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改进措施

地理教学改进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6 11:24: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学改进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学改进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6

1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正确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地理教师仍把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他们的教学任务。其地理教学观还停留在“考试万能”的基础上,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在一味单向地灌输,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2.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理内容的机会很少,所以兴趣大多在高中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很枯燥,而且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多,很多地理现象难以理解,也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减弱。一般的高中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文理分科,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地理,便放弃了学习,文科生上地理课只关注必考的知识点,想通过多做题拿高分,因此,很少学生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2.3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依赖大纲和教材。其实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丰富,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网络资源,而且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适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资金的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有限,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地理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有些实验仪器也大多数缺失,很多时候也不对学生开放,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同时,教师也不很重视地理实验课,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另外,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2.5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看重考试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没有作为考核要点,错误地导向学生以分数为主,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此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同学多做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多翻阅工具书及资料,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开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学习,或者一些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

3.3 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高中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准备,难度不宜过大,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还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并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性导致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

3.4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尊重并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效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及管控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起好倡导作用,精于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针对在创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我在参考有关资料和调查有关学校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方面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教师的改进

1.地理教师要转移重心。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教师应该从自身入手,不仅要扎实研究地理学科知识,而且加强学科之间的学习,做到自身素质的提高,从重视上课转移到重视探索怎样上好一堂课。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课程理念和较强的设计能力,能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这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地理老师第一要务便是仔细并透彻地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掌握其理念与要求在教学中的实施。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灵活运用教材,采取具有新意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月相”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月的对月相的观察,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先学会怎么根据月相来判断农历的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清楚地掌握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形态、出现的时间等地理特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地理教师要转换角色。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中作为主体的角色,“课程计划应当被看做为学习打开了种种可能性,而不是对预期结果的管理”。教师要摆脱课程计划和目标的执行人角色,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思维朝多方向发散,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师生角色使得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枯燥,非常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创新教育的理念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参与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善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抓住创新思维出现的时机。比如:在教师提出同一个问题,而学生出现不同的理解或者一个问题出现多种答案并发生争执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办法很多,如举办地理墙报、地理小报,组织地理活动兴趣小组等。有位老师在讲海洋的空间资源时,就曾经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模型“人类未来的家园――海上人工岛”的制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海上设置了公园、工厂、牧场、农业基地等。其中,有几个学生制作的模型在市科技创造节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多种思路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这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3.地理教师要转变教法。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中,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记笔记。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提倡启发法、探究法、案例法等更能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中学地理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提出“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在课堂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没回答正确的学生也不要轻易予以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秀就特别偏爱,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地理老师转变教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调查过程中,我曾经问一位普通高中的地理老师,他们学校是怎样开展创新教育的,他却回答:“创新?我不知道!但是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根据目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的确如此,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也就谈不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了。老师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还应该把生活引入地理课堂,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关注国际时事、开发乡土资源等方式,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立足“以人发展为本”,积极创建“生活需要”式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和内驱力。

4.地理教师要传承经验。创新教育并非提倡摒弃旧有的一切教学方式,而是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开辟新道路。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之间多进行交流,多进行“磨课”、教学比武等活动,这在重点中学都做得很好。

记得我在桃源一中实习的时候,每堂地理课之前都会和指导老师“磨课”,讨论这节课要讲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怎样进行讲授、怎样和学生互动等问题。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引入新课”部分,在我看来,它是创新教育得到体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第一堂课讲的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作为实习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引入新课的方式都是从地壳所处位置开始讲,也就是用巩固复习的方法进行新课的引入。巩固复习法是很一种很传统的方法,在以前的课堂中这种方法很普遍,因为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又可以帮助老师导入本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但是随着创新教育的提出,巩固复习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展开,别具一格的引入方法呼之欲出。其中一位资深的地理老师对“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这一节的引入是这样做的:先向学生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其特有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回答:“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有原始的大洋水存在。”然后把落脚点放在“水”上,要学生回答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疑问:“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学生从学过的知识中进行思考,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内部的结晶水汽化而来,这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呢?”进而开始地壳的物质组成的讲课。这样的引入方式很有新意,用“水”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把自然地理的知识与人文地理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同时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与竞争意识。

