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气切术后康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肺肿瘤患者由于呼吸面积减少,肺功能及机体活动耐力下降,加之手术创伤、麻醉及引 流管的影响,使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能力受到限制,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有研究证 明,运动及呼吸肌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运动耐力,能使呼吸肌强度增加 35%~55%,耐力增加 19%~55%。笔者对58例肺切除术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锻炼,取得 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心胸外科住院的肺癌手术患者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 年龄51~74岁,平均62.5岁。入院时肺功能检查均为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测定通气 功能轻度下降20例,中度下降30例,重度下降8例。
1.2 方法
在术后除按常规给予胸部物 理治疗即翻身、扣背、吸痰、雾化外,另在医师指导下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康复锻炼。① 强化呼吸操训练:示范和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运动、吹气球及有效的咳 嗽、咳痰,练习3次/d,每次15~20次。②刺激气管诱发咳嗽训练[1]。 ③变换及 排痰训练。④膨肺:在使用机械通气期间,每次当患者需要吸痰时给予手法膨肺。⑤肢 体运 动: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5~10min的肢体活动或躯体运动。⑥心理支持。分别测定康复 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肺活量、最大通气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耐力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表示,统计学分析在SAS软件下执行,康复前后各项指 标比较选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经康复治疗后,反映通气功能储备能力的肺活量、肺最大通气量数值均明显改善(P
3 讨论
肺切除术后患者肺生理的重要变化是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减少,膈肌活动幅度减少、肺 的顺应性降低、活动耐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早期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是改善患者呼 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因为呼吸操锻炼是 一种调动患者自身功能的本体感受治疗,可使呼吸肌的功能和协调性得到较好的调整和发挥 ,以保证有效通气,充分供给机体活动所需的氧气[2]。本研究结果提示进行 呼吸功能 锻炼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减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活动耐力也显著提高 。但在研究中也发现,对于中度以上的肺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运动,不能过早下地及大幅 度的运动,需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以防出现呼吸肌疲劳或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本组患 者无1例中断训练。
护士在整个系统康复中不断地给患者实施指导和鼓励,使患者熟练地掌握呼吸操锻炼的 程序、技巧和正确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日渐明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增生症的老年患者数目与日剧增,据统计报告称我国42.7%的50岁以上老人出现伴有临床表现的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1],80岁以上的男性甚至达到了80%。我院对前列腺增生而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132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5岁。患者均主诉有不同程度的夜尿增多、尿频、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入院后行直肠指间触及增大前列腺,辅以B超,尿流率检查等,所有患者均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前列腺癌等恶性疾病。病史3个月~10年,平均病史4.7年。前列腺体积20.4~98.6cm3,平均60.7cm3。所有患者无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禁忌症,手术过程为:尿道置入电切镜后观察前列腺增生大小、部位,精阜、括约肌,依次切除中叶、左侧叶、右侧叶,最后修整尖部。切下前列腺标本送病理科检查,留置导尿,膀胱冲洗。
2结果
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为71.5min,术中出血量68.9ml,冲洗时间3.0d,术后拔管时间6.4d。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与1~2w内出院,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例。见表1。
本组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与肺拴塞病例,患者满意度高。
3讨论
3.1术后护理
3.1.1一般护理 本组132例患者平均年龄60.5岁,机体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均下降,尤其对物的代谢较年轻患者缓慢,容易发生麻醉意外和其他术后并发症。护理人员将患者推入病房后,应帮助其摆好,以仰卧位或低半坐卧位为佳。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有异常时及时汇报医师。老年人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拴塞的几率增加,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生命,应注意避免,可用热水袋热敷患者的腿部,或帮助其做机械运动,指导患者早期做局部肌肉等长收缩,逐渐过渡到肢体活动。
3.1.2冲洗管和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毕推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冲洗管和引流管,同时注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定期检查冲洗管道和引流管有无松脱、弯曲、歪折等,根据膀胱冲洗液的颜色来决定冲洗速度,并确保管道通畅。客观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和冲洗液颜色,有异常及时汇报以获得处理。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尤其是老年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故应密切观察冲洗液颜色、尿量和血压变化。出现膀胱刺激症时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药物。
3.1.3拔管前后护理 临床经验发现,部分患者导尿管拔出后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少数患者不得不再次插管帮助排尿,给患者带来伤害。本组患者术后冲洗液清亮无血色后即停止冲洗,并辅以排尿训练。夹闭导尿管,待患者自主感觉膀胱充盈后,松开导尿管夹,让患者自行排尿,排空后再次夹闭,如此反复,该方法能很好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2~3d后拔除导尿管,拔出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
3.1.4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应及时行雾化吸入或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术后留置导尿管和膀胱冲洗均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更换尿袋时应穿戴无菌手套、帽子,尿道口和尿管周围用碘伏擦拭3次/d。
3.1.5心理安抚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负担一般较重,加上长期受到疾病困扰,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情绪易于波动。护理人员应该以安慰的口吻和关心的语气与其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治疗依从性。
3.2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严格禁止烟酒刺激[2]。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帮助排便,避免便秘引起前列腺窝再次出血。患者出院后应多饮水,起到尿液冲洗的作用,防止感染,且不要憋尿,以免逼尿肌受损。出院后可进行适当锻炼,帮助身体恢复,但应注意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骑车等可能伤及手术部位的活动。注意会清洁卫生,每天清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损害大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 对出血量较大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要进行手术治疗,要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恢复效果,在药物和其他的治疗之外,重要的环节在于术后的护理。现将本院自2009年~2010年来,开展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86例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 男57例, 女29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56岁, 其中65岁者20例。有高血压病史62例,不详24例。发病前有情绪波动、饮酒劳累等诱发因素56例。
1.2 手术方法骨瓣开颅31例, 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48例, 脑室外引流、血肿溶解术7例。
2护理
2.1术后再出血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病情记录,对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维持正常血压,血压过高者给予降压药,并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及速度。
2.2呼吸道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保持口腔及咽喉部清洁,有呼吸困难者及早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气管插管要定期冲洗消毒或更换。
2.3引流护理:引流装置必须严格无菌, 且始终置于切口部位以下, 以防引流液反流入颅腔引起感染。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发现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或血凝块, 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CT以确诊。另外,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
2.4饮食护理:饮食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不能由口进食者,可鼻饲。
2.5情志调护: 观察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精神因素上的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2.6皮肤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 应安置适合的,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每2h 翻身拍背1次,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擦洗偏瘫肢体2 次,以促进血液循环。
2.7康复护理:过去认为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 但是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发病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就应尽早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 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的锻炼尤为重要[1]。
