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的方法

康复护理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康复护理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康复护理的方法

篇1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我们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6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延缓患者精神衰退有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5-02

慢性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是较常见的疾病,其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率与致残率均较高[1],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由于患者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使之情感平淡、行为主动性下降、意志活动减退,仅凭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此时,若不能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但会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疾病康复,而且还会使其精神活动产生衰退症状,致使患者出现精神残疾[2]。本文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86例患者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为(51.6±3.4)岁;病程在5~41年,平均病程为(25.9±8.7)年;住院时间在2~35年,平均住院时间为(19.8±2.4)年。患者的文化程度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4例;高中及中专学历45例;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7例。入选标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精神症状表现以阴性为主;患者住院时间超过2年;患者没有严重性的躯体疾病;患者能够完成或接受给予的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因是随机抽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给予患者生活与饮食方面指导与帮助。②对于入睡困难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应做好精神方面的安慰,并为其解除身体不适,尽量使患者的睡眠时间达到8 h以上。③加强患者安全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措施:①半开放式管理:对情绪稳定患者,可让其白天在庭院内自由活动,部分患者还可以安排其参加力所能及的作业,并每月为其发放津贴;每周要带领患者外出一次,安排其参加社交方面的活动,让患者保持与社会良好接触。②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对于存在负性情绪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心理疏导,增加其克服困难信心。健康教育贯穿在护理的整个过程,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讲座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自觉改正其不良行为[3]。③音乐疗法:可安排患者直接参加演唱、即兴表演或乐器演奏活动中,让患者在音乐训练中,体验到积极进取、与人合作的乐趣,增加其情感交流机会,活跃情绪,促进患者正常行为、注意力、记忆力的恢复[4]。另外通过音乐疗法,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疏泄其情感,利于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④行为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喜好、特长,安排其进行简单的职业训练,这样既可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又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有利条件。⑤家庭与社会支持:在患者同意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主动联系其家人、朋友、单位领导等,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够主动探望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与鼓励,保证患者能够与周围环境密切接触。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IPROS量表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分[5],共包括5项内容36个项目,具体为: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社交能力;兴趣关心等。其中评分等级分为5级,评分值越低表明干预效果越有效。

②采用SANS量表对患者阴性症状进行评分[6],该量表共包含五个分量表,具体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社交及兴趣缺乏;注意障碍等,每项分值在0~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阴性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把均数±标准差确定为参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参数比较行t检验,P<0.05为标准,确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NS量表评分对比表(分)

②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IPROS量表评分对比表(分)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在精神科临床上是治疗的难点与重点,目前治疗方法不多,药物治疗只能控制患者阳性症状,而对情感受损、疾病残留、认知功能损害、社会功能的缺损症状等效果欠佳,上述症状恰恰是造成精神活动衰退和形成精神残疾重要因素。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片面的认识,使得患者即使在精神症状消失及自知力恢复之后,也难以回归社会,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加之固定护理模式与封闭式管理,使慢性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7]。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患者实行半开放式的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自觉改变异常行为,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通过音乐疗法,能够激发患者生活的积极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精神衰退症状出现的时间。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康复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将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延缓患者精神衰退有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杨华,余明豪.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19(2):143-144.

[2] 李淑华,欧阳慕榕.系统性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0,8(4):79-80.

[3] 罗颖.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作用[J]. 吉林医学,2011,21(27):5835.

[4] 朱蔼,魏贤玉.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1,17(20):3095-3096.

[5] 张静,张伟,火静兰,等.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4(1):14-16.

篇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患者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及非创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其急性期持续的时间一般为2-4周,在次期间,如护理不当,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因此,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护理,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6~65岁,平均(51.25±4.28)岁。

1.2护理方法

①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律、脉搏等,给予心电监护,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的意识、反射等进行观察,对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应该增加查房的时间和频率,予0.5h巡视病房1次,一级护理患者1h巡视病房1 次。如发现患者的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管床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

②呼吸道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等情况,因此,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嘱患者平卧位,并观察患者是否有痰,如患者呼吸道有痰,应及时吸引口鼻分泌物,并适当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如患者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可适当吸氧。

③用药护理:由于在脑卒中的急性发作期,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在给患者用药的过程中,需严格核对患者的身份,以免错误用药后发生不良后果,严格的做到三查七对,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液体渗出、皮肤坏死等情况,增加巡视次数,每半小时巡视1 次患者输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更换另一条静脉重新输入。

