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1

他们在保障市民生存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即在促进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保持市容的整洁有序,在满足弱势群体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妥善化解城市矛盾。他们采取“人性化”管理政策,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正确处理执法与教育、执法与服务、执法与处罚的关系。

他们尊重管理相对人的权益,推进文明执法。他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服务为本”的理念,遵循“一教育、二警告、三处罚”的工作程序,在纠正违章时先敬礼,问您好,再出示证件,说明违章事实及依据,做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主动“示弱”而不“逞强”,开展与业户谈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被管理对象感受到他们的文明服务,认识到接受管理是为了维护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利益,培养他们自觉守法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他们在为民服务上做到“四个一把”即:“老人扶一把,小孩领一把,自行车摆放理一把,为民服务帮一把”。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问题上做到“四一、四心”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接待群众热心、听取申诉耐心、答复询问细心、处理问题用心”。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范,奠定了依法行政的基础,树立了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篇2

[关键词]

大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价值

大数据作为推进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战略资源,其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管理意义与价值。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管理情况来看,大数据只被应用在简单与初步的工作范围内,这一方面严重阻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及水平。如何根据我国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与分析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决策力及实施力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主要以信息数据采集、信息数据分析及信息应用为基础。大数据的中心理念为:一切事物实施量化,从而衍生出“4V”理念,即数据量与数据完整度、信息数据之间的内在与关联性、数据必须满足实际需求、使用数据分析养成价值。这样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达到和谐统一,即精确、准确、细化及严格;另一方面也与专业能力、细致量化及科学细节的城市管理原则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该管理理念能够不断丰富与深入人民群众的内心,提升其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及了解。若城市管理者能够坚持以“4V”理念作为基本的管理依据,还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精细化管理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自觉。

第二,大数据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技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细化城市管理的空间、量化管理的对象及优化管理的流程,必要之时还需采用科学、规范及合理的方式,促进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能够高效、统一并有序运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主要是由空间信息技术、交换技术、目录技术、空间信息可视技术及空间信息挖掘技术等组成,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与其相吻合。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管理技术,不但可以起到信息数据整合、信息共享、网路开放与集成运用的作用,而且能够搭建起一个全新的智慧化与自动化信息舞台,不断融合城市管理与科学技术,最大限度上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管理文化。大数据是一种蕴含丰富内涵的城市管理文化,利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科学技术,全面感知、采集、统计与共享数据,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首先,大数据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与实际情况的文化,因为数据能够详细记录客观事实。其次,大数据是一种追求准确的文化,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及声音来描绘具体实施,但只有数据才是最为精确、准确与科学的工具。最后,大数据是一种具有逻辑思维的文化。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内,大数据能够推动城市实施更为科学及更为明确的管理工作,并为更多的人民群众带来便捷与实效的服务。

2大数据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决策力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能够实现城市管理者决策力的科学化,使其准确决策。大数据本身具有的特征,能够影响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决策水平。首先,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数据推动决策能力的思想,在决策时要根据具体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能凭借自己感觉与他人的认知。城市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数据、关注数据并相信数据,一切从数据出发,这样的做法能够全面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其次,要求城市管理者全面掌握数据的综合度。大数据的相关科学技术手段促使了人民群众在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之间获取到想要的信息,并且该数据会呈现出类型丰富、信息量大且智能化的特点。再次,要求城市管理者全面掌握数据的准确度。因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定性,而且包含了量化,即所有的数据必须提供给城市管理者更大更多的价值,并且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原本的性能,不断放大细节,促使城市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城市中任一目标、对象、位置场所、属性等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为城市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准确及科学的依据。

第二,大数据能够探索出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关系与规律。由于大数据主要的工作原理为不断能够对数据进行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建立模型,可以将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的工作关系与规律发掘出来。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应当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次来提炼历史数据与现实数据,丰富城市管理者的思维空间,并使其找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案。

3结语

本文就大数据时代对于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价值展开剖析,分析了大数据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思想力及决策力方面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将大数据真正贯穿落实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能够全面提高。

作者:谭丽莎 李学锋 吴晓鑫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ity bridg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fine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from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bridge detection, bridge maintenance implement three introduced the bridg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ity fine measures, so as to guide the practi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ridge clear.

Key words: the city bridge; Fin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Dete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快速发展,高新科技在城市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城市桥梁数量显著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役桥梁材料性能逐步劣化,桥梁步入养护周期,桥梁的安全运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逐年增长的桥梁设施数量及交通流量,桥梁的管理工作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确保桥梁安全运营,提高桥梁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市桥梁精细化养护与管理工作。

1 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桥梁设施的安全运营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设施管理单位的声誉,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近几年,城市桥梁设施养护管理虽得到重视,但对管理手段仍是粗放型的,责任不清,缺乏“精细化管理”的意识,“重建轻养”观念犹存。导致桥梁运营过程中出现了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有些桥梁病害虽已修复,但因施工精细程度低,造成病害得不到根治,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除。管理学家汪中求先生说过:“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城市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不到位,都可能影响桥梁运营安全,甚至会导致整座桥梁垮塌事故。

2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即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制度上的精心、人员的精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从而精益求精,实现管理的精心。“细”即指细分职能、岗位与管理流程,细化目标与任务,使之落实到人。“化”则指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要执行有效。

城市桥梁精细化养护与管理,就是要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桥梁管理制度,运用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桥梁养护管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员工,每一道程序和每一项工作内容都精细、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达到全面提升桥梁管理水平的目的。

