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10:26: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

篇1

1 立体绿化发展的意义

所谓的立体绿化实际上就是与平面绿化相对于的其他绿化形式,主要包括有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等。[1]因其发展形式独具特性,不少人又将立体绿化称为建筑绿化,用于建筑的绿化装饰,甚至并将其用于堤坝防水。在如今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城市化带来了高楼耸立的现象,却也导致了绿化面积严重不达标的现象,发展立体绿化成为了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绿化环境,丰富城市的绿化景观。一方面,立体绿化的出现能有效丰富城区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率。另一方面,城市绿化量的增加,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对人们的伤害,减小热岛效应。除此之外,不少城市还利用立体绿化来滞留雨水,增加城市的储水能力和水循环能力。

2 立体绿化设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空间布局缺乏丰富性

城市立体绿化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少城市对于城市立体绿化的设计把握的还不够准,过于单调的设计格局容易导致人们出现视觉疲劳和心理疲惫,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2]而在设计过程中,不少城市的立体绿化主要集中在其审美功能上,忽视了其使用功能,例如建筑功能空间分隔不明确,没有考虑到特殊群体(如残疾人)的需求,导致各个功能区都无法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空间需求。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立体绿化设计部门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建筑功能区实际的应用需求的调查,导致设计的立体绿化结构与实际的应用需求不相符。因此,相关的立体绿化设计部门在设计绿化结构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立体绿化实际应用于功能与审美工作之间的结合,加强对建筑实用性的调研,增强空间布局的丰富性。

2.2 缺乏人性化设计

不少城市的立体绿化景观都呈现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气势,或受到选材的限制,或受到做工的影响,不少绿化景观总有种走进显粗糙的感觉,严重缺乏与人们之间的互动,导致人景分离。而另一方面,除了绿化的设计没有与人们进行互动以外,建筑的立体绿化设计也缺乏了对居民的关怀,缺乏人类应有的交流空间的营造,无法满足在喧嚣环境下人们渴望与自然对话、与他人交往的需求,缺乏供人交流的户外休息和锻炼场所的设计。而在部分中高层建筑中,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没有合理地安排好乔木株间距,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还减弱了户外空间的亲和力,给人们一种距离感。为此,相关部门在进行立体绿化设计时,需要不断加强绿化结构的人性化设计,拉近绿化结构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3 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3.1 草坡水溪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模拟构建的自然水溪是常见的装饰元素。[3]在清新淡雅的水岸边,往往需要借助草坪的修饰才能营造出更接近自然的景观。而不少设计师还会模拟自然环境中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各类植物,在人工的水溪石隙中栽植各种类型的植物,以尽可能地美化溪流景观。

3.2 下沉花园

下沉花园是独具代表性的立体绿化形式,这种灵动柔美的,往往深度能够达到5.2m,而这种类型的地下绿化空间在地下建筑的限制下显得特别小,却能够有效保证其且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和日照。[4]为有效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在设计下沉花园时,不少人会选择直立的景墙、跌落水景以及层叠花坛来进行组合,在保证庭院能有效通风、采光的前提下,突出下沉花园的层次感,充分利用下沉空间。平面和立面的墙景都会给人一种压抑的,呆板的感觉,而采用了跌落水景和层叠花坛进行装饰,能有效在增加墙景的活力;凹凸有致的挡墙更是能有效弱化地下建筑边线,还能有效增加下层花园大气、简约、多变的风格形式。

3.3 室内花园

相比于前文提到的两种室外的绿化形式,室内花园的绿化显得更为精致、独特,且所选取的植物还需要有足够的耐阴性。因此,在室内一般选取的植物除了兰花外,为增加室内花园的价值,还会选取一些能够吸收甲醛、TVOC等有机挥发物较强的植物(如吊兰、冷水花等)或者能够让室内空气变得清新宜人的植物(如白兰花、米兰等)。而为了令室内植物能够生长得更好,一般情况下还可采取喷雾加湿技术、土壤自动控温技术等来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以确保室内绿化额生长效率。

3.4 建筑立面绿化

建筑作为城市中主要的人工构筑物之一,除了室内环境供人所需,还提供着大量的垂直界面和屋顶界面,如能充分被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城市中的绿化率。

建筑立面绿化利用植物美学、生态学和能源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将植被与建筑的垂直面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及生态的目的。根据构成建筑外立面的要素的不同,建筑外立面绿化又包括建筑墙面绿化、立柱面绿化、横梁垂直面绿化、阳台绿化、窗台绿化等所有垂直面的绿化。目前立面绿化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外立面绿化技术可以有地面种植、人工底盘水平种植、人工地盘垂直种植三种。但是即便是最为传统的地面种植和一体化种植,通过恰当的植物选择和巧妙的设计构思同样可以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城市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立体绿化作为城市建筑绿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构建和谐城市建筑方面,还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发展立体绿化,合理利用生态空间,将立体绿化与人类的发展相结合,使其成为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小青,黄金凤,邢洪涛,丁岚.城市建筑景观挡土墙的立体绿化营造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5(35):253-255.

[2] 何梅,胡玉安,梅雅茹,何素琳,朱仔伟.城市住宅小区“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林业科学,2015(05):58-61+65.

篇2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伴随城市的变迁,技术的进步,文化的交融,建筑师设计理念的提升。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观在不断的增添中国传统元素。渊源博大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地触动着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师的灵魂。

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景观

1.传统文化元素的兴起

中国城市建筑景观中,多的是林林总总的符号,符号的含义却不尽相同,一种符号给予的元素含义也不尽相同。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建筑中也在不断的被引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师也在不断的借鉴。例如中国传统的剪纸,皮影,国画,水墨,中国结,京剧脸谱,青花瓷,扇子,兵马俑等。随着国际间文化的交融,国家关系的日益增进,传统文化元素又一次兴起。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中国符号也不断的重现历史舞台。

2.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包容性

城市建筑景观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园林建筑,城市环卫,城市标志等等。城市建筑景观在不断的吸收城市的文化蕴含。一个城市的兴起,需要城市建筑景观的衬托,也需要城市建筑景观的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城市给予城市建筑景观创新与包容的魄力。就普通意义上讲,所谓的建筑就是托转盖瓦,钢筋水泥,修房补砖,遮风挡雨,抵御严寒。诚然,现代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不仅仅的托转盖瓦那么简单,如今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城市的昨天与今天,地标建筑,古香气息等等,需要保留城市独有的味道,又要体会建筑设计美观,考虑到受众的视觉享受等等方面。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庭院里,天井,或翠竹数杆,灵石如磐,或花妍草茂,盆景韶秀。整个建筑中,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多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1]。

