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能源发电的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005-02

1 压力发电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1.1 压力发电的历史进程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可再生资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少,在这种面临能源危机的情况之下,一些新能源随之产生。在这种新能源的大潮流中,涌现了很多新能源产物。各种新能源如雨后之春笋,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惊艳场面。压力发电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压力发电是在新能源发展的大潮流中的产生的,它的诞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我们知道科学的进步没有绝对,但是量变可以导致质变,事物的交替产生是有其一定的规律的,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科学的发展也是遵循适者生存的残酷规律的,只有对社会有利,能够被认可的新能源才能在这样的大潮流中顺利的生存下来。这是现实也是提高的一种激励,只有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才会不断的创新和提高。

压力发电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从而使压力发电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压力发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也有一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也能够更好的体现。

1.2 压力发电的产生对新能源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生能源越来越多,对新能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面对环境问题,要求新能源的产生能够做到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倡导高效节能环保,面对环境问题,各界人士也在努力改善,使能源生产能够做到环保的功效。

压力发电是将我们忽视的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资源,而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一种新型的可观的造能模式,打破了一些因为获得需要的能源而破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的弊端。

在各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面前,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在这些新能源对社会能源需求做出贡献的同时,压力能也正悄悄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压力发电的产生具有广泛性,它可以在任何有压力的条件下产生,而它的产生也将推动我们社会能源的需求新进程。我们可能会怀疑被我们所不看重的压力能,也能够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压力发电的产生可以解决我们因为在不需要时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同时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能量的理想模式,从而刺激其他新能源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1.3 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然而面对能源危机,新能源无疑成了其中的中坚重要成员。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从而也导致一些可再生新能源也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力的需要是当代社会的首要问题,电力也是生产生活的保障。在大能源观指导下的绿色能源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气体能源用气体能源去置换发电用煤以外的50%左右的煤炭把绝大多数煤炭用来发电再加上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实现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1]。通过多种途径忽的我们需要的电能,因此电力的重要性及对社会的影响也显得更加突出。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量会增加,而能源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存在。压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中的一员,它在未来的能源需求中,会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及地位。这个只需压力能就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电能,它的社会价值和对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也将尤为重要。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会看到压力发电在新能源发展中大放光彩。

2 压力发电的社会价值及地位

2.1 压力发电的应用范围

压力发电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发电,它可以在不需要其他外界的能源情况下,只要有压力的作用,就能够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由于有这种优势,压力发电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如当前我们已经知道的因为压力发电的功效,已经有压力发电笔、压力发电鞋、压力发电地热毯、压力发电车轮、压力发电机等一些因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而产生的新产物。其中压力发电鞋在当人行走踩下时,核心装置“发力发电器”中磁铁便会切割磁感线,提起脚后跟磁铁复位时,同样也能切割磁感线[2]。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电能。

压力发电的应用范围广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存在,只要有压力的变化,就可以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电能。压力发电可以应用到我们路过的地方,机械工作的地方,交通工具上,还可以应用到医疗器械上等一些我们生活中。由于压力发电局限性小,它的可适应范围广泛,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存在,它在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电能的同时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它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充,与我们生活可以息息相关。

2.2 压力发电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是当代社会十分热门也是受各界人士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是一项难题。有很多新能源的产生,由于获得困难或者在创造能源的同时对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有污染,而不能做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环保节能是当代社会的标准要求,面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在向我们呼救,不可再生能源在慢慢枯竭,这些原因都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能源问题和环境的保护。而新能源的产生不能建立在先破坏后治理的方针道路上,那样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有了新能源的这个环保节能作为标准,对新能源的产生也增加了一项限制条件,同时对新能源的认定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压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它给社会带来的能量可能没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一些新能源所提供的价值多。但是它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的产生所付出的成本低,只需要简单的压力发电装置,通过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源。这种代价小,又能获得我们想要的,自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压力发电可以采用大面积受力,压力原件在压力作用下会产生形变,由压电效应,压电材料上下产生电荷[3],从而形成电流。

