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花艺景观设计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0:39: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花艺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1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建设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能没有的,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让人失望。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回归自然,加强宣传的外部环境建设,以实现统一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住宅景观,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红极一时,在我国,人们不只是看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生活环境,人的愿望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设计上的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思想,而现代景观建筑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园林,顾此失彼的现象很多,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通常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线,对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在中国,设计基本过程如下:第一,确定位置和建筑的总体布局,然后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最后是由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然而道路建成,建筑已完成规划,景观设计的剩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有通过景观师见缝插针,用简单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是由于景观设计不重视,景观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缓慢,没有特色,遵循相同的模式,因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着严重差距。

2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策略

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 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还有很多都是建筑完成后才做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全局而是重视局部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要想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环境来体现它自身的意义;同时,建筑所具有的特性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衬托,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体现当下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使精神文化得以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使建筑功能和作用得到完善和扩展,也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进行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结合自然进行设计,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保持生态性原则,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美观实用的功能;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原貌;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不用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人工的介入;做到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避免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效果,将建筑与自然融合最为最终目的,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能源的应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在今天的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必须符合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和尊重人的地位,它涉及的问题,真正属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对人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当地的设计不容忽视,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不仅是一个口号,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景观设计的对象是有关的人类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与景观建筑师服务对象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该理解自然,万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人类,自然和人文系统保护,人与自然的利益协调,使两个达到最佳平衡的设计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是寻求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占用太多的发展;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深刻地反映在人们在具体设计范围内的照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结语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入是城市设计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手法,景观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意图,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推进屋顶绿化的意义

推行屋顶绿化,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观,将灰屋顶变成绿屋顶,能整体提升乡村的园林感,缓解人们居住在“水泥城”中的压抑感;其次是净化空气,屋顶实施绿化可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环境,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烟雾;第三,能让房屋降温,将屋顶或阳台等闲置面积利用起来,调节了温度和湿度,第四,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一个屋顶花园能使98%的雨水保留下来,减少降雨时屋顶形成的径流;第五,按照霍希尔施密德原理,绿化后的屋顶与一般屋顶相比,可减低噪声20~30 dB,保护了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以及其他损伤,大大地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推进屋顶绿化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来说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二、屋顶绿化设计问题

屋顶在绿化时应该控制增加的荷载在允许的范围内,注重安全保障,设计时应该注意对建筑物本身的适应,使绿化屋顶为建筑添彩。

1、屋顶种植区处理

一般将木头屑、砻糠灰、蛭石等材料掺入土中制造合成土,这种种植土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增加的荷载,且可以适当增加覆土厚度,有利于养分补给、及蓄水、蓄热能力,使种植物更好的生长。结合种植区的微地形,及栽培的植被的生长及大小,可以确定种植区不同位置的土层厚度。一般花卉栽培土深15cm,灌木土深45cm左右,乔木土深65―95cm。楼顶风大、夏季热、冬季冷,环境和地面、室内差异大,阳光充足,但是又易干旱,所以屋顶绿化植物一般选取阳性的、耐旱、耐寒的浅根性植物,而且应该形体低矮,抗性强、耐移栽的植被。

2、园路及园林小品设计

园路和园林小品是屋顶绿化的重要组成,其效果的成败对于园林景观有很大影响。受到场地的限制,屋顶绿化园路路基、小品应该协调统一并富于变化,园路一般设计为迂回曲线形式,富有韵律,并将园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在路基上铺贴鹅卵石或其他细小材质,使小路具精致优美感。若能配置假山水景等,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以根据屋顶的形式及管道形式,使用人工塑造与真石将其包裹修建假山,即有观赏性有可以很好地保护管道。

