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0: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骨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2]。为探讨股骨头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治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62~89岁,平均(73.43±4.45)岁;股骨头陈旧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颈新鲜骨折62例(60.19%),双侧股骨头坏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与临床使用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要点

2.1  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室,将枕头除去,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6~8 h,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协助患足穿钉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会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内最剧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康复。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脱出、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在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时增进食欲。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保持睡气垫,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每2小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无力,可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2.5  饮食指导: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6  心理护理:老人在治疗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碍、经济负担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弃治疗和轻生的念头[4]。因此,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多加体贴患者,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常鼓励患者,使其重获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讲解既能使患者听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属共同参与,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指导功能锻炼:一般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肢体锻炼,同时在指导锻炼时,反复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详细讲解示范锻炼的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锻炼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损伤。

2.9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术后肢体活动极少,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防止深静脉栓塞[4]。

2.10  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半年内,为防止假体脱出,应避免患肢行外旋、内收、下蹲、盘腿、坐矮凳或软沙发及侧卧屈髋。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立即制动并及时就诊。提醒患者注意爱惜假体,禁止单腿跳跃,避免过度负重,防止粗暴或过度活动。

3 讨论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钙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当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后,骨折难以愈合继而引发股骨头坏死,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而护理康复是术后护理的要点,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反应和行动比较迟缓,而且由于体质较弱而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也对术后康复缺乏信心,这都不利于老人术后的康复[6]。护士必须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护理,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并且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2] 陈建华.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21):361.

篇2

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3.3±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患者对疼痛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达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0.55%,前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

结论:通过对192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可达到及时有效镇痛的目的,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镇痛护理 骨科 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9-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疗护理人员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已经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1]。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对于这种主观的感受进行定量分析是临床工作必须进行的。我院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91例患者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及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明显增加,改善了医患及护患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82例,男109例,女73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为(32.3±15.7)岁。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24例,其他1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疼痛评估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是使用一条游动标尺,正面是无刻度10cm长的滑道,“0”端和“10”端之间一个可以滑动的标定物,“0”分表示没有疼痛感,“10”分表示患者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背面有“0~10”的刻度。临床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其使用原理,患者在理解的情况下根据疼痛的强度滑动标定物至相应的位置,疼痛测量尺的背面是有具体的刻度,根据标定物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疼痛程度指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5疼痛加剧,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难以忍受;10为剧痛难以忍受。取每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记录,然后取观察5d的平均值比较。

1.3 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分级标准。Ⅰ级(缓解):疼痛程度可以承受,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Ⅱ级(部分缓解):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患者需要使用一般性止痛药与安眠药等类药物;Ⅲ级(无效):疼痛程度强烈,患者承受,严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需要麻醉性药物减轻症状。

1.4 镇痛药物治疗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对于手术较大及多发损伤的患者,镇痛药物可使用杜冷丁肌注,根据疼痛的程度,一般1~2次/天,50~100mg/次,疼痛时间较长者可使用3d;如手术较简单、损伤小或耐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给予曲马多肌注或者口服,1~2次/天,50~100mg/次。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1.5 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镇痛药物。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5.1 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影响,非常关心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因而常常表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等,所以,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要用自然、婉转、友好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介绍将提供的帮助,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5.2 生活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帮助其选择舒适的,按摩受压部位使肌肉放松,减小张力,提高疼痛阈值。告诉患者早期排尿,避免尿潴留和并发症产生。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减少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刺激。播放音乐、广播等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转移注意力[3]。

1.5.3 疼痛知识教育。通过医疗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医护人员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善疼痛护理质量。通过宣教疼痛的册子制作,册子内容主要涉及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和止痛认识、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止痛的方法和止痛的重要性等,将册子发放至患者及家属,其发给患者和家属[4]。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认为P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患者调查满意度

疼痛缓解情况

缓解部分缓解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9111.3±2.13.3±0.996.52%73180100.00%

