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产养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水产养殖

篇1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篇2

一、引言

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从单一养殖种类转到多种鱼类混养,是我国养鱼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使我国的养鱼业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朝时,我国的池塘养鱼已从粗养逐步向精养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8%。第二阶段:徘徊阶段,1958—1979年。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养殖业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在世界上,水产品的增长绝大部分依靠海洋,而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我国水产的特色。

21世纪是由绿色革命向蓝图革命的世纪,是生物技术大发展的世纪。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迎接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实现鱼类增养殖业的现代化。

二、我国海水养鱼业的热潮及发展趋势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对象变化势态。海水鱼类养殖长期落后于藻类 、贝类及虾类,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展迅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海基型养殖,和以水循环及水质控制为特色的养殖工厂为主的陆基型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养殖种类越来越多,大黄鱼、牙鲆、大菱鲆及花鲈等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先后突破, 但鲷鱼类、石斑鱼类等种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批量培育尚有许多难关,多数优良种类的 苗种供不应求。在海洋鱼类资源枯竭,渔场面积收缩小,海产鱼类日显短缺,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海水鱼类养殖将成为我国 21 世纪海水养殖业的主要热点,乃至海洋产业的主要台柱之一。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①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②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③补充纯氧;④臭氧杀菌;⑤建立免疫防疫体系;⑥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⑦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⑧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

三、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篇3

中图分类号: S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26-1

1 当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大误区

1.1 盲目用药和加大剂量

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因存在多种治病因素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时常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水产动物一旦病情发作,应该依照动物的病情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药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更进一步的经济损失。而很多养殖户“病重乱投药”,在大量的水产动物发病时乱了方寸,不管药物对症对因与否、效力是否合适,是否有禁忌,拿来即用,大多数情况还是疾病非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恶化,还贻误了动物治疗时间,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一定要严格用药的对症效应。

任何药物都有其严格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必须要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过犹不及。很多的养殖户认为,剂量越大就越有效果,因而盲目加大剂量,因此常常使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养殖水产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很多养殖户用药知识不足,对用药禁忌比较忽视,武断的认为多种药物一起混合使用,那么解决问题的几率会更大,效果更好,因而经常随意将几种药物放在一起混用,不是引起死亡事故,就是导致药效降低,损失惨重。

1.2 严重缺乏对内服药的使用的重视

受传统防治手段的限制,即便是很多沿海地区,养殖户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时,无论水产动物患的是什么病,都片面的强调外用药的使用,往往采取泼洒的方法,极少投喂内服药。这种现象很普遍,但是非常偏激。对于某些水产动物来说,不仅要泼洒外用消毒液或杀虫剂,用于消灭水体和养殖动物体表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同时还应投喂药饵,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3 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认为,温度与药剂的疗效成正比。高温可以使药物扩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以鱼类为例。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

2 选择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用药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水产养殖动物的用药方法,主要有拌药饵投喂法、注射法、浸泡药浴法、悬挂消毒法和涂抹法等。选择恰当的用药方法必须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2.1 因物而异――根据患病动物的状况选择

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一般都较少摄食甚至不摄食,行动缓慢或出现离群独行等倾向。对于食欲下降的水产动物,即使在饲料中拌上药物进行投喂也未必会起到实质性作用,只能是对尚能摄食的个体起作用,因而治疗目的是难以达到的;而对于那些不能摄食的动物则根本起不到作用,而未被摄食的药饵侵入水中,还可能不断地扩散,逐步侵害养殖环境。因此,采用投喂药饵时要注意患病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例如,对于鱼类水产,往往可以使用有诱食功能的药剂。鱼类对糖类和盐的味觉较为灵敏,为激发患病鱼种的食欲,可以在药饵中添加适量的诱食药剂。根据鱼类独特的状况,添加诱食药剂,从而提高了治病效果。

2.2 有的放矢――根据病原体的特性选择

携带于水产养殖动物身上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应采用不同的药物。而且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因此,必须在确定病灶的基础上,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再进行药物的选择,对于病毒类的病原,目前还没有用于根治的绝对有效的药物,而对患病毒的动物用药,也仅仅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所引起的二次感染。

对于细菌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患病动物是全身性感染还是局部感染,由此来选择用药方式,如鳗鱼的爱德华菌病,因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因而采用投喂药饵法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其患病部位主要是鱼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可采用浸泡药浴法治疗。

