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篇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引言

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提出对中央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具体分为任期绩效评价和年度绩效评价。《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央企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全面启动,该考核以战略管理为重点,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和实施战略规划为导向,将业绩考核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要求从2010年第三任期考核起央企全面开展经济增加值考核,引导企业谨慎投资,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当年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2号《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构筑起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规模指标(利润)与价值指标(EVA)并行共处的考核体系。紧随其后,厦门国资委也于2010年5月25日了《厦门市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厦门市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厦门国有企业开始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绩效考核。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经济增加值与国有企业传统绩效考核制度加以对比分析。

二、经济增加值的理论内涵

所谓经济增加值(EVA),即从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后所得到的剩余收益。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Stewart咨询公司创立了经济增加值评估指标法,同时在1993年9月《财富》杂志上完整地将其表述出来。其逻辑前提为一个企业只有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为投资者带来了财富。企业所运用的所有资本,无论其来源是募股资金还是借贷资金,都有其成本,而且其成本不仅包括支付股东的股利以及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更应该包括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从经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沉淀到企业都要承担机会成本;因为这部分资金如果不投入该企业而是投资于其他领域,起码可以获得社会平均收益。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果超出其所占用的全部资金可以获得的社会平均收益的部分才能说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传统的净利润指标在考虑集团资本代价时,仅仅考虑的是为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经济增加值与传统的利润指标在如何考虑资金成本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即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刚好满足债权人的利息要求以及投资人资金的风险回报,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则企业资本运用效率高于资本市场平均水平,企业实现资本增值;如果经济增加值(EVA)<0,则说明债权人或者投资人将资金投入其他方向可以获得比本企业更高的回报,企业出现资本贬值。

三、对比分析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往其绩效考核最重要的指标是利润总额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指标是从企业全部经营收入以及投资收益中,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后所得的结果;而净资产收益率考虑的是企业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水平(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二者均为会计利润的派生指标。

目前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规模扩张冲动, 即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境内外项目投资与并购重组,债务负担迅速加重,风险控制和内涵式增长相对薄弱。基于以上问题,经济增加值作为新的绩效考核指标被引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与传统的绩效考核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有以下优势:

1.避免不计资本成本,盲目筹资、盲目投资

由于传统以税后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系统并没有完全考虑企业资本成本,导致管理者淡化和无视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导致企业不计资本成本,片面追求做大账面利润。而新的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体系则可以引导企业认识到只有着眼于以下四方面,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绩效:一、在充分考虑库存、应收账款的条件下更有效地经营现有的业务和资本。二、将资本集中在高资本回报率业务。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1987年开始正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一方面可口可乐将公司的资本集中于盈利能力较高的软饮料部门,逐步摒弃诸如意大利面食、速饮茶、塑料餐具等回报低于资本成本的业务。三、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比如加快流动资金的运转,加速资本回流,从而解放资本沉淀。四、寻找最优的资本来源,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四川长虹在这方面则不那么成功,其将经营重点放在销售收入增长和资本规模扩大上,未能对资本的利用效率予以关注,导致资本利用率与资本回报率双双下降。1999、2000两年间,其经济增加值一度由-8.4亿元扩大到-15.62亿元。

2.区分账面盈利与资本保值

传统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由于没有核算投资人的机会成本,缺乏这一部分成本的约束,企业可能出现宏观上体现为账面盈利,微观上却损害投资人利益,导致企业资本总量实质性缩水。企业虽然取得账面会计利润,然而这些利润不足以抵销企业需要偿付债务人的利息以及投资人应获得的风险回报,即虽然表面看来,这些企业会计利润增长,实际上则导致债务人及投资人的资本贬值。这样的企业在传统绩效评价模式下无法与真正的盈利企业相区分,而在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法下,这样的实质亏损企业则会现出原形。以青岛啤酒为例,其2000年前后进行了疯狂的高速收购扩张,但业绩并没有随着扩张速度而提高。青啤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7.7亿元,经调整后的经营成本为35亿元,当年税前净经营利润为2.7亿元。扣除所得税0.6亿元,青啤当年实现税后净经营利润为2.1亿元,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均优于同行。但是,一旦计算经济增加值,以上各项指标则开始令人怀疑。经测算,青啤2000年所使用的资本成本率为8.2%,则可得出资本成本为2.9亿元,这意味着E V A为-0.8亿元,并没有实现资本增值。

3.发挥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

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企业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程度,根据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可以设定适当的分配比例作为经营者的奖励。在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体系下,所有的营运活动都从统一基点“价值创造”出发,使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一线员工都明白自己是为“资本保值增值”而工作。从而有效地引导国有企业从单一的损益表绩效管理模式,过渡到业绩管理与资本管理并重的资本效率管理模式,发挥对于经营者的长期激励作用。

基于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办法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势,该考核办法在全国国有企业系统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应用。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国务院国资委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87户、93户、100户中央企业参与了经济增加值考核试点。全国各省国资委均对EVA考核予以积极响应。北京市5家市属国企在2007年业绩考核责任书中引入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辽宁省国资委于2009年举办了经济增加值考核专题报告会,剖析国外公司应用经济增加值体系的成功案例及经济增加值考核在中央企业的应用,包括试点情况、基本原则、指标设计,调整因素、目标值确定、激励方案等,鼓励管理体制健全、主营业务相对集中、对经济增加值有一定实施基础的企业在内部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将经济增加值导入到公司核心管理体系,并准备2010年在省属国有企业中推行该项考核。而在厦门市国有企业系统中,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也得到了充分实践,其必将引导厦门市国有企业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7(9):50-59.