④生活护理: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需给予患者加床护栏,以免发生坠床,对于瞻望的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如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应该避免高温或或冷刺激,防止烫伤或冻伤,保暖需用热水袋时应外包毛巾,每30 min查看更换一次部位。如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嘱家属多陪伴,防止患者跌倒或受伤,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碍,需在患者的床头准备吸引器,进餐前注意休息,应给予半流或糊状食物,少量多餐,防止误吸。进餐后抬高床头30 min~60 min,防止食物反流。如患者在进餐的过程中出现误吸,应及时清理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对不能进餐患者给予留置胃管,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⑤预防院内感染:由于院内患者较多,因此,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床单干净整洁,在此基础上,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应每日用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每日更换尿袋。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每日2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Barthel指数[1]来反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 BREF. QOL[2]评定生活质量。

1.4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α=0.05为检验标准,以P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2.2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护理体会

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200/10万[3],死亡率较高,且在存活的患者中,70%患者会很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5]。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均明显提升,提示,合理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以往研究中也显示,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6]。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综合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院内感染预防等几个方面,护理内容涵盖了患者生命体征、饮食、运动、用药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最大的程度上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治疗期间,不可忽略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提高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恢复程度。

参考文献:

[1]诸毅晖. 康复评定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0-222, 268-270.

[2]梁翠萍,王欣淼,徐金秀,等. 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0.

[3]王秀坤,黄旭明,石艺华,等.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4):3172-3174.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2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的治疗。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急性期住院治疗后得到康复,其回归社会主要依赖于家庭内康复[1-2]。笔者所在医院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进行康复期家庭护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9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经住院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处于康复期。出院后至少有1名成年家属与患者一起生活,承担监护义务。监护者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够配合和理解护理指导内容。研究对象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胃肠道器质性病变、严重感染、药物过敏、合并其他精神障碍、酗酒、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患者[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8.72±6.54)岁;体重49~78 kg,平均(63.57±5.84)kg;病程6~30个月,平均(11.33±2.62)个月;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5例,高中16例,初中13例,小学7例,文盲3例。B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48.65±6.40)岁;体重50~76 kg,平均(63.28±5.72)kg;病程5~32个月,平均(11.46±2.58)个月;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4例,高中15例,初中15例,小学6例,文盲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部分患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和抗胆碱能药物,并定期复诊。B组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期家庭护理指导。向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家属精神分裂症长期规范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嘱家属严格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拒服或漏服。使家属掌握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先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观察。注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气氛,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强调对患者付出更多的信心和耐心,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及时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重建和培养家庭和社会生活技能[3]。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进行针对性家庭护理指导,制定符合患者家庭情况的康复计划。建立医患联系卡,每次复诊时家属与责任护士进行沟通交流,总结患者这一阶段的康复情况和用药依从性情况,并适当调整今后一阶段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4]。

1.3 评价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患者康复情况。BPRS量表采用1~7分等级评分法,共包括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五类因子18项内容。以35分为临界值,BPRS评分越高,说明精神分裂症病情越严重[5]。随访期间如出现暴力行为,或精神症状恶化,必须再次住院者认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B组BPRS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BPRS评分和复发率比较

组别 BPRS评分(分) 复发 例(%)

A组(n=46) 46.37±10.52 15(32.61)

B组(n=46) 35.82±9.17* 6(13.04)*

*与A组比较,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迁延难愈,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医疗资源造成沉重的负担。经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可进入康复期,精神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进入家庭康复阶段时应着重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需求,家庭护理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已引起临床重视[5]。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应重视两部分内容,首先应保证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时复诊,护理人员应做好指导工作,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其足够重视,使患者主动服药,家属认真监督,以确保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其次是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家庭和社会角色的重建和康复,鼓励患者积极投入家庭角色、婚姻角色和社会角色,尽早回归社会。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精神刺激因素,激励患者进行不断的自我改善,学会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减少心理压力的积累,逐步实现社会康复。

康复期家庭护理指导将患者、家属、护理人员紧密结合,共同帮助患者康复。护理人员通过家属的信息反馈,可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护理指导服务,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家属通过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可获得正确的护理指导,有助于从药物和非药物两个方面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一切不良的外界刺激。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护理干预,提高服药依从性,并保持身心愉悦,改善社会功能,从而大大降低复发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6]。

综上所述,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进行康复期家庭护理指导,可控制疾病进展,防止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菊芳,范湘鸿,陈传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5):730-732.

