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7 11:02: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会治理理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的完善和创新,促进社会治理路径更加多元化,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和共享理念下的社会治理形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当务之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双向互动
治理理念守旧,对社会治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部分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对于协调发展这一观念的领会并不深刻,工作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经济建设上,经济的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若是只发展经济,而社会的科学化、系统化治理水平停滞不前,就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出现。有些地方政府不懂得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需同步的重要性,而是先发展后治理。
管理方式单一,缺少双向互动。我国的政治管理方式,大多都是单向的上传下达,从上而下的具有权威性质的管理模式,对于分享性的双向参与和互动则显得比较陌生。一些政府工作是一种非良性的循环,例如项目的引进,引发了诸如工业污染等问题,之后陷入群众反对政府再停建这样的怪圈,而不是通过双向的沟通实现经济的发展。这就说明了社会治理的模式必须要改进。
参与主体范围相对较窄,缺少广泛参与。整个社会治理活动中,党和政府担负着主导作用,但是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使得社会治理具备更加多元化的主体基础。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虽然在有效发挥,但是其他主体的参与欠缺,社会组织发展较慢,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公民参与程度不高,一方面参与水平和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政治参与具有逐利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对无利益的事情公众往往关心程度比较低。
共享理念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有助于实现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经历了不断的转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这些转型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有:第一,不仅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第二,经济高速发展要求对社会发展方式和结构也相应作出调整。第三,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不仅使得城乡结构进行了更新,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正在从一个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第四,社会层级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的工人、农民以及知识分子等比较单一的结构,涌现出了更多的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更加多样的利益分配,出现利益之间的差距和由此引发的冲突。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变革,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建设更加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全民共享的治理格局。
有助于实现现代化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我国的社会治理从原有的单独依靠政府管理向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进行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是政府唱“独角戏”,遇到问题政府一力承担,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较少,政府和群众之间缺少缓冲。这就导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政府为了安抚群众往往仓促了事,不仅使得其形象受损,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政府的压力过大,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往往会力不从心,也难以专心于推动民生发展。所以,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就需要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有助于预防社会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未来的五年,有可能是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开始显露的时期。这些风险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同时也有来自于国际经济、军事的风险。
在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察觉问题的意识,并且对于那些潜在的风险要及时进行防控,对于现有问题要积极解决。对于这些风险如何防控,怎样解决,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也需要群众的参与,要充分让国民了解到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和身份,提高主动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热情。
共享理念下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路径
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是体制的创新,而体制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安定,所以社会治理的重心需要落到每一个人身上。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为了推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从本质上讲就是解决政府需要做什么和不需要做什么。其重点就是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国家发展中,这三者的职权划分。首先,政府部门要把不是必须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业划分出去,这一方面是对其主导职能进行强化,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和群众的自我约束和管理提供空间,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其次,政府要构建平等的协调机制。这种机制一定要保障参与到协调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平等的地位,使得不同利益主体的观点都能有效地沟通表达,在协商中互相理解,找到解决的办法。政府应率先建立沟通平台,这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减少社会冲突。
