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花艺景观设计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0:39: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花艺景观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花艺景观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1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建设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能没有的,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环境污染、让人失望。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回归自然,加强宣传的外部环境建设,以实现统一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住宅景观,园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红极一时,在我国,人们不只是看中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生活环境,人的愿望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设计上的规划,建筑,景观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思想,而现代景观建筑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园林,顾此失彼的现象很多,今天的建筑师,设计师通常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线,对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在中国,设计基本过程如下:第一,确定位置和建筑的总体布局,然后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最后是由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然而道路建成,建筑已完成规划,景观设计的剩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只有通过景观师见缝插针,用简单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是由于景观设计不重视,景观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缓慢,没有特色,遵循相同的模式,因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着严重差距。

2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策略

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 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还有很多都是建筑完成后才做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全局而是重视局部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要想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环境来体现它自身的意义;同时,建筑所具有的特性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衬托,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重要的是体现当下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达到这种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使精神文化得以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不仅使建筑功能和作用得到完善和扩展,也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进行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结合自然进行设计,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保持生态性原则,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美观实用的功能;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原貌;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不用人工水,让自然做工,人工的介入;做到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避免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效果,将建筑与自然融合最为最终目的,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能源的应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

建筑和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在今天的世界上,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必须符合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和尊重人的地位,它涉及的问题,真正属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对人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当地的设计不容忽视,必须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不仅是一个口号,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景观设计的对象是有关的人类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与景观建筑师服务对象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该理解自然,万亩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人类,自然和人文系统保护,人与自然的利益协调,使两个达到最佳平衡的设计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中,是寻求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占用太多的发展;强调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深刻地反映在人们在具体设计范围内的照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结语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入是城市设计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手法,景观设计中体现建筑设计意图,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推进屋顶绿化的意义

推行屋顶绿化,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观,将灰屋顶变成绿屋顶,能整体提升乡村的园林感,缓解人们居住在“水泥城”中的压抑感;其次是净化空气,屋顶实施绿化可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环境,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烟雾;第三,能让房屋降温,将屋顶或阳台等闲置面积利用起来,调节了温度和湿度,第四,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一个屋顶花园能使98%的雨水保留下来,减少降雨时屋顶形成的径流;第五,按照霍希尔施密德原理,绿化后的屋顶与一般屋顶相比,可减低噪声20~30 dB,保护了防水层不受气候紫外线,以及其他损伤,大大地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推进屋顶绿化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来说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二、屋顶绿化设计问题

屋顶在绿化时应该控制增加的荷载在允许的范围内,注重安全保障,设计时应该注意对建筑物本身的适应,使绿化屋顶为建筑添彩。

1、屋顶种植区处理

一般将木头屑、砻糠灰、蛭石等材料掺入土中制造合成土,这种种植土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增加的荷载,且可以适当增加覆土厚度,有利于养分补给、及蓄水、蓄热能力,使种植物更好的生长。结合种植区的微地形,及栽培的植被的生长及大小,可以确定种植区不同位置的土层厚度。一般花卉栽培土深15cm,灌木土深45cm左右,乔木土深65―95cm。楼顶风大、夏季热、冬季冷,环境和地面、室内差异大,阳光充足,但是又易干旱,所以屋顶绿化植物一般选取阳性的、耐旱、耐寒的浅根性植物,而且应该形体低矮,抗性强、耐移栽的植被。

2、园路及园林小品设计

园路和园林小品是屋顶绿化的重要组成,其效果的成败对于园林景观有很大影响。受到场地的限制,屋顶绿化园路路基、小品应该协调统一并富于变化,园路一般设计为迂回曲线形式,富有韵律,并将园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在路基上铺贴鹅卵石或其他细小材质,使小路具精致优美感。若能配置假山水景等,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以根据屋顶的形式及管道形式,使用人工塑造与真石将其包裹修建假山,即有观赏性有可以很好地保护管道。

三、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技术要求

1、种植区构造及施工

种植区包括种植基质层、过滤层、排水层三部分。种植基质用人造轻质土,配置的基质需要具备以下特性:质轻、保水、透气、保肥、低成本,不易被雨水冲走。可用腐叶土、锯木屑、珍珠岩、蛭石、泥煤、粉煤灰、草碳等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或用专业工厂生产的人造轻质土。过滤层的作用是防止种植基质随雨水或灌溉流失堵塞排水管道。可用玻璃纤维、尼龙布、金属丝网、无纺布等。排水层要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除溢水孔、天沟外,还应设置出水口、排水管道等,满足日常排水及暴雨时泄洪的需要。

2、屋顶防水抗渗漏设计

植物根有很强的穿刺能力,特别是树根,年代越久,扎得越深,并且分泌一种腐蚀力强的液汁,许多防水材料经受不住它的腐蚀。科学合理设计好保护层、防水层、隔离层等,尤为关键。保护层用来保护防水层,它处在防水层和排水层之间。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铺作排水层的卵石伤害防水层;二是防止植物根扎伤防水层。迄今尚未找到最有效、最耐久的保护层材料,目前一般选用铝箔面沥青油毡、聚乙烯卷材或中密聚乙烯土工布。防水层:种植屋面应为二级建筑设防,至少作两道防水。在屋顶绿化实施过程中,无论加砌花台、水池及安装水、电管线等,均不得打开或破坏屋面的防水层或保护层,宜在建筑物设计时同步设计绿化屋顶、预置管线和亭、台、架、立柱等设施位置。隔离层:有时候出现耐根穿刺层和防水层不相容的现象,为此中间加一道隔离层。隔离层采用聚乙烯膜、纤维布、无纺布或抹一道水泥砂浆均可。

3、植物配置

屋顶种植环境的外在特征影响着屋顶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从而决定了屋顶绿化采取的方式。[4]屋顶绿化对植物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屋顶立地条件的特点。植物应以阳性喜光、耐寒、抗旱、抗风力强、根系浅的为主,最好为须根、姿态优美的花卉。根据各地气候不同,宜选择草本花卉如天竺葵、球根秋海棠、风信子、郁金香、、金盏菊、石竹、一串红、旱金莲、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花、金鱼草、雏菊、羽衣甘蓝、翠菊、千日红、含羞草、紫茉莉、虞美人、美人蕉、萱草、鸢尾、芍药等;草坪与地被植物常用的有天鹅绒草、虎耳草、三叶草等;灌木和小乔木如红枫、南天竹、紫薇、木槿、贴梗海棠、腊梅、月季、玫瑰、山茶、桂花、牡丹、结香、八角金盘、金钟花、栀子、金丝桃、八仙花、迎春花、棣棠、石榴、六月雪等;藤本植物如常春藤、牵牛花、紫藤、木香、凌霄、蔓蔷薇、金银花、常绿油麻藤等。有细长茎蔓的藤本植物,可以攀援或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有些可以直接吸附于垂直的墙壁上。它们不占或很少占用种植面积,应用形式灵活多样,宜作屋顶上各种棚架、凉廊、女儿墙、垂直墙面的绿化材料,在提高屋顶绿化质量、丰富景色、美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4、屋顶绿化荷载量要求和计算