2.7.1病情趋向稳定后,开始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如握拳、肢体屈伸等,以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对偏瘫肢体进行穴位按摩,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每穴按揉2-3分钟,下肢取环跳、风池、阳陵泉、悬钟、昆仑、太溪等穴,每穴按揉2-3分钟,每日3次。用红花油外擦瘫肢,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2.7.2对语言障碍者应尽早进行语言训练, 可以采用由听到看、由看到说、由说到读、由读到写、由字到词、由易到难等多种方法, 反复强化, 循序渐进[2]。言语不清者可穴位按摩哑门、通里、廉泉等穴,每穴按揉2-3分钟,每日3次。对口眼歪斜者, 可用蓖麻子捣烂敷患处,穴位按摩大迎、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内庭等穴,每穴按揉2-3分钟,每日3次。鼓励家属多与病人交谈,做好语言康复,争取最佳康复效果。
3 健康教育
3.1了解疾病发作的诱发因素,应尽可能避免,预防术后再出血。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谨侯其时,避四时虚邪贼风,尤应避寒邪。加强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情绪,切忌恼怒。注重饮食调护。
3.2保持大便通畅。
3.3 高血压药应根据医嘱按时服用,勿随意停药。
4小结
本人通过对此组病人的中西医护理体会,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从危重病期的病情观察,专科护理至恢复期的功能锻炼,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英, 张秋英.对脑疝后意识差的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2006, 16( 8) : 5
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护理
采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是将患者自己的第二足趾经过一次手术移植于手上以替代拇指。再造手术难度大,如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当就可造成手术失败,同时还会损失一个足趾,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因此要保证手术成功,还必须做好术后护理工作。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手足外科共进行了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21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7~51岁,平均32岁。其中再造左侧拇指6例,右侧拇指15例;术中取同侧第二足趾移植3例,取对侧第二足趾移植18例,均为择期手术再造拇指。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医生及时给予处理,21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成活率100%。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意外事故造成了拇指IV缺如,身体、心理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同时对此次手术缺乏心理适应, 心情紧张,顾虑重重,惟恐手术不成功而加重残疾程度,因而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绝望的情绪。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工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耐心安慰、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展示来讲解手术再造知识,向患者介绍类似的成功案例,以增加患者对创伤修复的了解和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围手术期护理 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精心观察护理,并做适当的术后康复指导,是拇指再造成功的重要保证。
3 结果
本组21例拇指再造,通过医生精湛的微创手术,护士的精心护理,21个手指全部成活。经过半年到2年的术后随访,再造拇指外形较美观,能持物,供足无步行痛苦,患者对结果较满意。
4 讨论
4.1 随着足趾切取和小血管吻合技术的不断提高,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1]的成活率已经接近100%,再造拇指的功能恢复良好。因此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是目前最为常用、最为有效的拇指再造方法之一[2]。稳定患者的情绪,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护士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介绍类似的成功案例,以增加患者对创伤修复的了解和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同时如实告知患者因第二足趾末节膨大,中间细小,再造拇指后与原拇指存在一定的差距, 患者需要适当的降低期望值,使患者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再造的拇指,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达到最佳的合作状态。
4.2 术前准备 在做好常规的准备工作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保护好供、受区的血管和皮肤:术前7 d内用温水清水清洗手及足部至少2次/d,以保证清洁;禁止在供、受区进行静脉穿刺,防止出现外伤和炎症感染。同时嘱咐患者多走动,上下楼梯等使下肢血管充盈,有利于手术。②术前戒烟: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香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对再造指血管危害很大,会引起或加重患者血栓形成与血管痉挛,要求禁烟,特别是有吸烟史的患者需要戒烟。③做好皮肤准备:在术前1 d将患肢及供足的毛发刮除干净,修剪指甲,检查有无炎症、皮疹、疖肿、瘢痕等。再造术是无菌性的择期手术,只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才能使感染率降到最低,保证手术的成功。
4.3 术后护理
4.3.1 一般护理 患者病房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营造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室温保持在在26~28摄氏度左右,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患者术后回病房时,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取平卧位,患手放置于搁手架上,供足需放置于软枕垫上。抬高患肢,保持舒适,防止肢体受压或旋转,软枕垫高患肢15°~30°,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有利于静脉、淋巴结回流及减轻局部肿胀。更换床单和治疗时,注意避免肢体的受压,以免影响其血液循环。患手、供足部用干棉垫遮盖后用40~60 W烤灯局部照射, 烤灯保持与手、足部距离35~45 cm, 烤灯罩上覆盖布单,预防烫伤。维持局部温度,便于观察患指血运变化。病房内禁止吸烟,防血管痉挛。
4.3.2 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一般24 h内会产生疼痛并达到高峰,特别晚上患者 疼痛阀值会降低,疼痛不良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影响再造拇指血液循环。必须即时消除疼痛,用药前须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引起疼痛的原因,必须排除因外部压迫或失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术后常规用镇痛泵持续止痛或用曲马多针0.1 g肌内注射,可缓解疼痛。切不可因为疼痛是手术必然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就怕药物成瘾而忽视术后的疼痛护理。
4.3.3 再造拇指血运观察及护理 护理预防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证拇指再造常规的三大重要因素。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细心严密地观察患的血管情况,通过重点观察再造指的皮色、皮温、指腹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度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出现血管危象,并通过对比健侧的拇指与患手拇指来帮助判断。术后24 h内,每30 min观察1次,3 d后改为每1 h观察1次,10 d后每6 h观察1次,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再造指的血液循环主要表现为:①皮色:术后1~3 d为潮红色,3 d后逐渐转为红润色。②皮温:手术结束时再造指的皮温较健侧低1~2°C,在3 h内恢复正常。③指腹张力:术后1~2 d肿胀明显,3~7 d减轻,8 d后逐渐恢复正常。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为1~2 s。静脉危象发生时指腹张力高,严重者出现张力性水泡,指温降低,指腹颜色灰暗或暗紫,毛细血管回充迅速,时间小于1 s, 较易判断。
4.3.4 术后“三抗”治疗 术后一般采用抗感染、抗凝、抗痉挛 “三抗”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一般用药5 d~7 d。抗凝治疗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次/d静脉输注,阿司匹林口服75 mg,1次/d。双嘧达莫口服25 mg,每日3次,尿激酶8u+生理盐水40 ml静脉推注q8 h,维持血液低凝状态。使用这些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全身出血倾向。抗痉挛使用罂粟碱30/60 mg,6 h~8 h肌肉注射1次。
4.3.5 功能康复护理 功能康复护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再造指的功能锻炼,制订功能康复护理计划,是再造指恢复良好功能的重要环节。在术后3~4周拔除内固定,开始再造拇指的被动活动,作屈伸、对掌、对指、内收、外展等活动。术后6周开始主动活动。训练需循环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康复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心理康复,帮助患者克服疼痛,鼓励患者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5 小结
通过访视和护理,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任,落实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提高护士的求知欲,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持续推动整体护理的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57-0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方法。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以及疾病谱的改变,气管切开术应用更加广泛[1]。有手术、抢救、预防、外伤、使用呼吸机以及治疗情况下等多种类型,都会气管切开。而手术性气管切开的范围也由单纯的耳、鼻、喉科应用扩大到其他外科科室的应用。所以临床上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很广泛,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更加重要。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这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临床护理工作者都会这项护理,并且熟悉和熟练掌握其护理程序及护理操作技术,以便更好更优质地为病人服务。以下主要从两点谈谈如何护理:
1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
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主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
1.2 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有无气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1.3 分泌物的观察 观察气管套管内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有无异味,痰液是否粘稠等情况。