2.3 根据药剂型选择

渔药的种类和剂型也多种多样,有粉剂、针剂、片剂等,能溶于水或经过少量溶媒处理后能溶于水的药物,既可以制成药饵投喂,也可作为药浴使用。对于不能溶于水的各种药物则不能采用药浴法,一般渔药生产商都是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给药途径来生产出不同剂型的,使用者要认真地阅读产品说明书。有的剂型药物在消化道内不容易吸收,而较容易通过鱼鳃吸收。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水产动物治病之中,中药副作用少,成本低,西药药效迅速。实践证明,有疗效的中草药掺入一些西药,既能提高药效,又有效降低了成本。如,黄连、大黄、黄柏、穿心莲、地锦草等碾成粉末,掺入一些西药,比单独使用中草药要提高5-10倍的疗效。

要做到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鱼药,在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又积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现代水厂养殖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参考文献

[1] 孔淑珍,水产养殖用药的几个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0,(4).

[2] 王玉堂,水产养殖用药常识与注意事项(1)[J].中国水产,2010,(2).

篇4

1.2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会降低鱼类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影响鱼类血液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力。由于组织缺氧因而鱼类的摄食量就会降低,因而会加重组织缺氧,从鳃部开始发生病变,影响呼吸,同时会对平衡能力造成影响。发生病变的鱼类会出现黑紫色血液以及红褐色血液,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脏皮膜通透性改变,使得渗透能力下降,造成组织充血,出现类似出血病症状。

1.3瓜虫病该类疾病是一种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是在淡水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可以说所有的淡水鱼品种都受到过瓜虫病的侵害。小瓜虫的生长以及寿命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或者一摄氏度时最容易感染瓜虫病,而水温超过三十度以后虫体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天发生瓜虫病的几率较小。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在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或者在鳃上出现白点,因此这种病症又被称作白点病。

2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防治思路以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下我国的综合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结合水生物防治病害工作上的基本原则,将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主要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资金是防治水生病害发生的主要基础,财政补贴是水产病害防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水产生物的病害预防以及治理中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积极的争取资金,并对相关的研发配套设施进行逐步的完善。而病害的防治少不了渔药,因而渔药需要同不断改变,渔药的研发技术需要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提高而推陈出新。

从养殖技术上的提高上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健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而养殖技术的推广主要的侧重点为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手段主要通过水体以及自然生物环境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用以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病害的发生。因而,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养殖首先应当保证养水,这一理念是推广水产养殖的基础理念。其次,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养殖能够很好的对病害预防和治理。诸如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养殖场能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获得病害防治基金,以此积极的去寻找并推广水体养护措施或者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诸如:对芽孢杆菌制剂的使用推广,EM菌剂的使用和推广(乳酸菌做为菌液主导),这些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消毒剂,成为新兴的水质净化剂,以此,创造出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水产养殖,更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最后,财政还会在病害的治理以及疫苗的使用研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该类工作需要适当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而基地的建立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养殖环境具有代表性。

篇5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渔业副主任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成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姜晓天。副组长:陶洪明、薛兰升。成员:孙强、迟海虎、曲春娟、龙熙陵、汤二红。

各县成立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选择部分养殖场、苗种场

(共4页第1页)

进行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以听取情况和查阅资料的方式为主。

三、督查内容

(一)开展养殖用药拉网式排查

对养殖水产品开展重点抽查。检查采取现场存贮药检查、用药情况询问调查和产品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内容重点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药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对使用限用药物的产品和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必须在休药期满后上市销售。

(二)检查养殖场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水产推广机构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次执法检查,加快推动本地养殖场建立健全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本次执法行动要重点检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适当检查小规模养殖户。对未建立相应制度的企业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三)检查水产养殖许可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情况

对于养殖场地无权属争议纠纷且符合省和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养殖场都应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在取得养殖证的养殖场从事苗种生产的需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四)检查苗种生产、养殖场相关档案建立情况

检查养殖单位《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填写情况,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完整,要有总结、分析材料。主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国家现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养殖场限期整改。

(五)指导养殖生产者依法生产

各县要结合检查,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各县水产站要充分发挥本地本单位技术推广人员、水生动物防疫员、病害测报员的作用,在制订、推广新标准与新技术方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

