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10:26: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篇1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动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公路运输是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公路运输是联通地域交流的枢纽,是一个地方能够繁荣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数字化公路运输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深入的探究数字化时代下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

一、数字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的产品,发展速度迅猛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新世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相比较工业化而言,数字化技术引领着经济和社会形态从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转变的过程,现代数字化技术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自己应当具备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对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缓慢的演化过程、较长的生命周期、产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存在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条件下的产业特征则于传统工业化条件下完全相反:即产品拥有较快的演化过程、相比工业化条件下的产品并不需要生命周期、产业间的联系较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现代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以信息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以及改造、改组甚至有可能是对行业发展进行方向进行重新确定,以使尽早的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公路运输管理概述

数字化是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工业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是把握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涵盖的内容包括车辆运输,管理人员,客服订单,运输物品以及运输距离等。不管是运输什么东西,只要有客户来下单,运输公司就要对客户的信息和运输的物品进行扫描登记,还要保证物品的安全和及时配送。在这样繁琐的工作中数字化的管理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路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时候扫描条形码或是二维码,确定运单和客户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运输公司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件,影响了物品的配送,或是客户不满意投诉,工作人员就能够立即查询物品运输的所有信息,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认真汲取教训,最大限度的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所以,公路运输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数字化的管理。

三、公路运输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运输行业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被当做是该行业的支柱产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形势对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反观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公路是国家城市间的重要的联通枢纽,一个地区的繁荣状况受到该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对公路运输的依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化管理密切相关联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状况,对公路运输经济的数字化管理采取强化操作需要较高的强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措施。就现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而言,数字化管理程度的高低对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化管理公路运输行业,能够优化公路运输行业资源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强度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加强,间接的推动着公路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准,进而对整个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四、公路运输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政府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统一开放、井然有序的公路运输市场,应该大力推广公路运输数字化基础信息数据库、运输车辆数据库、道路运输业户数据库、道路运输场站数据库、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数据库建设。大力开发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车辆维修,违章运输处罚信息系统,公路运输辅助服务信息系统,运输业务信息系统,建立畅通测信息网络结构。以数字化带动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公路运输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全部都在计算机网络上简单、方便的进行操作 鼓励和引导公路运输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运输方式,改造传统的运输服务业务,升级运输产业,实现公路运输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

五、结束语

数字化管理是加快实现提高公路运势的必然选择。坚持以数字化带动公路运输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才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1]姚峰.王志喜.浅谈我国道路运输数字化管理的现状[J].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道路运输管理所.2013-03-27.

[2]许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字化管理理论与方法[J].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1-05-15

[3]吕文.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数字化管理的作用[J].巴彦淖尔市公路管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2013-07

篇2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业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间接地对我国矿山建设和生产中的测量技术的要求也在提高,因为这不仅关系着矿山中员工的安全问题,也关系着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在矿山作业中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矿山测量的准确度,任何测量上的疏忽不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利的,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间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积极运用现代测量技术提高矿山测量精度已经成为矿山测量质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概述

现代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矿产品的需求,矿山测量的准确度越来越影响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它不仅影响到矿山开采和生产的科学性,更影响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将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精度,提高矿山产品的质量,为矿业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提高矿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效果。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三维数字化软件技术、数字化地形图技术、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中很大程度上降低矿山测量人员的工作量,相反的提高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矿山企业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字化的应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矿山测量的技术水平。由于数字化测量技术对矿山测量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矿业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开展矿山测量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大测量工作投入、提高矿产品的质量,为矿业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矿山测量中数字化测量技术优势分析

各种类型的数字测量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中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使矿山企业安全发展。具体的来说,在矿测量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矿山的地形地貌进行准确的勘探,在电脑上获得有效数据,制定开采方案;同时数字化测量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的数据,快速制图,在工作中还可以对工作进度实时监测,给管理者提供工作指导依据;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范围较广,矿山测量精度较高,重要的是,数字化测量技术涵盖了空间信息技术、内外业一体化测量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等内容,因此涵盖范围非常广,不仅可以降低矿山测量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

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1、提高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重要性的认识

如果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在矿上测量中顺利的进行,必须使矿山企业管理者深刻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样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增加矿山测量技术的资金投入量,建立技术培训机构,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品,促进测量技术在矿山企业中应用。从长远意义来看,数字化测量技术正逐渐成为矿山测量的主要发展方向。企业应重点引进和开发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以增强企业矿山测量的数字化,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的速度。

