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双语教学的利弊

双语教学的利弊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0: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双语教学的利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双语教学的利弊

篇1

引言

教育界、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对学前双语十分重视,有研究认为学习英语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非常必要、可行的。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双语幼儿园的教学不够规范,不仅没有正规的双语环境,而且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且教学还处于“中国式的教学”状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本文拟就学前双语教学的利弊作一分析。

一、幼儿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必要性

当今社会逐步趋向国际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初、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英语教育从幼儿抓起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社会的需求,更是时代的需求。

2.可行性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但儿童习得母语的速度和成功的程度却令人吃惊,他们无需有意识的教授或学习,就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完全掌握母语。根据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儿童天生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学习语言的能力在生命的第一天就能表现出来,两岁的儿童就能通过语言和周围的人交际”。可见,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二、幼儿学习双语的利与弊

1.有利之处

最新研究表明,1.5岁至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这段时期,幼儿是学习语言的“天才”。这时期他们的舌根软,模仿力强,头脑就像电脑一样,给他什么就吸收什么,而且不怕羞,没有功课上的压力,所以可以从小就培养幼儿的英语语音语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利之处

虽然从年龄和外语学习的关系争论中可得知幼儿期位于英语学习的生理积极期内,但如果幼儿学双语时的引导不妥,则容易导致语言系统混淆和思维混乱,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导致失语症。若是让儿童学会了错误的发音等,则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孩子应该先学会中文,再学习其他语言。

三、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现状来看,学前教育工作者也陆续关注幼儿双语教学,但对该领域教育实践的研究工作,总体还不够深入和普及。虽然,幼儿英语教育实践已经非常普及,但不管从教师自身还是幼儿园的条件来看,都还存在问题和不足。

1.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

目前,幼教界对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导致各个幼儿园对于教育目标的制定与要求有很大区别。如:有的重英语听说、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的重英语字母及单词的认读等。

2.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幼儿英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是教材的版本和种类繁杂,水平参差不齐。既有高等院校编写的,又有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和实践专家编写的。

3.幼儿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对于幼儿英语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该怎样进行评价,怎样的活动最有效,相关的部门并没有给出一套正规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建立任何的幼儿英语教育的评价机制,这使得幼儿园的英语教育活动不能得到正确的反馈和好的指导。

4.幼儿英语教育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

大部分幼儿园里的英语教师是由普通的学前教师来充当,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多是在幼师学校或者经过培训获得的。因为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幼儿的英语学习得不到充分的引导。

5.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欠科学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幼儿学;幼儿模仿,教师纠正等),活动中频繁出现鹦鹉学舌式的模仿和对幼儿进行机械式的强化训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调动。

6.幼儿英语教育没有融入生活

大部分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英语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课上完了,英语教育也就随之结束。幼儿的英语教育根本没有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活动中师幼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活动结束,不论是上厕所、喝水还是区角活动,该老师、幼儿就都讲起了中文而不是英语。

7.教学形式呆板、单一

有的老师上英语课,就拿几个游戏串联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注意力没被吸引过来,他们哪里有兴趣学习?所谓的教学活动,也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

四、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建议

1.创造良好的双语习得的环境

(1)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讲话的语调使幼儿感到亲切,语速的快慢和声音大小,以幼儿能听清为准,语音要力求标准。

(2)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要针对个别指导,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多开口。

2.营造“会说话”的物质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创造:墙饰、区角、悬挂物等。

3.要抓住每一个说话的机会,就是将英语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4.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游戏资料,让课堂活跃起来。

篇2

交际活动是人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中学双语汉语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规范地指导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说话时往往会害羞或紧张,不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注意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适时进行说法指导,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流兴趣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以兴趣为基础,吸引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1、把话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 “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我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一些如“说说我自己”、“介绍我的朋友或家人”等这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活动作基础,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纷纷带学生外出游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常让学生把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讲出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我班开展了“开心的一天”口语交流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一名男同学是这样描述雪山彩虹谷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那么多我从没见过从没走过的桥!有那么多我玩不够的地方!彩虹谷里的溪水在我身边流着,溪边开着各色的野花,最让我惊讶的是那里竟然真的有彩虹!美丽的彩虹挂在我的前面,好像只要我一伸手就能采到它!听到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他们说出来,然后倾听,必要时再指导他们,让其说得尽量有条理。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际形式。

学生有了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有乐于说的形式。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来开启学生的“话匣子”。我经常利用活动课、课前交流这些时间,让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自我介绍、说见闻趣事、谈游戏后的感受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到无拘无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乐说。口语交际并不是一定要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上,它完全可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在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想想中的赵州桥,再让他们在小组里展示图画,边展示边介绍,最后再让几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学了《孔乙己》一文,在学生读熟全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畅谈自己对孔乙己的看法。这不仅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畅谈中自由地进行了口语交际,效果非常好。

二、以信心为支柱,引导学生敢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好,不敢说,既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流露出缩手缩脚的姿态。这时怎么办呢?

1、给予恰当的鼓励。

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教师的鼓励,哪怕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我们班有一名女同学,她是全班公认的最勇敢的学生,每次讲故事或介绍事物时,她总是第一个上台。其实最初的她也并不是这么勇敢的。在第一次举行故事会时,她扭扭捏捏地第一个上了台,可我给了她极高的评价,对她大加赞赏,夸她是全班最勇敢的孩子,说得也很好。以后每次交流,她总是抢先上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时机来引领他们进步。所以说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抓住学生想说的心理,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会使他们的“话匣子”彻底打开。

篇3

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以及中西方教育交流的日渐频繁,公共英语教学之外的专业英语交流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一名本科毕业生来讲,是否具备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英语素养已成为一项评判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指标。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英、汉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高等教育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双语教学,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推动双语教学,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鼓励并支持校内外专家学者及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开设讲座或者承担课堂教学任务,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与专业工作的能力。教育部还要求在2007-2011年期间,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在此政策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当前,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如江苏、浙江、上海等许多省市,双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一些“211”、“985”重点院校(如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双语教学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这些学校已在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此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双语教学工作上也紧跟中央政策,在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当双语教学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时,各个学校不仅需要参考重点院校的实践经验,还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政策。

