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园区化管理

园区化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09:53: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园区化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园区化管理

篇1

园区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创举,是促进和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地,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选择。目前,全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多个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在推动世界各国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已建成近90个国家级园区,这些园区缩短了科技成果到市场价值实现的转化时间,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园区不断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管理模式,根据其在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上的差别,可分为三种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和区政合一的管理模式。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园区主要特点是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是营利性公司,公司不仅要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招商,还要承担土地征用、人员安置、资金筹措、园区管理、日常工作协调等,担负着开发与管理的双重职能。这种模式与市场经济要求最为接近,在国际上较流行,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区就由裕廊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开发管理等。

开发阶段管理和经营阶段管理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必须注意的问题。园区应结合自身发展与管理的国际国内环境及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事前预控、过程控制、事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主要成本控制对象

(一)开发阶段成本定义及成本主要控制对象

园区开发阶段的主要业务包括土地开发、房屋开发和配套设施开发等。按其用途,成本构成内容可分为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三类。为了反映各类开发成本的构成,有可将开发成本进一步划分为若干项目,通常称为产品成本项目。园区开发阶段一般有以下六个项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用。

(二)经营阶段主要成本控制对象

园区经营管理阶段是指入园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后的经营管理。主要业务包括房屋的出租、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维护、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此管理阶段的费用即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园区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前提

现代成本管理要求全员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要有制度、有方法手段,要有目标成本、责任成本,成本管理还要进行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考核,要让全体员工在各项工作中感受到成本约束。

(二)加强成本管理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效益是园区发展的根本,然而部分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却只注重展示、示范功能,忽视了园区的经济效益,导致收入不抵成本,入不敷出。园区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是节约支出,降低费用,增加积累,增强实力的主要途径。

三、园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区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并为新时期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园区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重建设疏管理等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园区的成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园区的管理主要是开发阶段和后期经营维护阶段的管理。有的园区只负责开发阶段的管理,总认为园区的设计交给了设计院、园区的项目开发已通过招投标给中标公司,从思想上不重视此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有的园区只负责后期经营维护的管理,后期经营维护没有大量的物资采购、生产过程,成本相对较小,因此也不被重视。然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企业应将全面成本管理思想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即全部成本要素都应该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在这方面,园区的管理意识还相对淡薄、落后。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

有些园区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状态。有些园区即便建有比较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另外,许多园区在成本管理手段上仍然采用手工操作。这样表面上是节省了投资硬件的开支,但员工常常会陷入一些繁重事务性劳动当中,没有时间思考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园区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仍然采用手工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系统的方式。成本管理手段的落后导致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没有保证,更无法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降低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三)成本管控人员素质不高,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

园区管理人员相对较少,除项目管理要求的人员专业性比较强外,在成本管理人员中,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不能适应成本控制发展需要,加之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个人收入不直接挂钩等,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责任感不强。

四、加强园区成本管理的对策分析

加强园区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园区各环节全过程进行控制,本文分园区开发阶段和经营阶段两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成本管理重点来阐述园区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开发阶段成本管理的对策

开发阶段的成本在开发阶段结束后会转变为后期经营阶段的固定成本,通过折旧、摊销等形式进入到经营阶段的管理费用。对于开发阶段成本,需分阶段进行全面控制:

1.加强前期成本控制,从源头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1)严格园区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为入园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通过该制度可以对入园企业的资质、资产规模、经营范围、服务宗旨等方面作出限定,以利于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部分园区在发展初期把关不严,招商往往不分产业,不分企业品质,急于布满园区,结果造成产出低下、效率低下,入驻企业良莠不齐,这样不利于园区整合资源、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服务的发展思路,为后期的成本投入、成本控制增加难度。因此,严格园区准入制度,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园区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并派专业人员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防止因设计深度不足、设计缺陷,造成施工成本、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要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和园区项目部的职能,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做好成本事中控制

(1)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严格把关。每批材料进场,都应该认真进行检查,核对质保材料的有效性以及与实物的符合性,核查实物的外观质量。对主体工程、外墙工程以及装修装饰工程、安装工程等都应派专人全程监控。

(2)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除了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外,为了使工程按计划施工,早日投入使用,避免因施工拖延而增加的施工成本,还必须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3.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是由建设单位代表、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共同签署的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施工中要把握好现场签证的质量来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园区利益,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工作,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要保证签证手续的及时办理,要落实好签字盖章事务,避免日后纠纷。

4.间接费用的控制

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等,这些费用稍微放松,就极易失控,特别是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招待标准并严格执行。间接费用的控制要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

5.加强成本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先由园区工程项目部专业预算人员对施工单位出具的竣工决算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再聘请具备工程决算资格的单位进行审计,认真清理工程实际计量,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避免出现夸大工作量、降低建设标准、虚增造价成本的现象。

(二)经营阶段成本管理的对策

企业化模式下经营阶段的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本文针对园区特殊模式下经营阶段成本内容提出成本管理办法。

1.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园区经营阶段中的管理费用项目繁多,发生次数频繁,涉及面比较广,这就要求其有比较详细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起到控降成本的作用。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是加强园区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目标,最终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

全过程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就是建立目标成本、分解责任成本、监控核算过程成本、分析考核成本结果。严格执行全过程成本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2.整合资源,统一管理,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园区经营阶段的管理具有部门精简、人员较少、入园企业较多的特点,每个入园企业都会面临水、电、气的供应,通信设施以及有线电视设备的安装,道路的铺设与养护,保洁、保安、食堂、宿舍、绿化等一系列的业务。园区应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整合到一起,统一管理各入园企业上述服务,取得规模效用,降低单位管理成本。

3.开展专业化服务进行业务外包控制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园区通过整合后外包,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综合管理成本。

五、结束语

园区成本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需要园区领导重视、部门员工全员参与以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各环节把关。本文讨论了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园区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别针对开发阶段和经营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园区成本管理需不断提高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弘: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新区2011年上半月刊第10期

[2]贾宗武、刘总理:成本会计 ,会计学特色专业系列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

[3]傅蓉: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国招标周刊2011年第42期

[4]潘沙滨:特思美广场工程监理体会,中国招标周刊2011年第42期

[5]赵宁波: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6]高爱明:项目成本管控必须把握的几个重点环节,交通财会,2007年第8期

[7]陈志红: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分析,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5月第24卷第3期

篇2

关键词:中关村,数字园区,智能交通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概述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GIS为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交通信息采集和以及管理的系统。

2、为实现对园区地下交通以及地上道路交通状况的动态管理,系统提供园区内、园区周边及进出园区实时的交通状况信息,通过对交通状况信息综合分析、统计以及对各种交通数据进行处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园区道路的通行能力。

3、与交管部门的相关系统相联接,对园区交通发生的紧急事件/事故及时上传。

4、在园区数字化集成管理平台的整合下,本系统可与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动。当交通管理出现紧急事件时,可以依托园区应急指挥系统联合紧急处置。

5、系统可以模拟交通状况和预测交通变化的发展趋势,模拟评价交通方案,为园区交通的宏观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二、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1、地下交通环廊简介

园区内有13条城市道路以及建设的地下交通环廊。地下交通环廊全长1.9公里,与地面道路以及园区内各大厦地下停车场相连。交通环廊如下图所示:

图-1.地下综合管廊交通环廊

2、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逻辑框图:

图-2.系统逻辑框图

三、系统功能论述

(一)系统功能结构

图-3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图

(二)基于GIS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2.1集成管理平台总体实现功能

1、园区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综合集成和整合园区可视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交通监控子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及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形成了统一的园区交通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

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的图形管理界面,可以使园区交通管理者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方便的对各子系统进行管理和联动。

3、在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内,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与园区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

4、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综合管理,并完成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归档、打印输出等工作。

5、实现各子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融合的综合处理。

2.2集成管理平台框架结构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由可视化交通监控、交通指挥调度、交通指挥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录入与维护子系统、数据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各子系统数据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使交通管理能够通过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管理及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集成平台构架结构如下图:

图-4 GIS可视化集成管理平台构架结构

2.3集成平台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由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动态数据交换模块和数据处理分析模块组成,实现交通管理静态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动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功能,该子系统采用C/S结构。

图-5 数据录入与维护、交换和处理子系统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

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交通管理对象、道路及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者几类数据。可视化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主要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中对静态交通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统计、备份等功能。

1)静态数据录入与维护模块功能

(1)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录入: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录入界面对需要添加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录入;

(2)静态数据的可视化标注:当有新的交通管理信息需要添加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标注界面在电子地图上对新添加信息的的空间地理位置进行标注;

(3)静态数据的可视化修改:静态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修改界面对数据的属性进行修改;

(4)静态数据的可视化删除:当静态数据需要更新时,通过可视化的静态数据删除操作界面,对数据中需要更新的信息进行删除;

(5)静态数据的历史记录备存:删除后的静态数据保存到历史记录中,以待需要时进行查询;