3.城市建筑景观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汇融。中国传统文化集成了儒,法,道,释等学说的优秀传统。传统中华元素的中国人文思想的载体,它质朴,和谐,安宁。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的思想,借用传统文化增添城市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例如栅栏,古塔,寺庙,牌坊,亭,檐等等。这些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保留了中国人特有的朴实含蓄的性格特点。蝙蝠,祥云,龙凤等等纹饰,处处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寓意。例如:在北京奥运上的火炬创意,就采用了寓意美满的祥云图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东方之冠”的构思吸引着世界各地人的眼球[2]。设计理念被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运用中国古代的小篆字体,印出中国历代朝代名称,象征中华民族的团结友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团结友善,这是传统文化的集汇,集成大家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是处处可以体会到[3]。例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代表佛教。牡丹代表富贵荣华。秋季独开,代表隐士。太极图,一阴一阳之谓道,代表智慧。岁寒三友,松,竹,柏。兰花馨香,代表君子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被引用到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太极元素经常被应用到城市建筑景观建筑中,太极的一阴一阳,一真一实。刚好与城市的虚实特点相吻合。所以经常常被城市建筑景观采用。

2.城市景观设计师的传统文化设计理念

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建筑景观时,多会先了解城市的人文文化特点,抓住城市人文文化中心,开展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工作。所以对城市建筑设计师来说,不断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背景,吸取文化中心内涵,对开展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十分的必要。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采用了中国古代钱币的样式。在中国古代铜钱中放入一个“中”字,既有创意,也有意蕴。现在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的标示,既是城市的一个风景,又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

3.城市建筑景观所呈现的传统文化意蕴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呈现的文化意蕴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与城市景观设计照相呼应。各种传统文化在这里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伸展与保留。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之典范,苏州园林。古典的园林风格,朴素的园林格局,现代的城市魅力。现代城市景观的营建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的宜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4]。城市里的园林作为人文环境的产物,或多或少都会被现代的建筑风格所左右,但是能做到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是非常有难度的。苏州园林中既保留了古典园林的风格,又能够让苏州市依托苏州园林,增加城市影响力。由园林景观带动第三产业,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

三、传统文化与城市建筑景观的融合发展

在现代城市建筑景观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相容相交。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景观添加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城市的发展也要求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倾向采用有传统元素的设计理念。中国结,大红灯笼,饺子,汉字等等。传统文化元素在不断的被采用到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去。在城市园林景观中,汉字是被运用最为频繁的一个中国传统元素。石刻,城市花卉设计摆设等等,各方面都会采用汉字来装点。其中“和”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成都宽窄巷,长安城中,上至庙堂殿宇,下至富家庭院,都彰显着儒家艺术的主流。门楼、门道、下房、街房、中门、偏厢、上房,上下尊卑,理性秩序,规则严格[5]。特别是中轴对称,等级规划,体现了儒家气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语:

科技在进步,人们对于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理念的更新、建筑元素的多元化,必将给予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高莉;谈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安徽建筑.2011(2)

[2]李菲;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安徽文学.2010(5)

[3]余庆康;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建设[J];建筑学报.2013(6)

篇3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将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本工程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工艺的要求,体现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同时还注重污水处理厂内部及外部环境的设计,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造型设计与城市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总平面设计

根据污水处理厂功能的特点,为减少干扰便于生产和管理,将整个厂区按功能分区,整个污水处理厂属于沿南北轴展开布置。厂前区主要集中在厂址北部,设有综合楼、食堂、宿舍、园林小景等,总平面布置按工艺流程依次展开,力求管线简短,布局合理。在总平面设计中在尊重周边地域环境空间的前提下,从地域特色出发,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景观,强调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力求节约用地,从自然环境与功能中找出内在的肌理和网络,极富个性的空间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体现了理性与诗意交织风格。我们把整个水南涌水系保留下来,一是节约投资总额,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水南涌水系,保护利用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地形,将建筑环境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考虑到厂前区与周围道路的衔接问题,以入口清静的水南涌水系开始,漫步走过聚宝盆样式的水南涌水域串联起整个景观系统,设计通过运用富有活动的流动空间形态,造就一个生态的共享空间,把整个厂区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楼布置在场区北端,建筑基本座北朝南,以获得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西边为宿舍、食堂辅助建筑。沿路一侧的建筑在色彩上统一设计,造型小巧而现代。综合楼与宿舍、食堂之间设计有种植花卉和树木,不仅减少了彼此的干扰,同时又丰富了外部空间。综合楼之前设计有聚宝盆样式的水塘、及观景平台,加强了环境的宁静和优雅感,为生产和办公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视觉景观。整个厂前区在空间上分合有致,疏密相间,构图均衡,空间形态完整而变化丰富。区内的景观环境立体化,结合市政水质的改善及景观道路以及各种花卉树木的配置,更加突出和强调了整个环境的景观设计,表达出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与环境相互依托,互为共生,建筑设计不是孤立地强调单体自身,而是结合环境的营造来进行构思,因此,建筑具有场地感。

2.主要单体综合楼设计构思

综合楼不仅是整个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控制中心,同时担负着空间划分、视觉引导、企业形象等重要作用。

2.1 综合楼建筑设计

综合楼为生产管理的重要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100m2,4层框架结构。建筑座北朝南,朝向良好。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题下,强调环境与建筑,建筑与原有的地形地貌的紧密结合,创造出强烈的生态建筑,在立面造型风格上采用简洁、明快、精细的实用主义风格,在明朗中不失亲切,水平垂直的线条,以及蔬密有致的节律,体现出现代主义的回归。建筑形体均采用平面左右对称的设计手法,形成紧密联系的空间体系和逻辑秩序,比例均衡、水平舒展,屋顶两大鹏展翅,建筑稳重而又不失轻巧活泼。综合楼入口处设置宽敞的落地玻璃窗为办公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建筑立面设计有两个挺拔的立柱,加强了建筑的光影效果,体现办公环境的稳重和坚实感。建筑立面采用对称均衡布置的设计手法,虚实对比的界面、精致典雅的装饰、使建筑呈现出生动、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同时又不失现代企业追求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时代特征。

3.景观设计

3.1 设计主导思想:

景观设计主导思想是景观与建筑、环境,有机外形和无机外形模式化和自由式的结合;充分发挥景观效益,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景观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工厂文化的延续。

景观的最终和谐应存在于自然综合体之上,以地域特征为内核,对原始的形态进行提炼、升华,只有景观的整体结构和灵魂能够被保留和被完善,我们的情感才能够得以满足。在景观设计中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工厂文明的标志。

3.2设计原则:

3.2.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全厂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3.2.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体现自然生态。