2 广西双语教学的现状

西部地区覆盖了我国多数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广西省位列其中,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中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差距,加上地域位置等各种因素,导致广西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缓慢。此外,闭塞的地域性质、一定程度的落后地方观念,使得广西的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自学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广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许多农村生源从小接触的是当地方言与汉语的双语教育,要转变成汉语与英语的双语模式跨度较大。光从四、六级通过率这一点来看,西部高校就远低于中东部地区。因此有人认为,双语教学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会妨碍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二是双语教学师资相对欠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教师工资水平远不及中东部地区,因此人才流失严重,要找到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相对较难,不过,近几年来,广西加大了对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前来应聘,为开展双语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师资基础;三是难于找到适合的双语教材。滕小瑛老师(北京交通大学)是一位具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她通过多次上物理双语课后,对中外教材特点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中国教材的优点是“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重视对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推导的训练,整个编写思路及难度也符合我国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国外教材具有他们自身的优点“注重物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及物理在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是,中国课堂如果直接把国外教材搬过来使用而不作任何修改,由于与我们的教学思维以及学生的学习思维不符,因此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在滕小瑛老师看来“国外教材的系统性不如国内教材好,有些内容较浅,所选例题需用高等数学求解的也不多”,因此不适合国内教育,并且她还认为“书中相当多内容与我国中学物理课的内容重复”。[1]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三方面的原因,我们发现西部本科院校?y以照搬重点院校与中东部地区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于西部地区,尤其是符合广西特色的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3 应用物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方式方法

3.1 应用物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物理专业具有自身特色,它是一个以物理为基础,强调将物理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新型理科专业。应用物理专业自身定位为基础学科,但是它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是当今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对物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供不应求,但从表面上看却被认为是学生就业难、压力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出现了脱节。对于物理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物理学相关的科学及应用层出不穷,及时获取相关文献,获取前沿科学信息是使其适应科研与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注重培养能够对物理学的新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以及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有所了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提高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培养学生以英语语言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

尽管对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非常重要,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不高。此外,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往往也会由于英语成绩不够理想,导致其与研究生学习机会失之交臂。由于基础不好,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导致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丧失了优势与竞争力。若在专业课中设置双语课程,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延长其学习英语的时间,熟悉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术语,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事实上,刘兆龙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物理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不会影响整体的课堂效果。当代大学生有接受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愿望和基础,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课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双语班的学生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前期滞后现象”,即在每一部分新内容开始时,双语班学生的成绩相对要低,一旦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成绩就会提升并稳定。[1]

3.2 ??用物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方式

篇4

一、公安高等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2001]4号),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自此,全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而双语教学的实施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统一要求下也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因此,“双语教学”改革,不论从教育本身的需求还是从教育部的指导政策来看,都是中国高校教改的一个必然方向,对于我国公安高等院校来说也无疑是一巨大挑战。

近年来,国际警务合作频繁,国际性复合型警务人员越来越成为公安队伍急需的高级人才。公安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公安涉外管理制度及国际法、国际关系、涉外行政法等相关的交叉学科内容。在这些公安专业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这一形式,一方面教材涉及大量的外文资料,为进行双语教学准备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全球眼光的复合型警官的需要,使他们成为既懂法律、又懂英语,并掌握先进的国际警务操作知识的,涉外型、高层次专业警务人才。

二、公安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更何况是教学实践环节。普通高等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都存在着双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双语教材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等问题[2]。而公安院校因为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双语教学改革问题更是不容乐观。

2010年,笔者与几位专业课教师,以《公安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为题申报了江西警察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并获通过。随后在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安院校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问题。

双语教学的教材一直是制约公安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来源: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购买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但这几种教材都各有利弊。目前外文教材的主要来源是国外的原版教材和教育部向高校推荐的国外优秀教材[3]。但由于引进成本高,政治体制存在根本差别,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自编教材同样存在着问题,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系统的双语教材,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耗时长,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教材及教学大纲、考试大纲都编好后,情况和要求又会发生变化。如果翻译教材,翻译作品由于翻译者的水平不同,质量就不尽相同,有的可能会曲解原文,甚至误导学生,使其不能正确地把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所以以上三种双语教材都各有利弊。

(二)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懂专业、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目前我国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英语语言能力普遍不强,能用英语上专业课的老师还很少。现在公安院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要么是专业课老师,但英语水平运用能力差;要么是英语老师,而又无法胜任专业课的教学,我院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真正合格的双语教师凤毛麟角,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顺利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三)学生问题。

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当高。对于公安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入学时就对英语成绩无特殊要求,加之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对其今后就业并无多大帮助,也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对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笔者在江西警察学院所调查的4个区队,共约200名学生中,以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来看,总体水平较低。其中仅有一个区队通过率为55%左右,其他三个区队均没有达到50%。而六级一次性通过率则更低,仅为16%左右。由此可见,公安院校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较低。而听说能力更差,被调查的学生均反映在四、六级考试中,最难提高的就是“听力”这项,而双语教学首先要学生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而很多学生“听”都有问题,更谈何听懂、理解、消化、学习知识。

三、公安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发展对策

鉴于以上对公安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针对制约公安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双语教材。

有专家指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语原版教材,认为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一开始就为学生奠定一个“不是英语而是用英语”的好环境,可以避免各学校自编自选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思考与表述学科内容的综合素质,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4]而笔者认为,外语原版教材虽然有信息量大,数据详实,图表案例丰富,语言纯正等特点,但是公安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良莠不齐,笔者走访调查得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全英文授课,应该有部分的中文讲解,而且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倾向于使用中文版的教材,且比例还不小。

基于以上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学院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等,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双语教材。以我院为例,应该中英文教材并用,遵循“i+1”原则,以达到双语教学目标为提前。以中文教材作为根本,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合适的风格来进行双语备课,外语原版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总之,要做到教材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师资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一致,使之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加强公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公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江西警察学院采用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并初见成效。首先,每年不定期派出青年英语教师出去进修培训专业知识,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及储备。同时大力引进了外语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学院在升本以后,引进了一大批博士,为双语教学师资奠定基础。其次,通过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办讲座,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联合开办了国际合作班,定期选派教师赴英进修。最后,有相应的政策倾斜,重视青年教师双语能力的提高,通过举办中青年英语培训班、院双语教学竞赛等形式形成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三)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公安院校学生的个体因素:公安院校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之普通高校要差;因为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平时的出操和体能训练使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很多学生认为以后工作用上英语的机会很小等,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极大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故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加到讨论与学习中,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文件,2001.

