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控编程开发

数控编程开发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控编程开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控编程开发

篇1

二、教学做一体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在仿真工作环境建立的基础上, 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数控实训车间。相当于企业组织生产,通过学生的竞聘和选举,建立学生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锻炼。2.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的原理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3.工作过程。制定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教师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数控车削加工。通过加工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4.项目验收及评价。学生加工完毕后,由教师带领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三、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使用目的:以生产过程为载体开发教学项目,整个教学围绕各个项目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实施过程: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引导,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从感知了解必然。例如阶台零件轮廓加工,学生通过对基本编程指令的运用和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了解和掌握数控车的基本加工流程。

实施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数控车床的基本编程指令和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不仅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2.讲练结合一体化教学法。使用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施过程:学习综合零件的加工时,教师指导学生编程指令的理论知识,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使学生对复杂零件加工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效果:学生的学习不是枯燥的满堂灌输,而是通过练习不断提升增加难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3.讨论式教学。使用目的:采用讨论式教学,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现场讨论发现自身的错误, 同时把别人已经出现自己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实施过程:如我们在讲授沟槽零件加工时,教师给出设计题目,同学们经过思考后把自己的方案写在黑板上,大家一起来讨论,往往自己发现不了的错误经过大家的研究会加以纠正。

实施效果:学生通过现场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4.多媒体教学。使用目的:采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过程:通过制作电子课件网上资源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实验实训室没有的可以在网上得以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得以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施效果: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学生不但将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且有能力的同学还能学习并领悟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

四、教师指导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是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1.对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几乎把所有能讲到的、能想到的都讲给学生,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而是让学生先以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当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2.是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3.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指导。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91-03

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的课程建设理论,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方法,联合企业技术、管理等人员,在对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数控专业的专业岗位群,从中得到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形成了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重要的学习领域课程,最终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一、工艺规程的编制课程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吻合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初始就业的机床操作岗位,以及经过二至三年经验的积累后方可胜任的数控程序员、工艺员而开设的。

通过对数控工艺员、机床操作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细化,针对工艺规程的编制这一领域,确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序化

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而以工作工程为导向,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依据进行的课程开发,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在明确了工艺规程的编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学院教师以及生产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序化;课程内容围绕“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共设置了六个学习情境,所选的任务载体均是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典型机械加工零件,并经过教学改造承载着相关的教学内容,它们都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学“工学结合”的特征。(详见表2)

三、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明显不同。

1.面向生产实际。学生像在工厂接受实际任务一样,认真对待课程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任务要求,认真、有计划地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专业能力。任务的完成是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在编制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原始资料,并查阅《刀具工程师手册》、《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等相关手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在对多个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要求学生以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已所做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多名同学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晋其纯,张秀珍.车铣工艺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于爱武.机械加工工艺编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1 概述

变电站设备的运输需要考虑便捷和安全,基于此种考虑边带的木板包装箱被大量使用。边带箱由木箱边缘嵌入金属边带的加工方式制作而成,边带由镀锌板材经液压冲出齿状或孔状结构,每个边带箱由六块胶合板组合成六个包装面。在边带箱加工控制系统中,如果手动控制调整冲齿和插齿的位置,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引起误操作,因此在系统上位机控制策略中提出了一种自动排列冲插齿算法,使之自动完成冲齿和插齿的排列,提高生产效率。

上位分采用面向对象的Visual Basic 6.0,在VB中提供的串行通信控件MSComm,为实现上位机与现场各种设备进行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1]。边带加工的下位机一般使用PLC控制,也可以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实现需要的控制效果。步进电机已广泛应用于位置与速度控制中[2]。由于整个系统的反馈部分由编码器实现,因此系统驱动部分只需利用步进电机即可实现控制。

2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上位机完成生产配方的生成与调整,并监控下位机的运行状态,当下位机出现故障时及时报警并发出相应操作命令,将系统的诸如齿孔间距、机架参数、单位脉冲数等基本信息赋值给下位机。为实现钢带配方数据的生成和对控制回路进行监控,本课题利用Visual Basic编写了监控系统软件,该软件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停、配方数据的加工处理、配方数据的生成、配方数据的调整与可视化、系统设备调试、齿参数的设定与配准、机架参数的设定、生产计划的生成与调整等。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监控系统配有硬件加密狗,只有在有硬件加密狗的情况下软件才能启动与运行,采用AES加密算法实现软件的识别与保护。配方图中,拖动下面的滑动条可以直观地查看一个完整的配方中所有要加工的部分所在的位置,即拖动滑动条相当于拖拉格尺。

生成配方的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冲齿和插齿的位置摆放,我们设定了两种排列模式,一是手动模式,二是自动模式。根据一个配方的总长度确定齿的个数,然后等距离摆放,根据齿的位置我们可知,只有在剪角和切断的位置可能存在齿与剪角或切断的交叉,存在交叉会破坏剪角和切断位置的完整性,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影响美观。在手动模式下我们设计为通过配方配置信息框中的剪角和切断的位置来快速排齿,即鼠标点击剪角或切断的表格框,配方图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位置,进行快速排列齿位置,如图2所示。在冲齿和插齿的中心会存在一个向上的箭头,当该箭头出现时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滑动条拖动该齿的位置。