三、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技术要求

1、种植区构造及施工

种植区包括种植基质层、过滤层、排水层三部分。种植基质用人造轻质土,配置的基质需要具备以下特性:质轻、保水、透气、保肥、低成本,不易被雨水冲走。可用腐叶土、锯木屑、珍珠岩、蛭石、泥煤、粉煤灰、草碳等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或用专业工厂生产的人造轻质土。过滤层的作用是防止种植基质随雨水或灌溉流失堵塞排水管道。可用玻璃纤维、尼龙布、金属丝网、无纺布等。排水层要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除溢水孔、天沟外,还应设置出水口、排水管道等,满足日常排水及暴雨时泄洪的需要。

2、屋顶防水抗渗漏设计

植物根有很强的穿刺能力,特别是树根,年代越久,扎得越深,并且分泌一种腐蚀力强的液汁,许多防水材料经受不住它的腐蚀。科学合理设计好保护层、防水层、隔离层等,尤为关键。保护层用来保护防水层,它处在防水层和排水层之间。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铺作排水层的卵石伤害防水层;二是防止植物根扎伤防水层。迄今尚未找到最有效、最耐久的保护层材料,目前一般选用铝箔面沥青油毡、聚乙烯卷材或中密聚乙烯土工布。防水层:种植屋面应为二级建筑设防,至少作两道防水。在屋顶绿化实施过程中,无论加砌花台、水池及安装水、电管线等,均不得打开或破坏屋面的防水层或保护层,宜在建筑物设计时同步设计绿化屋顶、预置管线和亭、台、架、立柱等设施位置。隔离层:有时候出现耐根穿刺层和防水层不相容的现象,为此中间加一道隔离层。隔离层采用聚乙烯膜、纤维布、无纺布或抹一道水泥砂浆均可。

3、植物配置

屋顶种植环境的外在特征影响着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从而决定了屋顶绿化采取的方式。[4]屋顶绿化对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屋顶立地条件的特点。植物应以阳性喜光、耐寒、抗旱、抗风力强、根系浅的为主,最好为须根、姿态优美的花卉。根据各地气候不同,宜选择草本花卉如天竺葵、球根秋海棠、风信子、郁金香、、金盏菊、石竹、一串红、旱金莲、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花、金鱼草、雏菊、羽衣甘蓝、翠菊、千日红、含羞草、紫茉莉、虞美人、美人蕉、萱草、鸢尾、芍药等;草坪与地被植物常用的有天鹅绒草、虎耳草、三叶草等;灌木和小乔木如红枫、南天竹、紫薇、木槿、贴梗海棠、腊梅、月季、玫瑰、山茶、桂花、牡丹、结香、八角金盘、金钟花、栀子、金丝桃、八仙花、迎春花、棣棠、石榴、六月雪等;藤本植物如常春藤、牵牛花、紫藤、木香、凌霄、蔓蔷薇、金银花、常绿油麻藤等。有细长茎蔓的藤本植物,可以攀援或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于垂直的墙壁上。它们不占或很少占用种植面积,应用形式灵活多样,宜作屋顶上各种棚架、凉廊、女儿墙、垂直墙面的绿化材料,在提高屋顶绿化质量、丰富景色、美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4、屋顶绿化荷载量要求和计算

屋顶是房屋最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和承重结构。屋顶绿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屋面荷载的大小,总荷载量包括种植基质层的重量、排水层和蓄水层的重量、长成的植物重量、风雨雪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人的活动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各种建筑小品的重量等,对屋顶绿化的荷载量要认真计算,不可漏计或少计。因“顶”制宜,即根据平台屋顶承重能力,设计不同功能的屋顶绿化形式。在布局时,应尽量把重量大的部分如大乔木、山石、亭、花架等放置在梁、柱和承重墙等主要结构构件上。研究表明,屋顶绿化的形式应考虑房屋结构,平台允许承载重量约200Kg,屋顶绿化隔层结构约2kg,植物重量和其他物质重量(建筑小品等)不要超过150kg。

例如木屋顶景观绿化设计图:

四、屋顶绿化发展趋势

要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离不开植物与动物的配合, 这样还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些特殊的动物栖息地。 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又能够体现景观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可将水果或蔬菜在屋顶种植并且以人工饲养鸟类等手段使屋顶绿化和绿色框架为城市建筑创造新的经济利益和特殊的景观特色, 屋顶种植会带来人类同大自然以全新的面貌相融合的新思想。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种植在城市中的植物生长越来越困难,某些濒危植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在种植过程中成活率越来越低,难以繁衍,结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理想。 屋顶上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小,只要克服消极因素即承受极端气候和建筑的高度,通过引进和改良植物,对这个特殊的小环境作好处理使植物健康成长, 这样既保护了资源,又创造了物种独特的屋顶花园。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屋顶绿化,空闲灰白的屋顶很快变成浅绿色的一片。 屋顶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 也为人们带来了美丽舒适兼具休闲健身功能的开放空间。 屋顶绿化是一个自然空调,它可以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生态平衡,满足人们构想的生活。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城市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屋顶绿化的形态设计出发,分析了屋顶绿化的发展、意义以及屋顶绿化的构成和功能,对国内现阶段的屋顶绿化特征形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国外屋顶绿化的发展和实际案例。 并进一步分析了屋顶绿化的功能性应进一步开发,不仅要满足屋顶最基本的防水、排水、承重等功能,还要充分发挥屋顶花园居高临下,视点高、视线宽广等特点,采取借景、组景、点景、障景等造园技巧,体现其独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瓦尔特・科尔布,塔西洛・施瓦茨.屋顶绿化[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篇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环境的要求。购房者不再只是满足于房子的居住空间,还对房型的品位、内涵以及环境进行充分考虑。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抓住人们的心理,改变设计风格,更多的体现居住环境的绿化审美功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房价,并增大了房地产之间的竞争。已经将这种竞争转移到对居住环境的竞争。但是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阶段,存在居住环境景观的相关问题,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各方面内容,保证设计的特色性与原则性。

2、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新建居民区的绿化、道路场地、灯光、水景、配套设置等方面,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详细规划,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居住区景观的特色,重点考虑居住区景观的内涵精神与外在特征。设计人员要不断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自然条件,其设计主题要与总体的景观布局和定位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与居民的人文诉求。二是,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舒适性的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新颖、美观和协调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与建筑之间的精神内涵。能让居民对居住区有强烈的归属感。三是生态性原则。城市居住区的居民,很多是向往自然并亲近自然。因此在设计居住区的景观方面时,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能够保证自然资源得到保护。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再创造,在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对人工景观进行合理布局。四是人文原则。居住区软实力主要是通过居住区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有一定的要求。设计师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对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习惯、文化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并合理搭配各种要素,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的生活品位与情操。

3、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具体设计过程

居住区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图一所示。

3.1、人工环境中的建筑设计

(1)居住用途的建筑设计

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居住用房是最主要的建筑物,要对其重点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对建筑物进行外形方面的设计,要重点考虑小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与单体形象,保证外形的个性与舒适度。其次进行建筑物的颜色设计,要将小区与周边环境融合起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整个小区设计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浪漫情调。

(2)建筑小品的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小品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居住环境的娱乐性,并给居民提供休息的环境。其建筑小品设计要遵循点缀性、装饰性、美化性的原则。要满足人们对空间的要求,能够给人们带来安静、祥和的和谐之感。要对建筑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减少人为建筑的痕迹,提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

3.2、人工环境中的道路设计

(1)车行道与人行道的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对道路的设计,由于小区的私家车较多,如果没有对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会阻碍人们的外出活动,如若不对车道进行设计,将会引起私家车无处停放问题。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车道与人行道双方面进行周密考虑。其中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人车分流,将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分开,可以减少私家车对小区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