3.2.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厂区总体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本项目与其他项目最主要的不同是一条自然水系穿绕设计场地而过,使场地三面临水,部分有水系穿行,形成了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的优势进行造景,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纵观古今中外的园林环境设计,都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利用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4、景观设计特点有:

4.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4. 2,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配置行道树常绿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绿意葱茏,芳菲满目。

4.3,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设置园林小品,使之与建筑相协调。

4.4,在滨水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5、主要区域植物配置

大门入口,保安亭前设计花坛,沿花坛边种植树干挺拔,整洁的大王椰子,形成整齐的大门前绿化。在花坛中竖条形状立石,石正面最宽处2M,高9M,上刻污水厂名及厂区标志。

行政办公楼区:行政楼旁主要车行道沿路以常绿树种非洲桃花芯木为行道树,双排种植。行政办公楼前配以海南红豆和夹竹桃等植物,简洁大方的搭配给员工增添一份宁静。

办公楼前有较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设计了体现休闲功能的观景亭和临水观景平台,将此处设为交流、休憩、活动的公共空间,整个景观休闲区为厂区员工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使人在闲暇之余养神蓄目、涤荡心襟。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囊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景观设计等,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协调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其设计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日提高,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不再局限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而是越来越追求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场所,因而对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受众对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一)、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当代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

(二)、动态的审美需求

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欣赏者视角的变化为其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体验。同时,由于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如日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众需要的是多感官、立体性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性的审美体验;第二,用户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

当前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和感知不再是单纯依靠视觉的体验和感知而是各种感官共同形成的复合型、综合型、多元的审美体验。人们对于建筑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所有的感官形成的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建筑中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构建过程。设计者通过颜色和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材质给人以触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水、风给人以听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树木、花、草给人以嗅觉感官上体验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情感和心灵上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感官上多元化的体验便是受众置身于建筑环境中所感知的综合性、符合性的审美体验。

二、 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建筑的景观设计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环境艺术性在城市建筑景观中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具体而言,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引进不少外来的品种。有些城市的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地追求景观的艺术效果,而没有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引入。这样盲目引进外来品种的方式,不仅给景观的建造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还使得本地的物种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就容易使整个城市的景观缺乏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出当地的特色。

(二)、缺少内涵

目前,不少城市的建筑规划都比较注重绿化。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大量使用草坪或花坛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环境艺术的美观,使环境的整体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增加了城市绿化的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这种单方面注重绿化的设计方案,还使得整个城市景观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展现出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容易使整个城市展现出单调而没有内涵的一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三、建筑景观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一)、艺术设计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所谓的限制性信息,是指它可以准确的用语言进行表达,而非限制性信息,无法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本身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它需要用自身的感觉来体会,但是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很大的模糊性。但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得,一定要传播的文化信息肯定不是限制性的确定信息,而是这种非限制性的,正是这种模糊的、非限制性的信息,才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联想。

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主要是根据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切入点,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高级动物,他的品味和感觉很难做到高度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覆盖范围又非常的宽泛,对于文化建筑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必要整体把握,进行感受和分析仅仅需要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例如,上海东方东方艺术中心(图1):似五瓣之莲花,三个音乐厅如珍宝般地被装在里面,中心外壳通透,外壁点缀有七彩陶瓷珍珠。整个建筑充满活力,如流动的曲线般优美。

图1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二)、建筑的人性化信息与传达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新科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获得了空前的发展:①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聚集在了一起,从而传输的载体和介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②传播的速度和手段都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打破,呈现出一种网状的态势。③文化建筑的艺术设计可能会带来的视觉信息传播,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跨越民族以及国界,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以往的那种自上往下的传播格局这种传播方式甚至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社会网络关系之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

上海大剧院(图2),是中国传统图腾的现代诠释。地基是方形的、屋顶是拱形的,象征“天圆地方”。侧墙正面装有玻璃,面向广场,可以使人们饱览全城景胜。

图2上海大剧院

四、城市建筑室内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

在同一栋住宅建筑物里,考虑到建设成本及可操作性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时,楼层上下的建筑设计如出一辙,对于每家每户的住宅设计,只可能提供相应基础的空间条件,如一致的厨房、浴厕的位置。不同家庭的风格只有在不同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才得以体现,所以设计师应根据不同家庭的需要及追求设计出不同的个性化室内环境。

在探讨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住宅的基本功能,即工作、学习、娱乐、饮食、休息等,这些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不同房间的不同设计,造成了卧室、书房、客厅之分。而各个房间不同的布局,亦是住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不一样的平面用材与色彩、照明的应用使得不同房间各显其职。

结束语

城市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文化背景,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巧妙地展现出来,还要充分考虑建筑景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仅要保证建筑景观的艺术特性,还应重视其对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只有对各个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景观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篇5

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城市建筑屋顶的设计目的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建设田园城市,提高生活质量。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环境效益。总所周知,植物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缓和周边小气候,营造城市环境中动植物共栖空间,然而在长期的观念中,认为地面的植物种植环境效益远远大于屋顶植物的种植,这种观念的盛行,导致环境恶化进一步加深。(2)社会效益。公共的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能够拓展游憩空间,不仅为城市增添了风采,而且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美化城市视觉景观。(3)经济效益。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有利于增加建筑的节能效应,减少屋面泄水,建筑屋顶结构层的保护。

2、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和分类

2.1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功能性原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满足游人的使用功能。(2)整体性原则。关注环境景观统一整体的空间艺术。(3)生态性原则。了解周围景观的自然环境,并与人工环境结合,因地制宜进行设计。(4)安全性原则。保证建筑的结构、防水,注意乔灌木的防风措施,屋顶景观使用安全。(5)经济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降低建园所需费用,最大限度地为业主省钱。同时要坚持艺术性和以人为本原则。

2.2城市建筑屋顶景观分类

按照城市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住宅建筑屋顶景观。住宅建筑屋顶景观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达到观赏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协调,比如墙面的绿化,种植一些食用性的蔬菜等。(2)商业建筑屋顶景观。主要是通过步行道的设计,使商业建筑与屋顶景观连为一体。在商业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以种植设计为主,增加一些娱乐设施,使屋顶景观充满商业气息。(3)办公建筑屋顶景观。种植一些名贵的花草,设计反应企业相关文化的小品,缓解员工疲劳,使办公空间更人性化。(4)医疗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绿色植被,缓解病人病情。(5)宾馆建筑屋顶景。

3、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只有通过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好各种要素,满足客户的需求,制作出合适的方案。

