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0: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骨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2]。为探讨股骨头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治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62~89岁,平均(73.43±4.45)岁;股骨头陈旧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颈新鲜骨折62例(60.19%),双侧股骨头坏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与临床使用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要点

2.1  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室,将枕头除去,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6~8 h,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协助患足穿钉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会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内最剧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康复。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脱出、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在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时增进食欲。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保持睡气垫,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每2小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无力,可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2.5  饮食指导: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6  心理护理:老人在治疗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碍、经济负担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弃治疗和轻生的念头[4]。因此,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多加体贴患者,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常鼓励患者,使其重获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讲解既能使患者听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属共同参与,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指导功能锻炼:一般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肢体锻炼,同时在指导锻炼时,反复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详细讲解示范锻炼的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锻炼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损伤。

2.9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术后肢体活动极少,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防止深静脉栓塞[4]。

2.10  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半年内,为防止假体脱出,应避免患肢行外旋、内收、下蹲、盘腿、坐矮凳或软沙发及侧卧屈髋。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立即制动并及时就诊。提醒患者注意爱惜假体,禁止单腿跳跃,避免过度负重,防止粗暴或过度活动。

3 讨论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钙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当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后,骨折难以愈合继而引发股骨头坏死,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而护理康复是术后护理的要点,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反应和行动比较迟缓,而且由于体质较弱而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也对术后康复缺乏信心,这都不利于老人术后的康复[6]。护士必须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护理,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并且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2] 陈建华.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21):361.

篇2

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3.3±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患者对疼痛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达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0.55%,前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

结论:通过对192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可达到及时有效镇痛的目的,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镇痛护理 骨科 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9-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疗护理人员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已经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1]。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对于这种主观的感受进行定量分析是临床工作必须进行的。我院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91例患者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及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明显增加,改善了医患及护患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82例,男109例,女73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为(32.3±15.7)岁。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24例,其他1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疼痛评估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是使用一条游动标尺,正面是无刻度10cm长的滑道,“0”端和“10”端之间一个可以滑动的标定物,“0”分表示没有疼痛感,“10”分表示患者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背面有“0~10”的刻度。临床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其使用原理,患者在理解的情况下根据疼痛的强度滑动标定物至相应的位置,疼痛测量尺的背面是有具体的刻度,根据标定物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疼痛程度指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5疼痛加剧,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难以忍受;10为剧痛难以忍受。取每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记录,然后取观察5d的平均值比较。

1.3 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分级标准。Ⅰ级(缓解):疼痛程度可以承受,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Ⅱ级(部分缓解):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患者需要使用一般性止痛药与安眠药等类药物;Ⅲ级(无效):疼痛程度强烈,患者承受,严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需要麻醉性药物减轻症状。

1.4 镇痛药物治疗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对于手术较大及多发损伤的患者,镇痛药物可使用杜冷丁肌注,根据疼痛的程度,一般1~2次/天,50~100mg/次,疼痛时间较长者可使用3d;如手术较简单、损伤小或耐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给予曲马多肌注或者口服,1~2次/天,50~100mg/次。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1.5 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镇痛药物。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5.1 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影响,非常关心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因而常常表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等,所以,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要用自然、婉转、友好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介绍将提供的帮助,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5.2 生活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帮助其选择舒适的,按摩受压部位使肌肉放松,减小张力,提高疼痛阈值。告诉患者早期排尿,避免尿潴留和并发症产生。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减少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刺激。播放音乐、广播等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转移注意力[3]。

1.5.3 疼痛知识教育。通过医疗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医护人员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善疼痛护理质量。通过宣教疼痛的册子制作,册子内容主要涉及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和止痛认识、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止痛的方法和止痛的重要性等,将册子发放至患者及家属,其发给患者和家属[4]。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认为P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患者调查满意度

疼痛缓解情况

缓解部分缓解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9111.3±2.13.3±0.996.52%73180100.00%

