以向所有客户发送相应信息,也可以把信息发送给某个制定的客户。客户端存有在线用户的信息列表,可以发送数据信息给所有用户或者过滤性的只发送给某个指定的客户。

四调试方法: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等不同阶段的开发之后,就得到了软件的源程序,开始进入测试的环节。由于测试前的各环节中都可能存在软件产品中遗留下的多种错误和缺陷,如果不能及时找出这些错误和缺陷,对它们进行修改,这个软件产品就不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甚至会出现巨大的损失。程序的正确性证明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所以软件测试是发现软件中多种错误和缺陷的主要手段。测试工作漫长而艰苦,由于软件测试的复杂性强,数据多;这里只采用运行程序观察结果,并利用数据函数来跟踪程序的运行,判断对错。

五执行与控制:程序的执行控制提供了关于调试器命令相关的主题的链接,可以使用调试器的指令来控制应用程序的执行。通过这些命令能够实现下列操作:开始执行、中断执行、停止执行、逐句执行等应用程序、运行到指定的位置以及预先设置执行点。1开始执行在“调试”菜单中选择“启动”、“逐语句”或“逐过程”命令或者在源代码窗口右击并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运行到光标处”命令,就可以开始调试。如果选择的是“启动”,则应用程序从开始启动并一直运行到端点。这种方式可以在任何时刻中断执行,以检查值、修改变量、或检查程序状态。如果选择的是“逐语句”或“逐过程”,则应用程序从开始启动并一直运行到端点或光标位置,具体决定于是端点在前还是光标在前。我们可以在源代码窗口中设置光标位置。2设置执行在调试器中,可以通过移动执行点以及设置要执行的下一代码语句(或汇编语言指令)源代码窗口或“反汇编”窗口中空白区域的黄色箭头标记是执行点的当前位置。通过移动执行点可以跳过部分代码或返回到以前执行过的行,该功能在某些情况中很有用,例如,跳过包含已知错误的代码部分并继续调试其他部分。

结束语:使用VB工具可以开发出方便快捷的即时通信软件,可用性强,在总体设计的模式上可以参考MSN等通信软件的功能模型。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自身的特点和友好的工作界面。实现了开发目的。

参考文献:

[1] 戴建明.面向连接的SOCKET编程与通信软件的设计[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1(4):291-300.

[2] 蒋东兴.Windows Sockets网络程序设计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2-99.

[3] 程永喜,蒋珉.基于TCP/IP协议的WinSock网络编程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4,21(8).40-45

篇3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安排,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在QQ群或微信中消息,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人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品;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课后作业和相关的复习要求。学生就可以及时地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提高物理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预习的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预习的效果。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预习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习的效果,而深度预习又会遇到很多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我们往往独自一人,身边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如果不能及時地解决问题,就会影响到预习任务的进程,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预习带来障碍。

怎么办呢?其实,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位贴身的良师益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能理解的概念或者学过但已经模糊或遗忘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行查询。上网查询过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和疑难问题,如果通过网络查询,还是不能理解,就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同学交流探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探讨平台。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更有助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即时交流软件,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通过参与和追踪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指导、对预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

在预习阶段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预习过程有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讨论情况的追踪,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自己完成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新课教学设计提供依据,高效完成新课教学设计工作。

四、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中师物理课后复习

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的理论,已学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便会逐渐遗忘。因此,及时的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课后复习主要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和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复习课本内容主要就是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而完成课后作业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程度进行检验。这两项工作通常都是在课余时间段进行。此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正是最需要老师指导的时候。而此时学生往往是孤军奋战,身边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我们无法及时地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请教,只能将问题遗留下来。这就势必影响到学习的连续性和实效性。有了快捷高效的互联网和功能强大的即时通信软件,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QQ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开展教学讨论