榱颂岣咦远化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排放冲齿和插齿的方法。从齿的位置来说,影响自动放置的主要因素:一是剪角的位置,即齿可以处在剪角的空隙中,但不能使齿与剪角的边缘有交叉,这样会破坏剪角形状的完整性;二是冲齿与冲齿之间不能有交叉,交叉情况下影响齿的合理分布也不美观;三是齿与切断位置的关系,最后一个齿的位置一定要处于最后一个切断位置的前面,且齿与前两个切断位置之间不能有交叉。为了达到上述自动排列所追寻的规则要求,我们通过以下迭代方式实现,如图3所示。

自动排列算法中,最小和最大容许间距为给定值,不同功能的箱体要求不同。冲齿的位置为六个齿的中心点,插齿的位置为两个齿的中心点。如果两个剪角或切断位置间经多次调整仍有非法齿时,说明排列失效,此时可以插入一个插齿后重排。

3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基于VB上位机编程的木箱边带加工方案。上位机应用电子尺直观显示配方的加工信息,给出自动排列算法,实现了冲齿和插齿等关键工序的自动排列。上位机控制流程决定了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基础。为促进边带木板包装箱加工的自动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4

1.1数控加工编程原理

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效率直接取决于数控编程的质量,因此,明确数控加工编程原理尤为必要。作为一种高效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的编程系统由CAM系统和数控加工设备两部分组成,前者根据工件几何信息计算数控加工轨迹,设置工艺参数,并为系统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后者按照数控程序指令完成各项工作动作。数控加工编程原理即根据数控程序提供的加工轨迹,由数控机床完成表面成型运动,获取产品的表面形状,其编程的核心工作是生成刀具轨迹和计算刀位点,刀轨插补误差和残余高度直接影响到数控加工的质量。由于数控加工类型的不同,刀位轨迹计算方法也不同。以截面法为例,刀具沿着截出的交线运动,可保证刀具与曲面的切点轨迹处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完成曲面的加工,其步骤为:偏置加工表面、选择截平面选择和计算刀位点。借助CAM系统编程,需结合该系统的特点,明确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工艺流程为:毛坯热处理通用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通用机床加工成品。

1.2UG软件加工工艺

UG软件是属于CAD/CAM/CAE高端软件,其在实体造型、装配、工程图生成及数控加工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功能,现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该软件融合了实体造型、线框造型和曲面造型等多项技术,其加工模块具有十分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制造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3D模型生成数控代码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程序后续操作可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控机床,其自动编程过程为:建立零件输血模型确立加工数字模型生成刀具轨迹模拟加工后置处理数控加工程序数控机床。以平面铣数控编程开发为例,首先要设置平面铣参数,然后加工几何体,包括PG、BG、CG、TG和底平面,利用UG软件仿真加工,PG、BG和底平面是必备元素,几何加工均有边界定义,可选用的加工方法较多,如单向切削、往复式切削、仿形零件、仿形外轮廓等,选定加工方法后,还要确定切削步距,即相邻两次走刀之间的距离,可选用刀具直径、恒定值等步距指定方式,此外还要完成零件余量、增加侧余量、零件材料、切削深度等设置。

2基于UG软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及应用开发

2.1数控加工程序

CAN零件设计过程中,可利用UG建模仿真功能完成零件仿真图的模拟,而基于UG软件的CAM模块则是利用各数控加工过程仿真专业技术及NC编程实现演示材料的模拟,待进入加工模块后,对刀具和加工路径进行设置,然后由UG软件提供零件加工模拟功能,并对已设置工艺参数的和合理性进行检测,同时对数控加工前应完成的各项操作进行验证。上述模拟达到预定要求,便可利用后处理程序生成数控代码,形成刀位轨迹文件。因控制系统并不能直接识别G代码、M代码等数控指令,待产生刀位轨迹文件后,需要将其转换成特定的数控指令,以驱动数控机床工作。由于不同数控设备组成的数控系统,其加工程序格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应选用对应的后处理程序,对G代码进行后处理,由此生成的数控代码经适当修改后便可以供数控加工使用,此时利用UG后处理功能,即可生成NC文件。基于UG软件的数控加工程序为:分析图纸利用实体、曲面等建立3D模型确定加工部分及参数选择加工轨迹并仿真产生G代码形成G代码文件。

