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0 10:26: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审计技术与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
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效益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三个目标紧密相联,有时交叉在一起,并无明显的区分界限,实际工作中更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审计中可以对这三个目标有所侧重,但为保证审计的客观性,通常会将三者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二)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效益审计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方面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而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方向不同
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而效益审计有可能是对未来情况进行的分析和预测,多数情况下,效益审计要对未来提出改进建议。
3.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具体的会计制度,效益审计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目标不同,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
4.审计方法不同
由于审计目标的相对固定,财务报表审计所运用的方法相对比较固化。而效益审计项目的目标是多样化的,审计对象范围也十分广泛,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三)开展效益审计的意义
1.开展效益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今天,在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能对工作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审计监督,那么,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就会少一些,经济决策就会更准确,国家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少,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不算经济账,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使政府的效能下降,并为某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方便。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2.开展效益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已大大扩展。国家公共开支的成倍增长和公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众多人口增长,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愈来愈受限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如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种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宝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某种挥霍?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效益上。投资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安定、民心的凝聚力等。
3.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民主化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钱,理所当然的为人民办事。在民主社会,政府负有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使用管理各项资源,并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尽快开展效益审计,是维护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强国所必备的一个有力措施。
审计技术方法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的,由于政府效益审计目标多样化、审计对象范围广泛,因此审计项目中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是无法固定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效益审计中都有可能用到。
(一)审查和评价经济性的技术方法
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即是否经济节约地获取和投入资源,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审计人员在审查评价经济性时要关注资源获取和投入的时间、种类、数量、质量、成本和相关的决策、管理等方面。
1.投入合理性的评价
合理的投入要有助于产出,有利于产出结果。在投入合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项目的设立和批准是否符合一定的立项和审批程序,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防止不合理的投入。
2.投入充分性的评价
充分的投入是项目及时和高质量完成的保证,包括及时投入和足额投入两个方面。在投入充分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由于资金不充足、不到位而导致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工期拖长、逾期未建成、占压资金、资产闲置等各种损失浪费的现象发生;是否存在由于投入的不充分而变更设计、降低质量、以次充好,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等。
3.投入时机恰当性的评价
准确地把握投入的时机是决定投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投入时机恰当性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在投入前是否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投入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
4.投入管理和控制的评价
规范化、科学化的投入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投入管理和控制评价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在项目管理方面,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如基建项目中的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是否对资金实行了全面管理,制定了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和使用规定。
5.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评价
量本利关系是指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利用量本利关系对投入进行分析主要是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分析处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水平,进而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盈亏平衡点是指不盈利也不亏损时的业务量水平,即收入等于成本时的业务量水平。
(二)审查和评价效率性的技术方法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一般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来反映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效率使用资源的特征是:一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一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更多的产出消耗更少的投入。审查评价效率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成本收益法、成本效果法、价值工程分析法。
1.成本收益法
成本收益法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收益是否超过成本。成本收益是评价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均能以货币金额准确计量或估计的情况。
评价效益性一般使用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收益/成本)。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收益超过成本,比值越大收益越大;如果比值等于1,说明收益与成本相等;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收益低于成本,比值越小资金的使用效率越低。
2.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寻找既定目标的最经济成本,或既定成本的最好效果。与成本收益分析不同的是,成本效果分析的成果用实物数量表示而非货币金额,适用于成果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效率性时,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直接将成本效果比值与标准相对比;二是当成本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效果;三是当效果相同或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成本;四是当效果提高(降低)成本也加大(减少)时,可以比较每单位增加(减少)的效果所引起成本变化,即使用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的比值。
3.价值工程分析法
价值工程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或获取它所具备的必要功能。与成本效果分析不同的是,价值工程分析以功能分析为核心,目的是在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成本最低价值最大。价值工程分析法适用于产出成果不能以货币金额和实物数量来计量,而可以按其实现的功能来分析的情况。
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是否存在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的途径;二是当功能相同或固定时,可以评价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三是当成本相同或固定时,评价功能提高的可能性;四是当成本与功能均提高时,评价功能的增加是否超过成本的变化;五是当成本与功能均降低时,评价成本的减少是否超过功能的变化。
(三)审查和评价效果性的技术方法
效果性是指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即产出的结果和影响达到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审查评价效果性时可使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目标评价法、目标成果法、标杆法、评分法。
1.目标评价法
在审查和评价效果性时,由于要将产出与预期的目标相对比,所以采用目标评价法时,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可计量且符合实际情况。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不具体,会导致许多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的情况发生。
2.目标成果法
目标成果法是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该方法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联系起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成果与目标的差距或成果的偏离程度,查找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失误和问题,分析其原因,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
3.标杆法
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与同类事项中一直领先或做得最好的其他同类单位或部门相对照并借鉴其实践经验。标杆法的核心是确定最佳实践标准。