屋顶是房屋最上层起覆盖作用的围护和承重结构。屋顶绿化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屋面荷载的大小,总荷载量包括种植基质层的重量、排水层和蓄水层的重量、长成的植物重量、风雨雪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人的活动给建筑物增加的荷载量、各种建筑小品的重量等,对屋顶绿化的荷载量要认真计算,不可漏计或少计。因“顶”制宜,即根据平台屋顶承重能力,设计不同功能的屋顶绿化形式。在布局时,应尽量把重量大的部分如大乔木、山石、亭、花架等放置在梁、柱和承重墙等主要结构构件上。研究表明,屋顶绿化的形式应考虑房屋结构,平台允许承载重量约200Kg,屋顶绿化隔层结构约2kg,植物重量和其他物质重量(建筑小品等)不要超过150kg。

例如木屋顶景观绿化设计图:

四、屋顶绿化发展趋势

要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离不开植物与动物的配合, 这样还能够为城市提供一些特殊的动物栖息地。 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的同时又能够体现景观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可将水果或蔬菜在屋顶种植并且以人工饲养鸟类等手段使屋顶绿化和绿色框架为城市建筑创造新的经济利益和特殊的景观特色, 屋顶种植会带来人类同大自然以全新的面貌相融合的新思想。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种植在城市中的植物生长越来越困难,某些濒危植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在种植过程中成活率越来越低,难以繁衍,结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理想。 屋顶上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小,只要克服消极因素即承受极端气候和建筑的高度,通过引进和改良植物,对这个特殊的小环境作好处理使植物健康成长, 这样既保护了资源,又创造了物种独特的屋顶花园。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在重视屋顶绿化,空闲灰白的屋顶很快变成浅绿色的一片。 屋顶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 也为人们带来了美丽舒适兼具休闲健身功能的开放空间。 屋顶绿化是一个自然空调,它可以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生态平衡,满足人们构想的生活。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城市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屋顶绿化的形态设计出发,分析了屋顶绿化的发展、意义以及屋顶绿化的构成和功能,对国内现阶段的屋顶绿化特征形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国外屋顶绿化的发展和实际案例。 并进一步分析了屋顶绿化的功能性应进一步开发,不仅要满足屋顶最基本的防水、排水、承重等功能,还要充分发挥屋顶花园居高临下,视点高、视线宽广等特点,采取借景、组景、点景、障景等造园技巧,体现其独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瓦尔特・科尔布,塔西洛・施瓦茨.屋顶绿化[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篇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环境的要求。购房者不再只是满足于房子的居住空间,还对房型的品位、内涵以及环境进行充分考虑。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抓住人们的心理,改变设计风格,更多的体现居住环境的绿化审美功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房价,并增大了房地产之间的竞争。已经将这种竞争转移到对居住环境的竞争。但是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阶段,存在居住环境景观的相关问题,因此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各方面内容,保证设计的特色性与原则性。

2、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新建居民区的绿化、道路场地、灯光、水景、配套设置等方面,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详细规划,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居住区景观的特色,重点考虑居住区景观的内涵精神与外在特征。设计人员要不断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自然条件,其设计主题要与总体的景观布局和定位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与居民的人文诉求。二是,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舒适性的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新颖、美观和协调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与建筑之间的精神内涵。能让居民对居住区有强烈的归属感。三是生态性原则。城市居住区的居民,很多是向往自然并亲近自然。因此在设计居住区的景观方面时,要充分考虑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能够保证自然资源得到保护。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再创造,在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力,对人工景观进行合理布局。四是人文原则。居住区软实力主要是通过居住区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有一定的要求。设计师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对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习惯、文化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并合理搭配各种要素,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人的生活品位与情操。

3、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具体设计过程

居住区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图一所示。

3.1、人工环境中的建筑设计

(1)居住用途的建筑设计

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居住用房是最主要的建筑物,要对其重点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对建筑物进行外形方面的设计,要重点考虑小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与单体形象,保证外形的个性与舒适度。其次进行建筑物的颜色设计,要将小区与周边环境融合起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整个小区设计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浪漫情调。

(2)建筑小品的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小品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居住环境的娱乐性,并给居民提供休息的环境。其建筑小品设计要遵循点缀性、装饰性、美化性的原则。要满足人们对空间的要求,能够给人们带来安静、祥和的和谐之感。要对建筑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减少人为建筑的痕迹,提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觉。

3.2、人工环境中的道路设计

(1)车行道与人行道的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对道路的设计,由于小区的私家车较多,如果没有对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会阻碍人们的外出活动,如若不对车道进行设计,将会引起私家车无处停放问题。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对车道与人行道双方面进行周密考虑。其中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人车分流,将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分开,可以减少私家车对小区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

(2)道路铺装设计

小区内道路的线路设计定型后,还要设计道路的铺装。道路的铺装首先要考虑到交通需求和气候特点。为了保证交通的方便和安全,路面应该选择防滑、坚实耐磨的材料;为了让人们的运动舒适,可以选择柔软抗磨的路面,这样,方便人们的跑步、打球运动,也能防止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跌倒受伤。道路的铺装尽量给人们一种空间感,能够在适当的空间中进行随意的交流。采用简单适合的铺设材料,达到一种点缀装饰的效果,让人们行走在路上也有一种休闲舒适的感觉,铺装道路的时候要注意简洁明快的感觉,在接近园林的地方采用卵石、碎石、青石板等铺装,这样会更能适合园林的情境。

(3)道路合理分流

在对小区内的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做到合理分流,避免因复杂的道路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比如车流影响人行、散步,消防、救护的道路方便都应该考虑到,不要让道路十分曲折狭窄,过分追求情调,而影响正常的交通和生活。