篇2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历程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模式”转向“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模式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目的在于消除陈旧核算体系下存在的诸多弊端,其内容主要包括:核算内容不完整、生产范围过于狭窄、核算方法缺乏创新等等。其中,提出并使用过两种模式相互混合的形式,随着国际形式的转变和苏联的解体,各国国民经济核算模式开始并确立使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模式,我国于1992年确立了新核算体系,并预计用5年的时间实现新旧核算体制的全面转型。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根本不可能在转变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同时事实表明,新核算体系不管是在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同时,依旧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

在1996年召开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上,参会人员就曾对我国国民核算体系改革的方案和策略两个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主要论题之一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模式转体是否应该一步到位?这一问题又涉及了三点:一是核算体系的方案设计是否要一步到位?二是核算体系的目标模式是否一步到位?最后是已有方案实施是否一步到位?当时与会讨论者认为,确立“目标模式”一步到位是有利于核算改革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大家都有明确的目标,其方案鉴于方案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灵活。但是方案的实施应该是逐步试点、逐步摸索。

时至今日,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仍然还在不断进行中。当前情况下已不再是围绕何种目标模式的选择了,而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核算体制,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从而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的经济和核算研究的工作人员们仍在不懈地努力着。

二、有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不足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通过市场化产出来具体衡量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在目前的生产总值中,只能单一的看出经济产出量或经济效益的情况,经济核算仅仅只反映了经济的运营,没有显示出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采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于,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缺席无法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因此,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凸显了它的不足,并表现在:

1.忽略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损耗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之和

经济活动开发使用自然资源,生产总值却只核算了经济活动对其资源的开采成本,而忽略了自然资源本身应有的价值,使得自然资源呈现低价或无价。其结果是抬高了当前时期经济活动所产出的价值。

2.忽略经济发展降低了生态环境的成本。

经济活动无论处于那种角度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导致环境质量的普遍降低,这包括了环境劣质化成本和环境修复保护的支出两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方面没有算入环境退化的成本(环境污染的代价);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的支出用作于生产活动之中,两者相加便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综上所述导致的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生产总值越高;环境保护支出越多,生产总值也越大。高估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导致自然资源的无计划过渡采伐消耗和加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导致了不可再生资源不断缺少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因而使人类生存的条件受到严重影响,为经济发展埋下严重隐患。

3.忽略反映自然资源的耗损和折旧。

按照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机器、厂房、库房等设备在成产性固定财产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年限进行折旧计算,并从产品销售中提取相应的折旧费,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补偿。只有自然资源的耗损得到了合理的补偿,使之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人类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是,自然资源并没有相应的计价,因而也无所谓折旧或消耗,因此也没有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得到反映。因此资源的削弱长久性,使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源空心的现象,既隐藏的危机。

三、有关国民经济改革的几点建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和实际运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配合。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损耗核算基础。

建立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损耗核算基础,首先要建立按时对环境调查的制度,通过对环境污染的调查,从而不断确立对其环境污染和损耗的经济估算方法;其次要按照国家相关单位提供的环保支出表,从而对各事业单位进行环保支出调查,以解决内部环境污染的治理还原成本;再次是按照国家提供的相关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收集调查的数据进行各种环境污染所致的经济损失核算。

2.优化国民经济的理论研究。

由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难以进行,推行健康环保的国民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就必须大力开展研究工作,借鉴国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实际经验,全面地结合我国基本实情,进行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从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不断完善和创新,进而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不断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为创新理论和制定全面合理的核算体系提供可靠依据。

3.不断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即是在国民生产总值基础上除去创造生产总值所损耗自然资源的价值,再除去生产总值造成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成本。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创造健康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并保证其审核制度的严格实施,以加强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监督管理。

4.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宽泛,为了保证其有效数据的真实性,需要各阶层的核算资料,这就要求必须制定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

5.各相关部门的核算要与国民经济的核算相吻合。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核算实践数据显示,各相关部门的核算统计往往跟不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不管是在方法上、制度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从而无法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要求。由于各种核算制度不相协调,导致了核算方法和内容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同时要着重于对专业核算资料进行研究、计算和论证。同时一方面在各专业核算制度的订立和修改中,做到不断缩小差异,实现各相关单位和专业与国民经济核算相衔接。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强各专业的核算制度改革,对不同的核算制度进行合理研究,从而找出与之不同的关键,并绘制出相关的数据转换表。

6.建立不同核算方法相结合的统计体系,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提供有力保证

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根本上还严重依赖于逐级汇总的统计报表形式,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稳定可行,但在某种角度上却又缺乏灵活感,难以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及时的、有效的相关资料,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必须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的方法,并积极地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社会现象。同时,科学地运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作者单位:周口市社区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杨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统计研究,2001,(11):7-11.

[2]王树林.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26-30.

篇3

关于吃水果是否应该去皮,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果皮中的营养素多于水果肉,所以吃水果应该连皮一起吃,削去水果皮会浪费很多营养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果皮中可能含有较多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和激素,吃水果前应该先去皮。那么,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呢?

果农在种植水果的过程中,对其喷洒具有杀虫、杀菌、杀病毒作用的农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虫害不但会使果树产果量减少,而且被虫咬过的水果会更快地腐烂,从而使果农的收入锐减。因此,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果树使用农药的数量及品种都不会有所减少。同时,果农为了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增加水果的产量,还会为果树使用多达十几种的激素,如催长素、催红素、膨大剂以及防腐剂、着色剂等。给果树使用这些激素后,可使果树增产20%左右。有的水果长得非常硕大,其中间空心、形状不规则、口味酸淡,这种水果就是对果树使用了过量的激素后结出的。

人们若吃了含有农药的水果,除了会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导致一些潜在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细胞突变等。一些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水果中的农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近50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数量平均比50年前减少了30%~50%,不孕妇女的数量比50年前上升了10%~15%。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与种植业的农药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若长期吃含有激素的水果,可引起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对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儿童若经常吃含有激素的水果还可出现性早熟。我国曾报导过以下案例:一个8岁的女孩出现了胀大、下身流血的症状。另一个7岁的男孩出现了长胡子、嗓音变粗的症状。对这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后证实,他们的家长经常给他们吃未经认真清洗、去皮的水果。而这两个孩子的异常发育症状都与其常吃残留有过量激素的水果有密切的关系。

笔者认为,人们应特别警惕农副产品中含有的农药和激素。一般的水果皮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农药与激素,因此人们应尽量将水果去皮后再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去考虑将水果去皮后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的问题。■

篇4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际化战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麦肯锡公司在《变化世界中的银行业》中指出,目前欧洲最大的25家银行中,超过一半的银行的收入来自本土市场以外的地区,部分大型银行在国外的雇员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国雇员。以汇丰银行为例,它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扩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最终由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地区性银行扩张为全球性银行,目前汇丰银行已经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00多家机构,2006年欧洲、亚太和北美市场的业务占比分别为28%、34.4%和34.1%,而成长性最好的市场是非本土的北美地区。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不断加大国际化进程,在积极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有效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通过收购境外银行,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6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与外汇储备激增相呼应,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大幅增长。200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6266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9645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66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3%、21%和57%。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其海外总资产约占其资产总额的1%,在日本、英国、德国、香港、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47家分行、机构和一些机构及代表处,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及其动因