对照组9114.2±2.97.1±2.765.47%32144550.55%

篇3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71-03

近年来,创伤性骨折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四肢骨折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也给患者精神带来较为严重的创伤[1]。目前对于较为严重创伤性骨折通常使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而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多引起的疼痛是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这使患者产生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还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造成呼吸、咳嗽及功能锻炼的延迟,并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2]。因此,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疼痛控制对促使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治疗并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创伤性骨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及患者意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国家医学会制定的骨折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获得知情同意权,术后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的沟通,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史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其中骨折发生在单侧肱骨20例,单侧前臂18例,单侧股骨17例,单侧胫腓骨13例,双侧前臂12例,双侧胫腓骨10例,股骨合并胫腓骨10例。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82岁,平均(45.8±4.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9~81岁,平均(46.3±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如X线、彩超等,均接受相同的术前药物和护理。术后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行疼痛控制护理,疼痛控制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骨折医师、麻醉师及专科责任护理人员的治疗团队。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前既定计划,开展护理工作。但在全面护理之前,要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说明,并深入沟通,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使之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更好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2)在饮食方面给予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等食物。同时多食用如芝麻、核桃、香蕉等可促使肠胃蠕动的食物以及有活血化瘀的食物,防止发生便秘,加快淤血的散去。(3)时刻观察患者的肿胀及镇痛情况并给予护理,适当辅助患者翻身,给予伤口冰袋冷敷,预防髋肿胀及局部出血。叮嘱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的麻木。同时给予患肢适当的按摩,以便减轻患者的疼痛感。(4)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取仰卧,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如闭眼几分钟,患者适当活动锻炼,拳头逐渐握紧,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调理气息,改善疼痛。(5)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告诉患者术后疼痛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及疼痛发生的原因及如何减轻疼痛,适当可以播放一些放松性音乐,以调节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用典型成功的案例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其深刻认识疼痛干预的必要性及优点,并告诉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增强患者的配合度。(6)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定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康复训练情况,结合术前护理计划,判断是否符合计划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护理内容。同时定期进行质量研究会议,分析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伤口肿胀情况、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VAS疼痛评分标准:没感觉为0分;不痛为1~3分;4~6分为轻微疼痛;7~10分为中度疼痛,睡眠不佳;>10分为强烈疼痛,食欲不振,疼痛难忍。肿胀程度值评定:肿胀不明显为0 cm;轻度肿胀为≤1 cm;中度肿胀为1~3 cm;重度肿胀为≥3 cm。Harrie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其中运动5分,畸形4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分数越高,恢复越好。护理满意度标准:以自制调查表调查,包括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性护理,满分40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后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明显较护理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性骨折发生率急剧上升。目前在临床上对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类,前者治疗创伤性骨折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有90%以上会发生疼痛,而且术后须配以功能锻炼才能促进患者的恢复[5]。在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会一直对患者产生影响,尤其是疼痛会对患者的整体功能或局部功能的恢复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致使患者缺乏耐受性而未坚持进行锻炼[6]。因此,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控制,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医院的医疗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知识相对较为缺乏,在治疗观念方面较为落后陈旧,疼痛评估不专业,这就使得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中的疼痛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7]。所以进一步加深对疼痛的认识、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增强并完善疼痛护理技能、规范疼痛治疗原则,在控制疼痛过程中尤为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忍受疼痛能力的普遍下降,疼痛控制护理这一概念逐渐清晰,要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需求和给予心理指导,并更新疼痛治疗理念,多模式镇痛给药方法[8]。本研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了最新的疼痛护理观念进行术后康复护理,评估了患者护理前后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前后的肿胀值分别为(3.91±1.31)cm和(0.59±0.25)cm,疼痛评分分别为(7.51±2.66)分和(1.39±0.36)分,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认为,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技术性的镇痛、理疗等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骨折伤口的愈合速度[10]。同时,在评估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指标,也是衡量康复情况最为直接的标准之一[11]。本文中使用疼痛护理,始终坚持以患者文本的原则,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气氛,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镇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等,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并促进骨折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69.05±9.12)分和(38.43±1.8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秀贤,蔡焕荣,李兵,等.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6(6):1072-1073.

[2]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6):237-238.

[3]陈丽华.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6(13):2025-2027.

[4]王红先.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45(8):166.

[5]朱月莉.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29-30.

[6]陈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3(15):126-128.

[7]董晶,刘冬华.综合医院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8(6):59-61.

[8]任祖英,柴梅,陈冬梅,等.门诊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措施及影响[A].2014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C].上海,2014:393.

[9]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5(11):135-136.

[10]欧敏芳.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3):236-238.