3.1自然法

自然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转移注意力。目前,大部分城市建筑布局相对方正,起伏变化小,没有遮拦物,显得平庸无奇,因此可以设计观赏性的雕塑和植物,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实现空间的视觉延展。对建筑空间分隔,通过木质棚架,小乔木或灌木进行分隔。(2)营造园中园。对空间进行不同效果的安排,给人一种连贯的景观和谐的绿洲效果。空间之间的过度也要使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园中园。(3)巧妙用“孔”。“孔”在我国传统的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加了空间的深邃感,对空间有着连贯性作用,适合屋顶景观的视觉审美。(4)借景。借用周围的环境衬托主题景观,把各种有利的景观引进建筑屋顶的设计,通过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手段,丰富景观的层次,满足观赏需求和视觉感受。同时可以通过障景手段,丰富景观视觉效果。

3.2轴线法

通过轴线的设计,使得城市屋顶景观显示出典雅的气氛,强调动态与秩序的变化,在植物设计中,注意规则的联系,使整体布局有强烈的图案性。(1)对角线设计。运用对角线,使空间的设计呈现景观的最大化,增加视觉的拉伸感。(2)折线设计。可以增加曲径通幽的意境,扩大场所空间的利用率,扩展空间视觉,使小空间有大感受感觉。

4、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常用构景要素

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常用构景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面铺装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背景下,采用拼图、材质搭配的手法,提高环境的识别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地面反射强度,同时满足排水、防滑等要求。(2)景观设施设计。需要设计单独的景观设施,例如座椅、健身设施等,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景观构筑物设计。屋顶景观环境中的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整体配置与构建的设计规划。(4)景观小品的设计。在景观小品设计要体现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提升环境的品质,达到公共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完美统一。(5)景观植物设计。景观植物设计满足艺术美和观赏性,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遵循的科学植物配置。(6)光环境设计。通过对光环境的设计来营造景观环境氛围,结合环境特征,进行主题塑造,同时也要注意对水体的设计。

5、结语

前人利用通过理论分析、资料收集和后期的资料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建筑屋顶设计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其景观生态效益是城市景观发展的关键,如何利用区域环境优势,进行独特的设计,将屋顶景观塑造成城市的生态保护屏障,更加关注人性化设计,关注艺术性设计,尊重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点,体现科学性设计,将是未来城市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方向。

作者:陈鸿 单位: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rn city of our count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for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city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ity landscape design; unity; lack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nature

中图分类号:P901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景观概念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广义建筑学提倡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三者一体的设计思想,高度概括了二十世纪建筑学发展的历史。上世纪初, 建筑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了一场革命, 出现了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和一系列的规划理论,功能分区、花园城市、新城建设。但是城市在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拥挤不堪,人们迫切地向往能在城市中再现郊野的田园风光,于是出现了景观专业和景观建筑师,专门经营设计。良好的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不仅可以突出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还可以协调城市空间的整体形象,是城市发展得以延伸的基石。因此如何构筑良好的城市景观建筑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一、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现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益便捷,城市模式逐渐趋向统一,昂贵的地价促使高层建筑一栋栋地拔地而起,繁荣的交通将昔日的街巷撑成了笔直宽阔的大道,拥挤的人口更使得成片的住宅不断地出现。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往往表现了急功近利, 粗糙的、生硬的城市应运而生。大多数的城市丧失了自己的特点, 面对这些城市,人们无从分辨自己究竟身处何处。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城市景观设计的脚步却没能跟上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的速度,因此我国城市景观建筑仍存在十分多的问题。

1、局部与整体设计缺乏统一性

美从来都是整体性的和谐。城市景观建筑的整体性,是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科学问题。在中外古代建筑设计中,从城市规划到建筑、景园、艺术等各个方面往往都是一人独揽,这样做的优点是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有机的整体,工业化以后的专业分工,使三者相互脱离,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缺少了整体布局的规划和控制,设计也只考虑某一区域的形式和功能,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景观建筑相互渗透,忽略了空间的延续性。

2、城市景观设计地域特色缺失

经济的繁荣发展使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在感叹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一味的现代化使几千年所形成的风情万种的城市景象正逐渐被高楼、马路、巨型广场所取代,每个城市的个性和可识别性正在消失和减弱。地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景观建设,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当城市的背景被一遍遍的翻版和拷贝,盲目的把最高最新的现代建筑作为地标的时候,我们正在抛弃历史、舍弃文化。而那些只有单调繁华而没有历史痕迹的城市会使人失忆。前苏联摄制的一部影片更以幽默的方式抨击了这一现象,主人公在酒醉后因乘错车而到了另一个城市的一条相同名称的街道,其中有布局和建筑形式完全相同的住宅,找到了同一门牌号码的住宅,并用自己家的钥匙打开了构造相同的门锁。

3、城市景观设计对特色文化的忽视

特色是事物特殊的内部组织关系的表现。特色产生差异,特色具有率先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特色才能产生吸引力。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特定的历史反映。特色体现在当地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它只能在某个地区范围里体现,到处都有就不叫特色了。众所周知,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但是这几年的规划,使水域面积越来越小,逐渐失去了泉城的特色,这种城市景观规划即使搞得再美也是失败的。在信息时代,国家与国家间,城市与城市间最重要的区别并不是意识形态、政治或经济因素,而是文化特征。在其高度开放高度互动作用下,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就显得更加珍贵、更加艰巨。

4、可持续性发展意识的缺失

工业的兴起,带来的是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在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变成了工业社会的对立和排斥。在粗放的城市建设中,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此时人们对环境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以上种种城市景观建筑设计的弊端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城市景观建筑还仅仅停留于为景观而景观的单纯层面上,割裂了地景、建筑和人文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启示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探究城市景观建筑的发展之路。

二、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措施

城市作为一种可以看得到的物质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自然和人工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景观空间系统,它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景观设计, 这里的设计并非指房屋设计, 而是设计营造之意。它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广泛而又综合的应用工程学科, 融合了建筑、造园、园艺、生态、规划、工程、艺术、人的行为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具体地包括了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两类不同范畴的内容。有学者认为景观建筑学的意义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及它们的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将人的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并以此作为衡量的尺度。这就要求我们把设计的目光转移到人的身上,在此理念下,城市景观建筑要综合体现系统性、功能性、文化性、经济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协调。既要强调人的发展,又要关注自然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为营造与所处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中国的建筑喜欢融合在自然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凌驾其上。这样深层次全方位的关怀,给人类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2、注重城市景观设计的统一性

城市景观是一门有着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与城市周围空间组织关系的艺术。城市景观是客观的,它受人们的视觉思维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影响。城市景观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构成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干一体的应用科学,其范围涉及城区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中要运用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整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统一方法,使诸多的设计要素形成整体。城市景观设计的文化艺术性必须与城市功能的科学规划相统一,而不是先做完功能规划,再添加所谓的艺术规划,这样就成了单纯的艺术装饰了。城市景观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它所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各相关要素组成的复合效应。

