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7 10:39: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促进了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这些不仅增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活力,同时,也为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留学生的教学及管理中出现了一些由于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符号流的过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在交互的情境中给不同的个体创造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互动[1]。人们在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规范、交往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相互理解和创造共享的意义较为困难。
二、留学生教育管理中产生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原因
第一,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当人们在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等方面遇到差异时,就容易产生文化误解甚至文化冲突[1]。初来中国的留学生经常遇到该问题,而且这种文化误解或者文化冲突会渗透到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时间观念、隐私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信仰习俗等。第二,语言交流障碍。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基本的工具,语言交流困难对留学生在华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方面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适应方面,更体现在有效交往方面。尽管有些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已经学习过汉语,但是汉语语言环境复杂,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能力等方面,所以,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后往往会发现以前从书本上学的汉语和来到中国后真正接触到的汉语差别比较大,这就会让留学生在语言理解和交流方面遇到障碍。第三,留学生日常交往范围较小。预测跨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主要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熟人。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很多留学生更愿意从国内的家人、朋友及在华同胞处寻求社会支持,倾向于与同胞进行日常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交流,使留学生沟通交流的社交圈变得狭窄,减少了其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一)采用开放包容的态度
文化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以开放、包容、积极的态度,从多元化角度接受并理解不同的文化。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坚持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尊重和理解留学生的文化习惯、行为方式等,逐步建立相互理解、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2]。
(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1.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要建立在留学生对原有文化与留学当地文化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新文化的同时对比自己的文化,找出共性和差异,形成所能接受的新文化准则。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要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和校园环境。2.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留学生教育管理者和国际汉语教师,要以跨文化的思维和技巧应对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系统的文化知识,善于发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在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重视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学,也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文化知识的传播。
(三)组织多种留学生活动
留学生出现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际活动范围狭窄,因此,高校可以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包括专门针对留学生的活动和与中国学生一起参与的活动[3]。比如,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桥”系列活动“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学校自己也可以组织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开设一些针对留学生的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课程,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结识中国朋友,提高语言交流水平。
四、结语
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完善留学生管理和服务体制,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对高校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0-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异国学子选择到我国学习深造,期望在专攻术业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在此形势下,我国也在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让更多的外国知识分子能够有机会在我国学习、生活,进而知华、友华、爱华。据统计,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
在此背景下,宁夏医科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凭借独特的地缘和学科优势,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2012年9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就读,学生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语言能力呈现多样化。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宁夏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宁夏地区区情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吸引很多国家的留学生尤其是穆斯林地区的留学生前来深造。随着在校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需要对留学生文化交流适应情况、在华所思所感所需、生活学习状况和未来目标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宁夏医科大学的200余名在校留学生,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语言进修生等,分别来自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研究对象中的男女比例接近1.8∶1;呈现多元化,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以及锡克教等。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谈话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与留学生的广泛接触,对这个群体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行为特点、学习态度等获得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本文制作形成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留学生对华态度、对学校管理及所学课程的态度、毕业规划、日常生活适应状况等方面。为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问卷采取问答题形式。由于条件所限,主要是对新校区留学生进行小样本调查。