(6)静态数据维护的统计:对静态数据的录入、标注、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进行分类统计;

(7)日至文件记录:记录每次对数据录入与维护的操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事件等信息。

2)静态数据内容

(1)交通管理对象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及交通枢纽,公交、地铁、出租车站;

b、园区重要单位的位置及与市政道路接口位置;

c、地下交通环廊及园区交通配套公共设施。

(2)道路及道路设施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园区道路、路口、地下交通环廊与地面交通相连以及与各大厦停车场的相连的坡道口;

b、道路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车道数等信息,道路各路口上的隔离设施、车道划分等信息;

c、道路设计车速、道路容量、交通环廊疏散口、车道划分、应急停车道等;

(3)交通管理设施的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a、交通标志、标识、标线、交通管理信号机和信号灯;

b、地下交通环廊及地面道路监控设备、交通诱导显示设备,地下交通环廊送排风口、诱导风机、排水设施、照明灯具、配电箱、配电室;

c、地下交通环廊消防设备及设施、防火分区、消防报警设备(消防排烟、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消防电话、消防广播、感温电缆等);

d、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设备,智能化交通管理控制室;

e、地下交通环廊顶部各种线槽及管线;

2、动态数据交换模块

基于GIS的可视化交通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模块,要建立与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的动态数据接口,从而实现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与这些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完成动态数据采集、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以及将控制信息发送到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 动态数据采集与转换接口结构

1)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1)与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信号配时、信号灯状况、车速、车间距、车流量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2)与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道车辆流量、地下交通环廊进出地面及各大厦停车场的车辆流量、车辆速度、车道占有率、车速高速行驶报警信息、车速低速行驶报警信息、逆向行驶报警信息、特定区域车辆行使及停车报警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3)与车辆检测记录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车辆检测数据、视频信号、机动车辆进出地下交通环廊及停车场的历史纪录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视频监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4)与交通诱导系统的接口,集成管理平台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当前显示各大厦停车场的停车以及进出地下交通环廊诱导信息等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交通诱导显示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5)与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接口,从该子系统采集信息,为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分析及制定决策的依据。

(6)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接口,一方面从该子系统采集动态信息;另一方面向该子系统发送突发事件预案执行控制指令信息和数据查询请求。

(7)与其它弱电系统的接口,实现集成管理平台与公安交警控制中心、地下交通环廊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消防系统、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等系统的数据交换及执行相应的联动功能。

2)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管理功能

(1)可以启动、暂停、停止、重启与各子系统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

(2)可以实现对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运行状态的监控,实时监视各接口的运行状况;

(3)可自动将各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的运行状况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并生成统计报表,供动态数据接口的管理、维护及查阅使用。

3、数据处理分析模块

从各子系统采集的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分析模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一方面滤除采集信息中的错误信息,另一方面对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产生完整、有效、可靠的交通信息,提供给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以及交通指挥子系统。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7交通信息融合分析过程

2.4可视化交通指挥子系统

基于GIS的可视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的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由交通指挥监控模块、交通指挥调度模块和交通指挥管理模块组成,实现在园区总控制中心对地下交通环廊的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调度及管理功能。

图-8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子系统组成

1、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信号机、信号灯的当前工作状况和配时方案,查询信号机和信号灯的相关属性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车道信号控制对实时交通流量态势的影响。

2)监控视频交通流信息采集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视频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视频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信息及视频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查询实时交通流量信息,监控实时交通流量态势。

3)监控车辆检测记录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车辆检测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车辆检测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车辆检测设备检测到的信息。

4)监控交通诱导子系统

实现对该子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监控。包括监控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查询交通诱导显示设备的相关属性以及目前显示信息。

2、综合交通指挥调度模块

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调度监控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综合调度、联动调度处置、应急预案的实施等综合调度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可视化综合调度工作

控制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可视化的界面对交通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向车道信号控制等子系统发送相应的调度控制指令,使各子系统协调工作,完成指挥调度任务。

2)可视化联动处置工作

联动处置工作是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综合交通信息,及时发现地下交通环廊发生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交通违章、一氧化碳超标等事件后,系统报警并自动弹出相应的控制窗口。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紧急事件类别进行相应交通联动调度处置,如联动排送风机给交通环廊通风;联动车道信号控制系统关闭相关入口禁止车辆驶入,开放相关出口引导车辆就近驶出;联动交通诱导系统,为交通使用者提供相应指引信息等。

3)应急预案的实施

当有意外及紧急事件发生时,切换控制中心的闭路监视画面,联动摄像头转向紧急事件发生位置提供直观的现场视频图像,并进行录像录音。控制中心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可视化的界面调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预置的应急预案,并启动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进行综合指挥调度。

3、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

1)可视化综合交通指挥管理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可视化界面下实现对车道信号控制等各子系统的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告及报表输出的综合管理工作,查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以可视化图形方式显示。

篇3

江苏软件园是中国首批智慧软件园区试点之一,也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

2011年,重新整合后的江苏软件园以吉山基地开发建设为重点战略,不到5年时间,从荒芜之地到草木茵茵,从空间规划调整到配套设施建设,已形成绿色生态软件社区雏形――紫金(吉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更吸引到Oracle、IBM、HP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

在顶层设计、园区规划方面,后起之秀的江苏软件园秉持园区智慧化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建设智慧园区信息化平台,服务在园企业、辅助产业发展。目前,园区智慧化项目已从理念规划阶段逐步过渡到落地实施阶段。

“智慧园区是我们园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江苏软件园管理处副主任江诗新表示,“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我们的优势是起点高、前瞻性强,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据了解,江苏软件园现已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政策对接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及企业孵化与加速器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代办、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导到公共技术平台支撑、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便捷式服务保障。

“目前,园区信息化平台有五大功能定位:技术支撑、管理服务、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产业资源汇聚和先进技术示范。”江诗新表示,平台建设规划希望做到既满足园区现有需求,又能支撑未来5~10年技术发展和需求延展,同时能够适应江苏软件园自身国际化、品牌化定位。

智慧服务支撑夯实

“园区建设初期就布局了中国电信南京云计算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可对服务器进行托管或直接租赁园区提供的服务器,大大减少企业运营负担与成本。”江诗新表示,“2012年第一家企业入驻时,我们就开始使用园区一卡通,涵盖餐饮、停车、住宿、用电、用水等方方面面。”

“此外,对现有信息基础资源进一步优化,实施开发门户网站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是软件园区当前的工作重点,也将为未来企业服务、招商管理等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江诗新表示。

区别于其他园区,江苏软件园财务系统托管于南京江宁区政府,考虑到了外部系统与财务内部系统的连接,未来将陆续接入开发区地税、国税等系统平台。同时,在建立园区门户网站与OA办公系统时,江苏软件园为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在规划、搭建初期即做了打通设计。

“打通后,企业不用到园区行政服务大厅,就可通过门户网站在线提交工商注册、公寓租用等各类申请,园区工作人员在办公系统上就可及时查看和反馈,不但减少了企业与园区之间的沟通成本,也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江诗新表示,“这也是我们‘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以人为本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前,与园区网站打通的江苏软件园办公OA系统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将于2016年1月上线,有望大幅提升在园企业行政事项处理效率。

共建共生引凤筑巢

“目前,结合江宁区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通过深入研究,江苏软件园明确了智慧应用、移动互联、信息安全和云集算的‘3+1’主导产业定位。”江诗新向记者表示,“目前,在手游、无线通信芯片、电子商务等领域,一批创新型企业已正式入驻园区。”

初创型、成长型企业选择在江苏软件园创业成长,看重的是园区在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建立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创业环境。

在江诗新看来,园区与企业是共建共生的休戚关系。“我们的目的是把产业培育起来,把企业扶植起来。企业为什么要入驻江苏软件园?看的是我们的发展前景、产业支撑能力,更是我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江诗新表示,“我们的核心是以诚为本,以我们的信用取信于企业。”

江诗新认为,在为企业打造优质服务方面,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指导能力缺一不可,“比如说一个初创企业,他首先考虑的是研发、资金、产品等问题;在企业发展一定阶段后就要围绕商标、专利、品牌这几件事情展开;第三阶段的重点就是标准化运营、资本运作等问题。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关注点,来指导他们。

刚刚参加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买卖网是江苏软件园创新创业企业的代表之一,这家企业同时也是电子合同国家标准主持制定单位,曾先后承担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中的“可靠电子签名“重大试点项目,是顺应O2O、B2B等市场发展的电子合同服务业开拓者和领导者。

目前,已接入中国云签电子合同签约交易系统的不乏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国电信等知名政企机构及中国仓单、e袋洗等B2B电商应用平台。