(2)道路铺装设计

小区内道路的线路设计定型后,还要设计道路的铺装。道路的铺装首先要考虑到交通需求和气候特点。为了保证交通的方便和安全,路面应该选择防滑、坚实耐磨的材料;为了让人们的运动舒适,可以选择柔软抗磨的路面,这样,方便人们的跑步、打球运动,也能防止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跌倒受伤。道路的铺装尽量给人们一种空间感,能够在适当的空间中进行随意的交流。采用简单适合的铺设材料,达到一种点缀装饰的效果,让人们行走在路上也有一种休闲舒适的感觉,铺装道路的时候要注意简洁明快的感觉,在接近园林的地方采用卵石、碎石、青石板等铺装,这样会更能适合园林的情境。

(3)道路合理分流

在对小区内的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做到合理分流,避免因复杂的道路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比如车流影响人行、散步,消防、救护的道路方便都应该考虑到,不要让道路十分曲折狭窄,过分追求情调,而影响正常的交通和生活。

在坚持安静的原则下,还要让道路具有通达性、安全性、多层次性。

3.3、人工环境中的绿化建设

小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绿化是生态建设的要求,也是保证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区内好的绿化环境可以净化小区的空气,调节小区内的温湿度,隔离噪音,给人美好的视觉感受。绿化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所以,在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

(1)绿化植被多样化

小区内都有一定要求的绿化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无限的绿化空间是小区设计的完美效果。在对小区内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种植被,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布置原则。乔木、花灌木可以结合果树,草坪要有,花海也要有,再利用层次划分的设计感,让小区内的绿化景观多而不繁冗,简单而不失情调,实现小区内的无限自然风光。

(2)有创意的设计绿化

绿地是小区内唯一一个与自然十分接近的元素,也是个可塑性十分强的设计元素。对于这个元素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让绿化的设计既有个性又具备深刻的记忆性,同时也符合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景观重心,根据这个设计的宗旨进行联想设计。

4、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给居民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实质组成因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能独立出来的的两个结构。界面是实际存在的,能够被人所触摸到。空间是虚无的,人们只能去体会。界面与空间又互为交织在一起,并表达出文化的内涵,因此才能够实现环境景观的整体塑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设计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础的,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那么环境因素也就不一样。很少有居民专门去观看居住区的整体面貌,景观规划设计只是表现在每一个构成要件上。与此同时,对于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办法来处理,以尽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

5、结语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地形地貌、大树水体、与人文景观得到保护。其设计过程要有侧重点,能够保证环境的识别性。而且设计要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全面贯彻居住区特色景观的独特理念与精神,保证自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不断拓展居住环境的场所次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王跃伟.浅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商业,2011,29

[2]任利升.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篇4

中图分类号:TU- 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64-1

1 概念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赋有感彩的理念。

城市的环境绿化景观,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绿色文明的程度,同时还标志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是否可持续发展。因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并不是简单地植树栽花种草,还应当按照其生态习性和园林美学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配置,而形成多姿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1]。

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会为具有重大的意义,环境作为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体,其空间形态关系也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因地制宜则是根据各个地方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类别相适应,环境艺术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们的感官更清晰的看到城市的美感。

2 城市绿化景观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特色

坚持因地制宜是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天津滨海新区是北方海滨城市,位于渤海出海口,以盐碱地为主,土壤改良式盐碱地绿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多年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越来越成熟,植物种类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逐步从绒毛白蜡、柳树、国槐、桧柏等向白皮松、黑松、悬铃木、紫薇等转换,大量新树种进入滨海新区城市绿地。天津滨海新区全面启动2010-2011今秋明春立体绿化工程,将新建和改造提升11个公园,对5条高速公路、86条主次干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与改造提升,新建各类绿地1025万平方米,并对城市建筑进行垂直绿化。滨海新区将按照“3公里内有市、区级公园,10公里内有大型风景区”的绿化服务半径要求,加大城市绿化建设,从而改善北方风沙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以及绿化景观给新区人民带来海滨城市的美感[2]。