类似这种充满新意的引入方式很多。可以用歌曲的形式引入,如讲部分内容时,可以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曲导入新课;可以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引入,如讲热力环流一节时,可以引用诸葛亮葫芦峪一战导入新课;也可以用奇特的地理景观引入,如讲外力作用时,可以放映“奇山怪庙”的图片,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些有新意的方式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探究地理的能力。

新课导入的创新不仅在重点中学很重要,而且在普通中学应该做到导入新颖。就拿我现在从事教学实践的常德市鼎城七中来说,七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整体素质不高,很多知识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所以老师在上课开始导入新课的时候应该多注意将知识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接下来的课学生才会愿意听下去,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二、学生的改进

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不仅仅要老师作出努力,更要学生作出相应的配合。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地理这门学科,与数学、物理等理科性质的学科有很大联系,就更加需要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学好。在桃源一中实习的时候,高一的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地理很难,尤其是对于时区与区时、地球的运动、太阳高度角等抽象内容的理解有难度。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地理模型等方式学习这部分比较抽象、难以想象的内容。同时学生可以多阅读科技前沿的地理书籍,了解神秘的地理世界,提高获取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敏锐度。

2.加强学生的学习合作。一个人的想法只是一个人的,但是多个人的想法联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独特思想,所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对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彼此之间对地理知识的讨论与思考,将各自的想法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思想就会随之形成。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所以教材中增添了很多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很容易培养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此种情感的陶冶下,学生的创造潜能更易激发出来。

三、学校的改进

1.注重地理活动。学校,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环境场所,它的有关决策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作用。中学地理的创新教育要求学校多举办有关地理活动,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学校应该多组织一定的教学比武,以此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该多组织地理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多举办相关讲座,多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老师的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应该多组织举行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学报、地理小制作等活动,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以此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改变评价机制。学校可以通过改变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来改进创新教育。以往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开始改变这种分数评价机制。其中,常德市一中就是以学分制的形式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这就打破了以往重结果而非重教学过程的弊病,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有利于教师大胆开拓创新教育。

四、社会的改进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学校相对而言只是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环境。地理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不是仅凭学校就能做好的事情,更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配合。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塑造一个和谐而幸福的家庭环境,多鼓励子女进行创新小制作。这样能促进子女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3

二、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现状

1.教学教师对于二者整合的客观条件欠缺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冲击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广大高中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贴近高考,提高升学率,由此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进行环境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服从学校指令,迎合高考考试需求,急切抓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课本背诵能力,而不能创新整合教学模式,不敢创新整合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的教学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2.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必须贴近大自然的教学课程,但是,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贴近大自然去体会去感受,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欠缺,特别是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可以说,高速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设备的欠缺,就是教学手段落后的体现,折页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地下,影响了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3.在二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不管是独立的环境教学或者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受限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或者是“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就只能选择接受。

三、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改进现状,实现有效整合的措施

1.国家要积极创新,改进应试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外在宏观条件的欠缺,需要国家积极支持,逐步稳定地改进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不是依附于高考而存在,让二者的教学能够不再背负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二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不要总是将自己束缚在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给予教师更多的可能性,促使教师能够在整合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二者整合的有效性。

2.学校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二者整合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速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整合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将其运用到二者整合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或者互联网资料搜索,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情景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运用能力。

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透析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在二者整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户外组队体验学习,或者小组问题讨论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老师要多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借用个人魅力,实现情感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4

摘 要: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长足改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已相当普及并发挥了巨大的辅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多方面深化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教学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引言:

多媒体信息传递功能强大、展示形式多样、操作简单,在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多媒体技术未被完全开发使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认识和方法上的偏差。多媒体资源在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方面,依旧有很大潜力。

1.多媒体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意义

1.1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以黑板、教材、地图、教师讲述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乏味,知识讲解难度较大。学生对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不感兴趣,课堂效率较低。然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与改进,变革了传统教学方式,摆脱了单纯的地图展示和老师的繁复讲授,通过静态图像和动态演示以及与音频的结合,将复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形象表达,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知识含量增大。通过多媒体演示,可将复杂深奥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像动画的方式演示,精简讲解过程,提高课堂知识容量。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延伸课外知识并以简洁的方式展示,通过视频音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后,可让学生观看《动物总动员》影片,并在影片播放后,对其中所包含的自然和区域地理知识以及环境问题进行考察。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1.3化解知识重难点