篇4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出现旋转、成角、缩短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为主要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本文对我院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重建康复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4岁。其中13例中下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21例左侧股骨干骨折,17例右股骨干骨折。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于牵引前进行皮肤护理,牵引时注意绷带、牵引肢体情况、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解除牵引后护理等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参照欧长代[1]疗效评定标准。差:旋转畸形大于15°,成角畸形大于25°,重叠移位大于2.0cm,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大于20°;可:旋转畸形在10-15°之间,成角畸形在15-25°之间,重叠移位在1.5-2.0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15°之间;优:旋转畸形在5-10°之间,成角畸形在10-15°之间,重叠移位在1.0-1.5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以内。

2 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

3 讨论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包括股骨髁上2-5cm至粗隆下2-5cm的骨干。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或重叠,另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加强术后功能重建护理,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牵引前护理:牵引前应避开伤口处,剃尽毛发,擦净皮肤油污,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增加胶布粘度,保护皮肤。(2)牵引时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观察牵引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或松散,抬高床尾利于体重作反牵引,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观察牵引肢体趾活动,温度,皮肤色泽,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摄取含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活动障碍[2],注意保暖,多做深呼吸,预防淤积性肺炎。(3)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针对患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开导,使患者能心情愉悦,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避免患者食用酸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摄入维生素D,多吃用清补肝肾的食品。(5)牵引后护理:为防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患肢下垫气垫以适当屈曲,关节僵硬者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关节锻炼[3]。

初期每次锻炼1小时,每天锻炼2次,从0-10°开始,后可循序渐进,每日递增5-10°,增加训练幅度,直至90°时可停止训练,进行主动功能训练。为防止损伤和意外,个别感觉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应减少训练时间和活动幅度。(6)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护理要点,取得患者配合,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脚趾自主活动。牵引结束后增加活动次数、强度和范围,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应逐步增加旋转摇膝、起立、蹲下、提腿等动作,恢复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长代.桥式石膏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3,16(3):169-170.

篇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5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指导病人促进睡眠取舒适,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8康复训练

2.8.1术后将患肢外展15°―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5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2.9.3定期复查,如出再不适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讨论

患者系高龄,护理难度大,通过术后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正确实施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回访2年,康复计划实施得当,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金萍.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86-89.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9-02

胫腓骨骨折属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其发生率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13.7%[1]。然而,胫腓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如肌肉等软组织覆盖少、中下段供血差等),无疑增加了其术后康复难度。如何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中,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11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纳入标准:具有明确外伤史,经X线诊断为胫腓骨骨折;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肾肝功能异常及心功能不全者。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0-64岁,平均(39.95±5.49)岁;受伤原因:44例交通事故,9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压砸。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9.41±5.63)岁;受伤原因:42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压砸。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情况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即健康教育、疼痛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加行个体化护理,具体包括下述几点内容。(1)个体化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经历了暴力侵犯、工伤事故、车祸等不良事件,且术后多伴随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极易引起悲观、抑郁、焦虑情绪。护士应与患者亲切交谈,以缓解其紧张感及陌生感;讲解成功康复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康复信心;说明情绪与康复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向其介绍1-2种自我情绪管理方法,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强,可指导患者通过冥想疗法、肌肉放松疗法进行情绪管理,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差,可指导患者采用注意力转移疗法、深呼吸等进行情绪管理。(2)个体化饮食护理。护士应充分尊重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科学化、个体化饮食计划。术后1-2周饮食宜清淡,鼓励患者摄入蛋类、蔬菜、豆制品、鱼汤等食物;术后3-4周饮食宜营养丰富,鼓励患者摄入动物肝脏、田七煲鸡等食物[2]。(3)个体化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早锻炼及晚负重的原则。术后1d,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此外,还应被动活动患者髌骨。术后2-3d,进行连续关节被动运动(CPM)。术后1-2周,鼓励患者进行床上不负重患侧踝关节、膝关节、足关节、髋关节运动。术后3-5周,在原有锻炼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扶床活动(患侧下蹲、踢腿、屈膝、屈髋等)。术后6周,可进行部分负重练习。护士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合理制定功能锻炼的活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不感疲惫为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应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评价表测评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90-100分代表满意,70-89分代表较为满意,小于70分代表不满意)及骨折愈合优良率(优:愈合良好,未见感染,膝关节、踝关节及日常活动不受限,无疼痛、步态正常;良:愈合良好,未见感染,膝关节、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但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正常值的80%,踝关节活动度大于正常值的75%,偶见疼痛、步态正常、日常活动轻微受限;中差:未达到以上标准[1])。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两组满意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以(%)表示,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1.5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2例、24例、2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9例、31例、8例;观察组满意度为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50/58)(χ2=3.940,P=0.047)。

2.2 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83%(优34例、良21例、中差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优29例、良19例、中差10例)(χ2=4.245,P=0.039)。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为骨科多发病、常见病。手术是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的重要保障[3]。

本研究结果提示,接受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6.55%、94.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82.76%(P

综上,个体化护理可促进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性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87-02