篇5

一、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现今国内双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三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英语学习,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形成了落差,外语的学习也因此出现了间断和跳跃。为了使学生尽量缩短这一差距,弥补在起跑线上的不足,笔者建议相关部门从幼儿阶段实行双语教学,制定可行有效的方针政策,以确保幼儿园双语教学成果与小学英语教学平稳接轨,实现连续性的英语学习。

二、双语教学如何进行

1.人类语言的认知感来源于大脑语言中枢的转化,人的大脑结构由感觉语言中枢和运动语言中枢组成,它们分别管理人的理解和表达的功能,人脑中的语言中枢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发生一定的转化,自发地适应并对此做出反应,也就是之后的自主答话。但是不同的刺激程度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射,同一个刺激程度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接收程度,即每个婴儿理解、诠释语言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异的,并有一定的限度,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2.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接受能力或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给他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勇于创新。

3.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切不可盲目牵引,赋予他们自主说话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其他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

4.及时反馈和反思。不管是教师教学任务内容和进行方式,还是学生接受程度和效果,一定要进行深度审核,对不利于教学的方式进行更改和完善,对有成效的步骤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升华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双语教学的好处

1.及早培养幼儿兴趣爱好。婴儿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在幼儿阶段给他们营造一个外语环境,如教师进行适量的双语教学,父母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双语沟通,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及时培养他们对外语的兴趣。

2.熟能生巧。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听说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从小身临双语的环境,可以通过教授幼儿英语歌曲,玩一些英语的小游戏等,经常听、经常说,使其对语言的形式不再陌生,学习起来自然也得心应手。

3.生活课堂同时教学。在生活和学习中,幼儿都能充分接触到汉语和英语,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和父母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深层次地领悟语言的奥妙,做到从两个不同生活层面同时教育孩子,达到时时刻刻提高孩子素养的目的。

4.语言相辅相成。随着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汉语与英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增加知识总量的同时,提高学习信心。

5.双语教学毋庸置疑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呈现了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知识国度。这使中国的就业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双语教学的弊端

1.教学制度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双语教学在给中国带来一片憧憬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弊端。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在一个没有语言基础的情况下硬性要求孩子接受,无异于空中楼阁,既不利于学好母语,也不利于非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这种定向的培养使幼儿的兴趣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时间、空间有限的形势下,幼儿只能僵硬地接纳枯燥无味的语言培养,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扼杀在摇篮里,也不能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天赋,不利于幼儿多方向、多角度地发展。

3.过多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把孩子每天局限在书桌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甚至造成负担,在思维方面,思维的三维性狭窄不利于思维的发散和提炼。这也是现今亚健康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中国现状是大部分教师的英文发音并不准确,中式英文现象普遍,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盲目进行双语教学,只会将幼儿推入“四不像”的误区。

五、总结

双语教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但我们切忌盲目跟从。幼儿的认知能力几乎全部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倘若让这群孩子在中式英文的教育下成长,这不仅不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甚至于让学生陷入先入为主而难以更正的局面。因此,幼儿双语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参考文献:

[1] 林韶蓉.影响英语语音学习成就的输入因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

篇6

二、法学专业的双语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双语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哪些法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每个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到法学双语教学来说,更有其特殊性。课程体系构建既要适应双语教学模式的需要,又要贴合法学专业本身的学科特点。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除了三门国(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字头的课程之外,都不适宜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增多,培养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提上日程,相应地,在法学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开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三门国字头的课程,突破国内法不宜采用双语教学的陈规,尤其是政法类院校表现比较突出,如西南政法大学以培养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竞争所急需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为总目标,面向该校金融法本科实验班学生和已通过英语六级的法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全外语授课的《金融法》。

三、法学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问题

公认的两种双语教学模式为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和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沉浸式双语教学,即将学生学习知识的环境完全沉浸、渗透于第二语言/外语之中;过渡式双语教学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后,则使用所学第二语言/外语进行教学。 从上述两种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出发,有学者总结了我国目前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四种类型,即渗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和选修课型。

上述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鉴于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法学双语教学的成败,我们在实践中既不能简单照搬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又不能放弃培养优秀涉外法律人才的目标,因而各高校在法学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选择方面更要秉持贴合实际、明晰方向、科学定位的原则。如西南政法大学的王煜宇教授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所展示的《什么是票据》一课,就是以纯外语进行授课,其课件也是使用纯外语制作,属于典型的沉浸式双语教学,教学效果突出。又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吴松涛教师在《保险利益原则》一课中,采取的是典型的渗透型方式,将专业名词术语、关键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口述传授给学生,并适当辅以汉语释义和解说。

四、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举措

笔者认为,各高校在开展法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在法学双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问题上不能简单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而应从实际出发,打破法学双语课程设置以专业课、必修课划分的传统界限,按照学校师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安排工作。

1、涉外的如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WTO 规则、国际技术转让法、英美侵权法、国际买卖法、国际税法等因含有大量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专业术语,因此,比较适合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的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2、主要介绍学习国内规定且实践性较强的民法、刑法、公司法、票据法、税法等, 宜采用以中文为主,适当用英文补充的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同时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当然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沉浸式双语教学的形式。

3、诸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诉讼法则比较适用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4、法学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罗马法等以西方史料为基础的学科,以及法律社会学、法律逻辑学、法律经济学、法律哲学等西方比较发达而国内比较欠缺而且政治性不明显的学科,可采用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另外,学校还应采取多种配套举措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和研习双语课程。如改革传统的单一考核办法,定期举办诸如双语课程教学评比活动、研讨会或者观摩教学等活动,加强对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交流,不断推动双语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使法学双语教学距离初衷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篇7

    1.1确定授课对象

    以200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留学生本科班为授课对象,因为班级人数少(19名),有利于双语教学并保证教学效果,其英文水平也相对较高。