自然地理很多章节都比较抽象难懂,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学生空间感不足,对抽象复杂的知识难以理解,对教学重难点掌握不够。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就能很好解决此类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中,教师可用幻灯片展示地球动态自转示意图并可结合谷歌地球改变地球自转的视角,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地球自转“南顺北逆”的现象。通过动画展示,能极其鲜明的介绍地球的极昼极夜和时差现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很好的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学多媒体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教师也未能完全掌握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基础数据资料获取途径有限,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多媒体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1课件质量不高

大多数中学中,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有限以及制作课件所费精力较大,很少有老师独立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半是从网上下载凭凑,导致多媒体课件质量偏低、内容繁杂,学生过分注重幻灯片中的动画和插图,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由于部分老师对下载的多版本课件不能进行正确取舍,导致课件重难点不够突出,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逻辑,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够清晰,大大影响了课堂质量。

2.2知识含量过大

多媒体展示简洁,知识罗列清晰,课堂容量增大。尤其是在高中,教师避免错过考点,盲目加大课堂知识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大篇幅展示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整节课都在抄写课件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内化理解。知识含量过大,学生陷入被动学习之中,思考时间不足,创造性思维受限。

2.3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若在教学中课件过于整齐划一,会妨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由于各教师的讲课习惯、各班级的学习程度不同,盲目使用统一资料,统一素材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因人而异方面发挥自主性的空间不足,也限制了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教师的长期发展。

3.改进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措施

3.1加大多媒体设施的建设

由于各学校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课件展示与交互式白板、网络多媒体教室相结合,丰富授课形式。将PowerPoint、Photoshop、Flash、Google earth、Gis等软件进行综合,丰富多媒体教学方法。另外,还应加大基础数据建设,提高多媒体基础素材质量。从硬件设施、软件使用、数据保障三方面入手,做好多媒体利用的基础保障。

3.2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要加强对中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能力的培训。很多教师制作课件能力较低,计算机操作不娴熟。学校应由相关教师定期对授课老师进行多媒体使用的相关培训,对新版本软件进行学习并能熟练运用。可不定期对教师课件制作进行评比,以促进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创造性。

3.3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轻重有序,对课堂科学设计,将多媒体利用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选择对应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多媒体所占课堂比例正确规划。例如在讲解气压带风带这一节时,应将多媒体展示和板书板画结合,让学生填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们应深入挖掘其优点特性,改进使用中的问题,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辅助地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浩.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赤子.2014(1):180

[2] 翟丽红.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电教.2010(2):112

篇5

中学地理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本身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旨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中学实际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学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作为地理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地理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因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学校对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了解性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整体对地理的“教与学”缺乏足够重视,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政策影响。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分数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较低,或者在中考中不被列入考试范围,从而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或忽略,教师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第二,教师资源匮乏。学校中有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这样就会出现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听课或者讨论与地理知识无关的话题等问题。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校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那些对于考试有利的主要科目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地理学科的资源分配。第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第五,学生缺乏兴趣。由以上政策、教师资源、方法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兴趣不足,他们习惯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快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政策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分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将地理教学正式纳入到中考科目,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从教师、资源及方法上重视起地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将地理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安排足以胜任的、专业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深入挖掘和钻研地理教材,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地理科学中渗透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环节,保证每个环节有序地贯穿着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运用电脑、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还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同时,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结合多种渠道及形式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中普遍为地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5.在国情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地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资料,通过直观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并把资料进行整理、宣传、展览,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改善地理教学现状,不仅需要从教育政策、教学资源等客观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保障,明确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地理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终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冷疏影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

[2]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3]段梦晓.初中地理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

[5]李慧.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1).

[6]回爱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4(1).