创伤性骨折患者常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不利于其术后康复与锻炼;同时持续的疼痛可导致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层面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主要对本院收治的7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收治7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护理时的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男女比例22:21,年龄20-49岁,平均(32.15±4.21)岁,其中18例右侧骨折,25例左侧骨折;研究组36例患者,男女比例15:21,年龄21-47岁,平均(33.23±1.19)岁,其中11例右侧骨折,25例左侧骨折。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前相关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术后帮助患者翻身,加强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1]。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疼痛控制护理: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疼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式以及制动方法,及时观察固定架安置位点以及石膏固定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重新放置;对于切口疼痛的患者,使用冰袋冷敷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并予以轻柔的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耐心了解患者的疼痛位置,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每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其锻炼原理,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自觉性;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和解疑,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噪音,以避免患者因失眠而加重疼痛;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安排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并指导患者家属多体贴患者处境,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其中肿胀情况,1级:肿胀不明显;2级:可见轻微肿胀,且伤口处皮肤略高于健侧1cm之内;3级: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1-2cm;4级:严重性肿胀,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3cm以上;疼痛情况:1级:无明显疼痛感;2级:轻微疼痛,但可耐受且不影响生活与睡眠;3级:中度疼痛,疼痛耐受性较低,需服用止痛类药物;4级:严重疼痛,无法耐受[3]。康复情况: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其中关节功能评分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运动5分、畸形5分、功能46分、疼痛44分,分值越高恢复越优;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以百分率计算,≥90%为合格,≥95%为优秀[4]。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伤口3-4级疼痛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3-4级肿胀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8.3%,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8%,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伤口3-4级疼痛情况41.67%显著少于对照组72.09%,且研究组患者3-4级肿胀情况33.33%也显著少于对照组67.44%,表明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利于改善患者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可能与采用技术性镇痛方法有关,对患者采用镇痛,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坏死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肿胀,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同时护士所采用的物理性镇痛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配合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痛阈,达到减少疼痛的目的[5-6]。

此外,通过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利于术后康复情况的改善。可能与责任护士的全面护理有关,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环境等护理,使患者身心舒适,降低心理负担,从而加快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7]。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制造和谐的住院环境,细心听取患者的意见,能明显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8]。

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对改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明慧.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9):1613-1616.

[2]陈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5):126-128.

[3]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1):135-136.

[4]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37-238.

[5]陈丽华.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2025-2027.

篇8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无痛护理方法对老年骨折患者疼痛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理念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康复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无痛护理;术后疼痛;老年骨折

骨折是指患者的骨结构发生断裂,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或者儿童,但尤对以老年人的影响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骼的强度和硬度明显下降,而且术后愈合时间长,疼痛感强烈[1]。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目前常用的老年人骨折术后护理方法为无痛护理。此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 2014 年8 月收治的200 名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0 名患者,年龄在50 ~ 65 岁,平均年龄(55.89±2.19)岁。对照组100 名患者,年龄在53 ~ 70 岁,平均年龄(60.37±1.79)岁。200 名患者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40 例,肱骨骨折50 例,腰椎骨折40 例,其他类型骨折共4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首先进行康复指导,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其次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防止发生相关并发症;最后是进行药物护理,对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防止患者伤口感染。

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方法,首先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采取鼓励的办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其次是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采用按摩、心理疏导、热敷等方法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最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保持康复环境的干净、整洁,保持通风。检查病房的检测仪器,及时检测患者的疼痛情况。最大限度地排除可能诱发患者疼痛感的因素,例如冷刺激。

1.3 观察指标

VAS 疼痛评分标准,总分为10 分,0,无痛;1 ~ 3 分,轻微疼痛;4 ~ 6 分,中度疼痛;7 ~ 10 分,剧烈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并用t 检验,当 P<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对比:术后,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48h 后,研究组患者轻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为(4.30±1.30)分。对照组患者轻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为(5.31±1.60)分。研究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果

骨折是老年人常有的疾病之一,其外部暴力因素是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患有骨折的老年人会伴有发热、畸形、休克等症状。

对于老年骨折,大多数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手术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帮助老年人实现骨结构的复位和固定,术后痊愈后,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康复训练[2]。

老年骨折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但是术后疼痛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常用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为无痛护理方式,基本原理是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和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术后痊愈,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3]。无痛护理方法要求的是细致的护理工作,把患者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一切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出发,从而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目的。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轻微疼痛5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15 例,疼痛平均分为(4.30±1.30)分。对照组患者轻微疼痛40 例,中度疼痛35 例,重度疼痛25 例,疼痛平均分为(5.31±1.60)分。