1.4 气道的观察 主要观察有无脱管,堵管等情况。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多,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供给医生准确的病情,使病人得到正确治疗和及时的处理。
2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技术
2.1 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的刺激,痰液及分泌物的污染,咳嗽的刺激等,切口感染机会较多,所以切口要及时换药,及时更换气管套管垫,同时注意调整病人的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有利切口的I期愈合[2]。
2.2 吸痰是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护理技术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可引起并发症。首先要选择与气管套管直径粗细相适应的吸痰管。过粗过细均对病人不利。应选择管壁光滑,挺直,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应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必须吸氧,因为连续吸痰可使病人产生窒息感。同时保持清洁无菌,吸痰管要用无菌镊夹取。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需要连续吸痰时需要重新更换消毒吸痰管。注意口腔的与气管套管内的吸痰管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其次吸痰手法要正确,禁止插入吸痰管的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一次性吸痰管进出气管套管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正确掌握旋转吸痰法,避免“拉锯法”。其方法为:吸痰管进入气管时,控制负压,插一定深度(8-12厘米),边吸边提,缓慢旋转向上提取,动作轻稳,严防动作粗暴,插入过深或某一处吸引时间过长,易导致病人气管粘膜的损伤,引起病人痉挛性咳嗽,严重时出现心律不齐或窒息。所以吸痰时,不能反复提插,以防损伤气道粘膜而形成血栓[3]。
2.3 气道护理技术指气道湿化,气管维护,气道用药机制的方法。要求保持病人床单位衣服的清洁,避免被褥,衣领等物遮盖气管套管入口端,随时吸去滞留在气管套管进口处分泌物,以保证空气进出通畅,气管套管口盖双层盐水纱布,防止异物落入。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其配制方法为0.9%生理盐水20毫升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100单位、地塞米松5毫克。每次滴入3滴,每小时1次。还可作气道超声雾化吸入。
2.4 气管切开病人的吸氧,可将一次性头皮针头部分去掉,将针栓与吸氧管连接拧紧,头皮针前部分置入气管套管内5―8cm,后半部分固定于肩部,气管套管口覆盖双层盐水湿纱布,一般持续低流量吸氧,流量为3―5升每分钟。
2.5 消毒技术包括病房消毒如空气、地面等,还有气管切开护理用品的消毒如气管内套管消毒,一般采用煮沸消毒法,每日消毒三次,每八小时一次。还包括吸氧和吸痰用品的消毒。这些消毒都必须严格达标,预防交叉感染。
2.6 气管切开感染监测护理技术包括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如果痰液突然增多,脓痰,有异味,即为气道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除了上面谈的护理技术外,还包括术后康复护理,如语言康复,进食功能,运动功能的康复等[4]。
总之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视病人如亲人,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同时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才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使病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康复,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付酞英,气管切开术的重新认识 华西医学,1996,11(1):103
为适应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方向,我院于2006年12月~2008年9月应用微创器械,采用2.5~3.5cm微小切口,在直视下行胆囊切除术40例,手术效果满意,护理过程也有别于传统方法,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32~74岁,其中结石性胆囊炎37例,胆囊息肉2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手术医师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加微创系列手术器械,包括钛夹钳、分离钳、分离剪、抓持钳、冷光源拉钩、微创冲吸剥离器等,经直视下做微小切口(2.5—3.5cm),通过手术步骤与技巧将胆囊切除,再进行胆囊床电凝止血,冲冼检查术野无渗血、无渗胆汁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切口皮肤,切口用创口贴覆盖。
结果
4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1~5天,平均3天,较传统胆囊切除术住院时间缩短4~7天。术后并发症1例,为切口脂肪液化,经3~5次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微痛或无痛,术后8~10小时下地活动,12-24小时进食流质。
护理
术前护理:①术前病人准备。术前遵医嘱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检查医生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x线胸片、心电图等,特别要做比较详细的B超或彩超检查,以明确胆囊尤其是胆管情况,肝脏和胆囊的位置,并除外其他疾病。术前10~12小时禁食禁水,一般不需插胃管和导尿管,女病人和无胸腹多毛者不需备皮。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阿托品,术前排空膀胱,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等,一切准备完毕后,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②心理护理。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国内最新开展的微创手术项目,患者与家属对其了解少,因此顾虑多。为此护士应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要过程及优点,如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腹腔干扰轻微,术后8~10小时可下地活动,12—24小时可进食流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手术成功的范例,并让已手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告知患者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延长手术切口完成手术,并不影响手术疗效,使患者消除一切顾虑,增强信心,主动放心的配合手术。
术中护理:①物品准备。手术室护士应在术前准备好普通外科器械包1个,10cm×40cm多层带线纱布10块,高压蒸汽灭菌,直视微创胆道器械1套,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10小时,另备好可吸收止血绫、钛夹、4—0可吸收线、5ml注射器和1%利多卡因等。②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前30分钟调节好手术室温度,一般在22—25℃,湿度在55%左右,病人入室时热情迎接,平稳地把病人送至手术床上。协助麻醉师完成硬膜外麻醉后,帮病人取仰卧位同时对准腰桥,开腹后升起腰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接通所有仪器电源及各种管道,将电极板粘贴于患者小腿部,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光源,电凝输出功率以及光源开关,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结束时,用温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痕,为病人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运时注意保护切口,平稳把病人送回到病房。③洗手护士配合。术前应对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做充分了解,熟悉手术配合步骤,详细清点器械、带线纱布、缝针,以防遗留体内,消毒铺巾后,各器械按程序摆放,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做到术中准确,快速传递器械,保管好切下的胆囊标本并送病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55~70岁10例,70~80岁42例,80~90岁9例,90岁以上4例。其中车祸致伤9例,病理性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8例,46例为自行摔伤骨折。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者39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16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术前血糖控制在7.6 mmol/L)。
1.2 方法 高危、高龄患者由于其身体素质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和机体抵抗力差等特点,行全髋置换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由于活动少、卧床久,易出现压力性溃疡、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所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主要护理目标就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THA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为髋关节脱位、下肢深动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溃疡、泌尿系感染,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方案。
1.3 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随访63例,随访率达96.9%,随访时间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髋关节脱位3例,压力性溃疡1例,无血栓形成,无尿路感染发生。
2 讨 论
2.1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1,2〕。术后髋关节脱位措施预防:(1)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尤其是髋部肌肉的检查,对于肌肉萎缩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合理的功能训练;(2)术中良好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后路手术,应尽量少切臀中肌,切断的外旋肌用粗线缝合,以加强髋关节术后的稳定性,减少脱位的发生率;(3)术后应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在术后6 w内避免屈髋超过90°,术前若发现臀中肌无力,应在术中选用防脱位臼杯来预防脱位,此外术中应选择合适颈长的股骨头,以保持肢体等长;(4)加强术前宣教工作和术后护理工作,增加患者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认识,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2 下肢深动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置换术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被公认为是人工全髋置换术一种严重并发症〔3〕。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有无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疼痛等情况。术后采取预防下肢深动静脉血栓形成措施:(1)术后适当给予的调整,渐进性的促使下肢运动,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主动的背伸和屈曲练习,主要目的是保持肌肉张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也采用按摩理疗等方法,避免下肢废用性血流变慢。(2)术后积极输液、扩容和尽快纠正失血性贫血,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浓缩,减少血栓形成机会。(3)使用促进血液运行、避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有血塞通、血栓通、川芎嗪或丹参注射液等。 (4)鼓励患者咳嗽,时常轻叩胸背部,防止肺栓塞发生。