2、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测量应用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测量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技术、数字化绘图等技术,大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清晰地描述地面以及地下众多地质现象,采集矿山有效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帮助工作人员全面了解矿山信息,为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由GPS\RS和GIS技术组成空间信息技术,对矿山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以及全天候的检测,获取信息,通过RS技术对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对矿山完成地形图测绘和模型制作,应用GIS技术对模型分析防范,提供空间及动态地理数据资料,充实企业的数据库;作为数字化测量体系中重要组成技术的测量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将AutoCAD、VB或者是C++等软件进行二次改造,建立完善及功能多样化的数据处理系统,对文字、图形、图标及模型等多种形式资料进行分析,为数字化测量以及数字化制图提供全面的基础数据服务;数字化绘图技术就是将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绘制矿山分析图,通过计算机画图可以避免尺寸影响,随时修改,节省时间。

3、以数字矿山为基础开展数字化测量工作

数字矿山是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矿业企业改造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其科学实施有助于实现矿业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实现矿业企业新兴路线的实施。综合全面的应用数字矿山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员工进一步认识数字化技术,认识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性,同样能使矿业企业管理者们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引进数字化测量仪器,加大设备和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数字化测量工作的开展,这些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能正确指导企业矿物质资源合理运用,明确矿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生产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这都为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现代矿山测量的发展。

四、结束语

当下,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逐步被矿业企业所引用,以成为矿业企业测量技术中的主流技术,通过一些企业的生产效果可以看出,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矿山测量效率和体改了产品的质量,重要的是提供了矿业的安全性,保证员工的安全,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使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在矿业企业中更好的应用,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按照自动化水平高、智能化程度高以及精确度高的要求,完善数字化测量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矿山地理分析,并且对产品生产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动态信息监测,及时做到资料收集和应对各种突然出现的不利情况,保证矿山生产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顺.矿现代矿山测量工作中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J].建矿业资讯,20056.1.

篇3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

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篇4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和合作。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档案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档案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产业支撑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从整个系统的管理出发,对于相关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主要目标是维护信息的具体技术安全;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含义,则是侧重强调法律法规对于信息安全相应的标准的制定,即通过立法,制定符合行业和国家发展的相关标准和制度;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设的重点,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基本的保障,即使其他方面的建设有多么完善,也会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在建设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只有从各方面来完善和改进,才能够使整体的合力发挥到最大,从而促成该体系的建构。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特点及问题:

2.1特点

由于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大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得以储存,因此,对于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储存在网络和计算机上面,由于黑客、计算机病毒、系统故障等,会使得大量的数据的存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成为了一个大问题。由于数字档案信息存储格式的复杂多样性,如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因此,增加了相应的数据档案的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同时,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还不够完善,而数字档案信息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处理,因此建立一定的标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2问题

2.2.1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文件的保存需要一个安全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档案数据的系统,对于数字化的信息,一般将其保存在计算机和光盘等存储设备中,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且起步比较晚,因此,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软硬件,如光盘等自身容易损坏,从而也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2.2.2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建立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强调依法治国,虽然大的法律框架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但是,就具体的法律法规而言,还是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大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需要,完全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2.3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对问题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档案管理领域,对于相关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我国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同时,在管理工作大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分类等问题认识不到位,以致许多档案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相关对策

3.1加强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时间的长久与计算机和光盘等媒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档案保存的安全。因此,在保存数字档案信息的过程当中,不能忽略和软硬件设施的质量,如何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中,要大力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3.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处理纠纷的依据,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与依法管理数字档案信息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信息安全,从而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各方面的法制建设,必定会促进我国的公平和谐发展。

3.3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篇5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铁路的发展在快速的进行,当前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铁路通信技术也向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中,应用数字调度系统,可以有效的将铁路通信系统简化,提高铁路通信的服务质量。为此本文针对铁路通信系统的施工建设,数字调度系统在其施工建设中的应用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数字调度系统是如何在铁路通信中实现其现代化发展需求,为铁路通信系统服务的。

一、当前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道路建设中铁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铁路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加强各个地区经济的来往,我们国家开始进行道路建设,在道路建设中,铁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带动经济的发展。

从铁路建设以来,经历了几次提速,每一次提速都是质的飞跃,加速了各地区的经济往来,提高了铁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行的安全性。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进行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着,在铁路通信中通信技术是铁路运输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铁路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1]。铁路带动了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拉近了各地区人们的距离,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生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铁路现在是人们出现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铁路在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当前铁路建设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铁路通信是对铁路线上各地区进行联系的重要途径,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在不断的提高,铁路通信技术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铁路通信在未来会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实现铁路通信的现代化发展,铁路通信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语音、视频等信息交流。从国家制定的铁路发展政策中可以看出,在铁路建设中,铁路沿线的管道、电缆、光缆、房屋、电源、通信设备等,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单位都必须按照铁路建设专用通信和公用通信等需求,对铁路建设沿线上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并依照相关法律,实现这个资源、设备的共享。