研究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痛护理理念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康复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4 月到2014 年6 月就诊的9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术后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肿胀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关节功能评分、睡眠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可以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应用效果

创伤性骨折是由于外界暴力作用于某一骨骼部位造成骨折,同时造成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的疾病[1]。疼痛是临床创伤性骨折主要的临床表现,疼痛控制护理主要以减少疼痛为目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辅助患者加快康复的进程。现选取我院2013 年4 月到2014 年6 月就诊的9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析疼痛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4 月到2014 年6 月就诊的9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4 ~ 73 岁,平均年龄(43.56±14.52)岁;实验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5 ~ 70 岁,平均年龄(44.78±14.92)岁。所有患者均是单一骨折,无其他血管、心脏、肝脏等严重损伤。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疼痛控制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减痛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操作动作要轻微。术后嘱咐患者禁止使用刺激性食物,按时吃药。帮患者做物理治疗,用冰袋冷敷伤口周围,适当给予肢体按摩。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支持患者做一些其他自己喜欢的事物,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松弛训练,来缓解疼痛。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训练情况以及疼痛感觉。

1.3 评价标准[2]

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 0 分:没感觉,不痛;1 ~ 3 分:轻微疼痛,可忍受;4 ~ 6 分:中度疼痛,睡眠不佳,可忍受;7 ~ 10 分:强烈疼痛,食欲不振,睡眠超差,疼痛难忍。肿胀程度值评定,0cm:肿胀不明显;≤ 1cm:轻度肿胀;1 ~ 3cm:中度肿胀;≥ 3cm:重度肿胀。采用Harrie 关节功能评分,评分内容: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畸形等方面采取100 制评分。分数越高,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比较组间,用X2 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和肿胀值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1.45±0.48)分、肿胀(0.67±0.22) 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2.78±0.92) 分、肿胀值(1.67±0.55) 分,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以及睡眠时间比较实验组的关节功能评分(88.56±29.52)分、睡眠时间(7.56±2.52)h 显著好于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64.89±21.63)分、睡眠时间(6.34±2.1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是现在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疼痛是骨折常见的症状。疼痛感一种危险信号的象征,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恐惧[3]。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采取必要的护理手段对减轻痛感和恢复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肿胀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睡眠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控制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痛措施,对患者实行心理和身体的同步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身体上疼痛感和心理上畏惧感,调节患者身体分泌系统,调动患者对抗疼痛的抵抗能力,加快原来机体功能的恢复[4-5]。总之,疼痛控制护理有效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加快术后康复的速度,缓解护患之间紧张关系。

参考文献

[1] 苏树娟.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3-64.

篇10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无痛临床护理路径;疼痛;康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77

Influence of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eri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YANG Hui-chun. Hospital Infection Room, Guangzhou City Huangp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eri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90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enter criter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in was assess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t admission, surgery day, postoperative 1 d, 3 d, 5 d, and hospital discharge. Record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irst functional exercise time, first off-bed activity time. Nursing car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surveyed in the form of bearer survey at hospital discharge, and Harris hip score was performed after 3 months to evaluate good-excellent rate of hip joint fun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VAS score in postoperative 1, 3, 5 d and hospital dischar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in; Rehabilitation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老年骨折患者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 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股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诸多基础疾病, 身体状况较差, 治疗期间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并发症疾病, 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 其中疼痛是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未有效干预, 可抑制肺部通气, 诱发肺部疾病的发生[1, 2]。因而, 有效有效减轻围术期疼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种疾病构建一套系统、标准的护理模式, 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的护理综合模式, 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最佳医疗服务[3, 4]。本研究旨在观察无痛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中男27例(60.00%), 女18例(40.00%),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7.3±3.2)岁, 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22例(48.89%), 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44.44%), 股骨干骨折3例(6.67%);致伤原因:跌倒致伤15例(33.33%), 交通事故伤27例(60.00%), 重物砸伤3例(6.67%);合并症情况:合并高血压16例(35.56%), 合并糖尿病9例(20.00%), 合并冠心病17例(37.78%)。对照组中男25例(55.56%), 女20例(44.44%),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7.5±3.5)岁, 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20例(44.44%), 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44.44%), 股骨干骨折5例(11.12%);致伤原因:跌倒致伤17例(37.78%), 交通事故伤25例(55.56%), 重物砸伤3例(6.67%);合并症情况:合并高血压15例(33.33%), 合并糖尿病9例(20.00%), 合并冠心病15例(33.3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年龄≥60岁; ②单侧股骨骨折;③均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④患者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伴有颅脑及内脏损伤;②因骨肿瘤或骨髓炎导致的病理性骨折;③合并严重认知障碍;④患有影响活动的其他疾病者;⑤无法配合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⑥出院后接受康复机构治疗者及失访者。