3、崇尚自然的环境美学观

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因此中国建筑环境美的自然观也因山水美学的发达而积累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艺术最高的美学理想是追求中和于自然景观的意境美,从而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给予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到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

4、坚持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从新和谐工业村到田园城市,再到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都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然与文化、环境与生命、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完美融合的美好愿望。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要基于自然生态的视角,与自然共生。城市景观建筑的生态化,应做到内部资源的再生,要在保护城市原有内在空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从历史与景观生态的双重角度出发,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原有空间及结构加以改造并赋予其新的活力。

三、结束语:人们对建筑与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功能的满足、美学上的愉悦,而更是精神上的归属、身心上的和谐和文化上的认同,景观建筑的发展提供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同时这种具有传播功能的建筑和建筑语言的发展,向人们预示了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趋势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让我国房地产开发在经济大潮中迅速发展起来,不仅让人们的居住环境空间得到改善,居住周边环境景观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大量运用水景设计,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并且对居住者的健康大有益;水景设计带来的视觉美和审美价值,不但让人们的居住周边环境优美,清新,还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设计原则与重要性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主要遵循的原则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们居住水平。并在建设过程中中,根据地域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设计。人们居住小区空间景观的水景设计配上周边绿化,为人们工作之余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人们生活温馨安逸的需求,也为提升小区绿化环境起到美化作用。舒心典雅的水景设计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让人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由于人们在购房时对小区的水景绿化设计十分关注,因此,水景绿化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小区的格局特点,以及所在城市气候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重要性

水景设计是人们对自己居住小区周边景观环境设计中最为关注的元素。因为水景设计不但美化人们居住环境,其本身具有的生态功能还能起到调节人们居住环境质量的作用。水景设计中水循环通过自身净化功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稳定空气质量,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从而净化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水景设计在小区中环境规划中的设置不但净化空气质量,而且还让其成为居住环境的一道风景线,增强居住环境的整体空间感。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及其作用

(1)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

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类型种类繁多,主要有喷泉、水池、小溪、叠水、装饰等形式。其中,喷泉水景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压力原理,使水从低出向空中喷出,再落在水池中的一种景象。喷泉水景因其设置方式多种多样的特点,而在实践中得到较多运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最富影响力的水景建设之一。

(2)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的作用

水景设计作为一种典型的景观设计,其首要作用不言而喻,自然是体现在景观美化与环境优化之上,这也就是水景设计的观赏作用与艺术价值之所在,这一作用主要满足公共社会的环境要求与人们内心的审美需要。另外,水景设计还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甚至是体育比赛场所,人们乐在其中,陶冶性情、涤荡身心、培养竞技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之质量。诚然,水景设计不但拥有多种社会功能,还具备一系列生态作用,尤其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可谓意义深远。

3.城市景观居住空间设计中水景设计布局方式

(1)核心式布局

所谓核心式布局其实就是指,在一个用地近乎于标准几何图形的居住区中设计一个中心水系,并将其作为整个居住区的核心景观。就空间定位而言,这一中心水系是居住区整体建筑设计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尽可能的做到使大多数居民都可以在其住宅中便能欣赏到这一核心景观,甚至于只要以其为参考标准就可以对居住区中的其他建筑做出大概的定位。就生态价值而言,这一中心水系同时又是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调控中心之所在,不但起调节居住区内部温度与湿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促进居住区周围空气对流运动的功能,通过对“热岛效应”的减缓,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2)线性布局

线性布局是以水体为轴,将水体景观与居住区连点成线,从而达到二者相统一相和谐的效果。由于水体在这一布局之中所发挥的轴线功能,使得这一种布局在实际应用中更加适合于那些功能作用众多、设计要素复杂、建筑用地并不规则的居住区。相对于适用于用地规则之居住区的核心式布局而言,线性布局,可以使本不规则的居住区在空间定位上呈现出更好的连续性,并在视觉效果之上体现出一种通达舒畅的感觉,从而既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艺术价值。

(3)组团式布局

组团式布局的主要元素是水景设置,同时也需要小区其他绿化设施组合搭配,才能让水景设计的艺术形态和视觉效应展现出来。组团式布局最大特点是每个个体都能独自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空间,又和空间整体设计景观相互协调,与整体设计布局保持一定的完整性。这种风格让水景设计零散但不凌乱,而且占用区域较大,非常受小区住户的欢迎。

(4)环绕式布局

环绕式布局是根据居住环境的整体布局格式,让水景建设环绕在整体居住建筑的周围,让水景设计体系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中心点。把环绕式水景建筑两边的人行道,在进行相应的植物绿化装饰,让水景设计与绿化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在提高美化作用的同时,也让人们的视觉得到享受。环绕式布局弯曲,多样化的设计风格,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清新,舒适,同时也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环绕式布局合理的规划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篇8

城市建筑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艺术,工作人员必须要拿出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任务,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而经过相关工作者的多年研究,终于制定出了解决相关难题的方案,例如重视总图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等等。那么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策略来进行一下详细的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与实践相脱节

城市建筑规划和实际的建筑施工是两个概念。目前我国对于建筑景观规划的想法不错,但是却无法用于实际的施工当中,这具体体现在:(1)不严谨的建筑规划设计。比如在对一些专项设计、特设园区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思路,导致无法投入到实践工作去。(2)不合理的建筑规划。有很多规划的地区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因此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产生冲突,规划不能只考虑当地的资源特点,而是要以国家政策为出发点来进行全面的分析。(3)没有具体的建筑规划,而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难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在工作期间,还经常出现不根据规划思路来进行设计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都对我国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造成了影响。

1.2缺乏思考,盲目追求他人设计风格

一些设计师的建筑知识相对匮乏,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误。例如在和植物进行搭配的时候,所选的植物高度遮挡住了建筑门窗,导致在建筑采光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且在颜色搭配的方面,没有考虑到植物具有阴习性的特点,因此造成建筑看上去不是特别的美观。

1.3对自然环境不足

在进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周边的土地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究其原因在于设计人员没有环保意识,而且也没有形成生态设计的理念。这主要表现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采用的并不是环保型材料,而且在采购的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以及人力,这有违国家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2发展策略

2.1重视总图设计

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以及用地标准都要提出详细的要求,以此创建出符合实践要求的规划环境。另外,若想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创建出完善的总平面图至关重要,不管场地面积有多大,都要根据场地的现实状况,来对建筑的间距以及植物的搭配进行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管线的平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保证其整齐度。