[2]余黎波,王学庆,周玉英.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1001,1008.

[3]潘志芳,张招萍,刘文琴.院外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28(6):16-17,26.

[4]艾芳,张宇.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641-642.

篇4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4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大致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近年来,随着CT、MRI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医疗护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其致残率高,存活且能恢复行走者常受偏瘫步态的困扰而影响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其回归社会,积极有效地进行康复疗法对患者减少致残、恢复功能至关重要。现将应用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恢复到偏瘫步行期的脑卒中患者261例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的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均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脑梗死224例,脑出血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35~70岁,平均53.1岁,病程2~21 d;对照组101例,男61例,女4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3~21 d。两组病情程度、肢体肌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由治疗师采取徒手以及借助康复器械为患者做步行康复训练。重点做牵拉痉挛的负重肌,锻炼协同肌,训练背屈踝、屈膝,在伸髋的情况下屈膝、内收、内旋股,在步行的摆动相开始时不上抬病侧骨盆。在患肢刚迈步时,治疗师用手叩击患侧臀部,诱导髋伸展,同时屈膝,屈踝。对照组:由按摩师采用徒手及辅助工具为患者做按摩康复治疗,用点、推、滚、揉、抖、拿、摩、拍、摇、按、拔、伸等手法,以通经活络,高速机能,防治偏瘫步态。两组均每次治疗30~40 min,每周治疗5次以上,1~2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给予康复评定。两组均辅以常规药物治疗。

1.3 护理

1.3.1 环境要求 最好置患者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房间内,室温控制在20 ℃~25 ℃之间,同时净化室内空气,减少感染发生率。

1.3.2 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保证营养和入量的适当。因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失语、吞咽障碍,因此责任护士应予以重视,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考虑在内[1],保证营养,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定期活动肢体,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2]。

1.3.3 防止脑卒中再发在恢复期预防再发有意义,因为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应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训练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呼吸、血压、心率、精神状态等,以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在训练时,治疗者应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于患者,来协助患者,以防意外发生)。

1.3.4 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其各种合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需要的满足障碍,而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压抑等消极情绪,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提出的两个基本观点[3],了解患者各方面的需要,在护理活动中满足其需要,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康复的信心,解除心理障碍。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步行能力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标准:基本痊愈:正常行走,无偏瘫步态;显著进步;独立行走,跛行,无偏瘫步态;进步:扶杖独立行走,轻度偏瘫步态,而治疗前存在明显偏瘫步态:无变化:有偏瘫步态。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防治脑卒中偏瘫步态观察情况见表1。

表1 运动康复疗法261例脑卒中偏瘫步态的临床观察 例(%)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有效率

治疗组(n=160) 32(20.0) 49(30.6) 63(39.4) 16(10.0) 144(90.0)

对照组(n=101) 10(9.9) 16(15.8) 25(24.8) 50(49.5) 51(50.5)

字2值 4.1484 6.4665 5.2850 49.0757

P值

3 讨论

3.1 明确运动康复疗法的目的在于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便恢复自主的功能,社会的活动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尽可能地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脑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促进自我调节功能的正常恢复[4]。

3.2 偏瘫步态又称划圈步态。特点是,患肢膝关节因僵硬而于摆动相时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为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摆动相时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髓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解决偏瘫步态的形成要早预防,早治疗。运动康复疗法不同于其他疗法的是需要有患者的积极参与[5]。其机理是,康复师运动神经易化技术、再学习等方法,促使患者进行系统运动训练。运动形成生理刺激,促使大脑皮层各种暂时性联系和更多的条件反射形成,使脑卒中后残存的脑神经组织活动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性等机能得以修复、增强,神经缺失症状便得以修正。

3.3 康复护理程序在临床是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不仅为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增加了新的内容[6],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显示出了及时转变神经内科护理模式和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5.

[2] 杜秦川,马瑞莲,王利民.亚低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临床荟萃,2001,16(1):56-57.

[3] 郭军,刘琳,付风珍,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1):49.

[4] 王茂斌.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12.