在坚持安静的原则下,还要让道路具有通达性、安全性、多层次性。

3.3、人工环境中的绿化建设

小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绿化是生态建设的要求,也是保证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小区内好的绿化环境可以净化小区的空气,调节小区内的温湿度,隔离噪音,给人美好的视觉感受。绿化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身体健康的必然选择。所以,在小区环境建设中绿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

(1)绿化植被多样化

小区内都有一定要求的绿化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无限的绿化空间是小区设计的完美效果。在对小区内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种植被,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布置原则。乔木、花灌木可以结合果树,草坪要有,花海也要有,再利用层次划分的设计感,让小区内的绿化景观多而不繁冗,简单而不失情调,实现小区内的无限自然风光。

(2)有创意的设计绿化

绿地是小区内唯一一个与自然十分接近的元素,也是个可塑性十分强的设计元素。对于这个元素的设计,设计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让绿化的设计既有个性又具备深刻的记忆性,同时也符合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景观重心,根据这个设计的宗旨进行联想设计。

4、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给居民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实质组成因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能独立出来的的两个结构。界面是实际存在的,能够被人所触摸到。空间是虚无的,人们只能去体会。界面与空间又互为交织在一起,并表达出文化的内涵,因此才能够实现环境景观的整体塑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设计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础的,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那么环境因素也就不一样。很少有居民专门去观看居住区的整体面貌,景观规划设计只是表现在每一个构成要件上。与此同时,对于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办法来处理,以尽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

5、结语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地形地貌、大树水体、与人文景观得到保护。其设计过程要有侧重点,能够保证环境的识别性。而且设计要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全面贯彻居住区特色景观的独特理念与精神,保证自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不断拓展居住环境的场所次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王跃伟.浅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现代商业,2011,29

[2]任利升.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篇4

中图分类号:TU- 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64-1

1 概念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赋有感彩的理念。

城市的环境绿化景观,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绿色文明的程度,同时还标志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是否可持续发展。因而,城市的环境绿化并不是简单地植树栽花种草,还应当按照其生态习性和园林美学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配置,而形成多姿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1]。

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立良好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会为具有重大的意义,环境作为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体,其空间形态关系也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因地制宜则是根据各个地方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类别相适应,环境艺术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们的感官更清晰的看到城市的美感。

2 城市绿化景观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城市景观特色

坚持因地制宜是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天津滨海新区是北方海滨城市,位于渤海出海口,以盐碱地为主,土壤改良式盐碱地绿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多年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越来越成熟,植物种类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逐步从绒毛白蜡、柳树、国槐、桧柏等向白皮松、黑松、悬铃木、紫薇等转换,大量新树种进入滨海新区城市绿地。天津滨海新区全面启动2010-2011今秋明春立体绿化工程,将新建和改造提升11个公园,对5条高速公路、86条主次干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与改造提升,新建各类绿地1025万平方米,并对城市建筑进行垂直绿化。滨海新区将按照“3公里内有市、区级公园,10公里内有大型风景区”的绿化服务半径要求,加大城市绿化建设,从而改善北方风沙天气对城市的影响以及绿化景观给新区人民带来海滨城市的美感[2]。

3 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和创新

(1)“亮化、美化工程”的地方特色及艺术手段,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照明艺术设计体现城市人文景观的现代感。城市中开放式的园林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此类“城市绿洲”的景观照明设计也同样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位置。深化设计过程中,各场景的景观照明设计必须紧扣总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环境分析的指导下,按照景观节点的主次、景观照明的强弱、被观察的先后等关系进行设计[3]。(2)城市小品(雕塑、街牌、公共市政设施)的艺术设计。城市小品是环境艺术的精髓所在,城市小品如同城市绿化景观的点睛之笔,它能唤起市民对美好时光的记忆,让外来游人多点眷恋的理由,它是城市的一个符号,更是城市的灵魂。因此在设计的同时融入当地文化色彩才能突出绿化的美感,城市的独特所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世博会的绿化景观与各国标志性建筑的合理搭配,正是城市小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是环境艺术设计之于城市绿化景观完美结合的产物[4]。

综上所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来,一些城市住宅盖了不少,却缺少足够的公共空间:道路修了不少,却很少考虑环境的审美和人的需求;高楼大厦建了不少,却往往忽视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和整体环境:因此城市景观不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而且应因地制宜,把环境艺术理念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去,天津滨海新区正处在起步阶段,随着9大功能区的成立,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应积极应对塘沽老城区的绿化改造工程以及新城区的绿化定位,充分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想象思维,建设具有北方海滨城市特色的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李发友.城市环境绿化景观[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3.

[2] 赵菲予.天津滨海新区冬春大规模绿化工程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0,12,16.

篇5

Abstract: the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landscape environment, is a region of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rst impression. Seiko is chiselled landscape design is cut the refining and reproduce natural landscape, is the artificial art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bined to create, its stance beauty,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ains the culture and art the fusion and sublimation, make a person feel kind, comfortable, to have vitality, it is to measure the city spirit civilization level of important symbo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flower expo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in yichun, for more landscape design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 yichun flower expo garden; Landscape; Nod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简介

宜春花博园位于宜春中心城区,在城区“一心一轴六板块”的空间结构布局中,花博园项目地块位处六大板块之一的湖田新区板块,该板块将依托航空港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商贸、航空物流、生态农业花卉等临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花博园项目及其周边地块毗邻明月山机场,山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机场的物流、人流和商机等优势,重点发展花卉产业、提供商务酒店、特色餐饮、商贸洽谈、会议培训、休闲度假等服务。使之成为“临空产业区的支柱、机场服务区的延伸、湖田镇区的依托。”

项目地地形高差较大,地形极为丰富,属于极佳的园林地形。山体骨架为“个”字形,最高点在“个”字的顶端,山体下面为山谷,较为平缓,由北向南缓坡而下,适合溪流叠水景观布置。至场地南端,地势低洼,适合湖面建设。山谷平缓处,面积开阔,有微地形,适合展园布置。全园最高点与中心最高点连接线恰好位于园区中心线上,适合中心景观轴线布置。合理而艺术地利用山体与谷底资源,借助山势地形,打造“以山为骨架,水为灵魂”的景观体系,形成宜春市花博园的一大特色。