2.3 压力性溃疡 全髋置换术后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少,翻身难,使得肩胛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等处长期受压;又由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减弱,机体抵抗力低下,加上应用抗凝药物,极易发生压力性溃疡。护理措施:(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护理人员每2 h给病人翻身、拍背、按摩骶尾部及受压部位1次;同时在骨隆突处垫以气圈、棉圈、海绵垫等,注意气圈气不能充得太足,气门向下,放于两腿之间;压力性溃疡初发期往往会出现皮肤变红,必须马上开始按摩,但按摩时不要在该处加重压,可用拇指拇腹以环状动作由近压力性溃疡处向外按摩。(2)保持身体清洁。每天至少用热水擦身1次,再用50%酒精在病人腰背部及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随时更换湿污的床单、被套,整理床上用物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皮肤破损,发生压力性溃疡;指导病人家属正确使用便盆,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以软纸或布,以免擦伤皮肤,每次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骶尾部及臀部。(3)加强全身营养的摄入。提供给病人合理的膳食,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饮食,如奶类、蛋类、豆制品、海产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食物,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3〕。
2.4 尿路感染 研究表明,留置导尿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9.9%,尿路感染率与导尿管留置的时间有关〔4〕,且危险性随着保留导尿管的天数而增加〔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多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措施:(1)根据排出尿液外观选择导尿管,如尿液混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大的导尿管。若尿液澄清则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导尿管。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导尿管,对黏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2)进行导尿时操作要认真,固定导尿管的手必须保持无菌,保证插入尿道的导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3)导尿前先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4)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导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5)在正常饮食之外,24 h饮水量应>300 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口服酸性溶液如橘汁、氧化胺、维生素C等,以降低尿液pH值及溶质浓度,以防止鸟粪石及磷酸钙的沉积。
循证护理(EB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提高护理活动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构建在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与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作用,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意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全髋置换者多为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术后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肉挛缩、关节僵直及假体脱位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各类并发症,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机能。同时,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心理康复。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中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及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oventry MB,Beckenbaugh RD,Nolan DR,et al.2 012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a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urse and early complications〔J〕.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27384.
2 Eftekhar NS,Stinchfield FE.Experience with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a statistical review of early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J〕.Clin Orthop,1973;95:608.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临床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病房条件: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证患者病房内空气清新,安静,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
1.2 患者护理: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抵抗力低,再加上脑出血正常出血昏迷状况。因此,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护理人员应注意床头抬高10~20cm,头部应置冰袋,并给予氧气吸人2~3L/min。从而做到对脑细胞的保护以及对脑出血的防治。
1.3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T、P、R、BP[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预防颅内高压、脑水肿的发生。护理时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 对于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观察尿液色、质、量,防导尿管脱落以免反复插管致尿路感染。
2 并发症护理
2.1 褥疮:由于脑出血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抵抗力低下,极易并发肺炎和褥疮,故要定时更换卧位,一般为2~3h更换1次,肢体要保持一定的功能位。对易受压部位定时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对骨突出部位,应放置气圈[2]。同时,保持床铺的平整,被褥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用温水清洗。
2.2 保持大小便通畅: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便秘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尤其是在应用脱水剂及未留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更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诱发再度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患者大便不畅时,护理人员可给予番泻叶煎剂以促进肠蠕动和消除肠腔积气,必要时行清洁灌肠。
2.3 吸入性肺炎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吸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对预防吸人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很大帮助。
2.4 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患者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3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1∶1,每天3次,防止呛咳。
3 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对于患病通常在接受治疗时都抱有消极的治疗态度,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是很不利的。这也让心理护理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时一般比较突然,患者得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恢复期间都会由于对健康的忧虑以及对手术费用的担心,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消极治疗以及抑郁烦躁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语气要温和,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在能力范围之内帮患者一些疑惑或者生活难题。另外,对于患者手术的成功性进行肯定,让患者对康复抱有积极的信心,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从而从侧面促进患者的治疗。
3.2 强化康复知识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知识宣传,加强患者的安全意思。患者的安全高于一切,必须放在护理的首要位置。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方位的康复安全教育宣传,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什么行为是危险的,不利于康复的,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3.3 功能锻炼:急性期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按摩患肢,防止肌肉的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足下垂的发生。恢复期进行理疗、针灸、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一般在发病后2~3周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并要有一定程序。
3.4 康复生活习惯干预:(1)戒烟酒。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3]。(2)指导患者家属准备饮食。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食动物的脑、内脏,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根据不同并发症合理饮食[4]。另外,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便秘是不可避免的。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在生活饮食中,多食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或用适量的药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开塞露、甘油外用等。(3)多喝白开水。患者在康复期间要多喝白开水,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维持体内充足的水液,在防治便秘的同时,使得患者血液衡释,从而保持血容量。(4)注意保暖。由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年龄的特殊性,老年人在换季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血压升高引发脑出血。