在以后的新能源大潮流中,压力发电作为新生能源中的一份子,它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为可观的价值。社会各界在呼吁环保节能的时候,大家对能源的要求也会更高。已经认识到了先破坏后治理的弊端,必将坚持走环保节能的伟大路线。在这种大环境下,压力发电是理想的新能源产物,它的产生不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它的应用领域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会更加的体现出它的强大作用。

3 压力发电在新能源中的研究价值

3.1 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意义

一项科学研究都有其研究的意义,那么压力发电也有其研究的意义。在这种新能源倍出的大潮流中,压力发电通过其努力终于被人们所认可。压力发电通过多年科学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压力发电的理念也变的越来越充分。一些因压力发电而出现的产物也逐渐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时代在进步,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先进,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社会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能源成了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能源,没有了能源我们的世界将会变的一片混乱。汽车不能行走,晚上不能工作,机器不能运行,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打破。我们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高科技的生产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失去了我们创造的优势。新能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作用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在资源和生产技术上下大力气,在国家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是一项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压力发电的研究是在前人的不断努力之下才有今天的成就,通过前人的不懈研究,理念被不断的完善。新能源是社会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新能源的研究中,只有能够经受得住社会考验才能真正的被社会所认可,并给社会创造价值。压力发电的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它是零排放零污染的理想造能模式,在以后的新能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为以后的新能源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2 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价值

新能源研究是当代社会的一项热门研究,很多新生能源也是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产生的,但是能够坚持走下去,并被社会认可的研究才能真正的成为新能源中的一员。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的话题,生产、生活、医疗、住行等都离不开能源。因此能源的研究也被人们很重视。因为离不开能源,而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让我们逐渐感觉到了能源的危机。于是新能源在这种危机下产生了,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界人士纷纷加入新能源研究的大潮流中。使得新能源一时成为了社会的大潮流,在以后也是主要研究方向。

压力发电在经历了短短数年的研究后,逐渐走向人们的视线,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压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它的出现使新能源变的更完善。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能源产生,压力发电的研究也为新能源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新鲜血液。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由于压力发电的条件不受限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做到压力发电的功效。我们可以以人的重力、大气的压力、机械的压力、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的压力等来做到压力发电。同时压力发电新能源应用的范围广,从而体现出研究价值的重要性。在这样的优势之下,压力发电在新能源大潮流中,其研究价值更受人们所认可和关注。

4 结语

通过以上概述,压力发电研究在新能源的大潮流中更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才能给社会及环境带来更多的福利。虽然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信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会变动更加完善,为以后的能源需求贡献出力量。在新能源大潮流中,压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产物,它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有为社会贡献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朱成章.浅谈以电力为中心的绿色能源战略[J].中外能源,2012(7).

[2] 邓开云.我发电 我照明 我快乐—— 石才俊和他的压力发电鞋[J].新天地,2009(3).

[3] 李景明,王红岩,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J].天然气工业,2008(1).1 压力发电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1.1 压力发电的历史进程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可再生资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少,在这种面临能源危机的情况之下,一些新能源随之产生。在这种新能源的大潮流中,涌现了很多新能源产物。各种新能源如雨后之春笋,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惊艳场面。压力发电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压力发电是在新能源发展的大潮流中的产生的,它的诞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我们知道科学的进步没有绝对,但是量变可以导致质变,事物的交替产生是有其一定的规律的,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科学的发展也是遵循适者生存的残酷规律的,只有对社会有利,能够被认可的新能源才能在这样的大潮流中顺利的生存下来。这是现实也是提高的一种激励,只有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才会不断的创新和提高。

压力发电经过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从而使压力发电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压力发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也有一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也能够更好的体现。

1.2 压力发电的产生对新能源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生能源越来越多,对新能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面对环境问题,要求新能源的产生能够做到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倡导高效节能环保,面对环境问题,各界人士也在努力改善,使能源生产能够做到环保的功效。