篇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82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患者成年后的髋关节脱位[1]。其主要表现是患者股骨头完全脱离正常解剖位, 下肢明显缩短以及髋臼股骨上段发育不良, 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就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做讨论, 旨在分析如何有效的防治并发症及进行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8例且均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其中男15例, 女13例, 年龄26~52岁, 平均年龄(35.1±5.9)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 伴有或不伴髋关节疼痛, 根据Crowe分型标准, 所有患者均属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1. 2 方法

1. 2. 1 术后血栓预防 血栓栓塞病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可以发生在骨盆、大腿和小腿的血管。大多数血栓可能形成于小腿深静脉, 随后向大腿发展, 但骨盆或股深静脉内也可以单独形成血栓。80%~90%的血栓发生于患肢。①术前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督促患者适当运动下肢, 并加强营养, 改善贫血状况, 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术中需要尽量加快手术速度, 如果手术时间过长, 患者会出现血液流通不畅的现象, 因此, 在不能缩短手术时间的背景下, 需要适当改变患者, 保持脚部高、头部低的姿势1 min, 然后再进行手术, 这样可以促进患者血液流通。②患者在可以下床活动的情况下, 要尽早下床走动或者活动四肢, 加快血液循环速度, 必要时可适当按摩四肢;患者需要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 避免久坐, 加强饮食调理, 控制体重, 保持心情愉悦。③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可以使用低分子钙素钙提前预防, 除此之外, 使用肢体气体加压装置、弹力袜等, 预防的效果也相对较好, 尤其是发病率较高的患者, 使用机械装置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1. 2. 2 术后感染的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感染通常是灾难性的。预防应用抗生素, 注意摄取平衡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严密观察切口负压引流情况及伤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加强抗生素的使用, 合理用药。

1. 3 康复护理 ①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保证患者了解病情, 配合治疗。在骨折术后当天, 立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 包括电针治疗, 关节松懈治疗, 运动治疗和冷疗进一步锻炼髋关节恢复, 维持髋关节活动度, 加强肌力训练。②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 拔除引流管拍摄X线片后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在床位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锻炼。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③嘱咐患者多晒太阳, 注意防寒湿, 保暖, 使髋关节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缓解后, 平地慢走1~2次/d, 20~30 min/次。尽量减少上下台阶、弯腰、跑步等使关节负重的运动, 避免、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④补充关节营养物质, 多给予营养骨关节的保健品及食品如软骨粉, 对恢复关节活力大有裨益。此外, 选择适宜适度的体操, 强化关节周围肌肉可以保证关节的安定性, 锻炼髋臼的愈合, 保证髋臼损伤及时恢复。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75~90分, 平均评分为(87±1)分,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发生, 1例患者出现术后髋关节脱位, 经对症治疗后改善。

3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临床上应早期诊断以及进行早期治疗, 如不进行早期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儿肢体残疾, 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伴脱位的患者髋臼发育不良, 而且髋关节周围骨质明显存在疏松, 导致患者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不强, 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十分复杂, 所以在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髋臼周围的骨质, 并且在手术后积极预防相应并发症, 不能只追求患者双下肢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保持屈曲髋关节对骨神经的张力[2]。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根据医疗材料如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进行人体关节的置换, 人工全款关节置换术是替换发育不良髋关节或病变髋关节的全置换手术, 在临床上治疗髋关节病变已经的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治疗的目的是实现患者髋关节的运动[3]。因髋关节的内旋、内收、外旋、外展等运动较为复杂, 所以手术难度相对较大, 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成为常规的一种外科手术, 随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术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且积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 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在早期进行对于术者的评估, 结合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及康复方法, 能有效的改善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岳嵩, 汪滋民, 王志伟, 等.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2):129-136.

篇6

--------------------------------------------------------------------------------

作者单位:130051 长春市人民医院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膀胱肿瘤容易复发的特点,我们对施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膀胱药物灌注,通过随访,肿瘤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9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其中男93例,女4例,年龄在43~82岁之间,平均年龄674岁。手术后患者都接受了膀胱药物灌注及护理康复指导,其中2例因故中断治疗,灌注期间肿瘤复发3例,膀胱灌注药物均采用羟基喜树碱。

2 灌注方法

术后患者来院后由指定医务人员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患者排空膀胱后,将羟基喜树碱10~20 mg加生理盐水40 ml,充分溶解后,按无菌操作规程插入导尿管,开始缓慢注入药物,药物灌注完毕后拔出尿管,并嘱患者变换;手术后患者灌注间隔时间,一般开始每周灌注一次,共4 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共4 次,继而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2年后酌情处理。