3 城市桥梁精细化养护与管理的几点举措

3.1 管理体系与制度精细化

城市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以科学的态度、思维、方法,构建起桥梁精细化养护管理体系。推进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力求每一个环节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没有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的桥梁养护管理是不到位的,会成为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的障碍。

完善桥梁精细化养护与管理制度,就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和“科学、创新、高效”的思路进行完善,突出重点,突出精细化概念,通过管理体系将制度、管理者及桥梁设施联系起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⑴ 桥梁养护管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桥梁养护工程师管理制度》、《桥梁设施安全运营框架岗位职责》、《桥梁设施安全运营组织机构框架》、《桥梁养护管理细则》、《危桥管理办法》、《长大桥梁管理办法》、《桥梁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从而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⑵ 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按照要求履行职责。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和《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8号,2003)》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保障桥梁安全运行。

⑶ 执行桥梁养护、检测评定管理制度。按要求开展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工作,掌握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和构件的缺损情况,及早发现桥梁的缺陷和异常情况,进而提出合理的养护措施。依据桥梁技术状况等级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A级桥梁进行日常保养,B级桥梁进行日常保养和小修,C级桥梁进行专项检测后保养、小修,D级桥梁进行中修或大修,E级桥梁进行大修、加固或改扩建。

3.2 桥梁检测工作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对于桥梁检测而言,就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制订的检测计划进行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与特殊检测,责任到人,认真工作,随时掌握结构的技术状况等级和构件缺损状况,而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依据。

按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规定,建立“一桥一档一管理”的模式,执行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与特殊检测制度,数据及时录入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⑴ 经常性检查应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桥梁管理人员或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以目测为主,并应按规范要求现场填写《城市桥梁日常巡检日报表》,登记所检查城市桥梁的缺损类型、维修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

⑵ 定期检测分为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常规定期检测应每年一次,可根据城市桥梁实际运行状况和结构类型、周边环境等适当增加检测次数。由专职桥梁养护工程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应根据常规定期检测结果对城市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估分级。结构定期检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结构定期检测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宜为1~2年,关键部位可设仪器监控测试;Ⅱ~Ⅴ类养护的城市桥梁间隔宜为6~10年。

⑶ 特殊检测应由相应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主要检测人员应有5年以上城市桥梁检测专业工程师资格。检测人员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详细检测和综合分析,从而对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进行诊断,对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评估。

在检测工作过程中,桥梁管理单位人员尽量参与其中,从收集查阅资料开始,到制定方案,现场数据复核,桥梁结构的检查,无损检测的实施,认真把好每一个环节,仔细做好每一项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尽快提高自身检测水平,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3.3 桥梁养护实施工作精细化

对桥梁检查中发现的病害,第一时间组织落实人员进行现场复核。对影响桥梁服务质量或涉及结构安全的病害,要及时做好现场维护,按照维修方案,安排人、机、材,及时进行养护维修,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管理以及质量监督工作;对于常规桥梁病害,按照制订的养护计划进行维修。

3.4 桥梁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⑴ 积极推广应用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桥梁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基础数据库、统计查询系统、桥梁评价系统、费用模型系统、维修计划系统和GIS功能等部分组成的综合体。依据系统数据及专家系统,科学制定养护方案,合理分配养护资金,及时有效地对桥梁养护和维修,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⑵ 积极推广应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规定:“在有条件的城市应对重要桥梁设置桥梁监测系统”。桥梁健康监测就是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实时监控结构的整体行为,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进行诊断,对桥梁的服役情况、可靠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智能评估,桥梁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桥梁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4 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至今,作为城市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建设期和养护期,桥梁精细化养护与管理越显重要,在推进桥梁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把责任层层分解,把“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提高桥梁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桥梁安全运营,促进市政建设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

篇4

1 群力新区基本情况

群力新区位居哈尔滨城市西部,北衔美丽的松花江,东与城市中心区相邻,西临长岭湖风景区,秉承天籁,是一个“生态宜居、江环水绕、四季夜未央”的魅力新城区。该地区规划用地面积2733hm2,总建筑规模3200万m2,公共绿地面积345.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m2。其中公园建设项目224.27hm2,节点绿化景观项目7.98m2,道路绿化项目104.48hm2,其他绿化项目8.97hm2。群力有“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滨江景观带,身居其中,绿意浓浓,花香满径,碧色葱葱,满目皆是纯正的自然风情。新区还建设有音乐公园、丁香公园、湿地公园、雨阳公园、体育公园、翠溪公园、金河公园以及民生公园8大主题公园,其中展现金代地域独特民俗风情的金河公园,体现“中国寒地水乡”特色的湿地公园、翠溪公园,融入哈尔滨本土音乐文化的音乐公园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2 群力新区目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少,管理队伍薄弱

群力地区目前仅有群力园林管理办公室一个管理机构,负责群力绿化管理的所有工作,管理人员多为社会招聘,人员少,任务重,专业水平不足给群力园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导致群力地区的监管工作力不从心,不能及时地制止和处理涉及园林绿化的违章行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巡视、检查人员及车辆不足,也导致园林绿化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对实现精细化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

2.2 专业人员少,作业能力缺乏

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是技术、经验型工作,目前群力新区园林作业人员均为临时聘用,大多不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且流动性大,经验不足,作业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景观效果及作业时限,无法满足精细化作业要求。