篇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激增、加速更新,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地理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而校本研究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地理校本研究的涵义

校本研究在英美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20 世纪60年代前后兴起的。当时人们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无法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际中加以运用的。在我国,校本研究是近年来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出现的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地理校本研究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研究为线索统领地理教学工作;组织地理教师从事适合本校地理教学需要的研究活动,形成学校特色,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全体学生成长奠定基础。地理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中的地理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

由地理校本研究的概念可以看出,地理校本研究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

1.为了学校

即地理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的地理教学实践,提高学校的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地理校本研究目的的应用性指向非常明确,为了建构和完善某种地理教学理论而进行的地理教学研究不是地理校本研究。

2.基于学校

即地理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中、课堂中的具体的地理教学问题以及与学校、地理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地理教学问题。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地理教学实际关联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地理校本研究课题,专业研究者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而进行研究的问题,也不能称之为地理校本研究课题。

3.在学校中

即学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地理校本研究的主体是学校中的地理教师。校本研究具有草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研究就是教师研究。所谓“教师研究”是指由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展开的教改探究活动,是教师自己关于教学生活意义的持续不断地体验感悟与发现过程。如果研究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的,学校地理教师扮演的仅仅是“配角”,甚至是研究的旁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以得出一定的研究结果、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没有在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提升地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地理校本研究。

二 地理校本研究的特点

1.校本性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这意味着地理校本研究是以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改进学校地理教学实践为目标;以学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学校地理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

2.依托性

与一般地理科研不同的是,在地理校本研究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各级教科研部门的地理教研员、高校地理学科教育专家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地理教学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地理科研工作、提升学校地理科研层次。

3.实践性

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地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研究的主体来看,研究人员主要是教学实践前沿的地理教师;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需要;从研究的过程来看,研究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的,并与地理教学活动交织在一起;从研究的结果看,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地理教学实践。因此,实践性是地理校本研究最根本的特征。

三 地理校本研究的价值

1

.有助于缩小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张力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地理新课程理念逐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接受,但是新课程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张力。许多地理教师在实践中试图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融入到地理新课程中,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教学行为的变革往往呈现出形式化、表层化的特点,致使教学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校本地理研究。校本地理研究以解决学校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目的,以变革地理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可见,地理校本研究是解决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有效活动形式。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要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研究和解决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由专业研究者发起的为解决这类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的效果早已受到人们的质疑,而地理教师开展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地理教学情境中,能够随时随地考察地理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最快的速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设想,能够直觉地对方案、假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这种务实高效的解决地理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研究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世纪40年代,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曾论证了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专业化的重要意义与联系。他认为如果教师拥有研究机会,且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迅速地改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事实上,地理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各种地理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的制订时,他们就会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早已熟悉的地理教学现象,对地理教学活动及其本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地理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进而产生地理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关心理学、哲学研究和事实表明,人从本性上讲就具有求知与探索的需要,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一个层次是认识的需要。当前,地理教学研究已成为地理教师专业角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成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地理校本研究的校本性和实践性特征使之成为地理教师最喜欢、最易进行的研究形式。持续的地理校本研究,将使地理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地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并满足和强化他们进行地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兴趣、动机,增强他们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并促使他们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参考文献

篇7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心之地图,其可以对人脑皮层所有资料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地理教学与思维导图结合的优点

通过对构建主义理论的分析,可以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自己认知的图示来进行学习思考。这可以称之为“意义的构建”。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此构建的优化,可以使得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识点发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通过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分析、归纳、分类等思维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及计划。其次可以加强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融合,再者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对知识的加工和构建产生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中,思维导图能够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如此便使得授课知识点清晰明了、难点区分明确、重点突出显著。例如:在进行“保护城市历史景观”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将思维导图与知识内容进行组合,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在这一环节之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以及具有的特色,并且了解“特色”指的是什么,保护的意义是什么。一旦此背景构建成立,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具体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要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乃教学课程中的主线,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授课反思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的归纳、总结,使得需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研究以及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尤其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并不断完善,这对提高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张博文.基于思维导图方法对职前教师极限概念理解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3]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9(8).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65-01