1. 设计规划理念

作为省级花卉园艺博览会的园区,规划上必须体现大气,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沿机场A线退让20米的花卉隔离带、宽160米深60米的半月形入口广场、长220米宽40米的博览大道、直径100米的花博庆典广场,为游人如织的场景做好了准备; 165亩的月亮湖、利用凸山而建的太阳山、象征吉祥寓意筑巢引凤的凤凰谷、犹如好莱坞地标的主视线山体中的花博园标志,无一不彰显大气、宛若天成的优美景观;日月同辉造型的热带植物馆、月亮湖中巨轮般的室内展览馆,同样尽显大气并寓意深刻气不仅将成就一届花事盛会,更将成就宜春的花卉产业,也将成为宜春的一种城市性格。

设计依据场地现有地形,高处预筑亭台,低处开池沼,开敞处设展园,交通便利处设大门,总体布局顺势而建。自然水体不固定驳岸,形状蜿蜒曲折,使溪流拥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水面开阔处合理的营造湿地景观,用于净化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大面积水体融入现代景观元素,喷泉等。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群落,对于生态破坏区予以恢复,对于林相单一处,配以色叶植物,合理改造。使投入较少,景观效果、生态效果最佳。尽量使用自然态地被植物,挑选养护成本较低的色带灌木,尽可能的削减草坪面积,降低日后的养护成本。

规划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本着生态、经济的原则,充分融入花博文化及月亮文化。作为“月亮之都”,宜春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和美丽的传说;作为服务型政府,宜春又与太阳、群星有着相似的故事。本项目规划中,为美化凸山而设计了太阳山、因地制宜设计了月亮造型的人工湖、规划了由20个展园构筑的群星园,恰好构成了“太阳、月亮、群星”的空间格局。

花博会展期结束后,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一方面作为城市公园,旅游景点,明月山机场的靓点而存在,另一方面对本园规划无论在主体功能的挖掘上,还是在附属功能的培育上,项目团队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力争做到以核心产业服务功能汇集人气、带给人们财富,以附属服务功能吸引人气、带给人们健康与快乐。在花博园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室内展馆、温室、游客中心、绿色休闲长廊等建筑及优越的环境,采用合理的方式,配以商业运作,实现以园养园的最佳效果。

2. 景观节点设计

图一花博园鸟瞰图

(1)花开盛世广场

宽大的花博园入口花开盛世广场显得格外的包容,作为集散空间,也是游客接触花卉展览的第一场所。广场周边利用新材料与灯光科技相融合而设计的六个仿生花瓣,加之中心点如蜜汁一样不断涌动的泉水映衬下的仿生花蕊雕塑,共同演绎着花的传说,门的概念。六个大型仿生花瓣,形似一朵绽放的花,生长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之上,亦如张开的手臂,充分诠释着花博会的主题思想:宜春人民正以开阔的胸襟,迎接四海宾朋,体现花博会的发展精神。两侧高大的树阵组成通透而又华盖的空间(图2)。

图2花开盛世广场鸟瞰图

2.2月亮湖景区

顺着视线往北走即为运用古典园林元素中的月亮湖。“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明月与宜春文化源远流长,明月赋予宜春灵秀之气,月亮湖概念来自于明月,湖的形状好似一轮新月,象征了上升、幸福、吉祥、光亮、新起点。湖中音乐喷泉,夜晚在灯光和音乐的映衬下,喷泉就象从空中倾洒下的月光,将月亮文化挥洒的淋漓尽致。以现代的语言来展示,突出花博会举办地--宜春的月亮文化。

2.3露珠展馆

景区东侧为露珠展馆(图2右侧), 露珠展馆是一个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大型。位于花博广场东侧地面以下,月亮湖西侧,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高程落差问题,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了空间,节约了资源。室内展馆的屋顶就是花博广场的一部分,视线通透的玻璃幕墙及大跨度的钢结构设计,让露珠展馆如同月亮湖中巨轮般,表现出大气、时尚的建筑特点,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赏体验。

2.4花海田园

花海田园位于西侧太阳山景区色彩丰富的花田景观。不同的季节由不同的花卉组合,用几何有序的自然分割方法,让自然来作画。色彩各异的鲜花像彩带般铺植在山坡上,从远处看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又如彩虹散向人间。

3.景区绿地系统介绍

宜春花博园绿地系统主要以山体、建筑、道路、水系为骨架进行设计,分为:草地、林地、花卉用地、湿地等类型。沿环路和在园内的浅山等地遍植树木,以江西乡土树种和宜春特色植物为主,营造郁郁葱葱的整体环境。植物品种如华木莲、山茶、樟树、桂花、杜鹃、罗汉松等。为了打造生态驳岸,营造人性化、可亲近的滨水休憩环境,花博园的水岸规划为砌石、草地和湿地;规划一处较大面积的湿地,设立亲水木道,突显宜春花博园的生态优势;园区内建筑风貌采用现代中式风格,融古典与现代造景于一体,一方面对历史进行传承,另一方面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新时期的发展,简洁明快的线条,朴素而又高雅的色调诠释着花博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126-03

临沂,鲁东南地区重要城市,素有“现代商贸城”、“滨水生态域”、“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沂河是流经临沂市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面宽阔,水质良好,是城市景观塑造中不可多得的自然要素。沂河之水孕育了临沂的文明,也见证了临沂曾有的繁荣。沂河滨河景区的规划建设,是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把临沂打造成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的必然要求。

1 临沂沂河滨河景观设计实践

1.1 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中的河流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沿河绿带是市民重要的休憩娱乐场所,也是城市居民认识自然、接近自然的天然廊道,更是都市中塑造景观的良好素材。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临沂市水域塑造的整体规划思想出发,力图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设计的焦点是既要打破由于用地的狭长而易引起的单调性,又要创造出连续、动感的“长幅画卷”的景观特质。

1.2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范围为北外环路至沂河北大桥的沂河段,西岸与柳青河及南坊新区为邻,东岸接河东区。该段为沂河流入市区的上游区段,水质清澈,沿岸景观秀丽,保存有大量的林地。随着南坊新区市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该区段的功能定位及城市景观性格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它将成为与市政服务中心区相呼应、并为该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接近自然的场所。该区段河道中心线长度约6.6km,分为石头记、在河之洲、假日水岸、湿地园、碧河绿岛、缤纷世界等六个景区段。

1.2.1 石头记景区

该景区以歌颂和反映沂蒙历史、沂河风貌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墙为主要景观要素,结合绿色广场、迎潮广场等沿河开放空间并以休闲廊架使之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一条沿河亲水岸线。它既是游人的活动路线,为游人提供观赏河川景观的不同视点,同时又是对岸的观赏目标。