标杆法适用于存在先进的类似单位或部门能够作为基准,对这样的单位或部门事先进行过详细周密的考察,并且能够确定需要对照或借鉴事项的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242-02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理顺学校管理、提高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效益。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财务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财务信息网络已形成了人机相互交错的智能系统,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存储介质、核算形式及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3]。但绝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仍然采用手工翻阅凭证、账表等传统的审计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工作效率低,时效性差,审计质量无法保证。为了适应学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大学内部审计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狠抓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力推进学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4,5]。
一、内部审计在技术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近些年来,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绝大部分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但很多大学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方法上,还没有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远程网络审计,从而未能适应因财务管理信息化而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需要。事实上,中国很多高校内部审计技术还特别落后,审计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查错纠弊、手工审计、详细审计的业务水平上,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整体合理性和效益性,忽视学校偿债能力与债务风险分析等。很多高等院校还尚未应用计算机网络和审计软件来进行内部审计,也未实现高校内审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难免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高等院校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科研、教学、经营等活动越来越复杂,使得高校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的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中国高校大学审计处人员均是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而来的,专业都是财务、建筑等门类,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审计人员。另外,审计人员还有职称层次低、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总体上中国高等院校大学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理论功底较差,知识面狭窄,审计方法和手段严重落后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难以适应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要求。
二、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化
为了适应高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一)树立数据式审计观念
数据式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且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数据式审计是一种新型审计取证模式,是审计适应管理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需要,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重要创新。
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数据式审计模式扩大了审计对象,把审计对象扩大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电子数据。数据式审计模式重塑了审计程序。审计准备和实施阶段的界限变得不是很明显。数据式审计模式改变了审计作业的方式。审计人员经过详尽的审前调查,摸清了被审计单位的底数,并且通过对电子数据的采集、清理、转换、分析等步骤,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线索,进点以后可以直接带着线索延伸调查,审计思路明确,审计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数据式审计模式拓宽了审计人员的视野,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查账审计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在现代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审计越来越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自国家审计署实施“金审工程”以来,无论在国家审计,还是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迎来了一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革命。HPU大学内部审计应当抢抓机遇,借鉴国家审计“金审工程”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加速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学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适时化、经常化、全面化。
一是实施“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uditor Office,简称AO系统),推进就地审计信息化。审计人员通过利用“AO系统”平台,收集、整理有关电子数据,进行“核账、看账、分析账”,大大提高审计工效和质量。二是实施“联网审计实施系统”(On-Line Auditing,简称OLA系统),推进远程审计信息化。高校内审通过运用“OLA系统”,能够对审计信息资源的远程采集、集中存储、集中处理,以及集中进行审计分析,实现远程审计预期目标。三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前调查。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业务和重点环节,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三)强化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障碍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内审信息化建设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难以转变,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内部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适合高校内审特点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软件尚未有效普及;既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又掌握较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审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高等院校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不同程度存在不系统、欠规范等问题。强化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高校各级领导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从各方面全力支持内审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学校的有力支持下,对内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审计队伍优化培养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内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学校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转变高校内部审计观念与方式。高等院校内审人员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审计观念转变、方式转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深刻革命,只有敢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使高校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内审工作人员要在审计实践中结合审计实务,将传统审计的经验、方法同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强大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同时具有审计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采取对外引进与对内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既懂高校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使全体审计人员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审计软件,保证计算机在审计实务中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满足审计信息化的需要。
四是加强内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审计信息化使原有的审计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但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还没有出台,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和障碍。所以,内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信息管理制度与规范,保证审计信息系统有序、有效、安全运行。
五是加强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配备足够的审计服务器(用于存储审计数据的专用设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uditor Office,简称AO系统)和联网审计实施系统(On-Line Auditing,简称OLA系统)。
六是加强审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内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单靠审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财务、基建、网络管理等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帮助。所以,HPU大学内审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实现内审网络化、系统化,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的管理作用。
结语
以审计信息化为代表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现代化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是传统的手工审计向现代计算机网络审计转变的标志,对中国高校内部审计传统的思维方式、审计工作的模式、工作方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为了适应中国高等院校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中国高等院校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狠抓审计信息化建设,把坚持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速推进该校教育内部审计转型,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促进高校人、财、物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王红亮.“免疫系统”视角下中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商情,2012,(50):19-20.