教育部2005年11月11日出台的《加强地理课程改革的工作意见》中指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措施提升地理学科教学的成效”。令人欣慰的是,在现在的教学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都对地理教学成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争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特别是面对初中学生这一身心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特殊群体,对地理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一、初中地理教学要注重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阶段在传统地理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承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科任教师都或多或少存在班级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地理规律的背诵和记忆,不注重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培养。地理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对地理知识的讲解往往不够深入,通常为了节省出更多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练习,而更多讲解知识点在不同题型当中的应用。因此,当前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注重从“应试教育”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真正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认识过程中来学习地理知识。

二、改进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

初中阶段,玩耍是中学生的天性所在。针对中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地理教师必须在现实教学课堂中,在已有的授课经验下结合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对不同的地理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也学习到地理知识,尽可能实现“玩中学”“寓学于乐”。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陆地与海洋》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通过:“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为人们接受,但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美丽的星球。他们说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水球”。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导入本课。

三、地理教师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应当鼓励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还是按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老师在讲台一言堂,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听的老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通过一问一答来完成教学的沟通和互动。第一,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陆地与海洋》时,老师就可以提出“陆地和海洋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知识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更好地记忆所学知识,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结合上面的实例,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后再发表自己意见。

四、注重初中地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关联

每个地理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之间都有内在联系,由目前地理中考考试题型来看,更多在考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个具体题目往往涉及多个考点的内在关联,即使学生对每一个单独地理知识点都能理解,但是却不掌握。缺乏对各知识点之间内在关联的掌握,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的知识链形成。因此,地理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所W地理知识内部知识链的形成。

五、注重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阶段学生对多媒体普遍感到陌生和新鲜,加大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提升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比如,继续上面的实例,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大洲大洋的分布图,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各大洲的分界线等。

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成效是每一个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初中地理的教学成效才能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近些年,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各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在不断更新,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加强初中地理教学可以为高中地理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强化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知世界,运用学到的地理常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初中地理不是最主要的科目,中考前只作为结业考试科目,因此,很多初中学校对于地理教学不够重视,一些地理教师是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地理教学地位不高,地理教师在教学时积极性较差,加之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地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以往地理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教师像填鸭似的给学生灌输地理知识,死板僵化的按照教材的固定教学套路指导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个别学生甚至厌烦上地理课,导致地理教学开展难度很大。其次,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现在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但是部分地理教师不会采用先进教学技术指导教学,使得一些教具和设备失去设置的意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教学效果没有丝毫改善。

3.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滞后

初中教学一般采取的评价方式就是测验和考试,一般就是一月一次的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对学习自然会丧失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和落后,而且考试只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践活动根本没有被纳入到考核范围,光凭成绩难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也不公平。

二、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是必然的,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同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也利于学生提高地理意识,深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天文、物理、自然、文化等领域,内容广泛,掌握地理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了解宇宙中的各种关系,对大自然和这个世界有深刻的认知,可见,完善地理教学的意义很重要。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是为高中地理教育打下良好基础的过程,也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举措的有效途径。地理这一学科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还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地理学习学生们会了解到我国的地理优势和重要资源分布,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地理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改进地理教学的几点有效措施

1.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打好基础

地理教师要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构建规范的地理知识体系,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了。首先,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但不等同于重复教材和机械化使用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调整,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加之辅助资料的使用,层层深入的讲解地理知识。其次,基础教学要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讲授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手段,将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2.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涉猎很广泛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各地地形特点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课前做好准备,在网上下载一些各地旅游区或山区的风景图片,既能展现祖国大好河山,又能充分展现南北方不同的地形特点,北方平原广阔平坦,南方丘陵地带崎岖蜿蜒,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学习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景观中,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有助于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初中生处于好奇的年级,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采用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扫描仪等设备,课前制作精美的地理课件,在上课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导学阶段提出关于这节课要学习内容的问题,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这种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

4.充分运用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地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地理模型大赛,定期参观地理博物馆,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丰富,家长要做好配合工作,为学生购买一些地理资料,让学生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良好的课堂教育做好辅助工作。教师还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定期地理知识,布置地理学习任务,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其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篇11