压力发电是将我们忽视的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资源,而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一种新型的可观的造能模式,打破了一些因为获得需要的能源而破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的弊端。

在各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面前,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新能源。在这些新能源对社会能源需求做出贡献的同时,压力能也正悄悄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压力发电的产生具有广泛性,它可以在任何有压力的条件下产生,而它的产生也将推动我们社会能源的需求新进程。我们可能会怀疑被我们所不看重的压力能,也能够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压力发电的产生可以解决我们因为在不需要时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同时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能量的理想模式,从而刺激其他新能源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1.3 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然而面对能源危机,新能源无疑成了其中的中坚重要成员。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从而也导致一些可再生新能源也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力的需要是当代社会的首要问题,电力也是生产生活的保障。在大能源观指导下的绿色能源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气体能源用气体能源去置换发电用煤以外的50%左右的煤炭把绝大多数煤炭用来发电再加上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实现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1]。通过多种途径忽的我们需要的电能,因此电力的重要性及对社会的影响也显得更加突出。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量会增加,而能源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存在。压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中的一员,它在未来的能源需求中,会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及地位。这个只需压力能就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电能,它的社会价值和对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也将尤为重要。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会看到压力发电在新能源发展中大放光彩。

2 压力发电的社会价值及地位

2.1 压力发电的应用范围

压力发电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发电,它可以在不需要其他外界的能源情况下,只要有压力的作用,就能够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由于有这种优势,压力发电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如当前我们已经知道的因为压力发电的功效,已经有压力发电笔、压力发电鞋、压力发电地热毯、压力发电车轮、压力发电机等一些因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而产生的新产物。其中压力发电鞋在当人行走踩下时,核心装置“发力发电器”中磁铁便会切割磁感线,提起脚后跟磁铁复位时,同样也能切割磁感线[2]。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获得我们需要的电能。

压力发电的应用范围广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存在,只要有压力的变化,就可以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电能。压力发电可以应用到我们路过的地方,机械工作的地方,交通工具上,还可以应用到医疗器械上等一些我们生活中。由于压力发电局限性小,它的可适应范围广泛,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存在,它在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电能的同时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它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充,与我们生活可以息息相关。

2.2 压力发电的应用前景

新能源是当代社会十分热门也是受各界人士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是一项难题。有很多新能源的产生,由于获得困难或者在创造能源的同时对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有污染,而不能做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环保节能是当代社会的标准要求,面对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在向我们呼救,不可再生能源在慢慢枯竭,这些原因都促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能源问题和环境的保护。而新能源的产生不能建立在先破坏后治理的方针道路上,那样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有了新能源的这个环保节能作为标准,对新能源的产生也增加了一项限制条件,同时对新能源的认定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压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它给社会带来的能量可能没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一些新能源所提供的价值多。但是它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的产生所付出的成本低,只需要简单的压力发电装置,通过将压力能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源。这种代价小,又能获得我们想要的,自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压力发电可以采用大面积受力,压力原件在压力作用下会产生形变,由压电效应,压电材料上下产生电荷[3],从而形成电流。

在以后的新能源大潮流中,压力发电作为新生能源中的一份子,它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为可观的价值。社会各界在呼吁环保节能的时候,大家对能源的要求也会更高。已经认识到了先破坏后治理的弊端,必将坚持走环保节能的伟大路线。在这种大环境下,压力发电是理想的新能源产物,它的产生不会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它的应用领域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会更加的体现出它的强大作用。