1. 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常规进行疼痛教育, 术后了解疼痛情况, 根据医嘱给予镇痛治疗, 观察组按照无痛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3. 1 疼痛管理团队组建 护士L任组长, 组员由护师以上职称护士担当, 同时邀请住院医师作顾问, 分析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存在的问题, 讨论制定对应解决方案, 监督无痛管理路径的实施情况, 收集反馈意见, 定期进行书面理论考核, 保证无痛管理的质量。

1. 3. 2 无痛护理管理路径制订 参照《实用骨科学》, 查阅相关文献, 由团队成员共同制订无痛护理管理路径, 将首次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疼痛治疗模式、非药物疗法护理措施等内容有序地排列在路径表上, 具体护理路径如下:①首次疼痛评估:入院后2 h内由值班护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此后每日晨间进行疼痛评估。②术后疼痛评估:术后推入病房后由值班护士进行疼痛评估, 2 h评估1次, 共评估4次, 疼痛程度评分5分者及时反馈给医生, 做相应处理, 疼痛干预后1 h再次评估疼痛程度, 直至疼痛评分

1. 3. 3 路径实施 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严格按照路径的要求规范化执行, 在已实施的项目后面打“√”, 如病情有变化为实施打“×”, 并注明原因, 组长定期检查护理路径表, 保证路径化无痛护理得到完全实施, 出院时表格统一回收管理。

1. 4 观察指标

1. 4. 1 VAS评估 入院时、手术当日、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术后第5 d、出院时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烈疼痛, 评分越高, 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2 手术相关指标 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功能锻炼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1. 4. 3 护理满意度调查 出院时采用不记名形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将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4 髋关节功能评估 术后3个月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 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等四方面内容, 评分90分为优, 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率,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术后第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45),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9/20),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 P

2. 3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40例(88.89%)、基本满意3例(6.67%)、不满意2例(4.44%), 护理满意率为95.56%, 对照组满意25例(55.56%)、基本满意11例(24.44%)、不满意9例(20.00%), 护理满意率为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

3 讨论

临床路径应用到围术期的无痛管理中能够通过规范疼痛评估、规范的镇痛药物干预及非药物疗法, 规范围手术期疼痛处理方法, 从而最大限度减轻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疼痛[5-7]。无痛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性, 保证医疗和护理的完整性, 避免护理过程中的遗漏以及疏忽, 护士也由传统的医嘱执行者变成了对患者疼痛有预见性的管理者, 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从而有效保证疼痛管理的有效性[8-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无痛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术后第1 d、术后第3 d、术后第5 d、出院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良好的疼痛管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12-14], 当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 不会因害怕疼痛而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无痛临床护理路径患者首次功能锻炼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 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故实施无痛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无痛临床护理路径能有助于减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文珍.74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及并发症预防.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1):66-67.

[2] 刘永明, 江红卫, 崔学文, 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并发症原因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10):1082-1083.

[3] 吴新花, 单金花, 李梅花.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路径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06, 21(10):20-21.

[4] 邓珊, 陈少群, 郭强忠, 等.临床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3):217-218.

[5] 李昂, 张春玲, 孙胜男, 等.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13, 28(16):18-20.

[6] 李溪晶, 陈雪, 史媛媛, 等. 无痛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6):3807-3810.

[7] 张红蓉, 郑绵英, 李秋珊. 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2):1615-1616.

[8] 张利萍. 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8):52.

[9] 侯晓倩, 吴清霞. 临床路径在围手术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3):308-309.

[10] 李骅玫. 临床路径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5(5):104-105.

[11] 蔡伟良.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价值探讨.临床医学工程, 2014(8):1047-1048.