2.2UG应用开发

UG应用开发借助UG软件平台,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开发面向行业及设计流程的CAD/CAM系统,其应用开发模块可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应用开发工具集,实现对UG系统的的开发,能够满足数控机床的应用需求,该类开发工具由UG/OpenAPI(应用编程接口)、UG/OpenGRIP、UG/OpenMenuScript及UG/OpenUIStyler共4个部分组成,UG/OpenAPI是UG软件与外部程序之间的接口,提供函数集合并利用C/C++语言编程对其进行编程,可实现操作UG文件、创建用户定义对象及交互式程序界面等功能,其函数类型包括tag-t、Structuretype、Uniontype和Enumtype等类型,供数控加工编程开发使用;UG/OpenMenuScript是UG软件用于定义菜单的脚本语言,无需开发C语言程序便可创建和修改UG的主菜单和下拉菜单,MenuScript函数由UG/OpenAPI提供,通过该函数可定制菜单选项;UG/OpenUIStyler是一种新开发的可视化工具,比以往应用的UserTools的功能还要强大,因其能够自动生成C代码和UIStyler文件,无需进行GUI编程,此类对话框编辑器可提供RadioBox、ScrolledWindow、PushButton、SingleSelectList等多种控件,能够节省开发时间,便于对控件属性的修改。

3基于UG软件数控加工的应用实例

以手柄零件的车削加工为例,选用UGNX版本的UG软件,分析其在数控加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首先利用UG软件获取手柄CAD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3D实体图;然后选择“turning”设计加工方案,定义加工环境,确定加工对象和加工区域,通过模板和刀具库选择刀具并创建加工刀具尺寸参数,充分考虑待加工类型、表面形状及部位尺寸大小等因素,明确切削顺序、方向和余量等参数;根据参数计算刀轨,生成加工刀具路径,并后处理输出NC程序,基于不同厂商生产的机床硬件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选用的控制系统并不一致,即便是同一功能的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特定设置,否则后处理难以直接送至数控机床,也无法完成对零件的加工品,根据具体参数对源文件进行格式化,即可生成数控机床可识别的NC程序,从而满足不同数控加工的特殊要求;最后是机床试切加工,由数控程序对试切件进行验证,试切件用料以硬塑料、硬石蜡等为主,试切件可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成本。本次试验中,通过对各加工程序的模拟,实现了数控程序的自动生成,而且有效控制了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产品的加工精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篇5

一、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思路

1.产业基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振兴行业,数控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也迅速提高,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控机床市场。数控行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迅速增加,对人才水平的要求也迅速提高,行业高水平与综合型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职业院校数控维修专业领域职业教育水平,推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满足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合作,选择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院校,设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支持合作院校培养综合技能型数控装调维修应用人才,促进院校职业教育与企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

2.行业背景。本次教育部与北京发那科合作,计划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定列入国家建设项目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合作设立30个“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北京发那科将捐赠价值总计1815万元的设备等用于支持合作项目,协助合作院校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发FANUC数控技术应用教材和培训资料;免费为合作院校培养师资,为合作院校的数控类专业建设提供支持;与合作院校联合开展面向数控系统应用技术的数控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业务,为学校所在地区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服务,同时服务当地FANUC用户。北京发那科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在教育部支持下,双方将以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开展各类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我国数控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二、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方案

1.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定位主要是面向数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修维护应用技术,开展机电大类专业学生培养、师资培训,以及面向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一体化的综合学科平台。其中,教学包括课程建设、学生培养;师资培训是培养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对相关职业院校教师的数控专业培训;企业培训包括承担当地机床厂,机床用户的培训;企业服务包括机床电气设计、维修维护等服务。

中心设备配备包含CNC电气安装调试实验台以及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可以满足以下几项教学及培训功能。①以FANUC数控系统为核心的机床电气安装及调试。其中包含:CNC系统硬件连接;机床PMC控制电气连接;CNC系统参数设定与调整;PMC编程;CNC操作与编程。②以机床机械光机为核心的数控机床机械安装与调整。其中包含: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认识;机械元件的结构;机床机械的安装及基本的精度测量方法和调整方法。③数控机床的电气,机械综合连接及调整;数控机床基本运行调整及优化;数控机床基本精度测量及调整。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操作及编程。⑤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设置、分析及解决,通过实验设备,设置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培养学生对于机床故障的分析思维方法,使其能够具备基本的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

2.硬件配置的电气方面配备当前国内广泛使用的FANUC?摇0I-D系列CNC,包含:0I-MD,0I-MATE?摇MD,0I-TD,0I-MATE?摇TD四种产品,共配置20套左右。将FANUC系统做成相应的实验台,以满足电气安装及调试教学与实训。机械配置方面选择小型车床、铣床或加工中心的机械光机,去掉防护等配件,保留各轴核心的传动机构及工作台,使机械结构便于拆装和调整。将伺服电机安装在机械上,便于与电气实验台连接,以实现综合调整。故障设置模块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辅助模块的配合,设置数控机床工作现场中常见的故障,用于机床维修方面的培训。数控机床综合调试模块是以企业常用的车床或加工中心为对象,并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使其便于教学和培训,但保留真实的机床结构,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以及工厂中数控机床的综合调试及维修维护方法。