近几年,在科学技术和铁路建设的共同努力下,铁路通信技术取得较大的进步和突破,铁路通信管理系统建成,列车的行运图片可以清楚的获得,铁路通信实现了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建成了铁路通信数字化网络。

二、数字调度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得到突显,铁路通信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发展。如今形成的数字通信系统,实现了通信技术的安全、高速、可靠的运行和服务[2]。在数字化网路技术的发展下,铁路数字化系统得到优化,形成数字调度通信系统。

数字调度系统,其实就是在铁路通信系统和运输调度设备上,进行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完善,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及设备,将铁路通信系统中原有的调度通信系统完善,使得原有的铁路通信系统,在员工的功能上之外,还有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相应功能,将铁路通信管理中的人力、物力等大大的缩减,降低铁路通信的成本,提高铁路建设和通信系统建设的经济效益。

数字调度系统的网络有四种类型,链状型、星状型、树状型以及综合型,在数字调度系统中,通信系统是主要的系统,调度系统为分系统,在数字调度系统中,连接通信系统和调度系统的部分是数字调动系统的网络管理系统。铁路通信系统中运用数字调度系统,可以及时的提供监控信息,帮助铁路值班人员和调度人员完成通话等相关的功能。

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中应用数字调度系统,可以将铁路通信系统中的通话质量和通话的可靠性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将铁路通信系统的功能扩展,完善通信系统的自我测试和智能报警,将铁路通信运行中的资源消耗大幅度的降低,降低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的成本。

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铁路运输中的风险降低,减少铁路通信系统运行的故障发生几率等等,数字调度系统,完善了铁路通信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铁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自我检测和诊断。数字调度系统有非常多的接口,可以进行多样化的业务,并将通信系统的功能扩展,提高铁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3]。

三、铁路通信施工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

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中数字调度系统的应用主要分为4个部分:(1)构建通信调度电话。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数字调度系统,将铁路通信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扩展。构建的通信电话系统,帮助列车车站的值班人员完成各种呼叫和通话。通信调度电话系统中,设置专用的调度操作平台,对铁路沿线上的各个分机进行通话和呼叫。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将铁路沿线、车站等地方的值班室值班人员、调度人员等在铁路运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的人员联系在一起,实现通信调度。数字通信施工为了四线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将铁路沿线上原有的接入系统的接口,作为数字调度系统的备用接入通道。(2)列车站场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中站场通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铁路通信系统中的调度电话以及铁路通信专用电话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列车站场用户联系在一起实现铁路通信的各种功能和业务。站场通信中包括了集中电话、货运电话、列车检查电话等等。(3)铁路沿线区间的通信。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铁路沿线各区间的通信,数字调度通信系统具有区间转机的功能,铁路沿线上的区间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实现对铁路沿线上的车站值班室的呼叫,同时也可以对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建设的各种调度台进行呼叫[4]。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的应用,将铁路沿线每一个区间的电话回线安装在列车车站的上行和下行车站通信系统的逐渐接口上,利用铁路通信系统的主系统的交换功能,实现每一个区间的通信和调度,完成铁路沿线各区间的通信。(4)音频通信。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系统施工建设中的应用,将铁路通信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扩充,为此可以将音频系统接入到铁路通信系统中,灵活的完成铁路沿线各个调度室、值班室之间的点到点通信和音频通话等。

四、小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性,铁路通信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进步,铁通通信系统晚上了数字化建设,实现了铁路通信的现代化建设。铁路通信和其他类型的通信系统不同,铁路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不稳定、不可靠、不安全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通信系统中结合了数字调度系统,将铁路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提升,同时降低了铁路通信系统的施工建设成本,将铁路通信系统简化,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使用铁路通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数字调度系统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信息. 2010(23):480-480

篇6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5-0-02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促使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合理地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是当前数字出版行业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完善,让传统出版行业具备了更好地市场竞争力。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出版行业的竞争力,也保障了文化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市场需求也使科技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技术只是一种技术,真正的推广使用与广泛采纳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二、出版活动向低成本转化

出版技术的进步,在出版业中可以体现为三种实现,经济实现、政治实现、文化实现。其中经济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版模式逐渐走向低成本、高效率,这种转化方式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并且提高了科学技术对于行业的应用,而随着数字出版的相关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的因素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也被强化,技术的进步也使出版活动向着低成本和高效率转化,这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发展途径。而出版业一直在人类的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版相关的领域由文化领域开始向着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的多方面产业发展,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创新与文化融合的影响力与塑造力。

三、技术推动出版行业内部管理科技化

文化科技的融合也推动了出版界的内部管理的改革,随着技术的推进,出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推进,让出版行业提高了内部管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出版行业的发展对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推进和引导的作用,使得文化科技融合双方互相得益,而出版产业也随之发生了需求的变化,行业的需求使数字出版技术的社会需求增加,也使科技得到促进。

