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0:3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篇1

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状况是,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企业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另一方面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筹资环节造成的财务风险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筹资环节。因为企业的外部融资风险大,所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这就导致它的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少,所以需要得筹资成本就相对较高。虽然中央已经出台了与直接融资相关的政策来加快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但争取到股票上市的机会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很难,现行的上市管理机制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想发行企业债券但是额度太小也难以获得;企业本身资金有限,信誉度低等原因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很难达到。

2、资金使用不当造成的财务风险

一些个人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目光短浅,无视财经纪律和法规制度,存储和使用资金采用违规手段:有的单位为了谋取高额利息,违规在证券公司或非国有商业银行等非正式银行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存储资金,这些金融机构可能由于实力不济或者经营不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支付风险;有的个人为高额回报所动,违规将资金合伙做生意或者借给其他单位,而这些资金基本有去无回,造成资金流失。极少数财务人员面对利益的矛盾和收入的反差,意志不坚定,心理不平衡,钻内控制度不落实、资金监督不力的空子,大肆侵吞资金:有的欺下瞒上,擅自转移、缴存资金,挥霍一空;有的挪用公款,填进赌场、股市“黑洞”;有的与不法人员勾结,骗取单位资金;有的甚至收不入账,据为已有,贪污资金。

3、企业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风险

资金管理方法不善,带来“占用”风险。一是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为了小集体的局部利益,某些机关事业部门的部分事业经费直接对下分配而不纳入财务部门统管,造成了一些应该纳入预算的资金被无偿占用的状况。二是资金存储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不顾资金周转的实际需要。活期与定期存款比例失衡,大量存储定期存款。有的甚至将维持性周转资金存为定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由“动态”变为“固态”,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活期转为定期,影响了单位的资金周转保障。

4、企业投资环节造成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才所限,大多数企业缺乏比较超前的投资决策机制,企业在对市场的前期分析调查不够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很难进行精细的投资预算。显而易见,这些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就是我国的企业长期投资比率非常低下,造成企业资金非常吃紧这一基本现象,导致外源融资基本没有长期闲置资金投资于其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主要是短期融资,经济本身的灵活性的特点为了应付不测之需也对资产具备更强的流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短期金融负债占销售额和总负债的比率较高,金融负债比率高,自有资金比率低,企业的长期投资比率十分低下。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1、强化监督意识,完善资金监管体系

要想少一分漏洞就要多一分监督。监督不力的沉痛教训就是许多经济违法犯罪案件。一是落实内控制度。尤其是领导以及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努力要提高自己的资金风险意识,规定落实资金管理制度并督促抓好,坚持定期存款审批和现金提取审批制度,坚持银行预留印鉴分管和会计、出纳分管制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核查银行存款余额和库存现金制度等,财务部门领导和分管人员的责任要明确,确保内控制度落实。二是程序控制要极为严格。划拨资金,首先提出拨款计划,然后报财务部门领导审签,最后办理预借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办理,比如部门申请、先审后批、先批后借;办理定期存款,由财务部门提出建议、后勤首长审批、两人以上到银行柜台存储;结算资金,按事业部门提供结算依据、财务部门审核签字、部门领导审查把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批的程序办理;提取现金,严格执行出纳申请、会计部门审核、财务领导审批的程序。三是对外部监督进行强化。各级要随时做好深入部队进行突击检查的准备。检查资金管理规定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对资金存储划拨、银行账户开设实地实时进行监督。要加大力度对制度和工作进行宣传,广泛宣传账户资金管理规定和国家金融政策。资金管理的透明度要进一步加强。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切实规范部队资金管理决策行为,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与资金管理监督。

2、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资金监管队伍建设

人是事业之本,管好资金的根本就是加强资金监管人员的管理。一是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财务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领导要选好资金管理人员,不仅要把有能力、负责任、素质高、思想好的人员选到资金管理工作相应的岗位上,还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纪教育,强化他们的对资金管理规定的认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有条件的单位,可将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实行会计委派制,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行为,从而减少资金管理过程中单位领导的行政干预。二是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资金安全运行的保证就是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要结合企业教育整顿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典型的事迹,引导广大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积极进取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坚守职业道德。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不断促进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抵御资金安全风险。三是要加强对资金审批权力的约束。大量的案例证明,少数单位违规运作资金,占较大比例的是单位领导参与或者授意进行。所以,必须规范领导理财行为。防止,提高资金管理使用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明确各级领导在资金监管中的责任,强化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责任意识,,必须加大对在资金管理上出现问题的人的惩处力度,给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敲响警钟,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做到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不干、不想”。