2.3 保安老龄化,安全工作不到位

公园的管理效果、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展示管理形象的窗口。但由于群力公园现有保安年龄普遍偏大且均未经过系统培训,造成保安人员纪律散漫、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效果及园林局形象。

2.4 宣传力度小,爱绿护绿意识不足

由于宣传不到位,市民的自觉护绿意识不强,导致市民、游人毁坏绿地、毁坏园林植物和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

3 群力地区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3.1 增设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

充实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在群力新区增设管理站,增加管理人员,落实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分片管理、分片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位,做到巡视管理无盲点覆盖,实现群力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3.2 成立专业园林作业队伍

一是对面向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作业人员,并从园林系统中挑选专业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园林作业队伍。二是将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通过招投标引进有资质的、实力雄厚的园林绿化公司,实行市场化养护。由主管部门进行督导指导和目标考核,达到提高效率,实现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目标。

3.3 充实安保队伍

面向社会招聘25~30岁形象良好的年轻退伍军人,同时从管理正规、信誉良好的保安公司聘用专业保安,统一培训后按照比例分配至各公园。严格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以专业保安的专业素养和退伍军人于部队养成的责任感相结合,共同维护公园秩序,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其存在一定的公益性,旨在服务于更多的人,保障其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立医院若要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则必须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保障公立医院的顺利运营,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一、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公立医院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在公立医院中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先明确目标,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中,起源于日本等国家,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指做好社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将其应用于公立医院中也是公立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立医院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最突出的不同在于其职能上的变化,而且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管理,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在管理上更为灵活。其次,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分工上更为明确细致,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以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最后,财务精细化管理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公立医院中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必然要求,更顺应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热潮。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就越来越高。这需要公立医院重视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要求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当下的公立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这两个部分。由于减少了公立医院在药品上的收入,这就需要公立医院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营效益。而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则有利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减少成本,保障公立医院的效益。

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公立医院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资金。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施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精细化管理则能够满足公立医院的生存需求,有利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环节,若想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则必须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引导公立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发现运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予以解决。在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公立医院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逐渐扩大,其需要更为专业的财务管理。医院财务预算与企业的财务预算有着一定的差别,公立医院财务预算存在其特殊性,必须予以重视,要意识到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以防出现预算失误的现象。二是实施预算层级管理,提高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所谓的公立医院财务预算层级管理是指:对公立医院总预算、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以及临床医技等方面进行管理。就是要实施全面的、统筹性的合理规划,将财务预算作为核心内容,对每个科室的财务预算进行统一管理。三则是要实施财务预算动态化管理,可根据所提供的预算数据来进行有效分析,以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重视公立医院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则必须实施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在财务核算的时候应保持多元化,不可过于局限。不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只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而是应当扩大范围,保证核算对象的多元性。在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要将公立医院的核算对象进行细分,以提供更具时效性更准确的财务数据。除此之外,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要严格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有效利用分推方法。在实际管理中,要将成本效益作为基本条件,将公立医院每个科室所需要的成本进行分摊,同时还要确保所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并对比这些信息以掌握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

(三)实施公立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不容忽视,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保障财务管理质量,为医院提供更多准确而有用的财务信息。绩效管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效益,另一部分则是效率效益。实施公立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考核指标的时候,要遵循多元化原则,不能只关注财务指标,而应当将其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二,在分配权重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保障其科学性。公立医院可制定院科两极制度,以合理分配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贯彻落实按劳分配,重视个人权益,从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第三,在制定绩效方案的时候,不可太过于单调,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建立健全的核算体系,采用现代化的分配模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实施管理,以体现绩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

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医院的稳定发展,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传统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公立医院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场需求,为了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的管理转变成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将精细化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式,以保障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质量,全面了解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从而寻找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昆.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17.

[2] 张瑞华.加强精细化管理 健全公立医院财务支出内控[J].财会研究,2016(03):57- 59.

篇6

一、何为物资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物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毫无疑问就是在精细化这三个字上,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指的就是对施工企业的物资进行精准、快捷、详细的管理,通过这种精细管理方式来减少对施工物资的浪费,从而提高企业施工物资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企业进行物资精细化管理事实上也体现着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并且还有将这些具体的衡量方法科学地应用企业的物资管理之中去,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从当前的企业物资管理情况来看,走精细化的管理道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是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二、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点

我国对于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中精细化的理念实际上是研究甚少的,自然精细化的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实际上企业的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物资需求计划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驱动,客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了企业运营的动力,也是企业物流系统的出发点。施工企业的物资是用来为企业生产产品服务的,物资管理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为整个施工项目服务的,因此物资管理工作应该要配合项目部门的需要,要和项目的整体情况想适应,因此项目部门才是物资管理的原始动力。(2)客户化服务是以项目部门为核心的。可以说项目就是企业物资管理的核心之所在,物资管理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为整个施工项目服务的。在施工企业中,企业的客户实际上都是企业内部的客户,他们之间实际上是上下级服务的关系,施工物资的流通主要还要依靠下游客户的推动。(3)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物资供应的时候要做到精准、迅速。所谓的精准、迅速就是要求能够对物资的型号、数量等信息进行及时的反映和整理。

三、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细分,对施工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的细分主要又依据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首先是物资本身的重要性,想要确定物资的重要性通常要综合考虑物资的采购数量,采购金额在总金额中占据的比重、物资的技术含量等因素。其次是物资的市场供应的复杂程度。所谓的市场供应的复杂程度就是指市场供应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市场供应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可替代性的供应商的数目、供应商的诚信程度、供应商的后勤保障情况来进行确定。通常来说,通过对施工企业的物资精细化管理进行细化之后可将施工企业物资的管理分为战略性物资管理、重要型物资管理、瓶颈型物资管理和一般型物资管理。