总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护理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通过外部的病房环境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及时监控,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另外,在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并发症干预,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最后,在康复护理中药做好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并做好功能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机率,在发生时也能做好及时的治疗和干预,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韶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学,2005,25(2):184-109
[2] 王晓忠.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4):227-42
术前健康教育,手术前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口头交流,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术前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如有吸烟、嗜酒史者应劝其戒烟、戒酒,停用某些可能对手术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诸如足癣、鼻窦炎、呼吸道炎症等容易导致感染的疾病,确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可手术。同时,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一定要在术前1d控制血糖在6~7mmol•L-1以下。术前常规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
2术后康复护理
2.1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卧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外展15~30°,足趾朝上,为防止患肢内收,可在两腿间放置梯形枕,同时将软枕垫于患肢小腿处,抬高20°~30°以减轻水肿。侧卧时采用健侧卧位,不可两叉,需在两腿间垫软枕,患肢膝关节高度不超过髋关节,使髋关节和同侧下肢在水平线上,防止内收内旋预防假体脱位[1]。放置便盆时,让患者合理使用健侧肢体,护士站在患侧将髋关节及整个患肢托起,同时嘱患者健肢屈曲,用力抓住骨科床拉手,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使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注意保持患肢位置,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喇叭口式的尿壶,避免过多使用便盆。
2.2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髋关节手术后,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渗出液,以利于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避免伤口内积血,导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护士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术后引流量小于50ml•d-1可拔除。
2.3术后肌力锻炼
肌力锻炼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中的重要内容[2]。护士应帮助患者实施规定的锻炼项目,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以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每个动作做5s,然后放松,再重复练习。手术后第1d,除加强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外,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上肢肌力练习。上身及臀部可做引体向上运动1~2次•h-1。术后第2、3d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加强腿部肌肉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上、下午及睡前各练习20~30min。引体向上运动3~4次•h-1,尽量独立完成,注意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开始时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但应鼓励患者坚持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如果术前髋关节屈曲明显,应配合下肢牵引锻炼腹肌、股四肌及臀肌,以帮助术后完全伸直髋关节。
2.4离床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半卧位的时间,为离床作准备。下床方法是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护士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脚着地,再拄双拐站起。上床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离床活动第1d上下午各拄拐站5~10min(视个人体力),无不适时在床边行走数步,行走时,应先迈健肢,用健侧下肢负重。护士应在旁守护,观察有无虚脱发生。第2d开始拄拐在室内行走,距离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每次不超过30min,上、下午及睡前各一次,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15~30°左右,不能负重,护士及家人应在旁守护,防止意外发生。
2.5自立能力练习
护士要鼓励患者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生理活动,如:洗脸、梳头、进食等,离床后即训练洗脸等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体康复。
2.6正确使用拐杖
准备合适的双拐杖,高度及中部把手与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配橡胶装置(防滑),拐杖顶用软布包裹(减少对腋窝的直接压力),练习利用双拐杖和健腿支撑站立,患肢不负重状态下行走。
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1关节脱位预防
3.1.1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患者必须保持关节适当的活动范围才能完成功能性的活动。术后引流管拔除便可进行髋、膝关节屈曲练习、髋关节伸展和旋转训练,以训练髋关节的活动度。屈伸训练应逐渐由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练习。术后3~7d开始髋关节活动度的锻炼,目的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动作如下:①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平卧,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要求足跟离开床面20cm以上,在空中滞留5~10min,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②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起足跟,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锻炼,但屈髋不能大于90。③髋关节伸直训练,患者平卧位,屈曲健侧髋膝关节,做患者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④髋部外展训练,患者平卧位,使患者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以上动作10~20次/组。可以通过肌肉力量训练来维持功能性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性活动,如:坐、站、转移等[3]。
3.1.2卧位练习练习屈髋肌的最好办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抬腿能同时训练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和肌力,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髋、膝关节伸直后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运动(抗阻力或不抗阻力),仰卧屈膝双下肢外展位进行膝关节靠拢和分开运动可锻炼关节内外旋。注意内收及内旋一定要注意幅度不可太大,以防脱位发生。
3.1.3坐位练习术后7~10d护士可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把术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由于坐位时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相对较短,不可坐低位椅凳。每日可坐4~6次,但每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练习包括伸髋肌、屈髋肌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有0.2%~6.2%的患者发生脱位[4],常发生在术后即刻搬运过程中或术后10~12w内,患者常感到腹股沟或臀部疼痛,矫正脱位是困难的,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如:术后卧位时穿丁字鞋,不过度屈髋屈膝,不做下肢交叉动作,不坐低凳,使用高的扶手椅子和高的厕所坐位,遵守小于90°原则,有规律地练习屈伸下肢,因此,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即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屈髋不能小于90°,即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②手术侧膝关节的抬高不要超过同侧髋关节。③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④卧位及翻身时患肢应保持在外展位。⑤坐位时不要向侧方弯腰。
3.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dosis,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47%[5],它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髋关节术后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4d[6]。只有术后仔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都可以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伤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或潮红、患肢疼痛,多为静脉淤滞所致。术后应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目前,常用的有力学预防,如早期下肢抬高和早期肌肉收缩练习,按摩大腿肌肉,给患肢穿高弹袜(长度从足跟到大腿根)等都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3肺部感染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差,仰卧位,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护士应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排痰、扩胸运动。必要时做雾化吸入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3.4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此类并发症可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并非直接感染)。为了降低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放置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导尿管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麻醉清醒后拔除尿管,拔除时放尽气或水,不可强行牵拔。拔除后嘱患者多饮水,冲洗尿道,预防泌尿系感染。
3.5预防压疮
术后患者抵抗力差,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易出现骨突部位褥疮。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指导,给患者定时叩背、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保持床单位的平整干燥、清洁柔软;骨突部位置软垫;增加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