    1.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

    虽然原版教材语言纯正规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但有些章节内容安排与国内教材差异较大,且国外原版英文教材价格昂贵,因此不适合直接用来进行双语教学。为此我们选用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特点的,由周宏灏院士主编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药理学》作为我们的教材[1],把被誉为“药理学蓝色圣经”的《Goodman&GilmanThepharmacologicalBasisofTherapeutics》英文原版教材等作为教学辅助资料[2]。选择的双语教学内容不超过总课时的20%,主要选取个论章节讲授,选择的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如抗帕金森病药、抗高血压药、抗消化性溃疡药、糖皮质激素等。

    1.3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两种,全英语教学方式和英汉同用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3]。根据我校实情,我们采用英汉同用教学方式。除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外,提前备课,认真、全面的收集教学资料,制作出精炼的、生动的中英文对照教学课件。在讲授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力求讲解透彻,讲授时先用英语讲解,再用汉语重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利于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

    1.4考核方式

    考试中采用中英文双语命题和测试,不但药品名是英文而且有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考试的英文题比例为10%~15%。

    2药理学双语教学中的体会

    通过一轮的药理学双语教学,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也有一定的体会,即双语教学的成败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2.1双语教师的师资

    双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此,本校聘请资深外语教师及各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评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双语教学人才库教师选拔活动,且有计划地安排入选人才库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外出进修。参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均为双语教学人才库的成员,且要求双语教师广泛阅读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医学术语学、外文核心期刊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英文论文答辩、医学科普演讲等以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热点前沿问题的国内外进展。此外,我们定期进行专业英语讨论会,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集体协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普遍教师反映双语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深感学习、教学压力大,英语口语能力亟待提高。

    2.2双语教学中的学生素质

    双语教学不只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素质才是双语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4]。为此,笔者在课前提供本章节授课讲义、专业英语词汇表以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在知识点讲完后组织学生讨论某个知识点,让优秀学生试讲某个段落,通过师生问答从已知信息演绎至未知信息,逐步让英语成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常用手段。此外,课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书目录,鼓励学生自学,以巩固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考核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对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2.3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

篇8

随着中国的入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开展双语教学是时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或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因此,双语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各个高等院校而言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双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本文结合笔者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从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进行思考,提出相关的建议供交流和探讨。

一、教师——双语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力。而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专业和外语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人不会外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较为缺乏。现有的双语教学教师基本上由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未接受过专门的双语培训,要将专业知识与外语进行融合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若教学不当,很容易让学生把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变成专业英语的学习。教育部双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近80%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

由于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的融通问题,仅凭单一高校的力量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学科的双语教学师资培养的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应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集中力量进行统筹安排和统一布署,有重点地选拨各个学科的双语教学名师,并由各学科的名师分别对各院校的不同学科的双语教学教师进行集中的统一辅导和专门培训。另一方面,各个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双语教学师资水平,如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或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口语培训;也可引进外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并配以中国教师作为助教进行必要的翻译,一方面通过翻译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助教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学生——双语教学的接受者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其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则双语教学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外语基础及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外语语言运用过多,会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若外语运用过少,又会失去双语教学的意义。因此,合理掌握运用双语的比例,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摸索的一门学问。

现在多数院校根据学生的外语基础的差异性,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上推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测试,同时参考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学生按不同起点组织教学,这样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能够促进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强化,英语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双语教学课程大多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双语教学可以参考英语分级教学的方法实施。可以针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即对有外语能力或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开展双语教学,而外语水平较低且对双语教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以免因强制选修双语教学课程加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采用分班选修的方法,对同一门专业课部分同学选修双语教学课程,部分同学选修传统专业课程,这样,既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外语专业双优人才,又能培养一批懂专业的合格毕业生。

此外,由于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及时地把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状况,提倡更多的教学互动,鼓励运用外语进行对话与交流,因此,对参与教学的学生人数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人数应控制在30人以内。

三、教材——双语教学的工具

教材作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双语教材应具备实效性、准确性和国际性的特征,使学生能接触到国外第一手的资料,并使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作者思想和知识的准确表达。

目前,双语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即引进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各种教材的选择各有利弊。原版教材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语言地道,内容符合西方潮流,但与国内的教学目标不太相适应,且内容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如笔者在担任《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课程,选用的是Philip R. Cateora & John L. Graham所编写《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1版。这本教材相对而言较为通俗易懂,有大量的案例,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国外也是经典的国际市场营销教材。但对于国内学生来说,内容偏多,对于教材而言不够简练,将近700页厚厚的一大本,学生一拿到书就有很大的压力;而且案例介绍大量的美国知名企业,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却比较陌生,不利于进行课堂讨论。另一方面,书内涉及到东方不发达国家的内容,包括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介绍,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出发,不够客观,有些观点比较陈旧。国内出版教材内容更本土化,结构体系符合中国的教学习惯,但又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以符合国内双语教学的要求。自编教材则受教师自身水平和资料来源的影响较大,翻译教材则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且内容也受翻译水平的限制。

因此编写和选择一本符合专业教学特点与要求的英语专业教材,是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力量编写符合中国特色的、满足双语教学要求的专业教材,以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手段,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系统讲授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同时在外语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外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运用能力。实施双语教学与单纯母语教学有所不同,双语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以第二语言为媒介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不但需要集中精力听,还要能听懂和理解。因此,运用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更强调师生互动。因此,双语教学中最好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互动性的手段,如:启发、提问、讨论等。课程的总体计划、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学生的反馈与需求做出不断的调整。

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课堂教学可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课堂上双语使用的比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外文书面信息,以PPT形式呈现,使学生在理解专业知识外语逻辑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外文专业词汇,理解专业知识外文概念,对于重点内容或关键点首先以外文讲解再辅以母语解释,对于教学难点则主要以母语讲述。对于一些深奥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宜使用母语阐述,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避免将知识学习课变成专业英语课或阅读理解课等常见的双语课弊端。

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为解决这一新的课题,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加强管理,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也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合作,进行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淑伟等.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4-86.

[2]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6(10):145-147.

[3]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01-202.