四、文化科技融合的出版商业模式转化

由于数字化出版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出版模式是一种冲击,这也促使传统出版产业转型,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到传统出版产业,新的数字出版的商品开始产生,电子图书、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阅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有形的原材料的消耗,掌握数字化的生产设备以及复合性人力资源,也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数字阅读。目前的数字阅读企业也打破了传统阅读企业的垄断。随着商业模式的转换,对于出版产业来说,出现了全新的经营手段和盈利方法。战略定位的更改使出版产业的形象发生了转换,而业务网络的商业模式也使战略定位进行的各种核心业务和相关业务与客户产生联系。而核心的资源也使出版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能力,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各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服务。

五、出版产业的产业链數字化转变

随着文化科技的融合,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图书的产业链,产业链也发生了转变,产业链的上端变为数字内容开发,而数字内容开发是数字出版的发展基础,而在数字化的产业链的上游,由数字出版的内容供应商为主体,将图书、版权等内容售卖,并且从销售中分成。而在产业链中游,是出版商的数字内容出版和对于用户的技术支持,并且同网络的运营商共享收益分成。而在产业链的下游,则是数字的终端生产,以及相关数字出版的平台和分销,当传统出版社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后,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并且进一步的开展数字出版的业务,在产业链中要成为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的立足和方向。

六、文化发展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在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借助体现群体的共有价值的方法,并令群体成员依此来进行经济生产的程序;第二,文化会影响群体的公平,影响在群体里的决策;第三,会对群体追求方向和社会目标发生影响。文化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出版产业转型。数字媒体文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打破了出版的垄断,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出版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目前的出版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消费品,也对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些数字出版作品,具有开放性、形式的结构性、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文化价值可以引导出版产业的转型,而数字媒体文化的出现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媒体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网络传播体现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并在互联网上缺少相应的控制机制。也是目前在转型其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重要要素。

篇7

县域经济报道不同于当下随处可见的财经新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逐步增强,各类财经新闻、专业财经媒体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不管是财经新闻还是专业财经媒体,在报道上,更侧重于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优势进行分析、鉴别,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消费者的消费方向更多起到一种导向性作用,在这里,数字的作用似乎更明显。

而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县域经济报道则需要重视发掘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工作思路转变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把其中的典型通过新闻的方式进行总结、升华,为上层决策者提供先行示范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县、市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

而细节正是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的集中体现。那么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是什么?是眼花缭乱的数字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这样的话,新闻报道就与工作汇报无异,新闻传播的价值无从谈起。

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应该是眼花缭乱的数字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比如,目前,各地都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有的县不断有大项目落户,GDP节节攀升。如果只是报道了这样一些数字,仅仅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是新闻的最基本作用。县域经济报道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宣传成绩的层面,而是要让所报道的典型经验得到推广,提出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并不是甘于落后,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项目落户、发展的过程才是读者最想了解的,也最可能从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县域经济报道只有有了细节,才能避免单纯数字带来的单薄与枯燥;只有有了细节,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县域经济报道的传播目的。

如何挖掘县域经济发展中有新闻价值的细节,讲述打动读者心灵的故事?记者需要有两种责任心。

首先是关心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心。记者不能把自己当成经济发展的旁观者,置身事外,而应与当地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记者的职责使然,不如此,就无法发现亮点、找到细节,无法找到新闻价值。这就要求记者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思想上拉近与基层的距离,让基层的同志消除与记者的情感隔阂,这样,记者才可能找到首先感动自己、其次感动读者的细节。

《陕西日报》2009年7月17 日刊登了《“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一稿。这是记者潼关之行的第二篇稿件,不在最初的采访计划之列。采访过程中,听说主管工业的副县长不久前亲自带队到“中国金都”――招远考察学习,为整合全县的黄金产业积累经验。

多年驻记者站的经历让记者对潼关的整体发展状况较为熟悉。2005年潼关就被授予“华夏金城”称号,但是4年过去了,“华夏金城”有些名不副实。但潼关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它的复兴必定带动全省黄金产业的发展。有了对这一背景的了解,记者意识到此次考察可能成为潼关黄金产业第二次腾飞的起点,于是就开始进一步采访考察学习的全过程:两地黄金产业发展的差距在哪儿、考察之后的感受以及潼关黄金产业发展的规划等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提炼完成了稿件《“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文章见报后,潼关县一位领导发来的短信中有这样的话:文字精彩,振奋人心。这是对记者参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肯定。

其次,记者要有尊重新闻价值的责任心。当前,媒体的宣传作用日益被重视。在基层采访多了,人脉广了,新闻的价值常常被扭曲,出现了关系稿、人情稿,这些稿件是披着新闻外衣的工作汇报,算不上真正的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被一点一点磨蚀,伤害的不仅是媒体自身,也伤害了忠实的读者。