4出院指导
4.1自行上、下床指导
出院前2d,护士指导患者在家人协助下行离床活动并演示,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支撑自行上、下床以便出院后自理。
4.2指导
家庭座椅不能太低,勿坐沙发、矮凳,桌椅最好有扶手,坐位时身体不前倾,不跷二郎腿,不盘腿,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数,但避免大于90站立或坐下时首先伸直患肢,用双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撑躯体起立或坐下,站立时患肢外展,不能将患肢交叉于对侧,生活中不使用蹲便器,弯腰不超过90°,勿卧于健侧,如果卧于健侧,双膝间放一软枕。
4.3日常活动指导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本院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的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9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感觉舒适度为65.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9%,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为91.1%,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为77.8%;对照组产妇感觉舒适度为34.4%,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46.6%,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为38.9%,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术后
舒适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1]。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治疗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将“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的理念融入护理的全过程中。根据这一要求,本科在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应用舒适护理,从而使产妇顺利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本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80例,年龄20~40岁,平均30岁。按入住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每组90例。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的年龄及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一方面经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担心胎儿的安危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和紧张。帮助其消除不确定性,赢得产妇的信任,从而消除产妇不必要的猜疑、忧虑和恐惧,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在与产妇交流时,做到专心,回答询问时认真耐心,满足她们的心理舒适要求。
1.2.2 生理舒适护理 术后平稳地把产妇移至病床上,病床铺一次性中单。保持床铺整洁、无渣屑。注意保暖,搬动时注意保护切口、静脉输液管,协助其新生儿做好早吸吮早接触。在术后向产妇说明手术很成功,术后多有子宫收缩引起的下腹痛,耐心向其解释引起不适的原因,协助其取舒适卧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及不适缓解情况。术后调节好病室的温湿度,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原则,一切操作做到稳、准、轻,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产妇带来不良刺激,产妇感到口唇干燥不适时,可用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产妇的不适感,尊重产妇的隐私,增加其生理上的舒适感。
1.2.3 减轻患者的社会不适感 存在社会不适的产妇,尤其是非常渴望生男孩的产妇及家庭,往往在手术后表现得更为明显,感到特别的忧伤、失望等。因此,护士在与产妇的交谈中,应仔细观察产妇的言行神态,并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开导鼓励他们,减轻不适感,使他们舒心的渡过术后阶段。
1.2.4 尿管舒适护理 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0.5%碘伏消毒会,保持会清洁。拔管时尿管与尿道摩擦系数增加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引起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及拔除尿管后出现疼痛不适。改良式拔尿管方法是让气囊内保持0.3~0.5 ml液体,使气囊轻微充盈并保持气囊平整光滑,不致形成锋利的锐角,在拔除时对尿道黏膜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小从而减少疼痛。提高了患者在拔除尿管时的舒适度。
1.2.5 疼痛舒适护理 剖腹产术后的伤口疼痛,不但影响机体功能,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及产妇的精神状态,延迟初乳及母乳喂养的时间。为了减轻产妇剖腹产术后的痛苦,保持产妇心情舒畅愉快地哺乳,提高母乳喂养率,对妊娠高血压产妇剖腹产术后采取静脉自控镇痛(PCEA)的方式,减轻了产妇的疼痛。
1.2.6 皮肤舒适护理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的汗液,并且妊娠高血压孕妇常有水肿,应协助产妇翻身,背部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1.2.7 输液舒适护理 输液前做好解释工作,操作时,做到沉着、稳健、熟练、一针见血,尽可能减少穿刺中的疼痛刺激给患者带来不适[2]。经常巡视病房,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是否脱出,输液管是否有扭曲受压,注射部位有无液体外渗、疼痛等,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减少移位和穿刺的次数。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减少身体不适。
1.2.8 病情观察 妊娠高血压产妇在产褥期仍需继续监测血压,产后48 h内应至少每4 h观察1次血压。即使产前未发生抽搐,产后48 h亦有发生的可能,故产后48 h内仍应继续硫酸镁的治疗和护理。使用大量硫酸镁的孕妇,产后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恶露较常人多,因此应严密观察子宫复旧情况,严防产后出血。
1.2.9 环境舒适护理 保持病区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和噪音。病区做到窗明几净,清洁卫生,使患者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产妇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保持空气新鲜,无异常气味,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适当摆放鲜花,播放轻音乐,使产妇放松及转移注意力,增加产妇舒适度。
1.2.10 活动指导 术后6 h床上翻身活动,24 h后拔尿管,嘱咐产妇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产妇衣服要宽大舒适,适当参加一些轻缓活动,如室外散步,做产后康复操等,可以改善心情,减轻产后不适。
1.3 调查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产妇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产妇感觉舒适度、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以及产妇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等。共发放调查表180份,收回180份,调查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分析进行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产妇感觉舒适度为65.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9%,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为91.1%,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为77.8%;对照组产妇感觉舒适度为34.4%,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46.6%,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为38.9%,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后情况比较(n,%)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为患者着想,达到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值,对待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尽可能使患者放心、开心。因此,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指导,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通过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产妇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使舒适护理满足了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妊娠高血压孕妇剖宫产术后,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使产妇在术后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为产后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Perioperativenursingofapplicationfacialartery-submentalartery islandflapforrepairingtissuedefectsafteroral cancer ablation
ZHENG Yan-heng, JIANG Feng-yi, ZHANG Ling.
Department of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FifthAffiliatedHospital of Sun Yet-sen University, Zhuhai,Guangdong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pplication facial artery-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for repairing tissue defects after oral cancer abla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pplication facial artery-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for repairing tissue
defects after oral cancer ablation of 5 Patients. Result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well finished, there were no blood vessel articulo, the myocutaneous flaps were alive , hospital onset of infection did not happened, tissue defects were repaired successfully and primary healing,the patients were rehabilitation discharge.Conclusion The correct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good to preparation bfore operation,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care made for diminish reaction after opeation,the flaps are survival easier.