(一)国际化的内涵

在经历引进外资、办理外币存贷款、国际结算的国际化第一阶段,以及提高外币资产比重、参与海外金融市场、银团贷款和小规模设立境外机构的第二阶段之后,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步入建立遍及全球的海外分支机构、营销网络和客户群体,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务的跨国银行阶段。概括地说,国际化是指:

1.管理国际化。要求经营理念、管理规则与国际金融管理接轨;会计准则、行为规范符合国际标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员工管理等制度符合国际银行业的通行做法。

2.资本国际化。从境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在境外发行股票,实现资本国际化和股权多元化。资本国际化和股权多元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宽资本金来源,提高资本充足率,更在于通过参与公开的市场运作,形成内外部监督与制衡机制,加速公司治理与管理体制的国际化。

3.人才和员工国际化。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保障,富于创新精神、熟悉国际运作经验的员工能够为国际化提供强大动力。

4.经营网络国际化。除设立境外经营机构外,还可以通过参股、联网、交换数据,建立广泛的外资行业务合作网络等方式与国外同行合作,将现有国内电子银行优势延伸至境外,为境外物理网点提供强大的支持和补充等方式实现国际化。

5.监管国际化。接受境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审批与合规性监管,面对境内外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货币作为选票的刚性评价。

6.客户国际化。

(二)国际化的动因

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大多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之上,不仅有包括贸易带动论、投资带动论和市场带动论在内的“带动论”,还有主要以区位优势理论为主体的“阻力减少论”。概括来看,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化理论”,强调银行跨国经营的内在原因是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易成本,把国际市场的各种交易活动纳入一个实体的内部范围。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考虑了跨国经营的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等因素,它强调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提供差异性产品的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推动因素”的增加。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的快速推进,为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办理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全球银行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公共商务系统实现联网,实现商业银行的全球化服务。另一方面是“阻力因素”的减少。首先,在各国放松金融监管、开放金融市场和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东道国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开使商业银行可通过跨国合并、兼并和分支机构延伸,实现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经营。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生产、贸易、投资和劳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升,这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其次,股改过程中的国家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大充实了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切实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资本约束问题,为扩大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全球配置资源、顺应国家战略、拓宽发展空间、追随客户需求、应对同业竞争、合理分散风险、提升股东投资回报都成为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的内外在动因。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国际市场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成本、市场、风险和利润的关系,通过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战略

(一)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整合资源论和能力论的相关论点,并吸取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后,我们发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下,包含在商业银行内部的独特的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基于资源和能力基础之上特有的使其在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能够支撑商业银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不可交易性和不可分离性等特征,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从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竞争环境来看,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代正在到来,国际化竞争持续升级。目前,71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了214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并有26家外资金融机构入股18家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以往受制于准入限制的强大市场竞争能力将日渐显现,部分国际领先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同时展开。

面对新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业务成长性,占据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能否在新的风险挑战面前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能否不断创造良好的、可持续的价值回报,接受投资者按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银行业标准,用货币选票进行的比较和衡量;能否实现公司价值与员工利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股东和员工价值回报,这一切不仅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甚至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加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为紧迫的任务。

(二)国际化可显著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不仅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1999年德意志银行并购美国信孚银行后,德意志银行的每股收益从1998年的3.5欧元上升到5.05欧元,2000年进一步升至9.02欧元,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了39%。具体而言,国际化可在以下方面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分散风险效应,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由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资金的频繁流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投机性大大增强。通过在全球市场实施国际化运作,当本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海外市场对风险的分散作用。因此,商业银行的全球布局有助于其保持稳定的收益并降低在某一特定国家过于集中的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突破国内市场限制,实现地区互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业务互补,寻找银行发展的新赢利模式,形成多功能的银行百货公司。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品种越齐全,覆盖面越广,所有债权人同时提取存款的可能性就越低,就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不仅带来闲置性货币的节约,又可使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此外,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经营,不仅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战略选择的主动权。

2.客户追随效应,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国际贸易的发展早于国际金融,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向国外拓展时往往会在目的地上与国际贸易的拓展有着相同或类似的选择,即在形式上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国内客户的国外追随。也就是说,客户到哪里,商业银行就到哪里发展。实践证明,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更多地拥有需要国外金融服务的客户,更需要通过国际化发挥其网络覆盖面广,办理全球结算快捷,跟踪了解客户需求方便的优势,从而提高其金融服务能力。

从理论上讲,跨国银行依据与跨国公司总部紧密的业务联系,当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有金融需求时,跨国银行比当地银行或其他外国银行拥有更多的服务优势。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33.3亿美元,全球100家最大的非金融类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我国跨国公司占50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量、规模的逐步提高,以及其对全球化、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为国有商业银行追随中国企业发展跨国业务,建立全球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良机。调查显示,国有商业银行70%以上的客户都是具有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外资或中资跨国企业。因此,在客户需求决定商业银行服务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实现自身的国际化来适应客户发展的需求,通过资金支持和信息服务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还可以通过与客户共同的国际化,不断提高境内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巩固和密切与高端客户的关系,保持本土领先银行的优势地位。

3.信誉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影响力。由于商业银行是建立在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其稳固程度与信任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依次品牌信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又绝非短时间内所能建立起来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被并购银行在当地市场的业务渠道和客户关系,以及其拥有的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背景,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可以利用被并购银行在当地良好的商誉和知名的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

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公开发行上市过程中的路演推介和媒体宣传实质上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品牌营销,发行上市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一个时期全球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和主要媒体报道的热点,其国际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站在国际资本舞台上的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化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将被各国监管机构、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视作增强发展潜力、提升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重要信号,不仅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和商机,而且可显著提升国际声誉,提高市场影响力,促进了全球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同。