篇4

1建筑的智能化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管理技术(Conduct)所谓4C等高科技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突破性应用与发展,出现了“智能建筑”(IB)的概念。我国从93年开始,智能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智能建筑使建筑物在使用的功能和性能上发生了深刻变革,综合高科技性能的建筑物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从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CityPlace智能大厦在美国康涅格犹州建成后,智能建筑工程实践主要是应用在办公楼和商用写字楼。智能化系统包含了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即所谓3A智能化。有的建筑商为了宣传,标榜建筑物智能化达到7A、8A,实际上是将自动化系统细化的结果,如将BA分成楼宇管理自动化、楼宇控制自动化、楼宇消防自动化、楼宇安全监控自动化,楼宇空调自动控制等。虽然,这些建立在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上的自动化设备的集成,形成了建筑物在结构、系统、管理和服务以及它们之间关联的优化,提供了高效、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与条件,使业主和用户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也使智能建筑刻上了硬化的标准,好象智能建筑只是多个自动化子系统的合成,其实自动化系统只是建筑智能化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建筑的智能化最基本的是要具备:“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将数据讯号传递到主控制设备的能力;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作出决定和响应,并发出指令的能力”[1]。这就要求各子系统在高度自动化的同时,还要求各自动化子系统的高度集成,不然就达不到智慧型的要求。一定要避免子系统自动化中的“植物化”现象,例如刷卡出入系统,如果在系统设计中只考虑防盗问题,不考虑防火问题,当火灾发生时,该系统就会成为逃生的障碍,所以,要提出智能化IC识别系统。另外,各自动化子系统在集成时,如果达不到协调和响应的能力,那么,就会出现部分系统设置无效的局面,使设备闲置,浪费极大。所以,必须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子系统的必要性和集成中的作为。在建筑智能化问题中,还要考虑的是智能化投入的效益问题。例如,为了达到智能化的目的,要在建筑物中导入许多设备和传感器、控制器,这些设备都是要耗能耗电的。一般智能建筑比普通建筑

耗能大,而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空调和照明等方面的节省电量大概是30%左右。所以,只能源这一项,就会加大用户的使用费用,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设备费用和服务维护费用。当然是否有效益,还要看用户在建筑物智能化所提供的高效、便捷、舒适和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的工作效益。虽然一些统计结果表明,“用于智能建筑的附加投资低于基本投资的3%,而建筑物的价值可以提高15%。在美国,智能建筑的空房率通常低于1%”[1]。但是,这一问题依然是导致一些智能大楼空房率比较高的关键,用户很难评估自动化设备会带来多大的效益。在台湾,“根据调查,智慧型大楼、尤其是等级较高者,其空房率达25%,约占四分之一,其中有些是刚盖好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大楼智慧化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评估”[2]。我们常说,智能建筑导入设备不难、设计不难,使用和管理才难。虽然美国在智能大楼推广中,提出“租户共享”观点,由业主收取房租,由共享服务公司收取自动化服务费用。

但这种方式在我国还难以实行,业主不投入,就很难建成智能建筑。如果考虑自动化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和控制总线的前瞻性、扩展性和协议的兼容性,真的是“二十年不落后”,那建设和维护的投入还得加大。

因而,“智能建筑”不应只是一个诱惑人的口号,一个物业的卖点。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作好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系统集成标准的研究,在自动化的基础上,突出智能化的特点,而不是追逐大量自动化设备的导入和自动化子系统的多少。一般城市中的办公大楼和商用写字楼,由于用户密度大、布线和系统集成容易,以及使用性质等原因,智能化产生的效益比较明显,所以,应用也比30较广泛,称为智能大楼或智能大厦。

2住宅园区的智能化

住宅园区与办公楼和商用写字楼不同。住宅园区以居家生活为主,办公楼、写字楼是以办公为主。对自动化要求的层次、功能、技术性能等各不相同。在建筑上,办公楼、写字楼是建筑空间垂直分布,平面层大都为开放型空间,用灵活轻便的墙体隔断,大楼所属的平面区域小,这些特点都利于布线、监控和管理。住宅园区则是大面积区域内的公寓楼群和别墅群组合,建筑空间相对分散,户间隔断要求高,市政区域的面积大、内容多。另外,还要考虑住户在生活习惯、文化素质、年龄、对自动化的要求等差异,以及物业管理水平问题。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住宅园区建筑智能化的高度自动化和系统高度集成的程度。因此,住宅区智能化投入的效益比较办公楼和写字楼投入效益更加不明朗。

住宅园区的智能化,应该体现普及、适用、实用、低成本的特点,突出园区环境安全和物业管理温馨快捷的优质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在住宅园区的智能化设计中,分普通型、先进型和领先型考虑智能化标准。2000年国家建设部等部门的《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标准(试行)》中,对智能园区的技术含量进行了大致规定。

笔者认为,住宅园区的智能化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业管理办公智能化。包括员工管理系统、费用结算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三表出户系统、巡更管理系统、会所服务系统等;②园区自动化控制。包括入园识别、停车场管理、门禁控制、周界报警、家居安防、保安监控、紧急呼救、公共照明、绿化喷洒、园区消防、水网电网、办公室及会所的空调等自动化控制系统;③园区和楼宇宽带网络系统。包括宽带光纤局域网线、主干网接入、网站建设(通信服务、网络社区、内容提供)

等。

这些方面的功能实现和集成是通过园区物理平台(结构化综合布线)、园区技术平台(计算机网络)和园区操作平台(现场控制总线)来完成的。针对计算机、电话、设备终端、数据信号的连接传输而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拓扑结构模块设计,具有灵活、易于管理的特点。网络结构的变更、终端设备的更改和重新布置,通过系统管理,经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对于现场信号的实时检测和控制应选择性能价格比相适宜的、开放性较好的现场总线。

至于住宅户内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化公寓、家居自动化),除宽带网入户和紧急呼叫系统外,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现在还无法普及,户内家庭总线系统还没有条件统一考虑,但住宅园区的智能化扩展到家庭,是必然的趋势。

3住宅园区智能化过程中的问题

⑴智能化只停留在园区主题和概念的宣传上。住宅园区的智能化不能只停留在园区主题和概念的宣传上,而应该切实完成基本标准的若干智能型自动化子系统和提高系统的集成度。有些园区只建成了园区局域网、办公文件电子化、可视单元对讲系统、IC卡识别系统等一些通讯网线和独立的出入系统,就宣传为智能小区,以此为小区的主题和卖点。有些园区则相反,开发商在导入自动化设备,以及在综合布线和现场总线配线系统上,搞高标准、高规格、高投入,突出领先性和前瞻性,企图“一劳永逸”,却不考虑使用和维护的费用,不考虑使用者和操控者的能力,致使在使用时因费用问题和操控问题,让部分设备和线路关闭闲置,浪费极大,使住宅园区智能化概念成为“硬件空壳”。

⑵在配线系统上容易进入产品宣传的误区。某些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建筑物综合布线的用途,把综合布线等同为“建筑神经系统”,从而等同为“智能建筑”。而大多数系统集成商,是由电脑、电信等方面的公司转化的,缺乏建筑和园区电气工程的认识和经验。在他们的引导下,业主往往过于追求高标准,要求将所有弱电系统的配线用同一套配线系统,并且以为有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就可以解决现在和将来所有弱电系统的配线要求。而很多弱电系统终端设备的位置较固定,网络结构也简单,无法充分利用综合布线灵活而便于管理的特性,还可能要附加许多适配器,使信号因流程不合理而损耗,造成园区智能化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一定要认清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了解产品性能的标准、产品的兼容性、产品换代速率、产品设计结构的适宜性和产品使用的经济性等问题。

⑶系统集成的问题。系统集成是一个在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上展开的工作,对设备接口、子网和通信技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具体应用的服务器类型及要求的各不同,还应考虑每个层次上的通信联网模式和技术选用的不同。在系统集成中,产品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也不同,如LonWork、CEBUS、BatiBus、EIB、BACnet等,虽然在理论上讲这些设备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互连对接是可能的,但从实施的角度看,则造成成本过高。所以,对于智能园区最好采用低成本、有限度的混合布线比较合理。

篇5

1.1Web前端Web服务器采用Nginx双机热备高可用性方案。Nginx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在网络的7层之上,可针对http应用做一些分流的策略,比如针对域名、目录结构,它的正则规则比HAProxy更为强大和灵活。①对网络的依赖非常小,理论上能ping通就能进行负载功能;②可以承担高的负载压力且稳定,一般能支撑超过几万次的并发量;③可以通过端口检测到服务器内部的故障,比如根据服务器处理网页返回的状态码、超时等,并且会把返回错误的请求重新提交到另一个节点;④不仅是一款高性能、稳定性强的负载均衡器和反向软件,也是功能强大的Web应用服务器;⑤作为Web反向加速缓存非常成熟,速度比传统的Squid服务器更快。