完善社会治理的法治基础。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构建共享理念下的社会治理,推动我国依法治理的进程,使得社会治理的法制化能力加强。第一,完善治理I域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十以来,我们的社会治理加快了法治化的进程。但是有些环节上的立法还是比较滞后,例如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法规,不仅数量少,而且配套说明也不够完善,导致了操作性较差。第二,增强司法公信力。在法治社会中,最终的法律防线就是司法,同时这也是社会公平真正实现的重要因素。要做到群众有问题直接寻求法律援助的前提就是司法的公正。要做到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任何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积极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体制的创新。任何一个政策和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也同样如此。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群众,是每一个公民,我们倡导的共享理念就是为了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享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团结群众的力量,平衡各方的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深化改革,让群众对自己的收入水平、幸福指数、健康保障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路径,建立完善的利益实现机制,努力推进多渠道问题解决机制,使群众权益保护制度化,真正让每一个国民的合法权益都能实现。第二,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导作用,形成一个人人积极参与,人人都能广泛享有的新的互动模式。通过政府的不断引导,依靠群众力量来推动他们自我治理。第三,社会治理的实践重点应以每一个社区为单位。社区是根据不同条件划分的群众生活的集散地,是群众力量的载体。通过有效的社区治理,不仅能够充分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群众也能够通过自我服务以及调节来减轻矛盾,实现共享理念下现代化的社会治理。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学院)
构建最大社保体系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了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10年底增加了4700多万,城镇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增加了大约1亿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也都有了较大大幅度地增加。
“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涵盖县、乡等基层机构,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金保工程”的主要职能便是健全和保障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就目前来说,其前期工作就是“五险合一”工作的全面实现。
在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金保二期工程立项工作动员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32个省级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城域网已经连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覆盖全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架构初具规模。
金保工程统一应用软件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统筹地区推广应用。235个地市经部里批准发放了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超过2亿人,不少地区已经享受到了社保卡带来的便利。
东软集团副总裁兼政府事业本部总经理徐洪利举例说,多年来社保信息化面向参保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目共睹。很多省市的社保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社保便民的进一步举措,加快信息化进程。东软先后承建了13个省级金保工程项目、18个省会城市社保项目、覆盖城市170多个、企业近300万家,连接定点医疗服务机构67000多家 ,服务近4亿人群。东软实施的广州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将使广州社保中心于2013年年底前实现大部分业务可以在网上进行办理,不需要老百姓去大厅排队,提高了办事效率。办理业务如果需要扫描身份证或者银行卡,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指定邮箱,系统接受后即可进行处理。
金保工程不仅仅对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使信息化更安全地贴近百姓生活,有效地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金保工程还会持续强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增量部分。
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在信息化革命带动下,每个行业都在发生基因突变。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也正面临飞速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结合云计算、互联网、移动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我国金保二期工程将改变社保体系服务、管理手段等,同时带来工作流程、业务办理方式的变革。例如在金保一期建设中,全国人社单位大部分建设了市级数据中心。随着网络建设的完善,人社系统已经具备了省级大集中的条件。金保二期工程建设将围绕“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推进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和业务经办、信息监测、监督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五类应用系统建设,建成覆盖全国、联通城乡、运转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化体系,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的总体目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同时,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政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政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政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与一些干警执法理念出现偏差有直接关系。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需要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干警头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之二
采取五个结合,抓好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
为了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在我院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应采取五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学哲学结合起来。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基础,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最科学的方法。李瑞环同志曾经说过:“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就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5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都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扬和坚持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好作风,摒弃和改正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不良工作作风。三是把社会主义法版权所有治教育同遵守党纪国法结合起来。司法人员应该是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要自尊、自省、自律。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打铁要靠自身硬,只有自己不违法乱纪,才敢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才能更好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四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作为国家机关的司法人员,只是懂得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克服单纯执法观点,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所以要通过社会主义理念教育,使全体干警认识到,职责要求我们必需作到:清正廉洁,淡薄名利,公平正义,无私奉献,爱憎分明,文明执法,团结协作、依法办事等等。五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案件质量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成果最后要体现在案件质量的提升上。司法机关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各类矛盾的机关。而这些矛盾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上。一定要树立100减1等于0的思维方式。即办错1起案件,对司法机关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允许丝毫的马虎和失误,更不能允许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卖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之三