[4]王慧晶子.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方法探析.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67-168.

篇9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掀起了高校双语教学实验的热潮。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验已经进行了10年之久,但仍然存在师资匮乏,教材不足,模式无特色,政策法规欠完善等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些人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验充满疑虑,制约着双语教学实验的广泛开展和双语教学实验质量的提高。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他们就开始对双语教学进行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长期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颇具特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国外双语教学的开展,促使着双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双语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指导着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进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事实表明,我国高校只有在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在不断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与摸索的前提下,借鉴外国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与比较完善的双语教学理论,解决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逐步改进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真正走上大力发展的道路,才能引起各级领导层面对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也才能转变人们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验的看法。

一、双语师资的培养

根据《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是指“the use of a second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使用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是保证双语教学的关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日本等许多国家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双语教师具有崇高的双语教学职业理想,它被认为是驱使双语教师投身双语教学事业的根本动力,也是双语教师较高质量完成双语教学工作重任的前提,是国外各学校招聘双语教师的首要条件。其次,国外要求双语教师具有特有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教学机智,如宽厚的双语双元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双语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双语教学科学知识。为保证高质量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必须持有国家政府教育部门颁发的双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因此,为了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国外许多国家不断加强双语教师的培养,己经形成了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与多样化的双语教师培训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双语教学长足的发展。

我国目前高校双语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于适应较高质量双语教学实验的开展。由于单语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精通中英双语的专业教师的严重匮乏。Cummins (2006)提出双语教师不必是二语本族语使用者,但他们必须能够流利、精确地使用二语/外语。再由于目前高校双语教师大部分由学科教师担任,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不全面,表现在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听力差、写作能力差,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的情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因素。

结合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外国双语教学的理论和经验,笔者认为,应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师进行大力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双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双语教师的特殊专业素养,即较高的两种语言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与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而且,在双语教师资格认证上,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素质和质量。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双语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了。对高校双语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职前、在职和职后培训三种形式进行。对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进行职前培训;同时鼓励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报考跨专业的研究生,鼓励部分研究生(非外语专业)去国外深造、留学。学成归来时,由负责双语教学的专家对其进行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对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给予在职培训,如进行系统的辅导培训辅之以语言教学的技巧,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型为双语教师。职后培训是指采取跨校、跨系等合作式的研究项目、定期或不定期的双语教学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不断地受益于最新的研究发现,促进校际交流,提高双语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二、双语教材的选取

双语教学教材既是双语教学教学实验内容的载体,也是双语教学实验目标的具体体现,高质量的双语教材与高质量的双语教师同等重要。尽管国外许多国家存在接受双语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使双语教学教材开发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为了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仍然普遍重视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使双语教学教材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真实性与实用性等特点,从而为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国外双语教学教材开发的多种版本、多种渠道、多种类型、多层面人员的参与以及多途径搜集教材内容;体现在内容的开发、编写,双语教学教材的设计、出版,各地方学区、各学校对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或自主性;体现在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够迎合学生真实的双语交际需要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需要;体现在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教材开发非常重视趣味性。

由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尚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双语教学教材的缺乏是我国高校目前实施的双语教学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未引起教材开发部门的足够重视,加之我国高校双语教师质量普遍不高,还不具备开发双语教学教材的条件,因此,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教材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与择优选择。我国高校目前的双语教学教材有原版或影印教材、翻译教材、国内出版教材、自编讲义等几种,每种教材各有利弊。原版或影印教材观点新颖、表达生动、逻辑性强,具有时代气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有完整的教学辅助体系,但价格昂贵、未必适应我国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翻译教材避免学科损伤,满足教学的要求,但翻译周期漫长、知识可能会淘汰,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国内出版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但答案趋同,难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能力;自编讲义有针对性、通俗易懂,但语言准确性较差。

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教材开发的经验,结合我国双语教师的实际及其各方面的状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验教材应该坚持以国内出版教材为主,以进口的、翻译的双语教学教材与自编双语教学教材为辅。在国内出版的双语教学教材中,应该注意学科知识与双语知识体系相对系统完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应该注意双语教学教材的多样化、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基础性。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时,可以与外国出版机构签订国际知识产权协议,购买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外国原版教材版权使用权,然后利用国内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降低教材成本。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借鉴

基于双语教学模式关系到双语教学人才培养的规格,体现着各国双语教学的目的与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国外各国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依据本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对象、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双语教学的政策法规、语言价值观等,或创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或借鉴他国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依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与整合,为自己的双语教学实践服务,从而使双语教学的模式呈现多元性、针对性、操作性、全面性、具有长效性与创新性等特征。从国外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隔离式、沉浸式、过渡式和维持式等。隔离式,将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从一些课程中分离出来以便接受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强化课程,其他课程仍是正常的只说英语的主流课程。过渡式,指学科内容用母语来教,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此模式是作为使学生从母语过渡到英语的一种桥梁,此模式在美国较为普遍。维持式,学生刚入校时仍使用本族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一些学科仍旧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在许多欧美国家移民后代的教育中常见。这种模式母语占重要地位,不是处于补充语的地位。双向双语式,是将少数语言学生和多数语言学生融在一个班里, 用两种语言教学,他们在进行学科知识磋商的交互活动中,形成一种积极的跨文化交流的态度和提高各自语言文化自尊的教学氛围。浸入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导。所谓沉浸式,是指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但用第二语言讲授语言知识,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非语言类学科课程;就是说,第二语言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工具。在加拿大,根据第二语言使用比例又分为“部分沉浸式”和“完全沉浸式”两种,前者是指第二语言使用比例始终占50%左右,后者则由最初的100%降至两三年后的80%以及三四年后的50%。一是通过创设全面化的外语环境,用各种渠道或方式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很少或基本不用学生的母语。二是所采取的基本上是母语,当然也进行部分内容的第二语言教学。

鉴于英语在我国教学语言中的特殊定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的,以及双语言环境、合格的双语教师的匮乏、缺乏原汁原味的双语教材、加之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又存在中外文化之间的冲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实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渐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体系。从理论层面上讲,加拿大“浸入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达成培养双语双元文化人才的双语教学目标,比较适合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的初衷。采用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对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较低。因此说,“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我国高校目前实施双语教学实验的需要与我国的国情,这种模式可以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其次是“保持式”和“双向式”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验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