一、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概述
在基层审计机关中,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有利于促进财政改革,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体来说,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及时对预算进行批复;第二,执行各项支出,审查支出数额是否和批复预算的数额相一致;第三,管理会议费用,控制三公经费,培养勤俭节约的精神,并审查公务接待和会议内容;第四,审查结余资金的用途和真实性,看是否满足新预算法的规定;第五,审查国有资产的合法性,检查账面记录,看各种收入的真实性,以及是否满足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第六,审查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完善的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新的预算政策出台后,基层审计机关中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
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分析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以国税、央企等审计工作为例,由于上级下级之间的授权范围受限,就会导致审计中出现真空状态。如此一来,上级部门不会关注审计工作,本级部门又没有审计权利。第二,预算体制问题,审计工作中对于增值税的收缴,在预算收入中具有较大比例,该项税收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基层审计机构无权进行监督管理。第三,预算支出问题,收入清单是由财政部门、税收部门提供的,其中记录了乡镇税收情况,应该根据是紧急情况合理安排额度。由于审计部门没有对预算情况进行详细划分,所以容易造成审计缺位、监控缺失的情况。
2.审计方法单一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同时财政的收支、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财政管理职能加强,对于审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工作中对审计方法的调整不到位,审计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时展需求,而且以事后监督为主;另外,监督检查质量差,难以对有效的监督手段进行利用。以查账工作为例,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出现人为错误。
3. 审计人员素质低
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位不重视人员的培训学习,用于这方面的经费较少,无法及时掌握相关技术手段,造成工作效率低、信息化水平低。二是在专业和编制的影响下,审计人员存在老龄化问题,难以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创新。
三、大数据环境下预算执行审计的创新
1. 采用审计大格局模式
审计大格局模式的应用,要求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改变组织架构,从人员构成、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重新组织,尤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指挥。第二,对审计阶段进行重新划分,制定科学的流程图,明确考核时间点和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及时发现疑点线索,作为审计重点方向。第三,采用专业的审计调查方法,及时对疑点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将风险评估、审计抽样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2.大力推广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具体操作时,第一,应该合理应用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分析比较各项评价指标,明确审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不同年度的绩效目标进行比较,从而了解预算资金绩效的变化情况。第二,充分发挥数据分析的作用,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对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并遵循绩效审计的方法和要求。例如针对资金的闲置和挪用情况,绩效审计能够从不同方面发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3. 加强数据分析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应该从数据的采集、分析等方面入手,开展数字化的审计工作,为现场审计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于此,首先应该采集数据,要求审计人员了解系统数据架构,掌握财政业务的数据表示方法,⒏髦只础信息熟记于心。其次,采集工商、税务、社保等数据,通过相应转换为分析工作打下基础,要求采用标准表的格式,对查询脚本进行编写,确保审计数据相互关联。最后,数据分析应该立足于全局,构建科学的分析模型,有利于及时发现审计疑点或问题。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基层审计机构而言,其一,要拓宽审计人员的培养渠道,不断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制定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二,通过教育学习的形式,开阔审计人员的视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掌握新型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其三,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用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审计工作和培训活动。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审计机关中,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较多,通过分析可知,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审计方法单一、审计人员素质低三个方面。针对于此,审计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采用审计大格局模式;第二,大力推广绩效审计;第三,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三毛.浅议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方法创新[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6,(09):161-162.
[2] 梁莉.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时代金融(中旬),2015,(02):209-209,216.