1.2数据库MySQL企业版提供一系列高效可用特性的数据库解决方案,能够自动探测并消除故障,从而尽可能减少停机时间及定期的维护活动。实现原理:通过LinuxHA软件heartbeat实现IP的自动漂移,即当一台服务器宕机后,浮动IP(整个cluster的对外IP)自动漂移到另外一台服务器。

1.3Linux操作系统优势

1.3.1高性能1)操作系统的低占用率。Linux不会占用运行程序以外的资源,有很好的资源管理能力;正是因为这种低资源占用率可以使服务器长时间不关机、不重启还能稳定运行,使其不间断服务于工作。2)Linux在运算方面的优势。高性能计算群集技术(HighPerformanceComputingCluster,简称HPCCluster)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一种并行计算群集的实现方法。用户通过单一登陆、session共享通过节点服务器返回的信息、让用户自动访问整个集群系统中负载最轻,压力最小的服务器。由于使用Linux操作系统,通用的硬件平台、标准的网络组件、群集中的各个结点组成系统集成,使得整体价格相对低廉,扩展容易实现,从而提高了性价比。

1.3.2高可扩展性、可维护性1)高可扩展性。标准的Linux实用程序有着大量的功能,由志愿者在源代码基础上开发其扩展功能,由Linux核心成员,最后共建完成的Linux系统。Linux支持32位、64位的硬件。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目前Linux支持手机、平板、PIC芯片等硬件设备。2)可维护性。由于Linux操作系统是由在UNIX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产品,所以管理UNIX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能很好地管理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

1.3.3低成本1)低移植成本。Linux能够在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包括PC、PC服务器、UNIX服务器、中型机、大型计算机,给用户的应用软件在不同的平台之间的移植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2)低管理成本。由于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免费的,所以在服务器上很受青睐。众多的企业级的用户的计算环境是低端的Linux和高端UNIX计算机共存,如果将操作系统统一成Linux,系统的一致性可降低管理的成本。由于Linux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有众多的互联网上志愿开发者在协同工作,使得Linux的功能的完善和漏洞的发现和修改的速度非常快,降低了使用和管理的风险。3)低软件成本。由于Linux是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它的许多系统程序以及应用程序也是自由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自由下载,所以软件成本极低。2.3.4开放的标准Linux是一个从公开源代码发展来的操作系统,因此和商业的操作系统比较有先天优势,只要Linux爱好者遵循GPL开源协议,都开源加入到Linux中;修改系统错误,提升性能,强化功能。因此到目前Linux已经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操作系统。

2硬件方案

系统所需硬件设备见表1。

2.1IPCamera特点IPCamera是在模拟摄像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摄像机。网络摄像机除了具备一般模拟摄像机所有的图像捕捉功能外,网络摄像机还嵌入了操作系统,能通过浏览器配置网络摄像机基本的参数;配置简单、操作方便。同时网络摄像机自带视频格式压缩功能,把采集的视频在网络摄像机前端自动压缩H.264格式。IPCamera可以直接接入到TCP/IP的数字化网络中,因此这种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进行视频和音频的传输。网络摄像机还具备双向语音、WIFI、32GSD、手机观看,自带云台、红外灯,提供报警输入输出接口,支持UPNP、移动侦测、邮件告警等功能。1)先进性。此系统利用现有的综合布线网络传输图象,并进行实时24h全天监控。它能根据天气及周围的环境变化自动开启红外、警报、视频拍照等功能。2)可靠性。此系统的主要设备IPCamera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所需设备简单,个人电脑上无论是安装了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还是Linux操作系统或者苹果、安卓手机都能观看视频达到监控的目的。3)安全性。系统设置了系统级别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根据个人需求设置不同等级的使用者权限,仅有最高级权限的用户才可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或更改。网络安全通过网络防火墙进行保护,视频采集通过加密传输,能保证所采集的视频在互联网传输中不被窃取,达到实时安全。4)使用及维护性。IPCamera使用极其简单,视频播放、暂停、PTZ控制操作方便。软件系统的安装及使用也非常易懂。在维护性方面,系统是基于星星组网,交换机、路由器可靠性很高,维护性能好。因为是基于网络所以可实现远程维护,不用去现场。5)扩展及延伸性。当需要增加监控点监控主机时,如果有充足的网络交换机接口就可把需要增加IPCamera或者PC机接入网络,而不需要对现有布线系统进行改动。如果IPCamera是无线网络,搜索无线路由就能连通。

2.2网络硬盘录像机(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主要通过网络存储、管理全端网络摄像机传输过来的视频码流。具有集中管理、分布式架构等优势,NVR可以通过磁盘阵列提高自身的存储量,最大支持12块工业级物理硬盘存储。无线路由器是带有无线覆盖功能的路由器,它主要应用于用户上网和无线覆盖;为了达到园区WIFI全覆盖,需要多台进行桥接。交换机是以太网二层交换机,连接各个工作站的网络设备。

3软件功能模块

1)电子导游系统。电子导游功能可以满足游客足不出户,提前了解公园景区的人数、车位、天气,景点等情况,游客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出游时间,避免天气、人数等原因降低游客的体验度和公共设施的使用度。其功能主要为:①植物扫描:公园景区内植物、设施信息;②公园景区介绍:对公园景区历史、人文进行介绍。2)市民服务系统。市民服务系统是将景区的建设完善工作与市民结合起来,开设一个渠道调动人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集人们的智慧于一体,更好地完成建设工作,有利于公园景区的维稳工作。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上传图文、视频等信息到管理端,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到公园景区的情况或市民的需求,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其功能主要为:①景区投诉:市民对景区的不满,进行提交反馈;②景区建设建议:市民对景区建设、服务、环境提出宝贵建议;③市民通知:景区关于景区活动等通知;④查看公共视频:市民通过APP对视频进行视频播放、暂停,全屏播放、截图,视频截图浏览,云台控制,多路视频播放,多路视频切换。3)员工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突出快捷、方便、有效。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管理端和员工进行点对点分派任务,处理突况。其功能主要为:①点对点通讯: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办公室、视频监控室,员工与领导的工作汇报、文本对话、语音对话、点对点视频播放等功能;②视频监控管理:对公共视频管理与设置,景区所有视频观看;视频主要功能和公共视频功能相同。

篇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在会上指出:“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园区3 300余个,这些园区集中度高、经济总量大,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同时也是重特大事故的‘高发区’。加强园区应急管理是现实所需、职责所在。大亚湾化工园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孙华山强调,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创新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在园区建设规划、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队伍建设、规章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他要求,各地区要通过学习借鉴,理清管理思路,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统一管理,整合应急资源,强化应急力量,完善体系制度,真正形成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应急管理机制。

规划园区与创新制度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牵头成立了创新试点工作小组,通过组织前往国内外化工园区调研,举办研讨会、座谈会,最终孵化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企办政助”模式、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科学化整合应急资源为途径的试点思路,确立了将大亚湾化工园区建立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区的目标。

为什么选中大亚湾化工园区作为试点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副主任周卓军在采访中说道:“大亚湾是一个正起步、发展中的化工园区。2011年,我们到大亚湾调研考察时发现,大亚湾化工园区没有专业的危化品救援队,只有普通的消防救援队。而其他比较成熟的化工园区,比如上海、宁波等,已有成型的危化品救援制度,与我们现在推行的‘企办政助’的模式并不相同。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管理模式,理念很难转变,因此很难再进行改造。而大亚湾化工园区还是一张白纸,更具有可塑性,一个新的应急管理模式更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大亚湾管委会”)连续多年组织资深专家对石化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掌握石化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编制了区域安全评估报告,对石化区的土地利用、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区域风险等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危化品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大亚湾管委会在国内率先制定了《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标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明确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园区管理总体规划,与园区开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在体制机制方面,大亚湾管委会成立了石化区应急救援联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园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建立了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组建了石化区业主委员会和石化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有效发挥政企之间专业资源共享互惠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园区企业与园区应急救援队伍、周边企业建立互救互助机制,共同参与园区应急联动,协同应战。

为提高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软实力,试点工作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先后印发了《石化区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准则》《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管理制度》《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专业队管理办法》《危化品应急救援有偿服务暂行办法》等8个文件,填补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空白。

建设应急基地

加强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石化区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配套适应”的要求,大亚湾管委会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近10亿元,完成了2个村庄的整体搬迁,推行石化区封闭管理,对消防管网进行了改扩建,加强了公共应急池、海陆消防站等21项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是创新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基地由国家、省、市、区4级财政及驻园企业共同投入1.8亿元,经过1年多的紧张施工,于2014年9月建成投用。

基地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可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的石化区综合性集成化应急平台,既满足了基地日常应急管理、事故预防、值守监控、培训演练的需要,又实现了应急处置时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序调度、远程会商和协调联动等功能要求。

整合应急资源

为全面提升石化区综合救援能力,大亚湾创造性整合了园区应急救援力量。国内第一支由安监系统主导,政企共建的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在这里组建。目前已具备以危化品侦检、分析、堵漏、洗消、转输和专业灭火等为特长的应急处置能力。