4.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持续盈利能力。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是货币和信用,这二者均具有同质性,这给商业银行扩张规模提供了比一般企业更低的成本。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表现出更强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别是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高新技术手段普遍推广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大可显著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抵御经营风险。此外,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其派生存款的能力就越强,筹资成本就越低,相应地提高其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并购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其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到更多成本较低的资金,实现规模经济。此外,通过并购还可以扩大其业务领域,使其进入证券投资和保险等领域,实现多样化经营,通过增加金融品种、拓宽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全能化的金融服务,使一些相关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可能,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提升其持续盈利能力。

虽然目前中国本土的高端投资银行市场和跨国并购等多为高盛、花旗、美林等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控制,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为国有商业银行突破高端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机遇。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单纯依靠传统规模优势和人民币利差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将逐渐改变,必须通过国际化拓宽业务领域,依据与中国企业的长期联系和国内业务优势,争取到更多中国企业债券股票发行承销、杠杆收购、项目融资、重组并购顾问等业务,并通过经验、人才和影响力的集聚,进一步占据更大的国际投资业务市场,开辟新的赢利空间,增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实现对分子或分母数值的改变,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并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进一步改善经营效益。

三、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促使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创新跨国经营思路,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并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网络建设模式,完善境外网络布局

首先,抓住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带来的市场机遇,找准全球化生产网络和投资链条布局与中国经济的契合点,坚持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互补,综合运用并购、申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大通过兼并收购当地银行迅速扩展境外网络的步伐。从银行业实践来看,首先通过代表处的设立充分了解情况,再由兼并的形式直接获取客户基础和市场份额能够取得切实的进展。

其次,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重,根据区位优势,合理选择跨国地区分布重点。一是重点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等地创办经营机构。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同该地区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拓展业务范围,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中心通常是国际经济中心,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国际化服务的业务较多,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利润来源。二是侧重考虑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由于它们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多,客观上需要我国银行在对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为贸易双方提供国际融资、汇兑和结算等金融服务。三是注重在香港的发展。香港是我国特别行政区,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密切接轨,没有任何外汇管制,金融机构密集,信息交流方便快捷。因此,商业银行应将香港作为我国银行业跨国发展的基地,开展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

(二)创新业务经营模式,利用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和困难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及产品创新的落后。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其不良的资产比率、风险集中度和经营成本过高,产品创新能力、业务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较低,由此导致其市场竞争力的下降。而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靠自己来解决。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境外投资者,通过与境外投资者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使境外投资者投入相应的资本、技术、管理及产品,使国有商业银行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政策设计和目标导向应该是“引智”,而不仅仅停留在充实资本,推动股改和境外上市方面,即不能仅仅是迫于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而进行的“引资”行为,而是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学习和引进国际化大银行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以及产品开发与维护技术,充分利用境外投资的区位优势和业务优势,实现国际化的合理布局和业务线拓展,充分利用战略投资者的经验和技术,全面提升投资银行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等高端业务的发展水平,为混业经营和全能银行打下基础。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转型,业务结构、盈利结构的多元化是其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形成互补型的战略组合。如工行与其战略合作伙伴高盛成立了七个联合工作小组,分别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员工培训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并开展相关的领导变革、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及员工激励等培训项目,旨在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业务技能精、创新能力强、符合工商银行战略发展需要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精英人才。

(三)创新业务拓展模式,利用人民币业务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大行,拥有诸多的人民币品牌业务,因此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本外币业务的一体化经营,实现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客户一体化、产品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体化和科技平台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境内外联动发展模式,把人民币业务优势转化为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人民币业务品牌的境外延伸,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由“本土领先银行”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战略转变。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将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带来重要机遇并赋予其更广泛的内涵。通过人民币业务品牌的境外延伸,可使境外机构在建立稳定客户群、融入当地市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境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做出有益探索。亚太地区发展人民币业务的潜力较大,可考虑以香港为中心,以周边新加坡、韩国等有潜在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国家或地区为目标市场,大力发展与人民币支付结算有关的产品,实现人民币存、兑、汇的一条龙服务。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孙焕民、吴志峰:外资银行发展状况考察:商业存在的国际化,《金融论坛》,2005年第10期。

许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

朱正罡:《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张荔:《金融自由化效应分析》,中国金融出版杜,2003年。

篇5

随着我国对石油资源的日渐重视和不断开采,钻井已经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但是鉴于我国深井钻井技术的成就,我国在深井及超深井钻井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石油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风险,只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钻井水平,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石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1.钻柱的弯曲变形与套管壁产生磨损及振动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柱承载着大量的工作,因而井下钻柱部分常常出现许多故障和问题,且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钻柱的弯曲变形与套管壁产生磨损及振动造成的。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并且延长钻柱的寿命,人们从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许多诊断控制方法也随其提出。而对钻柱故障和问题的根本研究还是要落在钻柱的受力和变形上,所以对钻柱的故障仿真必须以力学为主体得到受力的薄弱点从而进一步分析。

2.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井壁坍塌

井壁坍塌问题是石油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复杂情况。保持井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井眼破裂后稍不注意,井眼压力降低发生溢流,或又导致井塌,甚至有井喷的危险,严重影响了钻井工作速度和效益,阻碍了该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我国各油田也都存在一些易勘探的层位或区段,每年造成巨大耗费。

3.石油钻井工程中,井斜、钻井液漏失是经常遇到且难以处理的难题

随着丛式井、定向井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施工的日益增多,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针对石油钻井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控制技术

1.ANSYS模态分析

利用实体建模建立起钻柱的数字化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井下钻柱在自重、钻压、扭矩三种力的作用状态下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钻柱的应力、应变特性,检验出钻柱的受力薄弱点和易生故障部位,利用ANSYS软件对钻柱进行模态分析,得到钻柱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且分析这种结构在正常环境工作时与外界发生共振的频率和转速;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钻柱在瞬态冲击下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为故障的发生点提供理论仿真依据。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故障,利用小波去噪和神经网络进行诊断,这样就可以有效和准确的对井下的故障作出判断。

2.RS-SVM(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人工智能诊断方法

RS-SVM(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人工智能诊断方法模拟现场专家的判断,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实时性。首先研究钻井过程故障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对故障进行特征分析,并研究特征数据的数学描述方法及钻井过程状态识别方法。其次,分析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各类人工智能诊断方法,引出适合钻井实际情况的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分别研究粗糙集及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推出RS-SVM融合的算法。最后,将RS-SVM融合方法应用到钻井过程故障的实际诊断中,先利用粗糙集方法对故障样本进行属性约简,在不改变故障分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去除冗余特征,降低了样本的维数,再将经粗糙集方法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进而设计出钻井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系统经测试表明,基于RS-SVM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充分利用综合录井的参数,快速识别钻井过程状态类别,并在异常情况出现时快速准确的诊断故障类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有效辅助钻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检测与识别,避免钻井故障的发生。