3、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分析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分析。一种较好的举措就是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一些企业虽然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表现在首先,在企业中应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还有,应在制度中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进行明确。不论是指标的确定,还是方法的选择,企业应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有统一和科学的规范。首先,企业领导要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来认识,并通过这种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事搞好财务分析,要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为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4、强化创新意识,改进资金监管手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资金监管手段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资源和银行技术平台。第一,拓宽支付结算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使用,着力推广企业资金银行电子支付改革,防范支票结算风险;扩大人员工资范围,减少现金支付,委托银行工资,防止盗劫案件发生;实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应用公务卡支付和财务POS机结算审核系统进行内部管理,规避现金提取、存放和使用中的风险,堵塞漏洞,切实提高资金管理安全和支付结算效率。第二,推行资金网上监控。根据银行授权,充分利用地方网络资源,为相关领导和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开通银行网络终端,对所属单位账户、资金实施网上监控,增强资金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第三,建立双向监控机制。借助银行监管力量,规避运行风险,完善资金安全管控措施;组织企业与开户银行签订双向监控协议,要求银行配合限额控制企业大额现金提取和资金支付,为企业资金安全加上双重保护。另外,可协调银行为企业代办储蓄、安装缴费机、提款机。方便职工缴纳个人费用和取款,既促进资金管理制度落实,又防范职工个人资金安全风险。

三、结语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而解决这问题的过程就是企业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财会工作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找准定位,转变职能,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因此企业要想进行风险的防范,就要不断运用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文海, 黄俊昌. 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11):11-29

[2] 房西苑,陈万江. 现代企业风险防范方式与技巧[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07):22-29

篇2

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

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同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和财务目标就会受到影响,其后果可能会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

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偏好因人而异,且变化很快。所以企业的生产必须与消费者偏好密切一致。在买方市场,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

二、企业内部因素

第一,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伴随有风险。在现实中,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是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务中,比如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就与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有关。

第二,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资金的流动性不足。资产作为企业得以运作的重要命脉,其流动性至关重要,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也是引起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们对此不能小觑。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资金缺乏、存货积压等问题是资金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爆发财务危机的导火索。筹资决策的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也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第三,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乃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因。财务活动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合理的运作。

第四,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不良资金占用大,资金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导致资金回笼困难,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篇3

1.1 经济结构漏洞带来的企业负债问题 经济结构漏洞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流动资金和整体的资本容量较小,使企业在经济结构建立和规划过程中无法顾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经济结构不完整而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保证企业的发展,通过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贷款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胀压力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虽然贷款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但是自2010年以来央行不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但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成本,降低了预期收益,也加大了企业再融资的成本。

1.2 决策失误导致的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受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其投资决策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容易受到当前市场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线,或者将资金投放到不熟悉的领域,结果大量资金被套牢的同时,还损失了大量的潜在收益,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此外,多数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当前的发展,而忽略了长期投资与收益。从长远角度,这些产业的市场竞争并不强。如果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满足决策需求,可能会使企业面临重大的经济挑战。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1.3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通货膨胀使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不断上涨,银行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这些因素加大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金融风险。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机构设置不完善,权责分工不明确,稽核制度不完整,企业内部资料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加大了企业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2.1 外部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依附于宏观环境,而外界的不同因素和制约必然会影响企业发展。外界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涵盖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债务人死亡等使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自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资本市场相对萎缩,2012年以来整体资本市场大环境相对微弱,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隐患。此外,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十以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市场的整体观望使得企业面临着重要的财务风险。

2.2 内部因素 除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外,内部因素也是导致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第一,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预警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提前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预防措施,及早地减小或消除财务风险,减少企业潜在的经济损失。第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周密的计划,一般债务资本比例较高,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潜在隐患。第三,企业内部调控制度不完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无法正确评估自身弱点,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弊端。尤其,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中小企业落后的管理体系无法正确及时地评估风险,诸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生产能力、原料、人力的安排不匹配,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更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由此产生的风险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第四,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周密系统,决策者不能根据全面有效的信息做出判断,致使财务决策多依靠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导致决策失误,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篇4

现在,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并购方快速控制目标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然而由于并购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建设。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范预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

(一)并购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购定价是其中一个环节,它涉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价格谈判。对于价值评估,是并购方通过对方的财务报表,作为冰山一角,来窥探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宏观状况。某些目标企业会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个企业的形象的信息进行隐藏和篡改,影响并购方对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此外,中介公司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学的评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骗并购方。关于价格谈判风险,它的概念是指由于并购财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购的价格会围绕价值曲线作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谈判技巧、经济实力和并购动机等等。在并购双方进行价格谈判,被收购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筹码,导致出现买家市场,要合理提高价格要求。同时,并购方由于信息贫瘠,只能任人宰割,尽量压低价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这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一种基本类型,他出现在并购以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资金融合过程,是一个为了保证资金需求的过程,并可能导致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也是需要巨额成本来支撑的,比如购买价格、交易成本等等,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似乎很难解决问题,融资将是更好的选择,要规避融资风险,就要充分了解企业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而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对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这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对价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混合支付等方法。企业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相互搭配,只有经过科学的考量,才能尽最大的可能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资源,那么并购成功后,重要的活动就是并购企业主导的整合环节,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中,财务整合是核心。如果并购企业没有在整合前进行合理规划,在整合中没有科学程序,就会诱发潜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导致并构成本大规模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有效的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防范并购定价风险