采取五个结合,抓好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
为了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在我院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应采取五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学哲学结合起来。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基础,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最科学的方法。李瑞环同志曾经说过:“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版权所有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就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5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都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扬和坚持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好作风,摒弃和改正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不良工作作风。三是把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同遵守党纪国法结合起来。司法人员应该是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要自尊、自省、自律。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打铁要靠自身硬,只有自己不违法乱纪,才敢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才能更好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四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作为国家机关的司法人员,只是懂得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克服单纯执法观点,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所以要通过社会主义理念教育,使全体干警认识到,职责要求我们必需作到:清正廉洁,淡薄名利,公平正义,无私奉献,爱憎分明,文明执法,团结协作、依法办事等等。五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案件质量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成果最后要体现在案件质量的提升上。司法机关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各类矛盾的机关。而这些矛盾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上。一定要树立100减1等于0的思维方式。即办错1起案件,对司法机关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允许丝毫的马虎和失误,更不能允许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卖法。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在管理创新中的意义
(一)使社会管理的目标更加贴近民众的需要并得到民众的接受与认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管理”或“社会危机管理”,而是“社会问题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综合体,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实践中不应该局限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而应该是将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的自制逻辑贯彻到社会管理中,正如社会工作中所强调的“为服务对象提供平等的服务”、“尊重个人的尊严与选择”“、责任心”,秉持这些伦理原则,社会管理中的举措、规划才能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避免社会管理中只见组织不见人的政策,也才能得到人们的接受与认同。(二)加速社会管理者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变革随着民主社会的建设,人们关于自身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难以接受政府以往依靠行政手段调配资源、以刚性手段实施管理的方式。而且长期以来,服务对象自身的尊严常常被忽略,使他们在接受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增强,自身改变不足,以至于“有问题找政府”的依赖期望更高,这使得政府部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认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有助于社会管理人员价值理念与工作手法的转变,例如,社会工作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平等、接纳、差别化的理念,使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更关注其背后的成因,避免了政府刚性管理的缺陷;在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更注重能力建设与平等发展机会,这就避免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更体现了对社会变迁过程中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需求的回应。
一、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队伍建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关键,我办事处七个村、面大地广,涉及到的矛盾纠纷较多,情况较复杂,所以基层综治组织的作用发挥好与坏,直接关系社会稳定。为此,我办事处对组织建设非常重视,一是注重人员选择,必须具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热爱本职工作,在群众中有威望。工作效率不高、成绩不突出的,随时都有淘汰的可能;二是我们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开一次会议,收集基层工作情况,研究布置重点工作,以会代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办事处经常到基层检查资料建设,以及纠纷调处情况。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努力开展平安城区创建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平安城区的实施意见》,结合六星示范农村创建活动,推动我办事处普法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落实综合治理,重点治乱,创建平安铁路,我办事处制定了法制宣传计划、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我们针对办事处实际,以会代训,利用三月综治宣传月、五月份平安城区创建宣传月在街头设立法制宣传站,进行综合治理法制宣传,六月进行铁路护路宣讲知识、法规宣传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我们还利用每月的8号办事处党课时间聘请法律部门专业人士为村三委主干进行法制培训,并以他们为骨干,在各村聘请的法制副主任的指导下,利用每月11日村级党日活动时间,把法律知识宣传到广大党员和村民代表之中。
三、以矛盾纠纷排查为重点,充分发挥民调组织调处中心的作用。
今年年初我办事处按照安排进行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成立了由村委主任为民调会主任的调委班子。为进一步加大纠纷的排查力度,调处中心、调委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矛盾纠纷信息,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归类,对重大疑难纠纷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调处措施,在稳定社会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制度