3 压力发电在新能源中的研究价值

3.1 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意义

一项科学研究都有其研究的意义,那么压力发电也有其研究的意义。在这种新能源倍出的大潮流中,压力发电通过其努力终于被人们所认可。压力发电通过多年科学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压力发电的理念也变的越来越充分。一些因压力发电而出现的产物也逐渐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时代在进步,科学研究也越来越先进,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社会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能源成了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能源,没有了能源我们的世界将会变的一片混乱。汽车不能行走,晚上不能工作,机器不能运行,一切的一切都将被打破。我们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一般,高科技的生产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失去了我们创造的优势。新能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作用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在资源和生产技术上下大力气,在国家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是一项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压力发电的研究是在前人的不断努力之下才有今天的成就,通过前人的不懈研究,理念被不断的完善。新能源是社会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新能源的研究中,只有能够经受得住社会考验才能真正的被社会所认可,并给社会创造价值。压力发电的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它是零排放零污染的理想造能模式,在以后的新能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为以后的新能源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2 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价值

新能源研究是当代社会的一项热门研究,很多新生能源也是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产生的,但是能够坚持走下去,并被社会认可的研究才能真正的成为新能源中的一员。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的话题,生产、生活、医疗、住行等都离不开能源。因此能源的研究也被人们很重视。因为离不开能源,而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让我们逐渐感觉到了能源的危机。于是新能源在这种危机下产生了,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界人士纷纷加入新能源研究的大潮流中。使得新能源一时成为了社会的大潮流,在以后也是主要研究方向。

压力发电在经历了短短数年的研究后,逐渐走向人们的视线,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压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它的出现使新能源变的更完善。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能源产生,压力发电的研究也为新能源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新鲜血液。压力发电新能源的研究可以为以后的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由于压力发电的条件不受限制,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做到压力发电的功效。我们可以以人的重力、大气的压力、机械的压力、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的压力等来做到压力发电。同时压力发电新能源应用的范围广,从而体现出研究价值的重要性。在这样的优势之下,压力发电在新能源大潮流中,其研究价值更受人们所认可和关注。

4 结语

通过以上概述,压力发电研究在新能源的大潮流中更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才能给社会及环境带来更多的福利。虽然压力发电这种新能源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相信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会变动更加完善,为以后的能源需求贡献出力量。在新能源大潮流中,压力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产物,它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有为社会贡献的义务。

参考文献

篇2

新能源汽车:最有现实“钱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减排”、“节能”等声音始终萦绕其间,传统汽油车的使用不断面临成本与环保的诘难。人们最终发现,汽车行业的前途,关键在于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最有现实“钱景”的新兴产业。

“2010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启动元年,而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品将率先出现爆发性增长。”多位业内人士与记者谈起新能源汽车前景时,均表达了这一看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前期,政府采取了政策指引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力,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奠定了最现实的“钱景”。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 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 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 万元。

除中央财政力挺外,地方财政也会出资补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的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有望引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光大证券认为,政府助力新能源汽车加速上路,未来3-4 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政策拉动的快速成长期,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增加,结合政府大力扶植,将初步造就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后,随着产品质量成熟、成本下降,民间需求入场,行业逐步进入市场化的高速增长阶段。

中投证券也认为,2010 年-2012 年或将是新能源汽车开始规模化的时点。

多家机构研报显示,中国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机会,主要集中在公交领域的混合动力大客车、电动大客车和电动小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镍氢电池及锂电池)展开,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乘用车、客车)以及上游资源(锂、镍、稀土)领域。其中,动力电池企业受益最大。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2015 年,全球各种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60 万辆,2020 年将达到1730 万辆,而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将占据主要地位。在我国,结合电池和电机的产业优势,以及节能减排上的优势,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发展前景将更好一些,预计2015年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年销量接近50 万辆,2020 年会接近200 万辆。

湘财证券分析师指出,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核心。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近期商业化与研发的重点。镍氢电池在混合动力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锂离子电池拥有较大的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空间,从长远来看更符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纯电动车的要求,因此是各动力电池厂商当前研发的重点。

锂电池产业链将直接受益于政策刺激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按照2009年中国锂电池年销量计算,未来3年锂电池业约保持50%的增长。