2.2建筑景观要兼顾和周边园林环境相协调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其工作宗旨是要尽一切能力建设出让人舒适的建筑环境。而若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同时,充分的考虑周边园林的环境,争取让两者之间能够互相协调。另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表现在对细节的把控上,例如在建筑周围设计一些桌椅、庭院等,这样可以对建筑起到绿化的作用;在对建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还要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对建筑布局进行确立,这样才能够让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2.3建筑景观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规划设计期间,要做好资源的节约工作,同时保护好周边的土地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优化设计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说要尽可能的利用好手里的自然资源来给人们打造出一个完美的人居环境,而这才是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最高目标。另外,要运用高科技的手段、环保材料来建设城市建筑。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最好在建筑周围留出一块空地,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降低建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概略,让建筑能够得到足够的面积,从而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2.4加强设计师的技能培养

设计师不但需要一定水平的设计功底,还要对与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相互的融合,从而得以加强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另外,设计师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对城市建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结合高科技的手段。建筑景观如果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没有了人文精神,就会让整个建筑充满冷漠的味道。所以,设计师要尽量的打造出一个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建筑景观,而且还要淘汰掉那些不能够对建筑景观形成保护的设计方案,这样的就可以很好的增强人们对于建筑景观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建筑景观更具吸引力。通过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设计师在工作中所背负的工作职责非常的大,因此只有刻苦钻研,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设计水平以及更多的掌握与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2.5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

尽管我国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让很多的文化景观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而且在具有表现民族精神的建筑当中,风格越来越趋于同化。而若想让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就必须要让民族文化具有继承性。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期间,要充分的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以及风俗特点,这对于增强景观的地域文化风情、增强地域范围以内居民的文化感染力和加大景观的旅游价值都会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

2.6增强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2.6.1改变“见缝插针”的保守观念在进行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加大对如交通绿地、生态绿地等方面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绿地之间的融合性以及连通性,景观和生态的共融性。而在建设生态绿地的时候,则应注重科学性,并在做好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大其自身的艺术性。而这样才能够彻底改善“见缝插针”的保守理念。2.6.2保护乡土植物,推广屋顶绿化工作对乡土植物给与更多的保护是目前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对城市进行建筑景观规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如何对乡土植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它们遭受到破坏。而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做到有节制地引种。此外,屋顶绿化工作也应该在景观规划领域中得到推广。它作为扩大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城市环境、改善城市自然生态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很好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3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让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总图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加强设计师的技能培养等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刻苦钻研,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让我国的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的水平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9

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不仅是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适宜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区域的环境质量。要科学严谨的进行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以达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一、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

景观的使用基本上覆盖到了居住区环境的每个角落,其构成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主要如下:

1、驳岸。河道驳岸能起到防护堤岸及防洪泻洪的作用。利用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形成急流、缓流和静水,达到动与静相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景色,同时配备灯光、假山、喷泉、护栏等装饰,就形成了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艺术景观。

2、道路。道路设计的漂亮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美丽的风景线。道路和路边块石、路牙、休息的坐椅、路灯、植物等一起组成了居住区基础艺术景观。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需要对装饰、道路曲线、铺材、宽窄和分幅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3、小品。其内容有园艺小品、设施和雕塑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小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精良的小品能成为小区的标识及人们视觉的焦点,并能成为城市居住区耀眼的闪光点。

4、广场。广场是人们常逗留的场所。设计时要通过它的地坪高差、颜色、材质、图案、肌理等因素的变化,综合考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

5、绿化。绿化是将花、草、乔、灌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并用乔木、灌木、花卉进行点缀,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并且要加强围墙、阳台、屋顶和悬挂绿化等;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进行艺术设计时还要注意构图的颜色、对比和质感,以形成从绿点、绿带到形成绿廊、绿坡、绿面的绿色景观,丰满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容。

二、主要设计理念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居民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在进行艺术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注。其主要内容有交流空间、活动场所、艺术景观小品等,努力创造出更健康更生态、更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2、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在保护和尊重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利用地区内原生态的山水地形、土壤、花草树木和阳光、空气等因素,精心设计出具有绿色自然的艺术景观环境。

3、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还要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不仅要考虑到建设景观的费用,还要还要考虑到建成后的管理及运行的费用。

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时还要突出它的地域性特点,充分体现居民区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前提,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便于居民的各种活动,在居民的休闲和交往过程中,让居他们体会到环境的美。

1、注意对植物艺术景观的创造

注重依靠植物进行造景,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的点是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它是居民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公共空间;线是环绕居住区周围的防护绿化带;而面是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且与居民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住宅绿地。

应加强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植物种类及绿量,形成层次和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能大大增加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因而在对植物的进行选择时,特别注意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土地的树种。这种由本地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不仅结构稳定且长势良好,最能展现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还要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并注重生态效果。增加绿地面积,对屋顶、墙面、阳台和窗台绿化,同时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相结合,使它们相护交融并渗透,同时改变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和绿地达到自然过渡,减低屋顶和墙面材料的热辐射,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最终达到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2、设计布局要因地制宜

设计布局时要考虑到当地风土人情。在了解该其历史和现状同时,遵循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和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这样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还要考虑到原有地形和地貌形态。要始终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时,维护和保持地区原有的形态,在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设计布局。

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时。采用多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边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中,努力创造出适合城市居住区的自然山水景观。

3、加强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良好的居住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因而要对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进行创造,满足不同年龄、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及居民进行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要开与闭相间,动与静结合。对地下及半地下车库的地形进行处理和架空层的利用等,创造多层次的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为了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在一片绿树丛中,应使用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花草树木、山石小品和花坛坐凳,使户外活动空间在景观、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更加生态化、便捷化、景观化、功能化、多样化。

4、注重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篇10

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20世纪照明科技的进步并分析了光对建筑,城市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评述我国照明工程建设发展状况以后,作者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

关键词:照明工程 建设发展状况 光环境设计

三、光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篇11

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

景观工程实习是建筑景观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工程实习,将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逐步融汇于实际的项目中去。通过实习,使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为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本人也从实习中得到了锻炼,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组员协调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 提高了综合素质,增长了关于景观设计的专业素质。

为了使学生从实习开始有一个对景观工程实习的准确定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制定出具体的学习内容,比如说设计一个海边别墅,要考虑到当地人文、气候、风土人情、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特有的历史建筑、民俗等,要通过调研还需要了解本地植物的属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景观工程实习有个宏观的认识,尽快理解工程实习是“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

教学方式多样化

为了保证景观工程实习的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方式不能像课堂理论教学一样采取固定模式,必须灵活多样。其教学模式应随着景观工程实习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公园景观时,现场绘图的演示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速地了解到计算机施工图绘制技术;在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时,实景观摩是尽受设计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配合教师的现场讲解,可以让学生获得的景观视觉印象在第一时间转化为专业知识便于自己思考。