在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中,要防止目标企业为了能掩盖实情,修改报表的行为,就要在评估时,充分分析和检查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要借助科学规范的审核中介机构的力量,还要利用自己公司内部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以防被目标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干扰决策。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优势,全面调查分析目标企业,防止掉进对方设置的财务陷阱;同时要制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评估策略,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内在的隐藏信息。在价格评估方面,就要打造一批具有杀伤力的专业商务谈判人才,方便整个企业能够占据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

(二)防范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减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并购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各有其优势和风险。其中可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企业要以自身财务状况及目标企业的意向为前提条件,将多种方式搭配结合,尽量分散或消除风险,降低企业并构成本。在并购前,要编制资金预算表,减少支付压力与资金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正常快速运转。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的整合环节是为了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期间,要注意协调并购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防止并购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控,预防内乱。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也是剥离低效资产、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此外,要不断创新管理资金运营;企业并购后,采取一体化模式,把财务管理制度与全面预算制度两者相统一,以便随时精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加强考核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创建全新的战略和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倾向于并购发展,然而并购财务还面临着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诸多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的防范方法,并借鉴太阳能光热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才能促进并购企业在后期发展中得到质的飞跃。

篇5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强化内部管理是必经之路。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从内部管理的每个环节入手,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财务是企业运行的命脉,由于影响财务工作的因素很多,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这些风险一旦没有及时被发现并控制,那么对企业发展会造成极大危害。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财务管理中管理人员是行为的主体,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质量。从目前我国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而造成的财务风险普遍存在。这些管理者缺乏洞察力以及企业管理专业技能,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导致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偏低,制约了企业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风险管理不重要,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这个问题,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在制定财务管理计划或者策略的时候,使风险管理这个部分缺失,或者是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无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最终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1.2 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发展离不开各种风险管理制度,制度能够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但是从目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制度并不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工作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与当前市场情况脱节,缺乏动态化管理,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少,企业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企业后台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个方面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融资的时候,没有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导致企业管理者风险预测能力降低,财务部门风险管理在财务控制方面措施不当,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效果。

1.3 投资管理科学性不足

企业财务风险中,强化对投资的管理,是降低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并制定出最为完善的投资策略,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查,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投资风险分析,这样一来,企业投资就会存在很多风险。另外,还有一些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性,根本无法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导致管理者数据分析结果失误,各项经济规划制定失去科学性,无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互适应,从而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企业预算基础相对薄弱

财务预算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对未来资金使用状况进行预测的主要依据,如果财务预算工作不合理、不科学,那么会大大提升财务风险,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有一些企业在这个方面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与企业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无法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不够关注会计职能,忽视了预算质量,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2.1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

强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尤其是在财务核算、财务预算环节,财务管理者要关注所有财务工作环节,这样才能够减少财务工作出现错误和几率,提升财务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另外,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要制定企业资源战略规划,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增加,财务流程也需要更加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2.2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企业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这个情况出发,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企业领导也需要为财务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全面化的管理人才,降低财务风险,也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企业培训要与合理的考核同时进行,确保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从培训活动中得到提升。宣传继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财务管理者参与继续教育,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未来的财务工作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保障。

2.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第一,要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制度。通过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可以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准确财务数据,最终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在制定企业财务制度时,要根据企I的实际状况进行,推动适合本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同时还要做好财务人员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减少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积极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还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做好市场风险分析,制定出完善的应对策略,降低企业市场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发现财务风险时能够及时告知,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4 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工作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因此在进行编制时,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它的科学性,降低企业未来财务管理风险。在编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现金流数量,也要做好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估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调配提供相应的数据,明确财务人员的各项行为,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财务预算管理,还要加强对现金的预算,结合企业上一年度的现金运行状况编制出相对科学的预算方案,不断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除此之外,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编制人员也要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做出科学预测,使其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规律,通过这样的预算编制能够增强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可行性的基础。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具备风险意识,能够全面做好市场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企业内部还必须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作为约束和控制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为的手段,保障各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1 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它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它与经营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一起构成了企业所面临风险的主体。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财务环境复杂。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当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大时,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风险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立于不败。

        2.1.2 自然原因及其他原因。自然原因也是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是不确定的,正体现了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他原因是指国家政策等不可预料的因素。国家政策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

        2.2 内部原因

        2.2.1 财务活动自身因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负债资金比例过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部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2.2 管理人员认识滞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2.3 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3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及防范措施

        3.1 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思路

        3.1.1 利用筹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持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筹资是企业理财的起点,是投资、用资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对筹资风险形成的因素,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①建立筹资风险预测体系是防范筹资风险的前提;②合理安排企业收支,避免资金组织不当带来的临时风险;③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风险的防范能力;④优化企业资本结构;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增加盈利;⑥科学决策优化筹资方案;⑦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⑧合理选择筹资币种。