3 灌注时注意事项

①灌注前,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及所用药物的剂量及有效期。②将药物充分溶解。③灌注前需充分尿道。④选用刺激性小且管径较细的8~10号硅胶或一次性导尿管,以减少尿道损伤。⑤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⑥必须确认尿管在膀胱内。⑦导尿成功后首先放出残余尿。⑧注入药物后,拔管前用20 ml生理盐水,冲净导尿管。⑨拔管时需夹住导尿管末端,快速拔出,防止药液漏于尿道内,形成尿道狭窄。灌注后患者15 min变换一次,仰卧,左右侧卧及俯卧交替进行,使药液弥散分布于膀胱各黏膜处,药物保留2 h后排出,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作用。⑩嘱患者少进水,减少尿液生成使药物在膀胱内保持最大浓度。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护理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且易复发,出院后定期灌注,疗程长,对持续治疗容易缺乏足够的信心。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患者有爱心、有耐心及同情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过硬的技术服务于患者。做到细致的向患者介绍灌注的目的,方法及药物作用[1]和成功病例的典范,同时说明羟基喜树碱是从喜树果叶中摄取,后经化学合成,基本上不被膀胱黏膜吸收,副作用轻,可迅速进入肿瘤组织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2],而且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保留时间短。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取得自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护理。

42 病情观察 羟基喜树碱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灌注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尿量,尿色,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如果发生血尿,尿道口红肿,严重的刺激症状,可暂停灌注或延长灌注时间[3]。

43 合理饮食 针对膀胱肿瘤术后患者,饮食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均衡,保证合理摄入充足的营养,如每餐中均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可选用鸡,鱼,牛奶,豆制品等。为了保证患者吸收良好,食物一定要做到软,烂,适合患者的口味,在此基础上,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以确保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熏,腌,烤的食品。

5 讨论

51 膀胱肿瘤术后容易复发,3年内复发率在40%~70%,在众多预防措施中,仍以膀胱内药物灌注最为有效。在我科施行膀胱灌注的97例患者中,仅有3例复发,复发率约为3%,虽然部分病例随访时间仅1年,但是复发率明显降低。

52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管理制度。出院患者的随访,由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负责,出院前建立的患者手册以及患者用羟基喜树碱灌注的档案,按照自行设计的表格,由责任护士填写一般资料,手术方式[4]以及每次灌注的时间,责任护士负责病情咨询服务,采用电话方式,随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了解患者灌注后的反应,不管患者出院多长时间,出院后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服务。

53 注意膀胱灌注后的并发症。在97例膀胱肿瘤术后行膀胱灌注患者中,有1例发生肉眼血尿,经一般处理后好转,不影响下一次灌注;2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和下腹部不适,基本上不影响下一次膀胱灌注;有2例发生尿道狭窄,可能是反复插尿管引起,经尿道扩张后好转。97例中无发生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54 加强健康教育。针对膀胱肿瘤有其多发性,复发性的特点,并且膀胱药物灌注需长期反复进行,所以患者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对治疗和愈后至关重要。在患者住院手术期间,护士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使其主动配合膀胱灌注疗程的进行。在患者出院前进行一次膀胱药物灌注,使患者了解操作简单,无痛苦,从而减少患者恐惧感。刚出院的患者一般都比较配合治疗,但5~6个月后,部分患者往往由于多种原因放弃治疗,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利用每次膀胱灌注的机会,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发放有关材料,使之能坚持治疗。

55 出院指导。定期复查膀胱镜,以便了解肿瘤复发动向。开始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6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每年复查一次,同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使不良反应及时得到合理处置,并且使患者心理上得到高度重视,使之尽快恢复信心,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徐凤兰.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0).

篇7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中国尿石症发病率为120/10万~6020/10万,近年来,尿路结石发病率仍有增加趋势。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95%以上的尿路结石可以通过碎石或腹腔镜切开取石等治疗,但尿路结石复发率却居高不下,10年复发率可达50%,其原因可能与尿路结石的复杂病因有关。形成尿路结石是一个复杂的理化过程,与泌尿系统本身疾病如梗阻、全身性代谢异常、损伤、感染及饮食习惯不良等关系密切。2014年6月-2015年6月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患者随访,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对预防结石复发取得了良好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初次单发尿路结石患者210例,男性130例,女性80例,其中肾结石72例,输尿管结石70例,膀胱、尿道结石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彩超、CT和尿常规检查确诊尿路结石,无其他合并疾病,排除精神病史和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男64例,女41例,年龄17~68岁,平均(43.2±8.7)岁,其中肾结石34例,输尿管结石36例,膀胱、尿道结石35例;对照组男66例,女39例,年龄18~67岁,平均(44.6±8.6)岁,其中肾结石38例,输尿管结石34例,膀胱、尿道结石3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