(六)督促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要在本次行动中,进入本地重要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督促批发市场加强进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产地证明、经营台帐等制度,并对经销者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要帮助有条件的市场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督促暂时缺乏条件的市场委托有资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四、有关要求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提高行政能力和保障消费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的重要性,切实组织做好各项工作。

篇6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养殖品种的不断扩大,地区间苗种、亲鱼运输日益频繁,并不时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养殖对象,给区域性鱼病,甚至国外的鱼病向各地传播、蔓延制造了条件,水生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水产动物的病虫害防治大多是借用人药、兽药,药物种类较多,用药范围较广。这些药物是导致水产品出现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由于水产的特殊性,水产养殖和水产品管理应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但在许多地方这方面工作大都由畜牧所代管,无法行使其应尽职能,而渔业行业组织和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造成疾病有机可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质量下降。

对策及建议

选择优质水源,抓好良种场、养殖场、饲料场的标准化生产,建立养殖生产基地。坚持以养殖户为主体,普及健康养殖相关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意识,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规划设计、苗种供应、鱼病防治、养殖技术指导,建立生产有记录,销售有去向,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由以往“重生产,轻管理,粗放养殖”向“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养殖”转变。养殖生产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自然承载力,按品种、池塘的生产条件、资金、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放养模式与密度,对池塘适时“轮休”或“休养”的方法,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

高度重视饲料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饲料质量监测体系,质监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生产和销售的饲料及添加剂进行严格抽查,并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行动,加强对养殖户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重点应从对营养指标监控为主转向以饲料安全监控为主,促进饲料安全工作的开展。饲料要求质优、营养均衡,粒径适口,鲜活饵料新鲜并且不带病原体,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鼓励使用安全不发霉变质饲料,禁止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激素、增重剂等。

篇7

二、苗种控制

从2005年多宝鱼中被检测出孔雀石绿残留超标事件曝光后,在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开始备受关注,同年10月,中山市阜沙鸦雀尾水产苗种孵化场在中山检疫检验部门注册备案,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笔者单位自有2000多亩水产养殖基地使用上述苗种场苗种,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令8万多亩养殖水面3000多农户养殖户,选购符合上述条件苗种场生产培育的鱼苗苗种,使良好水产养殖操作之苗种得到良好的控制。在对中山部分地区涵盖港口、东升、东凤、坦洲、民众、南朗等六个镇区农户养殖的四大家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排查监控中,数据显示:2005年第四季度,检样634份中,阳性检出率是11.98%;2006年检样1771份中,阳性检出率是4.57%;2007年检样1033份中,阳性检出率是4.06%;阳性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2009年开始,围绕“加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科学养鱼,建立了淡水鱼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创设应用示范基地,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应用小区化管理模式,结合养殖专家定期技术指导,使广大养殖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得到增强,与我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农户中,2009年抽检四大家鱼(草、鳙、鲮、鲫鱼)样品1278份中,孔雀石绿阳性检出率是4.38%,2010年,检样493份中,阳性检出率降到2.63%,2011年检样739份中,阳性检出率降到0.81%。孔雀石绿阳性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出现良好势头。中山是出口香港淡水鱼的大户,占据了香港市场的份额达70-80%,中山淡水鱼的质量安全水平的大大提升,使出口香港淡水鱼的合格率提高到99%。

四、加工环节控制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在加工中针对加工环节,设立关键控制点CCP,按照关键控制点的要求,对每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通过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落实保证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保证产品符合安全卫生的前提,是建立、维护和实施一个良好的卫生计划,即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它是企业所有卫生工作过程的指南。卫生标准操作规范涵盖以下方面:(1)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与食品接触表面(加工设备、工器具)的加工用水和冰的卫生安全,或经过处理使其安全。饮用水系统和非饮用水系统之间没有交叉连结。(2)与食品接触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包括选址、流程合理,个人卫生规范,卫生操作得当,原料、成品隔离,生熟分开,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合理等等。(4)生产加工人员的手、手套、工作服、帽、靴鞋和与食品接触的或与生产设备表面接触的用具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维护与卫生保持;(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避免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食品包装材料等掺入剂、燃料、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金属碎屑、冷凝剂及其它污染物。(6)有害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上岗前体检,每年定期体检,以及发现任何有或可能有疾病、传染病、外伤(如烫伤、溃疡)及其它可能对食品及食品接触的各种设备和用具的或包装材料造成污染的人员,不能让他参加直接作业,直到伤口愈合、疾病痊愈为止。(8)虫害的防止。笔者单位下属的水产品加工厂,从事水产品加工近二十年,工厂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生产管理严格执行水产品HACCP计划,从原来到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实施从池塘到最终产品出口的全程质量监控,从1996年起,先后获得法国农业部注册、出口欧盟认证、美国FDA的HACCP认证,取得美国ACC质量认证和取得英国BRC证书,出口数量猛增,企业稳步发展,正是从养殖水产品安全生产方面实践了良好水产养殖规范中的加工环节的控制。