        3.1.2 利用投资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企业筹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去投资,通过投资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同样企业无论对内对外投资也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同样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去识别和防范。当企业决定进行投资活动时,首先要对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要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

        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丰富的市场信息。②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投资决策。③实施过程中的防范④动态监控⑤整体全面的防范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⑦实行投资保障

        3.1.3 利用资金回收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不错的经营收益并不能表示销售回款的结清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信用工具作为繁荣市场的助推器,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大量的应收帐款的长期挂帐,坏帐损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财务风险应运而生。企业应依据谨慎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在资金回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做好赊销客户的资信调查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③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④建立应收帐款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⑤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提高素质。

        3.1.4 利用收益分配活动应对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的价值到来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住息,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确定股利政策,降低利润分配风险;②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影响,控制企业利润分配风险。

        3.2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2.1 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篇7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其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要影响。电力企业的电力定价、税收优惠等财务工作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严格的政策规定一方面使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政策性风险,无法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次,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多、金额大、规格不一致、分布较为分散、在资产总额中比重较大。相较于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再次,资金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电力企业,尤其是农村电力企业, 由于条件所限,存在着电费滞留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电力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而且使资金无法及时归集,影响了资金规模效益的发挥。

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之一,各大城市对于电力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加大,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来带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随着行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相伴而来的将是更为复杂、严峻的财务风险。对此,现代电力企业在进一步加大其经营、生产、投资规模的同时,为有效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越发注重了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管控。然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受在岗人员业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管理方法、会计信息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面对财务风险主要是以应对处理为主, 而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防范、控制,即使能够在第一时间消除风险, 但也将蒙受一定的损失或损害企业信誉。以下,本文就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相应具体的应对的有效策略。

2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

(1)投资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与长期规划主要靠其自身的内部团队来完成,而对于特定项目的施工建设、运营维护,我国政府所提供的资金支持较为有限,其主要是依靠企业自行完成筹资、融资。基于此种新形式,现代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就必须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相同步,以科学、合理的进程速度加大生产、经营规模,但随着投资数额、项目的增多,企业将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发生资金拨付拖延、电网质量不合格、建设进度超期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行业信誉。

(2)支付风险。

现代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业务活动、投资项目,主要依靠于现金流的储备与使用, 即使国内许多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状况良好,但也只有在其预期现金净流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满足各项经济活动需求、资产整体流动性良好的情况下, 才能按照有关合同中的具体条款、约定来按期偿付本息。在实际的经营发展中,电力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水平、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调查、分析、评估等方法来测定当地的经济水平,但其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电费的收缴情况、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等。倘若电力企业无法按时、足额的实现预期现金流,则难以支付合同约定中的借款本息, 从而加大引发财务风险的几率。

(3)资产管理风险。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论经营、生产规模的大小,在各电力企业的总体资产中, 固定资产占据绝对比例。对此, 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会涉及到财务、会计、仓储等多个部门, 而需要进行逐一分类的固定资产不仅有着诸多品种, 同时这些资产也具有价值高、维护成本高、分布广、变动频繁等特点,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各项监督、管控工作的业务量与难度, 以致于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侧重于能够预测、评估、市场价稳定的可控成本上, 而对于资产折旧等不可控成本的管理通常只是简单的核算、计提折旧、记录。此外,国内部分的电力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应收账款拖延、固定资产闲置、对外投资亏损等情况, 大幅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利于财务风险的应对。

3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电力企业应成立专门组织, 对财务制度、税收筹划、金融政策等进行专业化研究,以更好地规避企业在税收、财会政策方面的风险;同时结合行业分类、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 借助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预测和评估。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对外部宏观经济情况、行业财务状况、财税政策、利率变化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变化进行分析, 而且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以便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

(2)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

由于现代电力企业的下属分支、分部较多,为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控制力, 企业应以集中管理的方式,在银行建立统一户头,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企业总部应设立专项的资金管理部门, 通过实行拨付备用金制度,利用集中后的“闲置资金”来实施具体的投资、还贷、调整等业务活动,有效减少了企业资金的零散、沉淀,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现金流。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在初步确定其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以及总体目标后, 应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根据其不同职能部门、各个下属单位的经济需要,先行明确使用、管理资金时所需承担的具体责任,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防范风险、管控资金,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而一旦发现资金预算的指标超限,则需要立即加以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为广大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对此,企业若要稳步、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资金管理力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通过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从整体上、源头处来防范、控制、处理财务风险,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晓梅.探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2012(4).