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和引入DEA法的动因
1.1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审计领域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但如何进行绩效测评,长期以来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多数的财务评价和内部审计都仅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评价。诚然,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财务评价本身的局限性,从而决定了财务指标评价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效率性评价上主要侧重于财务指标评价,而由于财务指标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效率性审计陷入误区。运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效率性时其不足之处有:①评价指标的制定可能不客观、不合理;②财务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是人为事先设定的,难免使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不真实;③解决不了多投入和多产出同时考虑的问题。
1.2 引入DEA法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动因
效率性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说支出是否讲究效率。对效率性的审计需解决企业的投入-产出是否有效的问题。DEA 模型可以看作是处理具有多个输入(输出越小越好)和多个输出(输入越大越好)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可以证明,DEA有效性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问题的pareto有效解(或非支配解)是等价的。数据包络分析(即DEA)可以看作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新方法,它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DEA方法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问题的能力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在投入产出效率测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无需预先估计参数,无需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从而弥补了财务指标在这方面的缺陷。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此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企业效率研究较实用、更具客观性。并且,DEA方法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同时又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另外,同传统的方法比较,DEA方法的一个优点是不仅可以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生产系统,而且还可以用于非盈利性系统,如医院、学校及其它公共部门。对于非单纯盈利的公共服务部门,由于不能简单地利用利润最大化来对他们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价,也很难找到一个合理地包含各个指标的效用函数,而DEA方法是对这类部门工作进行评价比较有效的方法。
2DEA模型介绍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 E.Rhodes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方法,去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CR模型。从生产函数角度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的方法。1984年 R.D.Banker,A.Charnes和W.W.Cooper给出了一个被称为BCC的模型。1985年Charnes,Cooper和 B.Golany, L.Seiford, J.Stutz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模型),这两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性的。1986年Charnes,Cooper 和魏权龄为了进一步地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利用Charnes, Cooper和K.Kortanek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半无限规划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况,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1987年Charnes, Cooper,魏权龄和黄志民又得到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CCWH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具有过多的输入及输出的情况,而且锥的选取可以体现决策者的“偏好”。灵活的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将CCR模型中确定出的DEA有效决策单元进行分类或排队等等。这些模型以及新的模型正在被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3基于DEA效率性审计框架
效率性审计是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效率性的审计一般在企业总体绩效审计工作中进行。如有需要,也可以单独进行效率性审计。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流程主要包括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和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3.1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
3.1.1 拟定审计项目计划
拟定绩效审计项目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项目名称、该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绩效审计实施的总体安排等。制定计划前,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大体的调查研究,掌握其一般性的背景资料,审计人员应尽可能的熟悉被审者经营活动的性质,以便为初步调查做好准备。
3.1.2 组成审计小组
审计机构应根据该项目的繁简程度和具体要求,配备合适的绩效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运用DEA进行效率性审计的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素质:具有财务专业知识;掌握有关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特别是了解绩效审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精通 DEA方法的运用。必要时,可聘请绩效审计机构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加该审计工作。
3.1.3 制定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关注的事项、审计程序、拟收集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分工以及审计时间安排。
3.2 企业效率性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
3.2.1 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在这个阶段应收集更为全面和详尽的有关资料。运用DEA模型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要收集基本的财务信息外,还要收集企业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信息,以及非经营活动信息等。搜集绩效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资料可以是被审计单位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整理的数据,也可以是从管理的角度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或重新组合形成的信息资料。
3.2.2选择决策单元(DMU)
DMU是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要评估的决策单元,选择DMU就是确定参考集。研究者需以同质(Homogeneous),与同一市场条件(Market Condition)为标准,来选择所要评估效率的对象,否则将因各决策单元的差异,而使评估结果失去意义,由于DEA方法是同类型的DMU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因此选择DMU的一个基本要求是DMU的同类型。同类型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外部环境;三是它们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可以不同的单位作为决策单元;也可以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时期作为决策单元。实际工作中也常通过下面两点帮助我们选择DMU。第一,用DMU的物理背景来判别,即DMU具有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输入和相同的任务(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内容)等。第二,用DMU活动的时间间隔来构造。