3.石油钻井平台倒挂式脚手架施工技术

倒挂式脚手架的工艺原理主要是使用钢丝绳、钢管及相关构件,利用钻井平台自身的紧固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平台高度、宽度和荷载要求,采用垂直或斜拉吊卸荷的方式组装成施工作业平台。 本成果成功解决了在缺少地面支撑点的情况下大面积、大跨度、高空作业平台搭设的难题,与传统的立杆式或悬挑式脚手架相比,倒挂式脚手架还明显的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空间,无论是在提高技术水平还是在缩短工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比同类脚手架施工降低成本27.5%。

4.石油钻井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

石油钻井工程中,井斜、井壁坍塌及钻井液漏失是经常遇到且难以处理的难题。随着丛式井、定向井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施工的日益增多,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井斜控制技术:井斜控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确定;底部钻具组合的受力与变形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稳定器类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使用性能分析及优化钻具组合;常见地质条件下钻具组合推荐标准。井眼稳定技术:泥页岩物化性及水化条件和测试与分析;影响泥页岩井眼稳定的地质条件分析;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地应力及坍塌压力的技术方法;制定抑制性泥浆体系并进行优选和评介;井眼稳定状况的现场实施检测方法与处理技术;泥页岩地层钻井的泥浆设计与现场施工技术。堵漏解堵技术:漏失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漏失特征分析;合理堵漏材料的选择合理堵漏浆液配方的制定;可酸溶性高失水暂堵剂DL-93的推广应用,其特点:堵漏浆液失水量大,酸溶率高(>85%),适用于微裂缝及较大裂缝(5mm左右)的堵漏。堵漏作业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实施指导。采用上述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可预防和减少井下阻卡、酸溶等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钻井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提高井眼质量和钻井效率,从而创造更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5.计算机控制石油钻井自动化系统

该项目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技术领域,是面向石油钻机行业,符合钻井工艺要求的优化控制及应用软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应用交流变频、矢量控制、现场总线、远程110,数据通信、人机界面、PC和PLC等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采用机电数字一体化设计,实现了石油钻井主要功能的全数字控制以及自动送钻、能耗制动,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为优化钻井工艺创造了条件。该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和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选型和设计,用软件程序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可靠、安全运行。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易操作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其总体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篇6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项目建设 市场竞争力

近些年来,地方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盘活存量资产,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做为镇赉县原有体制下遗留的国字号老企业,镇赉县物资集团总公司在近年来的发展经历中,站在物资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项目建设是发展物资的最好选择,利用国家项目倾向重点和镇赉县的发展规划新机遇,

一、做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重要抓手。对于国字号老企业县物资总公司而言,做好项目建设尤其重要和它的必要性,也是突出发挥国企再生能力的有力催生剂。

(一)项目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五大理念”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就我们的发展现状看,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字号老企业还有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果没有一批新项目作保证,没有一批大项目作支撑,固守于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实现物资又好又快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项目建设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突出再发展,再创业。

(二)项目建设是实现我们再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建设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也是实现一个部门再发展和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能够通过规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以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投入项目建设,就可以实现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激存量,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三)项目建设是做好两个市场建设的关键措施。物资总公司目前拥有我县较大的正阳农贸市场和鑫都建材市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两个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全民创业管理模式,在全民创业中争取主动,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在经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升,在创新发展能力上有新提高,才能使我们的市场发展大有作为。

二、做好物资总公司项目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终极法则。物资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城市市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带来的各种束缚和羁绊,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充分发挥项目在系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极力实施项目兴业战略。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三种意识“。要立足于当前我物资的实际,努力想方设法引项目、积极主动争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以项目建设的重点带动物资的发展。为此,必须树立三种意识:一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二是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三是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

(二)科学谋划,突出围绕“两个重点”。要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科学谋划是前提。在项目谋划上要突出以下两个重点:

一是重点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谋划项目。要加强对国家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利用,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取向和市场资本流动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全面把我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强衔接与联系,保证所报建设项目符合扶持的条件和要求。

二是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我们的市场优势谋划项目。要围绕省、市、县经济发展规划,围绕服务型市场升级建设,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既切入当地经济发展链条,又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依托自己的优势,谋划好项目,做大事,求支持、谋发展。

(三)注重实效,着力抓好“三个环节”。规划建设项目已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一定要成规模,对物资的发展有牵动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主要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建好项目库。项目库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也是载体和平台。要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深刻领会国家和省关于一些项目建设等政策意向,认真分析省情、市情、县情,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有准备、有针对性、有效果地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搞好项目论证和申报立项。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筛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争取纳入当地政府的总体建设规划和扶持范围,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积极跑项争资。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许多相应的扶持资金,只要我们积极争取,经常联系,找到我们需要的项目资金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

(四)多元融资,充分利用“三种资源”。加强物资系统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多种投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吸引各类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要统筹利用好以下三种资源: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后勤系统,是国有煤矿企业办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国有煤矿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减轻国有煤矿企业负担,帮助国有煤矿集中力量发展煤炭生产,同时将后勤系统推向市场自我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生活服务质量,改善国有煤矿职工生活,党和国家明确要求国有煤矿企业,积极进行主辅分离,剥离社会职能,轻装上阵,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长期以来,国有煤矿也深感办社会负担沉重。许多职工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纠纷,需要煤矿抽出精力研究化解;后勤系统职工工资,需要煤矿筹措发放;后勤单位的成本费用,需要煤矿挤占生产支出;后勤系统庞大的职工队伍,煤矿难于精减。再加上生活服务态度怠慢、服务质量低劣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和困难,迫使国有煤矿企业不堪重负,难于优化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难于组织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生产能力扩展,难于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国有煤矿企业十分期盼推行主辅分离,剥离社会职能。