篇8

财务会计外包(FinaneialAeeountingoutsoureing,FAO),这是业务流程外包中的一种形式,在上世纪的就是年代这仅仅是少部分企业的业务,但是现在来说已经成为了从20世纪90年代的只是少数公司的业务,到现在已成为了各大公司的追赶的一份潮流。财务会计外包这一名词是由国外文献中翻译过来的,有的学者称之为财务外包,有的称之为会计外包。

而且很多学者对此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财务外包仅仅是指企业将应收应付款项的管理,以及纳税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部分的业务转交个给外部的业务者来完成[1]。

也有人提出财务外包是指企业把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具体的业务和流程全部外包给专业的机构的一种管理模式。

而另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所谓财务外包,就是企业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通过签订协议或者是合同将全部或者是一部分的财务职能交给外部的提供商的过程[2]。

二、企业财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环境缺少质量保障

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支撑,我国财务外包目前是以一种新型服务出现,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且关于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商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不健全,也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它的执行大多数是参考国外企业财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案例。若无实证作为依据便只能靠企业在摸索实践中解决,这无疑对外包的质量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影响。

我国没有稳定的财务外包市场,许多企业选择财务外包市场比较混乱,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原则 ,企业在面临选择承包商时,难免会对承包商的信誉、知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不充分了解,更不能有效的精确的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外包方式与方法。所以企业在选择过程中很容易碰到一些不可规避的风险,从而遇到合适的外包商就显得更加困难。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针对的是外包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与外包商及是一种合作又是一种风险,确切的说,企业将企业的相关数据,例如资金流动、负债率、营业收入等与财务会计有关的一些信息反应给外包商时,这无疑存在商业信息泄露的风险,但这真正在于承包商的职业会计素养与道德水平。

另外,一些外包商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对于自己不利的信息不予公开刻意隐藏人为改造,又或者不具备专业的外包知识、经验、能力,而使我们误解信息,这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将影响我们企业财务外包的质量。

(三)失控风险

企业与外包商签订合同生效后,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控或者突发性的问提和情况,这可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影响,比如说外包商的条款太针对企业,也不能对企业有效完整实施,如果外包服务出现差错,很难保证企业外包的质量。这还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资源更合理更优化的分配,更可能损害内部人员个人利益。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创新的变化型的活动,一旦出现过大的变动,对企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很难做出统一完整的方案和制度来控制企业外包服务。

(四)企业内部理解配合风险

篇9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

1.合同流程简单粗略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市场竞争中,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招揽更多的建筑工程项目,会在一些项目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签订一些有失公正的合同,这些合同存在许多漏洞和一些不公平的款项。例如,施工企业需要接受相应的贷款金额和预付要求等,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是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源的重要标准,是建筑施工企业所有建筑施工活动的要求体现,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存在有失公平的部分或者合同存在一定的弊端,都会导致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处于被动状态,使建筑施工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规避风险,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此外,如果合同中出现一些含糊其辞的条款很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遭到重大的损失,同时使承包项目也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进而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2.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是指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财务资金核算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企业对资金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同时,在财务资金核算方面缺乏健全的奖惩制度,造成财务人员责任心缺失,没有积极性。其次,企业缺乏诚信也是导致财务资金短缺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果缺乏资金将会使其发展停滞不前,不仅影响到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工程的质量。

3.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运行过程中无一不存在风险,在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贷款方面来看,还大量存在拖欠贷款的现象,由于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融资能力有限,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要付出大量的资金作为保证前提,唯一解决项目施工的资金问题的方式就是向银行贷款进行筹集资金。而建筑施工项目中常出现资金短缺或资金周转中出现问题使建筑施工中所需材料和设备无法正常供应,还会出现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现象。由此可见,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情况下的中标有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使企业面临亏损状态进而使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大幅度上升,这会使建筑施工企业走入困境,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1.细化合同流程

虽然正常合同的签订也难免会使企业存在风险,但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将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要想通过签订合同降低企业的风险,需要在签订合同时掌握详细的合同内容,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方相关的条款以及涉及到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与评估,细心地揣摩和研究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同时还要掌握合同中条款的法律关系,做到不签订有失公平的合同、不签订不合法的合同,签订合同之前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企业在出现财务风险时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此外要充分利用合同中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尤其要保证企业的支出、融资项目等主要材料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合同中的合法规定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最后,在合同的签订环节一定要注意法律纠纷问题,对施工中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有明确的意识。

2.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机制是指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机制,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血液,受到较大的重视,而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资金的周转与流动都决定着企业的建筑生产投入、经营等情况,如果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资金供应链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企业运转失常,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资金管制机制的完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需要在管理中重视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将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在工作中建立资金成本发生前、中、后的具体管理流程与制度,以便控制成本。在融资方面建立贷款管理、结算制度管理、账户的统一管理等制度。

3.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篇10

企业经营运行中采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可采取有效的集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基础管理水平,增强财务核算运作效率。目前,我国企业在采取财务集中核算模式时,未有效控制和管理税务风险。为了减少企业财务集中核算中税务风险,需全面分析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税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税务风险