大亚湾管委会同时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应急志愿服务大队,并整合园区企业、科研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建立了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加上原有的1支公安现役消防大队,7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全区已形成以企业兼职队伍为基础、专职队伍为骨干、社会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实战型专家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为实现战斗力的最大化,大亚湾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石化消防指导中心,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训练、统一考核、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五统一”要求,对全区应急队伍实施联勤联训,各队伍的训练设施、师资教材,以及装备物资等资源,实现共享。不同队伍、不同领域的救援队伍在协同作战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1+1>2”的效应。

周卓军告诉记者:“危化品救援与一般消防救援不一样,需要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危化品救援队就有很多40岁以上的危化品专家。而我们的公安消防队都是现役制,救援队员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两年就换一批,根本谈不上专业性。因此建立专业的危化品救援专职队伍是我国化工园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思路。”

着眼重大事故救援处置需求,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大亚湾购进了72 m和56 m举高喷射消防车、涡喷消防车、大流量泡沫抢险救援车等10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一大批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事故救援侦检、破拆等救援装备也已配齐到位。全区现有各类消防车68辆,海上救援船舶27艘,应急救援装备6 200多件(套)。

对此,周卓军介绍:“当初园区内各家企业都配备了救援装备,时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的李万春同志曾形象地说,都是‘手枪’,就是没有‘机关枪’。比如普通的泡沫消防车,每家都有1~2辆,但是一些先进的大型救援装备,比如高喷消防车,谁家都没有。一旦发生了如漳州‘4・6’芳烃二甲苯装置燃爆这样的大事故,再多的普通装备也应付不了。所以这次国家投入5 000多万元,为惠州基地配备了先进救援装备,保障了大事故的应急处置需求。”

“企办政助” 服务救援

大亚湾管委会坚持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探索应急救援有偿服务新模式,以“企办政助”模式组建了国内第一家以应急处置和应急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实体企业――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主体,依托危化救援基地,以立足大亚湾、服务粤东区、辐射华南地区为定位,为企业提供预防性检查、培训演练及应急救援等有偿服务。同时,借助危化救援基地和模拟化工实训场,以及区内大型企业配套的安全设施资源,面向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业务,全力打造具有危化品行业领域特色的安全应急基地。

篇7

国务院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在主要目标任务中取消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而是对环境质量改善。从强调“总量”到强调“质量”,不只是提法上的一字之变,更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思路的转变,环境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推动绿色发展,核心是形成内生动力机制,关键是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职责,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执政观、政绩观和实践观,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并落实到各项工作部署中。因此,深入剖析石化园区在环境保护、规范园区建设等方面现状的不足,紧密结合园区发展的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全面提升园区环保管理水平,推进绿色化工园区建设,保证石化园区的可持续发展。[1]

1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概况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是广东省五个重点发展石化基地之一,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芳烃下游产业链、碳二下游产业链、碳三下游产业链、碳四下游及炼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及精细化工专业化学品五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之间互相耦合,形成资源利用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石化产业群落。2002年11月,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第一个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在园区内奠基,于2006年3月正式投产运行;2007年2月,中海油1200万吨/年炼油及其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09年3月投产运行。在中海壳牌和中海油炼油及乙烯项目带动下,截止2014年12月,大亚湾石化区内企业已达39家。

2园区环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2.1产业链及产业布局

2.1.1问题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涂料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等行业中,除此之外,还包括配套的工业气体企业,化工仓储企业等。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特别是两大龙头项目之一的中海油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2009年才投产,目前园区石化产业链完善程度还较低,终端产品中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产品所占比例偏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废物代谢产业链及副产品利用产业链仍有待进一步挖掘,现有石化产业链完善程度仍有待提高。中海壳牌和中海油公司的化工中间产品(烃类、醇类等)被石化园区中下游企业利用的均低于其销售总量的50%,预计中海油炼化二期投产后,中间产品总量将增加150万吨/年左右,届时园区对中间产品资源消化能力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由于园区已入驻部分企业与石化园区中上游企业物料梯级关系不大,且园区内中下游企业对中间化工品利用能力有限,两大龙头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中间产品通过码头和陆路外输,一方面增大了石化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石化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2.1.2建议

从宏观规划层次设计和耦合大亚湾石化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园区下游产业链,积极引入补链产业和静脉产业,拓展和优化石化园区行业内部以及行业间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对于不属于产业链的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除外)应严格项目准入。积极引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预处理等项目,优先引入单位产品能耗低、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建立大亚湾石化园区产品、副产品、固体废物等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大亚湾石化园区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需求,鼓励企业间加强各种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泥等)、蒸汽、中水、产品、副产品等回收利用和梯级利用,充分发挥石化园区一体化优势,实现园区上游物料与园区下游需求充分对接,构建石化园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区域环境风险。

2.2环境敏感点

2.2.1问题

随着城镇化和石化区的不断发展,石化园区边界与城镇界线间距日趋缩小,大量工业企业建成投运与周边居民不断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2.2.2建议

合理规划入园项目,靠近城镇一侧应优先布设无异味产生、环境风险小的中下游产品、非危化品仓储类、市政配套服务类项目,避免新增边界污染源和风险源。合理控制园区周边发展用地定位,保持现有规模,不再新建居住小区等环境敏感点。

2.3风险防范与应急

2.3.1问题

经过了2010年7月24日中海油焦化原料罐着火事故、2011年7月11日中海油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泄露着火事故、2012年5月28日兴达石化公司储罐失火等事故,综合分析了应急处理情况及结果,发现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和园区企业应急能力物质储备有待进一步整合,区域风险联动有待进一步拓展。

2.3.2建议

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按社会储备为主。政府补充为辅、统一调度原则,统筹和整合园区企业和社会化专职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储备的应急物质和应急救援力量,提高区域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解决政府环境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问题。鼓励园区企业加强环境风险应急联动和互救互助,企业实行差异化和互补化的应急救援物质配备。加强各类事故应急联动演练,不断提升企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检验应急响应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相应改进区域和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实效性。

2.4公众参与

2.4.1问题

园区内部分企业生产的异味扰民时有发生,尤其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条件下。部分公众对石化园区的投诉不利于其生态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发展。

2.4.2建议

政府通过便于公众知悉的渠道,定期环境质量公报。建立对石化园区各企业开展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在公众媒体上公布评估结果,同时可考虑将评估结果与信贷和土地优惠、返税等政策相结合,调动企业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改善环保管理积极性,降低公众投诉量。

3其他建议

3.1提高园区准入要求

未来园区引进的项目可考虑以下准入要求:(1)清洁生产达须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2)符合园区产业链规划,优先引入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完善园区补链产业和静脉产业。(3)严格控制排放恶臭物质、持久性污染物、重金属的企业进入;限制耗水量大、能耗高的企业进入;使用清洁能源,限制其它燃煤、燃油锅炉的建设;无组织排放需进行控制和有效处理,处理率>90%且无组织管理水平符合行业或地方相关标准、法规等最严要求;有组织污染物排放符合行业或地方相关标准、法规等最严要求。(4)存在剧毒、难降解的项目限制入园。

3.2建立环保信息综合数据库

建立地方环保信息综合平台,将各环境要素长期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测数据、敏感点分布信息、企业环保管理情况、区域环境应急风险物质配备情况、地方政府环保管理要求等相关信息集成到大数据系统中,实现环保信息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及时有效掌握各类环保信息的动态变化,为未来提升环保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平台基础。

3.3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根据各类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等列出的实施内容和任务安排,将责任落实到各区域部门各负责人身上,同时建立和形成完善的责任落实的评估与考核体系,落实区域环保管理和环境风险防控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3.4加强环保宣传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关键是要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根据不同层次和对象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使宣传内容入脑入耳。可以把宣传教育对象分成几个层次:一是领导决策层,对他们要重点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环境问题,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二是企业管理层,要着重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哪种做法是允许的,哪种是不允许的;三是社会公众层,要运用简洁明快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石化环保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知识;四是环保队伍层,要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自觉献身于伟大的事业之中。[2]

4结语

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盼,迫切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随着石化园区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问题呈现,只有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和调整管理方式,才能确保园区更有序健康地发展。

作者:李蔚静 单位: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咨询中心

篇8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工业发展的本质,传统工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传统工业区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工业化、机械化和缺乏人情味的。随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发展目标,结合大规模产业转移给我国内地带来的工业园区建设的新契机,如何建设生态园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 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1、现代工业园区的特点

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其生产带来的力量和大尺度感震撼人心,因此,慢慢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工业文化。在一般意义上,工业园区单纯的就是工作的地方,没有所谓的休闲、娱乐、医疗服务、住宿等条件。在最近的几年里,工业污染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被关注。工业污染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界的环境还有一些生物的危害。污染主要包括“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值得庆幸的是,现代工业园区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技术来完成普通生产,再加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的防治工业污染的举措。目前,工业污染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我国工业园区现状