细节中体现着新闻价值。记者只有有了职业责任心,才会在对繁杂的县域经济进行采访过程中用心去倾听,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细节,发现新闻。

记者去澄城县采访项目建设,该县招商局长热情地介绍了澄城这几年引进的大项目、制定的相关措施等等。一上午的采访,没有听到让记者心动的细节。局长讲的内容,如果硬要写稿,也能交差,但是只能算工作成绩宣传,没有打动心灵的东西,新闻价值不大。因为,这几年各地都在抓项目建设,软、硬环境的重视、建设程度大同小异。所以,这样发出的稿子肯定是县域经济报道的失败,是记者的失职。

澄城这几年在资源、交通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不断引进大项目,肯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找到真正的亮点,记者下午又约县长继续采访。因为项目引进的全过程,县长都是亲抓亲历,所以感触很多。他动情地讲述争取16亿元的多晶硅项目的过程时,记者被感动了。余震来时,书记、县长仍没有中断与客商的谈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制定优惠政策,第二天就将其传给客商,第三天客商就到澄城考察……

篇8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46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63-01

档案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纷纷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经营模式。电力企业想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重视改进档案管理模式。本文就如何做好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1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概述

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量极大,其中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涉及多个部门的方方面面,管理的内容较为重要性。纸质档案管理是传统的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在这种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员工或单位的管理人员频繁地借阅档案,容易对档案原件造成损害,影响档案的长期保存,且档案存放占用空间大,不利于企业管理人员的随时阅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相关部门要足够重视电力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实现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翻阅也越来越频繁。电力企业档案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工作环境的限制,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管理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快捷方便管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此外,传统电力档案管理自动化水平低、收集整理不规范,纸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的流动性。只有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对档案方便、快捷、准确的需求,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信息化现代,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电力部门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适时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公文信息快速运转的档案数字化管理,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发展,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如何有效实现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

3.1 提高电力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加强电力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力度,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且重要的工作,由于信息量庞大,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档时容易混淆,且需要进行防潮、防火、防虫工作,占用存储空间大,不易于收集和管理。而档案数字化管理符合现代先进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部门管理的稳定性与健全性。此外,数字化管理的替代可以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适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跟进多媒体时代的步伐,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电力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3.2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

数字化管理技术是采用数字化进行存储的一种方法。数字化信息主要存储在光盘、硬盘和软盘上,这为因信息量大导致档案库房拥挤、保管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档案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关,为了更好地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是最佳选择。首先,可先从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开始,给电力企业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标上“套”“册”等分号,写上相应的档案名称,这样在查找档案时,只要在电脑的档案目录上输入名称或是具体的套、册数,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此外,可以建立档案时间数据库,时间信息的录入也可以帮助查找者快速搜索查阅。计算机网络对录入的时间及内容进行保存,系统自行将信息收集传输到档案时间数据库,进行统计整理,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区分新旧档案,便于提取信息。

3.3 做好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全面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领导应重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档案管理的意识,才能使企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健发展,电力企业部门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为提高各部门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贯彻档案数字化管理知识,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可定期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使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认识更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掌握业务工作流程、熟悉电子操作、具备良好道德素质、责任心强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众所周知,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当今惟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数字化”程度作了对比。文章说,截至2000年年中,中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590万台,平均每万人88台。美国的电脑拥有量为1.6亿台,平均每万人拥有近5000台,是中国每万人拥有量的57倍。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美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8万人,2000年7月中国CNNIC的数据称,中国网民数量为1690万,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八十分之一。

一些学者尝试建立信息化指数模型来对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据相关计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预计2000年达到145.3,而美国1977年的指数已经是1006.9。

数字鸿沟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著名IT评论家胡泳认为,数字化经济本身造成一些输家也造就一些赢家,这种输赢的差距表现在一个国家之外,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方面的鸿沟。如果新技术造就赢家和输家,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在新的秩序中输掉所有的东西。还有论者认为,数字化生存我们已到被淘汰边缘。数字鸿沟的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90%多比1%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个“沟籍”的问题,不是球籍,是沟籍。事实表明,中美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将会使中美之间已经存在的科技、工业、农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有可能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在网络经济中,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7年前,当美国政府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已迅速跟进。那么,在不到10年的时期内,中美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鸿沟?对此,学术界和IT业界众说纷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由国家、社会之间整体实力的差距所形成。

天极网总裁李志高认为,数字鸿沟和数字方面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牵扯到包括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不足和资金、文化,还有就业、生活质量等与整体社会水平相关的问题。

第二、企业层次的信息化水平太低。

方正公司副总经理宋建东认为,利用网络技术不是取决于企业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功,尤其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分析和业务流程。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跨越数字鸿沟。