【Key words】 Facial artery-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 Perioperative nursing ; Tissue defects after oral cancer ablation
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常见的手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邻近术区,在排除区域淋巴结转移后可直接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手术方法实用,手术成功率高,效果良好[1,2]。本院口腔颌面外科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预防皮瓣血管危象发生是组织瓣种植体手术成功的关键,其中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和总结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04年6月至2009年11月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过。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53岁,包括舌癌3例,口底癌1例,上腭癌1例。
1.2 手术方法简介 全麻后垫肩,先行颈淋巴清扫术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然后根据术中组织缺损大小,定位皮瓣大小,平均左右径12 cm,上下径4 cm,位于颏下和颌下区,类椭圆形,沿划线切开皮肤、颈阔肌,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在颈阔肌深面翻开肌皮瓣,分离面动脉及面静脉,形成蒂部,皮瓣包括二腹肌前腹,在二腹肌前腹深面保护颏下动静脉,皮瓣翻开后解剖颌下腺和颏下动静脉,根据缺损部位松解蒂部,经口底转至缺损部位,与缺损部位缝合。取瓣区撤除垫肩后适当减张直接拉拢缝合,留置负压引流[1,2]。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口腔癌患者入院后经确诊,都会不同程度感到焦虑,抑郁,甚至悲观情绪严重,常对手术无信心,或对术后容貌语音的恢复信心不足,影响了术前准备工作的进行,为此,专科护理小组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使之对手术后疾病的转归树立信心,为术前准备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
2.1.2 术前准备 与管床医生沟通,了解手术区域,重点检查颌下颏下淋巴结情况,以保证皮瓣能取用,检查术前化验单是否齐全,尤其检查术前是否需要备血,做好术区备皮工作,了解术后护理的特殊要求,床边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管、吸痰设备。
2.1.3 术前口腔清洁 术前口腔清洁工作到位,一般需术前2 d口腔护理,口腔卫生条件差者需行龈上洁治,并给予甲硝唑或洗必泰漱口。对手术部位的患牙及时提醒医生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 患者术后平卧,头位可稍偏向患侧,忌偏向健侧,并制动5 d,减少局部牵拉刺激,保证良好的血运循环。
2.2.2 肌皮瓣护理 病区室温保持恒温,约25℃,气温低时可使用电暖炉,以防止皮瓣血管受冷收缩。术后3 d每4 h定时观察肌皮瓣的血运情况。主要观察皮瓣的色泽、肿胀和渗血情况。皮瓣发青,则表明静脉回流受阻,若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血管危象时可细针头针刺皮瓣,明确判断,针孔出新鲜血则证明皮瓣血供良好,无血渗出证明动脉供血差。术后肿胀是颌颈联合根治术的必然现象,关键是合理判断,引流通畅。肿胀严重者可配合医生用药消肿或手术引流减压。
2.2.3 术后用药护理 合理选用抗生素,一般为头孢类联合甲硝唑或奥硝唑二联用药5~7 d,术后感染也是皮瓣坏死的原因。术后一般不选用止血药,遇血管危象时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 ml、丹参0.8 g等扩容扩血管药物。局部雾化吸入。
2.2.4 常规口腔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口腔条件常较差,尤其对于口腔癌术后患者,口腔护理尤其重要,且有专科特殊要求,一般而言,口腔护理专科使用洗必泰居多,不用生理盐水,擦洗口内术区时需动作温柔,常需双人操作。
2.2.5 引流管护理及气道护理 颌颈联合根治术后患者术区接负压引流瓶,以防止积血积液和肿胀。创口换药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一般引流3~4 d,术后第1~2天引流量较多,呈血性液体,然后逐日减少,最后呈淡黄色,24 h总量少于20 ml时可通知医生拔管。如术后短时间内引流液多,术后2 h内引流量超过100 ml,且颜色鲜红,能无阻力继续抽出引流液,一般预示有内出血,应积极处理,甚至在手术室止血。若引流不畅,且术区肿胀明显,需高度警惕引流管位置不正确或打折弯曲至引流不畅。
若行气管切开,则行气管切开护理,且注意气管湿化,每小时泵入8~10 ml生理盐水入气道,并常规雾化吸入每8 h一次,不行气切则需常规雾化吸入每8 h一次,注意观察呼吸通畅情况,避免窒息的可能。
2.2.6 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 常规留置胃管2周,鼻饲流质饮食,拔胃管后可行功能锻炼,如练习舌部发音,张口度训练,咀嚼功能锻炼等,并由汤匙喂养逐步改为自主进食。
3 结果
5例患者手术治疗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护理极大配合了术前术后治疗的完成,均康复出院,病区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为应对类似病例积累了丰富经验。
4 讨论
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专科护理人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专科护理目前尚未有报道,我院5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能力,对皮瓣修复的护理体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颌颈联合根治术后皮瓣修复的术后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期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皮瓣坏死、窒息、感染而致修复失败。因此,术前须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术后护理的特殊要求,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状况,加强引流管护理及气道护理专科护理工作,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并加强功能锻炼,确保手术成功。
1临床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8-53岁,离断时间为35min-360min,其中5例为4指离断,11例为3指离断,25例为2指离断,58例为单指离断,共再植161指,术后存活155指,按再植指计算,存活率为96.3%。
2观察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支持断指患者均为外伤后急诊入院,求治心切,由于指体残缺、流血、疼痛以及担心以后影响外观和功能。常有恐惧、焦虑、愤恨的心理,患者的疼痛、烦燥和代谢紊乱因素可诱发血管危象[1],所以我们要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恰如其分地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预后及可能遇到的不适,使患者有思想准备,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常规备皮、抽血、输液、皮试,妥善保存断指:用塑料袋包好断指,塑料袋周围放冰块。
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将患者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的病室中,室温在25℃左右,患者平卧,患肢制动抬高于心脏10cm,以利静脉回流,用60-100u的烤灯局部持续照射,灯距30-40cm,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5天,避免侧卧于患侧。强调患者及陪人绝对禁烟,因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遵医嘱使用抗凝药,抗血管药及抗生素,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渗血多时及时更换。
2.2.2 断指血液循环的观察患者血管条件、术后患者的心情变化及合作程度均影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术后1-3天是血管危象的高发期,因此3天内应每半小时观察一次,3天后以每1小时观察一次,观察的重疑皮肤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腹张力,指端侧方切开放血情况。正常时患指肤色红润,皮温与健侧相似或略高于健侧,毛细血管充温时间为1-2s,指腹饱满,张力正常,指端侧方切开放血立即流出鲜红色血液。如果患指皮肤颜色苍白,皮温比健侧低4℃~5℃,毛细血管充盈消失,指腹张力低,指端侧方切开放血未见立即流出鲜细色血液则为动脉危象,如指体颜色发紫,毛细血管充盈加快,指腹张力明显增高,指端侧方切开放血后流出暗紫色血液则为静脉危象;
2.2.3 血管危象的处理动脉危象有2种:一种为动脉痉挛,常因寒冷、疼痛、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可提高室温,使止痛剂,对哭闹不安的小儿可用镇静剂,另一种为动脉栓塞,大部分发生在术后1-3天,术后24小时内最多见,临床表现与动脉痉挛相同,最初二者很难鉴别,只有解痉处理后血液循环仍未改善,说明有动脉栓塞的可能[2],此时立即手术探查,本组98例中有7例发生动脉危象的,经手术探查后有3例血运未恢复。静脉危象2天内发生者应手术探查,本组98例患者均采用了指股侧方切开放血,故未出现静脉危象。