1 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兴趣的地理情境导入新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或者当时的时事分析创设地理情境。例如: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旁边的安东河翻水站,就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南水北调”相关内容时,我想方设法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放映给学生看,学生顿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又如 :2010年市场上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使我们当地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作物的种植布局;2011年的猪肉价格猛涨,又使我们这里已经着手安排养猪规模。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家乡的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因地制宜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政府“湿地旅游”这一旅游项目的开发,洪泽湖湖水更绿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3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有了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要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该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看到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但又出乎意料,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他,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4 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地理教学改革。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8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period curricula reform, the plight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or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e author given sever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 geography teaching to reac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 suggestions mainly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taff, how to try out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Internet education

0 引言

中学地理课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不可缺少。中学地理主要内容概括为:自然地理知识,它包含山河湖泊等自然知识,隐含着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观点、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等教育内容;人文地理知识,揭示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存在着的大量人文社会问题。这些知识展现了地球的奥秘,揭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自然规律,启发着学生热爱地球、探索地球的兴趣,激励着学生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操,培育着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广阔与神秘的大自然、世界各地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敢于创新的价值观。

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也要求当代中学生应该学好地理知识,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牢记肩上所担负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中学阶段,教育部门应抓好地理教育,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基础。然就目前而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中学地理教育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占全国中学比例60%左右的乡镇中学。受困于现行招生制度、教育经费投入等诸多现状,目前乡村中学广泛存在地理教学水平偏低,距离新课改、新课标要求目标较远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师资欠缺、资源匮乏、意识不够几方面。

1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1 地理教师师资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包括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课程,研究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心骨。对地理课程而言,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地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在乡村中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中学里面,科班出身的专业地理教师奇缺,部分地理教师半路出家从事地理教学,更有甚者临时出家承担地理课教学。这部分教师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欠缺,对地理学科缺乏科学认识,对地理教学缺乏科学了解,地理授课过程就是把地理书念一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缺乏相应能力的教师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理念和思维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

1.2 地理辅助教学欠缺

辅助教具配置差,现代化教学设施优势没有发挥。地理知识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空间性等特点,片面依靠书本知识很难将地理知识讲清楚。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等辅助教具对于增强学生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帮助。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大多数乡村中学一般只有简单的地理挂图,欠缺资料、模型、标本等辅助教学仪器设备。甚至部分乡村中学仍然依靠粉笔、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在一些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频率和周期也偏少,多媒体设施长时间作为摆设而闲置;使用时也更多是给学生展示一些现有的PPT课件,缺乏创新性,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使基础教育信息化变得华而不实。

1.3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内在驱动力。在很多地市,地理是非中考科目,不参加省市中招考试。这导致很多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不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等学科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看重知识点,忽视知识的链接和运用,主要学习片面的简单知识,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做涉及和思考,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因缺乏重视而导致的应有学习态度缺乏,使学生不可能用心地去学习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2 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探讨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部分问题受困于县域经济水平以及国家教育规划难以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笔者认为,目前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从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水平,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现代化教学模式,推进实践化教学等几方面入手,使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得到逐步改善。

2.1 建设有力的地理教师队伍

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应注重地理教师师资建设,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搞好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精深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除了靠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由教育部牵头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部分省市也相继推出了本省市的“省培计划”。这是乡村中学师资培训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主动对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参与相关培训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让更多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此外,学校还应该在内部加强教学交流与教师培养。比如举行骨干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教案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组织地理学科教研组参与学科听评课,相互评价,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已实现共同进步。

2.2 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地理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板书、板画、板图“三板式”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学习对象,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为导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达到学习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不同于常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将已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即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探索现代化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势。现代化教学设施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根据现代教学研究,直观教学是获取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构建空间概念。而仅靠书本的直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电子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文件等途径将综合性、直观性和空间性兼具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Internet网络资源。首先,近几年互联网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很多乡村学校、家庭都配备有Internet网络接入,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从互联网找到需要的图片、文献、视频、演示文稿等资源;其次,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地理类网络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网络课程,来对比查找自身存在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数字化地理信息发展非常迅速,Google地球、Google 地图、电子导航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例如,地图是中学地理的一个难点,广阔的地理空间、繁多的地形地貌以及较快的更新速度一直困扰着广大地理教育者和学习者。而这正是以GI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强项,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完成世界地图、区域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各种形式地图的制作及更新。