1.2.2 在河之洲景区

该景区以野趣为中心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设置钓鱼台及垂钓设施,并引入小溪及河湾,穿插以林间栈道,为游人提供较为密闭的空间环境。该景区以其幽静的性格与其上段的“石头记”景区形成对比。

1.2.3 假日水岸景区

该景区利用现有岸线,通过以引水渠的方式辟出一个小岛,在较为独立的小岛上利用其现状良好的沙地,处理出独特的沿河沙滩岸线,为游人提供假日休闲的良好场所。为了更加突出该河段的河流自然特性,将采用自然栽植的手法。河岸采用“多自然工法”的河岸处理技术,对局部河段的断面形式进行亲水性处理,使得绿地更加接近河岸,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在局部段落砌筑岸边短堤,以期利用河流的自然积淀来形成岸边绿洲,为河流的整治改修后生态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得这条河流更加自然化而更少人工的斧痕。

1.2.4 湿地园景区

该景区由于其河滩宽度有限,将限制游人的沿河活动空间。本设计依据其现状条件及该段所处的河段位置,将其设为一个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及鸟类提供栖息场地。该区内的河岸处理手法类似于假日水岸景区。

1.2.5 碧河绿岛景区

该景区内的河滩宽阔,与湿地园景区形成鲜明对比。根据这个现状地形特点,在河滩内开辟河道,塑造更加宜人的、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与沂河宽阔的主河道形成对比。小河道两侧的河滩利用水上栈道及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长条状的岛两侧临水,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达到了“步移景异”,咫尺之内可以体验两种迥然不同的水景有趣效果。

1.2.6 缤纷世界景区

该景区内的主题景点是一个结合地形所设的沿河下沉式舞台,并与带状沿河广场共同形成游人的活动中心区域。该景区还利用植物造景及河岸的处理,为游人提供接近水面、触摸沂水的亲水系列空间。

1.3 沂河横断面景观设计

河川景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横断面景观构成上。

从断面的构成上,河川断面一般分为河面(河床)、河滩、河堤及堤外绿化带等板块。沂河的河面非常宽阔,这就为塑造河川景观的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水上活动如划船等也便利地展开。

河滩是重要的亲水空间,是人们可能进行的一些与河流有关的休闲活动如垂钓、戏水等活动区域,也是体现河流景观独特风貌的重要部分。根据沂河的现状,堤岸的河滩在不同的河段情况很悬殊。它们或宽或窄,或有或无,并不能连续。根据国外河滩设计的经验,应尽可能保留与扩大河滩面积,以丰富河川的岸线形态,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亲水的活动空间。河川景观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

河堤是水利设施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对象,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河堤应尽量采用一些自然工法如天然砌石、自然驳岸等方法,而不是全部做成一道混凝土墙而无法进行绿化。沂河的部分河段结合堤防开设滨河大道是一种很现代的河川景观塑造模式,既满足了城市交通需要,又增加了沂河的观赏动线。河堤内侧的坡面应结合种植设计,铺以草坪等,进行垂直绿化,使之成为绿色河堤,同时要对陡峭的坡面段落进行细致的推敲,用变坡度的手法使之成为几个板块以缓和坡度或在视觉上减小巨大的坡面对人的压抑感。

堤外绿地设计

对于堤外绿化带,它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河川空间景观的大背景。它既是从河堤内向外看的景观背景,也是从河岸的一边向对岸看的景观背景。为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各区段相邻城市用地性质,根据城市区段的性质与氛围来塑造绿地段落的性格,并与堤内的绿地紧密相连,使堤内与堤外的绿地系统融为一体,据此营造出域市森林、疏林草地、河边林地、街道绿化等不同风情、不同功效的绿化景观序列,做到连续而不单调,变化而不脱节的城市绿色廊道。

1.4 滨河路沿路景观设计

滨河路是沂河两岸的堤顶道路,既是重要的城市干道,又是观赏沂河风貌的快速游览通道。由于其显要的高程位置并位于景观区中的敏感位置,它本身的景观形象也对整个景区的景观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

滨河路既有城市干道的共性,又具有极强的景观要求。本设计力求在两方面都能兼具。对于车内游人,考虑到行车速度,车型道路两侧的种植设计及景观单元采用大尺度、大块面的设计手法:而对人行道部分进行特别的重点处理,充分满足行人在沿路随时随地可能产生的休憩、驻足观赏等行为需求,为其提供逗留空间并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2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通过临沂沂河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看出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2.2 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2.3 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

2.4 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2.5 综合性原则

篇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23-0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创造以及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企业文化管理内涵的厘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满足与战略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和与组织能力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决策者主导和倡导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价值主张;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行为模式包括由共同的行为意识、行为能力、行为实践构成的行为习惯和相应的行为结果;共同的感觉氛围——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这个氛围也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文化氛围;外在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受和认识。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企业形象向外部展示,向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示。

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分析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汹涌澎湃,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企业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企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没有更加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1.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价值增加。首先,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从企业文化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看,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可以节省有限理性;有利于释放压缩的信息;有利于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从企业文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看,企业进行有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确立一套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之得以外显,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外部交易时,外部交易主体就可明确地感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因而面临较少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临更少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省了外部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诱使其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其次,企业文化降低单位价值创造的转换成本,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及获取合作效益,从而有利于团队生产率的提高。

2.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预期、价值观” 等,都对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优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指导与凝聚力。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员工跟随着公司的轨道前进,与公司共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去;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之间会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态度。它是一种极强的粘合剂,能从各个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向心和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其他员工成功与否联系起来,所谓“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这是深层凝聚力的来源。

4.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凸显企业特色价值。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其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不同的企业从创立、生存到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个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差异,企业经营者的经历、认识和价值理念也迥然不同。因此,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各具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

三、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可取路径的提出

将现代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心目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无法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将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一起,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达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这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构建所要追求的。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媒体宣传,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才能让广大员工认识其重要性,才会从心里去接受,达到真正的共识。宣传和教育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网络、会议等现代传播媒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宣传;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企业的群体价值观。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企业个性、创新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共性,它需要通过一个个企业的“个体文化”表现出来。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即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深谙个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构建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十分注意彰显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使其企业文化的特质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创建出一种新式的、有别于一般现有组织机构的扁平式学习型企业组织,这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创建新型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树立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跃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升华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张向前,刘佳,黄种杰.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3] 李书进.浅析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缺失[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篇8