1.2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措施

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还加强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在开始住院时即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患者的职业、文化层次、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结合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讲解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等,重点是要使患者知道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性,术后对患者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针对不同的结石成分对患者进行不同的饮食宣教,总体上遵循“低嘌呤、低草酸、高枸橼酸盐”的原则。而针对具体的不同结石患者要有具体的侧重教育:

(1)尿酸盐结石患者应进食碱性食品,不宜食用高嘌呤食物,避免饮酒,少吃海鲜,可予以枸橼酸氢钾钠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5~6.8之间;口服别嘌呤醇少叶酸的形成。(2)草酸钙结石患者饮食应摄入正常含钙质含量的饮食,限制动物蛋白、钠盐和草酸的摄入,应忌食菠菜,避免摄入如杏仁、芦笋及浓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多食粗粮和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过多摄入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及高糖食物;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碱性枸橼酸盐、维生素B6进行预防性治疗。(3)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患者饮食应多吃低钙、低磷食物,少食豆类、奶类和蛋类食物,避免口味较酸如柑橘类水果及未成熟的水果,避免咖啡、酒精饮料。

1.3评价标准

于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后进行彩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了解两组患者结石复况。通过自编尿路结石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两组患者对尿路结石的认知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尿路结石复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105例,失访3例,成功随访102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2.94%,其中出院后12个月内复发1例,2例为24个月内复发;对照组患者105例,失访13例,成功随访92例,复发21例,复发率为22.83%,其中12个月内复发12例,9例为24个月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于出院后24个月随访时调查满意度,观察组满意100例,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84例,满意率为91.3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尿路结石是指输尿管及膀胱内的结石或者是肾结石,其成分分析发现,结石主要是由酸和盐类形成的,健康人群不易形成结石是因为尿液中可析出晶体的浓度较低,并且存在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酸性粘多糖等因子可以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作用。而如果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则存在尿钙较高,痛风患者则存在尿酸较高,尿路感染或肾钙化患者则因为系膜结构改变等病理状态改变都可存在结石形成。中国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惯不断变化,饮食结构改变显著。饮食习惯在尿路结石的形成和复发中起着与病理状态改变一样的重要作用。食物中的脂肪、糖和蛋白质摄入过多均会造成尿液中结石成分的超饱和状态,是尿路结石形成的基本条件。

经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体会,深刻地认识到在尿路结石疾病发生和复发过程中,除医生护士的诊疗外,患者亲身参与恢复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发现,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可以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只有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配合医护的诊疗工作,遵照医嘱执行,在绝大多数依靠患者自身具体践行护理的实践中起到作用。通过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为每位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实施方案,在出院后进行长期的电话随访,看似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但缺降低了患者复发和再次入院诊疗的可性,不仅是对患者做到了真正人性化的人文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融洽了医患关系,而且在真正意义上从长远角度减轻了工作量。

篇8

1 简述

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有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却在逐年的下降, 7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残障,言语和精神等各种残障,本文是探讨脑中风患者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否认、孤独、失助等心理障碍,心理因素是影响恢复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中风患者的恢复效果,我们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PDCA护理循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护理实践,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工作程序。

1.1 P阶段(PLAN,计划阶段)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1.1.1 调查的样本 :

在我院选择60列中风病人,作为现状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男女比例约1.1:1,年龄最大85岁,最小40岁, 90%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后遗症症状有以下几种:单侧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疗效检查标准:1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为4~5级;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级以上; 3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高1级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病程4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治疗效果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9.6% 41.2% 29.2% 70.8%

1.1.2 对患者心理调查和分析

采用患者调查法,观察法和会谈法及问卷法(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临界值50,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

1.1.3 调查的结果

3.1焦虑、恐惧 :70%,病人因突发疾病,难以接受。3.2抑郁:50%,具体表现在少言寡语,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心灰意冷。 3.3失助感和自怜: 20%,无法自理,事事都需要他人协助,而产生失助感。3.4强迫: 18%,强迫性思维:内心忐忑不安,乱想。 3.5否认:12%,我没病,拒绝和不能接受。 3.6孤独感 :10%,治疗的环境和人都不熟悉。

1.1.4结果分析

1.1.4.1 作排列图,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排列图上把累计频数分为三类:0-80%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记为A类因素;80%- 90%的因素为次要因素,记为B类因素;90%―100%间的因素为一般因素,记为C类因素。