四、研究内容
1.留学生的对华态度。(1)对中国的大体印象。了解留学生对我国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日常交流,我们发现,不少留学生来华学习前对中国的了解比较有限,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太感兴趣。问卷专门设置一个问题:“你来华之前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印象?现在的印象呢?”经统计,50%的学生在来华前对中国有积极印象,具体评价表现为:“中国生活水平高”、“中国人勤劳守时”、“中国人守规矩”、“城市安全干净”等,来华前对中国呈积极印象的学生现在没有转向中性或负面评价;有约17%的学生来华前对中国呈中性印象,具体评价为:“一般”、“不好不坏”,通过在校学习和生活,其中约一半学生的对华印象转为积极,没有出现转向消极的情况;约有22%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不太了解,大多侧重于语言和环境方面,有的学生来华前认为中国人大多能说英语,现在发现远不是这样,还有些学生认为中国人对印度人不太友好,但现在发现这是错误的认识。另外,约有5%的学生来华前对中国有负面印象,其余学生没有明确回答该问题。(2)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在交谈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大多表示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电视等媒体中看到的零星形象,很难说对中国文化有多强烈的兴趣,但他们基本上愿意去主动了解中国文化。对“你是否给本国的亲朋好友介绍过中国文化”这个问题,61%的学生表示介绍过,包括“茶文化”、“中餐”、“中国人吃苦耐劳”、“节庆”、“重视教育”等,其中超过八成获得亲朋好友的积极反馈。但也应看到,在极个别情况下,来自印度某些地区的学生对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即使在华学习已有时日,仍未改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3)故乡人群对中国的态度,在回答“本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这一问题时,约55.6%的学生表示周围的人对中国印象不错,其中七成来自印度,超出笔者预期,看来我校发展对外高等教育确实取得良好成效,留学生在本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积极效果。但我们同时应看到,约有28%的学生表示故乡人群对中国不了解,基本上没有印象,还有11%左右的人表示亲友对中国持负面评价。
2.学校及所学课程方面。(1)关于宁夏医科大学。对“从何处得知宁夏医科大学”这个问题,55%的学生表示从留学中介咨询机构获知,17%由亲友介绍得知,11%由毕业生或高年级学生介绍得知,还有11%表示从电视广告或互联网中看到。对“为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这个问题,33%的学生表示由中介直接介绍并申请,28%的学生表示因为费用相对较低,17%表示因为听说这所学校不错,5%表示学校有国际知名度,5%表示是因为宁夏是中国传统的穆斯林地区,还有5%表示自己别无选择。同时,69.6%的学生表示愿意介绍本国同学或朋友来这里学习。(2)对所学课程及教师的态度。对于该问题,67%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28%的学生希望教师对授课内容多加解释,使不同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17%的学生认为现有课程和教师的教学不错。(3)对学院辅导员的看法,设置的问题是“你对辅导员老师有什么建议”,将近90%的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基本持肯定态度,28%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主要包括“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营造更友好的环境”、“奖惩分明”等。
3.毕业后的打算。(1)继续深造。设问是:“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有大约39%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与此同时,另设一问:“毕业后是否计划去其他国家继续深造?会选择哪个国家?”有些之前并未表示要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回答了这个问题,40%的学生选择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17%的学生选择美国;8%的学生希望回印度;4%的学生会选择澳大利亚。(2)就业。35%的留学生表示毕业后会直接工作,13%的学生表示尚无任何计划。对于“如果法律政策允许,你是否愿意毕业后在中国工作”这个问题,约5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理由是:“要回国照顾家人”、“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等;约30%的学生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在中国工作,理由是:“工资高”、“技术先进”、“喜欢中国文化”、“是独特的经历”等;其余约14%的人表示不确定。
4.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1)宿舍相关。笔者深入了解过该群体的生活习惯。从宿舍整体情况来看,研究生好于本科生,东南亚和非洲的学生略好于南亚地区的学生。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夜间噪音和宿舍环境卫生。经常会有留学生在半夜十二点之后用音响播放震耳欲聋的音乐,曾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很多人认为这样“很酷”,并不在意他人感受。在宿舍环境方面,某些宿舍之脏乱无以复加,令人难以忍受。在宿舍安全方面,突出的问题是留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漠,常有不锁门离开宿舍、人走不断电的现象。另外经实地观察,大量留学生夜间违反规定,在宿舍做饭,热油烹煮,烟气浓重。以上种种问题皆应引起足够重视。(2)餐饮。约有65%的留学生对食堂伙食满意或可以接受,约30%的留学生表示不满意,约4%的学生未置评。在表示满意的学生中,约有七成表示有时间的话愿意自己做饭;在表示不满意的学生中,印度留学生占绝大多数,表示食堂应提供印度菜,其中有75%的学生表示愿意自己做饭。有些学生因为宗教原因,只能自己做饭。在食堂环境和卫生方面,约87%的学生表示满意或可以接受;约4%的学生觉得食堂内比较气闷。(3)人际关系。对于“和中国学生关系如何”这个问题,约87%的学生表示“还行”、“不错”或“很好”,他们基本上有中国朋友。约61%的留学生表示与中国人相处没有困难;约30%的人表示有困难,主要障碍是语言。91%的留学生表示和同班同学关系良好,同时17%的人表示会觉得孤独或想家。(4)学费和日常花销。61%的留学生表示学费和日常花销“可承受”、“合理”或“便宜”,约30%的留学生认为“比较贵”、“物价高”或“给家里压力较大”,其余留学生没有明确表态。
五、分析讨论
通过谈话及问卷调查,获得很多关于留学生对华态度、思想动态、日常学习生活及跨文化交流适应等方面的信息,对学校今后的招生、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对外高等教育。我国目前正走在全面崛起的道路上,大国崛起往往会引起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怀疑和不安。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更会利用这种恐慌和疑虑的心理,大肆宣扬“中国”,毒化国际环境,陷我国于孤立。我国推进对外高等教育,就是要让这些将来会成为相关国家社会中坚力量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宣传中国文化,知华友华爱华,为今后的国际交往消除障碍,获得双赢。通过本研究,认识到通过高校培养,留学生在宣传中国文化、树立我国正面形象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通过留学生的宣传,也扩大了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起到吸引生源的作用。