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或区域内,利用设计手段和艺术思维对区域环境的地形、植物、园艺、建筑等开展人工再造活动,以此赋予园林景观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在满足人们对园林布局、规划、空间结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致力于增加园林崭新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同时能够保护神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生态条件的优化。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建筑活动,更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用、美观,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追求深层次的审美价值。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也是彰显美学意义的过程。

1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促使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对茶文化元素获得较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将茶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展示[1]。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众多部门,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也就为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承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进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茶文化元素的影响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升华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不同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蕴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差异,而文化底蕴的差异又是通过城市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来体现的。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自然环境,也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设计,在彰显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同时,也能赋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人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缩影。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产的过程,通过社会群体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并逐渐得到升华,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更加鲜明。

1.3茶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现象[2]。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也是园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繁盛,社会上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园林文化,并对社会成员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园林文化的形成是离不开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说,园林文化中包含着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蕴含着园林文化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制造活动,两者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促进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园林文化作为小范围的环境文化逐渐受到大范围茶文化的影响,最终带给社会成员崭新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结合更有艺术感和社会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其他元素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艺术与茶文化元素的结合,使园林设计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也大为增强,两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价值观念变革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其他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享用园林景观和茶文化元素的结合物,人们将会感受到巨大的美学意义,并开展更富有效性的社会活动,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应用的美学意义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是彰显文化美学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美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也是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是美善统一,同时将遵守伦理道德作为美善的行为准则和基础,倡导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茶文化元素的社会美学观点是“比德”,即将社会伦理道德、道义转移到自然景观上,自然景观则成为抽象道德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3]。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比德”则在植物配置环节得到了生动体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挺拔虚心有节”等古代诗词都体现了园林景观中“比德”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岁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强调的是儒家学派的社会审美观念,主张利用道德伦理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通过欣赏并运用自然之美,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状态。虽然自然中的花鸟植物并没有思想意识,但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实现了自然物的社会价值,扩大了生命形式。而“悦心”则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设计而言的,合理的空间划分及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园林的功能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会联系、优化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是情感、观念及思维方式的综合,通过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精神和物质的双向需要,产生愉悦的社会体验和身心感受。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哀而不伤”

茶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乐而不、哀而不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适当;第二,人对自然、历史、规律怀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态度;第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爱惜,追求本心的真挚和纯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乐而不、哀而不伤”,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为实行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即要求各个社会群体严格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乐而不、哀而不伤”的美学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体现为景观设计的层次感较为分明、具有规则意识。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价值准则,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调和折中,十分推崇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的处世态度,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恬淡、静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体现。“致中和”便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处理办法,即世间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统一的调配和导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状态。可是社会经济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随之产生,要想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必须使得世间万物各得其位,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社会活动,促使自然、社会、宇宙达到和谐共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协调,使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致中和”的美学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情趣。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讲究寓意于物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究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发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美学意义,以此带给人们丰富的美学享受和美学熏陶。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不断发掘,逐渐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提高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深刻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与“哀而不伤”的美学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茶文化也逐渐得到繁盛,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极大推动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为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晴.羌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篇9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立体化与密度化的趋势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绿色空间却在不断减少[1]。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创造出新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素质,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从业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屋顶花园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绿化空间形式,以其建设周期短、方式灵活且紧密联系城市生活的特点,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推崇。

2屋顶花园的功能

屋顶花园是指在一切建筑物的顶层、露台、阳台、窗台、女儿墙和墙面等靠近城市居民生活居住场所的狭小区域中所进行的绿化装饰和造园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与居民生活工作场所零距离的综合绿化空间,其在城市空间中主要功能及效果如下:

2.1改善城市生态

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增高,城市居民生活居所正在离绿地越来越远,而城市空气环境却在PM2.5和浮尘的作用下越来越差。而屋顶花园的植物本身的生长地点层次多而立体,且离城市居民的住所更为接近[2],可以更有效地起到为城市居民吸收有毒气体、阻滞浮尘、释放氧气的作用,这是地面绿地植物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另外,屋顶花园还能够截留雨水以及保持建筑内的温湿度平衡。据统计,一般平面屋顶花园可截留70%左右的雨水,这部分雨水既可以在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同时,还能通过植物本身的蒸腾作用释放到城市大气中,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与此同时,因绿化层覆盖,建筑物内部空间建立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生态空间,有效保障了居民工作生活空间的温湿度平衡。

2.2美化人居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部的空间紧凑,高楼林立,人群拥挤,平地绿化空间只能点缀狭小的城市局部空间。而对城市居民而言,屋顶花园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首先,屋顶花园可丰富城市景观的层次感,使城市居民在城市中俯仰之间都能感受到绿化环境的美好;其次,屋顶花园大大增强了城市绿化空间的可视性与可达性,不单有效柔化了城市建筑群的冰冷轮廓感,更有效拉近了人们与绿色的距离;再次,就局部建筑绿化的环境感受来说,屋顶花园可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游憩环境,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通过植物本身的季相变化,不单提供了城市空间的绿意,更将自然生态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直接带到了城市居民的身边,美化了人居环境。

2.3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

屋顶花园为城市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除去因环境美化带来的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效率的提升外,对城市建筑本身及城市居民能源的使用均有正向的经济效益。首先,屋顶花园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通过绿色植物层的覆盖,避免了建筑本体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蚀,更好地保护建筑本身的结构,为建筑本身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延续性保护。其次,因为植物可吸收阳光辐射和空气水分,在夏冬两季时,可有效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3],减少了空气废气的排放,为城市节约了能源。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东京的平均气温升高了3.5℃。绿化的屋顶比未绿化屋顶的温度低2~5℃左右。如果日本所有建筑的屋顶都进行绿化,因少开空调而节约的电能,足够少开1个核电站。

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注意的原则

屋顶花园不同于一般的平地花园,虽都是在绿化环境中追求园林美化艺术的展现,但屋顶花园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建筑空间结构与承重构造在造园活动中的协调与平衡,其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3项:

3.1屋顶花园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由于受到建筑固有空间架构的限制和建筑结构承重的制约,屋顶花园与平地绿地在设计施工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一方面,屋顶花园得考虑屋顶自身的承重和屋顶防水层的设置;另一方面,施工完成后,花园本身的荷载能否均匀分布于屋顶承重,将直接影响屋顶花园的使用效果和建筑物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采用以下的方法。首先,屋顶花园应尽量选择轻质材料,包括轻质建材和轻质栽培介质。通过对建筑本身一些技术指标的调查核算后,判定建筑屋顶楼板总的最大荷载量与局部最大荷载量,避免因屋顶花园的附加重量超过楼板本身的荷载而带来的楼板安全问题。其次,屋顶花园须注意防水层的设置,目前一般做法有刚性防水和柔性卷材防水2种。其中刚性防水容易受到屋顶热胀冷缩和结构板层受力变形而形成不规则裂缝,而柔性防水则因本身材质特性容易在几年内老化,所以2种都无法保障屋顶花园不漏水。笔者建议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本身的结构、防水层的等级、防水层的构造等条件,在项目经费允许时采用双层防水,即先布设多层次的玻璃布和防水胶,再采用水泥砂浆覆盖其上。当然,好的防水层设计是基础,选择好相应的材料后,施工的规范才是关键。良好的施工将能够不损伤原屋顶防水层来增强和延长房屋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2屋顶花园设计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原则

屋顶花园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业主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安全可靠的休憩场所。所以在设计时除了考虑花园环境的美化要素,还应重点考虑花园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设计时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花园的后期维护以及管理。一方面,在前期材料选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减少因植物替换或管理带来的各种损耗[4]。另外,尽量使用可以降解的施工材料,或者是轻质的天然材料,在源头上保证使用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在后期养护管理过程中,对屋顶花园自然维护中带来的废弃物就地处理或者利用,比如对树木的枯枝落叶可腐化成有机肥料重复利用。此外,在植物管理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

3.3屋顶花园外在表现形式的实用性原则

屋顶花园的设计源远流长,从古代巴比伦“空中花园”[5]到现代都市屋顶花园设计[6],拥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及流派,如中国古典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式、现代中西结合式、后现代主义表现式等等。在设计方案阶段,应追求因地制宜,在满足屋顶花园使用功能、绿化效益、园林美化的前提下,全盘考虑其设计表现形态和实用性的协调。由于屋顶花园的设计难点就是存在空间有限和建筑结构承重的双重制约,而植物的生存环境也较严苛,如不顾实际情况追求景观表现形式,会直接影响屋顶花园方方面面的使用感受。

4小结

屋顶花园从实用价值来说,它能有效扩展城市绿地空间的面积和容量,形成城市的立体绿化系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居民的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屋顶花园设计至今仍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希望通过阐述屋顶花园设计中的所体现的各种社会、生态功能,明确屋顶花园设计的基本原则,让人们对屋顶花园 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促进屋顶花园在我国的建设和推广。

作者:廖仲英 单位: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守红.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5-29.

[2]黄金锜.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3]ONGBL.

篇10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持续深入,为了能够改善在乡村中的生活、生产需求,不断改造乡村的风光、建设自然的乡村景观,进而展现出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风景园林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开始使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规划乡村的景观,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升乡村的环境,进而让乡村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让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1 乡村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一般来说,乡村是代表不属于城市的地区,指的是社会生产力较为独立、有着独特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特点的区域。乡村和城市由于原始部落的发展不断产生,可以按照聚居的情况,对景观进行分类,有乡村景观、自然景观与都市景观。从景观的特点上来讲,乡村景观和都市景观相比,更加自然,受到人类的干扰程度较少;而和自然景观相比,乡村景观具有人文的氛围。从地区的特点上来看,乡村景观指的是在都市之外,有着人类聚居的区域。乡村景观的特点就是依靠农业进行生产、具有田园文化,可以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求。

在乡村景观的构成中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乡村人文景观、一种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人文景观大都表现在农业为主要的生产和村庄的景观,表现着在这地区中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乡村自然资源是代表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基本的条件,是代表乡村地区中低于特点的景观。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景观及教育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原则:

2.1 规划与保护原则

在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保护乡村景观。比如农村耕地是乡村景观中的重点,也是国家的主要资源,因此,在其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损坏耕地。乡村景观中很多河流、山川等自然资源或者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受到了破坏就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在规划和实际中要做到规划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2 开放性原则

乡村景观应该是社会共享的资源,应是被人们享受的资源。所以,要保证乡村景观的开放性,使其能够观赏、接近、享受,避免出现个人或者家庭式景观。

2.3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需要把乡村景观和人文、自然等因素相结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环境、生产、社会发展、旅游等相关因素,更深入地规划和设计放乡村景观,同时保证乡村景观的特点。

2.4 历史性的与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有着不同的历史性的和地域性。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的特点,保证地区中乡村的特色。

3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意义可以从以下3点看出:第一,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建设,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时来说,乡村景观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建设美好国土的开始。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能够重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乡村的视觉感受,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值。第二,乡村景观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的景观,属于乡土风景,能够显示乡村的气候特点、土地资源、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动态情况,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景观的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历史内涵。第三,乡村景观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其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给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能让相关的设计人员不断产生新的思路。第四,乡村景观的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其中包括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其对城乡系统布局的科学调节、乡村资源和景观环境的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绿色发展、农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塑造品牌产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结论

随着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和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需求,乡村尽管已经开始成为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产生新的思路,促进规划和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自人类定居以来,乡村一直都是人类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人类在乡村地区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的乡村景观,展现了农业文明特有的田园风光。现代文明诞生之后,科学、艺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不管怎样,园林依然是人们“理想的天堂”,是人们为了补偿人与大自然环境的相对疏远而创造的“第二自然”。乡村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区域环境和国土环境的主体。20世纪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乡村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传统美丽、和谐的乡村景观受到冲击,也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中,风景园林设计师涉足乡村景观规划的领域,可以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传统乡村风貌,提高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一、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状况

我们从乡村景观与东西方历史园林、乡村景观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两个方面来阐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园林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优秀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查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影响园林设计的因素很多,哲学思想、自然观念、功能需求、艺术潮流、技术水平都会对园林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无论如何,建设园林也就是建设一种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对理想生活环境有不同的认识,会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继而也影响到特定环境中的园林形式。这些地域特征除了纯自然环境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就体现在农业景观上。地域的农业景观对西方历史园林以及对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地理学界和规划学界;对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在其他知识结构体系的规划学科中。

二、乡村景观的概念

1.乡村

乡村,在现代地理学词典中的解释为:非城市化地区。通常指社会生产力发生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综合体。国内外对乡村概念的理解和划分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乡村的人口密度低,聚居规模较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对较简单、类同,居民生活方式上及景观上与城市有明显差别。典型的乡村地区包括城镇、村庄、村落和环绕它们的开放地带;森林、农田、湿地、牧场及其它开放地带构成了围绕乡村居民点的环境。