翻开国外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国家双语教学的长足发展,都与其双语教学政策法规保障、规范、激励与导向等重要作用密不可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这几个国家都很重视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从而使双语教学政策法规显现出权威性、多样性、全面性、长效性等个性化的特色。这三个国家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双语教学的肇始几乎都是民间、地区或个别学校的自发。伴随着双语教学需求的渐次增加与双语教学可行性及其成效的不断显现,双语教学逐步得到国家政府的认可与重视,得到了国家政府颁布的双语教学政策法规的支持与保障,从而使双语教学成为国家合法的教育举措。受益于国家双语教学政策法规的保障与促进,这些国家的双语教学得以长足发展。尤其是加拿大的双语教学成绩斐然,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的认可;美国的双语教学也在语言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美国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促进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可见,这些国家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都普遍比较重视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从而也折射出了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对双语教学发展起到的保障、规范、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从国外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国外双语教学的大力发展都受益于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我国双语教学欲得以长足发展,加速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势在必行。美国虽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典型的联邦分权制国家,但却十分注重全国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法规建设,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双语教学高度重视。新加坡是高度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然而然地有全国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法规。我国是集权制国家,全国各族团结一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我国一贯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完全可以建构全国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法规,以保证我国双语教学较高质量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Cummins, J. &M. Swain. 1985. 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 Aspects of Theory.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沙雅县推进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 沙雅县民族中学生物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

2. 1 沙雅县由于学生来源差(来自于各社区的低保户家庭、做生意的家庭),家长的文化素质低,他们把孩子看做赚钱工具,每次农忙季节就带孩子去劳动,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回家后家长的关心、照顾不够。孩子做作业及复习时家长根本没有给他们辅导的能力。

2. 2 沙雅县有些民族中小学由于汉语和双语教师紧缺,学生没有掌握在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上中学以后存在着跟不上学习,厌学及旷课等情况。

2. 3 到现在没有跟生物双语教材配套的光盘,辅导材料。

2. 4 生物教材的难度大,涉及的范围太广,实际生活应用内容太小。有时连老师都不能理解课文,学生就更不喜欢学了。考试试题与教材不符。

2. 5 没有优秀教案,教师用的汉语参考书不够。

2. 6民族中学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个这样问题,学生上课中可以听懂,也可以看看懂,但说话真说不出话来,这是生物双语教学上一个重大的问题。

3. 加强沙雅县民族中学生物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3. 1 对教师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的瓶颈是师资问题,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一个好的双语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师,其次才能成为一个双语教师;同时,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双语课程的先决条件。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生物双语教学应由生物教师担任而非其他专业教师。由非专业教师担任的生物双语教学对知识目标的理解不深、不透,出现弱化学科知识的现象,忽略了学科知识应有的难度和深度,在教学上给人不饥不渴的感觉,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下去,会使双语教学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3. 2 对教材的理解

在沙雅县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大都是原版教材和统编教材的结合,有的学校还有翻译教材。综合起来,每种教材都各有利弊,什么样的教材是适应目前生物双语教学的教材呢?校本教材在此时呼声甚高,对教材情有独钟,但限于人力、物力和学识水平的高低,也制约了校本教材的编写。但这是一个方向,也是双语工作者们要努力的地方。

3. 3 不能将双语课上成汉语课

在沙雅县、库车县、轮台县等几所民族中学调查了生物双语教学展示课。能被展示的应该是代表本地区、本阶段的优秀教师的课了,但调查后总对一些双语课产生疑问:这是双语课还是汉语课?课上老师全部用汉语授课,学生傻呆着……所以作为生物双语教学的工作者,迫切需要一个有教学导向性的双语教学评价标准出现。

3. 4 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

双语教学要循序渐进,它是一项实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这项实验。作为双语工作者,应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切实把双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能力的一种手段,去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和思维,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汉语的工具性、文化性和社会性,最终提高用汉语“摄入”和“表达”的功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3. 5 建立健全完善双语教学工作制度。

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制度保障是前提。各W校制定双语教学工作、教师工作量化、教学成绩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双语”教学实施方案,统一安排,扎实部署,稳步向前推进,进而保证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开展。

3. 6 实行双语教学工作校领导包组负责制。

各学校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总负责,双语副校长主抓的校领导包组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切实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落实责任,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推门听课,不定时间抽查等形式,检查教师备课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在会上予以总结评价,指出优缺点,扬他之长,补己之短,在全校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抓教风和勤于学习的新学风。

3. 7 制定发展规划及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效落实教学活动。

各学校为了规范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在日常教学中从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严格教学环节的管理。整体上做到双语教学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3. 8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各学校严格执行《新疆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按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安排表,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确保双语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

3. 9 严格教学管理,合理评价学生。

各学校本着“质量立校”的宗旨,针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主抓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平时考查、期中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

3. 10 创新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清除束缚教研工作发展的“瓶颈” ,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主题活动为载体,只有不断学习、模仿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观念,才能推动课改前进的步伐。

总而言之,对待双语教学,我们要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积累,一边突破。针对目前沙雅县生物双语教学的现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很下功夫,要从传授知识向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的单向传递向师生间的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教学中注意落实全面性、主动性、整体性、发展性的原则,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营造富有人文庀⒌目翁梅瘴В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使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在教育系统和全社会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支持。坚持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重视并扶持幼儿教育的发展。鼓励少数民族幼儿进入“双语”幼儿园和“双语”学校接受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A].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66:72―77.

[2] 马文华.正确看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62―67.

[3] 王晓梅.现代化进程中库车县教育现状及对策[G].乌鲁木齐:社会科学院,2005,151.

[4] 陈学金,腾星.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0―15.

[5] 马文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展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5―12.

[6] 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在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5―13.

[7] 尤努斯・ 居玛,李进,努尔古丽・热合曼.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世界,2014(14):389-390.