网络交流形式和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互动具有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今年轻人更加青睐于网络交流,通过各种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交流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需进行专题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的“群聊”功能发起专题讨论。随时随地组织起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面对面地交流,这部分学生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减少他们的胆怯,增加发言的勇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讨论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交流可以提供全班学生交流探讨的平台,增加了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当然,在即时交流软件的交流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老师进行有效组织,就会使整个平台交流乱成一锅粥,失去讨论的重点和有序性。因此,在整个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及时对提出的阶段性问题进行指导和总结,引导专题讨论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六、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对教学难点开展有效辅导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难点,而且这些难点往往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方式不可能一次性让所有学生理解。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对同一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学习理念,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小视频的形式到QQ群或微信中,供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利用“微信”开展“微教育”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了课堂上不断重复地“炒冷饭”而占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地解决每一个目标,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目的。

七、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推送物理课外拓展知识

拓展教学是对物理教学新的探索与改革,它紧扣物理教学的宗旨,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已经赢得了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厚爱。

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及时推送相关课外拓展知识。通过推送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八、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教学检测

通过QQ群,教师可以下发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作业,并在线作答,线上提交。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作业,还可以在群中展示,这既是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间的互动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通过QQ提供的题库组题进行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QQ后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完成批改和统计,自动生成成绩排行榜。

通过QQ作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已完成作业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和姓名、每一个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的正确率等。通过QQ作业,省去了教师对各种学习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阅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整。

九、关注物理方面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物理学习

通过微信,众多的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创办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其中不乏物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如:物理大师、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物理学习助手、科技小制作、每日物理、实验中学物理等。

不同的物理学习公众号,从各个角度对物理学习进行指导。其中,既有物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建构,又有各种学习方法、學习经验的介绍,还有经典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等大量的学习资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宝库,无疑会对教师有效地开展物理教学、学生高效地进行物理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总之,利用好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桂鹏.安卓智能手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67-68.

[2]唐佳静.利用QQ家校师生群改进物理辅助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6(5):25-27.

[3]卢世伟.微信平台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6).

篇4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82-01

P2P技术即对等网技术,也叫做点到点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依赖中心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技术,使得P2P网络中的节点均处于对等的地位,充分挖掘了节点计算机的功能,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即时共享,P2P弱化了服务器的功能,甚至取消了服务器的概念,成千上万的互联的计算机处于对等的地位,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技能当做网络服务的发起者,又能对其他的计算机的请求作出响应,提供自己的资源和服务,让网络共享更加容易。P2P技术具有良好的数据性,加入到P2P网络中的节点均可以自己的资源和信息,从此数据的不再依赖服务器,打破了服务器的瓶颈效应,P2P用户可以快速的交换数据,加强了数据的互动性,数据更新也比以前依赖中心服务器的时候更快,这对具有即时通讯要求的应用极为有利,用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互,免去了中间服务器的干扰,本文就P2P即时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利用通讯平台进行通讯必须具备实时性和即时性,能让任意双方都可以建立实时的联系,建立一个安全、共享的虚拟通讯空间,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同时进行和交互进行的。伴随这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来进行沟通,比如国内的QQ,而P2P即时通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通讯系统,使得即时通讯系统的性能大为提高。即时通讯指的是即时消息,它让通讯的双方使用即时消息进行文字、语音等信息的交换,即时通讯技术还支持文件传输,远程共享计算机桌面以及一些应用程序,甚至支持多用户的网络会议。P2P即时网络技术是P2P技术里的一项重要应用,它支持即时通讯系统的工作,让即时通讯系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在即时通讯系统的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即时通讯系统是ICQ,由一家以色列的公司研制,ICQ系统运行并不是很稳定,但是还是受到了用户的追捧,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大量的用户,而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即时通讯系统,这种通讯模式构成了对传统通讯模式的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将及时通讯作为其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P2P即时网络的结构包括集中式P2P网络、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混合式P2P网络四种。集中式P2P网络在形式上由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记录共享信息及回应对这些信息的请求,它虽然具有中心服务器,但是和传统的C/S模式仍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C/S模式采用的是服务器垄断的形式,客户端之间不具有交互的功能,客户端只能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而集中式P2P网络得资源放在客户端,采用该网络结构的P2P系统是第一代的P2P系统。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是一个结构化的网络,人们希望在P2P网络中能有效的查找信息,即找到用户需要的资源,该网络使用基于分布式散列表(DHT)的路由算法。DHT是由大量节点一起维护的散列集,散列被分割成非连续的块,每个节点维护拥有自己的散列块,在DHT中,节点是动态变化的,且节点数量是巨大的,通过散了函数,节点的键值被被映射到一个巨大的线性空间里,目前使用DHT的P2P网络有Pastry、Chord及CAN。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是一个松散的网络,采用随机的方式组织,该网络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可用性比较强,其中的每个节点均具有相同的功能,同时扮演客户和服务器的角色,也被称为对等点。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拓跋具有配置简单的特点,不需要服务器的支持,在小规模网络具有较高的查询效率,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膨胀,网络的负载也越来越大。该结构的可扩展性较差。混合式P2P网络集合了集中式P2P和分布式P2P结构的优势,其设计思想和处理能都有了较大改进,它在分布式模式的基础上将用户节点按其能力进行区分,使某些节点担任一些特殊的角色,混合式P2P网络包括用户节点、搜索节点、索引节点三类节点。用户节点即是普通节点,搜索节点用来处理搜索请求,索引节点用来保存可以利用的搜索节点信息、搜索状态信息以及尽力维护网络的结构。一个节点同时可以担任搜索节点和索引节点两个角色。混合式P2P网络结构广泛应用于第三代P2P软件系统里面。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国内外利用P2P即时网络技术的即时通讯系统,从这个几个系统里面我们可以发现P2P即时网络技术的强大功能。Skypey是一款英特网语音即时通讯软件,由著名的KaZaA软件的创始人Niklas发明,Skypey是当前网络上最流行的电话软件之一,Skypey具有众多优点,包括语音清晰、高度保密、免费多方通话以及可跨平台性,其中Skypey利用AES加密算法,保证了消息的安全性,用户登录服务器也会进行身份验证,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Skypey采用了半分布式拓扑结构,节点之间按照不同的能力分为超级节点和普通节点。