四、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情况

想要对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进行精细化,就需要对当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革。当前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施工企业通常可以认识到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几乎都不能够很好地重视物资管理工作。实际上物资管理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是保障整个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在实践中,企业常常把关注点几乎全部放在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方面,对物资管理的要求通常只停留在能够按时供应施工所需要的物资就而已。

(二)缺乏专业的物资管理人员

正如前面所言,我国对施工企业物资的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甚少,毫无疑问,我国施工企业也缺少物资管理刚面的专业人才。当前由于企业对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通常也没有特意为物资管理工作选拔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导致了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比较低,即使有心做好、改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给予他们的工资待遇水平通常也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在工作是出现消极的懈怠情绪。

五、企业进行物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高层重视并且领导员工参与物资精细化管理工作

从前面对我国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我国的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之所以一直不能发展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物资管理工作的忽视。

(二)完善的物资管理规范制度

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规范是保证物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施工企业想要让物资精细化管理工作更有效的进行,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对采购、实施、验收、保管、配送、盘点等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

(三)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当前,在社会的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并且实践表明信息化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当前,施工企业走精细化的物资管理道路是企业的不二选择,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一、制约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落后

我市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型管理的产物,管理职能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大锅饭等弊端日益突出,加快园林绿化管理企业化、发展产业化、投资多元化势在必行。

(二)园林管理经费短缺

现行园林绿化管理定额是根据20*年物价水平、园林绿化行业工资水平和20*年以前经费支出情况制定的,自20*年以来,人员经费和物价不断上涨,造成园林管理经费严重不足。20*年1*8.58公顷公共绿地浇水、施肥、打药、电费等园林绿化管理业务费仅186.5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精细化园林管理的需要。

(三)园林绿化管理市场不健全

园林绿化工程基本上实行了投招标制度,使园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明显提高。但园林绿化管理仍沿用投资单位管理的模式,园林绿化养护资质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制约了园林绿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实施。

(四)破坏绿地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沿街绿化树木上钉钉子、挂牌子、乱割树枝树皮破坏树木,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占用绿地、施工毁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绿化美化效果。

二、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办法

(一)创新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1、对原有绿地的管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奖惩制度,实行达标管理,定时、不定时进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级、职称评定的依据。

2、打破行业封闭,对新增园林绿地的管理推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养护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养护管理资质、资信优良、经验丰富、报价合理的绿化养护单位为中标单位,园林管理部门依据园林管理的相关标准对其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养护质量。

(二)动态管理养护管理经费

1、及时调整园林管理定额。自20*年以来,经过多次增加工资,人工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水、电、肥料、农药、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而我市园林管理定额是根据20*年物价水平、园林绿化行业工资水平和20*年以前经费支出情况制定的,现在已经明显偏低,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影响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比省内外其它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定额情况,养护管理定额急需进行调整。

2、新增绿地及时核定管理经费,并足额到位,确保管理不出现空当。

3、将园林设施的养护费用纳入园林绿化养护经费。随着绿地建设档次的不断提高,绿地中设施如:喷泉、花架、甬路、广场、雕塑、厕所、亮化、护栏等设施越来越多,这些设施需要进行日常维护维修。为保证园林设施的完好无损,充分发挥园林设施的使用功能,建议将园林设施养护费用,一并纳入养护经费,确保园林景观效果。

4、根据绿地管理标准的变化,调整管理经费。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地所处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如南湖公园2000年以前是粗放管理的绿地,大部分按照林地进行管理,随着南湖生态城的建立,该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管理标准相应提高,管理经费需要调整。

(三)规范绿化养护市场,建立完善的监管考核体系

1、建立园林绿化养护资质审批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的形成,规范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的管理,确保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质审批办法》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质标准》,鼓励成立园林绿化养护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企业核发资质证书,以此作为参与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投标的必备条件。

2、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技术标准和监管考核体系。应完善全市专业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市公园(游园、广场)园林绿化养护、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养护、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等考核评估办法。完善《*市园林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市绿化养护管理规程》等各项园林养护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以此作为绿地养护管理督导检查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养护经费的拨付挂钩。

3、加强检查、督导、巡视工作。制定《*市园林精细化管理督导检查办法》,成立精细化养护管理督导检查小组,负责精细化管理督导检查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市的园林绿化管理进行督导检查,向社会公开招标管理的绿地要将检查结果作为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依据,对内部承包管理的绿地发现问题要限期整改,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晋级、职称评定和单位负责人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科学管理,提高园林队伍的业务水平

篇8

一、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体企业,具有历史较长、规模大、项目分散、以项目核算为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的特征。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分散化管理模式,为在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中贯穿精细化理念,落实到项目管理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理顺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系统协作效果,提升员工的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成本控制与费用节约提供有利依据,从整体上提升项目效益。如京港澳高速公路(原称京珠高速公路)安新改扩建项目、陕西神府高速、深圳田厦国际中心工程项目就是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创建现代企业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被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企业追求与实践。毫无疑问,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施工企业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应从目标管理、制度建设、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考核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使精细化管理深入到企业的每个方面,并产生实效。它和项目管理一样,是事先的、能动性的、自发的,具有实时监督性,而且可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2.是建筑企业支持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事关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如城市基础设施、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品工程”、“百年大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与建设和谐社会。各级住房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对施工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2009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现场会上提出,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三年大变样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要以精细化管理努力创建精品工程”。