如果实习现场属于大型场地,学生可以组成若干个独立班组, 每个班组有10人左右,由1 名指导教师具体指导,然后组织讨论,使各个小组之间将学到的知识交流共享,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做兼职的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学生应认真记录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实习日记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记录所在工地的工程概况、景观需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记录当天实习的内容和所完成的工作。实习工作的操作要领和质量要求,以及实习后的体会和收获等。在按计划完成景观工程实习及现场参观之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好实习的总结工作。总结工作包括对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及实习成绩的评定。学生本人要通过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独立完成景观工程实习报告。

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方式,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目的。

改革教学内容,实施系统化教学模式

首先,要充分重视实习教学环节, 调整现有的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认识到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力支持实习教学改革,使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 保持整个景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其次,实习过程可以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针对实习经费紧张, 实习地点分散等困难, 可以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在实习开始时, 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安排统一讲座, 请校内外专家为同学们作景观设计的专题报告, 讲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比如设计过程中每个各个设计阶段的特点、工作等内容。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 分别布置各组学生实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下一阶段实习的感性认识和深入了解。

第三,重视实习专题报告的写作。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并不重视实习报告,把实习报告写成实习感想和体会, 不能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 归纳经验, 总结收获。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习进行到一半时, 根据实习的专题方向拟订自己的报告提纲, 并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报告提纲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在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的前提下, 结合实习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逐步完成专题报告。

结束语

篇12

2、园林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2.1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指描绘生态镶嵌式结构拼接的多样性,环境不同造就植物类型不同。而这种多样性是通过生物自身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的,也可以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和专类园来实现。而景观综合性是指,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最终结合多种因素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2遗留地保护原则

自然遗留地之内的有价值的景观植物需要保护好,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或者自身特点的植物,更应当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利用和保护。

3、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策略

3.1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注重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积极展开生态保护首先是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绿地建设。这是因为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当地小气候,达到冬天暖和夏季凉爽的目标;还可以适宜地增加城市湿度,更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害浮沉,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持水土,进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3.2合理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原有的植被和自然地貌

3.2.1依据城市用地性质,合理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用地规划需要合理的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的面积。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不能忽略的方面。它对城市绿地的不断发展提出总体的方案和目标,进而调整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机结合,这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之所在。

3.2.2园林设计需要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当前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部分地区在进行经济开发时大范围的推土、移山造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自然植被,接着建设住宅、厂房、休闲娱乐场所等。这样的行为在生态学角度看来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城市近郊必要的植被保留是很重要的,这是地区特色植物的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的社会迁移、生态环境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3.3优化植物配置,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优化植物配置需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而当地建筑群落功能和城市景观以及具体气候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配置。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择绿地的设计风格和种植植物的种类,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植物。以保证不同植物群落共同组成了多样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目的。

3.4建立健全衡量现代园林绿地的科学标准

按照生态系统理论的需要,园林设计者需要在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时遵循一些标准,针对一些能够体现园林环境质量的具体数据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建设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价值。

3.4.1功能标准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进而维护人们生活的健康。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功能标准必须是以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的。

3.4.2

系统与连续性标准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是一个独立休闲游玩的空间,应作为人类生活的地方与自然过程有机结合的连续体来进行规划设计安排的。

3.4.3地方风土特色标准

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程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园林绿地恰恰是地方文化精神珍贵的保存地,它对于地方文化来讲不是形式上的表达,而是深层次的内涵意义。

篇13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static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nstruction has no vibration, no pollution, transport hoisting convenient, low noise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is short, the construction civilization degree higher characteristic. 90 s, static prestressed pipe pile on the project has been widely used.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tressed pipe pile by original low voltage pile force, small norms pile at the pressure to pile force, large size, high strength of pile.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c pressure pipe piles were used more widely, especially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being widely u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tatic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前言

近几年来,预应力管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型,由于单桩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施工现场文明整洁、现场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已作为一种经济、可靠的基础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目前管桩直径一般为300mm 、 400mm、500mm、600mm,壁厚为70mm、95mm、lOOmm、105mm、125mm,类型为A型 (抗压)、AB(抗拔)型,桩身混凝土强度多采用 C80 ,桩长一般为8m ~ 12m , 5m ~ 7m 短桩根据需要向厂家订货。桩尖形式主要有封口型及开口型,其中封口型又分为十字型及圆锥型,不同的桩尖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情况。但目前由于相关规范要求和标准尚不完善,容易造成不规范施工情况的发生,现结合工程实践,对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800000m2,一期工程共有8多栋多层和小高层住宅楼,其中小高层住宅楼地上10层。住宅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坡屋顶。由于原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考虑到安全、经济、工期因素,采用PHC桩进行地基处理,采用PHC―AB400(95)a(桩型AB桩,直径400mm,壁厚95ram)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根据不同楼座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及试验桩承载力试验情况,桩长分别为23m、25m、30m。

二、静压预应力管桩的设计与验算

2.1地质状况。地基土主要由粉质黏土、粉土及砂组成,地貌单元属丘陵地带,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属非液化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震陷问题。天然地基属不均匀地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静止水位为3.20---4.90m,地下水属潜水型,勘察时属丰水期。

2.2桩长计算。选取地勘报告中的16号作为桩点验算(该点处楼座承载力要求1600kN)。初步选定:空心桩外径为400ram,内径为210mm,桩长为25m,入土相对标高0.OOm。通过计算,选择25m桩长能满足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

三、静力桩施工技术操作

3.1压桩顺序。为避免挤土效应,本工程开始从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先开始施工,由内到外并朝远离建筑物的方向进行压桩: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尽量避免因桩机多次行走扰动地面土层,使地面沉陷,以经济合理的运桩、喂桩方便为原则。

3.2压桩工艺流程。压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线一桩位测量定位―桩机配重一桩机就位一吊桩并调整一焊桩尖一压第1节桩―接桩一压桩(直至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为止)一桩机就位开始下一根桩施工(直到全部施工完毕)。

3.3机械选择。在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时,其中需要慎重考虑的是沉桩时产生的压力不应超过管桩桩身结构竖向承载力的极限值。本工程桩端位于一般的粘土层,桩架配重取1.5―2.0倍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即可满足沉桩的要求;而采用静压法沉桩,静压桩机采用抱压式,本工程所选用800型一台抱压式桩机。桩机的夹具选择长夹具,保证夹桩时,桩身侧压应力较小,且更易控制桩的垂直度。送桩杆的长度根据送桩长度和压桩机确定,同时考虑施工中有超深送桩,送桩一般宜按理论送桩长度增加3m,本工程选用8m和10m送桩杆。