篇11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互相融合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据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06.9亿美元,越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几近70%,其中进出口9690.8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5638.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8.2%,进口7916.1亿美元,外资企业进口4726.2亿美元,占总进口的59.7%[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及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还是从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表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涉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高校人才的培养将步入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直接步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交流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迎接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满足全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外语需求?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双语人才?这些都是摆在全国各个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各位同仁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以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世界多元化文化,熟悉国际交往的规则,掌握地道流利的外语,已经成为全国各个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教育部专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做出指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工具,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作为应用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贸易公司等,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为了迎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培养能够步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积极贯彻教育部精神,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早。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指导意见之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还有一些院校走得更远一些,他们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国际贸易课程开设为全英文和双语教学模式,并将其建设为精品课程,其特色的办学模式使他们的国际贸易课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当中,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且大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试点的重要领域。以我校为例,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出台近2年之后,即2003年,才制定了《吉首大学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并于次年在全校范围内起动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同年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并与英国的UCE(现在的伯明翰城市大学)和哥拉斯哥大学在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建立合作办学的项目,并于2006年开始互派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尚处于磨合阶段。学生刚刚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笔者所带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双语教学中,由于事先没有进行英语水平的筛选,学生的英文水平极度不平衡,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好,应该加大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比率,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极为不利。总体上来说,尽管学校和院系为鼓励双语教学,而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性的措施,但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规模和效果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三、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西部地区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原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较差,导致了“优秀的人才东南飞”、“筑巢却引不来凤凰”的现象。与此同时,连那些素质较高的学生生源也一样被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引”走了。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双语教师相对紧张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专业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因此,师资队伍条件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而目前能够满足条件的教师极其有限,且绝大多数没有出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外语能力并不全面,表现为虽然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听力、写作能力欠缺;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基础英语教师则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中西部地区高校普及推广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英语技能拥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若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而制约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有相当多的属于“高分低能型”,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则更是不堪,有许多大学生甚至属于“低分低能型”。虽然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相当部分的学生英语技能水平仍然相当低,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由于教学评估的需要,各学校盲目攀比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双语教学的规划性,缺乏对双语教学对象的选择性,严重地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其出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为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

(三)双语教材相对短缺

教材是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双语教学的教材多选用外文的出版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语使用环境,教育部也将高校使用外文的教材纳入高校教育水平评估体系[4]。就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言,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然而,国外的原版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国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特点,其基本理论部分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但具体涉及到我国特定的内容时,则仍显不足。如笔者主讲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采用的是菲利普?R?凯特奥拉的教材,当讲授到政治法律环境一章时,学生就非常困难。而目前国内的相关教材建设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容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四、完善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作,必须全期全面的计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工商管理专业要适应WTO和国际化的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能够步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与国际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的角度,基于其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做出整体规划,克服单门双语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并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着重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同时,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措施对双语教学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地监控,包括对双语课程主讲教师资格与水平的审查,对双语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正确实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

在中西部地区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关键。因此,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应尽建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激励机制。对于急需的双语教学师资,可以优惠的待遇引进海归人员,加强向社会公开招聘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潜质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鼓励和支持这些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开展学术交流,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标准化和高质量。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对现有的基础外语教师进行课程的培训。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课酬,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三)建立基于外语水平的学生分流机制

据笔者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相当部分的学生反映英语水平跟不上双语教学的进度,从而畏惧双语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这一情况,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流,实施“分笼喂养”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课前学生分流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外语出题测验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或依据其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自愿参加双语课程的学生,以使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有的学生厌学情况,防止其在放弃外语学习的同时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达到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建立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的资助机制

篇12

双语教学;教学效果;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3702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上对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要求各高校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十多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目前多数的研究成果多数出于教师视角进行分析,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多见。实际上,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认同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基于学生视角对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能够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语教学。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其对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进双语教学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2《宏观经济学》双语课调研情况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笔者在授课的两个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回收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

2.1《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回收的56份有效问卷中,本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达到十分满意为42.86%,比较满意57.14%,无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即被调查的学生对本课程整体而言是满意的。

具体而言,本次问卷调查了《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给学生带来两方面帮助,一方面是英语水平是否有提高,另一方面是专业方面掌握程度。在英语水平的提高方面,2857%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64.29%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还有7.14%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在专业方面掌握程度方面,10.7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熟悉专业英语单词,32.1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有57.14%的学生认为上面两项都有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目标设置与教师的认知存在略微差异。从教学角度,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保证专业知识获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学生更在意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方面认知程度并不高,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只有一点帮助甚至帮助不大。

2.2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是师资质量、学生能力、教材选用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基于此,本次调查设

首先,在列举出来的三大项因素中(见表1)。多数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能力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材的难度,最后是教师的水平。通过对调研学生的英语水平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能力成为制约双语教学效果主要因素的原因在于多数学生(57.14%)没有通过四级考试,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畏惧双语课的学习。实际上,笔者授课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接受现有的双语教学,但由于畏惧情绪的存在,使之对双语教学望而却步。

17.86%的学生认为教材的难度是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原版英文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课本过于厚重,每一章节内容较多,阅读存在障碍,并且由于存在文化差异,课本中所使用的部分案例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中文教材而言,这本教材的内容偏简单,影响其未来考研。

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水平不高。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英语和专业方面上都要具备高素质。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沟通发现,有学生认为老师口语不标准,影响到教学效果。

其次,现有的双语教学模式大体而言有三种:第一种,维持式教学,主要表现形式为英文教材中文授课;第二种,过渡式教学,主要表现形式为半中文半英文授课;第三种,沉浸式教学,主要表现形式为全英文授课。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表2),学生比较认同第二种教学模式即半中文半英文交叉授课,其次是从中文到英文逐渐深入。另外两种教学模式认同率不高。可见第二种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又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这种模式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最多的模式。

最后,关于教学过程的调研结果显示(表3),学生更偏向于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消除对双语课程的恐惧心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偏好于课前预习,这样能够有助于减少语言带来的障碍,提高学习的效果。可见,无论从教学环节还是从学习环节,学生都希望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减少双语课程中语言对专业学习造成的阻碍。

2.3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还收集了学生对改善双语教学效果具体措施的看法(表4)。针对双语教学的语言难关,46.43%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双语课程之前开设专业英语课,以便于熟悉专业词汇。针对选用的英文教材问题,67.8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国内案例分析,以消除背景差异带来的障碍。另外,10.7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后的辅导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3结论和建议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完善。