电动汽车的行驶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给系统来保障,消费者可以通过家庭4-8 小时慢充,商业办公地区或者停车场15 分钟快充,或者在换电站2 分钟换电,能源补给甚至将比加油更便捷。这也使得充/换电设施建设可望爆发式增长。

从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有望在政策刺激下获得超额收益,而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提升,还将提升中长期的投资价值。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会胜出。A股上市公司里,可重点关注锂电池电解液的龙头企业江苏国泰(002091.SZ),占据锂、铂、稀土等上游资源的矿业(000762.SZ),锂电池龙头供应商杉杉股份(600884.SH),参与充/换电站建设的奥特迅(002227.SZ)等。此外,新能源客车整车制造商如上海汽车(600104.SH)等,也可能在未来占得市场先机。

太阳能:成本下降,长期前景看好

太阳能中,光伏发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领域,而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光伏发电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两者都已大规模商业化。此外,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包括聚光光伏发电(CPV)和聚光光热发电(CSP)。

2009 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发电的产业政策。2010 年将会有持续产业政策推出,可望带来国内光伏市场大面积启动。

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呈现成本和补贴双双下调的良性态势。近年来,多晶硅价格较高,对光伏系统成本影响较大。2008 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极大地削减了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新兴的聚光光伏技术一旦得到推广,将会进一步减少用硅量,降低发电成本。

渤海证券认为,原材料瓶颈问题解决之后,国内生产成本优势将得以体现。随着高价库存原材料消耗完毕,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终端产品价格逐步下降,而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成本也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渤海证券报告显示,未来5-10年内,光伏发电成本将与常规发电成本相同。德国认为在2017年左右,光伏发电成本与常规发电成本将相同,随后光伏发电成本将继续降低,而常规发电成本则越来越高,光伏发电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充分展现。美国对光伏发电成本的预测则更为乐观,认为光伏发电成本与常规发电成本将在2015年前后与常规发电成本相同。而中国保守估计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政策补贴逐渐淡出是必然的,这可能短期对市场需求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将使投资回报保持在合理水平,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可长期维持高速增长。招商证券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成本下降、政策减弱”的良性发展阶段。

光伏产业市场长期需求旺盛,再加上技术进步,使太阳能光伏的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行业的长期增长前景乐观。机构看好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包括硅片加工、电池片及组件生产。个股上建议重点关注天威保变(600550.SH)、拓日新能(002218.SZ)等。

风能:陆地到海洋,挖掘新增长点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09 年,全球风力发电新增31%,全球总装机容量达到157900 兆瓦的新高峰。

权威机构预测,未来我国随着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显现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风电有望在2015年左右率先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直接同传统能源展开竞争。行业盈利能力也将稳步提升,风电有望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

就目前的风机成本看,我国大型风电发电企业的风电平均成本约为0.35-0.40元/千瓦时,而风电电价在0.51-0.61元/千瓦时,大部分风电场能够实现盈利。风电场的盈利空间将存在于管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增加和风机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下降。东吴证券认为,随着风机供需状况的改善,风电场较强的议价能力将得以体现,风机的价格将继续下降,风电场的盈利水平将在未来稳步提高。

从风电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风电整个产业链上,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是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而海上风电,将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不过,海上风电的成本较高。东吴证券数据显示,海上风电的造价在2万元/千瓦左右,是陆上风电的两倍多。但由于其巨大的潜在储量,各国对其仍给予较大幅度的支持。从欧洲的情况看,海上风场的鼓励措施有多种,但最有效的还是电价政策,使海上风电的电价大幅高于陆上风场,从而提高海上风场的盈利能力。

风电行业可重点关注的公司有金风科技(002202.SZ)、湘电股份等(600416.SH)。

核电:设备制造商的业绩将爆发性释放

无论是与火电相比,还是与太阳能、风电等其它新能源相比,核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处于较低水平,加上核电的成本远低于光伏和风电,是除水电外最经济的清洁能源。