三、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实验室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于2011年12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本中心得到了FANUC公司大力支持援助,旨在加强校企合作,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性能好的FANUC数控系统,提高学校教学设备档次,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该中心目前拥有系列化FANUC数控系统培训设备。其中:FANUC?摇0i-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2套,FANUC 0i-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套,FANUC 0i Mate-T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12套,FANUC 0i Mate-MD数控系统电气实验培训装置4套,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考核系统18套,机械十字滑台8套,半实物数控车床4台,半实物数控铣床4台和伺服调整装置5台等。中心设有多媒体专用培训教室,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员学习需要。

中心可以进行的实验实训项目有:FANUC数控系统系列产品综合介绍、数控系统机床操作、数控系统加工编程、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设计、参数设置调试、PMC编程开发、常见故障维修分析等。中心可以培训的对象是:数控维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模具加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从事机床编程操作加工、数控系统电气设计与维护、数控机床生产、电气改造等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大专院校、技校、高职等学校从事数控技术教学的人员。中心可以承接的对外技术服务有:FANUC数控系统技术咨询;数控机床电气设计、PMC编程开发、电气调试:零件加工编程;机床改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2.教学研究:主要是分析和研究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方法,提出关于提高学生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的建议以及专业技能提高的具体意见,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结论和观点;提出关于高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提高及实验实训建设的基本思路,明确高职机电一体化类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数控系统装调与维修教学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3.师资培训:在进行学生教学的同时,中心需要承担对院内外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我们的培训得到了各院校同行的认可与好评;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也得到了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4.教材建设:研究建立高职机电类专业的FANUC数控系统装调维修教学体系,形成一整套电子教材、课程电子教案、指导性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配备了实训指导书,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的体会

1.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机制。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是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FANUC公司在中国合资的子公司,是世界主流的数控系统制造商,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承担FANUC CN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长期致力于帮助中国用户选好用好FANUC系统。通过“应用中心”的建立,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将获得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形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教材和培训资料,共同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形成一个“企业带着学校走”的新模式,进而达到“教师带着学生服务企业”的目的。

2.紧跟数控领域新技术,使学生不断掌握新技能。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的产品更新换代时,公司将尽快地对“应用中心”团队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的技术,并进而带领学生掌握这些新技能,以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经验。“FANUC应用中心”建设团队中的学校大多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而且大多是国家示范院校。他们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应用中心”这个团队中,通过教材建设、年会交流等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加强与这些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院机电大类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设后的应用

1.中心建成后,我院与多家企业合办了全国性的“中职教师数控装调维修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培训仍在进行中。

2.完成了我院承办的国家级培训项目——高职教师“数控设备装调维修专业”为期一年的教学培训工作。

3.在应用中心的平台上,主持了教育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子项目——《数控设备改造》课程的建设工作。

4.完成了我院201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维修专业300余名学生的“数控设备装调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

5.完成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数控设备装调维修”项目的学生训练工作,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是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是一个提高技能的平台,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学生,服务于企业生产,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31-01

混丝掺配是卷烟厂制丝车间制丝工艺的核心生产工序之一。卷烟烟丝成分有叶丝、梗丝、膨胀丝、薄片丝、残丝五种,每种卷烟产品这五种成分的含量都不同,在设计时就明确规定了这5种成分的掺配比例。掺配精度将直接影响成品烟丝的各项工艺指标和成品卷烟的品质。掺配控制系统有五台核子秤,分别为叶丝秤、梗丝秤、膨胀丝秤、薄片丝秤、残丝秤。叶丝秤是计量主秤,其他四台核子秤是辅秤。在掺配过程中4个辅称分别根据不同卷烟牌号设定的工艺指标和主秤的流量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和加入的量。

1 混丝掺配工艺段

1.1 混丝掺配工艺段PLC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

混丝掺配工艺段控制系统由中央监控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主站)、子站、变频器、水分仪、核子秤及相关的网络组成。图1所示为混丝掺配工艺段设备组成。

1.2 混丝掺配工艺段控制流程

烟丝生产之前,中控上位机预先设置好各掺配秤的掺配比例,通过网络传送至掺配段的PLC。本段的PLC负责精确计量、控制核子秤称量过程,实时输出信号到变频器,调节核子秤的电机转速,进而控制掺配精度;同时负责检测系统故障并显示、报警。核子秤主要接收本段PLC发出的启停、掺配比例等信号,并将状态数据如:累计重量、瞬时流量等经由现场总线传回给本段PLC。每台核子秤通过接收到的工艺段PLC的设定配比信号,来调节自身电机的转速,以控制其瞬时流量。若瞬时流量与设定流量有偏差,则秤内PLC比较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经PID调节改变输出,控制变频器调节皮带秤的速度,实现流量跟踪,进而达到实时控制掺配精度。

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置

2.1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

(1)从混丝掺配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数量以及工艺要求、软件容量、运行速度等方面考虑,主控柜可编程控制器选用SIMATIC S7-400。SIMATIC S7-400是用于中、高档性能范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性能范围宽广的不同模板可灵活组合,扩展十分方便。(2)五台核子秤可编程序控制器均选用SIMATIC S7-300,S7-300是模块化的中小型PLC系统,它能满足中等性能要求的应用。具备易于实现分布,易于用户掌握等特点,是各种从小规模到中等性能要求控制任务的方便又经济的解决方案。