2.乡村景观

景观一词自出现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概念的争议,在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中,景观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纷繁复杂。论文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认识景观以及乡村景观,认为景观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

三、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产、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和土地的适应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乡村景观的形成和构成来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生产性:乡村景观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使用者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原有乡村地区的土地进行完善、修正和创造,这种行为本身是以生产、实用为功能目的的,因此,生产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自发性:乡村景观的形成是“劳作”出来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使用他们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最低能耗下去满足生产、生活和居住的需要。

地域性:乡村景观是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受所处地域影响较大。另外还有生态性、审美性,还有文化与历史的体现

四、乡村景观的价值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乡村景观这种“人工化的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特点,不断的体现出其所对于人类文明的内在价值。

1.农业文明时期: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在农业社会中,农业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体现了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2.工业文明时期:对环境的意义

在延续着农业文明时期所具有的价值意义的同时,乡村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鲜花盛开的果园、落英缤纷的田野等自然气息,在工业文明下也突出的体现出对于城市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环境价值和休闲游憩作用,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智慧的源泉,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后工业文明时期:地域认知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

乡村景观所体现的这些特点和价值意义,既是影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因素,也是在乡村景观规划中所应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H].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H].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单德启著.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H].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韩炳越.风景园林规划中历史景观保护、恢复与更新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韩西丽,俞孔坚.伦敦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的绿色通道网络思想[J].新建筑,2004

篇12

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像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二、艺术与科学

科学以抽象的语言概括并表现广袤宇宙的客观规律,艺术则用形象语言描绘人类对于大千世界的情感体悟。二者虽同以揭示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为目的,但又存在不同的特质,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艺术则揭示主观世界的情感规律。

(一)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并且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自然科学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打击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以及伽利略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大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在许多领域和许多方面,科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至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三、景观规划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艺术与科学的和谐

艺术与科学自古以来便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复合体,而且有着互动的独特功能。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在李政道看来,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同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根本对立的,但它们都是人类研究活动的成果,都要深入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追求对人类生活的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和创新性的描述,它们在本质上又存在统一的可能。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与艺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史前文化遗迹的发现,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科学与艺术具有同源性,在人类出现以后并且在相当的一段时期,科学与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与科学都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在描述的语言上经常使用类似的词汇,诸如体积、空间、力、光、色、张力、关系等。譬如乔托的绘画之于牛顿的古典力学,库尔贝、马奈的绘画之于德国数学家黎曼的非欧几里得几何,莫奈、塞尚的绘画之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难看出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图形与寓意,与科学家们的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很难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先知先觉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跨越了时空和学科领域的界限,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倾向。

篇13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主要是通过对空间方面的规划以及其自身对艺术方面的构想来对环境设施以及相关的材料色彩等制定相应的计划,而且其对于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多样性。

1、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环境加艺术或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科技手段,使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不但能满足人的休憩、工作、交通、聚散等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参与、安全、隐私等社会心理需要。环境艺术是整合的艺术。它把环境构成的诸多要素一建筑、山水、树木,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的着眼点始终是兼顾环境的不同特点,既要展望未来,又要尊重历史、民族、宗教等文化特性;既要巧妙利用环境,又要善于保护环境系统,使人与环境建立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环境艺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环境的品质,对建筑室内、室外及城市环境进行的一种整体的、美学的艺术再创造。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等,这些都是围绕环境艺术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环境艺术更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设计领域。

1.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它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和现代文明的集锦。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极为丰富的信息,它通过空间的组合秩序,实现生活环境等的协调,以优化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减轻人的生活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多学科的相关内容,涉及艺术与技术两大领域,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创造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品味的环境为目标,研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使环境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激起人们的美感,并且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调节心理情绪等,所以在“环境艺术”中,人的主观因素至为重要。

1.3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目标应该是创造一个综合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里,人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元素。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讲究生态环境。环境,从广义上讲,是围绕大自然生物体周边的一切外在状态,当然,人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因素,而大自然中的陆地、海洋、空气、植物、水则是构成环境艺术设计所研究的对象,人们对原生态的环境进行探索与研究,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通过造型、光色、尺度、比例、材料、质地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去营造一个适宜功能的环境,同时还要研究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因此,“环境艺术”既要有视觉的因素,也要有听觉的和嗅觉的因素,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主客观融合的创造。(3)建筑是环境的重要载体与体现者。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境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4)环境艺术是“情”与“景”的完美统一。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从而把选景升华到营造意境,最终达到环境与人的统一、真实情感与真实环境的统一。(5)环境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深入地考虑人的生活方式,并对时间、空间、气候、季节、地势及社会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不断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以最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使用者的个性,从而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2、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

2.1我国环境艺术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人民的物质需求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一个个开始注重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追求的具体表现在对于环境艺术的追求上。“绿色建筑”是当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提出的口号,认为“绿色建筑”能够极大的满足其内外的审美舒适度,而且还从通风、环境污染以及噪音隔绝的角度出发,力求做到室内环境优良,室外交通便捷、绿化美化的目标。而人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是建筑物和自然间的环境相结合,这样就达到了其心中做重要的美感。所以以如今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的追求热情来看,这项事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的各大高校也开始着手培养这方面的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大师。

2.2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展望

环境艺术设计随着时代而产生,属于经济和艺术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发展到如今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当代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相应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随之不断的爆发出来,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今时代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开始飞速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其中的数字信息技术也开始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出现了一种网络虚拟的三D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电脑上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建立其虚拟的方针模型,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尽相同的复杂性设计,而且设计师能够在上面随心所欲的进行修改和描述,这就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而且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实现了较高规格的现代化、个性化以及服务化的转变,开始想着节能、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3、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问题是整个艺术界所讨论的焦点,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新的设计理念也形成来看一种迫切的需求。物质生活饱满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统一风格的设计风格都对全新的设计理念产生浓烈的期待。有很多设计师其设计的作品确实都是通过一些教材进行生搬硬套的设计,其设计出来的风格大同小异,根本看不出其独特的个性在里面。不过,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的独特的设计风格,开始摆脱一些程序化和概念性的束缚,很多设计师根据这一理念都找到了独特的设计创新点,使其重新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方式。个性化的设计使得设计师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的深刻,同时达到了能够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出其内心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这就相当考验一个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共同发挥。所以,环境艺术的设计者应该严格的遵循其自身的审美价值观,要相信这就的创新理念,不要对一些大众喜爱的设计作品进行盲目的模仿,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结语: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艺术形式,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人们主动的去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作出独具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而这,也是每一位设计师的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