3.是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筑企业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社会、生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说到底就是对细节的关注。这也充分说明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具体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对于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对项目工序与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分析,确定各项目的管理关键点

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应确定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其次再考虑各关键点的主要问题,只要抓住了各环节的“主要矛盾”,对于各环节关键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就抓住了精细化管理的“牛鼻子”,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水到渠成了。一般情况下,这些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如下:

(1)确定关键工序时,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先设计替代工序,避免窝工浪费。

(2)负责各关键工序与关键环节的施工队,重点分析这些施工队对应这些环节的优势、弱点,事前做好预案。

(3)重点节点的不同时期进度、质量的完成比率。工序交接的时间节点的准点率。

(4)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数量,以及对进度的影响程度;

(5)施工中的监理通知单数量和质量整改数量,对进度造成的影响程度。

2.以经营成本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1)做好项目总造价成本控制

当前,建筑市场利润水平较低,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精打细算。在投标阶段,要对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测算,确定投标总价。施工过程中,对于投标数据进行复核,依据复核、调整后的相关数据开展工作,进行相关质量、进度、成本的把握。特别对于工程量的变更要相当谨慎,这关系到对于施工队、分包方、发包方的利益关系。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设计图、料源、土石调配情况等,现场摸底、核实、超前规划,对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增减工程量的变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的变更应遵循技术先进、便于操作、施工安全、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原则,对于工程量增减的变更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和结合当地料源供应权衡综合考虑。及时办理变更处理卡四方会签、变更设计审报和跟踪审批。

(2)结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期间费用的特点加以控制

①材料成本的控制。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理论计算、实验试验、实地考察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的净用量和损耗量,从而拟定企业的材料定额指标。企业制定定额时要注意包含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工艺特点、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成本的最优化。同时注重对于边角料、库存的保管,防止流失和浪费。

②人工成本的控制。首先,企业要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其次,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劳动量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再次,企业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成本考核制度。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应包括两方面的考核,即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一的考核。

③期间费用的控制。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及项目运营过程中,用于日常经营、市场推广、融资等方面发生的管理成本。日常费用的管理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历史数据,编制年度预算予以执行。同时,企业可考虑根据未来会计年度工程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对期间费用做出合理预计。

3.做好项目的过程控制

(1)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计量支付工作

合同的计量支付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施工企业与业主、第三方等相关合同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项目能否正确运营。做好这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每份合同在签订前都必须经过评审与成本盈亏分析,且作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使决策者及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心中有数,以便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其次,要实行合同的会签、会审、交底制度,建立明细的工程计算合帐和计量合帐,熟悉利用《技术规范》和单价分析资料,并定期与相关方面对账。再次,严格根据合同规定与进度、质量情况,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向业主方请款以及向分包方、材料供应商等第三方支付款项,以避免出现资金积压或资金缺口,影响正常工程进度与企业信誉。

(2)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管理中的控制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以及纠正偏差三个步骤。首先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衡量控制绩效,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并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最后纠正偏差,比较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如有偏差,则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

4.重视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风险防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以安全为保障应该成为企业一贯严守的指导思想。将质量责任制扩展到每一个相关部门、每一个相关岗位,落实为每一项工作程序的标准要求去适应质量管理的需要。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制层层制定,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量化细化、奖惩分明。

四、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效益。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系统项目工作会议暨城市数字化发展论坛在扬州召开。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进行了探讨。这说明,建设事业的精细化管理正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而且从长远来看更能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篇9

特色的园林城市”,20*年南部采沉区生态治理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年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年采沉区部分区域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但是,园林绿化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资金无保证的问题,制约了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为实现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把

我市建设成为幸福之都、宜居靓城,特提出以下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制约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落后

我市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型管理的产物,管理职能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大锅饭等弊端日益突出,加快园林绿化管理企业化、发展产业化、投资多元化势在

必行。

(二)园林管理经费短缺

现行园林绿化管理定额是根据20*年物价水平、园林绿化行业工资水平和20*年以前经费支出情况制定的,自20*年以来,人员经费和物价不断上涨,造成园林管理经费严重不足。20*年1*8.58公顷公共绿地浇水、施肥、打药、电费等园林绿化管理业务费仅186.5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精细化园林管理的需要。

(三)园林绿化管理市场不健全

园林绿化工程基本上实行了投招标制度,使园林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明显提高。但园林绿化管理仍沿用投资单位管理的模式,园林绿化养护资质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制约了园林绿化管理市场化

运作的实施。

(四)破坏绿地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沿街绿化树木上钉钉子、挂牌子、乱割树枝树皮破坏树木,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占用绿地、施工毁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绿化美化效果。

二、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办法

(一)创新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1、对原有绿地的管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奖惩制度,实行达标管理,定时、不定时进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

作为评先、晋级、职称评定的依据。

2、打破行业封闭,对新增园林绿地的管理推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养护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养护管理资质、资信优良、经验丰富、报价合理的绿化养护单位为中标单位,园

林管理部门依据园林管理的相关标准对其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养护质量。

(二)动态管理养护管理经费

1、及时调整园林管理定额。自20*年以来,经过多次增加工资,人工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水、电、肥料、农药、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而我市园林管理定额是根据20*年物价水平、园林绿化