办事处先后制定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分片管理制、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综治例会制、重大纠纷领导包案制、一票否决制等十几项制度。要求各村将外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登记造册,建立了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各村治安联防队员昼夜值班,定期巡查,对重点地段实行蹲点守侯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制止,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在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岸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分别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因势利导:基本保持现有河道平面形态。在具体方案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实现河道平面布局自然流畅并富于动感变化,营造出一个极具亲水性的城市滨河景观带和沿河生态绿色走廊。对在河道漫滩及迂回较多的地方将弯段水道保留,建设人工生态湿地景观,起到自净并提高区域景观品味的功能。
2)体现自然:河道应缓变、弯曲,靠近河岸有较多渐变空间;河底起伏且水深富有变化,形成跌水、堆石坝群,保留浅滩、深滩等;护坡及护岸多利用天然材料,树木、草皮多采用本地适生品种;河岸尽量形成缓坡,形成平缓而稳定的空间,种植乔木、草地,形成疏密合理的自然林及观赏林绿荫。
3)预留湿地、体现亲水:河道两侧大部分有绿线,在断面选择上尽量采用自然缓坡,并设置临水步道和亲水设施供游人漫步。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选择主河槽断面和走向。将100年一遇洪水位与常水位之间的河滩涂面积作为生态湿地范围。该湿地对改善河流水质、化解防洪风险和创造沿河自然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岸采用高低起伏、宽窄不一的不规则自然堤岸,断面以不对称渐变断面为主。
中心线定线
河道平面布置按照堤线“因势利导、力求自然”的布置原则,基本沿着老河道现有平面布置,紧密结合河道规划蓝线、绿线的走向,合理确定河道平面。设计时具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为保证河道的天然河道特色,河道基本沿现状河道走向,对弯曲较大的部分亦保留原河道,不裁弯取直,仅将微小弯段进行顺直处理。如果弯曲严重的河段,满足不了防洪要求,拟保留原现状弯曲河道的同时,按照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开挖分洪道,分洪道比老河道高程略高。平时河水主要从老河道通过,使其不丧失栖息地的功能。分洪道只在发生设计洪水的条件下才运用,其余时间则保持干涸或少量水流通过的状态。
2)河道主槽中心线尽量顺直,如现状河道有局部小弯段,则考虑将取直后的中心线与现状河道一并纳入设计河道底宽的范围,挖去该范围的土体,形成小湖泊湿地的景观效果。据此原则,对弯曲较小的原河道主槽,设计河道中心线尽量与之一致,尽管平面稍有弯转曲折,但却保留了天然河道的自然特色,同时减少了开挖土方量,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城市中、小河道综合治理设计心得
1)关于河道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对于汇水面积小(小于10km2)、汇流时间短(小于2h)、水文资料缺乏的城市中、小河道,可以采用当地城市排水标准计算河道洪峰流量,河道设计标准应不低于城市排水管涵设计标准。在采用实测流量资料直接推求、暴雨资料间接推求、小流域经验公式等水利计算方法推求河道洪峰流量时,建议根据城市建设区占河道总汇水面积的比例,适当修正流域坡度、下垫面等地形参数。随着城市的发展,硬化面积将逐渐增大,导致降雨下渗量减少、汇流时间变短,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流量随之变大。
2)土地性质及总体规划对河道方案的影响。城市河道在总体设计时,需要调阅并仔细研究河道周边总规、详规、路网规划、绿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现状等资料。设计方案在满足防洪排涝和截污的基础上,兼顾周边用地开发、近期农田灌溉、土地征用等因素。在城市土地属于稀缺资源,每年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也是有限的。设计方案确定后应配合建设单位提前开展河道用地的报批工作,避免后期因为土地指标不够、部分用地为基本农田很难征用等问题调整设计方案。在老城区段,河道方案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相结合;在新建城区段,河道方案应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合理确定;在城市绿地段,河道断面和景观绿化应以自然为主,避免出现断面单一化、绿化园林化的现象;对在河道改造过程中破坏的农田排灌设施、现状人行小桥应予以恢复。
3)河道线型应满足市政桥梁建设的要求。城区内的河道一般会穿越多条城市道路,有些道路尚未修建属于规划道路;在河道中心线定线时,应结合主要道路的轴线做适当调整,保证与道路轴线相交垂线的夹角不大于30°,避免在桥梁设计时因为夹角角度偏大无法实施,造成重新调整该处河道轴线的现象;在没有景观要求的情况下,应控制规划道路下的河道断面尺寸,不要在该处设置漫滩或大水面,以减小规划桥梁跨度、降低桥梁工程造价。
4)改善河道水质,截污是关键。截污工程完成的好坏是河道未来水质能否改善的关键。城市河道岸边一般会有很多排水口,在设计前需先对河边排水口做拉网式测量及调查,了解排水口的性质(雨水、污水、灌溉)、管径、高程等基础数据;在设计时通过设置污水截流井,将岸边排污口(合流口)的污水就近接入周边市政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内。
现把两院三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作风整顿情况
这项工作,两院都进入了查摆问题阶段,他们都能按照省委督导组的要求,一是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先后开展了个人自查、大接访、大走访活动。二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整改阶段的进行。三是坚持边整边改,完善各种制度,强化了院政管理。四是对上级督办的案件和本院接访案件,查出原因,限期办理。
两院对省市督办案件、接访案件办结的具体情况是:
**法院:
省人大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11件,已办结6件,正在办理5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5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市中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3件,正在办理4件;
县法院接访案件55件,已办结20件,9件法律咨询,正在办理26件。
**法院: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3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1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5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4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县法院接访案件23件,现场解决9件,已办结12件正在打印阶段,正在办理2件。
二、执行工作情况
**法院:
共清理积案929件,截至目前,已执结412件,执结率44.3%位居全市前列。采取的方法措施:一是广泛动员,建立了清理积案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争取县委、人大的重视,支持执行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执行环境。三是认真清理执结案件,做到了五个到位,即:1、清理到位;2、原因分析到位;3、责任到位;4、集中执行到位;5、采取措施到位。四是讲究执行艺术,改进执行方法,提高执行的社会效果。
**法院:版权所有
共清理积案1855件,总标的8060801149.65元,截止目前执结411件,执结率22.16%,执结标的12817600元。采取强制措施73人,扣押财产26万余元,目前执结率居全市落后地位,存在很多困难,为改变落后局面,**法院下一步执行工作的打算是:一是在全县形成人人支持执行的大环境,建议县委成立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成员分别由人大、政协、公、检、法及县直各有关负责人组成,在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执行格局。二是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和典型案件通报制度,联席会议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排除执行障碍。四是建立慈善救助组织,对弱视群体,实行政府救助,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五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将被执行人信息通报给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六是建议县委、人大关注**事件,督促检察院尽快解决此事,稳定干警的情绪。