1.1.4.2 根据排列图,80%以内的为主要原因,得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焦虑、恐惧,抑郁,失助感。

1.1.4.3 分析原因 画因果分析图(鱼刺图)

2 D阶段(DO 执行阶段)按制定的方法实施

在我院选择对照组患者,共58人,男女比例约为1.1:1;最大年龄86岁,最小4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占总数的90%。原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按以上制定的方法精心实施护理。患者病程4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3 C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按制定的标准检查

两组病人的综合状况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PDCA循环后,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达87.8%,而未有护理干预的有效率为70.8%。经过本轮PDCA护理循环,达到预定目标护理效果。

4 A阶段(ACTION 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

篇9

1 高职护生开设《康复护理学》的意义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和慢性病者[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康复护理学以达到全面康复为目的,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碍者进行适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使之重返社会[3]。

《康复护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要求高,康复技术多样性、复杂性等原因,致使教、学双方都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护生初接触时会感觉医学名词陌生,概念难理解,康复评定内容多而繁琐,康复护理技术涉及人体的各个功能恢复,难以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进行康复护理技术实训中,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记忆较零散,经常出现护生练习后仍掌握不到位,不能系统地联系和应用,难以掌握在何时应用哪项康复护理技术,如何应用好康复护理技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与临床工作实际工作脱节较大,对护生将来的实习有不利的影响。

护理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4],在校期间学习《康复护理学》,利于护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康复知识和技术,尽早介入康复指导,可使更多的患者在最佳时间,得到正确的康复知识,尽可能避免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以较好的状态回归社会。

2 高职护生《康复护理学》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护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常用康复护理技术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用“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对《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做了改革,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2.1 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设计实训讨论案例。

以“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例,根据患者运动障碍3个时期,即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为主线,融入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伴随的功能障碍,为案例讨论及实训提供素材。

2.2运用小组讨论法,组织护生对案例做分析,引导康复评定方法,以及制定康复计划。

在对脑卒中进行康复治疗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都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评定,即对脑卒中患者各种障碍是性质、部位、范围、程度作出准确的评定[5]。将护生按每组10~12人合理分组,每组由1位教师负责组织带领进行讨论,将护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引导护生分析患者发病至转归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例如上述“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案例,要让护生认识迟缓期、痉挛期、恢复期阶段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体征,如共济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大小便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球麻痹、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功能障碍的具体表现,在小组成员的探讨中,分析、总结,使护生对该疾病有了个清晰的认识,分析存在的康复训练问题,从而能够运用康复评定方法,对各个时期出现的症状体征制定相应康复计划。同时,也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实训方法

仍以案例为素材,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应用“角色扮演法”, 相互变换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各项康复训练。由于在案例讨论的时候带教教师注重启发护生主动思维能力,引导护生对患者病情作了分期分析,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模糊的理论清晰化,为护生进行康复训练做了铺垫。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计划,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技能实训,把繁杂的训练内容做了相应划分,使护生在练习的过程,能够区别患者病程各个阶段所适宜的康复训练项目,能够准确完成相应任务。

实训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辅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态度,体现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课程结束前,带教教师召集本组护生,结合病案讨论及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课程回顾及小结,交流分享训练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康复护理技术的最佳方法和时机,进而再次巩固了理论知识,在“讨论-实践-总结”循环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护生感觉学习兴趣得以提高,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对康复护理技术的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的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3 小结

通过“案例讨论-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回顾总结”的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技能实训教学中,运用案例进行讨论,指导实训项目;根据案例素材,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实施和体验康复护理技术;课后再做总结回顾,形成了依据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有效循环机制,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护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实施方法,并形成牢固的记忆,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还能够使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提高护生的康复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和熟练应用护理技能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杨信才,王彦.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彩娥,林伟,叶洪青. 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6-269.

篇1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11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脑血管多发病,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堵塞引发脑血管痉挛, 进一步导致脑缺氧等产生, 如头晕、头痛、四肢瘫痪等临床表现[1]。该疾病突发性强、病程较长且不易恢复, 临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脑卒中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 但仍有部分患者留下诸如瘫痪等后遗症状, 因此, 如何控制或降低其致残率仍是目前针对脑卒中疾病的关键问题。脑卒中恢复过程中实施康复护理是其康复的基本内容之一, 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2]。在临床工作中, 明确康复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护理措施, 对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实施与完善意义重大。现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5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 其中男17例, 女16例, 年龄43~70岁, 平均年龄(58.5±6.9)岁, 15例患者左侧偏瘫, 18例患者右侧偏瘫。对照组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60.7±7.1)岁, 17例患者左侧偏瘫, 15例右侧偏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基础护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其主要包括如下。