行业工资水平和20*年以前经费支出情况制定的,现在已经明显偏低,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已影响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比省内外其它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定额情况,养护管理定额急需

进行调整。

2、新增绿地及时核定管理经费,并足额到位,确保管理不出现空当。

3、将园林设施的养护费用纳入园林绿化养护经费。随着绿地建设档次的不断提高,绿地中设施如:喷泉、花架、甬路、广场、雕塑、厕所、亮化、护栏等设施越来越多,这些设施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维修。为保证园林设施的完好无损,充分发挥园林设施的使用功能,建议将园林设施养护费用,一并纳入养护经费,确保园林景观效果。

4、根据绿地管理标准的变化,调整管理经费。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地所处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如南湖公园2000年以前是粗放管理的绿地,大部分按照林地进行管理,随着南湖生态城的建立,

该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管理标准相应提高,管理经费需要调整。

(三)规范绿化养护市场,建立完善的监管考核体系

1、建立园林绿化养护资质审批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的形成,规范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的管理,确保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质审批办法》和《城市园林绿

化养护管理资质标准》,鼓励成立园林绿化养护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企业核发资质证书,以此作为参与我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投标的必备条件。

2、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技术标准和监管考核体系。应完善全市专业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市公园(游园、广场)园林绿化养护、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养护、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养护等

考核评估办法。完善《*市园林绿化养护等级质量标准》、《*市绿化养护管理规程》等各项园林养护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以此作为绿地养护管理督导检查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

与养护经费的拨付挂钩。

3、加强检查、督导、巡视工作。制定《*市园林精细化管理督导检查办法》,成立精细化养护管理督导检查小组,负责精细化管理督导检查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市的园林绿化

管理进行督导检查,向社会公开招标管理的绿地要将检查结果作为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依据,对内部承包管理的绿地发现问题要限期整改,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晋级、职称评定和单位负责人考核的

主要依据。

(四)科学管理,提高园林队伍的业务水平

篇10

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现阶段建筑业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代;热门的行业,竞争势必激烈,为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对建筑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极为重要,接下来的论述中对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管理与操作。建筑企业并是简单的进行工程施工,而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而存在的,对建筑施工的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具体调控,例如:人员配置、资金应用、新技术推广等。其作用体现在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上,精细化管理也是全面的管理,从公司到项目部,从项目部到班组再到操作者,从项目的组织、计划、施工、监管、验收、交付到售后服务进行全员管理与过程监督,充分管控好工程管理各个层次。1.2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建筑企业越来越多的发展环境下,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从管理着手,提高品牌质量,打造差异化战略。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将企业的管理工作细致化、标准化、制度化;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1.3标准。精细化管理是从企业的细微之处进行管理,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管理细则,首先对于企业内部来讲,推进标准管理工作,是推进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工程自身来讲,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是主要标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进行细化制订企业管理手册和企业标准为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最合理的规划,加强组织性和综合管理能力。1.4核心内容。进行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标准的制定,使建筑施工的各细节工作都做到规范、统一,符合科学规范施工,确保人的管理水平提高,操作水平规范、达到组织的标准化和产品的专业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流程。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效益,这是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真正效果。

2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的因素。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每一个建筑工程都离不开人为的操作,所以人为因素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人为因素的包括范围很大,建筑施工工人的专业技能、文化程度、工作责任心等都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出现问题。2.2材料的因素。建筑材料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有了材料才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而并不是任意一个材料都能成为建筑工程的材料,如果建筑公司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没有严格的进行筛选,就可能会使用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产品,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建筑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近些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建筑公司使用不合理的建筑材料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可能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还可能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3机械设备的因素。在建筑公司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会用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帮助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人为难以完成的工作。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完成现代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这就需要建筑公司引进和开发新型的机械设备来辅助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2.4环境的因素。环境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大因素,施工地区的气候情况、环境情况等都属于环境因素的范围,这些因素往往是多变的、不可逆的,这就给建筑人员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影响,也给工作人员进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增加了困难,所以为了确保将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工作人员就要对该因素格外注意和小心。

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内容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所了解。作为一种国际领先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着手,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逐步深化影响,使其对精细化管理有更清晰认识。现在的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时,不是简单的主体和装修工程,而是除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外,还包括精装修、水、电、暖气的安装,智能化及节能等多项标准功能,不但进行综合验收,更重要的是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指标。因此,工程的管理也应该向精细化发展,与以往不同,要求对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其管理方法都是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进行管理,各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细化,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制定推广使用操作手册,定岗、定员、定标准进行责任落实,务必将每一个工序的工作都做到最好,达到标准要求。