篇11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疼痛是一种非常的主观性感受,是通过多种不同因素一起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主要涵盖了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因素。一旦人的身体遭受伤害,就会迅即发出疼痛的警告,长时间的剧烈疼痛极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影响到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成效。鉴于骨科病人术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疼痛感,所以为切实降低疼痛所造成的影响,确保手术所具有的疗效,应当主动在其术后早期康复中施行疼痛护理,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疼痛,减轻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适感。现以我院所收治的192 例病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收治的192 例骨科患者为研究时象。抽取其中96 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止痛方法,其他96 例则组成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疼痛护理。192 例骨科患者中,男108 例,女84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62 岁,平均年龄为(41.6±2.3)岁,骨折的类型包括了四肢骨折64 例、盆骨骨折46 例、脊柱骨折54 例以及别的类型骨折28 例。选择患者的标准为:一是都施行过骨科手术,手术切口大约为15cm,手术时间在1.5h 以上。二是全面实施全麻;三是都自愿参与到本研究之中,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四不存在意识上的障碍。将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组,每组9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止痛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疼痛护理,具体的措施包括如下六点:

1.2.1 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者向病人讲述术后疼痛的有关状况,让其切实了解到出现疼痛的主要原因、评价疼痛的基本方法、止痛的相关方法等,运用健康教育宣传等方式,告知病人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必过于担忧,并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处理,比如,分散注意力法、自我放松、物理治疗等,以求切实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1.2.2 术前心理疏导

骨科病人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感与恐惧感等,其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术后的早期康复状况。为切实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要依据骨科手术病人的实际病情、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等,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等相关举措。医护工作者要加强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鼓励病人勇敢面对并承受手术所引起的疼痛,让病人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1.2.3 给予早期镇痛

纠正病人只有在疼痛的时候才用镇痛药的错误认识,丢弃传统的“按需给药”改为“按时给药”。提倡口服给药途径,应用PCA( 病人自控止痛法),通过患者自控给药,克服了不同患者对同一镇痛药物药用剂量上的差异,减少患者反复注射的痛苦,并告知病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1]。

1.2.4 术后疼痛护理

在患者术后完全清醒之后,医护工作者要用镇定自若的眼光来注视病人,告诉其手术非常成功,病灶已经全部切除。即便手术中还存在别的状况,也不适合于马上告诉病人,如此才能降低病患者在心理上的压力,更加有利于其疾病之康复。当病人在术后早期康复中由于剧烈的疼痛而失去了恢复的信心时,医护工作者应当正面鼓励病人,耐心地听其诉说,并且鼓励其投入到康复训练之中,争取早期恢复健康。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指导病人进行主动与被动的活动,应用局部按摩等手段以降低术后的疼痛度。以前患者在康复中通常使用绳索或者布条,在家属或者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实施康复锻炼,但该方法易导致患者手疼,一旦用力过猛,还会产生各类并发症,比如肌肉拉伤等。所以,建议使用直接、方便的辅助器械进行功能锻炼。

1.2.5 其他镇痛方法护理

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如针灸、推拿、刮痧等,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性质选取不同的镇痛方法,并观察疗效;中药(旧伤药)贴敷护理:初期敷药处皮肤渗出水分较多,注意用药期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药物结晶阻塞毛孔,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预防湿疹的发生,一般敷药48 小时后有明显的消肿效果,肿痛明显减轻。

1.2.6 出院指导

病人在度过了术后早期康复期之后,应当依据医嘱定期参加复诊,并且要明确与之有关的各类注意事项。一旦病情出现了新的状况,应当第一时间和主治医师进行联系。

1.3 疗效判定

术后6h、ld、2d 与3d,依据数字疼痛分级法来评价病人的疼痛度,0 分是无痛,1 至3 分属于轻度疼痛,4 至6 分属于中度疼痛,7 至10 分属于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通过spss18.0 软件加以处理,计量资料都以(均数士标准差)加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 检验,P<0.05 即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h、ld 和2d 早期康复中的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患者术后3d 的疼痛程度比较起来,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所示。

在此基础上,引入视觉模拟评分法以评估患者的疼痛度,使用本院自定满意度调查表实施疗效评价,分值为0 至100 分。在实施疼痛护理干预之前,研究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是(7.8±1.4) 分, 对照组则是(7.2±1.9)分。在采取了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前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至(2.3±0.4)分,后者则为(4.8±1.8)分。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比治疗之前显著下降,而且研究组的分数更是大大低于对照组,即P<0.01。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为93.8%,后者为74.8%,即P<0.01。

3 讨论

在医学上,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是机体象征的危险信号,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2]。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可以说是各类因素一起作用之后而产生的,如切割皮肤、肌肉、神经、骨骼以及伤口牵拉,组织缺血、改变等。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且较强疼痛,病人机体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诸多病理性反应,比如,血压的升高、睡眠紊乱、抑郁和免疫能力下降等,从而会对临床的疗效以及康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临床中应引入疼痛护理法以降低病人的术后疼痛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篇12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30-02