1、工业园区规划问题

在现代的工业园区规划中,虽然考虑了一些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对于大多数而言,还是比较以经济利益、节约资源为主的。现在一直倡导着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回收利用,如果在设计阶段的时侯没有认真的考虑回收工作,那回收工作可能会再次产生污染物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导致整个运行生产的成本上升。如何进行循环经济的设计是我国现代工业园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2、技术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工业园区的最好的载体,对于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循环技术等,我国在这些技术上还是很不成熟。虽然一直在解释工业的发展已得到控制,但园区总体的能耗依然偏高,且能源的综合效益尚未充分体现,技术的转化应用周期比较长,成本控制也比较困难,产业整体效率偏低。

3、组织管理问题

当工业园区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后,各式各样的工业园区就涌现了出来。而这些盲目开发的工业园区大多数只讲究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了解部分的环境重要性,却仍是“末端治理”的阶段。最终导致了投入的资源多,而效率很低,不仅造成废弃物的大量产生,资源的匮乏,而且也造成了成本增高,未能实现应有的综合效益。另外,我国现阶段刚刚起步的现代工业园区,基本上是在政府扶持下形成的。这使组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不是很自由和现代化,导致了企业的主导地位缺失,不能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运作模式。对于现代工业区而言,国内目前尚无较成功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

4、监管问题

目前现代工业园区的监管都是终端监管,不是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很多不合理利用材料和整体系统的的潜在危害依然存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个目标的约束作用,还没有具体的整顿措施,没有适合现期快速发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且法规制度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惩罚性,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思想观念问题

传统的经济的发展思路在我国人们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对现代工业园区的理解大多为招商引资或圈地之类的。工业园区的企业在面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中还只是一种初期的探索,具体的长远计划战略还没有形成,而且,企业之间或内部之间合作和信任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消费者作为现代工业园区产品的使用者,对于新出现的再生资源产品还有一些芥蒂和怀疑,消费市场这方面还需要做做工作。

三、 促进我国现代工业园区的发展的建议

现代工业园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以下就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保障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1、加强现代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落后是永远的落后。因此,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技术水平和管理思想要本着与国际接轨的意识,采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增强园区的国际竞争力。不同地区或不同主体行业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时,应分析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运用不同的推进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区。对于成员间关系,物质流动等方面要加强和完善构建,尽可能的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等方面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从整体规划方面讲,尽量可以考虑企业、园区之间的物质和技术集成,信息和各类设施有效共享。

2、加强现代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在提高资源循环,促进企业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产业布局,设计规划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可以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共生依靠关系进行加强,以达到工业网络的整体稳定性。当然也少不了有关部门对园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项目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2)、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和企业应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倡导创业,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成本,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工业区产业生产链建设中,借助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帮助与周边已有的孵化机构建立一定的联系或合作,可以招引到特别需要的企业。

(3)、政策制度创新。工业园区的类型和产值以及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排放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允许园区内企业之间交易排放许可权。现代工业园区需要进行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比如提高资源消费税来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而对于一些工业园区的核心项目,如环保节能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免征增值税。

3、保障措施

(1)建设园区信息系统。建立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为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帮助。建立工业园区信息系统形成一个集远程教育网、高科技网、园区内部局域网的数字园区信息控制系统,由园区信息中心进行和运转园区内外信息交流的管理。另外,园区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产品和技术推介、合作和联合开发方式,开展与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交流与合作。

(2)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业园组织领导,吸收各行业专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并建设领导小组,达到统一管理。

(3)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和宣传。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提高园内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现代科学意识,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网站、电视媒体等宣传工具,宣讲有关理论知识,加强信息交流,及时进行最新的思想知识动态教育。开辟公众可参与的交流方式,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四、结束语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的规模性发展带来了大批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的载体。目前园区的规划和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达到城市、自然与产业和谐发展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余丽娜. 后工业的景观更新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篇9

关键词:

泄漏检测与修复;监控与预警;应急救援

化工园区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环境和安全风险。密集的化工企业所生产和使用的高危险化学品、排放出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中,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致使园区面临严重的环境安全风险[1-3],甚至于时常导致化工行业的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发生[4]。园区在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重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园区聚集着大量的潜在风险源,在其“运输、储存、使用”的动态管理过程中须辅以实施LDAR技术,实现针对环境安全风险的科学预判;二是园区环境污染的来源面广、园区环境质量在线监控存在工作量大、复杂,须建立科学系统的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对园区大气质量的实时监控;三是缺乏有效的第三方应急救援力量,协助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应急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及时处置,实现事故发生对人的健康影响和环境污染最小化[5]。

1LDAR技术在园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物料逸散、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我国自2010年将VOCs纳入防控重点以来,不断完善与LDAR技术改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前各省市开始逐步制定LDAR技术指南、挥发性气体无泄漏检测规程和相应的排放控制标准。LDAR技术本着“源头控制、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总量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为实现提升污染管控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1.1LDAR技术原理LDAR技术在完善无泄漏装置检查合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泄漏零容忍为目标,积极开展LDAR工作,利用专业在线查漏检测设备,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实现“查漏-修复-消漏”三个环节的管控]。LDAR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泄漏点定位、定义泄漏浓度、监测组件、修复泄漏组件以及记录保存]。主要应用SDT超声波、便携式有毒挥发气体、FLUKE红外热像仪等检测方法。

1.2LDAR技术应用意义实施LDAR技术的意义在于:⑴减少产品和物料损失;⑵提高操作人员和装置安全性;⑶优化设备生产效率;⑷降低环境污染;⑸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LDAR技术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已经广泛实施,在安全事故预防、大气环境管理、人员健康保障等工作中成效显著-。

2监控预警系统在大气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1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框架设计监测监控与预警体系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涵盖企业污染源、园区边界和周边敏感点等在内的,点-线-面结合的数字化在线监控体系,辅助以人工例行监测、不定期抽查和应急监测等技术手段,建立各类数据存储和转储备份数据库,为PC客户端、移动APP提供数据支持与服务。在梳理园区内企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筛选特征污染物,识别重点企业和风险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周边敏感区分布情况、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管理现状,设计包含在线监测、手工监测、流动监测、预警系统目标、预警系统模拟技术在内的大气环境监控预警系统。通过监控预警系统对园区大气污染的有效合理控制,实现系统的预警目标:⑴给出每一个污染源排放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⑵给出未来污染超标的可能性;⑶明确超标污染的来源;⑷给出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方案。

2.2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评价化工园区大气环境质量,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需要将建立的大气监测站点数据共享接入相应的平台。收集并积累大气环境本底值及其变化趋势的数据,对于大气环境监控预警很有必要。

2.3气象监测数据实时的气象场数据能够为大气模型的运行提供大气扩散的背景驱动,气象数据从地方气象局获得。

2.4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建立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园区有毒有害的泄漏。在筛选出的重点企业和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在部分影响大、风险高的重点企业建立在线监控系统。

2.5特征污染物手工监测手工监测是自动监测的重要补充。针对地域面积大、化工企业众多的园区,能够有效节省运行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其他重点企业污染源、边界和敏感点,形成规范的人工监测制度,并按时将监测数据输入监控系统备查。

3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中心为满足“平战结合”需要,即首先满足对各级各类环境风险源的日常监管,主要以预防性监控预警为主,结合“三同时”和环境评价对环境风险源进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区域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完成应急预案的建立、评价、演练和修订。其次满足应急指挥需要,即当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管理部门能用其实现对环境应急事件的指挥、调度、勘察、决策、响应、联络、处置等一系列有序管理,切实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

3.1风险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包含企业内风险源的基本信息、主要产品、生产区、储罐区、废气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废气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固定风险源、移动风险源、危险品台账的管理、以及以上信息的批量递交审核功能。

3.2应急管理机构子系统该系统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专家等。

3.3事故预警技术支持子系统该系统包括园区大气环境预警模块、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及预防知识、危险化学品手册、法律法规查询和案例库维护和查询等。

3.4事故救援决策子系统该系统包括接警、事故识别、快速出警调动、现场调查报告、应急监测管理、应急监测点位布局、应急监测数据管理、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级别确认、应急救援力量调度、事故跟踪模块的开发,与GIS的交互操作,事故影响分析、事故报告生成等功能。

4园区大气环境管理平台建设

4.1设计目标与原则通过灵活的数据采集和解析过程、污染物数据标准化技术和Windows文件监控服务,基于FileDependency技术,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听、解析、存储和预警,平台实时监控污染物采集设备的数据变化,并给予事件回调等技术方式,自动转入下一步的数据解析及处理阶段。实现大气污染实时化智能报警和形象展示。

4.2平台设计层次平台设计内容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处理层。用户界面层是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形象的图形化数据展示、连续监测数据动画播放和特殊文件打开的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业务逻辑层是通过使用相关的业务处理模块,为用户界面层提供服务,其服务方式有两种:一是为用户界面数据展示提供相关数据;二是把用户发送的指令向底层传递。它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本平台的一个设计难点。数据处理层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撑,为平台的整体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4.3平台功能内容本平台共分为8大子系统进行建设,分别为污染物数据库建设、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三维GIS系统、环境APP、值守班系统、信息更新与维护,涵盖了从污染数据采集及处理,到特征污染物实时监控,再到园区边界环境监控及应急指挥与处置,实现了对特征污染物、企业工况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5结语

当前化工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安全并重,对园区环境治理、质量控制、事故预防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环境管理中将LDAR技术、监控预警技术、应急救援技术进行整合,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对园区环境质量实行全面管理将成为园区环境与安全管理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明森.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及原因.中国环境年鉴,2009.