未来火电成本是上行的,而随着国内核电的规模经济效应显现,加上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核电建设成本将大幅降低,一旦低于火电成本,将对火电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成本来分析,目前核电已初步具备市场竞争力,随着技术的提高,它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相比其他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年利用小时数更高,同时核电的能量转换效率在所有能量利用方式中排名靠前。

篇3

尽管充满各种风险,但中国已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新能源投资市场。近4年来,由于传统能源领域内存在诸多限制,外资主要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这的确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将从16%上升到21%。根据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统计,预测2010年太阳能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400亿元左右,而到2020年这一市场将达近千亿元规模。

据统计,在过去的2008年里有近高达6亿美元的私募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究其根本原因,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平均回报率高达20%,是中国最好的投资领域之一。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似乎也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逐步侵蚀中国实体经济,大批出口型企业倒闭、重工业企业减产、部分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但是也有人坐收渔利,钢材、硅料、设备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让不少光伏企业能够“笑傲”危机。

篇4

1、国新能源发电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这些能源不仅可循环再生,清洁无污染,而且在中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基石。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2年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全球第一,2013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当。201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累计并网容量突破1亿kW,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8%;全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kW・h,占全部发电

量的3.9%,相当于节约6900万t燃煤,减排1.7亿t二氧化碳。截至2014年底,中国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约13440万kW,同比增长30%。其中风电并网容量9581万kW,太阳能发电并网容量2807万kW,其他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约952万kW,分别占新能源发电并网容量的72%,21%,7%。201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中国全部发电机容量的9.8%,比201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2190亿kW・h,同比增长18%。其中风电发电量1563亿kW・h,太阳能发电量208亿kW・h,其他新能源发电量约418亿kW・h,分别占新能源发电量的71%、10%、19%。2014年中国新能源总发电量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利用风力发电

桨叶、升压变压器、发电机、机械传动系统和电力电子装置等构成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发电过程是能量的转换过程,当桨叶捕获风的动能之后,把动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传动系统把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利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直接或间接接入电网。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是主要的风力发电技术,其中,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具有可灵活调节系统的有功功率、最大限度的捕获风能、转速运行范围较宽等的优点,并且逐渐成为当前风力发电的主流技术。

2.2利用海洋能发电

(1)波浪发电

波浪发电需要利用转换装置,把波浪能转化为机械、气压或液压的能量,以催动机械的运行。其中广东油尾建成的100千瓦的振荡水柱式波浪发电站是我国较为典型的波浪发电案例,而其他的波浪发电地区,如海南、福建,也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并且把建设100千瓦以上的波浪发电站,作为建设目标。尽管波浪发电技术存在着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等问题,但是却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潮汐发电

潮汐是海洋水位受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水位波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因而,潮汐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创造势能,把势能转化为电能,来投入使用。可再生、存储量大、生产成本少是潮汐能的最大优势,同时,潮汐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把潮汐能发电水库建立在河口或海湾,不会占用地区的耕地。但是,在潮汐能发电方面,我国存在着电价高、成本高等问题,给潮汐能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不利影响。

2.3利用太阳能发电

而今,太阳能发电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青睐,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存储量严重不足时,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为了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国家专门建立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并且制定和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鼓励和引导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而且把2020年的光伏发电目标,从1.6万瓦提高到20万瓦,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拓宽了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道路。目前,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两种主要发电方式。

(1)利用光热发电

光热发电是利用聚光器收集太阳能,把液态工作物质转变为气态工作物质,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蝶式、槽式、塔式是光热发电系统的3种基本形式,其中,槽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方向,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在光热发电方面,我国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虽然科学研究所全力研究光热发电技术,但是,取得的成果较少。

(2)光伏发电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进步,推动了光伏发电技术的更新和发展,进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能生产效率,加快了各种能源的应用、转换的步伐。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起步较早,并且,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能力较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危机的压力。离网型光伏发电、并网型光伏发电是光伏发电领域的两种基本发电形式,其中,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把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流,转化为电能,而与电网相连的光伏发电系统,则是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按照配备的储能装置进行分类,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可调度式和不可调度式两种,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储能装置,而后者位含有储能装置。