生活后勤系统也由于长期置于煤矿企业管理之内,资金投入、职工开资、材料消耗等受制于煤矿企业的抑制和管束,形成了许多服务设施、服务装备、服务材料欠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先天不足。同时,由于后勤系统员工大部分为生产一线退下来的年老体弱职工,主要岗位和技术岗位缺员严重、职工工资水平偏低,严重滞后了生活后勤工作,影响了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的完善和提高。生活后勤系统也迫切希望主辅分离,放开手脚自我发展。

国有煤矿企业有期盼、生活后勤系统有愿望、党和国家有要求,国有煤矿企业推行主辅分离,剥离生活后勤系统,就成为国有煤矿企业和生活后勤系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主辅分离的思路

实行主辅分离,剥离生活后勤,是煤矿企业的希望,也是生活后勤系统的迫切要求,更是党和国家政策指向,迅速推进势在必行。但是,这个改革怎样进行,应该如何兼顾双方的利益,如何实现双赢目标,就成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确立一个好的改革思路。

一是建立生活后勤系统的法人治理结构,造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地位,处理好国有煤矿和生活后勤系统脱离不脱钩的问题。既要确保实际意义上的主辅分离,将生活后勤系统从国有煤矿序列中划出,切实减轻煤矿企业负担,又要面对实际确保国有煤矿企业生活服务有着落,生活后勤系统有足够的服务市场和发展空间。

二是明确生活后勤系统主要服务对象,清晰生活后勤系统服务方向,着眼生活后勤系统人、财、物资源现状,处理好职工个人和国有煤矿企业进入后勤系统法人治理结构的比例关系。

三是实行资源的优化整合,运用多种市场手段,推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依规流动,满足生活后勤系统自主经营发展需求,处理好国有煤矿企业和生活后勤系统市场交换的关系。

本着这样一个思路确定体制和机制改革模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盲目性,从方向上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体制模式

国有煤矿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必须按照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建立生活后勤系统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可按照实际情况(包括资金情况、人力情况、物力情况和服务方向),选择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模式,并依据确定的模式,配制人力资源、募集发展资金、设制管理层次、确定管理方法和经营方略。

根据目前国有煤矿企业生活后勤的实际情况,选择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比较贴近实际。这是因为:

1.国有煤矿企业的生活后勤系统没有属于自己的资产,严重缺乏属于自身所有的服务设施、服务材料、服务装备。

2.国有煤矿企业的生活后勤系统,服务对象、服务区域十分有限,急需拓展市场服务空间,需要投入大量发展资金。募集资金最可靠、最有效的渠道是:生活后勤系统的职工群众个人出资。

3.国有煤矿企业生活后勤系统与国有煤矿企业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非常紧密。国有煤矿企业虽然不能转让国有资产,但为了寻求某些特殊服务也会部分出资占有一定股份,以确保生活后勤保障到位。

因此,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国有煤矿生活后勤系统最现实最可靠的改制模式。

四、机制模式

国有煤矿企业的生活后勤系统,长期实行由煤矿企业盈亏包底的经营机制。这样,就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维定势,极不适应新体制下的生存发展需求,严重妨碍主辅分离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因此,必须根据主辅分离后确立的新体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简而言之,必须建立与服务市场相配套的经营机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矿内服务市场准入机制,确立生活服务系统在矿内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国有煤矿企业建立矿井内部的生活服务市场,明确生活服务系统在本市场的唯一主体地位。生活服务企业与煤矿企业之间,依法确立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关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生活服务企业在矿内服务市场的占有率。

篇8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如今,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形成,国际竞争十分惨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不败的法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银行业创新理念和风险控制意识必须不断加强,这对基层国有银行员工素质、人力资源的优化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警醒企事业单位只有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有必要适时进行人才结构和岗位结构的调整,为保持基层员工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基层员工的在职培训必须得到重视,以提高他们的市场分析、理财策划和创新能力,做到科学、规范、合理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挑战

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已成为造福于社会的一种新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建设如今已经是各行业对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当前时代呼唤基层国有银行必须跟上现代技术的发展步伐,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要保持或者成为一家一流的基层商业银行,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利迎接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改变因技术落伍而处于竞争劣势甚至被淘汰的被动局面。

(三)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挑战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式面前,国有银行只有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的背景下站稳脚跟。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要确定“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创造特色,以创立并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控制经营风险的挑战

风险控制在基层商业银行经营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处理市场、风险、效益三者的关系,基层商业银行只有把经营风险降到最小,才有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只有把资产损失风险控制到最小,才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效益优势。

二、提升国有银行在基层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为适应消费者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目的是保留现有顾客,吸引新顾客,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吸收优秀人才

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银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国有银行必须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管理系统,人才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银行在基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留住、争取优秀客户

创新金融服务力度,是留住争取优秀客户的重要途径。目前,客户对银行的业务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能否留住、争取到优秀客户,主要看银行能否积极主动提供适当超前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银行对市场、客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敏锐的反应能力。基层银行与老百姓交流密切,凭借这一优势,从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方面入手,全面创新业务服务范围,为广大客户及时提供适销对路、有市场竞争力的银行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

(三)加快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原则。另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解决好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要立足银行实际,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设计,高技术配置。

(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促进银行的发展。国有基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底蕴之上,全面构建经营性、管理性和体制性企业文化。在总行统一的文化建设框架内,基层银行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地方银行的特色文化。当然,这种“次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应有深刻的地域特点,其对外价值取向是追求客户的满意、认同、亲近、感动;对内价值取向是追求银行福利的最大化与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完美结合。

三、结束语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展望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惊涛拍岸,国有银行只有有了核心竞争力,有了明晰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参考文献

篇9

体育旅游的兴起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冬季大自然风光和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吸引着人们在人工冰场、滑雪场,从事各种滑冰、滑雪活动,以及带有民族山寨、森林原野冬季大自然环境中的狩猎、赛马或狗拉雪橇以及射箭等健身和娱乐活动。如今,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对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论述,以增强人们对体育冰雪旅游及其功能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体育冰雪旅游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加快回笼货币, 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和改善,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用于健身娱乐休闲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当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体育旅游支出消费构成其中的一份。根据黑龙江省假日办统计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创汇等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快速增长,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春节黄金周旅游最热的省份之一,冰雪旅游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较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货币回笼,增加国家和地方的收入。