2.培养师资人才,提高专业教育质量。通过本研究,发现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比较满意的,但留学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教师课堂讲解上,对有些重难点,由于留学生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师今后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到位、深入浅出的讲解。英语医学教育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对外医科教育面对的难题。医学教育专业性极强,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从源头提高医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是根本之道,需要长期的努力。而且,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派有一定英文水平的年轻教师到先进院校或外国访学,加强英语教学交流实践。
3.平衡学生来源,摸索有效管理方法。留学生选择来此学医,主要是因为英语授课、学费不高及入学较容易,这确实比较容易吸引生源,但较低的门槛也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无疑会增加学校的教育管理难度。由于生源地过于集中,学生会形成小圈子,排挤来自其他地区的学生,造成矛盾冲突。对于上述问题,一方面是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再教育,采取表扬、奖励等正面刺激;另一方面,完善规章制度,使日常管理大事小情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尊重绝不意味着纵容,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要严肃处理,才能使他人警醒。同时,学校应拓宽生源地,逐渐使留学生来源国分布趋于平衡,从根源上杜绝大圈子排挤小圈子的现象。另外,对留学生日常活动的管理,可以继续探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管理方式。宁夏医科大学目前已经成立留学生学生会,在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确实减轻了领导和辅导员的负担。但目前学生会由于人数较少,没有设置主席、部长和干事等职务,权责不分明,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推诿责任、互不买账等内耗现象,最终还得由辅导员来调解。今后,随着学生会成员的增加,建议选出相关部门的干部,明确权责,由教师指导干部、干部领导普通成员,如心使臂,以点带面,提高日常管理和工作效率。
4.鼓励交流体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留学生远离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求学,陌生的环境、语言和习俗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导,不仅会影响学业,对其身心健康也不利。一方面,辅导员应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和面对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院系间合作的方式,鼓励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自愿结成互助组。外国学生可以在与中国学生的互动中了解中国文化,消解陌生感,中国学生也可以在帮助留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同时,得到实际运用外语的机会,最后得到双赢的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宁夏医科大学留学生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学生的积极反馈中看出国际教育学院管理工作成绩喜人,在多年的工作中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在校留学生面对跨文化适应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指导作用,学生都比较满意。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留学生国别背景多样,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这更加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管理水平,细化、完善留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与其他专业院系通力合作,不断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国际医科人才,提高宁夏医科大学留学生医学专业教育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乐平,张捷.和而不同 和谐共生――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和文化”体系构建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老挝国家文化知识掌握不够完善
当下跨文化交流的发展速度较快、发生的背景和环境也各有不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跨文化较多,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跨文化交流的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很容易使得老挝留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差,进而从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以及产生压力。这对于今后老牍家跨文化的交流具有较为消极的意义。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掌握老挝相关的文化知识就不能够保证不影响老挝留学生的正常文化,在保证不干涉双方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支持服务。
2.忽视了潜在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总是只看到表面的问题,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当下的跨文化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只有两个国家的交流,更多的是多个国家的融合,这使得在跨文化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潜在的问题。而这些潜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这种忽视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为跨文化交流服务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3.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作为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等待改进和完善。大多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具有不错的专业素质,对跨文化交流基础都有着很好地掌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专业的认可,但是却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一些技巧,没有较为合适的服务方式,使得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服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隔阂,交流过程产生困难,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学习氛围,反而使得交流过程有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据调查了解,部分条件不允许的学校,跨文化交流服务人员的配备不全,经常让年轻、缺乏经验的服务人员直接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这无论是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综合素质的培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有效策略