现把两院三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作风整顿情况
这项工作,两院都进入了查摆问题阶段,他们都能按照省委督导组的要求,一是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先后开展了个人自查、大接访、大走访活动。二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整改阶段的进行。三是坚持边整边改,完善各种制度,强化了院政管理。四是对上级督办的案件和本院接访案件,查出原因,限期办理。
两院对省市督办案件、接访案件办结的具体情况是:
**法院:
省人大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11件,已办结6件,正在办理5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5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市中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3件,正在办理4件;
县法院接访案件55件,已办结20件,9件法律咨询,正在办理26件。
**法院: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3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1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5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4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县法院接访案件23件,现场解决9件,已办结12件正在打印阶段,正在办理2件。
二、执行工作情况
**法院:
共清理积案929件,截至目前,已执结412件,执结率44.3%位居全市前列。采取的方法措施:一是广泛动员,建立了清理积案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争取县委、人大的重视,支持执行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执行环境。三是认真清理执结案件,做到了五个到位,即:1、清理到位;2、原因分析到位;3、责任到位;4、集中执行到位;5、采取措施到位。四是讲究执行艺术,改进执行方法,提高执行的社会效果。
**法院:版权所有
共清理积案1855件,总标的8060801149.65元,截止目前执结411件,执结率22.16%,执结标的12817600元。采取强制措施73人,扣押财产26万余元,目前执结率居全市落后地位,存在很多困难,为改变落后局面,**法院下一步执行工作的打算是:一是在全县形成人人支持执行的大环境,建议县委成立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成员分别由人大、政协、公、检、法及县直各有关负责人组成,在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执行格局。二是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和典型案件通报制度,联席会议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排除执行障碍。四是建立慈善救助组织,对弱视群体,实行政府救助,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五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将被执行人信息通报给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六是建议县委、人大关注**事件,督促检察院尽快解决此事,稳定干警的情绪。
求真务实就是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扎实勤奋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群众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最及时、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和杜绝各种形式的乱作为、不作为现象,这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现实问题。乱作为主要是一些政法机关和干警漠视案件的客观事实,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实体规定,滥用执法权力。不作为往往表现为不勤政敬业,工作缺乏热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案件久拖不决等现象,这实质上是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予理睬。乱作为和不作为都有悖于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全体政法干警要努力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二)甘当公仆
政法干警作为人民公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政法机关行使管理职责的根本目的是为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管理行为只是手段,而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对此,绝不能本末倒置。当然,也不能因倡导服务,就放松管理或不敢管理,对于越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普遍利益的领域和事项,越是要严格管理、强化管理。
(三)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收到分院《关于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照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后,我院党组即于8月2日下午召开了院党组会,研究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问答活动事宜,成立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问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检察长刘新生担任,副组长由副检察长陆荣良、王金凯担任,政工科负责活动的具体开展事宜。
二、精心组织,保质保量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梁彦:依法行政形成共识
日前,山东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民警来到社区为群众发放身份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的树立,必将加速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曾几何时,依法行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今,它早已成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识。曾几何时,依法行政,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如今,它已成为官员们主动遵守的行为准则。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具体到行政机关,核心要求就是依法行政,按法律推进工作、依法律规范行为,服务党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立法观实现了几大转变:从“身份”立法到行为立法;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国家本位到公民本位;从政府本位到企业本位……这种立法观的变化,赋予依法行政“人本”精神,从重管理到重服务,更好地落实“执法为民”。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得益于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部法律,不再按企业“出身”立法,凡属中小企业,无论所有制、行业和地域,一律纳入调整范围,依法引导扶持其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行政机关据此规范管理、依法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2006年底,中小企业达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深刻内涵。它在全社会的树立,必将会加速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本报记者吴兢采写
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周叶中:让法治理念融入公民生活
只有法律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被公民信赖和信仰,才能更有力量和权威