第三、资本市场对于消除或者扩张鸿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互联网最需要的是风险投资的支持。美国风险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有400多亿美元,中国投入互联网的所有资本加起来估计还不到40亿人民币。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1999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价值是1.3万亿美元。加上风险投资的4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中国如果没有这两块投入的话,根本就没法进行。

第四、缺少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在发展网络经济上,我们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制约,从“软件”上看,我们的信用卡体系还不发达,持卡人还很少,相关的金融服务保障和法律保障还非常欠缺;从“硬件”上看,我们的批发、零售业本身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邮购、“目录购物”还非常不发达,因此能在网上交易的种类、规模就会非常有限,如何保证送货就更是问题。

第五、制度上的障碍。

北京大家教授周其仁认为,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经济缺乏清楚、明确和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主要障碍。一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规制权限,导致混乱、多部门无明确规则的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网络经济最可贵的时机,在亚洲和全球竞争中落伍。

上述观点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中美数字鸿沟的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充分揭示了中美数字鸿沟形势的严峻性。但是,它们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哪一种因素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哪一种因素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最佳突破口?

根据第一种观点,数字鸿沟的产生,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家之间和社会之间的整体实力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整体实力之间的差距是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数字鸿沟将会经历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果真如此的话,现有的数字鸿沟将会进一步扩大两国的整体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余几种观点,无论是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问题,还是制度性障碍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是等待呢,还是积极行动起来?是等待条件成熟呢,还是积极创造条件?这些,都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网络经济是一场革命,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任何一场革命的起点,都是新的思想观念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没有牛顿的科学思想的流行,就不会有产业革命;没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当新的思想观念逐步取得领导地位时,人民群众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就会爆发出来,一切障碍和限制就会在人们的积极努力下迅速地被冲跨。

笔者认为,美国在网络经济上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先来自观念上的领先。政府、国会和美国民众,都对新经济持欢迎态度,都对其革命性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中国与美国目前的最大差距,其实还是观念上的差距。如果中国从政府到民众都对网络经济在观念上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由政府牵头,从制度创新开始,对发展网络经济的各种限制条件予以坚决、彻底的消除,中国的网络经济就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

中国面临观念革命

持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与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要求相适应?中美两国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数字观念、时间观念、创新观念、风险观念、动态观念、人才观念等六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应是消除中美数字鸿沟的逻辑起点。

■数字观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对于未来任何一个传统领域,互联网都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在网络经济上仍然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中国未来的命运。

网络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互联性。互联性大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使社会分工水平产生了飞跃,给市场和经济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将之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将随着网络的扩张而日益显示出更大的威力。互联性和网络效应对网络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之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它们包括快捷性、全球性、对称性、虚拟性、模糊性、知识性、复杂性、垄断性和公平性等。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

■时间观念:由于网络经济的快捷性特征,使得时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产品生命周期迅速缩短,一种产品可以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变成主流化的产品,又可能在几个月内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网络经济中强调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从企业角度来说,不是大企业吃掉小企业,而是反应敏捷的企业吃掉反应迟钝的企业。从国家角度来说,不是大国吃掉小国、强国吃掉弱国,而是反应敏捷的国家吃掉反应迟钝的国家。

例如,美国政府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80年代处于竞争劣势的美国,在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星。北欧和日本在移动通信上先于美国一步,在未来的移动商务经济中将占据领导地位。又如,从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上说,印度均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政府抢先一步对网络经济采取积极扶持政策,使得印度无论在高速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上都领先于中国。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国内软件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印度IT出口已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东经济评论》甚至暗示,如果中印之间在IT产业上的差距继续扩大下去,未来亚太地区将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很可能会是以印度为中心。

■创新观念: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情况下,企业要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不断主动淘汰自己的产品。创新与灵活性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有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小企业可以迅速成长为大企业。失去了创新和灵活性,一个大企业可能会迅速走向衰败。

在美国,创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人以能够独树一帜、充分表现自己而自豪,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美国在知识产权法规的制订方面和执行方面的严格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政府、企业和大学也积极为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历届政府都在科研开发方面给予企业和技术研究部门较多的资助,在制订经济政策方面也更多地向那些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倾斜。美国巴尔蒂莫大学经济学家ZoltanAcs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的创新能力”。

中国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在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大,特别是长期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较大的安全感和僵化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创新观念大为削弱,人们的创新能力不可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至今为止,中国的经济成就主要来自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人将中国的互联网称作“互抄网”,成千上万个网站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中国电脑市场国有品牌的占有率在提高,但技术含量并未提高,大多数电脑公司从事的是散件装配。如果长此下去,中国的网络经济如何能繁荣?