篇8

(2)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池塘多属小塘和浅水塘,且池塘底泥厚,有些甚至严重淤塞。全县仅有2处连片精养池塘(面积约1000×667m2)的抗自然灾害条件较好,其余养殖水域遇持续暴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洪灾。

(3)产业结构不合理。2012年草鱼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50.13%,鳙、鲢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13.05%。而近几年以来,水产品消费市场出现鲢、鳙等品种刚性需求量增加,市场呈价高旺销之势,而该县主打养殖品种为草鱼,鲢、鳙等品种应市能力不足,特色养殖也没有形成规模。

(4)服务体系不健全。渔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全,服务渔农民的能力不足。全县在编水产员8名,而专职从事水产技术服务人员仅1名。鱼病诊治仅靠1台显微镜和几盒快速水质检测盒。

(5)销售渠道不畅。近几年以来,周边县市纷纷加大了草鱼养殖力度,除南昌市草鱼养殖产量持续提高外,抚州市的崇仁、临川、东乡、南城、南丰等县都增加了草鱼养殖面积,产量上升势头强劲。调查发现以前这些地方鲜活草鱼都由金溪县供应,而近几年以来,抚州市遭遇外来水产品的输入与本地草鱼产量增加的双重挤压,市场起伏不定,在草鱼上市旺季,往往采取低价抢占市场,养殖户收益受损严重。

(6)健康养殖意识差。由于追求高产量,多采用高密度养殖,养殖水体环境日益恶化,导致疾病频发,养殖风险加大。有的养殖户仍大量使用低廉有毒,甚至违禁药物防治鱼病。

2建议

(1)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水利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以及多元化的方式筹集资金,对山塘水库进行改造,增强蓄水保水能力,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做到灌溉与养鱼兼顾。对老山塘水库进行改造加固;池塘应以小改大,由浅改深,清除淤泥,完善进排水沟渠。

(2)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一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本地与周边市场鳜鱼、黄颡鱼、泥鳅等畅销品种奇缺,鲢、鳙、鲫等市场看好,应开发与消费市场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同时适当加大鲢、鳙、鲫的放养比例。二是改年终捕捞为轮捕上市。实行放养老口斤两鱼种与不同规格冬片鱼种相结合。大规格草鱼(1.5kg以上),上半年价高旺销,下半年价低难卖,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随时轮捕上市。三是转变病害防控模式。推广草鱼免疫防疫技术等,杜绝滥用抗生素、微生物制剂等,确保养殖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是生态修复水域环境。实行水产养殖与种植业轮作,即养殖3~4年后进行一次种植业轮作。

篇9

1.2不遵守休药期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1970年对本国兽药残留原因的调查结果分析:未遵守休药期占76%。1985年美国兽医中心(CVM)的调查结果是:未遵守休药期占51%。因此,可以看出休药期是产生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休药期是指食品动物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及其产品许可销售的间隔时间。各种鱼药对不同的鱼类都有不同的休药期。鱼药进入鱼体后通过代谢和排泄,药物残留量可降低至残留限量以下,以至在鱼上市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但目前水产养殖者对休药期的意识比较淡薄,有时为了掩盖水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症状,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市前使用药物,或未达到休药期就提前上市。

1.3使用违禁药物为了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安全生产,增强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部2002年《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牧发[2002]1号),列出氯霉素类等21类兽药及其化合物禁止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清单。硝基呋喃类及氯霉素、喹乙醇类等药物是过去水产养殖常用抗菌药物。人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为了获得较好的治愈率和降低成本,有些养殖者仍然使用这些违禁药物,造成药物残留。