3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和创新

(1)“亮化、美化工程”的地方特色及艺术手段,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照明艺术设计体现城市人文景观的现代感。城市中开放式的园林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此类“城市绿洲”的景观照明设计也同样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深化设计过程中,各场景的景观照明设计必须紧扣总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环境分析的指导下,按照景观节点的主次、景观照明的强弱、被观察的先后等关系进行设计[3]。(2)城市小品(雕塑、街牌、公共市政设施)的艺术设计。城市小品是环境艺术的精髓所在,城市小品如同城市绿化景观的点睛之笔,它能唤起市民对美好时光的记忆,让外来游人多点眷恋的理由,它是城市的一个符号,更是城市的灵魂。因此在设计的同时融入当地文化色彩才能突出绿化的美感,城市的独特所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世博会的绿化景观与各国标志性建筑的合理搭配,正是城市小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是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完美结合的产物[4]。

综上所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来,一些城市住宅盖了不少,却缺少足够的公共空间:道路修了不少,却很少考虑环境的审美和人的需求;高楼大厦建了不少,却往往忽视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和整体环境:因此城市景观不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而且应因地制宜,把环境艺术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去,天津滨海新区正处在起步阶段,随着9大功能区的成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应积极应对塘沽老城区的绿化改造工程以及新城区的绿化定位,充分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想象思维,建设具有北方海滨城市特色的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李发友.城市环境绿化景观[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3.

[2] 赵菲予.天津滨海新区冬春大规模绿化工程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0,12,16.

篇5

Abstract: the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landscape environment, is a region of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rst impression. Seiko is chiselled landscape design is cut the refining and reproduce natural landscape, is the artificial art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bined to create, its stance beauty,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ains the culture and art the fusion and sublimation, make a person feel kind, comfortable, to have vitality, it is to measure the city spirit civilization level of important symbo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lower expo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in yichun, for more landscape design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 yichun flower expo garden; Landscape; Nod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简介

宜春花博园位于宜春中心城区,在城区“一心一轴六板块”的空间结构布局中,花博园项目地块位处六大板块之一的湖田新区板块,该板块将依托航空港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商贸、航空物流、生态农业花卉等临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花博园项目及其周边地块毗邻明月山机场,山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机场的物流、人流和商机等优势,重点发展花卉产业、提供商务酒店、特色餐饮、商贸洽谈、会议培训、休闲度假等服务。使之成为“临空产业区的支柱、机场服务区的延伸、湖田镇区的依托。”

项目地地形高差较大,地形极为丰富,属于极佳的园林地形。山体骨架为“个”字形,最高点在“个”字的顶端,山体下面为山谷,较为平缓,由北向南缓坡而下,适合溪流叠水景观布置。至场地南端,地势低洼,适合湖面建设。山谷平缓处,面积开阔,有微地形,适合展园布置。全园最高点与中心最高点连接线恰好位于园区中心线上,适合中心景观轴线布置。合理而艺术地利用山体与谷底资源,借助山势地形,打造“以山为骨架,水为灵魂”的景观体系,形成宜春市花博园的一大特色。

1. 设计规划理念

作为省级花卉园艺博览会的园区,规划上必须体现大气,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沿机场A线退让20米的花卉隔离带、宽160米深60米的半月形入口广场、长220米宽40米的博览大道、直径100米的花博庆典广场,为游人如织的场景做好了准备; 165亩的月亮湖、利用凸山而建的太阳山、象征吉祥寓意筑巢引凤的凤凰谷、犹如好莱坞地标的主视线山体中的花博园标志,无一不彰显大气、宛若天成的优美景观;日月同辉造型的热带植物馆、月亮湖中巨轮般的室内展览馆,同样尽显大气并寓意深刻气不仅将成就一届花事盛会,更将成就宜春的花卉产业,也将成为宜春的一种城市性格。

设计依据场地现有地形,高处预筑亭台,低处开池沼,开敞处设展园,交通便利处设大门,总体布局顺势而建。自然水体不固定驳岸,形状蜿蜒曲折,使溪流拥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水面开阔处合理的营造湿地景观,用于净化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大面积水体融入现代景观元素,喷泉等。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群落,对于生态破坏区予以恢复,对于林相单一处,配以色叶植物,合理改造。使投入较少,景观效果、生态效果最佳。尽量使用自然态地被植物,挑选养护成本较低的色带灌木,尽可能的削减草坪面积,降低日后的养护成本。