1.了解老挝国家的国家风俗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的风俗习惯,在中国,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域差异性存在一定的,更何况是从东南亚来的老挝的留学生。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对老挝的一些国家风俗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多的保证其今后生活的顺利。国家的风俗较为广泛,服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风俗知识,主动地避开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将与留学生由于文化产生的差异降到最低。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可以为相同地区的老挝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本国的朋友也能够使得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归属感,让他们能够更加舒适的在国内进行交流学习,对改进老挝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也能够产生积极地效益。
2.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
只有改变传统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各国留学生的积极性,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运用现在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工具,了解当前较为先进的服务模式,可以运用一些国家在多媒体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学习其他国家的交流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有效地学习。同时,在了解其他国家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充分的跨文化交流服务资源能够使得服务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个性化设置,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服务的效率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3.为老挝留学生提供良好的留学氛围
良好的留学氛围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狭义的留学范围内,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所谓广义的留学氛围应该还包括由于地方位置不同所带来的气候差异以及一些在饮食上的不适应,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反差,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将留学生的这种反差平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帮助他们缓解一些不适应,使得老挝的留学生能够在中国得到积极地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对老挝留学生数量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下,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能更加奠定我国在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跨文化交流服务综合素质提高的可实践性使其能够在国际留学生的交流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的效率。当下,留学生跨文化支持服务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雷生.关于韩国高校中国留学研究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英文)[J].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服务与研究.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 跨文化冲突 养成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热潮席卷全球。国际商务活动也日益增多。于是,如何利用商务谈判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在国际交往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跨文化间的沟通是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是在不同的文化下,每个人都为了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商务活动。国际商务谈判之中不仅有利益的冲突更有文化的较量。
1跨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双方,其价值观念、风俗风情、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作为产生冲突的罪魁祸首,在国际谈判中,文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情况下,谈判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谈判越容易失败。文化距离可以是对某些残留的历史问题的不赞同或对的亵渎等宏观层次,也可以是某些事件的不同看法等微观方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谈判双方,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影响到了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由于谈判双方的期待值不同,一定没有达到一方的期待,谈判将很难进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崛起,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文化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进行交往。跨文化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培养跨文化冲突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培养跨文化冲突能力能提高跨文化能力,学会跨文化冲突能力能为国际商务谈判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评价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标准
只有掌握了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标准,才能培养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能力。衡量谈判者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表现是否合格时,常将评判标准分为顺应性、得体性、有效性三个层次。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跨文化冲突,只会给严峻的国际关系雪上加霜。交际者能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改变自身的交际行为的能力称为顺应性。这要求跨文化交流者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双方优势、劣势、目标、利益协调自身行为,这要求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满意度称为得体性。跨文化交际者为了在国际交往中表现的得体往往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毕竟不得体的交流模式将会为一次国际商务交往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学习得体的跨文化交往知识势在必行,跨文化交际者需要了解对方的、价值观等,并将这些内容巧妙的引入谈判中。这表示谈判双方欣赏至少并不排斥对方的文化,打破交流时的障碍。在发生冲突时,跨文化交际者能达到彼此坦诚相待 ,减少自身损失称为有效性。谈判使得有效性常常要求跨文化交流者拥有渊博的学识,灵活的头脑,某种情况下,他们必须保持中立。称职的跨文化交流者为了达到不同交际目的,常常掌握多种策略性的谈判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得体性”和“有效性”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标准,谈判时当其中双方都能得体交流时,必能促使谈判的有效进行,当其中一方努力促进项目的有效进行时,必定得到另一方更为得体的交际。