2.4利用生物能发电

生物能主要蕴藏在生物质中,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储藏生物体内,然后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分布广和低污染等特点,当前,主要通过化学法、生化法、热化学法,直接燃烧和物理化学法等方式运用生物质。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成为解决能源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广泛利用新能源发电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篇5

退核尴尬

早在施罗德执政时期,德国就已制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战略。2010年5月的《能源方案2050》确定了发展新能源与节能减排的各项具体指标。

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核能地位一直摇摆不定,或是作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过渡,或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最大阻碍,争论不一而足。

直至福岛核事故发生,默克尔关闭了8家核电站,宣布最迟于2022年底关闭境内其余9家核电站,并制订了退核后发展低碳能源的线路图,核能与能源转型的关系才算敲定。

退核说易,行却难。德国当前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及其存储运输技术的瓶颈,难以承担国内产能需求。

目前执行的《能源方案2050》的基本目标,并没有因退核而改变。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便是在205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电力消耗总量的至少80%。然而,目前核能发电量约占德国发电总量的23%,再加上需要削减的化石发电量,未来风能与光伏发电的任务艰巨。

根据德国《世界报》的一份测算,未来风能发电必须能够抵消7个核反应堆的发电产能。但截至2012年底,德国约2.4万个风电设备发电量仅占用电量约8.1%。

同时,一半以上的风电设备集中于德国北部沿海,但西南部工业发达地区又是用电大户,“北电南输”不可避免。德国政府专门输送风电的东、南、西三条超高压输电线路,共计1876公里,但在2013年末仅建成332公里,德媒普遍认为在2022年前难以完成目标。

光伏发电的前景亦不明朗。目前光伏发电最多的巴伐利亚州约42万个光伏发电设备已能覆盖230万个家庭,但在夜间及德国漫长的冬季,光伏发电产能近乎零。《世界报》以较接近于德国平均用电水平的黑森州为例计算,预计到2023年,该州将面临30%的用电缺口。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使德国电力市场变得不稳定。由于风能、太阳能在发电高峰及低谷时产量差距极大,极易冲击电力市场,造成电价大幅波动,使传统化石能源发电面临赔本经营,一些电力公司纷纷表示要关闭电厂,德国能源巨头RWE也将近年来剧增的350亿欧元高额债务归因于此。

成本难题

德国能源转型政策还带来超乎意料的消费和生态成本,受到质疑。

2000年德国颁布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EEG)可谓世界上首部规定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的法律,迄今已有超过50个国家参考该法律,构建了本国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系统。

该法案鼓励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但弊端却在于需要消费者来承担政府对固定电价的补贴。据统计,2000年以来德国消费者共计为可再生能源出资1090亿欧元,德国电价实际上涨超过61%,以致民怨渐深。

转型进而威胁到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如前所述,工业电价也因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而水涨船高。有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欧洲工业电价上涨40%,德国工业电价又比该水平高出19%,而美国的电价则在同期内下降。这也使得近年来德国高耗电领域的投资不断下降,有人担忧电力成本增加将削弱德国出口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发展新能源所需的生态成本似乎被低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风能、太阳能设备生命周期中生产1千瓦时电量,对铁、铜和铝等金属资源的平均消耗远超核能设备甚至其他化石能源设备,而其所产生的碳、硫化物和氮化物的平均排放均大幅超过核电。据媒体报道,目前德国大约有500多个反对风电扩建的公民组织或倡议。

转型生机

德国的能源转型面临多重困难,但尚有生机。转型依然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德国能源与水工业协会(BDEW)最新民意调查显示,高达89%的民众认可能源转型。即便存在争议,德国社会应对困难的办法也仍是试图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其中,两大革新方向值得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