2.2 变频器的确定

系统变频器选用VLT 2800系列,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小巧的多功能变频器之一,它各项性能优越,操作方便灵活,能满足大部分工控场合的需求。同时具有常用工业现场总线使用的可选通讯接口模块,便于系统功能扩展。掺配控制系统中5台核子秤的电机均采用0.75 kW的三相交流电机,选用变频器的输出功率范围为0.37~1.5 kW。

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对S7-400、S7-3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采用SIMATIC MANGER STEP7 集成开发环境实现,STEP7是运行在 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的编程开发环境。通过STEP7编程软件,使用梯形图和语句表等形式进行编程,编译好的程序可下载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中运行,也可在线监控程序运行状态,完成程序调试。

用户程序由系统块和用户块组成。用户块分成组织块、功能块、功能和数据块。系统块调用组织块,组织块调用实现不同用途的功能和功能块。用户数据存放在数据块中,支持掉电保护。用户块的设计如下所述。

3.1 组织块(OB)

(1)S7-400系列:OB1,OB32,OB35,OB81-87,OB100,OB101,OB102,OB121/122。

(2)S7-300系列:OB1,OB35,OB82,OB85-87,OB100,OB121/122。

3.2 功能(FC)

包括:顺序控制功能、特殊功能控制功能、电机参数控制功能、过程控制功能、与HMI通讯功能、功能子程序、以太网通讯功能。

3.3 功能块(FB)

包括:计量功能块、自动控制功能块、 PID去皮功能块、秤标定功能块、连锁逻辑控制块、网络通讯处理功能块、报警功能块。

3.4 数据块(DB)

篇7

中图分类号:F470.22 文献标识码:A

在海洋石油平台上,由于其系统环境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完成许多重要的工作。因此在海洋平台的配管工程上一般选用PDS和PDMS等软件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合适的三维模型,进而在建立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配管部分进行二次设计工作。由于涵盖有不同系统、不同种类的管线,其数量不是小数目。为了有效对数量众多的管线进行管理,确保施工效率得到提升,可以采取对不同的管线编号,或是进行现场连接等处理。

在传统的配管工程中,一般使用AutoCAD软件来编制管材的序号以及施工时的安装顺序。这种方法虽然中规中矩,但是稳重的工序也带来了繁琐的操作步骤,工作效率低下是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对于AutoCAD的使用人员来说,一般使用基本的直线、文字等命令来实现工作所需要的指令。【1】而有关单位要想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就应当重新组合不同的命令,以增强不同指令之间的有序性,才能是工作更加流畅。AutoCAD不仅具有完善的绘图功能,还能在某些领域供设计人员二次开发。经过了二次开发的指令,能够将许多特殊的指令有机地糅合起来,以达到优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的最终目的。在海洋石油工程配管设计当中有广泛的用途。

在AutoCAD的二次开发当中,Visual lisp语言要占到十分重要的比重。该语言对AutoCAD的指令的兼容性较高,能够方便地完成图形编辑的拓展工作,建立起数据量庞大的图形数据库等,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相关修改,降低了二次开发工作的难度。并且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使用者不需要具备太多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轻松掌握。

1 Visual Lisp编程在海洋石油工程配管设计中的应用

1.1如何将信息添加到系统当中

操作人员一般使用“style”指令来调整文本样式,这样的指令一般在 “text”指令之前使用。

灵活变化“OSMODE”指令的值,确保对象捕捉功能的开闭。

利用“layer”指令来灵活添加或是删除图层,可以高效地添加或是删除信息。

通过调节“OSMODE”变量值能够选择使用或是不适用软件的正交功能,避免正交直角坐标系对判断产生影响。

运用“stract”指令能够有机地结合流水号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在施工现场形成有效地施工口令。【2】为了更进一步实现编号的自动化,可以选择在一次口令之后接上另一位进行计数。

使用“read—line”口令能够实现数据的预保存,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将数据取出,节约了人力资源,避免出现重复操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上述口令的参与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接入了“atof’的实行数转换功能以及“rectang”命令的绘画边框功能之后,对系统又是一次很好的补充。下文主要讨论如何在使用Visual lisp口令编制流水号的时候添加进有用的信息。

(defun c:Ish_add()

(setvar“CMDECHO”0)

(setvar“OSMODE”0)

(vl-cmdf“ORTHO”“OFF”)

(setq fp (open(setq fp (findfile“color.txt”))“r”))

(setq color (atoi (read-line fp)))

(close fp )

(if ( not (tblsearch“layer”“流水号”))

(command“layer”“M”“流水号”“L”“Continuous”“流水号”“C”color“流水号”””)

(if (not (tblsearch “style”“hztxt”))

(command “style”“hztxt”“宋体”0 1 0“n”“n”“n”))