■风险观念:在网络经济中,正反馈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互联性、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人们之间产生了频繁、迅速、剧烈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不断强化的正反馈机制。最初发生的一件偶然事件,会由于正反馈作用而不断扩大其影响,使细微的差别最终演变成巨大的鸿沟,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网络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就使网络经济既存在巨大的收益,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网络经济兴盛时,热浪铺天盖地;网络经济低落时,处处寒气逼人。人们刚刚为巨大的收益而陶醉,随即就被巨大的风险所击倒。美国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无论网络经济是冷是热,美国投资者的反应都比较冷静,没有出现极度狂热或极度恐惧的状态。正是中国在风险观念上的巨大落差,导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发展的支持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

■人才观念: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使资本第一次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的话,计算机和互联网则第一次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性要素。

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上,也反映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上一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由快捷性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有形资产迅速贬值,甚至会变得毫无用处。相反,无形资产在越来越多的商务中成为主体,它由品牌、良好的客户关系、雇员的才能、业务流程与系统的内在经验等组成,对企业附加价值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10

在美国《外交》杂志7/8月期刊载的研究文章《新的世界秩序――劳动力、资本、创新的幂律经济学》一文中,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该学院商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安德鲁・麦卡菲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认为,当前技术进步不仅整合了现有劳动力和资本,还能创造新的劳动力和资本,这意味着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进行创新的“牛人”。

他们还认为,创造性带来的收入分配将符合幂律、长尾理论,即很少数的赢家获得大部分回报,而其他的参与者则处在“长尾”中。未来政府面临的挑战是保证普通人拥有起码的生活水平和建设包容性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是一个因廉价劳动力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典型例子。如果你去广东参观工厂,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做重复性的工作,例如把键盘的两部分拼在一起。这样的场景很难在美国或其他富裕国家见到。这就是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离境外包模式。

不过,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从美国转移到中国的生产岗位在不久的未来也将消失。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将逐渐取代人力资源,离境外包被自动化取代指日可待。

如果大量的劳动力不再是获得经济进步的一个途径,那什么才能带来进步呢?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中说,当资本带来的收益增长大于经济的整体增长时,资本在经济中的比重会增大。随着机器人、电脑和软件(这些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逐渐取代人工劳动力,“资本深化”经济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却认为,资本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增加的趋势可能会受到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并非来自劳动力的振兴,而是来自资本领域里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数字资本。

如今,软件和机器人等资本可很低廉地复制,它们的边际价值将下降。如更多的资本是廉价的边际资本,实际上会拉低现有资本的价值。例如,软件能以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来复制和使用。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很多硬件也一直以很快的速度降价。简而言之,数字资本是丰富的,边际成本也很低,它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少数人占有多数收入将成常态

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技术的影响时,所用的最基本模型就是技术是所有其他项的乘数,即技术的进步将让所有的要素发展,所有工人的生产力更高,因此它们也更有价值。

布林约尔松等学者说,直到最近这种观点还是比较合理。但一个更复杂和更贴近现实的情况是,技术可能不会均衡地影响所有要素,而是会有所偏向。比如,以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改变,对技术相对熟练的工人更有利,以资本为基础的科技改变,会更倾向于对资本有利而不是工人。过去,这种形式的技术改变都很重要,但是第三种形式――可称为以“牛人”为基础的科技改变――正逐渐颠覆全球经济。

今天很多重要的商品、服务和流程都已系统化。一旦系统化,它们就能被数字化,然后就能被复制。数字复制可做到几乎零成本,且可几乎同时传到世界任何地方,每一个都是原样的复制。这三个特性――极低的成本、迅速的传播和完美的复制――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奇怪又奇妙的经济现象:它能在商品稀缺的地方创造大量商品,不只是唱片等消费品,还有经济的投入要素,比如某种劳动力或资本。

很多时候,数字技术的提高会让数字化一种产品或一种流程更有吸引力,“牛人”的收入会猛增,而稍逊一筹的产品、跟随者和后来者都很难在竞争中立足。这种情况下,收入则常常遵循幂指数模式,或者叫柏拉图曲线,即一小部分人不均衡地占有很大部分的收入。

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网站就是这种数字化经济的一个例子。该公司当初由14个人创立,他们不需要很多没技能的工人,也不需要有形资产。他们的电子产品得益于网络传播,当产品被很快接受时,他们在一年半之后就以近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卖掉。与之相对比的是,在此前几个月,传统照片行业大佬柯达破产,该公司在鼎盛时期约有14.5万员工,持有几十亿美元资本资产。

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已在经济的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普遍,包括零售业、金融业、生产制造业和市场营销。这意味着“牛人经济学”将前所未有地影响更多商品和服务。

作好变革准备

在数字技术和与其相关的经济特征推动的变革时代,如果个人、商界和政府能明白现在发生的事情,它们至少能试着调整和适应。

篇1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7-8122(2012)04-0071-03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篇12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74 