1.1、现代企业涉税业务的范围逐渐扩大,增加了税务风险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型企业涉及市场各个方面,而税务部门在对企业税务进行检查时,需要对企业年度涉税业务进行全面专项性检查,在出现问题时需贯彻企业税务各个方面,并不断向问题前后延伸检查。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时,就存在了税务风险,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合并以及抵消。同时也扩大了涉税业务范围,增加了涉税业务类型。因此,也增多了企业税务风险点,提高了税务风险的复杂化。

1.2、企业实施集中核算模式后,办税人员得到精简,税务管理逐渐向粗放化方向发展。通常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大多数企业只有一个财务核算主体。比如我国地级市供电局通常只有一个财务核算主体,而税务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多个纳税主体。另外,一些地区只有一个税务管理岗,通常会限制岗位人数,减少一部分税务人员。随着企业不断扩大的核算范围和业务范围,使税务人员每天需要进行众多的核算工作,偏重于核算工作,而税务检查、审计及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精细化处理。

1.3、部分工作人员需身兼多职,降低了税务管理效果。企业实施集中核算模式后,部分工作人员需要身兼多职,如出纳、预算、财务管理等,这些都会对税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接触专业培训,并不可以专业性的处理税务工作,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税务工作,降低了税务管理效果。

1.4、缺乏税务风险意识,未有效控制税务风险过程。部分企业认为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缺少财务部和财务人员无需对税务进行严格管理,逐渐放松了税务管理。并且认为税务工作在出现问题后只是财务部的事情,是税务人员的责任。另外,部分企业没有重视税务风险控制过程,当发生问题后才重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5、缩小了纳税筹划范围。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控制后,大都是由领导层下达战略决策,而下级单位被动执行。比如企业领导层统一决定个人所得税、年金、商业保险等项目,并且员工工资总额也是企业统一控制,并根据预算情况分月分发。此时财务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合理筹划工作项目,只有发放员工薪酬时,才合理安排工作项目,以此缩小了企业纳税筹划范围。

1.6、复杂的纳税环境,带给税务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税务政策无法满足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企业开展新业务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比如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税务政策不透明导致存在偷税、漏税及税务稽查补缴的现象。企业在执行新业务时,并没有明确税法是否存在合理性,造成企业存在不可忽视的税务隐患,而财务集中核算会扩大风险范围。其次企业需面临着多样化的税务执法环境。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各个子公司都会在财务集中核算的范围中,出现一个会计核算主体,多个纳税主体。不完善的税法使税务管理机关会随意运用权力,使各个部门面临同一税务问题时,有不同的税务处理观点,提高了税务管理的风险性。

2、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税务风险预防措施

2.1、强税风险管控能力

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可以根据国家制定的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时,可以建设相应的税务管理部门。建设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并可以为企业节约税务增加利润。同时要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过程进行控制,控制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获取经济利益。

2.2、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当代企业的发展是靠人才竞争,要想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大人才核心竞争力。税务管理人员在可以准确计算税额的同时,也能够熟知企业发展特性,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如会计、财务、工程、审计及法律等管理工作,可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方式;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大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2.3、实施监控税务风险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制定的税务法律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监测系统,合理应用纳税评估方法,积极开展自我风险监控,并对各风险项目进行有效分析。比如分析各项目税负率、税负变动率、成本变动率、固定资产变动率等。企业根据各项指标,建立科学有效的税务风险指标分析库,并定期进行评估,对异常指标进行关注,及时反馈风险信息。

2.4、税务管理人员可以参与决策,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时,在不触碰法律法规前提下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税收政策,科学有效的安排经济业务,从而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税收利益。因此,各企业需要让纳税管理人员可更多的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具有一定决策权力,同时也加强与各部门交流沟通,实现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

3、总结

企业在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后,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国有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纳税。在面对着税务风险时,可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并加强预防管理,促进企业健康稳定运行。

篇11

(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电力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可控性和资金回笼的高效性,成为了影响财务资金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企业还承

担着支撑区域民生事业发展的重任,这也为企业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资金周转、资金回笼和资金配置等

三个方面的经济学分析,需要在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加强企业生产施工过程的整体工效、优化企业组织制度建

设的监管机制,以及发挥企业党建工作职能的管控优势等四个方面进行对策构建。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经济学分析;对策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risk in electricity enterpri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u Qiaozhi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Foshan 528300,China)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risk in electricity enterpri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u Qiaozhi

(Fo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Efficient controllability and withdrawal of funds of funds turnover speed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risk.At the same time,enterprise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eople’s livelihood support,it also put

forward the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he allocation and use of fund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economics three

aspects of capital turnover,withdrawal from circulation of funds and the fund allocation analysis,needs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optim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enhanc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post quality,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four aspects and play the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work function control advantage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financial risk;economic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在减能增效大背景下,电力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需要不断