2.2.4 疼痛的护理 疼痛刺激机体引起生理变化可诱发血管痉挛,同时可影响睡眠,加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而不是待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3]。疼痛严重不能缓解并出现血管危象先兆时,应采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由于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可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所以要加强心理镇痛。本组有40例对疼痛特别敏感,术后预防性用双氯酚酸钠栓剂塞肛,有效地预防了剧烈疼痛的发生。
2.2.5 康复护理断指成活不等再植成功,使成活的手指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 的功能才是成功的再植,这就需要术后加强功能锻炼,术后3周即可开始再植手指的关节主动或被动功能练习,练习的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每次以感疲劳为度,待指骨拨除克氏针后练习3-5次/d,20min/次。并逐渐加大活动量,要求患者用伤手做握、抓、捏练习,如捏皮球、捏火柴干、解纽扣、系鞋带等练习,术后6-8w应加强受累关节的主动活动,配合理疗,中药熏洗等,促进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出院后继续加强患指功能锻炼,同时注意保护手指,防止意外伤害,并定期复查,通常术后3个月患者生活可自理,伤手功能恢复满意。
3 讨论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断指再植手术适应症的认识也不断提高,过去认为小儿断指,末节断指成活率低不宜再植的病例,现在也尽量再植。通过对本组98例中95例断指再植成功,说明断指再植术的开展除需医生有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外,护理人员术后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注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的情绪及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医学界三大难题之一,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壮年。我院采用术前辨证给予中药调理后,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同时进行围术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1~52岁,平均37.8岁。左侧13例,右侧32例。相关病因:外伤15例;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激素10例;长期大量饮酒13例;其他7例。根据Ficat分期:Ⅰ期13髋,Ⅱ期15髋,Ⅲ期10髋,Ⅳ期7髋。患者病史0.5~4.0年。男性患者以首发无痛性跛行居多,女性以首发髋关节疼痛居多,所有患者都有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受限及局限性压痛。髋关节伸屈受限及疼痛情况与股骨头坏死轻重无明显一致性。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住院时间最短14d,最长35d,平均24 d,随访3个月~3年,股骨头坏死症状均获得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用缝匠肌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及髂骨松质骨髓,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神经。视情况常规切取缝匠肌肌骨瓣、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并原位取松质骨髓及骨髓血备用。分别从相应部位十字形切开并切除部分关节囊,显露股骨头颈部分,观察股骨头的变化。根据CT或M砌提示的股骨头囊性变或坏死的部位,在距病灶最近的头顶交界处沿股骨颈纵轴方向开槽。沿槽向股骨头软骨下潜行刮除死骨或硬化骨质,深达头颈骨质中心及软骨下骨质(要特别注意负重区软骨下死骨的清除),软骨下骨质挖除的范围略大于死骨的范围,将坏死硬化的死骨彻底清除,其原则是创面粗糙有渗血,如有软骨面塌陷,牵引下用圆头骨膜剥离器将塌陷的软骨面顶起。将取好备用的松质骨髓填入骨洞,并将骨髓血一并填入,用嵌入器将松质骨髓夯实顶起塌陷的软骨面。然后将肌骨瓣植入骨槽,根据情况可用1枚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有内收肌紧张者行闭合内收肌部分切断。
1.3 中药治疗
术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分为三型,进行全面地调理:Ⅰ型为气滞血瘀型:采用当归红花饮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Ⅱ型肝肾两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Ⅲ型气血肝肾俱亏型:采用六味地黄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减,以固本培元,气血双补。调理期间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考虑,时间一般为2~6周。待患者达到最佳状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进行治疗:初期以行气活血法为主,予以当归红花饮加减,一般服用4~8剂即可;中期以和营止痛法为主,方用和血止痛汤加减,活血止痛、祛痕生新,服用1~2周;后期以补益肝肾为主,用壮腰健肾汤加减,舒觥壮骨,促进植骨的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为2~4周。经过手术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一方面,带肌蒂骨瓣移植手术,彻底清除了坏死骨,既减轻了骨内压,又为植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活提供了基础:同时适当植入松质骨,对防止股骨头塌陷提供了有力的机械支撑作用,起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的作用;同时植入肌骨瓣,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中医中药治疗促进坏死区血液循环的建立和坏死骨的复活,最终达到股骨头外形重塑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2 结果
本组45例,随访1.5~6.0年,平均3年8个月,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疗效标准(百分法)进行评价,优≥85分,良84~75分,可74~60分,差<60分。本组优18髋,良17髋,可7髋,差3髋。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病史长,求治心切,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对治疗的信心不足。同时,患者对中药治疗该病的原理可能不清楚,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除患者的疑惑,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各项治疗的目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医务人员在语言、态度、行为及在治疗中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
3.2 的护理
术后应尽最大可能防止血管蒂扭曲或受压,术后正确的放置对于防止术后股骨头脱位、骨瓣缺血坏死、髋关节脱位并发症非常重要。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患肢屈髋、膝部垫枕、髋关节保持10°~20°外展中立位。屈髋可减轻血管蒂的张力,减少局部牵拉刺激,保持血管蒂的松弛状态,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术后患肢避免出现外旋或过度外展,以免使血管张力增高,血管发生痉挛,造成血运障碍,使骨瓣坏死。避免侧卧位和髋关节内收位,以免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1周给予半坐位,避免长期平卧产生的劳累,减轻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
3.3 皮牵引的护理
术后患者下肢给予皮套牵引,维持4~6周,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股骨头脱位,减轻关节压力,有利于股骨头的恢复。给予皮牵引时注意有效牵引,牵引陀要悬空,牵引重量2~5 kg,位置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行牵引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牵引带里面铺毛巾防止磨破腿部皮肤,足跟悬空,双踝部给予按摩,防止压疮。
3.4 功能锻炼
①麻醉恢复后,可做足趾屈曲与背伸活动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带动小腿肌肉运动,避免关节僵硬、强直。1周后进行屈髋锻炼。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3周后坐在床边做膝部屈伸运动。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 s以上再放松,重复20次,3~4次/d。④6周后扶双拐下地,保持患肢外展,拄拐时与肩同宽,双拐距足前半步,呈三角形支撑,使身体重心在双拐与双下肢的合力线以内,锻炼时嘱患者患肢不得负重以防止股骨头塌陷,注意保护患者以防摔倒,3个月后轻负重。此后,摄片检查决定负重情况。
3.5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