2.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体育冰雪旅游属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提供劳务服务商品为主,满足旅游者在体育冰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因而,它可以吸收多方面的劳动力就业。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其发展速度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20多年来发展形势喜人,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到2003年末,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48.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9%,全国旅游业间接从业人员约为3244万人。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有重大意义。根据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收入,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又带动和促进了冰雪旅游地区的经济增长。体育冰雪旅游业发展迅速,反过来又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当地就业人数大大增加。

3.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体育冰雪旅游活动,可使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期间与我国各方人士接触,对中国的国情、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体育冰雪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国人来华投资经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体育冰雪旅游者中,不仅有体育冰雪专业的学者、专家、教授, 而且也有其它各类专业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等等,他们通过旅游既带来当今世界最新科技信息,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使我们能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同时,国外客人也能通过体育旅游,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从而会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要以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冬会为契机,扩大国际交流,大力发展体育冰雪旅游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冰雪旅游的关联带动功能比较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其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开展体育冰雪旅游,要有规格齐全并能满足各种冰雪运动项目需要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要有设备齐全、便利的交通工具,要有提供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商业服务,要有舒适、宾至如归的食宿条件等等。因此,开展体育冰雪旅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冰雪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冰雪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提高国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有助于增进和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体育冰雪旅游的独特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活动的外部条件和活动内容本身。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外部条件实质上是指体育冰雪旅游资源,尤其是它的自然资源,是吸引人们参加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区别于一般大众体育活动及其功能的标志。如体育冰雪旅游自然资源中的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冰冻的江河,以及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较低的温度等,这些优美的自然环境无疑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健身强体、消除紧张烦躁情绪、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培养高尚情操等作用是现代城市生活环境下的体育活动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现代生活的高度紧张和快节奏使现代人与其先辈相比精神负担重得多。用脑过度使人们的脑力与体力失去平衡,繁忙的日常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拢着都市化社会中的人们,使人们产生了高度的精神紧张甚至是神经衰弱。融入大自然,参加体育冰雪旅游,符合现代休闲活动中回归大自然的时代潮流,能使人们高度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感到精神愉快,从而可以调节人们的某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使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而且,由于运动乐趣所带来的激励作用,还可以加强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因此,体育冰雪旅游作为增进和提高身心健康、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精神需求、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具有独特的作用。

2.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当代体育冰雪旅游的兴起和普及,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和价值观念的人们消除民族文化隔阂、矛盾、冲突和对抗,增进全球各族人民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相互尊敬、相互学习,促进团结和友谊,推动世界和平,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这方面,以体育冰雪旅游为特征的冬季奥运会可称为促进和推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奥林匹克运动采用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遍价值的体育运动作为全球各民族间文化沟通的工具,让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分种族与肤色,不分贫富与大小,不分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没有任何歧视、相互尊重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下,聚会在一起进行竞赛,从而使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迎来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冰雪旅游者,我们要办好大冬会,让世界了解哈尔滨,增进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3.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资源的利用

篇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既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正确分析市场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经营定位,进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差异化、特色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必须选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竞争的需要

1.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在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兴起,由于各类银行经营模式日趋同化且产品差异小,由于其"政策性"的背景,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威胁。

2.外资银行的竞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由于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并呈现加速扩张和大举深入的趋势。外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灵活,业务操作不受非市场因素干扰,而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投向结构及期限等方面,都会受行政干预,无疑将进一步影响其竞争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商业银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从发展方式上看: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成本大、消耗大、技术含量不高等粗放问题。一是过度依赖贷款增长;二是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三是过度依赖对大企业、大项目;四是业务雷同情况下的同业恶性竞争等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等,都是不可持续的。

2.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看:存在着收入质量和结构不够合理,虽然收入数量在迅猛提高,但收入纯量较低。

3.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与外资银行相比,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一是国际影响力不大、国内核心竞争力未形成;二是特色优势不明显、特色技术及高科技含量技术引进运用不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1.运营体制方面,存在市场化不足问题

2.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用人机制方面不活,导致人才流失问题

3.业务拓展方面,存在竞争力相对低下问题

4.管理经营理念及服务功能方面滞后等问题

二、转变发展方式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好

一是整个国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为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提供了宏观大环境和现实可行性。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使得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这将有利于拓展新业务,打造业务多元化的增长格局。

(二)发展机遇好

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多种竞争压力特别是外资银行的推动下,一方面能借鉴国际上先进市场营销理念,充实调整内部运营经营战略;另一方面加速了机制体制创新及观念理念的更新。这为商业银行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转变经济发展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完善和发展好持续发展的理念,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发展转变“两不误、两促进”,一是坚持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保增长,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好做法。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结合自身优势,实现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信贷型银行经营”向“综合型银行经营”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持续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业务的协调发展。在强化集约式、内涵式、以效益和质量为核心的新业务建设发展模式的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持续坚持“科技兴行”和“人才强行”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把人才的培养、引进、梯队的建设,科技领军人物及创新型技术团队的打造,作为银行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把增强金融技术创新能力做为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市场、向创新要出路、向创新要活力。

(二)调整运营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推进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优化收入结构,实现由‘绿’到‘金’的转变。二是优化和调整资产结构,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作用,提高其利用率,达到资源的共用共享与共赢。三是调整客户结构,发展特色服务。四是创新产权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部环境。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成功做大“瓶颈”,真正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机制。

篇11

在市场经济下,中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虽然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可是传统的粗放管理式管理的现象还存在着。因此,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班组,各行业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下工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

(二)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一是激活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内部考核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调动各单位及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活生产要素。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再造业务流程。

(三)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完善业务流程为中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需求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应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用于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强调数量化与精确性。精细化管理强调数量化和精确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严禁成为一种习惯型的行为,管理者对成本情况、材料的来源和增长趋势等方面的因素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

第三,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的各项指标直接反映着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重视财务的各项指标。同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如何加强对财务的管理,采用什么管理方法、核算方法、分析方法、考核方法等将直接影响这企业的管理。

二、当前国有企业管理的基本状况

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以下方面:经营指标不准确,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各项预算指标测算缺乏科学依据;分企业下达到各三级单位的盈亏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准确性,缺乏纲性,不利于压力传递与经营指标的完成;企业收入结算管理粗放;在各项企业收入结算环节上,存在着应收底数不清、结多结少无压力、结好结坏不对标问题,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班组之间的竞争与亏损控制。