对照组9114.2±2.97.1±2.765.47%32144550.55%

篇3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71-03

近年来,创伤性骨折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四肢骨折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也给患者精神带来较为严重的创伤[1]。目前对于较为严重创伤性骨折通常使用手术手段进行治疗,而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多引起的疼痛是手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这使患者产生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还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造成呼吸、咳嗽及功能锻炼的延迟,并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2]。因此,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疼痛控制对促使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治疗并经X线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创伤性骨折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及患者意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国家医学会制定的骨折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获得知情同意权,术后意识清晰,可进行正常的沟通,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史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其中骨折发生在单侧肱骨20例,单侧前臂18例,单侧股骨17例,单侧胫腓骨13例,双侧前臂12例,双侧胫腓骨10例,股骨合并胫腓骨10例。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82岁,平均(45.8±4.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9~81岁,平均(46.3±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如X线、彩超等,均接受相同的术前药物和护理。术后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行疼痛控制护理,疼痛控制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骨折医师、麻醉师及专科责任护理人员的治疗团队。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前既定计划,开展护理工作。但在全面护理之前,要先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说明,并深入沟通,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使之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更好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2)在饮食方面给予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等食物。同时多食用如芝麻、核桃、香蕉等可促使肠胃蠕动的食物以及有活血化瘀的食物,防止发生便秘,加快淤血的散去。(3)时刻观察患者的肿胀及镇痛情况并给予护理,适当辅助患者翻身,给予伤口冰袋冷敷,预防髋肿胀及局部出血。叮嘱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的麻木。同时给予患肢适当的按摩,以便减轻患者的疼痛感。(4)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取仰卧,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练习如闭眼几分钟,患者适当活动锻炼,拳头逐渐握紧,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调理气息,改善疼痛。(5)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告诉患者术后疼痛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及疼痛发生的原因及如何减轻疼痛,适当可以播放一些放松性音乐,以调节患者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用典型成功的案例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其深刻认识疼痛干预的必要性及优点,并告诉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增强患者的配合度。(6)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定时了解患者的疼痛及康复训练情况,结合术前护理计划,判断是否符合计划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护理内容。同时定期进行质量研究会议,分析出现的不足及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伤口肿胀情况、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VAS疼痛评分标准:没感觉为0分;不痛为1~3分;4~6分为轻微疼痛;7~10分为中度疼痛,睡眠不佳;>10分为强烈疼痛,食欲不振,疼痛难忍。肿胀程度值评定:肿胀不明显为0 cm;轻度肿胀为≤1 cm;中度肿胀为1~3 cm;重度肿胀为≥3 cm。Harrie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其中运动5分,畸形4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分数越高,恢复越好。护理满意度标准:以自制调查表调查,包括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以及治疗性护理,满分40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疼痛控制护理后的肿胀及疼痛评分均明显较护理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创伤性骨折发生率急剧上升。目前在临床上对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类,前者治疗创伤性骨折后,疼痛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症状,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则有90%以上会发生疼痛,而且术后须配以功能锻炼才能促进患者的恢复[5]。在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会一直对患者产生影响,尤其是疼痛会对患者的整体功能或局部功能的恢复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致使患者缺乏耐受性而未坚持进行锻炼[6]。因此,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控制,对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医院的医疗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知识相对较为缺乏,在治疗观念方面较为落后陈旧,疼痛评估不专业,这就使得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过程中的疼痛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7]。所以进一步加深对疼痛的认识、明确疼痛评估方法、增强并完善疼痛护理技能、规范疼痛治疗原则,在控制疼痛过程中尤为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忍受疼痛能力的普遍下降,疼痛控制护理这一概念逐渐清晰,要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需求和给予心理指导,并更新疼痛治疗理念,多模式镇痛给药方法[8]。本研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了最新的疼痛护理观念进行术后康复护理,评估了患者护理前后的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前后的肿胀值分别为(3.91±1.31)cm和(0.59±0.25)cm,疼痛评分分别为(7.51±2.66)分和(1.39±0.36)分,肿胀值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认为,通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技术性的镇痛、理疗等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新陈代谢、加快骨折伤口的愈合速度[10]。同时,在评估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指标,也是衡量康复情况最为直接的标准之一[11]。本文中使用疼痛护理,始终坚持以患者文本的原则,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气氛,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镇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等,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并促进骨折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分别为(69.05±9.12)分和(38.43±1.8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秀贤,蔡焕荣,李兵,等.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6(6):1072-1073.

[2]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6):237-238.

[3]陈丽华.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6(13):2025-2027.

[4]王红先.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45(8):166.

[5]朱月莉.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29-30.

[6]陈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3(15):126-128.

[7]董晶,刘冬华.综合医院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8(6):59-61.

[8]任祖英,柴梅,陈冬梅,等.门诊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措施及影响[A].2014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C].上海,2014:393.

[9]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5(11):135-136.

[10]欧敏芳.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3):236-238.