1.4不按正确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在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也是造成药物残留的重要因素。抗菌素类药物用于防治细菌性鱼病,一般给药途径是均匀拌入饲料中加工成药饵或者制成针剂注射给药。如果在养殖水域中泼洒抗菌素,不仅会污染养殖水域环境,也会使抗菌素通过其它生物蓄积后被水生动物摄食,造成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

1.5不能正确选择鱼药有些水产养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水产动物生病后只要大剂量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就能把疾病治好。一种药物不可能包治百病,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即使是同一种病原菌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鱼药时一定要对症下药,有条件的生产单位,要对病鱼做致病菌的分离,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选择鱼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未做用药记录不做用药记录,往往是造成用药混乱的原因,也会导致使用鱼药的水产品未满休药期就上市。

2控制药物残留的措施

2.1根据鱼药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选择抗菌药物鱼药的药效学是研究鱼药对患病或未患病的水生动物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对导致疾病的病因和病原所起的作用,从而确定鱼药对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副作用,确定它的有效剂量,并了解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在选用某种抗菌药物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点,确定选择抗革兰氏阳性还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数种药物用于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在初选抗菌药物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所选药物的疗效,还应该将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因为不同的养殖场对各种抗菌药使用的历史与频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同一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可能有些菌株对某些抗菌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失去了敏感性,或者敏感性已经下降。病原菌对抗菌素类鱼用药物产生抗药性与否,也是影响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成败的重要因素。在选择药物时,如果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除依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之外,还应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使用顺序。因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程度每年都会有不断变化,当某种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原菌就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2.2根据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科学合理使用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并以数学作为手段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变规律。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消除的研究,发现药物在鱼体内各组织中变化规律,弄清患病鱼组织中药物浓度能否达到最小抑菌浓度以上,维持有效治疗浓度的时间,从而可以确定适宜的给药剂量、科学用药时间的次数。通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中的蓄积部位及蓄积程度,从而制定药物的休药期。水产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主要与使用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药物剂量、间隔时间及水产动物种类有关。不同的药物种类,不同的药物剂量,不同的水产动物品种,不同的给药途径,器官组织中药物残留的浓度就不同。为合理使用鱼药,应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规律,合理确定休药期,使水产品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在上市前降到最大残留限量以内,降低残留的危害。

篇10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2)沿途参观了冯家湾虾苗基地。

    (3)螺旋藻养殖基地;

    (4)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润珍珠养殖场;

    一:首先到达参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口东南方向琼山境内,红树林在这里的海滩上绵延50公里,面积达3337.6公顷,海南的红树林以琼山、文昌为最,其中琼山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区之一。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是能生长于海水中的绿色植物。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里的红树林生态环境极好,适合各种生物繁殖生活,水中有多种生物,包括各种鱼类诸如血蚶、蚝、对虾、青蟹、血鳝,各种蛇类等。生物资源及其丰富。据介绍,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涨潮时分,茂密的红树林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我们到时,正处于涨潮前期,能看到水已经淹没树根,只有气生根还露出水面。有经常性腿潮涨潮,有利于生物生长发繁殖,因此这里生物物种繁多。

    二:参观红树林后,汽车开到冯家湾,沿途参观虾苗基地。这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虾苗培育基地。这里实际形成了冯家湾———椰林湾地区对虾种苗产业带拥有种苗厂家400多家,虾苗总数占全省80%左右,成了远近闻名的“虾苗谷”。但是,从沿途参观来看,这里的基地虽然总体规模大,但都是小规模个体养殖较多,技术力量也很薄弱,竞争力不会太大。需要引进大量技术人员提高育苗技术和技术创新才是出路。

    三:到达三亚后休息一晚上,晚上我到三亚海滩看看,这里的海水比海口的海水干净多了,说明三亚市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

    次日上午(五月十七日)到螺旋藻基地参观。我们主要参观了螺旋藻的室外水池培养:

    图中看到的转动的是为了防止螺旋藻沉积在池底,加快流速。

    下面是螺旋藻培养完成后进行过滤获得螺旋藻液,此时获得浓度极高的螺旋藻,再加工后可以生产了。螺旋藻目前在海南大规模养殖的只有一家,原因是不好养,同时市场需求不是很大,没有稳固的销路。

    四,紧接着我们到南海珍珠研究所参观珍珠养殖,这里有专门解说为我们讲解:

    这是我们看到的几个珍珠贝:

    珍珠贝在海里称贝,在淡水中叫蚌,海水珍珠的价格一般你淡水高,他们的区别在于: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的区别

    珍珠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几千年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珍珠作为贵族和皇家权威的象征。明代有人把用铅块做好的佛像放入蚌壳中,形成佛像珍珠。现在的几个超级珍珠都分别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知名收藏家手中,价值上千万美元。

    珍珠的价值很大程度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 海水还是淡水 淡水珠和海水珠是属于二个不同档次的商品,就象岫玉与翡翠,不可相提并论。

    2, 颜色 有几种成分构成了珍珠的色素。本身的色素(如白色、奶色、粉红色、 黑色等等)。若是出口欧美的珠子,肯定都是经过漂白的。黑珍珠中以黑中透紫的最佳。

    3, 光泽 光泽是消费者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由珍珠本身的品质,透明度和珠母层的厚度决定。有时在珍珠腰部有一圈显得苍白无光,这与局部结晶体的结构变化有关,应尽量避开这种珠。毫无疑问,光泽越强,质量越佳

    4, 珠母层厚度 越厚越好。可从珍珠穿孔处仔细观察珠层厚度,顺便观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时遭到破损。珠层厚度还可从珠光的强弱间接判断,太薄的珠不耐用,理想的珠应在半mm以上。

    5, 形状 对串珠而言,应力求颗颗圆润光滑、均称、规则。但若你能以较少的代价买到体积较大的珍珠,将使你收藏珍珠的宝库里更添姿彩。

篇11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探讨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水产大国,水产养殖的品种繁多且分布于大江南北,水产品的产量也处在世界首位。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各地参差不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新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水产养殖中出现的病害问题也不断加剧,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已经成为了水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未来水产养殖的前景主要会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的趋势:针对重要养殖对象开展疾病预防,进行疫苗的研制与技术研究现阶段我国针对少数重大水产养殖病害进行了疫苗的研究,如草鱼出血病、海水鱼弧菌病等,但和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实际需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未来我国水产养殖不仅仅要建立水产动物重要疫苗的研制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疫苗生产设施,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地服务于广大水产养殖户,减少因为水产养殖病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建立水产药物的研究平台,创新新型水产药物我国水产药物一直是沿用兽医学和人类医学的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水产养殖对象的专用药物的研究平台和技术体系。所以建立水产专用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技术体系能够有力地突破药物筛选的模型,使得水产药物的研发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减少水产养殖病害,服务广大水产养殖农户增产增收。

篇12

2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技术的措施

2.1定期消毒

要想养殖水产生物,就要先把水养好,要想养好水,就要先养好泥,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养殖环境的重要性,这是养殖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清理不干净的地方和消毒。清理的方法是保持水底淤泥的厚度在十厘米到十五厘米,然后在阳光下暴晒,也要注意堵住漏洞,这样才能改善底层的质量。

2.2对苗种的消毒要彻底

苗种的质量决定了养殖的质量,在选择好要放入水中养殖的苗种后,一定要对它们彻底的消毒因为苗种本身也有病原体,如果不消毒,还是会把病原体带入到养殖的水中。

2.3施肥方式要科学

在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要保证科学施肥。在把苗种准备好之前,一定要把生物饵料培养好,生物饵料的营养对于水产生物来说,是任何人工饵料都不可取代的,因为生物饵料可以帮助水产生物增强体质,放养之后食用生物饵料的水产生物成活率更高。

2.4做好应激管理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把应激管理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中,因为应激管理是养殖的最重要的技术。应激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突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后或者换季的时候,都是水产生物容易生病的时期,这个时候更加有必要加强应激管理。

2.5对养殖水增氧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水底容易滋生微生物,就会导致水中氧气的缺少,会引发水产生物的疾病。增氧最好的方式就是底层微孔增氧,这一方法要根据水的溶氧能力来确定增氧的时间。养殖前期在阴雨天的时候增氧,从半夜到凌晨;在养殖中期,晴天的时候早上增氧两小时,午后增氧2~3h,阴雨天就从晚上十点开始增氧,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增氧工作。