(setq P1 (getpoint “\n 请选择三维图边框右上角定点:”))

(Set fp (open (setq fp (findfile“height.txt”))“r”))

(steq width (atof (read-line fp)))

(close fp)

(set P2 (list (-(car P1 ) height)(-(cadr P1 )width)0))

(setq P3 (list (-(car P1)(/height 2))(-(cadr P1)(/width 2)) 0))

(command “rectang”P1 P2)

(SETQ Ishhno (getstring ”\ n 请输入页码( 001, 002, 003……):”))

(setq fp (open (setq fp (findfile “systemcode.txt”))“r”))

(setq system (read-line fp))

(close fp )

(setq Ishh (strcat system “-”Ishhno))

(setq fp (open (setq fp (findfile “ zigao.txt”))“r”))

(setq zigao (read-line fp)

(close fp)

(command “text” “s” “hztxt” “j”“mc”P3 zigao “0” Ishh))

(princ))

1.2设计对话框

由于项目的差异,设计人员的差异,因为不同企业设计出来的三维图的比例以及色彩不尽相同。设计思路的差异使得文字颜色、大小以及边框的差异一直存在。在实际施工中,三维图要能良好地匹配单管号的预制以及现场链接,就啊哟球用户制定好重要的参数,以便与程序的自动识别。【3】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AutoCAD软件的强大功效,提升二次开发的效率。

2 系统方案

2.1参数设置

设置恰当的字体大小、边框流水号的颜色以及系统代码的各方面参数,在绘制三维图的时候才能实现随取随用。在一个项目工程当中,只需进行一次三维图的设置工作即可。【4~5】

2.2当工序较为复杂,需要调节单管号、流水号、预制连接口号等口令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考虑将所有口令依次进行编制。

3 结语

海洋石油工程配管过程中要想确保较高的设计质量,以此为契机减少设计周期,就必须要保证高质量的三维图像的绘制。Visual lisp语言能够较好地与AutoCAD等二次应用软件相结合,避免复制粘贴、旋转修改等操作之中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增加工作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6】而运用Visual lisp语言就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在海洋石油工程配管设计行业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应当在全行业内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林,高指林,肖星鹏等.应用Visual Lisp编程开发配管加工设计工具[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1,48(1):42-44

[2] 黄巍,马咏梅,谢梅英等.基于AutoCAD VBA与Visual Lisp的传动零件设计[J].机械传动,2008,32(6):72-74

[3] 洪鹰,丁再珍,尉慧颖等.采用Visual LISP的数控切管图形编程系统的开发[J].工程图学学报,2008,29(5):158-163

篇8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逐步实现从“中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而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十分贴近行业的需要,要求参赛选手具备很高的职业技能和生产实践经验,这与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将职业竞争与一体化的教学相结合,以赛促教,以教保赛,以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零距离”,专业技能和工作期望“零距离”。

二、以赛促教,创新一体化课程体系

结合职业竞赛要求,创新一体化课程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要制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竞赛技能训练相?Y合的课程标准;二要从培养目标入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以适应职业要求和竞赛竞技性要求;三要规范课程专业名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结构与内容、学业评定等,将课程内容与竞赛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竞赛标准对接;四要提供竞赛制度保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三、以赛促教,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

竞赛不光面向学校,还面向社会、企业和生产岗位,许多竞赛项目紧追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竞赛的实训设备与生产环境基本实现对接。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高职数控造型多轴联动编程开发”项目大赛中,项目裁判长、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就明确表示:“比赛的设备也是在实际生产中用的设备,比赛设置的考题,在某种程度上比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难。”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名次,首先要解决教学和竞赛场地保障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资金和技术投入,可以考虑以竞赛赞助商的名义吸引企业进校联合办学,扩大资金来源,添置、更新技能教学训练设备。对企业来讲,通过赞助院校参加全国性的竞赛,可以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可以在比赛现场招收到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有效地推进了一体化教学与竞赛备赛,课内与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学校与企业教学平台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四、以赛促教,强化一体化课程师资建设

竞赛的竞技性要求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是一名技术过硬的“工匠”,能够熟悉掌握本行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在大多数院校,充当大赛指导教师的都是一体化的专业老师。一体化教学对师资的基本要求就是“双师型”教师,两者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竞赛的荣誉性和激励性,促使一批指导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继续教育、外出培训、到生产企业拜师实习等形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能力、指导学生竞赛竞技的能力。

五、以赛促教,推动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从筹备、组织竞赛到大赛实施,往往经历数月时间,影响面广,这种绝佳的品牌营销机会吸引了社会上的众多企业关注,逐步形成新的竞赛经济需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自己组织的技能竞赛都有各企业的深度参与,也成为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充分体现。从前几届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来看,不但有英特尔、思科、博世等跨国巨头行业企业参加其中,也吸引了华中数控、大连机床、中诺思、汉王科技、天煌教仪、锐捷等一批本土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参与为竞赛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而竞赛现场也是企业进行最新产品和企业文化推广的阵地,为企业提高社会知名度、占领市场先机提供了契机,这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竞赛本身蕴含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各具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才能展示平台,也为学生开辟了一列就业的“直通车”。竞赛中涌现出的很多优秀学生选手凭借其高超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赛场应变能力,直接得到用人单位的录用。