篇4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出现旋转、成角、缩短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为主要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本文对我院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重建康复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4岁。其中13例中下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21例左侧股骨干骨折,17例右股骨干骨折。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于牵引前进行皮肤护理,牵引时注意绷带、牵引肢体情况、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解除牵引后护理等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参照欧长代[1]疗效评定标准。差:旋转畸形大于15°,成角畸形大于25°,重叠移位大于2.0cm,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大于20°;可:旋转畸形在10-15°之间,成角畸形在15-25°之间,重叠移位在1.5-2.0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15°之间;优:旋转畸形在5-10°之间,成角畸形在10-15°之间,重叠移位在1.0-1.5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以内。

2 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

3 讨论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包括股骨髁上2-5cm至粗隆下2-5cm的骨干。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或重叠,另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加强术后功能重建护理,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牵引前护理:牵引前应避开伤口处,剃尽毛发,擦净皮肤油污,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增加胶布粘度,保护皮肤。(2)牵引时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观察牵引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或松散,抬高床尾利于体重作反牵引,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观察牵引肢体趾活动,温度,皮肤色泽,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摄取含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活动障碍[2],注意保暖,多做深呼吸,预防淤积性肺炎。(3)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针对患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开导,使患者能心情愉悦,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避免患者食用酸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摄入维生素D,多吃用清补肝肾的食品。(5)牵引后护理:为防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患肢下垫气垫以适当屈曲,关节僵硬者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关节锻炼[3]。

初期每次锻炼1小时,每天锻炼2次,从0-10°开始,后可循序渐进,每日递增5-10°,增加训练幅度,直至90°时可停止训练,进行主动功能训练。为防止损伤和意外,个别感觉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应减少训练时间和活动幅度。(6)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护理要点,取得患者配合,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脚趾自主活动。牵引结束后增加活动次数、强度和范围,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应逐步增加旋转摇膝、起立、蹲下、提腿等动作,恢复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长代.桥式石膏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3,16(3):169-170.

篇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90岁,因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5小时入院,查体:T36.4℃ P84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Hg 老年消瘦病容,神清。左下肢外旋畸形,左髋部压痛,股骨纵向叩击痛,未扪及骨擦音,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缩约1cm,左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血运感觉正常,左髋关节X线提示:左股骨颈骨折。经讨论决定,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拟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后成立护理小组,认真组织实施护理方案,住院40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2年回访,效果满意。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和病人沟通,给病人介绍手术方面的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帮助解决日常所需,同时让家属分别陪在病人身旁让病人有安全感,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及血运、动度等情况。24小时内如患者疼痛较剧,可采用药物止痛措施。

2.3与制动 保持正确的,做到“三防”,一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肢体外展,防健侧肢体近患侧肢体而过度内收。目的是防人工假体脱位。

2.4创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瓶位置应低于患肢,在倾倒引流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发现引流物流出不畅,及时排除故障,一般术后72小时或引流量小于50ml/d,即可拔除引流管。

2.5预防并发症护理

2.5.1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很容易在尾骶部、足跟、肩胛部、枕后部等骨突部位发生褥疮,因此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每隔2―3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处,给予臀部垫气圈,其次应加强营养。

2.5.2肺部感染 定期拍背,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做扩胸运动,还可训练吹气球,吹水泡,多饮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2.5.3泌尿系感染 摄入足够的水份,每日摄入2000ml左右(心肾功能正常),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便器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擦试会阴2次,3―4小时如病人不提出排尿,则应主动提示病人排尿,并注意观察尿颜色、量并记录,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5术后潜在并发症――脱位

2.5.5.1向病人和护理人员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取得病人的配合。

2.5.5.2指导病人卧床期间术后肢置和搬动方法,以免脱位。保持患肢于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穿“丁字鞋”固定,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形厚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术后放置便盆应从健侧置入,注意保护患侧髋关节,避免置换的髋关节外旋和内收动作。

2.6睡眠紊乱的护理

2.6.1白天和病人多说话,让病人活动,以保障晚上睡眠质量。

2.6.2指导病人促进睡眠取舒适,睡前减少活动,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睡前用热水泡脚,做背部按摩。

2.7安全护理

2.7.1设专人24小时守护,病人身边不离人。

2.7.2病人翻身时,一定要将患肢位置摆好,整体翻身,避免扭曲而引起髋关节脱位,防止患肢外旋内收,晚上加床旁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

2.7.3病人取床边坐位时,应坐向健侧肢体方向,协助病人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患侧脚不可触接床头,避免患肢用力。

2.7.4扶病人坐轮椅时,扶双拐,健肢着地,患肢不负重(术后6周)。

2.8康复训练

2.8.1术后将患肢外展15°―30°位,6小时过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2.8.2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被动屈髋屈膝,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膝为40°,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2.8.3术后第二天病床摇长至6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和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2.8.4术后5、6天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训练,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术后6周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8.5术后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2.9出院指导

2.9.1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9.2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术后3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

2.9.3定期复查,如出再不适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3.讨论

患者系高龄,护理难度大,通过术后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正确实施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出院后追踪回访2年,康复计划实施得当,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谢金萍.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86-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