1. 2. 1 心理康复的护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 其临床症状包括肢体偏瘫、失语等, 常常给患者增加很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所以医护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及相关症状的出现, 消除患者消极的情绪, 从而增加患者的信心, 使患者更加密切积极的配合进一步治疗, 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1. 2. 2 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3] 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需要医护人员给予适当护理:①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及时吸痰,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或呼吸道阻塞而致患者窒息。②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与否, 同时观察患者每日尿液颜色及导尿量。③预防应激性溃疡。④患者应常翻身, 预防压疮等。⑤提醒患者合理加强下肢活动, 注意抬高并适当进行恢复训练,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炎发生。

1. 2. 3 肢体的康复护理[4]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肢体的康复是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此康复护理应及早进行。近年来, 卒中康复护理重视早期进行。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 如重症脑出血患者, 在监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介人康复护理(保持良好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多数意见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 对护理技术要求高, 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 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 合理配合针灸、理疗等康复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其次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按摩, 或根据肢体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行一定程度被动或主动的活动, 锻炼四肢活动, 发病4 d后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此外, 对于并发高血压患者需给予有效科学的降压治疗, 在康复出院前, 叮嘱患者, 定期检测血压, 注意低盐饮食, 长期高血压还需坚持服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1. 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在临床诊断中约有51%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进食, 进而导致脱水或者营养不良等现象, 严重者可能会因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或发生窒息。对于中、重度的吞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咽部冷刺激、喉抬高训练及吸吮训练。针对轻度吞咽障碍者, 需选择合适进食, 另外主要采取摄食训练。患者在进食时应注意:①取坐位或半卧位, 头略前倾。②为了有利于咽部等部位的感知, 宜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③食物有一定黏度但又不致粘附口腔为宜。④患者进食需集中精力, 食速宜慢。

1. 3 疗效评定 于护理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质量控制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度为基本痊愈;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程1~3度为显效;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④神经功能缺损减少18%以内, 甚至恶化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3个月治疗及康复护理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同。康复护理可在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基础护理相比较, 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躯体、精神、社会等的全面康复。缩短病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快其康复, 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除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外, 脑卒中预后常会出现肢体功能偏瘫等后遗症状, 其实部分患者肢体的障碍并不是瘫痪所致, 而是在疾病早期未进行康复护理措施或者未介入合理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 从而导致性痉挛、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残疾。因此, 有效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 能显著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及有效控制其发展程度[5]。

本研究显示, 在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也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和沟通, 可有效消除患者消极情绪, 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积极性。同时应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关注导尿管护理、配合针灸、理疗等进行的肢体康复护理均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伤,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2,09(6):342-343.

[2] 何英,吴忠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 2013,(11):316.

[3] 许金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康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4):504-505.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篇13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具有致残率高、恢复慢等特点,一旦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其脑功能也会受损,因而后期的康复护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改善和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血管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2月我社区医院康复科室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为(62.3±8.9)岁;患者中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有16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21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有11例;患者在临床上意识均为清醒,多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1.2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

1.2.1为患者量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脑功能受损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康复方法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

1.2.2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肢体或语言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而其心理状态往往较为低沉,加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进程较慢,患者在康复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在家属的支持下积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各种康复治疗[2]。

1.2.3肢体功能训练 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开始功能恢复训练,在早期可以在病床上开始早期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注意活动时的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并且坚持每天对患者关节进行按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进行康复期后可让患者开始逐步进行坐、立、走的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活动机能。

1.2.4语言功能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在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单音节和汉字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出现失语症状的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来给予相应的指导,耐心帮助和等待患者发音。

1.2.5吞咽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可以让其多进行吞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在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有29例患者的的语言障碍明显减轻,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较好正常沟通,有42例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能够自主进食。且在护理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案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3],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来恢复相应功能。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康复护理和慢性期康复护理。本文主要对慢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生活能力上均得到了一定恢复,患者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也说明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在康复护理期间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这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为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因长期治疗不愈而产生的抑郁心理,争取到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从而间接增强了康复护理的效果。而对于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则分别给予其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康复训练,通过各项训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有了极大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而有29例患者的语言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与人正常进行沟通的目的。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本组有42例患者在经过吞咽康复训练后,其能够自主进食,这些都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针对性地为其实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