规划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本着生态、经济的原则,充分融入花博文化及月亮文化。作为“月亮之都”,宜春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和美丽的传说;作为服务型政府,宜春又与太阳、群星有着相似的故事。本项目规划中,为美化凸山而设计了太阳山、因地制宜设计了月亮造型的人工湖、规划了由20个展园构筑的群星园,恰好构成了“太阳、月亮、群星”的空间格局。

花博会展期结束后,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一方面作为城市公园,旅游景点,明月山机场的靓点而存在,另一方面对本园规划无论在主体功能的挖掘上,还是在附属功能的培育上,项目团队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力争做到以核心产业服务功能汇集人气、带给人们财富,以附属服务功能吸引人气、带给人们健康与快乐。在花博园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室内展馆、温室、游客中心、绿色休闲长廊等建筑及优越的环境,采用合理的方式,配以商业运作,实现以园养园的最佳效果。

2. 景观节点设计

图一花博园鸟瞰图

(1)花开盛世广场

宽大的花博园入口花开盛世广场显得格外的包容,作为集散空间,也是游客接触花卉展览的第一场所。广场周边利用新材料与灯光科技相融合而设计的六个仿生花瓣,加之中心点如蜜汁一样不断涌动的泉水映衬下的仿生花蕊雕塑,共同演绎着花的传说,门的概念。六个大型仿生花瓣,形似一朵绽放的花,生长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之上,亦如张开的手臂,充分诠释着花博会的主题思想:宜春人民正以开阔的胸襟,迎接四海宾朋,体现花博会的发展精神。两侧高大的树阵组成通透而又华盖的空间(图2)。

图2花开盛世广场鸟瞰图

2.2月亮湖景区

顺着视线往北走即为运用古典园林元素中的月亮湖。“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明月与宜春文化源远流长,明月赋予宜春灵秀之气,月亮湖概念来自于明月,湖的形状好似一轮新月,象征了上升、幸福、吉祥、光亮、新起点。湖中音乐喷泉,夜晚在灯光和音乐的映衬下,喷泉就象从空中倾洒下的月光,将月亮文化挥洒的淋漓尽致。以现代的语言来展示,突出花博会举办地--宜春的月亮文化。

2.3露珠展馆

景区东侧为露珠展馆(图2右侧), 露珠展馆是一个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大型。位于花博广场东侧地面以下,月亮湖西侧,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高程落差问题,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了空间,节约了资源。室内展馆的屋顶就是花博广场的一部分,视线通透的玻璃幕墙及大跨度的钢结构设计,让露珠展馆如同月亮湖中巨轮般,表现出大气、时尚的建筑特点,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赏体验。

2.4花海田园

花海田园位于西侧太阳山景区色彩丰富的花田景观。不同的季节由不同的花卉组合,用几何有序的自然分割方法,让自然来作画。色彩各异的鲜花像彩带般铺植在山坡上,从远处看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又如彩虹散向人间。

3.景区绿地系统介绍

宜春花博园绿地系统主要以山体、建筑、道路、水系为骨架进行设计,分为:草地、林地、花卉用地、湿地等类型。沿环路和在园内的浅山等地遍植树木,以江西乡土树种和宜春特色植物为主,营造郁郁葱葱的整体环境。植物品种如华木莲、山茶、樟树、桂花、杜鹃、罗汉松等。为了打造生态驳岸,营造人性化、可亲近的滨水休憩环境,花博园的水岸规划为砌石、草地和湿地;规划一处较大面积的湿地,设立亲水木道,突显宜春花博园的生态优势;园区内建筑风貌采用现代中式风格,融古典与现代造景于一体,一方面对历史进行传承,另一方面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新时期的发展,简洁明快的线条,朴素而又高雅的色调诠释着花博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