3跨文化冲突能力的养成
跨文化交流者的跨文化冲突能力是决定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怎么样做才能养成跨文化冲突能力呢?第一,跨文化交流者要坚持最初的谈判动机。平等是进行谈判的前提,坚持平等谈判的原则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第二,尊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是对对手最起码的尊重。人们总会在无意识间表现出排己现象,对于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人们常常会恶意的抵制。但在谈判过程中,要想谈判顺利地进行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对方的文化,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
跨文化冲突能力包含广泛,内容繁杂,跨文化交流者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提高自己的跨文化冲突能力。首先,跨文化交流者要掌握国际商务交往间的原则。尊重对方,谦逊待人,尽量避免触碰那些交往中的禁令。其次,掌握谈判技巧,准确运用商务语言。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若是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则可以轻易解决谈判冲突问题。跨文化交流工作者要对对方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避免谈判过程中的冲突。比如有些行为在一些文化中含有褒义但是在其他文化中很可能含有贬义,具有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你在谈判中解决谈判冲突。最后,谈判者要对对方文化保持敏感度。善用对方文化打破僵局,赢得主动。
4结语
尽管我国对国际商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跨文化冲突的阐述却如凤毛麟角。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商务谈判日益频繁,跨文化成为决定国际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凭证。谈判者跨文化冲突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进入到各高校从事教学活动,这种跨文化的接触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新奇感,也给学生的文化学习带来了较大便利。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外籍教师的生活方式、价值情感、思维模式都会发生改变,有些外籍教师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跨文化不适感,进而影响外籍教师的文化交流以及教学情况。因此,面对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必须加强对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培训,多与外籍教师进行跨文化交流,以增强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一、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文化环境存在差异,一些高校外籍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跨文化不适感,给外籍教师的生活以及教学都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至关重要。
在生活因素方面,包括饮食习惯、生活节奏、天气情况等因素,这种因素的改变会导致外籍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实际情况中,生活变化情况与外籍教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当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外籍教师难免会感到压抑,进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在社会支持方面,外籍教师的社会支持资源主要包括家庭、同胞、当地人,一般这些社会支持资源主要提供情感支持以及信息支持,这样让外籍教师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一些和外教师有着相同旅居经历的人能够给外籍教师提供一定的信息,以帮助外籍教师更好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同胞能够向外籍教师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合理宣泄因跨文化适应而带来的不适感,让外籍教师增加归属感、心理安全感以及自我尊重感,进而降低各种负面情绪,减少外籍教师的压力以及焦虑度。当外籍教师缺乏社会支持资源时,就很容易出现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外籍教师的正常生活。
在文化差异方面,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差异较小,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就较强;如果差异过大,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就较弱。中国崇尚伦理道德、西方强调个人尊严;中国交流时较为含蓄、注重语境;西方交流时较为直接、习惯开门见山。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学生大都不喜欢发言,与西方学生的积极热情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教师多加赞美和鼓励,也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感到沮丧、压抑,进而出现多种问题。
二、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管理对策分析
(一)提高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提高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高校可加强对外籍教师的培训,帮助外籍教师端正文化态度、深入理解中国文化,消除文化背景冲突以及文化交流冲突,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外籍教师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当外籍教师入校前,高校可利用网络向外籍教师介绍所要工作的环境以及学校概况,帮助外籍教师熟悉该城市的历史、人文、经济等信息。当外籍教师入校后,高校可进行一些汉语培训,向外籍教师介绍一些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帮助外籍教师尽快融入学校环境,了解相应的纪律规范以及学校周边情况。相应的中方合作教师须在生活上以及工作上给予外籍教师一定的帮助,让外籍教师能够熟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科研状况等内容,这样能够更好促进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
(二)鼓励外籍教师多进行跨文化交流
高校须安排专业人员对外籍教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则需提高自身的主动沟通意识,建立相应的跨文化交流平台,多与外籍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外籍教师在跨文化交流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