3.4施工准备工作。(1)场地要求:打桩前协同建设单位做好障碍物的清除与管线的保护工作。施工场地应平整,施工前用建筑砖碴在施工范围内满铺50cm,防止桩机沉陷。现场的坡度不得大于1100,地耐力应不小于140kNPm2。桩机最小工作半径:桩位中心距周边建(构)筑物应大于12压桩机宽度+1.Om,且对建筑物应有保护措施。当桩机上坡时,坡度应控制在10%,上坡时卸掉桩机配重。(2)管桩进场验收及现场堆放:桩在运入施工现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生产龄期,强度应达设计值的100%。细心检查起吊、运输、堆放等过程有否损伤,并做好验收交接记录,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桩不予接收。现场堆放不得超过2层,并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3)桩位测量定位:根据基准点进行放样。将轴线控制点引出6m一8m,做好测量控制网,桩位可打短钢筋并洒白石灰醒目标识,桩位测量允许偏差值;单桩10mm,群桩20mm。并在现场设置三个轴线控制点,用砼保护好,并引测到固定构筑物上。为防止挤土效应影响,并在离施工场地远处,做三个复核点,以便经常性的对控制点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复核设计要求。

3.5压桩技术

(1)测量放线。用经监理单位检查过的纵横线控制桩,依照布点图放出桩位具置,然后采用钢钎打入400~500mm,拔出钢钎后,灌入灰粉捣实,并在灰桩中心打入竹签定位,用以保证机械碾压后桩点不错位;桩位放完经复核无误后办理交验手续,方准施工;每日打桩前须复测桩位,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2)桩机编号、就位、配重。运到施工现场的桩体,按照统一编号的原则,每根桩都必须编号,便于做施工记录,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每根桩的使用部位清楚。

桩机就位是依靠操作桩机的纵移、横移和回转机构移动桩机到达所需压桩的位置,并初步调平机身。桩机就位前,施工场地应先平整好,桩机移动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机身水平,机身平面倾斜角度不能过大,纵向行走时两边移动装置必须同时、同向运动,不允许单独或者反向运动,两个纵移油缸中的一个伸缩到位时另一个必须马上停止伸缩,以免造成对桩机部件的损伤。压桩机应根据设计要求压力配足额定重量。

(3)放样定桩位。采用极坐标放样。桩机移至压桩位置,将桩机调平,并使其夹持具的中心对正桩位中心。

(4)吊桩定位,调整垂直度。吊桩前用于捆绑的桩钢丝绳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有断丝现象立即更换,保证牢固可靠。吊桩时应于桩上1/3处捆牢,起吊时严格按有关吊装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周围不得站人,起重机与其他桩和桩机发生碰撞,使桩头与地面或前一根桩头接触并确认桩机已钳好桩身后,方可脱钩并准备下一根桩的吊桩、插桩工作。然后将施工所需规格的桩运至压桩位置20m范围内,按桩位布局情况合理放置,尽可能不要出现长距离拖桩,以免拖桩时造成对桩的损坏和降低功效,做到施工时能一次性成功起吊。

(5)压桩。压好第l节桩是保证整根压桩质最的关键,定位和垂直度应严格控制,压入时,先应根据机上水平仪调平机台,同时须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经纬仪或吊线锤。监控下桩垂直度,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压桩刚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不得超过3mmin。当桩尖插入桩位土体0.5米后,压紧预制桩,再次用经纬仪进一步校正桩的垂直度,观测桩身、桩架是否垂直,桩机平台是否水平,符合要求后启动压桩油缸,将桩徐徐压入。压桩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桩身是否发生位移、偏斜,若桩在初压时发生位移、倾钭应及时纠正,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应符合GB50202―2002规范要求。必要时应将桩拔出。清理桩位下障碍后,再凹填土重新压桩。如桩机压力偏小,压不到要求标高时,采取措施增加配重。确保压至标高。当桩压至设计标高后。应准确记录终止压桩时的压力表读数,并认真填写压桩原始记录。压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以减小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率,防止对周围土体及相邻桩发生严重挤压,造成地面隆起及相邻桩产生偏移。

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及时截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锚点,送桩遗留的孑L洞,应立即回填做好覆盖。否则桩机行走后地面会沉陷,或者造成人员伤害。本工程在压桩过程中认真记好压桩时间,压入桩长所施压力有读数,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看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施工中禁止间断压

桩。

(6)接桩。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当设计桩跃大于15m时,通常都要接桩。在满足设计桩长的前提下,配桩时必须以焊接的接头数最少为原则。接桩就位时,下节桩头须设导向以保证上下节桩找正接商,如桩间隙较大,可用铁片填实焊牢。结合面的间隙不大于2mm。接桩时,为减小焊接变形,可沿接口四周先对焊6个点,以确保焊接质量和上下两节桩同心。普通电焊机焊接时。第一层必须用细电焊条打底,确保内层焊透,第二层用粗焊条焊接。每层焊接厚度应均匀,每层间的焊渣必须清除干净,方能再焊下一层,坡门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高出坡口lmm,焊缝不应有夹渣气孔等缺陷。无论普通电焊机还是CO2,保护焊机焊接,其质量都应符合GB5ff250-2001钢结构上程施上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及时清除焊渣,检查焊缝质量是否有虚焊、夹渣、漏焊等缺陷,如焊缝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补焊,直到合格。接桩后待焊缝冷却降温8min后再开压。本工程的桩接头采用气体保护焊,CO2纯度不低于99.5%,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7)送桩及终压。本工程送桩长度为3―7m左右,当桩顶压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量出桩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杆的中心与管桩中心线应吻合一致。正式压桩前,本工程对不同的桩型进行试压桩,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为:以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有效桩长为参考参数。根据桩机类型,终压分持荷复压和非持荷复压,终压值不小于设计值,复压沉降量不应大于10mm。

(8)截桩。桩头截除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强行扳拉截桩。锯桩器为自制分抱箍和电动切割机两个部分,抱箍为个半圆形抱箍通过螺栓连接,抱箍为两块钢板和横向短筋连接,钢板上均布钻孔,以固定切割机。电动切割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抱箍上,通过手柄,进行割桩工作,割桩时需加水,操作时需更换几个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桩基设计时宜选用标准管桩,选用非标品将给采购、配桩、机械选择带来斟难。对孤石较多处宜采用补勘措施,减少废桩和补桩,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堆放管桩,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安排桩机的行走路线,提高桩机的工效。质量的保证前提是严密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与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对于已出现上浮的桩的处理应优先采用复压技术,复压沉降量宜制在略大于上浮量,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桩身上浮。尽管预应力混凝土高强(PHC桩)有诸多优点,但在设计和施工中仍然存在承载力确定依据不统一、施工终压力取值难确定及相邻基桩端标高差异引发的影响界限不明确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和完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