3.2.3确立投入项与产出项
指标分为输入和输出指标,输入指标应越小越好,输出指标应越大越好,当某些指标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时或者是有负值出现时要对指标进行适当的处理。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是应用DEA方法的一项基础性前提工作,在这个方面,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考虑到能够实现评价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选择要服务、服从于我们确定的评价目的。第二,要能全面反映评价目的。第三,要考虑到输入向量、输出向量之间的联系。第五,关于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选择,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过程,或者说,在运用DEA方法进行评估时,我们必须要能构造广义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根据DEA模型的实质要求,所有遵循“越少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入指标,遵循“越多越能反映效果”的都可以作为输出指标。在实际中,指标的选择可以向专家咨询。
此外,在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对性指标与绝对性指标的搭配、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定性指标的“可度量性”、指标总量究竟多少较为适宜等问题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并且要逐一加以解决的。
3.2.4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在选定决策单元和投入产出指标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搜集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以建立DEA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不同,DEA有许多模型可供选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选取。并非每一种数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均可适用于任何状况,一些模型仅适合运作于特殊的例子或目的,而且需视情况而定。例如CCR模型可计算出综合效率,若要计算纯技术效率。则可用BCC模型。如果投入是不可变的,则应使用“产出”公式,假使产出与结果非常相近,则应使用“投入”公式。审计工作进行到这一步是要选取适当的DEA模型,并将投入产出数据代入模型,以执行评估分析。而DEA模型的选取可由使用者分析目的、投入产出项的属性、先验资讯的有无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决定DEA模型的选择。
在对投入产出数据搜集整理之后,建立所需的DEA模型,运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性分析,得出DEA模型结果。模型的结果是审计人员提出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DEA的结果分析可就效率分析、松弛变量分析、敏感度分析等三种分析方式进行。
3.3 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工作的终结与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审计结论的确定,审计报告的撰写和改进建议的提出几个内容。审计人员应根据DEA模型的结果,来确定审计结论,据此分析企业各个方面的具体效率性情况。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如果是,则企业的效率性较好;如果企业为非DEA有效,则可以看出企业的效率性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非DEA有效的审计对象,应追溯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分析,指出改进的方向与途径已经改进的程度等,以提高企业绩效。
4基于DEA的效率性审计实务探讨--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效率性审计分析
本文以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简称昆明中铁)为被审计对象,对其2006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在经过前期准备和初步调查工作之后,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4.1 选择决策单元(DMU)
昆明中铁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CSRC行业分类代码C75),根据DMU选取的同质性与同一市场原则,本研究选取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模型的DMU。
截至2006年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有66家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各DMU的对比性,剔除S、ST、S*ST、*ST等异常企业15家,以及净利润为负值的企业4家,剩余的47家上市公司,由于它们具备同质性与同一市场条件的原则,现以此行业47家上市公司作为效率性审计的参照单位,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共48个DMU。各个决策单元的比较基础相近,符合模型的要求。
4.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根据数据的可取得性,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利润水平及现金流三个方面初步选取4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
投入项:流动资产均值(X1)、固定资产净额均值(X2)、主营业务成本(X3)、期间费用(X4)。
产出项:主营业务收入净额(Y1)、主营业务利润(Y2)、净利润(Y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Y4)。
本研究中昆明中铁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作者自行深入公司内部收集,其余47家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4.3 DEA模型处理与结果分析
4.3.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投入产出指标的量纲不同,且原始数据有负数存在,若直接代入DEA模型难以求得线性规划的解,而无法进行DEA有效性分析,所以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设 (aj 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bj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则
4.3.2 DEA模型处理
本文选择最基本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将附表2中的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分别构建CCR模型和BCC模型,用EMS(Efficiency Measurement System)软件分析总体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并根据结果求得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4.3.3 模型结果分析
(1)总体效率分析
由表1中的综合效率值来看,可以看出有效率的单位有江铃汽车、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等10家上市公司。其DEA有效值为1,而且其松弛变量S-、S+值也都为0,说明它们都是DEA有效决策单元。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的DEA总体效率值都小于1,说明不是DEA有效,为无效率单位。总体效率值越小,公司的投入产出的效率越低。由总体效率值分析可以看出,昆明中铁的总体效率值为0.9555,并未达到DEA有效,即效率性不尽人意,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改善其效率。在同行业47家上市公司中,综合效率值高于昆明中铁的有28家,低于昆明中铁的有19家。
(2)纯技术效率分析
表1中,江铃汽车等22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为1,其他25家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都小于1。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也为1,为纯技术有效。
(3)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江铃汽车、长安汽车等10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有效的状态。包括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8家公司处于规模无效状态。在规模无效的决策单元中,一汽夏利、东风汽车两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也就是说其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小于投入比例的增加;包括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在内的其余36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也就是说这36家上市公司产出比例的增加将大于投入比例的增加。