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随着国内会计核算管理的迅猛发展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对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管理即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为此构建了“预算、核算、对标”三大会计核算体系,其能够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一)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实物资源进行分配、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是指服务分企业把国有企业集团下达给各部门的预算,经过研究平衡后再下达给各个部门,各部门根据服务分企业下达的各项重点监控指标,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部门、行业、班组进行详实的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的结果,层层分解下达的控制预算管理体系。

(二)核算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核算管理体系为“集中管理三级核算制”。部门为一级核算单位,部门核算为二级核算单位,班组为三级核算单位。部门财务部的核算。部门设有财务科,核算整个部门的经营成果,并利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对会计核算进行分类核算、班组核算、行业核算。部门核算,部门下属各个部门分别派驻财务人员,核算部门的经营成果。每月初部门财务会计把核算的结果同部门财务部进行对账,然后,把实际经营成果同预算进行比较,分析,上报部门经管部。经管部以此为依据对部门进行考核。班组核算,在各个班组设统计员,每月收入以及材料物资等可控费用的消耗进行统计核算,统计核算的结果,每月月末上报部门,部门再根据各班组经营成果的好坏对班组进行考核。

(三)对标体系

国有企业管理的对标体系是“三级”对标,具体包括:国有企业与社会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部门之间的对标;各部门所属四级基层单位内部对标的对标。以国有企业某部门会计核算为例,流程图如图1所示。

总之,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会计核算系统,通过预算管理、核算单位,对标分析体系,激活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篇12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模型构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是以企业为核心,在企业自身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宏观国际竞争优势三种内在力量的作用下,使投资主体发展壮大、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看作是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三种作用力是对这一产品的生产投入,借鉴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CCA)用函数式可表达为:

,其中CCA表示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CA表示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IA表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NA表示宏观国际竞争优势。f表示CCA不是CA、IA、NA的简单加总,而是这三种内在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结果。λ、α、β、γ是大于0,小于或等于1的常数。λ表示CA、IA、NA三者对CCA的综合效果,即假设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不产生冲突、摩擦,达到综合最优。λ=1,说明这时CCA 是CA、IA、NA三者的作用所能形成的最大值。α是CA对CCA的作用贡献,表示CA对CCA的作用占CA、IA、NA对CCA综合作用力的比例;β是IA对CCA的作用贡献,表示IA对CCA的作用占综合作用力的比例;γ是NA对CCA的作用贡献,表示NA对CCA的作用占综合作用力的比例;如果把对CCA的综合作用力看作1,即α+β+γ=1。

CCA的形成受CA、IA、NA三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但这三种优势即使在经济发展的同一阶段,其作用力也不是完全相等的,即在某一阶段CCA的形成会主要受到某种或某几种优势力量作用,而其他力量作用较弱。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三种力量的强度大小会发生变化,即对CCA产生主要作用的优势力量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改变,从而体现出CCA成长的阶段性。如果能找到现阶段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成长的α、β、γ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的调整CA、IA、NA对CCA的作用力度,这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更快地向更成熟的阶段发展。本文将从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CCA特征分析出发,探讨现阶段α、β、γ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综合国际竞争力特征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不论在总量上、数量上,还是在分布的行业和区域的广度上,都有了飞速的进步。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在现阶段的成长过程中,CA、IA、NA对CCA的作用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较弱。

从平均水平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单项投资水平很低。发达国家平均金额是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中国只有153万美元,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投资额的9.5%,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投资额的12.67%。这表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没有形成综合性力量,从而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以取胜,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规模优势。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高,这说明中国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CA对企业综合国际竞争力CCA的贡献α较小。

2、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作用不明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是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制造为主的行业,缺乏具有国际经济主流产业特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这一产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投资收益低下。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且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尚未形成,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作用不明显,产业国际竞争优势IA对企业综合国际竞争力CCA的贡献β较小。

3、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国家宏观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中国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直至2004年,中国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35%,但从行政级次划分看,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所属企业;从专业分类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和地方专业外贸公司和大型生产型国有跨国公司。中国的国有大型企业在长期国家支持及相对垄断的经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所有权优势,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聚集着大量国家垄断行业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企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无不体现出中国明显的国家宏观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GDP总值位居世界第四,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5000美元。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9000多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现阶段,国家宏观国际竞争优势对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仍然非常明显。国有企业占整个FDI主体的比重较高就是实证。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中国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成长阶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的成长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宏观优势发挥主要作用。然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在发生转变。政府正致力于为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更全面、有力的法律咨询、保护,旨在为走出国门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环境。政府的这一作用将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不断成长,尤其在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成长的初级阶段,宏观国际竞争优势NA对企业综合国际竞争力CCA的贡献γ较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的主要组成。

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在现阶段的成长过程中CA、IA、NA对CCA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建议:

1、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完善宏观支持体系。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是该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坚实后盾。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强有力的外交,完善的法律体系,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构成中国宏观支持体系,国家宏观国际竞争优势NA对企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CCA作用将通过宏观支持体系体现。

2、整合企业资源,做强做大有基础的产业。应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有序竞争,形成有一定企业基础的产业优势。产业优势是企业优势的整合体现,而企业优势也会在产业优势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力。所以,应该制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区域投向、投资主体选择等指导性文件以及发展战略和布局规划,合理投资布局,加强监管,避免重复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产业优势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3、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中国企业成为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真正企业,这是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另外,企业自身的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应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开发、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这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本文属于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权缺失与江苏省风险资本发展路径研究”部分成果,批准号04SJD79003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76.

[2]赵玉娟.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综合国际竞争优势的构成[J].当代财经,2003.2.

篇13

各区县房地(土地)局、市局登记事务所: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使用土地管理问题的批复精神,加快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局研究决定,对中央在京党和国家机关土地登记自测图件不再进行技术审核,自测图件中的技术问题,由土地申请单位自行负责。

对于仅有房屋所有权证,而缺少土地权源证件的宗地,可由申请登记单位出具《土地权属来源说明函》(见附件),并经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认定、盖章。权属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土地权属来源的合法性,四至界址与自测图件是否相符,四邻认界是否有权属纠纷。对权源合法,界址清楚,四邻无争的宗地,即可登记发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