4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4.1完善管理机构的建立。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来实施和运行管理工作,首先公司级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管控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管理机构是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者和执行者,由工程项目部来实施,而工程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全、施工、技术、成本等各类人员组成。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管理班子人员;项目机构选派优秀的、有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的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各类人员组建项目机构,项目机构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准备工作都进行具体的规划;制订详细的进度计划、质量、安全目标、成本、效益目标及实施细则,对管理机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清晰,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密切协作。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的三级管理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执行、由监督的良性管理体系。4.2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在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施工过程的管理是生产经营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制订目标计划,把进度、质量、安全、目标进行细化并制订详细可行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责、权、利相互制约。其次,施工期间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做到处处工作有标准、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制订工程总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解,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环环相扣,从工程项目质量到分部分项质量再到各工序质量一一落实,由工序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由工程人员质量来促进工程质量,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协作。最后,施工过程中标准、规程、规范是唯一的标准,同时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工法”,运用新材料,打造绿色、节能、环保、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4.3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从工程的建筑本身进行管理,还有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完成工程建设的关键。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经过日常的培养、培训、专业练习;另一方面逐步采用有知识、懂专业的大专院校人才,通过对其实际操作的培训,以老带新、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及采用网络学习集中培训等现代技术逐步提高专业水平。现代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需要一批高学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比如:信息化、BIM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都需要提高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专业人员的培训:除技术内容外,还应着重管理理念,思想品德的教育,以思想水平带到工作水平,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对于工作人员都应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于高技术人员,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效,对于不合格人员调岗或解退以确保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都具有很高的提升作用,并且其管理价值在企业管理中,不断的发展,也会迸发出更加显著的效益,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祁小刚.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J].实践探索,2008,(3).

[2]刘春峰,侯颂,楼寿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效益[J].中国煤炭,2008,(2).

[3]魏晋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法[J].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化,2009,(4).

[4]李永顺,韩永.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08,(17).

篇11

伴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现阶段建筑业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代;热门的行业,竞争势必激烈,为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对建筑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极为重要,接下来的论述中对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进行详细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管理与操作

建筑企业并是简单的进行工程施工,而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而存在的,对建筑施工的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具体调控,例如:人员配置、资金应用、新技术推广等。其作用体现在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上,精细化管理也是全面的管理,从公司到项目部,从项目部到班组再到操作者,从项目的组织、计划、施工、监管、验收、交付到售后服务进行全员管理与过程监督,充分管控好工程管理各个层次。

1.2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建筑企业越来越多的发展环境下,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从管理着手,提高品牌质量,打造差异化战略。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将企业的管理工作细致化、标准化、制度化;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1.3标准

精细化管理是从企业的细微之处进行管理,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管理细则,首先对于企业内部来讲,推进标准管理工作,是推进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工程自身来讲,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是主要标准,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进行细化制订企业管理手册和企业标准为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最合理的规划,加强组织性和综合管理能力。

1.4核心内容

进行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标准的制定,使建筑施工的各细节工作都做到规范、统一,符合科学规范施工,确保人的管理水平提高,操作水平规范、达到组织的标准化和产品的专业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流程。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效益,这是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真正效果。

2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人的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每一个建筑工程都离不开人为的操作,所以人为因素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人为因素的包括范围很大,建筑施工工人的专业技能、文化程度、工作责任心等都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出现问题。

2.2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有了材料才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而并不是任意一个材料都能成为建筑工程的材料,如果建筑公司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没有严格的进行筛选,就可能会使用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产品,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建筑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近些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建筑公司使用不合理的建筑材料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可能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还可能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机械设备的因素

在建筑公司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会用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帮助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人为难以完成的工作。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已经难以满足人民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也不能很好的完成现代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这就需要建筑公司引进和开发新型的机械设备来辅助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2.4环境的因素

环境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大因素,施工地区的气候情况、环境情况等都属于环境因素的范围,这些因素往往是多变的、不可逆的,这就给建筑人员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影响,也给工作人员进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增加了困难,所以为了确保将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工作人员就要对该因素格外注意和小心。

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内容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所了解。作为一种国际领先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着手,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逐步深化影响,使其对精细化管理有更清晰认识。现在的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时,不是简单的主体和装修工程,而是除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外,还包括精装修、水、电、暖气的安装,智能化及节能等多项标准功能,不但进行综合验收,更重要的是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指标。因此,工程的管理也应该向精细化发展,与以往不同,要求对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其管理方法都是对其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进行管理,各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细化,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制定推广使用操作手册,定岗、定员、定标准进行责任落实,务必将每一个工序的工作都做到最好,达到标准要求。

4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4.1完善管理机构的建立

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来实施和运行管理工作,首先公司级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管控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管理机构是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者和执行者,由工程项目部来实施,而工程项目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全、施工、技术、成本等各类人员组成。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管理班子人员;项目机构选派优秀的、有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的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各类人员组建项目机构,项目机构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准备工作都进行具体的规划;制订详细的进度计划、质量、安全目标、成本、效益目标及实施细则,对管理机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清晰,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密切协作。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的三级管理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执行、由监督的良性管理体系。

4.2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环节,在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的前提下,施工过程的管理是生产经营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制订目标计划,把进度、质量、安全、目标进行细化并制订详细可行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责、权、利相互制约。其次,施工期间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做到处处工作有标准、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制订工程总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解,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环环相扣,从工程项目质量到分部分项质量再到各工序质量一一落实,由工序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由工程人员质量来促进工程质量,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协作。最后,施工过程中标准、规程、规范是唯一的标准,同时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工法”,运用新材料,打造绿色、节能、环保、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4.3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从工程的建筑本身进行管理,还有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完成工程建设的关键。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经过日常的培养、培训、专业练习;另一方面逐步采用有知识、懂专业的大专院校人才,通过对其实际操作的培训,以老带新、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及采用网络学习集中培训等现代技术逐步提高专业水平。现代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需要一批高学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比如:信息化、BIM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都需要提高工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专业人员的培训:除技术内容外,还应着重管理理念,思想品德的教育,以思想水平带到工作水平,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对于工作人员都应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于高技术人员,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效,对于不合格人员调岗或解退以确保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都具有很高的提升作用,并且其管理价值在企业管理中,不断的发展,也会迸发出更加显著的效益,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祁小刚.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J].实践探索,2008,(3).