2.6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监测

水产养殖中有两种疫病应该引起重视:鲤春病毒病和锦鲤疱疹病毒,这种病毒一旦被水生动物感染,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好它们,所以预防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对水产生物养殖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养殖者一定要配合当地的渔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2.7大力推广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的新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已经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也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比如,安全用药技术、水质调节与监测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功率,值得大范围的宣传推广。

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防控对养殖水产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病害发生的情况,以及时监测和治理;也可以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治理;还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响应了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总之,生态防控技术是对养殖者的一大福音。

篇13

中图分类号: S94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36

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 病害种类多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过度的掠夺式开发,使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沙尘暴、雾霾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常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在水产养殖业方面,随着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比如养殖鲤鱼时常发生的出血病、三代虫病以及草鱼养殖时出现的赤皮病、烂鳃病,人工养殖虾类常发生的细菌病、寄生虫病等,病害呈多发趋势,而且种类繁多,导致防疫工作的难度加大,疫病防治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1.2 耐药性增强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不可避免要使用药物,但耐药性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为了达到防治效果,加大药剂用量,一些病害逐渐产生耐药性,给防治工作造成困难,同时也加大了鱼病防治的公害化,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都出现了这一问题。在防治上,用药剂量不断增加,并且不断更换品种,最后导致防治的效果逐渐减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3 流行范围广

水产养殖中水质十分重要,保持水质的最好办法是使水流动,但由于水的流动,又使病害随水传播,一旦某个水域发生病害,很容易导致大范围的流行。在过去有许多病害都是季节性发生,而现在渐渐演变成了多季节发生,甚至有些病害是全年发生,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间隔越来越短,使防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防不胜防。

2 常见病害

2.1 细菌性败血症

这是鱼类养殖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等,对于此病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一般多发生于淡水养殖的鱼类,具有爆发性流行的典型特点。

2.2 亚硝酸盐中毒症

亚硝酸盐中毒症也是鱼类常发生的病害,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通过鱼的鳃丝渗入鱼的体内,进入血液,一旦出现亚硝酸盐过量,鱼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就会大量减少,从而使肌体的供氧不足,表现出组织缺氧的症状,病鱼会出现不进食,不爱活动,同时鳃组织发生病变,降低呼吸,鱼的平衡能力也受到影响。另外鱼的血液会变为黑紫色和红褐色,内脑器官的皮膜透性降低,出现充血症状。亚硝酸盐中毒与出血病有相似之处,需要加以区分。

2.3 瓜虫病

瓜虫病是鱼类的一种寄生虫原虫病,发病后鱼体表面或鳃上会出现一些零散的小白点,所以也叫白点病,淡水鱼类十分容易发生此病。一旦发生此病,会导致鱼苗、鱼种的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惨重的损失,所以必须要严加防控。此病主要是由多子小瓜虫的大量繁殖而导致的,当温度一般在20℃~25℃时,小瓜虫便会旺盛繁殖,虫体对鱼体产生寄生,但水温高时,小瓜虫的生长繁殖就会受到抑制,一般水温达到30℃以上,虫体就不能发育了,所以在盛夏炎热的季节,很少发生瓜虫病。

3 防治措施

在水产养殖中,要采用健康的养殖方式,加强养殖管理,严格对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保护好养殖环境,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3.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对于这类病害,主要是做好各种细菌的防治,常见的有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由于这些细菌的大量滋生,会导致鱼类出现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病害,这些致病细菌都与水质的变化有关系,一般水质恶化、水温适合时,细菌便会大量滋生,通过鱼的呼吸经过鳃丝从而到达鱼的体内,导致鱼体发病。一定要做好水质的保护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水的消毒工作,另外一方面要适时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2病毒性病害的防治

病毒性病害对于水产养殖的为害最为严重,因为一旦发生病害,往往来不及防治,便会出现鱼群的大量死亡,像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都是水产养殖中比较棘手的病毒性病害。对这类病害,在放养之前,一定要做好彻底的清塘工作,蟹、虾苗入塘前一周,要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在发病季节到来前,再进行2次的精碘消毒,如果有病害发生苗头,一定要用内服药进行控制,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4结语

在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必须要加以重视,要结合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水环境的管理,保证水质安全,同时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要明确养鱼就是养水的观念,实行规模化的高效养殖,尽可能多采用微生态制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逐步向绿色养殖、健康养殖的方面转变,用安全的水质进行水产品的生产,创造健康的养殖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