法律源于公民生活,法治国家建设最终将服务于公民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需要将其融入公民生活,核心是全体公民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应存在于每一位公民的内心,表现在每一位公民的行为中,融入到每一位公民的生活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公民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内核,弘扬民主法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要求公民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行为准则,将学法守法用法作为自身的行为操守,进而形成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求公民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本质的认识,成为具有权利意识、主体观念和理性精神的社会主体。
法治以理性的方式满足了人类对于秩序或稳定的需要,促进人类实现对自由的渴望。然而,只有法律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被公民信赖和信仰,才能更有力量和权威。无疑,我们需要法治精神,需要法治理念。因为只有当法律成为公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规范,公民才能依据规则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或预防生活中的各种纠纷,降低交往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当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体公民的共有精神和社会理想,并转化为每一位公民的心理根基和自觉行动,才能形成有序的社会状态。
——本报记者裴智勇采写
四川成都市车管所所长江诚:群众满意是唯一标准
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
只有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才能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融入到每项工作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端正执法思想,民警认识到“规范是车管工作的生命,服务是车管工作的灵魂”,在坚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的同时,牢固树立“心中无群众,不配当交警”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让群众少来一次车管所,少在车管所停留一分钟,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车管业务”的承诺。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群众最希望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将办公场所名称全部由“管理”改为“服务”,并在内部环境上让人感到亲切舒适,体现了办公场所的“人性化”。
——本报记者石国胜采写
江苏盐城市残联工作人员夏景涛:公平温暖我一生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渗透,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正公平就在你我身边
行政复议,还我公平。虽然,事情已过去很久,但每每想起,心里就涌起股股暖意。
那时我还在一家企业的办公室工作,得知江苏省向社会公开招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我报考了盐城市规划局的文秘职位。笔试、面试合格,可因“左手掌骨以下先天缺损”,人事部门取消我的录取资格。我向盐城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经查,人事部门是依据《江苏省录用国家公务员体检办法》,认为我外科体检不合格。行政复议人员向该文制发机关发函请求解释,很快收到回复:“应以残疾状况是否影响当事人从事其所报考的公务员岗位工作来评判是否合格”。
行政复议人员对我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对文秘工作较为熟练。
周围,像我这样重获公平的故事还有不少。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渗透,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正公平就在你我身边。
——本报记者黄庆畅采写
三百万干警受教育
浙江台州公安机关开展民意测评。图为金清派出所民警就队伍建设、治安状况、为民服务等方面接受群众测评打分。
2005年12月,总书记指示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2006年1月,总书记又深刻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06年4月,中央政法委部署全国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国300万名政法干警接受了这场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人手一册,并且参加统一命题的考试考核。一年多时间,从动员部署到整改问题,这场浩大的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效?近日,中央政法委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背景:公安部今明两年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内的法律知识考试,一年一考,连考两年,以考促学、以学促用。
记者: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执法工作,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教育,政法队伍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负责人:通过集中教育,最明显的变化是坚定了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起到了端正执法思想、澄清错误观念的作用。各级政法领导干部和广大政法干警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坚持的法治建设方向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统一。
同时,政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各级审判机关依法审结各类案件820万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0%;检察机关公诉案件的有罪判决率不断提高,撤案率逐年下降;公安机关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不断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指导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民间纠纷400多万件,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背景:司法部在2007年司法考试试题中加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及司法行政机关所属各类大专院校,也普遍开设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课程。
记者:个别干警存在“为了抓住坏人,抓错好人不要紧;为了稳定大局,侵犯一些人的利益不要紧”等思想。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负责人:毫无疑问,这些观点肯定是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背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各级政法机关从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岗位和环节,容易发生违规违法办案、执法不文明的岗位和环节,容易发生、执法不作为的岗位和部门,认真整改和规范,克服执法的随意性。全国地市以上公安机关还组成7793支执法服务队,下派15496名干警指导基层正确执法。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规范政法干警的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
执法问题加速解决
背景:针对执行难,不少地方结合作风整顿,集中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仅河南省就排查出17万多件执行积案,目前已执结16万多件,执结率达95%,执结标的277亿元。
记者:在对待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上,有的干警缺乏保障意识,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超时留置等执法突出问题仍时有发生。一年来,这些问题有何改善?