[2]刘春峰,侯颂,楼寿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效益[J].中国煤炭,2008,(2).

[3]魏晋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法[J].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化,2009,(4).

[4]李永顺,韩永.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J].中国建设信息,2008,(17).

篇12

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加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然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园林建设,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需要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改进,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进程。

1青州市区园林绿化的基本成果介绍

青州市建成区绿化面积2200万m2,绿化覆盖率达46.2%。其中绿地率为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72m2。近年来,青州市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不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大力开展城区绿化,不断提升精细化管护水平,增加建成区绿化面积,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城市绿化指标体系。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州市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单位性质方面,青州园林局当前性质仍为事业单位性质,而其他兄弟市县已经进行了事改企工作。以寿光市为例,对园林局进行了改企,成立园林集团,原有园林部门负责监管。(2)在责任分工方面,青州绿化新建工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养护企业,2年养护期后,园林局收回管理。全市绿化由园林局、风景管理局、阳河管理处等多个单位管理,存在交叉多头管理、养护标准不一的问题。目前,青州市绿化养护管理保持较高水平,但在精细化管理、艺术创新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亮点工程较少。(3)在经费投入方面,财政审核的养护价格普遍偏低,现有园林养护工具机械车辆破旧老化,满足不了精细化工作开展的需要。

3如何改进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3.1改革激发活力,推进事改企工作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必须要从组织机构着手,在市委、市政府等部门的领导下,成立改制转企小组,负责部署并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在保障职工各项基本利益以及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的前提下,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转企改制工作进行。改企后优势突出,比如,用工制度将会变得更加灵活,又比如考核制度的完善,职工的压力增大,责任心也会加强,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使得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富有激情和弹性,工作限制将会减小,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造园林事业的新局面、新景象。

3.2实行统一管理,提高养护标准

目前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相关工程事项会采取招标的形式确定养护企业,进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如低价中标、为盈利降低养护标准。所以,针对青州市绿化面积相对较小、较集中的情况,建议新建工程保质期后直接由园林局进行统一养护管理,不再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由财政部门核定出每年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避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现象的出现。

3.3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亮点工程

养护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制定规范完善的养护计划,鼓励发明创新,推行造型修剪,打造园林亮点,提升城市品位。全面查找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好整治,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园林效果。

3.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物质保障

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就一定要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得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展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另外,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养护标准、养护难度等问题,核定合理的养护管理价格,以此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3.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是直接参与者,对养护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养护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应加强专业培训,组织员工“走出去”,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聘请相关方面的优秀专家和人才,走“引进来”道路,从而提高养护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4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青州市而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任重道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青州市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12-02

1 引言

近几年,很多城市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三分种,七分养”一直是营造园林的头号准则,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解决绿地养护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管理较粗放、缺少精品意识等问题,笔者按照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构建培训体系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对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2 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源于发达国家,它是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是精益求精,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是不忽视细节,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化”是作为一种规范的流程。普遍推广的意思。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执行的管理,发力点在于抓落实,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精细化管理有三大原则,即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3]。精细化管理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进而追求个性化[1]。

3 绿地养护中常见的问题

3.1 绿地养护分级管理有待规范

很多地区将所有绿地只按面积计算,或者按照群众关注度划分几个等级,没有将绿地内的植物细化分解。而乔灌花草比例不一样,其养护成本也有差异,因此只按照面积或关注度划分是不规范的,有待改进。

3.2 绿地的养护标准需完善

目前绿地养护操作技术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养护质量标准科学含量不高,养护停留在粗放管理上,没有形成标准化和系统性。

3.3 绿地管理的考核标准需健全

很多地区对植物的考核要求是“植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考核标准比较笼统。绿色植物养护效果的好坏应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是否充分发挥,考核标准应依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来确定。

3.4 行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需加强

园林养护公司往往重建轻养,对养护工人技能要求不高,绿地养护工人流动性较大,导致养护工作缺经验、缺技术,致使绿地景观效果不尽人意。

4 绿地B护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4.1 规范绿地养护分级管理标准

绿地养护分级管理标准是完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绿地分级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绿地功能、面积、植物群落结构、园林设施及重要性定位等因素。不同等级的绿地,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同,养护费用和管理标准也不同。

4.2 制定绿地养护周年管理计划和操作规程

一个地区的立地条件基本不变,因此将良好的养护经验规范化、制度化,列出周年管理计划和操作规程是指导绿地管理的纲领,不仅可以指导实践,还可以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通过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调整、总结、分析,使养护作业计划更全面、细致,更具操作性。同时,使日常养护如补植、施肥、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除杂草、防寒、应急处置等具体内容有规范的技术指导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以便进行更加专业、规范的绿化维护[2]。

4.3 完善养护考核标准

考核是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多由行业监管部门实施。考核标准应结合实际制定质量目标与细则,通过检查记录――问题反馈――限期整改――跟踪验证,监督养护单位落实好绿地养护标准。

4.4 以人为本构建绿化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

建立例会制度,加强行业内部交流,相互借鉴和分享养护经验;通过基层班组定期点评,总结分析问题,合理调整计划方案;构建绿化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根据管理者、技术人员、绿化工等不同参与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绿化管理者要加强对管理方法、模式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技术人员要加强对质量管理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培训;绿化工要加强对养护各环节的技术操作培训[3]。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