大家对QQ不会陌生吧,QQ的网络结构和P2P网络技术有极大联系,它属于标准的集中式的P2P网络结构,中心服务器用来管理用户注册、登录等业务,QQ节点之间进行消息和文件的传输。QQ在号码安全性方面的措施有密码保护、号码激活等方式。中心服务器对QQ系统而言极为重要,为了降低风险,QQ次用了分布式服务器结构。

GTalk是由美国谷歌公司推出的IM即时聊天软件,但是由于缺乏用户和市场,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网络架构上来讲Gtalk和QQ一样的,用户首先要登录到服务器去验证自己的身份,同时更新自己的好友列表和在线信息。Gtalk把用户的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上,所有的聊天记录会保留一份副本在服务器上,还有Gtalk不支持离线消息,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消息给离线好友。

我们通过分析Skypey系统的安全性来探讨P2P即时通讯系统的安全问题。Skypey采用一套私有的加密协议,其安全性在P2P系统里算是较高的。Skypey的通话安全取决于运行计算机的安全、网络第三方的影响等因素。威胁Skypey安全的手段有文件传输劫持,Skypey的文件采用了加密措施,即使获取Skypey文件也不一定能破译文件;即时消息劫持;语音窃听,窃听比上述攻击更为困难,Skypey的语音会进行实时加密,往往使攻击者无功而返。只要攻击者发现系统的漏洞,攻击Skypey也不是不可能的。Skypey的身份验证采用的是中心服务器验证的方式,这一点对P2P即时通讯系统非常重要,身份验证是保障通讯安全的有效手段。当Skypey用户第一次登录时,必须提交用户的注册信息,以此来获得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在以后的登录中需要验证。

参考文献

[1]关峪.基于P2P技术的即时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杨沿航.即时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ESWARANMP,SARLA A S,WHINSTON A B.P2P networking:an information-sharing alternative[J].IEEE Computer,2001,34(7):31-38.

[4]吕.基于P2P技术实现即时通信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L.Tassiulas,A.Ephremides.Stability properties of constrained queueing systems and scheduling policies for maximum throughput in multi hop radio networks[J].IEEE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Vol37,No12,Dee.1992:1936-1948.