2.4 探索实践化教学

地理学科就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科学,与生产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地理教师应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统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有着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太阳东升西落、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的天气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地理知识。作为乡村中学,更应充分利用乡村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地理资源,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地理实践。而就地理学科的特点而言,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联系实践,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获取地理信息,充分感受地理的内涵和魅力。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地形,讨论这种地形对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列举哪些资源属于合理利用,哪些资源利用不合理;围绕家乡现在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等环境问题,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保护,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实践结合起来,保持课堂内外的协调和统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要让学生明白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 结论

地理知识对于健全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人地意识,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但时至今日,乡村中学地理教育虽取得很大发展,但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欠缺和地理教育认识不足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将阻碍新时期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针对上述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逐步改善目前现状。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设置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等途径来逐步推进,以使乡村中学地理教育满足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春鸿.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课堂教学研究,2013(7).

[2] 赵黎新.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2014(7).

[3] 赵占凯,屈佳丽,吕远等.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临困境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5(2).

篇13

从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看,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度大,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从其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科不能单纯地归纳为自然学科或者人文学科,它是一种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结合体,既有自然科学性,例如研究山川、湖泊、宇宙、气候运行的规律与特点,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例如人地关系。

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指导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脱离单纯乏味的知识灌输,一方面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局势的纷繁复杂,全球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环境的和谐共处,让“我们确信,要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就不能离开地理学”。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教学现象和教学习惯,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缺乏一种素质和能力的还原与归位。综合来看,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认知错位——“副科”心理,老师和学生对待地理学习不够重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无论是中学文科班还是理科班,老师和学生都缺乏对地理学习重要性的足够认识,理科班的学生更是如此,仅仅为了应付会考,上课只是随之一听,课下缺乏复习与预习,考试时死记硬背,缺乏归纳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也是流于形式,尤其在文理分科前的学习阶段,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副科”心理。

2.教学方式错位——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地理课程教学需要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实验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而当前,许多教师仍然秉承单纯的知识体系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教师自身教学习惯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备缺乏及针对教学现状缺乏改革的魄力和决心。

3.教学内容设计错位——地理教学内容设计重理论轻现实。

国外的地理教学就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现实性需要,这是英国“Geography Matters”教材中的一课:设想你的家乡发生水灾,深度60厘米,用尺量出它的深度,列出对你和你家人及周边环境可能带来的所有损失和产生问题,所有可能的应对措施,所有能给予你们帮助的个人和团体的名单并分组讨论每一服务组;阅读洪水故事,写出洪水期和过后的感受;设想你是当地市长,写一份关于洪水防治的计划书……

国内的地理教学课堂,经常忽视学生的现实性需要,忽视学生对自然灾害问题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仅仅停留在对知识枯燥乏味性的单向传授,尽管教材中有许多现实性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内容时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设计重视理论讲授。

4.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上45分钟,而在课后,更需要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构建立体地理教学模式,全方位提高地理教学成效的措施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一个真正高效的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教与学割裂必然是一次失败的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在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教师就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充当“教师”的角色,将讲授课程内容的大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来介绍区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由学生结组讨论我国的能源保护问题。

2.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更直观地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

《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例如,讲授地球气候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观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pm2.5空气污染的成因”、“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的影响”。

地理教学贴近生活,通过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充实地理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地理教学教具。

“中学地理教学用具,简称中学地理教具,地理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地理知识和学习情境的器材,其是校内地理课程资源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地图、资源、模型、标本、教学软件、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使用的专有教具也可分为:平面教具、立体教具和可操作仪器”。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配合使用不同的教具,比如地理图像、多媒体、实验器具,某些教学内容还要多种教具配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地理师资队伍素质。

“戏唱得好不用维持秩序”,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包括课堂进度的掌控能力、课堂设计的吸引能力、教姿教态的完美展现等因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发挥其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搞好教学。

5.加强地理课程教学管理。

校方对地理课程教学的管理,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两个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合理而科学地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章程,同时加大对任课教师在备课、课程教学、教案、考评等方面的检查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任课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一个良性竞争和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地理:不但学会还要会用[N].中国教育报,2002-08-20.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刁传芳,高如珊.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