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工程测量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领域也比较宽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这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1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 

1.1 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首先就体现在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源都在向数字化靠拢。 建筑工程测绘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改善很多传统绘图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测绘中使用数字化绘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手工绘图的很多弊端以及局限性。数字化绘图克服了工作量大,作业程序复杂,数据生成繁琐,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绘图的质量,提高绘图的水平。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绘图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 

1.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其次还体现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方面。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足以凸显出其重要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服务领域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得到全面的覆盖,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防止数据被盗取,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因此说,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测量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1.3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再者还体现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摄影测绘已经代表了当今建筑工程测绘的一种新阶段,这一阶段也充分的展示了测绘方式的发展水平。这种测绘技术的精准度很高,而且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能够高效准确的体现测绘数据。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其他方面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实现了建筑工程成本的节约,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手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4 对未来测绘技术的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未来测绘技术的预测与发展,其信息化测绘技术将是数字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之后的测绘技术的发展之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测绘新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测绘技术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极好的科学指导,也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工程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的得到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应该在原有测绘技术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更新数据,提高我国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测绘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和信息化必将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其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会提高到更高的平台。现代工程测量逐渐会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并且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条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及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更应该提高技术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建筑工程工作者受益,得到灵感,做好建筑测量工作,提高建筑测量的水平和水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篇13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概念。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了数字城市的建设,其中基础测绘是负责城市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对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研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的理论概述

基础测绘是城市的基础系统之一,主要负责对城市的基本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更新,获得地理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也可以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航拍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基础测绘是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不仅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服务,体现其公益价值,而且可以为城市的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体现其实用价值。

数字城市的是在当今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引入的,其实质是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的一种理解,通过将城市的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使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政府规划部门服务,从而促进城市的高效运转和科学发展。

二、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在数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基础测绘为数字城市规划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阶段,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信息资料,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城市的规划中,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更加广泛,对信息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因此严格的基础测绘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数字城市的规划提供最基础的信息资料,最终使规划的结果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基础测绘成为规划设计人员最基础的技术支持,便于规划设计人员进行反复研究,使数字城市的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2. 基础测绘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应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技术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只有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城市建设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些系统的基础均是地理信息系统,只有完善的地理系统才能使数字城市的功能得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基础测绘工作来逐步构造的,因此基础测绘是促进城市实现数字化的重要工作[1]。

3. 基础测绘可以为数字城市提供重要的保障服务

数字城市的基础功能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利用基础测绘形成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完善防灾减灾服务系统,从而使数字城市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功能。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测绘部门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测绘手段,从卫星、飞机上对灾区进行拍摄并遥感成像,从而使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起地理信息系统,从而为抗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料,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失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2]。

三、目前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经过改革开发后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测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不过同国外基础测绘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以下对目前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相关部门对基础测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普遍重视城市的经济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点的追求超过对于城市科学规划工作的重视,基础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环节,也相应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因此这些城市的基础测绘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应的测绘人才和技术得不到补充,使基础测绘工作无法对数字城市的科学规划提供准确、完善的信息资料,从而使数字城市的科学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地区之间基础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对基础测绘的要求不统一,对于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不一致,因此基础测绘发挥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区域,各地区之间的基础测绘没有实现接轨和共享,从而使跨地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变得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取得基础测绘的详细信息资料。

3. 相关人才的分布不均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被拉大,例如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与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速度明显不一致,因此在这些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从而使基础测绘的团队素质普遍高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这种现象是导致国内各城市之间基础测绘水平差距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地区基础测绘技术的发展,最终影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

4. 相关测绘技术的创新能力有限

基础测绘是一项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作,不过我国的基础测绘在技术和工具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相关测绘技术的创新方面仍然不足,这种国情现状使基础测绘所得的信息资料的精确度和信息整理的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无法更好地发挥基础测绘的作用[3]。

四、利用基础测绘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对策

基础测绘对于数字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基础测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提出了以下几项对策,以进一步发挥基础测绘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

1. 健全城市基础信息的联网和更新机制

在数字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将所有城市的基础信息进行联网,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地理信息的联网,从而使基础测绘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使地理信息呈现在网络中,便于相关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另外还应该建立定期更新的机制,使基础测绘所更新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给各地区,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字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2. 不断推进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是数字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所以要不断推进3S技术的应用,使3S系统作为数字城市发展中人们日常需要的工具,而且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科学应用3S技术,使数字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基础测绘作为3S技术的地理信息支持,在3S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步注意到基础测绘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基础测绘工作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3. 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测绘的投入

测绘人才和测绘技术是基础测绘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测绘方面的投入,不断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另外要特别注意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要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基础测绘中,使这些地区的基础测绘工作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促进经济较为缓慢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

总结

数字城市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应用,希望能够为基础测绘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进一步促进数字城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