篇5

一、主要互联网通信应用分析

在新型的互联网通信服务中,以即时通讯(im)、社会性网络服务(sns)、微博以及手机通信社交软件(kik)等应用为代表。这些应用是新一代通信应用的基础。下面结合以上几种应用对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sns应用分析

1.sns应用的三层技术架构分析

sns应用主要包括基本上都是采取用户属性(profile)、关系链(relation)、内容(content)与应用(application)三个组成部分。

(1)profile:用户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属性描述

profile是指用户的属性描述,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等)、爱好以及服务的使用倾向等方面。这些是sns的基础。用户属性具体分为以下方面:第一,用户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的填写的信息内容,例如姓名、年龄、职业等。第二,用户的社区属性。主要包括是用户在社区获得的称号或职位等。第三,用户的扩展属性。主要指对用户活动痕迹的分析,形成对用户商业偏好的统计资料。这些对用户信息的掌握能力,是每个商业网站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保证。

(2)relation:用户的关系链

关系链包括多种方面,例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与群的关系等。关系链在一个sns应用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关系链功能的发挥,可以起到巨大的扩展作用。当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时,不需要过多的推广宣传,通过口碑的传播就可以保证用户量的稳定增长。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qq、淘宝等应用,这些应用的关系链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强的网络效应。

(3)内容(content)和应用(application)

内容(content)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网站经营者官方提供的资讯、音乐以及图片等资源;第二,用户自主创造的内容。主要包括博客、相片以及日志等内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表达需求。

应用(application)在业务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负责用户属性信息和关系链信息的调用。

2.sns具体的应用形式

目前,sns应用发展通常是由一个细分的群体入手,逐步扩大规模。这也是sns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很多网站和应用都是从一个具体的对象入手的,最终不断扩大用户数量和影响力。例如,人人网专门针对学生群体进行设计维护;开心网由于最早从抢车位应用切入,赢得了大批白领用户;qq校友,也是专门以高校的学生群体作为切入点的。事实上,其他的有用户群的网站,例如百度、淘宝等,都可以按照sns的架构对产品进行设计,保证网络效应,也就保证了用户群的稳定数量。

(二)微博应用分析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形式,从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

的使用客户。微博尤其突出的特点,互动性更强,实时性更高,信息速度更快。同时,用户与用户之间互为关注、转发、点评之间存在一种信任关系,因此,微博可以说是一个被信任的信息载体。

1.微博的传播机制

微博专门为信息的传播设计了专访和评论功能,通过转发功能增加了信息节点,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评论功能将转发的信息转化为评论,刺激了新的转发和评论,这样,信息可以迅速的传播开来。同时,微博的回复功能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评论功能。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功能方面了信息的传播,但也容易导致一些新的用户在使用时候的胡乱。因此,微博对转发时带评论的设计做了一定的简化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2.微博的应用形态

微博主要定位于两种应用形态:媒体和沟通工具。两种定位都意味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定位于媒主要是个人与大众沟通,定位于沟通工具主要是个人与少数人沟通。微博之所以能够成为新媒体是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个人化和及时性特征,通过不断发展,未来的微博也许会有更多的应用形态。

(三)kik类应用分析

kik类应用是指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这类应用可以与本地通讯录的联系人直接建立连接,并且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由于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通常是用户较为熟悉的人,因此,这类应用于现实联系得最为紧密,比邮箱起到更加方便的效果,也成为了社会上热门的通信应用产品。为了更好地理解kik类应用的特征,下面介绍一下kik类应用的好友建立机制。

kik类应用好友建立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手机通信录的电话号码、邮箱等方面挖掘可能的好友关系,然后提供让用户建立好友关系的平台,从而实现降低用户门提高用户使用的方便程度和使用数量。与qq、msn等应用相比,kik因其简单的用户体验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二、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几类典型的通信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应用在通信的沟通方面具有即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并且能够实现通信双方情感方面的交流,这是比传统通信更加突出的优势。同时,这些特点也成为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在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

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以下方面:

(1)随着sns应用平台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会逐步成为各种应用新的操作系统,同时,成为承载应用和内容的基础。例如:facebook平台正在成为第三方应用的主要运行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将各种应用更好的融为一体。

(2)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细化,这种通信应用会从大众走向小众,逐步由媒体进化为沟通工具。但是这种沟通工具有别于常见的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也不属于社交工具。它将与web和kik产品不断融合,成为基于手机通讯录与好友沟通的通信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