[2]闻欣.环保总局通报典型突发环境事件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剧增,今日国土,2006,Z2:22.

[3]姜春娟.美国环境应急的基本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环境研究与检测,2011,24(4):26-28.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3-01

前言

烟台市是我国的沿海城市,也是山东省重点发展的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更加积极的相应国家队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与要求,对环卫处的工作在新时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中,对环卫设施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一、环卫设施规划

1.烟台市环卫设施规划目标

根据我市的发展现状与环卫设施建设的现状,制定的环卫设施规划目标,对一下几条进行完善,从而改善我市的环境问题,提升我市的综合形象:

(1)对生活来及进行分类收集

(2)对成熟建成固废大分流的管理模式

(3)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4)优化环卫设施布局

(5)完善道路保洁和水域保洁系统

2.烟台市当前区内环卫设施现状

2.1很多环卫设施陈旧,由于很多地方没有环卫工人,或者是环卫工人容易忽视的地方,很多设施饱受环境和人们的摧残,形象与功能均堪忧。

2.2较多公共厕所位于偏僻且难以发现的路段,即使设置醒目的提示牌也有很多流动人员不知道,使用效率不高,造成上厕所的不方便,且有地方设置环卫工人较少,公共厕所的打扫工作压力很大,公共厕所现状脏乱。

2.3由于经费不足,对较多偏远地区的环卫设施的建设不够,造成了很多人的不便,对设施的维护不够,造成清洁的质量不高,且没有长期的环卫工人进行清洁。

2.4对于环卫设施的管理不够,且各地的管理力度不平衡,管理体制不统一,标准各不相同。等这些制度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责任部门不明确,管理的权限不清晰,对事情推诿扯皮不负责人各自推脱的事情时有发生,无法落实环卫工作的管理工作,难以解决城市脏乱的问题。

2.5对于环卫设施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健全监督体制,难以做到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的督查与监督,造成解决环境卫生问题不够彻底的事情时有发生,难以做到全面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2.6因为居民的环卫意识薄弱,而且都不希望环卫设施建设在距离自己家近的地方,影响其自己的生活,造成环卫设施的建设难以落地。还有部分居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不够科学,难以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对于楼房建成以后的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和公共厕所的建设,经常受到附近居民的干涉,甚至进行破坏,造成建设困难,且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进行的难题,最终导致设施损坏。并且还存在有个别居民贪图小便宜,会利用环卫设施,做出偷水,偷电的恶劣行为。

2.7在区域交界,城乡结合的地方,容易出现卫生死角,甚至很多分渣土运输业户野蛮作业,建筑渣土运输撒漏,乱倒现象突出。

3.烟台市环卫设施的规划设置标准

对比研究现有的关于环卫设施规划的规范标准,分析这些规范标准在烟台市的适用性。考虑以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基础,结合烟台市特色和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卫设施规划布局规范标准。

4.烟台市环卫设施规划选址

综合烟台市地形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合理预测并计算烟台市环卫需求,按照合理的规划时序,专业的规划方法,依托计算机模拟技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选址。

二、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

1.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对于环卫设施的规划需要以相关的园区总体建设规划相结合,因此需要将环卫规划纳入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将环卫设施规划纳入园区建设总体规划,能够保证环卫设施的全面性,使园区的环卫设施建设与总建设相结合,适应园区的需要,做到环卫设施建设与园区建设的同步。将环卫设施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能够保证环卫设施建设的超前性和可持续性,也能保证环卫设施规划的实行。

2.加强环保卫生制度建设

需要加强对相关环境卫生的法规的建设,健全符合我市特色的规章制度,制定综合的管理体制,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3.加强环卫专业队伍建设

对于当前我市的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管理,需要建设专业的队伍进行相关工作。

3.1必须要合理的建设好领导班子,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快工作的进度。

3.2加强对环卫设施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环卫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能够保证环卫工作的更好更快的完成,同时提升职工的福利待遇,建立竞争机制,加强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4.环卫信息系统建设

4.1建设烟台市环卫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我市环境卫生涉及的相关信息建设烟台市环卫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环卫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地做到采集信息与处理信息协调,综合各项环卫设施进行管理,能够对相关业务进行自动化,规范化处理与管理,对实施建设进度、资金都可以统筹安排,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做到政府信息的公开,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监督的依据。

4.2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通过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处理环卫设施管理中存在的垃圾堆积等问题。该系统主要包括环卫设施动态作业分配,以后还可以建设规划子系统,将环卫设施布c规划数据库的对接,实线模拟规划。

5.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

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从垃圾的源头上解决垃圾的根本,通过合理的分类,能够分清清运和回收的垃圾,做到更高效的处理垃圾,同时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线可回收。据有关分析表明,通过垃圾分类,能够减少50%的垃圾清运量,可想而知不进行分类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给垃圾处理增加的多大压力。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垃圾分类能够回收各种有害物质,例如,电池,塑料等,对其进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做到牢记垃圾分类能够很好的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环境,社会,经济都非常有益。

6.多元化治理环卫设施

多元的治理模式环卫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引导,并采取多元化治理模式,通过变革采用BOO等运营手段吸纳资金,通过PPP等模式公私合营,进行环卫设施的管理,分担政府的资金难题。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环卫处担任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头军,必须要贯彻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打响保护环境的第一枪,其中对园区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对环卫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对其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是环卫处的责任,也是保证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启斌.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5(08)

[2]袁春发.环保工程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4(19)

篇11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河东灌区水资源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灌区基本情况

青铜峡河东灌区位于黄河青铜峡出口东岸,灌区2009年卫星遥感灌溉面积101万亩。灌区现有河东总干渠一条,干渠四条:分别是秦渠、汉渠、东干渠和马莲渠,另有农场渠和波浪渠两条支干渠。干渠总长223公里,设计引水能力160m3/s,年均引水量13亿立方米。担负着青铜峡市、吴忠市、灵武市的18个乡镇,8个大中型国营农(林)场,盐环定扬水和金积工业园区的灌溉、生态和工业供水任务。灌区农业种植以春小麦和水稻为主,其次为套种玉米、豆类和经果林菜等。其中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各占作物种植面积的35%以上,其它约占30%左右。

(二)供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灌区基础工程设施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灌溉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水资源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灌区渠道工程运行年限长,老化严重,配套建筑物不完善,防汛和灌溉安全形势严峻。二是灌区近年来引水量逐年压减,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东干渠灌域,近年来灌溉面积增速较快,以水定植的水权落实不到位,供需矛盾愈加突出。三是目前灌区的灌溉管理仍延续传统的人工职守、人工调控、手工操作的办法,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新技术应用少,已不适应节水灌溉与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四是近年来水管单位水费收入低已无法满足灌区日常灌溉管理需要。五是灌区灌溉技术落后,水量浪费严重。六是末级渠系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费用短缺,亟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实行收支两条线后,供水单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

具体想法和今后的打算

按照自治区水利厅总体部署,管理处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将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推行目标管理,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以建立节水型灌域为目标,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水量调度制度为抓手,做好供水服务,确保灌区粮食再获丰收,力争灌域引耗水量控制在水利厅下达的指标内,确保全年干渠安全运行无事故。

(一)转变思路,强化内部管理。现在管理考核目标以商品率和水费收入为主,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应将供水商品水率、灌溉保证率、水费收缴率、渠道及建筑物的完好率等方面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二)进一步加大对灌区灌溉管理的科技投入,以信息化管理建设为目标,提高灌区管理的科技含量,促进灌区精细化管理,逐步建设数字灌区、数字渠道,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科学、动态调配水量。

(三)进一步加大工程改造措施,逐步改善老化失修渠道及建筑物跑、冒、漏等浪费水资源状况。

(四)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末级渠系管理,减少管理损失,提高用水效率。

(五)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用水户依法用水、节约用水意识。加强宣传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处应从多样性、持续性上下功夫,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节水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长远意义,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水资源忧患意识和依法用水的意识,通过宣传在灌区营造出了浓厚的依法管理水资源和节水、惜水氛围。