负责人:在集中教育中,不少地方选择涉法涉诉典型案例进行“以案析理”教育,使广大干警进一步树立了公平正义和执法为民的观念。全国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通过开门接访、领导包案、案件评查、公开听证、责任倒查等方式,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仅全国公安机关的大接访活动,就接访了20.4万起案件,其中80%以上得到化解。一些政法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到上访人家里听取意见,使大批长年上访的人息诉罢访。
执法效果更多认可
背景:辽宁省抚顺市政法机关坚持用群众满意程度衡量执法水平,用执法效果检验教育成效,在自查自纠、开门评警、集中整改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新举措。
记者:我曾听到一位人大代表这样说:“这次教育整顿不仅净化了干警的灵魂,更使全社会增强了对执政党的信任和拥护。”这是您最期望听到的吗?
负责人:是的。我国政法机关是人民的政法机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政法机关的价值追求。教育活动中,各级政法机关以“便民、利民、亲民”为宗旨,搭建了一座座“连心桥”。公安机关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全国13.3万个警务室向群众开放;审判机关开展了预约立案,巡回办案;司法行政机关加大了法律援助工作力度,2006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18514件,同比增加256%。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政法机关的真诚付出,自然也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向全社会
在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起草过程中,存在“三多三少”:管理型立法多,服务型立法少;对相对人的义务规定多,对执法主体的责任约束少;许可收费罚款的条款多,给予奖励引导的条款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表明我们党对“法”的理解与追求又跃上了一个层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国家权力以公民权利为轴心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依法享有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即公共权力,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社会群体享有的权利称为“私权”,是在国家管理中与“公权”相对应的一种权利。从本源上讲,权力来源于权利,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国家权力只有以公民权利为轴心,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然而,在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起草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公权”与“私权”设置失衡的“部门利益倾向”,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管理型立法多,服务型立法少;对相对人的义务规定多,对执法主体的责任约束少;许可收费罚款的条款多,给予奖励引导的条款少。在实际生活中,还严重存在化公共权利为私人权利、用公权维护私利的现象。
这就要求在立法工作中,既要注意给予行政机关必要的手段,以确保行政权力依法有效行使,又要注意对行政权力规范、制约和监督,促使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正确行使权力,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从只注重政府管理、约束公民的“管理型立法”向规范政府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权型立法”转变;从把法律法规视为管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主义立法”,向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人本主义立法”转变,努力实现“公权”有效行使与“私权”合法保护的有机结合。
加大对执法的监督
既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更要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上下功夫。执法违法、司法不公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认为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到行动上还不够;有的习惯于长官意志,认为“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口头(行政命令)”;有的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管不到自己头上,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少数人还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二是执法的随意性大。有些行政决策带有盲目性,违反程序、违规操作等情形还时有发生。三是执法体制不顺。执法部门中存在着管办不分、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等问题。有的既是生产经营者,又是管理监督者;既有政府行为,又有市场利益;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部门执法职责不清,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现象屡见不鲜。四是改革和政策还不完全配套。有些上位法与下位法、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之间还存在矛盾的现象;有些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和落实还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些出台的法律和政策目标与手段相脱节,缺乏有效的一致性。