第一,学生认为学好双语课程的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难关,并且认为双语教学并没有很好地提高其英语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方面,虽然开展双语教学的班级已经是整体英语水平较高的班级,但从学生个体来看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开展双语教学不应该整体推进,而应当通过选拔让有能力的学生选修。另一方面,对英语的畏惧情绪是导致学生对双语教学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在双语课程开设之前开设专业英语课作为过渡,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第二,原版教材的使用利弊共存。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并且能够开阔视野。同时原版教材往往趣味性和易读性高,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但同时,原版教材存在的通病在于内容繁多,学生阅读所花费时间较多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并且由于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原版教材中部分案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提高其阅读能力,降低厌烦情绪。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国内的案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同时,针对有学生反映教材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建议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难度较高的教材,例如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

第三,学生认为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应当提高自身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更高。因此,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必须提高自身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进行研修,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另外,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应当多与学生沟通,督促学生多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缓解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很多高校随之兴起双语教学热潮,不少地方院校历史学专业也进行了双语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衍生出了不少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就具体课程、开课时间、教材、师资与语言等方面的选择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双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有所裨益。

一、课程选择

一方面,是将历史双语课程设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很多高校出于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初衷,认为列入必修课程乃不二选择。实际上,不少地方院校历史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一窝蜂地将双语教学设成必修课程未必妥当。如果将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选修,不仅能保证有兴趣的学生接受双语教学,而且将减少双语课堂上的学生数量,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另一方面,是选择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类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地方院校大多推出世界史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急先锋与试验田。做出如此决策,无非基于以下考量:一是认为世界史教师英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史教师,二是认为学习世界史需要借鉴国外成果。实际上,世界史教师外语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史教师并无依据。相反,中国史教师远比世界史教师多,更容易选出合适的双语课程教师。加之中国史的研究早已国际化,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史的成果同样值得关注。另外,学生的成长背景与知识积淀对双语教学具有很大影响,熟悉所学内容的语境,明显有利于双语学习。学生选修双语课程时,阅读世界史的外语资料可能更为吃力,而理解中国史的外语材料相对容易。因此,历史系的双语教学由世界史课程唱独角戏值得商榷。

二、时间选择

关于开设双语课程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入学开始连续开设多个学期,二是只在低年级开设,三是只在高年级开设。

连续多个学期开课,固然是高度重视双语教学的表现,但这无疑会大大挤压其他课程的学时,在实行学分制的高校难度很大。在低年级开设虽然体现了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但存在与公共外语课程撞车的问题,并且面临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障碍。在高年级开设当然具有优势,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与外语基础,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即学生容易误会该课程并不重要,丧失学习热情。

综合三种方案的利弊,不难发现,采取灵活方式安排双语课程不失为更佳的选择。可以考虑将双语课程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种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双语课程的时间与级别。如果按照专业班级整齐划一地开设双语课程,教师肯定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众口难调”。实行弹性学时安排,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尽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选择

目前地方院校历史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直接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二是使用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三是自编教材。

双语教学刚出现时多为自编教材,不少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临时编印材料的,自然难以把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等。至于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确实可以“使学生更快接触学科前沿”;对于管理、经济类学科,也有助于学生更直接有效地掌握相关国际游戏规则[2]。但对于地方院校的历史教学,原版英文教材未必适宜,一是阅读难度大,当然也有一些翻译教材以双语对照形式在国内出版,但这又容易使学生只看中文,而不愿阅读英语。二是教材选择难度大,英文原版教材众多,标准不一,挑选适用教材并非易事。三是获取难度大,除非国内已经出版了影印本,否则直接购买原版教材对于地方高校并不现实,大规模复印则涉及版权问题。因此,使用国内已经出版的权威双语教材应是当下的合理选择。目前国内有四种反响不错的历史双语教材:沙露茵与美国历史学家马紫梅合编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张德明编著的《历史专业英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高芳英与范菊华合编的《史学专业英语》(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陈文海编著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新编》(长春出版社2013年版)。当然,一旦条件成熟,最好能组织出版一些示范性教材。

四、师资选择

目前地方院校历史学院系很少有专职的双语教学教师,大多通过三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一是聘用外校甚至外国教师,二是聘请本校英语系教师,三是由历史系教师兼任。

聘请外教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院校都能做到的,从兄弟院校借用教师并非长久之计,聘请本校的英语教师相对容易,但英语教师几乎未接受过历史科班训练,缺乏系统的历史学专业知识,要承担历史双语教学任务并不轻松。不少院校历史系都从本系挑选英语基础较强的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英语基础好并不一定具有英语教学经验与技巧。另外,很多教师只把双语教学当做兼职或附带任务,很少将双语教学当做“主业”进行深入研究,这无疑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历史双语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专业基础与突出的外语运用能力。为了师资的稳定性,地方院校的历史系有必要改变双语教师聘请“外援”或使用“临时工”的局面,而要设置专职的双语教学岗位,聘任专职双语教师。由于目前高校尚未设置历史双语教学专业,因此很难直接引进相关人才,只能在挑选合适人选后,再派遣其参加双语教学培训,高校主管部门或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最好能组织针对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专门培训。从长远看,必须在高校历史系中设置相关硕士点或博士点,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历史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五、语言选择

根据外语使用比重,地方院校历史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中文为主,穿插使用英语;二是交替使用中英文;三是全部使用英语。

很多院校都鼓励尽量多使用英语,将全部使用英语视做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营造全英语教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思考、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中式英语教学的误区。但如果不顾条件、不择场合,贸然推行全英语教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目前的情况下,全英语教学在名牌高校或许可行,但在地方院校未必行得通;在地方院校的一些理工与经管类专业也许适用,但在地方院校的历史专业未必合适。罔顾师生实际情况,一味要求课堂上多使用英语并非理性之举。地方院校要在全面评估师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堂上使用中文或英语的比重。对一些重要概念、晦涩术语、中外谚语等,最好同时使用双语进行讲解。如果不具备条件,不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1]。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