(六)强化水量调度工作,坚持和优化轮灌制度。根据灌区特点,将四大干渠编组,引水不足时各大干渠进行编组轮灌,干渠内部进行上下游轮灌,明确交水指标,确保上下游均衡灌溉,缩短灌水周期,提高用水效率。

(七)进一步强化水权理念,明确供用水双方责任,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按照水利厅下达的用水总量指标,做好年度用水计划, 科学合理下达年度计划用水指标。处(所)引配水实行“年度总量控制,月计划,旬安排,日调节”的调配模式。将灌区的引水计划分解到各干渠及各管理所,由各管理所分解到各直开口。水利厅给各县市分配的水权,由管理处指导各县市水务局将水权分配到各直开口,做到分配的水权不能超过水权计划,确保渠系均衡受益。

(八)加强和市县、乡镇及农民用水协会的联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协会之家建设管理,灌溉期间及时通报水情,共同研究对策,解决灌溉困难,提高用水效率。

(九)充分利用井、沟、库水资源,优化多水源联动调度方案,缓解干渠稍段淌水难问题,提高灌水效率。

(十)严格按照“以水定发展,以水定目标”的原则,调整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

篇12

1工程概况

1.1靖会灌区

靖会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地处靖远县南部、会宁县北部,在靖远县城西2km的黄河右岸取水。灌区南北长约110km,东西宽约60km,海拔在1400~1950m之间,地形大体分为祖厉河二、三级阶地(川台地)和塬地两大类型,河川区南高北低,川塬地势平坦。灌区建成大中型泵站38座,小型泵站102座,装机容量63567kw,总干渠1条,干渠5条,总长度178.85km,设计流量12m3/s,加大流量14.40m3/s,总扬程529m,平均提水高度360m,设计灌溉面积2.03万hm2,灌溉二川二塬(即祖厉河川、关川、三场塬、白草塬)。

1.2白塬干渠

白塬干渠是靖会灌区最大的干渠,主要灌溉会宁县白草塬乡8个行政村,约2.25万人,干渠在靖会总干九泵前方寨社取水,干渠长13.80km,建成大中型泵站9座,小提灌泵站28座,总装机容量1.57万kw,设计灌溉面积0.40万hm2,实际灌溉面积0.43万hm2,设计提水流量2.87m3/s,总扬程387.70m。

2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泵站设备老化严重,运行管理费用高白塬干渠泵站在建设时受当时历史条件、技术、资金的制约,存在着设计标准低,设备落后等先天的缺陷,加之在近三十多年的运行中,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水泵老化、汽蚀、磨损严重,主机组、电气设备落后,绝缘老化损坏严重,泵站效益急剧下降,水量、能源浪费严重,运行管理费用高。

2.2压力管道沉降变形,安全隐患大白塬干渠泵站梯级多、扬程高、出水压力管道长,由于塬区黄土特性,加之管道漏水,镇、支墩大部分沉陷,压力管道逐年沉降变形,南北偏移呈S形,上下起伏呈波浪形,压力管道锈蚀严重,承插口脱节长期漏水,一泵站、三泵站压力管道,每年每季检修,伸缩节还是问题频发,二泵站压力管道由于2号镇墩沉陷严重,伸缩节顶死,管道变形打成死折,其它泵站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类似问题,虽然一直在勉强运行,但压力管道震动大,危险程度高,安全生产无法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将会淹没泵房,损坏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2.3泵站厂房、管理房漏水严重,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求长期以来,由于灌区管理单位资金短缺,泵站厂房、管理房等生活设施得不到改造,原木屋架结构厂房屋面腐朽,长期漏水,电机和配电设施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77间管理房,漏水严重的有30间,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

2.4各泵站压闸回流严重,能耗高白塬干渠一、四、五、六各泵站,设计安装时均安装了两种不同型号的水泵设备,而二、三、七、八、九各泵站设计安装的是同一型号的机组,各泵站前三年的运行记录显示,在运行中,不同时期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压闸回流现象,回流时间最长的七、八、九泵站年压闸时间占年总运行时间的70%,四泵站年回流时间占年运行总时间的50%,其它各泵站的年回流时间占年总运行时间的8%~30%,既浪费了能源,又降低了闸阀的使用寿命。

2.5支斗渠老化失修,输水能力降低白塬干渠的支斗渠,大部分是上世纪70、80年代加援项目投资建设的,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地形沉陷变形,没有统一规划维修,加之70%的支斗渠所控制的面积大、用户多,在出现问题时,各用户的维修仅限于自身目前的灌溉,缺乏统筹规划,长远计划,地形沉陷加盲目维修使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已调查的白塬干渠26条支斗渠从1998年到2011年输水能力普遍下降了13%,最小的下降了8%,最大的下降了27%。

2.6种植结构与方式的变化,对灌溉管理造成新的压力白塬干渠上世纪80、90年代的作物种植基本上是单一的三大类,小麦、豌豆、玉米,灌水次数是夏灌3次,秋冬灌各1次。进入21世纪,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变化及农业效益的提高,农村种植结构的变化,从种植的品种、方式及灌溉模式都呈多样性,种植品种增加了经济作物大豆、葵花和小熟洋芋等,方式上从原来传统的单一种植发展为套种,增加的经济作物灌溉需求次数多、灌溉期长,灌溉模式从原来的大水间歇灌溉,变成了现在的小水长期灌溉,总用水量增加了,灌区水管单位的调度运行记录显示,白塬干渠从1998年年灌水次数是5次,年总用水量是1420万m3,发展到2011年年灌溉次数是8次,年总用水量1820万m3。用水量逐年增加,给灌溉管理造成了新的压力。

2.7农田灌溉面积逐年增加,泵站提水能力有待提高在国家重视“三农”,大力扶贫的情况下,会宁县在白塬干渠末端增设了延长段,平田整地增加灌溉农田约0.04万hm2;随着农民对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重视程度的提高,恢复了大部分已弃灌的农田,并将有条件灌溉,投资又少的旱地发展成水地,灌区水管单位统计的白塬干渠灌溉农田数据是2001年为0.39万hm2,2011为0.43万hm2,随着农田灌溉面积扩大,泵站提水能力有待提高。

3运行管理优化对策

3.1加快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解决灌区泵站系统设备靖会灌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由政府部门批复,白塬干渠泵站的更型改造正在初步设计阶段,灌区管理单位将按设计方案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后,泵站设备老化、压力管道沉降变形、泵站厂房漏水等问题将会全部解决;自动化监测设施、测流设施、现代化管理设施将会得到应用。

3.2优化泵站机组运行方案,节能降耗充分了解泵站所有机组的运行状态,根据各级间需水量及前池水位情况,对各泵站需开启的水泵台号和运行时间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几种运行方案,再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选择泵站机组最佳运行方案,减少泵站压闸回流,节能降耗。

3.3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降低管理费用运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对泵站机组和电器设备、压力管道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一方面能准确迅速采集运行参数、准确报警异常情况、捕捉事故管段,以便做好预防,保证动作及时准确,减少人工,延长设备寿命;另一方面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存储功能,对所有设备的技术状态准确了解,制定方便合理的应急预案,以便及时调节运行不良的机组和日常维修,使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降低管理费用。

3.4应用科学的灌溉管理技术,优化调度运行方案

调度运行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调、配水计划,调、配计划的优化是灌溉管理的中心环节,其原则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管理费用最小化,且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用户容易接受。调、配水计划受气象因素、作物因素及渠系工作状态的影响,大部分预先编好的计划与实际灌溉需求不相符,在运行过程中随时要利用计算机根据灌溉需求和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优化调度运行方案。

3.5加大支斗渠改造投资,提高输水能力白塬干渠支斗渠总长412kg,近年来政府一直投资改造,但进度缓慢,到2011年才改造了不足20%,由于灌区用户缺乏维修改造资金,农民收入低,投入改造和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大力扶持改造,提高输水能力。

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园林绿化,则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中之重。美丽的园林绿化已成为社区环境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社区整体水平及质量,同时又是房地产开发商能否经营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今天,切实加强社区园林绿化建设,对改善社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社区园林绿化的主要作用

1.1 保护环境资源 社区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社区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自然空间的资源在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1.2 综合功能 通过植物景观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游憩的空间,在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的同时,更能提高社区的入住率,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3 提高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城郊风景区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

1.4 促进城市文明 社区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社区环境质量,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行为道德标准。

2 社区园林绿化必须坚持规划建设与养护管理并重

2.1 社区园林绿化建设要以规划为先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通过园林建设来创造城市、社区的第二自然,促进城市的新陈代谢,改善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社区园林绿化建设要以规划为先导,合理配置公共绿地,建设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良性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营养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社区绿化各环节相互衔接。植物造景和人的需要完美结合是绿化设计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社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节变化进行合理配置。良好的社区绿地应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配置效果,创造出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