1 引言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膝关节的稳定性、 完整性和活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使患者早日康复,不但与骨折类型、手术方法有关,也与此类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有关,因此加强术后护理也很重要。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43岁。骨折原因: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27例,其它18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4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0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Ⅴ型7例,Ⅵ型9例。

2.2 治疗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78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尽量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并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坚强内固定,必要时予以植骨。

2 结果

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最短住院14d,最长住院43d,平均住院22d;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5个月,愈合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7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中有2例发生皮肤坏死,1例感染,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在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处理后症状缓解。

3 术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6到8小时后可采取低枕平卧,暂禁食、禁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第1天可半靠坐起。密切注意患者伤口的血液循环情况,当发现患者伤口有渗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记注意敷料包扎的松紧度,不可过松或过紧,并密切注意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张力、患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中可采取双氯芬酸钠1粒塞肛或曲马多注射液100mg 肌内注射,观察效果。患者长时间卧床有可能导致压疮的产生,因此应在患者的腰下垫小枕,并定时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建议并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纤维易消化、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2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应调动起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患者主动参与机体康复训练。首先应向患者耐心详细地讲解病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对患者宣教明确、有效和积极的疾病预后信息,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示范指导,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3 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完回病房后,将患肢抬高置于功能位,小腿处垫一软枕,膝关节屈曲5度,等患者麻醉消失并清醒后,确定患者可以锻炼时,即指导患者做以下恢复训练,如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环转足趾的屈伸、股四头肌的收缩的锻炼。每天活动3至4次,每次锻炼时间10至15 min,每次运动限度以患者适宜为准,不可过度锻炼,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应逐渐加大患者的锻炼限度,如第一天初始角度-15-0度,终止角度10-30度(一般以患者能忍受最大角度为宜),时间60 min,2次/d进行锻炼;次日可根据的患者的病情以及使用度适当的加大锻炼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时间频率不变。第3天后对病情良好且适应的患者加大活动限度,活动角度增加10-20度,以此类推。检查活动是否有效的方法如下:可以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随肌肉收缩而移动,也可以用手推动髌骨,如推不动,说明收缩股四头肌方法正确。

3.4 术后中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4天到术后2周称之为术后中期,本次研究中在患者的术后中期,采用CPM机被动训练关节活动度并辅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要的功能锻炼方式,帮助患者骨的矿物质沉淀,使骨坚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骨的愈合,同时可避免假骨的形成。减轻疼痛、肿胀,最大限度增加关节活动度。

3.5 术后晚期的功能锻炼:

把患者术后3周以后称之为术后晚期,在此阶段可以逐步加大运动幅度,引导患者在锻炼时提高活动限度到膝关节完全伸直和屈曲60度至90度,对关节僵硬的患者可以辅助理疗促进瘢痕软化,从而缓解膝关节僵硬。术后8-10周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可以扶拐在无痛下负重行走,粉碎性骨折和术中行植骨的患者开始负重的时间适当延长1-2个月,直至愈合后再进行练习。术后12-15周且患者经X线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可以进行负重训练,但应谨记循序渐进的原则。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除及时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如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中期功能锻炼、晚期功能锻炼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赵晓鸥,郑光新,何宁.骨折内固定对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22(12):1051-1052.

篇1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73-01

骨折是一种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因素导致骨质出现部分或者完全断裂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折部位出现压痛、肿胀及瘀斑,严重者甚至部分或者完全丧失肢体功能,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1]。我院通过对骨折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80例,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6±2.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42例,股骨骨折35例,肋骨骨折34例,肱骨骨折28例,挠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4例,其他骨折9例。随机将1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计划。

1.3.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消除患者的焦虑与不安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向患者的家属讲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与安慰的重要性,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

1.3.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促进机体的愈合和康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防止便秘的发生。

1.3.3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用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的预后。指导患者听音乐或看书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卧位,如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采取有效的制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处的疼痛和肿胀[2]。

1.3.4 预防并发症 术后给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合理使用弹力绷带,防止过紧或过松。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1.3.5 康复训练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手术后前期可采用理疗如热敷、冷敷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术后1-3周,主要进行制动休息,可以小范围的按摩、被动活动,不宜进行关节活动。术后3-6周,可逐渐的进行主动锻炼,如关节屈伸活动、肌肉等长收缩等。术后6-8周,可进行负重练习、旋转等运动[3]。

1.4 疗效评价指标 通过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自理功能评分来评价患者自理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明显,P

3 讨论

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对骨折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但是由于骨折患者的特殊性,只采用常规护理并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康复训练在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方面意义非凡,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4]。

综上,康复护理在促进骨折手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方面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B):2398-23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