六、建议

(一)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杜绝“应赛教育”异化倾向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技能培养的效率与水平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政府应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对参与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院校,在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是也有个别职业院校单纯为了拿奖,出现了“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精选的个别或部分选手在竞赛举办前的短时间内进行集训和高密度备赛,甚至放弃了正常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与职业技能竞赛举办的宗旨相悖的。学校不应“为赛而教”,而应该将职业技能竞赛视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器,将技能竞赛常态化,融汇覆盖整个教学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备赛、参赛作为每个学生一次技能锻炼和能力的重要经历,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衔接制度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66-03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questions that defecting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weake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lf learning and studying of students and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in university and

particularly in second-level college. Depending upon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 A strategy and metho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proposed and a Student Self-Learning Platfor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tudents study practically and feasibly.By combining the platform and course teaching, the micro-lesson, homework, online testing etc has been deployed on it and the measure and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elf-leaning of students is explored.

Key words:self leaning;ability training;micro lesson;course teaching;supplementary teaching

1 概述

如何改M大学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很好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一直是各个高校不断改革的初衷和动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大学建设的校园网虽然让大学生有了更加便利的学习和资料的获取途径,但是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娱乐,很多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电影和电视剧不能自拔,造成学业荒废,令学校和家长痛心疾首。

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同学能系统而又全面的学习其专业所需的课程,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了大学生课余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开发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大学校园网的自主学习平台[1],将各个专业的教师的课程以微课[2]的方式在此平台上,并且把课堂教学的每次课程分解成15分钟一次的微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PC、手机或平板上观看学习。在平台上提供多种方式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包括论坛、留言、微信平台,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教学[3],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平台上的课程自测系统更是成为学生期末复习的主要手段之一。

2 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在当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教育中超长的90分钟大课,已经难以提示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看手机或睡觉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常态。即使很多教师采取了非常多的方法和措施,依然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现在大学教育与中小学那种陪伴式模式完全不一样,大学授课老师不能像小学生那样跟班看护式教学,即使有辅导教师,由于他们负责的班级特别多,难以实现细致的管理和监督,如此大学生所受的约束也非常少,课后结伴玩游戏,周末网吧集体包宿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课后学生再不自主学习教师课上所教授的课程,强化课程的实际应用,就难以跟上教学的进度,前面的知识没有学会,后面的新知识又接踵而至,课程知识前后有关联,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作者教授多年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发现很多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因为一直没有学好前面的课程导致最终放弃了就业时从事软件开发的职业,丢弃了大学所学的软件开发知识和技能实在是令人惋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技术也让现代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大学生上课看手机已经成为各大学非常普遍的现象,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成为所有教师头疼但难以解决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也出现了各种慕课网,微课网等,如网易云课堂,但是这些网络课程基本上都采用收费模式,只免费前几节,要想看完全部课程学生付出的费用不菲,造成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网上课程与学院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和进度不完全相符,难以让学生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网上课程与自己所学的课程完全符合是同学们最期待的。

3 高校教学环节的普遍问题分析

高校课程教学目前基本上都是以二个45分钟合并的大课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非常多,但时间又有限,每个教师的授课进度都非常快。尤其像软件编程开发课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课堂上不但需要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际编程展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又敲代码又写板书,看到教师如此忙碌,学生都觉得累,学习的兴致难以提高。

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多导致学生普遍难以很好地适应和接受,但课程计划的进度基本难以改变,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云里雾里的了解了所学的大致内容,其知识的细节和实际的运用实在是没有时间和注意力在这么短时间内消化和理解。

高校教学环节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可以实现互动的渠道少。大学教师基本不坐班,授课结束后基本不与学生在一起,通常是课后学生简单问几个问题。许多大学教师没有办公室,学生都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老师。由于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无法解决的问题基本都到百度上去搜索,如果没有搜索结果,只能等到下次上课时抽空问,如果课程间隔时间长,通常又忘记了,最终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会遇到困难躲避不解,对其人生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平均注意力已经大幅下降,学生学习时能集中精力的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4]。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这么长时间内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注意力是不可能的,况且大学生现在普遍晚上睡觉晚,上课时会出现各种的瞌睡状态,即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提问式交互手段也难以实现很好的效果,但又不能讲15分就休息一会。

只有不断的复习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学会它,这个道理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大学的课程是无法实现反复重讲的,如果让学生有机会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重复教师所讲的课程,只能借助于课堂的录像,再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但是观看90分钟的录像不是所有人能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完成,毕竟授课无法实现与电影或电视剧那样引人入胜,如何找到解决之道是每个教师的应尽义务。

现在教师也都在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独立钻研,希望能解决它们,使得教学效果能不断地得到改进,但这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只能是出现新问题,分析再解决这些问题。