(4)松弛变量分析
由于DEA模型可以计算出达到最佳效率的输入与输出组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如何增减其输入输出量,以达到最优效率组合。除了效率值为1的DEA有效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无需调整外,其余企业的输入输出均需调整。DEA无效的企业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是DEA有效的,即可通过适当调整DEA无效的企业输入、输出的数值使其达到DEA有效。这种使DEA无效企业转变为DEA有效的途径给企业的决策者指出了改进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努力方向。效率值小于1的公司绩效改进不仅可以缩小投入,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等措施使产出增加。对被审计对象昆明中铁来说,效率值为0.9555,松弛变量S1 -=0.05、S2-=0.03、 S2+=0.02、S3+=0.05、S4+=0.01,说明其投入和产出有改进的潜力。按DEA模型,改进后的投入产出理论值如表2,无量纲化数据还原由公式(1)反算得出。
根据DEA模型的计算结果,昆明中铁的效率性不强,处于非DEA有效状态。2006年同行业的47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的效率性优于昆明中铁。可见其效率性在同行业中处于下游的地位。对于昆明中铁,要么其投入相对其产出过大,要么其产出相对投入过小。要使其达到投入产出的有效,绝非在短期调整投入产出方面即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
昆明中铁的纯技术效率为1,资源利用率比较高,资源浪费现象不是很严重。在规模方面,规模效率值为95.55%,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其产出与投入资源的量无法等比例增加,因此其应该适当扩充规模,以达到规模有效状态,从而达到总体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7-0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独立审计的作用却日益重要。到目前为止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国外的研究者Mahyew从审计制度本身及审计关系契约方面对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1],DAengelo研究了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而国内学者则更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影响,叶少琴从审计质量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矛盾来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的根源[2],冯均科[3]则研究了审计委托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引发地审计质量问题。赫振平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这些研究无疑都对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审计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
1.1 审计质量概念
关于审计质量,研究文献对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普遍的观点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所承办的某项审计工作各项业务的优劣程度[4]。具体地说,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一般而言,审计质量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是很大。
1.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1)审计资源的影响。审计人才资源的影响所占比率最高,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复杂程度在客观上又对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意见构成起到直接作用。而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审计技术的提高,审计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2)审计环境的影响。政治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信誉机制和法律强制力以及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表现在它们共同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问题上。一方面,审计的服务质量必须取得公众的认可,这取决于审计环境作为保障。另一方面审计质量也促进了有关审计法规的完善,对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审计行为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由于审计行为中含有人的因素,必然会受到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审计失误在所难免,政府监管的效率低下,这些都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审计质量模糊评价理论
2.1 审计质量评价模型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Judgment)建立审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确定备选的审计对象集:,表示从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找出判据集:,代表评价因素,如事务所规模、发案比例等。
(3)选择评价矩阵为:,是对象在因素上的特性指标。
(4)设定评价函数:,记,评价函数有多种,一般情况下,需假设它具有反映评价特征的连续性和单调性。一般取线性评价函数来评价某一年度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因此,第i家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一阶评价为:
(1)
式中为专家打分法确定的反映人们对审计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权重。然后可根据计算的结果对事务所按审计质量进行排名。
(5)计算评价指标:。
(6)将按大小排序择优。
依照上面的公式,以客观因素为依据,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因素和审计独立性因素的主观评价,在量化时,主观成份应能体现人为因素和独立性因素对审计质量的贡献比率。
2.2 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确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权重因子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或作出的贡献。在实际应用中,确定权重因子方法有:专家估测法、加权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前两者是凭经验得出,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系统方法,是通过模拟人在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方法。方法具体如下。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
在同一时期,按照需求方的期望与审计的实际情况,审计目标可以分层为[6]:理想审计目标、客观审计目标、职业审计目标及法规审计目标,这些目标分别体现了不同利益群体对审计结果的要求。不同的审计目标与不同的审计质量层次相对应,即理想目标对应理想审计质量,客观目标对应客观审计质量,职业目标对应职业审计质量,法规目标对应法规审计质量。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评价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
(2)
式中:为同一层次上,因素i和因素j的比较标度;
在建立比较判断矩阵A后,求出A的最大特征值,再利用其特征方程,求出特征解W,再进行归一化,即得同一层次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权重。
3 结论
本文主要在明确审计质量涵义的前提下,深入解析了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审计质量评价模型,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多层次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因子,使质量评价的指标得以量化,该方法易于观测并可被普遍接受,对提高审计市场中的审计质量是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 Abrahma J.Briloff,1995: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independent auditor,report to the Public Oversight Board of the SEC Practice Section,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9(3):124-130.
[2]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