优化财务管理职能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企业可

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便是确保财务资金安全。作为国有企业

类型,其中的资金安全性或许应从另一视角来解读,即资金周转

速度的可控性和资金回笼的高效性。与此同时,企业还承担着支

撑区域民生事业发展的重任,从而其在业务的开展中充满着正外

部性效应。该效应的形成在提升当地民众福祉的同时,也为企业

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这部分效应是无法通

过市场交换机制来回收的。

1 财务资金风险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建构起了资本循环公式,即

G-W-G`。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公式的内在逻辑:(1)

该公式表明企业资本在空间维度上所处的三大职能位置,即货币

职能、生产职能、商品职能。(2)在时间维度上该公式又可以解构

为,企业资金先后经历物资采购阶段、生产施工阶段、产品销售阶

段。特别对于产品销售阶段,马克思把它称作为“惊险的跳跃”,即

若产品销售受阻或者资金回笼受阻,都将影响到企业再生产的进

行。以下,再针对上文所归纳出的风险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1 资金周转方面

所谓“资金周转”可以界定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过程。

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资金的流通环节,即G-W、

W-G`,前者属于物资采购阶段,后者属于产品销售阶段。然而考察

电力企业的市场结构可知,在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下的市场结构

中,企业几乎不存在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的负面干扰,且影

响资金周转的主要原因却是生产施工阶段的长周期因素使然。

1.2 资金回笼方面

作为“惊险的跳跃”的资金回笼,不仅使企业前期投资的本金

得到收回,也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利润。将利润进行合理分割,将

能保证企业的再生产基金、福利基金、积累基金的实现。由于企业

受到特定市场结构的决定,它将很容易实现“惊险的跳跃”。那么

此时的资金风险到底发生在哪呢。实则不然,在利润的分割环节

极易导致三类基金比例的失调,而出现或者产能过剩、或者产能

不足的局面;同时,还会出现企业职工福利远超过国企职工福利

水平的平均值(如福利基金提留过于庞大)。

1.3 资金配置方面

电力企业之所以存在着行政垄断性特征,其本质在于它仍存

在着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事业的重任。上文已经分析过,这种公益

性事业将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效应,从而会显著提升当地民众和

企业的福祉。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外部性使得企业的资金投入(主

要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临着配置低效率的可能。

2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产业链条上来看待电力企业的经营处境可知,在下游实体

经济仍处在缓慢复苏的情形下,若要保持企业原有的经营利润水

平还存在一定的压力。特别在当前强调减能增效的经济转型期,

这种压力则转换为了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绩效的要求。为此,以下

将通过现状反思来为对策构建提供合理的路径指向。

2.1 组织生态下的财务资金风险现状反思

在演化经济学视角下来理解组织生态的影响,可以近似的被

看做为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下所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且这种行为

方式将长期被锁定在特定的路径上,即路径依赖。将其具体到电

力企业中可知,在国有企业特有的组织文化中,企业职工在思想

意识上相对缺乏对工作绩效的关注,这就可能出现因生产和施工

周期过长而使得资金周转速度减缓。根据经济学原理可得,一个

经济年度内资金周转速度与利润量成正比。特别对于电力企业中

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现实,客观上也将降低资本的周转速度。

2.2 组织结构下的财务资金风险现状反思

电力企业承担着区域供电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这就

使得它的组织结构更倾向于事业部型。即,各下属基层单位成为

了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下,这种科层结构将

弱化总公司对下属单位的业务流程监管,其在价值层面的反映上

便是财务监管缺位。对于上文所提到的资金回笼风险而言,总公

司对于基层单位资金回笼率的监管缺位,则将直接导致风险的产

生。另外,事业部型结构下的企业发展规划仍面临着压力集团的

影响,这种影响在财务资金中的反映便是对三项基金划分的比例

关系上。

2.3 组织制度下的财务资金风险现状反思

在承担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中,如何确保资金配置和

使用的合理、安全性仍面临挑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这一挑战,

这实则与国有企业内的委托关系有关。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

观点,在委托链条下随着该链条的不断下移,越处于下游的

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越不关心。尽管电力企业在内控中设

计出了十分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但在对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监管

上仍面临着因“漠不关心”而产生的资金风险。

3 反思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强化电力企业资金风险管控

的对策可从以下4 个方面来构建。

3.1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素质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财务资金风险得到管控,还需要从本源上

进行控制。这个本源就在于,需要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

素养。应该指出,电力企业内的财务人员都具有合格的专业岗位

技能,但在应对国有企业特有的“关系型影响力”上还应加强思想

保证。从而,增强财务制度刚性和财务审计能力,则构成了这里增

强岗位素质的关键。笔者建议,应将财务部门收归党委统一领导,

并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力度。

3.2 加强企业生产施工过程的整体工效

在经济学分析中已经指出,影响电力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因

素主要在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和生产建设周期较长这一事实。

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不仅受到客观原因的决定,也明显受到主观

原因的决定。为此,解决主观方面所导致的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时,

则转换为了加强企业生产施工过程的整体工效。在现有组织生态

背景下,增加这一工效的方法不仅在于提升一线职工的岗位技能

水平,还在于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组文化来实现。这就意味着,

可以利用班组之间的业务比拼和配以合理的奖励政策,来增进班

组成员的整体工效。

3.3 优化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监管机制

针对电力企业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在

优化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来寻找解决措施。具体到防止资

金回笼信息失真和利润划分偏离实际要求的现状,在组织制度建

设上应强化目标管理机制的设计。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分解和目标

协同两个板块,特别对于目标协同而言,需要总公司借助ERP 系

统来对下属基层单位进行财务监管。另外,对于利润的划分问题

上,应建立起总公司财务部门统筹下的实施路径。针对当前企业

所面临的减能增效要求,应在发展基金的提留上增大比例。

3.4 发挥企业党建工作职能的管控优势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类型,还应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工作的