4 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实施

4.1 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针对以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作者所在学院专门设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项目,在现有校园网上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平台。该平台基于Linux Ubuntu Server的云平_技术,使用最新的基于Node.js[5]的微服务[6](Microservice)框架Seneca,采用REST API[7]和Socket.IO[8]技术实现前后台数据的实时交互,并利用基于HTML5的在线Video技术实现微课的实时播放。平台前端采用AngularJS[9]和Bootstrap[10]框架技术能自动适应各种终端的访问,包括PC桌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自动调整页面尺寸以使用不同设备的屏幕大小。

自主学习平台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提供一个集教、学、练、考、评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该平台颠覆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可以随时随地到该平台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在线论坛的互动,以及使用微信等流行的方式实现答疑、解答等。

学院的所有教师都可以使用该平台进行课程的视频上传和,授课课件,教案以及辅助学习资料的分类管理,在线练习题目的,学生自测成绩的自动评审。该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能集中管理教师的授课资料。教学视频以微课形式为核心,每个教师将自己所授课程的每个授课单元按知识点分解为每个10-15分钟的讲解和操作演示。

学院学生使用该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指定的课程,掌握教师课堂上没有时间讲解的知识点,熟练每个操作的详细步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4.2 自主学习平台的实施

经过全体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和部分参与该项目的创新学生的共同努力,该自主学习平台在年初得以上线运行,学院要求每个教师规划自己课程的微课制作和计划,目前已经有Java编程,JavaEE应用开发,Hibernate框架,Spring框架,Struts2框架和NodeJS应用开发等众多课程的微课已经上线,深受学生的喜爱。

该平台实现了与校园网一卡通平台的互联,直接共享了一卡通平台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不需要在该平台重复创建保存教师和学生信息的数据表,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建设,为未来开发各种其他校园网应用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院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及时回复学生在平台上的咨询留言和论坛发帖,让该平台真正起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除了所授课程的微课视频,学院还要求教师将课程的阶段测试题目定期到平台上,采用自动和手动的评阅机制,并跟踪每个学生的测试成绩。对没有参加测试的学生在授课课堂进行点名提醒,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目的。

随着平台的使用,将来将进一步收集学生新的需求和爱好,同时不断跟踪最新的软件技术,不断地对平台进行改进和升级,力争打造出一个能推广和复制的教学改进利器。

在当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教育中超长的90分钟大课,已经难以提示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看手机或睡觉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常态。即使很多教师采取了非常多的方法和措施,依然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5 平台对改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自年初平台开始上线运行,已经有很多教师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按照平台的要求进行了微课的分解并提交到自主学习平台,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

由于按课程的知识点划分为微课视频教程,每个教程基本在12-15分钟左右,短小精炼,重点突出,尤其是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无法详细演示的软件编程,现在通过微课将每个操作和编程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演示和说明,学生课下根据微课的视频,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反复操练,极大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对学习工程专业课程,尤其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学习尤为突出,如软件的安装和配置,项目开发的编程和测试过程等,对需要掌握这些技能的同学真是雪中送炭。

过去软件工程专业授课中,一直没有时间将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开发过程详细地展示给同学们,现在教师将一个中等规模完整软件项目的环境安装、配置、编程、测试和部署的全过程分解为独立的、前后衔接的微课视频在平台上。通过这些系列化的授课微课视频,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自己课程需要项目的独立自主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的全过程,使同学们的软件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

教师们经过微课课程的规划和录制,不断地提高了微课视频的质量,对所授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能自觉根据微课的特点,改进自己的授课时的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技巧,对课堂的授课效果的改进有极大的帮助。

同学们通过平台的课程微课学习,可以提前预习课堂上老师准备讲解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带着不懂的问题在课堂听课,再也不是原来的那种稀里糊涂的听课状态,师生互动性改进巨大,教学效果提高明显,从课后实验课学生做实验的速度和正确性就反映出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生不断询问教师什么时候更新微课的期盼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渴望,这些是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是自主学习平台的圆满成功的体现。

6 Y论

在全院教师和网络信息中心的共同努力下,自主学习平台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大学教育中对教学效果的改进是有目共睹,学生利用自主平台不但学会了课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的信心,加强了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兴致,对他们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有了可靠的保证。未来在不断总结平台使用和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将引入更创新的理念和思想,将自主学习平台打造为学生学习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潘庆红,伍丽媛. 基于Web2.0的自主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32-35.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20-22.

[3] 杜旭东.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6(21):17-20.

[4] 杨伟文,蒋月婷,肖洪广,等.影响大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原因的调查和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24-27.

[5] 王金龙,宋斌,丁锐. Node.js:一种新的Web应用构建技术[J]. 现代电子技术, 2015(6):70-73.

[6] 陈春霞. 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的浅析[J]. 信息系统工程,2016(3):95-96.

[7] 俞黎敏. Web Services之REST风格架构设计[J]. 程序员,2010(11):26-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