优势,从而在民主集中制下来完成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监管工作。

对于大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在党委监督下进行造价概

算,同时在纪委和财务部门分工下进行资金的使用监管。在监管

中需要对报销的会计凭证进行稽核,主要考察凭证背后所发生经

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此,可以引入舆论监督机制的高压

形态来进行资金风险管控。

从本文的主题讨论中不难看出,针对电力企业的财务资金风

险形成及管控措施的探究中,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和组织

生态、组织结构相联系,通过大力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优势

来弥补传统财务监管上的不足。

4 小结

本文通过资金周转、资金回笼和资金配置等三个方面的经济

学分析,需要在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加强企业生

产施工过程的整体工效、优化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监管机制,以

及发挥企业党建工作职能的管控优势等四个方面进行对策构建。

参考文献

[1] 吕永霞. 基于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

[2] 胡靖.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极其改进方式[J].

中国商界:上半,2012 (3).

[3] 白丽珍.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研究[J]. 中国商界:

上半月,2012(3).

篇12

【关键词】

企业财务;财务风险;避免风险

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风险是无时不在的,无处不有的,这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关于风险的研究起源于德国,后来形成并发展于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才得到了广泛认识。1986年财务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在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受内部和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一、财务风险综合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决策理论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风险广义的概念。其结果总共有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活动成果即收益;二是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能力。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状况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激励性。只有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要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必须要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特征,在掌握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及控制。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收益性或损失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呈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反之,风险越小收益越低。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应对性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FrankH.Knight)在1921年出版的(Risk,UncertaintyandProfit)一书中认为:风险是指“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指不可度量的风险。风险的特征是概率估计的可靠性,概率估计的可靠性来自所遵循的理论规律或稳定的经验规律。与可计算或可预见的风险不同,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基本认识,对事件可能的结果知之甚少,因此,不能通过现有理论或经验进行预见和定量分析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有: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创立的控制论;1932年FitzPatrick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Altman在1968年首先创立的zeta模型等。总体看来,国外对财务风险研究起步较早,理论体系完善,应用领域广,且研究成果多且系统。如:国外的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还出版较多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说到,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文章认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密切相关。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部控制是手段,财务风险防范是目的。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从而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最终达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我国学者对于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解决机会都离不开规避的防范,观点不一,本文会在此基础上对问题提出对策。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表现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企业自身机制对筹资和投资的影响;(2)金融市场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变化;(3)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稳定、有关法律如何变化;(4)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主要指企业全部资源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资金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5)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6)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2.内部原因

(1)在筹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负债能力。(2)盲目投资,加大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期望通过扩大规模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3)企业管理的缺陷,放大了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1)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2)财务决策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3)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5)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会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效益。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

财务风险的表现多种多样,在我国企业中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具体表现为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3.经济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4.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技术方法

(一)分配法

分配法就是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一些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

(二)转移法

转移法是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三)回避法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和正确评估风险,是建立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前提。有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风险基金。就是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预备金。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具体的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企业在各种情况下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已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暴露程度。

4.2.2财务风险的预警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部地反映出来。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3)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

(4)实施债务重组

在债务人陷入财务危机时,债务人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拖延,等到债权人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甚至宣告破产;二是债务重组,通过债务重组的收益减轻负担,获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债权人同样有两种选择:一是强制执行债权直至债务人宣告破产;二是接受或提出债务重组。

(5)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3.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充足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能及时发现并且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五、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成因的复杂性、效应的双重性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财务风险控制得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一个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或财务风险分析出现错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当充分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更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昌广勇.刍议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0(12).

[2]刘婧,王加青.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0(22).

[3]孙宁.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冶金财会.2010(03).

[4]勇.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6).

[5]王晓晖.AH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2.

[6]李雅凤.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7]沈隽.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0.

[8]韩志芳.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J].现代农业.2011(04).

[9]夏亚军.对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10]安菁菁.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1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01).

[12]刘宁.论财务管理目标[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

[13]赵金燕,李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经济师.2010(06).

[14]赵艳欣.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河北企业.2010(05).

篇13

1.认识风险

企业运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1.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1.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1.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1.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1.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1.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1.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1.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的风险。

1.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2.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单一因素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

3.化解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